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新高考改革方案

2024-08-22

贵州新高考改革方案(精选9篇)

贵州新高考改革方案 篇1

贵州新高考改革方案解读

《实施方案》明确自2024年起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录取实行“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考生的统一高考成绩、依据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考生总成绩由3门全国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750分。其中全国统一高考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各为150分,总分450分。选择性考试科目中,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2选1)每科满分100分,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选2)每科满分100分,总分200分,以等级转换分计入总分;自2024年起,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按物理科目组合和历史科目组合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合并一本二本批次。考生志愿由“专业(类)+院校”组成,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多元录取”。

《实施方案》强调,高等职业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本科教育考试招生相对分开。将针对学业水平考试、招生录取、新课程改革、生涯规划指导、选课走班等工作出台配套政策,确保高考综合改革顺利实施。

新高考选科要考虑哪些因素

新高考改革,打破了以往“文是文、理是理、文理不相往来”的格局,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突出德育时代性。

但是不管高考怎么改革,这次高考仍然是学生走向未来的一个重要步骤。

因此,对今年的考生来说,选科是高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无论选择哪一个科,都至少要考虑下列因素(例如物理和历史):

(1)学业成绩:

要看自己在某一学科中的学习成绩与是否胜于另一学科中的成绩。

如果你在这个学科上取得的成绩远远超过了其他学科,那么你应该首先选择这个学科。

学业成绩至少要看三、四次主要考试的位次对比,再做决定,选择哪一科。(注:不要看分数,而是看排名。

(2)兴趣爱好:

要看自己是不是特别喜欢该科目。

如果你特别喜欢这个科目,那么一般应该先选这个科目。(注:不是说你自己特别喜欢这门课程的任课老师,而是你自己特别喜欢该科目)

(3)职业倾向:

要从自身职业倾向出发,正确处理好选科与大学专业、职业等方面的关系。

在大学里,如果你特别喜欢某一专业或某一职业,就要注意选择与其相关的专业。例如喜欢读工科农医之类的专业,那就最好是物理学;如果喜欢读文史,那就最好是艺术类或是历史学。有些专业有限制,如果有心仪的专业在选科时一定要看好了,以免选错科目无法报考。具体的专业科目要求,您可以先在网上查询一下,然后再决定到底该选哪科。

贵州新高考3+1+2何时开始?

目前还没有明确公布会用哪一种新高考的模式。

目前贵州省还没有告知会使用哪一种新高考的模式,只是在工作内容中强调了要在20实行 高考改革。而目前已经实行了新高考的省市有:北京、上海、山东、海南、浙江、天津、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苏、辽宁、河北、重庆。

其中新加入了八个省份广东、福建、江苏、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实行的3+1+2的新高考模式。

北京、上海、山东、海南、浙江、天津实行的均是3+3的高考模式。

“3+1+2”的高考模式

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外语包含英语、德语、西班牙语、法语、俄语任选)

首选科目:物理/历史(每门满分100分,卷面成绩计入高考成绩)

再选科目: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历史任选两门(每门满分100分,成绩以卷面成绩排名后赋分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

注意:等级赋分起始分只有30分,分为了ABCDE5个等级

“3+3”的高考模式

统考科目:语文、数学、英语(每门满分150分,其中英语一科变为一年两考,听力考试(30分)与笔试分离,一年考两次,哪次分高取哪次的成绩。)

选考科目: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生物、化学六门中自选三门作为选考科目。(每门100分,成绩以卷面成绩排名后赋分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

等级性考试由全市统一组织,成绩以A、B、C、D、E、F五个等级呈现,起始分时40分。成绩当年有效,计入高考总成绩。

贵州新高考改革方案 篇2

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 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于2014年9月4日正式发布, 这被官方和舆论都称为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由于高考改革, 牵涉千家万户的利益, 深刻影响着我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 因此, 客观分析这一轮高考改革究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改革极为重要。

在笔者看来, 这一轮高考改革, 主要还是聚焦科目改革, 在录取制度改革方面, 并不明朗, 因此要说这一轮高考改革有多大价值, 还为时尚早。如果只进行科目改革, 而在录取制度改革方面裹足不前, 科目改革价值有限。

根据方案, 所有考生今后都考统一的语数外科目, 另外科目则在学完之后考试, 在高考录取时由学生选择三门参加高考录取。如果不改革录取制度, 高校在录取时, 无非有三种选择:一是不分文理科科目组, 按学生6门科目的总分排序录取;二是对不同专业提出不同的科目组要求 (如物化生、史地政) , 考生则根据学校科目组要求选择科目;三是语数外三门计总分, 其他科目计等级, 由招生学校自主提出等级要求。而不管哪一种选择, 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 即还是教招考一体化。这会带来两方面的问题。

其一, 基础教育还会是应试教育, 目的是提高学科的考试成绩, 因为高校还是按学生的学科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录取, 这样一来, 文理不分科难以起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道理很简单, 以前学文科的学生人文素养不高, 学理科的学生缺乏科学精神, 难道增加学科科目, 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了?

