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死亡调查通知

2024-12-04

孕产妇死亡调查通知(精选14篇)

孕产妇死亡调查通知 篇1

附件2:云南省孕产妇死亡调查报告内容要求

较全面地记录孕产妇死亡经过是为了客观、真实地分析每一例死亡孕产妇的原因,提出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现将云南省孕产妇死亡调查报告中应包括的主要内容要求如下:

一、死亡经过描述:

根据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描述,包括时间、地点、发生事件、参与人员、处理经过、结果

二、孕产妇死亡调查报告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1、死亡孕产妇的基本情况:

(1)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区、经济收入状况及对此次怀孕生孩子的承

受能力

(2)属计划内或计划外生育

(3)居住地距离县、乡、村医疗结构的距离?乘车或步行所需时间是多少?

2、家庭成员对待此次怀孕、分娩的态度及采取的做法是什么?高兴?关心?主张在家分娩?支持住院分娩?碰到危急情况是否积极呼救或转诊?

3、危急情况发生经过及医疗部门的处理情况

(1)卫生人员的态度

(2)处理经过

(3)处理结果

4、社区对孕产妇发生危急情况、转诊、抢救是否提供支持和帮助?

5、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是否有责任?

孕产妇死亡调查通知 篇2

关键词:孕产妇,死亡,调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1998-2010年我区妇幼卫生信息年报表和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及死亡情况调查表, 在监测区内的孕产妇, (包括计划外妊娠的) , 从知道怀孕开始至分娩后42 d内死亡者为研究对象, 包括妊娠各期不同器官的病变以及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和因妊娠导致病情加重, 治疗不当的疾病引起的死亡, 不包括意外原因死亡。

1.2 方法

按照河南省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的要求, 由我所专职人员进行收集、查阅每份孕产妇死亡病例, 核对死亡报告卡, 评审专家由围保协作小组妇产科专家组成。

2 结果

2.1 23例孕产妇主要死因顺位及构成比

从孕产妇死因顺位来看, 产科出血仍是威胁我区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 死因构成与全国各地一样, 1995-2008年全国11个省 (市) 孕产妇死亡的直接原因构成前4位, 是产科出血 (53.6%)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19.7%) , 内科合并症 (10.5%) , 产褥感染 (7.2%) [1]。内科合并症位于第二, 占30.43% (表1) , 如果按要求认真做系统的孕前、产前检查, 及早发现高危妊娠因素, 及时做出对症处理, 这方面原因造成的死亡大部分还是可以避免的。

2.2 孕产妇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从孕产妇死亡相关因素中可以看到, 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家庭收入偏低这些因素, 对孕产妇生命的威胁程度较大。另外, 分娩地点在区县级的医院占很大比例, 在村诊所接生、在家分娩以及途中的共有8例 (表2) , 出现异常情况, 处理不及时, 转诊延误, 都直接关系到孕产妇死亡。

3 讨论

健全三级妇幼保健网, 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 严格掌握高危妊娠的指征, 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点。23例死亡的孕产妇中, 产前检查按要求做的只有2例达到了5次, 未做过产检的有7例, 其中包括计划外的和外来务工人员, 躲避计划生育, 对保健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因此加强孕期保健, 加大宣传力度, 特别是流动人口, 及时筛出高危因素很有必要。

产科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 这与全世界各国没有差异, 引起出血的原发因素较多, 因此, 预防和早期诊治至关重要。

提高住院分娩率, 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 合理选择手术时机, 降低剖宫产率, 是预防产科出血的根本措施, 把好产科质量关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偏高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的落后导致医疗保健水平及医疗观念的落后, 基层产科软、硬件都与省市级存在很大差距, 对危重病例认识不足, 处理不及时, 以致延误转诊时机。由此可见提高基层产科医护人员的知识技能、临床经验和急救水平是当务之急。同时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应积极参与, 提供生育补贴, 从根本上提高住院分娩率。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 流动人口越来越多, 二七区的流动人口占到全区总人口的1/3以上, 流动人口孕产妇经济能力有限, 自我保健意识较差, 这就要求社区加大这部分孕产妇的孕期保健宣传力度, 增强保健意识及技能, 同时对大月份引产和家中分娩等情况, 要与计生部门和卫生执法部门配合, 取缔私人非法接生诊所。

做好不宜妊娠人群的宣教工作, 如肝病活动期、严重的心脏病、糖尿病、肾病、血液病等, 因为妊娠本身会加重病情, 所以要动员其及早终止妊娠, 这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有明显的成效。

参考文献

孕产妇死亡调查通知 篇3

对象和方法:对我县2000年以来孕妇进行了回顾性的调查分析。

总结:农牧民占全县80%以上,城镇居民占20%以上。全县育龄妇女人数为25938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为18065人,十五”期末,托里县总人口为87846人,人口出生率为12.4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9‰。全县2006年住院分娩率为50%,比“降消”项目实施前2000年(35.30%)的水平上提高了14.70%;孕产妇死亡率69.8/10万,在2000年(130.71/10万)的基础上降低了50.91/10万,婴儿死亡率21.37‰,比2000年32.03‰降低了10.66‰。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孕产妇保健工作的开展,农牧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上升,而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下降趋势。

关键词:农村孕产妇 新生儿 住院分娩 死亡率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241-01

国家计划生育提倡优生优育政策以来,我县重视孕产妇的保健工作,广泛开展“降消”项目,加强宣传教育,用双语讲解孕产妇的健康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医疗机构、预防保健部门、乡镇卫生院及卫生室从事妇幼工作的医务人员协调配合下,建立和完善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和危急症抢救中心实用“母亲健康快车”。不断提高广大农牧民的孕产妇保健知识,新农合医疗报销和国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农牧民孕产妇得到住院分娩带来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保障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对我县2000年以来孕妇进行了回顾性的调查分析。

