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效率提升改善方案

2024-10-07

生产效率提升改善方案(通用8篇)

生产效率提升改善方案 篇1

效率提升和品质改善计划

效率提升和品质改善计划

签于公司现有的生产及品质状况,结合与生产相关部门的工作,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提出以下效率提升及品质改善方案:

一、人员

1、人员培训

现有生产课人员流动率较大,作业熟手相对较少,应加强对新进员工及老员工各方面的培训。要实行生产制程中的自主性管理,人员素质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1)产品知识培训,公司新、老员工,包括管理层对公司产品都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公司产品的性能及产品结构均没有足够的了解。

1)公司产品知识教材的编写,把公司的产品分类,根据每个类别的产品特点编写教材(需要开发部门的支持),教材的编写依据是公司的技术文件,教材中要提到各种产品依据的行业标准以及相关的一些要求。(责任部门:研发课、生技课)2)培训方式采用部门内部教材培训(集中授课)、邀请研发课(或生技课)工程师对员工做培训(集中授课)、针对每一类型的产品以图片或实物的形式进行。产品的知识培训要长期进行,最终达到部门员工对公司所有产品性能、作用熟悉,并且由此知道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材料因素和操作因素,从而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责任部门:研发部、生技部)

2)公司与生产相关的作业流程的培训

在生产过程中,操作员和基层管理对生产各个环节或与相关部门的工作不知怎样去进行开展和配合。完善与生产相关的作业流程,作业规范化、标准化,有利于各班组、各部门间的工作衔接。(责任部门:生产课)

3)作业技能

相对生产过程的各个工站(如制线班:剪线、剥线、焊插针、沾锡、成型、检验;装配线:壳料装配、按键装配、打螺丝、焊线、焊分立元件、焊贴片件、修补焊、外观检验、电气检验等等工站)均进行作业技能、作业标准、常见不良及分析解决的培训,并建立文本及电子培训资料,以利于后期的员工培训及培训资料的补充完善。

(责任部门:生技课)

4)品质培训

效率提升和品质改善计划

提升生产及品质部员工的品质意识及品质分析能力,增强生产现场操作员、检验员及基层管理人员的现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员工的品质意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中有“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其中第三项原则就是“全员参与”。只有所有的员工都投入到质量管理中去,公司的质量才能上一个层次,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质量管理变成了品质部门的事情,那么所提倡的“产品品质”就会变成一句空话,质量控制也最终会走向失败。因此对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培训非常重要。A、培训教材的编写(责任部门:品质课)

质量管理教材由质量预防(品质控制计划)、现场质量管理控制、影响质量的数据收集、统计分析、问题的处理方法、质量控制的手法等组成。B、公司质量管理思想主题培训(责任部门:品质课)

给公司的员工灌输质量管理思想,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阐明公司对质量的要求,让所有的员工了解公司产品在国际上的定位,以及公司在品质方面所追求的目标。

C、部门作业流程培训(三级文件)(责任部门:生产课、品质课)

以质量体系三级文件作为教材对员工做培训,让所有的员工了解工作的流程,严格按照公司的流程作业,这样可以减少因为人的因素造成的生产异常。D、质量计划培训(责任部门:品质课)

E、产品QC工程图的培训(责任部门:生技课、品质课)

F、现场环境管理培训(8S)(责任部门:生产课 完成时间:3月份)G、现场质量控制培训(责任部门:生产课、品质课)H、不合格品的控制(责任部门:生产课、品质课)

编制《不合格品的控制》教材并培训,让所有的员工了解异常产生的途径,不良原因的基本分析手法及不合格品的隔离、标识、处理。

I、QC七大手法培训(查检表、鱼骨图、直方图、管制图在生产异常中的实际应用)(责任部门:生产课、品质课)5)现场改善能力培训

在生产中,应尽力完善生产基层及操作员工的自主作业能力,采取激励机制,促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对本工位工序进行优化,提升产能和品质效益。如:动作研究、工作简化法等等。(责任部门:生技课、生产课)

2、激励和监督机制 1)技能卡

效率提升和品质改善计划

对每位员工建立技能卡,生产课、品质课、生技课协同建立各个岗位技能的培训教材及考核标准(作业技能、生产效率<量化的数据>、品质效益<量化的数据>、本岗位常见不良及分析解决)。经员工申请考核合格者,由责任部门在“技能卡”上加盖印章,给予相对应的技能工资(或补贴)。所掌握的作业技能越多,所能获得的技能工资(或补贴)就越高,激发员工的上进心及自主自发意识。

(责任部门:生技课、品质课、生产课)2)提案改善制度

每一位员工,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熟悉程度远远高于其他人员(包括班组长和PIE)。在加强员工现场改善能力培训的同时,提倡员工对现场改善、工序优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生产、生技、品质根据员工的改善提案作出验证、评估,依据其对公司所创造效益的多少,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责任部门:生产课 完成时间:3月份)3)单工位产能统计卡

对每个工位建立《单工位产能统计卡》。各班组全能工作为各线配料员,将每个工位生产所需物料配送上线,并在《产能统计卡》上填具上线物料数量,上线时间、标产量、所需工时,跟进各工位生产进度。下班后,由全能工统计相关数量,交于生产文员录入电脑,作为员工绩效、技能考核及产能统计的数据依据。(责任部门:生产课 完成时间:3月份)4)单工位不良率统计

要求检验员在《检验报表》背面书写各工位员工姓名,下班后,依据《拉修日报表》统计各工位员工的不良率,交予生产文员录入电脑,作为员工绩效、技能考核及制程巡检的监控依据。

(责任部门:生产课 完成时间:3月份)

二、仪器、设备、工装、治夹具的使用和管理 1)仪器检测、内外校及点检、保养

对于质量检测,测试仪器是打仗的武器,产品合格性的验证是建立在仪器本身的合格以及操作人员对仪器正确使用的基础上的。因此公司建立一个适用的仪器检测程序,对仪器统一管理,这样对质量检测的监控、仪器的保养非常重要。

A、建立一个仪器实验室,制定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制定长期的仪器保养维护计划,配备仪器检测必要的一些设备。

B、根据仪器校验的需要,参加仪器校验资格培训,实现仪器内部校验,效率提升和品质改善计划

节省成本。

C、培训教材的编写、归档。

D、基层检验员仪器操作使用的培训,仪器维护、点检的培训。E、仪器校验。

公司现有所有生产所用仪器设备均没有进行过内、外校。有些检测仪器在某些型号的产品不能进行有效的检测。建议品质课建立仪器设备内外校程序,定期对生产及品质检测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工作。(责任部门:品质课)

2)量化检测标准

在产品检测过程中,产品音小、音大、声音沙哑、变音等不良现象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所有检验标准均凭检验员带主观性的工作经验进行判断。建议使用音频发生器及示波器,输入标准的正弦波音频信号进行检测。可量化的检测标准可提高检验判定的准确性及标准的一致性。(责任部门:生技课、品质课)

3)提高工装、治夹具的利用率

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规范化及标准化作业的基本依据,是加强工装、治夹具的利用率。既可以提高员工作业速度,又可以规范作业标准。

如:在生产JH-302 三星产品时,对一些辅料的加工用治具进行,可避免一部份不良品的产生。(责任部门:生技课)

三、物料管理 1)供应商的管理

在生产中,特采、现场拣用及现场加工物料过多,严重影响生产进度及产品品质。进料检验是质量控制的第一道关口,只有把进料的质量控制好,才能保证后续正常生产,越早发现问题,损失最小。因此加强供应商的管理,和供应商建立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重要。

