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孕产妇

2024-06-24

HIV感染孕产妇(精选9篇)

HIV感染孕产妇 篇1

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指HIV感染的妇女在怀孕、分娩或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将HIV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的过程。随着孕期妇女HIV感染率的上升,儿童艾滋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母婴传播已成为15岁以下儿童HIV感染的最主要途径。据报道,全球艾滋病儿童90%是基于母婴传播。因此,预防及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迫在眉睫。现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36例艾滋病孕产妇的孕期及分娩过程中的母婴阻断措施及其效果作一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6例HIV感染患者均按照中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制定的诊断标准,均为产前检查时发现HIV抗体阳性,由成都市CDC或四川省CDC确诊后转入我院。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6岁;其中,孕期<36周0例,36~37周2例(均已临产),37~40周31例,40~42周3例;27例为HIV感染期(75.0%),9例为AIDS无症状期。感染途径:15例经性传播途径感染,12例有静脉吸毒史,3例有输血史,6例感染途径不详。

1.2 方法

1.2.1 孕期监测及抗病毒药物阻断

本院对患者提供艾滋病自愿咨询与检测(VCT)服务,向患者详细讲解继续妊娠与放弃妊娠的不同后果,以及新生儿出生后的阻断、预后及风险等,征求其意见是否继续妊娠。对于要求继续妊娠者,给予孕产期全程保健,并由专家评估后给予抗病毒药物阻断,同时建议其配偶行HIV抗体检测。本组36例患者中,6例系妊娠晚期诊断,孕期未予药物阻断;余12例于妊娠13~28周予药物阻断,18例于妊娠28~32周予药物阻断。具体用药如下:1例服齐多夫定(AZT)300mg bid,5例服用AZT 300mg bid+拉米夫定(3TC)300mg qd,8例服用AZT300mg q12h+3TC 300mg qd+奈韦拉平(NVP)200mg q12h,8例服用AZT 300mg q12h+3TC 300mg qd+依非韦伦(EFV)600mg qn,8例服用AZT 300mg q12h+3TC 300mg qd+克力芝(LPV/r)400mg bid[1]。服药过程中严密监测药物副作用,并适时调整。

1.2.2 分娩期产科干预

1例因患者坚决要求顺产而行阴道分娩,在产程中口服AZT 300mg q3h至分娩结束,同时分娩前服用NVP 200mg。余35例患者均选择剖宫产术:除24例孕期已使用三联抗病毒药物外(见上述),余11例于剖宫术前2h口服NVP 200mg一次。

1.2.3 新生儿产后干预

胎儿头娩出后,立即挤出其口、鼻羊水,操作应轻柔,避免损伤皮肤、增加感染机会。胎儿断脐后,待肤色红润、一般情况稳定后,立即用流动温水洗净其体表母亲血液,以及被羊水污染的皮肤、鼻腔、头发、外生殖器等处。待征求患者意见后,给予新生儿药物阻断及人工喂养。本组36例新生儿均于出生2h内单剂口服NVP 2mg/kg(或混悬液0.2 m L/kg),最多不超过6 mg;其中,30例母亲已行孕期阻断的新生儿服用AZT 4mg/kg q12h×7d;余14例母亲未行孕期阻断的新生儿需服用AZT 28d[2]。

1.3 随访

新生儿出生后1、3、6、9、12、18月时予随访儿保情况,落实抗病毒药物的正确使用,人工喂养的坚持等。其中,1例失访,29例新生儿分别于出生12个月、18个月时行HIV抗体筛查,余6例在医务人员反复叮嘱下两岁前完成了两次HIV抗体筛查。

2 结果

经上述孕期HIV检测及抗病毒药物阻断、分娩期产科干预联合新生儿产后干预等母婴阻断措施后,结果总结如下(表1)。

3 讨论

艾滋病(AIDS)是由HIV病毒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导致持续性免疫缺陷、多器官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其主要传播途径是经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在未干预情况下,母婴传播在发达国家为15%~25%,发展中国家为25%~35%[3];但如果进行综合干预后,欠发达国家的母婴传播率可<2%[4]。因此,艾滋病的母婴阻断迫在眉睫。

HIV病毒可通过宫内传播、产时传播和产后传播,因此艾滋病母婴传播可发生孕产期的任何时期。宫内传播,即病毒可直接感染绒毛膜细胞,也可通过破损的胎盘缺口直接进入胎儿循环。产时传播,即胎儿接触含有病毒的血液及宫颈-阴道分泌物均可感染。产后传播,即母乳中含有HIV病毒并可通过口腔或者胃肠道造成新生儿的感染。针对HIV母婴传播3条途径,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推荐采用母婴传播阻断的金标准是:抗病毒药物治疗+产科干预+人工喂养[5]。通过产前HIV咨询筛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选择性剖宫产和人工喂养等措施,已将HIV的母婴传播率降低到2%~5%[6]。UNAIDS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方案有:(1)AZT+NVP联合用药,(2)AZT方案,(3)AZT+3TC联合用药,(4)NVP方案[7]。近期主张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方案主要有(1)AZT+NVP+3TC联合用药:(2)AZT+NVP+EFV联合用药:(3)AZT+NVP+LPV/r联合用药。出生过程中胎儿对阴道分泌物的暴露时间延长与母婴传播率的增长是相关联的,择期剖宫产可使胎儿对阴道分泌物的暴露时间降到最低,从而降低产时的病毒传播[8];与其他分娩方式比较,择期剖宫产可使母婴传播的风险降低50%。研究显示,母乳喂养传播HIV的额外风险为7%~22%,且人工喂养、母乳喂养及混合喂养三者母婴传播发生率依次增高,WHO于2000年明确了婴儿喂养政策:当母乳替代喂养方式被人们所接受并且可行、可负担、可维持、安全时,建议感染了艾滋病的母亲避免使用母乳喂养。本文36例患者中,30例(83.3%)在孕期(32周前)服用抗病毒药物直至分娩;所有患者均予产前药物阻断,且97.2%的患者(35例)采用了剖宫产术;所有新生儿均口服NVP,人工喂养率为100%。通过上述孕期、产时及产后等多环节阻断措施,本文随访的36例新生儿1例失访,余35例经过两次HIV抗体检测,仅2例(5.6%)HIV抗体阳性,33例(91.7%)均成功阻断HIV母婴传播。

