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创业(共6篇)
乡村创业 篇1
据相关统计,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72.6%,2006年的平均就业率为70%,2007年的平均就业率为71%。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相关学者指出,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以创业促就业,无疑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充分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从表面上看,鼓励大学生农村创业确实是一举多得之策略,但是我们认为,在实现这一策略之前,还应该冷静地分析一下大学生农村创业的现实困境。
一、大学生农村创业的理论前提:适宜劳动力的供给
大学生农村创业的提法导源于“大学生基层就业”这一概念,“基层”所暗指的就是农村。然而,依据2006年的数据,作为大学生规模性地去往农村的唯一渠道的“三支一扶”政策,每年最多也只能转移和创造(增加的岗位所需工资由政府买单)出2万多个服务期2-3年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全部算在一起也只占当年全国毕业生数量的千分之四。而且,这些岗位所在的组织一律是政府或事业单位,和企业相比,这类组织的编制是固定的,不具有成长性,真正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减员,就没有需求,每年可提供就业岗位的数量最多是“空编”的个数。由于农村就业岗位的实际匮乏,大学生农村就业的命题基本上就不成立了,于是,只能依赖返乡的大学生自己为自己创造就业岗位,大学生农村创业的提法应运而生。然而,大学生农村创业并不是想创业就能创业的,要成功创业还必须满足一些前提条件。这些前提条件人们颇为关注的国家政策、创业基金、社会舆论以及大学生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之外,还有似乎为当前的学者们所遗忘的条件即劳动力的有效供给。
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基本指向应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如果大学生返乡后的创业领域仍然只限于栽培、饲养等农产品初级生产,那么大学生的创业不仅没有丝毫的优势,甚至会因为农业生产经验与知识的缺乏,而陷入“种地不如老子,养鸡不如嫂子”窘境。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要通过实行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实现新产品开发,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换言之,就是要推行农业的社会化大生产。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社会化大生产不仅需要有足够的自由劳动力,而且还需要这些自由劳动力具备社会化大生产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从根本上讲,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主体是农民,农业社会化大生产所需要的大量自由劳动力应该以农民为主体,作为创业者的大学生只能在农业社会化大生产扮演组织与管理者的角色。生产者(自由劳动力)的素质与经济组织管理者的管理水平都直接地影响着农业产业化的效果。我们暂且相信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作为组织管理者具有相当的知识、技能与管理水平,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保证当前的农村拥有足够数量的、适龄的、具有相当的文化知识与技能的自由劳动力呢?这些足够数量的、适龄的、具有相当的文化知识与技能的农民就是大学生农村创业所需要的适宜劳动力。目前诸多关于大学生农村创业的研究似乎都预先假定大学生在乡村可以随时随地地找到自己创业所需要的适宜劳动力供给,因为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已是不争之事实。但是我们认为这样的预设似乎过于乐观了,有点形而上学的味道,现实情况到底如何终究还是需要实事求是地从乡村社会的现场出发去分析。
二、大学生农村创业的现实困境:乡村建设主体的虚空
在当今的乡村社会现场,农民包括他们的后辈们都处于一种急欲摆脱农民的身份、脱离农村生活、抛弃农业劳作的状态,农村的建设主体正在走向虚空。乡村建设主体虚空最具代表性的现实表征就是逐年暴涨的民工潮,即便是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也没能阻碍这一大潮。所谓“民工潮”,换一个角度看,就是乡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每年离家外出经商务工3个月以上的农民已达1.4亿人口,而且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另外,“离土不离乡”,就业于乡镇企业的也约有1亿人。这样,在共约5亿(4.90亿)“乡村从业人员”中,就约有50%的人口从事非农业。正如相关学者和政府所说的,这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国家城市化或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关键的问题在于民工潮后给乡村留下的是什么。
从农民工的文化教育程度看,绝大部分的农民工都是农村里受过一定良好教育的人,文盲与半文盲只是极少的一部分。2007年,农业部和全国总工会的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农村地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3年,而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却已经达到10.43年,两者相差近3.13年。结合前面的数据,农村转移劳动力约为“乡村从业人员的50%”,于是除去这些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后农村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约为4.17年,简单的计算公式为:(7.3-10.43×0.5)×2=4.17。从农民工的年龄构成看,能够进入城市“闯天下”的绝大部分是身强力壮的青壮年。全国总工会的调查数据指出,2007年农民工平均年龄仅32.15岁,比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年龄小7.99岁。可见,民工潮就像一个漏斗将乡村里的精英分子转移到了城市,留给乡村的只是一些老、弱、病、残、愚。那些农村人口中受过较好教育的年轻人正是乡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当他们随民工潮转移到城市之后,乡村建设主体的虚空已是不争之事实。乡村建设主体虚空的现实表明,奔赴农村创业的大学生要在当今的乡村找到自己创业所需要的适宜劳动力供给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也许有人会指出,农村创业的大学生可以想办法吸引那些转移出去的乡村建设主体回归。按照最简单的托达罗城乡移民模型,即以工资差别和就业机会为参数的移民行为,大学生只有给农民工提供更高的工资和更多的就业机会才有可能让适宜劳动力重新返回农村。与已经相对成熟的城市社会化大生产相比,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的农业社会化大生产和大学生创业,很难给这些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如果创业的大学生给农民工提供更高的工资则又会增加大学生农村创业的成本,使本就不够充裕的创业资本更加捉襟见肘。可见,当前乡村建设主体的虚空已经成为制约大学生农村创业的一个现实困境。
三、大学生农村创业困境的突破:乡村建设主体的充实