A、供应商考核制度的优化和完善

由于公司现有的供应商管理制度不完善,供应商的考核几乎是没有什么依据,唯一能拿出台的就是以价格来评价一个供应商,而来料的质量问题在后续加工中造成的诸多问题,这里面给公司带来的损失。公司没有一个完善的制度去衡量这个供应商给公司带来的“价值”,“价格”是低还是高,没有依据。因此公司需要一个可以客观评价供应商的考核制度,这个制度必须贯穿从来料到出货一系列的运作过程中,效率提升和品质改善计划

这个供应商的质量状况,以及对公司运作的影响程度。B、对供应商的第二方评审及供应商辅导

建议生技课和品质课介入供应商管理。对主要供应商进行考察,了解物料的加工情况,了解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签订相关的质量协议。签定协议的目的是提升供应商对质量的重视程度、平时处理质量问题的响应速度、以及为质量问题对公司造成损失时提供索赔的依据。评估供应商的品质保证能力及制程控制能力。作为本公司供应链管理中的上流环节,可对供应商的品质及制程控制作出适当的辅导,提出可行性建议。并对可行性建议的实施进行实时跟进。C、月度考核、品质例会。

对供应商来料情况,生产质量状况进行考核,保证建立所有供应商的质量档案。每个月根据考核的结果召开品质会议,对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进行重新评估,发出8D报告,要求供应商整改,并对整改的效果进行跟踪。

(责任部门:采购课、生技课、品质课)

2)物料的来料及时性

在生产排程中,经常出现当日生产计划中,仍有物料未到位的情况发生。一旦物料到位,则紧急安排上线。生产线无法在投产前制作首件,导致上线后出现物料不良,需加工或拣用,甚至停线转拉。(责任部门:采购课)

3)首件的制作

生产课要根据生产排程对第二天应上线的产品制作首件,并及时送检。在产品上线前,发现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品质问题,进行生产预防性管理。(责任部门:生产课 完成时间:3月份)

四、制程控制和品质保证的方法

1)作业指导书的完整性、可行性、适用性

作业指导书是指导生产现场作业的最基本文件,其完整性、可行性和适用性将会大大降低生产中的隐患。作业指导书应在产品量产后,有个逐渐改善更新的过程。(责任部门:生技课)

2)产品研发的部门参与

新产品研发过程中,应考虑到物料的通用性、生产的可行性。建议生技、品质、生产、采购等部门介入产品的前期开发。现研发课余课长每周五举行各部门

效率提升和品质改善计划

课长参加的研发课例会。在例会上各部门应就本部在此项产品投产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争取在产品研发阶段减少后期生产所存在的隐患。

现已定型之新产品,在未进行试产前,各部门应组织进行试装。在试装过程中,生产课指出在生产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品质课指出在检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与研发课共同确认产品检验标准;采购部确认材料的通用性,及特殊材料的采购周期等。争取在试产前,解决一些潜在的问题。

(责任部门:研发课)3)工序优化

产品定型量产稳定后,在员工进行自主性管理的基础上,PIE协同拉线管理运用IE手法进行工序优化。根据员工的作业熟悉程度,精简人员,提升效率。

(责任部门:生技课、生产课)4)物品摆放与产品防护

公司现有产品线材使用较多。生产排拉出现拉线不平衡出现堆机,未进行规范摆放。线材间的相互拉扯会影响到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生产课将强制各生产单位跟点下线,防止生产过程中的人为堆机。在出现堆机情况时,用周转盒进行规范化摆放,减少因线材拉扯造成的品质不良。

(责任部门:生产课 完成时间:3月份)5)不良品的标识、隔离和处理

员工在作业过程中,自检力度不够。一方面因对产品的品质要求不明确(加强员工品质标准培训);另一方面员工的品质意识不够。

生产线对于不合格品的控制存在极大的不足。生产课在加强员工品质培训的同时,每个工位配备一个红色“不良品胶盒”,摆放于拉线上方的台面。各工位自检出的不良品放于“不良品胶盒”内,复检出的不良品打回上道工序。完善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各生产单位全能工随时对各工位的不合格品进行处理。

(责任部门:生产课 完成时间:3月份)

6)产品品质保证流程制度

根据每类产品的特点,编写品质保证作业指导、产品检验标准,制定产品生产的QC工程图。工程图上明确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点,要求生产部门对品质控制点进行监控,IPQC在巡检是按照QC工程图的要求对各个工位进行品质稽查,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

(责任部门:品质课)

效率提升和品质改善计划

7)产品可靠性实验

公司的产品种类繁多。但是,有相当一部份产品从开发到现在的生产数量都不多,产品性能没有经过一个很好的优化,很多产品生产时总是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对于这样的产品,按照严格的要求来说是处于一种试产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实际生产中,要求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对产品做最基本的可靠性实验和极限性实验:例如开关实验、高低温实验、跌落测试等。根据实际的场地环境情况,逐步完善产品可靠性实验的作业,尽量发现产品存在的问题,以协助工程师对产品设计进行优化,同时对产品的实验情况建立挡案,建立成熟产品的清单。

(责任部门:品质课)

8)品质考核制度

品质考核制度是对员工在品质方面所做工作的评价,可以促进员工对品质改善的积极性。当经过自己手做出的产品,它的品质好坏与自己的收入联系上时,不自觉的就会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自己的质量负责。A、品质考核制度的制定。

制度的对象主要是基层员工,通过对工作质量、产品质量的考核,以激发基层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自身技能,促进公司产品质量得以稳步提高,同时为基层员工工资的计算提供部分依据。制度引导员工关心产品的质量,达成质量目标,满足客户的需求。鼓励员工在工作中主动发现问题,并实施质量压力传递,增强员工质量意识。制度制定的原则是公平、公正、合理 B、试运行阶段。

制定品质考核制度后,应进行一段时间的试运行阶段,以利于制度的补充及完善。

C、品质考核制度优化完善。

完善后的制度正式作为基层员工的品质考核制度执行。(责任部门:品质课、生产课)

9)生产课的例行工作

A、生产日例会

由确保交期、提升品质、降低成本、维护安全和环境等工作构成。因公司各部门现有文件、资料、流程不完善。为了更好的做好生产的前期准备工作,生

效率提升和品质改善计划

产课在每天下午16:00左右召开生产日例会,就当日生产计划完成情况,未达成原因分析、责任划分、次日生产计划的确认、人员调配、物料状况、生产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减少制程异常的发生。

(责任部门:生产课 完成时间:3月份)B、生产周例会

生产课在每周末16:00分左右召开生产周例会。通报各生产单位的计划达成、生产效率、成品返工、品质状况、“8S”状况、人员出勤率等数据。总结本周工作中的不足,并作出分析,提出改善对策,并进行跟进。

(责任部门:生产课 完成时间:3月份)

五、作业环境和企业文化 1)“8S”管理

明朗、整洁的工作环境,不仅有利于生产中制程和品质的控制,对员工的工作情绪和工作心态亦有较大的影响。良好的8S管理,可以改善和提升企业形象,营造团队精神,减少浪费,保障品质,改善情绪,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生产课在对员工进行《现场管理规范》、《物品摆放和产品防护》、“8S”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以多媒体图片的形式进行讲解、示范、点评和考核。

启用《“8S”现场稽核制度》,对现场“8S”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维持和改善。

(责任部门:生产课 完成时间:3月份)2)企业文化

良好的工作氛围、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完善的激励机制、规范的提案改善制度,均可激发员工自动、自发、自主的工作热情,实现生产过程中的员工自主性管理。

