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的诗句

2024-10-09

传统节日的诗句(通用16篇)

传统节日的诗句 篇1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2、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罗隐《七夕》

3、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孟浩然《田家元日》

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寒食》

5、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白居易《七夕》

6、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林伯渠《春节看花市》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欧阳修《元夕》

9、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10、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文天祥《除夜》

11、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孔尚任《甲午元旦》

12、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1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

15、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梅尧臣《五月五日》

16、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人。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唐寅《元宵》

17、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18、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19、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端午》

2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传统节日的诗句 篇2

莱顿的“诗墙工程”由当地的一个基金会发起, 得到了热爱艺术的莱顿市民和市政府、莱顿大学的支持。诗墙的分布并没有严格的规定, 而是散落在莱顿各地。在莱顿小城漫步, 你会发现许多墙壁上绘着不同颜色、不同语言、不同风格的诗作。1992年, 一首俄罗斯著名女诗人玛琳娜·茨维塔耶娃的诗作被绘在莱顿新小街1号的侧墙上, 从而揭开了诗墙工程的序幕。到目前为止, 莱顿诗墙一共有101个, 诗作语言超过了30种。这101首诗像101幅壁画装饰着莱顿小城。

有一面墙上写着我国唐代诗人杜甫的名为《可惜》的诗, “宽心应是酒, 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 吾生后汝期。”让人体会到中国诗歌的韵味。

传统节日的诗句 篇3

陆游不仅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更是名养生家,他享年86岁,且身体健康,还能上山砍柴。如此高寿与其养生有道密不可分。

坚持体力劳动——“有暇即扫地”

他曾在诗中写道:“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即省课童奴,亦以平血气。按摩与引导,虽善亦多事。不如扫地法,延年直差易。”扫地是一项力所能及的活动,可疏通血气,活络筋骨,既做了家务又锻炼了身体。他认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劳动是有益的,犹如“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坚持户外活动——“六十登山不用扶”

陆游在《看钟》中写道:“乘除尚喜身强健,六十登山不用扶。”我们可以看出,陆游从登山这项运动中是获益非浅的。登山既可呼吸新鲜空气,陶冶情操,舒缓心情,还可在运动中活动筋骨,可说是好处多多。

兴趣广泛——“老翁七十尚童心”

种花:陆游把种花视为老翁童心之举。其诗云:“荟兰移取偏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里,老翁七十尚童心。”种花养草,既可锻炼身体,又可培养爱心;既可修身养性,又可赏心悦目,实为健身养体的好方法。

饮食养生——“只将食粥致神仙”

陆游的饮食以素食为主,不主张“以肉养人”,在其诗中出现得比较多的食物是菱角、山药和粥。陆游退居故乡后,就每年采食菱角。他的《夜归诗》中云:“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八十老翁顽似铁,三更风雨采菱归。”《本草纲目》记载:吃菱角能“安中补五脏,不饥轻身”。生吃鲜菱角能“解伤寒积热,止消渴,解酒毒、射罔毒”。晒干后碾成粉食用,能“补中延年”。

胸怀豁达——“纷纷谤誉何劳问”

从陆游的生活经历可以看出,他的一生是坎坷的,多不得志,被免职、罢官,甚至遭诬陷。尽管如此,他却保持乐观,心胸豁达,“纷纷谤誉何劳问,莫厌相逢笑口开”,毁誉、贫富、讥讽、赞颂,对他来说都是无足挂齿的事情,对逆境总是微笑以对。他力主戒怒善忍,认为怒非常伤身,晚年自号“龟堂”,意即自己要时时忍住愤怒,保持一颗平静的心。

陆游的养生之道是多方面的,古往今来,很多人都从中吸取了精华。但我们也不难看出,其最精华的部分就是热爱生活,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草木虫鱼,无论是乡村的平凡生活还是书斋的闲情逸趣,他都有细致入微的描绘。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就会注重养生之道,在饮食、运动、情绪上有很好的调节和实践,想达到长寿也就不那么难了。(钱多)

