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儿童诗两首设计

2024-05-27

9儿童诗两首设计(共9篇)

9儿童诗两首设计 篇1

9* 儿童诗两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编者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的过程,也是进行情感熏陶、精神陶冶的过程。而朗读既是理解的手段,也是表达的方法。在本课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表达,读中评价。在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因此,教学本课时,一方面让学生品味重点词句,想象儿童诗中的美好画面,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另一方面进行语言积累,读写结合,通过对比赏析,大胆仿写,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写儿童诗的兴趣。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2)搜集几首儿童诗,读一读。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儿童诗,导入新课

1.教师介绍:同学们,我们学过的文章中,按体裁分有记叙文、说明文、童话、寓言、小说、古诗词、现代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儿童诗。所谓的儿童诗,广义的概念是:包括儿童能读的诗,以及儿童写的诗。前者包括古诗和大人写的诗,但必须适合小朋友阅读。狭义的概念是:包括儿童写的诗,以及大人刻意为小朋友写的诗。儿童诗充满着自然纯真的童趣,是呼之欲出的童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儿童诗《我想》。(教师板书课题)2.学生齐读课题,教师启发:在童年美好的日子里,作者想做些什么呢?让我们跟着著名诗人高洪波一起走进童年。

设计意图:简介儿童诗,促使学生了解儿童诗的内涵,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诗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诗,读准生字、词语,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边读边想:“我”的愿望是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诗,教师巡视指导。3.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认读词语:

花苞 万缕 脚丫 湿软 汲取 营养 篷帐 风筝 柔软 柳絮 蒲公英 遥远(2)纠正易读错、易写错的字,教师强调:柳絮(xù)万缕(lǚ)..(3)师生共同提出不懂的重点词语,查字典、出示图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解释不懂的词。汲取:吸取。

柳絮:柳树种子上面像棉絮的白色绒毛,能随风飞散。(4)诗中描写了作者的哪些愿望?教师相机点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和生词,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品读、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做好铺垫。教师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丰富了词语学习的体验。

三、细读诗文,体会情感

1.自读自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遍,从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小节,反复地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把自己的体会写出来。

2.小组交流:请你把自己喜欢的小节读给组内的小伙伴听,并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3.全班汇报交流,分享学习收获。

4.过渡:孩子们,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你们交流得很热烈。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份情感上的快乐与大家共享,用我们的情打动在座的每一位,谁最先来汇报?

预设: ◆第一小节

(1)指名读文,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2)教师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自己练习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指导读法:把破折号前面的那个字的音拖长来读,慢且轻。(指名读)通过朗读你认为这句话作者在赞美谁?(春天)同学们在朗读时把“春”字重读,饱含着赞美之情再读一下。(师生评价)(3)出示桃花课件,引读:孩子们,当春天的脚步悄悄地走近我们,在和煦的春风中,桃花展开了粉红的笑脸,散发着阵阵清香,我们漫步在桃树林中,不时听到鸟儿清脆的鸣叫,真是鸟语花香、春意盎然。我们就是春日里那一朵朵盛开的桃花,让我们把这份幸福、愉快读出来。(学生齐读)(4)过渡:一双普通的小手让作者插上想象的翅膀后,竟然变得如此美妙,如此神奇,想象也让语言充满了魔力,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作者的想象中追寻梦想!谁接着来汇报?

◆第二小节

(1)指名读文,说一说从他的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理解句子。(出示课件)“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长啊,长——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同学们,能为“汲取”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吗?(吸取、吸收)“我”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想做些什么呢?

(3)指导朗读。出示柳树课件,教师导读:柳树尽情地伸展着自己的小脚丫,贪婪地吮吸着大地母亲的乳汁,柳树的叶子更绿了,更繁茂了,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这种成长的感觉读出来。(学生反复练习朗读,教师评价。)◆第三小节(1)指名读,评读。

(2)长了眼睛的风筝在蓝天上自由地飞翔,它看到了太阳、白云,它还会看到什么?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3)导入:同学们,你们想得太美了,在蓝天上我们看到了这么多、这么美的事物,难怪小作者说“蓝天是我的课堂”。当我们面对着这春天的美景时,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份兴奋、有一份冲动,那就让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心中最真切的想法表达出来吧!

(4)学生同桌互说,评议,教师巡视指导。

(5)过渡:蓝蓝的天空让我们的眼睛变得更加明净,柔软的白云让我们的遐想更加美好。明亮的太阳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力量,我们是一群浑身散发着太阳气息的孩子,就让我们的心,我们的理想继续飞翔。谁来接着汇报?

◆第四小节(1)女生读文。

(2)是啊,我们的梦想飞啊飞,飞到了遥远的地方,这遥远的地方会是哪儿呢?我们飞到那儿去干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一想,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3)总结: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虽然年纪小,但梦想却如此远大,老师为有你们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那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美好的梦想,再来读一读这一小节吧!(齐读)◆第五小节

(1)理解句子。出示课件:“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前几个小节都是想象,最后一个小节似乎与前几个小节格格不入,你是怎样认为的?

(2)学生交流,教师指导:最后一小节,从诗意上看,与第四小节诗是紧密相关的。乍看起来,似乎有画蛇添足之嫌,把孩子的想象一下子拉到了现实,与前面的诗句有些不和谐,甚至格格不入。实际上,正是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我”是怎样地沉迷在想象之中,以至于把想象当成了现实,一想到要飞向遥远的地方,自己快乐了,爸爸妈妈是不是放心呢?所以得和他们商量商量。这更增加了诗的情趣。

(3)小朋友带着梦想飞向远方时,还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会商量什么呢?请同学们表演一下。

(4)小组表演。

设计意图:在自学过程中将读、思、说、演相结合,把朗读诗句、体会诗意、展开想象相结合,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语言,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续编诗歌,拓展训练

1.过渡: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让我们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万物赋予生命,用爱续编诗歌。

2.续编小诗。

师:诗中作者的所思所想,你也一定曾经有过,甚至你比作者还要异想天开,大胆几倍。这么美的小诗,你能不能仿照前三小节自己也编一小节呢?

