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2024-05-24

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精选9篇)

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篇1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门小学 吴继华

【教学片断】

师:“我”最好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学生朗读,找到句子。)

生: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师:关于“猫猬兽”这堂课,怀特森先生的哪些做法体现了他是一个教学方法独特,很有个性的人。

生1:他一面侃侃而谈,一面让我们传看一个颅骨。我们全都认真做了笔记,然后是随堂测验。

(相机理解“侃侃而谈”)

生2: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而且,吃惊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我们班上的所有同学都得了零分。

(相机理解“目瞪口呆”)

生3:“关于猫猬兽的一切,……还应该得分不成。”

生4:怀特森先生似乎根本不理会我们的心情。

生5:他告诉我们,……当时我们中间居然没有一个人提出疑问。

……

师:在以后的科学课中,怀特森先生的哪些做法又体现了他是一个教学方法独特,很有个性的人。

学生交流。

生:从此,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我们常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

师:怀特森先生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

学生交流。

生1: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生2:同时,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就应该立刻指出来。

生3:然而,……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生4: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也不要迷信权威。

……

【教学反思】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无论思考讨论什么问题,都要立足于自渎,引起思考。在《我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我以读为本,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我’最好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然后抓住“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这句话引导学生自主品读,咀嚼课文的重点词句,力图带领孩子们层层剥笋似地深入体会从一堂课到每堂课,从课堂到课外,怀特森先生用独特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影响了孩子所有的学习方式和人生导向,从而体会怀特森先生确实是最好的老师。

文路和教路是为学路服务的,回顾本堂课的教学,考虑到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针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力求削枝去叶,理清课文的主线,凸显主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我开始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怀特森先生是一个教学方法独特,很有个性的人。”交流时原本认为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语句品读,没想到,学生几乎把整篇课文都说到了,交流到最后,就显得有点繁琐,从而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反思自己的教学,主要问题在于没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如果问题这样提:“关于‘猫猬兽’这堂课,怀特森先生的哪些做法体现了他是一个教学方法独特,很有个性的人。”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学生会很快找到重点语句品读,以上教学片断中教师所提问题就是经过修改之后的,这样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会水到渠成。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这样,整堂课的教学才能够凸显主体,线条简明。

总之,语文课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要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才能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这是教学这一课给我最大的启示。

[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

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篇2

一、问题从课文的情感点切入, 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热情。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如果学生不能“披文”“入情”, 那么, 再精彩的文章也会变成枯燥的文字符号。如果在新课伊始就能让学生“披文”“入情”, 那么学生整堂课就可能都保持激情。因而我多在新课导入时就从课文的情感点切入设问。

如《幼时记趣》是沈复用文言文写下的童年趣事, 是初中阶段第一篇文言文, 所以教好这篇课文尤其重要。为此我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以学生对童年趣事的回忆与向往这一情感点为切入点。课前, 我播放了罗大佑的《童年》渲染氛围, 悄然地把学生带入快乐的童年, 上课导入时就由此切入:“同学们, 随着罗大佑《童年》轻快的音符, 跳跃的律动, 我们又仿佛回到了童年, 童年, 有许多值得回味的事。”与此同时, 我出示与课文有关的几幅讲童年趣事的图片, 并进一步引导:“这些图片上快乐的情形, 一直在著名作者沈复的心中涌动。为此, 沈复撷取了其中最快乐的三件事, 用文言文写下了《幼时记趣》之文。那么是哪三件趣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分享。同学们, 由于课文是用文言文写成的。如有与现代文不一样的地方, 就借助注释、古代汉语词典把它翻译过来。”品味童年趣事, 学生个个异常活跃, 一会儿工夫就找到了答案。由于有了情感上的共鸣, 许多学生爱上了文言文, 在作文时竟能模仿课文文言词句写出个人版的童年趣事。

二、问题从课文的中心句切入, 启发学生对全文的思考。许多课文都有中心句, 提问从中心句切入, 就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学生抓住中心句进行阅读, 不但初读课文时就弄清课文的中心内容, 把握文章结构, 而且能激发进一步阅读文章的兴趣, 赏析起来轻松自如。

如《苏州园林》, 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 “分”的部分紧紧围绕“总”的部分的中心句介绍的总体特征分别说明。根据课文这一结构特点, 我采取了从中心句切入提问的方法。在课文揭题后, 我说:“同学们, 人们都说‘江南园林甲天下, 苏州园林甲江南’。然而苏州园林就有一百多处, 它们究竟凭借什么特色得以甲天下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 叶圣陶先生已经在文中告知了我们。看谁能第一个告诉大家而‘甲全班’。”为了能和苏州园林一样得到一个“甲”字, 大家忙开了。只一会儿的时间, 有学生直接站了起来:“它在第二自然段中, 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它也是文章的中心句。”“找得很准, 说得很正确。它既然是中心句, 那全文是怎样围绕它来分别说明的?”在我的激励与点拨下, 大家在速读中很快发现, 文章中间的几个自然段紧扣中心句的四个“务必”分别说明。从中还感悟到课文总分总的结构, 苏州园林完美图画的特点及其作者对苏州园林的赞赏和眷恋之情。

三、问题从课文的线索切入, 促使学生找准文章脉络。同样, 许多文章都有线索, 甚至有的文章还有明暗两条线索。教师倘若从这些线索切入提问, 便能促使学生找准文章脉络。找准脉络, 文章的中心及主题就清晰了。

如《春》一课, 我是这样切入的:“同学们, 雪莱有一句名言:‘冬天到了, 春天还会远吗?’那么在人们盼望中的春天真的快到了, 大自然都有哪些变化?春天来了, 又出现哪些美丽动人的景象?”在学生发言后, 我赞赏学生:“你们说的这些都被我国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写到他的《春》里去了?你们相不信?”同学们都急切地阅读起课文。当我看到学生兴奋的样子时, 又乘势引导学生疏理课文的思路, 只一会儿, “盼春—绘春—赞春”的线索就呈现出来。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四、问题从课文的“疑惑”处切入, 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心理学家罗素提出:“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为此, 我在课堂教学中, 努力捕捉能启迪学生心智的疑惑问题进行发问, 从而启发学生探究思维, 点燃智慧的火花。

