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奉献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2024-05-30

以奉献为话题的初中作文(共15篇)

以奉献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篇1

一连几天,我躲在睡梦中,养精蓄锐。当我睁开眼睛,看见身旁有许多叔叔阿姨,一位叔叔亲切地说:“小树苗,欢迎你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在风爷爷指挥下,大家为我弹奏起欢快的曲子;露水为我清洗尘土。

下雨了,雷声从远处传来,我颤抖了。边上的叔叔阿姨安慰我说:“小树苗,我们的一生要经得起风雨考验,才能茁壮成长。”

雨后,我抖抖身上的雨滴,笑着迎接太阳的光芒。看着晶莹的水珠滚落到地上,我热切地跟她们打招呼:“你们好,小水珠,初次见面,请以后多多关照。”

“你好,小树苗!真想在你身上多呆一会儿,可惜待会儿,我要跟着太阳公公回家。有缘,我们会再相聚的!”水珠热情地回应。

小松鼠也来凑热闹,在我身边徘徊。他自言自语道:“我几天没到这里来玩耍,怎么又多了一棵树?”说着,它躺在我的怀抱,眯缝着眼,安然入睡。

日久天长,经历日晒雨淋,我终于长成一棵健壮的大树。有一天,我被清脆的鸟叫声唤醒,原来是鸟妈妈孵出了宝宝。伴随着小鸟的叫声,我度过一段“鸟鸣山更幽”的好日子。但好景不长,伴随着“嗡嗡”的电锯声,我被伐木工人“五马分尸”运到了城里,开始了我新的征程……

人的一生何其短暂,一路走来,得到过太多人的帮助,父母无私的照顾,同学深情的关心……然而,我们是否也曾想过奉献自己呢?是的,我们应奉献。

没有祖国的繁荣富强,就没有人民安定的幸福生活,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应有奉献精神。中的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从原子弹到氢弹,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于敏成为研制中最关键的人物。他放弃了梦想,隐姓埋名,一心专注于研究,他甘于奉献,漠视名利,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真可谓是报国心皎洁,奉献心明亮。

鲁迅说过:“我好比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一化名为炎黄的人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后来在给贫困地区陆续捐款时,突发疾病晕倒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被世人所发现,他就是张纪清。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无声无息无私的奉献着。他清平的生活,高贵的心灵告诉着我们奉献是一生要做的事,这是一种永恒,一种对奉献执着而深切的永恒。

以奉献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篇2

阅读下面这首诗, 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 (三四) 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滚滚的波浪, 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 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 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 读懂材料, 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 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 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它往往托物言志, 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 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 主要的事物 (作者依托的对象) 的特征, 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 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 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 然后结合平时积累, 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 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 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 代表着一般、典型, 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 (三四) 》, 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 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 “滚滚”和“细小”, 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 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 或者说, 创造伟大事业的, 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 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 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 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 全面理解, 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 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造成审题失误, 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 全面理解诗歌材料, 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 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 指明了写作的方向, 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 自己确定话题, 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 其一, 波浪滚滚惊天动地, 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 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 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 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 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 波浪借风乘势奔涌, 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 波浪滚涌激情阵阵, 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 波浪是外在的现象, 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 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 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 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 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 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 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 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 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 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 善于缝合, 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 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 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 抛弃试题材料, 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 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 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 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 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 写几个排比的句子, 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 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 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 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 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 准确为文, 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 激励创新思维, 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 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 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 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 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 使文章生动活泼, 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 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 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 欲扬先抑, 注意安排情节, 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 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 则要角度换位, 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 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 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 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 理解要全面, 缝合与消化, 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 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 染白, 一条小路。沿着小路, 我, 走回去, 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 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 “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 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 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的时候, 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 “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 “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 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摘要: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 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 理解要全面, 缝合与消化, 创新务为念。

以奉献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篇3

关键词:主旨 理解 缝合 创新

一、经典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三四)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读懂材料,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三四)》,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滚滚”和“细小”,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全面理解,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全面理解诗歌材料,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自己确定话题,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波浪借风乘势奔涌,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善于缝合,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抛弃试题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写几个排比的句子,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激励创新思维,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欲扬先抑,注意安排情节,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则要角度换位,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理解要全面,缝合与消化,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染白,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以奉献为话题的作文 篇4

牛想了想说:“也许因为我是在生前奉献的。”

“生前?”猪睁大了眼睛,“什么意思?”

牛:“呵呵,就是说我的奉献更彻底呀!听说过‘初生牛犊不怕虎’吧。你想,我们刚长大一点儿就开始耕地拉车,以后,任劳任怨一辈子,终究还得被人们宰割。可以说我们的一生都是在奉献中度过的,况且我们只吃青草。而你们呢?成天好吃懒做……”

“够了!”猪打断牛的话,愤愤然地说:“原来你是这种意思,还不是拐着弯地自夸,怪不得人们总爱说‘吹牛不交税’呢!没错,你们的确可以算得上是贡献一生,我们又何尝不是呢?我们只不过是被养得膘肥体壮后,一次性地把自己全部奉献给人们,使人们获得一次大的收获罢了;你们充其量也不过是‘分期付款’而已,形式不同罢了。再说,你还好意思说你只吃青草呢?人们总是把最好的嫩草留给你们吃,这在食草动物中简直就是享受至极;而人们每天把什么残羹冷炙、烂西红柿、烂西瓜……喂给我们吃。说起来,这哪是菜,分明是我们在给人类清除垃圾嘛,可我们照样个个长得圆鼓鼓的,换了你行吗?”