(责任部门:管理部)

作成:

2008年3月10日

生产效率提升改善方案 篇2

众所周知, 中职校的学生素质不太高, 学习兴趣不太浓, 普遍存在怕学、厌学情绪。这使教师日常教学的难度加大, 课堂效益较低, 教学效果不甚明显, 甚至有极少数的老师连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都难以维持, 更不要说高效课堂了。

而在新课程和信息化背景下, 高效课堂的理论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普通中小学课程的教学领域, 且研究者形成的理论还不够成熟、未成体系。而在中职语文的课程教学领域, 特别是涉及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高效课堂”的研究更为少见。因此, 亟须加强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和研究。

二、调研方式

(一) 调查对象

课题前期调查, 将本校中职一年级4个班级共140名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

(二)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与座谈会相结合的方法, 共发出问卷调查表140份。回收140份, 回收率100%, 有效调查表140张, 有效率100%。座谈会人数为20人。

三、调研过程分析

我们对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的改进研究做了这样的工作:首先, 对学生喜欢 (感兴趣) 的语文学习内容及方式进行调查, 通过对140位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 有52.86%的学生对语文课堂兴趣一般, 有34.29%的学生对师生讨论教学法感兴趣, 对教师“一言堂”教学方式认可的学生仅占12.86%,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将师生讨论、多媒体辅助、讲练结合等教学方式有效结合。随访中, 我们了解到语文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学中应将语文知识的理解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这样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调查结果还显示,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开设语文实践课无疑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 对教师上课的态度及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影响进行调查, 通过对140位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 教师个人魅力、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激情的上课状态、鼓励赞扬的教学态度均能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很重要的作用。因此, 教师要从自身修养出发,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研究教法, 使学生爱学、乐学, 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良好学习动机, 达到优异的教学效果。

四、激趣策略

(一) 针对专业特点灵活使用职高教材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基石

对语文教材进行灵活处理, 在主体内容保持不变, 不影响语文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 根据不同专业作必要的顺序调整或作内容增补, 编写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校本教材, 使调整的语文内容能与专业课很好地衔接。

(二) 营造自由、和谐、平等、互相信任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 自由、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使其主动学习的基础, 也是实现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充分信任学生, 给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 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 引导、鼓励和督促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三) 合理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保证

语文是一门以语言交流为基础的学科,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知识特点, 采取恰当的方法创设生活情境, 让学生大胆地表达与交流, 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四) 渗透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 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升温”

在教学中力争把每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有趣的史实、故事渗透其中, 有助于学生领会语文思想的精髓, 从古代文哲先贤身上学到精神和品质,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兴趣。

(五) 创设操作型情境, 加强合作交流, 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当中, 我们应尽可能地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 这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 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满足了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需要, 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努力成为一个思考者, 研究者。

五、调研结论和认识

建立学生评教制度实有必要, 把学生评价的权重纳入教师评价体系中。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和毕业生信息反馈小组, 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的管理, 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巨大推动力量。

实施多样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改革现行的教学评价, 是达成公共基础课高效课堂的保证。

公共基础课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制度尚未形成科学的体系, 我们在学生评价中不能追求面面俱到, 应重点关注学生语文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发展, 关注学生自信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生产效率提升改善方案 篇3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系统;维护效率;方案;特点;分析;剖析

中图分类号:TP315

1 计算机房的使用特点

当下计算机房的应用特征及不足主要由以下几点:

第一,用户群体不稳定。这个不足之处比较难分析,因为不同的群体具有不同的计算机使用技能而且熟练程度也不一样。有的使用者在应用将计算机某个软件处理某个问题的时候,因为没有熟悉地掌握具体的操作软件不懂操作后的后果,好奇心又比较重,所以他们的不正当操作可能会引起计算机系统发生变化,使系统发生混乱甚至引起死机或者无法操作的现象发生,影响整体的工作进程。第二,操作步骤不合标准。我们都知道计算机机房是不允许工作人员带入非检查的软件入内的。但是有些工作人员却不按照规定行事,也不检查就在机房计算机上使用这些来历不明的软件,有可能会将不明病毒带到计算机身上,势必会影响机房计算机的正常工作甚至造成机房计算机的整体瘫痪,导致整个计算机系统无法工作。第三,过于频繁的机器操作。每一届都会有很多实习生被安排到机房来实习,实习课程太过紧密,而且课时安排很紧张,要是在实习的过程中有一个人的计算机出现了问题那么整个实习小组的进程就会被拖延住,发生这种事件一般不能很快加以解决,所以最后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一组实习学员而是所有人。

2 分析计算机软件系统运作中存在问题

(1)由于计算机房的人员的不固定性,进行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维护存在着诸多环节的麻烦。并且在优化过程中,各个计算机的人员的自身操作水平是不同的,这需要展开具体的计算机操作模式的应用。(2)在企业工作中,一些实习生在进行上机练习的时候,由于对软件的了解不够所以不知道操作之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所以只是随心所欲胡乱使用计算机,在这种情况下被使用的计算机肯定会出现操作系统被更改的问题,情况较轻的则会导致系统出现混乱,有的则回应其系统瘫痪无法正常工作。(3)有些人员在某一计算机应用区域中,经常进行违规操作,降低了日常计算机软件的安全系数,因为有些计算机的软件自身是带病毒的,如果在某些区域的计算机房,进行该种软件的安装,必然会影响日常计算机运作系统的运行,严重的还会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诉,既往的机房系统管理工作者在日常的系统维护与恢复中需要处理的工作任务复杂数量巨大所以计算机房的管理工作很让人头疼。同时,在修复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拆装系统的情况,所以第二次损坏发生的可能性就很大。如何很好地解决这个困难,笔者在这里以具体情境为依据就怎样科学有效地进行机房管理的工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维护效率几个有效的措施。

3 数据和保护卡恢复方法

3.1 海光蓝卡简介。当下使用的硬盘信息维护和局域网信息复制以及系统软件的装备,是以硬盘保护卡作为基础同时将网卡的作用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主要被学校、单位、网吧等集体性使用的机房提供有效的管理方式。比方说北京海光蓝卡在机房管理工作中能够起到独特的作用,机房管理人员只要管理好一台计算机就可以通过这张卡管理好其他所有的计算机,换而言之就是让管理一个电脑教室或者是一个办公室变成对一台计算机的管理,此外海光卡还具有系统保护的功用,可以让计算机原理任何病毒的感染。硬盘保护卡与网卡之所以可以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因为海光蓝卡,根据计算机机房与网络办公室的工作所需,设置有“网络自动连线模式”、“自动排程模式”、“同步传播模式”、“网络备份模式”、海光蓝卡的作用和其他软件的功能没有依赖关系,工作人员只需维护好一台电脑,然后通过网络唤醒模式就能处理其它的电脑,也就是所谓的自动连线,并处理好其他办公室的工作。

3.2 海光蓝卡对硬盘数据的保护方法。(1)能够有效地对系统盘进行保护。通过海光蓝卡我们可以将以前管理员的相关操作的记录进行有效的恢复。一单一个系统分区有了蓝卡的密保设置,那么任何一个要是没有密码就无法对这一分区的信息进行更改。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感染病毒或者是系统瘫痪的事故就很难再发生了。(2)实现多重启动。海光蓝卡通可以将一个硬盘进行科学有效的划分,同时还可得到不同体系的支撑和维护。每一个体系都有自己的密保设置,这一功能的具备可以有效防止在同一台电脑被多人使用之后造成的信息数据的泄露。