如何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适宜的劳动力供给,实质上是一个如何充实乡村建设主体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找到乡村建设主体走向虚空化的原因。农村之所以成为乡村居民(特别是那些年轻而受过一定良好教育的居民)不断地逃离的生死场,乡村主体之所以不断地走向虚空化,我们当前的乡村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认为,当前城市化导向的乡村教育,通过宣扬城市文化的强势价值观念,从文化和意识形态上剥夺了乡村生活的所有价值,是促进乡村主体的虚空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上,中国当代农民工在城市里的生存状况是非常不容乐观的:农民工干了工人的活,却得不到工人的身份。更可悲的是,农民工在城市打工多年,却始终是城市的边缘群体。尽管如此,但是这并没有妨碍民工潮的涨潮势头,并没能丝毫延缓乡村主体的虚空化进程;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这样的一句话:在中国当代发展的情景下,农村成为农民(他们是乡村的主体)想要挣脱和逃离的生死场,而不是希望的田野;希望的空间、做“人”的空间是城市。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似乎可以找到一条充实乡村建设主体的可行途径,即“新乡村生活”的建设,从文化和意识形态上提升乡村生活的价值,为乡村居民营造做“人”的空间。党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战略正是这样的一条途径。站在农民主体立场的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重建农民的生活方式,从而为农民的生活意义提供说法;是从社会和文化方面,为农民提供福利的增进,丰富农村的社会文化生活;是要建设一种“低消费、高福利”的不同于消费主义文化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要建设一种不用金钱作为生活价值主要衡量标准,却可以提高农民满意度的生活方式。
那么如何建设这种新的乡村生活方式呢?这又需要我们重新考虑乡村教育的“应为”了。我们认为,当前的乡村教育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为新乡村生活方式的建设服务:第一个方面是,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充分开发和利用乡村文化教育资源,提升乡村文化在人们心中的价值等级,丰富乡村的社会文化生活。事实上,乡村教育原本也有优于城市教育的地方,那就是它拥有乡村间通过历史的积淀形成的民间智慧与经验、知识与美德、表演艺术、风俗礼仪、节庆活动、手工技艺等教育资源。这些教育资源的价值是巨大的,曾经出于非教育的动机在乡村之中而发挥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例如,乡村的娶亲嫁女、盖新屋、老人过世等红白喜事的风俗礼仪曾经就将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这套信念传达给乡村的后辈们;而正是这套信念让乡村人形成了尊敬长辈、关爱后辈、邻里和睦、相亲相爱、互帮互助等中华传统美德。然而,当下的教育体制没能充分地开发与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发挥它们的教育价值,连带地湮灭了这些风俗礼仪、节日庆典等对于乡村秩序建设、乡村生活维系的价值。现在,乡村教育要为新乡村生活方式服务就必须想方设法特别是采取制度化的措施开发和利用这些乡村文化教育资源,从而既可以在教育过程中提升乡村文化的价值等级,又可以新的形式发挥这些文化资源对于建设新的乡村生活方式的功用。当然,我们在强调开发和利用乡村文化教育资源,提升乡村文化的价值等级的时候,并不是要否定乡村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一种“离农教育”,只是更为强调这种教育应该是一种“人离,心不离”的教育。
第二个方面就是要通过改革乡村教育管理体制,尽可能减少农民的教育支出。农民增支压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虽然农民增收不多,但是他们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却过快地市场化了。要减少农民和农村的教育支出,必须改革乡村教育管理体制。第一步要考虑的就是,在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方面,中央和省级政府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的农村义务教育新体制强调要“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但是,这一管理体制上的调整并不意味着其他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和省市级政府)可以减轻自己的责任。这是因为2007年后我国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全免费,而当前还有些地方、县级财政处于绝对贫困的状况,当地方财力实在难以支持义务教育的发展时,如果没有中央和省市级政府的援助,这种全免费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义务教育的支出可能还会是农民支出压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央政府除负责制定农村义务教育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之外,还要加大对困难地区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各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协调发展;省级政府要在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中发挥关键性作用,要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省级转移支付力度,合理使用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资金等措施,重点支持财政困难县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地级市政府要统筹协调所辖县(市)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对财力不足、发放财政供养人员工资确有困难的县,给予转移支付。总之,调整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关键是把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从主要由农民和农村承担转到主要由政府承担。至于,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对于农村经济的“盘剥”,则应该通过某种制度设计或者政策调整,让高等学府给予乡村建设以一定的补偿,这种补偿更多地是以“智力支持”的形式出现。例如,工科院校可以为农村基础建设免费设计、上门服务;医科院校可以为乡村合作医疗无私地贡献一份力量;师范院校可以为乡村扫盲提供最大的便利;司法院校可以为乡村居民上门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等等。这些多多少少将有助于减少农民的支出,以减轻农民高等教育支出的压力。
从乡村教育的改革入手,丰富农民的社会文化生活,从社会文化方面提高农村的福利水平,这将增加农民对现代化的满意度,并为流动于城乡的农民工提供了可以回得去的富有人情味和生活意义的“家”。现在,进城农民工可以拒绝让人难以忍受的不公正待遇,因为他们可以选择回到家乡过上高福利的生活,并进一步致力于新的乡村生活方式的建设,这无疑将有助于消解乡村建设主体空虚化的问题,从而可以为大学生的农村创业准备充裕的适宜劳动力和优化的乡村社会文化环境。
摘要:出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鼓励与引导大学生农村创业的措施和建议应运而生,但是大学生农村创业的一个现实困境就是由于乡村建设主体的虚空而导致适宜劳动力供给缺乏。因此,要让大学生能够在农村成功创业还需要通过乡村教育的变革实现乡村建设主体的充实。
关键词:乡村建设主体,大学生创业,适宜劳动力
乡村创业 篇2