“这,这……”牛嗫嚅了半天,终于挤出一句,“我们牛的精神也被人们所敬仰呢!你没听说过‘时代也需要牛拉车’吗?”

“哼!别臭美了!那是从前,你看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这么快,人们整天忙碌来忙碌去还嫌时间不够,你那精神,早被‘淘汰出局’了。”

“那也总不能说我们就毫无贡献吧!”牛的语气明显软了下来。

“当然有啊!你们的贡献也是很大的。我只是在为我的弟兄们抱不平,明明我的弟兄们也有巨大的贡献,为什么就不能同等对待呢?古人常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看来即使是谈奉献,也需要请伯乐来主持公道呀!”

关于以奉献为话题的作文 篇5

说到感恩,大家首先会想到感恩父母、感恩爷爷奶奶、感恩老师,而我要感恩的,还有那些为了让大家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而默默奉献的人们。

平时,我们都习惯了干净整洁的环境。春节期间环卫工人放假3天,垃圾侵占了广场、街道等公共场所,塑料袋还随风舞动,好像在向我们炫耀着:“没有了环卫工人,这就是我们的天下……”这时,我会想起那些无论严寒酷暑弯着腰,提着扫帚认真打扫卫生的清洁工人,每天开着车走街窜巷,到各个小区送走臭哄哄的垃圾的环卫工人,他们不怕脏不怕累,为我们创建文明美丽的城市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每当我们乘车外出时,常常看到警察站在马路中央,指挥着川流不息的车辆,疏通拥堵;遇到困难和危险时,警察叔叔总会冲在第一线,用生命捍卫着和平和安宁。在灾难发生后的废墟上、在紧张的手术台前、在安静的病房里,我们总能看到白衣天使们忙碌的身影,她们为受灾的群众和生病的人们及时减轻痛苦、恢复健康。像这样每天坚守在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还有许多,他们不求名利,为我们打造幸福美好的生活默默努力工作。

同学们,心怀感恩,幸福常在。快乐属于知足者,幸福属于感恩者。用平常心对待生命的每一天,用感恩心对待眼前的每一个人,幸福和快乐就会不请自来。最后,我将丰子恺的名句送给大家: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

以奉献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篇6

一、以生活为写作泉源

现在绝大多数学生的衣食住行可以说是无忧无虑。但是,物质生活水平上去了,人的感悟能力似乎下降了,更确切地说,因为太幸福,所以学生们对痛苦、感动等方面的感受能力下降了。感受不到痛苦,当然也不认为自己幸福。在写作文的时候,让他们想想曾经受过的感动,似乎很难。在很多人眼里,父母也不很辛苦,对子女的爱就显得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波澜。

人最可怕的是失去对生活的感受力,写作同样如此。为了让学生能感受到爱,感受亲情、友情,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比如,班里有的同学家庭贫困,勤俭节约。可以让那些家境富裕的同学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他,会怎么做、怎么想。有的学生成长在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缺乏关爱。这时可以让家庭完整的学生换位思考,如果家庭出现裂痕,会有什么感受,会出现什么情况。因为这些都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学生做换位思考相对比较容易,观察、对比、反思过程中,感悟生活,对人和事的认识都不断深化,写作文就能写出真情实感,同时也促进了班集体内部的理解与和谐。

二、以思维求创新

古人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是对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得出不一样的认识,这种情况在作文审题中也很常见,这就给我们拓展写作思路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比如,某同学写了一篇作文,核心材料是一个体育运动员从默默无闻到蜚声世界的过程,她拟定的主题是“奋斗可以成才”,写得比较成功。后来我指导她换个角度来审视这个材料,除了奋斗,我们还可以从中挖掘出什么闪光点来,学生经过换角度思考,得出了一个结论:人生不能轻易放弃,需要坚持。这个结论无疑是正确的。教师再提示她换角度思考,她又发现了一个新的着力点:自信、自我激励是人生路上前进的巨大动力。然后,她按照这些观点,在同一材料下写了三篇不同的作文,每一篇都有新意。她的写作水平也因此得到了提高。

三、以仿写提升布局谋篇和驾驭文字能力

仿写是写作能力较低的人比较适用的练习写作的好方法,在小学和初中作文中采用的比较多,笔者在作文指导实践中,对仿写格外重视,我把它分为两大类:一是片段仿写,如景物仿写、行为仿写、肖像仿写、心理仿写等;二是整体仿写,即按照原文的整体结构进行仿写。片段仿写,重在让学生感受被仿写文段的文采,看描写的精细与别致,生动与传神。并力求在写作中再现。整体仿写则重在让学生观察文章的布局谋篇、层次构思、叙述脉络,从整体、宏观上把握原文,并通过借鉴,用在自己的写作上,以便达到布局谋篇合理的效果。