3.学生动笔写作。4.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仿写有助于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思路,模仿作者的语言风格,自由表达自己的想象和情感。让学生自由想象、自由抒写,使学生乐于表达,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五、推荐阅读,配乐欣赏 1.山村孩子的画

云是画面的主角,让阳光渲染它的模样。暖一抹,冷一抹,在小溪的天空飘浮。树是画面的主角,让风涂抹它的年轮。浓一笔,淡一笔,叶的眼睛在崖畔张望。泥土是画面的主角,让幻想展示它的富有。深一脚,浅一脚,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芬芳。2.梦中

梦中的我,是只美丽的鸟儿,在高空飞翔。低头看着,那汪洋大海里的鱼儿。梦中的我,是条美丽的鱼儿,在大海里畅游。抬头看着,那蔚蓝高空中的鸟儿。3.童年

童年是一幅五彩的画卷,画出了柔美的云朵,画出了火红的太阳。画啊,画——画出童年的欢乐!

童年是一只小鸟,飞向天空探索科学的奥秘,飞向世界每个角落。飞啊,飞——飞在五彩的童年!

童年是一本记事本,记载着童年的欢乐,记载着童年的趣事。记啊,记——记下童年的灿烂!

设计意图:欣赏儿童诗,带给学生想象和语言的双重享受,增加学生阅读量,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儿童诗的兴趣。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同学们,童年的生活丰富多彩,童年的记忆甜美温馨,童年的一瞬妙趣横生。请看同学们的几张照片,请照片的主人公介绍一下这张照片记录的故事。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童年的照片,讲述故事导入新课。学生回忆起童年有趣的或难忘的事,在交流中感受童年的无限乐趣,为学习新课奠定情感基础,提供写作素材。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边读边想:《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哪些学习生活场景?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2.学生自由读,完成自学要求,教师巡视指导。3.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点拨:

(1)出示课件,认读词语:喧闹 膝盖 垂柳 钓竿 扑腾 翅膀 梳妆 虎牙 水墨画 水葫芦

(2)纠正易读错、易写错的字,教师强调:垂柳(chuí)是翘舌音。水葫芦(lu)扑腾(tenɡ)...带点字读轻声。

(3)图解词语:柳絮、水墨画、水葫芦。

(4)概括每小节的主要内容。(◇在街头看书 ◇在溪边钓鱼 ◇在江上游泳)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生词,扫清阅读障碍,了解诗文描写的场景。

三、感情朗读,赏读诗句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2.欣赏交流佳句。(1)出示诗句,导学。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预设:

师:你喜欢这两句中的哪些词,为什么?

生A:我喜欢“轻轻”这个词。前一句描写了读书的神态,孩子是坐在街头读书,书就放在膝盖上,他(她)似乎很懂得爱护书,翻页时动作是轻轻的。

生B:我喜欢“漾”这个字。肯定是书中的故事有趣,所以他(她)情不自禁地微笑着。笑容“漾”在嘴角。

生C:我喜欢“爬”这个字。作者看《水浒传》,看得入迷了,只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的故事,对时间的悄然流逝一点儿也没有注意到。阳光已经从脚尖悄悄地“爬”上膝盖。

生D:我知道“黑旋风”是李逵。“浪里白条”是张顺。

师:是什么样的故事让作者如此入迷呢,老师给同学们讲讲。张顺,梁山英雄排第三十位,水寨八员头领第三位。有一身好水功,人称“浪里白条”。宋江发配江州,李逵为找下酒鱼大闹渔牙,放跑了渔户的鱼,没料到渔牙的主人张顺赶来,和李逵打了起来,陆地上张顺打不过“黑旋风”,就到水里打。李逵不知张顺是水中英雄,被“浪里白条”用水灌了个饱。幸亏戴宗制止,才救了李逵一条性命。欲知李逵和张顺如何大战,请同学们回家后读一读《水浒传》第三十八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2)过渡:诗中的精彩语句还不止这些,请同学们接着说说。

(3)出示诗句:“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提问:这句话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还能像这样说一句话吗?(4)出示诗句:“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提问:这句话描写的是什么场景?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配乐有感情朗读,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4.积累自己喜欢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

设计意图:教师集中讲解一句诗的品读方法,然后让学生自主感悟,教师恰当引导,把与文本对话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感受所描写画面的美好,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这里加强了对修辞方式的理解和训练,让学生感悟大量使用比喻和拟人是儿童诗的表达特点之一。

四、默读鉴赏,模仿习作

1.默读两首诗,想一想,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学生探究交流,教师总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展开描写,动词运用准确。

第二首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语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富有形象感。

3.拿出自己童年的照片,写写照片上的故事。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第二首诗的写法,记录下你快乐的童年往事。

4.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5.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6.评出本班的小诗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悟这两首儿童诗的表达特点,掌握表达方法;读写结合,根据照片仿照第二首诗描写自己快乐的童年往事,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

五、总结激趣,提出希望

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儿童诗是水墨画上的点睛之笔。就让儿童诗这棵绿色的种子,在同学们的心田上生根、发芽,然后一天天长大。让你们的童年因为有了儿童诗而更加绚烂!一周后我们将举行儿童诗大赛,希望同学们充分准备,写出更好的作品。

设计意图:运用优美的导语,激发学生阅读、写作儿童诗的兴趣。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读诗要边读边想象,要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2.诗歌的意境在不同形式的读中感悟;诗歌的节奏、韵律要靠读来感受;诗歌所蕴含的感情内涵也靠读来体会。读,不仅是自己的领悟所必需;读,也是感染他人,产生共鸣之所需。所以在教学中要把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贯穿课堂始终,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到诗歌的意境当中去。在朗读中边读边想象,在脑海中形成形象可感的画面,既能促进学生在朗读中读出感情,读出画面,又能使学生更深入地感悟诗歌意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3.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时,在理解诗意,领悟表达特点的基础上,找准读写结合点来进行写作的训练。

9.《儿童诗两首》 篇2

关键字:儿童诗两首,我想,童年,水墨画,教学设计

儿童诗两首我想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是参考资料网(www.ckzl.net)收集整理的一篇有关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方面的免费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本站没有您要的教案,我们免费帮您找,请留言.本文全文如下:《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第一篇:《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重庆市九龙坡区九龙小学 张鸿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喜欢的儿童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 儿童诗两首(板书)分享童年的快乐

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三)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 预设:《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童年美好幸福.表示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 《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 3.小组内读诗, 4.全班齐读此诗.(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五)感情朗读,背诵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六)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2.学写儿童诗

3.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

9儿童诗两首设计 篇3

(一)一、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二、预习交流:

1、先自由朗读诗歌,明白大意:

①小组内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

②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请写下来:

③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2、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①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理由:

②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③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三、合作探究:

1、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⑴小组内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⑵小组内各自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⑶小组成员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四、训练提升:

1、“我会飞啊,飞——飞到遥远的地方。”这里的“遥远的地方”指的是什么?

