还我乡村散文

2024-10-24

还我乡村散文(共10篇)

还我乡村散文 篇1

还我一场雪散文

微风的雪晨,我伫立窗前。窗外银白色的天幕折射出柔和朦胧的晨光,映在我的脸上,直觉告诉我:外面下了一场不小的雪。

推开窗户,一股微弱的冷风夹着片片“鹅毛”调皮地钻进了我的领口。我想用手取出它们,结果它们早已迫不及待地混合着我的体香渗入了我的肌肤。留给我的,只是一丝凉凉的问候和却之不恭的无奈。我苦笑了一下,不禁心生疑窦:难道我的身体也需要那柔软的六片花瓣的滋润了吗?

我清楚地看见,大自然因为有了雪才分外妖娆。在它的濯洗下,赤橙黄绿青蓝紫都有了别样的神韵,雪泽百色。没有了雪儿的陪伴,所有的颜色都黯然失色!

我见过被春风抽干的姹紫嫣红,虽然多彩,但不清润;我见过被烈日灼烧的红粉贵族,虽然艳丽,但不通透;我亦见过被秋霜点染的谦谦君子,虽然冷傲,但不活泼……它们全不如冬雪浸润下的梅花仙子,色泽明丽、润朗,气势磅礴地迸发出生命的律动……

可是这样的视觉盛宴,我有多久没有享受到了呢?

踯躅于天地间,已然经历了几百乃至几千次冬雪的洗礼。然而有几次我是真正地目睹并欣赏到了雪润百香的繁华?行走人世数十载,可是我却体会不到生活的快意,感受不到人性的温暖,自然的雪可助自然重获生命的灵动,可是沐浴我的灵魂之雪哪里去了?或许这纷纷扬扬的飞雪可以给我答案。于是我关上窗户,走出家门。

门外的世界让我惊呆了!地上的雪已足足有一尺多厚,恐怕要没过膝盖;抬头仰望天穹,那片片飞舞的精灵丝毫没有停歇的打算,依然在变换着不同的姿态不急不躁、不温不火地劲舞。

我的眼睛又情不自禁地向远处望去,什么都混沌了,只有一片迷蒙而又素淡的白气轻轻地笼罩在天地间。一幢幢楼房矗立在风雪中,红的墙身配上白的帽子,像极了一位位送福朝拜的圣诞老人;好多车辆也被大雪烹制成了线条浑圆的一块块白色面包……我闭上眼睛,轻轻地呼吸着空气中弥漫着的雪香,瞬间,仿佛自己也被这雪度化超脱成一片雪花凌空飞舞……

“哇塞,好大的雪啊!”我睁开眼睛,看见身边走过许多来往的过客,看他们脸上的喜色和惊诧,丝毫不亚于我,只不过他们行色匆匆,不肯如我一般为它驻足。我理解他们的苦衷:都在做着生活的忠实的行脚僧,我又何尝不是他们呢?

更多的时候,我亦同他们一道,挣扎在柴米油盐和衣食住行的浩淼烟波中,流连于亲朋好友聚餐饮酒的繁文缛节里,抑或沉迷于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慵懒梦境里……在这些时候,我能做到无我、忘我,可是我问过自己的.心:这样的生活你喜欢吗?答案无需验证,我不喜欢,可是我别无选择。我总是给自己找出一千零一个做不成自己的冠冕堂皇的理由,然后继续迷失自己。其实剥落虚伪的包装,里面剩下的东西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吗?不,无非都是钱权名利的放屁尊严。

我非常晓得:在它们的驱使下,我难辨是非,曲解黑白;我看不到真正的赤橙黄绿,品不出活色生香的百味生活……我的心房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

我曾试着像朱成玉老师说的那样,也为自己的灵魂降一场雪。可是我又依稀记得,记忆的天空从来不缺乏沐浴灵魂的雪,只是我把它遗忘了。

那时候的我虽然年纪尚小,生活似乎又很严苛;可是我能够勤俭自强,奋斗不息。

那时候的我虽然有些幼稚,甚至有时候会做错事,可是我能够知错就改,坦荡从容。

那时候的我虽然不晓得如何处世,可是本性的善良指点我真诚待人、豁达对事。

在这些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瑰宝的陪伴下,我健康成长,快乐助人。于是我的那段日子就如同沐浴在一片闪耀的灵魂之雪中,散发出阵阵摄人魂魄的菩提芬芳,流泻出种种无法言说的美丽。

可一旦拉下成长的帷幕,一切似乎又迥然不同。如今的我虽然能够为自己支撑起整片天空,反而越来越畏惧生活路途中的种种磨难,开始抱怨老天带给我的形形色色的诸多不公,我学会了令自己作呕的圆滑处事、虚伪待人,我甚至有意隐藏自己仅存的真诚和善良冷漠处世……就像许多人一样,打着“外圆内方”的幌子,苟且为人。直至有一天丢弃了珍贵如沉香般的做人的善根却浑然不觉。成长的代价真的是如此之大?还是岁月的烽烟淹没了我的灵魂?

很难想象给一位酷爱自由的天使披上狼皮、戴上镣铐再去让她行走在人世间会是什么样的影响力。也许对世人而言,天使的形象似乎是至关重要;可是对天使而言,折断播撒善良的翅膀恐怕才是最难承受的煎熬吧……

今天的我,早已形同狼人。可这一切,都是谁的错?也许最可怕的是自己那颗倍受世俗桎梏的心吧。

我再次仰望飘雪的苍穹,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正如朋友所言:雪,本是冬天的最爱,一夜之间,却不小心成了春天的新欢……可是在我看来,只是春天在及时的还回不该属于它的礼物而已,而且是加倍的奉还! 所以,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春之华年,人们才会收到一场盛世豪雪!

凝视着喜气充溢的雪城,我不禁双手合十,心中默念:

感谢你——豪雪,让我解除了心底的封印,还给我一场沐浴灵魂的雪……

乡村春韵散文 篇2

寒冷初融残枝萌发、青蕾初苞春香馨放。乡村春韵自然地展露使春天的旋律如鼓点般亢奋着人们的精神……君不见,在我们所处的这方厚土上,新春已从决策层发出了“新农村建设新一轮建设号角”的发展宣言吗,是科学的发展观给了这个春天更加明媚的阳光啊;还有,各级党和政府于正月举办的各类招聘会、推介会等等,使得千万农民工找到新工作,不就有效的化解了富裕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为农民务工增收带来了福音吗?又如“土秀才”入户传经、产业协会为老表备耕导航等等,这一桩桩一件件和着春天的旋律一起让我听到了丹桂饮露的音节稼禾拔节的声响以及汗水与硕果演绎的凯歌……

乡村小屋散文 篇3

有的人喜爱宽敞的房子、高雅的别墅,然而,我只喜爱我的小天地我的小屋。我深深的喜欢它,因为这片天空是属于我的,因为在我孤独暗自伤心时,它给我一份心灵的宁静和安慰。 题记

在那不遥远的地方,有个美丽的村庄,小桥流水的河岸上,树立着我心爱的小房。

这个小屋是我的,我可以在这里独自享受阳光的灿烂和温暖,独自享受寂静、落寞与迷惑......在这里有春天和煦的阳光和细雨,有夏天的鸟语和花香,有秋天的落叶和宁谧,有冬天的雪华与静寂。

在这个小屋里,我捕捉春夏秋冬。

在小屋里,我感受着春天的生机勃勃。一天天看着小草那柔嫩的身躯奋力的钻出厚实的土地,看着枯萎的`树木又重新染绿!我喜欢坐在小屋里静静的手捧书本,细细地咀嚼书的味道,任柔和的春风肆意的掠过身体。看着柳絮在空中自由的飞,仿佛内心的不快也被带走了,心也随着柳絮飞得好高好高......

