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教学活动如何设计教案

2024-05-22

数学的教学活动如何设计教案(通用15篇)

数学的教学活动如何设计教案 篇1

1.挖掘素材,因材施教

纵观小学数学教材,几乎每个知识点的学习均有活动的素材,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可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剪、拼及小组讨论、反馈交流,共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对于一些具有隐性活动因素的教材,我们必须深入钻研,认真挖掘。如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教师可设计一个“握手”的游戏,让学生明白“分别去乘”的含义。还有一些课堂上无法操作的内容,则可带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大课堂中去实践。如教学“简单的统计”时,可带领学生去马路口统计各种来往车辆的情况。

数学的教学活动如何设计教案 篇2

一、有效的数学练习设计, 应“源于现实生活, 高于现实生活”

数学是现实的, 它是生活中数学现象的提炼. 所以, 我们的练习设计应努力贴近学生所熟知的生活, 应努力沟通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与教科书之间的联系, 促使它们相互融合. 这样的练习, 才能促使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 让数学成为他们的喜爱, 成为他们发展的动力源. 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设计数学练习, 能充分展示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 还能使学生感知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科书中的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旁”, 让他们从自己的现实中看到数学问题, 并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体验到数学学习是有用的, 增长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了“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后, 我让学生练习:五一节期间, 我们班级36 名同学去大丰麋鹿保护区游玩, 门票30 元/ 人, 团购 (不少于40 人) 可以享受八折优惠, 两种购票方案, 你认为怎么购买最划算? 因为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就此出现了以下的方案:大多数学生都认为, 整个班上只有36 人, 达不到优惠的标准, 所以只能用36 × 30 = 1080 元. 少数学生认为: 虽然我们班只有36 名同学, 但我们可以购买40 张票, 只需要30 × 40 × 80% = 960元, 这样就比第一种方案至少少用120 元;如果我们能想办法再“伙同”4 个其他的游客, 这样又会少花96 元. 所以还是选择第二种方案. 这道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很多学生都会在节假日和家人出去游玩, 使学生充分感知了必须学好数学, 才会“精打细算”. 事实上也证明:通过这样的练习, 不但让学生掌握了商品经济时代“打折”等数学知识的意义, 而且能有效的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全面性, 激励他们的利用数学智慧进行现实生活, 同时培养了他们广泛的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二、积极实施开放式教学, 实施练习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新完善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 教与学都必须是开放.”数学练习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举措, 设计中我们应努力减少“指令性”的充分, 适度增加开放性练习, 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让他们的思维有广阔的时空.就此, 我们的练习设计应注重其开放性,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解题方式方法, 但一定让学生自己去通过假设、猜想 (实验) 、验证, 通过他们的联想去创新, 去灵活利用已有的知识.这样的练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能使学生好奇心和好胜心得到满足, 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充满灵动, 更加生动活泼.设计开放性练习, 我们应注意:第一要适合本班学生数学思维的特点;第二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适合班级中不同层面的学生, 让他们都有展现自己数学思维的机会, 获得成功的机遇.第三要注意能让学生从模仿逐步走向创新.这样, 才能使数学练习实现学生间各自展示、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目的.

三、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讲求练习的“民主性、自主化”

小学生是发展的主体, 是求知的主角.数学练习则是他们身心发展、追求知识的客观需要.实践表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只有激发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充分激活他们自主的力量, 才能使他们真正的进行自主学习, 做好自己的练习.据此, 我们在设计练习时, 应结合不同层面学生的练习需求, 设计出坡度不同、功能不同的练习, 让学生自主选择习题来练习, 训练他们的思维, 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掌握, 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让每名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数学思考获得应有的发展.如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 我设计了:1.基本的口算;2.在括号填写合适的数, 如 () ×9=18, 9× () =36, …;3.根据题意, 列式计算 (略) ;4.根据9×5=45, 编写一道生活习题.就这些练习而言, 学生的数学思维是自由的, 他们的数学活动是自主的.特别是第4题虽然部分学生不能完整的表述, 但他们还是经过自己努力思考的, 还是在脑海中搜索生活中的“形象”的, 他们努力了.

四、开发数学课外资源, 设计实践性练习

最新完善的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严格遵循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 实事求是的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促使他们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同时进行问题的解决. 事实上, 如果我们的数学课堂离开了学生的生活, 那必定是无意义的数学学习, 因此, 我们的练习设计一定要认真开发课外的资源, 设计一些实践性的练习, 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习得知识, 在生活实践中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比如探索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公式, 探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等, 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回家进行探究、操作, 然后总结归纳, 等等.

数学的教学活动如何设计教案 篇3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活动教学  教案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74-01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重活动教案的设计,这不但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要求,而且也是保障思想品德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分析初中思想品德活动教学教案设计的策略,对于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1.初中思想品德活动教学教案设计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展开的,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对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教案的时候,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但要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理解能力进行教学活动设计,而且需要让学生参与到活动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

例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设计《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的教学教案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设计中,认真听取学生创造性的设计意见,围绕着学生熟悉的QQ、微信和陌陌等网络交往平台和软件,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教案。

活动主题设计:班级调查——“你在享受健康网络吗?”

教学活动环节:

环节1:针对初中生沉迷网络游戏,容易受到网络暴力和网络色情不利影响等问题,让学生互动交流,讨论“你应该怎样避免沉迷网络游戏,不受到网络暴力与色情的影响?”

讨论的结果总结:①合理安排学习和网络游戏时间,遵守正常的作息时间;②坚持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遇到事情需要冷静对待,不满目模仿网络暴力行为;③不浏览网络色情网站,不观看色情图片,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网络邀请,不加入发布黄色信息和图片的QQ群、陌陌群和微信群。

环节2:对于网络谣言和恶搞事件等问题的看法。

讨论问题:

(1)如果你是网络谣言的受害者,你希望网友应该怎么做?

