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黎平

2024-05-31

贵州黎平(共4篇)

贵州黎平 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对基层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在政策、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乡村卫生事业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对提升基层卫生人员工作的“精、气、神”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我们通过了解黎平县2014年乡村卫生队伍服务能力状况,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今后乡村卫生资源合理配置、规划、发展及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截止2014年12月30日,将全县25个乡(镇)卫生院在编在岗人员和403个行政村卫生室在岗人员共851人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采用黔东南州科技局《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卫生队伍服务能力状况调查》课题调查表,召开乡(镇)卫生院长和防保组长培训会议,统一方法、标准和内容,然后由乡(镇)防保人员下到各村进行现场询问、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房屋、设备及卫生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学历、执业资格、职称、工作年限、月收入、养老保险、工作意愿及工作能力等。

1.3 统计学分析

调查结果经质量控制人员确认无误后,上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数据库,利用Excel2003进行汇总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黎平县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全县国土面积4 441 km2,辖管25个乡(镇),403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农业人口491 742人。设有中心卫生院10所,一般卫生院15所,已建村标准卫生室380个。乡(镇)在编在岗人员449名,村级在岗人员402名。乡(镇)卫技人员每千农业人口0.91人,乡村医生或卫生员每千农业人口0.82人。

2.2 乡、村卫生设施、设备与服务能力

25所乡(镇)卫生院房屋建筑面积在430.00~3 676.00 m2之间,平均1 999.32 m2;业务用房在315.00~3 262.00 m2之间,平均1 371.44 m2;床位6~32张,平均17张;诊断室、治疗室、化验室、产房、手术室、分娩室和接种室面积分别在15~50 m2之间,平均28.00 m2。每所乡(镇)卫生院均有X线机(DR)、B超(彩)、心电图、生化检验、冰箱等设备,90%以上一般乡(镇)卫生院开展放射、B超、检验、心电图等辅助检查,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处置,开展平产接生、外科清创缝合、重病人转运等处理;90%以上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下腹部手术和剖宫产手术。村卫生室除乡(镇)所在地的25个行政村外,已对380所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改造,每所村卫生室大约65 m2,设有药房、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及厕所,并配送了电脑、冰箱、药柜、成人秤、高压消毒锅、血压计、听诊器、皮尺、清创包、健康宣传板等设施。90%以上乡村医生能运用电脑对居民健康档案、糖尿病、高血压等重点人群进行电子录入管理;能开展农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实现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镇),小病不出村的目标要求。

2.3 乡村卫生人员社会人口学特征

在调查的449名乡(镇)卫技人员中,男性178人,女性271人,男女性别比为1∶1.5;年龄20~39岁311人(69.27%);工龄1~19 a的332人(73.94%);大专以上学历383人(85.30%);取得执业资格的297人(66.15)%。见表1。2.4乡村卫生人员工薪收入、社会养老保障及工作意愿①25所乡(镇)卫生院在编在岗人员工资由财政全额拨款,实行绩效工资,每月工资在3 200~6 200元之间,平均月工资在3 800元左右,另领取210元防疫津贴和本人基本工资20%的基层工作津贴,卫生机构服务收支结余50%作为职工福利及奖励基金。②村卫技人员每月财政补助817元,剩余的靠开展医疗和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收入补贴,月收入在900~4 500元之间,平均月工资在1 800元左右。③所有村卫生人员均由所在乡(镇)卫生院统一交纳100~200元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另外,工作满10年后退休,每月领取财政补助工资的90%,100%村卫生人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④在449名乡(镇)卫技人员中,愿意从事乡(镇)工作的有404人(90%),不愿从事的有45人(10%)。不愿从事的原因是工作累(10人)、兼职多(20人)、工资低(5人)、照顾老人(子女)或其他原因(10人)。

3 讨论

乡、村卫生队伍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承担着广大农村居民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转诊服务的重任[1]。其服务能力、功能及水平的好与坏,直接与广大农村居民的健康息息相关[2]。