4 关于计算机软件系统维护方案的剖析

4.1 展开多个系统恢复软件的应用,提升计算机软件维护效率。比如对Ghost软件的应用,这种软件具备比较强大的作用,它的使用者范围也比较广,它是以硬盘的复制作用作为基础的软件模式,通过对磁盘内部空间的利用,来确保不同硬盘之间的对拷模的应用。也可以进行某一个磁盘内部的数据信息的压缩打包,进行映像文件的形成,通过对硬盘的备份模式的应用,实现该硬盘的分区,确保其各个系统及其分区的恢复,Ghost在数据自动复原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功效。同时它又能进行自动化格式又能对容量进行自行调整。当Ghost对一个磁盘进行备份的时候,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对目标进行有效的格式化,同时对储藏区域进行划分。通过对单机系统恢复手段的使用,可以达到Ghost分区的复制,然后展开日常单机操作体系的使用。在操作的时候,该软件能够对体系进行很好的划分,完成C盘的储藏,然后才能完成GHO映像文件的有效生成,并且将之进行非系统分区的保存,这样如果出现系统崩溃的情况,就可以进行恢复程序,进行特定的分区的恢复,非常有利于现实崩溃的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当然了,在应用过程中,我们也要展开多机系统维护模式的应用。

4.2 在应用过程的系统维护。要进行良好系统运作机器的应用,实现其系统分区的具体备份。在计算机应用过程中,要进行文件共享服务器的应用,确保机房内的良好运行的机器的应用,进行共享目录的建立,可以将已经备份的GHO映像文件进行保存,这需要应用到一定的协议,从实现目录的共同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当己方内部出现瘫痪事故的时候,可以通过网络访问手段进行整治。每一个用户计算机都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当计算机可以重新开始恢复使用的时候。要重新调整主机的域名,这样才可以一切恢复正常。在大宗量机房管理工作中,Ghost软件的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实现有效科学的管理。以Ghost的作为基础的多机系统恢复能够成功地取代原有的系统恢复方式,使得回复工作更加简便,降低耗时成本。这一软件的备份恢复对在系统维护方面发挥的作用没有第二个软件可以替代。

4.3 在建设过程中的系统维护。可以进行一定模式的系统数据恢复模式的应用,在此应用前提之下,进行保护卡的应用,这种模式更加有利于硬盘数据的保护,从而实现局域网内的信息数据的有效恢复,确保硬盘信息的维护。该形式将硬盘保护卡与网卡的所有能力联系在了一起,可以针对不同计算机的应用场合,进行系统维护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冠中,徐鹂,邱安波.高校公共网络机房系统维护效率探讨[J].计算机时代,2012(01):10-13.

[2]袁爱民.提高计算机信息系统维护效率的策略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4):17+14.

[3]陈斌全.利用GHOST的备份恢复功能挺高系统维护效率[J].金融电子化,2002(11):73.

作者简介:于海峰(1976.08-),男,本科,高教讲师,研究方向: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等。

生产效率提升改善方案 篇4

为确保全县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顺利实施,进一步提高县乡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公路路网综合效益,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XX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按照“因地制宜、奋力争先、保证质量、保证安全、保护环境”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分级负责、各方参与、建管并重、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原则,以改善县乡公路“路面质量”、完善县乡公路“安全防护”、提升县乡公路“服务水平”为重点,补齐农村公路网“中间一公里”结构性短板,实现城乡交通一张网,切实为全县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交通条件。

(二)发展目标。

根据省交通运输厅的初步切块规模,2019-2022年全县初步规划入库项目总共19个共计282.3公里,总投资约2.823亿元(最终以省交通运输厅下达的调整计划为准)。项目计划按三年进行实施,分别为2020年60公里、2021年120公里、2022年102.3公里。通过实施县乡公路改善提升工程,切实解决部分县乡公路已经达到或远远超过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历年来养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尤其是解决好全县公路网络“两头好、中间差”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县乡公路通行能力。

二、重点任务

(一)科学编制项目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确定建设标准。

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证质量、保障安全”的原则,按照“路面改善为主、同步完善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排水工程、绿化美化”的要求,充分利用全县老路资源,着重改善路面等级,完善排水防护设施,提高安全设施保障,以提升通行能力为前提,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编制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促进县乡公路由“畅返不畅”向“通畅”发展。

(二)营造良好的建设施工环境、参与项目实施。

全县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按照“省级实施、州县参与、多方协作、各方监督”的实施模式;省交通运输厅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制定资金筹措方案、实施细则、明确建设标准、考核办法等;按照上级要求由省公路局负责设计审批,按照发展规划、建设计划、资金补助、项目招标、施工管理、质量监督、竣工验收等组织(指导)各地实施计划;可由省公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按照“设计施工总承包”的模式具体组织实施。

县交通运输局按照“轻重缓急、连片实施”的原则向州申报项目计划,县直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为项目建设提供临时的砂石料场、建设用地,加强辖区砂石料、水泥、钢材等生产要素的稳控和有效供给,项目乡镇做好临时性的征地拆迁(弃土、堆土场以及拌合楼建设场),依法处理群众阻工、群众上访等突发事件,为项目建设提供良好的建设环境,鼓励沿线群众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经培训后参与项目建设;县交通运输局积极做好对接沟通,按照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项目协调配合,参与质量安全监督、竣(交)工验收,明确专人负责。县发改、公安、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务、林业、扶贫、交通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作用,加强新闻媒体的正面舆论引导,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三)积极参与现场建设管理。

县交通运输局积极参与项目现场管理,严格执行现行的公路工程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以及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编制的《XX省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设计指南(试行)》(JTT52/05—2019)、《XX省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施工技术指南(试行)(JTT52/06—2019)、《XX省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试验检测指南(试行)》(JTT52/07—2019)等相关要求,充实监管力量,加大现场抽检力度,确保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建设项目一次性交工验收合格率达100%。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全县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顺利实施,成立XX县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专项工作组,开展项目工作督查调度,定期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有关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推进。工作组人员名单如下:

组  长:XX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XX  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XX  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成  员:XX  县发展改革局局长

XX  县公安局政委

XX  县财政局局长

XX  县城乡住房建设局局长

XX  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XX  县水务局局长

XX  县扶贫办主任

XX  县林业局局长

XX  生态环境局XX分局局长

XX  县交通运输局副乡长级干部

XX  XX镇人民政府镇长

XX  XX镇人民政府镇长

XX  XX镇人民政府镇长

XX  XX镇人民政府镇长

XX  XX镇人民政府镇长

XX  XX乡人民政府乡长

XX  XX乡人民政府乡长

XX  XX乡人民政府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交通运输局,XX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督促和协调等日常工作事务;领导小组办公室不刻制印章,因工作需要,由县交通运输局代章。

(二)加强管理养护。

项目验收合格后,县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9〕45号)精神,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及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支出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县乡公路养护管理和路产路权保护等工作分别由交通运输局和乡镇人民政府分别承接。县交通运输局要加强对管理工作的指导和养护效果的巡查检查,确保建设项目持续长久发挥效益。

(三)强化监督考核,建立激励机制。

县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加强跟踪督促,突出问题导向,对工作力度不大、措施不落实、任务完成滞后的,采取通报、督办、约谈等手段开展差别化监督,重点监控、重点推进。根据各乡(镇)工作配合推进情况实行差别化动态管理,按照“谁积极支持谁、谁配合(实施)得好支持谁”的原则,对各乡镇协调配合工作进行综合量化测评,依据测评结果调整申报次年的建设计划。

生产效率提升解决方案 陈鹏 篇5

课程背景:

当前全球经济危机下,现场改善及控制浪费是制造型企业关注的焦点,生产现场管理的优劣直接体现了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也是体现企业盈利重要环节。掌握生产现场改善的手法和工具识别现场管理中的浪费,最终为企业获取倍增的利润。

自从中国加入WTO 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角色已经慢慢地由“世界的工厂”向“世界的市场”在转变。中国的制造业,如何迎战这些外来的竞争者并胜出呢?竞争的最终结果必然导致价格竞争:同样的品质,价格更低者胜!所以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来说:提高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建设超低生产成本的生产体系就变得刻不容缓了。

本课程有世界级理光公司改善专家陈鹏老师将帮助企业打开生产效率提升的大门,协助打造一流的生产现场和生产体系,使企业在残酷的竞争中能领先一步!在全球经济危机的环境中能够脱颖而出!

