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写作

2024-07-10

乡村写作(共3篇)

乡村写作 篇1

乡土文化就是在一个特定地域内发端流行并长期积淀发酵, 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生态文明的总和, 它其实就是一种意识形态, 如民风民俗。乡村文化对乡村教育影响深远, 如邻里之间的密切往来形成的充满亲情、乡情的精神空间, 这是一种口耳相传、身教胜于言教的教育方式, 对乡村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乡村有乡村的色彩, 但脱胎于都市文化的大众传媒正日渐成为现代生活的重构者。接触现代传媒正在成为乡村孩子越来越重要的生活方式。于是, 乡村孩子开始习惯聆听悬浮于无线电波当中的时尚话语, 渐渐地熟知并向往城市生活, 任媒介不知不觉地挤压他们体味乡村生活的时间和空间。在这种背景下, 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说乡村的故事、写乡村的生活渐渐成了一种被遗忘、被忽视的写作方式;乡村的作文课堂成了批量生产毫无生命意识的作文“工厂”;各式各样的“模板”成了把乡村人变成“城市人”的捷径……这样, 离乡村孩子最近的乡村, 却渐渐淡了, 悄悄远了。

当年轻的一代对生养、培育他们的土地一无所知, 对蕴含的深厚文化和厮守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产生疏离感和陌生感时, 他们实际上就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乡村教育的最大误区, 在于我们没有想尽办法引导孩子们热爱乡土。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培养乡村少年对脚下土地的情感教育, 是需要死守的。乡土教育是学生对其生活空间进行价值澄清与态度养成的学习过程, 本质上是一种情意取向的活动。乡土教育的最终目的, 在使学生获得一种感同身受的理解, 理解乡土的居民如何在过去与现在的时空过程中, 透过各种活动, 和乡土本身关联着, 并塑造出乡土的独特风貌;也让学生在不断的参与和适应自己的乡土生活中, 真正的意识、肯定、认同、关怀、尊重和欣赏自己的乡土。

写作教学是进行乡土教育的有效途径。农村写作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感悟乡土文化。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唯一源泉”。学生作文虽然不同于成人的文学写作, 但同样具有文学的特性——离不开生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不要让学生一开始就写记忆性的命题作文, 要鼓励学生先写观察作文, 要让学生置身于森林、田野、果园、草地、河边这些神奇的大自然的怀抱中。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周围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而产生“鲜明的思想”和“活生生的语言”及“创造精神”。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深入人心。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 “在生活里找教育, 为生活而教育”的观点是相当明确的, “社会即学校”,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以其独特的教育思想而自成一家的语文教育改革家魏书生, 在写作教学中, 有目的地安排学生在周末和节假日野游, 引导学生深入大自然, 认识大自然, 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为作文寻觅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

恰当地指导学生学会运用乡土素材, 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丰富了学生的写作资源, 使学生能够做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同时, 还能够增强学生对故乡的感情, 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感情, 从而使学生做到作文与做人的完美统一。

培养乡村孩子回归乡村的经验能力, 能使他们“修炼”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学会收集乡村的点点滴滴, 重拾一颗对乡村生活敏感的心;能帮助他们拨开眼前迷雾, 还原乡村生活, 还原那里的人和事, 还原那里的一草一木;让他们以个性化的语言书写属于他们的游戏、歌谣, 以及他们熟悉的花草树木……从文字到思想, 乡村作文要植根于乡村, 又要有助于提升乡村生活的人文价值, 这才是它的全部意义之所在。

叶圣陶先生认为:“凡是好的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写的缘故。自己有一种经验、一个思想、一个意思, 觉得它跟寻常的经验和意思有些不同, 或比较新鲜, 或者特别深切, 值得写下来作为个人生活的记录”。当乡村孩子具备发掘乡村生活经验的能力时, 当他们真正与乡村融为一体时, 当他们有“不得不写”的感觉时, 乡村作文教学也就迎来了它的春天。

乡村写作 篇2

同志们:

早上好!今天,XX 县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战略异地培训班隆重开班了。参加这次培训的主要是各镇(街)组织委员、乡村振兴分管领导,部分镇(街)、县直单位党务工作人员、乡村振兴工作人员,以及全体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共 XX 名同志。首先,我代表 XX 县委组织部,向承办此次培训的 XX 村政学院领导和工作人员,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根据安排,由我作一个简短开班动员,主要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学习紧迫感 这次培训,“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培训的主要内容,也是根本出发点。大家要从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关于乡村振兴部署要求,从全面提升村(社区)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高度,充分认清培训重大意义,自觉强化学习的责任感紧迫感。

第一,要充分认清此次培训,是我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需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加快推动乡村

振兴战略,任务更加迫切,标准要求更高。在座的都是乡村振兴的组织推动者、具体落实者,只有通过认真学习培训,深刻领会乡村振兴战略精神实质,才能达到思想上高度统一、方向上坚定明确、行动上坚决有力,确保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在村(社区)基层一线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第二,要充分认清此次培训,是全力推动我县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XX 县近年来 GDP 增速在全市名列前茅,但要清醒看到,由于底子薄、基数低,我们的经济总量仍处在全市下游,想要实现“弯道超车”依然任重道远,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座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要认清:没有村(社区)的高质量发展,就没有镇、县的高质量发展,你们是村(社区)高质量发展的“带头人”,肩负着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直接责任。这次培训,就是引导大家学习借鉴 XX 市农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先进典型,回去以后,能够带领村(社区)“两委”干部,主动谋划生成更多具有造血功能的发展项目,积小胜为大胜,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

第三,要充分认清此次培训,是提升我县村(社区)党建工作水平的迫切需要。XX 年村级组织换届以来,市、县、镇(街)围绕党务知识开展过多次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总体看,培训取得预期效果,大家党务能力得到一定提升。但要看到,距离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不小差距。有的村(社区)党组织“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基本制度落实不

好,有的虽然落实了,但质量还不够高,比如有的开展学习教育照本宣科、会议讨论简单随意;有的基本党务知识不掌握,发展党员不规范问题时有发生等等。这次异地培训,就是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提高党务工作实际本领,推动全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上新水平。

二、积极用心动脑,提高学习针对性 县委组织部高度重视本次异地培训班,多次就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与 XX 村政学院进行沟通协商,目的是促进培训更加紧扣中央、国家大政方针,更加紧贴我县村(社区)发展建设实际,大家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时效性。

一要全面系统学。这次培训,我们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本地区本领域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文章,专门安排 X 场专题辅导,目的就是帮助大家进一步把握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掌握蕴藏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去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大家对这方面内容进行过学习,但从调研掌握情况看,有的基层党组织学习还有空白点,部分基层党组织书记对一些重要内容、关键篇目依然印象不深。因此,要以这次培训为契机,抓紧查缺补漏、补课充电,进一步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

二要联系短板学。这次培训除了突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点外,专门把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党建实务作为重要内容,主要考虑是:全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事关各级各部门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前进方向;熟悉掌握基层党建科学方法,直接影响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这些内容,大家平时或多或少都有学,但掌握不一定系统全面。要抓住培训契机,瞄准自身短板,沉下身子、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增加理论积累,拓展知识面,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和政策水平。

三要融会贯通学。大家的工作都和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党建有关联,但岗位不同,对各自思考站位、工作方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次培训,既有理论授课,也有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美丽乡村建设、基层治理和党群活动中心建设相关典型经验的现场教学,希望大家认真总结分析先进典型背后的成功经验,总结提炼可供今后工作借鉴的思路启示。比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可结合本村(社区)实际,重点思考“对提高所在村集体经济收入方面有何启发”;县直单位工作人员,可结合单位实际,重点思考“对改进所在单位指导帮扶基层措施方面有何启示”。这只是抛砖引玉,主要是引导大家联系岗位实际,深入学习思考。

三、珍惜培训机会,确保学习见实效 这次培训学习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安排紧凑,大家要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确保学有所得、学有所悟。为提高学习实效,我再提三点要求:

一要端正学习态度。在座学员是我县村(社区)发展建设的骨干力量,选派你们来 XX 市学习经验、开阔眼界、启

迪思维,你们既承载了组织的信任,也肩负着广大群众的重托。大家平日工作很忙,集中学习机会不多,特别是异地培训更为难得。希望你们要全身心投入培训,自觉克服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集中心思精力,排除日常事务干扰,确保通过学习培训,真正在认识上有新提高、理论上有新进步、工作上有新启发。

二要加强学习交流。大家平时在各自岗位,工作范围相对固定,一定程度上造成视野不够开阔、观念更新较慢。这次集中培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互鉴平台。每个村(社区)都有各自特点,每名干部都有各自优长,希望大家抓住这个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转变观念的好机会,学习上互相帮助,工作上互相交流,思想上互相启发,实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要根据学习培训内容,审视自我差距和不足,认真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

三要严肃学习纪律。大家来之前,代表各自村(社区)、各自部门单位,到了 XX 市,就代表 XX 县甚至是 XX 市的形象。培训期间,要严格遵守 XX 村政学院的校纪校规,服从管理,厉行节约,爱护公物,维护卫生。理论授课时,请将手机关机或调整到静音状态,不得随意走动和大声喧哗;现场教学中,要听从招呼,有组织、有纪律。要严格考勤制度,各学习小组联络员要履行职责,认真组织本组人员落实每日考勤登记;要严格请销假制度,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确有急事要逐级报告。凡无故缺勤、违规违纪的,将予以通报批评。

最后,预祝培训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学员:学习愉快,工作进步,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党建类材料写作提纲 30 例【第六辑】

1.全力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谋深抓实决战决胜 紧盯问题抓好整改落实 精准培训促进能力提升 多措并举锻造骨干力量 持续用力筑牢战斗堡垒 集聚人才强化智力支撑 2.抓实脱贫攻坚作风建设 聚焦抓思想认识,凝聚实干合力 聚焦抓统筹谋划,形成整体效应 聚焦抓组织领导,注重示范引领 3.加强宏观统筹,力戒形式主义 要注重抓好整体谋划。

要注重建立健全制度。

要注重工作有效结合。

4.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基层调研问题 以上率下抓好落实。

换位思考排忧解难。

深入调研提升实效。

5.在战疫中打造基层治理升级版

健全基层组织体系,提升组织之“帜” 汇聚磅礴力量,提升基层之“治” 坚持以人为本,提升人民之“至” 6.党建“统考”催生叠加效应 考题动态优化,以精准考实成绩识出差距 党建常态引领,以乘数效应促成叠加效应 结果刚性使用,以比学赶超氛围促进提升 7.党建搭起从“富民”到“富村”的桥梁 党建引领,夯实发展基础 选准模式,实现抱团发展 产业升级,架起强村桥梁 8.“三亮三促”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亮鲜明导向,促干部敢做善成 亮工作成绩,促干部比学赶超 亮纪律底线,促干部风清聚力 9.少点形式主义,多点“主意行事” 解决形式主义顽症,不妨多一点有“主意”的先手。

解决形式主义顽症,不妨多一点能“行事”的高招。

解决形式主义顽症,不妨多一点敢“较真”的导向。

10.加强领导干部“八小时外”监督,不让小毛病拖成大问题 调整成员单位,拓宽信息沟通渠道。

完善内容清单,突出信息沟通重点。

优化方式方法,提高信息沟通时效。

注重分析研判,强化信息成果运用。

11.机关党建融入城市治理“主战场” 红色教育,强化引领力 规范创建,提升组织力 互促共融,提高服务力 12.聚焦边疆城市治理,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 把为街道明责赋权增能作为城市基层党建的关键举措 把建强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为城市基层党建的重要基础 把推进互联互动融合发展作为城市基层党建的突出重点 把深化治理服务增进群众福祉作为城市基层党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13.党建引领“五措并举”,打好复工复产“组合拳” 政策明,点亮复工复产“引航灯” 底数清,绘制就业供需“作战图” 对接准,搭建沟通协调“信息网” 服务强,构筑安全生产“防护墙” 人心暖,传递疫情防控“正能量” 14.党建引领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加强党的领导,把牢基层治理正确方向 建强战斗堡垒,夯实基层治理组织基础 强化制度保障,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 15.深化党建项目领衔攻坚机制,集体领“作业”,大家来“答题” 网格连心,构建“红色阵地” 建强堡垒,助力品质提升 合力推进,压实党建责任 16.“四位一体”,抓实脱贫攻坚问题整改 提高站位抓整改。

