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类阅读的答题技巧

2024-05-27

新闻类阅读的答题技巧(共10篇)

新闻类阅读的答题技巧 篇1

解读新闻文本的几点方法

新闻是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

★ 高中语文现代阅读答题技巧

★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公式

★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

★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

★ 高中语文答题套路

★ 高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的答题技巧有哪些

★ 高中语文诗歌赏析怎么答题

★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及公式

新闻类阅读的答题技巧 篇2

【关键词】高中英语仔细审题 通读全文 细节理解 词汇量

高中英语作为高考的重要学科之一,往往占有很大的分值比重,是学生战胜高考的一场关键性的战役。学生要充分重视高中英语这门学科,尤其要重视分值最高的阅读理解类题目,要从平时的学习中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答题技巧。

高中英语试卷中的阅读理解类题目往往所牵扯的知识点有很多,而且很复杂,学生在做这类题目时往往会觉得比较吃力。其实这类题目的难度虽然大,但是也不是不可攻破的,只要学生寻找到解答此类题目的规律,就可以轻松应对英语阅读理解题目了。

一、仔细审题,从题目入手,通读全文,获取有用信息

阅读理解类题目的篇幅往往很长,而且单词数量多,因此,大部分学生反映,自己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时间不够用,总觉得读了很长的文章最后只需要做五个选择题,这种做法很浪费时间。其实这个时候,老师可以教给学生一条不同于常规的做题方法,就是先读选择题题目,再读文章,带着问题通读全文能有效的节省时间。

高中英语试卷的题量较大,而答题的时间又不够充裕,很多学生都会在考试之后抱怨说自己又没有答完试卷,而没有答完的部分往往集中在题目难度较大,篇幅较长的阅读理解类题目上。大部分学生通常采取先读文章再答题的解题方法,这种方法确实有利于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文章,但是针对有时间限制的英语考试来说,这种方法可能就显得有些笨拙和守旧了。学生在通读一篇文章的基础上审题,在审题的过程中思考文章的内容,然后带着题目再次返回文章进行答案的寻找,这样的做法不知不觉地浪费了第一遍读文章的时间,这对于答题慢的学生来说是很不利的。

学生不妨换一条思路来解题,尝试运用先读题后读文章的方法进行阅读理解类题目的解答。例如,我们在阅读理解类题目中往往会遇到一些询问事件发生地点的题目,这时,学生可以先读题目,寻找出题目中所强调的具体事件,然后带着能表达关键性事件的关键词回到原文中,这样就可以轻松地从原文中获取到答案了。

因此,学生在碰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时,可以采取先仔细审题,然后获取题目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带着这些关键词和关键句返回到原文中,通读全文获取答案。这种解答阅读理解题目的方法更加高效,耗时更少,效率更高。

二、瞪大眼睛,不放过任何能够表达细节类的关键词

高中英语试卷中的阅读理解类题目最常见的一种题型就是细节理解题,细节理解类题目所包含的题型又有很多种,例如推断作者观点、预测文章情节的走向、判断选项中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等等。这些题目的解答其实并不困难,只要求学生保持认真仔细的阅读态度,找到阅读理解类题目中的关键词,就可以轻松解决这类题目。

最常见的是推断作者观点或者立场的题目,这种题目的解题关键往往在于推断作者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透露出的语气。就需要学生在读文章的时候利用自己的火眼金睛,仔细寻找能够表达作者态度的关键词,寻找一些能够表达作者看法的标志性形容词。例如,作者在表达对文章中心事物的赞成时,往往会运用positive这一类褒义的积极性词汇,但是在表达对文章中心事物的反对时,则会运用一些消极的词汇,表达贬义的词汇。同时,学生在做推断作者观点类题目的时候,还要着重注意文章中的一些转折性词汇。例如,文章中可能在语句中体现however这样的转折性词汇,一旦发现这些词汇,学生就要提高警惕,判断是不是作者的观点要发生改变了。

学生在做判断细节的题目时,一定要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到底是哪些。在对判断选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题目时,学生更应该瞪大眼睛,将选项中的语句与原文中的语句进行对比,找出不同的部分,判断两句话不同的部分是否具有相同的含义。这类题目的选项往往会设置很多错误的词汇,只是在原句的基础上修改一到两个词汇,这些词汇很有可能与原文想表达的意义相违背。

有些阅读理解类题目的判断主旨大意题也可能会与细节扯上关系,有些阅读理解类题目是具有某个寓意的故事,这个时候,学生需要在阅读文章中所描写的故事的同时,找到作者在文章中体现出来的关键词,反复出现的词汇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关键词,往往能够表达出作者的写作意向和文章的主旨大意。

細节理解类题目的解题关键就是要找准题目中所涉及的关键词,找到关键词之后,学生就可以联系上下文,对全文的理解做出相应的判断。根据经验,老师可以为学生总结出一系列的表达立场的关键词,强调学生一定要留意文章中的表达转折的词汇。

三、多读英语的文章,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扩充词汇量

英语阅读理解类题目与语文的阅读理解题相似,都是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因此,学生在学习高中英语的过程中,也需要经常读一些英语的文章或杂志,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高中英语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余,带领学生读一些美文美句,让学生能够从这些美文美句中体会到英语的独特魅力,让学生能够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进而提高学生对英语文章的理解能力。