因此,产前抗病毒药物阻断、选择性剖宫产联合新生儿人工喂养等阻断措施是阻止HIV母婴传播、控制儿童艾滋病流行的有效措施,值得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HIV感染孕产妇的母婴阻断的措施。方法 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36例HIV感染孕妇采取抗病毒药物、选择性剖宫产、人工喂养等综合措施。结果 除1例失访,2例新生儿HIV抗体阳性,余33例(91.7%)新生儿两次HIV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产前抗病毒药物阻断、分娩期产科干预联合新生儿人工喂养的母婴阻断措施是有效降低母婴传播率、控制儿童艾滋病传播病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艾滋病,妊娠,母婴阻断

参考文献

[1]张福杰,王玉,王福生.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2007年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6-50.

[2]丁国芳.HIV感染产妇所生新生儿的处理及婴儿喂养[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5):267-270.

[3]王陇德.艾滋病防治工作手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184-200.

[4]Newell ML.Cruuent issues in the prevention of mother-to-childtransmission of HIV-1 infection[J].Trans R Soc Trop Med Hyg,2006,100(1):1-5.

[5]中国CDC妇幼保健中心.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指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9.

[6]Luzuriaga K,Sullivan JL.Prevention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HIV infection[J].Clin Infect Dis,2005,40(3):466-467.

[7]汪永忠,李燕.艾滋病母婴传播及阻断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3):2461-2264.

[8]王哲.河南省艾滋病母婴传播可疑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1(5):333-334.

HIV感染孕产妇 篇2

1.目的

规范特殊感染病房治疗管理流程,有效预防交叉感染,避免职业暴露。

2.适用范围

一病区、二病区、三病区、三十二监区治疗病区 3.职责

病区护士长负责病区管理 办公班护士负责督促检查 治疗班护士负责 4.工作程序

艾滋病病房的消毒

1、地面、墙面、门窗: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500mg/L—1000 mg/L二溴海因溶液或1000mg/L—2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min。

HIV感染孕产妇 篇3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配偶感染;分析

【中图分类号】R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79-01

曹县总人口150余万,农村人口众多,文化程度低,经济落后,九十年代有一批單采血浆人员,感染艾滋病病毒。同时这些卖血者还将血液卖给当地某些因农药中毒或者手术需要输血人员,造成这些输血人员感染。后来本县男性到云南、缅甸等高流行地外出打工,这些打工男人艾滋病防治意识差,和当地感染艾滋病的女性结合而感染艾滋病。近一年来在文化程度较高的外出男性中同性感染者明显升高。卖血、输血、外来妇女、男同等人群通过性途径传给配偶及子女造成家庭内二代传播。自2003年首次检测出HIV感染者以来,到2011年7月共报告136例,性途径54例,占39.7%。在已婚62例感染者中,配偶进行HIV抗体检测57例,阳性28例。也就是说曹县54例性途径感染者中,配偶间通过性途径感染28例,占51.9%。配偶间传播28例中,传入方由于献血感染7例,输血感染9例,吸毒感染2例,性传播感染10例。为了对以上感染状况进行分析,了解造成配偶间传播因素,为制定有效的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感染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来源于曹县疾控中心HIV感染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对有确认报告的通过配偶间性途径感染的感染者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2.1HIV感染一般情况

136例感染者中,其中AIDS病人81例,死亡45例,现存活 91例。男72例、女64例,男女比例为1.125:1。农民113例,占83.1%。小学以下文化程度99例,占72.8%。

2.2传播途径

曹县报告的感染者感染途径见表1,经异性感染的51例感染者中,配偶间经性途径传播28例。

表1曹县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感染途径

2.3不同途径感染者造成配偶感染情况 见表2

表2不同途径感染者造成配偶感染情况

2.4 28对配偶一般情况

男传女8例,女传男20例,20例女传男的女性10人为外来妇女,并且3例造成母婴传播。

2.5 28对配偶患性病情况

输入方为性途径感染的10对配偶,7对患有性病。输入方为有偿献血途径感染的7对配偶,2对患有性病。输入方为输血途径感染的9对配偶,1对患有性病。输入方为吸毒途径感染的2对配偶,女方均患有性病。