在小屋里,我感受着夏天的红红火火。四楼的高度,足以让我看到我最爱的蔚蓝的天,但同样看到狂风暴雨。从这里看到,天空一次又一次划过闪电,一次又一次落下雨点,整个城市都浸泡在水中,绿绿的叶子也湿湿的,眼前的一切茫然而透明。心情也自然开朗起来。有时,会有幸看到美丽的彩虹,内心便如彩虹般变得美丽而多姿。

在小屋里,我期待秋天的硕果累累。这个角度的秋天似乎什么也没有。没有累累的硕果;没有滚滚的麦浪;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没有无边落叶萧萧下......却有无尽的愁。愁什么?我也说不清。或许是为曾经辉煌的绿叶黯然失色而感到惋惜吧。我唯能看到那飘飘摇摇的落叶,在空中为自己跳最后一曲舞步。虽然有着蝴蝶般的美丽姿态,然而它的生命却那样短暂,不禁使人感到悲凉与凄美,这时的心情总是朦胧的,有些问题便想不清,也不想弄清。

在小屋里,我看到冬天的银装素裹。坐在窗前,我看到顽皮的小雪花快乐的跳舞,然后晕晕的落到地面。越积越多,越积越厚,眼前的世界纯洁而清晰,不用分辨什么,也分辨不清。因为一切都平坦而雪白。却有几个顽皮的小孩跑来跑去,打破了这片宁谧与神圣。于是,自己也按耐不住,便走出小屋,踏一串深深的足迹,再按几个属于我的手印......

乡村暑假优美散文 篇4

暑假,城市里的孩童要么奔走在各种学习培训班,要么关在家里玩电脑、看动画片,长长的假期就这样打发掉了。是啊,城市化的进程,让孩子们的暑假成了难熬的“苦夏”,而像我这般的成年人则可以在记忆中品味那乡村暑假的丝丝清爽……

我是个农村娃,深知只有辛勤劳作,才会五谷丰登的质朴真理。为此,儿时暑假的上午,我便会跟着父母一起下地,干一些轻微的劳动。林清玄在《放暑假》中写道:“我们小时候一放假就要到田里去帮忙,时常天还没亮就跟阿公出去工作,到天黑才回来……”与之相比,我们则要轻松许多,一般临近中午时,便收工了,但劳动强度还是很大的。也许,年少的我还不知道累为何物,端茶递水、除草灌田,样样争着干抢着干,其热情和兴致比夏日的气温还高。

吃过午饭,村里的小伙伴们便呼朋引伴的聚在一起,变着花样地玩耍。沟渠边,倒映着我们捉鱼戏水的身影;树荫下,撒下了我们叽叽喳喳的`欢笑;竹林里,印满了我们嬉戏打闹的足迹,真是玩得舒畅,耍得愉快!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小伙伴攀上邻家的桔树,摘了几个青涩的桔子来尝鲜。当剥去厚厚的皮,把桔瓣送进嘴时,那股酸味简直无法形容。桔子虽酸,但暑假的日子却是甜甜的,所以我们依然吃得有滋有味。邻家的大人发现了,也只是哑然一笑,因为我们这群馋猫的脸上、身上沾满了桔子流的黄水,回到家中肯定免不了一顿训斥。

乡村的暑假,我们有一项乐此不疲的活动,那就是放牛。每天下午,小伙伴们像约好了似的,一起到河滩草地放牛。骑在牛背上,或挥鞭劲舞,或齐唱牧歌,或悠闲读书,乐趣怡然。当十几头牛列队走在河滩上,那场面相当壮观,犹如古代战场上的方阵。神采奕奕的小伙伴们骑着威武雄壮的牛,向着那茵茵的草地进军,向着那清凉的河水进军,向着那幽幽的竹林进军……夕阳西下,黄昏渐近,牧童凯旋而归,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快乐的微笑。

夜幕降临,月上树梢,蟋蟀低鸣,流萤纷飞。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围坐在大树下乘凉闲聊,我们小孩子们则躺在草席上,听着那些不知听了多少遍的故事,在一阵阵蒲扇送来的清风中悄然入梦……

儿时乡村生活散文 篇5

某年某月某日的夜晚,自己独自走在大城市的路上,置身于川流不息的闹市中,偶尔抬头看了下天空,发现月亮特别的圆和光亮,突然想起了儿时相似的场景。那时,夜晚走在寂静的乡村路上,月亮和星星相互点缀下,有种无法形容的明亮,整个天空和村子感觉是如此的清新。路过有狗的人家,会听到狗叫的汪汪声。就这样,在天空的照耀下,慢悠悠的回家。那种完全融入大自然和村落的感觉一直在脑海某处如此清晰的存在着。那种感觉真好。

就这样,内心有种强烈的欲望一定写一篇故事来回味儿时的乡村生活。回味在那种物质和科技特别匮乏的年代,那种质朴的乡村生活。

那个时候,虽然父母管的特别严,唯一挂在嘴角的经常是好好学习,不让干些有风险的事情,河里洗澡、爬树等等,但是,其他事情也是忍不住特别顽皮。那个时候经济条件十分有限,几乎没有买过什么玩具,所以很多游戏都是几乎不花钱的,只要伙伴多就行。玩的游戏多的真是数也数不清,有的甚至都忘记了那个时候的土名字。玩“宝”、扔沙包、抓石子、踢毽子、推钢圈、弹玻璃球、翻烟纸盒、打la子(不知道如何写)、捉迷藏、摔泥巴(用泥土和水和一下,然后弄成一个类是于月饼的容器形状,然后向下摔,泥巴的底如果破洞了,对方就会给你泥土补上,看最后谁剩余的泥巴多)。

还有一类完全依赖人的游戏,其中一个就是“跳人”。就是一个人从不同的姿势,每个人两手撑着从他身上跳过去。最低级的就是两手放在脚上,身体完全弯下来,难度最高的当然就是身体几乎直立,头稍微下来,然后每个人撑着他的脖子跳过去。当然了如果每个过程中,有人跳不过去,他就会被替换下来。这个对我而言,肯定是个挑战。尤其是难度最高的那个,明明知道自己个子不是特别高,但是往往特别愿意冒险。很多时候跳过去之后,都特别的得意。

还有就是好多好多人聚集在一块,两个人一组,一个人背着另外一个人,被背的人相互混战,用尽办法把其他组的人把背的人弄下来,这个大家特别喜欢,从现在来看也是最暴力的。现在还记得,当时玩这个游戏时,我把对方弄下来后,他疼特别厉害,到了晚上,人家父母找来我家,说胳膊脱臼了,接上了。说以后不要玩这样危险的游戏,我父母一直给别人道歉,当天把我说哭了。第二天,拿着鸡蛋看了看对方家。印象中,自己还是特别听话的孩子,那一次是第一次被父母数落哭。

那个时候,每年除了过年比较隆重外,还有就是镇上的“集会”了。每年的三月份中旬和十月份中旬。连着三天,整个镇中心街都是来自各个地方的各种商贩和娱乐活动,甚至有一年还和那时在世的奶奶一起听了一次“戏台”,门票记得还不到一块钱。当然,由于没有市场,戏台到后来就渐渐就消失了。对于我们来说,可以看到很多玩意和吃的东西。曾经的小伙伴,有的比较擅长偷东西,对于我来说,也经不起诱惑,生平第一次学起来偷东西。记得当时拿起一个放大镜就准备往衣服里放,然而,很不幸,逮个正着。那个卖东西的抓住我的脖子就大喊着这是谁家的孩子,你别想走,让你的爸妈来。当时,吓得我都傻了。心想,如果爸妈来了我非得被我爸妈打死不可。小伙伴们在旁边也都不知所措。到后来还是放开了我,不过脖子上有个血印,当时就和一个伙伴说好,到家就说和小伙伴打着玩弄得。那时,比较万幸的是,村里人在集会上没有人看到,否则,真是害怕和丢人极了。从那一年开始,我就从来没有再偷过东西。那一年应该是上小学的某年。

