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织金

2024-06-10

贵州织金(精选5篇)

贵州织金 篇1

引言

贵州是燃煤型氟中毒 (地氟病) 流行最为严重的省份, 其氟斑牙患者和氟骨症患者分别占全国的57.14%和44.44%[1], 而贵州的重病区又集中在黔西[2,3]。其中, 除石煤型氟中毒外导致燃煤型氟中毒的氟主要来自于拌煤的黏土。织金地区属于岩溶较发育地区, 农村饮水井水中杂质较多, 同时由于当地独特的水文地质条件, 造成水中含氟量远高于其他地区, 给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长期饮用高氟水会患有氟化病, 甚至会骨骼变形、关节僵硬、筋键钙化、行走困难以致瘫痪。

目前, 国内外对高氟饮用水的处理做过不少研究, 如人造沸石NH4Cl-Fe Cl3改性法、改性人造沸石吸附法、合成磷灰石等去氟工艺, 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处理费用高、实用性差、氟含量难以稳定达标的问题[4,5,6,7]。同时, 根据织金地区农村饮用水氟含量高、悬浮物较多, 对井水处理方法不科学甚至未经过任何方法处理就直接饮用的状况。我们设计了一套便捷实用的小型去氟除杂装置-去氟除杂水质净化系统。该装置具有成本低、可控性强、原理简单, 操作方便等优势, 宜适用于饮用水体中氟含量高, 悬浮颗粒较多的偏远农村地区。希望通过这个装置的处理, 能够使当地饮用水中氟离子和杂质含量得到适量降低, 给农村饮用水安全提供保障, 同时提高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水平。

1 去氟除杂水质净化系统

本去氟除杂水质净化系统, 主要包括“去氟-除杂一体装置”和“集水井”两部分。主要通过水流拦砂, 去氟除杂和多重净化为主的物化处理方法来降低水中泥砂, 悬浮物, 氟元素等物质的含量。

首先, 该装置对饮用水中悬浮物, 泥沙进行初次过滤沉降, 随后进入到去氟区域, 添加适量Al Cl3试剂和活性炭等物理化学方法降低水中的氟含量, 同时将处理过的水进行第二次过滤沉降, 最后汇集到“集水井”, 供居民日常生活饮用。

2“去氟———除杂一体装置”的工作原理

2.1“除杂”方面

该装置在“除杂”方面主要包括两个步骤;一是将居民农村饮水井 (大多数农村居民屋顶蓄集的雨水) 通过输水管道输送到该装置的入口处。首先, 进水处的滤网对水中的悬浮物, 泥砂等杂质拦截。随后, 经过初次过滤的水体就会流入到“泥砂初沉室”, 此时水中漂浮物等大粒径物质相对较少, 主要是一些悬浮物和泥砂, 当“泥砂初沉室”里的水位达到“第一层细孔径滤网”的下边缘时, 容器中的各种杂物在水流流速相对较缓,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下将会形成较大颗粒, 聚沉到水底, 最后将沉淀到容器底部的污水, 杂物等通过排污管排出;而中上部较干净水体通过孔径较小的滤网进入到“去氟室Ⅰ”中。

通过“去氟处理”后的水体, 绝大多数大颗粒悬浮物, 泥砂等杂质以及化学反应后产生的沉淀都已经在“泥砂初沉室”, “去氟室Ⅰ”和“去氟室Ⅱ”中得以去除, 而对于水体中粒径很小的微小颗粒, 泥砂, 化学沉淀物等物质将通过位于“泥沙二沉池”壁上的由多层小孔径纱布折叠组合而成的滤网进行较深层次的二次过滤沉降, 最后将处理后的水引入到“集水井”。

2.2“去氟”方面

去氟方面主要通过在化学沉淀基础上结合混凝沉淀和吸附法来降低水中部分氟含量。目前, 吸附法除氟中应用较多的吸附剂有氢氧化铝、活性氧化铝、活性氧化镁、骨炭、粉煤灰、天然沸石、聚合铝盐、活化铝等, 考虑到试剂制取的难易程度, 成本的高低和去氟效益。我们采用了常用的去氟吸附剂-活性氧化铝, 因其吸氟效果较好, 常作为含氟饮用水处理剂。活性氧化铝除氟过程的吸附机理为:Al (OH) 3+6Na F=Na3Al F6+3Na OH, 而当ph=6.4-7.2时, 铝盐对水中氟离子的去除效果最佳。