28对配偶安全套使用情况

在确认前从未使用安全套。

28名输入方疾病状态

28名输入方,22名为艾滋病病人,占78.6%。

3、讨论

3.1 曹县艾滋病疫情形势呈低流行状态,波及范围广,三种传播途径并存,我县艾滋病传播模式正已发生变化,由原来的血液途径为主的传播模式转变为性途径,且配偶间母婴传播明显增多,近年同性感染增加,艾滋病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1]。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不断增加,艾滋病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外省市,特别是艾滋病较高流行省份的农村妇女在来本县落户婚育的同时,也将艾滋病带入当地,导致艾滋病母婴、夫妻性传播病例的出现,造成艾滋病疫情的输入和二代感染的流行[2],给当地经济和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这部分外来妇女部分由共用注射器吸毒史,他们正处于性活跃期和生育期,有一定婚外性行为和吸毒行为发生,使他们成为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和桥梁人群。应积极地对该类人群提供科学的医学指导和行为干预,包括安全套的推广使用和母婴阻断等,应加强对这部分人群的艾滋病防治意识的宣传教育,促使他们改变高危行为,控制艾滋病的进一步蔓延。

3.2 目前,导致全县HIV传播的多种因素依然存在,感染者在没有发现之前,已经有一半造成家庭内二代传播。所以应加大干预工作宣传力度,有针对性采取预防控制干预措施。同时明确和落实相关政策,以遏制我县艾滋病在人群中的流行趋势。防止疫情进一步扩大,同时加强各种人群的监测,及时发现疫情流行趋势。

3.3据结果显示,曹县HIV感染者中配偶感染率很高,占49.1%,高于济南市艾滋病夫妻间感染率28.57%[4]。性、吸毒和输血途径感染后造成夫妻间感染率更高。性途径感染的10对配偶,7对患有性病。吸毒途径感染的2对配偶,女方均患有性病,从而可以看出性病是造成性传播的主要因素。

3.4 输入方为输血途径感染造成配偶间传播比率(50%)明显高于卖血者配偶间传播比率(36.8%),(p﹤0.05)。原因可能是输血者一次输入大量病毒造成传播的危险性大。随着单采血浆站的取缔和全民无偿献血的倡导,HIV经输血、卖血途径传播目前已经阻断,但是很多感染者还没有发现,可能造成配偶间及母婴传播,应加大宣传,尽早发现感染者。

3.5 HIV阳性外来妇女造成配偶感染率很高,且发生了母婴传播,应积极地对该类人群提供科学的医学指导和行为干预,包括安全套的推广使用和母婴阻断等,应加强对这部分人群的艾滋病防治意识的宣传教育,促使他们改变高危行为,控制艾滋病的进一步蔓延,加强婚前及孕前检测。

3.6 疾病状态,也是造成传播的主要因素,随艾滋病期血液中病毒载量增加,传播的几率增加。

所以应加大对流动人口的监测力度,控制家庭内传播。输血途径感染后造成配偶感染率也较高,原因可能为,输血者一次输入大量病毒,在感染窗口期血浆病毒载量很高,造成夫妻间感染。所以夫妻间感染率与生殖道的完整性和血浆中病毒载量至关重要。应加大防治措施,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发挥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工作作用,重点是外来妇女、受血人员、外出打工者、夫妻一方感染者等人群,以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降低传播艾滋病的危险性,继续开展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尽早发现感染者。

参考文献

[1]王陇德,主编.中国艾滋病流行与控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26-27.

[2]刘传新,苏胜利,付继华,等.山东省HIV感染者中流动人口感染现状调查[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2,8(1):28-30.

[3]黄涛,傅继华,钱跃升,等.山东省高危人群艾滋病感染情况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12(2):130-132.

[4]石志林,张昌庆,等.济南市艾滋病夫妻间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12(5):438-438

HIV感染孕产妇 篇4

资料与方法

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常规产前检查时发现HIV实验阳性产妇, 后在市疾控中心进行HIV病毒检测确诊为阳性的4例HIV感染妊娠产妇。4例孕产妇, 年龄23~33岁, 平均 (25.4±1.3) 岁;孕周37~41周;初产妇3例, 经产妇1例;入院后剖宫产1例, 阴道分娩3例。

治疗方法:4例孕产妇均在分娩前使用抗病毒药物AZT, 500 mg/d, 分娩开始时, 初次剂量2 mg/kg, 然后按1 mg/ (kg·h) 维持静滴, 直至分娩结束。经阴道分娩者, 实施产道消毒, 降低新生儿经产道感染HIV的风险;对于手术方式进行阴道分娩者, 在胎儿娩出时应使用产钳, 因为与真空吸引器相比, 产钳对新生儿皮肤的损伤更少。产后应尽早给予缩宫素, 促进子宫的收缩, 以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3]。HIV感染者的自身机体抵抗力下降, 因此, 产后应预防性地给予抗生素, 以防止感染等并发症。

结果

4例HIV感染孕产妇中, 顺产3例, 行剖宫产1例。顺产产妇住院2~3天出院, 剖宫产6天出院。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助产士及护士职业暴露。在分娩期间所有产妇均给予抗病毒治疗, 新生儿实施人工喂养, 并口服抗病毒药物。经过合理治疗及良好护理, 4例患者均恢复良好, 如期出院。

讨论

当前, 艾滋病已成为一项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同时也是一种社会问题, 其传播途径主要是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 该病目前尚无法治愈。HIV感染的孕产妇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给医护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挑战。对于HIV感染的产妇, 在进行合理治疗的同时, 还要了解HIV感染的各种因素、临床表现和体征, 进行临床检查, 并且给予针对性的专科护理, 只有通过以上途径才能做好HIV感染产妇及其婴儿的护理工作, 避免医务人员感染。