本文调查显示,2014年黎平县乡、村卫生人员每千农业人口分别为0.91人和0.82人,与相关政策规定不符[3,4],提示黎平县乡村卫生人员短缺,缺编缺岗率高。此外,专业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公共卫生专业较为突出,这与文献[5,6]报告相符。统计显示,乡(镇)卫生人员学历达大专以上85.30%,村级卫生人员中专以上95.27%,但乡(镇)取得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分别只占总人数21.60%、16.93%、27.62%,村级执业助理医师占3.24%,提示获得国家卫生系列各类执业资格考试合格率低,说明乡村卫生人员医学基本功不扎实[7]。从工作意愿和工薪待遇来看,90%的卫生技术人员愿意从事基层卫生工作,这主要得益于黔人社厅通([2013]334号)的实施[8]。原因是:(1)政府将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各项经费纳入政府发展专项资金统筹安排;(2)实施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安居工程”;(3)对乡村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审定采取政策倾斜;(4)建立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津贴制度;(5)建立基层专业技术人员退休金奖励制度;(6)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在职提升学历和参加国家执业资格考试过关奖励机制;(7)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性的收支结余50%作为卫生事业发展基金、50%作为职工福利及奖励基金。尽管黎平县2014年乡村卫生设施、设备得到改善,职工薪酬得到提高,但还是存在人员短缺,专业、职称结构不合理,获取法定执业资格较低等现象。今后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尽快解决乡村卫生队伍扩编增人问题,可通过事业单位招考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等方式,力争在二三年内实现人才齐全。二是推进乡、村卫生工作服务职能的转变,重点是全科医师和公共卫生医师的转型,可通过在岗职工分批离岗进修、培训或引进、招聘等形式培养一批乡村卫生高素质技能型公卫人员,力争在二三年内公共卫生医师达到国家配置标准(每万人口配备二三名全科医师,1名公卫生医师)[9]。三是解决职称和法定资格过低问题,可通过在职教育、进修、培训、学术交流等提高基础医学知识。四是采取有效措施,对还是不参加国家执业资格考试或多年未取得相应职称、资格的在编在岗人员,实行警告制度,3年内未取得任何相应资质、资格的年度考核不能评优评先,奖励性绩效工资只能领取所在单位最低档;4年后未取得任何资质、资格的可采取降薪、降级、离岗甚至解聘等办法,促使其在短期内取得相关的资质、资格。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储灏,姚适,岳琳,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村卫生室卫生服务能力现状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7):1273-1275.

[2]熊万军,贺加.渝东北某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0):1880-1892.

[3]贵州省人民政府编制办公室.贵州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试行)(黔编办字〔2010〕45号).2010.

[4]黔东州人民政府.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全州卫生事业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意见(黔东南府发[2012]41号).2012.

[5]胡健,武飑.贵州省三穗县乡、村卫生队伍现状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3):470-475.

[6]周巍.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685-688.

[7]范群,连燕舒,马恩才,等.江苏省基层公共卫生人才现状及其对策初探[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8):3424-3426.

[8]贵州省人社厅.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黔人社厅通[2013]334号).2013.

[9]熊万军,贺加.渝东北某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0):1880-1892.

贵州黎平 篇2

根据《贵州省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公开招聘暂行办法》(黔人发〔2006〕4号)和州人事局《关于印发<黔东南州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公开招聘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州人发〔2006〕10号)文件精神,经县委、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并报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复。2011年我县面向社会公开招考聘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共150名(具体招聘单位及职位见《黎平县2011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一览表》)。为确保招聘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简章。

一、招聘对象及条件

(一)招聘对象

1、户籍或生源系本州的应、往届中专及以上学历未就业的毕业生、在职职工及其他人员(中专、中师学历报考者仅限本县户籍或生源);

2、2011届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且具有学士学位及以上毕业生(不含委培生、定向生)户籍不限,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应、往届毕业生户籍不限;

3、由省级及以上统一选派现仍在黔东南州服务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选聘生、“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选聘生户籍不限。

(二)招聘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作风正派,有事业心,服从组织分配;

2、具有国家承认的学历,并具备拟招聘职位规定的资格条件;

3、年龄在18周岁以上(1993年6月1日以前出生),35周岁以下(1976年5月30日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分别放宽到40周岁(1971年5月30日以后出生)和45周岁(1966年5月30日以后出生)以下;

4、身体健康,五官端正,身体条件符合相关文件规定的体检合格标准。

(三)以下人员不得报考:

1、2008年1月1日以来已招考聘用到我州事业单位工作未满最低服务年限的工作人员;

2、定向到具体行业或单位的应届毕业生,截止2011年7月31日仍在岗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人员以及参加2011“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已签约的人员;