“去氟———除杂一体化装置”中的去氟结构由“去氟室Ⅰ”和“去氟室Ⅱ”两部分组成。经过“泥砂初沉室”的水体进入到“去氟室Ⅰ”后, 将会与来自于“试剂瓶”中的铝盐溶液反应, 生成絮凝沉淀物自由沉降至容器底部, 而水中未去除的氟将会通过中间隔板的过滤之后在“去氟室Ⅱ”中发生第二次去氟处理。每个反应室里面的隔板可以有效延长水体与试剂的接触时间, 让更多的F离子与Al3+充分反应。对于沉淀在底部的杂质, 小颗粒泥砂和化学沉淀物将通过容器底部的排污管排出。经过处理后, 水中氟含量将会相对减少, 基本符合饮用水中氟含量的标准。

3“集水井”的功能特性

织金是典型的岩溶发育地区, 地表水不易储存收集, 由于水体易受到高氟粘土的影响, 氟含量远高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0mg.L-1.“集水井”, 不仅可以消除一般水窖所面临长时间蓄水后出现的泥砂淤积, 水质变差等不利因素。同时, 通过“空气连通管”可以不断地与井外气体进行交换, 补充O2, 抑制水中厌氧生物的繁殖, 避免水体出现恶臭。这样将会使井中蓄水水质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良好水质。

4 实验预期效果

为了进一步了解织金饮用井水的现状, 我们到织金的普翁乡、后寨苗族乡的5个村庄采集了10个直接饮用水的水样带回贵大资环学院实验室进行测定, 见下表1。结果显示氟离子的浓度普遍在2.0mg/L到6.0mg/L。当井水通过去氟室Ⅰ后, Al Cl3试剂与氟离子反应或活性炭对水中氟离子的吸附, 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氟和其它杂质的浓度。随后, 再通过去氟室Ⅱ的处理, 可以达到去除水中氟离子的60%左右, 目的是让饮用水中氟离子和其它杂质的浓度降至标准浓度1.0 mg/L以下, 达到国家安全饮用水标准。

5 结束语

“去氟除杂水质净化系统”主要经过水流拦砂, 去氟除杂和多重净化为主的水处理工艺, 基本上有效降低了饮水井水体中氟化物, 杂质的含量。这一水处理设备由于操作简单, 经济实效, 轻小便捷, 不仅可以使当地居民饮用水的水质得以改善, 而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诸如氟斑牙, 筋键钙化等疾病的发生, 保障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同时该设备研发思路及原理也可供其他类似地区借鉴和参考。

同时, 衷心感谢在整个研发过程中, 给予热心帮助的所有老师和同学。

参考文献

[1]杨宏云, 李淑葵, 曾平, 等.北京市城区人群血脂异常的分布和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2, 3 (4) :265-268.

[2]国家“九五”科技课题协作组.我国中年人群心血管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现状及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变化趋势[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74-79.

[3]吴兆苏, 姚崇华, 赵冬等.11省市队列人群心血管病发病前瞻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29 (8) :246-250.

[4]陈后兴, 罗仙平, 刘立良.含氟废水处理研究进展[J].四川有色金属, 2006, 3 (1) :31-35.

[5]Lounici H, Addour L, Belhocinal D, et al, Study of a new technique for fluoride removal from water[J].Desalination, 1997, 114:241-251.

[6]卢宁, 高乃云, 徐斌.饮用水除氟技术研究的新进展[J].四川环境, 2007, 26 (4) :119-122.

[7]董岁明, 阎英桃, 董延芳.载铁改性沸石吸附法吸附剂去除含氟水中氟离子的研究[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04, 22 (1) :57-60.