讨论结果总结:①希望网友了解事实真相,不以讹传讹,不随意进行人身攻击;②希望网友不要进行人肉搜索,不要将事情扩大化,避免对受害者造成更大的伤害;③希望网友可以尽快淡化此事,不要总是抓住事情不放,让事情热度尽快冷取下来。

(2)如果遇到恶搞事件,你会主动参与其中吗?

讨论结果总结:①如果不存在主观恶意行为,参与一下也无妨,网络就是娱乐大众;②如果对恶搞主角造成了不利影响,不会主动参与其中;③平静心看待恶搞事件,不跟风参与,也不刻意回避。

(3)你认为健康的网络环境应该是什么样?

讨论结果总结:①可以畅所欲言,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②没有不良信息和网络暴力,可以放心共享资源;③可以自由的浏览网页,进行网络交易;④可以任意宣泄自己的情感,不会受到人身攻击和伤害。

2.初中思想品德活动教学教案设计需要注重开放性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而关注社会问题是将理论联系生活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教案的时候,需要注重教案设计的开放性。一方面,既要注重教案设计的灵活性,让学生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为教学提提供丰富的资源,又要注重教案设计的有效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让学生从分析问题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3.初中思想品德活动教学教案设计需要体现趣味性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理论性内容较多,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使课堂教学陷入枯燥无味的境地,学生也会对课堂教学活动失去兴趣。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设计活动教学教案的时候,需要体现其趣味性,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设计《感受法律的尊严》教学教案时,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模拟法庭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法官、原告、被告、书记员、原告律师、被告律师和书记员等,借鉴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围绕案例进行法律知识的运用,这样既可以增加教案设计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将法律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在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认识到活动教学教案设计的重要性,坚持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注重教案设计的开放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孙刘华.在活动中感悟与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活动教学的探索[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03:13-16.

[2]葛军春. 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教案的设计[J]. 新课程(上),2014,09:88-89.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设计 篇4

大班数学活动:交集

设计意图:

交集对于幼儿来说是个全新的概念,对于我也是很有挑战的一个内容,印象中这好像是中学数学的内容,之所以会选择这节活动,是因为我认为经过精心设计教案,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幼儿是可以初步理解交集的。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幼儿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思维特点。

活动目标:

1、体验交集处的物品具有两个集合的特征,并会依据物品特征进行摆放。

2、能运用交集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

活动准备:

1、两个空心的大圆圈

2、幼儿人手一个图形(红色的各类图形,不同颜色的圆形)

3、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4、各类饮料(橙汁),各种橙味的食品

活动过程:

一、图形找家

1、活动前教师随机给幼儿一人一种图形,贴在胸口。

2、教师出示两个空心的大圆,告诉幼儿分别是圆形的家和红色图形的家。

3、引导幼儿把身上的图形送回家。

4、提出疑问:红色的圆形该住在哪儿?

5、引导幼儿讨论:有没有办法让红色的圆形既能和圆形住在一起又能和红色的图形住在一起?

6、方法:把两个圆重合一部分,这是两个圆的交集,也就是红色圆形的家。

7、教师出示一组图形,请幼儿把它们送回家。

8、教师小结:交集中的物品具有两个圆圈中物品的特征。

二、分苹果

1、教师出示操作材料并简单介绍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

3、集体交流

三、帮助弟弟妹妹

1、设置情境,引导幼儿运用交集的知识解决问题。

2、情境一:中班的弟弟妹妹要去春游,帮忙选食物。

中一班喜欢液体的饮料,中二班喜欢橙味的食物。教师出示视频引导幼儿选一种同时具有以上两个特征的食品。

3、情境二:帮助小班弟弟妹妹选玩具

弟弟喜欢玩雪花片,妹妹喜欢红色的玩具。引导幼儿选一种他们都喜欢的玩具。

四、结束

给弟弟妹妹送选出来的食品和玩具。

教学反思: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幼儿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思维特点。在本活动中我认为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课前对环节的设计思考的还不够,语言组织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上课的时候语言比较嗦,不够概括,使得幼儿理解不了。

2、教具的`摆放不合理。

3、目标没有达成。

4、买过来的食品没有合理的利用起来。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和“”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班数大学活动:认识“>”和“<”

设计思路:

对中班幼儿来说,“>”和“<”看起来很抽象,实际上只要让他们记住开口的方向,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并且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本活动意在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一,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开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戏贯穿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小猴子头饰若干。

5、数字小兔图一张,有关数字卡若干。

6、数字卡10张(装入猫头包内),铃鼓一个,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和“<”

1、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来了,蜜蜂蝴蝶飞呀飞呀,飞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教师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幼儿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蜜蜂和蝴蝶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师:“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号,能放‘=’号吗?”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2、问:“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园里),展示红花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

量的不同,引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3、师:“大于号和

小于号都有一个开口,长得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二、表演游戏:学做“>”“<”

请2名幼儿做数字娃娃,戴上数字头饰,一幼儿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幼儿读出“6大于4“4小于6。”

设计思路: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和“<”设计思路:

对中班幼儿来说,“>”和“<”看起来很抽象,实际上只要让他们记住开口的方向,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并且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本活动意在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一,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开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戏贯穿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小猴子头饰若干。

5、数字小兔图一张,有关数字卡若干。

6、数字卡10张(装入猫头包内),铃鼓一个,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和“<”

1、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来了,蜜蜂蝴蝶飞呀飞呀,飞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教师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

