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空间设计

2024-06-18

儿童空间设计(精选12篇)

儿童空间设计 篇1

色彩设计是室内设计各要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尤其在现今的情形下, 室内设计风格更加趋于简装修重装饰的时代, 色彩的设计能够成为室内设计增色和添彩的重要环节, 对于儿童房设计则更是展现主人品味, 平和儿童心理, 以及开启儿童心智的重要因素。在中国的家庭结构中, 儿童是三口乃至四口之家的重要核心成员, 他们的居室设计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 从对环保材料近乎苛刻的要求到充分考虑儿童的喜好, 以及房间色彩对儿童心理的影响等等, 都成为考量设计师对儿童房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实质上, 色彩对儿童心理的影响非常重要, 家长及设计师的重视是非常必要的, 适当的色彩刺激能够激发儿童的兴致, 既起到让儿童安静休息的同时, 又能够激发天生的美感与求知欲望。那么如何应用色彩设计以此满足于儿童心理, 发挥色彩固有的作用, 研究儿童色彩知识与儿童心理的关系, 探究儿童房色彩的运用与二者的关系尤为必要。

1 色彩感知与儿童心理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儿童对色彩给予的影响和刺激是不同的, 感知的效果也存在差异, 他是一种就色彩的物理特性而作用于人们身上的心理反应。色彩对儿童心理产生的不同效果往往体现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我们一般情况下把儿童分成婴儿期 (0岁~3岁) 、幼儿期 (3岁~6岁) 、学龄期 (6岁~12岁) 、青春期 (12岁~18岁) , 尽管都是儿童, 但每个阶段表现出对色彩的感知并不相同, 甚至会出现截然不同的色彩认知效果。研究显示,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 他们对色彩的喜好表现为纯度上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 明度上表现为逐渐增高的趋势, 而色相上也是趋于由暖色向冷色过渡的情况。但个别儿童表现出不同的个例, 这与个别儿童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 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 因此在色彩设计应用上, 尤其室内设计方面, 要多与房间的主人沟通, 了解实际情况。通常情况下儿童房设计根据儿童对色彩感知表现在实际应用中是一种针对低龄期儿童 (包括婴儿期和幼儿期) 的儿童设计丰富的现象, 因为多数低龄儿童无法准确说明自己对色彩的喜好, 婴儿期儿童喜欢的色彩依次为红、黄、绿、橙、蓝、白、黑、紫[1]。幼儿期儿童喜欢橙、白、红、蓝、绿、紫等颜色, 这个时期男孩子和女孩子喜欢的颜色已经开始有一定的差别, 尤其是学龄期儿童对色彩的性别辨识度已经出现, 男孩一般偏爱两种色彩, 调查显示以黄色和蓝色为主, 还有一部分偏爱绿色;女孩在这个年龄中绝大部分喜欢暖色系的红色和黄色, 还有部分女孩子喜欢橙色、白色等[2]。但任何一种色彩都会产生视觉疲劳, 因此色彩的运用要考虑到对儿童心理的影响。就儿童房常用色彩绿色、蓝色、粉色、紫色进行联想与想象分析, 绿色让居室的儿童联想到草地、树叶、农田、希望、青春、健康;蓝色让居室的儿童联想到天空、大海、广阔, 使人心绪稳定, 而当蓝色明度提高后, 淡淡的蓝色又能让人们想到抽象的词汇, 如理想、独立以及希望, 而明度偏低的蓝色与高明度蓝则不同, 它会使人感觉到高冷, 微微体会到忧郁的内在, 同时它的象征词汇会与诚实、忠诚等连在一起, 可见, 单纯一种色相由于明度不同, 依然表现出不同的色彩心理反应, 如粉色 (高明度的红色) 则表现为柔美、甜蜜、梦幻、愉快、幸福、温雅的感觉。因此每一种颜色的使用都会与不同的心理感知相结合, 应在设计中慎重使用色彩的这种内在变化与影响。

2 儿童房色彩设计现状

现今中国家庭以独生子女以及二孩的三口和四口之家为主, 儿童房的设计相对于之前有了新的要求。选择激发儿童心理发展的色彩设计方案, 满足家长、独生子女和两个孩子的心理要求, 成为现今中国室内设计中儿童房设计新要求。但事实上, 设计师并没能及时的转变思想, 加之现在关于室内设计中材料环保问题的负面报道, 使得家长对于儿童房的设计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儿童房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要最先考虑儿童房的功能要求, 这个阶段家长经常会忽略色彩对儿童的影响因素;其次, 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开始考虑色彩因素对于儿童房各个功能的要求和布置问题, 但实质上, 大部分家长是缺乏这些相关知识的, 所以会出现根据家长的喜好而选择局部和整体色彩的现象;最后, 在与设计师沟通后, 结合家长的主观需求, 设计师给予一定的专业知识, 两者相互迎合, 最后确定方案。儿童房的色彩是由墙壁色彩、地面色彩、家具色彩以及布艺色彩构成的。设计师常常对儿童房色彩设计单纯从儿童的性别来区分, 一种是男孩的儿童房色彩选择, 另一种则是女孩的儿童房色彩运用, 绿色及蓝色设计针对于男孩子, 女孩选择的粉色和紫色房间设计, 这样划分过于单调。另外一种常规色彩方案运用是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 如婴儿期儿童房设计, 多用纯度较高的色彩, 营造出变幻莫测, 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 但色彩运用是否安全、可靠, 是否能够在柔和的色彩运用下刺激儿童对色彩的敏感度考虑不够周到[3]。据相关报道, 孩子的成长在特定的时期需要进行创造性的培养, 而儿童房是孩子生活的主要空间, 如果在六岁之前不进行应有的刺激和培养, 会错过孩子天性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相反丰富的色彩空间会激发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对特定时期至关重要[3]。

3 儿童心理与儿童房色彩创新设计

儿童心理与室内设计二者应结合使用, 不能单纯从年龄上划分, 也不能单纯进行性别划分, 而应该在不同的年龄中结合居室的各种功能分区、材质选择以及物品排放等综合运用。将儿童房室内色彩中主体环境色、中间过渡色和少量事物点缀色等进行结合运用, 做到色彩的和谐统一与个性突出。要想做出良好的室内效果, 在设计中采用墙面、地面、房顶的色彩为主体环境色设计, 做大面积色彩选择;加之家具等色彩与环境色的和谐设计;最后用小物件进行色彩点缀, 如画、饰品、玩具等, 突出设计色彩个性。虽然色彩对儿童心理的影响表现不同, 但无论怎样, 长期的受一种色彩的刺激对儿童的身心是不利的, 因此在色彩运用上尽量避免大面积的单一色彩, 如大面积的环境色设计, 无论墙面是绿色还是粉色, 屋顶的色彩一般都为墙面色彩的高明度色系, 或者应用白色, 提高屋顶视觉高度。另外, 设计时当三面为统一色彩时, 可以在另一面适当增加图案或者肌理, 增加同一环境色中的变化, 使封闭环境中打破单一视觉感受产生的视觉乏味感。经过专家研究表明, 各个色彩的运用不应该采用单一方案, 在各个色彩设计中, 黄色和绿色对于儿童视力伤害最大, 而且难以恢复, 所以在设计时, 注重环境色大面积使用的同时, 结合中间过渡色彩, 适当增加点缀色的方案最为适合, 而且尽量做到色彩面积的分割, 采用黄金分割比方法应用最为适宜。三部分颜色搭配的最佳方案则是环境色的大面积使用与中间过渡色的协调统一, 另外增加少量点缀色彩的使用, 点缀色尽量做到对比的突出效果, 打破单调的氛围, 增加色彩新意。这样运用到儿童房的室内设计中, 会让空间协调、丰富、明快又舒适。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观念的进步, 儿童房的设计更加注重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儿童房的色彩设计成为室内设计中一项重要的课题。家长希望通过儿童房的色彩变化改善和调整儿童心理和情绪, 使儿童房的色彩设计起到多元化的作用。实质上, 设计师已经开始探索并实践着这种理念和想法, 希望能够满足家长和孩子的要求。可见, 好的儿童房色彩设计是能够提升儿童色彩认知, 激发个性潜能发挥, 以及提升性格修养的。因此, 设计师本着不断追求完美的理念, 为打造出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的、合理的色彩运用、愉悦的儿童室内空间而努力。

摘要:对色彩效应作用于儿童心理影响理论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目前儿童房所采用的色彩设计方案, 提出符合儿童心理的房间设计方法, 使儿童房的色彩设计能够激发儿童天生的美感与求知欲, 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色彩设计,儿童心理,儿童房

参考文献

[1]张增慧, 林仲贤, 茅于燕.1.5岁~3岁幼儿的同色配对、颜色爱好及颜色命名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 1984 (1) :7-12.

[2]王秀彩.儿童房色彩设计指要[J].文教资料, 2009 (1) :84-85.

[3]石林英, 马强.基于性别差异对儿童房室内色彩环境设计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 2014 (72) :171-173.