护理:①产前护理:将患者安排在有隔音功能的单人病房, 与患者交流时应注意语气轻柔, 表情自然, 并注意谈话的保密性, 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制订个体化护理措施[4]。②产时护理:孕妇进入临产状态时, 应转移至隔离产房待产, 做好胎心监护, 及时了解胎儿的情况, 实行一对一的陪伴分娩, 可以放一些舒缓轻柔的音乐以缓解产妇紧张情绪。助产人员必须穿戴专门的防护服进行接生。不进行备皮, 以避免损伤皮肤, 阴道检查和肛门检查的次数应尽量减少, 以降低感染的风险[5]。建立静脉通道, 胎头娩出前, 用0.5%的碘伏原液擦拭会阴及拨露的胎头2次, 减少血液及分泌物的黏附;胎儿娩出后, 立即用干的毛巾擦干新生儿全身的血液和黏液, 做好保暖。③产后及新生儿护理:每天2次用碘伏原液擦洗外阴, 勤换衣裤, 保持清洁。剖宫产的产妇应尽早下床, 促进肠蠕动, 肛门排气排便后恢复正常饮食, 所有新生儿均按高危儿管理, 产后及早进行新生儿沐浴, 降低黏液和血液造成感染的机会;产后不接种卡介苗。不进行人工喂养, 禁止母乳喂养。产后1小时内喂服奈韦拉平 (NVP)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根据母亲服药时间的长短决定婴儿服药时间, 出院后母婴转介至当地的检查服药机构继续追踪治疗。④饮食护理:合理的营养对感染者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 需鼓励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无刺激、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及时处理胃肠道不适情况。⑤心理护理:HIV感染孕产妇属于一类特殊群体, 目前HIV尚不能治愈, 这部分人在得知感染后, 通常受到极大的打击, 目前社会对HIV患者缺乏正确的认识, 因此, 常常会对她们产生歧视或者躲避, 造成一些HIV患者承受着来自家人和外界看法的一些心理压力, 并且担忧孩子的健康问题。所以, 护理人员应进行产妇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⑥健康教育:在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前必须对护理人员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培训, 应科学全面的了解艾滋病的发病特点、流行趋势、传播途径、治疗进展等。与患者沟通时, 护理人员应认真倾听, 并给予患者同情和安慰, 谈话时应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宣传国家的“四免一关怀”的政策, 如免费领取HIV抗病毒药物及婴儿奶粉等, 人工喂养, 按时服药, 通过讲述成功的例子来激励产妇, 提高产妇的信心。

参考文献

[1]王临红.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指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2]李燕, 王兴田.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8.

[3]王萍, 孙待飞.妊娠合并HIV染的围生期护理[J].现代实用医学, 2009, 21 (6) :665-666.

[4]黄静, 绳宇.艾滋病护理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2 (3) :275-277.

HIV感染孕产妇 篇5

关键词:HIV感染孕产妇,心理健康,随访护理

近年来, 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大, HIV人群不断扩大, 妊娠合并HIV感染孕产妇在盘县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而孕产妇感染HIV的心理问题却错综复杂, 当得知自己感染了HIV, 常表现出紧张、焦虑、抑郁、自我退缩、自我孤立等各种心理反应, 甚至有的拒绝随访护理。因此, 对HIV感染孕产妇的随访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 此类人群心理问题

1.1 恐惧、焦虑型

由于艾滋病毒感染孕妇的特殊性质, 艾滋病毒感染的孕妇大多数往往悲观、失望、对缺乏对生活的信心, 而且要承受社会歧视的压力。一方面, 此类人群对于疾病和消毒隔离知识的缺乏正确认识, 但也担心胎儿的安全, 引起沉重的心理负担[1]。此外, 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健康, 有关药物是否会对胎儿有影响, 如担心胎儿畸形、胎儿是否会被感等问题。

1.2 内疚、负罪型

有的孕妇感染艾滋病毒, 会存在心理上的罪恶感。这些患者, 普遍会感觉他们的行为, 给自己和家人的巨大压力和负担, 往往表现为精神萎靡, 或内心封闭。显示出明显的内疚和罪恶感。

1.3 紧张、猜疑型

艾滋病毒孕妇感染的诊断不明确或没有明确具体的病情的患者, 往往高估自己的病情, 也经常会怀疑家人伙同医生对其隐瞒。孕妇感染艾滋病毒, 大部分人群对此类疾病所知甚少, 认为病毒会对其胎儿构成巨大威胁, 因此在一个悲伤绝望的气氛中生活。

1.4 抵制、报复型

HIV感染孕妇大部分会由于自身感染上艾滋病病毒, 会产生“为什么是我?生活为什么不公平”等偏激想法, 不仅自暴自弃, 同时会

2 贵州省盘县第二人民医院 (553537)

对社会产生敌视。甚至报复社会的不正常心理。

2 随访护理

2.1 耐心细致进行政策宣传

首先我们要有独立的房屋, 环境应温馨、整洁, 应隔音、易于保密、避免干扰, 消除她们紧张、恐惧心理。根据对HIV感染孕产妇的家庭、自身情况, 宣传相关的医学知识和国家政策。消除她们的心理负担。