课程收益:

 学习现场问题改善的手法及其对现场问题解决的系统思维;  打破无改善空间的固化思维,全新接受世界及公司的改善观念;  树立明确的现场管理人员职业化意识,提升现场改善能力;

 了解现场改善的方法,熟悉现场改善的基本思路并掌握现场改善技巧;  从改善的角度识别浪费以及通过消除浪费降低成本;  清楚生产现场改善及减少隐性和显性浪费的重要性;  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 掌握生产效率提升的常用工具; 授课方式:

理论讲授40%、实战演练35%、案例讨论、经验分享、答疑10%,讲师互动相辅而成

授课学员

中层与基层管理者:部门经理、部门主管、基层主管等;

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

逐步实现管理数字化

◆认识现代管理 ◆认清制造业发展的方向 ◆现场管理与多变的市场特点 ◆8090后的管理

◆企业如何留住员工 ◆现场的信息管理技巧

◆信息管理的广泛应用(举例)◆大数据时代管理技巧

第二单元

强化规范化与标准化管理 ◆现场管理标准化的重要性 ◆建立标准的四步骤,◆作业标准的制定方法 ◆通过标准化获得稳定

◆建立标准的三化原则 ◆标准化的六大特点

◆标准化的三要素

◆标准作业与非标准作业的认识 ◆案例分析,标准作业与非标准作业 ◆案例:视频欣赏

◆建立并应用生产工序标准化

◆作业标准书之构成要素

◆动作标准化:动作经济原则应用少人化(是减人吗?)第三单元

执行标准化操作步骤

◆什么是标准化操作 ◆为什么要实施标准化操作 ◆如何开展标准化操作 ◆通过作业测定建立标准化 ◆作业时间分析

◆数据处理--剔除异常数据 ◆标准时间的设定 ※ 案例分享:实际操作 ◆运用标准工时进行持续改善 ◆运用标准工时确定人工用量 ◆运用标准工时进行绩效考核 ◆SOP(标准作业程序)的精髓

◆岗位练兵卡

◆练习:制作3张练兵卡

◆其他相关工具了解

◆生产定额完成率达标跟进管理 ◆生产周期管理

◆交货期管理

◆工序标准化与现场均衡 ◆保障生产平衡

第四单元

现场作业改善与效率提升

◆创新与改善的关系 ◆工作改善带来的影响 ◆工作改善与心态的关系 ◆工作改善的误区 ◆做好工作改善的基础 ◆5S、标准化与IE改善 ◆工作改善从哪入手 ◆建立人性化的改善体 ◆如何让改善持续下去

◆展开新方法作法、学员发表提案 ◆改善方法示范中领悟工作改善精神

◆案例:富士康公司改善激励制度 ◆消除浪费和创造价值 ◆运营物流改善参考 ◆改善中的整体与个别

◆改善案例 ◆改善的原则

◆把有效的改善模式,运用于工作中 ◆管理、成本、浪费 VS 改善 ◆改善合理化的四个步骤 ◆改善的八字诀 ◆工作效率提升的认识

第五单元

两工具在企业中的应用

◆企业的双刃剑有氧运动

◆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点解决方式 ◆单点课程OPL展开 ◆工具三种方式掌握并运用 ◆案例:某制药企业的有氧运动 ◆单点课程的必要性 ◆单点课程的内容

◆活动总结报告及效果推广 ◆练习:自己做做看 ◆单点建议OPS ◆表格设计方式 ◆推广全员参与的OPS ◆OPS执行流程 ◆OPS效果推广

第六单元

现场目视管理技术的运用 ◆全面目视化管理 ◆目视化管理的范围 ◆目视化管理的道具 ◆目视化管理的三级标准 ◆打造一目了然的作业场所 ◆目视化管理的范围

◆让问题看得出来

◆目视化管理检查的要点 ◆目视管理常用工具方法的应用 ◆彻底目视化管理的实施方法 ◆目视化参考标准(部分)◆图片:某企业目视管理图片

第七单元

工作问题挖掘分析与系统解决

◆什么是问题 ◆如何发现问题 ◆问题的四种发生类型

◆认识和识别问题的根本原因 ◆现场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 ◆基本分析工具 ◆两图一表工具的应用 ◆找出主要原因的方法

◆问题系统分析解决方法 ◆问题5Y分析手法应用

◆东西方工作问题挖掘与改善对比 ◆问题处理四步法

第八单元

自动自发与全员参与方法

◆全员参与环境的创造 ◆搭建全员参与交流平台 ◆个人成长与团队学习◆如何成为学习型员工 ◆团队学习的技巧 ◆激励修炼 ◆企业员工职业规划 ◆升迁两条路选择

◆案例:日资企业员工成长过程 ◆员工参与性

◆让员工参与的管理当中

◆员工提升自己价值并显现价值 ◆尊重员工与感情投入 ◆员工工资维度 ◆宣传渠道

◆让员工感到在优秀企业的自豪

◆常用激励的八种方式

◆案例:丰田公司建设学习团队组织 ◆现在企业竞争的五张王牌 ◆好团队的七个特征

第九单元

现场品质安定管理方法

◆强化管理者的品质意识

◆产品质量零缺陷管理

◆产品品质变异的来源 ◆防止品质变异的关键要素 ◆如何预防不合格的产生

◆品质管制时代应有的观念与态度 ◆品质管理的六个三认识 ◆消减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改进模式与效应

◆如何引导所属员工树立质量意识 第十单元

回顾总结与实务问题讨论 ◆课程回顾

◆学员谈培训感受,交流培训心得

◆陈鹏老师现场解答学员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生产效率提升改善方案 篇6

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实施方案

根据集团公司《关于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实施方案》的工作部署,我公司将紧紧围绕国资委提出的“强基固本、控制风险,转型升级、保值增值,做强做优、科学发展”的主题,认真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目前公司的生产管理基础还很薄弱,在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们做强做优、科学健康发展的瓶颈。而安全生产管理是重要的基础管理,亟需开展集约化、精细化管理的提升活动。为了着力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向管理要安全、要效益,现制订安全生产管理提升方案,以全面实施。

一、提高人员安全素质,打造严谨的安全管理队伍

(一)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管理。

人力资源部作为归口管理部门,按规定及岗位需要,每季度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建立安全教育培训记录、档案,实施分级管理,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安全监察部作为分管部门,按照安全教育培训需求计划,编制安全教育培训材料和落实器材准备,分级实施安全教育、日常安全教育和特种安全教育,并协助人力资源部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的评估和改进。

(二)坚持动态的素质提升管理。

生产部门每季度动态开展岗位生产技能培训,使其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应急救护和处置方法,安全监察部协助人力资源部每定期考评各级人员的安全工作能力符合岗位要求,其中,班组长的安全培训应符合国家有关要求,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须经安全培训考核合格。