那个时候,经常性的停电。到了夏天,热的要死,无法入睡。各家各户就在各家门口和路边放上石头,饭后慢慢的都开始聚集在一起,带着凳子、扇子、茶杯、凉席开始了聊天。那时候小,就躺在凉席上听着大人们聊天。聊天气、聊每个人去某个地方的见闻;我比较喜欢听的就是老人们讲村子里很早之前什么地方发生过什么诡异的事情,讲的很神秘,听的很认真。慢慢的,在满天闪亮的星星和很亮的月色下,爸妈帮着扇着扇子就入睡了。过了好久,才叫醒再各自离开进屋睡觉。到了冬天,冻得要死。大部分人都是在屋里呆着。我家总是人比较多,很多邻居来串门聊家常。冻脚是很经常的事情。于是,很多人都习惯用罐子暖脚。类似于花盆那样的`罐子,深度比较浅,口稍微较大一些,最下面放一些碎木,中间放一些事先从锅台下的小火木头,最上面再放些碎木,这样不断的把碎木烧尽。当然,具体还有很多细节,是个技术活,不能出烟,木不能出现火光,只能慢慢的没有明火的用尽。这样就会用很长时间,把鞋子放在边上,实在是舒服,然后就会感觉身体也暖和起来。当然,后来用煤球点炉子,再后来慢慢就升起了火炉,用起了煤炭,这是到后来才用的。这种用罐子暖脚的方法也就不用了。

那时,也有特别期待的时候。那就是村里放电影和杂技表演。放电影当天村大队的喇叭就会提前通知。那个时候吃过晚饭就早早的拿着凳子去前面占位置。那时候,放电影的机器和电影屏幕很早就搭建完了。先放着歌曲,人来人往的,特别热闹。一般放两部电影,第一部爱国教育片;第二部就特别期待,即商业片。那个时候在黑白电视机都很少的情况下,看电影简直是说不出的兴奋。还有就是特色表演。一个有杂技、魔术、唱歌等形式的团队,看的人也特别多,大部分是民间的,演完后村里貌似管一顿饭或者给少量的钱。那个时候的表演感觉卖力和淳朴,完全没有粗俗的地方。

当然了,乡村生活必不可少的就是干农活了。夏天的麦子和秋天的玉米。还有家里的菜园。乡村长大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做饭和干农活。麦子成熟时,上初中的时候,会和爸妈一块收割麦子,收割完毕后,拉到每家的“农场”(一大片空地,一般离个人的家比较近)。然后几家一块晚上或者白天预约村里的机器。大人们向机器送玉米穗,我们几个人就在机器下面拿着簸箕端麦粒。其实也挺幸苦的。这其实还好几个少年打打闹闹、说说笑笑就干完了。印象最苦的是给玉米施肥。特别热,而且没有风,玉米枝也挺高的,在地里每两颗之间先刨坑,然后施肥,然后用脚再把土填上坑。那个时候,干这个活的确很抵触,热和闷,身体极度不舒服。但是,从小体会到的那种苦,对以后的人生道路,终究是有益的。苦会引发思考和留下深深的烙印。

还有,就是那时候逮的各种小动物。春夏时去村后边的南河去

抓鱼,用手或者石灰放在瓶子里炸;或者逮一些特别小的鱼放在水瓶里养。村后边的小山,常常和小伙伴们去逮蝎子,然后拿去卖钱;夏天的蜻蜓和蝴蝶,也是常见的“猎物”。经常拿着家里的大扫把去扑蜻蜓,用手去捂蝴蝶,然后逮到后放到瓶子里。其实,放不几天就会死的,现在想想也挺残忍,现在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那时候的这种乐趣;秋天到了,秋雨一场接着一场,知了也就会破土而出,夜晚爬上树,第二天早上就会化成蝉,叽叽的叫个不停。于是,我们就会雨后白天去找泥土的很小很小的洞,如果很小,慢慢的一点点挖,很可能越挖越大,越挖越深,最后就会找到它,洞口大的,往往就是以及破土而出了;到了夜晚,才是逮的最多的时候,每个人拿着手电筒去照树上,知了爬树太高,就拿树杆打下来。最终就油炸知了,那可是十分美味的大餐。秋天,另外一种经常逮的动物就是蛐蛐和萤火虫了。去玉米地逮完就开始斗蛐蛐。八月中秋感觉是萤火虫最多的时候,好多萤火虫飞来飞去。事先拿着葱叶,逮到后,放到里面,去个黑暗地方去看,会越来越亮。

不知觉间,想到了哪里,就写到了哪里,回忆的差不多了,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最后一个部分,想留给一个人,人生第一次经历的一段稚嫩稚嫩的朦胧情感。

乡村腊月现代散文 篇6

清脆的鞭炮声惊醒了时光老人的梦,他睁开惺松的睡眼,伸个懒腰便将日子扯进了腊月。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18岁就离开乡村,参军到部队,转业后入住城市,一直认为,不管你走到哪儿,要想寻找腊月最纯正的文化底蕴,还是非到乡村莫属。如今,走进腊月,儿时乡村腊月的那种情感,那种氛围,永远记忆犹新。那时候,乡村人们的生活还不富裕,但对过年却是格外重视的。正如鲁迅先生在他的《祝福》中说的那样,“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是天空中也现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每当乡村进入腊月,村庄上空袅袅的炊烟在缭绕盘旋,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的鱼肉的浓香,家家户户的门前贴着对联,挂上大红灯笼,近处远处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伴随着大人们的欢笑声、孩子们的嬉闹声,一切都是那样的香甜和喜悦,可以让你体会出一个纯正的腊月气氛,让你温馨、快乐、幸福。

那时的乡村腊月,孩子们最开心。一迈入这腊月的门槛,我与伙伴们便在村里成群结队地疯玩。“娃娃娃娃你别闹,进了腊月就放炮,男娃女娃嘴别馋,杀了猪后就过年。”在这稚嫩的童谣里,迎接过年大幕就拉开了。腊月像是一辆从远方驶来的列车,风驰电掣,直奔年关。辛苦劳作一年的农民,平时压在箱底舍不得花用的血汗钱,这时也要拿出来花一番。再穷苦的人家也要购买过年的物品,除食品之外,还有鞭炮、对联、年画和灯笼,更要为孩子备些礼物,哪怕是一件新衣、几颗糖球,也会圆了一个乡下孩子一年的梦想。

宰猪,是乡村腊月的一个亮点。在普通农家,每年能宰上一头年猪是一家人“运程”好坏的象征。“年猪”,据说是专门用于过年食用的猪。这头猪在快进入腊月的时候就开始“贴”食,即喂精饲料,用最短的时间把猪喂得膘肥体壮。这时候的猪好像已经感觉到它的厄运的降临,行动缓慢,斯斯文文,少了往日的潇洒和活泼。到了宰杀期临近,能看到猪的眼槽里流出的一股泪水,看起来真的有点凄楚,可是,就是因为它的奉献,装点着人们年的氛围。每当看到大锅里烀猪肉,我站在锅台边,紧紧地盯着锅,闻着那飘出的香气,不知不觉地唾液流出。母亲在旁边看了,便会掀开锅盖,用筷子扎出一小块肉放在碗里,我伸手就拿,顾不上烫嘴,狠狠地咬下去。