贵州织金 篇2

1、游客服务中心

各位游客,欢迎你们来到织金,欢迎你们来到中国最美的旅游洞穴——织金洞。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我叫××,你们就叫我小×。在接下来的两个半小时里,我将陪同大家一起去领略织金洞的绝美风姿。织金洞在贵州省织金县境内,离县城20公里。高速路建成后,从贵阳到这里,只有86公里,一个小时之内可以到达。

织金洞发现于1980年,是目前亚洲已发现的最大旅游洞穴,也是举世公认最美的溶洞,被誉称为世界奇观。

现在我们所处的地方是织金洞游客服务中心。眼前这件巨幅浮雕壁画,是由织金洞几个景观组成。这幅浮雕主要是作为游客服务中心的装饰,让大家有个大致的了解。真实的织金洞景观当然比这个美得很多。游程即将开始,请各位检查一下自己的通行卡,以备待会儿进洞验卡参观。

因游程时间长,为使各位游客轻松旅游和配合我们保护好溶洞资源,请到寄存处办理物件寄存。

大家准备好了,请往前走。

2、织金洞浏览线路图

前方右侧是织金洞浏览线路图。织金洞已勘察发现长度为12.1公里,面积70多万平方米,划分为迎宾宫、塔林宫、望山湖、寿星宫、讲经堂、灵霄殿、水晶宫、广寒宫、天都宫、宴会大厅、水乡泽国、金鼠宫等12个景区。由于目前尚未全部开发,今天参观的8个景区,占总面积的3/5。

这个地方距离洞口还有200多米,途中将经过织金洞岩溶博物馆。

3、迎宾厅至岩溶博物馆步道

织金洞发现于1980年4月8日,自1985年开放以来,接待过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其中包括国际洞穴协会主席、加拿大皇家学院教授福特、法国喀斯特学会主席沙拉蒙、世界知名地貌学家威廉姆等专家。国内游客中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省市自治区各界要员、专家及其他社会名流。中外科学家曾多次联合考察过织金洞,都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现在我们来到织金洞岩溶博物馆广场,需要留影的游客,请抓紧拍照。

4、岩溶博物馆内

织金洞岩溶博物馆,依山而建,斜坡屋顶格调,采用自然石贴面,是一幢富有地方彝族民居风格的建筑,这个设计曾经获得国家建设部二等奖。

中部这根高达10米的浮雕石柱,称为支嘎阿鲁柱。支嘎阿鲁是彝族神话传说中的英雄,柱子图案表现了他一手执弓,一手持叉,射日与除恶两大功德。织金洞所处的官寨乡在明朝末年以前属于古代彝族统治的水西地区。明末西南彝族大起义领袖安邦彦的家乡就在织金洞附近。织金洞景区是彝族历史文化悠久丰富,民族风情浓郁淳厚。

馆内还陈列有名人名家的部分题词,园区及洞穴模型溶洞成因及一些标本简介。

5、岩溶博物馆至名人石刻廓道结束

走出岩溶博物馆,我们就进入了“石刻廓道”,廊道两边刻有众多名人名家的题字。

右方“奇观”两个大字,是台湾中国书法学会理事长陈其铨先生1993年6月10日浏览织金洞所题。

“此景闻说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游”,原国家副总理谷牧的题词。

“万象奇观”,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黄磊生先生3月29日浏览织金洞的题词。

“第一洞天”四个大字,秀美飘逸,出自于名家冯其庸之手。

“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琅嬛胜地瑶池境,始信天宫在人间。”原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文学评论家冯牧题词。

“洞中王”,国家旅游局局长刘毅三次浏览织金洞之后的感慨之作。

好,我们来到了织金洞的洞口,洞口的上方是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亲笔题写的“织金洞”三个大字。

我们参观结束后不再回到这里,需要在织金洞入口留影的客人可从左方石级上去。为了不影响正常参观,请抓紧时间拍照。

6、洞口

各位游客!我们将进入一个神奇的地下世界。里面的风景是任何地方的溶洞都望尘莫及的。被千千万万游览过的人誉称为“天下第一洞”、“地下艺术宝库”、“行星上的一大奇观”、“岩溶博物馆”。而经过国家权威部门认定的桂冠则有:

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1年被国家旅游局组织评定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组织评选为“中国最美地方”名单中六个最美洞穴第一名。

20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

被批准为“中国国家自然遗产”。

被国家建设部评定为“最具特色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

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所以,有游客说得好:如果一生中都不到织金洞游览的话,就不会知道什么是地下世界的美妙。是不是这样呢?大家随我进洞参观后就会完全相信了。

游览织金洞,应该从“大”、“奇”、“全”、“美”四个方面的显著特点去审美:

大,指织金洞的空间及景观规模宏大,气魄大,洞体两壁高宽处为175米,相对高差150米,一般高宽均在60米~100米之间,大小厅堂40多个,其中上万平方米的厅堂有5个。

奇,指景物及空间造型奇特。人们已经为织金洞作了一个形象的概括,说这是一个地下天宫,里面的岩溶物无不与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天宫息息相关。

全,指洞内景物形态丰富,所有景观景物囊括了世界溶洞的主要形态和类别,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美,在“大”、“奇”、“全”的基础上,流光溢彩,五彩缤纷,豪华、堂皇和瑰丽,不是天宫,胜似天宫,从而到达了天下第一洞无与伦比的溶洞美学境界。

溶洞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所以,请各位游客与我们一起来共同保护好这座世界名洞,按“进洞须知”的要求进行参观:

现在,敬请各位游客分别将通行卡验证过关后进入里洞参观。

二、迎宾厅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开始游览天下第一洞——织金洞。

织金洞又被称为地下天宫。就是说,洞里的每一个厅堂、每一处景物,都与神话传说中的天宫相似。所以也就像天宫一样命名。现在我们进入第一宫:迎宾厅。

迎宾厅基本上都在散射光的范围内,这也是织金洞中唯一享受自然采光的厅堂。请看,这里还有植物生长。有低等的苔藓类植物,也有高等的草本植物。只要有了光线,便会有勃勃生机。

1、迎客松

左面洞壁上有三层岩石相叠,长满绿色植物,就像一株苍翠的“迎客松”,欢迎大家光临织金洞游览。

洞顶上悬吊着的这些钟乳石,就像列队的鱼群,跳跃着欢迎大家,仔细看还都向外弯曲,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石钟乳迎光面上生长了苔藓等植物,植物吸收空气中的粉尘和水分,日积月累地逐渐加厚,便形成了向外弯曲的状况。

2、双狮迎宾

各位游客!请注意,迎宾厅里的主人——双狮来迎接各位了。你们看,左边的狮王威风凛凛,右边的小狮王憨态可掬。这叫“双狮迎宾”。

岩松挺秀,双狮迎宾,这是很有中国特色的欢迎仪式。

3、日月同辉

仰视左前上方,但见洞口如日,天窗似月。一派进入天国大门的非凡气象。这幅景观称为“日月同辉”。如果遇到晴天,阳光如万颗金针直射洞底,洞内的水蒸气在阳光中飘渺弥漫,云蒸雾绕。天窗周围下滴的水珠,经阳光折射,又如一枚枚金币从天而降,十分绚丽。

4、双蟾对望

除了狮王和幼狮,来迎接我们的还有富贵金蟾。大家仔细看看,这里一共有几个蟾?

啊,那大蟾头上有一个,腹下又藏着一个,对面的石窟里还有一个,一共四个。它们都来自广寒宫,很有道行,法力无边。因为它还要迎接别的客人,就不跟着我们走了。

5、大象藏形

请大家随我来,这不太为人注意的地方,竟然隐秘地藏着这只庞然大象!它是奉了玉皇大帝的旨意,特意躲在这里。太平无事的时候,就这么站着,垂着它的象鼻,一旦有了外敌出现,它就会跃然而出,为保卫地下天宫尽到它的责任。

待会儿,我们将从原来的自然光源,进入完全依靠人工照明的厅堂游览,请大家调整好视觉差,以便更好地参观。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被誉为国宝的银雨树面前。它有17米高,如象牙雕刻一般,洁白晶莹,玲珑剔透,鬼斧神工,亭亭玉立。银色的花瓣,从根部一轮轮地迭生到了顶端。

纵观它的形成历史,那从高高的穹隆上垂落的水滴,已经滴过了不知多少年,曾经塑造过一株同样美妙的银雨树,几十万年前的一次地壳运动,使那株树坍塌了。但是,我们的织金洞不屈服于任何厄运,又在坍塌的废墟上继续塑造新的银雨树。若干万年以来,凭着执著韧性,凭着专注一心,凭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地质条件,终于将这株举世无双的银雨树重新塑造出来了。

