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课外阅读

2024-07-10

青少年课外阅读(共8篇)

青少年课外阅读 篇1

青少年课外阅读调查问卷

1.你每月的阅读量是

A.少于1本B.1本C.2本D.3本E.更多

2.你最喜欢的阅读方式是

A.纸质阅读 B.电子书

3.你最喜欢的阅读途径是

A.自己购买B.在书店看C.逛图书馆D.网络平台

4.你最爱看哪一种类型的书

A.古典名著B.当代文学C.网络小说D.报刊杂志

5.你阅读的目的是

A.一种消遣的方式,消磨时间B.兴趣

C.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D.为获取一定的信息

6.你的阅读习惯是

A.比较随便,随意看B.目的性强,会特定地订购一种书

C.会有规划,合理分配时间D.不怎么看

7.你对青少年课外阅读的态度是

A.青少年应当更多地阅读课外书籍B.青少年应当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C.随意,看不看无所谓

8.你看书的方式一般是

A.跳读,寻找看点 B.随意阅读,有个大概印象即可 C.认真阅读,逐字逐句 D.反复阅读

9.你觉得自己看书的状态一般是

A.很好,看书时全神贯注B.一般,比较投入

C.不好,容易走神D.很差,看过几乎每印象

10.你最喜欢的阅读环境是

A.空无一人,安静阅读B.多人聚坐,一起阅读

C.阅读时能够互相讨论

11.你对现在风靡校园的青春言情玄幻小说等的看法是

A.不错。很喜欢B.故事有趣,引人入胜

C.一般,没什么看法D.厌恶,讨厌

12.你对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系列的评价是

A.大部分很好,读完很有收获B.很好,但已过时

C.不怎么样D.很差,不喜欢

13.如果未来你参加工作,你还会坚持阅读吗

A.会,阅读很重要B.可能会,看情况

C.可能不会,还有很多事要做D.不会,读书没什么意思

14.你对未来阅读的期望是

A.兴趣性阅读兴盛B.功利性阅读,如怎样成为百万富翁之类的书

C.更注重历史文学D.阅读可能被其它活动取代

15.你对目前关于我国国民阅读率低的问题的态度是

A.很担忧,阅读时国民素质的一个表现B.有所触动,自己一定要加强阅读

C.没感觉,和我没关系

青少年课外阅读 篇2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现状,青少年

近年来, 在“科普与阅读委员会”的不懈倡导下, 青少年阅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学校和文化工作者的重视。据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九次全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 未成年人人均阅读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作为一名图书馆工作者, 尤其是作为一名学生的家长, 我对青少年阅读问题非常感兴趣。并且伴随着孩子的成长, 对青少年课外阅读现状和如何指导孩子阅读做过一些分析和思考。

1 青少年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青少年时期是知识结构和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读什么样的书或者用什么样的文化知识去教育他们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是人类发展智力、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最根本途径[1]。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到他个人成长和对社会的贡献。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教育家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 而“智”靠什么?靠的就是后天的阅读积累。西汉大学者刘向说过:“书犹药也, 善读之可以医愚”;这些都是古人劝学的至理名言。一个人直接向别人学习经验的机会是有限的, 而通过读书间接学习的机会则是无尽的。让孩子喜爱读书, 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已成为家庭与社会的共识。但要做到这一点, 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

2 当代青少年的阅读现状

2.1 升学的压力造成青少年课外阅读量不足。

在对青少年课外阅读量的调查中发现, 许多青少年只满足于课本学习, 除了一些老师规定的必读书目外, 很少到书店或图书馆去看书, 课外阅读量远远不够。经过分析和研究, 我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二: (1) 近年来青少年阅读的大环境不佳[2], 孩子学习压力大、作业多, 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 实际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更难以保证。 (2) 阅读的功利性强, 家长狭隘的阅读观念限制孩子全面、自由、主动的选择课外读物。这种状况的产生可归结为学校与家长对孩子的升学期望。在应试教育的“压迫”下, 有些家长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升学。家长希望孩子阅读与考试有关的辅助教材、模拟试题等, 对于那些有关孩子成长的、培养个人兴趣和文化素养的书籍赞同率较低, 致使一些孩子不得不放弃自由阅读的想法。这种功利性的阅读现状, 并非一时表象, “不为功利不读书”的思想在中国的阅读传统中延续了几千年, 自古就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说法。青少年长期受这种思想的影响, 从而形成了功利性的阅读心理。

2.2 网络的普及给青少年带来了阅读的误区。

新世纪的阅读, 不得不提到电子阅读和网络阅读, 多元阅读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3]。网络阅读因其信息丰富快捷, 多媒体介质互动性强等特点为青少年所接受, 并且改变着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同时, 也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及思维方式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首先, 青少年在网络上虽然也阅读一些经典作品, 但并非是他们有意识地去阅读, 很多孩子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进行的浅阅读。其次, 网络上有些阅读文本教育性和知识性不强, 基本处于以消遣和娱乐为目的的低层次阶段, 很容易分散青少年注意力, 甚至于有的孩子沉溺于网络, 不能自拔。网络上不断闪烁的画面和随意断章取义的阅读形式, 占用了孩子大量的课余时间, 使他们对纸质图书的阅读兴趣大大减退。另外, 网上的东西良莠为齐, 甚至有被色情、暴力、格调低下的言论充斥着的网络页面。由于青少年的鉴赏、甄别能力还未完全成熟, 如果长期接触这些不良信息, 必将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形成, 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另外, 由于长期接触不规范的网络语言, 容易造成青少年书面语言能力的弱化等等, 这些网络阅读带来的误区是不可忽视的。