阅读英语文章除了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外,同时还能够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某些不认识的陌生词汇,这时,学生就需要查字典查出这些单词的意思,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的单词就会越来越多,这对学生解答阅读理解类题目是非常有用的。

阅读理解类题目中经常会见到单词释义类的题目,就是在给出文章中的某个陌生词汇让学生进行词汇意义的判断。这类题目学生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细节理解的推断得出答案,但是如果给出的陌生词汇学生恰好认识,这样的话就可以大大减少学生解题的时间,提高学生做题的速度和效率。

也有的学生反映,在阅读理解类题目中关于作者立场判断的题目中,给出的四个选项单词往往都比较复杂,不一定每次都能全部认出。这时,老师需要帮助学生总结出能够表达观点和立场的一些词汇,帮助学生记忆这些单词,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语文新闻阅读答题的技巧 篇3

例:文章前两个场景用较多的文字再现了冬奥会赛场外的场景,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①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补充烘托,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哥哥脑瘫,陪伴参赛;兰妮无缘冬运会的原因,使文章内容更加全面。(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事情的真相)(或与新闻事实形成对比)

②突出人物特征,体现出兄弟之义、姐妹之情的深厚程度。(深刻理解他们获奖之后激动的心情,突出他们的兄弟之义、姐妹之情)

③揭示了新闻事件的意义,体现新闻的主题,增强了新闻的厚度和深度,歌颂了冬奥赛场上人间的温情。

④增强表达效果。叙述背景事件,充实文本内容,使新闻更加真实、客观,现场感强,增强文章可读性和感染力。

2 新闻结语题

高中语文阅读散文类答题技巧 篇4

解释词语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的含义是常见的命题形式。一般来说,散文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根据文意写出某词语的含义。这就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种类型的词语:

(1)体现作用思想观点的词语;

(2)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

(3)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及移用或移情、反语等修辞手法的词语;

(4)体现文章主旨及作者意图的“文眼”及“居要”的“片言”;

(5)展示文章脉络及过渡衔接的词语;

(6)表示指代性的词语。

2. 句子理解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散文阅读主要的命题形式。

所谓重要的句子通常是指以下几种语句:

①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难懂的句子;

②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

③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

④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

(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意。

(2)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

(3)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

3.筛选整合

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是散文阅读的主打题型,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必须对多方面的信息或对象进行辨别并加以选择,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或对象进行重组、概括并将它们融为一体。常见的命题形式是:

(1)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2)文章是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的,或者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求概括说明。

4.技巧分析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方面的技巧,有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悬念、类比等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有主次、详略、线索等材料安排方面的技巧,有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衔接等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有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方面的技巧。这种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是: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新闻类阅读的答题技巧 篇5

散文的含义很广,凡是独立于小说,戏剧,诗歌等几大体裁之外的,都能归入散文范畴。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形式精粹亲切。表达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散文与记叙文的最大区别在于,散文中所写的人生、自然、事件、景物等,都是从自身感悟出发,是作者对事物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这种发现,体现着作者的深思妙悟,是散文的情、理、意、味。而记叙文是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并不从作者的感悟出发。

记叙文是在教学中为了区别不同的表达方式(议论、抒情、记叙、说明、描写)而约定俗成的一种文体。与之对应的还有议论文,说明文,抒情散文。议论文,说明文,抒情散文,记叙文都属于散文范畴。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等又属于另外一种分类方式了,这其中有这分类交错的现象。譬如说,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都可以以散文的方式写,也可以以其他的体裁来写。记叙文以事件记叙为主,散文以叙事抒情为主。

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人间万象、宇宙万物、各色人等、宏观微观无不涉及,而这些材料一旦出现在文章中,就立即刻上了作者的主观感悟,代表着作者的人生? 散文的写法较其他文体更活泼自由,不拘一格。常见的方式是抒情,即使是记叙,也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散文常把记叙、抒情、议论等融为一体,夹叙夹议。表现手法上能出奇制胜,让读者产生新鲜独特的阅读感受。散文的结构追求自然而然的境界。在材料选取上,一般运用联想手法。

4、.散文种类?

(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5.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针对一节中的主题句应在这一节中找议论、抒情的语句,特别是结尾处最重要。

6.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叙述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7.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8.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9.叙述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10.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文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那个词或短语。

11、叙述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动作和感情,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如冰心的《谈生命〉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如:《皇帝的新装》

(4)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如《卖蟹》

(5)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白杨礼赞》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times;times;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下文作铺垫

16、一句(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1)结构作用:在开头: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在中间,承上启下(过渡);在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

(2)在内容上的作用(结合具体内容)

17、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1)句子的特点(修辞、手法)

(2)位置结构上的作用;

(3)结合关键词语,指出其语境义。

18.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9、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0、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21、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22、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23、描写(或抒情)方式:直接、间接(间接抒情显得含蓄委婉深沉等)

24、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氛围,烘托心境;社会环境点示背景,衬托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主题。

诗词鉴赏人物形象类答题技巧 篇6

解答鉴赏人物形象类试题,首先要做到“两个明确”:一是要明确题干的设问方式。如“诗(词)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词)中刻画的某种形象有怎样的特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二是要明确解题思路。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描写以及环境的烘托渲染等,再结合作者简介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在理解、读懂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身上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含的哲理。