儿童空间设计 篇2

儿童与成人相比,无论精神层面的心智、喜好,还是身体层面的身高、力气等都差距甚远,相应的居住空间室内设计重点自然不同。儿童是人类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儿童房室内设计研究的意义深远。

2 儿童的年龄界定和儿童房室内设计的定义

在对儿童房室内设计进行研究之前,首先要解决的是儿童的年龄界定问题。对儿童的年龄范围的界定一直存在着争议,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界定的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年龄是0-18岁;医学界儿科对儿童年龄的界定是0-14岁,这也是目前社会和人们公认儿童的年龄段,因为此类人群正处于学龄前和小学阶段,且较年幼。很多儿童活动的研究都是针对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开展的。按照教育程度,儿童可分为学龄前(0岁-6岁)、小学(6岁-12岁)和中学(12岁-18岁)三个年龄段;细分可分为:婴儿(0岁-1岁)、幼童(1岁-3岁)、小童(4岁-6岁)、中童(7岁-12岁)、大童(13岁-18岁)。

就目前中国大部分家庭而言,孩子3岁以前多数和大人同屋同住,3-6岁左右开始逐渐拥有自己的房间。因此本文中的儿童主要是指3-12岁的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身体和心理都在逐渐变化和成长。

0-3岁:孩子最直观的身体变化是身高和体重,还有身体比例、姿势和对身体的控制能力的成长。一般婴儿在6-7个月能够向所有方向扭动,可以不用扶着坐几秒钟;9-10个月可在这间,儿童是不断成长变化的,身心的发展呈波浪式上升,发展的速度有时快,有时慢,相互交替着进行。因此儿童房室内设计在规划时需做一个长远的考量,同时也能够实现根据儿童的变化灵活调整的目标。儿童房主要是孩子的卧室、起居室和游戏空间,是孩子的自由天地。儿童房设计是整个房屋设计的一个部分,由于其服务对象为儿童,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侧重于对儿童性格、年龄、爱好等考虑后给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儿童房室内设计一直是笔者密切关注的一项课题。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孩子普遍能够拥有父辈们小时候梦想的独立房间。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孩子在每个家庭中更是成为两代人关怀的焦点,因此现在的家长对儿童房室内设计与布置花费更多的心思,以期望孩子在更加有益身心健康和舒适的环境下成长。儿童房室内设计的研究变得格外有意义。

儿童空间设计 篇3

儿童空间作为现代城市户外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实际的设计中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详细的分析了儿童户外空间的重要意义,以儿童行为心理的特有特征为基础探讨儿童户外空间设计原则和具体设计手法。以期能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提供借鉴。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城市中能够提供给儿童户外活动的场所却越来越少,而普遍存在的室内儿童活动场所空间狭小、活动形式单一枯燥、空气流通差,这样的空间环境不利于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儿童们的心理健康,更影响其性格发展。因此,关注儿童身心发展,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户外活动空间环境,是现今社会各界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现代城市户外儿童空间设计意义

在各类活动空间中,儿童活动空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社会各界逐步重视儿童成长教育问题,这使得人们对儿童户外游戏空间的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关注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需求,保护儿童的利益,促进户外游戏空间与儿童之间的互动性,为儿童设计提供一个良好的游戏和学习的户外空间环境是具有非凡意义的。

1.有益于儿童健康成长

户外儿童空间是提供给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城市户外儿童空间设计的研究对城市儿童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对儿童成长教育中,户外游戏是必不可少的,成长过程中游戏能够积极促进他们各个方面的发展,尤其像儿童的语言、认知、心理情感、行为以及学习能力等等都能通过游戏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正如弗洛伊德所提到的:“游戏是建立积极情感,调整消极情感的途径”。因此,更好地设计创造出适宜城市儿童活动玩耍的户外空间环境,能够让儿童们娱乐的同时让他们的各个方面——身体素质、语言、合作意识、交际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满足现代城市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

2.有益于亲子教育

在现代城市中,一处环境良好的户外儿童空间对家长们来说无疑是一处呵护陪伴儿童成长的乐园,同时也是儿童最早的“校园”。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正如我国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

家长们参与到儿童户外游戏活动中,与儿童共同分享参与户外游戏的乐趣,有利于家长与儿童的情感培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家长更好地了解儿童,从而达到教育儿童的目的,塑造出孩子们积极、乐观的性格,为其以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户外儿童空间环境设计原则

在户外儿童空间环境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并根据儿童成长的切身需求进行合理化设计,以满足儿童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的需要。

1.整体性设计原则

户外儿童活动空间是属于整个城市户外空间设计中的特别空间,是整体环境设计中的组成部分,也是整个设计和谐与否的关键要素。要使其在整体环境中发挥好的作用就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儿童活动空间的气氛要符合整体设计的氛围。在形式设计上应遵从与周边整体环境协调一致,做到不彰显突兀,使之融入到周边的整体环境中。(2)儿童活动空间要从整体上考虑其所处位置。结合所设计场地整体的通达性、安全性的需要,同时可以考虑为陪护家长提供休闲休憩区,可结合场地活动休息区来进行综合设计。总之,户外儿童空间的设计需考虑整体,协调周边交通、环境条件等综合因素。

2.安全性设计原则

在儿童活动空间设计中,安全性是最重要的设计原则。将游戏场地危险率降到最低,确保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安全无忧是设计师的责任。在设计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安全性原则:(1)选址安全性原则(表1)。户外儿童空间的场地设置选址时要避开高危区域,如靠近流动密集的交通干线,出入口,以及河岸、湖岸等场地。对并不理想的场地可以在其周边运用低矮灌木植物或公共设施进行分隔、围合再创造,营造出隔而不离的视线通透空间,家长们可以随时观察活动空间周边的情况,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和舒适感。另外,儿童活动空间的选址还必须确保通达性,让其使用者有最佳到达距离,这样才会吸引和鼓励人们使用这个活动空间。(2)材料安全性原则。在场地设计中的活动设施、铺装都有着各不相同的材质用途。首先,儿童活动空间的重点区域是儿经常游戏活动的地方,在其材质上的选择应采用软质塑胶、彩色铺装等。铺地形式应以体现童趣的色块铺地为主,鲜亮的色彩、奇异的造型能带给孩子们视觉上的刺激,易让儿童产生玩乐兴趣。再者,儿童活动空间中的游戏设施应该尽可能选用良性材料,如工程塑料类、木质类或者沙质类材料。尽可能少选用金属类材料,在设施的焊接处,五金配件,支撑柱及脚盘上等要注意做到圆化处理,从而提高儿童娱乐设施的安全性。(3)植物种植选择。儿童活动空间中植物配置应结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进行设计。选择合理的植物种类及配置能够激发儿童对自然的兴趣,提高儿童对自然环境的认知能力。如选择生命力强且分枝点低的植物,满足儿童的好动行为;选择比较奇特的,色彩丰富艳丽,含有益香味的植物种类,从视觉和嗅觉来吸引儿童,可舒缓放松儿童情绪,亦可满足儿童探索需要。好奇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活动中易接触植物,因此要注意避免栽种有异味、有毒性、有刺激性的敏感植物种类,如月季、龟背竹、玉簪花、紫藤花、玉丁香、五色梅、夹竹桃等植物,以防儿童过敏、被刺伤。

表1 安全性与通达性的相关定额规定

年龄0-3岁4-6岁7-12岁

距住宅的最大步行距离(m)50100400

入口环境不可直接对车行道开口不可直接对车行道开口尽可能不穿越车行交通道

注:表1引自杨焰文、肖毅强《儿童游戏场地系统规划探析》

3.以人为本设计原则

在设计过程中应做到以使用者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儿童活动空间的主要使用者是儿童,次要使用者是陪伴儿童的家长,在进行场地设计时需充分考虑两种人群的使用需求。首先,设计以儿童为主的几个要素:(1)尺度,儿童活动空间的游戏设施、植物配置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尺度,如,秋千的座板高度就应该要比成人的座板高度要低,儿童秋千的座板高度一般设置为30厘米左右;沙坑的深度以30cm为宜,位置不宜长期处于背阳处,定期更换沙土,以保持其清洁。(2)心理,儿童游戏设施的设计要满足儿童新奇、好探索的心理。如,设计挑战性的小型攀岩设施,能让儿童体验冒险的游戏乐趣,增强儿童意志力和自信心,提高儿童心理素质。另外,亲水是孩子的天性,场地中可安排戏水区。如,设置尺度适宜的水池、水流、压力出水等器材设施。(3)年龄,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游戏设施的要求不同。根据相关研究指出,0-5岁的儿童倾向使用固定的游戏设施,6-12岁的儿童倾向使用能让其发挥想象力的可活动游戏设施。因此,应设置多种游戏设施,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要。其次,在设计中也要考虑家长们的不同需求,设计成人、老人休息区。如廊架、亭子、花坛座椅等,方便家长看护及家长们之间交流。

户外儿童空间设计手法

儿童活动空间的设计包括空间的形式构成、活动结构以及色彩等方面的设计,这些都是在设计中应该考虑的手法要点,只有综合的处理好各个手法要点才能设计出优秀的空间。

1.构成形式设计

儿童活动空间是各类活动空间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儿童活动空间的设计应该结合儿童心理特点,在空间结构形式上也应创新,如子母空间,交错穿插空间的运用等,使儿童空间形态更加丰富多样,营造出趣味性的儿童空间;在形式元素的运用上也应多样化,如星形、动物轮廓以及多重图形组合等,有趣奇特的图案都可以成为儿童户外空间构成的形式元素。从而刺激儿童的活动愿望。

2.活动分区设计

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分区设计应满足不同年龄和不同心理特征的儿童需求,以及不同年龄对不同游戏的需求。按照儿童年龄大小可分为幼儿活动场地,学前儿童活动场地,学龄儿童活动场地,让儿童们都可以自由的享受各种游戏;按游戏方式可大致分为球类活动空间、攀爬空间、沙坑活动空间、综合游乐设施活动空间、休息区等,让儿童有机会去体验攀爬、跑、跳的乐趣;按形态分区又可分为动态游戏活动区:如秋千、球类、攀爬、游戏赛跑等活动场地。相对静态的游戏活动空间:玩沙、积木等场地。不同的功能构成不同的活动空间,有效的功能分区能为儿童提供更为合理的户外活动场地。

3.场地色彩设计

儿童游戏空间设计中另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色彩的设计,运用色彩来塑造和强调环境氛围。色彩能够刺激儿童的感官和提高儿童创造能力,对儿童的心理有极大的影响,研究表明:儿童看到丰富艳丽的色彩会激发他们的兴奋感和愉快感;面对单调暗淡的色彩儿童往往变得忧郁甚至会产生恐惧感。在设计时选择明快鲜亮的色彩或是动画游戏场景中的主题色系、主题图案等,并与周围环境进行合理的搭配,达到协调统一,这能很好的吸引儿童产生乐趣,也能避免纷乱错杂的搭配给儿童带来烦躁不安、焦虑的影响。尤其是在五彩缤纷的游戏环境中,儿童感官上通过对色彩的认知和感受能够产生丰富的联想,在心理上能够引发儿童的乐趣,并促进儿童智力的发育和成长,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结语