2.3 畅销书、休闲类图书成为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对象。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韩寒的《三重门》、郭敬明的《爵迹》等。这些作品的畅销除了出版商成熟的商业运作手段外, 主要是因为它们符合青少年的阅读心理。另外, 最受青少年欢迎的还有科幻、漫画和武侠小说等休闲类读物。休闲类图书不仅可以满足他们追求时尚、追求个性的心理, 而且还可以缓解学习压力、放松心情, 给他们增添不少阅读乐趣。虽然这类读物能起到一些积极作用, 但决不应该成为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

2.4 大量国外作品的引进和被阅读成为新世纪青少年阅读的一个重要特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浪潮, 儿童阅读推广环境的创造, 促成了大量国外作品版权的被引进, 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一些外国文学作品被众多青少年所痴迷。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哈利·波特》的出版和炒作, 这一阅读态势非常值得儿童阅读界、教育界认真研究和反思。我们既要正视和尊重儿童的阅读兴趣, 又必须保持一定的警醒和正确的引导。

3 正确引导青少年课外阅读

青少年正处于学习阶段, 在阅读群体中占有很大比例, 所以在推动全民阅读的今天, 重点应该关注青少年阅读。而要改变青少年阅读状况中的不合理现象, 必须从家庭和社会两方面做起。这就要求孩子、家长和社会文化工作者, 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3.1 家长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阅

读兴趣, 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

热爱阅读可以让孩子终身受益。身教重于言传, 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首先家长要喜爱读书, 用自己的行动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 就会主动地进行阅读活动, 开阔眼界, 寻求知识。为了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 在国外有很多图书馆会给儿童制定阅读计划。如美国图书馆协会推出的“从出生就阅读”;英国的“图书起跑线计划”等。犹太人的家庭流传有这样的传统:当孩子稍微懂事时, 家长要把蜂蜜滴在圣经上, 让孩子用舌尖去舔, 要让他感到读书是甜美的。不要小瞧这种行为, 它会在孩子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而美好的记忆。香港的公共图书馆也推出过“儿童及青少年阅读计划”, 其目的就在于希望阅读行为在孩子幼小的心里扎下根, 促使每个家庭的孩子的阅读时间多于看电视的时间, 让阅读自然而然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生活习惯。

孩子的心智开发和接受能力在不同的年龄段是截然不同的。而图书, 作为依靠理解和认知的精神产品, 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阅读需求。就个体而言, 不同的年龄段读同一本读物的感受也会不一样。阅读技能是读者在阅读活动中驾驭文献的能力, 他们一旦掌握了阅读技能, 就会触类旁通解决许多问题, 这需要一个过程。家长要经常与孩子交流阅读心得, 授予他们阅读的技巧, 把握阅读方向。

3.2 要改变青少年阅读中单向、被动、功利化的倾向, 树立全面、发展的阅读观

阅读本身是个体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行为, 青少年在阅读时, 不能只局限于增长知识一隅, 而要全面阅读有益于身心发展、养成良好思想道德的读物;阅读不仅要照顾到眼前的兴趣与需要, 还要开发长远的、潜在的阅读需求。只要书籍内容健康, 又有一定的可读性, 家长大可鼓励孩子去读。家长素质教育观和全面发展阅读观的形成, 可促使家长对孩子的阅读引导与孩子的全面发展的阅读兴趣相一致。

3.3 社会文化工作者要强化青少年导读工作, 为青少年推荐健康、积极向上的经典著作。

青少年是“思无邪”的群体, 鼓励课外阅读应常抓不懈, 但阅读引导也是重中之重。人在18岁之前, 世界观还没有定型, 由于受理解力的限制, 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从这点来看, 社会文化工作者向青少年推荐优秀读物, 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健康、向上的经典著作,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是人类长期以来积累的文化精髓。它经历了历史的考验, 得到众人的认可, 具有恒久的生命力。国学大师梁启超在《治国学杂话》中谈到:人们不仅需要阅读必要的经典, 对有益身心健康的格言还应该熟读成诵。“好文学是涵养情趣的工具”;“圣哲格言, 应事接物时会给我们光明。”也就是说传统经典中的好文学, 能滋养和灌溉人们的心灵, 培养人们的情趣和涵养;而圣哲格言能指导我们为人处世, 不至于使我们陷入困惑的黑暗中[4]。

经典本身属于高端读物[5]。青少年心智发展未成熟, 对某些经典作品可能还读不懂, 这就需要出版高质量的“今译”、“导读”之类的辅助读物来解决他们的阅读障碍, 引导他们对阅读经典感兴趣。首先, 向青少年推荐经典著作要与时俱进。要挖掘富有时代气息且具有鲜活文化思想资源的作品, 向他们推荐。如英国作家毛姆的《人性枷锁》、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都深受中学生喜欢。这些著作能激发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鼓励他们热爱生活, 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其次, 不要向青少年推荐宣扬人类黑暗面的作品, 以防侵蚀他们的心灵。