幼儿说出数量,

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蜜蜂和蝴蝶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师:“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号,能放‘=’号吗?”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2、问:“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园里),展示红花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引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3、师:“大于号和小于号都有一个开口,长得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二、表演游戏:学做“>”“<”

请2名幼儿做数字娃娃,戴上数字头饰,一幼儿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幼儿读出“6大于4“4小于6。”

对中班幼儿来说,“>”和“<”看起来很抽象,实际上只要让他们记住开口的方向,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并且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本活动意在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一,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开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戏贯穿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

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小猴子头饰若干。

5、数字小兔图一张,有关数字卡若干。

6、数字卡10张(装入猫头包内),铃鼓一个,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和“<”

1、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来了,蜜蜂蝴蝶飞呀飞呀

,飞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教师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幼儿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蜜蜂和蝴蝶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师:“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号,能放‘=’号吗?”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2、问:“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园里),展示红花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引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3、师:“大于号和小于号都有一个开口,长得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二、表演游戏:学做“>”“<”

请2名幼儿做数字娃娃,戴上数字头饰,一幼儿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幼儿读出“6大于4“4小于6。”

大班计算活动:比较轻重

幼儿园大班计算活动:比较轻重

温州三幼得胜园区 潘雪如

活动目标:

1、感知轻重,知道要有两个或者几个物体才可以比较重量。

2、学习用自然测量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用工具测量来比较三个物体的重量,并做好记录。

3、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活动准备:

1、学具筐:面霜瓶、积木、天平8个。

2、皮球、桶、纸盒、水瓶、铅笔盒、杯子、积木、瓶子各两个。

活动过程:

一、提出概念。

1、请一名幼儿上来。

(1) 今天老师想给XXX小朋友比重量,你们觉得一个人可以比重量么?那有什么办法呢?你们觉得谁重?

(2) 今天老师带来了跷跷板,看看谁重一点?我给重一点那边贴上箭头向下的标记。

(3) 小结:原来比重量要两个或者几个物品才可以比较,一个物体不能自己跟自己比重量。

二、感知重量。

1、幼儿探索。

(1)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两样物品,老师请你们来给他们比一比轻重。

(2)我请两个孩子一组,站在桌子旁边去找两样物品比轻重,给重的那样东西贴上朝下的箭头。

2、小结:原来我们用我们的小手掂一掂可以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三、工具测量。

1、出示三样物品。(三个玩具)

(1) 刚才我们给两样东西比了重量,我这里有三样东西,谁愿意上来给他们比较轻重。谁跟他有不一样的意见?

(2) 那到底谁排的对呢?我也不知道。当我们用手也没办法分出轻重的时候,那我们就需要一个准确的测量工具。他就是天平。

(3) 我们先将两个物品进行比较,把轻的那个拿下来,重的那个不动。然后再把第三个物品拿来进行比较。那这个比其他两个都重,所以他是最重的,那C就是最轻的,中间这个叫什么呢?他叫不轻也不重。

(4) 因为他最重的要轻,比最轻的要重,所以他叫不轻也不重。一起来说说看。(贴上箭头)

(5) 教师示范记录表。

2、幼儿操作。

(1) 请小朋友两人一组不拿凳子到桌子旁边,合作一人记录,一人测量,给三样物品比轻重。

(2) 教师检验:将幼儿的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3) 找出不一样的检测一次。

数学的教学活动如何设计教案 篇5

第1、2课时(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习目标:

重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课前预习:

一、阅读教材P96-P98的内容

二、独立思考:

1、满足方程组 的x的值是-1,则方程组的解是_____________.

2、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比较容易的变形是( )、

A、由①得 B、由①得

C、由得 D、则得

3、用代入消元法解方程 以下各式正确的是( )

A、B、

C、D、

4、如果 是二元一次方程,则 的值是多少?

互动教学过程

探究一: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

探究二: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步骤 名称 具体做法 目的

1 变形 变形为

2 代入

3 求一元

4 求另一元

5 写出解

探究三:根据市场调查,某种消毒液的大瓶装(500g)和小瓶装(250g)两种产品的销售数量(按瓶计算)比为

2:5,某厂每天生产这种消毒液22.5吨,这些消毒液应该分装大、小两种产品各多少瓶?

自我能力评估

一、课堂练习

教材P98练习1、2题,P99练习第3、4题

解下列方程组

(1) (2) (3)

二、作业布置

教材P103习题8.2第1、2、4、6题。

三、自我检验

(一)填空题

1、在方程 中,若用x表示y,则y=__________________,若用y表示x,则x=____________.

2、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较简单的解法步骤为:先把方程______变为_________________,再代入方程________,求得_______的值,然后再求_________的值。

3、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为_______________。

4、若 是方程组 的解,则m=_________,n=__________。

5、在方程 中,若x与y互为相反数,则x=_______,y=___________。

6、从方程组 中消去m,得x与y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方程组 的解是方程 的一个解,则m=________________。

8、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由得到用x的式子表示y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使得代入后化简比较容易的变形是( )

A、由得 B、由得 C、由得 D、由得

2、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时,代入正确的是( )

A、B、C、D、

3、解方程组 的最佳方法是( )

A、由得 再代入 B、由得 再代入

C、由得 再代入 D、由得 再代入

4、方程 的一个解与方程组 的解相同,由m等于( )

A、4 B、3 C、2 D、1

5、如果 是方程组 的解,那 之间的关系是( )

A、B、C、D、

6、在式子 中,当 时,其值为3,当 时,其值是4,当 时,其值为( )