1.2 已婚孕妇。本县农业户。

1.3 方法。对全县孕产妇在计划生育指导站、妇幼保健院、人民医院住院病人的总数和年度增长进行分析。

2 结果

农牧民占全县80%以上,城镇居民占20%以上。全县育龄妇女人数为25938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为18065人,“十五”期末,托里县总人口为87846人,人口出生率为12.4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9‰。全县2006年住院分娩率为50%,比“降消”项目实施前2000年(35.30%)的水平上提高了14.70%;孕产妇死亡率69.8/10万,在2000年(130.71/10万)的基础上降低了50.91/10万,婴儿死亡率21.37‰,比2000年32.03‰降低了10.66‰。2009年根据﹙卫妇社发[2009]12号从2009年1月1日执行,2009年全县产妇数是927人,农村616人全部按照要求对项目进行减免,2010年全县产妇数是1227人、农村1022人比2009年入院分娩提高了15%,同时大大降低了产后并发症的发生,2年来新生儿死亡为0,高危育产妇住院分娩为100%,孕产妇死亡为0。把宣传和现场减免落到了实处,常抓不懈的工作要求,以政策为动力,提高服务质量。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孕产妇保健工作的开展,农牧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上升,而孕產妇和新生儿死亡率下降趋势。

3 讨论

孕产妇按居住地的不同,保健条件也不同,边远地区缺医缺药比较严重,文化、生活条件等因素,有的没有及时发现怀孕情况、因经济条件和没有及时补充营养和维生素类育龄期妇女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等疾病引起月经紊乱,长期在牧区饮用浓茶等不良生活条件引起孕妇合并缺铁性贫血[1],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超声波检查发现脐带绕颈周数增加,胎儿窘迫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增多,故因严密观察产程,动听胎心,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短时间无法结束妊娠者,放宽剖宫产指证,尽快娩出胎儿,减少围产儿死亡率[2]等问题,随脐带绕颈因交通不便等因素,有些孕产妇在家生孩子,接生婆接生避免不了孕产妇在产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儿童是父母的明天,国家的未来,人民的健康保障从儿童期做起、从孕产妇健康保障做起,要认真做好这些工作:

3.1 要宣传住院分娩是新接生法,打破群众传统观念束缚,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按照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孕产妇进行孕产期保健,安全分娩等,知识的宣传教育、举办生殖健康、科学育儿的讲座、利用汉哈两种语言进行健康知识的传播,对高危孕产妇跟踪监测,围绕住院分娩及生殖健康面对面进行宣传教育、对交通不便、家庭困难、实用“母亲健康快车”大大提高住院分娩的思想意识、避免了在家中分娩时产道损伤、感染、流血及新生儿死。

3.2 建立和完善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和危急症抢救中心,实用“母亲健康快车”。村乡县级的绿色通道开通同时做好认真筛查和管理高危孕产妇,设备完善的抢救中心,确保母婴安全,有效地提高了我县的住院分娩率。

4 医疗机构

乡镇卫生院免费住院分娩。按优惠政策落实补助,农村住院分娩孕妇由项目办支付400元、合管中心支付300元的补救标准。

5 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

在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时严把准入关,必须有接生者的签名和医疗机构的出生记录盖章方可办理、计划生育的生育服务证方可办理,否则一律视为非法接生,同时定期对出生医学证明和接生者住院分娩登记进行核实,对把关不严,手续不齐,擅自办理出生医学证明者进行严肃查处,追究责任人。

6 加大村医管理,杜绝村医接生

对非法接生者进行查处,一旦核实,取消行医资格,逐渐转换乡村医生的职能,将村医全部转变为“村妇幼保健员”,负责摸底掌握本村早孕人数,按孕产妇及儿童系统管理要求建卡(册),为本村孕产妇进行产前检查及产后访视,使他们不再从事家庭接生工作,转为承担产前检查、产后访视和护送孕产妇到医疗保健机构接受保健和住院分娩的任务。

7 开展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

省、市、县每年通过“三网监测”及孕产妇死亡逐级评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我县每年“三·八”妇女节之际向全县发布孕产妇死亡状况,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古丽江·阿拜.托里县牧区128例哈族孕妇合并贫血的分析.[J]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编.中国科技发展论坛,ISBN7-118-04016-9,2005.7

孕产妇死亡监测工作讲义 篇4

一、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基础资料

1、围产保健手册

2、出生花名册

3、育龄妇女死亡登记册

4、监测点活产数和孕产妇死亡季报表

5、孕产妇死亡监测质量调查表

6、孕产妇系统管理登记表

7、孕产妇系统管理情况统计表

(二)工作程序

1、建立基础资料

(1)登陆《吉林省出生证登记卡信息查询系统》或在每月的乡镇例会上收集本辖区内的出生情况。

(2)建立出生花名册:本辖区每一例出生的新生儿(生后有呼吸、心跳、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等生命体征)均需登记在出生花名册上。

(3)建立育龄妇女死亡登记册(表):凡本辖区死亡的育龄妇女均需登记,并对每一例都要入户核实死前末次月经情况,向家人及亲属询问死者死前是否怀孕。

2、建立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

报告孕产妇死亡:本辖区如发生孕产妇死亡,应立即口头或电话报告辖区内妇幼保健专业机构,并在育龄妇女死亡登记表上登记,同时协助辖区妇幼保健机构相关人员进行入户调查。

3、实地调查

对辖区内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的育龄妇女死亡信息,要入户核实,确定是否为孕产妇死亡,了解其死亡原因,并填写育龄妇女死亡登记表。

4、核实情况(自控)每季度到辖区内派出所、街道计生办查阅相关记录,核对出生及育龄妇女的死亡信息,核对所在医院的分娩记录本、预防接种卡及出生医学证明等资料,了解本辖区内的出生情况、孕产妇、育龄妇女死亡情况。

对县(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反馈的出生、死亡情况进行核实,如有漏报、错报,在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例会上及时反馈至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室复查。

5、按时参加上级妇幼保健机构举办的例会及培训,并负责对村级妇幼卫生监测人员的培训。

(三)资料处理

1、上报资料

(1)监测点活产数和孕产妇死亡季报表;(2)监测点活产数和孕产妇死亡年报表;(3)育龄妇女死亡登记表;(4)孕产妇死亡监测质量调查表;(5)孕产妇系统管理情况统计表。

2、上报时间

每季度第一个月的20日前上报。

3、留存资料

(1)围产保健手册;(2)出生花名册;

(3)监测点活产数和孕产妇死亡季报表;(4)监测点活产数和孕产妇死亡年报表;(5)育龄妇女死亡登记表;(6)孕产妇死亡监测质量调查表;(7)孕产妇系统管理登记表;(8)孕产妇系统管理情况统计表;(9)例会资料、培训资料、参会笔记。