四、词句拓展,练习想象与描写

词句拓展练习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好方法。针对学生记叙描写时语言干瘪,字数较少、篇幅不够的问题,笔者经常采用词句拓展练习来拓展学生思维,提高他们驾驭文字的水平。这一练习也是由易到难逐步进行的。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首先给出一个词语,比如,教师先给出“蓝天”一词,然后学生任意修饰,第一位学生给出“蓝天上飘着白云”,第二位学生可以接着添加内容“蓝蓝的天上飘着一朵朵白云”,第三位学生说:“蓝蓝的天上飘着一朵朵白云,像是蓝色的绸缎上点缀着一朵朵白色的花儿。”第四位同学可以继续顺着自己的思路延伸,这样由一个词语逐渐拓展成句子、句群,直到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段落。第二种方法是教师给出(或者由几个学生随机给出)几个词语,这些词语本身之间在内涵和外延之间要有足够大的距离,然后让学生用句子把它们有机地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表达句群。如:教师曾经给出四个词语———铅笔、环境、高楼、女孩,第一个学生说:“一个城市的女孩儿说过这样一句话。”后边的学生接过来说:“一只小小的铅笔也和环境保护有关系。”第三个同学则解释道:“因为铅笔是木头做的,做铅笔需要砍伐森林。”第四个同学又接着说:“我们如果节约使用铅笔,就等于是保护森林。”……经过大家集思广益,最终圆满完成了这个词语拓展练习,成为了一个小作文。

以上几种是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尝试过的几种方法,实践表明,经过这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写作文时一般不再为写不够字数而发愁,整体布局谋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都有了相应的提高,很多同学渐渐喜欢上了作文课,还有些同学的作品发表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这些成就也有力地支撑了学生语文整体水平的提高。

摘要: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应从以生活为写作泉源;以思维求创新;以仿写提升布局谋篇和驾驭文字能力;词句拓展,练习想象与描写四方面来综合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以奉献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篇7

一、开门见山 落笔扣题

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直截了当地切入要旨。这种方法在各类文章的写作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占有很大的比例。它的表达角度,可以是开头直叙本事,也可以起笔点题;可以是开宗明义地揭示文章主旨,也可以是单刀直入地点明敌论,如此等等,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鲜明清晰,不枝不蔓,所以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

第一,线索式。多用于记叙文的开头。作者为了展开娓娓动人的故事或抒发细腻丰富的情感,往往用亲切的语气,自然而又直接地牵出文章的线索。

如朱自清《背影》的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开头一下子点明文章以“背影”为线索。

如矛盾《白杨礼赞》的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开头清楚告诉读者文章以“白杨树是不平凡的”为线索。

第二,要素式。亦多用于记叙类文章的开头,起笔交代有关记叙内容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要素,使读者在文章的开端即获得对文章内容的大致了解。

如丰子恺《白鹅》的开头就介绍白鹅的来历特点等。

如郑振铎《海燕》的开头就介绍燕子的活动背景、燕子的外形、燕子飞翔及憩息等特点。

第三,概括式。在文章首段概括全文内容,点明全文题旨,以利于读者理解和把握文章意思。

如周国平《家》的开头:“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它确实是的,对于有些人来说是飘过许多地方,对于所有人来说是飘过岁月之河——那么,家是什么呢”。这开头一下子道出了家的内涵。

如季羡林《永久的悔》的开头:“……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这开头一下子告诉读者作者悔恨的原因。

如林希《石缝间的生命》的开头:“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这开头直接表达作者对石缝间倔强生命的敬畏之情。

第四,介绍式。文章起笔就介绍与文章中心内容有关的人、事、物、原因、缘由、目的、过程等。这样的入题简捷明快,让人一目了然。

如朱德《回忆我的母亲》的开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开头表达作者因痛悼母亲去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二、引用经典 彰显底蕴

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峥嵘、高远,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效果。

如下例几种常用的:

1.诗词开头

以诗句开头,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如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开头就引用了白居易的《荔枝图序》“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这开头一下子点出荔枝的特征,引发读者对荔枝的喜爱之情。

2.俗语开头

俗语是孩子们所熟悉的,以此开头,倍感亲切,激发兴趣。

如刘大杰《巴东三峡》的开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开头一下就渲染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

3.名人名言开头

这种开头法不仅使你所要表达的意思简明扼要,而且能集中地表达文章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增色不少。

如杨振宁《世纪之交的科学幻想》的开头就引用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话“将来人类的知识将会大大增长,今后我们想不到的新发明将会屡屡出现,我有时候几乎后悔自己出生过早,以至于不能知道将要发生的新事物”。这开头一下子扣紧主旨,科学的发展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故事导入

引用一则典故、神话或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开头的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如茅以升《桥梁远景图》的开头:“少年朋友们,你们都该听过牛郎织女的神话吧,牛郎和织女原是天上的两颗星,据说他俩都是神仙,每年在“天河”上的鹊桥相会一次。这“鹊桥”就是喜鹊搭的一座桥,它们真是杰出的桥梁工程师——你们想想看,这天河该有多宽啊!同时也可见桥梁的重要,虽是神仙,也还需要桥”。这以神话故事开头,极大引发少年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

三、精辟修辞 韵味悠长

用修辞手法开头,易抒写作者心灵的感悟,引发读者赏读的情趣。

1.比喻

开头设喻,以引起读者对要说明的事物或道理的兴趣。

如王力《谈语言》的开头:“我们既然爱好写作,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这个工具,而且要像木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这开头一下子就突出语言工具的重要性。

2.对比

用对比来开头的方法,可以加强文采,有力地突出主题。

如凯利的《懒惰的智慧》开头: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这开头通过对比,一下子点题:正是懒惰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3.排比