A、B、C、D、

7、某校八年级学生在会议室开会,若每排坐12人,则有11人无处从,若每排从14人,则余1人独从一排,则这个年级的学生总数为( )

A、133 B、144 C、155 D、166

(三)解答题

1、用代入消元法解下列方程组:

(1) (2) (3)

2、已知方程组 的解中x与y互为相反数,求m的值。

3、已知方程组 的解是方程 的一个解,求a的值。

4、已知方程组 与方程组 有相同的解,求a、b的值。

5、解下列方程组的过程中,是否有错误,如有错误,请指出来。

解方程组

解:由①得

把代入中,

y是任意数

x是任意数

因此方程组有无数个解

6、若 求 的值。

7、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数字大2,若将十位数了和个位数字交换位置,所得的数比原数的 多3,求这个两位数。

8、甲、乙两人同解方程组 ,甲正确解得 ,乙因抄错C,解得 ,求A、B、C的值。

9、已知等式 对于一切数都成立,求A、B的值。

10、根据有关信息求解:

(1)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求每件T恤衫和每

瓶矿泉水的价格。

(2)用八块相同的长方形地砖拼成了一个大长

方形,求每块地砖的长和宽。

第3、4课时(加减消元法)

学习目标:

1、掌握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进一步体会消元的思想。

2、能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特点选择比较容易的方法解题。

3、能由题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组解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课前预习:

一、阅读教材P99-P102内容

二、独立思考;

1、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如果要消去x,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得到__________,如果要消去y,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方程 有两个解分别是 和 则 =_________, =___________。

3、解方程组 为了计算较简单,最好是( )

A、①7-②3 B、①-②3 C、①+②3 D、①2-②

4、已知方程组 ,则 与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点A( ),点B( )关于 轴对称,则 的值是_____________。

6、解方程组 比较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7、大数和小数相差8,和是32,由大数是___________,小数是_______________。

8、已知方程组 ,则 =__________________。

互动课堂教学

探究一:用加减法解方程组 。

步骤 名称 具体做法 目的

1 变形 使方程中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变成相反数的形式。

2 加减

3 求一元

4 求另一元

5 写出解

探究二: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探究三:2台大收割机和5台小收割机均工作2小时共收割小麦3.6公顷,3台大收割机和2台小收割机均工作5小时共收割小麦8公顷,1台大收割机和1台小收割机每小时各收割小麦多少公顷?

自我能力评估

一、课堂作业:

1、教材P102练习第1.2.3题。

二、作业布置:

教材P103习题8.2第3、5、7、8、9题

三、自我检测

(一)填空题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________,其中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

2、用加减消元法解下列方程组 ,较简单的消元方法是:将两方程左右两边_________,消去未知数______。

3、已知方程组 用加减消元法消去x的方法是_________,用加减法消去y的方法是_______。

4、方程组 ,可用______________消去未知数y,也可用___________消去x。

5、方程 的解是_________________。

6、用加着消元法解方程时,你认为行消哪个未知数较简单,填写消元的过程,不解:

(1) ,消元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消元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已知方程组 ,不解方程组,则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8、满足 ,那么 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_。

9、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它的周长分为6cm和9cm两部分,则它的底边长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解方程组比较简单的消元方法是( )

A、用含y的式子表示x,用代入法 B、加减法

C、换元法 D、三种方法完全一样

2、用加减法解方程组 ,下列解法不正确的是( )

A、○13-○22,消去x B、○12-○23,消去y

C、○1(-3)+○22,消去x D、○12-○2(-3),消去y

3、用加减法解方程组 ,其解题步骤如下:(1)○1+○2得 ;(2)○1-○22得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1)、(2)都不对 B、步骤(1)、(2)都对

C、本题不适宜用加减法解 D、加减法不能用两次

4、若二元一次方程 有公共解,则m等于( )

A、-2 B、-1 C、3 D、4

5、已知方程组 的解为 ,则 的值为( )

A、4 B、6 C、-6 D、-4

6、以方程 的解为坐标的点P( )一定不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7、如果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x、y的差是7,那么k的值是( )

A、-2 B、8 C、0.8 D、-8

(三)解答题

1、用加减法解下列方程组:

(1) (2) (3)

2、用适合的方法解下列方程组:

(1) (2) (3)

3、若方程组 的解满足 ,求m的值。

4、已知方程组 中 的系数已经模糊不清,但知道其中表示同一个数,也表示同一个数,且 是这个方程组的解,你能求出原方程组吗?

5、已知关于 有方程组 的解是 ,求 。

6、解方程组 。

7、在一本书上写着方程组 的解是 ,其中y的值被盖住了,你能求出p的吗?

8、已知 , ,求 的值。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两点的坐标满足方程

数学的教学活动如何设计教案 篇6

教学目标:1.认识分数工程问题的特点。

2.理解、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方法。3.能正确解答分数工程问题。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几张。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口答列式:

1.修一条100米长的跑道,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2.一项工程,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几分之几? 3.修一条100米长的跑道,每天修25米,几天修完? 4.一项工程,每天完成1/8,几天可以完成全工程?