不是人参功同人参

人们都知道人参具有不同寻常的药用价值,是滋补药中的佳品,但是有一些药物或食物被誉为人参,它们同样也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南方人参:绞股蓝。又被誉为第二人参,是葫芦科植物绞股蓝的根茎或全草,又名七叶胆,生长于亚热带山间阴湿处,味苦,性寒,具有解毒、祛痰止咳、镇静安神、益气强身的功效,用于治疗失眠、纳差、咳喘,以及慢支、肝炎、肝癌等病症。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绞股蓝具有类似人参的作用,长期服用能够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沙漠人参:肉苁蓉。是一种寄生植物,生长于我国河西走廊的沙漠地带,味甘、咸,性温,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的功效,具有补阳而不燥、滋阴而不腻的特点,用于治疗男子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女子白带过多、月经不调、不孕,又能润肠通便治疗便秘。

动物人参:鹌鹑。味甘,性平,具有补脾益气、利水除湿、强筋骨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虚引起的食少倦怠、水肿,以及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还可用于产后血虚、头晕乏力等症。

水中人参:泥鳅。味甘,性平,具有滋阴清热、补脾益气、祛湿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虚体弱、黄疸、小便不利、津伤口渴等症;泥鳅对急慢性肝炎具有独特疗效,能明显促进黄疸消退及转氨酶下降,改善肝功能。

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习俗及诗句 篇4

1.除夕

(大年三十)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受汉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关于除夕的诗: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俗称过年,传统上从岁末除夕、新年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

关于春节的诗: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 吃元宵,庆团圆 关于元宵节的诗: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唐)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元日 玉楼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4.清明

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祭祖、扫墓 关于清明节的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5.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 又称端阳节,主题: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放风筝,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洗苦草麦药澡,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粽子。

关于端午节的诗: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节 令门.端 阳(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6.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 又称中国爱情节、情侣节,神话传说中鹊桥相会之日。七夕节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等诸多习俗影响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关于七夕节的诗: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7.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 举家团圆节,主题: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

关于中秋节的诗: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敬老节,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关于重阳节的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描写节日的诗句 篇5

2、宿醉头仍重,晨游眼乍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3、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佚名《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4、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沈佺期《寒食》

5、河汉女,巧云鬟。吴文英《诉衷情七夕》

6、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苏轼《守岁》

7、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8、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9、深村时节好,应为去年丰。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10、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11、香翻桂影烛光薄,红沁榆阶宝靥匀。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12、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杜甫《九日寄岑参》

13、听露井梧桐,楚骚成韵。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14、西园日日扫林亭。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5、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16、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壶相映。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17、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钱谦益《丁卯元日》

18、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文森《九日》

19、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20、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21、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儿童节日的诗句 篇6

袁枚《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有关儿童节的诗句二

杨万里《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有关儿童节的诗句三

范成大《田家》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有关儿童节的诗句四

白居易《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有关儿童节的诗句五

胡令能《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有关儿童节的诗句六

黄庭坚《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李白,名字因诗句而来 篇7

由于他对儿子起名一事很慎重, 左想一个不妥, 右想一个不好, 越想越觉得不如意, 越慎重就越想不出来。于是, 直到儿子七岁了, 做父亲的还没想出一个好名字来。

那年春天, 李白的父亲作了一首诗, 但只想出了前两句“春风送暖百花开, 迎春绽金它先来”, 后两句怎么也想不好了, 抓耳挠腮的。正在东拼西凑时, 妻儿来了, 他让妻子帮助自己想。妻子想了好一阵子, 想了一句“火烧杏林红霞落”, 但下句也一时想不起来了。

没想到, 儿子很快就接了一句“李花怒放一树白”。父亲一听, 拍手叫好, 果然儿子有诗才。正在反复念着这首诗时, 忽然想到儿子的那一句诗的开头一字是自家的姓, 这最后一个“白”字用得很妙, 正说出一树李花圣洁如雪。于是, 就用“白”字给自己的儿子做名。就这样, 李白的名字诞生了。

知识小站

抓周这种习俗在我国民间流传已久, 它是小孩儿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其一生志趣和性情的仪式, 是第一个生日纪念日的庆祝方式。

在过去, 孩子周岁那天, 讲究一些的人家都要在床前陈设大案, 上摆印章、经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账册、首饰、花朵、胭脂、吃食、玩具等, 由大人将小孩儿抱来, 令其端坐, 不予任何诱导, 任其挑选, 视其先抓何物, 后抓何物, 以此来预测其志趣、性情和将来从事的职业。

传统节日古诗句 篇8

2、近重阳、满城风雨。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3、何妨小驻听吾语。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4、分明不受人间暑。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5、乘云径到玉皇家。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6、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7、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8、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赋》

9、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10、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11、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12、却扇藏娇,牵衣索笑,今夜差凉。刘镇《柳梢青七夕》