2.2 对家属实行心理开导

在对HIV感染孕产妇的随访过程中, 能否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家属的作用不可忽视。与HIV感染孕产妇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耐心向家属讲解艾滋病传播的相关知识:如艾滋病是通过性、血液和母婴传播3种途径传播。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行为主要有: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消毒或消毒不严的注射器、针头、针灸或侵入人体的医疗器械;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不安全性行为;患有生殖道感染或性病;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通过怀孕、分娩、或产后哺乳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胎婴儿[2]。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与她们一般性接触, 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公用工具、公用公共设施如电话机、餐饮具、游泳池或公共游泳池、咳嗽、打喷嚏和蚊虫叮咬等都不会造成艾滋病传播。通过相关知识的讲解取得家属的支持, 并给予感染者关怀和照顾。

2.3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重要措施,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主要目标人群是广大育龄妇女、孕产妇及家庭, 她们往往因知识水平较低、保健意识不足等因素成为预防保健方面的脆弱人群。因此我们参与政府各种宣传活动, 如三下乡、三八节、五一劳动节、科普日、艾滋病日等上街宣传, 将如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信息传递给她们, 帮助她们提高认识, 采用安全的行为。同时讲解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高危行为、预防措施。尤其重视对HIV感染孕产妇人群预防艾滋病的教育。使她们充分了解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害, 掌握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知识, 知晓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 以达到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发生率。

2.4 主动为孕产妇排忧解难

随访者及家属的言行对孕产妇影响很大, 随访人员要热情接待孕产妇, 为她们解决实际问题, 对孕妇进行登记注册, 建立母子保健卡及贫困救助卡, 进行孕期保健和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 常规提出HIV筛查建议。免费发放“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知识宣传册。

2.5 鼓励患者树立信心

在随访护理过程中, 随访人员应善于运用激励法, 如给患者讲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介绍切实有效的母婴阻断等方法:如帮助并支持感染孕产妇选择妊娠结局, 做好预防服用抗病毒药物、住院分娩、产后喂养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的准备, 还要为她们提供特殊心里支持和综合关怀服务。

3 结果

认识孕妇感染艾滋病毒的复杂的心理问题, 并加强艾滋病的预防教育, 干预和后续保健知识, 通过宣传, 使此类人群了解艾滋病毒的传播和预防措施的基本知识, 能有效降低孕产妇的心理压力, 对预防艾滋病的母亲母婴传播是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张冬梅, 刘海荣, 宋律.HIV母婴传播影响因素及我国预防HIV母婴传播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8, 28 (12) :938-940.

HIV感染孕产妇 篇6

关键词:艾滋病,问卷调查,母婴传播,病原学检测

据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公布的数据, 全世界约有230万存活的15岁以下儿童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其中90%以上为母婴途径传播。文献[1]报道, 在未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其所分娩的婴儿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 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为15%~50%, 若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则能有效减少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险, 部分发达国家的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甚至可降至2%以下。因此, 孕产妇提高防控HIV意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2012年1-12月在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就诊孕产妇及人工流产室流产妇女随机抽出4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孕产妇312例, 占78.00%。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 在产科门诊和人工流产室进行问卷调查和病原学检测, 收集妊娠妇女 (包括孕产妇和流产产妇) 中HIV感染和性传播感染的生物学和行为资料; (2) 了解妊娠妇女防治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孕期检测情况、HIV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 (3) 进行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传播 (包括性传播、母婴传播等) 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实施宣传教育、心理、行为等干预措施。

1.3 问卷设计

此次问卷调查为笔者所在医院根据研究需求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采取一对一、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 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和自我效能等, 问卷分数:100分为满分, 80~100分为极为了解, 69~79分为大部分了解, 60~68分为了解, 60分以下为不了解。

1.4 检测方法及判断标准

集中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液中的HIV、抗体。HIV试剂由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提供;对HIV抗体检测的阳性标本送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确认, 确认实验阳性者报为阳性, 阴性或不确定者报为阴性。

1.5 数据处理

调查数据及检测结果均由笔者所在医院专门人员进行收集整理, 并录入EXCEL进行数据逻辑分析对比, 所得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400例孕产妇问卷调查结果

极为了解132例 (33.00%) , 大部分了解158例 (39.50%) , 了解110例 (27.50) , 不了解100例 (25.00%) 。

2.2 孕产妇及新生儿病原学检测结果

312例孕产妇中, 双胞胎2例。本次研究采用单体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共出现4例孕产妇HIV检测阳性, 孕产妇阳性检测率为1.28%。2例新生儿出生后检测HIV抗体阳性, 母婴HIV传播率为50.00%。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孕产妇对艾滋病的认知能力还远远不够。目前, 艾滋病在治疗上还没有特效药, 也没有相关疫苗进行预防, 国际上控制艾滋病流行的6大成功经验中最主要的一条是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和干预[2,3],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提高人群艾滋病预防知识, 转变对艾滋病患者歧视的观念, 改变不良的性行为及提高自我健康能力是减少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手段[4]。HIV可以在妊娠、分娩或产后母乳喂养的过程中由感染的孕、产妇传播给胎、婴儿。近年来, 由母婴传播造成的婴儿和儿童HIV感染人数不断增加, 儿童艾滋病问题日益严峻。

虽然我国早已开始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 孕产妇艾滋病检测率虽逐年提高, 但孕晚期检测比例普遍较高, 而孕早期的检测比例低, 严重影响了干预措施的有效落实, 使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5]。流产妇女是妊娠妇女中容易忽视的弱势群体, 研究对象多为有意外性行为的相对不固定或有不安全性行为的性伴侣, 她们在社会人口学上具有一定独特性, 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薄弱环节和盲区, 目前还没有发现有流产妇女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和干预相关研究的文献报道[6]。对流产妇女进行艾滋病哨点监测可补充常规孕产妇艾滋病干预项目没有关注到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通过对这些相关因素的干预可更好地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在全人群的传播。

综上所述, 改善妊娠妇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信念和行为, 提高孕早期检测率和主动询医意识, 能有效降低艾滋病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率, 为制定艾滋病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梁科, 桂希恩, 张元珍, 等.孕前或孕期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的母婴传播[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2, 15 (1) :10-15.