俗话说:水滴石穿,在织金洞却是“水滴生石”。水滴石穿是一种被动的消耗,而水滴生石却是一种主动的创造!十几万年时间,形成银雨树的两个条件始终不渝,这只能说明这棵银雨树真的是天造地设,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如果说织金洞是一首优美动人的诗,银雨树就是最激动人心的诗眼;如果说织金洞是一幅雄伟壮丽的画,银雨树就是最引人注目的亮点。称她为国之瑰宝,她胜过众多的国宝;誉她为溶洞之魂,她正具备了溶洞之魂。所以,著名地质学家孙大光先生说:“把银雨树称为国宝还不够,应该称为球宝——地球之宝、无价之宝。”

车已到站,参观织金洞的全部游程已经结束。希望大家能把对织金洞的美好印象带回去与亲人、朋友、同事们分享;希望大家对我们的全部服务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祝大家旅途愉快,平安吉祥!

贵州织金 篇3

1 织金煤层气藏特征

织金区块位于贵州省织纳煤田西部, 燕山期构造运动奠定了区内以NNE—NE方向为主的构造形态。上二叠统龙潭组是主要含煤地层, 煤层薄、层数多、埋深浅, 其中16号煤层是主要可采煤层之一。16号煤层埋深在22.45~595.01 m, 平均埋深293.58 m;煤厚最大达3.64 m, 平均厚1.42 m;甲烷含量在6.58~21.34 m3/t, 甲烷浓度高于80%, 且储层多处于欠压状态。储层煤级较高, 达到了无烟煤阶段。

织金区块的织S井16号煤层煤样所测得的等温吸附曲线如图1所示, 根据等温吸附实验结果和含气量测试结果, 储层压力取正常压力梯度下的估测值, 可估算出煤层的吸附饱和度、临界解吸压力 (表1) 。

由原始压力 (3.04 MPa) 对应的理论吸附量C、B, 而初始含气量 (13.19 m3/t) 与原始压力的交会点C低于B点 (图1) , 同时16号煤层临界解吸压力为1.68 MPa, 说明织S井区为欠饱和煤层气藏, 且临界解吸压力远远小于原始地层压力。

织S井排采过程中, 存在一个排水见气阶段。排水见气阶段即液面下降阶段, 稳定排采一段时间后, 织S井开始产气, 之后织S井进入控压产气阶段。鉴于16号煤层为欠饱和煤层气藏, 在控压产气阶段所采气以吸附气为主。

2 排采动态参数间的规律

2.1 产气量与液面深的关系

织S井产气量与液面深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关系比较明显, 即液面下降深度越大, 产气量越大 (图2) , 符合排水产气规律。随着液面下降深度的增大, 液柱静压力不断减小, 储层有效压力不断降低, 在液面深度下降至约260 m时, 储层压力降低至临界解吸压力, 煤层气井开始产气, 并随着液面的持续下降, 产气量逐渐增大。

2.2 产气量与排水量的关系

织S井产气量与排水量在排采前期呈正相关关系, 而在排采后期二者间呈负相关关系 (图3) 。在煤层气排采前期, 加大煤层气产液量可以迅速获得稳定的工业气流, 该阶段煤层气产气量与产液量间关系符合渗流规律。在排采后期, 煤层气井产量已达到工业气流标准, 为使煤层气井能够长期稳定产气, 通过控制液面深度、调节排水量减缓产气量过快增长, 防止气体流量过大、携带砂或煤粉堵塞储层而影响煤层气井产能。

2.3 排水量与液面深的关系

织S井排水量与液面深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图4) 。液面越深, 排水量应该增大, 实际生产资料与渗流规律不符合, 这是因为在实际排采中人为在液面深增加时控制了排水量。

2.4 井底流压与产气量的关系

织S井井底流压与产气量呈负相关关系, 即井底流压降低, 产气量增大, 符合煤层气渗流规律 (图5) 。煤层气井井底流压降低, 减小了气体流动阻力, 使煤层气能够迅速从储层基质进入裂隙通道, 并迅速流入井筒, 提高了煤层气井单井产能。

2.5 井底流压与排水量的关系

织S井井底流压与排水量呈正相关, 即井底流压降低, 排水量也降低 (图6) 。井底流压的降低, 有利于流体的迅速产出, 但受控于液面深的影响, 煤层排水量并未增加。