13、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莺。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14、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仲殊《诉衷情寒食》

15、听窗前、泪雨浪浪,梦里檐前犹滴。张埜《夺锦标七夕》

16、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17、回首西陵松柏路,肠断也,结同心。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18、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19、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20、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21、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22、莫遣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23、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24、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5、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传统节日古诗句 篇9

2、一年滴尽莲花漏。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3、何妨小驻听吾语。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4、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5、梦魂偏记水西亭。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6、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7、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徐凝《七夕》

8、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孟云卿《寒食》

9、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10、彩云断、翠羽散,此情难问。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11、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韦庄《长安清明》

12、作县几时同志苦,投荒万里倍情真。王逊《西夏重阳》

13、落花夜雨辞寒食。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

14、羽书万里飞来处。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15、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16、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7、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18、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19、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20、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21、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22、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23、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24、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传统节日的诗句 篇10

一、在环境中浸润

环境是教育的重要资源。环境本身也是一种文化, 氛围更是一种教育, 它会在潜移默化中“润物细无声”。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的环境建设中, 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

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节日的氛围能够给人以一种无形的吸引, 传统节日有鲜明的节日特色, 这些节日特色不仅给人愉快的情绪, 更能激发幼儿参与节日的兴趣, 从而让幼儿在节日的体验中感受到传统节日的美。如说到春节, 第一个让我们想到就是中国红, 红灯笼、红窗花、红对联、红衣服等;接着就是热闹的锣鼓声、喜庆的唢呐声;还有就是到处的张灯结彩了。在“过新年”的这个主题活动中, 我们在一楼的大厅里摆上酒坛, 插上树枝, 在树枝上挂满灯笼。在中间过道和走廊上悬挂自制的灯笼、鞭炮, 让幼儿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氛围。热烈、喜庆、欢快的节日活动环境氛围不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更能给予幼儿一种愉快、健康的心理影响。

创设可参与的节日环境。环境不仅要能营造氛围, 还要能够吸引幼儿参与与环境的互动。只有幼儿们和环境互动了, 那么环境的教育意义才达到了目的。在有些节日里有着多个传统习俗, 这些习俗的环境创设就可以设置成互动式的, 让幼儿们在“赏”“玩”“做”的过程中体验节日的风俗。例如端午节来临之际, 粽子是幼儿的最爱, 粽子的品种、式样对幼儿来讲也最为好奇, 我们就在幼儿园一角创设端午节龙舟。用废旧纸盒制作一个大大的龙舟, 龙舟上收集不同式样的粽子, 摆放出各种馅料;舟身上张贴端午节的各种习俗的图片;龙头上挂上菖蒲、艾草;龙尾上挂上香囊。通过这些既可以欣赏又可以参与操作的环境创设, 丰富了幼儿的视野, 让幼儿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和民间风俗活动。

二、在游戏中体验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幼儿的游戏主要还是依据他们的现实生活, 只要有“典型情景”, 幼儿就会进入游戏的世界。我想依托体验式游戏的学习功能, 一定能深化幼儿对传统节日的了解, 所以, 我在各种体验游戏活动的展开中对幼儿进行了传统节日风俗的教育。

在传统新年的前夕, 我就组织幼儿开展亲子制作, 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到节日环境的创设中来:剪窗花、做花灯、卷鞭炮, 幼儿自己亲手制作并参与布置的节日环境更能引起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向往, 而家长在和孩子一起制作的过程中会讲述自己的节日故事给孩子听, 而孩子从爸爸妈妈身上了解的节日故事更容易深入他们的内心。我还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亲手制作汤圆和水饺, 煮熟后和伙伴们一起分享。在亲手制作、亲口品尝后, 中国的春节幼儿们一定不会忘记。端午节除了粽子外, 赛龙舟是另一个最有特色的风俗活动了。于是, 我组织幼儿观看赛龙舟的比赛视频, 让幼儿了解赛龙舟的由来, 了解赛龙舟的规则, 然后组织他们分组进行赛龙舟的比赛。刚开始, 幼儿们总是不能动作一致, 在一次次的失败中, 他们总结出了要动作整齐的话需要有人喊口令, 并且规定先迈出同一边的脚。从这个体验游戏中, 幼儿们知道了赛龙舟习俗的由来, 还体验到了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 最重要的是他们从中体验到了集体合作的重要。这就是传统节日带给幼儿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每一个传统节日中几乎都能够发掘出适合幼儿玩耍的游戏, 教师在选择传统节日的游戏中要注意有所筛选, 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能给幼儿正面引导的游戏。这样, 游戏才真正能够发挥传统节日的教育意义。