儿童是现代城市户外儿童空间的活动主体,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安全的娱乐游戏空间,满足城市儿童的户外锻炼娱乐需求,同时提高儿童们的体质、认知能力、交往合作能力以及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是设计师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作者简介:林崇华(1971-),男,籍贯:辽宁省抚顺市,副教授,就职于河北工业大学 ,硕士,研究方向:环境与艺术设计;

儿童空间设计 篇4

现在看来, 如果只注重为家长们提供方便, 而忽视儿童的心理需求, 显然是“人性化设计”的一个遗憾。我们有义务让孩子们觉得医院不是一个“很恐怖”的地方, 医生和护士也不是一群“很可怕”的人。

设计思维的转变

儿童医院里既有患病的儿童, 也有陪伴他们就医的家属, 而且, 儿童与成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存在着显著区别, 需求也就有所不同, 此外, 患儿和家长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相互影响的关系, 这就给儿童医院的设计提出了一个需要仔细斟酌的问题:医院应该为患儿做些什么, 为家长做些什么?如何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

儿童医院需要为家长带着孩子就医提供方便和快捷的服务, 而对于儿童, 除了提供满足基本需要的医疗和生活设施以外, 应重点关注孩子们的心理感受, 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分析儿童的特点, 在设计过程中适当地从儿童的角度来看问题, 而不是以成人的眼光“想当然”地进行设计。

对儿童患者心理特点的理解

儿童患者的年龄跨度多达十几岁, 由于他们处于快速成长发育的阶段, 所以生理和心理特点差异很大。鉴于这个特点, 从人性化的角度考虑, 儿童医院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室设置和各个功能区的设计。

现在, 儿童医院设计非常简单, 通常是借鉴综合医院的设计标准和方式, 将急救、门诊、住院、康复、预防这五大功能进行整合, 至于如何设计才能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 则考虑得不多。

年龄很小的患病儿童对父母有极大的依赖性, 但是他们不能用语言来表述, 于是便用最简单的方式——哭闹来表达, 这就让家长产生焦虑感, 而家长的焦虑反过来又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因此, 通过环境来减轻家长和患儿的焦虑和恐惧有助于整个医疗环境的安静、有序, 也有助于患儿的康复。

有的医院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例如:在医院内设置玩具摊, 当患儿被玩具吸引并且有了诉求的时候, 注意力就会有所转移, 从而减少对医院的恐惧感;在内部空间上, 用游戏空间代替候诊空间, 以动漫或其他方式分散患儿注意力。

再者, 使用一些儿童喜欢的元素可以增加儿童对医院的好感, 从而减少恐惧感和厌恶感。例如, 儿童容易被轮廓线、复杂化的曲线所吸引, 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更加喜欢看由许多小矩形组成的图案, 而不愿意看仅仅由几个大方块组成的图案, 他们更加喜欢看曲线而不是直线, 喜欢有明暗交界线的东西。

在医院中添加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些物品, 可以拉近他们和医院的距离, 如小桌椅、小板凳, 等等。

当然, 为儿童考虑, 就要站在儿童的角度来看问题, 要与时俱进。例如, 很多儿童医院都喜欢使用带有卡通人物的图片, 但是, 如果现在的医院中仍然出现阿童木、孙悟空这样的卡通形象, 就不合时宜了。

门急诊部、病房的设计要点

儿童医院的门诊部环境嘈杂, 人流密集, 就诊时间不规律。门诊部应该提供高效的诊疗空间、诊治过程, 缩短患者就诊流线, 限定人流对特定区域的干扰。

可考虑设置儿童看护区、游戏区, 以便家长可以不带患儿处理相关治疗过程中的事物。

对于综合医院来说, 其儿科门诊应自成一区, 宜设单独出入口;应设置预检处、候诊处、儿科专用厕所和隔离诊查室、隔离厕所, 隔离区应有单独对外出口;挂号处、药房、注射、检验、输液等用房宜单独设置, 与成人门诊分开, 尽量使挂号、医技检查、输液、交费都在儿科诊室单元内部完成。

在急诊方面, 因儿童急性发病多, 输液量大, 所以儿科急诊部用房比例远大于成人。不少综合医院采用的方法是将门急诊合并独立设置。

除了抢救区域和安全走道, 急诊部应该是封闭区, 因为急救儿童往往因为发烧而行动不便, 需要家长一直监护, 安静的环境就显得很重要。

儿童病房的设计有不同于成人病房的特点。由于儿童的护理工作量大于成年人, 而且有游戏、教育、陪伴室等要求, 其护理单元的床位多在35床左右, 规模比普通护理单元床位少一些。儿科单元应多设少床病室和隔离单人病室, 此外还应有医辅用房和儿科特有的配乳、哺乳、浴室、游戏、教育等用房。另外, 由于儿童身材普遍较小且好动, 安全问题应给予足够重视, 例如, 要通过设计来降低儿童在跑动过程中被餐车、医疗器械车等物品碰到的风险。

设计中的困惑

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儿童医院的建设标准, 现在通常是引用综合医院建设标准。虽然儿童医院的科室比较少, 然而从使用情况来看, 儿童医院的床均建筑面积应该比综合医院更大一些, 因为陪护人员多, 同时儿童医院还有用于保健的区域。

由于没有标准, 我们在设计过程中经常被一些问题所困惑。

一是采用集中病房还是单间病房?在调研中我们发现, 有些学龄前儿童的病床上躺的是成人, 而且这种情况并不罕见。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想到两个问题:我们应该为患儿的家长们做些什么;病床的大小以及每间病房内的病床数量如何确定更合理?

二是门诊治疗与病房治疗所需用房如何设置?从经济效益考虑, 门诊治疗收费相对较低, 但是量大;病房治疗的收费相对较高, 但是量小;所以需要进行权衡, 这就涉及到门诊治疗和病房治疗的比例, 但是不同医院存在明显差距。此外, 门诊治疗与病房治疗所需用房的设置还与医疗资源、建筑面积、陪护方式等有关。

儿童友好型活动室空间设计论文 篇5

关键词:儿童活动室;友好型设计;空间设计;幼儿心理

一、儿童友好型空间的概念界定

“儿童友好型”空间是指以尊重儿童的权利与需求为原则,适宜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儿童在其中能够自由且安全的生活、学习、玩耍与交往,感受空间环境的友好,增强儿童对空间的喜爱之情,提升他们对空间氛围的感知能力,进而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儿童友好型空间将会对儿童需求的实现提供条件并给予保护。它是设计理念、优质环境与美好心愿的集合体现。而幼儿园活动室是儿童生活中的主要空间,儿童可在此开展游戏、午睡、进餐等。教师则需根据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孩童身心发展特点在此进行班级活动创设与学习环境的布置。因此,该空间的良好营造需结合儿童的身心特征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创造出满足儿童成长的多元需求,激发和支持幼儿主动学习交流的空间情境,使儿童在友好氛围之中获得成长和教育所需的充裕物质环境与知识技能。

二、我国儿童活动室的空间利用现状

当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理念“深得人心”,使得大多数幼儿园均采取重“教育空间”,轻“活动空间”的办学方式,将“学”局限在室内,“玩”定位在户外。而我国大多数的幼儿园的户外空间均严重不足,导致儿童只能老实地待在室内“教育空间”,被学业竞争所“绑架”,缺乏足够的安全自由的活动环境,更别提在生态系统中通过游憩来找到“学”与“玩”的平衡。孩童的好奇心、想象力、精力自然也难以合理挥洒,这显然违背了儿童自然成长的天性。此外,大多数家长与幼儿教育者将儿童的活动空间与游乐场、电脑游戏等同,认为孩童的活动只是为了体验外界的感官刺激,这显然忽视了孩童在日常成长中活动、玩耍所带来的那份纯真的快乐。可是眼下,大多数儿童活动空间的管理者与设计者却在按照成人的审美与功能需求进行建设,造成了形式单一、内容乏味的活动模式(图2),缺乏对儿童成长环境所需的安全、舒适、多元、趣味、发展、适应、尺度的重视,使得儿童难以拥有一个丰富内容的活动空间,促进其天性的全方位发展。因此,本文试图对幼儿园中的活动室入手,论述如何使儿童活动室具备友好型的特征。

三、儿童友好型活动室的空间设计原则

众所周知,游玩是人之本性,它教会了儿童理解常识、激发想象、动手创造、结交朋友、自我学习与积累经验。而友好型活动室的核心特征便是“玩”。如何从儿童行为入手,利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让孩子在活动室中的自发地“玩”,强化孩子是“主人”的空间语言与设计特点,这将是营造友好氛围的关键。下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剖析三者之间交互作用的体现。

(一)多元空间的洄游——运动型玩耍的友好体现

活动空间的存在有利于儿童行为的表达。因此,品质优良的活动室对儿童产生的“空间教育”也将影响更大,意义更深。那么,如何用活动室的“空间特质”来引导儿童行为,让其获得更多的身心自由呢?方法如下:第一,活动室空间突破区域边界,降低空间阻隔程度,与其他功能空间通达良好。同时,还需均衡布局,创造共享开放空间,既可供儿童与成人集体游戏活动,也可用作交流、休憩、学习之地,满足活动内容的自由变换。下半部围合,外形如山一样的薄墙,并运用下圆弧的造型让活动室的功能组合、流线选择、光影表达都丰富起来,灵活适应着不同的活动内容。“山”墙还可通过控制儿童的视线以引导儿童的活动,令其充满好奇,积极探索。第二,活动室还需为孩童提供远离成人控制,属于自己一隅的半围合私密游戏地带。孩子可通过多个洞口的设计开发更多的可玩性,如观看共享空间中的随机景象等,同时,又使儿童之间各异的行为干扰降到最低。木屋内是儿童的“新天地”,木屋外是“旧世界”与“新天地”的过渡,教师可在这里观看、辅导孩子们在温暖、柔软的私密空间中开展活动。这类空间形式的存在,将会提升儿童的安全感,激发其好奇心与想象力,让孩子在游玩、运动中获取知识。