2.6 套压、液面深与产气量的关系

套压、液面深的两者组合与产气量关系较为明显 (图7) , 但不如井底流压与产气量的关系直观。因此, 更倾向于将井底流压作为影响产气量的关键参数, 并据此确定排采制度。

3 井底流压稳定值计算方法

控压产气阶段对液面下降的控制仍然有一延续, 此阶段液面继续下降, 井底流压也随之下降, 因此应当确定井底流压的稳定值, 保持这一稳定值进行连续排采。针对我国煤层气储层低渗的实际情况, 宜加强对储层渗透率的保护。因此, 确定井底流压稳定值的原则是使排采过程中, 储层渗透率减至最少。

假定储层原始渗透率为Kstart, 某一时间点的渗透率为Know, 则储层渗透率的变化为:

因为Kstart为一确定常数, 为使ΔK最小, 则需Know最大。Know可间接由受压力限制的情况下井的影响体积来表达。据此可得:

式中, 为见气后平均压力;V为影响体积。

根据倪小明提出的排采初期排采强度确定方法[2], 得到渗透率减小最少时影响半径Re的值:

在控压产气阶段, 设产气时井底流压为P1, 此时得到Know, 可间接由受井底流压变化量限制的泄流半径来表达, 当对式 (3) 求导后, 令导数为零时渗透率最大, 即:

式中, P1为见气时的井底流压;Pw为某一时间点的井底流压。

对求导, 得导数为零时Pw的值, 即井底流压稳定值, 为一元三次方程:

运用盛金定理[3]解此一元三次方程, 具体用Excel编程计算。以织S井为例, Pe=3.04 MPa, P1=1.823 MPa, 代入式 (5) 、 (6) , 解得Pw=0.973 4MPa, 即按照井底流压为0.973 4 MPa进行定压排采时, 煤层气井受压差限制泄流半径最大, 储层渗透率减小最少, 煤层气井排采效果最好。

4 井底流压控制

4.1 控制套压、液面深

由于套压和液面深存在相互调整的依赖关系, 套压和液面深的任何一项参数均不是影响产气量的独立参数, 两者的组合才是控制产气量的根本。相对而言, 井底流压的变化能更好地反映产气量的变化。因此, 制订合理的排采制度和进行精细的排采控制应该以井底流压为依据。

井底流压由3部分压力组成, 即为井口套压、纯气柱压力及混气液柱压力三者之和[4]:

式中, Pwf为井底流压;Pc为井口套压;Pg为纯气柱压力;Pm为混气液柱压力。

根据计算获得井底流压, 可由控制套压和液面深实现。套压的大小可人为予以控制, 液面深则相应自动进行调整[5], 即加大油嘴直径, 套压下降, 井底流压下降;反之, 减小油嘴直径, 套压上升, 井底流压上升[6]。

4.2 逐级降压

在控压产气阶段, 由产气时井底流压降到稳定值过程中, 存在一降压过程, 在此降压过程中应当分级逐次降压。逐级降压好处在于, 使压力波传播得尽可能远, 降压漏斗充分扩展, 最大限度提高泄压体积。采用逐级降压法可以使煤层气的解吸范围增大, 从而使更多的煤层气从煤层中解吸出来, 提高煤层气单井的采收率, 获得持续时间更长的煤层气单井产量。采用逐级降压方法, 可以减缓迅速降压过程中煤粉迁移和裂隙吐砂, 减轻了对井筒的伤害。

在每一级降压时, 虽然割理、裂隙同样也会有一定的闭合, 但是由于降压的幅度很小, 割理、裂隙的闭合也很小, 煤层的渗透率也不至于降低很大, 而延长该级降压时间将更有利于降压漏斗的扩展, 待该级降压漏斗扩展充分后再开始下一级降压[7,8]。

当井底流压逐级下降到由式 (5) 、 (6) 所计算的井底流压稳定值时, 可通过调节油嘴、升高套压等措施保持井底流压为稳定值, 直到排采进入到控压稳产阶段, 即产气量趋于平稳。

5 排采制度设定

(1) 泵径、冲程、冲次。在已选好抽油机的情况下, 确定煤层气井排采工作制度的指标是:泵挂深度、泵径、冲程、冲次。确定指标的原则是在满足排液的前提下优先考虑小泵径、长冲程和小冲次[9]。