3、在读的非2011年应届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

4、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或受过劳动教养的人员;

5、曾被开除公职或被辞退未满5年的人员;

6、不符合招聘职位要求的相关条件的人员;

7、有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人员。

二、时间及安排

(一)报名

1、报名时间:2011年7月4日—8日。

上午8:30—12:00下午14:00—17:302、报名地点:黎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议室。

(二)笔试准考证发放

笔试准考证发放时间为:2011年7月28日-29日(上午8:30—12:00下午14:00—17:30)。考生凭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或有效《临时居民身份证》)和报名收据到原报名地点领取。

(三)笔试时间及地点:

1、笔试时间:2011年7月30日。

上午 8:30—11:30 《综合知识》(综合基础知识+能力测试)。

2、笔试地点:见准考证。

3、面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4、体检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三、报名及资格审查

(一)报名组织工作:

报名工作由县招聘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报名采取现场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报名要求:

1、报考职位要求:每名报考人员只能填报一个职位。如某一职位的计划招聘人数与报名人数达不到1:3比例的,则对该职位计划予以调整或取消。

2、报考所需证件及费用:报考人员持毕业证(2011届毕业生可持就业推荐表原件及复印件),有效《居民身份证》(或有效《临时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本州生源现户口不在本州的,还需提供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或县级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户籍系由我州升学迁出的书面证明;在职人员须持所在单位及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考证明;报考教师岗位的历届毕业生,须持具有相应专业的教师资格证书;西部计划志愿者、“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选聘生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选聘生,须持所在服务地县(市)团委或“引导办”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材料报名。每个考生报名时,务必填写《报名登记表》一份(《登记表》务必按要求填写真实清楚,如填写错误或虚假信息,责任自负),同时交近期同底免冠一寸照片5张和报名考务费。报名考务费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100元。

3、报名资格审查

负责报名的工作人员根据考生填写的个人信息,对照本《简章》规定的报名条件和填报职位所需的资格条件进行资格审查,县事业单位招聘领导小组工作人员按照《简章》规定的报名条件和填报职位所需的资格条件进行资格核准,经核准符合招聘职位所需资格条件的,签署“同意报名”意见、签名,并加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印章。

4、报名资格复审

报名工作结束后,由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抽派人员组成资格复审小组,对已缴纳报名费的考生材料对照《简章》所需的资格条件进行资格复

审。复审工作务必在报名工作结束后10天内全部完成,对未通过资格复审的报名人员,由资格复审小组通知考生改报其他符合的职位或退还报名费。

四、笔试和面试

(一)笔试

笔试为闭卷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计。各招聘职位笔试科目均为《综合知识》。考试均不指定参考用书、不组织也不委托任何机构举办考试辅导培训班。笔试考务工作由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考生须持笔试准考证和有效《居民身份证》(或有效《临时居民身份证》)方能进入考场参加考试。

(二)面试(说课)

笔试结束后,由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考生笔试成绩向社会进行公示无异议后,按考生笔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顺序及招聘职位计划数1:3的比例确定参加面试(说课)(以下均简称“面试”)人员。如遇某职位进入面试人员末位考生笔试成绩并列的,同时参加面试。面试成绩按百分制计算。报考非教师岗位的进行面试,报考教师岗位的进行说课。

本职位计划招聘人数因笔试出现缺考、违纪、弃权等原因致使面试人员达不到1:3比例的,考生笔试成绩分数为60分及以上的,可进入面试,但面试成绩须达到本次面试所有考生(不含放弃面试考生)面试平均成绩及以上才能按规定比例入闱体检。

如某职位参加面试人员因缺考、违纪、弃权等原因致使面试人员达不到1:3的,参加面试考生面试成绩分数需达到本次面试所有考生(不含放弃面试考生)面试平均成绩及以上才能按规定比例进入体检;如参加面试考生面试成绩达到本次面试所有考生面试平均成绩的人数超过本职位计划招聘人数的,按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确定体检人员。

面试主要考察考生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及适应拟招聘职位工作的能力情况。面试内容及面试方式由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未参加面试或面试成绩无效的考生取消进入下一环节资格。