二、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

(一)基础资料

1、出生花名册。

2、育龄妇女死亡登记表

(二)工作程序

1、建立基础资料

(1)建立出生花名册:本辖区每一例出生的新生儿(生后有呼吸、心跳、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等生命体征)均需登记在出生花名册上。

(2)建立育龄妇女死亡登记册(表):凡本辖区死亡的育龄妇女均需登记,并对每一例都要入户核实死前末次月经情况,向家人及亲属询问死者死前是否怀孕。

2、建立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

报告孕产妇死亡:本辖区如发生孕产妇死亡,应立即口头或电话报告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在育龄妇女死亡登记表上登记,协助辖区妇幼保健机构相关人员进行入户调查。

3、核对出生和死亡情况

每季度到本辖区居委会主任或计生专干处核实本辖区的出生情况,以及孕产妇、育龄妇女死亡情况;如有漏报、重报,及时通知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对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反馈的出生、死亡情况进行核实,如有漏报、错报,3天内通知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按时参加乡级例会及培训。

(三)资料处理

1、上报资料(1)出生名单。

(2)育龄妇女死亡名单。

2、上报时间

每月在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例会上上报。

孕产妇死亡调查通知 篇5

一、指导思想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卫生等社会发展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切实加强孕产妇急救工作,努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确保母婴生命安全,促进妇女儿童身体健康,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任务

2012年全县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下。

三、干预措施

(一)完善急救组织,明确工作职责

1、调整充实南县孕产妇急救组织。南县孕产妇急救领导小组由骆建国任组长,李万平任副组长,刘艳玲、彭金道、童维、黄鹏钧为成员,负责全县孕产妇急救工作的组织、指挥和督导工作,办公室设卫生局防保股。

南县孕产妇急救专家组由李万平任组长,黄鹏钧、童维、刘艳玲为副组长,冯建科、杨慧丽、张桂华、郭建红、陈立新、李文林、陈静、段志华、徐美林为成员,负责全县孕产妇急救、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2、全县各医疗保健机构、民营医院应分别成立孕产妇抢救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妇产科、急诊科、内科、外科、小儿科、化验室及护理部负责人、妇幼专干为成员,负责本单位孕产妇急救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3、各医疗单位孕产妇抢救小组,应加强孕产妇急救技术人员、医疗设备的配套建设,保证孕产妇急救技术人员、医疗设备、急救药品、救护车辆、通讯工具时刻处于功能状态。

(二)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和产科质量

1、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应认真实施卫生部《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切实履行妇幼卫生工作职责。按照《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的要求,认真做好孕产妇建卡、产前检查、产后访视、高危筛查工作。

2、各医疗机构在不断改善住院条件,加强产科设施建设的同时,要认真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促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高危妊娠住院分娩率达100%。

3、各医疗机构妇产科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正常分娩技术规范》和《计划生育技术规范》等业务操作常规,努力提高产科和计划生育手术质量,确保母婴生命安全。

4、认真落实高危分级住院分娩制度和《湖南省高危孕产妇转诊管理规范》,10分以上高危必须到县级医院住院分娩,县、乡两级在转送病情不稳定的急危高危孕产妇时,应选派有急救能力和经验的医务人员护送,转诊时统一使用《高危孕产妇转诊通知单》。严格剖宫产指征,加大高危截留处罚力度。

5、强化医疗机构高危妊娠管理监护职责,特别重视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羊水栓塞、妊娠合并肺炎等危急重症孕产妇的监控和防治,(三)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抢救能力和管理水平

1、县孕产妇急救领导小组定期举办全县产科人员应知应会及孕产妇急救学习班,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孕产妇急救技术水平。

2、各医疗机构每季度应组织“孕产妇急救小组”人员集中学习专业技术,制定孕产妇急救预案,进行孕产妇急救操作演练,提高孕产妇急救应急处理能力。

3、县孕产妇急救领导小组不定期组织县孕产妇急救中心、县直医院、中心卫生院进行孕产妇急症接诊、抢救现场演练考核,情况通报全县。

4、发生孕产妇死亡病例,各医疗单位应在24小时内将基本情况(姓名、年龄、地址、计内、外、孕周、产次、死因、诊断、电话等)上报县卫生局防保股、县妇幼保健院。县孕产妇急救领导小组应及时组织专家现场调查,进行死亡评审,总结经验教训,并通报全县。

5、南县孕产妇(新生儿)死亡评审组名单:组长杨强,副组长刘艳玲,成员彭金道、黄鹏钧、冯建科、方建华、郭建红、朱春娥、李文林、徐立军、杨慧丽、张桂华、段志华、陈静。

(四)严格依法管理,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市场

1、严禁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计划生育手术合格证》的医疗保健机构、民营医院和个人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相关业务。

2、严禁家庭接生。

3、发现当地有非法从事接生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活动的,乡镇卫生院应及时制止并报告县卫生局、县卫生监督所依法查处,未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同时追究当地乡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妇幼专干的责任,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4、县卫生局与县直各医疗单位、各乡镇卫生院(中心)签订“控制孕产妇死亡院长责任状”,实行妇幼卫生工作孕产妇死亡一票否决制和孕产妇死亡责任追究制度。

5、县孕产妇急救领导小组、县孕产期保健技术指导组,定期对全县各医疗保健机构的孕产期保健工作、产科质量进行技术指导及质量控制评价。

孕产妇死亡调查通知 篇6

江川县召开2012年降低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率专题研讨会

2012年4月20日,江川县妇幼保健院召开了降低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率研讨会。卫生局副局长龚有颖出席会议,县医院院长、分管副院长、妇产科主任,中医院院长、妇产科主任,疾控中心主任,各乡镇卫生院院长,妇幼院院长、书记及相关科室人员共30余名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龚有颖副局长主持。会上,妇幼院院长李秀燕对降低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率作分析报告,李院长就当前控制两个死亡率的背景、孕产妇及婴儿死亡控制情况、当前的态势、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等方面作了分析报告。县医院副院长付林华、各卫生院院长对进一步做好降低孕产妇及婴儿死亡控制工作分别在会上做了发言。龚副局长针对我县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率控制情况、主要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及2012年妇幼卫生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他说,在今后的工作中,各单位必须转变服务模式,改进服务方法。首先是要在服务工作中努力做到“早、实、快”。主要要做到“孕情发现要早、全程管理要实、危急处置要快”。其次是在具体服务工作中遵循“三个决不放弃”原则。即不能因为孕产妇及家属的不配合而放弃管理、不能因为孕产妇及家属的贫困而放弃救治、不能因为上级医疗机构的不协作而放弃转诊。再次是服务措施要体现便民、利民、惠民、爱民。要以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为平台,在妇幼保健多年来形成的良好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工作,为每一个孕产妇提供优质服务。为实现两个死亡率控制目标,会议要求应着重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和队伍的建设;切实抓好产科建设,提高产科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大基层工作指导力度;进一步抓好制度建设;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健康教育;加强流动人口中孕产妇和儿童的保健工作;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分析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掌握两个死亡率变化趋势,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降低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率各项工作,力争实现年内孕产妇零死亡及婴儿死亡率达到妇幼卫生目标要求。