(2) 降液面。控制重点是降液速度, 排采强度不宜过大, 以阶梯降液为主, 排液应连续平稳, 保持动液面平稳下降。严禁排量大起大落造成生产压差上下波动, 使得储层吐砂、吐粉。

(3) 井底流压。在由产气时井底流压降到稳定值的过程中, 采用分级逐次降压的方法, 直到接近由式 (5) 、 (6) 所计算的井底流压稳定值。

(4) 检泵。一旦需要检泵, 在砂面不埋煤层时最好不要洗井, 如必须洗井, 最好用煤层产出的水, 这样可防止煤层污染。另外, 尽量缩短检泵作业时间, 可缩短恢复产气的时间。检泵后, 排采降液仍需一个缓慢的过程, 切不可降液幅度太大, 急于产气。

6 结论

(1) 在控压产气阶段, 产气量与液面深呈明显正相关;排水量与液面深之间呈负相关;井底流压与产气量呈负相关;井底流压与产水量呈正相关;套压与液面深呈正相关;套压、液面深的两者组合与产气量关系较明显, 但不如井底流压与产气量的关系直观, 倾向于将井底流压作为产气量的预测参数。

(2) 遵循排采时储层渗透率减小最少的原则, 计算出井底流压稳定值, 并以该值进行排采, 此时, 受压差限制的泄流半径最大且渗透率减小最少。

(3) 在满足排液的前提下优先考虑使用小泵径、长冲程和小冲次;排液应连续平稳, 保持动液面平稳下降;在由产气时井底流压降到井底流压稳定值的过程中, 采用分级逐次降压的方法, 直到接近计算的井底流压稳定值;检泵时最好不洗井。

参考文献

[1]饶孟余, 江舒华.煤层气井排采技术分析[J].中国煤层气, 2010, 7 (1) :22-25.

[2]倪小明, 王延斌, 接铭训, 等.煤层气井排采初期合理排采强度的确定方法[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 29 (6) :101-104.

[3]范盛金.一元三次方程的新求根公式与新判别法[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2 (2) :91-98.

[4]杨焦生, 王一兵, 王宪花, 等.煤层气井井底流压分析及计算[J].天然气工业, 2010, 30 (2) :66-68.

[5]曹立刚, 郭海林, 顾谦隆.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各排采参数间关系的探讨[J].中国煤田地质, 2000, 12 (1) :31-35.

[6]任源峰.煤层气排采中的技术管理[J].油气井测试, 2003, 12 (5) :66-68.

[7]赵群, 王红岩, 李景明, 等.快速排采对低渗透煤层气井产能伤害的机理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7 (3) :27-31.

[8]康永尚, 邓泽, 刘洪林.我国煤层气井排采工作制度探讨[J].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 19 (3) :423-426.

贵州织金洞导游词讲解 篇4

塔林洞:面积1.6万多平方米,有岩溶堆积塔100余座。塔体呈金黄色,灯光之下熔增生辉,故又名“金塔城”。塔身最高的30余米、底部直径20米。群塔将景区分为11个小厅,其间遍布石笋、石柱、钟旗,形态各异,景象万千。“蘑菇潭”水清如镜,潭水中有无数石蘑菇,影随波动,潭前石花成片;“石鼓”面平而中空,水滴鼓上叮咚有声;“塔林厅”内有相对生长的两株石松,一株呈黑褐色,高5米,酷似针叶的钟乳石聚成片状凝结在主干上,下大上小,呈塔形,另一株高20米,层层叶面上如覆白雪,叶背却呈黑色,名“雪压青松”。

万寿宫:宫内远古时顶棚塌落的巨石堆积如山,称为“万寿山”。山上盖满岩溶堆积物,有的形成珍奇的“穴罐”,有圆形、有椭圆形;穴罐旁边是“鸡血石”,其色晶莹诽红,酷似孔雀开屏。有的呈寿星状,高10米一20米。洞顶和厅壁由黄、白、红、蓝和褐色交织,构成美丽的图案。