五、体检

考试结束后,按笔试成绩占60%,面试成绩占40%的比例计算考生的总成绩。考生总成绩由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社会进行公示无异议后,按各招聘职位计划数1:1的比例(同一职位考生总成绩出现末位并列的,以笔试成绩高的考生作为体检对象,如出现笔试成绩相同的,则对其重新进行面试,以面试成绩高的列入体检对象)从考试总成绩由高分到低分确定体检人员。对体检不合格或放弃体检的,则从该职位参加面试人员中按考试总成绩由高分到低分顺序依次递补参加体检。

本次体检参照公务员招录体检标准进行,体检项目和标准按黔人发〔2005〕4号、黔人社厅通〔2010〕181号、黔人社厅发〔2010〕64号等相关文件规定执行。体检工作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安排在指定的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进行,体检医院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体检并出具体检结论。其他体检结论、鉴定一律不予认可。

体检考生对体检项目要求复查的,采取当场提出申请、当场复查的方式进行。复查结果由现场纪检监察人员、体检医生和体检考生本人当场签字确认;体检考

生对体检和复查结果拒绝签字的,由现场纪检监察人员和复查医生注明情况,视为认可体检考生检查和复查结果。体检结束后提出的复查申请不予受理。体检费用由考生自理。

六、考核

体检合格的人员,由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社会进行公示无异议后确定为考核对象。县组织、人事、纪委监察、人口计生、教育、公安及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对其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业务能力、工作实绩、廉洁奉公等情况进行考核。考察时还须进一步核实报考者是否符合规定的报考资格条件,确认其报名时提交的信息和材料是否真实、准确。考察应当组成考察组,考察组由两人以上组成。考察组应当广泛听取意见,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并据实写出考察材料。

学生以学籍档案为主要内容;下岗人员以户籍所在地的现实表现为主要内容;在职人员以在原单位的现实表现、考核和档案为主要内容。如遇考核不合格或放弃考核的,是否进行递补由用人单位提出意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共同研究,并报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在考核中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考生的聘用资格:

1、2008年1月1日以来已招考聘用到我州事业单位工作未满最低服务年限的工作人员;

2、定向到具体行业或单位的应届毕业生,截止2011年7月8日仍在岗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人员以及参加2011“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已签约的人员;

3、在读的非2011年应届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

4、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或受过劳动教养的人员;

5、曾被开除公职或被辞退未满5年的人员;

6、截止2011年7月31日下午5时30分,未能取得拟招聘职位所需学历、学位的;

7、不符合招聘职位要求的相关条件的人员;

8、自接到考核通知之日起20日内,未能提供有效个人档案的;

9、近三年考核中有不称职(不合格)、基本称职(基本合格)等次的;

10、有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其他情形;

11、经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不能聘用的其他情况。

七、聘用审批

经笔试、面试、体检、考核合格的人员,由县事业单位招聘领导小组向社会进行公示无异议,并报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批同意后,确定为拟聘用人员。属新参加工作或聘用前系工勤岗位的人员,由聘用单位填写《事业单位聘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审批表》(每人一式3份)并附接收意见、考核材料及其他相关材料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查,再按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办理聘用审批手续;属正式干部的,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程序办理工作调动手续,并报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在职人员与原工作单位有录(聘)用(劳动)合同的,在新单位正式聘用前,须与原单位解除或终止合同关系。

合并招聘计划进行公开招聘的岗位,由考生按总成绩由高分到低分依次选择报考的拟聘用岗位。

聘用单位拟聘用人员,经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不合格、或本人自愿放弃的,按报考该职位考生笔试和面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如该职位参加面试的考生全部不合格或自愿放弃的,不再递补。

聘用人员应严格按聘用合同进行管理。聘用(新参加工作)到县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按政策规定实行见习期制度(一年)。见习期满经考核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见习期满经考核不合格的,按规定程序和批准权限解除聘用。被正式聘用的人员,最低服务年限为3年,3年内不得参加其他招考(聘)或提出工作调动等事宜。

同时考取几个县或州的考生,可以选择,但必须在正式行文聘用之前作出选择,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正式行文聘用后,就不再另行行文聘用到其他县市。

八、纪律监督

(一)本次招聘工作要严格按照《黔东南州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公开招聘实施细则(暂行)》规定的纪律和要求执行。