新一代的绿色干洗店却彻底处置了干洗店的投资大、普及面不广的难题。而经绿色工艺配方后的洗濯剂的化学含量比普通洗衣粉还低,对衣物无任何损伤,对人体也有害,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绿色环保工艺。绿色干洗店只需一台质量过硬的熨烫机3000元和一台普通洗衣机800元即可。洗濯原料200元外地商店均可购得,配方复杂易学,配好比例即可操作。
大学生乡村创业项目:民用住宅设计店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末尾注重改善寓居条件和环境。假设开一家民用住宅设计店,从设计到建房都一手担任,市场前景会很好。
乡村创业 篇3
[关键词]乡村旅游;经营实体;创业;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8)01—0019—07
1导言
虽然我国乡村旅游活动开展较晚,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整个旅游产业板块中最为重要的增长极之一。与实践相适应,近几年乡村旅游也迅速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重点研究领域。根据CNKI的搜索结果,2004年以来国内以乡村旅游为主题发表于核心期刊的学术论文已接近300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旅游学刊》曾连续3期以笔谈的形式对乡村旅游的发展献计献策,充分反映了其重大的理论研究价值。
在系统对比了中外乡村旅游研究的基础上,王琼英和冯学钢(2006)、何景明(2004)等学者敏锐地指出,产品供给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是目前国内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王素洁(2006)、金茨萍等(2006)也通过研究发现,国外学者对经营实体及其创业者的关注更直接、更微观,而国内在这一领域则更着重于宏观层面的政策探讨。本文以国内乡村旅游经营实体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它们的创业影响因素,有助于弥补国内现有文献在上述方面的不足。而且,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手段,本地居民创办和经营旅游小企业通常是分享开发利益的最主要形式,其创业参与的规模和程度是评价乡村旅游开发目标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正因为如此,了解旅游经营者的创业动机及其他相关影响因素,对提高社区参与水平、保障本地利益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2文献回顾
基于多个国家的调查表明,几乎所有的乡村旅游企业是雇员数少于50人的小企业,其中少于10人的微小型经营实体的比例一般占到九成以上。因而,本文基本属于旅游小企业的研究范畴。目前,国内针对旅游小企业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关于乡村地区的旅游小企业研究成果甚少。保继刚和邱继勤对桂林阳朔西街的旅游小企业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旅游小企业直接促进或加速了当地社会文化的变迁,而且对当地产生了比较显著的就业效应。邱继勤(2005)也以阳朔为例从企业发展概况、从业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等3个方面归纳了国内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特征,并与新西兰的情况进行了对比。文军等(2007)研究了广西乡村旅游开发村落中经营实体的现状及经济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帮扶对策。这些开拓性的研究工作普遍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等研究方法,顺应了国际旅游小企业研究的主流,为国内这一主题研究的深度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然而,总体而言,受数据来源单一和分析方法的局限,国内学术界对我国乡村旅游经营实体的认识仍然极其有限,大致尚只停留在基本的特征感知阶段。
相比之下,国外对旅游小企业的研究更为成熟,不仅去了解旅游小企业的实体特征,而且关注它们的经营管理,不仅研究实体本身,而且对业主或创业者也表现出了同样大的研究兴趣。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下面仅对创业动机或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进行简要概括。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国外学者确认了两大类创业者。一类是追求利润和规模增长者,这类创业者更多地是关注经营实体所带来的经济利益,重在改善物质生活。而另一类则是生活导向型创业者,他们则更多地是希望通过开办一家旅游小企业来满足个人或家庭对某种自在生活的向往。盖茨和卡尔森(Getz,Carlsen,2000)指出,在乡村旅游目的地,第二类创业者的比例会更大,尤其是在由家庭经营的企业中;他们年龄一般处于中老年阶段,往往被乡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所吸引,愿意放弃事业从城市迁徙到乡村,并不将所经营的实体视为真正的投资。这一建立在发达国家事实上的观点在西方学者中得到了普遍认同。但是,笔者认为,在贫穷落后的国家或地区,虽然创业者同样有追求个人或家庭理想生活方式的主观愿望,但解决生计的压力对创业者而言可能会更为迫切,因而应该以生意导向型创业者居多。这一假设将在后面的数据分析部分加以检验。
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本文的实证数据采自西部大开发12省/直辖市/区之一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从整个全国范围来看,广西乡村旅游的发展走在前列,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早至20世纪90年代初,以阳朔为标志的广西乡村旅游就已享誉海内外。近几年,广西旅游部门将旅游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以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为带动,充分利用美丽的自然山水、独特的民族风情开展农业观光游及农民生活体验游,促进了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目前,广西的乡村旅游呈现出多点开花的良好态势,已从桂北旅游圈向广西各地延伸,从大中城市周边向落后地区辐射,从单一的农业观光型向生态农业型、科技示范型和农村民俗型转变,并已建成11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和29个自治区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由于广西尚没有编撰可供参考的乡村旅游经营实体通讯簿,通过邮件或电话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不可行。为此,课题组采用了实地走访式调查法,具体涉及龙胜、资源、阳朔、临桂、灵川、桂林市近郊、乐业、田东、田阳、靖西、南宁市近郊、武鸣、东兴、北海市近郊、环江等县市的34个村屯,基本覆盖了广西境内比较主要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这些乡村旅游景区在地域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吸引物类别、旅游地生命周期、民族特征等方面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能够真实反映广西乡村旅游的客观发展情况。
为了便于比较,本文沿用了盖茨和卡尔森文(即Getz,Carlsen,2000,以下简称盖文)中所选用的12个创业动机因子。在大规模正式调查之前,课题组还在南宁市周边几个村庄进行了小范围的试调查,并对12位旅游经营实体的业主进行了深度访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认、增加了6个在广西可能比较重要的创业影响因素。正式调研于2006年5月至2007年2月进行,共回收有效问卷233份。调查对象为开办了乡村旅游经营实体的业主,调查内容为当初影响其创业决策的因素,共18项,具体为:做事不受约束、生活自由(F1),能与家人生活在一起(F2),承继祖业或家庭传统(F3),被当地的居住、生活环境所吸引(F4),能将旅游经营与兴趣爱好结合起来(F5),体验和享受旅游经营生活方式(F6),为了赚更多的钱(F7),获得或提高声望、地位(F8),结识朋友(F9),赚取、积攒养老金(F10),挑战和激励自己