61例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分析 篇7

关键词: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医疗保健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孕产妇死亡不仅受医疗方面的影响, 而且还受个人家庭及各种社会因素影响, 应用WHO《十二格表》方法评审孕产妇死亡病例, 能够较全面地分析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各种因素。现将我们2001年至2006年应用WHO《十二格表》评审孕产妇死亡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2001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全市孕产妇死亡监测评审资料。

1.2 方法

死因分类按国际分类标准, 死亡诊断以临床诊断为主。死亡评审按WHO《十二格表》评审方法。该方法从三个环节 (个人家庭、医疗保健系统、社会其它相关部门) 、四个方面 (知识技能、态度、资源、管理) 进行分析, 最后评审结果分三类:可避免死亡、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不可避免死亡。

2 结果

2.1 孕产妇死因构成及顺位

61例孕产妇死亡中, 因直接产科原因造成死亡的47例, 占77.05%, 其中产科出血34例, 占55.74% (因产后宫缩乏力造成的产科出血22例, 占64.71%)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例, 占8.20%, 羊水栓塞4例, 占6.56%, 产褥中暑及产褥感染各2例, 各占3.28%;因间接产科原因造成死亡的14例, 占22.95%, 其中妊娠合并心脏病3例, 占4.92%, 脑出血、肺栓塞、妊娠合并重症肝炎各2例, 各占3.28%, 癫痫、麻醉意外、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药物中毒、药物过敏各1例, 各占1.64%。死亡原因顺位前4位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

2.2 孕产妇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2.2.1 一般资料

61例死亡孕产妇中, 41例为小学文化程度, 占67.21%;经产妇39例, 占63.93%;家庭人均月收入100元以下31例, 占50.82%。

2.2.2 保健服务情况

61例死亡孕产妇中计划内怀孕37例, 占60.66%, 计划外怀孕24例, 占39.34%;未进行产前检查的15例, 占24.59%, 产检次数≤3次的24例, 占39.34%, 初检孕周≤12周的无1例。

2.2.3 分娩地点与死亡地点及构成比。

2.4 孕产妇死亡评审情况

61例死亡孕产妇中有46例为可避免死亡, 占75.41%, 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10例, 占16.39%, 不可避免死亡5例, 占8.20%。

3 讨论

3.1 孕产妇死亡率

2001年至2006年我市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44.06/10万, 低于江西赣州1999年至2003年的51.99/10万[1], 高于山东寿光2000年至2004年的36.25/10万[2], 与辽宁本溪1995年至2004年的43.68/10万[3]相接近。2001年我市孕产妇死亡率为87.29/10万, 高于全国2001年的50.2/10万[4], 而到2006年降至22.50/10万, 六年来孕产妇死亡率总体处于下降水平, 但在下降过程中还有波动, 这是由于孕产妇死亡率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发生率低, 具有一定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不会是一条直线。

3.2 孕产妇死因顺位

孕产妇死亡前3位死因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 这与对高危孕妇的筛查、转诊、急救及产科质量有密切的关系。我市孕产妇死亡前3位死因顺位与全国2001年[4]及广东省2001年至2003年[5]顺位一致。

3.3 孕产妇死亡与分娩地点有关

本组资料中34.00%孕产妇死亡是因在私人诊所接生造成的, 由于接生条件较差, 人员素质较低, 造成孕产妇死亡。

3.4 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可避免死亡和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56例, 占91.80%, 这说明我市要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还有很大的潜力。

3.5 干预措施

3.5.1 强化政府职能, 加大投入各级政府应重视妇幼保健工作,

加强领导, 引导社会舆论给予妇幼卫生事业关注和支持, 设立《母婴保健事业发展专项资金》, 认真落实对妇幼卫生事业的经费和政策投入。

3.5.2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不容忽视的问题。

3.5.3 加强医务人员技术培训, 提高产科医疗水平。各级卫生行

政部门和医疗保健机构要通过采取学历教育、临床进修、业务培训, 特别是产科出血防治知识的培训等, 努力提高妇幼卫生人员的业务素质。

3.5.4 提高住院分娩率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对策。一方

面要加大妇幼保健宣传力度, 改变群众就医行为,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做好《母婴保健法》执法监督工作, 取缔、打击私人接生。

3.5.5 要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 提高综合急救能力。

3.5.6 建立健全三级妇幼保健网络, 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 加强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 保证“绿色通道”转运畅通。

3.5.7 进一步拓宽“降消”项目的覆盖面, 应用“降消”项目

理念, 做好孕产妇保健工作, 对贫困孕产妇实行住院分娩, 限价收费及补助, 保证贫困孕产妇能享受到平等的医疗服务, 减少产科风险。

参考文献

[1]马莉.201例孕产妇死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6) :831.

[2]郭振英, 侯巧云.山东省寿光市2000~2004年孕产妇死亡监测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06, 13 (4) :31.

[3]李红, 邹淑萍, 马丽萍.本溪市1995~2004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2) :175.

[4]邵杰, 杨柳, 吴凤荣, 等.沈阳市2001~2003年孕产妇死亡监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5, 20 (2) :184~185.