用排比句开头,句式整齐,语势铿锵,促人赏读。

如:假如我是小鸟,我会记住那出生时的巢穴;假如我是树苗,我无法忘记那滋养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成为我记忆中的烙印……

4.设问

设问开头,铺排文气,先声夺人。

如:梁启超《最苦与最乐》的开头:“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老吗?不是。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这设问开头,一下子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5.拟人

拟人开头,增加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激发情感,引起共鸣。

如朱自清《春》的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开头运用拟人的手法,把作者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高考作文以奉献为话题 篇8

晴朗夏日,百花齐放,当我漫步在校园的道路欣赏这随处可见的美丽的花朵时,不经意发现蜜蜂忙碌的身影,还有穿梭花丛中莫名的昆虫,我知道,它们是花朵如此绽放的幕后英雄,可是它们就这样一直默默无闻,甚至人们都忽略了它们的存在。

可是当你发现这简简单单的行为却创造了大好河山的绚丽色彩,其原因竟是一只只这样的“蜜蜂”,一定会惊叹这种力量。我看到的是一只蜜蜂,它以自己微小的身躯往复有限的路程,不停得进行着传粉,直到自己生命的终结。它的力量虽然是微小的,但是在整个世界范围正是由于无数的这样的昆虫奉献了自己,才使得大自然能创造出万变的风景。

不仅自然世界,人类社会也是如此。任何一个人不能完成所有的事情,我们必须借助别人的帮助来生活,同时也必须要为别人奉献出自己的力量。我们自出生就依靠着父母和其他人奉献的物质和精神,我们汲取它们才会成长,可是当我们长大后,就必须转变,努力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生活所需,如果不奉献,就会迷失自我,走向反面、走向罪恶,最后被社会抵制。这就是生活法测,但奉献不仅如此。

我们会发现,在足球场上,由很多特别优秀的运动员组成的球队往往被一只没有显眼球星的球队击败。为何个体能力都提高了,可是集体却不如想象中的强大呢?究其原因,就是往往优秀的运动员都比较喜欢表现自己,因为他们的优秀源于在过去球队里是核心,有所有队友的助攻,一直受到瞩目。而当由很多这样的优秀运动员组成一个球队时,往往他们只想表现自己的个人能力,而不是助攻别人。一个人即使再厉害,也不能移动一座山,这正是由很多无私奉献的后卫和中锋组成的球队可以战胜银河舰队的原因。

一个集体的强大来自于许多个体的奉献,一个强大的国家也是由于其每一个公民都在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无论是人类社会还是自然世界,都需要这样一个个简简单单的个体奉献自己,来成就强大的集体和壮丽的风景。

以初中为话题的作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话题作文的特点 和注意事项,学会写话题作文。

2、根据中心选材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写出真情实感

二、教学重点

1、根据中心选材

2、写出真情实感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进入初中以后,我们有怎么的感受呢?(学生畅谈谈)

二、了解话题作文

1、话题作文的特点

①开放性。“话题”不是规定,只是谈话的中心。

②更宽松的环境。具有较大的写作空间,鼓励创新,拒绝平庸。

③文体选择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选择最适合的文体。

④表达方式的运用更为灵活。

⑤文题不限。可以充分展示文题的个性。

2、话题作文的注意事项:

①淡化审题并非不要审题。要与“话题”相关,“话题”是行文构思的轴心。

②淡化文体不是不要文体。自由表达并不是随心所欲。

三、如何写真情实感

⒈ 由身边的“话题”,引发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看法。

学生为什么不在作文里说真话? 到底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⒉ 教师作为一个参与者与学生共同交换看法。分享彼此的观点、情感、态度。拉近师生的距 离,创设自由言论的学习情境。

写真话也是我们要求的。但到底如何对待生活中那些尴尬的灰色,我们采取的是逃避。我们要求写健康的向上的生活。可是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没有谁的生活会永远阳光灿烂。成年人在生活的重压下尚且要倾诉,何况孩子。我们强迫孩子扮出虚假的笑脸,然后再评判哪一个扮得更像。

孩子的生活中的确有许多健康向上的内容可写,但我们永远只允许他们从这一面中挑选材料,他们的文思怎么可能不枯竭,长此以往,编作文是不可避免的。更何况学生整日埋头苦读,对生活早己没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对于写作文要求的符合生活又真实的素材,你叫她到哪里找去?所以,学生很讨厌写作文。

学生们久经“沙场”,已经总结出了一条真理: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老师也日复一日地看着千篇—律的作文。

如果,学生乐于写作文了。那么,必是在作文中可以畅所欲言了,可以说真话,说心里话了。这就需要对作文有一个民主的态度。需要评判者给一个宽松的氛围。到那时候,学生会把写作文看成一次抒发、一次宣泄、一种自醒、一次旧查,老师看作文也将不再是一个苦差事。

第二课时

一、布置作文题

进入初中以后

不知不觉,我们今入初中了,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让我们觉的自己好象突然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成长的收获来自老师和亲友的关爱和鼓励,请把你上中学后最深切的感受告诉我,请相信,你的快乐和成长是我们的期待,你的困难更是我们努力改进的方向。

题目:

进入中学以后

要求:1 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 写真事,抒真情,内容完整,字迹清晰。

二、学生讨论

如何选材,可以写那些内容?