(通过这组题,复习工程问题的三个基本数量关系,以及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不定具体的数量应样表示,为学习用分数解答奠定基础。)

二、新课:

1、引出课题:工程问题应用题.2、教学例10(1)出示例10: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2)审题后,根据条件问题列成下表,分析解答,讲算理:工作总量甲独修完成时间乙独修完成时间两队合修完成时间30天10天15天03、改变例10中的工作总量,让学生猜一猜,算一算,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接上表在工作总量栏中写出:60千米、90千米。(1)让学生猜完后,计算:

(2)订正后问:为什么总千米数不同,而两队 合修的天数都一样?(通过工作总量的改变,让学生猜猜、算算合修的天数,激发学生学习工程问题的兴趣,引起思考,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4、如果去掉“长30千米”这个条件, 改为“修一段公路”,还能不能解答?(1)组织学生讨论:(2)列式解答、讲算理.(3)比较与归纳: 再讨论:

1)这题与上面的练习题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两题的解题思路是否相同呢? 3)用分数解答工程问题的解题特点是什么? 4)指出例10这样的题目可用两种方法解答。

(通过学习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工程问题的特征,掌握了用分数解答工程问题的方法。)

三、练习:

1、第98页做一做。(通过基本练习,让学生及时掌握、巩固工程问题的解法。)

2、第99页 2.3、判断题。

数学的教学活动如何设计教案 篇7

1. 准确把握幼儿的发展水平

在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之初就应当对幼儿数学教育方面的发展水平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有部分教师认为, 在每天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对幼儿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无论是在心理发展还是在身 体发展方面, 幼儿与成人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尽管幼儿教师从事的幼儿教育工作,但是教师对幼儿的了解往往依赖于成人的思考角度. 幼儿教师要想随时掌握幼儿的所思所想, 就应当与幼儿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幼儿进行良好的交谈,倾听幼儿的心声. 幼儿教师唯有通过对幼儿的了解, 才能够掌握幼儿的相关信息,对幼儿喜爱的或者是排斥的教学活动形式,幼儿成长中体现出的长处与短处等. 在对幼儿发展水平有所了解与掌握之后,教师才能够依据教学活动的目标与教育教学的具体内容,设计具有新颖性与合理性的教学活动,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2. 具体教学活动目标的合理选择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教育的目标通常分为总目标、单元目标、具体活动目标与年龄目标. 教育教学的总目标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给幼儿与数学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与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幼儿的智力. 单元目标则是依据教学活动具体情况来设定,并且每一具体的教学活动都有其所特有的教学目标. 年龄目标则是按照幼儿的班级与年龄特点设定的目标.

首先,教师在选择具体的活动目标之前,应对数学教育的总目标有所了解. 在数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牢记数学教学的总目标,在数学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中都应体现出总目标.具体说来,在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的相关内容,在每个活动设计中都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要求,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其次,教师在了解幼儿数学教育单元目标与年龄阶段目标的基础上了解具体活动应包括的目标. 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将单元目标与年龄阶段的目标作为参考的依据,依据单元目标与年龄阶段的目标确定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的目标. 在设计时应考虑将具体的活动目标置于什么位置, 教学活动阶段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这些方面的内容都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仔细地考量. 最后, 教师应依据具体目标选择所应当包含的教学内容. 例如,教师在指导幼儿复习“6以内的加减运算”时,依据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目标,将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作出具体的规定. 因此,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分成三步:(1)指导幼儿理解“6以内的加减”的含义;(2)培养幼儿正确地、熟练地进行“6以内的加减运算”;(3)熟练掌握加法交换规律. 依据此教学教育的目标,教师展开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3. 设计合理的数学教育活动 ,进行必要的修改与补充

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基本设计完成后,还应当考虑活动设计的合理性. 因此, 教师除了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外,还应当考虑活动所需时间的长短. 通常情况下,小班数学教学活动以20min~25min为宜,中班和大班数学教学活动则以半小时为宜. 教师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应当考虑是否难点设计得太多,难点过多就会超出所预定的时间;活动设计的难点过少则会达不到预定的时间,数学教学活动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同时, 教师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应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考虑在内. 对于安排幼儿操作这一环节是否应加入其中,需要教师谨慎地思考. 依据数学教学活动的内容,在探究活动方面,教师如果没有考虑幼儿的操作性,则难以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当然, 教师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还应考虑活动的开展能否依据幼儿的身心水平达到预想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将幼儿的特长体现出来.对于设计活动不当的地方应进行必要的修改.

4. 结语

总之,教师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幼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依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展开合理的教学活动设计,依据幼儿成长的特点展开教学活动设计,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摘要: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是开展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先决条件.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起来.数学教育活动看似简单,但在数学教育活动开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却不简单.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安排涉及多方面的内容.本文就如何设计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进行简单的分析,以期能够对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开展有进一步的了解.

数学的教学活动如何设计教案 篇8

关键词:教学目标;措施;教学评价

一、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

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不仅可以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还有助于老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节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设定的教学目标既要包含理论知识以及技能训练,还要包括对学生内在情感、学习态度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老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同,形成的课堂教学水平也就会出现很大的差异化。因此,老师在对教学目标进行设定时,首先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然后针对课堂的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以及能力、素质为目的,最终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要素的准确把握

首先,充分掌握学生的情况。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想要对小学数学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的内心情感、学习水平以及接受能力有一个全面、准确的把握,从而积极地引导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地位。

其次,教学内容应精心设计。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老师首先应该对教材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然后再通过对教学内容中重、难点的分析和思考,组织好教学的内容并安排好教学活动。

最后,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教学方法的使用对教学目标的最终完成起着直接、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老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旨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

三、准确性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不仅是为了检验教学目标的完成度,更是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更充分的了解和把握。教学评价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要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学习态度以及综合素质的体现。这样才能得到准确性的教学评价。

总而言之,有效教学设计应该由合理的教学目标设定、全面的教学要素分析以及准确性的教学评价三部分组成。而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促使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体现,从而得到有效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王智明,钱万正.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0(3).