(二)趣味器物的互玩——创造型玩耍的友好体现

在孩子的想象中,活动室的家具、玩具等物品皆有生命,它们与儿童情感互联。因此,如何基于儿童的行为活动特点,整合设计这些器物,挖掘其使用时的乐趣,从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活动方式,将对儿童的身心成长,行为方式与创造力的培养起着积极作用。著名的儿童产品设计师卡斯沃斯基曾说过:“家具是孩子实现自我设计空间愿望的微型建筑。”如何让“微型建筑”既具备储物、展示、娱乐、学习等功能,又能够形成空间,留出空间,加强空间层次,创造共享空间,营造合理的空间尺度,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进行游戏,要点有二:第一,设计师应当明确上述器物的设计或搭配需结合建筑的空间语言,而非局限于单品细节。目前,在儿童活动空间中,家具与建筑构件之间的界限正愈发模糊。可以延伸出各种活动行为,从孩童的视角看“山”,“山下”为白色,“山顶”呈褐色,而成人的视野却反之。此外,还有五颜六色的三角椅子与之搭配,这些体块是根据儿童的身高和行为习惯而设计的,可以让儿童舒适地行走、坐下、攀爬。他们可以在高差中与家长并行,也可以单独穿越。这些家具与空间结构的组合使得游乐空间立体化、灵活化,引导孩子在其中进行富于想象的创造性行为。第二,儿童具有喜新厌旧的特性,儿童热爱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周围事物。因此,活动室内家具、玩具需要通过自身的设计,能够灵活变化,转换“面貌”,这样,这些器物才能为儿童提供“实验”条件,通过改变他们的外形或是组合方式发现其中特质,让器物改变自我,从而开发出适合儿童多种行为的弹性空间,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和创造的兴趣。

(三)嬉戏互动的交流——社会型玩耍的友好体现

每一个儿童都希望在平等自由,关系融洽,互敬互爱的环境中活泼愉快、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地玩耍、学习、劳动,合作与成长。如何让孩子与教职员、园方、家长之间贴近心灵,有效地感知情绪、主动地参与到上述的空间氛围塑造中,乃是设计友好型活动室的又一关键,其核心便是“紧抓”尺度。首先,应遵守主线设计原则的尺度感,即孩子在活动室的任何一处玩耍时,都能清晰地感受到主道路的尺度范围,从而确认自己的活动位置,并随时可向成人寻求保护,使儿童具有安全感。其次,应确保从儿童的视角高度(约115-140CM)容易发现与旁人共同游戏的机会;提供可选择的活动间距,如25-45CM多用于师生、好友之间的亲密距离,鼓励更多的肢体接触,抑或是45-120CM的人际间距离,进行基本的语言交流。最后,在一些与成人交流的空间中,需无形中通过尺度向成人暗示应作为一个服务提供者,而非管理者与儿童互动,如尽可能的多蹲下来陪伴孩子。虽然,成年人会对该尺度感到不适,但却在行为上将空间权力交于孩子,表现了平等的姿态,让彼此在互动中增进了归属感,凝聚了对活动空间的共同意识,关系自然也更加密切。综上所述,通过引入友好型活动室的设计理念,能丰富儿童活动的形式,全面锻炼儿童的五感,使孩子们在游玩中深度体会到人、空间、物彼此关系的奥妙,提升儿童活动的满意度,延长儿童的活动时间。

四、总结

儿童友好型活动活动的营造也绝非如上文那般概括,还有更多深层次的设计内容,因篇幅有限,便不再赘述。然而,我们所需知道的是,除了需注意空间设计层面的要素之外,更需要的还是幼教工作者、园方、家长改变对“玩”的偏见。萧伯纳曾经说过“我们不是因为长大而停止了游戏,而是因为停止了游戏所以我们变老了”。“玩”是一种最为本真的快乐心态,它引领孩子带着自发的兴趣、欢乐和满足去体验有趣的活动并学习必要的生活技能。玩耍不应该有任何成年人强制的规定,而应是儿童独自或与陪伴者彼此一起游戏或自由漫步。这将为其创造更多与空间融合、自我思考、与人相处的机会,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的技能,达到增强自信,明确个人属性的功能。因此,如何看待“玩”,如何有“目的”地玩,如何从“玩”中体现友好氛围将是未来幼儿教育目标与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的新方向。“玩物尚智”的时代已经来临,设计师应与管理方、儿童进行更深层次的相处、交流与研究,早日形成儿童友好型活动室的设计指引与标准,提升空间品质,早日在全国范围推广,争取改变我国目前儿童室内外活动空间紧缺、质量低下的问题。

参考文献:

浅谈儿童插画设计 篇6

儿童插画《天鹅湖》

一、中国儿童插画发展过程

在中国,儿童插画艺术经历了相对漫长的过程,最初的儿童插画几乎整本由线描构成,用单纯的黑白线条取代了国画传统形式中对花鸟鱼虫的浓墨重彩,儿童出版物也因此出现了版画风潮。

建国之后,随着版画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儿童读物发展也因此突飞猛进。《哪吒闹海》、《水浒传》、《大闹天宫》等一系列充满中国民间特色题材的连环画走进60、70年代的儿童甚至大人的眼中。大多8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大都还有人手一本连环的印象,其中一套著名的《三国演义》连环画,更是重复印刷了不下一亿册,可谓是风靡一时。

现今的儿童插画经过了解放后版画、黑板报、宣传画格式的发展,以及80年代后期对国外优秀插画表现风格的借鉴,9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使用计算机进行插画设计的新锐插画家们层出不穷。

二、国外儿童插画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欧美的儿童插画发展时间较早,新进技术的影响与发展也较早,所以插画风格多样化,而内容上也极具本土文化特色。画面色彩鲜明,内容丰富,受到了世界各地儿童和家长们的欢迎。在国内儿童插画图书市场上,欧美儿童绘本也是销量最大的,这对国内儿童插画市场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欧美插画家们受其文化和教育的影响,凭着自己的创作风格为孩子们创作大量既内容有趣,又带有教育意义的插画作品,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

其次是在日本,通常具有东方小巧的气质,插图故事多变曲折,还用大量效果来烘托气氛,比如效果线、贴网点,Q版造型的运用和漫天纷飞的樱花之类来弥补画面和绘画功底上的不足,人物造型饱满充实,形象可爱,画风充满梦幻。

三、我国儿童插画设计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对儿童教育程度的不断重视,面向儿童的各种书籍和杂志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图文编排方式的改进和插图绘制的多样化在整个变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拥有600多家出版社,其中儿童出版社30多家,每年出版儿童图书2万多种,儿童图书占总图书量的12.3%,而儿童图书90%的是带有插图的。

中国儿童图书由于在插画水平上的不断提高,使得中国儿童图书整体出版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并且逐步与国际水平接轨,推动了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儿童插画图书走向世界。但与此同时仍然存在很多遗憾与不足。很多儿童插画作品缺乏专业性,很难满足不断提升的儿童审美能力要求,这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以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出版的《婴儿画报》和绘本故事系列为例,画面处理基本只有三种处理方式,一种是每个物象外轮廓勾线,然后用彩色铅笔或油画棒画出体积,最后用水彩或丙烯颜色罩色;二是电脑简单处理形象边框之后填色;三是纯用水彩或国画颜色分染平涂。其中第一种表现手法运用最多,创作多停留在白描和简单的填色上。其次,部分作品虽然在表现形式上细致入微,但是在创作构思上过于老套死板,不能够满足现今儿童的审美取向。从而使得国内儿童插画多见平庸之作,缺少真正能令儿童感兴趣的成功作品。再次,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影响下,书籍出版商急于成果,导致插画家的创作时间不足,从而导致了儿童插画的作品质量下滑,表现能力差,使得一些粗制滥造的儿童插画作品滥竽充数。

四、儿童插画设计的思考

(一)细致划分儿童读者的类型

儿童读物应该更多地考虑到儿童的审美心理特征、年龄段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对插画的内容、风格、特点区别对待。数字、文字认知类适合于3-5岁的儿童;科学类、常识类的插画则更适合于6-8岁的儿童;0-3岁的儿童则更适宜看或者说触摸那些能够初步使他们对这个世界产生认知的简单的色彩或者形状,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喜欢读图、看画,并且对听故事很感兴趣,但是孩子的注意力还集中不了很长时间,也无法理解复杂一些的故事情节,主要以启蒙为主。

(二)丰富画面内容,增加趣味性、故事性

吸引小孩子就必须让他觉得有更多的东西可看,而不是一个人物或者一些小动物等过于简单的情景。丰富的画面内容可以迎合儿童的视觉需求。意大利幼儿教育理论家蒙泰梭利作过这样的实验:他仔细观察幼儿看彩色画片,这个幼儿一边看画片,一边不停地念叨着“汽车”。蒙泰梭利并没有发现画片中有汽车,问这幼儿汽车在哪儿,孩子指着一张画有猎人房子的画片,画中远处有一条像公路的曲线,线上有个小点。幼儿指着小点说:“这是汽车。”幼儿看图画书和大人的感受是很不同的,像这样微小的细节,对大人来说是无所谓的。由于幼儿毫无先入为主的观念,对大人忽视的东西往往产生难以想象的反应。所以在设计思维上就要考虑到内容的丰富性,为儿童充分提供可供寻找的丰富的微小的细节,让孩子们有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

(三)力求色彩的优美与协调

幼儿对于色调是十分敏感的,很多人认为儿童喜欢鲜艳的色彩,于是插画中总是少不了对比强烈的颜色,实际上淡雅的色彩更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同时对视觉上也不会产生刺激,如柠檬黄、冰点蓝、淡粉、鹦鹉绿和白色,并且要避免使用晦涩、模糊和复杂的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的色彩。

(四)风格、题材多样化,形式本土化

儿童插画风格的多样化,可以带给儿童丰富的视觉经验,除了手绘形式外,其它如木刻、版画、剪纸、摄影、电脑绘图等都是很好的艺术手段,儿童插画也应该尝试立体插画(可触摸)这种形式,不仅能够使阅读者得到视觉上的满足,更能够通过触摸加深儿童对事物的认知。题材也应拓宽思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范围也是适合儿童阅读的题材。