其二, 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按照目前的方案, 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每一门学业水平考试。另外, 如果所选科目在高一、高二就进行测试, 那么, 这就把高考的压力提前到高一、高二, 虽然方案制定者认为这可分散高考压力, 但问题是, 如果高一某一科目考得不理想, 学生还有再次考试的机会吗 (方案提到有条件的省市可尝试举行两次考试, 但具体到落实, 学业水平测试在大多省市只有一次) ?而为了弥补这一门成绩, 学生之后的学习压力会更大。

问题还是出在录取制度上, 这次颁布的高考改革方案, 虽然也提到了录取制度, 但亮点并不多。很多舆论认为文理不分科是亮点, 但真正的亮点不在于此, 而在于两方面, 一是“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二是“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 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 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这是涉及录取制度的改革。

这两方面的亮点, 能否真成为“亮点”, 还取决于具体的操作。将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这是笔者多年来一直建议的方式。如果高考后的自主招生, 能借鉴香港地区高校在内地的自主招生方式, 由学校自主提出申请的成绩要求, 达到成绩要求的学生自主申请若干所学校, 学校独立进行录取, 学生可以获得多张录取通知书, 这就实现了考试招生分离, 既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 又扩大了学校的招生自主权。

而如果高考之后的自主招生, 只是推广已经在南方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已经实施的方式, 即考生参加学校面试之后, 要填报志愿, 把该校填报在提前批的第一志愿, 学校再结合学生的高考分数、大学面试测试成绩和中学学业测试成绩进行录取, 其价值和意义则十分有限。

我国已经试点的自主招生, 问题就出在和集中录取制度相嫁接上, 参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试, 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 还要求参加统一高考、填报志愿, 导致自主招生并没有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 也没有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只有建立在基于统一测试基础上的高校完全自主招生, 才能充分扩大学生的选择权, 也落实学校的自主招生权。

而取消高校录取批次, 则更具有深远的价值和意义。我国高校按批次录取, 导致学校被分为三六九等, 学校追逐一本率、二本率, 学生则追逐上一本的名校, 这是严重的教育不公平, 影响各类教育、学校的平等竞争和发展。但在集中录取制度之下, 录取批次将很难被取消, 最可能是取消二本和三本批次, 合为一个批次, 原因在于, 在集中录取中, 存在着批次控制线, 以此来保障高校的录取秩序。

要消除高校的录取批次, 只有实行高校完全自主招生, 即由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值得注意的是, 这次的方案也提到了“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 但这是在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框架下, 其操作可能是“一档多投”, 并非学生自由申请大学, 大学独立进行录取。

根据国家的部署, 上海市和浙江省将于今年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 笔者期待这两地的改革试点方案, 能在录取制度改革上有所突破。尤其是上海, 该市是全国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目前有8所高校实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 且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从2006年实行自主招生选拔试验, 上海交大从2014年在一些省市试点高考之后的自主招生, 完全有条件在突破集中录取制度, 实行学生双向多选上做出有意义的探索。浙江在三位一体的高考改革上也有30多所学校试点, 如果这些学校能把三位一体的高考录取, 与集中录取制度脱钩, 将是高考改革的重要进步。

值得注意的是, 此轮高考改革在高考科目、特长生加分、地方高考指标计划等方面都做出了较大的调整, 可以说, 这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但综观整个高考方案, 还缺失最重要的博弈, 即学校、受教育者和政府行政权力的博弈。高考改革有学科博弈、地方博弈、学校博弈、考生博弈, 但在权利和权力的博弈方面却不足, 这导致政府放权的改革极少, 或者十分模糊, 因此录取制度改革很不明朗。

学科博弈体现为文理不分科, 以及高考成绩分为两部分。如果高校在录取时, 可由学校自选3门科目, 那意味着高中将消除之前的副科, 学生可自由组合自己的高考科目。

这是学科博弈获得的学科平等地位。当然能否真正落实, 还要看学校的办学理念及办学的现实条件———学校能否开设几门主要科目让学生选择;所有高中是否有条件开设出那么多的课程, 会组合成不同的小班。

地区博弈体现在调整各地的高考录取计划上, 方案要求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的高考录取率, 东部地区高校要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 同时部属高校要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力争到2017年, 录取率最低的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这是调整各地的录取计划, 以使全国录取率趋于均衡, 也是各地尤其是高考资源相对匮乏地区争取高考利益的结果。虽然这还受制于分省按计划录取体系, 只能在原有框架上调整, 但至少让贫困地区看到了缩小与发达地区高考录取机会的希望。