其次。通过习题训练,掌握答题技巧。

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上曲

[唐]周朴

一阵风来一阵砂,

有人行处没人家。

黄河九曲冰先合,

紫塞三春不见花。

诗中“有人行”的“人”是指什么人?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概括其形象特点。

【答题技巧】

1.明确诗(词)中的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词)人之外的形象。本诗中的人物显然不是诗人自己,应该属于诗人描写的客观形象,是在边关巡逻的士兵。

2.找出诗(词)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表现手法),如语言、动作、肖像、环境,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特别是有哪些细节描写。

本首诗中写狂风吹沙,黄河结冰,旷野无人、三春不见花等就是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是为了表现边关的奇寒、艰苦,而环境的烘托又是为了写人。整首诗使用了环境烘托和对比(将塞外的气候环境与平原地区进行对比)的表现手法,用塞外荒凉、寒冷、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来烘托表现边关将士的守土爱国精神。赞美之情充溢诗行。

3.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概括出人物特点,分析作者塑造该人物形象的意义。边关风沙吹面,巡逻途中,荒凉无人烟,时至三春仍然是冰雪严寒,守关将士却依然毫无怨言地恪职尽守、保家卫国。由此可知,这是一群在边关巡逻的不畏艰苦和严寒、能耐孤独寂寞的爱国将士形象。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简要分析词中“词人”的形象,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祝英台近

春日客龟溪游废园

[宋]吴文英

采幽香,巡古苑,竹冷翠微路。斗草溪根,沙印小莲步。自怜两鬓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云山深处。

昼闲度,因甚天也悭春,轻阴便成雨?绿暗长亭,归梦趁飞絮。有情花影阑干,莺声门径,解留我霎时凝伫。

【答题技巧】

1.结合诗(词)的题目、注释等确定诗词的题材类型和所描写形象的基本身份(官员、将军、英雄、隐士等)。

由标题“春日客龟溪游废园”可知,这首词是作者客居龟溪,在寒食节时游览一座早已荒芜的园林时的怀旧之作。

2.找重点字词,结合诗(词)句分析并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外貌仪表、性格品质、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等)。

“寒食”点明节气,“冷”字表达出心境的凄清,“两鬓清霜”写年事已高,“自怜”三句写作者自伤年老、岁月流逝、有家不能归的百感交集之情;“趁”字极言归思之迫切,“有情”三句写美好的回忆。运用了侧面映衬、今昔对比、虚实结合、烘托、联想、渲染等多种表现手法。

3.结合全诗内容,综合分析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时代意义或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赞美还是贬斥)。

全词以荒凉冷落的古园作陪衬,通过对四周清幽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词人黯然神伤的思乡之情和身世之感。词中既有对故乡深情的思念,也有人生失意的无奈感慨。一个背井离乡多年、有家不能回的孤寂老人形象跃然纸上。

词中的“词人”是一个远别亲人、作客他乡,两鬓斑白、独游荒园、自叹自怜、伫立凝思、有家不能回的孤寂老人形象。

【巩固及时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简要分析词中“词人”的形象。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贺新郎

[宋]赵闻礼

池馆收新雨。耿幽丛、流光几点,半侵疏户。入夜凉风吹不灭,冷焰微茫暗度。碎影落、仙盘秋露。漏断长门空照泪,袖纱寒、映竹无心顾。孤枕掩,残灯炷。

练囊不照诗人苦。夜沉沉、拍手相亲,呆儿痴女。栏外扑来罗扇小,谁在风廊笑语。竞戏踏、金钗双股。故苑荒凉悲旧赏,怅寒芜、衰草隋宫路。同磷火,遍秋圃。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简要分析诗中的“愁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晚秋夜

[唐]白居易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

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说说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将军形象。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南宋]岳飞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马蹀阏氏血,旗枭可汗头。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说说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步蟾宫

[宋]锺过

东风又送酴釄信。早吹得、愁成潘鬓。花开犹似十年前,人不似、十年前后。

水边珠翠香成阵。也消得、燕窥莺认。归来沉醉月朦胧,觉花气、满襟犹润。

【参考答案】

1.词中的“词人”是一个满怀愁苦的人,他在清冷幽暗的秋夜,看到了雨后的萤火虫在扬州隋朝故苑飞舞,孩子们拿着轻巧的罗扇在扑流萤的场景,想到当年多么繁华的隋宫,如今却是遍地荒草,萤火冷焰,破败不堪,于是感慨万千,吊古伤今之情油然而生。采用了今昔对比的表现手法。

2.诗中描绘了一个在秋深夜静、寒气袭人的夜晚,看着残菊傍疏篱,落叶飘零,塞鸿急飞,秋风拂露的凄清冷寂的情景,站在如水月光下凝神遐思而又愁绪满怀、孤独寂寞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运用了首尾呼应、反衬等表现手法。

3.诗中通过写将军发号施令,指挥军队出击敌人,斩杀敌军首领,建立显赫战功,塑造了一个气魄豪迈、号令严明、果断从容、足智多谋、英勇善战、战功显赫、忠君爱国的将军形象。