结语

儿童公园设计研究 篇7

儿童公园是一个融知识性、休闲性、参与性为一体的现代型主题公园, 是一个风格独特、内容新奇有趣、互动性高的休闲娱乐场所, 也是自然的、生态的、富有趣味的场所。它具有与时俱进的功能和设施, 是儿童成长的好课堂, 能启迪孩子热爱生命、融入环境和集体、在大自然怀抱中快乐成长, 它具有足够的吸引力、鲜艳的色彩、有趣的活动设施、游戏场地, 因此儿童公园设计的成败, 关系到儿童的健康茁壮成长。

2 儿童心理及儿童公园特点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有着独特的心理、行为上的特征,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其生理、心理行为特征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年龄是儿童分组活动的依据, 不同年龄的儿童活动方式不尽相同。儿童的成长大致分为4个重要阶段:0~3岁, 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靠听觉, 嗅觉及触觉来感知外界。婴儿刚出生以后, 就有很巨大的吸收性心智, 对外部的刺激, 犹如海绵吸收水分, 接受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和刺激。3~6岁, 这时期的儿童大部分已可以独立行走.但行为活动具有不稳定性, 不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活动, 仍需要父母看管。6~10岁, 这一阶段一般是学龄儿童心智己逐步开发, 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刀, 活动的体力强度加大, 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开始有意识地参加体育运动, 对智力活动的兴趣增强。10岁以上, 这是儿童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度阶段, 心理上除了具体形象思维外, 抽象的逻辑思维也开始起作用。这时期的儿童生长迅速, 体力大大加强, 除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外, 同时也转向文化, 娱乐性需求活动, 并以学习型活动为主来发展脑力思维。

儿童公园概括起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儿童公园所需活动场地多, 面积大, 人流集中, 环境负荷量大。儿童公园活动设施和内容多, 游览路线复杂, 再加上儿童活动的自由度大, 容易造成对绿地的破坏。使用的时间性和季节性强, 以周末和节假日为主, 尤以暑假的使用时间最长, 利用率最高[1]。儿童公园需要满足儿童在生理上要求日光充足, 温湿度适中, 空气清新;心理上要求景物色彩艳丽, 造型丰富生动的景观。

3 儿童公园设计原则

3.1 以儿童为本

儿童公园的设计应以服务儿童为宗旨, 各种交通、游憩场地设施和滨水景观设施的布置要符合儿童群体的身体特征、活动尺度。因此在儿童公园设计时, 必须注意儿童在活动场地中走动、奔跑、攀登及爬行时的目光视线和身体尺度。

3.2 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园内野生植物、池沼、果林等景观资源进行布局, 做到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尽量尊重原有地形, 结合地形进行儿童活动场地的设计。

3.3 寓教于乐

考虑到儿童活动多样性的需求, 儿童公园设计应融参与性、多样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为儿童创造轻松、自然、功能齐全的活动场所, 并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 使环境具有“寓教于乐”的潜在作用, 让儿童们在游乐中增长知识。

4 儿童公园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儿童数量的不断扩大, 城市中儿童活动场所明显不足、规模偏小、布局不均等问题日益凸显, 主要体现为如下3个问题。

(1) 儿童活动空间少, 被关注少, 儿童公园设计中过分注重商业经营, 设计成人化和商业化明显。由于考虑场地的维护, 儿童公园都关注经营性收益, 希望将利益最大化, 所以在设计和活动设置上通常采用大量功能化的建筑设计, 保证公园未来经营的稳定性, 由于功能建筑和设施的丰富不得不雇用大量工作人员和设置围墙, 这些成人化的思考是合理的, 但是对于儿童而言, 活动空间就被不断地压缩, 可以做户外活动选择也一再减少。城市中的儿童公园一般为政府项目, 选址适中, 一般场地面积不大, 活动内容不多, 整个场地出于充分利用土地的目的而被建设得非常拥挤, 留给儿童的合理使用空间相对较少[2]。

(2) 场地空间单调, 活动单一, 时空变化少。由于用地面积不足, 以及大量布置建筑, 儿童公园内的引导性活动设施通常会极大地控制儿童的行为, 许多儿童在本应该属于他们的自由天地内却被拥挤着去排队参加一个简单的活动, 等待远远大于参与的快乐, 对于目前具有较为繁重功课的儿童而言, 难得的周末或者节假日往往玩得非常“累”。

(3) 缺乏对于儿童心理与生理的研究, 儿童设施机械化安置, 互动与自发活动少。由于儿童公园的内的设施基本上来自游艺设备厂商, 它们垄断了儿童公园的配套设施, 也就造成了场地内活动设施的机械化安置, 建设者往往出于造价的考虑迁就了部分厂商, 很难做到为场地量身定做设备, 而是为了设备和活动内容量身定做场地, 这样, 机械化的安置状态就越来越多, 公园内最好的土地通常都被用作大型游乐设施的布置平台, 很难做到环境与设施的统一, 即使是很简单玩玩泥巴, 抓抓沙子的游戏在儿童公园的设计中往往被忽略。

5 儿童公园创新性设计思维与方法

5.1 满足儿童不同的心理需求

儿童对环境的需求是从生理需求到满足心理需求的过程, 包含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两个方面, 即公共设施、游戏设施等的齐全以及构成环境中各元素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等蕴含着儿童对环境的知觉与情感的信息, 使其产生精神的愉悦与满足。儿童在环境中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 满足“表现欲”。

表现欲是一种情感因素, 儿童的情感外露性大, 在儿童公园设计中充分利用儿童这种特点, 对儿童在各种活动中流露出来的表现欲给以鼓励, 强化儿童表现自身能力和思想的欲望。

(2) 满足“探知欲”。

儿童天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 巧妙的设计能激发孩子求知欲, 对培养孩子们对知识的探索起到推动作用。

(3) 满足“兴趣度”。

兴趣是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原动力, 兴趣能对儿童所从事的活动起支持、推动和促进的作用。长期的兴趣把儿童引向高级的优先层。故在儿童公园的设计中应合理利用和参考这些需求, 设计出满足不同阶段儿童的活动空间, 是儿童公园设计应考虑主要方向[3]。

5.2 进行细节化设计

在儿童公园的设计中除了考虑安置一些大型游乐设施外应考虑适量的景观小品如蘑菇、绿叶、星星等卡通形象;在园门的设计中可以设计成新奇的动物造型、儿童常见的玩具造型等, 既具备了明显的识别性又引起儿童浓厚的游园兴趣;在园内儿童活动项目设计上也可以别出心裁, 具体可以考虑与动植物亲密接触, 设计花香鸟语林;设计科学探秘馆, 让儿童体验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和传奇;设计足够大的开阔活动场地并铺设上草坪, 不仅提高了儿童公园的绿化覆盖率, 而且使儿童活动空间扩大、视野开阔从而调节儿童视力, 使其得到彻底放松。

6 结语

一个优秀的儿童公园设计, 不仅是儿童公共活动场所, 也是一个能够充分体现社会关怀和促进素质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场所。它不完全是盈利性场地, 它的综合型效益随着人们的参与逐步提高。在建设和管理儿童公园的时候, 人们应当充分取得社会和人文层面环境的宏观支持, 强调它的公益性特征和面向大众的共享性。

摘要:分析了儿童心理及在环境中的特点, 结合儿童公园设计的原则, 指出了出现有儿童公园设计的不足, 从心理需求、细节设计等方面探索了儿童公园创新性设计思维与方法。

关键词:儿童公园,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邵花.浅谈儿童公园的改造设计与构思[J].广西城镇建设, 2008 (5) :91~93.

[2]屈亚勤.浅谈社区公园中儿童活动场地设计[J].山西建筑, 2007 (4) :77~78.

儿童空间设计 篇8

我们在玩具设计的过程中首先想到就是玩具的材质。在做市场调查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毛绒类、拼图类、积木类玩具已占据了儿童玩具市场,这类玩具在儿童市场中起到了一定的主导地位,且在近二十年内保持着“变型不变体”的特征。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选择对“木制类”玩具进行新的开发和探索。木制玩具是具有现代元素体现和怀旧味道相当浓郁的产品。现如今,环保和个性的突出成为家长在购买玩具时的重要考虑因素,减少有害物质对儿童身体的侵害已成为现代木制玩具的一个鲜明特征,而对于个性来说,我们将要设计的这款玩具应该让儿童在玩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智力开发与寓教于乐的功能。

玩具是由4×4厘米的六面绘制火车、直道和弯道火车轨道的圆角正方体木块构成。在玩具材质的选择上,我们采用圆角木制六面体,市面上的玩具大多是毛绒玩具或塑料类,部分毛绒玩具看着漂亮,但里面的填充物却是废旧的棉絮,极不卫生;塑料类的玩具材质更是PVC(聚氯乙烯材料)、PP(聚丙烯)或PE(聚乙烯)等原料,儿童总喜欢把玩具放在嘴里咬,这样对儿童身体就会有很大的侵害。而我们玩具的材质本身就是天然环保无添加,且在棱角的处理上也是采用圆角,可以最大程度地做到无毒安全。

二、色彩的应用

2-3岁是儿童对色彩的认知和发展的积极时期,因此在颜色的选择上,我们运用了明丽鲜艳的色彩填充在火车轨道的空白处,形成了五光十色的轨道。多彩的环境能够激发孩子的认知兴趣和愿望,利用色彩对宝宝进行视觉刺激,对宝宝认识颜色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培养孩子的美感。教孩子学会区别识别颜色,是教孩子认识事物、发展智力、培养美感不可缺少的内容。

