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册亨

2024-07-26

贵州册亨(共3篇)

贵州册亨 篇1

贵州省册亨—望谟地区现已探明超大型金矿床一处 (烂泥沟金矿) , 中型矿床两处 (板其金矿、丫他金矿) 、小型矿床及矿点几十处;由于资金、技术及找矿理论等原因, 在上述金矿床点中只有烂泥沟金矿勘查程度相对较高, 已勘查至地表以下1000m, 其他金矿床点的勘查及找矿工作大都还处在500m左右, 甚至许多金矿点只开展过简单的地表找矿工作。在加大找矿工作投入以及新理论、新技术的支撑下该地区下一步的金矿找矿潜力巨大。

1. 区域地质背景

贵州省册亨—望谟地区所处大地构造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与濒太平洋两大全球构造域的接合部东侧的扬子陆块与右江造山带两个构造单元的接合部位。主体属扬子陆块一级构造单元内的上扬子陆块二级构造单元, 南盘江-右江前陆盆地 (见图1) 。

在该区域内以盆地相深水-相对深水陆源碎屑浊流沉积为特色。根据王砚耕等研究, 本区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 其沉积环境主要是错落有序的碳酸盐台地和台盆 (台沟) 沉积格局。台地上发育海相浅水碳酸盐岩, 台盆 (沟) 内则为深水或相对深水的钙泥炭质沉积及火山碎屑沉积, 而在一些高位孤立台地边缘, 则出现生物碳酸盐岩隆, 特别是生物礁 (滩) 发育, 在本区尤以二叠系为典型。

2. 典型矿床

贞丰县烂泥沟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位于南盘江褶断带南东部的册亨—望谟褶皱带, 为挟持在师宗—弥勒断裂带和紫云-垭都断裂带之间较强的构造变形带, 是由扬子被动边缘碳酸盐台地演化而成的一个中晚三叠纪周缘前陆盆地。卷入这个带的地层为上古生界至中生界, 其中三叠统的三套浊积岩系是本带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的主要容矿岩石。成矿流体沿板劈理密集带发育的陡倾斜逆冲断层活动, 此成矿作用造就了与印支—燕山造山进程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砷锑矿床。

3. 最小预测区圈定及优选

3.1 预测区的圈定方法

采用网格单元法, 单元网格大小设置为10 (1∶20万精度2km) , 使得每个单元网格的面积为4km2;针对每个单元进行预测要素信息的综合叠加分析。

3.2 圈定预测区的原则

(1) 最小面积最大含矿和最小漏矿率的原则; (2) 多种信息联合使用时, 应遵循以地质信息为基础、最有效方法提供的信息为先导, 结合地、物、化、遥信息综合标志圈定预测区的原则。

3.3 预测范围的确定

预测区金矿含矿建造 (地层) 即为确定预测范围的主要依据, 本次成矿规律及矿产预测工作的范围为三叠系中下统及部分二叠系下统陆源碎屑浊积岩建造分布区域。

3.4 预测区边界的确定

预测区边界是采用定位预测要素叠加法圈定, 这里所考虑的必要预测要素有以下三个:一是含矿建造分布区, 以含矿地层建造分布区为该要素的边界。二是成、控矿构造的存在标志及物、化、遥异常分布区域。三是根据含矿地质单元的含矿特征、矿体特征及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3.5 预测要素的确定

根据收集的预测区地质资料、学术论文等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总结出预测区金矿圈定最小预测区的预测要素主要为: (1) 地球化学异常; (2) 含矿地层建造及含矿地质体; (3) 金矿床点、矿化点; (4) 背斜、穹隆构造及断裂构造; (5) 金化探异常; (6) 金矿化蚀变及围岩蚀变标志。

3.6 预测要素及要素组合的数字化与定量化

(1) 预测要素变量的赋值

A、定位预测要素的赋值

(1) 含矿地层建造; (2) 成、控矿构造; (3) 金矿床点、矿化点; (4) 金矿化蚀变及围岩蚀变。

以上各定位预测要素存在则取值1, 否则取值0。

B、离散型预测变量的赋值

即岩性组合, 在有利于成矿的岩性组合区域取值1, 其他区取值0.7。

C、连续型预测变量的赋值

在网格单元法中, 不对连续变量进行二值化处理, 直接用Au、As、Sb、Hg化探异常值参与成矿预测。

(2) 预测要素变量的应用

(1) 用MARS软件, 对区域预测要素专题图层里各个文件的属性进行提取; (2) 属性提取结束后进行原始变量构置, 生成预测单元。 (3) 在变量选择中设置矿化等级。 (4) 模型单元选择, 用已知的矿床 (点) 作为模型单元。 (5) 对各类预测要素 (变量) 进行二值化处理。 (6) 对于离散型预测变量:即岩性组合进行赋值。 (7) 变量初步优选研究:选择MARS软件内的相似系数法进行变量优选。