望山湖:长170米、宽40米。这里是洞中枢纽,可通往各大景区。湖边钟乳石呈黑色,其中最大的一棵高10米,形状如铁树,树身布满黑色石珠,上端右侧呈白色,如雪花覆盖,名“铁树开花”。湖的东北岸是一壁陡峭斜坡,从此路分两条:一条沿18盘绕27拐登441级石梯进“南天门”、入“灵霄殿”;另一条登422级石梯进“北天门”、入“广寒宫”。立于湖边仰望南天门,但见雾霭飘渺,幽幻莫测。

贵州织金 篇5

1 织金县林改配套改革中的困境

1.1 林农的权利和利益意识淡薄

林农意识淡薄是织金县林权改革面临的一大困境, 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林农对林权证的意识淡薄。在开展林改工作过程中, 发现大部分林农对林权证的关注度普遍不高, 大多认为山地分到了自己手里, 办不办证已经无所谓。二是林农对林改配套改革的利益淡薄。在林改的过程中, 大部份林农对林改的认识不到位, 认为林改的主体改革完了, 林改的整块工作就完成了, 有没有林权证无所谓, 甚至没有认识到林改配套改革会给他们带来致富之路, 很少有林农意识到林改配套改革利在林农。

1.2 林权管理服务平台建设迟缓

2011年2月, 织金县获批毕节市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试点县。根据《毕节地区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指导大纲》要求, 需要建设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和乡镇林权管理服务站, 抓好机构设立、人员调配, 完善内部工作制度, 为林业生产经营者提供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可是到目前为止, 织金县尽管已成立县林权管理服务中心, 但工作尚未展开, 林权服务中心就成为了一个空壳, 更不要说乡镇林权管理服务站。因人员较少, 没有专职人员专门开展此项工作, 以致织金县林改配套改革进度迟缓。

1.3 林权改革配套政策措施出台滞后

虽然贵州省早已出台《贵州省森林林木林地流转条例》、《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办法 (试行) 》、《贵州省林权抵押贷款实施意见》, 毕节市也出台了《毕节地区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实施方案》、《毕节地区森林林木林地流转管理暂行办法》, 但织金县有关林权改革政策配套措施出台缓慢, 可操作性不强。特别在林权抵押贷款整个操作流程上, 缺乏政策通道和市场平台, 从而困扰信贷资产的业务经营, 成为制约金融向林业投入的一大“瓶颈”。

1.4 林业资源评估机构的缺失

2008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该意见明确规定“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 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依法对拥有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进行转包、出租、转让、入股、抵押或作为出资、合作条件”。这一规定赋予了林农依法对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权利。然而, 在流转中, 离不开对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资产的评估。在织金县, 尚未有专门的林业资源评估机构, 这类评估机构的缺失, 严重阻碍了林权的抵押贷款、林权流转、政策森林保险等配套改革工作的开展。

2 织金县林改配套改革的路径分析

2.1 加大林改配套改革的宣传力度

林农的权利和利益意识淡薄, 究其原因, 归根结底还是林改配套改革的宣传工作不到位。为此, 在今后继续的林权登记发证工作中, 应该着力加大宣传, 借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 以及发放传单、出动宣传车、专题报道、下乡开咨询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 做到家喻户晓。此外, 在宣传有关政策的过程中, 要做到宣传内容通俗易懂, 同时努力提升林农对林改配套改革的认识水平, 以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不断扩大林改配套改革的宣传效应。

2.2 积极构建林权管理服务平台

积极构建林权管理服务平台是推进织金县林权健康流转, 促进林农增收的必然选择。在现有条件下, 织金县首先应通过搭建统一平台, 探索建立林权流转交易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解决和协调林权流转交易中出现的问题;其次应规范林权交易市场范围, 以《毕节地区森林林木林地流转管理暂行办法》为依据, 积极探索适合本县特点的林权流转交易方式;最后要规范交易程序, 推进林权流转交易平台建设朝着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2.3 创新林权流转交易的工作机制

林改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是推进林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大活力。当前, 应该着力创新林权流转交易的工作机制, 积极推进林改配套改革。为此, 首先要招聘和培训林业资源资产评估骨干人才, 对具有森林资源评估的资质的机构, 帮助扶持尽快使其成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其次, 要建立评估结果的复审制度, 加强对评估机构评估结果的监督;再次, 要建立评估档案信息系统, 健全森林资源评估档案库管理制度。

2.4 提升林业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上一篇:建筑施工图设计研究下一篇:多项目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