数学的教学活动如何设计教案 篇9

连连看看(认识长方形)

连连看看(认识长方形)

教学目标:

1.能在与正方形的比较中认识长方形。

2.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教学准备:

1.神奇口袋一个,内装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若干。

2.每个幼儿一张方形纸,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纸的宽度等长。

3.《幼儿活动材料》每人一本,彩笔若干。

教学过程:

一、感知长方形

1.出示神奇口袋,请幼儿边说儿歌边摸口袋,告诉大家自己摸的图形名称。

2.让幼儿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长得有点像,长方形就像伸长的正方形。

二、在操作中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

1.让幼儿找出正方形的纸,用对折的方法比较正方形的四条边,四个角。

2.让幼儿找出长方形的纸,让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比较长方形的四条边,四个角。使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长方形的特征。

三、导幼儿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引导幼儿总结出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

2.运用折纸的方法,请幼儿将正方形对折出长方形(三角形除外),长方形变成正方形,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四、连连看看

1.指导幼儿做画册上的练习,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

教学建议:

1.在摸图形时可以告诉幼儿XX图形是长方形。

2.引导幼儿发现周围环境中有长方形特征的某些物体,建议家长帮助幼儿寻找。

日常活动与教育

1.可在智力角区里玩《图形接龙》的游戏。

2.在美工区中玩《图形拼图》粘贴的游戏,让


幼儿自己动手把彩色的几何图形进行自由粘贴成各种物品,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图形的兴趣。

游戏宝库:

《小动物找家》

目的:复习几何图形

准备:在场地上布置四种小动物的家,分别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表示,每一位幼儿一个几何图形的项链或胸卡。

玩法:老师扮“老狼”幼儿扮“小动物”。告诉小动物老狼在5点钟要来抓它们,然后“大舅灰狼”往前走。“小动物”一边喊“老狼来啦”一边模仿动物走路。灰狼从1点钟开始回答,按顺序报到5点钟时,就回头抓“动物”。“小动物马上按图形找自己家。找促家的小动物被大灰狼抓去,停止游戏一次。

游戏建议:

1.幼儿可以换图形

2.“大灰狼”也可请幼二来扮演

《摆火柴棍》

目的:

1.摆三角形,四角形。2数火柴根的根数(或用棉签代替)

玩法:

1摆三角形和正方形,知道三角形用三根火柴,正方形用四根火柴

2.摆各种有趣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菱形,梯形等等并数出火柴的根数。

.另附儿歌:神奇口袋

大班数学相邻数教案设计教学反思 篇10

1、引导幼儿会寻找比一个数量多1少1的数量。

2、认识相邻数,探索发现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磁钉若干 幼儿每人一套1——10的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认识相邻数,探索并体验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一)学习2的相邻数,并初步认识相邻数

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对应并置的两排磁钉数量分别是1和2。)第一排磁钉有几个,第二排磁钉有几个?第一排比第二排磁钉怎样?(少1个)第二排比第一排磁钉呢?(多1个)我们可以说1比2少1,2比1多1.

2、(教师在2个磁钉下面再贴出第三排3个磁钉)第三排有几个磁钉?第三排和第二排磁钉比怎样?(多1个)第二排比第三排磁钉比怎样?(少1个)我们可以说2比3少1,3比2多1.

3、教师以中间一个数为主,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先与前面一个数比,再与后面一个数比。

2比1怎样?2比3怎样?

小结:2比1多1,2比3少1,所以2的“邻居或好朋友”就是1和3。

二)学习3的相邻数

1、教师把第一排1个数量的磁钉取下,在3个磁钉的下面放上4个磁钉,引导幼儿比较3比2怎样?3比4怎样?所以3的好朋友或邻居是谁和谁?

2、通过学习得出3的相邻数是2和4,并让幼儿在过程中体会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数量关系。

三)学习4的相邻数

教师把2个磁钉取下,在4个磁钉下面放上5个磁钉,引导幼儿比较4比3怎样?4比5怎样?所以4的相邻数是3和5。

四)学习5的相邻数

教师把3个磁钉取下,在5个磁钉下面放上6个磁钉。请幼儿自行比较,比小结出5的相邻数是4和6.

五)学习6、7、8、9的相邻数

教师分别直接说数字6、7、8、9,请幼儿说出它的相邻数是谁和谁。启发幼儿用刚才的方法找出它的相邻数。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总结找相邻数的规律。

二、游戏:找邻居,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1、游戏玩法一:教师给每个幼儿一套1——10 的数字卡片,教师说出一个数字,让幼儿找出该数的“邻居”并将卡片举起。

2、每个幼儿拿好一张数字卡,并表示扮演一个数字宝宝,,教师演唱歌曲“找朋友”,在音乐声中,幼儿去寻找自己的相邻数,演唱停止后,是相邻数的三个小朋友要抱在一起,并要求其中一位幼儿说出其是怎样找到邻居的。

三、结束部分

1、评价幼儿此次活动情况。表扬上课认真,积极动脑的幼儿。

数学的教学活动如何设计教案 篇11

关键词:数学 教学 设计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是为数学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更高效的学习,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建构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浅谈如下自己的看法:

一、树立“五为主”的教学思想

1、学生为主体。学生为主体,就是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时学习的主体、认知的主题、发展的主体。也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阅读、自求理解,自致其知,自己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根本改变教学中单纯由教师灌输知识、越俎代庖的教法。

2、教师为主导。教师为主导,就是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规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的作用和活动方式主要是“导”。导,指引导、指导、辅导、因势利导,也就是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思想流程、学习心理,正确地引导学生由未知达到已知的彼岸。

3、教材为主源。教材为主源,就是教材应该是教学的主要信息源,教学不能超纲离本。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的主要形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工具,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材料,也是考核教学的主要依据。在戏剧界有“剧本剧本,一剧之本”的说法,类似地对于教学而言有“课本课本,教学之本”的说法,因此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绝不允许脱离教本。