2、小组内共同讨论:

为什么说蓝天是我们的课堂?

请说说:

五、均分评价:

1、请用下面的字组词:

苞()丫()汲()篷()悠()缕()絮()漾()溪()钓()溅()葫()蜻()翅()梳()妆()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湿软的()甜美的()遥远的()翠绿得()花开得()打扫得()匆匆地()哗哗地()呼呼地()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翠色()流 襟飘()舞 美轮美()银装素()严阵()待 杯水()薪 废寝忘()分外妖()随心()欲 运转()如 绞尽脑()精神饱()实话()说 完好()损 面不改()了如指()

4、找同义词、反义词:

同义词: 遥远()喧闹()平静()反义词: 寒冷()宁静()卑鄙()

5、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九曲黄河万里沙。如今直上银河去。蒙汉情深何忍别。带走的是荒凉。变小草,绿得生辉。

6、调整下列错乱的句子。将序号填在话号里。

()借着楼道的灯光,我将教室门锁好,走下楼去。

()走到操场,我忽然想起楼道的灯没关。

()我收拾好书包,熄灭教室里的灯,走出教室。

()一夜要浪费多少电啊!于是,我转身又上了楼。

()写完作业。灯火通明的教室里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9儿童诗两首设计 篇4

蒋沟小学 董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品读,理解词句的含义。

难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学会结合坐着的生活背景去理解词所包含的情感。(重点)

3、通过反复品读,理解词句的含义,想象词中的意境。(难点)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宋朝是词的王国,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词人,你熟知的人物有谁呢?(生答)老师这里有一副对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猜猜这幅对联说的是谁?(李清照)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清照的《如梦令》。

二、了解词人,知人论世

1、介绍作者。说说你查到的李清照的相关资料。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邱县人。父亲李格非,北宋知名文士、散文家。丈夫赵明诚,宰相赵挺之子、金石家。她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女词人。著作有《李易安集》。

2、了解词作。词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到现在演化而成的就是我们的歌词。如梦令,词牌名。(词牌,词的格式的名称。)这首词是她晚年时期对早年生活的回忆。

三、走进词句,读通读顺

1、正音朗读: 兴,尽兴。

2、学会停顿:试读——范读——练读

3、解词释义:

(1)自学提示:通过朗读,你欣赏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说一说你从哪句体会到的?(2)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教师点拨:给每一幅图起一个名字,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a.西亭日暮图(交代了时间、地点)b.欢乐饮酒图(沉醉)

c.误入藕花图(初夏,藕花盛开)d.鸥鹭惊起图(快速划船惊动了鸥鹭)

小结:全词只有33个字,却写出了游玩的时间、地点和心情,语言及其凝练。

三、再读词作,体会感情

1、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出词人当时的心情呢?(主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词,边读边画出能够表达心情的词句。自学完成后,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兴”,尽兴的欢乐,尽兴的饮酒,或许尽兴的谈笑。“沉醉”醉在美酒,醉在佳人,醉在美景。两个“争渡”,不忧时间,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悠闲自在)

2、指导朗读,读出兴致未尽,读出沉醉之情。(聆听歌曲《如梦令》)追问:此时,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李清照?(快乐的、自由的)

3、出示《声声慢》,自由朗读,不必究于解释,此时,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李清照?(教师点拨:此时,晚年的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生活中只剩一个“愁”字。)

4、《如梦令》是她在晚年时回忆起少女时期的快乐时光而写的。再去读一读,读出当时李清照的自由快乐。

四、拓展延伸,小试身手

1、当堂背诵,看谁最快完成任务。

2、请选择一幅你喜欢的画面,用你的文字去再现当时的欢乐景象。(用上表示颜色、动作等具有表现力的词语。)

五、作业布置

1、自行默写这首词,请同桌批改。

2、完成课后练习。

六、板书设计

如梦令

李清照

日暮 沉醉 误入藕花

惊起鸥鹭

欢乐 自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韵味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2、理解诗词的内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图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重点)

3、感受作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难点)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猜诗人张志和名字的由来。

张志和16岁那年给朝廷写了一本折子,皇帝非常喜欢,于是赐名“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这四个字不仅是张志和一生的追求,也是这首词所要表达的思想。2、引出《渔歌子》。看到“渔歌子”这个词牌名,你想到了什么?(生答)

二、读词画景

1、自由读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正音朗读:两个平舌音“塞、蓑”,一个翘舌音“箬”,“斜风细雨”也会有学生念不准。

2、词中有景

学生一边读词,一边对照课本插图圈出词中出现的九种景物。假如黑板就是一幅画,你会如何安排这些景物呢?请一位同学将写有景物名称的词语卡片贴到相应的位置上,初步体会景物之美。

3、词中有画

你看到了词中哪些绚丽的色彩?请你给这些景物配上色彩再读一读。

4、描绘全词

静静地走进词中这幅迷人的画卷,你一定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什么。用几句话写写此时脑海中最清晰最动人的一处画面。你能用上这些动人的词语来描绘这样的美景吗?同桌两人一组,快来试一试吧!(请两位同学来汇报)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在天空自由飞翔。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穿梭其中。诗人独自一人坐在河中的小舟上,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粉红的桃花点缀其中,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朦胧的意境。

5、小结:渔歌子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立体画卷。自由练读,读出画面之美。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三、品味钓趣