三、在活动中升华

一直以来, 幼儿园的节日教育活动呈现出“节日到, 真热闹;节日过, 一边丢”的状态。热闹的是层出不穷的形式、花样, 而丢掉的则往往是节日中承载、蕴含着的丰富、积极的教育意义。怎样让传统节日的教育意义源远流长呢?我认为可以通过组织传统节日的集体活动, 让幼儿集体学习传统节日中的礼仪习俗等, 然后把这些好的传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延伸。

九九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尊老敬老的节日, 我在这个节日中组织幼儿展开了一个社会活动, 活动中我带领幼儿认识了解重阳节, 让幼儿说说最喜欢爷爷奶奶的什么?爷爷奶奶是怎样照顾你的?然后让他们自己想想能为爷爷奶奶做什么?最后组织给爷爷奶奶送花、给爷爷奶奶唱歌、帮爷爷奶奶捶背等活动。通过活动, 幼儿表达了对自己长辈的喜爱之情。让幼儿懂得尊敬长辈, 这就是传统节日的真正意义所在。

总之, 在传统节日教育中, 我们要从幼儿的需要出发, 设计开发幼儿喜欢的传统节日活动, 在实践中始终把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 学会欣赏幼儿的成长, 观察并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和需要, 以导入身心愉悦的节日教育活动。这样, 传统节日的教育才会在幼儿的世界里发挥出它特有的光彩。

摘要: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情趣, 还蕴藏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礼仪。教师要通过创设节日环境、游戏体验、活动升华让幼儿欣赏传统节日的美, 体验传统节日的快乐, 学习传统节日的礼仪, 引领幼儿领略传统节日的魅力。

关键词:传统节日,环境,游戏,礼仪

参考文献

[1]杨晓岚.传统节日在幼儿园中的教育价值[J].家庭与家教, 2008 (11) .

描写重阳节日的诗句 篇11

1、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2、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3、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4、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5、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6、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7、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文森《九日》

8、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9、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10、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1、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杜甫《九日寄岑参》

12、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13、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14、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潘希白《大有.九日》

15、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16、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17、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18、功名炊黍寻常梦,怪事书空感激人。——王逊《西夏重阳》

19、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杜甫《九日寄岑参》

20、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21、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22、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妙信《九日酬诸子》

23、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24、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25、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赋》

26、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27、重阳佳节意休休,与客携壶共上楼。——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28、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29、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30、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文森《九日》

31、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3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3、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34、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妙信《九日酬诸子》

35、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

36、今日潘怀县,同时陆浚仪。——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37、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8、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文森《九日》

39、露浥初英,早遗恨、参差九日。——吴文英《满江红.刘朔斋赋菊和韵》

40、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41、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韩琦《九日水阁》

42、作县几时同志苦,投荒万里倍情真。——王逊《西夏重阳》

43、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44、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45、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纳兰性德《清平乐.孤花片叶》

46、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47、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韩琦《九日水阁》

48、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49、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50、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51、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52、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53、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54、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55、绝塞平川开堑垒,排空斥堠扬旗旌。——王琼《九日登长城关楼》

56、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57、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58、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59、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60、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61、艰难薄俗犹多事,漂泊南冠愧此身。——王逊《西夏重阳》

62、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63、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64、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65、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66、更有三仁忠与孝,高名千古出人头。——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67、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68、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69、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杜甫《九日寄岑参》

70、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71、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72、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73、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李白《九日龙山饮》

74、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75、白池青草古盐州,倚啸高城豁望眸。——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76、翠微高处,故人帽底,一年最好,偏是重阳。——吴文英《惜黄花慢.菊》

77、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78、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79、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丘浚《咏菊》

80、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81、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82、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潘希白《大有.九日》

描写传统佳节的诗句 篇12

一、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李贺《七夕》

二、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三、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李商隐《观灯乐行》

四、待付与温柔醉乡。——刘镇《柳梢青·七夕》

五、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六、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杨万里《寒食上冢》

七、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八、九日悲秋不到心。——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九、宿醉头仍重,晨游眼乍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十一、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温庭筠《清明日》