(F11),寻求经济独立(F12),旅游经营风险不大(F13),尝试不同的致富途径(F14),旅游经营有一定市场(F15),农闲时有事可做以增加家庭收入(F16),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激励(F17),政府不定期开展创业引导、宣传和技能培训(F18)。
4调查结果与分析
笔者对回收的有效问卷采用SPSS15.0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拟分成5大点予以说明。
4.1受访者及实体基本情况
课题组调查了受访者的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学历、经济水平、曾有工作经历及风险规避倾向等个人情况以及受访者所在经营实体的性质、经营场所、设施设备、初始投资、融资方式、业务、经营时长、业务开展方式、从业人员等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以中年人为主,学历以初中为主,具有较高的经济地位和较丰富的工作经历,具体数据参见表1。实体基本上是家族性质(即由业主本人或与家人、亲戚共同投资经营),规模小,经营时间不长,主要以自有房屋或在自家经营田地上建造房屋作为经营场所,初始投资较大,融资方式单一,业务以住宿、餐饮为主,员工以自家人、亲戚为主,管理水平低下,具体数据参见表2。
4.2创业影响因素重要程度认可情况
用李克特5点尺度测评18个创业影响因素在受访者心中的重要程度,其中1—5分别代表“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中立”、“同意”、“完全同意”。每项创业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认可情况以及排名请参见表3。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赚更多的钱(F7)”和“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鼓励(F17)”是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平均值分别高达4.34和4.09。而“政府不定期开展创业引导、宣传和技能培训(F18)”与“承继祖业或家族传统(F3)”这两项重要性认可度最低,平均值分别只有2.48和2.56。
4.3创业影响因素差异分析
就受访者的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地位、工作经历(含4小项)、风险规避倾向、实体性质、实体初始投资、实体经营场所、实体经营时间、实体员工人数共15项指标对上述18项创业影响因素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一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广西乡村旅游经营实体创业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不因创业者的性别、婚姻状况、实体性质或经营时长而改变,但在其余11项上存在统计学差异。具体数据参见表4。
从创业者个人背景角度看,创业影响因素显著差异表现在:①从年龄角度看,差异主要表现在“能与家人生活在一起(F2)”、“赚取、积攒养老金(F10)”、“挑战和激励自己(F11)”、“寻示经济上的独立(F12)”等4项指标上,青年人与中年人、老年人相比,更倾向将创业看作是挑战和激励自己的方式,希望通过创业能与家人一起生活,并且实现经济上的相对独立,而中老年人则更看重通过经营实体赚取、积攒养老金;②从文化程度角度看,差异主要表现在“能与家人生活在一起(F2)”、“被这里的居住、生活环境吸引(F4)”、“结识朋友(F9)”、“赚取、积攒养老金(F10)”、“挑战和激励自己(F11)”、“旅游经营风险不大(F13)”6项指标上。相对而言,文化层次高的创业者更多是被当地的居住、生活环境所吸引,看重与家人生活在一起、结交朋友、挑战和激励自己,并认为创业风险较大,而文化层次低的创业者更认可赚取、积攒养老金的重要性;③从经济收入角度看,差异主要表现在“被当地的居住、生活环境所吸引(F4)”、“体验和享受旅游经营生活方式(F6)”、“旅游经营有一定市场(F15)”、“农闲时有事可做以增加家庭收入(F16)”、“政府不定期开展创业引导、宣传和技能培训(F18)”等5项指标上。相对而言,经济地位高的业主更多地受当地的居住、生活环境所吸引,并喜欢旅游经营的生活方式,受旅游业市场导向、政府导向影响大,而低收入者更看重创业在农闲时增加家庭收入;④就个人经历看,具备生意经历的业主与不具备的相比,后者更看重通过旅游经营实体赚取更多的钱。在“体验和享受旅游经营生活方式(F6)”、“尝试不同的致富途径(F14)”、“农闲时有事可做以增加家庭收入(F16)”、“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激励(F17)”等4项指标上具备和不具备旅游相关工作经历的业主看法有显著差异,后者认为上述指标对其创业影响更大。不具备外出经历的业主认为“体验和享受旅游经营生活方式(F6)”、“赚取、积攒养老金(F10)”、“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激励(F17)”对其创业影响更大,而具备外出经历的业主认为“能与家人生活在一起(F2)”和“挑战和激励自己(F11)”对其创业影响更大。具备管理经历的业主认为“体验和享受旅游经营生活方式(F6)”以及“旅游经营有一定市场(F15)”对其创业影响更大;⑤就风险规避倾向看,差异主要表现在“获得或提高声望、地位(F8)”、“结识朋友(F9)”,“旅游经营风险不大(F13)”等3项指标上,敢闯爱拼型业主更多地看重获得或提高声望、地位、结识朋友及旅游经营风险不大。
从实体角度看,创业影响因素的显著差异表现在:①就实体的初始投资看,与投资额小的业主相比,投资额较大实体业主更看重“能与家人生活在一起(F2)”、“承继祖业或家庭传统(F3)”、“获得或提高声望、地位(F8)”、“结识朋友(F9)”;②就经营场所是否需要花钱获得看,实体场所是利用自家财产或公共场所的业主认为“旅游经营风险不大(F13)”和“农闲时有事可做以增加家庭收入(F16)”对创业影响更大;③就员工人数看,创业者、配偶及其他家人在一起共同经营实体与仅创业者、配偶为经营的实体相比,前者更看重“能与家人生活在一起(F2)”、“获得或提高声望、地位(F8)”、挑战和激励自己(F11)和“旅游经营有一定市场(F15)”。
4.4本文与盖文的比较
盖文研究对象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小企业,本案研究对象为发展中国家的乡村旅游小企业。表5对本研究与盖文相同探讨的12个创业影响因素进行了平均值和排名对比。
在盖文研究中,最重要的两个创业动机为“被当地的居住、生活环境所吸引(F4)”和“体验和享受旅游经营生活方式(F6)”,而本文为“为了赚更多的钱(F7)”和“被当地的居住、生活环境所吸引(F4)”。盖文中最不重要的两个创业动机为“获得或提高声望、地位(F8)”和“为了赚更多的钱(F7)”,本文为“承继祖业或家庭传统(F3)”和“赚取、积攒养老金(F10)”。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中业主认为“为了赚更多钱”是非常重要的动机,而盖文研究显示业主恰当最不重视“赚更多钱”这一点。另外,其他创业因子得分和排名在两份研究中均有较大的差异。盖文研究表明在发达国家,业主更多将创办乡村旅游小企业看作
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家庭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发展中国家将创办乡村旅游小企业作为谋生的手段,还谈不上享受旅游经营这种生活方式,也并没有更多考虑养老之类的长远问题。这些分析结果有力地支持了文献回顾部分所做的假设。
4.5创业影响因素因子分析
对创业影响因素进行巴特利球度检验,Bartlett值为153,其对应的相伴概率值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进行KMO检验,KMO值为0.713,适合作因子分析。以18个创业影响因素为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特征值要超过1的因子,采用方差极大法作因子旋转。结果显示6个公共因子可以描述原变量总方差的56.088%,具体情况参见表6。