那时乡村人生活困难,平时豆腐很少吃的。进入腊月,不管平时多么节省,家家都要做一道豆腐,整个腊月菜谱,煎炒烹炸都离不开豆腐。那时做豆腐的工具是石磨。石磨,现在的孩子们几乎没见过,即使现在农村也很少见了。就是两块直径一米左右,约20公分厚的圆石摞在一起,放在一个比较牢固的架子上,上面的一块中间有一个圆的孔,边儿上对称着插着两条木柄,也叫推把,下面的石磨边上有一孔,把豆子和着水从上面石磨中间的孔放进去,推动推把转动圆石,白花花的豆浆便从下面石磨的孔里流进大桶里,再经过加工成型,豆腐就做成了。后来村里有了电,很快又有了电磨,也就告别了推磨的历史。但吃着电磨做出的豆腐,总觉着不如石磨磨出的豆腐好吃。

腊月里与母亲一起贴窗花,是我最高兴的事。将旧窗纸换了,打好面浆,重新糊上白纸,再在一个个小格子里,贴上一对对五颜六色的窗花。真不知道民间艺人们是怎样放下锄头,用那样粗糙的手,剪出这样神形毕肖的花鸟虫鱼来的。那种巧妙,真是让人看不厌、爱不够。特别是那一只点缀在白菜上的蝈蝈,从它那悠闲的姿态,使人仿佛听到了它的高声歌唱,为画面增添了音乐旋律,有了动感和灵气,它是整幅窗花的灵魂所在与点睛之处。蝈蝈为画面增添了活力,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寓意着人们安逸的生活,与祥和的气氛。一幅幅窗花就是这样地带着蓬勃的春的气息,开遍千家万户的窗口,点亮人们心中对美好日子的向往和希冀。

进入腊月,转眼就到腊八节,从那时开始,登上了“过年”的第一个台阶。这一天,母亲必定会早早地起床,把精心备下的大米、小米、豆子、核桃、栗子、花生等放在铁锅里用小火慢慢的煮。当锅里冒出的白气,伴随着“啪啪”和“咕嘟咕嘟”的有节奏的响声时,我与妹妹总喜欢围拥在母亲的身边,或用冻得发红的小鼻子嗅嗅随着粥的热气弥漫过来的香味,瞬间蠢蠢欲动的口水流到嘴边。舀一口含在嘴里,清香瞬间溢满舌尖,吞下去,只觉得有一种暖。母亲熬的腊八粥它已经深深地溶入了我的生命之中。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香烛纸马送灶王爷上天。相传灶神专管人间厨房烟火,每年腊月二十三上天向玉皇大帝回报人间的生活情况。在这一天晚上,家里的女人要把厨房里的锅台、灶堂打扫洗刷得干干净净,在灶头上点起“青龙过江”的灯,彻夜不灭。把糖、果、瓜子等食品盛于盘中,为灶神饯行。最好玩的是把灶王爷的神像揭下来,火化之前,从糖瓜上抠下几块糖粘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这些流传在世间的习俗,把喜迎过年欢快忙碌的景象,生动逼真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腊月三十过大年,我像出了笼的小鸟,穿上母亲做的新衣,无拘无束地在房前屋后疯跑着。父亲买来的鞭炮舍不得成挂的燃放,把它拆散一个个地点燃,每一声响都是那样地悦耳动听。当看见父亲去门口将一挂鞭炮悬挂在一根竹竿上点燃,在“噼噼啪啪……”的响声中,才知道时过中午,要吃团年饭了。一顿团年饭,便是过大年的主题曲。丰盛的菜肴摆满一桌,炖菜、炒菜、凉菜样样都有,当然,那盘红烧鲤鱼是不能少的,因为“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年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骨肉亲情的快乐。

到了晚上,也就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除夕夜,母亲将花生拌着沙子在铁锅里炒,随着铁铲的搅动,受热的花生在跳动中发出哗哗的响声。这时母亲口中便念念有词:“腊月三十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其中苹果少不了,叫作“平平安安”。最令人欢乐的是阖家团聚包饺子,谁吃到包着钢镚儿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到了子夜,各家的鞭炮都要拿出去燃放,把年夜衬托得异常热闹。我与小伙伴们早已约好,打着灯笼,一起出去观赏。大街上,胡同里,到处是晃动的灯笼,我们追逐着、比试着,看看谁的灯笼最美,谁的灯笼最亮。

难忘的年夜总是过得很快。天亮了,人们开始相互拜年,整个乡村又在年的气氛中沸腾起来。在乡村,拜年可谓是整个节日期间最富年味的民俗活动了。乡村拜年,与时下所说的拜年是大不相同的。现在拜年无非就是见面时互相问候一声,讨个吉利罢了,而在乡村拜年却要讲究得多,也庄重得多。首先要给爷爷奶奶父母等长辈们拜年,这时长辈们给孙子儿女们分压岁钱。然后跟在父亲后边去给长辈亲属们逐一拜年,最后是给村子里左邻右舍所有熟悉的人拜年。这样一趟下来,虽然很累,但我的兜里却塞得满满的,从压岁钱到糖果、饼干,真是应有尽有。天气虽冷,但我心里是热乎乎的。

如今的乡村腊月,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了新变化,有些场面和氛围已渐渐离我们远了。腊月淡了,年味也淡了,是耶!非耶!不好妄下结论。我倒觉得这一切全在于一种心态,一种感悟,一种追求。在改革开放的新年代,乡村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转变,给乡村腊月也注入了很多的新内容。现在所流行的网上拜年、拜年、短信拜年,非常便捷,可免除走访亲友劳顿之苦;闭路电视100多个频道任你选,令你眼花缭乱,不知看哪个好,特别是大年三十春节晚会给人们文化生活增添了亮点;更令人惊奇的是,全家老少、亲朋好友走出家门,到酒店吃团年饭,个别有条件的家庭还去外地旅游观光,欣赏人文景色,既愉悦心情,开阔眼界,又丰富了知识。似乎人们都知道,进入腊月不在是仅仅吃好喝好玩好,而是融入更多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变成在民俗基础上的精神盛宴……

乡村遗恨抒情散文 篇7

夕阳的余晖从初秋的山顶上懒洋洋地泄下来,山色因阴阳的分割也一明一暗。山脚下的两所房子慢慢驱赶了阳光,袅袅地升起了炊烟,两条家犬卧在两家门口,闭着眼睛,一副与超凡脱俗,与世无争的样子。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鸡为了争地上的米粒而喧闹不止。

一位裹着厚棉衣的老奶奶站在两所房子中间,拄着一根似乎是从柴堆里抽出来的拐杖,静静地不偏不移地站在两所房子之间。她乱糟糟的头发里虽然还夹杂着几缕黑丝,却也中气不足的样子;她耸着一层又一层皱纹的脸上倾诉着她沧桑的岁月;裤腿有点短,现出她那双如褶皱了的碎花白紗绢缠绕着的瘦竹竿般的脚颈,脚上穿着一双残旧的绣花鞋。她的眼睛平静如水却又闪烁着远空的点点星光的清辉。在被阳光遗弃而造成的阴影里,她像一尊石像,散发出丝丝的寒意。

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跑了出来,眼睛红红的,脸上还有未来得及擦干的泪痕,却没有哭声。在这位老人面前站住了。“奶奶,您现在回去么?要不再坐一会?”,声音虽然有点嘶哑,却还算平静。“不了,我得回去了,这段路有得我走”,老人缓缓地叹了一口气,双肩像泄了气的气球无力地沉了下来,浑浊的双眼里再也没有了星光,本来就矮的身子显得更矮,更小了。女孩用力地抿着嘴唇,低着头死死地盯着地上的石头。