(三)开展科学的安全目标责任管理。

公司每年制定明确的安全生产分级目标,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部门按照安全生产职责,制定相应的目标分级控制措施。安全监察部按季度定期对安全生产目标实施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纠偏,以及对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与考核。

二、提高设备健康水平,筑牢安全生产基础

(一)规范设备基础管理。

公司制定并落实设备管理责任制,保证设备分工合理、责任到岗;组织制定并落实设备治理规划和治理计划;建立和完善设备质量标准、缺陷管理、设备异动管理、保护投退等制度,明确相应工作程序和流程。物资部理顺备品、备件的供货渠道及仓储标准,保证满足生产需求。设备管理部加强设备档案管理,分类建立完善设备台帐、技术资料和图纸等资料台账。

(二)加强设备运行管理。

运行值班员必须遵守调度纪律,严格落实调度指令;当班中认真监视设备运行工况,合理调整设备状态参数,正确处理设备异常情况;根据设备状况,合理安排机组运行方式;做好反事故预想,并做好各类运行记录;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制度,完善设备检修的安全技术措施,做好监督、验收等工作。

(三)做实设备维护管理。

设备管理部负责实行标准化检修维护管理,编制检修作业指导书;对重大项目制定安全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及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切实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严格检修现场隔离和定置管理;严格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实行检修质量过程控制和监督三级验收制度,严格检修作业中停工待检点和见证点的检查签证。

每月定期组织开展技术监督活动,建立和保持技术监控(督)台账、报告、记录等资料的完整性;每月定期评价分析设备、设施及涉网运行的安全风险和可靠性状况,制定提高可靠性水平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

三、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标准管理考评

(一)正确运用最新法规和标准规范。

安全监察部负责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制度;设备管理部负责及时识别和获取各项技术监督、设备技术的标准规范;运行部负责及时识别和获取各项电网安全技术文件、发电运行新技术规范。各部门应跟踪、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修订情况,并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及时传达给从业人员,同时将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本企业的规章制度,贯彻到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

(二)定期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和规程。

总经部牵头建立健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国家及行业标准要求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发放到相关工作岗位,规范从业人员的生产作业行为。并且每年至少一次对公司所执行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检修、运行、试验等规程的有效性组织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完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每年发布有效的法律法规、制度、规程等清单;每3~5年对有关制度、规程进行一次全面修订、重新印刷发布。

(三)严格各项标准的管理考评。

各部门必须建立主要安全生产过程、事件、活动、检查的安全记录档案,并加强对安全记录的有效管理和评价,安全监察部每季度实行奖惩考核。安全记录档案至少包括:运行日志、班长日志、巡检记录、检修记录、不安全事件记录、事故调查报告、安全生产通报、安全日活动记录、安全会议记录、安全检查记录等。

四、形成特色安全文化,营造良好安全氛围

(一)以创标杆的目标开展安全文化建设。

公司每年制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上台阶的规划纲要,倡导全员重视安全文化建设,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不断提升本企业的安全价值观,促进安全生产工作。

(二)形成积极的企业文化氛围。

基建工程竣工后,安全监察部组织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引导生产从业人员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形成全体员工所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单位特点的安全价值观,实现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高。

(三)坚持班组安全生产分析周活动日制度。

生产各值、各班组每周定期开展安全日活动,学习国家、上级单位、本单位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和规定以及本岗位安全生产知识,交流安全生产工作经验,分析本岗位安全生产风险和预防措施,保持基层班组的安全文化形式。

(四)严格班前、班后会安全事态分析总结。

生产部门的班前会要结合工作任务、设备及系统运行方式做好危险点分析,布置安全措施,讲解安全注意事项。工作结束应及时总结当班工作情况,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完善生产保护系统,确保生产设施安全

(一)严格生产厂区保卫制度。

总经理工作部负责制定生产设施安全保卫制度,加强出入人员、车辆和物品的安全检查,防止发生外力破坏、盗窃、恐怖袭击等事件。对重要生产场所实行分区管理,严格重要生产现场准入制度。

(二)实施有效的生产设施保卫措施。

设备管理部建立生产设施永久保护区台账和检查记录,对架空、地下、水底等管道线路所处的永久保护区设置明显警示标识。人防方面在重要的电力设施、生产场所周边设置固定、流动岗位,对人、车进行检查。物防方面要及时加固、修缮重要生产场所的防护体,按照需求配置、更新安保器材和防暴装置,并维护管理到位。在重要电力设施内部及周界安装视频监控、远红外报警等技防系统,根据需要将重点部位视频监控同时接入公司保安监控系统,实现多方监控。

(三)强化重大节日、重大时段的保卫。

在重大节日、活动时段,总经理工作部对重要的电力设施和生产场所采取公安人员与本单位安全保卫人员联合保卫值勤;必要时组织公司人员结合安保人员在重要现场值守和巡视检查。

六、建立完善风险评估机制,超前防控生产隐患

(一)建立风险评估小组和制度。

以副总工程师牵头,设备管理部为主,成立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小组,制订风险评估管理标准,每月开展设备和运行风险分析评估,制定风险预防控制策略,并组织实施。

(二)定期开展设备运行风险评价。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小组定期对预防电力生产二十九项重大事故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特别是涉网设备的安全风险分析评价,制定切合实际的预防控制措施。评估小组分专业督促预控措施的逐项落实,并进行措施实施效果评价,及时完善不利因素,保证取得消除隐患好效果。

七、强化作业安全管理,提高现场安全可靠性

(一)不断完善生产现场设施安全。

设备管理部负责每月对建(构)筑物结构完好性进行检查,保证无异常变形和裂纹、风化、下塌现象,门窗结构完整,不存在脱落伤人、渗漏损坏设备等缺陷和隐患;安全监察部负责每周对厂房内外的清洁完整进行检查,要求无积水、油、杂物,门口、通道、楼梯、平台等处无杂物阻塞,楼板、升降口、吊装孔、地面闸门井、雨水井、污水井、坑池、沟等处的栏杆、盖板、护板等设施符合国家标准及现场安全要求,生产现场紧急疏散通道必须保持畅通;因工作需拆除防护设施,必须装设临时遮拦或围栏,工作终结后,及时恢复防护设施。设备管理部负责机器的转动部分的防护齐全、完整;生产场所常用照明应保证足够亮度,仪表盘、楼梯、通道以及机械转动部分和高温表面等地方光亮充足;常用照明与事故照明定期切换并有记录,应急照明齐全;高温管道、容器等设备保温齐全、完整,表面温度符合要求;临时电源线路敷设符合安全规范要求。

(二)严格反“三违”制度管理。

生产和安监部门进行常态化反“三违”管理,对于高处作业必须遵守安全管理规定,有关作业人员须持证上岗,正确使用合格的安全带等安全防护用品;脚手架须由有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搭设,特殊脚手架要有专门设计;立体交叉作业和使用脚手架等登高作业有动火防护措施和防止落物伤人、落物损坏设备等安全防护措施;起重设备设施必须定期进行规范检验,确保工作性能良好;起重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重大物件起吊须制定安全方案,落实安全措施,并有专业技术人员指挥;焊接作业人员须持证上岗,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焊接作业现场有可靠的防火措施;在有限空间内作业时要进行通风换气,使用符合安全电压要求的照明及电气工具,有专人监护,并落实防火、防窒息及逃生等措施;对电气安全用具、手持电动工具、移动式电动机具须定期试验,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电气安全知识,掌握使用方法并在有效期内正确使用;油区、制(储)氢室、氨罐等严格有效落实管理制度,其防爆安全装置齐全,设备设施和作业工具符合安全要求,有关管道系统及阀门严密,在易爆场所或设备设施及系统上作业,要严格履行工作许可手续,保持与运行系统的有效隔离,并落实防爆安全措施;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组织机构,完善消防安全规章制度,落实消防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消防培训和演习,作业人员应熟悉消防器材性能、布置和使用方法,现场动火有人监护,且防火措施落实;制定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厂区交通安全设施,定期对机动车辆检测和检验,保证机动车辆车况良好;吊车、装载车、叉车等的起重机械部分符合起重作业的安全管理要求。合理规划厂区运煤、运灰等车辆路线,完善卸煤、装灰车辆运输方案。