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在归纳中心思想时有学生懵了, 他说:“百草园是写快乐的童年生活的, 但三味书屋是写枯燥无味的读书生活, 这主题不一致, 怎样归纳呢?”“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大家觉得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反映的主题一样吗?我们从什么角度看三味书屋就能将它们主题统一起来?”我及时肯定了这位学生的质疑, 并启示学生探究。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许多学生都认为三味书屋中“我”提问“怪哉”一虫之事, 反映了儿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到三味书屋后的园子里玩是为了自寻乐趣;看老师读书的样子及在老师读书时“做戏”“画画儿”是说明儿童在枯燥无味学习生活中求找快乐。所以从儿童的视野与心理看, 两处主题的共同点就是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至于写三味书屋私塾教育的枯燥, 束缚儿童的求知欲, 只是从侧面反映。这一问题在集体的智慧之下获得解决。

找准切入点,设计主问题 篇3

关键词:文本解读;切入点;阅读教学

在近10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渐感自己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对文本缺少个性化阅读,特别是对已教过的文本,缺少新的阅读体验。

而在课堂上,满堂发问的情况屡见不鲜,缺少难易度的区分,学生被老师抛来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搞得晕头转向,提出的问题动机不明,缺少指向性,使学生的思维缺乏定向,忙活了半天却不明白老师究竟让我干什么,打击了学习积极性。

诚然,对于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值得关注的“点”颇多,教师在处理文本时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如何将解读文本的所得转化为适宜的教学内容,从培养学生阅读思维出发精选最佳切入点,激发兴趣,引发探究欲望是阅读教学关键之所在。

这里所讲的“切入点”就是理解文本的最佳着力点。从文本内容看,是阅读教学内容的取舍决定与鲜明的文本个性和阅读的感情倾向。教师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感受作品的魅力,并用自己的话语诠释这种魅力,并以此作为点燃学生更多的探索、发现、创造激情的“引火线”,这种心智活动的“切入口”就是解读作品的切入点。

如何才能找准文本阅读的切入点呢?从哪些角度来寻找文本阅读的切入点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作出以下总结。

一、以关键句为切入点

关键句是读懂一篇文章的“钥匙”。以关键句为切入点来展开课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如我在执教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时,我从结句“可怜白发生”发问:“该词的情感基调是悲还是壮?理由是什么?”学生纷纷表达观点及理由并得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确定基调为“悲”的理由当然是最末一句,确定为“壮”的理由则在对“吹角连营”沙场生活的描写。通过这个主问题我进而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词人情感,最后得出词人空有报国志,而无报国门——“悲中有壮”的情感基调。

二、以矛盾点为切入点

在语文教材的某些文章中会出现一些看似矛盾实则合理的情节,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这些“矛盾点”大胆地提出质疑,使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建立问题意识。

在教学《枣核》一文时,学生在文章开头就容易产生这样的疑惑:分手快半个世纪的旧时同窗寄来航空信,却只再三嘱咐“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友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学生还会从“她托在掌心”中读出友人对期盼已久的枣核的无比珍视。抓住时机鼓励学生把这些语句结合起来品读思考,试着进一步揣摩友人的用心。眼尖的学生不难发现在第7段中就有能表明友人内心真实想法的句子:“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尽管友人远在大洋彼岸,“家庭和事业都如意”,但越到晚年,思乡越切。由此,强烈的思乡之情呼之欲出,学生终于明白友人之所以做出种种匪夷所思的举动,无不是处于她对家乡深挚的思念。随着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学生会领悟到对于旅居异国他乡多面的老年游子而言,哪怕物质生活再丰富,也是排解不了精神的空虚的,故乡熟悉的风景和味道是永远无法代替的。

三、以标题为切入点

标题尤其是标题中的重要词语对于文章的理解常常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季羡林的《幽静悲剧》时,可以紧紧扣住题目中的“悲剧”一词来解构全文。

首先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悲剧的定义,然后教师可以紧扣有关悲剧的三个概念来建构全课。共设计两个大问题:(1)作者是如何把幽静之美和藤萝之美充分表现出来的?(2)悲剧要渲染被毁的惨状,文章怎样描写古藤萝被毁的惨状?请抓住关键句赏析,写上自己的评点。

这样的设计既紧扣课题,架构起对文章的全面阅读,又使整节课脉络清晰,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了悲剧的含义。

参考文献:

郑桂华,王荣生.语文教育研究大系.1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95.

活动策略:找准切入点 篇4

你活动我活动,效果迥异

最近两年有两个事件广受老百姓关注:一个是号称“全民运动”的超级女声大赛,其热潮延续至今;另一个则是令全中华民族振奋的神州六号上天。对以逐利为目的的商家来说,这无疑是两次难得的营销机会。蒙牛酸酸乳“捆绑”超级女声,以1000多万元的赞助加8000万元的相关推广费赢得了超过20亿元销售额的回报,而另外十几家企业,如长城润滑油、科龙电器、匹克运动鞋等也搭神六的“便船”好好“风光”了一回。当然,这些企业承担的“票价”不菲,光交给中国航天基金会的赞助费合共超过3000万元。而作为这两个事件的主体策划者,除赚了个盆满钵满外,在品牌知名度上更是达到了“地球人都知道”的效果。

活动策略作为事件营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从迈克尔·杰克逊、珍妮·杰克逊以及拉丁王子瑞奇·马丁,再到香港的郭富城、王菲等,百事可乐利用巡回音乐演唱会这种输送通道与目标消费群进行对话,来传达百事文化和百事营销理念。

与这些大策划相比,国内的中小企业在事件营销的活动策上也不甘示弱。君不见,在每个双休日和节日里,商场门前歌舞翩翩、抽奖打折此起彼伏、路演走秀锣鼓喧天。“送送送”:喝饮料送旅游、买药送口罩、买家电送电费、买手机送话费、买硬件送软件、买电脑送上网、买房子送装修、买汽车送保险;“折折折”:开张庆典、店庆优惠大酬宾,各种节令大让利;“打打打”:打价格战,你降一千我降两千,你没法降了我还继续降!