4.词中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具有闲情逸致的主人公形象,他在花香成阵的水边游览,看到莺飞燕舞的情景,陶醉其间,流连忘返,一直到月色朦胧之时,才带着满衣的花的余香归来。

审题立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个国王征集能够表现“宁静”的画作。许多画家争先恐后把他们认为最能体现宁静的画作呈上后,国王认为只有两幅比较令他满意。其中一幅画的是一汪宁静的湖泊,湖面上波澜不兴,平静如镜,湖的四周环绕着高耸入云的群山,湖的上方,蔚蓝色的天空,一碧如洗,点缀着朵朵白云。所有看过这幅画的人无不认为最能体现宁静的非它莫属了。而另一幅画呢,上面也画着群山,但那却是一些粗犷的、光秃秃的山。不仅如此,天空中还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如注,而在大山一侧的峭壁上,一挂瀑布飞流直下。整幅画看起来根本就体现不出一丝宁静。但是,当国王仔细端详的时候,却发现在那瀑布后面的岩石缝中有一小丛灌木正蓬勃地生长着。而就在那灌木中间,一只鸟妈妈做了个窝。画面上,鸟妈妈正静静地坐在她的窝里,谛听着瀑布那湍急奔流的滔滔水声,那神情是那么恬淡安详,那么怡然自得。国王最终选中了第二幅。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审题时要结合材料具体分析题目的内涵,不能天马行空。参考立意:宁静并不是说在某个地方没有一点儿噪音,宁静是当我们身处外界所有的纷繁嘈杂、烦扰困惑甚至是艰难挫折中的时候,内心依然保持一份平静、一份安然。

高考地理比较类题型答题技巧 篇7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高考题中比较类试题的设问方式主要有:比较图中……和……的差异(不同或异同),分析……和……的共同特点(问题),说明图示_和_的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等。

四步审题是关键:第一步审比较对象,审准对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答题时张冠李戴;第二步审比较要求,即审准题意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还是异同点都找,或者要求通过比较进一步找原因;第三步审比较考点,如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的异同点,其比较的考点是气候类型及特征,此步骤可避免跑题;第四步审比较角度,审准题目从什么角度、几个角度去比较,此步骤可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

另外要根据分值定要点、根据内容定格式。根据分值定要点,要求学生养成要点化答题的习惯,看分给点,只有给足正确的要点,才有可能得足分;根据内容定格式是指采取要点纵列化或者采取列表比较,这要根据答题的内容来定。一般来说,比较异同时列表比较更直观些。

地理比较类题型训练思维建模

比较类设问一般有两类:

1.名词比较类。其基本思维模式是:首先搞清名词的含义,包括的主要内容,然后针对内容进行分析、对比。

一句话新闻答题技巧 篇8

一、概括中招考试中压缩语段题目的考查类型

1、新闻概写

2、概括语段内容要点

3、给语段中的概念下定义

二、新闻概写的考查方式

1、拟写标题

3、拟写一句话新闻

4、概括新闻主要内容

三、复习总结新闻概写类型的答题方法

(一)复习新闻常识

1、定义: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狭义的新闻有时专指“消息”。

2、特点:真实准确、快速及时。语言简洁

3、五要素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原因(why)(包括经过、结果)

4、结构:

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个部分,有的还有背景和结语。标题:有主标题、引题、副题三种

拟写标题通常要求的是一行标题(即主标题)的概写。一般说来标题最简洁,往往不需要时间,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人物和事件,句中不停顿,文末无标点。

导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简明扼要的介绍新闻的主要内容,被称为新闻的窗口。因此,导语部分至少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主体:新闻的主干,它要承接导语,用实在的、典型的、具体的材料,印证导语中的提示,对导语的内容作进一步的扩展和阐释。

背景: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 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但背景只是新闻的从属部分,也不是每条新闻都一定有背景。

结语:结语是整篇新闻的收笔之处,它的作用是阐明事实的意义或指出事件发展的趋向,给读者以完整的感觉,也可给读者留下思索的余味。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例文:

背负美好梦想,75名封丘空港地勤学员——(引题)启程赴京城 助力奥运会(主标题)

本报讯 4月8日,学业期满的75名空港地勤专业学员在封丘县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排成4排,整装待发。经过近8个月的培训,他们即将奔赴梦寐已久的京城,到首都国际机场从事空港地勤方面的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援助和服务北京奥运会。(导语)

8日上午,在封丘县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空港地勤专业首期学员赴京学习就业欢送仪式热烈而隆重地举行。仪式现场,封丘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杨素霞介绍,这次由他们牵头组织的首期空港地勤专业培训,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个很好的典型,75名学员也是我市唯一的一批在首都国际机场援奥的群体,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培训空港地勤专业的学员。

“我们曾到首都国际机场实地考察,并与当地的培训学校达成了协议,定向培养空港地勤专业的学员向北京输送。”封丘县某培训学校的负责人张金良说,75名学员在他们学校主要学习了英语口语、形体礼仪、普通话和计算机操作4门课程,通过3次考核,学员成绩合格后才可以到北京参与援奥服务。上午11时许,载着梦想和众人的嘱托,75名学员分别坐上了两辆大巴,踏上了他们的援奥之路。(结语)

(二)探索解题方法

例一: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2004年重庆市)