3.7 预测区的圈定

在MRAS2.0中对优选变量进行构置圈定预测单元;通过软件优选后圈定最小预测区。根据MARS软件计算的成矿概率, 采用红、紫、蓝三种颜色区分成矿优劣的A、B、C三个级别;通过对贵州省册亨—望谟地区金矿地质特征、成矿条件以及勘查开发现状, 对预测区进行人工修订, 最终圈定最小预测区 (见图2) 。

4. 区域成矿预测

4.1 成矿潜力较大地区

(1) 烂泥沟金矿外围, 其位于赖子山背斜东翼磺厂沟背斜轴部附近次级逆冲断裂构造破碎带中, 分布含矿地层为三叠系边阳组、许满组、尼罗组、罗楼组, 岩性为砂岩夹黏土岩, 金及其伴生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强烈。

(2) 丫他金矿深部及外围, 其位于东西向丫他背斜及断裂构造破碎带、层间破碎带中, 分布含矿地层为三叠系边阳组、许满组、尼罗组、罗楼组, 岩性为砂岩夹黏土岩, 金及其伴生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强烈。

(3) 纳板穹隆环形构造控制的板万、板其埃进、板其金山地区, 其层间断裂破碎带发育, 其分布的含矿地层为三叠系许满组、紫云组, 岩性为砂岩夹黏土岩, 金及其伴生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强烈。

(4) 北西向褶皱、断裂构造破碎带控制的百地地区, 其分布含矿地层为三叠系边阳组组、许满组, 岩性为砂岩夹黏土岩, 分布有许多金矿点, 金及其伴生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强烈。

4.2 成矿潜力中等地区

洛帆-岩碰一带、央友、沙子井、风堡-册阳一带、洛东、塘新寨、大观豆芽井、罗甸冗决等地区, 位于赖子山背斜控制区, 在该区域逆冲断裂构造及次级褶皱断裂构造发育, 分布含矿地层有二叠系栖霞组1段、三叠系边阳组、许满组、尼罗组、罗楼组, 岩性为硅质岩、石英砂岩夹黏土岩, 砂岩夹黏土岩, 上述地区金及其伴生元素地球化学异常较强。

4.3 具有一定成矿潜力地区

卡务、尾怀、花冗、纳下、卡马山、林木寨、纳根、乐康、交相、岜赖、白层、鲁容、板莫、董万等地区, 分布的含矿性较好地层有二迭系晒瓦组、领薅组、乐康组, 三叠系边阳组、许满组、尼罗组、罗楼组等, 岩性主要为砂岩夹黏土岩、硅质岩、石英砂岩夹黏土岩、火山凝灰岩等, 上述地区金及其伴生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显示相对较高, 部分地区有小型金矿床 (化) 点分布, 具有一定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

参考文献

[1]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部.矿产定量预测方法[M].2008.

[2]王砚耕.黔西南构造与卡林型金矿[M].地质出版社, 1994.

[3]王砚耕.试论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区域成矿模式[J].贵州地质, 1994, 11 (1) :1-7.

[4]韩至均, 等.黔西南金矿地质与勘查[M].贵州科技出版社, 1999.

[5]李忠, 刘铁兵.贵州烂泥沟金矿成矿条件-岩石地球化学研究[J].矿床地质, 1995, 1.