基于因子变量的最大载荷,公共因子尽量反应包含因子的内容对公共因子命名。第一个公共因子变量,包括为了赚更多的钱(F7),尝试不同的致富途径(F14),农闲时有事可做以增加家庭收入(F16),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激励(F17),基本反映了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下通过创业提高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命名为“增加经济收入”。第二个公共因子变量,包括结识新朋友(F9),挑战和激励自己(F11),寻求经济独立(F12),基本反映了自我实现,命名为“自我实现”。第三个公共因子变量,包括做事不受约束,生活自由(F1),能与家人生活在一起(F2),喜欢当地的居住、生活环境(F4),获得或提高声望、地位(F8),基本反映了家庭生活需要的情况,命名为“家庭生活需要”。第四个公共因子,包括能将旅游以营与兴趣爱好结合起来(F5),体验和享受这种生活方式(F6),基本反映了旅游创业支持兴趣爱好的情况,命名为“兴趣爱好”。第五个公共因子变量,包括承继祖业或家庭传统(F3),旅游经营有一定市场(F15),政府不定期开展创业引导、宣传和技能培训(F18),基本反映了外部因素诱导创业情况,命名为“外部支持”。第六个公共因子,包括赚取、积攒养老金(F10),旅游经营风险不大(F13),命名为“投资风险”,具体情况参见表7。
就受访者的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地位、工作经历(含4小项)、风险规避倾向、实体性质、实体初始投资、实体经营场所、实体经营时间、实体员工人数共15项指标对上述6个公共因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一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广西乡村旅游经营实体创业影响因素的公共因子没有因性别、婚姻状况、经营时长等3项指标的差异而存在显著差异;广西乡村旅游经营实体创业影响因素因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地位、工作经历(4项)、风险规避倾向、实体初始投资、实体经营场所、实体经营时间、实体员工人数等12项指标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数据参见表8。
从创业者个人背景角度看,公共因子显著差异表现在:①从年龄看,显著差异在于自我实现、家庭生活需要方面,与中年人、老年人相比,年轻人更看重创业对自我实现及家庭生活需要满足的功能;②从文化程度角度看,差异主要表现在“增加经济收入”、“自我实现”、“家庭生活需要”三方面,学历低者更看重增加经济收入,学历高者看重“自我实现”、“家庭生活需要”;③从经济收入角度看,差异主要表现经济地位高者更看重“兴趣爱好”、“外部支持”两方面;④就个人经历看,不具备生意经历者更看重创业增加经济收入,不具备旅游相关工作经历者更看重增加收入、创业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未曾外出者认为创业更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外出经历者认为旅游经营风险不大;⑤从风险规避角度看,保守者更看重创业以增加经济收入,敢闯爱拼者将创业看作实现自我途径。
从实体角度看,公共因子显著差异表现在:①就实体的性质看,合伙性质实体比家族性质实体更看重通过创业实现自我;②就实体初始投资看,投资额大的实体更重视家庭生活需要;③就实体经营场所看,场所是利用自家财产或公共场所的业主更看重创业增加经济收入,而花钱购置、租借场所者认为创业风险不大;④就员工人数看,创业者、配偶及其他家人在一起共同经营实体与仅创业者、配偶为经营的实体相比,后者更看重创业的自我实现功能,创业受外部因素影响大。
5结语
乡村旅游经营实体的创办受增加经济收入、自我实现、家庭生活需要、兴趣爱好、外部支持和投资风险的综合影响,并且随创业者个体差异、实体差异在多方面表现出显著不同。在实践中以针对性的差异研究为指导,可以进行有效的创业引导。如利用公共/免费场所、自家房屋作为经营场所的业主,认为旅游经营风险不大,所以政府在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尽可能地为村民配备免费可供经营用的公共设施,或尽可能让村民的房屋分布于旅游线路附近,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创业。通过盖文与本文的对比研究,亦发现两地区经营业主的创业动机存在明显差异,这提醒我们在借鉴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发展政策和管理经验时需要慎重考虑其在我国的适应性。
乡村创业 篇4
朱虹, 一个梳着马尾辫, 带着眼镜, 个头高高、面容清秀、性格开朗活泼的女孩。在校期间成绩优异, 多次获得校学习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她还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曾同时兼任三个新生班级的班主任助理, 和新同学们在宿舍促膝交谈, 和他们一起上晚自习、一起郊游、一起参加户外拓展活动, 是老师们的好助手。她先后担任系宿管会干事、系学生会体育部副部长、院学生会外联部长等职务, 经常和各大高校举行联谊活动, 和同学们畅谈梦想、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 她多才多艺, 运动场上, 她是一名女运动健将, 曾获得校运动会铅球比赛第一名、跳高比赛第二名的好成绩。舞台上, 她又是一名校“十佳歌手”。朱虹说她的大学三年过得非常丰富、充实。作为一名优秀毕业生, 2006年她以优异成绩顺利毕业, 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大学时代, 她积聚了创业的能量, 培养了社会实践的能力, 这成为她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起点。朱虹曾在学校举行的演讲比赛中说:“人生的真正价值不在于你所拥有的财富, 而在于你在有生之年里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2007年10月, 她毅然回到了山联村, 一干就是5年。在这5年里, 她尽情地在这片热土上挥洒着青春活力, 耕耘着青春梦想。如今, 已经成长为一名群众信赖的好村官、勤劳致富的好带头人。
女大学生村官带领村民打造“最美幸福乡村”, 争创省级示范
素有“鸡鸣闻三县”之称的山联村地处无锡东北角, 与无锡、江阴、常熟三市交界。全村总面积6.8平方公里, 共有40个自然村, 农户1749户, 常住人口6309人。2006年4村合并时, 山联村处处是荒山、荒坑、荒地, 村民意见较大, 甚至连村里正常开支都无法平衡, 更不用说为村民做些社会事业了。
2008年, 朱虹担任村主任助理兼村团支部书记, 作为村里的大学生村官, 她一直在思考:要让山联村摘掉贫困“帽子”, 旧貌换新颜, 农民过上富裕日子, 靠什么?要靠科技、靠文化, 靠跨越式发展。2008年5月, 适逢村级经济大发展良好机遇, 山联村获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朱虹跟随村书记带领村民投身整治村容村貌, 从规划、拆迁、施工、挖掘人文元素等一系列工作, 几乎没有一个休息天。为加快建设, 朱虹每天也是起早贪黑, 她和村民们“一天当两天用, 雨天当晴天用, 黑天当白天用。”就是靠这种不怕吃苦的拼搏精神, 山联村人仅花6个月, 就打造出被媒体誉为的“无锡市最美村庄”。山联村的村庄整治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村”、“江苏省十佳特色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称号。围绕“增收、富民、生态、文明”目标, 整治绿化环境后, 还加强对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名木古树和传统文化的保护, 重塑田园风光和山水美景。2011年, 山联村被评为“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 2012年入围“江苏最美乡村”。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青山绿水之间, 山联村撬动了率先科学发展, 全力打造“创新”、“实力”、“宜居”、“幸福”山联的跨越支点。随着山联村村级经济逐年提高, 村民的腰包也渐渐鼓起来了。依靠壮大的村级经济, 山联村先后投入520多万元新建了社区服务中心和各类文体娱乐设施, 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朱虹今年还创办了无锡首家乡村艺术团, 自己担任团长, 下设了由当地村民组成的乐器组、戏剧组、舞蹈组, 丰富了山联村民的文化生活, 提高了他们的幸福指数。