(二)凡参与招聘工作的命题、评卷、监考、面试考官、体检检查等职责及办理其他聘用事项的人员,涉及与本人有应回避的亲属关系或者可能影响招聘公正的,应主动申请回避。

(三)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工作人员和应聘人员,视其情节轻重,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为维护招聘工作的公正性、严肃性、客观性,凡发现并经查实考生在报名、考试、体检、考核、聘用等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取消其聘用资格,并追究相关责任。

(四)招聘工作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纪检(监察)部门和新闻单位及社会的监督。

九、黎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本次招考聘用工作的责任主体,未尽事宜由黎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咨询电话:0855-6223326(县招考办公室)

贵州黎平 篇3

摘 要: 黎平人了解黎平的历史,可增强黎平人的自我认同感,对黎平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黎平人的“中国梦”,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强劲的助推作用。本文从黎平人的“中国梦”和黎平历史有利于培养黎平人的自我认同感、爱国情操、敬业精神、改革与创新意识、和谐家园理念、区位自信进行论述。

关键词: 黎平历史 黎平人 中国梦

黎平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宋代始有建置,明设黎平府。黎平在其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自身厚重的历史与文化。这些历史与文化,是黎平人的烙印,也激励着一代代的黎平人在历史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前进,有的成为激励后人的历史。今天我们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努力,黎平历史仍激励着黎平人向前迈进。

一、黎平人的中国梦

自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并多次对中国梦进行阐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黎平人的中国梦也是一样的,具体一点,就是让黎平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今天的黎平人,正在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为实现自己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黎平人的“中国梦”,需要黎平人在发展征程上不断提高自我认同感、爱国情操、敬业精神、改革与创新意识、和谐家园理念和区位自信。只有这样,黎平人的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

二、黎平历史有利于提高黎平人的自我认同感

黎平的建置,比邻近县早得多,自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设置福禄永从长官司后,黎平建置不断,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设黎平府,这与贵州建省(贵州布政使司)同年。而与之同时的邻近县域,有的当时国家行政尚未涉足,属于“管外苗疆”之地。就历史根源来说,黎平比邻近的县域更早地进入中央王朝的视野和更早地融入中华文明。黎平府这一建制,就是让今天的黎平人为黎平“撤县建市”而不断努力的历史根源所在,就是黎平人为了恢复黎平府的昔日荣光而不断努力,也是黎平人在历史与文化定位上的自我认同感。

三、黎平历史有利于提高黎平人的爱国情操

在黎平的历史中,从来不缺乏爱国者,其中何腾蛟就是最典型的一例。何腾蛟,黎平县城关镇人,生于1592年,卒于1649年,南明大臣,官拜太师,兵部尚书。明天启元年(1621年)乡试中举,初任山西榆次县教谕,后历任介休、汾阳、南阳、大兴等县令,崇祯十六年提为右佥都御史,湖广巡护。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南明叫做弘光元年,清为顺治元年)后,在历次的小南明朝廷中负责军务,组织抗清。永历三年,顺治六年(1649年)正月,在湘潭不幸被俘。清军多方诱降,许以高位,腾蛟不为所动,斩钉截铁地说:“汝何劳神,吾头可断,心可剖,欲降不能!”为表抗清决心,自被俘之日起,即水米不进。清六王子齐尔哈郎知其不屈,令其自缢。正月二十六日,他从容行至大埠桥畔就义,时年57岁。何腾蛟就义后,永历帝亲举祭奠,追授为“中湘王”,谥号“文烈”。康熙十四年,清廷表彰已故明朝忠臣,谥号“忠诚”并命为其建祠,今黎平神鱼井一带的忠诚巷就因其而得名。次年其骸骨移归故里,葬于黎平城西南之西佛崖,后建祠于城内神鱼井边,名“何忠诚公祠”。今天我们可能认为他忠于一个行将就木的明王朝,是愚忠,是不合时宜,是愚昧,是不会审时度势。但是在古代,受儒家思想教育的读书人,他们认为忠于朝廷,忠于国君,就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也只有以忠于国君、忠于朝廷表现他忠于国家与民族。何腾蛟的忠君爱国,浩然正气,一直激励着一代代的黎平后来人。在抗日战争期间,黎平孟彦人石韫琦为了抗日,自家胞兄被土匪杀害都无法顾及,坚持在抗日前线,直到牺牲,正所谓“战死他乡白骨未归故里土,阵亡祖国忠魂已上离恨天”。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自卫还击战中黎平涌现出一批批为国家和民族大义而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者。