3.4 要让网络阅读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娱乐的有益平台

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青少年网络阅读, 既不能危言耸听, 片面夸大其危害性, 也不能放手不管。应该因势利导, 扬长补短, 做适度、合理的正向迁移。 (1) 要努力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信息素养和文化甄别能力。教他们学会识别真善美, 学会对网上海量信息进行选择, 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提醒他们不可盲目相信网上的信息, 要养成随时核对原文的阅读习惯。 (2) 要培养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经常接触网络的青少年获得的信息量大, 知识面很宽, 如果长期不对这些信息加以提炼和梳理, 思维容易呈碎片化。并且信息的高度图像化会使他们习惯于用“看”的方式来认识世界, 而不愿去“想”, 思考问题趋于平面化、肤浅化。因此, 必须引导青少年在网络阅读时既要精选, 又要深入。对阅读内容要进行深入思考, 做出正确判断。也可以指导他们作书面笔记, 交流讨论, 提高网络阅读的逻辑思维能力。 (3) 要培养青少年的网络自控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不可否认, 网络上丰富的信息内容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 对青少年的学习成长很有帮助, 但网络上各种冗余的信息也会干扰青少年对有用知识的正常吸收。而且长时间上网, 很容易使人沉迷于网络, 甚至染上网隐, 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要培养青少年的网络抗干扰能力, 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自己对自己负责, 适时适度地进行网络阅读。另外, 学校要经常组织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减轻他们对网络的依赖。同时要进行必要的心理引导, 以增强其心理自控能力;还可以为他们推荐一些健康可靠的专业性网站, 让网络阅读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有益平台。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 国家的未来, 青少年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 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也愿所有的家长为孩子播撒一粒“阅读的种子”, 让阅读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6]。

参考文献

[1]岛石.60年中国人的阅读心灵史[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9, 283.

[2]王巍, 安欣.少儿阅读推广, 图书馆应成“擦星人[N].图书馆报, 2012-61.A12.

[3]郝振省, 陈威.中国阅读:全民阅读蓝皮书 (第一卷) [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9, 10.

[4]王余光.论阅读传统经典[J].北京大学学报, 2001 (1) .109-115.

[5]岛石.60年中国人的阅读心灵史[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9.278-281.

青少年课外阅读 篇3

关键词:兴趣班;成长;培养;艺术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140-01

一、兴趣班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提到兴趣班的意义,大家都知道,让孩子参加课外兴趣班,可以让孩子接触认识到许多的新的事物和新的朋友,同样还可以更好的从小全面的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锻炼孩子的交际能力。参加兴趣班有助于提高孩子其他能力。例如:美术的学习,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同樣也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审美能力等。学习音乐可以提高孩子的手脑协调配合能力,增加自身音乐素养,提升个人气质。运动课程可以强键体魄,提高身体素质。参加兴趣班的孩子在大脑的开发应用上更充分。

二、当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的现状。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课外兴趣班的发展呈现火热的趋势,参加兴趣班的人数有增无减。就目前的课外兴趣班来说,所招收的学生的年龄的差距相对较大,有的学过、有的没有学过、水平参差不齐,所以这给学习乐器类孩子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同样给任课的教师带来很大的教学难度。另外从各地的学校课程设置中不难看出,现在从幼儿园到初中,都开设了兴趣课程,学生基本上都参与了课外兴趣班的学习。有的一星期要参加4门,这4门兴趣班有的一周3次,有的1周1次,这意味着孩子基本上每天都有。假设每个兴趣班是2个小时的话,他一周最起码有20个左右小时是沉浸在课外培训班的(因为有些是一周2次)。那么孩子除了正常的上课时间课余时间也基本被占满。从自己教学经验来看,有的孩子来报名的时候只有4岁左右,对于一个4岁的孩子来说让他静静的坐着上一个小时的课基本上很困难。多看几家培训机构,不难看出兴趣班孩子的年龄呈现明显小龄化递增趋势。

(二)存在的问题。

1.培训班的问题。

(1)艺术教育的功利性依然很强。

虽然国家一直号召强调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主宰地位依然没有得到改变。艺术考生不论在中、高考时都会“有一定的优待”,这就会让部分家长有了“功利”心理,从而忽略了孩子自身的感受,从而导致为达到升学目的而形成现在“艺术热”或“艺考热”的现象。

正因这种功利心,家长们更偏向孩子去学容易上手、较热门的乐器,有的甚至走“小班”线路。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考上了,孩子也未必是真的喜欢艺术,有人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学习状况也未可知。

(2)艺术教育行业缺乏优秀教师,师资流动过于频繁。

因为艺术专业有别于其他学科,同样是音乐学院毕业生但各自所学专业不尽相同,就如某一音乐系毕业生如果是200人,钢琴、古筝等专业毕业生也许只15人左右,其多数的人选择相关的理论和声乐专业,就目前各地音乐培训机构如钢琴、古筝、管弦乐、舞蹈等教育人才都处于紧缺状态。

原因在于:由于部分艺术培训机构存在着自身管理不规范、福利待遇差、不能稳定持续发展下去等原因,难以真正留住有能力、较专业的艺术教师。由于教师资源紧缺的状况,培训机构招聘过程显得有些草率,师资的质量难以得到很好的保证,这样,在日后的教学、管理中必然出现问题,一段时间后教师要么辞职或者被被辞退,机构又必须急着重新招聘,从而形成教与学的恶性循环。另外,多数艺术培训机构采用“一对一”或小组授课的模式,授课教师容易和学生及家长保持密切关系,在机构管理措施不当等原因促使下,教师很容易带走生源,自立门户或跳槽,给单位造成生源等损失。