2004年6月3日,雅典奥运会圣火离开雅典,正式开始为期35天的环球之旅。在雅典国际机场举行的火炬交接仪式上,雅典奥组委主席扎斯卡拉基表示,本次奥运圣火的环球传递活动将首次穿越5大洲,经过27个国家的33个城市。同时,火炬将首次到达非洲和拉丁美洲,并且途经每一座曾经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

解析: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也是新闻内容的精髓所在。好的标题,不仅能够反映出新闻的内容,还能把其中的神采传达出来。因此,新闻标题具有简单明了、吸引读者的特点。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人物、事件。人物(陈述对象):奥运圣火;事件 :全球之旅。答案:奥运圣火开始全球之旅 拟写新闻标题:人物+事件

例二: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写这则消息的导语。(2005年徐州市)抗日战士聚徐州

本报讯 今天是徐州沦陷纪念日。____________。

记者了解到,9名老人分别来自上海、北京、镇江、济南、南京、长沙等地,但都是徐州籍,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也已83岁。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老人们相约在徐州沦陷日前夕,相聚到徐州,重话昔日的峥嵘岁月,再游当年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前日上午,他们参观后感叹徐州的变化太大的。这些耄耋老人谈起徐州沦陷前后的战斗经历,激昂慷慨,还激动地唱起了《救亡军歌》。

解析:导语是新闻的开头,是新闻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被称为新闻的“窗口”。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用语要求简明扼要。分析这则消息 时间:今天(徐州沦陷纪念日)地点:徐州

人物(who):9名耄耋老人;

事件(what):从全国各地相聚徐州,忆往昔峥嵘岁月,重游当年生活、战斗过的地方;答案:“当年曾在徐州生活、战斗过的9名八旬老人从全国各地齐聚徐州,共忆往昔峥嵘岁月”。

补写导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例三:把以下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2004年南京市)

在法国隆重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之际,一座由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6月3日在昔日诺曼底登陆战场揭幕。世界和平女神像高10米,重16吨,用不锈钢制作。她那舞动绸带的双臂一前一后地舒展着,高举的左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在微风中展开的飘带与女神的双臂连为一体,远远看去,好似“中国”的“中”字、“和平”的“平”字,又像英文单词WORLD(世界)的第一个字母“W”和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

解析:新闻压缩成一句话后,这句话一定要有具体事件,且要突出其最主要的信息(即新闻最想告诉读者的信息)。我们不妨从寻找新闻材料的五个要素入手。人物: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 事件:“世界和平女神像揭幕”; 时间:6月3日;

地点:昔日诺曼底登陆战场(法国)。组合这些筛选出来的主要信息,按新闻常采用的主谓陈述形式“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来表述。

答案: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6月3日在法国揭幕 概括一句话新闻: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例四: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内容,不能超过15个字。(2005年河南省)【合众社联合国1948年12月10日电】“历史将这一宣言看成是联合国最显著的成就。”联合国大会主席赫伯物.伊瓦特博士在通过《人权宣言》时说。经过三年的准备,这个宣言以48票比0票被大会通过。苏联集团国家和沙特阿拉伯及南非弃权。尽管这一宣言详细内容不完全清楚,但它在一个国际人权法案中规定了基本的自由。

解析: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和拟写一句话新闻基本一致,在字数限制严格的情况下,首先考虑事件及事件的结果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 人物(who):“联合国”,而非“赫伯物.伊瓦特博士” 事件(what):“经过三年的准备,这个宣言(《人权宣言》)以48票比0票被大会通过” 结果:通过

答案:联合国投票通过《人权宣言》或联合国通过《人权宣言》。概括主要信息:人物+事件+结果

(三)小结

拟写新闻标题:人物+事件

补写导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概括一句话新闻: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更简洁)概括主要内容:人物+事件+结果

不管做何种类型的题目,都必须有两个必备要素:“人物”、“事件”,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加入一些其他要素。这样,答案就比较完美了。

另外,在答题时,要注意新闻材料的导语。导语部分已经讲清了主要的新闻事实。因此,在材料给出导语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从导语中来提炼答案。如果没有导语,我们就要从材料中寻找新闻要素,然后再根据要求提炼要点,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四、综合练习

练习一: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2007年重庆市)昨天,为体验生活,西南政法大学的30多位学生在渝中区朝天门体验“棒棒”(力夫)生活。上午九点,朝天门交易厅附近,手拿扁担的潘匀满头大汗,和同学张杰转悠着揽生意。“大学生当棒棒,挑不挑得动哟?”看着文质彬彬的两人,雇主们连忙摆手拒绝。半个小时下来,两人“颗粒无收”。

“叔叔,我们只收一元。”无奈之下,两人狂压价格,终于抢到第一笔生意,忙把50多公斤重的塑料薄膜分成两堆,再用扁担横穿其间,晃晃悠悠地朝前走。每走一小段路,就的停下来休息。20多分钟后,汗流浃背的两人终于拿到一元钱。“这一元钱太不容易了。”平时每月生活费都在3000元以上,从未吃过苦的潘匀为此激动得泪流满面。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人物﹢事件﹢结果)大学生当力夫(或“棒棒”)体验挣钱的艰辛。练习二:给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人物+事件)