贵州册亨 篇2

1 发展“蔗畜 (禽) 模式”的条件

册亨县是南北盘江甘蔗产业 (扶贫) 示范园核心区, 自2011年规模推广甘蔗种植, 目前已达到8000hm2种植面积, 计划到2015年建成甘蔗基地10000hm2, 其中建成相对集中连片的甘蔗产业园区1334hm2。园区推行标准化种植, 在生产甘蔗作为产糖原料的同时也生产甘蔗尾叶等副产品, 年产甘蔗尾叶12万吨以上, 全县畜牧业产值24796万元 (现价) , 占农业总产值52460万元 (现价) 的43.46%。现有成片及零星草地面积68667hm2, 建立标准化羊养殖示范小区14个, 以湖羊、杜泊绵羊、简阳大耳羊为主, 年产值17496万元。目前实施的“蔗畜 (禽) 模式”突出的重点是标准化养羊技术、甘蔗尾叶的青贮技术/氨化技术以及林下养鸡的细菌和寄生虫防治技术。此模式在贵州省尚属首例, 是一种对山地畜牧业和种植业进行有机结合的生态养殖的探索。

2“蔗畜 (禽) 模式”健康生态养殖现状调查

2.1“蔗-羊-蔗”模式

甘蔗种植业和畜牧业是册亨县的两大支柱产业, 而且种植甘蔗历史悠久, 甘蔗尾叶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较高的糖量, 是一种良好的牛羊养殖饲料资源。为了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大力发展用氨化和微贮处理后的甘蔗尾叶养羊、养牛, 实现了种养一举两得, 形成了“甘蔗-蔗梢青贮 (氨化) -养羊-沼气池-沼渣 (液) 还蔗”为主的循环模式。该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1) 提高免疫水平。利用采集的甘蔗尾叶通过青贮/氨化的方法饲喂羊, 保证了羊全年的粗饲料需要, 提升其自身的机体免疫力;加之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 有效提高羊的免疫水平。 (2) 提高甘蔗的利用率。充分利用甘蔗尾叶青贮/氨化养羊, 既能节省羊饲料, 也提高了甘蔗利用率, 增加甘蔗副产品值。 (3) 解决羊群饲料不足矛盾。枯草期利用甘蔗尾叶作青贮/氨化粗饲料, 不仅可以解决羊群越冬度春饲料不足矛盾, 而且在畜禽养殖过程中能够提高其生产性能, 降低饲料成本, 增加经济效益。

2.2“蔗-鸡-蔗”模式现状

县草地中心根据过去林下养鸡的经验和对生物防治害虫技术的探索, 在丫他镇巴金村和板街村选择48户甘蔗种植农户作为试点, 按每户200只的标准投放土鸡和绿壳蛋鸡苗, 鸡苗在甘蔗林中吃虫和青嫩杂草。甘蔗林下养鸡能够利用空间优势降低养殖的密度, 提高鸡群的免疫力, 由此逐步形成了“蔗-鸡-蔗”模式。

该养殖模式具有许多优点。 (1) 节约空间。利用甘蔗林下的空闲土地立体养鸡, 解决了鸡舍占用大面积的土地。 (2) 生物防治甘蔗林病虫害。农药的使用不仅危害到人类的健康, 也使很多害虫产生抗药性, 利用禽类进行生物防治, 可开创绿色环保的防病虫害的方法, 并降低成本。 (3) 为禽类提供优质饲料和活动空间。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自然生态产品特别是吃杂草和虫的散养鸡备受欢迎, 因此甘蔗林下养鸡, 是环保生态的养殖模式, 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之一。

2.3“蔗畜 (禽) 模式”效益分析

(1) 经济效益。甘蔗收获期 (11月至翌年4月正值枯草期, 利用甘蔗尾叶作青粗饲料, 可以解决牛羊群越冬度春饲料不足的矛盾。通过“蔗畜 (禽) 模式”的推广, 将甘蔗尾叶通过氨化和微贮等处理后饲喂牛羊, 能充分利用现有丰富的甘蔗尾叶资源。2013年全县种植甘蔗8000hm2, 2015年种植甘蔗将达10000hm2, 每亩产蔗尾叶平均按照2t计算, 每年可产蔗尾叶30×104t。将80%蔗尾叶加工利用, 可利用蔗尾叶24×104t, 年可舍饲养羊18.75万只 (每只羊每天平均食青贮饲料3.5kg, 1年可食1.28t) 。以每户养羊30只为例, 可受益620多户。每只羊年产1.75~2.00胎, 每胎1.7~3只, 成活率在90%以上, 年平均产羔羊3只以上。经过1年的饲养, 商品羊最低可达40kg以上, 按当前羊市价30元/kg计算, 1年1只母羊产值达3600元。30只羊按75%的产羔率, 年产值达8.1万元以上。除去饲养成本每只羊每天为2元, 30只羊1年为2.1万元, 1个人工人工资2万元, 疫病防治0.5万元, 共计成本4.6万元。饲养30只羊, 户均增收纯利润为3.5万元。种植10000 hm2甘蔗可让农户增收2170万元q。