(三)加强相关方安全管理。

公司建立完善对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安全管理制度,计划经营部、物资部和安全监察部负责确认相关方具有相应安全生产资质,审查相关方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作业任务要求,并建立合格相关方名录和档案;安全监察部负责与相关方签订安全生产协议,明确双方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审查相关方制定的作业任务安全生产工作方案;安全监察部和相关方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安全交底和安全规程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作业。设备管理部须根据相关方作业行为定期识别作业风险,督促相关方落实安全措施,并对两个及以上的相关方在同一作业区域内作业进行协调,组织制定并监督落实防范措施。

八、积极开展隐患排查,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一)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公司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界定隐患分级、分类标准,明确“查找-评估-报告-治理(控制)-验收-销号”的闭环管理流程。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和排查方法,落实责任人,结合安全检查、安全性评价工作,积极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隐患要确定等级并登记建档。安全监察部每月组织生产系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活动,设备管理部、运行部督促班组每天查出一项安全隐患,提出预防措施,加以治理,逐步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

(二)加强重大安全隐患监控。

设备管理部对重大安全隐患在治理前要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安全监察部需加强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对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并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并在隐患排查治理后要对治理效果进行验证和评估。

(三)根据生产特点进行专项整治。

运行部负责针对“W”火焰炉易结焦、垮焦的情况,制订打焦安全管理标准,规范作业人员的安全行为,确保人身安全;针对地区气候异常的特点,相关部门组织制定防汛、防暑、防台风、防火、防雷电等检查卡,下发各岗位,督促实施到位。

(四)提高承包队伍的安全生产技能。

由于保洁、检修维护、外围系统运行均属外委作业,存在作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文化水平偏低、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能水平不高等问题,责任管理部门需切实抓好班前班后会、周安全学习例会等活动,组织观看安全事故警示片,外委单位每月开展各岗位的危险源分析,使其掌握本岗位所必备的安全技能,从而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

(五)切实加强防止误操作的隐患管理。

运行部组织制定接地线管理、解闭锁钥匙管理、“五防”闭锁装置管理、生产区标志标识管理、阀门上锁管理等标准,完善标牌、标识,张贴电气安全操作提示语。

九、严格重大危险源管理。

杜绝重大事故发生

(一)认真识别重大危险源。

安全监察部负责组织对生产系统和作业活动中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全面辨识,对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以及设备、系统技术改造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危害辨识,并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等国家标准,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建立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和相关管理制度。

(二)建立有效的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

安全监察部负责按规定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查、检测;将厂区内重大危险源的名称、地点、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救援预案报有关部门备案;组织采取有效的技术和设备及装置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并加强重大危险源存储、使用、装卸、运输等过程管理,落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

十、重视职业危害管理,保障员工人身健康

(一)加强急性职业危害区域的管制。

运行部负责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并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进行检测,在检测超标区域设置醒目标识牌予以告知,将检测结果存入职业健康档案。

(二)确保职业危害的防护保障。

公司按照法规要求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职业健康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配备必要的职业健康防护设施、器具,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校验和维护;人力资源部组织开展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安排相关岗位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三)采取降低职业危害程度的有效措施。

设备管理部对于输煤、制粉、锅炉、除灰、脱硫等生产系统的扬尘点空气中粉尘含量采取抑尘降尘措施已达到符合标准要求,并在区域内设置粉尘提示标志;在此区域作业的人员均配备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对高噪声设备需采取降低噪声的有效措施,并在区域内设置噪声提示标志,在此区域作业的人员应配备耳塞等防护用品;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场所,应设置通风柜及机械通风装置。

十一、规范应急预案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一)加强应急规章体系建设。

公司建立健全行政领导负责制的应急工作体系,成立应急领导小组以及应急工作机构,明确应急工作职责和分工。安全监察部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负责完善应急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应急管理和信息发布等各项工作,确保电力应急管理和应急体系建设有效实施。

(二)完善应急预案的登记审核和发布实施。

安全监察部结合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情况,按照电监会的应急文件编制导则的要求,制定完善公司应急预案,并及时报送电监机构进行审核等记,在公司内部加强专业化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和专家队伍建设;安全监察部负责制定具体的应急演练工作计划,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开展实战演练(包括程序性和检验性演练)和桌面演练等应急演练,并适时开展联合应急演练,计划在5年内全部演练完毕,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加强应急预案动态管理。

公司建立预案备案、评审制度,根据评审结果和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应当每三年至少修订一次,预案修订结果须详细记录。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培训;定期开展各级管理人员应急管理能力培训以及重点岗位员工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

(四)落实应急设施、装备、物资管理。

安全监察部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建立与当地有关部门互联互通的应急平台体系和移动应急平台;在内部加强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维护管理,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储备、补充及紧急调拨、配送体系。

(五)建立完善应急预警系统。

公司各部门切实加强电力设备设施运行情况和各类外部因素的监测和预警;安全监察部要建立与气象、水利、地震等部门沟通联系,及时获取各类应急信息,并建立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机制,采用多种有效途径和手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六)应急响应与事故救援。

应急领导小组以及应急工作机构针对不同级别的响应,做好应急启动、应急指挥、应急处置和现场救援、应急资源调配等应急响应工作;在明确应急处置结束后,相关部门要做好突发事件后果的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污染物处理、善后理赔、应急能力评估、对应急预案的评价和改进等后期处置工作。

(七)实效报送电力安全信息。

安全监察部须按规定向当地有关单位和电力监管机构报送电力安全信息,电力安全信息报送做到准确、及时和完整。

十二、实施绩效考评,持续提升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绩效考评机制。

公司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绩效评定制度,明确对安全管理工作情况、现场安全状况、安全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的测量评估的方法、组织、周期、过程、报告与分析等要求,测量评估出可量化的绩效指标,制定安全绩效考评实施细则,并认真贯彻执行。

(二)实施绩效评定考核。

安全监察部每年一次开展对各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形成评价报告,以文件形式将结果向各部门、外委单位和员工通报,作为考评的重要依据;公司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对有关单位和岗位兑现奖惩。

(三)以考评管理促绩效改进。

公司根据安全生产管理评定结果,组织对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修改完善,制定完善安全生产管理计划和措施,实施PDCA循环、不断提高安全绩效;同时对责任履行、系统运行、检查监控、隐患整改、考评考核等方面评估和分析出的问题由安全生产委员会讨论提出纠正、预防的管理方案,纳入下一周期的安全管理工作实施计划当中。各相关部门、外委单位对绩效评价提出的改进措施,需认真进行落实,保证绩效改进落实到位。

生产效率提升改善方案 篇7

目前来说, 我国的营林生产系统依旧是不完善的, 虽然这几年它取得了一些效果, 但是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足, 为了促进国家基础经济建设的稳定运行, 我们要进营林生产系统的优化, 实现对木材资源的有效应用。该文就营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 通过对相关环节的不足的剖析, 以找到相关的解决方式, 通过改善方案的积极应用, 促进营林生产系统的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 实现营林生产系统的综合效益的提升。