“阿七,你过来”,老人用颤巍巍的嗓音喊道,接着用力地喘了一阵子气。女孩抬起头,愣愣地走到老人身边。老人抖动着手从怀里掏了很久,掏出了两个李子,用她那干树皮似的手掌托着,缓缓地伸到女孩的面前。女孩抬起头看着老人,老人现出她先时的慈祥笑容,“拿吧,留给你的。”女孩看着那两个李子,暗红的颜色,透过晶莹的泪珠却是那么刺眼;果皮有点干瘪、褶皱而显得老态龙钟。女孩接了过来,攥在手里,冰冷的手因为果子传过来的温度而微微地发颤。“我走了”,老人用拐杖在地上摸索着支撑点,一步一步地颤巍巍地走下坡去。她的背影如此苍老和憔悴,八十二年的风风雨雨与这一刻相比,似乎什么也不是。每一步,似乎都要耗尽她本已不多的力气。她终于走到大路上,慢慢地向村尾走去。她慢慢地走出了阴影区,在一片温暖的颜色中独行着,不紧不慢地徜徉着。小山村不大,她却似乎找不到她想要的方向,命运却要她遵循着某个方向独行。她转过了山坳,在小女孩的视野里消失了影踪。

女孩的眼泪终于霹雳啪啦掉了下来,她跑进门去,接着传出了一声大吼“你们也会变老的”,接着是很响亮的巴掌声,再接着就是“嘭”的一声,用力关门的声音。门外的小鸡一时都停止了争吵,当一切又归于平静时,又喧闹了起来。

几天后或是十几天后,女孩去参加了老人的葬礼。她只在灵堂里站了一下便出来了,躲开了所有的仪式或是程序,一个人在河边呆坐,看着那若有若无的溪流,听着里面一片吵闹中模糊可辨的哭声,却怎么也挤不出一滴泪来挥洒在小河里。她或许不伤心,抑或是感到高兴吧,那晚她好好地吃了一顿,喝了一瓶啤酒,却总也挤不满内心空出来的地方。

那晚,她搂着四岁的堂弟躺在床上。“七姐,老妈子呢?”,女孩哄他“阿龙乖,七姐跟你睡,明天给你上山摘果去哈”。昏黄的电灯忽然闪烁起来,女孩突然害怕起来,但很快便又镇定了下来。更搂紧了堂弟,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不久前的那天晚上,她也是和堂弟睡,不过那次是在她的房里,还有另外一个人,他们的`奶奶,那位去世了的老人。

那晚天气有点凉,女孩垫了被子。临睡时,老人说“你把我那边的垫被掀起来吧”,女孩没有说话也没有行动。老人便自己掀起了垫被,没脱棉衣,抱着堂弟就向里面睡了。女孩很难过,“奶奶,您不脏,不脏……”,却哽咽得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夜间把被子往老人那边推。女孩帮老人洗了那件棉衣,一盘水竟像墨汁那么黑,女孩一边搓,一边流泪。女孩最后还是迫不得已送走了老人。

多年后,女孩考上了大学,离开了生她养他她的那座城市,没有任何不舍。她的心早已被分成了两半,一半跟随老人绑在天使的那双美丽的翅膀上,一半跟随堂弟离开了那座生她、养她的城市。她喜欢从身边的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变化,看到自己的成长,因为她曾经许下过承诺。那天,当她哼着歌独自一人走在校道时,突然听到广播里的歌声“相信你还在这里,不曾离去,我会找个天使替我爱你”,禁不住悲上心头。“奶奶,我要的不是天使,是您那双穿掇起我的泪珠的枯槁的手,我要的只是您能倚着我高大的肩膀幸福地微笑,我不要天使……”

乡村感官散文 篇8

曾经我在乡村生活了十几年的光景,总是在睡梦中进入我的黒甜梦乡,当早上太阳一出来,就被城市的嘈杂蒸发了。所以我总是会怀着一种虔诚的心情,情不自禁地回到乡村,我生活的原点,我理想的出发地。对于乡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乡村的骨子里包涵的东西,比如那些熟悉的声音、亘古不变的影像、醇香的果实、充满质朴情怀的乡亲。这些林林总总的物质的意识的东西叠印在我的脑海或者心底,构成了我心目中的乡村感官,在我的内心汹涌而来,茁壮着我人生的理想幼苗,随着岁月的拉长,越发潜滋暗长,就像发酵的老酒,随着岁月的尘封窖藏,越发的浓郁馨香。

声音,乡村的歌喉

我记忆中的乡村,总是以一记响亮的公鸡啼鸣开始一天的旅程的,在次第的公鸡啼鸣声中,乡村昂扬的一天就这样血脉贲张的拉开了帷幕。紧接着在朦胧的清晨中,就响起了水桶的空空声,扁担的悠悠声,井台的辘轳声,汲水的晃荡声,担水的吱扭声,倒水的哗啦声,之后就是透火的火柱捅破泥糕的通通声,坐锅的叮当声,舀水的哗哗声,火苗攒动的呼呼声。等饭菜差不多快煮好时,就想起了婆姨喊男人起床的声音,喊孩子起来穿衣吃饭的声音,然后就是孩子们吃饭的吧唧声,丈夫擦拭农具的吱吱声,女人洗碗的撕拉声,提泔水喂猪的劳劳声,丢玉米喂鸡的咕咕声。之后就响起上工的喊声,婆姨们吵嚷着张家长李家短地走向田野,汉子们一边扛着农具一边点燃老旱烟被呛住的干咳声。等地头的镢头碰响土地的蓬蓬声,铁锹挥舞粪肥摽粪的呜呜声,犁铧深耕土地的子啦声,老牛鞭甩响的噼啪声,玉米随手丢落进土地的咚咚声,耙盖平住墒情的磨叽声响过之后,乡村的春日的中午就兴冲冲来到了。老牛耕种疲劳的哞哞声,饮水的吧唧声,汉子们坐在地头打呵欠的哎呀声,婆姨们回去造饭的告别声在田野上漫过后,乡村和煦的春日正午就温煦地悄没声息地汹涌而来。

乡村的人可不想辜负春日的好天气,等玉米差不多都种进土地里,太阳渐渐偏西,这些富有生活情调的乡村汉子们就扛着犁耧耙盖“加加地”赶着老牛回到家里,换上新衣服到邻村赶夜场的庙会去了。他们往往能够在第一时间里找到一个“哇哇地”高声叫卖香喷喷饭食的小吃摊“咕咕咚咚地”吃上一碗拉面外加几个油条,然后和邻座熟悉的一个赶庙会的乡友“嘎嘎地”碰过几碗老酒,就早早地在戏台前的石阶上找好座位,急不可耐地等着收看省城晋剧团演出的精彩剧目,锣鼓铙钹一响过,看客们大呼小叫的声音停息,夜戏开场了,生旦净末丑文雅的婉转的高亢的沉郁的戏谑的嗓子唱起来,台下“嗷嗷地”兴奋过瘾的粗大掌声响起来,直至月亮西沉,才响起散戏的乐曲,之后就是喊叫孩子回家的声音,评论主角唱的帅呆了的声音,提醒夜路漆黑小心跌跤的声音,弥漫在春日的夜色中。

影像,乡村的容颜

在乡村里呆久了,就会忘记乡村季节转换的`标志,乡村的夏天,对于乡村人来说就是不经意依靠影像来察觉的,当他们被树上的蝉儿聒噪得不耐烦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夏天已经深入了乡村的角角落落。