十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十三、玉纤暗数佳期近,已到也忽生幽恨。——顾贞观《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十四、残日半开一川,花影零乱。——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十五、恨无端添叶与青梧,倒减却黄杨一寸。——顾贞观《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十六、玉炉沈水袅残烟。——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十七、新秋逢闰,鹊桥重驾,两度人间乞巧。——顾太清《鹊桥仙·云林瞩题闰七夕联吟图》

十八、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李商隐《辛未七夕》

十九、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二十、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二十一、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二十二、分明不受人间暑。——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二十三、六曲屏山和梦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二十四、凭新凉半枕,又依稀行云消息。——张浮抖峤醣·七夕》

二十五、柳餮汤嫜┎尾睿犬吠柴荆,燕语茅茨。——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二十六、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二十七、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二十八、听风听雨过清明。——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二十九、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三十、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李商隐《壬申七夕》

三十一、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三十二、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三十三、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三十四、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三十五、鹤钩空带蛛丝卷。——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三十六、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三十七、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三十八、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三十九、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四十、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四十一、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慧霖《闰中秋玩月》

四十二、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T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四十三、流水L尘,艳阳醅酒,画舸游情如雾。——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四十四、愁不肯与诗平。——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四十五、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四十六、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四十七、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辛弃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四十八、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四十九、丹灶初开火,仙桃正落花。——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五十、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五十一、地僻人稀到,檐虚燕未过。——张C《寒食》

五十二、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五十三、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王安石《壬辰寒食》

五十四、只座上已无老兵。——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五十五、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五十六、功名炊黍寻常梦,怪事书空感激人。——王逊《西夏重阳》

五十七、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

五十八、欲将诗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郑刚中《寒食》

五十九、南雁归时更寂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六十、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六十一、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杜甫《九日寄岑参》

六十二、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白居易《清明夜》

六十三、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孤影。——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六十四、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i冠。——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六十五、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六十六、碧艾香蒲处处忙。——舒E《小重山·端午》

六十七、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妙信《九日酬诸子》

六十八、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六十九、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明清时期传统节日的民俗体育研究 篇13

早期的民间体育内容几乎都是和传统佳节捆绑在一起的。中国的节日, 由汉代的雏形期, 再到唐宋的转型期, 最后发展到明清时期时, 已经较为完善了。此外, 明清时期的民族大融合, 广泛地吸收和借鉴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也使得明清时期的民间体育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

一、民俗体育的文化阐述

民俗体育概念是民俗概念的一个下属概念, 同时民俗体育概念又是民间体育概念的一个下属概念, 这就说明了民俗体育与民俗、民间体育的关系都是十分密切的, 不可割裂。此外, 民俗体育具有继承性、传统性、集体性和类型性等特有属性, 故若想全面把握民俗体育的概念, 首先应从其特有属性下手。

民俗体育根植于民俗习惯, 在外表现出传承性、集体性, 这是其有别于其他体育活动的一大显著特性。但是, 在民俗体育项目诞生后, 又有其自身的独立性, 也就是说它可以被广泛应用到各个时节, 并非一定要局限在民俗习惯这一特定时节[1]。以传统的民俗体育典型———赛龙舟为例, 在伊始阶段, 赛龙舟这一民俗体育活动是在端午节这一特定时节所产生的, 但是在后来的传承发展中, 赛龙舟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端午节这一特定时节进行了, 只要民众有所需求, 平日里也会举办一些龙舟比赛项目, 供民众娱乐、欣赏、竞技等。

二、明清时期传统节日的民俗体育活动

1. 明清时期元宵节中的民间体育活动。

(1) 走百病。“走百病”这一民间体育活动是兴盛于明清时期的一种民俗习惯。每逢元宵节前后, 人们 (大多为女性) 便会约齐外出行走, 以期消灾祈健康, 这就是所谓的“走百病”。其实, 民间走步运动种类繁多, 除了“走百步”之外, 还有诸如阳春三月的“踏石”, 清明节的“踏青”, 端午节的“踏柳”等。在这些走步运动中, “走百病”表现形式最为特别, 内容最为全面具体, 流行覆盖面最为广阔, 再加之发生在春季伊始这一大好时节, 使得它独立于众多走步运动之外, 最为典型[2]。