4、训练为主线。训练为主线,这是教学过程中确认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后的必然归宿。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必须把训练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基本线索——学生的知识在训练中发展。“学生为主体”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基点,“教师为主导”是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条件,而“主体”和“主导”的关系有辩证地统一在一个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结构之中。

5、培养能力为主旨。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因此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知识的教学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前提。学生智力发展了,能力提高了,又可以促进新知识的学习。知识与能力是相互促进的,但不一定同步发展,小学生能力的形成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结合“双基”教学长期地进行智力技能训练的结果。我们应该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建构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的策略

1、 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预先设定的可能达到的结果。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要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正确地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目标的不同层次。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对这三个目标领域统筹加以考虑,并把较高水平的目标当作影响内容的主题和根本目的来看待,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

2、注重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必须进行学情分析,应着重分析学习者的起始能力、已经形成的背景知识和技能及学习者是怎样进行思维的。

① 学习者背景知识的分析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总要与背景知识发生联系,以有关知识──包括正规和非正规学习获得的知识来理解知识,重构新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背景知识的分析,不仅包括对学生已具备的有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的分析,还包括对不利于新知识获得的背景知识的分析。

② 学习者的思维方式

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关注的是怎样进行教学,其实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之一是考虑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学生是如何思维的。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但要对学习者背景知识进行分析,还应关注学生是如何思维的。另外,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分析对达成教学目标也十分重要,也是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忽视的内容。

三、组织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依据,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内容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学内容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所以,首先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其次要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再次应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通过合适的内容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堂教学设计抓住教学重点是关键之一。教学设计时,教师要防止只关注课堂形式的热热闹闹和课件画面的漂漂亮亮;要通过钻研教材,抓住教学的重点,并且在设计中突出重点。教师应注意一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几个,但教学重点一般只有一个。重点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确定;重点应通过时间安排、过程设计来突出。

四、教学评价

浅谈如何精心设计中小学数学教学 篇12

数学的生命线在于思维, 数学教学中, 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这正是“诱思探究数学”的精髓“以思维为主攻”。因此,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把“学会”转化为“会学”。

本人经教学尝试, 认为应“立足中差, 着眼中上, 把握目标”来设计训练, 这样有利于分层推进,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义务教育法提出:“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教学大纲指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关心, 对他们给予热情而有效的帮助。”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新观念, 面向全体学生, 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一、立足中差, 强化训练, 充分挖掘中差生的学习潜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儿童中, 除百分之五左右的特殊生理缺陷外, 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 智力相差无几, 都能学习得很好。”因此必须做到:

(一) 热情关怀“学困生”, 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

首先, 细心观察, 在他们注意听讲的时候, 提出估计他们能基本答对的问题, 使他们从中体验成功的愉快, 受到鼓舞;其次, 给他们不失时机、恰如其分的引导、鼓励, 使其逐步思考, 独立思考问题;再次, 注意随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只要他们有一点成功就要及时给予肯定, 使其不断增强信心。

(二) 教学中, 设计问题顾及中差生。

采用“优先提问”, 设计板演内容时, 考虑给差生一些容易的题;采用“优先板演”布置书面作业时, 分层布置, 适当降低要求, 并采用“优先批改”“优先反馈”“优先面批”。对于错题, 可鼓励、引导他们先弄清错因, 再自己编一至二道类似的题, 通过纠正, 自编自做, 得到及时矫正, 使他们理解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 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使之逐步做到:动手做、动眼看、动耳听、动脑读、动口议和动笔写。遇到问题独立思考, 在和谐的训练中不断发展。

二、着眼中上, 灵活多样的训练, 使大多数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

学生的多样性, 要求教师不能顾此失彼, 而要面向全体, 根据学生的实际, 确定恰当的目标层次, 根据适当训练、反馈、矫正后大多数学生能达到的学习水平来确定教学起点, 因人定标, 分类指导, 分层训练, 分步落实, 使各类学生的思想活动灵活多变, 不受思维定势的限制。

三、和谐训练, 不断缩短师生的心理差距, 建立和睦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表明:“师生之间相互信任, 彼此沟通, 协调一致, 这种积极授受关系, 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亲其师, 信其道”, 这充分说明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才能“有意识地把知和情两个过程统一于教学活动中, 充分调动情感和意志的积极功能, 发挥情意对认知的调节、启动、强化和感染等作用, 以情启思, 以情促思, 以情成思”。

(一)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认真、细致的解释回答, 即使问题再简单, 甚至不严密, 也要耐心地启发和引导, 帮助他们追溯求源, 弄清在某些知识结构上存在的问题, 进而启发诱导, 使之受到启迪,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引导他们解决问题, 在和谐的训练中逐步完成解答。

(二) 对板演中的错误, 在评议时, 要引导学生细心分析, 尽量发表不同的见解, 通过分析说明, 使之弄清出错的原因, 并及时反馈矫正, 再进行必要的变式训练, 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 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若带有普遍性, 则采用集体参与教学。

教师引导讨论的概念辨析、错因剖析、一题多解可培养学生积极思维能力;若是个性的, 则要通过适当个别辅导、循循善诱, 耐心引导帮助他们弄清错误的原因, 鼓励学生增强信心, 逐步改进, 不断提高, 使之悟出“温故而知新”的道理, 进而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四、把握目标, 分层训练, 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素质, 多出人才, 出好人才, 义务教育中小学数学要求我们要重视“三性”: (1) 层次性, 即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组织教学, 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2) 能动性, 即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观能动性, 前者为后者服务, 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3) 整合性:即重视认识目标, 智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自学能力是较高的能力, 也是各种智力活动的综合表现。因此, 有目的、有计划的不断丰富训练内容可不断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生在训练中获得不断的发展。

五、让学生在参与教学评价中得到训练,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为使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对待自己的学习, 就要尽可能给他们提供自我评价、自我认可和自我激励的机会。如课堂检测后学生依答案自评和互评, 对作业可以小组互阅和对阅, 出错之处可分析讨论, 使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得到有机训练, 使教学和评价得到和谐的统一, 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和愉快地发展。

数学的教学活动如何设计教案 篇13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

2、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能够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认识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点,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教学难点:

能够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每小组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实物各一个。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各一个。

橡皮泥一盒。

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老师在网上下载了几张图片,非常漂亮。同学们想不想看?请欣赏!