女大学生村官撬动乡村休闲产业, 带领村民创业致富
在新农村建设中, 农民增收致富是山联村最核心的任务。对于年轻的大学生村官朱虹来说, 新农村建设依靠的是科学理念与创新意识。她带领山联村不断完善富民合作社载体建设, 以公司化运作平台发展, 先后成立四大公司:山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山联园村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山联农业生态旅游公司、山联物业保洁公司。
她推行以旅促农, 以游兴农的发展思路, 大力发展乡村休闲产业, 做大乡村旅游盛宴, 提高土地产出效益。2009年朱虹带头创办农家乐, 从农家乐产品的设计规划、工程监督到商业推广、开门迎客, 甚至端盘洗碗送水的事儿, 都是朱虹一条龙操办。几个月的辛苦, 朱虹创办的农家乐慢慢红火起来。之后, 山联村又陆续涌现出好几个村民自办的农家乐项目, 现在, 村里已办起了20个农家乐。最为可贵的是农家乐的老板大多数都是妇女, 现在每个农家乐带动了3名以上妇女的就业。农家乐的生意火爆, 周边几个城市来山联村农家乐的客人络绎不绝, 必须提前预订。近年来, 法国、波兰等不少外国朋友也慕名而来。农家乐的创办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1年农家乐营业额达到800多万元, 每个农家乐创利润15万元左右, 带动了152名村民的就业创业, 其中女性村民63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 农家乐创出了自己的品牌, 为山联乡村旅游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今年75岁高龄的刘老伯竖着大拇指说, 山联村就是新时代富民强村的活样本, 小朱在其中发挥不少作用呐!一名基层的大学生村官, 不懈耕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广阔天地, 换来的是群众的肯定与嘱托。但此时的朱虹想得很多:“我会以此为新的起点再接再厉, 以最饱满的热情、激情为建设家乡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我只希望不辜负老百姓的期望, 带领他们奔向更加富裕的生活, 真正让农家乐发展起来!”
女大学生村官带领村民加快农业转型步伐,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也好, 还是发展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产业也好, 都要讲科技含量、有特色、成规模、树品牌, 靠过去那种‘小打小闹’, 决不是办法!”这是朱虹常常对大家说的一句话。
2009年7月, 基于良好的水产养殖基础, 山联村发起成立了山联水产专业合作社, 朱虹担任法人。合作社共有100个养殖户加入, 其中女性村民32人, 合作社将水面划分为几大专业养殖区, 主要养殖以淡水龙虾、青虾、大闸蟹为主的水产品。目前, 龙虾、大闸蟹生态养殖区面积就有500多亩, 亩产约300斤左右, 亩产经济收入达6000-8000元, 为村民年增收2万多元的收益。
山联村立足科技强村, 对农产品与副食品统一采购、统一管理, 统一经营, 开办“农业超市”。朱虹始终重视农产品的质量与品牌效应, 在2009年就注册了4个商标, 去年又申请了12个国家外观专利。她们的农产品从蔬菜、五谷杂粮到菊花、瓜子、花生, 从龙虾、青鱼干、鸡蛋到大闸蟹、甲鱼, 都有山联、山前生态品牌, 成为本村特色土特产。现在山联已形成包括龙虾养殖园区、红豆杉鸡养殖园、特色水乡精养园、水果采摘园、乡村动物园的“一村五园”特色农业园区。
平时, 邻近的常州、江阴等地的游客来山联村旅游, 回去也会带点当地的土特产, 蔬菜、五谷杂粮常常供不应求。一到年底, 朱虹会亲自带领村里“娘子军”去跑农产品的销售及对接新老客户, 不断拓宽销售市场。在他们的努力下, 山联村的农产品进一步走出江苏, 销往上海、浙江等地, 2011年农产品销售达到600多万元。
作为一名女大学生村官, 朱虹先行探索农村的工作方法和经验, 并用自己的实例鼓励着村民进行农业创业。这个平台更好地促进了她的成长成熟, 也焕发了农村的活力。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 她带着知识, 热情和力量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业, 为农村的发展带去了勃勃生机, 火红的青春在新农村建设中闪光。
女大学生村官光荣地成为全国人大代表, 建言新农村建设
2013年1月23日, 朱虹得知自己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激动的同时也倍感压力。为在会议上充分反映百姓的心声, 把百姓的想法、愿望带到大会上去, 朱虹做足了功课。她每天都通过电话、网络、现场走访等方式向社会各界征集实实在在的意见和建议。朱虹说, 村民们对她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希望她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山联村”的发展。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代表, 朱虹最关注的是“三农”问题。农民文化程度较低, 缺乏发展的观念, 在新农村建设大跨步发展的时候, 如何让农民增收致富?她把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社、用更优惠的政策鼓励引导农民创业等建议带上全国人代会。
乡村创业 篇5
DB37 地
方
标
准
山东省
DB 37/T XXXXX—2018 乡村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platform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2018XX发布 2018XX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XXXXX—2018
目 次
前 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原则..........................................................................1 5 建设要求..........................................................................2 6 服务要求..........................................................................2 7 运营管理..........................................................................4 8 监督检查与考核评价................................................................5
I
DB37/T XXXXX—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村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临沂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沂南县人民政府。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II
DB37/T XXXXX—2018 乡村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乡村创业创新服务平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建设要求、服务要求、运营管理、监督检查与考核评价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乡村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管理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9 农村防火规范