(3)艺术培训机构并不专业。

就当前文化艺术培训市场而言,教师素质高低不一,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有效的资格认证标准。在一份对教师学历调查表中显示,本科或者本科以下的学历占到78%左右。由于国家相关的政策,注册办学的高门槛条件让许多私立的艺术培训机构无法注册,导致无牌无证经营的现象屡禁不止,家庭作坊式的教学以它固有的灵活性及针对性吸引了一部分学员的青睐,但是,因为没有相关的手续和有效的监督,培训机构的教学条件不合格,存在的问题随有可能威胁到学员人身安全。

(三)家长存在的问题。

多数的家长认为,学习艺术是孩子成才成名的一条有效捷径。在这种思想趋动之下,出现逼迫孩子学艺的现象。有关专家表示,如果孩子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没有感觉到任何快乐,不但培养不了艺术兴趣和欣赏力,达不到提升修养的目的,反而会让孩子产生对艺术理解的偏差,认为艺术就是枯燥无聊的,会使孩子具有反抗的心理。殊不知,艺术是需要创造的,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何能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三、给培训班和家长的建议

建议培训机构,强化安全管理,完善教学设施,及时更换教学用具。其次,完善教学体系,招聘专业素质过硬的任课教师,同时改善福利待遇,稳定人心。定期对教学成果进行测评,组织教师学习并进行定期考核。也要建议家长,在给孩子报学艺术的时候,充分的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意愿,考虑是不是真的喜欢。报选时有选择有针对的学,切记盲目的跟从。

参考文献:

[1]贺晓娟,周福盛.校外教育的本质是儿童本真的释放——儿童文化视野下校外教育的价值追求[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02)

[2]孙艳.浅谈校外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

[3]孙倩.教育功能的研究综述[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01)

[4]毕卓.课堂生活场域中的权力与秩序[D].首都师范大学 2013

[5]晓敏.兴趣班的得与失[J].父母必读 2006年24期

[6]张国锋.别让兴趣班压垮孩子[J].家庭教育(中小学生家长) 2008年Z1期

[7]杨翠美.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兴趣班[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2008年06期

青少年课外阅读 篇4

学校开展了学习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并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课外活动基地建设之中,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我们的思想,不断形成精神共识。要坚持不懈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自己,大力弘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越性和领导性,狠狠把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实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学习领悟,增强自身的精神力量。做好本职工作,尽好本职力量,真正融入到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队伍当中去。

为了在学校营造“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得好报、扬好德”的浓厚氛围,建设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载体,不断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推动学校德育工作更上新台阶,共同参与学校精心策划的“道德实践”活动。

为充分发挥优秀童谣愉悦身心、净化心灵、启迪心智的作用,我校组织开展了“童心向党,优秀童谣传唱”活动,运用多种形式宣传推广优秀童谣,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广为传唱。这次活动满足了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学生在传唱优秀童谣中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学生对党的热爱之情。

“党旗飘飘,艳阳高照,我校全体师生带着满怀的喜悦与激情,开展了祭扫英烈、参观安源纪念馆等活动,这次活动教育学生铭记了革命历史,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充分展现了我校师生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校园的风气,同时也显现出师生们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青少年课外阅读 篇5

2.开展读书比赛。本学期年段组织学生进行语文知识能力竞赛,目的是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我们还将《同步阅读文库》中文章的内容做为竞《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阅读可说是一个人生存所必备的本领,尤其是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起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这个学期,我们备课组开展了《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加强课外研究,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下面就谈谈本人课题研究中一些做法。

—、营造读书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要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为了使学生乐读,我首先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早被一些搞笑的漫画书所占领,他们读那些书时总是津津有味,屡禁不止。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好书,结合校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向学生推荐了曹文轩的书。首先我们指导学生认识曹文轩:他首先是诗人,他写小说,时常以美好的幻想、优雅的韵味,编织美丽的梦境。因此,他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组合成为“纯美小说系列”……接着,我满怀深情地向学生诵读了《青铜葵花》的一个片段。学生听得十分入神,被作品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下课了,同学们蜂拥而上,想抢先借到这本书,好一睹为快。家长会上,我向家长们介绍了这学期我们校本课的计划,同时向他们推荐了一组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读的好书,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几天后,班上许多学生人手一本曹文轩的书,他们都已深深地沉浸在那美的世界中了,不用再禁止,搞笑的漫画书也没再“现身”教室里了。的确,兴趣是学生阅读的动力,枯燥之物谁也不肯品尝,只有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接触到能真正吸引他们的读物,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有效指导阅读,教给读书方法。

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必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首先,我依据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努力达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的目的。我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要学会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作上批注,不懂之处画上相应的符号。读时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要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对于一些欣赏精彩片段,还要体会作者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合理表达。同时,引导学生将学会的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

如果学生都只运用“精读”的方法的话,就不可能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为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我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结合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浏览、略读、精读、跳读、默读、诵读等等。略读能扩大阅读量,有利于知识的积累,读时要要集中注意力,注意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这样才能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同时,对于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我还引导学生要学会上网查阅资料解决。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激发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以及大量阅读的渴求,真正达到活跃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重视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是知识的积累过程,是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认识能力的过程,读对学生语言的表现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同时写又加深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的认识,因此,重视读写结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和阅读的能力。