1、师配乐范读《渔歌子》,生想象词人的神情,说说词人有着怎样的神情?(快乐、惬意)

2、讨论:为什么斜风细雨不须归?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感受作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顺势引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补充资料:张志和不愿做官,只爱这山山水水,在太湖扁舟垂钓,自封“烟波钓徒”。

3、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他大哥怕他不归,写了首和词,意在劝弟弟回家,进一步理解词人“不须归”的深意。乐是**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独风浪起且须还。

如果你是张志和,面对哥哥的劝说,你会如何回应?把心中想说的话写下来吧!写完之后全班交流,生生互相评价。

4、小结:张志和喜欢如诗如画的美景,追求无拘无束、心志平和的田园生活。他的箬笠,他的蓑衣,他的人,他的心都已和大自然融为了一体。让我们记住这位千古词人,让我们记住这首千古名词。

四、作业布置

1、背诵《渔歌子》

2、完成相关练习。

五、板书设计

渔歌子 张志和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大全] 篇5

我想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童诗两首中的《我想》。

二、检测回顾,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努力做到把诗歌读正确,通顺。

2、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检测字词掌握情况。

3、检测读的情况,相机正音。

4、生思考:诗歌中的“我”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5、组织汇报,相机板书。

三、快乐品读,理解诗境,感悟诗情。

品读第一节诗:

①女生读,师生共评。

听了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仿佛看到了„„如:盛开着的桃花是那么鲜艳、那么美丽。)

②“我”的手儿接在桃树枝上,自己仿佛也变成了桃花,想象一下,桃树枝在春风中怎么悠呀悠的?你感受到桃树枝的自由和喜悦了吗?一起来,小桃树们,悠荡起你们美丽的小手。

③结合课件配着动作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悠啊,悠——”(教师相机评读引趣:啊!我仿佛看到桃树枝正带着一串花苞,牵着万缕春天温暖的阳光,随着风儿悠荡,悠得好轻,悠得好美,多么随意,多么自由自在啊!)

④悠荡的桃树枝引来了那个可爱的小生灵了呢?你听过布谷鸟的歌唱吗?一起来听听。听到布谷鸟的愉快歌唱,桃树枝悠荡得更欢快了,一起动作体验。

⑤在这节诗中,诗人运用了很恰当的动词,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⑥是呀,大自然是那么热闹,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喜欢吗?能用你的朗读把它表达出来吗?(表演读)

品读第二节诗:

1、男生读第二节诗,想一想,在这节诗歌中,小朋友想象自己怎么样了?

2、读中引导理解“汲取”。

3、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的小朋友长啊,长,后来长成什么了?

4、“篷帐”什么意思?你见过吗?做什么用的?

5、再读一读,想象那么多绿色帐篷该多么生机勃勃,多么清新凉爽啊!

品读第三节诗:

1、齐读第三节诗歌。

2、质疑讨论:想一想,你明亮的眼睛装在风筝上,飞向蓝天上,风筝会带着你看到些什么? 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3、刚才两个小节,诗人分别“悠哇,悠”、“长啊,长,在这节诗歌中,用的是什么词?为什么用“望啊,望”?(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

过渡导引品读感悟第四节诗歌:

(1)、师导言引趣:啊,作者的想象多么奇妙啊,他的想象可丰富着呢,他还想变成许许多多事物呢!自由读第四节,说说在这节诗歌中,诗人有什么愿望?

(2)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可以怎么样?(读出变小花、小草的快乐。)

(3)作者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4)作者为什么要把自己变成“柳絮和蒲公英”?“柳絮和蒲公英”有什么共同点?(课件出示柳絮和蒲公英的图片,认识、感受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引导读好“飞呀,飞——”,感受到要读得悠长才美,才能读出随风飘逸的味道。)

(5)他要飞到的那个“遥远的地方”可能会是什么地方?你猜一猜。

(6)爱幻想的小家伙,你要飞到哪个地方,去那做什么呢?(引发幻想)

(7)飞到“遥远的地方”还要注意什么?

(8)从“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里可以看出小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9)除了爱父母外,你从那么多想像中还感觉到作者还爱什么?

(引导体会,相机板书:爱生活,爱大自然。)

四、配乐朗读,体味情感。

1、多么清新可爱的一首诗歌呀,让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2、师点拨(配乐)引读:在那桃花盛开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了桃枝上„„(读第一节);旭日下,和风中,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的脚丫接在柳树根上„„(读第二节);春天是放风筝的季节,蓝天白云,风筝飘飞,给人们带来多少欢乐,“我”把自己的眼睛装在风筝上,体验春天的快乐„„(读第三节);阳春三月,绿草成茵,花繁似锦,“我”把自己想象成了大地„„(读第四节);我是个向往自由的孩子,也是听话的孩子„„(读第五节)。

(这一环节注重朗读训练,并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逐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拓展延伸,仿写诗歌。

1、师导:读了这首有趣可爱的儿童诗后,同学们的思想大概已经像小鸟一样,飞呀飞,飞到那奇异的想象世界,在那里自由的飞翔了。那就让我们也来模仿课文一、二、三节的写法,也试着编一编,把我们的奇思妙想用诗歌记录下来吧。

只要找到窍门,我们也可以当小诗人。作者的小窍门是什么?大家看看每一节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想象,自己身体哪个部位的变化,有什么变化?

2、生讨论交流:春天还有那些可以进行想象的?夏天、秋天、冬天呢?