(2) 生态效益。该县的牛羊一直以放养为主, 对草山草坡和森林破坏大, 加之桉树、油茶和核桃种植等项目的实施, 开发利用大量的宜牧草山, 使得天然草山缩小, 失去放养优越条件。随着全县大规模发展甘蔗种植, 年产生30×104t甘蔗尾叶, 利用甘蔗尾叶氨化养殖牛羊, 既节省牛羊饲料也增加甘蔗副产品值, 实现种植业和畜牧业和谐发展。通过推广高效甘蔗尾叶饲料, 实行甘蔗尾叶过腹还田, 不仅可以减少农作物秸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而且能够增加有机肥, 促进农作物增产, 形成“甘蔗尾叶-羊-粪-甘蔗”的生态循环模式, 有效防止因过度放牧对草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对治理水土流失和保护生态有积极作用, 生态效益显著。

(3) 社会效益。通过推广“蔗畜 (禽) 模式”, 能够为蔗农解决甘蔗市场价格风险问题, 提高甘蔗的附加值。当甘蔗收购价低时, 农户可以直接将甘蔗及甘蔗尾叶加工成高效羊饲料饲养羊, 保证蔗农不因甘蔗收购价格低而受到损失, 缓解甘蔗供需矛盾。可以提高甘蔗的利用率, 使甘蔗资源得到合理开发与利用。可以提高肉羊个体生产能力和出栏率、商品率, 提高农户养羊效益。可以通过发展优质肉羊生产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项目建设有利于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可以满足城乡人民对优质羊肉的需求, 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增加就业机会,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4“蔗畜 (禽) 模式”存在的问题

(1) 粗纤维含量较高, 利用率不够。由于甘蔗尾叶中粗纤维含量较高, 适口性较差, 羊群采食、咀嚼、消化和排泄所需能量超过其本身所能提供的能量, 呈现出负增长的态势。

(2) 技术力量薄弱。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年龄结构老化, 学历结构偏低, 技术服务落后, 严重影响了草地生态畜牧业“蔗畜 (禽) 模式”的进一步推广。

(3) 甘蔗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许多蔗糖生产大国依托他们在蔗糖种植和生产方面的优势, 加大出口的力度, 这对国内的蔗农势必使原先的蔗糖市场出现更加难卖的现象, 农民增收更加困难。此外, 由于中国蔗农存在组织化程度低、素质不高、经营规模小及生产成本高等不利因素, 加剧了蔗糖国际贸易价格扭曲对中国甘蔗产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4) 饲养管理粗放, 劳动力成本高。在羊养殖过程中, 存在饲养粗放、舍不得投入和精料供给不足等问题, 导致羊只营养水平低下, 影响了生长性能。有的农户自己不养而雇人饲喂, 出现饲养人员责任心不强、喂养不好、管理不善和养殖效益差的问题。

5 册亨县“蔗畜 (禽) 模式”发展对策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及分析, 对册亨县“蔗畜 (禽) 模式”生态养殖提出发展对策。

(1) 制作糖化饲料。针对甘蔗尾叶粗纤维含量较高、适口性较差的问题, 可以采取制作糖化饲料的方法, 利用糖化酶发酵粗饲料, 经糖化作用后可提高饲料糖分8%~12%, 使饲料变得软、熟香、甜, 提高了营养价值、适口性和消化率。用糖化饲料喂羊, 成本低、增重快。

(2) 加大技术培训。加强养殖技术培训, 促进养殖模式向良种、良法、规模化和组织化转变, 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县畜牧部门特邀贵州大学教师团到该县开展动物疫病防治、饲草饲料加工技术和畜牧技术推广等畜牧业相关培训, 全面提高畜牧技术员、村级防疫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

(3) 加强兽医队伍的建设做好“蔗畜 (禽) 模式”推广的技术服务保障工作, 继续加大对村级畜牧兽医队伍的培训力度, 每年确保有3~5天的专业培训。利用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扶持村级防疫员及养羊辅导员发展养羊业, 使其有稳定的经济收入, 调动他们服务群众的积极性, 进一步稳定畜牧兽医队伍。