这个学期,我引导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学习进行仿写和续写,让他们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真实的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在学生读懂课文,体会到文章主要内容,弄清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后,我指导学生学习文章中语言的运用以及表达方法的突出特点,找出自己生活中与范文相类似的事进行仿写,写出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真情实感,从而逐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如在学习了《鸟儿的侦察报告》后,我引导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并展开合理的想象,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也写一篇“侦察报告”,仿写的内容自然仍以“环保”为主题;在学了《成吉思汗和鹰》之后,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成吉思汗的“后悔”,我让学生做了个续写的练习:“后来,成吉思汗含泪厚葬了这只自己的宠鹰,在埋葬的过程中,成吉思汗可能会对死鹰说些什么?在鹰的墓碑上,成吉思汗可能会写些什么?请展开合理想象予以描述。”学生很感兴趣,做到既想象丰富,而且想象的内容合理,同时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读写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四、交流读书心得,展示阅读成果。

“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出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是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就感,从而更好的激

发学生积极学习和主动阅读的动力。这个学期,我们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和读书竞赛。主要方法是:

赛内容的一部分,以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这样的竞赛效率高,效果好。

3.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经验介绍,对好的经验、方法给予充分肯定。

4.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心得交流,既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又向同学推荐好书。

五下(课外阅读) 篇6

(一)小区里的部分居民爱拖欠物业费,为此物业公司伤透了脑筋。他们几乎每天都要在公告栏出一份公告,催缴费用,在公告栏“曝光”那些拖欠费用的业主的名字,那些业主仍然我行我素。物业公司对那些拖欠户无可奈何,长此以往,那些按时缴费的业主也不乐意了,也开始拖欠,物业公司收不了钱,只得走人,小区因此已经换过几家物业公司了。后来,另一家物业公司进驻小区。走的那几家物业公司都准备看着家公司的笑话,可没想到,这家公司()站住了脚,业主也很少有拖欠费用的现象。几个经理都很奇怪,新公司的服务质量和他们差不多,可他们使用什么绝招把费用收上来的呢?

几个经理去取经,新经理把他们带到公告栏前。几个经理仔细一看,公告栏与原来的略有不同——原来的公告栏全是指令,但现在的公告栏成了温馨提示,比如如何节约用水用电,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保护家人健康之类的常识。还有一大块公布的是业主的名单,但“上榜”的那些拖欠费用的业主,缴费的业主名字!在名单的前面和后面都加上了诸如“感谢支持”、“祝愿小区居民家庭幸福”之类的话。

新经理说;“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公布名单,你们公布那些拖欠费用的,我却公布那些缴纳费用的。你们只注重那些拖欠费用的,当然忽略了那些按时缴纳费用的业主,等于两头的都得罪了,结果只能是恶性循环。而我更尊重那些遵章守纪....的业主,奖励他们,赢得他们的支持,同时避免了拖欠户得难看。人都有向好之心,‘光荣榜’还能唤醒那些拖欠户的自觉缴费意识,交费的人()越来越多。” 原来,换一种方式,就是两重世界。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我行我素: 向好之心:

2、在括号里填入带有“然”的词语(2分)

3、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关联词。(3分)

4、请在文章开头给本文取个题目。(2分)

5、联系上下文解释倒数第二个自然段中“恶性循环”的具体表现。(3分)

6、在本文中,“换一种方式,就是两重世界”具体指什么?(3分)

(二)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可是要渡过大江,非坐船不可。曹操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铺上木板,就像平地一样。他只等兵士练好了在水上打仗的本领,就下令渡江。

周瑜手下有一员老将,叫黄盖。他对周瑜说:“曹军号称八十万,我军才三万,相差太远了。跟他们长期相持下去,对我们没有好处。我看他们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只要用火攻,他们想逃也逃不了。”

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可是这一仗怎么打,还得想个计策。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向周瑜说了一遍。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这么办。

黄盖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说东吴兵少,抵挡不住八十万大军。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他愿脱离东吴,带兵士和粮草,投降曹操。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

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曹操正在船头迎风眺望,忽然有个兵士报告说:“江南隐隐约约有些船帆,趁着东南风向北岸驶来。”曹操定睛一看,果然有一队帆船直向北岸驶来,不一会儿已经来到了江心,船头上分明写着一个“黄”字。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

不错,趁着东南风来的正是黄盖的船,一共二十条,都用幔子遮着,里面不是兵士,也不是粮食,而是芦苇,上面铺着火硝、硫磺。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

黄盖的船把帆扬足,快得像离弦的箭。周瑜带着兵船跟在后面。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高兴还来不及,哪儿想到防备。

黄盖的船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了,黄盖叫兵士把二十船芦苇一起点着,大家上了小船,解了缆绳,让这二十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曹操的船队。曹操的战船被铁索连着,没法散开,一下子都着了火。火又窜上岸去,岸上的兵营也烧了起来。

火光照得满天通红,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岸。哭声喊声混成一片,曹操的人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曹操坐小船逃上江岸,忽听得背后鼓声震天,周瑜的兵追来了。曹操见手下的兵将丢盔弃甲,无心应战,只得带了他们从华容道逃跑。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不计其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兵遣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加点的词语造句。2分 里面不是兵,也不是粮食,而是芦苇,上面铺着火硝,硫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火烧赤壁”的经过,整理下列句子(把序号写在括号里)。5分

()周瑜带了兵船跟在后面。

()选择有东南风的一天作为进攻的时间,并在船上装上引火用的东西。()黄盖率兵追杀,曹军兵将狼狈逃跑。()黄盖写信,假意投降。

()黄盖下令点火,火船乘风冲进曹营,曹军惨败。赤壁之战,东吴只有三万人,却能打败曹军八十万人,原因是什么?3分

(三)我的童年,是用竹子和河水编织起来的。我的家掩藏在一片毛竹林中,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渡口,摆渡的人是一个干干瘦瘦的聋哑老人,乡亲们都管这儿叫哑巴渡。