对于这一时期的孩子来说,我们主要针对的是颜色的认识锻炼,在木块数量上最少的为16块。在颜色的选择上,我们选择的都是相对艳丽的色彩,因为鲜艳的色彩比较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将这些正方体旋转至不同的面就能够组成不同的轨道路线,并且会有不同的颜色,这样可以很好地教会孩子识别不同的颜色,对孩子日后颜色的认识和美感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在游戏过程中可以教会孩子辨认颜色,这一阶段的孩子主要是认识红、黄、蓝、绿四种基本颜色。另外,认识颜色是有一个科学的发展规律的:红——黑——白——绿——黄——蓝——紫——灰——棕(褐色),按这个顺序去教孩子认识颜色将会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的玩具在颜色的选择上要遵循这个规律,六个面的颜色分别是红、绿、黄、蓝、紫、灰。

三、图形的加入

3-5岁是对儿童进行方向感和组合图形能力锻炼的一个好时期,通过调整轨道的方向排列使轨道形成回路,锻炼孩子的方向感和手脑能力。对于3-5岁儿童,我们把木块的个数调整为了36块,颜色上也调整成了饱和度的色彩,使整体色彩更加和谐,在儿童认识颜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了儿童色彩的美感。在游戏的形式上,除了上一套中的自己玩耍,这一时期的儿童逐渐有了集体意识,更愿意接触别的小朋友,所以在这套玩具中我们增加了绘制的地图、骰子,让这套玩具可以变成两人或两人以上的游戏。通过掷骰子选择不同颜色的轨道,以及在地图上走的不同步数,最终到达自己的目的地。为了增加难度,我们还设计了障碍木块,比如当骰子掷到了王冠,就可以选择在对方的路线上放置障碍阻碍其前进,障碍有山、河和树木等。同样的,有障碍就有解决的方法,同样掷骰子掷出王冠也可以选择为自己清除障碍,清除障碍时可以在障碍放置的地方同样放置相克制的隧道、桥和电锯。这套玩具更像是一套立体棋局,让孩子在博弈中学到知识,开发大脑。

四、游戏的加入

对于5岁以上的孩子,我们将木块的数量增加到50块。为了更好地锻炼儿童的思考和探索能力,我们在原有的36块的基础上设置了许多道具。游戏规则:两个儿童分别持有不同颜色的火车和轨道,摇骰子,骰子分别有耕种和养鸡两种图案选择。若摇到耕种则需要在自己轨道行走的途中寻找水壶、小麦、锄头。养鸡则需要小虫、鸡棚、大米。每一次碰到需要的木块都要摇一摇,摇到你想要的才能取走,若摇到对方的则对方到达时可以取走,若摇到其他图案,则双方都要重新摇骰子。其中,阳光和土地是双方都需要的,凑齐物种有五样,先凑齐并且到达终点的人获胜。这套玩具更加锻炼了儿童的智慧,也教会了儿童认知一些耕种知识,让儿童对耕种和喂养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寻求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的过程中,会锻炼孩子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儿童在思索中探索,集中精力去找到自己想要的。

根据儿童心理的不同时期,我们的玩具设置了不同的玩耍阶段,通过玩具块数的增加,可以不断增添玩具玩法的乐趣。市面上的儿童玩具大多都比较单一,在近二十年几乎一直保持着“变型不变体”的特征,并且单调枯燥,容易使儿童产生厌烦、玩够了的情绪。而我们的玩具首先在玩法上就有很多的可能性,儿童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脑力和动手能力来组成不同的路线。而且一组木块轨道可以有多组障碍地图,地图是不断更新的,可以融入更多当下流行的元素。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地图的难易程度、火车轨道的块数也会有所不同,当然组成的路线的可能性也就不同,所以这款玩具是可以不断增加块数难度和地图新鲜度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玩具的复杂程度也可以增加,只需要增加木块的块数就可以。

鲁迅先生曾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是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活动方式,也是孩子参与世界的开始,而玩具是游戏不可缺少的材料,也是能够开发儿童智力的工具。教育和玩从来就不是有冲突的对立面,对于孩子来讲,“玩”本身就是天性的赋予,所以有益儿童身心发展的玩具是购买所需的条件之一。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发展起来,并开始占据了主导地位,玩具就是以具体的木块排列形式来培养孩子直观思维的发展,比如孩子在排列木块之前头脑中就已经有排列的方法,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实现。

随着人们对儿童启蒙引导和教育的日益关注,家长也不再满足于玩具只能“哄”孩子的功能,开发孩子脑力和身体灵活度等成为家长购买玩具的首选。那么,我们设计的玩具就在这方面做了充分考虑。首先,整套玩具在颜色的选择上除了能教会孩子识别颜色和培养早期的色彩美感之外,更是为了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注意对儿童认知的发展非常重要,从小就应培养。要给他们提供丰富的环境,扩大经验,增长知识,发展感知觉。3岁儿童的注意力会随着兴趣而转移,益智玩具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意志和自制力,发展有意注意,并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这时期,儿童思维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发展起来,并开始占据了主导地位。玩具就是以具体的木块排列形式来培养孩子直观思维的发展,比如孩子在排列木块之前头脑中就已经有了排列的方法,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实现。

儿童空间设计 篇9

1 儿童的特点和天性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推进, 生活在城市中的儿童数量越来越多。儿童天性的特点是喜爱探索和观察, 而游戏是儿童主要的活动形式和探索世界的桥梁, 游戏的过程也是早期学习和成长的主要途径, 儿童可以通过游戏展开想象力的翅膀, 使他们在欢快的娱乐活动中, 体验着儿童幼稚内心世界的童趣, 这些童趣会潜移默化的让儿童学会忍让、宽容、合作等人际交往的优良品质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在儿童游戏中, 也可以通过天真的模仿使儿童学会今后生活需要的技能。可以说儿童游戏对于童年发展起着不容置疑的作用, 这个过程对儿童一生的成长发挥重要的作用, 如对儿童艺术兴趣的培养、事业方向的选择大都是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形成。因此, 如何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游戏场所和环境, 使儿童在童年时代得到快乐, 使他们在思想中产生美好的幻想, 利用儿童的美好愿望激发创造力是儿童公园设计者的重要任务。儿童是社会的未来, 儿童的成长关系到未来世界发展的方向, 培养身心健康、活泼聪明、富有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少年儿童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和目标。

2 儿童公园设计发展新方向

儿童素质的提高决定着人类素质的提高, 许多发达国家都在为创建“少年儿童友好型城市”而努力。关于“少年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提案从1996年开始实施, 会议提出少年儿童的健康程度, 是衡量人类生活环境的健康程度和政府管理水平的最终标准。而儿童公园作为儿童户外游乐的重要场所, 就应该做到既能满足儿童对娱乐的需求, 又能多倾听孩子们的声音, 设计建设成儿童喜欢的公园场地。儿童的童年期 (7~12岁) , 户外活动需求大, 喜欢和小朋友结伴游戏, 比较适合具有竞技性和创造力发挥的游戏;再大点的少年独立思考和行为能力均比较强, 喜欢竞技体育和流行的体能训练类具有一定冒险和挑战性的活动。设计师只有深入儿童的心理, 才能创造一个他们乐于接受、流连忘返的游戏娱乐空间。

2.1 儿童公园的主题创意性

随着人们思想觉悟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已开始意识到儿童公园不能再是单调的娱乐设施添加的初级设计阶段, 而是需要有一个能够给孩子们成长带来积极影响的主题创意。一个好的创意能给儿童公园的设计带来精彩和价值。所有独具特色的令人心动的儿童公园的背后都有一个精心策划的主题创意。

儿童游乐公园在富有主题的内涵后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如香港迪斯尼乐园。儿童公园也是如此, 儿童游乐公园尤其对这些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儿童来说, 主题的赋予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儿童具有喜新厌旧的本性, 儿童可以本能地自有发明和游玩, 可以使儿童自身的玩乐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针对这些特点就要求儿童公园的设计师们具有童趣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把童趣融入到儿童的思维模式中, 为儿童收集更多创造性的元素, 找到可以契合儿童心声的主题创意, 为儿童创造一个有利于身心成长、能够锻炼儿童未来所需具备的各种能力, 使儿童们可以百玩不厌, 在游戏中充满幻想, 利用游戏来启迪心智, 使他们在快乐的天堂中成长。

2.2 儿童公园的游戏艺术性

作为儿童公园中的游戏设施有许多种类, 但也可以有很多艺术的诠释方法, 设计者要突破固化的思维, 启动想象力, 使游戏摆脱呆板的境况, 使之生动、趣味、充满着儿童的新鲜感。如普通的滑梯也可以设计成儿童喜欢的游戏, 设计者可通过生动的卡通造型加上鲜明律动的色彩, 儿童在下滑的瞬间可以感受到更大的趣味和快乐, 造型和色彩的创新使这些常规的游戏又增加了艺术性和新奇感。培养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更具创造性, 使游戏对儿童的健康发展发挥出更大更广的启迪、教育作用, 使儿童的艺术天分从游戏的进行中得到启蒙, 思维得到启发和挖掘, 在游戏中从开始走向成功。

2.3 儿童公园的空间趣味性

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 对儿童公园的建设为儿童提供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活动空间, 然而对于儿童公园的设计和建设, 不仅应该给儿童提供一个有趣的游戏空间, 还应该在空间上形成一种趣味性, 这样才能唤起儿童快乐情感, 激发儿童“玩”的兴趣, 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 使儿童公园成为第二课堂。儿童公园的地形、植物、水体、建筑物等设计都是儿童游玩、体验公园的最终物质载体, 其物质空间可以是平淡的、普通的, 也可以是充满创意和趣味性的。例如, 儿童可以在迷宫中穿梭, 这些趣味性的空间让儿童增加了解决困难的能力, 也激发了探索的兴趣。设计者也应善于应用如沙、鹅卵石、原木、植物、地形等各种要素来围合各种趣味性的空间, 让儿童充满新奇感和趣味感, 激发儿童探索、创新和学习的精神, 给儿童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束语

由于儿童成长期的年龄段不同, 其行为、心理和要求必然不同, 因此在儿童公园的设计中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性, 把握住儿童天性的特点, 创建既符合儿童心理行为又能引导和启发儿童潜能的活动空间。这是一个复杂的设计过程, 考虑的要素和影响的因素很多,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也会为儿童公园提供更丰富的思路。让我们为高科技时代儿童公园的发展和建设而努力;在城市化的建设中, 遵循儿童特点和天性建设有利于儿童身心成长、能够锻炼儿童未来所需具备的能力的健康公园、安全公园、快乐公园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沈员萍, 王浩.儿童公园设计发展新方向初探[J].陕西林业科技.2011-06-15.[1]沈员萍, 王浩.儿童公园设计发展新方向初探[J].陕西林业科技.2011-06-15.