1 我国营林生产的现状

我国的营林生产过程中, 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足, 这严重干扰了我国的营林生产系统的稳定运行。在此过程中, 其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发展落后, 不能实现种子园的建设类型的优化, 不能实现母树林的及时更换等这些都是营林过程中出现的不足。营林经营管理水平的缺乏也不利于育苗生产形式的更新, 不利于实现对苗圃的有效管理, 不利于营林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要进行种苗环节的优化, 促进造林工程的质量效率的提升。实行壮苗和良种的有效选择, 实现其引种环节、选育环节等的稳定运行, 实现对天然苗木的有效利用。及时更新管理观念, 消除管理的误区, 实现市场和人工林营造环节的协调, 促进人工林的长远规划, 实现营造过程中的不断深化, 满足工程的发展需要。目前来说, 我国的林产工业的木材原料环节缺乏稳定的供应, 为此我们应该进行造林环节的深化, 以促进集约化管理措施的优化, 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

2 关于营林生产过程的优化措施的深化

2.1 为了促进营林生产过程中的优化, 我们要进行种苗基地建

设单位优化, 确保对良种的选择, 保证其优质高产, 满足林业生产的需要。为此, 我们要进行林木良种培训基地种子园的发展, 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汲取国外的先进林业发展经验, 及时更新相关管理观念, 应用技术, 实现种子园建设的稳定发展, 满足实际工程建设的需要。我们要具备长远的发展眼光, 促进森工企业的内部相关环节的协调, 促进种子园规模的不但扩大, 实现母树林的结构的平衡健全。我们应该根据目前相关政策法律的需要, 进行母树林的比重的调节, 确保母树林的质量的提升, 以满足森工企业的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保证其内部环节的有效协调, 保证森工企业的综合效益的提升, 我们也要进行抚育管理的强化, 确保母树林作用的有效发挥。我们也要积极采取措施, 实现老龄化的母树林的有效替换, 确保母树林基地的建立健全, 以完善母树林的发展结构, 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

我们也要进行苗圃运营机制的更近, 以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此过程中, 我们要进行苗圃竞争机制及其经营机制的神户呀, 确保私人经营方式、承包形式等的稳定运行。确保造林用苗环节的稳定运行, 确保森工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也要进行奖罚措施的积极深化, 确保苗木单价的有效制定, 确保造林质量及其苗木质量的提升, 以有效降低造林成本, 确保该环节的综合效益的实现。在此环节中, 我们要将苗圃作为重要的种苗市场, 进行造林质量效率的提升。

2.2 我们也要进行造林管理相关措施的优化, 以促进生产投入的降低, 又能保证造林管理质量水平的提高。

因此森工企业要加大营林生产的力度, 促进其营林生产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 实现造林的及时更新, 确保其造林保存率、成活率的提高。与此同时, 我们要进行传统的造林模式的更新, 实现造林环节的质量效率的提升。目前来说, 我国森工企业普遍存在造林单位面积不合理应用的情况, 比如过大的树木保持数量, 这样不利于苗木资源的有效节约, 也不利于造林。抚育等工作量的有效降低。因此我们要进行树冠下造林模式的更新, 确保实现对天然苗木资源的有效利用, 确保人工苗木投入量的降低。优化其采伐作业环节, 促进其天然更新模式的应用, 避免发生回头作业, 以促进造林成本的有效降低, 以实现森工企业的综合效益的提升。

降低单位面积造林的苗木成本, 通过合理降低造林苗木的投入量来实现;降低苗木单株成本, 可以通过提高单位面积的成苗产量及缩短苗木的培育周期来实现。更新造林用苗应打破仅靠苗圃培育人工苗木的局限, 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天然苗, 如大青杨、椴树、核桃楸、水曲柳、黄菠萝等天然苗经过大自然的筛选, 具有良好的遗传及抗逆特性, 可以就地就近进行移植, 既符合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又可以降低造林投入。真正将适地适树落到实处, 改变同一造林小班只造一个树种的错误做法。

2.3 为了促进造林树种环节的有效选择, 我们要以市场为导向,

进行树种培育环节的有效优化, 实现集约型经营造林模式的发展, 以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在此过程中, 我们要进行优秀树种的选择, 进行高价值用材林的建设。我们要做好积极的规划准备工作, 确保林木产品的销售方向的制定, 确保林木整体策划方案的规划, 确保材林资源的树种质量的提升, 确保林产工业大学稳定发展确保其向深加工方向的发展。进行相关市场的开拓, 满足造林整体环节的需要。在此环节中, 我们要进行实木应用环节、单板型人造板制造环节的优化, 以实现森工企业的内部相关环节的有效协调。要研究林产工业的产品结构、布局、规模等, 首先考虑原料的供应。所谓的木材资源质量差、数量不足, 主要针对实木或单板型人造板而言, 如锯材、胶合板等对树种、材质、径级、长度都有特定的要求, 原料缺陷决定着产品等级和出材率。若考虑非单板型人造板, 数量与质量问题就得重新认识, 这类产品对树种、径级、长度、木材缺陷无严格要求, 有原料供应的广泛性和便利性。根据林产工业对木材原料需求的变化, 应对现有的杨树丰产林营造措施进行及时调整, 以迅速发展短周期小径材人工林。本着培育小径材丰产林的原则, 杨树在幼龄期对土壤的肥力、土壤的水分及土壤的通透性要求比较强烈。

2.4 我们要进行杨树造林的施肥周期的严格规范, 确保其施肥环节的稳定运行。

在施肥环节中, 我们要规范化肥的种类, 以有机肥为主要肥料。我们也要做好除草、松土等环节, 促进日常杨树生产环节的稳定运行。我们要降低造林场地的积水率, 针对杨树对于水分的相关需求, 进行有条件的、湿度的灌溉, 满足杨树的生长期的发展需要, 促进杨树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稳定运行。我们要确保杨树生产环节的各个细节的规范, 确保其土壤的有效改良, 促进其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我们也要进行集约经营管理的加强, 目前对集约经营丰产林、幼培丰产林采取集约化管理措施实际上最多投资2年, 对造林苗木采取集约经营措施仅仅是单纯的施肥或修枝而已, 虽然集约经营林的面积很多, 但林木的生长未达到丰产林的标准。要想获取最大的林木生长量, 应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 根据林木的长势进行定期施肥、打药和适时的抚育管护, 直到林木收获为止。要像农民种地那样从播种到秋收进行不停的管护, 尤其对短周期杨树速生丰产林要想缩短其培育周期, 必须采取长期集约经营管理的手段。

3 结束语

IBM 提升企业改善客户体验 篇8

据介绍,IBM ExperienceOne的开发基础是与全球8000多家企业开展合作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的最佳实践,它通过IBM咨询服务提供了一套预定义互动解决方案,并由IBM WebSphere Commerce、IBM 客户分析体验管理 和企业营销管理等提供支持,最终助力企业创建并完善客户互动系统。而且针对企业业务需求和行业要求,IBM ExperienceOne可以部署在云端或本地,也可选择混合部署,并保护企业的安全和客户隐私。

在企业与客户交互的通道逐渐多样化的时代,企业正在通过为营销等一线团队配备分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来克服这一挑战。IBM ExperienceOne 产品组合恰恰能助力各行业大规模地实现这样个性化的互动模式,灵活接触成千上万使用各种设备及各种渠道的客户。

上一篇:小学生评语五十则下一篇:病句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