最先感知夏天热浪的蛙鼓也开始在山谷的河汊闹哄哄地响起来,布谷鸟在田间地头掠过,喔喔地叫了几声,乡亲们就明白时令已经到了该种谷黍的时候了。他们从泥墙根扛起赋闲了多日的木犁赶着老牛又开始在新翻的谷黍地里耕作起来。这时候玉米已经开始拔节,翡翠似的叶子在夏日习习的暖风吹拂下脉动着,宛如一泓碧绿的潭水在招摇。豆角的藤蔓不知道什么时候得到雨水的眷顾欣欣然攀爬到玉米秸秆上,甚至在人们没有留意的当儿盛开出铜铃大小或金黄或亮白或湛蓝的花束,只要天气照顾,用不了几日这些缤纷的花束下就会努出一条条细长的豆角。玉米地靠近泥墙或者地头往往会点种一排倭瓜秧苗,也许是粪肥得力,在夏日晴好的天光下这些秧苗竟然也伸展开长长的藤蔓,在这些嫩绿的藤蔓间派生出的小顶处也开始绽放出碗口大的亮黄色的花朵。面对这些夏日里的田园风光,乡亲们总是会找寻声浪越来越高的蝉声,可是作物一天天茂盛起来,他们哪里又能够找到蝉儿藏身的地方。不过对于此时的蝉声,他们总是欣慰的,因为他们明白只要豆角上了架倭瓜开了花蝉声再起浪,不久他们就能够吃到新鲜的豆角倭瓜,属于庄家人的好日子就会来到了。

黍种进地里乡亲们终于有了闲暇的时刻,但是能够有几个庄户人能够闲得住呢,没有事他们就找些活计来做打发时间。这时候院子里的槐花开了,他们便爬到枝杈上去采撷槐花,这些白生生奇香无比的槐花从树枝上采下来就被做成了槐花馅或者槐花菜,进入了乡亲们的碗中口中,成为这片土地馈赠给庄户人的难得珍馐。

属于乡下人夏日里的快乐不止这些,坐在木凳上或者石头上搓麻绳也是他们自得其乐的一种休闲方式。为了给男人和孩子们穿上合脚并且舒服的千层底布鞋,她们乐得在槐树荫下度过多少悠闲的日子,一边纳凉,一边在树荫下躲避太阳的暴晒,用麻线在腿上搓绳,间或叨唠一些东家长西家短的谈资,夏日就在腿上被一点点地搓短了。等麻绳搓得差不多了,她们就开始纳千层底了,等千层底纳好的时候,奥热的夏日也就快过去了,她们就不再到树荫下聚会了,因为很快她们就要转入秋收的大忙时节。

醇香,乡村的鼻息

在盛夏短暂的片刻小憩后,金风很快就把凉爽像水一样抛洒到乡村的沟沟梁梁。秋天来了,秋风就像一个得心应手的油匠把乡村涂抹得金碧辉煌金光四射。然后繁杂的果实在太阳的暴晒下胀裂了,浓烈的醇香就像打翻了陈年老酒在乡村的原野上款款流淌。

最有发言权的当属麻雀了,它们也许是在秋日里最先嗅到五谷的馨香的,当压弯腰的沉甸甸的谷穗在秋风的撩拨下脉脉起伏时,在谷穗中沉睡了一个夏天的谷子刚刚从包衣中露出脸蛋,伸展自己慵懒的手脚,但是麻雀果真在第一时间闻到了他们身上的清香,招朋引伴地来到了谷地,欣欣然地飞到招摇的谷穗上开始啃食,从这一颗飞到那一颗,等他们饕餮大餐一顿后,就不再糟蹋谷穗了,招呼同伴离开谷地。

许是玉米的香气诱惑了野鸽,他们从树梢斜刺里俯冲下来,在很短时间就命中了一颗已经暴露出玉米粒的玉米棒子,啃不动他们也没有太着急,转而看到倒伏在地上的一颗玉米棒子,幸好这颗被田鼠吃了大半的玉米棒子还剩下一些,它们饥不择食地啄食起来,田野里响起咚咚的啄食声。

最容易暴露目标的是黄豆,他们短小的身材往往遮不住串串香气逼人的果实,这些果实成熟后,只要一个中午的烈日暴晒,黄豆果实的皮就情不自禁地裂开了嘴,把丰收的喜讯发表。当然随着这些喜讯的披露,也把醇香的豆香公布了出去。斑鸠最是爱吃这些可口的黄豆的,它们总是毫不拖沓地来到黄豆地里,悠悠地享受这些天赐的美食,它们太清楚鸟为食亡的道理,总是警惕地一边吞食黄豆,一边提防着藏在暗处的别的猛鸟突袭自己,生怕因为贪食美味,而命丧黄泉。

苹果的馥郁清香不知怎么被虫子获悉,它们从灌木丛爬到高高的苹果枝头,终于历经磨难来到了向往的地方。但是红彤彤的苹果有着坚硬无比的外皮,凭它们一张嫩嘴是很难咬开苹果皮的,睿智的虫儿只好停下来挖挖脑袋想办法。这当儿突然山雀闯过来啄食苹果,它们就狡猾地藏到树叶后,生怕被山雀吞噬。等山雀差不多吃饱飞走后,它们才慢腾腾地从树叶后探出头脑来,找山雀已经啄开口的苹果大快朵颐,这些被啄开口子的苹果,往往是熟透了的,它们乐得逮住这样的机会,即使天色向晚,它们仍然乐此不疲,沉醉在苹果的醇香中。

胡萝卜尽管把果实深深地扎进土地里,但是总是躲不过山羊的眼睛,山羊生就的一个好鼻子,只要胡萝卜成熟了,它们就能够在老远闻到土地深处的这些幽香,走过石头坡,淌过小河,终于找到了河边沙地里的胡萝卜,然后低下头用嘴拔起胡萝卜的叶子,将没有扎进深处的胡萝卜一举消灭。深秋里已经好久没有这样的美味了,它们怎么舍得放弃。

花生的命运也很捉摸不定,只要自己的果实把土地拱起来,就很容易被狡黠的野兔发现。这些细心的野兔只要看到哪颗花生的根部隆起松土,它们就会趴下来用前蹄刨土后腿助力蹬土,直到找到香喷喷的新鲜的花生,否则绝不会停下来。

温馨,乡村的触角

朔风一起,乡村的冬天随着落叶的翻飞和悠悠落雪不经意地到来。然而乡村却并非某些作家笔下的寒冷和肃杀,其实属于乡村人的冬季不仅是悠闲的,更是温馨的、写意快慰的。

辛苦了一年,很好有时间可以喘息了,乡村人怎么会不快乐呢。在他们眼中冬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逍遥时刻。与户外呼呼的冷风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居室内围在红泥小火炉前烤火的暖融融的画面,此刻一家人围炉而坐一边在火炉上烤红薯,红薯的香味在土窑里弥漫,一家人的谈笑声溢满屋子,其乐融融。

户外虽则冷风扑面,落雪悠悠,但是乡村人的心里是甜蜜的,他们乐意在纷纷扬扬的落雪中体会潇潇洒洒的诗情画意,感受万籁俱寂的田园风光,陶醉上苍对乡村的馈赠,期盼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其实乡村才是中国最富有温煦气息的所在,而这种温煦气息则集中体现在冬日里的乡村。冬日里的乡村才能够呈现最温煦的风景。在冬日里,所有地里的庄稼活都没有了,乡村人便陶醉在享受天籁的静定生活状态之中。想起平日里因为忙碌疏远了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在冬日里乡村人才有闲空带着家人到县城商店或者乡镇的集市上去闲逛,购置一些准备过年的衣服或者物什,也许一年中他们忙忙碌碌为的就是这个时刻可以从腰包里掏得出可以给婆姨和孩子吃穿用度的钱来,所以每每看到婆姨和孩子们满载而归走在回家的路上,他们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无比的笑颜。当然也会给父老双亲购置一些御寒的棉衣棉鞋,此刻他们感受到的是浓浓的亲情。甚至他们能够想到父母穿上合身的衣服鞋帽的惬意神情。