学校博弈体现在取消录取批次上, 取消录取批次, 将让所有学校在同一层次竞争, 而不再受批次限制, 这也是高校 (二本、三本) 努力争取的结果———在存在录取批次的情况下, 二本院校只能招收一本院校未录取的学生。这一措施究竟能得到多大程度上的落实, 还要看各地的具体实施, 也需要二本院校、三本院校持续争取自身的权利。

考生博弈则主要表现在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上, 从2015年起, 将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另外, 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 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 (区、市) 所属高校在本省 (区、市) 招生。高考加分腐败, 已经严重伤害高考公平, 一名学生加分造假, 就会改变整个高考录取格局, 因此, 在当前取消腐败丛生的高考加分, 可让考生更加公平地参加高考。

大家不难发现, 以上这些博弈, 都存在一个问题, 就是有“零和博弈”的色彩, 一方利益增加, 另一方利益减少。因此, 有人戏称, 高考改革不管怎么改, 反对和赞成的总是一半对一半。

比如, 文理不分科, 各科均衡发展的学生觉得有利, 而偏科的学生却暗暗叫苦;调整地区招生计划, 不发达地区欢迎, 发达地区不高兴, 认为补偿农村地区、贫困地区不合理;取消录取批次, 二本、三本院校增加了竞争的信心, 一本院校尤其是以往在一本录取批次垫底的院校却为生源犯愁;取消特长加分, 确有特长的学生认为一刀切忽视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 而本没有特长的学生自然欢迎这一新政。

何以至此?高考改革难道就是“零和博弈”吗?非也!这主要是因为改革缺乏最重要的博弈, 即学校、受教育者和政府行政权力的博弈, 更进一步说, 目前这些“博弈”, 都是由行政主导进行的, 但真正应该推进的政府放权———把自主权给学校, 把选择权给学生, 却鲜见。只有推进政府放权, 让学校获得更多自主权、学生获得更充分的选择权, 改革才能避免“零和博弈”, 而对所有地区、学科、学校、学生都有利。

推进政府放权, 主要在于打破目前的集中录取制度, 实现考试社会化、学校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如果高校能实行基于统一测试的自主招生, 那么, 分省按计划录取制度, 将不复存在, 各地考生可在任何地区自由报考, 以高考成绩申请大学, 大学独立录取, 在录取时, 采用多元评价, 这不就解决了录取批次问题 (学校独立自主招生, 不存在批次一说) 、高考按户籍报名问题 (考生自由报考) 、学生的自由选择问题 (学校实行多元评价, 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 以统一成绩和中学学业成绩去申请大学) 及个性、特长发展问题 (将特长纳入多元评价体系中) 。而解决这些问题, 是不是在更大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 保障每个受教育者的权利, 让学校获得充分自主、平等的办学空间?

对北京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思考 篇3

关键词:高考;改革方案;思考

高考,可以说牵涉到每一个家庭。你年纪大了,可能没有孩子高考,但你有孙侄辈或朋友的孩子会参加高考。现有的高考制度经历了几十年的不断改革和与时俱进,但一锤定终生的大框架并没有改变。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对高考进行彻底改革的呼声一直存在,由于时机、对高考的总结不成熟,高考制度虽然不断有新举措出台,但也一直被诟病。这实际上涉及到一个相对公平的问题,不可能绝对公平。也就是说让所有人都满意是不可能的。

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内容要点归纳为:高考将不分文理科,科目调整为“3+3”模式,即3门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和英语)+3门自选科目,总分值仍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英语,每门科目满分均为150分;3门自选科目,每门科目的满分均为100分。从2020年起,文理不分科,考生可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6科中任选3科。自选科目不用参加高考统考,采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方式(从2017年秋季入学高一开始实施),计算高考成绩。从2017年起,英语听力考试从笔试中分离,一年两次实行机考。从2017年起,取消本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合并。

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的实施,意义和影响是巨大的,例如文理不再分科、除语文、数学和英语统考外,其他选考科目不需要参加高考,而是采用综合素质评价,逐步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升学模式接轨。这样我们的中学就需要成立相关部门,如增加学生的生涯指导规划、学业指导规划,建立学生顾问体系,指导学生从中学入学开始,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进行学业和课程选择,改变过去学校以教学、教务为主导的观念。

2017年开始,英语将正式退出新高考(也就是6月7、8两天将没有英语考试),但是学生的会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A等100分,B等85分,C等70分),学生可以多次报考会考,最终以最好成绩为准;改革的初衷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应该重在实际应用,突出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也同时使英语的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权重降低。考试分值由150分降低到100分。如果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有两次考试机会,这就意味着三年可以考六次,取最高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三年之内有效。这就意味着对英语成绩好的学生非常有利,如果能在高一期间就考出最好成绩,那么在高二和高三期间就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和复习。这也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想在高一取得英语的最高分,那在初中三年就要夯实英语基础,做好充足的准备,那带来的弊端是进课外补习班可能就必不可少,无形中加重了中小学生的负担,这与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是不相符的。