(4) 推动产业化发展推进产业化经营, 稳定甘蔗价格, 调动农民种植甘蔗的积极性, 发展规范化的股份制龙头企业, 帮助甘蔗产业发展壮大, 通过规模化的运作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发展蔗农合作组织, 帮助蔗农建立甘蔗生产与加工的基地, 同时联动相关的企业, 进行相互挂钩合作, 使得糖厂与蔗农共同承担风险与利益, 并在这个过程中实行公平交易, 保障农民的合法与合理权益, 不仅实现蔗农的增产和增收, 帮助农民实行全面的发展, 而且帮助国内制糖企业的发展壮大。

摘要:为了对贵州省册亨县实施的“蔗畜 (禽) 模式”生态养殖现状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 笔者通过实地考察调研、搜集相关资料, 结合自身工作对比分析, 对册亨县“蔗畜 (禽) 模式”形成的条件、现状问题以及发展对策等进行了调查分析, 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册亨县,“蔗畜 (禽) 模式”,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严立东, 邓远建, 李胜强, 杜巍.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2]霍友民.宝鸡产业农业化发展的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大学, 2012.

贵州册亨 篇3

1.1 地理环境

册亨县位于贵州省的西南部,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 地处珠江上游两大支流, 南北盘江交汇的夹角地带, 东部隔北盘江与望谟县相邻, 南部以南盘江为界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田林, 隆林、乐业三县隔江相望, 西部与安龙县相连, 北部与贞丰县接壤。县境内交通发达, 通信设施完善。国道理324线 (盘北公路) 和省道荔八公路 (荔波至八渡) 穿境而过, 全县80% (165个村) 以上的村已通公路, 交通便利。南昆铁路过境48.6 km, 分设县级客运、货运大站各1个, 其他小站3个。六级航运里程152 km, 南、北盘江交汇后流入红水河, 直达广东磨刀门出海, 总航天程355 km。县城距省会贵阳市340 km, 距州府兴义市120 km, 距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辖区480 km, 距百色市220 km, 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全县通讯发达, 程控电话装机量度10 000余门, GMS数字移动电话、130公众移动网络GDMA和小灵通电话均已开通, 宽带互联网可登陆国际网络。

1.2 气候特征

县内最高海拔1 643 m, 最低海拔301 m, 年平均气温19.2 ℃, 极端最高气温42 ℃, 极端最低气温-2 ℃, 无霜期345 d, 年均日照15 h, 年降雨量13 340.7 mm, 沿江草地区域800~1 000 mm。县内气候温和, 雨量充饰, 热量丰富, 光照充足。册亨县地处珠江上游两大支流南、北盘江交汇的夹角地带, 冬暖夏热, 春干夏湿, 雨热同季, 春暖早, 秋凉迟, 无霜期长,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素有“天然温室”之称, 特别适宜多种牧草和家畜生长繁殖, 发展草地畜牧业, 具有很好的优越条件。

2 册亨县的草地资源

2007年为了深入贯彻实施《草原法》, 推进基本草原保护制度的落实,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发[2006]31号) , 《农业部关于切实加强基本草原保护的通知》 (农牧发[2006]13号) 等文件精神, 确定册亨县为贵州省 (南方草地) 基本草原权属划定试点县, 重新将册亨县的基本草原归纳、确权。全县现有草地面积1 039 419.8亩 (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6.7%) ;其中林下和零星草地657 878.5亩, 基本草原381 541亩 (连片为40宗基本草原面积) 。基本草原覆盖八渡、百口、双江、丫他、岩架、弼佑、达秧、庆坪、者楼等9个乡镇29个村。基本草原区内天然草种品种有117个, 但营养价值低, 保持时间短, 枯萎时间早且长, 牲畜采食困难。主要有禾本科, 豆科, 莎草科和菊科等品种。其中:禾本科牧草常见的有白茅、黄背茅、五节芒、雀稗、狗尾草等;豆科牧草常见的有葛藤、野碗豆、猪屎豆、野百合、银合欢、山马 磺等;莎草科牧草常见的有香附子、猪尾草、三棱草等;菊科牧草常见的有白蒿、菁蒿、蒲公英, 鬼见针, 狼把草, 牛蒡子等。