GB 50223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乡村创业创新平台 rural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platform 指以培育乡村创业主体为目标,通过政策集成、资源集聚和服务集中,为创业实体提供生产、管理经营所需场地,并提供创业指导、政策咨询、创业培训、资本对接、项目申报、法律援助等专业化服务的创业载体。4 基本原则
4.1 以农为本,服务优先
4.1.1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乡村文化创意等产业,鼓励产业融合、循环发展。
4.1.2 完善基础设施、信息网络、政策咨询、生产经营和创业创新等各类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4.2 市场导向,典型带动
DB37/T XXXXX—2018 4.2.1 以市场为导向,调动市场和创业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尊重创业者的主体地位,鼓励社会资本支持农民创业。
4.2.2 典型带动,着力培育创新人才和创业带头人,营造点创新、线延伸、面推广的创业创新局面。4.3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4.3.1 发挥当地农业、农村、农民资源特色优势,拓宽创业创新领域。
4.3.2 将农民创业创新与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特色有机融合,优化资源配置。4.4 改革创新,绿色低碳
4.4.1 推动“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提供农民创业创新体制和机制保障。
4.4.2 鼓励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和产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化发展。5 建设要求 5.1 基本要求
5.1.1 应有固定的创业场地,选址应交通便利。
5.1.2 应具备相对独立的功能空间,包括但不限于综合服务区、创业孵化区、创新成果展示区等,并有明显的标识。
5.1.3 应在醒目的位置明示营业执照、规章制度、投诉电话等,字迹应清晰、准确,公共标识应符合GB/T 10001.1。
5.1.4 应有稳定的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5.2 建筑
5.2.1 应有固定的建筑设施,房屋建筑应符合GB 50009、GB 50011、GB 50016、GB 50034、GB 50039、GB 50223等标准的要求。
5.2.2 宜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5.3 设施设备
5.3.1 应配备符合要求的供电、供水、供暖、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
5.3.2 应配备消防、防盗、防自然灾害等安全设施,标识明确。消防设施应符合GB 50039的要求。5.3.3 应配备办公桌椅、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配套会议室、路演室、休息室等公用设施。5.3.4 应配备公告栏、电子显示屏等信息发布设备。
5.3.5 应配备满足需求的垃圾箱、清洁工具,并保持干净整洁。
5.3.6 应配备数量合适、位置合理的卫生厕所,设有引导标识,并应有专人打扫。5.3.7 应根据需要配备必要的急救设施、急救药箱和必备的药品。5.3.8 应配套设置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场地。
5.3.9 宜建设创业公寓等生活配套设施,为创业人员提供生活保障。
5.3.10 宜配套建设卫生室、学校等,为创业人员提供医疗卫生、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6 服务要求 6.1 服务组织与人员
DB37/T XXXXX—2018 6.1.1 服务组织
6.1.1.1 应依据法律法规设立或注册,具有相应的资格条件。
6.1.1.2 应建立与服务平台业务相对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工作职责。6.1.1.3 应科学管理、规范服务、公平竞争。
6.1.1.4 应为创业实体提供平等的服务,宜提供精细化、个性化、一对一的服务。6.1.1.5 宜根据需要成立创业创新专家服务团队。6.1.1.6 应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服务目标。6.1.2 服务人员
6.1.2.1 应根据经营规模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要求的管理、技术和服务等人员。
6.1.2.2 应经过岗前培训,熟悉乡村创业创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当地乡村发展现状,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安全知识和工作能力,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6.1.2.3 应严格遵守服务平台各项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三农”意识。6.2 服务内容 6.2.1 政策宣贯
6.2.1.1 应及时收集整理国家、省等有关乡村创业创新的政策文件,包括但不限于金融服务、财政支持、用地用电、创业创新培训、社会保障等。
6.2.1.2 应通过宣传栏、明白纸等形式为创业实体提供乡村创业创新政策文件的解读、咨询及政策落实服务。
6.2.1.3 应定期或不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乡村创业创新政策文件进行解读。6.2.2 创业创新指导
6.2.2.1 提供创业能力测试和涉农创业创新项目推介服务。
6.2.2.2 提供风险评估、开业指导、信息咨询、跟踪扶持等服务。
6.2.2.3 提供法律、会计、审计、评估、专利、知识产权、科技申报、金融和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战略设计、市场营销等服务。6.2.3 创业创新培训
6.2.3.1 制定乡村创业创新培养计划,开展培训辅导,提高农民创业创新的素质和能力。
6.2.3.2 应定期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开展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乡村文化创意、农业新产业新业态、企业管理、品牌设计、产品营销等相关创业创新技能培训。
6.2.3.3 宜联合知名企业、高等科研院所等为乡村创业人员提供实习、实训和见习服务。
6.2.3.4 宜定期组织创业人员参加创业创新沙龙、创业创新大讲堂、创业创新训练营等创业辅导活动。6.2.3.5 宜定期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创业创新心得交流。
6.2.3.6 宜举办乡村创业创新大赛,选拔优秀的创业团队和创新项目,并给予表彰和奖励。6.2.4 智慧云平台
6.2.4.1 宜利用网络信息智慧云平台,提供线上创业创新服务。
6.2.4.2 宜具备信息发布、网上咨询、网络营销、网上展览、专题讲座、经验共享等多种功能。6.2.4.3 应能为行业生产商、经销商和贸易商等提供在线交流、沟通和商务等服务。
DB37/T XXXXX—2018 6.2.5 宣传推广
宜结合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路演会、宣传栏、创新成果展示区、农民博览会、展览会、公众号、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等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多角度宣传服务平台、创业实体、创业创新项目及创新产品。6.2.6 其它
6.2.6.1 提供公共水电、公共环境卫生和物业管理等后勤服务,制定并落实房屋水电等优惠政策,指导、协助办理开业相关手续。
6.2.6.2 指导入驻实体办理工商、税务注册等手续。