话题作文比较自由、开放,既可以议论,也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展开想象。如果我们只从议论、思辨这个角度来写这个话题,你们最需要什么,最缺什么?

三、学生习作

要求:1.题目自拟。

以奉献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篇10

一、建立核心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最基本的一个任务,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最终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以“学习”为中心的语文课堂教学,并不是淡化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的引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课堂中,教师要化有形为无形,要从台前走到幕后,始终处在“核心”的地位。

语文的学习不能脱离教材,但可以合理地利用教材,可以把教材合理分类,并赋予新的内容和意义,以专题研究性的学习形式呈现,分阶段引导学生学习。课堂上,学生自习为主,进行大量的专题研读。而教师则只是作为一个“陪客”的身份,适度地加以引导。

这种专题性的学习分为阅读、思考、写作、思辨等阶段。这些阶段呈现出时间上有先后,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这几个方面又是有机结合,交叉进行着的。

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思考后进行口语或

书面表达,表达之后的辩论,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铺路搭桥,和学生一起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中,不仅能使学习过程顺利有效地完成,而且教师的核心地位也凸显出来了。

这种专题性的学习方式不是把教材扔到一边,而是把教材和经典的有机结合。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语言知识,而且还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语文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素养当然也就慢慢培养出来了。

二、打造平台

以“学习”为中心的语文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源头活水。因此,除了课堂这个学习的空间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打造一个新的学习平台。这个开放式的学习平台让教师参与,学生学习,师生互动。

精心开辟一系列学习专栏:浏览专题、品读专题、精读专题等;精心设立学习区块:学习区、展评区、交流区、工作室等,这样就可以呈现多种类型的文本资料可以供学习查阅研读。教师还可以开发出专题学习的相关链接:文学网、教育界知名博客、百家讲坛、开讲啦等大量有价值的网络信息。在这个知识的殿堂里,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遨游……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来说,肯定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性的学习。

“以学为本”的主体教学理念,只有结合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教学成果: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真正显现;才情智慧才能得以真正显露;自主的意识才能得以真正张扬;思想才能得以真正地成熟;健全的人格才能得以真正建立;学习能力才能得以真正的提升。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不仅会获得知识,还能积蓄丰厚的精神力量,为今后走向社会,走进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科学调控

在传统课堂与网络课程相结合的学习平台中,教师要对知识、信息的筛选、过滤进行科学调控,这样才能保证学习资料的高养分、高品质。学生也不会在面对众多的网络资源时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更不至于沉迷于网络而变成“负学习”。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快有慢,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有强有弱,这些因素也自然会导致学习进度的不一致。这时候,教师就要进行科学调控。对于提前完成专题学习的学生,就可以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或是针对兴趣爱好,给能力较强的学生增加适合提升他的能力的需求的内容,进行一些拓展性阅读。这样就可以让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饿的吃饱”“饱的吃好”的理想境

界,让他们各有所长。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只要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懂得学习,教师便要提供给他们学习的机会。

四、强化合作

在以“学习”为中心的语文课堂中,体现课堂的有效性的最好途径就是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可以达到学生大量参与,学习情绪积极调动,自信展示自我,养成团队意识等。

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先设计好学习提纲,明确目标,落实任务,这样合作起来可以做到收放自如,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合作团队的组建也要精心地安排,兼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合理进行搭配,形成互补,使各个小组之间竞争合作。小组内分工明确,形成合力。小组学习竞争后,做好总结评价。在这个合作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引导、补充和完善。

五、致力交流

通过以“学习”为中心的语文课堂,在课堂上总结交流也是对学习成果的一种很好地展示。总结中比较好的一种方式就是让学生来谈谈学习心得,这也是给学生的写作水平、口语表达水平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

读了《诗经》,学生品出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意象。如《周南·桃夭》的第三章分别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蕡有实”“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起兴。用桃花来烘托出一种喜庆的氛围,桃树果实丰满、枝繁叶茂的样子又象征着美满的生活。

读了《论语》,认识到了一个可亲可敬的老人家——孔子,有原则,又通情达理;有思想,又不高深莫测;有学问,又不咄咄逼人。孔子也是个有抱负的人,为了推行自己的“仁”的学说,东奔西走,不知疲倦,不知道老之将至。他也是个讲究生活细节的人,在高兴时会弹弹琴,唱唱歌,伤心时也会哭泣流泪,也是个会玩会休息会开玩笑的人……而不是一本正经地板起脸来说教的孔老夫子。

读了杜甫的诗,读出了他“沉郁顿挫”的诗风,读出了他崇高的儒家仁爱的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读了李清照,感受到她富有女性特有的敏锐。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风来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读着鲁迅,学生看到了黑暗中的一缕阳光;读着新诗,学会了用眼睛去仔细谛听;读过莎士比亚,学生认识到了生活中的缺憾美; 读了斯宾塞,学生明白了变化无处不在,我们只要调整好自己去适应……

以上这些展示中,充满着学生睿智的思想、流畅的表达、到位的赏析。

以“学习”为中心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的收获是:使他们得到了有用的、高效的学习资源,培养了他们人道主义的包容精神;使他们的阅读、写作、思考能力得以提升,实现了从知识层面到能力层面再到精神层面的层层地全面地渗透,让学生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1]刘开秀.鲁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思想摭谈.中学教学参考,2012(13).

[2]周志红.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角色定位.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1(1).