各种牧草在沿江基本草原区划内均有不同的分布, 春末厦初牧草经野火焚烧后、生长发芽、牧畜采食, 但由于此时期的牲畜经过冬天的煎熬后, 体况极差, 身体内蓄积大量的寄生虫, 农民在未给家畜驱虫的情况下, 使其大量采吃嫩绿的牧草 (或有毒野草) , 导致大量的牲畜拉肚子、中毒死亡等不同程度的损失, 因此、改良现有草地的工作迫在眉前, 我们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后, 总结了册亨县的特点, 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方法, 筛选出适宜册亨县气候特点、环境条件的优良牧草品种—宽叶雀稗, 进行草地改良, 收到了很好的生态效果和社会效果, 现在将该品种的优良特殊性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以供参考。

3 草地改良用草种的优良特性

3.1 植物学特性

宽叶雀稗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丛生型, 半葡萄状, 具有粗短的根茎, 接触地面的茎节容易生根, 并生长新的分蘖, 可分株繁植。草层高50~60 cm, 株高可达145 cm。叶片较大而宽, 叶鞴基部暗褐色。穗总状花序, 但种子较小, 而且颜色则较深, 种子千粒重1.34~1.4 g, 种子17.5~18.5粒/kg。

3.2 生物学特殊性

宽叶雀稗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 耐旱、耐热、耐脊薄、稍耐寒, 对霜冻敏感。对土壤适应性较广, 耐酸性 (pH 5.5~6.5) , 对土壤选择性不大, 以高肥高湿的土壤最好, 只要施用适当的化肥和有机肥, 在公路沿线、村庄旁边、疏林草地 等地方生长均很好, 适应性强, 生长力旺盛。

3.3 营养价值和利用方法

宽叶雀稗的适口性, 嫩叶期很柔软, 适宜各种动物和草鱼采食, 此时嫩叶旦白质含水量在内4.5%左右;随着生长阶段延长逐渐衰老而降低。后期可调制干草, 青贮草作过冬补充饲料。据试验分析, 宽叶雀稗在孕穗开花期于物质中粗旦白含量为2.05%、粗脂肪0.34%、粗纤维6.26%、无氮浸出物理学10.28%、粗灰粉1.6%, 以及其他营养元素, 可以为家畜提供很多的营养。

3.4 栽培管理技术

(1) 栽培技术:

宽叶雀稗多以性繁植 (即种子繁殖) 方式种植。种子繁殖3~4月份均可, 如在较低管理水平下, 以清明前后播种最容易种植成活, 且当年产草量最高。种子繁殖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 条播:

条播是将土地翻挖喷细后, 按照一定的比例拉沟播种, 一般要求行距40~50 cm, 播深1~2 cm, 用种量1 kg/667 m2。要求播种前施足底肥 (复合肥、厩肥等) , 施250~300 kg/667 m2即可, 播种时用磷肥按一定比例拌种撒下, 待种子发芽生长致15 cm左右追施一次尿素 (5~6 kg/667 m2) 提苗, 促使其迅速生长, 45 d以后即可放牧利用。

2) 撒播:

撒播的播种量要高于条播, 播种量增加到1.5 kg/667 m2。此种方法简便, 将土地翻挖喷细, 施足底肥, 将牧草种子用磷肥拌匀, 即可进行播种。但是, 由于宽叶雀稗种子细小、千粒重低, 为了保证播种质量, 在播种时应拌些细土、细沙或者木屑一起撒播, 增加种子的重量和均匀度。

3) 穴播:

穴播的播种量比条播稍低些, 方法跟条播、撒播相似, 不同的是种子用磷肥和细土、细沙拌匀后, 根据挖好的坑穴, 按每穴10粒左右种子进行播种。此方法利于除杂, 对牧草幼苗生长健壮很有利, 同时还可以进行移栽。

4) 大床育苗:

此法是在干旱雨少的地区进行最适宜。即开春后, 根据草地面积亩数进行育苗, 然后移植到草地内。育苗应根据地形合理起陇, 一般苗床为10 m2最适宜, 有利于苗床的施肥、地膜覆盖和浇灌管理。

总之, 宽叶雀稗种子出苗20 d后, 追施尿素, 碳铵等速效氮肥, 可促进宽叶雀稗的生长, 增加牧草产量。尿素施量5~6 kg/667 m2, 可分两次施下。越年生草地5~6月逐渐抽穗开花、结籽。宽叶雀稗种子成熟不一致, 应适时采收, 可收种子35 kg/667 m2左右, 收不及的种子掉入地面后, 笫二年春天又可发芽生长。