四、黎平历史有利于提高黎平人的敬业精神

为了发展黎平经济,让人民早日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黎平县各条战线,各行各业,都在努力工作,有些东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特别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让黎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黎平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中,一批批敬业的开拓者走在了前例。如王开媛(1874—1947)为立志要为妇女破禁区,打开女子读书的大门,把丈夫被打死通过诉讼获赔的埋葬费捐出建立了黎平第一所女子学校——黎平荷花塘女子学堂,后改称黎平高等女子学校。2011年6月29日至7月1日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栗战书同志到黎平调研时,结合红军长征的“黎平会议”精神与长征精神提炼为“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三敢精神”,再次为黎平全面建设小康进行鼓舞,黎平人也将拿出发愤图强、坚忍不拔、后来居上的志气,不向困难低头,不想挑战示弱,不向挫折妥协,努力地干事创业,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五、黎平历史有利于提高黎平人的改革与创新意识

黎平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交通相对落后。但是黎平人的观念与认识并不落后,黎平人反而有更强的改革与创新意识。如刻立于清同治五年三月十八日(农历一八六六年三月十八日)的婚俗改革碑,现存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平寨乡纪德村(锦屏、黎平、剑河三县交界的青山界四十八苗寨之一的)就是苗族人民敢于改革与创新,打破苗族传统婚姻习俗的一次有重大影响的婚俗改革。苗族古代的婚姻习俗是姑娘家必还舅家一个女儿,美其名曰“回娘头”,如不回娘头,姑娘家就要被舅家勒索大笔的背带财礼。“回娘头”说得好听,是亲上加亲亲又亲,但是我们知道近亲结婚是不利于子孙后代成长的,这种做法也是年轻的姑娘及其父母不愿意的,只是碍于亲戚情面和多年的转亲陋习,而无可奈何。于是,姜吉胜(1830—1901)召集青山界48寨头人商讨废除“回娘头”的姑表结亲陋习,并呈文报黎平知府,得到黎平两知府(任职交接之际,两知府共同签字)的肯定批示手谕,于是姜吉胜组织人员刻碑立约。婚俗改革碑刻立后,“十八姑娘三岁郎”和“十三四岁姑娘嫁老郎”的陋习得到遏制,姑娘家必须返还给舅家一个女儿的传统习惯和勒索背带财礼受到否定,这场婚俗改革,使我们青山界四十八苗寨的妇女们在自己的婚姻选择方面有了较大的自由,对当地婚姻有较大影响,现今仍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当地苗族婚俗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六、黎平历史有利于提高黎平人的和谐家园理念

黎平人以和为贵,注重乡里之间、邻里之间的和谐相处、共居共荣。为了使邻里之间和谐相处,教人向善,防止有人作恶,大部分苗家侗寨都把这些理念观念达成共识,都把相关款约刻石立碑,成为地方性的法律。其中黎平县境内最为著名的是德化乡高洋的《高洋大款治安规约碑》及他的《高洋惩治盗贼条例》和《高洋公行正义变亲风俗碑》。《高洋大款治安规约碑》从尧代让畔而耕,汉高祖约法三章,社会得以安定,为预防有人人心不古,见利忘义,开宗明义地说明其刻立的必要。《高洋惩治盗贼条例》则是《高洋大款治安规约碑》的附属款约之一,列出损害乡里和他人的十七种行为及根据情况恶劣程度进行的惩治办法,保证了乡里之间、邻里之间的人身与财产安全,让乡里之间的社会生产生活得以正常有序和良性开展,使乡里之间的淳朴民风得以长期保存。《高洋公行正义变亲风俗碑》是《高洋大款治安规约碑》的另一附件,列出守哨维护安宁、道路桥梁修补、振兴实业辟土开山、打扫阁巷四款维护社会治安和生产生活的义务及违反处罚谷物的额度,另一款是对刁唆健讼估愚民的惩治措施。《高洋大款治安规约碑》只是苗乡侗寨的冰山一角,在黎平的苗乡侗寨,刻立的地方款约碑随处可见。这些乡规民约使和谐家园的理念深入人心,更能有效地让苗乡侗寨的社会经济得以正常、有序和良性发展。