[2]陈夏明, 唐国成, 张艳萍, 等.深圳市松岗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J].职业与健康, 2011, 27 (21) :2463-2464.

[3]曾毅.宣传教育与干预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主要策略[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10, 20 (2) :1-2.

[4]叶国兰.婚前女青年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态度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0, 24 (5) :57-58.

[5]邱申熊, 赵隽, 杨李, 等.阻断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25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 2012, 40 (2) :46-47.

HIV感染孕产妇 篇7

1常见心理问题

1.1恐惧、焦虑型

由于艾滋病的特殊性, 大多数HIV阳性孕妇往往悲观、失望、孤独, 对生活缺乏信心, 又要承受社会歧视的压力。孕产妇一方面由于缺乏对疾病及消毒隔离知识的正确认识, 一方面又担心胎儿安危, 思想负担沉重。另外, 患者普遍担心新生儿的健康, 担心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如:胎儿是否因此而畸形、是否会影响智商发育、是否会受到感染等。

1.2内疚、负罪型

有些感染HIV及AIDS的孕产妇存在内疚负罪心理, 特别是通过婚外性行为、滥交等不洁性行为而感染的患者。此类患者认为自己的轻率行为, 给自己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负担, 终日孤言寡语、精神萎靡、伤心流泪, 表现出明显的内疚与负罪感。

1.3紧张、猜疑型

此类患者大部分为诊断尚不明确或经多方检查未曾确诊的患者, 往往把自己的病情估计得太重, 怀疑家人隐瞒病情, 不让自己知道真实的病情。此种患者对HIV阳性的相关知识了解太少, 认为感染上就意味着不能正常孕育婴儿, 还对自己的生命带来极大的威胁, 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 因此整天生活在悲伤绝望的氛围里。

1.4抵制、报复型

有的患者由于知识水平较低, 得知自己HIV呈阳性, 对于医院的诊断呈抵制心理, 甚至产生愤怒、怨恨的心理反应, 对社会极度仇视, 甚至想过故意传播艾滋病病毒以解心头之恨, 有的加入贩毒的队伍, 表现出一种对社会报复的变态心理。

2临床护理措施

2.1细致进行政策宣传

要针对HIV阳性孕产妇的个体特点, 耐心细致地为她们讲解相关治疗政策, 如宣讲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 讲解关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相关规定, 宣讲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的主要内容, 深入浅出地把政策法规以生活化的方式予以讲解, 进行健康教育和咨询, 打消HIV阳性孕产妇的心理疑虑。

2.2对家属实行心理疏导

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能否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家属的作用不可忽视。医护人员在诊疗和护理的过程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与孕产妇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应耐心向家属讲解艾滋病的主要是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 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 取得家属的支持, 给予患者关怀和照顾。

2.3开展健康教育干预

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对孕妇进行登记注册, 建立母子保健卡, 进行孕期保健和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 提出HIV筛查建议。目标人群的干预措施:免费发放“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知识宣传册;采取孕妇学校讲课;导诊、候诊处张贴艾滋病知识宣传画;建立固定艾滋病知识宣传栏进行干预, 时间为2个月。保证每个孕妇在产前保健期间得到2次以上的听课, 责任医师面对面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以双向交流的健康咨询为主。

2.4热心为孕产妇排忧解惑

医务工作者及家属的言行对孕产妇影响很大, 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孕产妇, 为她们解决实际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重视病人的隐私权, 根据孕产妇实际情况选择分娩方式, 满足孕产妇的心理需要, 稳定她们的情绪, 做到以病人为中心, 结合病情向其讲解HIV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实施隔离的必要性;另外加强对胎儿监护, 让孕产妇及时了解胎儿情况, 减轻其心理压力, 配合治疗。

2.5积极鼓励患者树立信心

在临床心理护理过程中, 医护人员应善于运用激励法, 如给患者讲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介绍若实行有效的母婴阻断等方法, 将有效降低婴儿的患病率, 帮助他们树立希望, 舒缓心理压力。家属和医务人员要为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就医环境, 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高危行为、配合治疗, 以达到提高生命质量和生存时间的目的。

3结语

HIV阳性孕产妇的心理问题错综复杂, 加强对这一人群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干预和临床心理护理, 使其了解艾滋病传播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 能够有效地减轻孕产妇的心理压力, 对预防HIV的母婴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加强HIV阳性孕产妇的临床心理护理, 不仅能够防止由于心理原因造成的孕产妇不良后果, 还能有效实施母婴阻断。文章分析了HIV阳性孕产妇常见心理问题表现, 并提出相关临床护理措施, 密切了护患关系, 有效保护了母婴安全。

关键词:HIV阳性,孕产妇,心理健康,临床护理

参考文献

[1]张孔来.艾滋病[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2001:112.