孕产妇死亡调查通知 篇8

关键词 孕产妇 死亡 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91

资料与方法

对象:1998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张家川辖区的孕产妇。

方法:每例死亡孕产妇由乡妇幼专干在24小时内报县妇幼保健站并规范填写《孕产妇死亡报告卡》送县妇保站,为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县妇保站接到报告卡3天内派业务骨干到死亡患者家中对该孕产妇进行实地追踪调查核实,全面分析作出明确诊断,同时建立档案,最大限度的确保资料真实性和准确性。

结 果

孕产妇死亡率:1998~2007年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 134.92/10万(6/4447)、144.54/10万(6/4151)、198.86/10万(7/3520)、108.98/10万(5/4588)、141.72/10万(5/3528)、81.83/10万(3/3666)、151.98/10万(6/3948)、151.36/10万(6/3964)、75/10万(3/4000)、76.51/10万(3/3921)。

孕产妇死亡原因分类统计:全县50例死亡孕产妇中占第1位的是产科出血是 29人(58%),第2位的是内科并发症10人(20%),第3位的是妊高征8人(16%),第4位是产褥感染2人(4%),第5位是羊水栓塞1人(1%)。

死亡地点及构成比是:家中死亡19人(38%)、县级医院10人(20%)、乡卫生院6人(12%)、送医疗机构的途中15人(30%)。

讨 论

在农村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依靠基层保健网络完成妇幼卫生的各项任务,以达到搞好农村妇女保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目标,此项工作必须得到当地党政机关的支持和重视,有了地方党政的重视和支持,对农村妇幼卫生经费的投入,村级保健员的报酬才能解决和弥补,才能调动妇幼人员的积极性,自觉搞好孕产妇系统管理,这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加强妇幼人员的培训:一是抓好全县各级妇幼人员的政治思想和医德医风的培训。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热心妇幼工作的自觉性,带头搞好妇幼工作。二是加强业务技术培训,培训的重点突出产科出血和妊娠并发症的预防。因为产科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占产妇死亡的58%。正确估计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量达200ml以上,应积极寻找原因或立即转院。

加大对乡镇卫生院产科设备的投入和对业务技术人员的调配,着重对边远山区乡镇卫生院产科设备的投入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调整,让乡镇卫生院有能力及时处理产科出血、妊娠并发症、妊高征等产科并发症,最大限度的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因为50例孕产妇有6例在乡镇卫生院死亡,占孕产妇死亡的12%)。

加强妇幼保健知识宣教,提高孕产妇及家人的保健意识。转变农村少数民族地方生孩子不住院的观念,克服因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经济困难而不接受产前检查,产时不住院,因在家分娩造成的不良后果(50例死亡孕产妇家中死亡19人占38%,送医疗机构的途中15人占20%)

继续加大合作医疗和“降消”项目的实施,对经济特别困难边远山区的高危孕产妇实行免费接送、免费住院分娩。对危急孕产妇的抢救和转诊要一步到位,建立绿色通道,一但接治产科急诊病人,必须争分夺秒,想尽一切办法避免孕产妇死亡事件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工作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杜其云,刘筱娴.孕产妇死亡之后研究与控制.中国妇幼保健,2002,16(7):453.

孕产妇死亡调查通知 篇9

各行政村:

为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补助揭西县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加强我镇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实施工作,特通知如下:

一、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时间及金额。1、2011年1 月1日-2011年3月10日前,凡属本县户籍在本镇居住并在本卫生院分娩的孕产妇,均可领取专项补助费,每人100元(以出院日期为基准)。

2、通知之日起,凡在2011年1月1日-2011年3月10日前在本卫生院分娩的孕产妇,应在2011年4月30日前办理好补助费领取手续,逾期自误。

3、在2011年3月11日(以出院日期为基准)开始实行即时专项补助。

二、领取补助费应带相关证件和领取地址。

1、应带证件:(1)孕产妇本人身份证;(2)孕产妇户口本复印件;(3)孕产妇住院分娩出院结算清单。

2、办理领取补助费地址:金和中心卫生院妇产科。

揭西县金和中心卫生院

尘肺死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篇10

探讨长沙市尘肺病死亡病例的分布以及死亡原因等流行病学特点,为尘肺病防治提供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956-2010年尘肺报告死亡病例,按不同年代、不同死亡年龄、死亡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长沙市累计报告尘肺死亡病例690例,病死率为18.70%;病死率居前3位的尘肺是:矽肺、陶工尘肺、煤工尘肺;引起尘肺病例死亡的前5位原因:肺结核、慢性呼吸衰竭、肺心病、肺部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最小死亡年龄24.12岁,最大死亡年龄85.16岁,平均死亡年龄59.86岁。结论

预防尘肺病并发症,系统治疗肺结核病、控制肺部感染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延长尘肺患者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

尘肺病是粉尘暴露人群较为常见的职业病。其基本病理改变是肺间质纤维化,肺组织及淋巴结形成分散的或融合的纤维结节。尘肺患者易并发肺结核、肺部感染、气胸和肺心病。文献报道尘肺并发其他疾病是引起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3],临床上以并发症多、病程进展快、死亡率高为其特点。既往尘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肺结核、肺部感染、慢性肺心病和恶性肿瘤为尘肺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探讨尘肺病死亡原因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尘肺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长沙市1956-2010年期间报告的690例尘肺死亡病例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并对其根本死因、死亡年龄、尘肺种类与死因构成等进行了初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病例资料为长沙市1956-2010全市尘肺病死亡报告病例,累计690例,其中男性470例(68.12%);女性220例(31.88%)。1.2 方法

1.2.1尘肺病例调查

按全国尘肺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制定个案调查表,对历年来全部确诊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核实患者的基本资料。

1.2.2 死亡病例调查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历年来尘肺死亡病例的死因进行调查,根本死因的判断主要是依据患者的病史资料、医院诊断证明及死亡证明,按卫生部尘肺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进行分类统计。

1.2.3 尘肺病数据库

将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输入计算机,建立尘肺病数据库,并每年进行更新和活化管理,确保数据库信息准确可靠。

1.3 统计方法

将尘肺病数据库资料,经Excel导出,用spss17.0统计分析。2 结果

2.1 尘肺根本死因构成经统计分析尘肺病死亡原因共计有22项,经合并为下列8项进一步统计分析。由表1可见, 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肺结核、慢性呼吸衰竭、尘肺病、肺部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肺结核死因居第1位,计198例,占28.4%,且期别增加,死于肺结核的比例增大。尘肺不同期别间的死因构成有统计学差异(P=0.001)。