明清时期的“走百病”运动主要具有以下特点:其一, 形式种类繁多, 内容覆盖面广阔。以“走百病”的称谓为例, 除大家所熟知的“走百病”这一常用称谓之外, 它还有很多别名, 如“除百病”、“去百病”、“祛百病”等。此外, “走百病”在不同的地域也会结合当地的特色形成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如在鄄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跑百令”、“灸百病”, 在潍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跑老猫”, 在高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跑黄河”等。其二, 活动涉及面广, 流行覆盖面全。“走百病”这一传统民间体育活动, 走出了千家万户, 走向了祖国各地, 流行覆盖面极为全面。在我国的各个地域, 融合了当地的地域特色, 也呈现出了不同的样式。例如, 在东北地区形成了独具东北特色的“走百冰”;在江南苏州一带形成了独具江南特色的“走三桥”等。其三, 参与者由女性群体拓展为全民大众。“走百病”这一民间体育运动, 在形成之初就是以妇女为主要参与群体的, 目的是帮助其青春常在, 永不衰老。过去每逢元宵节前后, 妇女们相约在一起, 集体出游。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历史的演变, “走百病”这项运动已经拓展到全体民众中来, 全民广泛参与其中, 将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2) 跳百索。从明朝开始, 跳百索被固定为元宵节期间供妇女、儿童竞技的一种户外体育活动, 实际上, 跳绳就是跳百索演化至今的结果。跳绳, 最早形成于南北朝时期。到了明清时期, 跳绳种类花样繁多, 内容丰富多彩, 发展到最盛。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 跳绳在唐宋时期的主要功用是作为祭祀用的, 到了元朝, 跳绳的娱乐功用才被慢慢挖掘出来, 直至明清时期, 跳绳的娱乐功能才被挖掘到极致, 正式成为一种娱乐, 成为一种民间体育活动, 成为一种流行。跳绳根植于元宵节而存在, 为元宵节增添几分色彩。

明清时期, 跳绳运动达到鼎盛, 因此对世人的影响也较为深远。其称谓种类繁多, 有“跳百索”、“走百索”等, 这些称谓在古文献中均有记载。例如, “跳百索”在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灯市》中就有记载:“二童子引索略地, 如白光轮, 一童子跳光中, 曰跳白索。”再如, “走百索”在清道光十三年刻本《章丘县志》中也有记载:“正月‘元夕’, 设灯棚, 具摊戏。次日, 过桥、走百索。”

2. 明清清明节期间盛行的体育活动。

(1) 踏青。踏青, 这一民间体育活动由来已久, 传说在先秦时期早已形成, 唐宋时期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 这一点在明清时期的诗文中显而易见。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中有云:“三月清明日……是日簪柳, 游高梁桥, 曰踏青。”清李稷勋《都门竹枝词》中有云:“山花押鬓踏青行, 儿女相逢各问名。”明清时期的踏青活动主要有以下特点:其一, 明清时期的踏青运动独立性分外鲜明。其二, 踏青运动在历史长河进程中不断发展演变, 吸收了来自各个地区的地方特色, 形成了各具特点的踏青活动。其三, 参与群众多, 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每逢踏青时节, 全体民众积极参与、积极响应, 规模之宏大, 可见一斑。其四, 踏青继承着民间体育传统, 颇具典型, 深得大众的喜爱。踏青本是清明节前后人们进行的民间体育活动, 但由于踏青活动简便易行, 又深得人们的喜爱, 踏青早已经超越了清明节这一界限, 拓展到各个时节, 各个地域, 各个方面。

明清时期, 尽管踏青的具体时间有所不同, 各地开展情况也不尽相同, 但是踏青作为清明时节的主旋律从未发生改变, 时至今日, 也广为流传和发展。明清时期的踏青运动, 尽管还身着祭祀、禁忌等外衣, 但其健身性、娱乐性仍旧作为主旋律不断地被挖掘与应用[3]。

(2) 荡秋千。在历史长河的发展演变中, 长生不老一直是人们永恒的追求。皇家为了健康长寿一直在寻求长生不老仙丹, 而民间大众则选择在佳节的时候进行适当的娱乐健身以期健康长寿, 人们或是在清明节前后“走百病”, 或是在元宵节“跳百索”, 或是在清明节前后“踏青”……既欢度佳节, 又健身娱乐, 一举数得。荡秋千在众多民间体育活动中属于最为流行的体育项目之一, 深得人们喜爱。

荡秋千在形成伊始, 就深得人们的喜爱, 这么多年过去了, 依旧广为流传, 丝毫没有衰落, 历代诗集文献的记载就可以很好地印证这一点。明清时期的秋千活动内容极为丰富多彩, 它既可以是单人玩的, 也可以是双人玩的, 还可以是众人玩的;它除了带有娱乐的特性之外, 还可以带有些竞技色彩;它既可以荡着玩, 也可以转着玩, 还可以在水中玩……