乡村人也并不是不爱交际,无非作为乡村人一年里总是把大量时间扔到庄稼活上,这个时节他们才顾得上打理稍显冷落的乡友们。既然要和乡友们小聚,就不能没有酒,无酒不成宴席吗,他们太懂得这个道理了,到便利店买几瓶烧酒外加几盘小菜,和乡友们侃大山或者唠嗑,都是他们难得的休闲时光,杯来盏去,谈谈一年的收成,讲讲来年的打算,说说孩子的学业,叙叙生活的甘苦,他们这时才觉得生活的滋味是这样醇厚这样丰富,道道苦水回忆往事展望未来,好不惬意快活。

乡村生活散文 篇9

于是我拿着塑料袋,在小区周围寻找泥土,然而到处都是水泥地,我想大树下会有土吧。然而许多大树根一部都被水泥围裹得只留下一点点空隙,仅容树根盘踞。最终我没找到土。顿时我的心也像沙土和煤灰,硬森森的——我想找一袋拯救花草的泥土竟这么难?

后来,开车到很远的市外,在外地农民承包的菜田里。我说明了来意,他一笑:“这是乡村,有的是土,我给你挖。”他停下割菜,给我往袋里大把大把地装 土。那湿润油亮的泥土,那满脸皱纹,那青筋暴突的手,让我想起我村子里的父亲和兄弟,想起我小时候也是这样一把一把伴着季节挖泥土。

当我给陽台上的三个花盆换新土时,心中有种莫名的怅然。我与泥土竟是如此遥远,我离开庄稼,生活在城市灰蒙蒙的大网里,与乡村竟陌生了。如今那盆金 橘,枝叶间开满粉一白的花,芬芳绵绵飘散,叶间点缀着一只经冬末落的小金橘,闪着锃亮的金光。那盆菊花仅也开出了几朵十分好看的粉紫的菊花。这意外的收获, 都因为那新鲜的泥土。还引来了一只灰雀儿,在清晨来枝叶间觅食。我总怕它上下跳啄,会伤了那枚果子,那朵花。它始终没有伤。只是吃完我放在盆边的一小堆米 粒,便悄然飞走。我只能隔了玻璃窗远瞅着它,稍一有响动,它便会飞走。好多年了,我还是第一次和一只鸟这么近地对视。它的来临,也许是因为这里让它看到了 乡土上结出的果子和花朵。但不久它就不再来了,每天放好的米粒照样在那里,我总盼它会来,但它再也不见了。是啊,这必仅是一个城市,一个九楼上的一方几尺 长的陽台,而不是田野啊!鸟的家是天空、树木、田园,而不是高楼。

我不觉又想起了我的童年村子的鸟了,村子是一枚呼唤飞鸟的巢,节令在鸟儿的歌唱里变换着不同的旋律。每当四月榆钱满树,家家都摘榆钱蒸着吃,那时鸟儿 就像满树的花朵在绽放,我就奇怪,它们为什么不吃那香甜的榆钱儿,母亲说这鸟儿是不跟人挣食的。每当五月槐花挂得满枝飘香,整个村子都迷漫在一层香甜的雾 里时,那槐树上也便挂满一树明亮的鸟声,我就奇怪,鸟们为什么不吃那一串串粉一嫩的槐花呢?母亲说鸟儿爱花,它不吃花。这也许只是母亲不经意的一些哄小孩的 话。但过后我还是信她的话了。在老家的屋檐上,有一只燕窝。春夏秋冬,燕子过着和庄稼人一样忙碌的日子。每日飞来飞去,或衘泥做窝,或捕虫喂雏,穿梭于云 天旷野。这么一茬一茬的年年活着,燕子知道村子的屋檐才是它们的家,因为村子是宁静的,它搭建家园的泥土在村子里。燕子知道,村子才有开花的树,才有它的 巢。

村子也是小孩子与老人家的老屋,是生长故事和歌谣的地方。记得当我们一群野小孩子在油绿的麦地里疯跑乱窜戏耍时,村里最会念佛的老婆婆就把我们一个个连拉带 哄撵出麦田。给我们讲一些关于村子、狸狸、狼、仙女的故事。等我们听迷了,她便用最温厚的声音,唱诵她的歌谣:娃儿娃儿要停停,好腿不踏田禾青。走路呀脚 要轻,踩了田禾地生疼。”过后几天,我们这些野猴子便忘了她的教诲,又一蹦三尺高。当父亲看不顺眼我乱跑猛煸我们屁一股时,又是老婆婆来解劝,嘴里都会蹦出 一句:娃娃不停停,停停会生病。于是大人便住手,我们就一下子跑得没了影。

村子是的一抔苍老的泥土,在老人家们的心里生长。老人家们是生于斯,长于斯,要老于斯的古树。他们手执蒲扇,挥去浮世的云烟,静抚猫儿狗儿牛羊温润的呼 吸,以一种世俗无法扰攘的淡然在守望生命,回味斑驳的人生。他们看着无数年轻人像鸟儿,长大后,变成一缕远去的风,成为一株在异乡的城市游走的植物。当我 离开村子去寻梦时,我和那些人一样忘了我是村子的一只鸟,有一半的翅膀落在了村子的枝梢上,而只用另一半飞翔。只有村子和老人家,在恬然的黄昏,用心听那晚 风与炊烟,庄稼与土地轻轻地说话声。远眺大雁飞过秋天,慢慢地变瘦变老。

村子是最温暖的陽光。许多时候,身在都市,一心如豆,落寞如雨。心会湿一漉一漉的轻轻点亮一缕乡愁,默默擦一拭我的村子的名字——让我回想村子和陽光。想陽 光下那一棵棵父亲的目光抚一摸一着长大的庄稼,想那一棵棵母亲用剪刀修叶打杈开着各种颜色的美丽的棉花,想母亲的纺车纺出一垒垒棉条,想新年新衣穿在身上后母 亲甜甜的笑。于是那个春天,飘满村子的似乎不是花香,而是一种叫母爱的味道。而我的父亲母亲,不分年节,总在角落做活计,随季节晒菜种和棉籽。一入夏,便 把一袋袋粮食从高处搬到地上,再背到晒场。这时家家户户的空地上都是一片片晾晒的粮食。女人小孩子赤脚俯身专注地拣寻粮食里一只只虫子,然后扔给在一旁耐心 等待的小鸡小雀儿。这时是天空最灿烂,村子最醇香的时候,因为村子正在收藏这初夏的光芒。男人们在树阴下修缮各种农具,或是叼着一袋烟,思量有关柴米油盐 的事。这时你会觉得,这些村子的男人女人,就是这田野里会走路的大豆、高梁和玉米,是一把把为泥土而忙碌后稍事休憩的锄头犁钯。人们俯在粮食的身边,让陽 光抚去岁月落在他们心头的风霜,把他们心底的热情与欢笑撩一起。

有那么一天,面对游走的孤独,我在一首诗里写到:我并不适合漂泊,但我却以流浪的姿势选择了远方。那一刻,望着那一句一句写在纸上的忧伤,我才发现,我是一只飞离村子的鸟,而我的心却永远飞不出村口。