七、黎平的发展现实有利于提高黎平人的优越区位自信

通过历代黎平人的努力,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黎平在交通运输上的优越区位优势得到了不断凸显。2005年11月6日,黎平机场通航;2012年8月16日松从(松桃至从江)高速黎洛(黎平至洛香)段开通,黎平接通了夏蓉高速;2015年1月23日,松从高速三黎(三穗至黎平)段通车,黎平接通沪昆高速;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通车。黎平交通运输的发展现实,为黎平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带动了黎平的红色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的发展。也为黎平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速,黎平经济发展进入“高铁时代”,让黎平人在社会经济建设中提高了优越区位自信,更加铆足干劲建设黎平。

黎平历史是黎平人的根,是黎平人永远都无法抹去的烙印。黎平人只有熟悉和懂得黎平历史,才能有更好的明天,就像大树要把枝叶伸向更加遥远的蓝天,必须把根深深扎进大地。充满自我认同感、爱国情操、敬业精神、改革与创新意识和和谐家园理念的黎平人,一定会鼓足干劲建设黎平、发展黎平。黎平人熟悉黎平历史,有利于黎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早日实现,使黎平人在“中国梦”的筑梦路上早日梦圆。

参考文献:

[1]贵州省黎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黎平县志[z].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2]吴展文.黎平县尚重区志[Z].1994(内部资料).

[3]郭达津.黎平县人物志[Z].2001(内部资料).

[4]石干成主撰.黎平历史名人列传[z].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

[5]贵州省黎平县百校校史编纂委员会.贵州省黎平县百校校史[Z],2010(内部资料).

[6]姜胜祥,石敏.地方史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以贵州省黔东南州为例[J].新课程·中学,2014(4):91-91,93.

贵州黎平 篇4

1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旅游区建筑遗产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黎平作为侗乡文化的中心地带, 在侗族聚族而居的地区, 侗族村寨依山傍水, 房屋一般是用杉木建造的木楼, 多为二至三层, 楼上住人, 楼下圈养牲畜、放置农具及杂物, 在河边或山坡上的房屋大多为吊角楼。而在汉族历史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共融的德凤镇等地区, 建筑风格有其鲜明的地方特点, 翘街可作为其核心建筑群。几十座木结构的四合院是翘街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物, 四合院四面封火墙高筑, 平面如方印, 人们习惯把它称为“印子屋”。对于四合院的砌筑并有翘角装饰的封火墙, 当地俗称“马头墙”。墙上的彩绘和门窗的装饰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点, 所有这些都体现着这座古城的历史渊源和当地的民族特色的融合。

由于地方财政困难, 长期以来缺乏保护资金, 大多数革命遗址遗迹年久失修, 缺乏应有的保护手段, 加上“文革”期间的破坏, 很多古建筑群、会馆、庙宇、民居等损毁严重, 急需加固维修和整治周围环境, 如黎平秦溪白塔红军标语因墙体倒塌而严重受损。另外, 部分重要遗址遗迹全部或部分所有权已划归私人所有, 新的问题需要在保护、开发、管理中得以解决。红色旅游开发规划滞后, 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 影响了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整体上落后, 难以展示丰富鲜明的红色文化, 陈列内容、展示实物、讲解、演示手段等各方面都亟待提升[1]。

2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旅游区建筑遗产保护对策研究

本文通过对处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红色旅游区黎平进行分析, 探讨了贵州如何在红色旅游开发中同时保护民族民俗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建筑遗产, 总结了如下建议:

2.1 建筑遗产得以统筹规划

在红色旅游线路设计和精品工程的打造过程中, 黎平结合红色旅游与建设规划对建筑遗产进行规划, 使保护更有侧重点。

2.2 结合城市和红色旅游发展编写建筑遗产保护规划

将建筑的遗产保护工作与城市发展规划、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结合起来。首先, 可以通过建立建筑遗产的“个人档案”对各地区范围内拥有的各种种类等级的建筑遗产的状况做到心中有数, 再具体到保护项目规划中, 结合已形成的城市肌理和景观要素, 对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进行调整, 增强建筑遗产保护规划的可操作性。另外当今的红色旅游已不仅仅是展示性游览, 游客更多倾向于体验性质的旅游方式, 单个重点建筑遗产的保护已不能满足需要, 在保护规划中综合考虑红色旅游的空间结构从而设计红色旅游线路已成为趋势。建筑遗产保护规划编写时应具体涵盖保护措施、利用功能、展陈方案和管理手段四方面内容。