(3) 放风筝。明清时期, 放风筝这一民间体育活动, 早已飞出千家万户, 走进祖国大江南北。无论是寒气逼人的东北地区, 还是气候适宜的江南水乡, 无论是沿海地区, 还是内陆地区, 放风筝这一民间体育活动均在大众中广为盛行。由此可见, 明清时期的风筝具有放飞时间长、受季节影响弱、覆盖面广等特性。

放风筝这一民间体育活动多集中在二月和清明前后, 因为此时晴空万里, 风度适宜, 适合风筝放飞。古诗词文献中就有相应记载, 如清嘉庆五年刻本山东《寿光县志》中有云“正月十六日, 乡间妇女约伴共登土窑, 坐眺移时。正、二月间, 儿童辈以竹为胎, 糊作莺形、蝶形、筝形之类, 系以长线, 放之空中”;又如清光绪二十二年刻本《叙州府志》有云“二月, 花朝日, 士大夫家有园亭者, 亦招饮春酒, 赏花联句。是月, 童子竞放纸莺”;再如清嘉庆二十二年刻本《松江府志》有云“二月, 是月, 童子放风莺, 夜或以灯熟火, 作二纸翼贯题中, 凌风而上, 亦有烟爆飞如繁星”。

3. 明清时期重阳节民间传统体育活动。

重阳节登高这一传统体育活动, 初始于战国时期, 后于汉代逐渐盛行开来, 汉末曹丕《九月与钟繇书》中有云:“岁往月来, 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 而日月并应, 俗嘉其名, 以为宜与长久, 故以享宴高会。”故重阳节又可以被称作为重九节, 即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 人们便会登高望远。而“九九”又音同“久久”, 故重阳节又有消灾祈福, 祈盼健康长寿之意。

明清时期, 重阳节登高这一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广为流传, 在全民大众中普及开来, 诗集文献中就有关于此方面的大量记载。如《清稗类钞·时令类》中有云:“九月初九日。游法藏寺, 登塔, 齐化门外土城登高。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 届日, 都人士辄提壶携槛, 出郭登高。南则在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 北则在蓟门烟树、清净化城等处, 远则在西山八刹等处。”又如清光绪二十六年刻本《宁津县志》中有云:“九月‘重九’, 士大夫题糕饮酒, 四野农忙每忘此节。…按《月令》:季秋, 其数九, 诚以地四生金, 天五成之, 合而为九, 又值九日, 故重九也。凡阳为上, 阴为下, 重阳则上而又高矣, 故宜登高。又借音为糕, 故宜食糕, 此亦从古如斯者也。”再如王灿《客中九日》中有云:“细雨成阴近夕阳, 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 每岁登高在异乡。”[4]

明清时期, 正值封建社会末期, 有大量西方文化涌入, 同时又兼有各民族文化的大量融合, 这就促成了当时的传统民间体育活动, 不仅饱含许多古典元素, 同时还注入了许多新鲜的血液, 对后世民间体育项目的发展影响甚为深远。时至今日, 明清时期的大多民间体育活动还依旧盛行。通过对明清时期民间体育内容加以收集整理, 不仅可以帮助完善古籍资料、丰富明清时期民间体育的历史、保护体育文化遗产, 还可以启发人们对传统民间体育项目进行再创造, 以此促进现代文明。

参考文献

[1]涂传飞.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的概念及其关系辨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7 (8) .

[2]张晓欣.我国岁时节日中的民俗民间体育活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11) .

[3]冯萌.民族传统节日中民俗、民间体育的价值[J].中国体育科技, 2006 (5) .

描写我国传统的诗句 篇14

描写清明节的: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五. 描写端午节的:

端午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又如,杜甫被叛军捉到陷落的`长安,望月思念留在鄜州的妻儿,写了首《月夜》: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今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描写我国传统的诗句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里水,万里送行舟。

细细品味这首诗,面前目今好象出现一幅山川雄伟、月明水静、云彩变幻的大写意画,又宛如看到“杖剑去国、辞亲远游”,襟怀大志、积极进取的青年李白的形象。

又如,杜甫被叛军捉到陷落的长安,望月思念留在鄜州的妻儿,写了首《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里。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六. 描写中秋节的: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今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七. 描写七夕节的:描写爱国主义的诗句 关于描写爱国的诗句

七夕诗词名句

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描写我国传统的诗句

铜壶漏报天将晓,难过佳期又一年。

三年级传统节日诗句 篇15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诗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句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你所见过的诗句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传统节日诗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除夜

文天祥〔宋代〕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3、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4、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5、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6、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7、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传统节日的诗句 篇16

一、“春节”教学活动的设想

第一步:了解“春节”节日文化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一步中, 可以提出以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调查研究:

1. 春节有什么来历, 有哪些传说故事?