1000篇中学生作文中,28次引用了陶渊明的诗句,24次出现了周杰伦(Q吧)的歌词。周杰伦这样的偶像明星的歌词取代唐诗宋词,成为学生作文中爱引用的“名人名言”。

这一统计是在刚刚结束的上海市第21届中学生作文竞赛中发现的。学生选取周杰伦的歌词作为其文章论点,有的则由歌词引发感慨最终成文。此外,周杰伦的《菊花台》《青花瓷》等有着古诗词韵味的作品亦在学生作文中频频出现。

参考答案:周杰伦歌词成中学生最爱引用的“名人名言”。练习三:将这则消息拟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新乡日报报道 记者从市渔政部门获悉,为保护和合理利用天然水域渔业资源,促进天然水域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市从4月1日12时起至6月30日12时止,对黄河干流新乡段、淇河新乡段实行为期3个月的全面禁渔。

此次禁渔是按照河南省渔政渔船检验监督管理局统一部署进行的。春季禁渔区、禁渔期制度可以有效地保护产卵亲鱼不受侵扰,保证幼鱼快速生长,有效恢复渔业资源,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增加渔民收入、促进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闻类阅读的答题技巧 篇9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 初中英语阅读 阅读能力 阅读技巧 答题技巧

阅读作为获取语言文化知识、了解外部信息、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侧重点。然而,很多学生感到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缓慢,深层含义理解能力不强。少数学生步履艰难,阅读速度慢、效率低,无法从阅读中寻求知识的乐趣。同时因为投入了一定的时间没有取得理想效果而挫伤积极性,进而对英语失去兴趣。要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应该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方法,把握文章的结构和阅读技巧。同时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培养学生阅读的方法。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的方法。如,(1)略读:通过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寻找主题句,找出每段的主题。(2)跳读:带着明确目的寻找特定信息,忽略无关的内容。跳读适用于细节检索式问题。(3)细读: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处理语言点,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深化理解。

2.培养学生限时阅读的能力。限定阅读时间,进行限时阅读训练。限时阅读是训练速度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材料,能使学生加快阅读节奏,有效地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速度训练的初始阶段,速度提高的同时会导致正确率下降,但坚持一段时间后,正确率会逐步上升。

3.培养学生从上下文中猜测词义的能力。不少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每遇生词必查词典,因此,阅读效率不高。猜词悟意包括利用上下文中的同义关系猜测词义,利用上下文中的反义关系猜测词义,根据整个句子的意义猜测词义以及利用语法知识、构词法知识等猜测词义。

4.培养学生从段落中找主题句的能力。每段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与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的关系。一般说来,一个段落只有一个主题思想,每个段落都有一个句子表达这个段落的主题思想,其他句子则围绕主题句进行说明和阐述。因此我们往往可以通过阅读文章的首、尾句来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

5.培养学生明事理、抓主线、理顺文章脉络的能力。在学生掌握大意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操练,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线索、时间、空间顺序、人物之间的关系等,以便更清楚地掌握文章内容。如:根据课文内容提问,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细节;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语言情景和交际情景,进行补全对话练习;做词性转换练习,培养学生猜词义的能力等。

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答题技巧

1.先读问题,明确目的。阅读短文前因先参阅短文后面的试题,明确目的与要求,带着问题去阅读,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提高答题效率。

2.跳跃阅读,速读课文。阅读速度也是答好阅读题的关键。因此,阅读时,速度应放快,视野应放宽。留心句型的结构和特点,从整句中搜索与问题有关的信息。注意,除非是十分有把握的、可直接从文中找出答案,否则暂不忙于答题。同时,我们也知道,英语词汇分为实词与虚词,实词具有实际意义,在表达思想上起主体作用,虚词只起辅助作用。因此,在阅读时应重点放在实词上,而虚词只需一扫而过。这样,既能提高阅读速度,又可做到心中有数。

3.细读课文,整体理解。阅读时一定要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并注重理解句子、段落及全篇的整体含义。也就是说,首先,应抓住文章的中心。一般说来,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议论文的论点和论据,故事的线索、情节及结尾等,都是学生应抓住的关键。其次,应联系上下文及语法,分析生词、难句。可借助构词法、逻辑推理等方法来分析。最后,应注意文章的深层含义。有的文章常常通过一些简单的事实先说明一个道理,阐明一个深刻的含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章的寓言。

4.理清思路,解答问题。阅读结束后,便开始答题。答题时要搞清文章的体裁和篇章结构,理清其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再按问题顺序,从文章中寻找答案。如果有的问题,不能在文章中直接找出答案,这时,就要考生在把握全文中心和线索的前提下,进行概括、推理归纳乃至计算才能得出答案。

5.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完题后,应该逐题核对答案。有的答案从局部看是对的,但从全篇看可能不对。因此,核对答案时,一定要纵观全篇,注意整体理解。对没有把握的答案,可根据上、下文的理解来重新考虑,做出最后判断。同时,阅读理解由于难度大、费时,故应把其它类型的题目做完后再做。这样,就不会因时间紧张而造成心理上的慌张和恐惧。

总之,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古语说的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要想提高阅读能力,就必须多考、多记、多练、多问。

参考文献:

2007年 甘肃日报 杨振明 《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2007年英语学习报(初中教师版) 王志全《如何做英语阅读理解》