2.3 建立合理的价值评估体系

对建筑遗产的保护应遵循“设计科学、决策合理”的原则, 先要对其进行合理的价值评估, 具体可通过统计和登记建立建筑遗产档案、设计单位实地调查、现状建筑测绘以及对建筑材料、工艺及结构的分析检测等一系列研究手段, 最大限度了解遗产内在价值和可利用价值。同时在结合考虑考虑旅游区地理、经济、社会文化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差异性的基础上, 明确建筑遗产保护修复设计的目的, 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技术措施, 实现对遗产价值的最优保护、展示与利用。具体包括选择保护修复原则、制订保护修复技术措施、基本确定今后使用功能范围和公用基础设施的设计等[2]。例如黎平在红色旅游开发过程中, 主要针对的是德凤镇中心区翘街的古民居开发, 在“整体控制性保护再利用方式”和“开发性保护再利用方式”保护修复原则中, 采用开发性保护再利用方式较合适。

2.4 开发和保护向系列化方向发展

在少数民族红色旅游区进行建筑遗产的保护, 可以将红色旅游深化为对少数民族某一类型遗产共性的理解, 从一个更高的角度, 挖掘遗产间的相互关联, 转变只是孤立评价单个建筑遗产或单个景区 (点) 建筑遗产的认识方式, 深入对少数民族区域内地域文化遗产的价值认识。如中央红军长征途经的黎平、榕江、三穗、锦屏和镇远等地区, 都既拥有红色旅游资源, 又拥有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 可以将这部分地区的建筑遗产作为一个系列, 突出各自的特点, 进行统筹的开发和保护。

2.5 按照三级原则界定保护范围

在建筑遗产保护规划的指导下, 严格按照“核心区、控制区、协调区”三级原则界定保护范围。综合考虑遗产价值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有区别、有过渡地进行保护, 而不仅仅是保护单个重点建筑, 不造成突兀的“金鸡独立”景观。黎平对黎平会议会址所在地———翘街的保护做法值得借鉴。

2.6 借助红色旅游建立社会的保护观

建筑遗产保护是社会性的, 保护的实质是人们对于建筑遗产某个层面或多个层面价值予以重视并施与行为展示, 保留其价值的过程。在旅游开发过程中, 仅仅通过专业保护机构的参与是远不够的, 特别是在当今受到全球化影响, 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产生巨大冲击的情况下。民众对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心理认同的产生和社会主导性价值观的形成对保护活动的范围和质量至关重要, 要广泛动员旅游目的地当地居民关心并支持保护工作, 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红色旅游的革命教育意义更容易联带引发民众对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感, 如江西南昌的市民们对南昌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价值以及“革命英雄城市”个性的心理认同, 为南昌城市革命建筑遗产的保护打下了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在少数民族地区,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和长期民族习惯风俗的影响, 建立社会的保护观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可将当地的地域文化背景、历史文化建筑等内容放入中小学选修课程中, 或采用图片展览等方式对当地民众进行普及展开。

2.7 提高建筑遗产的管理效率

(1) 建立健全建筑遗产管理规定。针对建筑遗产所在地实际情况来制定近代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建筑相关管理规定, 突出地区特色, 明确遗产经营者的责权利和遗产保全性监督制度等, 可以促进建筑遗产的法制化和标准化管理, 也能作为文物保护法的有益补充。 (2) 灵活的建筑遗产经营管理方式。对于不同等级的建筑遗产, 管理方式也应当有所区别。政府部门应保证对重点建筑遗产直接管理, 而政府可对于一般建筑遗产向下放权, 由私人通过经济渠道、公益渠道参与保护与管理工作。灵活的管理方式可以使政府更有效地使用有限经费, 另外可以引入先进的保护技术, 如由具有专业建筑技术的机构来管理, 可以更好地对建筑进行修缮。

3 结语

浓郁的民族风情、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遗产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是推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旅游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法宝, 这三者应该是紧密的有机整体。统筹发展的将各项资源有效整合, 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终统一, 才是走好贵州旅游特色发展道路并且保护好当地民族建筑遗产的明智选择。

参考文献

[1]罗永常.对黔东南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几点思考[J].凯里学院学报, 2010 (2) :114-118.

上一篇:互联网挑战政府治理下一篇:营销策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