深挖病灶抓整改。

对标对表抓整改。

常态长效抓整改。

17.推进小区党建,健全城市基层治理新机制 破解组织末梢散乱问题——小区党建来开方 破解组织保障不力问题——选聘进编来突破 破解组织联动梗阻问题——吹哨报到来疏堵 破解组织考评单一问题——群众评议来督促 18.转变观念、直击标靶,全面建立小区党建工作体系 一是组织网络“一铺到底”。

二是引领自治“一肩三挑”。

三是小区党员“一区统管”。

19.健全激励保障机制 一是打破“天花板”,让“干有所盼”。

二是打破“保险阀”,让“退有所养”。

三是打破“铁饭碗”,让“管有所法”。

20.深化“吹哨报到”工作,建立闭环工作体系 一是畅通渠道,基层“吹哨”。

二是整合平台,部门“办哨”。

三是形成闭环,组织“督哨”。

21.扛稳抓党建促脱贫政治责任 越是决战决胜,越需要压实责任、推动“关键少数”担当作为 越是决战决胜,越需要筑堡垒、强引领、聚合力 越是决战决胜,越需要激励第一书记当尖兵、打硬仗 越是决战决胜,越需要发挥党员在总攻冲锋中的先锋作用 越是决战决胜,越需要用好第一资源引领支撑发展 22.做到“三个着力”,用硬作风打硬仗 着力保持队伍稳定增干劲。

着力加强跟踪管理稳心劲。

着力强化考核考察鼓实劲。

23.下好“四道功夫”,聚力脱贫攻坚主战场 在查短补弱上下功夫,确保贫困村党组织个个坚强过硬。

在选优配强上下功夫,确保贫困村党组织书记人人过硬。

在固本开源上下功夫,确保贫困村的集体经济增产增收。

在抓乡促村上下功夫,确保乡镇工作力量长期稳定充实。

24.做好“三个在先”,管好用好第一书记队伍 坚持思想教育在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再加把劲。

坚持从严管理在先,推动第一书记沉在村里实干。

坚持强化保障在先,督促派出单位履行帮扶责任。

25.发挥好“三个作用”,推动党员走在前、当先锋 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示范带领作用,帮助贫困群体稳定增收。

在结对共建中发挥联系帮扶作用,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在内引外联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帮助贫困劳力出去就业。

26.做到“三个聚焦”,推动急需人才向贫困地区基层一线集结 把智力扶贫聚焦到推动产业发展上,形成倍增效应。

把对口帮扶聚焦到强化精准保障上,留住紧缺人才。

把持续发展聚焦到培育乡土人才上,激发“硬核”作用。

27.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助推脱贫攻坚 注重扶贫先扶“志”。

注重扶贫重扶“智”。

注重扶贫得扶“业”。

28.党旗领航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高位推动重点,扣动脱贫攻坚“发令枪”。

聚焦发力难点,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

疏通排解堵点,打通脱贫攻坚“一公里”。

29.从严从实抓好作风建设 严实作风,来自对群众的深厚感情。

严实作风,来自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

严实作风,来自健全完善的监督管理。

立足乡村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研究 篇3

一、体察农村生活

(1)体验传统节日,写乡俗民风。农村人特别注重传统节日,这些节日蕴含了中华传统文化,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体验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清明,了解各地祭祀祖先的不同之处,听长辈讲讲先辈的故事;端午节,与家长一起去河边采粽叶,观察粽叶,学学怎样包粽子;中秋节,了解每一种祭品的含义,参与祭拜月亮的过程。过年时,农村的习俗则更多,如过年前必做的蒸馒头,年后正月十三的“上灯”,以及之后的“落灯”。只要学生采集到材料,他们就乐于写作。一学生在学裹粽子之后写道:“只见奶奶先把三片粽叶依次轻贴在一起,用食指和中指夹住,轻轻一圈,就成了一个小漏斗,挖一勺米慢慢地倒进去,右手大拇指按按紧,然后把粽叶围着小漏斗裹几圈,再用一片粽叶插进还没包完的粽叶里,绕着粽子把有口的地方紧紧包住,不让米漏出来。最后,奶奶咬着粽绳的一头,右手拿绳子另一头,一扎,一个粽子就裹好了。”这段文字中“贴、夹、圈、倒、挖”等一连串动作描写之所以既准确又生动,完全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体验。