中国青年报2016年07月11日刊登了一篇文章,其作者认为,一年两考到底会给高考带来哪些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能否真正在实践中得到贯彻执行,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理性的预期。首先是是对现行高考外语科的质量的信度缺乏;其次是一年两考还有效度的问题。两次考试的题型、内容及难度是否一样?也就是说这两个在不同 时间举行的考试内容和题型不可能是一样的,特别是外语试题内容要求“原汁原味”,不能重复,否则就是抄袭,考生参加两考是否等值?如若等值为何要两考?如 何两个考试不等值,那对于只参加其中一考的学生是否公平?外语一年两考,别的科不一年两考,是否体现了公平?

“3+3”模式中,3门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和英语)没什么说法,当然考试成绩越高越好!但对3门自选科目如何选择,已经成为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心头之忧。对学校来说,最大的困扰在课程设置。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增加选修课程,减少必修课程,给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空间。但新高考方案推出后,选修课的实施可能就不那么乐观了。除了“牛校”以外,语数外课时不可能压缩情况下,只有大幅削减或完全停开选修课,增开选考科目。而且,导致老师赶进度,使学生缺乏必要的系统训练,而家长们不得不选择花钱在课外大量补 课,这也会是北京市“一对一”课外辅导班盛行的原因之一。对学生和家长来说,如果学生想将来从事文学方面的工作,但高中阶段的历史、地理成绩欠佳,物理和生物成绩较好,哪怕历史和地理与文科的关联度大,我也只能是选考物理和生物。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6年高招调查报告》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大多数人认可新高考改革方案,但对新高考改革方案不看好的也有近三成。对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6门选考科目选择哪3门,有近五成的人选择化学、历史,而物理科目只排在了第三位。通过分析选择选考科目的理由,发现主要是该学科的考试难易程度,而不一定是个人兴趣爱好。这从专业选择的调查结果也得到了佐证。有近五成的人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仅有近二成的人有明确喜欢的大学专业,还有近三成的人没有喜欢的大学专业。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对于专业的选择还很迷茫。

新高考改革方案是什么 篇4

“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

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等8个省份高考总分均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均为150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6个选考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00分。

从 年起,我省普通高校招生依据统一高考和选择性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投档时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提供给招生高校,具体使用办法由招生高校在招生章程中予以明确。根据选择性考试中首选考试科目为历史和物理划分为“历史学科类”和“物理学科类”。我省将按历史学科类和物理学科类两个类别分列本科、高职(专科)招生计划,分别划定招生录取文化课控制分数线,分别进行投档录取。

贵州新高考改革方案 篇5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浙江、上海率先启动高考改革试点,2017年进入正式的新高考考试录取阶段。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市已先后出台了高考改革实施时间表。地启动改革亮点

区 时间

1、从2017年起,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高考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高考总分660分;

上20142、外语考试可参加两次,取成绩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

海 年

3、本科院校从6门选考科目中,分学科大类(或专业)提出选考科目范围,最多不超过3门。考生选考科目满足任何1门,即可报名; 4、2016年起,合并本科一二批次,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

5、报考专科高职志愿学生,只计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

1、从2017年起,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高考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科目中任意选择,高考总分750分;

浙20142、外语考试一年两考,取成绩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

江 年

3、高校从7门选考科目中分专业类或专业确定选考科目范围,最多不超过3门。考生选考科目满足任何1门,即可报名;

4、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录取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平行投档。

1、从2020年起,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高考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高考总分750分;

北20172、英语考试一年两考,取成绩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英语增加口语考试; 京 年

3、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4、高校从6门选考科目中,分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最多不超过3门。考生选考科目满足任何1门,即可报名。

1、从2020年起,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高考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高考总分750分;

天20172、英语考试一年两考,取成绩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

津 年

3、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4、高校从6门选考科目中,分专业(类)或学科门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最多不超过3门。考生选考科目满足任何1门,即可报名。

1、从2018年起语文、数学使用全国卷;

2、从2020年起,夏季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高考山2017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东 年

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高考总分750分;

3、外语考试可参加两次,取成绩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 海2017南 年

江2018西 年

河2018北 年

山2018西 年

内2018蒙年 古

辽2018宁 年

4、夏季高考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2017年合并本科批次,2020年起招生采用“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方式;

5、春季高考启动“文化素质+专业技能”考试。

1、从2020年起,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高考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高考总分750分;