这些活动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引导消费者产生消费冲动。但令人遗憾的是,企业与商家费尽心思搞的这些活动,效果有时适得其反。对消费者而言,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无疑是企业“内分泌失调所引起的变态反应”。以街头的“路演”为例,常常是“唱唱跳跳到处有,众人爱看漂亮妞,浑身解数台上扭,拿完奖品咱就走”。而对于真正的消费者,则是“众人围观我低头,他人为奖我不受,看惯歌舞把眉皱,逛街还要绕路走”。露骨的功利性商业炒作,表现手段的贫瘠性和同质性使消费者日趋反感,面对着商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促销活动,消费者大声说“不”。

纵观这些案例,我们可以发现,中小企业在活动策略上与大企业之间的明显差异在于:重视促销的形式,抛弃了内涵;注重活动内容,忘记了品牌推广,给人没有品牌内涵的错觉。因而,连锁药店要开展事件营销,就得注意了。

给连锁药店度身定做的活动

其实,我们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后,尽管起步较晚,又受到行业本身特性的限制,但在促销活动策略的运用上,一些大连锁药店却“毫不逊色”,这点我们从他们的店面POP就可以看出。

其实,企业通过活动策略来提升销量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进行品牌拓展和推广,使目标消费者产生偏爱度和美誉度,从而为销售奠定良好的客户资源。因而,在活动策略上,就要求必须符合以下几个要素:第一,活动能够围绕并体现企业品牌或产品品牌的内涵;第二,整个活动现场要具有视觉冲击力,吸引顾客来参与;第三,要传递出有价值的信息,可以通过主持人、促销人员或广告宣传片等来推介;第四,活动地点的选择要有目标性,人山人海并不意味着成功,关键是要针对目标人群来开展;第五,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或创意,这是被顾客在短短几秒钟内记住的关键。

连锁药店依据自身行业的特性,在进行活动策略时,更加要注重上述几点,在活动主题的策划上更要猛打“文化牌”、“公益牌”、“关爱牌”等,以满足人们的欲望来开展活动,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公益活动提升药店偏爱度

公益活动不同于一般的促销活动,也不同于公关活动。一般的促销活动是指促销活动单纯是为了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树立产品形象。而公益活动是通过对消费者、对社会的关心来提升企业知名度,以企业形象的提升来带动产品形象的提升。相对于促销组合,公益活动是综合性的、完整的营销活动。公关活动着重于对特定对象进行全面的沟通,努力解决某个问题,维护、树立企业的正面形象;公益活动以关心消费者、关心社会的实际行动来引起消费者的共鸣,消费者自然而然地对企业产生良好的印象。公关活动偏重于技术性,以预防危机为主要出发点;公益活动侧重于整体性,以塑造企业形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诉求点。

那么,有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可以被连锁药店利用呢?我们知道,药店所辐射小区的每个家庭的收入都是不均等的,即有贫富之分,而每个小区都有学生,九年制的义务教育主要是由国家负担,而高中、大学的费用由家庭负担,因而连锁药店可以此为诉求点开展公益活动。

【案例1】温州一正药房的“为教育贡献一份力”

活动背景: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

活动主题:关注孩子——关注未来。

活动内容:

(1)药店POP宣传——您的每一次购药就是支持我们的活动。

(2)聘请最佳顾客进行全程监督。

(3)游说供应商提供赞助。

(4)评选社区最佳学生。

【案例2】重庆西部药城的“免费拿药”

重庆市首个慈善药品专柜出现在西部药城,月收入200元以下、无子女抚养的孤寡老人以及家庭月收入人均200元以下的慢性病(肝病、肾病、糖尿病)患者、伤残军人、特困教师、重(特)大病患者等五类人群,凭相关收入证明、身份证明、医院诊断书等到此专柜,可免费拿药,一次领药最高不超过100元,每月每人仅能领取1次。

攻心为上的服务理念改善美誉度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服务理念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尽管它不是新的营销理念,但靠服务来锁定消费者、建立亲密的客户关系,这是所有企业的共识。药品零售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其服务牌更是每个企业都重视的。药店依据自己对消费者的理解,设计服务流程,制定各种服务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客户关系,但是这种服务流程或规范在各家连锁药店表现的形式都一样,几乎都是免费代煎中药、免费称体重、免费提供饮用水等。如果经销的药品同质化、服务没有差异性、经营没有特色,药店留不住消费者也就理所当然了。对消费者而言,到你的药店买药和到你的竞争对手的药店买药,都是一样的。那么药店怎样改善自身的服务呢?也许有的药店在想:我该想的问题都想到了,该做的服务都做了,难道还有什么服务是消费者所需要的?不要忘了,你的药店想不到,不见得你的竞争对手想不到;你的药店做不到,你的消费者希望你能做到。既然你想不到从何处着手,那么这个答案可留给消费者来“告诉”你!且看下面的案例。

【案例3】聘请“最佳副店长”活动

活动背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改善药店的服务。

活动主题:让我们做得更好/我们需要你的帮助。

活动内容:

(1)药店要改善服务的POP宣传。

(2)收集药店的改善服务(销售)意见。

(3)评审最佳意见。

(4)聘请单位时间内的副店长。

(5)由副店长执行监督。

文化娱乐活动增强消费者凝聚力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日趋紧张,家庭的稳定性也受到严峻的考验。人们通过电视、网络的交流时间越来越多,使传统由家庭和工作所形成的群体向化整为零的“社会零碎化”趋势发展。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疏离,社会上到处都是哈佛社会学家戴维·瑞兹曼所说的“寂寞的个体”。情感作为人的本质特性之一,即使在实现了现代化的未来,人们的情感需求也不会减弱,并且将有日益加深的趋势。而“文化娱乐”直接诉求于各种情感,使人们产生一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凝聚力,把怀有同样心态的消费者结合成一个超越距离的虚拟群体。企业如果将文化娱乐活动作为自己的营销战术,不但可拉近了产品服务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也间接满足了现代人对归属感的渴望,这也就是营销学家所说的“娱乐经济”。