(春天的桃花、柳树、风筝,还有充满绿意的大地启发了作者的想象,那么,春天的细雨、燕子,夏天的荷花、小溪和鸣蝉,秋天的桂花飘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启发我们想象。还有干旱的大地、混浊的河流、沙尘暴,社会治安、国家安全等也可以触发我们的想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作为想象的凭借,然后展开想象,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

3、学生放飞想象,自由仿写。

附板书:

手儿—接—桃树枝 悠

我想

脚丫—连—柳树根 长

(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眼睛—装—风筝上 望

自己—种—土地上

童年的水墨画

师:读了《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感觉作者写的真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师: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澄澈的碧绿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边的垂柳,映出了钓鱼孩子的影子。生:我看见了孩子钓竿上的红蜻蜓。

生:我看见了当鱼钓上来时,那溪里的涟漪和碎了的人影、树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鱼和手忙脚乱的孩子。师:对,就这样边读边想象,你才能真正地走进诗境。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这是一幅有静有动的画。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都是静止不动的,因为它们都在等待水里鱼儿上钩;当鱼儿上钩后,这种静被鱼的挣扎、人的欢笑打破了,溪边热闹起来了。生:这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画。这里有绿色的柳树,有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这溪水染绿了,并且有红色的蜻蜓点缀,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多美的画面啊!生:这是一幅充满快乐的画。柳树是快乐的,它快乐地照着溪水这面镜子,山溪是快乐的,因为它美得像绿色的玉带,蜻蜓是快乐的,因为它觉得钓竿真是有趣的地方,更快乐的是孩子,因为他钓上了活蹦乱跳的鱼。

9.词两首 篇6

9.词两首

课时:第一课时 预习导航:

1.查找资料,了解《如梦令》以及李清照的生平。

2.预习《如梦令》,读准生字字音,理解生词意思。把词读通读顺,难读处多读几遍,有疑处做上记号。

3.自学生字,注意关键笔画的书写。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教学重点:

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理解词的内容的基础上,在脑海中建立形象的画面,体会词的意境,感受生活的情趣。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温故知新学古诗

说说你们知道的词,朗诵或背诵给大家听。

二、理解诗题知背景

同学们,知道这个人吗?(板书:李白),背两首他的诗。其实,李白不只是“诗仙”,他还是“百代词曲之祖”。知道这个人吗?(板书:李煜),背几句他的词。李煜被称为“词圣”。

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位词人可不简单,被称为“词国女皇”。有人用“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来评价她的词学造诣,这个李易安就是李清照。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走进李清照的词,走进李清照的少女生活,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一起研读《如梦令》,与之一起徜徉于词的世界。

出示《如梦令》,读词。这首词的题目是——(没有题目,师相机指出“如梦令”是词牌名,词牌是填词的曲调。同一词牌可以填许多不同内容的词,有的词有题目,有的词则没有题目,没有题目的,我们为示区分,往往以词的第一句作为题目,如这首《如梦令》,我们就记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三、初读古诗求流利

1、一读,读通读顺 要求: 读四遍,前两遍读准一个多音字“兴”,认清一个生字“藕”的字形;后两遍读对停顿。检查自读情况。“兴”读第四声,表兴致,兴趣。

2、再读,读懂词意 学生自读自悟,重点理解“兴尽”。(师视情况补充“雪夜访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典故帮助学生理解)

四、情景交融明诗意

1、三读,想象画面,体味意境师:古人有“诗中有画”的说法,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甚至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咱们自己再来读读这首词,看看,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

画面1:“溪亭日暮”生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想象画面,并大胆描绘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师尽量用一些学生学过的诗文描绘,如:飞檐凌空;溪上青青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曲径通幽处,溪边花木深„„想象中,学生美读词句。

画面2:藕花深处生读“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想象画面,并大胆描绘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师尽量用一些学生学过的诗文描绘,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想象中,学生美读词句。

画面3:一滩鸥鹭生读“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想象画面,并大胆描绘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师尽量用一些学生学过的诗文描绘,如:落霞与孤鹜齐飞;一行鸥鹭上青天„„想象中,学生美读词句。整体:一幅流动的画师:刚才我们边读边想象,读出了那么多美的画面,有“溪亭日暮”,有“藕花深处”,还有“一滩鸥鹭”。其实整首词就是一幅流动的画。你们看,因为是观赏“溪亭日暮”陶醉了,所以才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是误入“藕花深处”,所以才会惊起“一滩鸥鹭”。来,一起读整首词。一边读一边想象这幅活动的画。生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2、四读,品味语言同学们真不简单,把三十三个字读成了一个个美丽的画面,读成了一幅流动的画,此外,还学会了文包诗的一种写法。但,这还不够,咱们还要把这首词读成一个字,这个字就是我们常说的“词眼”,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来,读读这首词,看看,这首词是围绕这里边的哪一个字来写的?小声地读一读,品一品。生读词,思考。读后交流,明确这首词是围绕“醉”来写的,“醉”是这首词的“词眼”。

师小结:词人陶醉了,她陶醉在美景中,她陶醉在美酒中,她陶醉在美丽的意外中,她陶醉在美丽的生活中,让我们也跟她一起深深地陶醉一次。读出浓浓的醉意来好吗?再读这首词。

五、拓展延伸再升华

1、这首词是作者青年时期悠闲生活的写照,全词文字不多,但叙述却十分完整,意境优美,构成一幅春日交游的欢乐图画。回去以后可以再找些李清照的词来赏读,你一定能读出更多的情趣。

2、完成当堂反馈第一课时。

3、推荐阅读:《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扩展资料: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

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译文: 时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大家争着划呀,船儿抢着渡,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板书设计:

9.词两首 如梦令

[李清照]

日暮

沉醉---->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爱大自然

爱生活

总第()教案

9.词两首

课时:第二课时 预习导航:

1.查找资料,了解《渔歌子》以及张志和的生平。

2.预习《渔歌子》,把词读通读顺,难读处多读几遍,有疑处做上记号。

目标预设:

1.学习《渔歌子》

2.总结全文,激发学生自学古诗词,背诵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

总结全文,激发学生自学古诗词,背诵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难点:

总结全文,激发学生自学古诗词,背诵古诗词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温故知新学古诗 1.指名背《如梦令》

2.这首词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你从哪里知道的?

3.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词《渔歌子》。

4.检查预习。

(1)作者是谁?是哪个朝代的?

(2)说说你对这位诗人的认识。

二、理解诗题知背景

1.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反馈,口头表述看到的景物及景物的特点。

3.教师总结:这里又是一幅景色宜人的江南水乡图,山前白鹭飞,两岸桃花盛开,江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玩,一位头戴青箬笠,身披蓑衣的渔

翁正在斜风细雨中悠然垂钓。

4.引入学词。《渔歌子》这首词描绘的正是这幅图。

三、初读古诗求流利

指导读下面四个字:“鳜”、“箬”、“笠”、“蓑”。全班齐读。自由读。指名读,学生互相评议。教师总结,范读。小组比赛读,然后再全班齐读。

四、情景交融明诗意

1.提出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1)由词语到句子,结合图理解词的意思。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具体写了哪些景物?