没有谁知道哑巴有多老,在这儿摆渡有多少年。在每一个过河人最初的记忆里,哑巴老人就是这个样子:爬满皱纹的脸,深沉的眼睛,一条跛腿,一双粗大布满了老茧的手不知摆过了多少岁月。

但哑巴老人的船总是干净而清爽,船舷擦得亮亮的,闪着桐油的光泽,一点也不像他皱巴巴的脸。哑巴老人的船摆得又快又稳,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在岸上一吆喝,他就会从船舱里出来,再稳稳当当地把过河人送到对岸去,春夏秋冬,从不间(jiānjiàn)断。在这里过河的人,不用担心会(耽误耽搁)行程。

哑巴老人是孤独的。听人说,他曾经有个女儿,叫丫丫,是从河边捡来的。他用米汤一口一口把她养大。在她长大成人,即将要做母亲的时候,却不幸死于难产。从此,哑巴老人就变得更孤独了。没有人会注意到他,他太平凡而微不足道了,人们似乎把他(遗忘

淡忘)了。

河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流淌着,哑巴老人在这里默默地把船摆过来,渡过去,人们已经习惯了河水、渡船和哑巴老人的存在,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直到有一天,哑巴老人生病被送进了医院。接替他的后生摆的船又慢又不稳,大家才怀念起以前只用一双粗大的手说话的哑巴老人。人们想起他摆船的稳当。想起了他一毛钱的渡河钱。想起了他冬天半夜里穿衣解缆就为了送一个行人过河。哑巴不在了,人们觉得船上空落落的。

好几个月过去了,正当人们快要把哑巴老人(遗忘

淡忘)时,乡里突然来了个当官的。乡长说,他是一位老将军。他手里捧着个盒子,那是哑巴老人的骨灰盒。哑巴老人得的是肝癌,死在医院里。他把一生摆渡的钱全捐了出来,想在这条河上建一座新桥。

就在新桥建成剪彩的那天,老将军含泪讲述了一件让人(震撼

震惊)的往事:在红军长征的一次战斗中,为了拦截追击的敌人,还是“红小鬼”的老将军奉上级的命令配合班长炸掉石桥。班长冒死炸桥,身负重伤成了跛子。他知道自己不能再上战场了,请求留下来。后来,他找了条渡船,默默地开始了哑巴摆渡的日子,直到走向生命的终点。

老将军眼里闪着泪花,举起手中的骨灰盒说:“摆渡的哑巴老人就是我的班长!„„”河水忘记了流动,鸟儿忘记了飞翔。

乡亲们哑了,渡河哑了,天和地都哑了。

风中扬起骨灰,漫天飞舞着一位红军战士的忠魂,缓缓地落入了河水中,落入这条他摆渡四十多年,记载(zài zǎi)他一生默默奉献的母亲河。

阳光下,洁白的桥身闪烁着三个大字:哑巴渡。悠悠的河水在向你诉说一个永恒的故事,有位老红军生前在这里炸掉一座桥,摆了一辈子渡,死后又留下了一座桥。

1.给文章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2分)

2.请用“√”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词语。(3分)3.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1)微不足道.A.说B.方向;方法;道理 C.用语言表示(情意)(2)日复.一日A.重复B.恢复C.再;又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哑巴老人外貌的句子。(2分)

5.“„„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句中的“这一切”指什么?(6.哑巴老人生病住院后人们为什么会怀念起他?(3分)

7.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哑巴老人是个怎样的人?(3分)

青少年课外阅读 篇7

一、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存在的问题

1. 公众对课外科技活动认识不够。

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和观念的束缚, 一部分学校和学生家长只关注学校的升学率, 忽视了学生接受科技教育、参与科技活动的重要性, 导致青少年普遍对科技不感兴趣, 对课外科技活动冷漠。

2. 部分课外科技活动项目吸引力不足。

由于组织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的资金不足、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 大部分学校存在活动设备不齐、辅导员辅导能力较低、策划活动方案不够全面等问题, 致使青少年对课外科技活动项目的参与率较低。

3. 科技辅导员队伍力量薄弱。

在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中, 科技辅导员是活动的引导者。而在大部分学校的中、小学科技辅导员中, 存在着兼职、专业知识不足等现象, 科技辅导员积极性不高、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不高, 使其所在地区、学校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总体水平偏低。

二、加强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的措施

1. 校外机构要加强对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加强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一要做好对青少年的引导。对青少年的引导, 学校是第一位的, 社会是第二位的。校外机构如青少年科技中心等只有认识到这个关系, 才能组织好青少年的课外科技活动。校外机构只有广泛与学校协作、联合, 通过学校的组织, 让更多的青少年积极参加“大手拉小手”科普活动、科技馆活动进校园、调查体验活动等课外科技活动, 才能使他们了解到最新的科技动态和科普知识, 弥补中小学科技教材滞后于当代科技水平的问题。二要通过竞技性科技活动, 激发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 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能力。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这个科技活动不仅可以展示青少年的知识面、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而且可以使他们收获科技创新的设计、科技论文的选题等成果。