以奉献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篇11

一、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民主和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朋友,深入到学生的兴趣中去,与学生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这样学生才会向教师敞开心灵,才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而言,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他们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融洽的师生关系还能给学生带来安全、轻松的环境,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和谐发展,能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增强记忆,提高智力发展。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说话的语气,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如用“你认为怎样呢?”“这件事如果是你,你该怎样做呢?”这样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避免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让学生更能主动地与教师交流。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肯定学生的优点,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特别是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哪怕是十分微小的闪光点,都要真心实意地表扬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看到希望,继续发奋向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课外主动关心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难题,常常参加学生的集体活动,积极与学生家长联系,利用一切机会了解学生。

学生看到的社会现象是纷繁复杂的,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也是参差不齐的,这必然导致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感受和理解也不尽相同。民主的课堂气氛,就是指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想方设法地为学生提供一种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念、疑问,并减少不必要的清规戒律。要允许学生说“不”,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甚至在教师眼中有点“离经叛道”的观点。例如:在学生产生不同意见时,我会说:你还想说点什么吗?能让老师发表一下意见吗?想听听老师的不同意见吗?现在社会上所认可的是这样……教师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以“参与者,合作者”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既能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又能为学生营造一种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如在教授“不乱花零用钱”一课中,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录像:第一个画面是:几名学生在大街上卖报,每个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卖光了50份晚报;第二个画面:街上一名学生怡然自得地坐在凳子上,花了一元钱让人擦皮鞋。画面播放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两幅画面进行评述,总结出怎么使用零花钱是乱花行为,怎么使用零花钱才是合理的。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接纳学生的真实想法,在多元思维的对话过程中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道理,澄清模糊认识,解开疑团,坚定信念,形成积极的价值取向。

二、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

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而目前在中学思想品德课堂上,这一目标却是被淡化的。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上学生对喜欢的事情会聚精会神、兴致勃勃,对感兴趣的科目会有主动性,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新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趣味引课、幽默授课、角色扮演、讲故事、才艺展示等趣味性较强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艺术享受中提高兴趣,让学生充满信心,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和兴趣,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打下一剂强心针。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学生适应终身发展的需要。

(一)多媒体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格局被打破,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引入课堂,教学具有直观、生动、情景性强等特点,促使学生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教师讲授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同时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主导性还体现在教学手段的创新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教学手段更加多元化,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起来,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在信息化时代,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已经无法完全适应教学需要,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给教师改善教学方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比如在讲授“科技改变生活”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科技带来的魅力,教师可以寻找和制作动画课件,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又如在讲授法律常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今日说法》等法律节目,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基本的法律常识。在观看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用懵懂的法律思维对节目中的案例进行评述、辩论,达到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的效果。最后还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碰到的有关法律常识的问题,在学生热烈讨论后,教师并不给出正确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通过查阅书籍、资料,以及寻访的方式自己解决,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二)情景教学

自主学习能够使学生完全置身于学习之中,并学有所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让学生掌握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掌握方法,持续发展,终身受益。新课程倡导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教师创设丰富的教育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通过各种“活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辩论”、“表演”、“游戏”甚至走出教室的“活动”课渗透在每堂课中。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教师创设具体的情境,不仅能使学习内容深刻印在学生脑袋里,还能培养学生的反应力、交际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在《走进青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歌曲《小小少年》来创设情境,设疑引思。以音乐那青春欢快的节拍,唱出成长的烦恼,同时点明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小小少年”随着年龄增加,烦恼也增加了呢?“小小少年有哪些烦恼呢?”“小小少年面对烦恼又该怎么做呢?”……以歌曲做引,目的在于创设与课堂所学知识相关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教材内容,达到让学生“主动学”的目的。表演小品也是一个不错的情景教学法,小品因其诙谐幽默,贴近生活,引人思考而成为大众喜欢的文娱形式,在思想品课中偶尔插入小品,能让同学们在身心放松的同时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如在教授“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这一课题时教师就可使用小品教学法。请自愿上台的几位学生表演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不同场所,充当形态各异的社会角色。学生一方面能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表演出来,满足自己的表演欲望,另一方面能够引发思考,真正领会到在不同的社会场所,扮演不同角色,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从而认识到应该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这样穿插了小品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既能促进学生各方面才能发展,又能使学生开动思维,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还能使学生分享到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初中思想品德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突破应试教学的传统教学方式,大力着手培养和造就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在一定目的和条件下,个体可能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而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与一般能力中的具体能力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与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相结合。