连锁药店特别是坐落在社区中的药店,作为社区的服务机构,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北京德威治大药房就率先将娱乐经济引入药店,他们倡导的药店生活化,真正地使药店能够成为消费群体生活当中的一部分。如老头、老太太愿意去吸吸氧,愿意投投小飞镖以中上一点小奖品等等。

【案例4】沈阳南塔药房的“娱乐经济”

活动背景:丰富社区人们的精神生活。

活动主题:生活因你的参与而精彩。

活动内容:

(1)组织飞镖、摇骰子、模仿秀等活动。

(2)设置参与者生活健康机智问答。

(3)活动区域周围药店新增商品或服务展示。

(4)获胜者获赠小礼品。

亲情、关爱一个都不能少

但凡读过朱自清《背影》的人,一定会被“父子之间的真情”默默地感动过。同样,关爱自己的家人、朋友、同事的健康,也一定会把所关爱的人感动。利用情感沟通以达到让消费者认知品牌、识别产品、认同品牌、忠诚品牌进而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可称之为“情感时代”。连锁药店根据自身的特性,应充分打好此牌,依据人们特别是家庭成员相互关心的特点,巧借健康为主线,开展活动。

【案例5】“最佳健康计划”评审活动

活动背景:针对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保健。

活动主题:你的健康,我的幸福。

活动内容:

(1)征集健康计划。

(2)购药奖励健康讲座/咨询。

(3)会员积分有奖监督。

(4)执业药师专业评审。

同广告策划一样,连锁药店在事件营销的活动策略实施前,需要前期的市场分析和受众研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统一的主题和创意的核心点,从而跟你的竞争对手形成差异,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而且,活动不管大小,只要适合连锁药店,都会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玉树临风”的形象。愿此策略能给连锁药店有益的启示。

字体:【大 中 小】 【收藏本站】 【推荐】【打印】【关闭】

相关文章

防盗一箩筐

概念策略:标新立异

药食同“源” 新考

厦门:公益秀引来质疑声片片

景泰直街的新“来客”

药店货架搁着假冒贺普丁店方称被人调包

买我一堆药 送你小毛巾

儿童专用药郑州药店稀缺

医保卡“刷”出牙膏 15家药店被亮“红牌”

厦门药店牵手生鲜超市

热点新闻

· 欣弗**揭开谜底

· 8月16日华源药品价格

· 国产“达菲”:聚光

· 环磷酰胺无奈退市

· 南京药房托管出现收

· 谁为“欣弗”**负

· 97.3%不合格甲硝唑注

· 拜耳公司简介

· 药品“降价令”又遭

· 国家药监局每年批准

分类广告庆永川市出台食品生产东、新疆食品药品监督管南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公徽省蚌埠市豆制品市场整苏省扬州市举行应对节日

华源简介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会员注册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篇5

作者:伍思源

二〇一八年换了一个新的工作环境,甚是美丽、干净:这要归功于小区人民的良好生活习惯(他们喜欢种植花花草草,而且,最重要的是不会随地乱丢垃圾)以及楼下的那些五颜六色的垃圾桶(有黑色的,有红色的,有绿色的,还有蓝色的——不同的颜色,代表着可以投放不同种类的生活垃圾)

小区很漂亮,所以没事的时候我就会到楼下走走,放松放松。有次喝完汽水,准备把汽水罐扔了,但是印在垃圾桶上的文字,却又让我有点无所适从,然后就有了本文…

现行生活垃圾的分类有两大问题:

一、分类不明确,太细,没有可执行性。

二、收集垃圾的环卫工人,在装载垃圾的时候并不会对其进行区分(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垃圾,都是用同一辆车、同一个容器进行装载——垃圾分类变得形同虚设)

第一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常见的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厨余”、“废纸”、“塑料瓶”、“玻璃”、“电池”…

我觉得这些分类很考验人的智慧以及耐性,此话怎讲? 比如,“可回收垃圾”,从字面上理解,我实在是想不到有什么垃圾是不可回收的:就算是一坨大粪,它也可以被用来做肥料啊(还是纯天然、有机的)

又比如,“不可回收垃圾”,查了一下,指的是果皮、厨余、树枝等,可是,这些东西真的是不可回收利用吗?至少养殖场不会这么认为。

用“可回收”或“不可回收”来区分生活垃圾,只能说明设计者并不懂垃圾的价值。

“有毒有害”是什么意思?是指毒物吗?还是指农药?查了一下,指的是重金属、废荧光管、油漆、废灯泡、过期药物、过期化妆品、水银温度计、废家电、废电池等一系列垃圾——看来,我在丢垃圾之前,还得脑补很多化学、物理知识才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这可能吗?)