(2) 管理技术:

宽叶雀稗牧草以刈割利用为主, 它可调制成青干草和青贮饲料, 作为冬季家畜的青饲料补充, 在高水平管理下, 每年可以刈割3~4次, 产鲜草3 500~4 000 kg/667 m2。宽叶雀稗不仅可以单播, 还可与其他牧草 (如:柱花草、大翼豆、紫花苜蓿等) 进行混播, 因其耐牧性强, 也非常适宜放牧利用, 是改良草地和建立人工草场优良的混播牧草之一。

4 草地改良采用的方法和步骤

4.1 草地改良采用的方法

(1) 免耕播种法:

是将原草地上的野生牧草用火焚烧后, 将宽叶雀稗种子用磷肥或稀泥土进行包衣, 然后撒播在烧荒后的草地内, 待雨水来临时发牙生长。此法简便, 但用种量较大, 用种量为2~2.5 kg/667 m2。缺点是要求对当地的气候变化比较了解, 牧草种子播下后, 争取在3 d内下雨, 种子的发牙齿率可为80%, 否则, 发芽率降低为40%。

(2) 蹄耕播种法:

即将大群的牛、羊通过圈栏, 任其家畜在圈栏内放牧践踏, 将原有野生牧草除掉, 使其土壤沙化 (此时土壤内有大量的家畜粪尿) 将宽叶雀稗种子用磷肥或稀泥土进行包衣, 然后撒播在践踏过的土壤内, 待雨水来临时发牙生长。此法看起来简单, 但要有大量的家畜, 通过围栏践踏后才能进行播种, 此法既减少了施肥, 又节约了资金, 种子发牙后生长茂盛, 是刈割利用和调制青干草和青贮料的首先方法。且牧草产量高, 可达4 000~5 000 kg/667 m2, 应大力提倡, 为家畜提供充足的青绿饲料。

(3) 宽窄行耕作改良播种法:

是对坡度在25°以上, 耕作不方便的坡度进行的一种方法;此方法既能保持地表泾流水;又能保持土壤的原有成份, 不被雨水冲刷;还能保护部分草地的原有生态。方法为:根据坡度的高低, 按1.5:1 (即保留1.5 m宽的原生带, 人工挖掘1 m宽的种植带) 的比例进行播种, 将宽叶雀稗种子和其他种子混合后, 拌上磷肥或稀土, 沿人工挖掘带撒播, 用种量 (1+0.5+0.5) kg/667 m2 (即1 kg宽叶雀稗、0.5 kg柱花草、0.5 kg紫花苜蓿等) 。牧草种子播下20 d后, 追施一次复合肥 (10~15 kg/667 m2) 促使牧草生长迅速, 提高牧草产量。

4.2 草地改良采用的步骤

整地—种子处理 (包衣) —播种—镇压—田间管理 (施肥、病虫害防治、除杂、中耕) —刈割利用和越冬管理。

5 草地改良的绩效

5.1 生态绩效

(1) 草地通过改良后, 将大幅度提高绿色植被覆盖率, 使原有覆盖率平均56%提高到85%以上, 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同时, 可以有效涵养水源, 固土保肥, 促进水分下渗, 减少水土流失。

(2) 草地改良后, 有利于降低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 改善畜牧业的生产条件。

(3) 改良草地可以起到净化环境和水质的作用。使人们居住的环境、生产环境、生态环境都得到改善。

5.2 经济绩效

草地改良后可以增加农民在养殖过程中的经济收入, 减少农民在养殖过程中家畜因缺乏草料而引起的死亡, 增加财政税收, 减轻农户养殖负担, 保证了畜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5.3 社会绩效

草地改良首先是可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改变传统的饲养观念, 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其次是牧草产量提高, 羊群增重加快, 既促进了农民增收, 又丰富了城乡“菜篮子”;再次是草地改良后, 周边村、组养殖技术集成配套, 为农民发展草食家畜提供很好的建设经验, 使册亨县丰富的草地资源和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科学合理开发利用, 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 推动了草地生态畜牧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6 总 结

上一篇:神经原性损害下一篇:母亲的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