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中求进步

2024-06-10

反思中求进步(共11篇)

反思中求进步 篇1

反思中求进步

梁玲玲

2月24日,我们学校召开了教学质量分析会。此次会议总结了上个学期在教学中所取得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而且还对下一步工作作出了要求。这次学习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感受颇多。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加强育人为本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我们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而且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课堂上一定要以平和的语气,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而不是高高在上,做学生学习的指挥者、讥讽者。教师还要学会赞赏学生,赞赏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赞赏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

二、认真研究和实施“四环节教学法”,向课堂要效益

课堂教学目标应遵循实践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创造性原则,任务明确学而有趣。四环节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创设情境、质疑自探——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精讲点拨、巩固训练——检测反馈、拓展运用”,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体,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提高辨析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教材上或师生共同收集的一些富有趣味性的信息内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把教学内容溶于实际中去,让学生在实际中学习新知识,感受新方法,形成新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生由兴趣激发、感知教材、合作交流达到一定的认知能力,通过教师精讲点拨解疑释惑,适时的向学生介绍需要了解、掌握的概念、思想、方法,结合巩固练习和反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三、继续做好培优补差的工作

我们这个班,男生比较多,生性好动,纪律涣散,两极分化严重,后进生比较多.虽与家长经常交谈沟通,但往往实效不大,与事无补,而个别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忽略更是放任了学生成绩的恶化,晚上的作业根本不能积极的完成更谈不上质量,针对这类学生,本学期我决定特别的关注,在课堂内主动多提问,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懂的难点主动去和学生沟通,增强他们的信心,课下主动多谈心,避免粗暴教育,让他们把老师当作亲人,把学校当做家,实行“一帮一”活动,让他们融入到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中.迅速的提高,而对于成绩好的学生.鼓励他们更加的努力,不放松不骄傲,多帮身边的同学,让他们明白整个班是一个集体,一个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好,从而提高整个班级的整体教学质量。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重视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培养,将写字训练落到实处,从日常教学抓起,将写字教学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次作业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识字的要求,在每次写生字时,要求他们找出自己认为难记或难写的字,另外写在本次作业的下面。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注意培养学生潜心会文、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五、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作为老师,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想想自己,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好,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批改,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现在看来是错了,我不得不时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么惟有读书才能武装我的头脑,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而读书的这种意识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教学质量分析会的召开,我感触良多,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虚心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课堂效益,师生共同努力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实现班风、成绩双丰收。

在反思中求进步 篇2

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写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不失为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成为教师成长的最佳捷径。写教案是教学准备过程,他决定着能否上好一堂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保证,而上课的过程是发现问题的过程,课后的反思则决定能否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决定因素。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

一、反思成功之处

一节课讲完,都有它的成功之处,例如充满吸引力的导入,有趣的对话、典型的案例、巧妙的设问、幽默的讲解、独到而有特色的小实验、有益的启示、精彩的教学设计、恰如其分的多媒体应用、学生的突发奇想,等等。教师以自己创造性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把握教材内容,并以恰当的方法和表现力设计教学环节,将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达到预期效果和引起学生共鸣的做法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教学经验。

二、反思错误不足

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也有不足之处,即使教师在熟悉教材、学生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也会在课堂上出现许多课前估计不到的情况,如表达不清、处理欠妥,方法陈旧、演示失败等。如果教师把课堂出现的不足或一时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及时记录在教学反思中,然后进行认真分析、思考,找出失误的原因,制定应对的办法,这样做一定能促进今后的教学,为以后科学研究积累资料。

三、反思课堂灵感

但凡讲过公开课的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而在课堂实施过程中,随着教学的展开,师生思维的发展及情感交流的深入,往往会因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在特定环境下产生,若不及时的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为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时有突发事件发生。教师机智灵活地应付,恰当的处理,也为今后类似事件的处理提供借鉴。当然这要在长期的课堂教学经验中不断反思才能获取应对策略。

四、反思理论经验

教育在不断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势在必行。在运用各种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科研成果而进行的各种教学改革时,改革的实效性、实用性如何,是否适合本年级、本班级、本章节内容对某个知识点的处理,主要优点有哪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有哪些,有利于学生哪方面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哪些方面的培养等等。写下这些反思,有助于对新理论、新思想的消化、吸收、应用,使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策略不断更新,始终处在教学改革的前沿,促使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五、反思研讨共识