[2]李运生, 张杰, 黄涛.儿童公园设计研究[J].绿色科技, 2012-05-25.[2]李运生, 张杰, 黄涛.儿童公园设计研究[J].绿色科技, 2012-05-25.

儿童空间设计 篇10

一、空间认知能力对幼儿发展影响

(一)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随着时代进步,对于幼儿教育空间设计也不再只是窗明几净。幼儿园每一处布置都可能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影响。幼儿在幼儿园中通过看到高低不同组合,产生高与低的概念,在走廊玩耍时通过光束知道明和暗,这些基本认知都会启发幼儿智力,提高其智力。而针对年龄较大儿童,一些幼儿园在走廊天花板设计中运用小兔子、小鸟这种动物形象灯罩,使得幼儿在走廊中玩耍时会通过灯罩联想动物形态,并向老师表述出来,起到了智力开发作用。

(二)促进幼儿感知能力发展

幼师在幼儿教学中,会带领幼儿认识一些色彩、形状、线条。这都是抽象认识,不利于儿童记忆。但是良好的空间设计能很好弥补此方面不足。如一些幼儿园将教室门、窗户设计为圆形,整个教室采用浅蓝色系,既给儿童一种置身海洋的感觉,还提高了空间开阔性。幼儿通过圆形门窗能更好认识到曲线与直线有什么差别,在夏天也能感受到蓝色所营造的清凉之感。

二、基于儿童空间认知能力在幼儿园中设计应用

儿童随着年龄增加其自身安全感会逐渐提高,因此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同需求,良好的空间设计能使幼儿尽早熟悉幼儿园环境,更快融入到新生活中。因此幼儿园在空间设计中,要从三个方面提高幼儿空间认知度。

(一)方位性设计

该设计主要体现于幼儿园走廊、楼梯、室内公共场所设计中。通过不同空间布局所带来的方位感,让儿童形成上、下;高、低;远、近的概念。应用到具体设计中,如走廊部分,可采用半封闭式走廊。一面是教室,一边是外在景观,幼儿在行走过程中就能产生很强里与外的概念,明白进入幼儿园里面就是一个新环境,需要去探究、去认识。还有一种半封闭式走廊,是采用廊柱设计,通过廊柱序列让幼儿感知到前进与后退。

楼梯是最容易让幼儿形成上下、高低概念的建筑了,一些幼儿园会在此基础上进行楼梯创新,采用双排楼梯。一排阶梯层高,一排阶梯层低,是儿童在看到不同楼梯时产生明显高低对比,还方便了不同年龄段儿童上下楼梯。

(二)感知性设计

相比较方位性设计,感知性设计在幼儿园应用中更全面也会更易被幼儿发现。感知性设计从两方面培养了儿童感知能力,一是图形形状、大小、组合;二是指儿童对于空间明暗、延展性、完整性认识。

再具体应用中,如上述提到的玩具教室设计,让幼儿通过观察、接触感受到圆形曲线光滑、无棱角。有些幼儿园是单层结构,幼儿园在教室照明设计中,会采取部分自然光照射,将天窗设计成不同形状如圆形、方形、椭圆形,而教室内部座椅板凳也会设计成对应三种性状,让幼儿找出教室上下相同点,感知对图形的认识,还提高了空间内部相呼应的整体感,采取自然光照射也显得教师愈加明亮。

(三)可变性设计

这是一种更适于高龄儿童空间认知能力设计应用,儿童对于空间有基础认知后就会形成空间概念,会想要有私人空间。这部分设计主要运用于室内设计中。一些幼儿园在教室设施选购中,会选择一些可拆卸可移动设施,在实践课上教儿童自己进行组装,从而改变教室空间设计。还有一些幼儿园会在教室打一排储物柜来增加幼儿园储物空间,在其中添置隔板,给每位幼儿提供私人储物空间。

(四)室外设计

室外活动空间不仅占到幼儿园一般空间,对于幼儿日常生活也是不可或缺一块。幼儿在户外活动中不仅可以活动身体,拓展空间认知范围,还可以接触到大自然,感知自然元素。在室外设计中同样可以体现出方位性设计和感知性设计元素。

一些幼儿园占地面积小,户外活动空间少更应该合理安排,改造传统户外游戏设施,在增加趣味性同时提高儿童认知能力。幼儿园可将攀爬墙与传统滑梯相结合,如某幼儿园将滑梯设计成大象样子,象鼻子和尾巴用来做滑梯,大象身子则设置高低不同。形状不同的凹形踩块。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即可以感受到游戏乐趣,还能加深对上下、高低方位感知。

幼儿园在绿化带道路设计中,可以直路、弯路相结合。利用动物图形或简单几何形状来提高儿童感知能力。让儿童将教师所教的抽象概念具象化,通过对空间认知能力培养提高空间联想能力、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

(五)设计应用中存在不足

一些幼儿园在空间布局中对于方位性设计和感知性设计还存在不足。主要是设计方面归于死板,不能很好利用室内空间,还有误将室内装饰当做空间设计。如一些幼儿园在廊道设计中,还是采用传统方式(封闭式下墙上窗),只是在墙上贴一些手工作品,来提高儿童认知能力。其实完全可以在墙体上侧开一行窗户保证室内明亮后,在墙体其他部分按照高低不同,设置不同窗户,儿童在穿过走廊时,会依据合适自己的身高向外眺望。从而更加了解高低、内外等方位概念,同时还能感觉到室内明暗变化,提高感知能力。

还有一些幼儿园会忽视幼儿对材料本身感知能力。如在室外走廊地板选择上,采用瓷砖地面,虽然易清洁但是比较冰冷不适合儿童接触,且冬天下雪地面较滑,不利于儿童安全。可以换用木质结构,既能起到同样效果,夏天可以直接坐,冬天还防滑安全,方便儿童活动。

我国儿童教育学家孙瑞雪教授认为,在幼儿园设计中应该以儿童们角度去设计,而不是站在成人思考层面上。基于儿童空间认知能力去设计幼儿园,能为幼儿起到更好教育启蒙作用。在一处处空间认知过程中,提高其思维能力、感知能力、与方位感。

参考文献

[1]徐梦琪.基于儿童空间认知的幼儿园空间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2]王玮,王喆.参与式幼儿园空间营造设计框架与实践——基于儿童权利、能力和发展的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2016(1).

[3]陈西蛟.基于空间认知的幼儿园建筑内部环境设计——以泉州市宝秀幼儿园内部空间设计为例[J].中外建筑,2016(5).

[4]侯明承.浅析儿童心理对幼儿园设计中室内空间色彩的影响作用研究[D].鲁迅美术学院,2015.

儿童房灯光设计 篇11

儿童时期,孩子视力的发育尤为关键,他们既要通过视觉信息了解外部客观世界,又要通过环境的刺激来培育心智和情操,所以,一个良好的光环境能够带给孩子们恰当的视觉体验,让他们正确地认识外部客观世界。

儿童房间的照明设计要考虑到儿童的身体特点和活动特点。光源、灯具的选择要有针对性,整体环境的照明亮度应该适度均匀,当他们在房间内的各处停留或用眼时,都能有一个健康充足的光照,能避免孩子独处时由于非均匀光照形成的暗区或阴影带给他们的恐惧感,以便他们在年幼时就能有对环境的亲切感。

适合的光源

从孩子视力健康的角度考虑,最好的光源是接近自然光的白炽灯光源或者是卤钨灯光源。这两种光源是最适合运用在儿童房中的。当然,荧光灯更符合国家对节能的政策要求,但是在使用荧光灯时要讲究技巧。要避免使用单管荧光灯的灯具。运用双管或者多管的灯具,并且进行多个光源做相位交错的连接,以便消除交流电所造成的单管荧光灯的闪烁问题,光源的色温以暖白光(中间色)为宜。

现在市场上流行的护眼灯主要是采用荧光灯光源,但其实荧光灯是高频闪光源,只是频度很高,肉眼感觉不出来。依然存在对孩子的视力刺激。

照明设计

儿童房一般兼具学习、游戏、休息、储物的功能,是真正的儿童天地,因此室内的整体照明亮度应该比成人房高,同时光线要柔和,从而让房间产生温暖、祥和的氛围。儿童房需要的灯较多,伴随孩子的成长,不同时期需要具备不同照明效果的灯具。光线适度对于孩子的视力等方面是尤为重要的。

明亮清晰的灯光是儿童房必备的条件,因为孩子不会固定在一个区域活动,所以儿童房不宜像成人空间那样光线层次分明。书桌照明则是最常用的灯光了,它对照度有一定的要求,以便于阅读和不产生眩光为基本标准。儿童房光线不宜太集中于只照明局部区域,主要照明区域的周围需要一定的辅助照明来进行过渡,有助于保护孩子视力。另外要特别注意主光源不要太强,要柔和,如果是光源朝下的,要避免眩光的感觉.最好选择玻璃罩朝上的灯具,使光能通过磨砂灯罩的过滤照射下来,达到柔和的灯光和合适的阅读照度。

灯具选择

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灯具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其安全性及材质是否环保、造型是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对于用作学习照明的灯具来说,更重要的是在光源上是否符合儿童的实际需要。

儿童房里一般都以整体照明和局部照明相结合来配置灯具,整体照明须用吊灯、吸顶灯为空间营造明朗空间环境,而局部照明则以壁灯、台灯、射灯等来满足不同的照明需要。所选的灯具应在造型、色彩上给孩子一个轻松、充满童趣的光感,以拓展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Tips