6.2.6.3 协助创业实体落实税费减免、创业补贴、创业创新培训补贴等优惠政策。6.2.6.4 宜根据需要引入风险投资公司或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小额贷款担保分支机构。7 运营管理 7.1 基本要求
应定期对办公秩序进行维护,不应出现以下现象: ——创业实体私自占用公共区域;
——创业实体擅自对服务平台既定的格局和装修等进行改造;
——从事封建迷信活动,非法集会、酗酒、打架斗殴,出售伪劣产品等。7.2 项目管理 7.2.1 项目入驻
项目入驻应符合以下要求:
——入驻创业创新实体应为中小企业、创业团队、乡村创业创新者等; ——入驻创业实体无不良信用记录;
——入驻项目应发展思路清晰,符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需求,包括但不限于:特色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传统手工艺、乡村文化创意等;
——入驻项目应具备一定的项目启动资金和承担创业风险的能力。7.2.2 项目退出
7.2.2.1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项目,应主动申请退出服务平台:
——经服务平台孵化成熟、具有市场生产能力; ——协议期满不再续约;
——由于市场、资金或人员等原因需要终止协议; ——其它应主动申请退出的项目。
7.2.2.2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项目,服务平台可责令限期退出:
——入驻三个月未能正常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从事违法生产经营活动;
——严重或屡次违反服务平台有关管理规定; ——出现重大问题或有效投诉;
——被同行或其它人员举报影响平台发展或其它入驻创业实体发展; ——经督促仍未履行合同;
DB37/T XXXXX—2018 ——被司法机关裁定破产或执行清算; ——其它应责令退出的项目。7.3 制度管理
7.3.1 应制定健全的经营管理、信用管理、安全管理、卫生管理、财务制度等管理制度。7.3.2 应建立完善的创业实体评估准入与退出、考核评估、服务帮扶等规章制度。
7.3.3 应制定健全的基础资料台账,企业数、就业人数、劳动合同签订、政策兑现、跟踪服务等记录应真实、准确、规范。
7.3.4 宜根据需要与创业实体签订诚信经营、服务平台公约等承诺书。7.3.5 应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保障服务工作有序开展。7.4 经营管理 7.4.1 7.4.2 7.4.3 7.4.4 应监督创业实体遵守服务平台的各项规章制度。
应对创业实体统一管理与指导,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应及时收集创业实体报表和数据,涉及经营机密的除外。
应针对创业实体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定期邀请专家咨询团成员进行指导。
7.5 安全卫生管理 7.5.1 7.5.2 7.5.3 7.5.4 7.5.5 应配备必要的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责任到人。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消除安全隐患。
不得将易燃、易爆物品等危险物品带入服务平台。
应配备必要的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宜委托第三方保洁公司统一管理。应定期维护服务平台环境卫生,不应出现乱画、乱写、乱贴等现象。
7.6 档案管理
应定期对创业实体档案信息、政策文件、培训指导、创业产品宣传推广等进行更新维护。8 监督检查与考核评价 8.1 监督检查
8.1.1 应定期、不定期对创业实体的环境、卫生、安全等进行检查。
8.1.2 应定期对创业创新项目进行审核监督检查,监督所经营的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8.1.3 应对创业实体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纠正。8.2 考核评价
8.2.1 应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对创业实体、创业创新项目进行考核,建立考评档案。
8.2.2 对检查中出现重大问题或有效投诉的创业实体,平台应书面告知,并帮助分析解决有关问题,敦促整改。
8.2.3 对整改执行不到位、考核不合格的创业实体,终止在平台的服务协议,不再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乡村创业 篇6
农村创业并不是一帆风顺
26岁的年轻人吴勇智,当过兵,开过餐馆,去年5月,他回到老家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养了1000只的鸡,开始在农村发展自己的事业。每隔几天便会将自己养殖的土鸡和土鸡蛋包装好,送到镇上的快递公司,经由他们派发到预定的客户那里。
吴勇智:“自己开了个小餐厅,因为自己买菜买土鸡买不到,加上我们去年山上政府把水泥路修通了,我就说回来养鸡,我觉得山上的环境挺不错的。微博上有几个老客户,去年在8、9月份的时候到我们家来过,到微博上去宣传了一些,慢慢积累了不少客户。”
从做出决定到付诸实施的时间很短,他本以为广阔农村,大有作为,但是想法很美好,现实却不温柔。从去年到现在,虽然销量还算可以,但他一直没有扭转亏损的状况。吴勇智说:“虽然看上去销量挺不错的,但是客户也只有100多个。那时候没想那么多,就两万多块钱,老爸给了我一万多,一年多自己没收入,现在兜里面一分钱没有,我是一点技术都没有,去年死亡率达到百分之七十。”
近些年,像吴勇智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转变思维,将创业的地方选在农村。不过,到农村创业就能立马挖掘出金子的例子却并不如媒体报道的那般多。
并不是所有年轻人都适合
农村创业
随着农业向现代化发展步伐的加快,现实情况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到农村扎根发展,但是并不代表所有的年轻人都适合农村的土壤。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指出,到农村创业风险高、难度大,一定要综合考量自身的情况,不能仅凭一腔热血埋头苦干。
朱启臻:“今年年初有报道说,一个大学生回家创业,一年赚一千多万,类似于这样报道都误导了大家对农业的认识,好像农业也可以发财,这些报道一些是及特殊的及片面的报道,农业创业需要很多条件。我接触过很多的创业者,他们凭着一股热情,结果最后赔了很多钱,创业的积极性也受到极大的打击。”
年轻人需虚心
向农民学习种植经验
正是这样,对于创业的年轻人来说,如何弥补种养殖经验不足便成了他们最大的学问。在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山里辛庄村,86年出生的杜鹃就靠着这样的经验走出了一条成功之道。从09年回到村里,她就开始带领着当地53户樱桃种植户打品牌、抱团闯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杜鹃:“如果做农业生产,面临的很大的问题首先要与农民合作,处理利益点,对年轻人是一个考验。在生产环节需要积累一定吃苦耐劳的承受力,农业不会像新兴行业赚钱很快,更多需要的还是心理准备,很多人觉得农业很赚钱,都想做农业,但是很多人进来以后根本不像自己想象中那么美好。”
既要去得了农村,还要俯得下身虚心向农民学习种养殖经验。青年就业指导专家汪大正表示,如果说农村是大有可为的地方,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汪大正:“真正到农村创业,最好是有农村背景的最好,城里的人根本不了解农村,他的背景、习惯啊什么,遇到的困难不亚于创业的困难,就像小马过河一样,有的过得去,有的过不去,他需要付出的艰苦和适应的过程比熟悉的环境大太多了,要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分析,不要一哄而上。”
农村是创业的热土,但并不是乐土
农村是创业的热土,但并不是乐土。除了具备必要的知识背景和技能,到农村创业还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质,以满足农村提出的更高要求。
【乡村创业】推荐阅读:
解读乡村旅游的乡村性07-30
描写乡村的优秀作文:乡村美景05-12
乡村初中07-21
乡村精英07-22
乡村道路10-14
乡村空间10-16
乡村视角05-16
乡村发展05-22
乡村游戏05-24
城市乡村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