2.2 尘肺种类别死因构成 690例死亡病例中,矽肺死亡病例数最多,合计499例,占死亡病例72.3%、陶工尘肺死亡95例,占13.8%、煤工尘肺死亡41例,占6.0%,居前3位。肺结核死亡居前3位的是矽肺、陶工尘肺、煤工尘肺。矽肺主要死因是肺结核(166/499,33.27%),陶工尘肺主要死因是肺部肿瘤和其他肿瘤(31/95,32.63%)。煤工尘肺主要死因是慢性呼吸衰竭(12/41,29.26%)(表2)。

2.3 死亡年龄分析

690例尘肺死亡病例中,患者最小死亡年龄24.12岁,最大死亡年龄85.16岁,平均死亡年龄59.86岁。Ⅰ期尘肺平均死亡年龄62.12,Ⅱ期尘肺平均死亡年龄60岁,Ⅲ期尘肺平均死亡年龄54.18。不同期别组间平均死亡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秩和H=39.317,P=0.001)。尘肺期别越高其死亡年龄越小(表3)。不同死因组间平均死亡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3.607,P=0.001)(表4)。

2.4 死亡病例及分布

全市诊断各期尘肺3689例,其中I期尘肺2536人(68.74%),II期尘肺872人(23.64%),III期尘肺281人(7.62%)。截止到 2010年底,尘肺累计死亡690例,病死率为18.70%。全市尘肺病基本类型主要是矽肺、煤工尘肺和陶工尘肺。从死亡病例分析,矽肺死亡499例,病死率13.53%,陶工尘肺死亡95例,病死率2.58%,煤工尘肺死亡41例,病死率1.11%,矽肺病死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类尘肺的病死率(P=0.001)(表5)。

2.5 尘肺并发肺结核

总数3689例尘肺病,有970例并发肺结核,并发率26.29 %, 从尘肺的期别来看,肺结核并发率分别为18.89%、35.32 %和65.12%。尘肺期别越高,其肺结核并发率越高。(P=0.000)(表6)。

3讨论

3.1尘肺病根本死因分析

本文通过对长沙市1956~2010年尘肺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全市共有各种尘肺3689例,其中累积死亡病例690例,病死率18.7%。从尘肺病根本死因分析,顺位前5位依次是:肺结核(28.4%)、慢性呼吸衰竭(18.7%)、尘肺病(13.8%)、肺肿瘤(10.1%)和心脑血管疾病(8.7%),共计550例,约占全部死亡患者构成比的80 %。肺结核为尘肺病主要死因。从死亡年龄分析,尘肺病最小死亡年龄24.12岁,最大死亡年龄85.12岁,平均死亡年龄59.86岁。从死亡病例病种分析,位居前3位的是矽肺、陶工尘肺、煤工尘肺,占总死亡病例的92.02%,矽肺病死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类尘肺。

3.2尘肺并发症是造成尘肺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尘肺病并发症不但促使尘肺病情进展、恶化,影响预后,而且也是造成尘肺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3]。文献报道尘肺患者易发生肺结核、肺部感染、肺气肿和肺心病等并发症[1-7]。尘肺患者是肺结核易感者,尘肺与肺结核相互促进[4] ,临床上多为纤维干酪性和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不易治愈。本组病例中,肺结核合并率为26.29%,而Ⅲ期最高达65.12%,说明肺结核是尘肺病严重的并发症 ,也是尘肺患者生存的最大威胁。因此,预防治肺结核,对降低病死率,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活质量都是十分重要的。尘肺合并肺部感染也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尘肺患者肺间质广泛纤维化,常常合并肺部感染,肺部反复感染进一步使肺组织纤维化加剧,而出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尘肺病晚期因肺组织广泛纤维化和肺气肿,肺部毛细血管床受到严重破坏,引起肺循环阻力增高和肺动脉高压,并由于肺气肿累及大量肺泡影响肺组织气体交换,使心脏负担加重,导致肺心病发病率明显提高,从而导呼吸衰竭和肺心病死亡率增高。文献报道肺心病可诱发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6]。因此 ,预防慢性肺部感染、慢性肺部疾病,防治及控制肺心病的发生发展 ,是延长病程和降低尘肺患者死亡率的措施之一。而控制肺部感染,是预防肺心病的关键措施。

3.3尘肺与肿瘤的关系

国际癌症中心于1997年将游离二氧化硅划分为肯定致癌物,认为矽尘暴露会导致肺癌。本组病例研究显示,690例尘肺死亡病例中死于肿瘤的106例,占15.36%,其中死于肺部肿瘤的70例(10.1%),其他肿瘤的36例(5.2%),位列死因构成比第 3位,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6]。有人认为影响陶瓷工人寿命的主要疾病为恶性肿瘤,其标化死亡率呈现缓慢上升趋势[8]。研究显示,陶瓷行业中陶工尘肺肺癌死亡率高,可能与陶瓷粉尘含游离二氧化硅和多环芳烃等化学物有关。本组研究中,95例陶工尘肺死亡病例中死于肿瘤的22例,占23.15%,其中死于肺部肿瘤的13例,其他肿瘤的9例。尘肺合并肺癌是一个危险因素 ,文献报告发生肺癌的危险性为一般人群的 2.5倍以上[9]。结果提示,尘肺与肿瘤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4.参考文献

羊水栓塞致产妇死亡1例 篇11

病历资料

患者,女,26岁,因第1胎孕足月伴阴道流水半小时于2011年6月13日21:20入院。患者末次月经2010年8月25日,预产期2011年6月2日。孕期顺利,曾定期产检,未发现异常。既往人流1次,自然流产1次。查体:T 36.8℃,P 80次/分,BP 110/70mmHg,R 19次/分,心肺(-),妊娠腹,宫高35cm,腹围103cm,LOA,胎心140次/分,宫口开大1指,宫颈管消50%,头位s-3,胎膜已破,羊水清,骨盆外测25-27-20-10cm。入院诊断:G3P0孕41+4周、头位、早破水。入院后给予完善各项检查均正常,B超提示:胎儿胎盘成熟、羊水量正常。向家属交代病情,在家属同意下行“催产素”诱发宫缩,阴道试产。患者在试产过程中无任何不适,试产非常成功,于2011年6月14日9:15宫口开全,胎头渐剥露着冠。于9:50患者突然诉无力,紧接着就出现口唇青紫、面色青灰、血压下降、脉搏消失,马上意识到患者发生“羊水栓塞”,立即停滴“催产素”,靜推“地塞米松、阿托品、肾上腺素、氨茶碱”,静滴“低右”,同时行气管插管、正压给氧、胸外心脏按压。患者不能恢复自主心律,氧饱和度持续下降,心率血压不能回升,患者很快进入死亡状态。抽锁骨静脉血送院外病检示:D-Dime栓溶二聚体阳性,血涂片找到角化的表皮细胞。死亡原因:羊水栓塞。