用“有毒有害”来区分生活垃圾,只能说明设计者高估了大众的智慧以及耐性。

至于后面的“厨余”、“废纸”、“塑料瓶”、“玻璃”、“电池”等分类,其实跟“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等分类是有重复、有交集的——我完全蒙了,还是随手一扔来得痛快。

如果以目的为向导的话,我们目前所做(垃圾处理)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让子孙将来能有个良好的耕地环境、水土环境,而对耕地和水土的污染,主要来源于两类垃圾:一类是重金属、一类是玻璃,所以,生活垃圾的分类,其实两种就够了:金属与玻璃、其它垃圾(降解不需要很长时间,或者即使不降解也不会对人体有害),如此一来,简单明了,才有可执行性。

注一:这里的金属专指重金属,比如钨丝灯泡里面的“钨”,水银温度计或者某些化妆品里面的“汞”,印刷线路板里面的“铜”、“锡”、“锰”、“锌”等,电池里面的“铅”、“镉”等,不锈钢中的“镍”、“铬”等…

注二:收集“金属与玻璃”类垃圾的垃圾桶,外部应该列明具细,不需再费人思考。

第二个问题:人是有惰性的,要指望同一个环卫工人去同一个垃圾点收集垃圾,然后再让其对垃圾进行分装(到不同的垃圾容器),这是不现实和不可行的,原因有两个:

1、在环卫工人看来,这平白地增添了他们的工作量,还不如混在一起来得痛快。

2、即使有某些环卫工人尽责(按类分装垃圾)了,而其他环卫工人不尽责,那么,尽责的环卫工人也会变得心灰意冷,继而放弃执行(按类分装垃圾)

第二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只有一个:收集“金属与玻璃”类垃圾用一批环卫工人,收集“其它垃圾”类垃圾用另一批环卫工人,而且最好不要穿同一种颜色的衣服(如此一来,大众也知道,垃圾分类工作是在切切实实地执行的)

如何解决垃圾围城的问题?

垃圾产生了,要想不围城,理论上有两个解决办法:

第一,把它烧了,使其化成空气(但是依然会留下灰烬),然后飘散到其它地方去。第二,把它搬到其它地方去(这是很容易想到的、挖东墙补西墙的方法)

这两种办法其实都不好:第一种方法会产生废气排放,加剧温室效应和空气污染;第二种方法也只是权宜之计(除非把垃圾搬到其它国家,眼不见为净)

唯一的可行办法是依靠海洋:填埋的垃圾,由于厌氧环境,几乎无法被分解;投放到海洋的垃圾,周围可以有很多微生物、海洋生物(比如腐蚀能力极强的藤壶)来对其进行分解。具体操作可以分成两个步骤:

第一步:对固体垃圾进行压缩,防止漂浮。

第二步:把压缩后的固体垃圾投放至洋流缓慢、海洋生物稀少的深海,进行造岛。

找准切入点 让农民群众满意 篇6

——古登乡新农村建设工作队2011年年终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县委新农村现场推进会议精神,进行了认真地调查研究,制定了全乡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在宣传发动上突出了广泛性,在安排部署上突出了整体性,在结合实际上突出了针对性,在形式载体上突出了创造性,在狠抓落实上突出了实效性,创新领导机制,找准工作切入点,全面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工作队进村入驻后,及时召集队员听取乡党委政府工作意见,服从党委政府安排,队员们分工负责,团结协作,组织走村组,窜农户,调查村情,了解民意,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找思路,抓协调,谋发展。本着突出重点抓落实,典型领路促发展的工作方法,提出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协助乡党委政府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协调发展,按照县新农办泸新农队办发[2011]13号文件要求,现将一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古登乡基本情况

古登乡地处泸水县北部的横断山脉纵谷区,东靠碧罗雪山与兰坪县相邻,西依高黎贡山同缅甸相毗邻,北接洛本卓白族乡,南连称杆乡。全乡总面积328平方公里,最高海拔4379米,最低海拔907米,平均气温17℃。全乡边境线长 20公里。全乡辖11个村委会,109个自然村,147个村民小组,有3866户15336人,其中农业人口3416户14829人,境内居住着汉、白、傈僳族等12个民族,傈僳族占总人口的92%,白族支系“勒墨人”占7%,有3400余人信仰基督教。全乡耕地总面积16235亩(其中:水田面积1020亩,占总面积6.28%,旱地和坡地面积15215亩,占总面积93.72%),人均耕地面积1.2亩,是一个典型的集“边疆、民族、宗教、贫困、高山峡谷”五位为一体的特困乡,呈现出“地形险、辖区散、空间窄、基础弱、贫困深、资源睡”的六大特征。“地形险”:古登乡位于怒江大峡谷腹地的最险要地段,两岸地势险峻,俗称“隔岸喊声听得见,相逢要走一天路”。“辖区散”:辖区不仅有11个村委会分布在怒江两岸,群众居住在高寒山区,还肩负着保山境内的麻栗山、关牛山两个移民安置点的教育教学工作。“空间窄”:境内山峰林立、沟壑纵横,有84%的耕地坡度在25度以上,生存环境空间十分狭窄。“基础弱”:由于自然条件制约,全乡11个村委会中现有6个村委会通公路,交通为代表的基础性制约十分突出。“贫困深”:古登乡是全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是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区,按照国家1196元新的扶贫标准来计算,全乡有3401户12373人处于贫困线以下,贫困面达90%,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资源睡”: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据初步探明,储藏有10亿立方的汉白玉和600万吨硅矿资源及丰富的水能资源都还有待于开发。同时,有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2010年末全乡经济总收入2161万元,人均经济收入1503元,粮食总产量4549100公斤,人均有粮315公斤。

二、工作开展情况

全乡有11 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其中:州下派1名,县下派7名,乡下派 3 名,11名指导员进驻 11个村委会,各指导员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进村入户,摸清情况,积极配合所驻村委会开展工作,帮助搞好当前生产工作,做好经济发展规划。乡党委、政府积极做好新农村指导员的后勤保障工作,为他们提供工作、生活便利。2011年2月份以来,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组织新型农民培训22场次,参加人员达4500人次;开展指导员自身学习培训3场次,组织开展救灾20场次;积极开展调研活动,撰写调研文章 11篇,撰写民情日记24篇;提出合理化建议30条,被采纳6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6件,争取协调项目1个,落实项目资金21万元,解决热难点问题 9个,调处矛盾纠纷 30件。组织发展党员6人,入党积极分子18人。其中,重点完成了季加腊古色自然村省级重点建设村的实施建设。该自然村先后完成了村间道路硬化、“三清三改”、房屋砖瓦化,村容村貌 已大有改善。为了增加农村收入,乡党委政府大胆创新,因地制宜,帮农户建盖猪羊圈、投放山羊。目前已全面完成,共建设实施20家农户,户均建圈投入资金4450元,购买羊种200只,户均10只,共投入项目资金15万元。