2、外语考试可参加两次,取成绩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

3、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4、从2017年起,本科一批二批合并,从2020年起,录取批次仅设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

1、从2021年起,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高考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高考总分750分;

2、外语考试可参加两次,取成绩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

3、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4、高校从6门选考科目中,分专业大类(或专业)提出选考科目范围,最多不超过3门。考生选考科目满足任何1门,即可报名。

1、从2021年起,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高考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高考总分750分;

2、外语考试可参加两次,取成绩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

3、高校从6门选考科目中,分学科大类(或专业)提出选考科目范围,最多不超过3门。考生选考科目满足任何1门,即可报名; 4、2016年起本科二批三批合并,逐步取消高考录取批次。

1、从2021年起,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高考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高考总分750分;

2、外语考试可参加两次,取成绩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

3、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1、从2021年起,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高考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高考总分750分;

2、外语考试可参加两次,取成绩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

3、逐步取消录取批次。

1、从2021年起,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高考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高考总分750分;

2、外语考试可参加两次,取成绩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

3、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吉2018林 年

黑2018龙年 江

江2018苏 年

安2018徽 年

福2018建 年

河2018南 年

湖2018北 年

4、逐步取消高考录取批次,2016年起,本科一批AB段合并,本科二三批合并。

1、从2021年起,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高考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高考总分750分;

2、外语考试可参加两次,取成绩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

3、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4、高校从6门选考科目中,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提出选考科目范围,最多不超过3门。考生选考科目满足任何1门,即可报名。

1、从2021年起,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高考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高考总分750分;

2、外语考试可参加两次,取成绩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

3、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4、高校从6门选考科目中,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提出选考科目范围,最多不超过3门。考生选考科目满足任何1门,即可报名。

1、从2021年起,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高考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

2、英语听力口语一年两考,取成绩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

3、“小高考”9门变13门,一年两考;

4、综合素质评价拓展为六部分,有望成为高考录取标准。

1、从2021年起,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高考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

2、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1、从2021年起,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高考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

2、外语考试可参加两次,取成绩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

3、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并逐步取消录取批次。

1、从2021年起,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高考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

2、外语考试可参加两次,取成绩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

3、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从2017年起,本科二三批合批录取,逐步减少本科录取批次。

1、从2021年起,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高考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高考总分750分;

2、外语考试可参加两次,取成绩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

3、本科高校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湖2018南 年

广2018东 年

重2018庆 年

四2018川 年

贵2018州 年

西2018藏 年

青2018海 年 元录取机制,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

4、高校根据办学特色和定位确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

1、从2021年起,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高考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高考总分750分;

2、外语考试可参加两次,取成绩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

3、建立和完善“两依据、一参考”多元录取机制,逐步取消录取批次。

1、从2021年起,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高考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

2、外语考试可参加两次,取成绩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

3、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1、从2021年起,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高考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

2、外语考试可参加两次,取成绩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

3、从2016年起,逐步合并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1、从2021年起,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高考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

2、外语考试可参加两次,取成绩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

3、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1、从2021年起,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高考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高考总分750分;

2、外语考试可参加两次,取成绩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

3、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2016年起逐步合并本科招生录取批次;

1、从2021年起,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高考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高考总分660分;

2、外语考试可参加两次,取成绩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

3、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4、高校从6门选考科目中,分学科大类或专业提出选考科目范围,最多不超过3门。考生选考科目满足任何1门,即可报名。

1、从2021年起,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高考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

2、外语考试可参加两次,取成绩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

3、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广2019西 年

云2019南 年

陕2019西 年

甘2019肃 年

宁2019夏 年

新2019疆 年 4、2018年全面实行平行志愿,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1、从2022年起,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高考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高考总分750分;

2、外语考试可参加两次,取成绩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

3、高校分专业(类)确定选考科目,最多不超过3门。考生选考科目满足任何1门,即可报名。

4、考生志愿由“学校+专业”组成,录取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平行投档。

1、从2022年起,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高考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

2、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1、从2022年起,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高考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高考总分750分;

2、外语考试可参加两次,取成绩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

3、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1、从2022年起,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高考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

2、外语考试可参加两次,取成绩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

3、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1、从2022年起,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高考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

2、外语考试可参加两次,取成绩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

3、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4、高校从6门选考科目中,分学科大类(或专业)提出选考科目范围,最多不超过3门。考生选考科目满足任何1门,即可报名。

1、新疆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从2019年开始正式实施,届时,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等级性考试成绩将按照相关规定计入高考总分。