借鉴其他教师独到的教学方法,学习其先进教学理念,还可以记下听、评课中值得商讨、批驳或质疑的观点和做法,并引以为戒。或者请听课老师如实指出自己的教学设计那些符合学生的实际,那些不受学生欢迎,哪些学法指导到位,那些学法还是空中阁楼,并做好记录,作为今后发展和改进方向的依据。只有时常听记同行的意见,才能做到博采众长,集思广益。

六、反思学生课堂接受

学生是初学者,很多东西在教师看来是“易”的东西,对学生来说确实难点。教师要详细记录学生对所产受知识的接受情况,包括对所授知识的接受程度、重点难点是否已经掌握和理解、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练习和作业完成的情况等等。日积月累,既丰富教学资源,课堂教学也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这些解决学生困惑的方法在课后利用教学反思记录下来,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七、反思学生创意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认知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有时学生在课堂提出独到的见解或新奇的问题,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给课堂增添异彩,有时对问题的分析理解,甚至优于老师预先设想的方案。对教师来说,这是教学相长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学生的问题回答,教师救学生对某一问题发表的独特见解,应给予鼓励,并及时记录下来,以充实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

八、反思再教思想

教完一节课后,应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回顾总结。教师要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反馈信息,反思自己在教学上摸索出了哪些规律,在教法上有哪些创新,在组织教学上有哪些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是应该如何做。这样可以做到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境界。

财税工作难中求进 篇3

财税工作河口镇在“三个引导”上下功夫求实效。引导纳税人依法足额纳税,引导在外能人为家乡增加边际税收,引导在外成功人士为家乡引无偿资金。一季度,河口镇完成一般预算收入580.95万元,占县下达任务2856万元的20.34%,比序时进度掉近5个百分点,其中,国税完成186.65万元,占县下达任务1339万元的13.94%,比序时进度掉11个百分点,地税完成380万元,占县下达任务1510万元的25.2%,达到序时进度,财政完成14.3万元,占县政府下达任务7万元的200%。

一季度河口镇财政收入完成不够理想主要两个原因,一是在1-2月份退税就达460多万元,二是去年12月份又预征了300多万元,因此,导致一季度国税完成不够理想。

二季度工作主要措施

(1)加大对企业的稽查和审核的力度。抓住四月份地税结算上年度所得税的契机,加大对企业的稽查和审核的力度,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上有所突破。

(2)加大镇内工程的稽查力度,力争在镇内工程营业税方面有所增加。

(3)加大零、散、小的税收征管力度。

《三步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篇4

本节课中,本班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仅掌握了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而且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对于解决实际问题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首先我在本课的`导入阶段,我通过改变复习题的运算顺序,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钥匙,从而呈现本课例题,将学生从复习旧知引入探究新知中来。学生 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与冲突,使学生 迅速地迸发出主动参与学习的激情。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更是一个尝试探究的过程。我让学生尝试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 合运算,从中发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运用一些错题来分析,让学生自己来观察,来进行讲解错误的地方。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含有小括号的 三步混合运算。并且总结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练习中发现这样的问题比较多如:(40-205)6=40-46学生在计算中容易把括号漏了,正确的应为:(40-205)6=(40-4)6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 篇5

《走一步再走一步》 我用两个课时上完了,感觉还比较好。因为这是七年级语文课文,也是贯彻“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战胜困难,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的一个有利契机。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我的思路是让学生合作研究,自主学习,路让学生自己走,我只是起到一个指路人的作用,目的是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研究性学习的好习惯。这节课的设计我是让学生充分利用文本,挖掘教材,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设计的问题适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1、这个故事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回答:本文记叙了……的事,说明了……的道理。

2、文中写了几个人物?找出课文中描写“我”爬下悬崖时的语句和“我”走第一步时的动词,这几个动词突出了“我”的什么心理?这几个问题比较简单,我让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来回答,提起他们参与讨论的兴趣。

3、爬悬崖这件事给了“我”什么启示?(“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的是什么?)学生自己能从文段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要着眼于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这一步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问题的设计是让学生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理解:我在父亲的帮助下,怎样从一个毫无信心的孩子到顿生信心,到信心大增,继之获得巨大的成功感,获得他一辈子都忘不了,一辈子都在享用的人生经验。

4、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是本文的中心。一篇文章的主旨往往在结尾几段点出来。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本文的主旨句:“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再让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这样既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又理解了文章的题目,也知道了怎样从文本中找一篇文章的主旨。

二、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与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三步反思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课改需求,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培养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敢于反思、及时反思、善于反思、长期反思,通过不断的反思,成长自己,从而提高教学能力,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地应付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学。