讨论

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过敏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衰竭或猝死的严重并发症[1]。据文献报道,羊水栓塞占我国产妇死因顺位的第4位[2]。

羊水栓塞的传统的诊断标准是在母血和肺组织中找到来自胎儿的成分如胎儿鳞状上皮细胞、毳毛和黏液。而最近研究表明,正常孕妇血中也可找到鳞状上皮和其他羊水成分,单纯发现肺循环中的鳞状上皮细胞不能诊断羊水栓塞。鉴于从血涂片中找到羊水成分既不敏感,又不特异,故国内外多主张主要依据羊水栓塞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尤其注意对凝血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羊水栓塞的诊断,对非典型病例通过排除其他原因后确定诊断[3]。

羊水栓塞的治疗措施是抗过敏、抗休克、解除肺动脉高压、纠正缺氧、防治DIC、防治心肺功能衰竭、纠正酸中毒、预防感染和产科处理等。新近有学者认为,羊水栓塞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和心肺功能衰竭是变态反应所致过敏性休克,抗过敏治疗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肝素在抢救羊水栓塞中至关重要,国内外一致主张尽快应用肝素[4]。产科处理原则是羊水栓塞发生于胎儿免除前,在抢救休克、纠正DIC的同时尽快终止妊娠,宫口未开全者行剖宫产术,宫口开全者行产钳术或胎头吸引术助产;对无法控制的阴道大出血危及产妇生命时,及早行子宫切除术。

本例患者发病非常隐匿,来势非常凶猛,症状相当典型,诊断非常明确及时,抢救也很及时,但是未能抢救出患者的生命。仔细分析抢救过程,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们在抢救程序上没有做到左右兼顾,只注重抢救产妇,却没有及时处理产科情况,解除发病原因,没有及早使用肝素缓解血液高凝状;在药物备用上也不足,没有解除肺动脉高压的首选药物“盐酸罂粟碱”。另外一个沉重的教训是对羊水栓塞认识不足,没有做到病前预防,不能及时发现羊水栓塞发病迹象,对此病没有丰富的抢救经验。

羊水栓塞的发病率很低,但对发病地点没有选择性,基层医院也会发病,所以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要加强学习培训,时刻警惕羊水栓塞的发生。特别要识别不典型的羊水栓塞,对于产后出血量与休克不成正比的产妇,首先要考虑羊水栓塞;对于原因不明的产后出血产妇要警惕羊水栓塞,要密切观察凝血功能的改变。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08-210.

2 王德智.加强对羊水栓塞的认识,提高诊断及治疗质量[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2):65-67.

3 Davies S.Amniotic fluid embolu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Cam J Anaesth,2005,52(1):88-98.

4 乔福元,周丽.羊水栓塞的急救与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2):75-77.

南阳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南阳地区死亡的所有孕产妇均为评审对象。死亡评审病例、死亡报告卡及相关资料由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提供。

1.2 方法

按照河南省孕产妇死亡情况调查表要求, 每例孕产妇死亡由各接生单位在24 h内报区妇幼保健院, 并规范填写孕产妇死亡报告卡, 死亡病历。再由我院人员查阅每例死亡孕产妇的病例, 并按要求填写死亡病案调查、调查报告附卷。

2 结果

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南阳市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南阳市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活产总数425881例, 孕产妇死亡156例, 死亡率36.63/10万。2011年比2007年下降了42.3%。五年内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见表1。156例死亡病例的直接死因前5位依次为: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子宫破裂。前5位占孕产妇死亡的81.25%, 见表2。

济南市孕产妇死亡156例中农民125例, 占79.8%;其他工作31人, 占20.2%。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121例, 占77.6%, 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的34例占22.4%。说明文化程度愈高, 死亡风险愈低。未经孕期检查者28例占17.8%, 结受检查者128例占82.2%。家庭接生2例占1.28%, 私人诊所15例占9.6%, 乡卫生院59例占37.8%, 县级医院38例占24.4%, 市级医院30例占19.2%, 省级医院22例占7.72%。路途中分娩3例, 占1.92%;未分娩者31例, 占19.5%;死于产前22例, 占14.1%;产时36例, 占23.08%;产后64例, 占41.4%。

3 讨论

3.1 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市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孕产妇死亡率为17.96/10万, 呈下降趋势, 从表中可以看出, 我市孕产妇的死因前五位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脑血管意外, 前5位占孕产妇死亡的81.25%, 同时可看出孕产妇死亡主要是农民。依据笔者分析导致孕妇死亡的根本原因如下:①目前我市乡卫生院中产科技术队伍和医疗设备落后。广大农村的卫生宣教, 孕产期保健, 高危妊娠筛选, 急救转运等工作不能按要求落到实处;②文化程度低, 缺乏自我保健意识, 怀孕后没能规范进行孕前检查;③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制约了孕产妇的住院分娩, 在家分娩时, 出现难产或产后出血时求助于医疗保健机构延误救治时机;④虽然在医疗保健单位分娩, 但病情严重时却又不接受基层医院转诊的建议和及时的救治, 致使病情进一步恶化而死亡。

3.2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1) 实行准入制度, 规范各级医疗单位产科标准化建设, 包括人力、房屋、设备的配置及药品的配备;加强基层医务人员产科技术培训及临床应用, 提高产科医护人员的知识技能、服务能力和急救水平; (2) 加强基层高危妊娠管理的培训, 提高基层人员高危妊娠筛查、转诊能力, 同时全面推广高危妊娠分级管理制度, 各级职责明确, 实行逐级转诊制度, 避免因延误治疗和抢救时机; (3)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孕产妇的保健意识和保健技能, 通过孕期保健, 尽早发现妊娠期的各种危险因素和疾病, 达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4) 卫生行政部门加大监管力度, 定期进行各级医疗单位产科质量的检查, 确保各级医疗单位产科质量达标; 提高住院分娩率, 杜绝不具备接产资质的医疗单位和个体从事接产工作; (5) 健全监测系统、保证上报的数据准确、真实、可靠。同时做好信息管理、资料收集、死亡评审等工作。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总结经验教训, 避免死亡的发生, 最大限度的降低孕产妇死亡率[2]。

参考文献

[1]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办公室.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9, 34 (11) :9.