插座应有封盖

针对孩子天生好动和对外界环境好奇的个性,必须注意儿童房里的电源插座是否具有安全性。一般的电源插座是没有封盖的,因此,您要为了孩子的安全着想,选择带有保险盖的,或拔下插头电源孔就能够自动闭合的插座,或者将插座安装在孩子触摸不到的高位。

灯泡应有保护罩

在灯具选择上,不宜挑选容易让孩子触摸到灯泡的灯具,以避免发热的灯泡烫到孩子。最好是选择封闭式灯罩的灯具,或为灯泡加一层保护罩。另外,也应避免在儿童房里摆放地灯,以减少孩子触电的危险。

谨慎使用射灯

射灯如果用得不好,会造成孩子的精神紧张。如果想用射灯照射墙上的艺术品(如画框),要避免产生刺眼的亮点。所以,在打灯光的时候,要从侧面射向艺术品,光线来自侧面,刺眼的亮点就不会直接反射到人的眼睛上。

选择可调节灯具

最好选择能调节明暗、角度的灯具,夜晚把光线调暗一些,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帮助孩子尽快入睡。孩子入睡后,一定要把灯关掉。因为孩子在灯下睡觉,视力会受到损害,患近视的比率要比在黑暗中入睡的孩子高得多。

床头或床上方不能安灯

床头上安灯尽管能给床上更多的光线,但孩子的视力非常脆弱,难以承受光线的直射。而且,近距离的灯磁辐射会对儿童的大脑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安全的设计是:要保证孩子躺在枕头上看不到灯头。

屋内不放大镜子,地板不要太光滑

尽管镜子和光滑的材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室内的光亮度,但强烈的反光会损伤孩子的视力。

温馨提示:自然光最健康

自然光其实是最健康、最令人愉悦的光线。儿童房要选择采光好、向阳、通风的房间。白天应打开窗户、窗帘,尽可能让阳光进入室内。

长期使用人造光照明,会缩短生物的生命周期,也会扰乱人体的生物钟和生理模式,不但使眼睛疲劳,还会降低孩子对钙质的吸收能力。长时间在灯光下活动的孩子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人造光源过多甚至会诱发孩子性早熟。所以,白天尽量不开灯、少开灯,带孩子多做户外运动,夜间照明要科学、合理,并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儿童房室内设计研究 篇12

儿童房是一个完全属于孩子的空间, 是孩子的“秘密花园”, 里面装着孩子五彩缤纷的梦想, 不只是一个让孩子安然睡觉的家, 还是一个可以修理玩具的工场, 一个可以遐想宇宙、摆弄“侏罗纪大战”的实验室。

儿童最主要的特点表现为活泼好动, 但又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身体发育快, 适应能力、模仿能力强, 接受新鲜事物快, 对新鲜的事物很敏感。儿童的行为并没有明确的目的, 只是出于一种好奇。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由于来自家庭的过高期望, 承受着很重的思想负担, 容易表现出一种成熟感, 其实他们的内心世界还是很丰富的, 有许多自己的梦想, 他们渴望拥有一个自由、自主, 一个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儿童房虽然不大, 但是设计却能百变, 一个合理、科学、安全性高、有个性、功能性强的儿童房在室内设计中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一、空间布局

在根据使用功能进行空间划分的基础上, 还要考虑儿童不同的需要进行合理的布局。空间布局除了要舒适外, 还要能够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 还要在安全的情况下满足孩子好动的心理, 让孩子感觉到舒适温馨。

(一) 合理性

首先要根据使用功能对空间进行划分。合理划分的空间可大致分为静态空间、动态空间及储物空间和交通活动空间等。静态空间就是指休息空间、学习空间, 而动态空间就是指游戏空间。针对不同的空间划分, 在设计手法上要有所区别, 满足儿童不同的活动需要。儿童房的室内空间布局要尽可能合理, 这样孩子才能真正享受到生活的方便与舒适。根据孩子的年龄不同, 空间的功能划分也会有所侧重。对年龄较小的孩子, 空间设计就要以收纳功能为主, 这是因为这时候儿童的玩具往往较多, 需要利用一定的空间进行收纳。如果孩子已经到了学龄期, 空间就要侧重学习功能, 因为这时候孩子的主要精力已经转移到学习上, 同时还要考虑到书桌、书柜和电脑等家具、用品的摆放空间。

一般儿童房都不是很大, 在设计一些面积比较小的儿童房时, 就要考虑到节约空间 (如图1) 。由于空间比较小, 还要考虑到随着孩子的成长, 衣物、玩具、书籍会越来越多, 为了尽可能节省空间, 床应位于空间一角, 留出更多的空间作为孩子的活动天地。一般来说选用带有收纳柜的嵌入式双层儿童床是特别适合的, 它上层为睡眠区, 下层为收纳区, 可以腾出足够的游戏空间。在床的另一侧, 可按放紧靠窗户的小书桌。通过空间合理的布局, 使房间不显拥挤, 而且使用功能也没有因此减少, 整个房间干净整齐, 给人舒适的感觉。

(二) 安全性

在合理规划空间的同时还要保证其安全性。由于儿童正处于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阶段, 容易发生意外。首先选材方面要选择天然无污染的装饰材料。装修材料如果选择不当, 很容易造成空气污染, 影响儿童健康。比如地面铺设, 孩子有好动的个性, 地面应具有抗磨、耐用、有弹性、防滑等特殊性能, 所以儿童房的地面铺设天然的木地板是最好的选择, 既安全又易清洁。不宜大面积地铺设地毯, 虽然地毯的安全性高, 但由于地毯容易吸附灰尘, 如果打扫不及时, 灰尘很容易被吸进肺里, 影响健康。其次, 应避免放置坚硬、易碎的物品, 比如大面积的玻璃、镜子等。再次, 每个装饰部位都应尽量避免出现锐角, 最好选择圆角, 以免碰伤孩子。窗户的窗台不能太矮, 由于儿童天性好动, 太矮的窗台容易被攀爬。

(三) 舒适性

儿童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 空间及家具的选择必须有利于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在空间布局上, 要根据人体工程学设计出舒适的空间。家具选择上除了要考虑人体工程学外, 还要考虑儿童的身体健康, 比如床不能太柔软, 否则会影响孩子的骨骼发育。床的位置应放在避光的地方, 这样有利于孩子的休息。同时要考虑适宜的空间尺度, 保障儿童活动符合其身心发育。例如, 床的高度可以控制在15—35厘米, 满足儿童上下床的活动需要。又例如学习桌、学习椅, 在尺度上也要满足儿童学习的需要, 避免导致其弯腰、驼背、近视眼等不良症状。适当的空间尺度能让儿童比较方便地获取想要的学习材料。在书柜的高度或书架的高度设计上, 尽量不要太高, 确保儿童能够安全方便地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的居室, 能不断获得儿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 启发性

儿童房空间布局必须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让孩子能在玩耍中促进智力的发育。小孩可在自己的空间中自由活动、游戏与学习, 创造一个能够发挥儿童天性的空间, 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在墙壁、门板上随意涂鸦, 这样就大大破坏了装修效果。那么在布局的时候就可以给孩子设计一个可随意涂鸦、自由张贴的天地, 比如留出一面展示墙 (如图2) , 可让孩子在墙面自由发挥, 随意画写, 这样既不会破坏整体空间, 又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满足孩子的成就感, 保留一份有趣的童真, 而且还能呈现不一样的装饰效果。

二、灵活创新的家具

孩子一旦拥有自己的房间, 会有强烈的归属感, 有利于培养其自我独立意识。空间的划分使儿童生活有了规律性, 独立的空间对养成孩子独立的个性非常重要。儿童房应具有多功能和多变性, 因为儿童的生长发育是很快的, 儿童房的设置应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变化, 可随时重新调整摆设, 可以选择移动的或组合家具, 方便儿童随需要调整空间 (如图3) 。当家中有小朋友来访, 又没有多余的休息区时, 为了节省空间就可以用这种组合抽拉式家具, 不需要的时候可以隐藏掉, 既节约了空间又增加了实用性, 使其空间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三、色彩的合理选择

色彩对空间性格的塑造至关重要, 同时, 合理使用色彩还有助于完善孩子的性格。色彩能刺激视觉神经, 还能激发创造能力, 尤其是对于幼小的儿童, 更容易为其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孩子往往容易被鲜艳的色彩吸引, 所以儿童房应尽量选择色泽鲜艳的家具和饰物, 同时应避免色彩过度鲜艳而使人产生烦躁情绪。色彩的搭配通常以明亮、轻松、愉悦为选择方向, 尽量避免用深色, 可以在大面积的协调色上用少量的对比色 (如图4) , 适应孩子活泼、纯真的天性, 为其创造一个变幻的彩色世界。另外, 在用色时也要根据孩子的性格适当调整, 针对性格过于好动的孩子最好用清淡一点的颜色, 而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 过于冷清的色彩会令他们产生厌倦感。

四、空间的照明

儿童房的照明首选自然光, 夜间照明一般都以整体照明和局部照明相结合来配置灯具。整体照明需用色彩还原比较好的吊灯, 吸顶灯, 为空间营造清晰明朗的光效, 而局部照明则以壁灯、台灯、射灯等来满足不同的照明需要。总体原则是光线要柔和、安全, 营造温暖、祥和的氛围。比如用闪屏比较少的台灯来照明以便于孩子看书、写作业、查找书籍、寻找储藏物之用。

儿童房应是整个家庭中最具动感的空间, 是一个布局安全合理的理想空间, 是拥有创意十足而功能丰富的家具世界, 整体色彩明朗乐观、灯光温馨梦幻的多彩空间, 以满足孩子特定年龄的需求, 使孩子能够放飞思想, 畅游于梦想海洋的童话世界。

参考文献

[1]刘勇主编.家庭装修全接触系列丛书.儿童房、老人房.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7

[2]李慷.浅谈儿童家具的实用性与成长性.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4 (12)

[3]李真.家庭儿童房设计探析.住宅科技, 2007 (08)

[4]戴向东.对我国儿童家具设计理念与市场现状的剖析.林产工业, 2002 (05)

上一篇:矿山企业管理下一篇:特大型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