一、课前反思,做到胸有成竹

很多时候,人们一说反思,就会想到事后、课后,其实不然,课前一样需要反思。在新学期的伊始,我们需要思考:新学期的教学目标,设立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步骤;在每节课前,我们要思考: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恰当地取舍、补充、延伸。精心设计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更好地筛选问题、加深重点、攻克难点;面对设定好的教学步骤,我们需要思考:对于教学方法具体实施效果的评估,对于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的把握,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失误、困难的预设等。这一切的反思工作,都是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一一进行思索的问题,同时,能够在备课教案上一一地反映出来,不给教学过程留有盲区。这样的课前反思,为课堂的教学成功奠定了基础,教师教学胸有成竹,有的放矢,教学效率自然提高。

二、课中反思,做到游刃有余

课前预设的再好,教学中面对一群充满未知数的头脑,课上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可能是按照老师预先设定好的一步一步、毫无差错地“走程序”,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学习方式、参与程度、思考程度、收获程度、整体状态都会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继续和推移,时刻发生微妙的变化。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反思,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灵活地引导学生,使课堂能够顺利、高效地进行。例如,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如果归纳中心思想是我们教学的最后一步,那就大错特错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去看待、探究课文,扩展学生的思维,提高阅读的能力。这时,我就会提出以下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父亲应该如何帮助孩子脱险?如果你是这位父亲,又会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会和课文中的父亲一样的做法吗?说出你的想法和理由。这样,大家各抒己见,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还能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

三、课后反思,做到尽善尽美

一堂课结束,留给学生知识巩固的课后习题之后,教师就万事大吉了吗?反思做在课前,做在课中,课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各自休闲了吗?错!课后一样需要反思,要对自己的每一堂课进行深层思考:在这历时45分钟的课堂上,出现了哪些值得我们重新探讨和深思的问题、事件,学生在这一段时间中获得了什么,又有什么问题被遗留下来等待处理,教学中,自己工作的得失,教学效果的好坏等都需要我们进行反思。通过反思,记录下自己的教学体会和收获,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经验,教学的效果,学生的评价等,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学,将教学工作做到尽善尽美,问心无愧。教师只有在不断的自我批评,自我成长,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反思过程中,才能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总之,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课前、课中、课后这一系列的反思,就没有完善高效、出类拔萃的教学,就没有精彩纷呈、活力四射的课堂,也没有不断成长和完善的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教学质量才能不断上升,学生才能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王长峰,刘凤杰.新课改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学分析和思考[J].教育研究,2006.

[2]段瑞侠.初中语文教学反思[J].陕西教育,2006(01).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 篇7

于是一改以往我主宰课堂我长篇大论的授课方式,换成学生当主角,因此,在45分钟的课堂上,我一会是参与者,和学生共同探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生问题;一会又是提问者,再一次把学生引领到课文之中;一会又是设计者,为学生思考创设某种环境氛围……学生也随之不断改变角色,不断变换思路,一会是旁观者,为小主人公着急;一会又是文章中的主人公,身临其境体会当时的.心境;一会又是主人公的伙伴,为他出谋划策。……学生的兴趣完全被调动出来,整个课堂气氛热烈而不喧哗,紧凑而不紧张,有张有弛,于快乐轻松的氛围中达到了教学目标。

最后的10分钟,用5分钟让学生写自己遇到的一个困难及如何克服困难的片段,在用5分钟学生读习作和点评,真没想到初一学生会有如此精彩的故事,而他们对困难的认识也告诉我他们的确是需要挫折教育的一代。

篮球三步上篮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8

一、对教学现状和教材分析:

由于我县大部分农村中小学体育活动场地有限,体育教学器材和体育活动器材严重不足,这就导致部分学校一些体育课程内容将无法教授和开展,但我们作为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利用现有的场地和器材,并通过多种方式挖掘体育教学资源,认真为学生上好每堂体育课。由于篮球教学所需场地不大,器材便宜易买,同时农村学校的学生也非常喜欢这一项体育运动项目。此运动项目对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身体的灵敏性和弹跳力及耐力等身体素质有其积极的好处。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合作拼搏精神,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本节课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同时利用多种灵活的练习方式,让学生体会到篮球运动所带来的快乐,让学生掌握所学动作技能,提高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让学生终身受益。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性强,具有较强的对抗性和较浓趣味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它能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运动需要,对于培养学生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合作精神以及锻炼身体、锻炼意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三步上篮是篮球技术中的基本技术之一,也是初学者较易掌握,较为实用的技术,对于其它技术的掌握也有衔接作用,掌握了三步上篮技术为篮球的进攻技术奠定一定的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三步上篮 二.教学目标