2、考试分汉语言(民考汉)、维语言、哈语言、柯语言、蒙语言五个语种。

新高考改革培训心得 篇6

今天上午,大城县第一中学邀请到了河北省教育厅赵秀娟老师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们进行了关于新高考改革分析的讲座。讲座主要分析全国开始推行新的国家级的学业水平考试,逐步试行新的高考方案。语文、数学、英语三门科目必考外,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中选择三个科目,参加高考成绩核算,即“6选3”。这三个科目代表着大学所学专业的大的方向。这让学生们从高一就开始明确人生目标,做出职业规划,使学生们的高中三年不再迷茫。

在新的改革方案指导下,学校应该围着学生转,学生的选择决定教师岗位。中学教育开始实行走班教学,学生除了可以自主选择高考科目以外,还可以选择自己的任课老师,这被称为“选科、选师和选课”。

在传统的高考模式下,只有主动适应学校和老师的学生,才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可以说,在传统的高中学校中,学生是围绕学校转动的。对于那些有个性、有不同学习风格和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来说,往往会被看成“异类”。而新高考改革下,学校将围绕学生转动。通过学生对高考科目、任教老师以及具体课程的选择,彰显学生的个性、凸显学生的学习风格,也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让学生获得与个人能力相适应的成长。只有学校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校资源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才可能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往往会选择学术声望高,教学态度积极,性格乐观,课堂风趣幽默的老师。这就要求老师要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储备,注意与学生的交往方式以及自己教学风格的可接受程度等。当把“选师权”交给学生时,就等于承认了学生选择老师的标准。教师就应该想办法提高学科水平、学术水平、教学能力等等。选择教师目的不是淘汰老师,而是让老师不断的发展自己,而学生的选择标准,就是老师的发展方向之一。

新高考后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思考 篇7

一主题与背景

医学高职类院校一般是三年制大专教育体制, 和普通或重点医学院校五年制、八年制教育体制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学制的设置上, 医学高职类院校事实上只接受两年在校理论及实践教育, 第三年的时间要完全走入实习单位进行在岗学习。因此, 学生在短暂的两年里学完三十几门课程的压力较大。其次是学生入学层次的区别, 医学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知识储备和知识再现能力较差, 学习知识的能力欠缺。再次医学高专在软硬件建设上存在不足, 在师资水平上也存在不足。随着国家对高考制度的改革逐渐深入, 不分文理的高考方案已经出台, 201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将在2017年迎来健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首次高考。改革后取消文理分科, 高一到高三一直开设九大科目, 学生要在理、化、生、史、地、政六门课程中任意选择三门作为高考分数, 这种自由组合式的分科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人才的选择, 但对于大学或高职院校来说, 学生学业水平构成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学生学业水平参差不齐。对于化学教学而言, 无疑增大了难度。显然, 目前的同专业同课程教学的方式将不能适用于所有学生。

二医用化学课程特点及未来教学方式探讨

目前医用化学课时逐渐缩短, 由最初的72学时减少到48学时, 教学任务非常紧迫。《医用化学》全书共十三章, 主要内容包括三大板块, 前五章是基础化学部分, 后八章是有机化学部分, 最后一部分是实验板块。内容成分复杂, 知识点较多, 但是没有超高难度的知识点或现阶段存在争议的问题, 以基本知识为主,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理论和知识, 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 并能够用化学知识解决医学实际问题。《医用化学》教材中少部分内容能够和高中化学相衔接, 再加上一些与医学相关的内容, 增加了刚入学的医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高考改革后的2017年, 高职院校将进入首批“新组合学生”, 医用化学作为一门和医学紧密联系的公共基础课程, 是必须要开设的。因此, 在面临课时较少的情况下, 面对学科优势组合成分复杂的学生, 如何将全书内容讲解通透, 并高水平地完成教学目标的任务, 是每一位医用化学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或许未来的化学教学可以分成以下两类:高考成绩中包含化学成绩的学生使用一类教材, 而另一部分高考总成绩中没有化学成绩的学生选择另一类教材。并打破以往按专业分班的课程教学方式, 进行分程度教学的授课。高职院校旨在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的技能型人才, 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接轨国家高考改革路线, 需要重新规划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 例如目前的医用化学课程。

三医用化学教学情景假设

假设已经对所有入校学生的高考课程进行分类整理, 那么选择了化学的学生就进入医用化学中级班进行学习, 没有选择化学的学生进入医用化学初级班。其他课程可做类似处理, 但是要解决好授课时间冲突的问题。

对于中级班的学生, 我们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 用引导式代替灌输式, 让学生多思考, 多自己解决问题, 教师多利用提问题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以提高化学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与拓展视野为主。例如:人卫版《医用化学》第二版第六章有机化合物概述和烃, 我们可以采用提问式教学, 第一个问题是:同学们高中学过有机化学, 那么谁能给有机化学下个定义?第二个问题:在诸多同学们所了解的有机物中, 哪些是与医学有关系的?医疗过程中哪些仪器设备、检验方法用到了有机化学?每提问一个问题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思考, 然后请一位学生来阐述自己的理解, 其他学生对该学生的解答做评论, 各抒己见。一堂课50分钟, 以5~6个问题就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 养成爱思考、爱发掘新知的好习惯。