二、掌握村情,认真开展工作

(一)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搭建良好的工作平台。为使指导员能尽快适应环境,安心在农村工作,尽快发挥作用和优势,乡主要领导经常过问新农村工作队的工作,并由乡党委副书记、工作队队长负责日常管理,做到工作上常指导、生活上常关心,努力为指导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加强教育培训:为使指导员尽快熟悉所指导村的基本情况,对农村工作有更全面的认识,乡党委为指导员提供开展工作前所需的各种资料,让他们参加乡内的各种学习培训会议,采取个别谈话和集中座谈等形式,帮助他们早日进入角色。二是创新工作平台。为了使指导员之间有一个工作交流的平台,也使乡领导全面、准确、及时了解指导员工作情况,我们每季度召开指导员座谈会,利用大家的集体智慧共同探讨村级的热点难点问题,交流工作经验。新农村指导员列席乡党委、政府联席会议,参与乡有关农业、农村等重要问题的讨论和决策,还参加乡党委、政府召开的有关工作会议和村“两委”会议。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立制度,增强新农村工 作指导员的责任意识。为加强对农村指导员工作的领导,古登乡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古登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管理办法》 以及《古登乡新农村指导员基层信息报送制度》,下设办公室在乡团委办。在《古登乡新农村指导员基层信息报送制度》上明确规定,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要认真把握新时期加强“三农”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当好村情民意调研员、政策法规宣传员、富民强村服务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制度建设督导员、组织建设指导员、农业科技辅导员和精神文明推广员。在具体工作中,严格执行教育培训制度、工作全会制度、工作汇报制度、督促检查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考勤和请销假制度、“民情日记”制度和信息调研制度,切实加强对指导员的管理,真正使他们做到行为有规范、工作有监督、目标有考核,充分调动了新农村指导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创新机制,规范运作,充分发挥指导员的优势和作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期间,安心基层,求真实务,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要求,进村入户宣传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积极倡导文明向上的村风民俗,走进田间地头与群众交流,了解群众的呼声和疾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立足驻村特点,帮助搞好村庄规划及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各指导 员深入农村了解民情动态,努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积极参与村“两委”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洪救灾、春耕生产、安全生产、平安创建、计划生育等具体工作中,以多种方式为当地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如:干本村委会指导员协调该村乡村通车公路庆典活动经费10000元;亚碧罗村指导员为该村协调到价值5000元的一件西药、1000元的“六一”活动经费以及5000元的办公经费;加夺村指导员为该村争取到价值8000元的办公设备以及2吨大春生产肥料;佑雅村指导员为该村卫生室协调了价值5000元的药品;尼普罗村指导员为困难群众、学生争取到价值15000余元物资;其他驻村指导员也积极协调、争取各类项目、物资,切实解决了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

三、州县各级领导积极关心支持

(一)各级指导员派出单位和部门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下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重要意义。明确要求各工作队努力为指导员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各级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领导小组办公室一方面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及时将工作部署、工作要点、工作要求、工作进展情况与成员单位和派出单位沟通;另一方面,加强对同级工作队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及时掌握面上工作动态的进展。

(二)各指导员派出单位为指导员开展工作创造必要条件。在思想上关注,加强与指导员所在乡、村委会的联系,及时掌握指导员的思想动态,做好心理疏导和沟通工作,加强驻村期间指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上支持,各派出单位时不时联系本单位指导员所派驻村委会,派出单位主要领导也到村委会看望帮助指导员工作。为指导员落实工作经费,切实帮助指导员推进派驻村的经济发展;在生活上关爱,确保指导员驻村期间的各项工资、生活补贴、按照规定报销的差旅费及时兑现到位。各派出单位积极落实相应的专项工作经费,及时下拨到各指导员。通过规范和完善管理措施,支持指导员力度得到进一步增强,指导员工作成效显著。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经过前四届工作队的努力,古登乡新农村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

找准阅读教学设问的切入点 篇7

一、紧扣课题,以疑导读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和“灵魂”,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利用课题进行设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而且能够很好地架构教学的整个流程,使学生的阅读理解变得层次清晰。例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就可以围绕课题设问: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句话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②从“精彩极了”到“糟糕透了”,“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③这两种评价在“我”的成长中产生了哪些影响?

围绕这三个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三个层面进行阅读理解。初读,围绕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快就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一首小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在“我”的成长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第二个问题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精读文章的第一部分“童年故事”(1~14自然段)。从母亲的“精彩极了”到父亲的“糟糕透了”,巴迪的心情变化依次是:腼腆得意—迫不及待—满怀信心—焦急—紧张—沉重—痛苦。从巴迪的情感变化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时的“我”并不理解父母的用心。而第三个问题则是引领学生略读文章的第二部分“几年后”(15自然段)和精读文章的第三部分“成年后”(16、17自然段),体会这两种评价在作者的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感悟巴迪对父母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感激的过程。在深层次品读文本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两种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的理解。这样用三个问题引领全文的教学,由浅入深,环环紧扣,重点突出。

再如,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抓住课题中的“美丽”设问: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你是怎样理解“跨越百年”的?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围绕“毁灭”设问:圆明园是什么时候,被谁毁灭的?毁灭前圆明园是什么样的?圆明园为什么被毁灭?面对毁灭,你有何感受?