(3)作者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逐题反馈。

(1)词意:

不须归:不愿回家。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上黄绿色的鱼儿欢乐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怎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景色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2)体会意境。

a、这首词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具体写了哪些景物?

B、播放柔和的曲调,让学生闭目想象由以上景物构成的江南水乡景。

C、谈谈自己对词所描绘的这种意境的体会或感受。

3.在体会意境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词。4.体会词中流露的诗人的心境

a.问:渔翁“不须归”缘何在?想象他此时的心境如何?

b.小组讨论、交流,然后集体反馈。

c.教师介绍张志和的个人境遇。

五、拓展延伸再升华

1.选择你感受最深的场面有感情地朗读给同桌听,互听互评。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积累了哪些内容呢?说一说。3.完成《当堂反馈》第九课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渔歌子》 借景抒情 江南春景

景:鹭、花、水、鱼、风、雨

儿童诗两首 篇7

【教材简析】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设计理念】

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建议】

1、重视朗读训练:

《我想》节奏齐整,韵律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很好的朗读材料,教学中,在不同的环节安排朗读训练,但要注意层次性,提升朗读的质量。《童年的水墨画》则应重在读出每个活动场景的趣味性。

2、鼓励大胆想象,如:

《我想》一诗,学生通过想象一个个心愿的画面,感受童年的异想天开,《童年的水墨画》通过想象体会诗句所包含的

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3、借鉴诗歌写法:

学生自主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借鉴诗歌的表达方法,诗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及时抒于笔端。【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教学难点】

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课前准备】

1、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

2、了解《水浒传》里面的英雄人物。【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想》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⑴ 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⑵ 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

(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

2、初独诗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

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师随机板书。)

3、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⑴ 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⑵ 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读通诗句,读好诗句,调动多种感官体验诗歌描绘 的意境,学生大胆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感觉;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还会看到什么,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还会变成什么……)

⑶ 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有感情地朗读。

4、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⑴ 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⑵ 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⑶ 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⑷ 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1、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2、理解大意:

⑴ 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⑵ 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⑶ 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⑷ 学生质疑,释疑。

3、赏析诗句:

⑴ 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⑵ 欣赏交流佳句,如: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⑶ 感情朗读。

4、鉴赏写法:

⑴ 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⑵ 交流感悟。

⑶ 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⑷ 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⑸ 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⑹ 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三、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练习设计】

1、我的梦想是……

2、仿照课文尝试写首诗歌。【补充资料】 爱之歌 黑塞 〖德国〗

《儿童诗两首》教学构想 篇8

编写人董爱华审核人李松梅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们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

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引导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学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结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比较鉴赏,模仿习作

儿童诗两首评课稿 篇9

《儿童诗两首》说课稿 评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阅读课文,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勾勒了三个典型的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二、说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三、说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四、说教法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边读边想象,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2、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尽量在学生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

3、重视语言的积累。对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是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喜欢的内容背下来,结合《我想》,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

《儿童诗两首》评价意见

任红霞

教师立足于创造性的开发,以创造性教学方法,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其个性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阮和平

《我想》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非常讲究,文中“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教学中教师抓住了这些词语的教学,突出了本文的特点。

章彬彬

重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丰富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与培养了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很好的完成了本文的教学目标。篇二:儿童诗两首说课稿

《儿童诗两首》说课稿

牛录学校 荣春凤

一、说教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儿童诗两首》是本册教材第二组中的最后一篇。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使学生感受童年的生活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从习作上讲也很重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本课是阅读课文,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这节课主要讲《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布置自学。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在童年阶段,有丰富的想象力。这两首儿童诗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他们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所以学生兴趣浓厚,能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融于写作之中。

三、说目标

1、知识与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鼓励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3)通过朗读,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2、过程与方法 1)朗读儿童诗,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三、说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教师观念及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读书,边读边想象,同时感悟儿童诗的特点,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小诗,赶紧去读读吧。(出示幻灯片一二)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导入后首先进行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让大家自读,读准字音,解决生字词的障碍。读错老师纠正,同时对本课生字词出示,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考察。(出示幻灯片三)接着指名读,谈感受,使同学整体感受本诗的内容和节奏。然后比赛读:看谁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教师在学生读的过程中给出激励性的评价,同时指出朗读诗歌应该注意的问题:(出示幻灯片四)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重音,该停顿的地方停顿,该重读的词语重读,同时要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老师进行范读,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1.用斜线画出朗读的节奏。

2.哪些词语重读,做上自己喜欢的符号。3.注意文中“啊”的读法。(出示幻灯片五六七八九)画出节奏和重音后让学生模仿读,接着让他们展示读,想读的自己站起来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读。老师进行评价指导,最后男女生对读。老师评价。

3.谈梦想,感受意境

再读课文,在这一环节首先提问每一小节分别写了小作者什么梦想,(出示板书)这些梦想中你最想往哪个?为什么?让学生明确内容,体会情景。哪些词用的准确生动?读通诗句,读好诗句,调动多种感官体验诗歌描绘的意境,学生大胆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感觉;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还会看到什么,把自己种在土地上变成什么??接着让同学边读边想象每个梦想的情景,提问:你仿佛看到了一幅幅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教师进行引读:在那桃花盛开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桃树枝上??(读一小节);旭日,和风,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把脚丫接在柳树枝上??(读二小节);放风筝的季节,蓝天,白云,风筝飘飞,给人们带来了多少欢乐,我想??(读三小节);阳春三月,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我把自己想象成大地??(读四小节)。进一步感受诗歌意境,然后进一步提问:大自然的一切是那么美好,我还想??鼓励同学说说自己的梦想。(出示幻灯片十)

4.明结构,写小诗

再读小诗,体会作者是怎样八把理想表达出来的,提问你发现小诗在结构上有怎样的特点?(出示幻灯片十一)学生谈自己的发现,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它的特点。然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的结构,再写一小节,(出示幻灯片十二)表达自己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写完后小组评价,最后把几位同学的小作连起来就是一首小诗《我想》。