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1 篇10

(一)、散文概念

散文,常用来抒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它通过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表达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感受或发现。叙事、抒情、议论常常自然融合在一起,读起来,像走进作者敞开的心扉,听他倾诉衷肠。

(二)、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形式上:

(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描写、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三)、散文的分类(1)写人叙事散文

鲁迅的《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朱自清的《背影》;冯骥才的《珍珠鸟》;杨绛《老王》;胡适的《我的母亲》(2)写景状物抒情散文

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萧乾的《吆喝》

(3)议论性散文二.常见考查题型冰心《谈生命》

(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考察类型

1.直接概括全文内容。

2.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解题钥匙

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

2.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

(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考题形式

一、品味词语。1.解释词语含义。

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解题钥匙

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

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答题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三、理解句子的作用。

答题时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1、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2、内容和主题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四、语言赏析。

A、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B、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C、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另外要注意抓住六种重要句子:

①首句。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的作用②中心句和点睛句。

③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④描写句。那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⑤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⑥尾句。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三)、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附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的作用: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 力。

☆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 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 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 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四)、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五)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3.排比:增强语言气4.反问:加强语气5.反复:强调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8.夸张:极力的表现。

(六)题目的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七)表达方式的作用

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环境描写;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

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

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3)续写

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4)积累类、仿句类、想像类、举例类、见解类、感悟类、探究类、鉴赏类等几种类型。(5)“作批注”、“填读书”(知识)卡片等。关于读书笔记的考查方式还有摘录、概括、直接描写-正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等)、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先抑后扬等)、议论、说明。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描写的角度

A、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B、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C、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D、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时代背景;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渲染环境气氛。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八)拓展性考题(开放性)

(1)仿写: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

答题要点:

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

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XXX对象在XXX条件下,XXX怎么样。

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们可以考虑: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

联想、评价、写心得等,形式多样,十分灵活。此类题考查过程与方法的试题明显增加。

三、: 散文阅读答题步骤

(一)阅读课外语段的步骤:

1、通读文章,整体感知:中心内容,思路结构;写法特点,语言特色。

2、缜密审题,明确要求:关键词语,提示性词语、规定性词语;准确理解题意,明确解题要求。

3、分段研读,寻找答案:带着问题,确定区域,精读内容,瞻前顾后,圈点勾画,搜集信息。

4、深思熟虑,精确表达:整合信息,组织语言,规范答案,回照题干。

(二)阅读例说

1.请从语言的角度品析下面语段。若从别的角度呢?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查尽力刺去,那查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从语言角度:

⑪运用了一组恰切的数量词,如一轮、一个、一柄、一匹;

⑫运用了一组绚丽的描绘色彩的词,如深蓝、金黄、碧绿、银圈;⑬运用了一组生动逼真的动词,如挂、捏、刺、扭、逃。

* 从表现手法角度:⑪先写景后写人; ⑫先静景描绘,再动景刻画。2.请从文体知识的角度品析下面文段。从别的角度呢?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文体知识角度:这段文字简明地点出了记叙的有关要素:地点(田野),人物(一家四口),事件(散步)。

*从写法角度:开篇点题(这是文章《散步》的第一段)。

*在语言表述中,长短句的配合,以1—4—7的字数递增,增强了节奏感。3.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品析下面文段。从别的角度呢?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和“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直,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好丈

夫。

⑪表现手法:运用先抑后扬、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白杨树的可贵品质。

⑫句式很美:运用了一组关联词:“没有„„没有„„也许„„如果„„那么„„但是„ „也„„更„„。”

⑬用词很美:例如用“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拨”一组褒义词来赞美白杨树。

4、请自选角度品析下面文段。

暮春,中午,踩着畦垄间苗或者锄草中耕,煦暖的阳光照得人浑身舒畅。新鲜的泥土气息,素淡的蔬菜清香,一阵阵沁人心脾。一会儿站起来,伸伸腰,手背擦擦额头的汗,看看苗间得稀还是稠,中耕得深还是浅,草锄得是不是干净。那时侯人是会感到劳动的愉快的。夏天,晚上,答:

5、给这篇散文加一个合适的标题:(3分)

菜地浇完了,三五个同志趁着皎洁的月光,坐在畦头泉边,吸吸烟,谈谈话,谈生活,谈社会和自然的改造。一边人声咯咯罗罗,一边在听菜畦里昆虫的鸣声。蒜在抽苔,白菜在卷心,芫荽散发出脉脉的香气。一切都使人感到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

⑪从结构上,分为两个并列的层次:一是“暮春中午”,二是“夏天晚上”。⑫从内容上,描述了两个场景,一是“田间劳作”,二是“泉边休憩”。⑬从写法上,选写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场景,并且都是先叙述,后议论。⑭从语言上,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给人以轻松愉悦之感。⑮从修辞上,运用了排比手法。

四、课堂训练(考点例题):

① 我在泉州的清源山和福州的于山里,看到了辉煌的石壁榕,才知道比起我家屋后那棵倔强的小榕树所奏出的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来,还有更雄壮的进行曲。