二、遵循文路,有序设问

文路即作者的思路。紧扣作者的思路来设计教学问题,能够使文路、教路和学路“三路”和谐统一,师生犹如和作者同乘一舟,披文入情,探幽寻胜,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就可以按照课文“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文路进行设问: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的第一部分,抓住“大举进犯”,再结合当时的战斗背景(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呈现),让学生感受五壮士的“壮举”:五位筋疲力尽、伤痕累累的战士,面对三千多名日军,掩护三四万部队和群众,这需要何等的气魄、何等的勇气!接着引导学生围绕“作者是怎样描写五壮士英勇歼敌的”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引导学生通过五壮士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感受五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接受任务”一部分,则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一个“走”字和“斩钉截铁”“热血沸腾”两个词语,通过朗读的方法来感受五壮士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对人民的热爱。教师可以这样设问:“面对生与死的抉择,五壮士毅然选择了‘死’。孩子们,你们能感受到五壮士此刻的内心想法吗?能用你的朗读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在引导学生通过词语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之后,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班长决定之果断、态度之坚决和五壮士自我牺牲之崇高。第四部分“顶峰歼敌”,教师可以通过设问——“同样是描写歼灭敌人,作者在‘顶峰歼敌’与‘痛击敌人’的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明白前者是侧重于面(英雄集体的壮举),后者是侧重于点(班长马宝玉的言行、神态),点面结合,突出人物形象。学习第五部分“英勇跳崖”,应以读为主。教师可充分利用插图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用心去读、动情而读,读出五壮士完成任务后的喜悦与激动,读出五壮士高呼口号的壮烈与豪迈,在读中感受人物形象,激发情感。

再如《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生命生命》(提出问题—举例说明生命的不屈—对生命的感悟)、《只有一个地球》(外观—大小—资源一移居)、《桃花心木》《落花生》《威尼斯的小艇》等这类层次清晰的课文,都可以根据作者的思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设计教学问题。

三、抓住关键,巧妙设问

所谓关键,指的是文章中的重点句(段)、中心句(段)和过渡句(段)等,它们在文中或概括内容,或凝聚情感,或统领全文,或揭示中心,或蕴含深意。以这些句子或段落为切入点进行设问,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

1.过渡句(段)。《搭石》一文中有这样一个过渡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以此句切入,设计两个问题:什么是搭石?为什么说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引导学生分三步进行学习:了解家乡的搭石(1段)—感受家乡人走搭石的美丽画面(3段)—体会家乡人在搭石前的美好品质(4段)。当学生感受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踏声如乐,家乡人尊老爱幼、互相谦让的美丽画面、美好心灵和淳朴乡风之后,自然就能体会到搭石这道别样的风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教学时,可以围绕此句设问。

2.总起句(段)。《詹天佑》一文的第一句话——“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全文的总起句。抓住这句话,教师可以围绕“詹天佑的‘爱国’表现在哪里?‘杰出’表现在哪里?”这样的问题来贯穿整节课的教学。

3.中心句(段)。《草船借箭》的结尾有这样一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这是全文的中心句,根据这一句,可以设计两个问题:周瑜为什么长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回答这两个问题,必须从事情的结果入手,探究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样学习全文也就顺畅自然了。

4.总结句(段)。《长城》一文的最后一段是:“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围绕这一段,可以设计两个问题:长城的气魄雄伟表现在哪里?为什么称之为“奇迹”?引导学生去读、去想、去感悟。《乡下人家》《梅花魂》《地震中的父与子》等课文,均可抓住最后一段设问,引领学生阅读理解全文。

实践证明,抓住关键句(段)巧妙设问,辐射全篇,串起板块,整个教学就会一气呵成、酣畅淋漓。

四、利用习题,引导探究

文后习题是编者根据课文内容和单元训练重点精心设计的,教者若能很好地利用,变习题为问题,则既能落实“双基”,又能突出训练重点。如《颐和园》一文,课后有两个问题:①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②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等景物的特点不同,作者描写的方法也不一样。找出描写这些景物的句子,好好体会体会。围绕第一个问题,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可以感受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教师稍加引导,学生就会发现,这些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也是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句,这是游记的一个特点。对于第二个问题,则需要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抓住描写景物的句子,了解景物的特点;然后再品句子,掌握作者表现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篇8

纪检监察干部要找准定位解决三个问题

纪检监察干部肩负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职责,承载着党和人民群众的期望,其工作的好坏关乎人心向背,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地位。而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纪检监察工作渗透的范围越来越广,工作标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我们发现,目前纪检监察工作在有些单位存在被弱化的风险,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出了事重要,不出事不要。甚至有一些纪检监察干部,“种别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纪检监察工作该干些什么、怎么干,毫无主见,更谈不上什么经验。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纪检监察工作在一些单位十分被动,纪检监察干部的地位也不高。如何做好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实现有作为、有地位呢?依我看,关键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牢记使命,解决干什么的问题。我们纪检干部该干些什么?这在《党章》中有明确规定,简单讲就是三大任务和五项经常性工作。三大任务,即: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五项经常性工作,即:对党员进行遵守纪律的教育,作出关于维护党纪的决定;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监督;检查和处理党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的比较重要或复杂的案件,决定或取消对这些案件中的党员的处分;受理党员的控告和申诉;保障党员的权利。同时,《行政监察法》第十八条中也规定了监察机关的五项职责,明确由监察机关对监察对象执法、廉政、效能情况进行监察,组织协调、检查指导政务公开工作和纠风工作。

二是要抓住关键,解决怎么干的问题。怎么干,具体到我们的基层一级,要注意抓好五个重点: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监督。这是基层纪检监察工作首要的职责。抓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主要是四项内容: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经常性的监督和制度建设。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天职。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有案不查就是失职,不敢查案就是不称职,不依法查案就是渎职。查办案件,一定要按照“24字”方针,做到既严厉有力,又慎重对待;既保护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又坚决惩处违纪违法行为。维护党员群众合法权益。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基层纪检监察组织最首要的就是发挥好信访作用,依法依纪受理和处置来自各个层面的信访问题,绝不能把群众和党员干部的合理诉求拒之门外。要加强组织协调,着力形成大信访格局,把矛盾及时化解在基层,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大局稳定。组织协调反腐倡廉建设。协调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上下协调。对上,争取重视,凡事多向党委主要领导、主管业务部门汇报,使各项工作都能得到党委的高度重视。对下,指导督促。如目前各村级组织都已配备纪检委员,这就需要我们乡镇纪委加强指导督促,健全工作机制,积极发挥纪检委员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左右协调,形成合力。如在办案方面,可以协调财政、计生、民政、综治等职能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必要时还可通过党委出面,征得公安机关的支持和配合,尽快把案子拿下来。在宣传教育方面,可与组织、宣传等部门共同发力。总之,要通过强有力的协调,构建齐抓共管的反腐倡廉工作格局,避免形成纪检监察机关单打独干的局面。服务党委政府全局工作。自觉服从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在认真抓好分管工作的基础上,把坚决维护政令畅通、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作为纪检监察服从、服务中心的最重要工作来抓。