[2]曾祥娥.HI V阳性孕妇21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23) :3219-3220.

[3]宁艳春.HI V阳性及AIDS患者的心理护理[J].华夏医学, 2005, 18 (3) :477-478.

[4]周敏卿.艾滋病毒感染孕妇住院分娩的护理[J].现代医院, 2007, 7 (7) :85-86.

[5]李铁华, 赖春莲, 杨明艳.流动孕妇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 2005, 21 (5) :390-391.

HIV产妇分娩期的护理 篇8

关键词:HIV产妇,分娩期,护理,职业防护

1 临床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4月至2008年12月住院顺产分娩产妇20例,第1胎12例,第2胎及多胎8例;年龄19~34岁。孕期产检HIV抗体阳性,均无AIDS临床症状。

2 护理

2.1 产前护理

产妇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特别是担心胎儿被感染,对其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和体贴她们,多与其谈心,人为关怀,取得她们的信任,了解其心中所想及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护理,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争取家属的支持和配合。产程发动口服奈韦拉平200 mg,垫上产妇卫生巾防止阴道分泌物及羊水污染待产床。笔者所在医院设立专门的病门、产房,专人进行产程陪护,让产妇安心待产。

2.2 产时护理

2.2.1 接生者及助手准备

准备专用HIV接生包,配戴防护镜,套上脚套,穿两件一次性隔离衣裳,戴双层手套,手套严密压住袖口,必要时用橡皮筋或缝线扎住。用容器配置含氯消毒剂溶液(含有效氯1 g/L),用于浸泡器械。

2.2.2 产妇的准备

会阴常规备皮、消毒、臀下多垫、消毒卫生纸,以防血液及羊水渗出污染产床。

2.2.3 接生者操作

尽量避免人工破膜及会阴侧切,胎儿娩出时,不要急于娩出胎肩,而应先充分挤出口鼻腔内母血和羊水,在距离脐根部3~5 cm处远距离断脐,交助手处理新生儿,如会阴裂伤及侧切缝合时,严格操作规范,用镊子出针,禁用手触摸缝针,避免利器伤。

2.2.4 新生儿放置复苏台上保暖,及时清除新生儿皮肤黏膜、鼻腔、口腔等处的母血、羊水及分泌物。

用吸耳球清理呼吸道,如果羊水及分泌物过多,必须吸痰管时,动作应轻柔,压力适中,防止黏膜损伤。清除完分泌物后,用流动的温水清洗新生儿,动作应轻柔,避免损伤新生儿皮肤和黏膜。新生儿脐部采用消剪消的原则处理,体重≥2500 g,接种乙肝疫苗。

2.2.5 器械物品处理

器械按消毒——清洗——消毒的原则,所用器械均放入1 g/L的含氯消毒剂,30min后清洗送高压消毒。一次性物品、污染的卫生纸加入2.5 g/L的含氯消毒剂,充分混合放置1~2 h后倒入垃圾处理室交环卫站处理。胎盘、脐带用优氯净粉密封消毒后焚烧。

2.3 产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观察产后子宫收缩情况,阴道流血情况,特别是产后2 h,防产后大出血。指导产妇进食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维生素丰富的饮食,增进食欲,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和床单,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及会阴清洁,每日用消毒液清洗外阴。

2.3.2 乳房护理由于HIV母乳中可以检测到HIV病毒,检测率高达58%。HIV病毒可以经母乳垂直传播给婴儿,到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HIV产妇分娩后都采用人工喂养方法。产后用芒硝和大黄混匀敷于双侧乳房回乳。

2.3.3 健康教育为产妇更换产垫处理污物时戴一次性手套,洗手后用含氯消毒液泡手。

2.3.4 新生儿按母亲孕期服药方案,服用抗病毒药物。

3 结果

20例HIV产妇住院期间均未发生并发症,母婴平安出院,全院医务人员未发生HIV感染。

4 讨论

梅毒患者HIV感染的检测 篇9

关键词: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一个世纪以来梅毒一直是一个公共卫生难题,近年来,梅毒发病率迅速增长,其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尤其是HIV感染更受到广泛关注。梅毒与HIV有相似的传播途径。因此,梅毒与HIV共感染比较常见,二者合并感染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为了解沈阳地区梅毒患者合并HIV感染的情况,笔者对本院2008年性病门诊确诊的梅毒患者进行HIV抗体的检测,并与2007年比较。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本院性病门诊经病史、临床症状及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agent test,RPR test)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TPPA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共有193例初诊确诊的梅毒患者。

1.2 材料与方法

患者采5 m L静脉血,分离血清在-20℃冻存。所有血清均在24 h内检测。TPPA试剂为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产品,丽珠集团丽珠试剂厂代理。RPR试剂为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HIV1/2型抗体的初筛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诊断试剂盒(厦门英科新创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如初筛阳性则送到沈阳市疾控中心HIV确证实验室确证,确证实验室用蛋白印迹试验确证,所有试验均按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操作,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2 结果

2.1 梅毒患者

本院性病门诊1年中共有193例初诊确诊的梅毒患者。其中男性占54.4%,女性占45.6%,男略多于女。一期梅毒中男性(33例)患者远多于女性(15例)。年龄1 d~82岁,平均34.6岁。其中,胎传梅毒4例,除胎传梅毒外年龄<20岁4例(2.1%),20~29岁76例(39.3%),30~39岁51例(26.4%),40~49岁38例(19.7%),>50岁20例(10.4%)。RPR滴度最高达到1∶128。二期梅毒患者最多,未发现三期梅毒患者。隐性梅毒占31.1%。