是啊,我原是一个在温柔的村子里拣麦穗的小孩子,如今却在坚一硬的城市里奔跑。城市的的脚太多,踩碎了太多的脚印。我是一只落在城市的鸟。远离了山岚云 岫,晨霜斜陽;远离了雾湿的草,田野的树;远离了我的村子。我像我陽台上的那些花草,在远离泥土的高高的陽台上活者,离城市喧闹灼一热的陽光很近,离温和宁 静的泥土很远。它们在高楼上,永远无法听到风和土地和庄稼温馨的说话声,无法感受到蜜蜂蝴蝶从它们肩上飞过的幸福。

一天,当我的妻子在嗡嗡作响高速旋转的洗衣机前训斥儿子不会洗衣服时,我把他拉到一边,告诉他:和他一样大的时候,我是跪在母亲身边,在清幽幽的河流 里,母亲教我浣洗捶衣,而我为报答母亲,会窜上一棵比一棵高大的皂荚树,为她摘下大把大把洗衣用的皂荚。我知道河边苇塘。而我的儿子却是这个城市的小孩子, 他的心离村子太远太远,与这座城市靠得太近太近。他很少入心地听我讲村子的袅袅吹烟,斜辉晚照,犹如我对他说的肯得鸡、卖当劳、过山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疏 离。有一天,我对他说,村子和泥土是我的本色,我的家。你的梦想可以永远在城市里,而我的生命将永远在村子里。但是我们生命的根,都在村子里——因为所有 的玉米、麦子、高梁,永远生长在村子里。

我常一个人走到城外,去看南方的的村子,虽然那不是我童年的乡村,但那水田、渔塘、河汊却是那么生动亲切。我总是这样想:真正能让我梦想灿烂的是我的村子,真正能让我们的生命宁静的是我的村子。

当我如鸟,在城市里飞倦时,在都市太过拥挤太过喧嚣太过躁动的目光里,我总找不到一棵安稳的大树,犹如在这灼一热的城市我找不到一片落雪,找不到一棵美 丽的`荞麦。而小时候,我背着书包,从村中高高的土墙夹一着的深巷中像快乐的鸟儿向家飞去的时候,手从墙上一路滑过,让泥土沾满手心儿,直到自己的家门。哦, 那是多么安稳温和亲切。因为我抚一摸一着一路泥土,就能找到我的家。

哦,我的村子,还有那把心中的泥土,它是我心灵最深刻的一种依恋。

乡村月色散文 篇10

月亮在山后升起,穿过槐柳的缝隙泻下来,泼在炊烟袅袅的乡村上空,秀美得像要去赴约的女子。

乡村小路上,驴车还吱呀地唱着不着调的歌,顶着月光摇摇晃晃地赶路。拉车的毛驴儿直着脖子卯足了劲,像要把绳勒进肉里,驾车的人一脸汗水,一声也不言语,只循着熟悉的路径,全力撑着车沿朝一个方向走。车里颠簸着在野外飘了几个季节的黄玉米,圆洋芋,仿佛怀了乡愁似的奔向久违的家门!

一双刚从庄稼里拔出的手,布满灰尘晒斑的脸,浑身散发麦桔、玉米杆和洋芋蔓的味道,粗布黑鞋上爬满了蒿草和泥巴。脱掉,满院子都是汗水和这些的混合味,粗黑的长满老茧手,灰不拉几的沾满土的头发,劳动的日子,乡下顾不上衣着形象。等把车上的物件放回稳妥处,月亮已升至树梢,朝半立起的脸盆舀半碗水,搓几下手,往脸上胡乱摸几把,那水早已浑浊成泥。乡下的水精贵,挑一回要爬一架山,更不得浪费。扯过门背后的黑毛巾擦几下,盘腿坐在屋檐下的水泥栏倚上,点一锅旱烟,吧嗒吧嗒抽着,间或随口安排些零七八碎的琐事。直到锅里冒着香气的饭菜端上小木方桌,孩子们在树桩墩做成的凳子上坐定,朝水鞋帮磕磕烟锅放一边,等大人一起筷,他们便得令似的抓起烙得掉黑渣的馍粑往嘴里放。窝一口咸菜一口馍,一口大葱一口汤,扑扑腾腾的声音此起彼伏,谁也顾不上不说话,等抬头时,碗早就空了。用手一摸嘴巴,打一个饱嗝,孩子们四散开去,大人又装一锅烟,才不经意地瞥一眼月亮,说一声,今晚月亮还凉清,只是明早露水大早起不成了。月亮不单是乡下人不要钱的灯,更是省钱的天气预报。

在乡下人的眼里,月亮还是不说话的影子,静守望着朴素的安宁。就着月光,大人做些琐碎的零活,小孩在院落嬉戏,狗儿猫儿跟在屁股后面追逐扑耍,老人絮叨着,女人说笑着。沉入爱情的姑娘小伙,躲在树影里打情骂俏,笑声一浪一浪翻滚,惹得邻家的狗儿嫉妒地欢叫。八十岁老太踮着小脚,掉了牙的嘴里总有说不完的.老古经,听得月光常常忘记了回家,大清早了还在天边甜甜朗照。老阿家们坐在篱笆下交头接耳地议论媳妇发牢骚,中年女人拍打着怀里的孩子低声搬弄些小是非。抽旱烟的男人,水烟味道时浓时淡地绕着院子转悠,不小心呛出一串咳嗽,惊得树上的鸟雀儿扑棱棱一阵乱飞。等月亮爬上窗棂,高过树枝,在远山的某一个高点停留时,哈欠声开始此起彼伏,一阵关鸡笼锁牛圈呼叫小孩回家的声音之后,接着关门闭窗,接着院子开始沉静。树叶儿倦了似的,也悄悄沉入梦底。乡下人的睡眠,头一挨枕便呼噜声四起。月光通过白纸窗户的缝隙,伸手轻抚一下劳动的脸,让倦意铺展,似乎许了他们一个丰收梦。披星戴月的日子,连皱纹缝里都挤满了劳作的苦乐,月色给这些简朴的时光太过细腻的温存,使得乡村的夜晚格外恬静清新。

月亮有时也被农家锁进果园,最后在小媳妇绣花的窗棂下,莞尔一笑,又在老父亲荷锄的背影里沉寂。梧桐树上,偶尔也搬来一群麻雀小住,檐角里的燕子,时常就着月光叽叽喳喳唱些小调,屋檐上爬满星星似的眼睛。你看那个红砖头围成的小花园,菊花争奇斗艳,牵牛攀攀援援,大丽花摇曳着,八瓣梅高高伸展。或有一两棵高大或低矮的苹果树、梨树,缀满结实的果子,高高地站城丰收的姿势,争抢着和月光对视。藏在叶子底下羞答答的那一个,只歪了一下脑袋,就被月亮照出娇媚的红光,那丰满地快要触到花园篱笆的果子,被风簇拥着,有一下没一下地轻轻触着花朵的脸,像彼此嬉戏又像在密语。花香、果香一溜烟弥散,熏得月色都是香喷喷的。玉米架上黄澄澄的金光,后院梨树上的碧青的玉光,秋菊上花儿露水的水光,凝成父亲皱纹缝里瓷实又安详的荣光。

月亮不想走时,还会在老屋的破檐上暂且小栖,在梧桐的树杈里和麻雀说话,在菜园的萝卜辣椒上,闻闻菜香,和野山菊评价蛐蛐的歌声,和树上的玉米串讨论洋芋的收成,也悄悄去那破屋里探望一下老翁的病情,也陪着住宿的女学生抹眼泪,偷看打工的丈夫写给小媳妇的信件,听那掏粪妻子的埋怨、白发老母的呼唤!

上一篇:五年级单元作文:童年趣事下一篇:因不能胜任工作的辞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