1、学生积极参与运球接力比赛与三步上篮的学习和练习,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相互合作,自主探究学习。

2、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行进间运球和三步上篮技术,以及三步上篮保护球的方法,发展灵敏与协调能力,提高弹跳力、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3、培养学生认识自身的价值与能力,学会欣赏他人,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运球和三步上篮的动作方法、要领,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运球三步上篮--准确的手型及上篮时手型动作的准确性、柔和性和力度

2、教学难点:

(1)提高学生的控球能力和三步上篮的节奏。运球三步上篮时上下肢协调配合和手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

(2)培养学生三步上篮时,对篮球的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策略:

1、示范、讲解法、观察法几者相结合。

2、教师演示并启发学生,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反复练习,教师并加以指导的教学策略。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四、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 体育委员集合整队,师生问好,检查学生的穿戴情况,宣讲课堂纪律和教学安全,宣布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安排好见习生。

(二)准备部分

熟悉球形的准备活动和分组运球:通过熟悉球性的准备活动的练习和分组运球练习,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并使身体各部位活动起来,为后面的课做好准备。

(三)基本部分

1、往返快速运球接力比赛:让学生行进间往返快速运球接力比赛,通过此比赛,以便培养学生合作互助能力,及集体主义精神,进一步控球方法,提高控球的技能。

2、三步上篮学习

(1)教师示范、讲解三步上篮的动作方法

(一大、二小、三起跳)(2)教师讲解三步上篮保护球的重要性,并演示其保护方法。(3)分组练习: A、原地换手运球

B、行进间换手变向运球

C、三步上篮

(4)自由结组练习三步上篮,体会三步上篮技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评价,为今后的自主探究学习,创造学习培养能力。

(5)分层次练习三步上篮 <1>运一次球三步上篮

<2>三分线自己运球三步上篮 <3>不同方向运球三步上篮 <4>接住球后三步上篮

(6)练习三步上篮保护球的方法。

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选择不同层次的练习方法进行进行自主练习,让学生相互观摩,相互帮助,互评互学,互纠错,并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进行不同层次练习,激发练习兴趣。

分组自我展示练习三步上篮

3、通过自我展示,让学生自我表现能力得到提高,感受运动乐趣。

4、教师巡回各组进行指导,与学生交流并鼓励学生。

(四)结束部分

1、放松练习

在本节课中由于学生跑跳较多,蹬地起跳较猛,接球、运球、拨指等次数较多,因此学生的大小腿及手指手腕和大小臂极易处入疲劳状态,为了消除这几部分肌群的疲劳,故采用抖动四肢、拍、摄四肢等。

2、课后小结

3、安排课后练习,宣布下课

4、归还器材

师生交流学习的心得,让学生自己体会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到什么,悟出什么道理。最后教师进行以表扬鼓励为主的评价。

七、教学反思

1、本堂课学生通过对三步上篮的学习和多样形式的自主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三步上篮的技能,增加了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与配合,集体荣誉感致上的好品质和勇于拼搏的好精神。提高了学生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以饱满的热情参与体育运动,为他们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分组练习的时候,由于考虑欠佳,导致分组不合理。影响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我把男生分为一个组,把所有女生分为一个组,由于男生基础好,掌握技能较快,再则他们相互帮助互相学习,相互纠错,并相互评比,因此练习的积极性高,女生在练习时积极性不如男生,究其原因分析是因为她们无竞争意识,更谈不上相互评比了,再则女生掌握技能不如男生。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男女混合分组,这样有利于女生观摩男生的技术动作,同时能更好的互帮互评互纠所学技术动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反思中求进步 篇9

(一)、“六环”“三步”教学模式的思路更加清晰

教师能熟练掌握“六环”“三步”教学模式,教学问题意识增强了,提出的大问题质量提高了,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学生提问积极性高,做到了有方法有训练,对于学生解决问题的三步走体现得恰当,学生既能自己解决问题,也能合作解决疑难问题,也出现了很多教师精彩的追问,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不只是行为上的参与,而且实现了思维上的参与,使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更加重视钻研教材

叶老曾经讲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对教师使用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凭教材这个例子”,通过自己的教学,达到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培养熟练的阅读写作的技能”的目的,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为了上好展示课,各校领导和上课教师反复研读课标和教参教材,反复研读“六环”“三步”的相关理论和经验材料,反复进行集体教研,对于本校执教的课文领导和老师甚至都能倒背如流,正因为大家能老老实实地钻研教材,才使一节节精彩的课展示在了大家面前,才使教师做到了不但用好了“例子”,明确了教学具体目标,而且用活了“例子”,让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同时更提高了教学领导和教师的业务水平,也使学校的教研之风愈来愈浓。