② 清源山的石壁榕,真是生命的奇迹。这棵雄伟的榕树,生长在足有三层楼高的一块巨岩上,而本身又有两层楼高,观赏它时,非仰视不可。

③ 沿着石壁,许多粗壮的根从岩顶射向大地,有的像缆索悬荡在空中,有的像巨蟒盘旋而下。它们把整块巨石紧紧拥抱。假如从云端俯瞰下来,大约会看到这棵榕树像巨人伸出手臂,抱住一块天然宝石,企图把它从大地的母腹中拔出。

④ 我很幸运,竟在一次大雾天里见到清源石榕别样的风姿。那时,雾气正像炊烟似地袅袅上升,一阵一阵地掠过岩石,而且一阵比一阵浓烈,最后岩石像沉浸在浩渺的云海中,而榕树,被云岚雾霭所凝聚成的大白盘托住,在迷蒙的烟波中忽隐忽现,好像飘动在云中的神树。更有意思的是,在榕树背后,又隐约可以见到岩石的母山中的一座寺庙,庙宇在云雾缭绕中浮沉,朦朦胧胧地,像是天上的殿堂。见到眼前景象,我竟飘飘忽忽起来,仿佛置身于云中仙山,置身于琼楼玉宇与金木玉树之前,似乎还听到苏东坡的南方口音:“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⑤ 在于山,我又一次见到气派雄伟的石壁榕。也是站在巨石肩膀上的云中大树,也是气吞大地的巨蟒似的根群。

⑥ 了解清源山和于山石壁榕的友人告诉我:这种榕树所立足的岩石,不是一般的岩石,而是最坚硬的花岗岩。如果说,要在世界上寻找一种在最坚硬的基石上生长出来的最顽强的生命,那就是榕树。

⑦ 他还告诉我,这种生命的奇观,是发端于一种细韧的种子之中。那是一颗成熟的、像小珍珠的果子,果子里面包藏着许多小颗粒似的种子。大约是一只顽皮的鸟儿,在它吞食了榕果之后,就选择这个奇伟的地方,排泄出它消化不了的种子,就凭借岩上那一层尘埃结成的薄薄的泥土,悄悄地、雄心勃勃地长成绿光四射的庞然大物。

⑧ 仔细瞧瞧,岩石上好像没有别的生命,也许在岩缝里有几株细小的野草,但我看不清。这种岩石真是生命难于生存和发展的地方。

⑨ 榕树,就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在生命难以发展的地方,把自己发展成其他生命望尘莫及的参天巨木。

⑩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生命进行曲。

1、作者观察和描写清源石榕里风姿的顺序是怎样的?(3分)

答:

2、第⑥⑦自然段通过友人的话,说明形成清源山于山石壁榕生命奇观的条件。作者最着力强调的是(3分)

3、这篇散文的开头、结尾从结构上和表达效果上起了怎样的作用?(3分)

答:

4、石壁生命进行曲的寓意是什么?(3分)

标题:

6、阅读下面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再补写两个比喻句,来形容石壁榕的树根。(4分)“沿着石壁,许多粗壮的根从岩顶射向大地,有的像缆索悬荡在空中,有的像巨蟒盘旋而下。”有的像,有的像。

参考答案及答题解析:

第1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散文描写顺序的把握,理清了散文中的写景顺序,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内容,明白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

此题的答案是:由下而上,由近到远,由现实到想象。

第2题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弄清了这个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正确判断文章的主旨。因为第(6)(7)自然段是交代石壁榕生长的环境,在这种土壤贫脊,地势险恶的环境中,石壁榕竟然能顽强的生长,并长成“两层楼那样高”的大树,由此可见石壁榕那顽强的生命力。因此,回答了这个问题,对于把握文章的主旨有重要意义。

此题的答案是:立足于最坚硬的花岗岩。(而花岗岩是生命很难存活的地方,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旨。)

第3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散文的最大特点是“散”,但散文作者总是通过许多手段,达到一种“聚”,即形散而神“聚”,具体是指散文中心要鲜明,思想、情绪、脉络要统一,因此,散文的结构也是达到“聚”的一种手段。本文,首尾呼应,前后连贯,突出了榕树生命力的顽强。

此题的答案是:互相呼应,首尾连贯,一气呵成,突出榕树生命力的顽强。

第4题着重考查的是学生对散文中用以寄托作者情感的“物”的寓意的理解。好的散文总是以“物”为载体表现理念,传达情感的。学生要透过语言的表面含义把握其深刻的内涵。本文表面上是对石壁榕顽强的生命力的赞叹,而实际上是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即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或在艰苦的环境中,战胜困难,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展示自己的风采。

此题的答案是: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或在艰苦的环境中,战胜困难,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展示自己的风采。

第5题是考查学生的对作品整体感知的能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给文章加标题,可以考查学生的对作品整体感知的能力。怎样才能较快并准确地为文章加上标题呢,这就必须要吃透全文,认真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即作者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注意文中揭示主旨的句子,而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往往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给文章加标题还要注意生动、醒目,因此本文的标题可以从开头的句子“还有更雄壮的进行曲。”,还有结尾的句子“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生命进行曲。”进行归纳,为了醒目和形象,可以加上这样一个标题:“石壁榕,生命进行曲”

第6题考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合理的想象,对石壁榕的树根在特殊的环境中所呈现的各种形态进行合理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学生写的句子只要与例句中的内容相关一致,想象合理,语言通畅,并有一定的生动性,就可以得满分。

上一篇: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下一篇:金融集团常年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