5.举一反三,布置课后作业

按照这节课的学习方式自学《童年的水墨画》。小结:本人在讲授这节课时,采用了朗读式,想象式,情境式及交流式,共同回顾了我们的童年,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及想象力。

篇三: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9儿童诗两首我想-人教版新课标2014【小学学科网】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9儿童诗两首我想人教版新课标2014 这次在校举行的优质课中我模仿了孟婕老师《我想》一课。通过今天的评课,领导和老师们都真诚的给我提出了很多不足之处,我知道这是给我的莫大的帮助,内心有一股不尽的感激之情。我把这些牢牢地记在心中,作为我今后教学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的问题。

尽管本课进行了充分的备课,精心的准备,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尽管设计过程中一再努力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在有些环节还是指导的不到位。

一、课堂上应抓重点词语理解文本,自己在这一点上做的不到位。如片段:让学生再读课文,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我只找两个同学来说,大多数学生还没有理解,我就让学生带着美美的心情去读,现在回想起来,课上这一环节处理得有些仓促,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把课文读透彻。我想如果我课上再引导学生读课文,从文中哪个词最能表达作者的心情,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从中体会,理解感悟,这样就会让学生真正把课文读懂。就会自然投入到文本中。

二、对课堂上朗读的细节处理得不到位

在学生朗读词语时,个别音节读得不准确。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在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缺乏有针对

性的朗读指导,所以学生通过学习后朗读水平没有得到大的提高。通过对这一课的评课后,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加强朗读训练这一环节。使我进一步理解朗读训练的指导不仅仅是指导朗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是发自内心的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朗读之中。在每节课上都有收获。

当然,还有的不足之处是课堂上还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他们自主选择喜欢的小节来学习,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可能有所不当.会让他们忽视其它段落,对文章没有整体的认识.看来以后备课还要考虑周全才对。另外指导学生朗读的面较窄。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感情朗读我只关注少数学生,使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机会,更谈不上展示机会今后的教学中应引以为戒。要调动全体学生在朗读中体验成功。课标中强调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我们的朗续训练也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避免单调的阅读方法,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这就需要培养学生读的兴趣。学生读书的兴趣,不在于形式是否多样化,内容是否好玩有趣,而在于学生有没有从朗读训练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所以在训练中,给学生以成功感,是最重要的。在平时的训练中,那些能力强一点的学生,他们能够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并不断地得到肯定,容易不断进步。但大多学生会在课堂上充当听众与培读生的角色,长期下去,就会越来越不愿在别人面前朗读,开口讲话。自己还要多

思考课堂上如何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就像校长所说的那样让每一个学生在每天的课堂上都有收获。篇四:五年级下语文说课稿-儿童诗两首-人教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9.《儿童诗两首》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儿童诗两首》是本册教材第二组中的最后一篇。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使学生感受童年的生活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从习作上讲也很重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本课是阅读课文,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这节课主要讲《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布置自学。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在童年阶段,有丰富的想象力。这两首儿童诗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他们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所以学生兴趣浓厚,能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融于写作之中。

三、说目标

1、知识与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鼓励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3)通过朗读,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2、过程与方法 1)朗读儿童诗,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三、说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教师观念及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读书,边读边想象,同时感悟儿童诗的特点,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小诗,赶紧去读读吧。(出示幻灯片一二)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导入后首先进行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让大家自读,读准字音,解决生字词的障碍。读错老师纠正,同时对本课生字词出示,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考察。(出示幻灯片三)接着指名读,谈感受,使同学整体感受本诗的内容和节奏。然后比赛读:看谁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教师在学生读的过程中给出激励性的评价,同时指出朗读诗歌应该注意的问题:(出示幻灯片四)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重音,该停顿的地方停顿,该重读的词语重读,同时要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老师进行范读,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1.用斜线画出朗读的节奏。2.哪些词语重读,做上自己喜欢的符号。3.注意文中“啊”的读法。(出示幻灯片五六七八九)画出节奏和重音后让学生模仿读,接着让他们展示读,想读的自己站起来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读。老师进行评价指导,最后男女生对读。老师评价。

3.谈梦想,感受意境

再读课文,在这一环节首先提问每一小节分别写了小作者什么梦想,(出示板书)这些梦想中你最想往哪个?为什么?让学生明确内容,体会情景。哪些词用的准确生动?读通诗句,读好诗句,调动多种感官体验诗歌描绘的意境,学生大胆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感觉;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还会看到什么,把自己种在土地上变成什么??接着让

同学边读边想象每个梦想的情景,提问:你仿佛看到了一幅幅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教师进行引读:在那桃花盛开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桃树枝上??(读一小节);旭日,和风,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把脚丫接在柳树枝上??(读二小节);放风筝的季节,蓝天,白云,风筝飘飞,给人们带来了多少欢乐,我想??(读三小节);阳春三月,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我把自己想象成大地??(读四小节)。进一步感受诗歌意境,然后进一步提问:大自然的一切是那么美好,我还想??鼓励同学说说自己的梦想。(出示幻灯片十)

4.明结构,写小诗

再读小诗,体会作者是怎样八把理想表达出来的,提问你发现小诗在结构上有怎样的特点?(出示幻灯片十一)学生谈自己的发现,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它的特点。然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的结构,再写一小节,(出示幻灯片十二)表达自己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写完后小组评价,最后把几位同学的小作连起来就是一首小诗《我想》。

5.举一反三,布置课后作业

按照这节课的学习方式自学《童年的水墨画》。

小结:本人在讲授这节课时,采用了朗读式,想象式,情境式及交流式,共同回顾了我们的童年,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及想象力。

篇五:如何写说课稿和评课稿

如何写说课稿和评课稿

一、关于说课稿的写法

在校内开展的教研活动中,说课侧重在“说”;在竞赛活动中,为了便于组织,公平评判,侧重在“写”。形式不同,内容一样。说课稿与教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操作性的方案,它重在设定教学的内容和行为,即“教什么”和“怎么教”。而说课虽也包含教案中的精要部分,更主要的是要说出教师在备课中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教学程序等方面的理论依据,即说课不仅要精要地说出“教什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具体阐述“为什么这样教”。因此,在写说课稿时,不论写哪一部分,都要牢牢地把握住三个要点——“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