孕产妇死亡调查通知 篇13

(赣劳社养[2008]15号)

各市、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劳动保障)局、财政局、总工会,省直有关单位,中央驻赣企业: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决定对企业职工(含退休、退职人员)非因工及因病死亡后的丧葬抚恤费标准进行调整。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整丧葬费和一次性抚恤费标准

企业职工(含退休人员及按国务院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办理退职的人员)非因工及因病死亡后,其丧葬费由1600元调整为3200元;一次性抚恤费标准,企业职工(不含退休、退职人员)为所在市、县(区)上在岗职工10个月平均工资,退休(含退职)人员为所在市、县(区)上10个月平均基本养老金。

二、资金渠道

在职职工非因工及因病死亡后的丧葬费、一次性抚恤费,由其所在单位按原资金渠道列支。

退休(含退职)人员非因工及因病死亡的丧葬费、一资性抚恤费、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由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支付;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由其退休前所在单位按原资金渠道列支。

三、本通知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江西省财政厅

江西省总工会

孕产妇死亡调查通知 篇14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我市临县2005年10月—2009年9月以来, 全县各医疗保健机构上报的孕产妇死亡病例报告卡、孕产妇死亡调查报告附卷、死亡个案及孕产妇死亡专家评审资料。

1.2 方法

通过全县三级妇幼保健网收集报告与个案资料, 对每例孕产妇死亡个案进行现场调查, 填写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及调查报告附卷, 逐年组织专家对每例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评审, 进一步分析原因, 明确死亡诊断, 提出干预措施。

2 结果

2.1 孕产妇死亡率

全县5年共计活产数30 937人, 孕产妇死亡16例, 死亡率为51.72/10万, 孕产妇死亡率与全国孕产妇死亡情况相一致, 呈下降趋势[1], 见表1.

2.2 相关因素

16例死亡孕产妇均居住山区, 家庭年收入在1 000~5 000元之间, 文化程度都在初中以下。文化层次较低、经济困难、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对保健知识的了解和接收机会少、理解能力差, 均与孕产妇死亡相关。

2.3 死亡孕产妇接受产前保健情况

16例死亡孕产妇, 产前检查6例, 占死亡孕产妇的37.5%, 未接受产前检查10例, 占死亡孕产妇的62.5%.

2.4 死亡孕产妇的分娩与死亡地点

16例死亡孕产妇中已分娩14例占87.5%, 其中家庭分娩6例, 占37.5%, 住院分娩8例占50%;死于家中8例占50%, 死于各医疗机构5例占31.25%, 死于途中1例占6.25%, 未分娩2例占12.5%.见表2.

3 分析

3.1 多数孕产妇 (不只是死亡孕产妇) 及其家庭, 由于孕产期保健知识缺乏, 不知道孕期为什么产前检查, 不懂得妊娠有合并症、并发症和生孩子的风险。

特别是经产妇, 认为初产经过顺利, 再次妊娠、分娩就不会发生危险, 从而选择在家分娩。16例死亡孕产妇中, 经产妇10例占62.5%, 初产妇6例占37.5%.见表3.

3.2 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16例孕产妇死亡原因中产科出血7例, 占43.75%, 其次是妊娠合并内科疾病4例, 占25%, 妊娠高血压疾病2例, 占12.5%, 羊水栓塞2例, 占12.5%, 产褥感染1例, 占6.25%.其中因产科出血死亡中宫缩乏力3例, 占18.75%, 胎盘滞留1例, 占6.25%, 软产道损伤1例, 占6.25%, 妊娠高血压疾病伴子宫破裂1例, 占6.25%, 其他1例, 占6.25%.见表4.

4 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

全县每年孕产妇死亡个案卡, 均通过专家评审。16例死亡孕产妇, 不可避免死亡3例, 占18.75%;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8例, 占50%;可避免死亡5例, 占31.25%.见表5.

5 讨论

随着“削峰工程”的不断深入, 至目前“中西部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全面展开, 人们逐渐认识了B超在产前检查中的重要作用。而对B超的过度依赖使产前检查步入误区, 从而忽略了孕产妇, 特别是高危孕产妇的系统管理。16例死亡孕产妇, 虽产前检查6例, 占死亡孕产妇的37.5%, 但都没能做到有效的高危筛查和系统监护, 由于对高危妊娠缺乏必要的警惕, 没能对高危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这说明我们的产前保健质量有待提高, 孕产妇系统管理有待加强。而健全和强化妇幼保健三级网络, 是预防高危妊娠发生、发展, 减少乃至杜绝孕产妇死亡的有效保证。

自“降消”项目开展以来, 政府加大了对国家级贫困县的扶持力度, 派专家驻县蹲点面对面督导, 按照《山西省乡级产科规范建设》、《山西省急救中心设置标准》强化急救“绿色通道”和产科规范化建设, 县级综合医院成立了产科急救小组, 充实了专业技术骨干, 县级各医疗单位定点帮扶乡镇卫生院。特别是国家对农村孕产妇实行住院分娩补助, 解决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的经济困难, 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逐年上升, 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降消”项目的深入, 产前、产时因素逐渐下降, 产褥期风险进一步凸显。16例死亡孕产妇中产褥期死亡3例, 占18.75%, 其中2例死于内科合并症, 1例死于产褥感染。这就要求我们对产褥期进行产后访视及基本宣教[2], 使之成为“降消”项目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

基层产科技术力量较薄弱, 技能操作欠熟练, 急救设备短缺, 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 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经济利益的驱使, 也是制约孕产妇死亡率下降的瓶颈。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表明, 孕产妇死亡原因从个人家庭的态度、资源问题逐渐向医疗机构和社会团体的综合能力和管理等方面转化, 所以给医疗保健机构及社会相关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保健服务待加强, 医疗质量要提高, 社会团体须关注, 只有全社会动员起来, 才能为母婴安全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斌, 高燕秋.孕产妇死亡健康公平性分析[J].人口研究, 2007, 31 (5) :73.

上一篇:中班科学会滚动教案下一篇:孤独和野马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