对于初级班的学生, 应该多采用讲解式教学, 将基础知识以适当的教学方法讲解给学生, 以期更好地增强“文科”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例如:同样的一章内容, 有机化合物概述和烃这一章, 我们就要从最基本的有机物讲起, 为学生先建立有机物的第一印象, 然后逐步强化这种“生命力”印象, 再继续介绍有机物的特点、有机物的分类, 当学生已经在脑海中建立了这种和无机化学完全不同的内容之后, 在主观上会将知识予以区分。在教学过程中, 要善于利用学生认知上的转变, 将有机化学学习方法及时渗透, 后期从有机物的命名到有机物的分类再到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方面的讲解也就顺理成章, 且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掌握。教师适当地优化并简化教学内容后, 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为目的, 多思考可以改变以往枯燥的授课方式方法, 让化学课变得生动起来, 增强课程趣味性。

四问题讨论

当我们采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授课方式和不同的教材之后, 学生化学课程的学习水平应该有很大的不同, 但结果是两个程度不同的班级学生均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思维方式, 但是这不是我们进行课程改革的目的。我们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素质, 培养其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勇于探索、刻苦钻研、团结协作的良好学习风气。更高层次的目标是, 让多数学生喜爱化学, 培养出少数具有化学专长的特长生。

五反思与分析

医用化学是医学高职高专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 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革新必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模式、精选教学内容、完善考核方式, 不断地总结和反思医用化学课程教学, 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在对接国家高考改革的基础上提出最新的配套教学方案, 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改革举措。

摘要:医用化学是高职高专学校临床医学和护理学等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随着2014年9月国家正式出台最新高考改革方案, 在2017年我们即将迎来首届高考改革后的学生入学, 高职院校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形势下的生源差异情况, 不断探索最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本文对此背景下的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医学高职院校,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新高考

参考文献

[1]丁良、杨慧、于朝云等.医用化学教学的新思维[J].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0 (1) :99~101

[2]许小青.高职护理专业文科生医用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2) :80~82

新高考方案的变化、影响和应对 篇8

关键词:新高考;改变;应对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4-019-1

一、新高考方案相比老方案有变化较大的地方,给学校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1.选修学科的数量与地位提高。

对学生而言,由过去的选2门,变为选3门,所学的选修学科增加。原来的历史、物理是文科和理科必选的学科,现在取消必选学科,可任意选3门,打破文理,意味着其他4门学科的选修地位提升。新高考方案的选修学科,将等级折成对应的分数计入总分,对录取的作用更大,也不亚于语数外三门学科,所以无论是学科教师还是学生,对选修的重视程度将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从过去的突出“三门”,到大小“三门”并举。在老方案下,学校对等级学科的要求不必过高,够用就行。所以等级学科教学水平相对低些的老师,也能在老方案下生存。一些新进来的等级学科教师,习惯于在相对宽松状态下工作。这两类教师在新方案中下会出现不适应。不少选修学科,从老方案实施至今,还没有新鲜血液的充实,队伍老化、人员紧张等等,给选修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带来压力。

2.学业水平必修科目的面扩大。

由过去的4门,扩大为13门。师生的考试压力比过去增大,老方案下必修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见A加分,4A为5分。新方案下,未明确等级加分的关系。如果只是合格要求,则相应压力减轻。如果见A加分,则不轻。学生将比过去的压力大增。如果一些名牌高校三位一体,高考为50%,学校综合测试为30%,学业水平为10%,那么,对尖子生压力大。撇开这一个加分因素,如果合格考试,13门学科一年2次考,对四星级学校而言,应该要一次性通过;但是如果等级纳入高考总分,纳入三位一体,学生考得越好,优势越大,那么这方面的精力投入则更大,就会重视第二次考试。那么,第二次的教学管理如何实施,是学校和老师必须思考的。时间会错开,学生会分流,教师数量也要增加。另外,三门大科的必修考与高考是什么关系,方案未明确,待出来后再作分析。

3.英语听力一年两次考给教学管理带来影响。

一部分学生通过了英语第一次考试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不再参加考试,这部分同学的早自修如何管理。继续考的同学,则由教师组织和指导,所以学校班主任和英语教师为此要进行研讨,共商解决良策。