一般说来,说课稿的行文格式分四大块,即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现分述如下:(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即本课或章节在本单元教材、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2.教学目标。它一般分三层表述:(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包括学法目标);(3)情感价值观目标。目标制定要具体明确,操作性强。3.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在表述上可重合,亦可分开,但要明确两点:其一,重点可能是难点,但难点不一定是重点;其二,教学重点确定后,必须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4.教材的处理。主要指教材内容的取舍和重点的选择。要说清楚,哪些需先讲,哪些需后讲,哪些需总结概括,哪些需解释发挥,哪些需详讲,哪些需略讲,以及这样处理的理由。

(二)说教法。一般来讲,一课书或一节课应以一、二种教法为主,穿插渗透其他教法,即“一法为主,多法并用”。说教法时不可笼统,要点出具体的方法,如“提问法”、“讨论法”、“比较法”、“情境教学法”、“词语突破法”等。在提出某种教法后应对其作以简要的解释,说出如何操作,不可长,三言两语即可。在说清楚所选择的教法后应另起一段,简短地说一说使用的教辅手段(如cai课件、幻灯片、小黑板、实物等)及目的。特别要说清楚何时使用,有何作用。

(三)说学法。在这一部分中要重点说清楚通过教学,将指导学生学会什么样的方法?培养学生何种能力?要充分展示你设计的教学过程就是渗透学法、展示学法的过程。可分三个层次简要说:1.学生现状分析。学生目前的认识水平已

达到什么层次?已经学习了或掌握了哪些方法或技能?2.拟教学生何种学法。学生通过本课书或本节课的学习,真正掌握一种至多两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已经很不错了,切忌贪多。3.如何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想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障碍以及帮助学生克服障碍的方法。

(四)说程序。这部分是说课的重点,从篇幅上说应占整篇说课稿的一半以上;从形式上说类似于教案,但不可照搬教案。在写作时可首先提炼出教案的总体框架(例如:目标定向—启发导入—读议讲练—反馈补授—评价小结等),然后分布说清“为什么这样教”,特别是要说清学生在新课学习中突破重难点的主要环节的设计、时间的分配、问题的设置、化解教学难点的具体步骤。最后说板书设计及其依据。

(五)说板书设计。这部分是说板书设计的意图、地位和作用。

以上只是说课稿的基本写法,在行文时可灵活处理。如在说教法、写法时,可用小标题标示层次,亦可综合阐释;说程序时,可每说一步便进行理论说明,亦可整个程序介绍完后进行总的介绍。

二、评课稿的写法

“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观摩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因此,评课稿无统一的模式。它既可以整体评判,也可以抓住一点;既可以评价教法的设计,也可以评价学法的授与;既可以从成功之处生发启示,也可以从失败之处汲取教训。一篇好的评课稿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理论依据。要正确充分,符合新大纲及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精神和原理。

(二)把握教材。能较好地把握所评课教学内容与有关知识的内在联系。评者在看课时首先要明确本课书或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再看授课人是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

(三)评议视角。评课者提出的观点首先要正确。例如有些看似热闹之处其实是哗众取宠的败笔,有些看似平淡无奇,其实蕴含着教者的匠心。其次视角要独特新颖,提出观点后要联系课堂实例印证。

(四)改进建议。“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优质课都有瑕疵。要不为权威所迷,敢向名家说“不”。当然,缺点要找准,见解要独特,改进措施要合理实用。

(五)评价态度。一定要客观、中肯、公正。有一位教师写评课稿,题目是《一堂完全失败的公开课》,全盘否认了教者的劳动,是不可取的。当然也不能写成《一堂完全成功的公开课》,这也不合实际。应该一是一,二是二,有啥说啥,不要以偏概全。

(六)文面表达。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表达流畅,要让评委从你的评课稿中读出你的“功底”来,切忌层次混乱或出现病句、错别字。

评课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一般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正确;

2、教学结构是否科学合理;

3、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得当;

4、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

5、学生思维训练是否落到实处;

6、教学的容量是否得当;

7、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8、板书设计是否科学等。特别是评议的着眼点要与教育发展的趋势相吻合,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学生良好学习方式与习惯的养成、情景教学法、快乐教学法等。这样的评课稿才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三、写说课稿和评课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要写好说课稿和评课稿,除了平常的刻苦磨练,多读多写,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外,“临阵磨枪”的小技巧也不容忽视。

1、熟读《标准》,切实把握其精神实质。除对《标准》总的要求要做到胸中有数外,对于《标准》对某些知识和能力的具体要求,更要烂熟于心。便于评课时心中有一个标准印象,评课时就用大纲给的这把“尺”去“量”这节课。说课稿和评课稿中的很多“理论话”,大多可从大纲中引用。

2、通读教材。务必对重点课文、重点章节都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参赛时可省去“熟悉教材”这一环节,便于集中精力听课,准确形成观点,快速组织材料。

3、浏览每一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说明》部分和“教学建议”。那里面也有很多教学的依据,内容更具体,方向更明确,建议更实用。

4、分类制作卡片,注意收集教育名家名言和教学案例。如“激趣”类:“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朱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等。“教法类”如“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惑—叶圣陶”等。适时引用教育名言和教学案例更能起到证明自己观点的作用。

5、多看资料,模仿写作。发表在专业的教学杂志上的说课稿和评课稿不少,只要细心收集,带着“仿写”的目的去研读,定有不少收获。

6、看课时要记得全、记得快,善于抓住关键问题。在学生读书,讨论的间隙迅速翻阅教参、教材和其他资料,为评课寻找必要的材料,要做到边听边记边思考。

教师怎样评课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依据《课标》,教学目标中的要求,全面是指要从知识、能力、思想感情、学习策略、文化策略等五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具体是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参见课标);适宜是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2)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担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2、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上一篇:建筑工程内部班班组(瓦工专用标准)下一篇:水沟清淤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