2.“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把过春节叫做过年?

3. 过年有什么习俗?

4. 贴春联有什么由来?写春联有什么讲究?

5. 现在有哪些国家要过春节?

6. 各地过春节有什么不一样?

7. 描写春节的诗歌有哪些?

8. 你会猜灯谜吗?春节的灯谜有哪些内容?

9. 调查一下现在同学们的春节是怎样度过的?

……

第二步:学生自主选择春节文化研究的子课题, 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学生在询问他人、查询资料的基础上, 进行交流发言。从吃腊八粥的习俗开始, 一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结束, 使学生对春节文化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合理的分工, 自由组合, 从集中到分散, 再从分散到集中的研究活动, 使学生对春节文化的习俗基本熟悉。

学生可以通过知识介绍、图片展示、采访视频播放、调查研究报告等形式进行成果汇报。做到资源共享, 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

第三步:总结反思, 提出倡议

传统的节日习俗, 免不了带有迷信、封建等思想糟粕。还有现在将过年演变成整天走东串西, 请客送礼, 搓搓麻将, 斗斗地主……

应该把学生引导到旅游休闲、学习文化知识等健康向上的活动中来。相信通过学生们的认识提高, 带动家长的认识提高, 最后带动社会风气的转变, 岂不是好事一件?

二、其他传统节日教学活动的设想

有了春节文化研究的基础, 可以将其余的传统节日文化研究分下去, 大胆让学生自主研究。

第一阶段:计划准备阶段

预备研究主题:

*清明 (端午、中秋) 节各有什么由来?

*清明 (端午、中秋) 节有哪些传说故事?

*清明 (端午、中秋) 节有哪些习俗?

*清明是节日还是节气?

*描写清明 (端午、中秋) 的诗歌有哪些?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中秋节为什么又叫团圆节?

*月饼是谁发明的?

*中秋的月亮为什么特别圆?

*月亮上究竟有些什么东西?

*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第二阶段:实践行动阶段

在此研究活动中, 需要关注学生碰到的疑难问题。相关图书的查找、相关知识的搜索、相关问题的调查访问等等。对其中的操作方法应该进行及时的指导。对内容的筛选等不要过多的制约, 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好的内容不一定是最佳的结果。

第三阶段:交流展示阶段

在班上小组交流, 交流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及时给予合理的建议、评价。对自己小组的成员进行评价, 对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第四阶段:拓展延伸阶段

预计可能出现的新的研究方向, 对各个节日中的不良习气进行反思, 提出改良的思路和方法。

三、国外节日教学活动的设想

当前, 国外的一些节日, 比如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和母亲节等, 在学生中的知名度很高。对国外的节日进行一下专门的研究未尝不可。

第一步:预设主题, 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向

*国外有哪些重要的节日?

*国外的节日有什么由来?

*中国人该不该提倡过外国节日?

*外国的节日与我们中国的节日相比, 哪个好?有什么不一样?

*调查:有多少人喜欢过外国的节日?

*国外的节日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怎样正确对待外国节日?

*外国人有吃粽子的习俗吗?

*外国人怎样过“年”?

*外国人怎样看待我们中国的节日?

第二步:制订计划, 按照计划进行研究实践

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研究进度, 提供必要的帮助, 但是不能越俎代庖。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 如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 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和指导。对有困难的小组或个人进行个别辅导或帮助调整实践计划;指导学生注意活动安全, 培养安全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三步:交流小结, 展示成果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如图片资料、观察日记、文艺小品、辩论会、知识竞赛等进行展示, 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提升了综合素质, 也促进了学生有始有终地完成小课题研究项目的任务。更值得一提的是, 学生们不服输的劲头充分激发着他们的创造力。为了在展示课上有出色的表现, 他们在展示内容和展示形式上动足了脑筋, 使展示课不仅是成果交流课, 也成了一场各显神通的创意较量。

第四步:评价总结

上一篇:《照明工具的研究》教学设计下一篇:奥巴马上海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