2. 建立健全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长效机制。

随着我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要求的深入, 学校和校外机构密切配合, 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 使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迅速发展。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大赛、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大手拉小手”科普活动等已形成常规活动项目。另外, 还有一些地方特色的青少年科技活动, 如陆海空模型制作与比赛、无线电测向等形式的科普活动。要使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取得切实效果, 就需要对如此众多的活动项目进行归类、整合, 需要以这些活动项目为依托建立一个健全的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的长效机制。具体来说:一要夯实科技活动的基础, 制订青少年科技活动组织的管理办法、竞赛规则、评选办法等, 营造一个“公正、平等”的活动氛围。青少年科技中心等校外机构应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技能辅导、专题讲座和展品展示等活动;组织基层科技教师和辅导员专业培训, 进行业务竞赛等;建立各类人才队伍如专家队伍、志愿者队伍、科技教师队伍等, 确保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二是科技活动要做到统筹兼顾, 实现以点带面。开展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离不开市场经济, 这就需要注意区域经济的条件。经济条件好的地区, 可以通过“活动养活动”的方法开展活动, 如组织开展航海航空模型比赛等;经济条件差的地区, 可以通过各级组织的资金注入开展活动, 如创新大赛、求知计划、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等活动。同时, 要做好各项活动之间的结合, 以节约活动经费为重点。三要健全科技活动的评估体系。一个完整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需要经过策划、组织管理、制作、效果评估、反馈和考核等环节。至于科技活动是否成功, 是否创新, 则要看评估的结果。通过评估, 可以对青少年科技活动具体的策划者进行综合评定和绩效考核, 对学校和学生受益的情况进行评定。这些评估和考核, 不仅可以对各基层单位的工作给予肯定, 使科技活动工作的总结更加科学和规范, 而且可以使人们摒弃以前对科技活动要靠印象、要靠关系进行表彰的印象, 对促进青少年科技活动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3. 提高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程度。

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存在着公益性和普惠性问题。那么如何提高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度?笔者认为, 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要放低活动门槛,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在策划一项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时, 首先要考虑学生家庭的经济承受力;其次要考虑学校组织开展活动的难易程度;最后要考虑活动的可操作性, 使活动设计、规则、实施、评估和总结各个环节一目了然, 便于科技活动的开展。二要设计各年龄段学生适宜参加的科技活动。目前, 我国主要设有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大手拉小手”科普、科技馆进校园、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等科技活动。在此基础上, 可以设计更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活动, 如三模一电、七巧科技等, 以使科技活动涵盖各年龄段学生。三要发挥好学校的主导作用。如青岛部分中小学每年开展一次的“科技节”活动。如同体育运动会, 它让每位学生参与到科技活动中, 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动脑、展露才华的舞台。

4. 加强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

一要做好科技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定期组织科技辅导员开展科技活动项目的业务交流和讲座, 邀请国内青少年科技活动专家开展讲座和指导, 提高科技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和辅导能力。二要建设好科技辅导员之家, 为辅导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青少年科技中心等校外机构要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发挥好示范作用, 在科技活动指导、资源、器材和宣传等方面, 全方位地为科技辅导员做好服务工作。三是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合理的奖励激励机制来促进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 把开展科技教育作为考核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内容和指标。在教师的激励机制方面, 应将科技辅导员辅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纳入评价系统, 要确保科技辅导员在评优、晋级、职称评聘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有同等待遇。

三、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1. 注重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的平台建设。

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确定了大联合、大协作的总体格局, 这对做好未成年人科学普及工作有着积极作用。搭建多种形式的平台、广泛联合社会力量是提高青少年科技活动水平的重要方法。青少年科技中心等校外机构有着网络齐全和密切联系科技人才的优势, 它可以通过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大型企业的联系, 在青少年科技教育、实验室开放、专业性科普宣传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形成一支专家型的科普宣讲、指导队伍, 定期到学校进行科普讲座。同时, 也要注意引导青少年在日常和寒暑假课外活动中参与社会组织开展的科普活动。通过开展青少年各项竞技科技活动, 搭建青少年展示和交流科学知识的平台, 培养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

2. 注重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的协调发展。

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分为科学普及性活动和科技竞技性活动。两种活动如同鸟之两翼, 缺一不可。科学普及活动是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的基础性工作, 没有功利性, 适合于教育基础比较薄弱、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科技竞技活动是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的风向标, 需要一些资金投入, 适合在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地区开展。

3. 注重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的品牌建设。

以青岛市为例, 近年来, 青岛市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了科普工作品牌创建工作。青岛市科协、区科协及教育部门等相关部门在深入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提升区市科普服务能力, 积极打造具有本单位、本地区特色的科普工作品牌的同时, 探索出一系列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的工作品牌, 促进了全市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的健康发展。如青岛市青少年中心推出了“科技绿洲”服务品牌, 打造青少年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另外, 以青少年科技传播系列活动、青少年科技健身系列活动、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为支撑体系的科普品牌, 成为青岛市科协工作的重要亮点, 取得显著成绩。

青少年课外阅读 篇8

关键词:课外实践;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论认为,社会实践不仅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来源和依托,更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效果的必要途径,因此必须对社会实践的作用加以重视,必须把实践作为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准,鼓励并为青少年创造条件和机会参与社会实践,让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成长。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青少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绝非唯一渠道,在增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上,丰富的课外实践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就课外实践教育对增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必要性进行探讨,以期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一、课外实践教育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实践,就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独有的活动,更是集中体现了人的社会性本质,“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发展的,因此,可以说实践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更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因此,每个人成为一个社会人都离不开实践,青少年要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也必须置身于社会实践之中。