2.2 HIV抗体阳性患者

本院性病门诊1年中共发现HIV抗体阳性患者16例,均经过确证实验证实。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34.4岁。20~30岁7例,30~40岁7例,>40岁2例。1例38岁女性,以持续发热1个月就诊,其余均无明显临床症状。

2.3 梅毒合并HIV抗体阳性

在梅毒患者中合并有HIV感染者有8例,均为男性,占所有梅毒患者的4.1%,为二期和隐性梅毒患者。梅毒患者中合并有HIV感染者占1年中本院性病门诊所确证的所有HIV抗体阳性患者的1/2,虽然梅毒和HIV感染是同时被确诊的,但不能明确感染的先后顺序。对于这些梅毒患者,均给予治疗,治疗方法与治疗HIV阴性的梅毒患者一样。

2.4 2007年情况

共有初诊确诊梅毒患者134例,HIV感染10例,梅毒合并HIV感染2例,占所有梅毒患者的1.5%。

3 讨论

梅毒是对人体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性传播疾病。目前原发和继发梅毒总体感染率上升,中国梅毒的发病率以平均每年71.9%的速度持续上升[1],本研究的结果2008年比2007年新增梅毒59例,增加了44%。梅毒感染所造成的皮肤、黏膜损害,可使HIV感染的危险度增加5~8倍[2]。无论是在感染HIV的同性恋人群中还是经异性性传播的HIV感染者中,梅毒在这类人群中的具有高流行率和危险性。另外,梅毒感染还可以增加被激活的免疫细胞数量,并分泌可以增强HIV复制的细胞因子等,因此已有报道表明,梅毒使HIV感染者体内的病毒载量增加,CD4+T细胞的数量下降[3]。本研究报告显示隐性梅毒逐渐增多,这些患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仅血清学阳性,是隐蔽的危险传染源。

梅毒和HIV感染形成了一个危险的结合:梅毒显著增加了HIV感染危险,而HIV感染能改变梅毒的自然病程。在欧洲和美国在HIV感染的患者中梅毒的发病率都在升高,尤其是在同性恋和双性恋感染的群体中[4]。BLOCKER等[5]调查发现美国梅毒患者HIV感染率平均为15.7%。英国一项调查显示,HIV感染者合并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HIV合并梅毒者约为9%[6],与国外的调查相比,本研究梅毒患者中有4.1%的HIV抗体阳性,相对较少,可能与沈阳地区目前还处于艾滋病低感染阶段有关。与国内相关文献比较,本研究的发病率较高,可能与本研究是2008年的数据有关[7~9]。

面对目前性传播疾病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梅毒患者的增加,增加了HIV通过这组高危人群传播的可能性,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梅毒,有利于预防和控制HIV传播,同时HIV抗体检测列为性病诊疗的常规检查项目也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梅毒等性病患者,要提高HIV抗体检测意识,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止其传播与蔓延。同时对于门诊的HIV感染患者进行常规的梅毒检查。在中国同性恋的人群逐渐扩大,这些人是梅毒感染的高危群体,这些人每年均应进行梅毒和HIV的检测。HIV合并梅毒感染的治疗方法与治疗HIV阴性的梅毒一样,HIV感染是否影响梅毒螺旋体的根除也始终存在争议。HIV阳性者较HIV阴性患者能更快地进展到神经梅毒,应进行更为密切的随访,必要时作脑脊液的检查。

参考文献

[1]CHEN ZQ,ZHANG GC,GONG XD,et al.Syphilis in China:results of a national surveillance programme[J].Lancet,2007,369(9556):132-138.

[2]COHEN MS.When people with HIV get syphilis:triple jeopardy[J].Sex Transm Dis,2006,33(3):149-150.

[3]BUCHACZ K,PATEL P,TAYLOR M,et al.Syphilis increases HIV viral load and decreases CD4cell counts in HIV infected patients with new syphilis infections[J].AIDS,2004,18(15):2075-2079.

[4]SENA AC,TORRONE EA,LEONE PA,et al.Endemic early syphilis among young newly diagnosed HIV-positive men in a southeastern U.S.state[J].AIDS Patient Care STDS,2008,22(12):955-963.

[5]BLOCKER ME,LEVINE WC,STLOUIS ME.HIV prevalence in patients with syphilis,United States[J].Sex Transm Dis,2000,27(1):53-59.

[6]MANAVI K,LUO P L,MCMILLAN A.The three-year positivity rate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among a group of HIV-in-fected men attending the Department of Genitourinary Medicine,Edinburgh[J].J STD AIDS,2005,16:730-732.

[7]李伟,周迎、楚中华,等.梅毒患者抗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06,24(4):24.LI W,ZHOU Y,CHU ZH,et al.Analysis of HIV antibody as-say in syphilis patients[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Labortory Science,2006,24(4):24.Chinese

[8]朱邦勇,李民,闻春梅,等.梅毒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和/或HIV感染情况的分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21(6):355.ZHU BY,LI M,WEN CM,et al.Investigation of syphilis co-infected with HIV and other STDs[J].The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eology,2007,21(6):355.Chinese

上一篇:风险点问题下一篇:信息时代的档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