4.给如何分班带来影响。

老方案下一般在高一升高二时,根据学校的组合要求和学生选择,以语数外三门总分为依据,进行分班,形成实验班、强化班和普通班。在新方案下,目前先行考试的学校分班出現有三种情况,刚进入高一,高一第一学期结束,高一升高二。相对比较好的是后两种形式。第一学期结束,原来3+2,2计入总分时采用的方式。高一升高二,至今使用的模式,这是新方案下外省不少地方采用的。对这三种情况可以采用研讨方式,择优采用。分班依据,在等级学科转换分数计入总分情况下,把等级分数和三门总分相加后,再进行分班,形成各种类型平行班,便于分配指标,便于学校考核,创造竞争的环境。

5.给教室资源带来紧缺影响。

各高中目前教学楼中的教室仅够用,空余不多。6选3后有20个组合,其中的一些行政班内肯定会出现同一时段有2门选科,需要2个教室,所以教室必然紧张。有的会插到其他班级合上选修科目,那么教室内的课桌必然要增多。

6.给高中教育教学带来新的挑战。

教师在教学目标,在创设情境,解决问题中都必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打好文化基础,促进自主发展,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这对于我们过去习惯于提高学生成绩来说是一个挑战。我们必须追求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实现高考成绩的提升。同时,在综合素质评价中我们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注重学生平时的表现,特长的展示和创新能力的发挥,所以必须完善综合素质评价表。

二、应对策略

1.抓好六门学科教师的队伍建设。

提高他们对所教学科在高考中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做好17年、18年、19年六门学科教师需求的测算,充实新鲜血液,抓好新进教师的培养工作,同时,对选修学科教师进行素质评价,让能者上,平者下。

2.抓好分班工作。

为学生做好人生规划指导,开设指导课,开设学科专业讲座,介绍大学专业发展情况。向家长和学生介绍新高考方案,指导他们正确选科。把握好分班节点,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学习选修课程,争取第一次就令人满意。研究分班依据,使各类组合生源相当,提高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积极性,形成校内合理的竞争。

3.抓好班级管理工作。

班级的稳定非常重要,分班后的班级工作应该以稳为主,明确班级目标,明确具体的责任人。学科教师的绩效是以学生的学习进步为依据。班主任对班级的整体情况负责。不仅关注在本班内学生学习情况,而且还要关注到其他班级去走读的学生学习情况。由于仍有文理倾向,理科倾向的总是与理化生三门中的两门有关,文科也是如此。所以班级类型估计以理化生、政史地,物化、物生加一门文科,史政、史地加一门理为主,因此混班上课,走班上课常常是选的第3门学科。总体的班级管理还是以稳定为主,由班主任总负责。

4.抓好两次考之间的教学管理。

要引导部分学科达到最高级的同学转向冲刺未达到最高等级学科,明确为原任课教师负责。学校的绩效是两次考试合并转换,看最终的分数。年级和教务部门要安排好时空,做到有序开展二次冲刺。

5.抓好尖子生的培养。

2023新高考改革省份名单 篇9

第一批综合改革省市:上海、浙江

启动时间:年,实施时间:2017年

“3+3”模式,3门必考+3门选考,不分文理。

上海高考总成绩660分(语数外每门150分,3门选科每门70分);浙江高考总成绩750分。

第二批综合改革省市:北京、天津、山东、海南

启动时间:2017年,实施时间:

“3+3”模式,3门必考+3门选考,不分文理。

高考总成绩750分。

第三批综合改革省市: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

启动时间:2018年,实施时间:2021年

“3+1+2”模式,“3”为全国统考科目,“1”为首选科目,“2”为再选科目,不分文理。

高考总成绩750分。

进入新高考模式但未实施的省份

第四批综合改革省市:甘肃、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

启动时间:2021年,实施时间:2024年

“3+1+2”模式,“3”为全国统考科目,“1”为首选科目,“2”为再选科目,不分文理。

高考总成绩750分。

第五批综合改革省市: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

启动时间:2022年,实施时间:2025年

“3+1+2”模式,“3”为全国统考科目,“1”为首选科目,“2”为再选科目,不分文理。

高考总成绩750分。

哪些省份使用的是高中新教材?

第一批使用新教材省市(2019年):上海、北京、天津、山东、辽宁、海南(6个)

第二批使用新教材省市(2020年):浙江、江苏、河北、湖南、湖北、广东、福建、重庆、山西、安徽、云南、黑龙江、吉林(13个)

第三批使用新教材省市(2021年):广西、新疆、甘肃、河南、江西、贵州(6个)

第四批使用新教材省市(2022年):四川、陕西、青海、内蒙古、西藏、宁夏(6个)

2023年高考人数大概是多少?

以来,我国新生儿的数量长期稳定在每年1600万左右,我国的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也是一直在持续上涨,2021年达91.4%,由此可见,2023年高考人数还会有所增加,很轻易就能突破1200万。

上一篇:踏青踏青作文下一篇:最后一课-分别的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