思想政治教育是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目标是认识人、塑造人、影响人,而人是实践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理所应当把实践性作为其最显著的基本属性之一,并在社会生活中与其他实践活动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实践中。因此,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学习系统的理论,进行实践活动也应为题中之义,在课外实践教育中,青少年能够作为参与主体在轻松、平等、理解的氛围中自主、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2.接受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指发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接受活动,是接受主体出于自身需要,通过某些中介并在环境作用影响下对接受客体进行反映、选择、整合、内化、外化等多环节构成的活动过程,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反映。只有通过有效的接受,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内容才能内化为接受主体思想品德并外化为品德行为。马克思强调,需要是把人和社会连接起来的唯一纽带,有接受的需要也就成为了接受进行的前提条件。青少年把在学校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于课外实践,符合青少年自身的需要,有利于青少年在实践过程中接受、评价、反馈教育信息,提高自身素质。

3.青少年认知理论

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中心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围绕受教育者的认知特点开展教学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传统模式的思想政治课程中,往往会出现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主导性而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这是和素质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的。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对一切充满好奇,并且随着知识的积累不再轻易迷信教育者的权威,而是希望通过有趣、灵活的方法让他们探索生活的奥秘,发现世界的神奇。面对青少年在这一时期接受知识的成长特点,教育者只有发现并充分利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这些特点,结合科学的教学规律,用丰富而灵活的教学方式,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课外实践教育具有教育内容渗透性、教育方法灵活性等特征,这些都是和青少年的成长特性相吻合的,能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他们对生活中知识的探索欲。而且,课外实践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启发和感悟,这些对于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4.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理论

受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其本质属性之一就是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受教育者只有自觉认同教育目标和教育要求,并且能够独立做出判断和选择,自主调节行为,才能在实践中能动、自主地丰富和发展社会道德规范,完善自身品德。只有在实践中,受教育者才能践行规范,克服知行不一和知行脱节,对道德原则和普遍规范做出自觉理解和自愿接受,逐渐形成习惯。课外实践教育弥补了课堂教学忽视受教育者主体性的缺陷,能够充分调动起受教育者的主体积极性,实现其主体地位,让青少年在自身实践过程中深切体会到思想政治课程所包含的积极意义,并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思想政治课程中要求青少年学习的内容,通过实践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5.载体理论

课外实践活动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载体。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指“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开展思想政治课程的课外实践活动,能将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有机地融入课外实践活动之中,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课外实践活动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趣味性,形式活泼、贴近生活,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对青少年来说极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二、课外实践教育的特点及优势

1.消极接受到积极参与

要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效果,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是必然要求。青少年本身对新事物的教学具有强烈的兴趣,但形式单一、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显然不能有效调动青少年的学习积极性,再加上迫于考试的压力,大部分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都采取消极接受、死记硬背的方法,逐渐演变成“分数代表一切”的错误观念,这与开设思想政治课的目的背道而驰,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好,因此,如何让青少年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接受的积极性就成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不能忽视青少年作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只一味要求他们接受理论的管束,而是要摆正态度,尊重青少年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仅让他们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参与教学过程,也要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教育,帮助青少年在实践中形成良好品德。

虽然课堂教学也是向青少年灌输正确的价值观的主要途径,但在发挥和提高青少年的学习积极性方面,课外实践教学则拥有更多的优势。课外实践不仅适应了青少年乐于探索、善于发现的特点,还能针对青少年的个体兴趣、能力进行教学,因此更能使青少年在广阔的空间中充分发展,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可以说,开展课外实践教育是目前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效果的现实选择,也是激发青少年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保障。

2.理论灌输到生动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这要求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注重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避免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两张皮”现象,而课外实践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渠道。出于学生基数较大,每个班的学生人数较多,目前中学思想政治课多采取大班上课的形式,虽然现在提倡新课程改革,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在课堂教育的形式下,绝大多数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以理论灌输为主。在青少年的实践教育、心理教育方面比较薄弱,这种以教材为依据的灌输式教学,很难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知而不信”“知而不行”成为青少年对思想政治课的的普遍印象和学习态度。

课外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发挥自身的主体性,把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有利于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双重效果,青少年在实践中能做到“知行合一”,这就突破了灌输式课堂教学的限制,不仅提高了思想政治课对青少年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而且可以培养青少年在课外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以书为本到以人为本

在以班级为单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教育者普遍以书本为纲,把受教育者当作教育的课题,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简单重复,没有针对性,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相当被动的地位。这种“以书为本”的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及现代青少年的特点格格不入,亦影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提高。在这种境遇下,思想政治课必需转换视角,创新思维,做到“以人为本”,关注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引导青少年健康发展。

课外实践教育贯穿了“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立足于青少年思维活跃、兴趣广泛的成长特点,选取紧跟时代、新颖有趣的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拓展了青少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打破了过去“你听我说”的传统说教式教育,让青少年自主、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开发青少年的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培养其自主精神和协作精神。课外实践这种渗透式的教学,真正从传统的“以书为本”的教学发展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

三、结语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的模式。现代的青少年是一群朝气蓬勃、前途光明的接班人,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力图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课外实践教育符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能够在渗透式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和提高青少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促进作用。课外实践教育相对于课堂教学有从消极接受到积极参与、从理论灌输到生动实践、从以书为本到以人为本的特点和优势,如果能加以发展,必能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进而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学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上一篇:《水浒传》读后感作文1200字下一篇:春电大《经济法律基础》考试试题及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