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从外界众多的信息源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非常丰富,时代性极强,在外部世界中,存在着大量复杂的信息,其中有些是常规性问题,有些是创造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去鉴别、选择有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从而发现问题。如在讲授《人生自强少年始》一课时,在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后,我鼓励学生提出有层次的具体问题来引导学生更好地思考:什么是自强?我们青少年为什么要奋发进取、自强不息?自强精神的表现有哪些?我们为什么都应该自强?自强品质对于人生有什么重要意义?……然后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又如讲“祖国的治乱兴衰,关系个人的安危荣辱”时,教师可以以历数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疯狂掠夺,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屠杀南京30万同胞的暴行为引子,引导学生探究这一丧权辱国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然后再举例说明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两相对比,让学生自觉地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通过对价值性问题的发现与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运用矛盾分析方法,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坚持逻辑与历史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首先使学生了解丰富而生动的辩证法事实,通过分析、归纳,使学生了解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的道理。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要注意纠正学生从单一侧面绝对看问题的思维倾向。如在教授“关爱自然,从我做起”时,为了增强学生对尊重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的认识,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师可以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将人类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进行比较,为学生辩证思想的启蒙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践能力就是指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或对自身实践活动的指导能力。思想品德课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创新能力,如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调查能力、政治参与能力等。在讲“孝敬父母”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列举大量事例,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慈爱之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父母与子女的感情,恰当地引出《游子吟》的诗句,并引导学生讨论:父母是怎样关心自己的?在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讲述父母在饮食、起居、学习等各方面对自己的关心后,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都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吗?你们平时是怎么孝敬父母的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想一想,你们应当怎样报答父母的生养之恩?不要说说而已,要有实际行动,鼓励学生将对父母的感恩转化为实践,帮助妈妈刷锅碗、洗衣服,给妈妈做生日卡,帮助爸爸干活,等等。又如在教学“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一课时,教师可将学生分组,由每组的学生自己确立一个话题和若干问题,如城市交通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网络的迅速崛起有哪些利弊等,然后带领学生走进实际社会生活,扮演记者或调查者,向社会大众提问,了解当代社会生活的实际面貌,在调查后,教师指导学生形成调查报告,就调查报告的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在与调查对象的沟通中,学生能培养社会交往和适应的能力,在出具调查报告的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会不自觉地得到提高。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主导的宗旨就是要从学生的感受、经验出发,巧妙设疑,善于引导,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话会说,大胆质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敢于“放手”,剪除对学生的束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主动感悟生活中的道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摘要:新课标在批判地继承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以人为本”的先进教学理念。以人为本, 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及信念, 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本目标。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 仅以学生为中心还不够, 还需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扮演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激励者和参与者的角色,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从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教学策略,师生关系,自主学习,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于漪.新世纪教师素养专题.东北师大学出版社, 2003.

[2]吴一凡.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法.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5.

以思乡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篇12

我的家乡在宁波,雨季有多长,我已经不大记得了,好像是一两个月,反正是比较长的。但是这雨并不使人厌烦。因为这雨就像一个顽皮的孩童,下了一会儿后,又不下了。停了一段时间后,又开始了。空气是新鲜、清新的,让人喜爱的。

家乡的雨季是饱满的,亮丽的,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家乡的雨季是碧绿的,充满活力的。春天,草木的芽儿都争先恐后地从枝头冒出来,生机勃勃。

家乡竹笋极多。雨后,在竹林中闲逛,随处都可以看到探出小脑袋的小笋。笋亮相后,家家户户的饭桌上便多了竹笋这道美味佳肴的影子,又鲜又嫩,简直是人间美味。小笋色泽嫩黄,中吃不中看。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但是如果你把它做成油焖笋,再咬上一口,便立刻会完全改变对它的看法:这种东西简直是太好吃了!一入口中,便会笋香四溢。嚼一下,爽脆无比,保准让你赞不绝口。还有一种大笋,比这种小笋大了许多,却是中看不中吃。它浑身碧绿,看起来满身傲气,实在美丽,但它的味道就不那么尽如人意了。

雨中的花儿,是栀子花。我家院子中就有一大丛栀子花,是外公几年前栽种的。雨中,豆大的雨珠打在白色的花瓣上,“啪嗒啪嗒”,颇有一分动态美。花香在雨中四溢,那浓浓的花香,沁人心脾的花香,带着一丝恬静,在雨中越飘越远……

漫步雨中,欣赏着各处美景,实在美好。走在小巷中,麻糍的香味弥漫在鼻孔中。碧绿的麻糍摆于盆中,让人垂涎三尺。

小时候,在雨中跳水坑,也觉得是一件有意思的事。雨中的小巷里,到处有大的小的水坑。我和小伙伴们各占一个水坑,比谁溅起的水花多。“咚,咚,咚”,水花伴随着落脚声到处溅开,十分有趣。我和小伙伴们开心地笑了起来,笑声久久飘荡在雨后的小巷。

以泥土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篇13

我把视线转向了窗外——一片蒙蒙的雨雾,这淅淅沥沥的小雨,牵动了我多少情思……

哪天,小雨也是这样淅淅沥沥。我正座在北去的列车上。车窗外的一切是那么灰暗,月台上的一切是那么熟悉,我的心却始终无法平静。

人来人往,难道我真要告别我的亲人、我的师长、我亲爱的同学?猛然间,听到窗外熟悉的呼唤,难道是他们?是的,就是他们!我的同学,我的好友,我的……我的眼睛湿润了。

相间无语,只是彼此双手紧握……不知那一双手塞给我一个盒子——很重很重,只记得泪水和着雨水使劲地流。汽笛长鸣,双臂几乎挥断。别了,我的同学:别了,我的师长;别了,我的故土——我心中的挚爱!

北去的列车在加速行使,窗外的小雨就是我此刻的心情。轻轻抚摩那精致的盒子,小心翼翼地将它开启——多么香甜的气息,多么熟悉的味道——那一掊我故乡的泥土!