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篇9

摘要: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怎样大面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对象。本文对当前作文教学无序低效、读写分离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思考,提出了整合教材读写结合来有效解决作文教学的无序低效。

关键词:整合;切入;构建;体系

一、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阅读与作文是传统语文教学的两翼,本来并不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然而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重视阅读教学、轻视作文教学的现象,在现有课程体系中,作文课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虽然分属“表达与交流”系列,但在教学的学时上无明确规定,只是依附于阅读教学,除大致规划一学期要完成几篇大作,几篇小作,其余的时间都让位于阅读,实际上有些教师连每学期规定的作文数量都达不到。在许多语文教师眼里,从事作文教学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甚至在各级各类学科优质课评比中也绝无作文课的身影。加之作文教学耗时长,收效慢,教作文之难似难于上青天,所以极少有人愿意致力于搞作文教学研究。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无序低效

所谓教无定法,作文教学无疑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这种丰富多彩也需要内在地体现作文教学的规律,表现出一定的梯度。然而,当前的作文教学,在整体上处于杂然无序。最为大家诟病的是,同一个题目,低年级在写,高年级也在写,单纯从教学来看,这样做似乎也无可厚非,但问题是教师在做这样一种设计的时候在目标设定上无有分别,在教学指导上也没有分别。有很多时候,有的教师只是随手拿一个作文指导抛给学生,不问年级,不问学情,然后就看着学生自种自收。没有连贯的教学思路,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没有适宜的写作范例,作文教学无序。

2.读写分离

一般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将讲读课与作文课完全分开来进行教学,在讲读课上只进行范文教学,不搞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放到作文课上去教授、解决。其结果,无形中给学生一个错觉,似乎讲读课文与写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学生甚至更错误地认为,不上语文课照样能写好作文。长期以来,我们人为的将阅读与写作分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条分缕析,滴水不漏,学生生吞活剥,咬牙猛记。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语文课本,但在读写分离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从编者苦心积虑由文苑中所撷的经典选文中获取写作营养,转而效法各类学生作文选。在讲读教学中,许多教师经常是从鉴赏的角度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作品的写作特色。但在学生的眼里,他们总觉得课文中的那些写作技巧是与自己的写作实际无关的、用不上的“阳春白雪”。

二、整合教材探寻切入点,构建作文教学训练体系

在读写结合的探索中,其基本过程是利用课文这个语言载体,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与课文有血肉联系的“写”的内容,从而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带写的教学目的。将学习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这样化繁为简,抓住要害,读写结合,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读写思训练三者合为一体,学生课堂活动充分,教学效率由此而显现。教师的作文指导也可做到有的放矢,有参照(课文、精美文选),易操作。这样我们可把教材作为一个点,击出去,形成波纹效应,涵盖文化、生活。

实施人本教育是大势所趋。正如文蓄所说的:“把学生真正当成人,当成正在学习的人,社会的人,当成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觉的学习主体。”所以说教师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精神、主体实践、主体创造,使学生通过语文教学,获得知?R、方法、能力,将其运用并内化为语文素养。因此说学生的发展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心、中心。教师的所有引导指向一个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读写能力系统,这个引导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学”上,否则必定是教、学脱节,事倍功半。可以这样说“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是读写训练体系中解决问题的最直接有效办法。

要将读写构成一个体系的话,那么应该以读还是写为训练体系的突破口呢?我觉得选择写要比读的意义更大。因为在通行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完一篇文章的篇章结构后大都会讲授本文的写作特色,我们且不论教师采取的是高效还是低效的教学,学生在读中总是会有一些或深或浅或多或少的写作感性认识。比较而言读的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而写的过程则完全是学生个人的主体实践,教师只能指导,无法为其捉刀代笔,因此写的感受来得更直接而真切,也最能体现其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

这个写作训练与所学的课文一定要有有机的联系,难易要适度,紧紧抓住所学课文在写法上最重要、最独特之处,并与其他几篇课文写法上的共性相关联,这样的话学生在写时必定努力调动自己的阅读储备,进行理性的借鉴和思考,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这是读写结合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因为我们从中最容易发现学生读写方面存在的真正的有价值的问题,这应该比做几套练习题意义要大得多。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问题,找出其中的共性,研究解决普遍问题的办法。

我的观点是写的问题到读中解决,读的问题从写中解决。作文讲评指导时,可以通过再读范文,重点探究写法来解决,让学生带着理性的认识自己再修改。我一直对学生强调的是:我只能给你修改意见,而不能替代你。因为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我们读写训练的关键处,是提升读写能力的转捩点。这个转捩点的生成来源于学生,教师的跟进式引导一直在围绕学生,这个过程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所有的目标、过程处处时时围绕着学生。主角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否则必是本末倒置。当然教师的针对性引导跟教师对学生作文情况的了解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总之,如果我们的作文训练能够做到读写结合而且训练成体系的话,则整个的语文教学会有一条明晰的主线,能够有效解决当前作文教学读写分离、无章可循、随意低效的弊端。这种训练模式,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托,只需略作延展,就能操作实行,既能适应不同的版本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而且实用高效,对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邵瑞珍.学与教心理学[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4月版.[2]徐建敏,管锡基.教师教研有问必答[J].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作者简介:

上一篇:善待生命倡议书下一篇:7党小组会议主持词(2014.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