(2)学习农技农艺,诉劳动甘苦。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习作7要求:组织一次体验活动,可以当一回盲人、聋哑人,也可以做一天老师,当一回家长,参加一次文体排练或社区活动……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与大家交流。时值农村收麦栽秧之季,教师开展了“当一小时农民”的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利用周末跟家长或学习割麦、晒场、栽秧,或学习翻地、平土、点豆。学生通过身体力行,体验劳动的甘苦,感受农民的勤劳,写出来的作文自然有血有肉:“好不容易把半口袋麦拖上担子,我全身骨架都软了,张着嘴不停地喘气,头上的汗一个劲儿地滚。歇了好长时间,我才慢慢把扁担的一头放上肩,和妈妈抬起来向前走,可两条腿怎么也不听话,走起来像鸭子一样左右摇摆……”农村有许多能工巧匠,还可以让学生当一天“篾匠”,养一天蚕,等等。

(3)欣赏家乡特产,抒爱乡之情。土产特产,其本身包含着“独特”之处,这显然是作文表现“个性化”的极好材料。随着“一村一品”工程的推进,农村出现了很多特色种植、养殖及小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猕猴桃种植基地、访家乡葡萄园、品尝“樊川小肚”等小吃,学生对家乡的爱会不由自主地赞之于笔端。

(4)寻找农村变化,倾自豪之感。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是农村学生亲身经历的,是他们得天独厚的写作素材。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并在课堂上让他们说说家乡的变化:有人从土灶说到煤球炉,又说到液化气;有人从土路说到石子路,又说到水泥路、柏油路;有人从种麦栽秧说到“十里栽花算种田”,有了细致的观察,习作自然言之有物。

二、观察农村风景

农村学生生长在农村,最贴近自然,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丰厚回报。他们眼中少不了蓝天白云、村落炊烟、花草野果。农村的一年四季变化大,春天,带学生去看睡了一冬的麦苗,看燕子怎样搭窝筑巢;夏天,让学生去树林中捉知了,去小河边钓鱼;秋天,让他们观察雾起雾散,欣赏天空的蓝、云朵的白、大地的黄;冬天,让他们在雪地里奔跑,尝一尝雪的味道。学生在大自然中尽情体验,真情则自然流露:“清晨,一层轻纱飘浮在村落之间,几声鸡鸣犬吠将乡村唤醒。太阳懒洋洋地爬上树梢,散发出淡淡的光芒,薄雾也识趣地溜走了。铺在农作物上的一层糖似的浓霜也渐渐融化了……”只要留心,多样的乡村风光可为学生的作文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三、积累农村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农村学生既应在书籍中欣赏优美词句或精美片断,也应该积累一些鲜活的农村话。比如农谚:“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秧好半年稻。”“麦要浇芽,菜要浇花。”也有形容人多事的“吃饱了撑的”,形容人很忙的“丢了翻耙拿扫帚”,称会挣钱的人为“钱锥子”,称“柳树发芽”为“爆青”……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积累和运用农村语言,不仅可以使文章内容具体,语言也生动有趣。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作文教学中,农村教师要能够因地制宜,引导学生关注农村、立足农村,让学生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中,积累语言,丰富素材,切实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

摘要:农村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农村、立足农村,寻找有乡村特色的作文题材。一要体察农村生活:体验传统节日,写乡俗民风;学习农技农艺,诉劳动甘苦;欣赏家乡特产,抒爱乡之情;寻找农村变化,倾自豪之感。二要观察农村风光。三要积累农村语言。

关键词:农村学生,因地制宜,乡村特色,积累素材

参考文献

[1]黄朝琼.情感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02).

上一篇:经商风险下一篇:认识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