我用力将车窗开到最大,任凭雨点滴在我的脸上,我要在闻闻故乡的味道……而今,我已在异地求学多日,同学可好?故乡可好?不知何日能再返故乡……

“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教学 篇14

一、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从发展的角度说,“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告诉我们不能只是让学生听单词的意思,听语法知识,下课背诵,做题目。要学会要把学生看成是英语课堂活动的中心,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并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课堂教学来看,该教学法更加侧重为初中英语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和课堂环境。教师更加注重把英语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实现轻松地学习英语。

在教学模式上,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表现:1.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对初中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2.实现课内和课外学习相结合,强调要不断实现有效的英语课堂学习,还有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3.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还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是老师在讲台上说,学生在下面一直听着就行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精神变化,激励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来,注重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和交际能力。就师生关系而言,该教学法尤其强调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的民主与平等,重视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加强交流、合作,从而营造友好的教学氛围。

二、在教学中如何地应用

1.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经验告诉我们:这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可以大大增强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在任何学习的过程中,都必须要有一定的学习动机来激励自己。学生的学习任务是很重的,特别新的一门语言的学习,强烈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不丧失学习的兴趣。所以,很有必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将其学习动机培养起来。初中英语教师可以采取下面几点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提问的时候,要注意一定的技巧。要使得每一个提问都难易适中,还要具有其有价值。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是不错的选择,学生对自己熟悉的事物往往更感兴趣,回答起来也会更容易。例如苏教版初中英语“healthy eating”,教师在讲解之前,就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饮食习惯,诸如“Do you know thatthe food you eat helps you grow in different ways?”等问题。这样的问题既有助于学生来回答,还能轻易地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2)做到及时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表现予以及时恰当的评价,尽可能将学生的优点指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但同时也要将学生的不足支持指出来,并给出合理的建议,以便学生及时改正不足,提高英语学习水平。例如在分析cost、spend、pay、take这几个表示花费的单词时,可先提出问题:在做题时习惯性用哪一种单词表达意思等等。首先肯定学生在词意上的理解,再引导他们进一步去比较,可以通过造句举例来分析比较。(3)注重学生的思维启迪。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转变了教师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的角色,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的学习,强调启迪其思维,帮助其自主寻找到正确结论。例如“The OlympicGames”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在此之前,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可以是:“The origin of the Olympic Games;The sports in theOlympic Games.”设置这样的任务,既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又能丰富其课外知识。教师要注意提问题的时候带有比较明显的指导作用,学生的思维不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还是要老师积极引导和帮助的。教师在调动学生的情绪之前先要调动起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语言富有感染力。

2.互动活动的开展。互动活动有助于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进一步提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的开展来进行互动活动,进而努力营造出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首先,在课堂上可以提一个,然后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例如英文写作的讲解,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活动,从而达到开阔视野、提升英语写作水平的目的。其次,可以多组织一些辩论、演讲和话剧表演等活动,以便在锻炼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同时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例如学习What’s your line of business?这一课。便可以鼓励学生围绕日常常见工作互相提问、分组讨论,当学生对提供的答案不能肯定时,再次阅读课文。这时的学生是带着求知欲去读文章的,往往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新型的教学方法,明确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进一步培养,做到认真研究学情、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多开展一些互动活动。当然,这种教学法还存在一些弊端需要去克服,也需要广大的初中英语教师去探索,使其不断得到完善。

摘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理念,目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广泛传播开来。但是教学者如何把这个方法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思考。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新的教学方式积极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文首先从不同角度解释了这种教学法是什么,着重探讨了进一步实行这种教学法的方法。

以奉献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篇15

关键词:学生主体;具体方法;学生个性

在教学中,学生主体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注重学生,依靠学生”为宗旨,在评价体系、教学方法、教材等方面进行的全面改革。它作为当代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含义

随着新的教育理念实行,要求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将教学重心由老师转移到学生,从而带动学生成长,保障教学价值与意义。

首先,掌握和接收信息是大脑通过主动解释、选择、推论、组织、储存以及筛选的有用信息。以老师为主体的阅读教学,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吸收的信息极其有限。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必须从文本结构了解文章主旨以及传统文化,在思维创新的同时,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其次,尊重学生就是将学生作为生命实体来看待,并且放在主体位置中,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消化、吸收,挖掘学生特长,对其鼓励与肯定。最后,学生作为整个教育的资源与受体,为了让课堂更依赖学生,教师应该尽量让课堂更加和谐轻松。对于学生能够完成的部分,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施展空间,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性。

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的具体方法

1.以读为本,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由于片面强调“注重启发,反对注入”的教学方式,很长一段时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都存在“以牵为主”的弊端。针对这种现象,在语文阅读课中,老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权利,并且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根据学生特点采用浏览、精度、默读等方式。

另外,长期以来,由于阅读教学主体一直存在着重认知、理性、分析,轻情感、感性、综合的倾向,这不仅对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造成了影响,同时对新课标要求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体验和阅读感受,引导学生主动感受文本人文和感情色彩。

2.激发学生个性,增强能力培养

为了体现学生个性,将教学活动贯穿在思维中,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必须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从独创、深刻、灵活、敏捷等方面对其努力。如:在《安恩与奶牛》中,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为安恩画像,再阐述自己的看法。

同时,为了塑造出更富有创意的读者,老师必须摒弃规范化的理解方式,在直接与自主阅读中,让阅读更贴近生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能力。如《以虫治虫》的文章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在减少农药使用的同时,用生物治理害虫,并写出自己的观点。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备课,确立语文阅读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质疑,让老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上一篇:怎样当好新时期农村党支部书记下一篇:五零一学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