(三)、更加重视“关注语言,回归语文本位”。

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在与课文规范语言的不断接触中形成和提高的,因而,语文教学应特别关注语言,让学生充分的读,认真地听,自由地说,在语言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32节课,教师都能让学生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等活动环节,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通过品词析句扎扎实实的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语文课堂也因此而更具语文味。

同时训练学生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使学生会读书。首先,上课教师能够训练学生会朗读,让学生动情地读书;其次能够训练学生默读的习惯,做到默读中注意力集中,不动指、不动唇、不回视,抓住主要内容等;同时能够训练学生快速读和略读、浏览并在学习中做到读中思考、质疑、解疑,学会在读中圈点、批画。同时让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后,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经历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

(四)、更加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因为,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那,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的含义。32节课都能不同程度的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渗透,比如:好问的习惯;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习惯;勤于动笔的习惯;思维的习惯;收集资料的习惯;积累的习惯;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读书的习惯等。

二、对课堂练习的一点思考

这32节课,每一节都安排了学生完成书面作业的时间。按照计划,每一堂课设计的内容,也都是好的。比如说抄写词语,默写字词,用词造句,读写结合,积累背诵等,这些都是基础的东西,是不可缺少的。有了这个安排,说明老师从思想上重视了。但是,我要指出的是:书面作业的计划,课堂上并没有完成,留到课后做,不影响学生课间休息吗?再有,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学习的全员性,那么是否应该设计有选择的有层次的练习与作业呢?

反思中求进步 篇10

二、其次学生存在的问题就是第一步算出来不明白写什么单位,比如王老师买7元一枝的钢笔花了63元,那么买5枝要花多少钱?学生知道第一步是63÷7=9(枝),而一部分学生却只看问题里的单位所以经常写成了“元”,针对这一问题我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第一步所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明白什么单位了,就如上例学生只要说出第一步是求:每支钢笔需要多少钱?就知道应该写“元”了。

三、最后就是大部分只能列分步算式,在列综合算式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了,尤其是有了()的就往往丢了(),比如妈妈用100元买一件46元的上衣,和一条29元的裤子,应找回多少?学生分步是45+29=74元,100-74=26元,在写综合算式时就写成了100-45+29=26元,这是他忘了应该先算加法要加()了,不过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不必做硬性要求,所以我只是随时提醒学生应注意,或者就用分步。

反思中求进步 篇11

我们都知道区域活动是一种教育活动,它是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

在上个学期中,为了迎接省的复审活动,我园在区域环境布置下了很大的功夫。其实也是为了我们的孩子在区域活动中得到更大的发展。各个班的老师们都在绞尽脑汁思考班级区域的策划与布置,都在加班加点地制作区域材料,但是最后的结果不是我们所想象中的那么好,也不知道问题出现在哪。为了帮助解决这问题,我园在上周的教研活动中,诚挚地邀请了我省的幼教专家吴海虹老师给我们做了一次讲座——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策略。在这次的讲座中我受益匪浅,知道自己设置的区域问题出现在哪,同样也得到了很多的启发。为以后的区域布置留下…….

一、反思区域环境创设的`不足。

吴老师提醒我们在创设区域时,要注意活动区的合理布置,合理布置要注意三性:界限性、相容性、转化性。在上学期中,我班设置了小小智慧屋——益智区、椰娃工作坊——美工区、玩具乐园这三个区角。我觉得我们的教室虽然小,但是我们在设置区角的界限性这点还是做得不错的,在小小的空间中能很好地刮分三个区域,各个区域不互相影响干扰,能让幼儿尽情地在各个区角中自由的创作与发展。但是相容性还是有点不足,我们把需要水的美工区离水源远了一点,并且孩子们去拿水时影响了玩具区的孩子们。吴老师说的转化性,我们更是没有做到,在当时设置时我们也不了解这点,因此造成我们的各个区角都是非常孤立的,不是相铺相成的,没有让各个区角起到很好的转化作用。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我们怎样投放材料,有哪些可遵循的原则呢?吴老师对于这块说得更具体。让我们了解了投放材料要注意五性:目标型、操作性、层次性、针对性、阶段性。

上一篇:狡兔三窟―― 给博客也要留一条后路网络技巧下一篇:病案室岗位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