(点击 出示课件。)

师:从画面上,你看到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是建筑物。)

师:如果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这些建筑物,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我看到的一些建筑物都是由长方体、正方体、……构成的。)

师:对,这些建筑物都是由立体图形构成的,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立体图形,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特征。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认识。)

(二)、新授。

(点击 ,出示例3的四幅图。)

师: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这些立体图形分两类,你打算怎样分?说说理由。

(学学生讨论后汇报,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一类,圆柱、圆锥为一类。)

师:能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吗?

(学生回答: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都是平面分为一类,而圆柱、圆锥都有曲面分为一类。)

(三)、探究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

1、摸一摸,体验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归纳填表。

师:好!我们就按照第一种分类来整理复习,先研究长方体、正方体,再探讨圆柱、圆锥。

数学的教学活动如何设计教案 篇14

教学目的:1.区别“1”和“许多”,能正确说出什么是一个,什么是许多。

2.学习由同类物体组成许多,并把许多分成一个一个物体。教学准备:1.实物教具:扑克、玩具。

2.于幼儿人数相等的积塑粒,盛玩具的塑料筐一个,选取的物体单位名称应为“个”,便于幼儿掌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让幼儿区别“1”和“许多”的概念。

1.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一张扑克牌,让幼儿说出“一张”,继续快速的出示,启发幼儿说出“许多张”。以这种形式,重复2——3次,变其它的玩具。

2、请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来站队,继续一位,一位请......启发幼儿说出“是由一位一位小朋友组成的许多小朋友”,在请幼儿一位一位回到座位,启发幼儿说出“许多小朋友分成了一个.....二、指导幼儿亲自参加分和操作活动,感知“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许多个物体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物体,一个一个的物体合起来成为许多个物体。)

1.老师拿出一筐积塑粒,让幼儿知道筐里有许多积塑。

2.把一筐积塑粒撒在地上,说明要求:请幼儿每人迅速的拿一个积塑,然后,会说自己拿了一个积塑。老师问:刚才地上有许多积塑,小朋友把积塑一个一个拿走了,地上还有吗?幼儿答:一个也没有了。

3.让幼儿把积塑放回筐里,老师说:小朋友一个一个把积塑放回筐里,你们看筐里有许

多积塑。老师应强调一个一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三、引导幼儿独立的找出自己身上或活动室内,哪些物体只有一个,哪些物体有许多。

例如:我有一张嘴,我有许多牙齿,我有一个头,我有许多根头发......建议游戏:  1.小白兔拔萝卜

目的:通过游戏认识1和许多。

准备:玩具萝卜(于幼儿人数相等),篮子一个。在地上画一个大圆圈,附近再画一个小圆圈假设为小白兔的家。离小圈两米远画一横线假设为山,萝卜放在山上。

玩法:幼儿扮小兔子,找出一名衣着鲜艳的“小兔”站在小圈里,其他“小兔”站在大

圈里。老师启发幼儿认数:小圈里有几只“小兔”?大圈里有多少只“小兔”?(老师最后告诉幼儿:“小圈里有一只“小兔”,大圈里有许多只“小兔”。然后“小兔”到

山上拔萝卜,每只“小兔”拔一个。由老师发信号,“小兔”从家里蹦出来,到山上拔萝卜,边蹦边念儿歌:“小白兔,乐呵呵,到山上,拔萝卜,一只小兔拔一个,放在一起是许多。每只“小兔”到横线前拔一个萝卜。老师问:“你们手中有几个萝卜?”幼儿回答后,老师让“小兔”将萝卜一个一个放在篮子里,然后问:“一个一个的萝卜放在一起是多少萝卜?”总结,一个一个萝卜放在一起就是“许多”萝卜。幼儿边跳边念儿歌下山。

2.小蚂蚁运粮

数学的教学活动如何设计教案 篇15

一、让预习作业贴近学生生活

教师在进行预习作业设计时应当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 首先, 教师应当让预习作业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这往往会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初中数学课本中的很多知识都是源于生活, 很多教学内容都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关。这便是一个很好的基础。教师要善于将预习作业更好的和学生的生活发生联系, 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去展开对于很多问题的思考与探究。这首先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升学生对于生活的感知力, 同时, 这也是让学生在生活中来应用与验证很多知识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更加活跃, 才能够让学生对于很多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 这也是对于实际课堂教学的一种很好的辅助。

以“多姿多彩的图形”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为例。教师在设计预习作业前, 应当对预期的教学目的加以分析, 这样才能够让作业的设计更富针对性。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发现图形的本质, 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图形, 并在生活中发现实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来搜集各种图形, 学生收集图形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 例如, 通过绘画的方式将实物图形画出来, 然后将两者进行对比, 寻找图形的本质;也可通过数码产品将实物照下来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预习作业可以让学生较为轻松的完成, 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预习的乐趣, 降低了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来进行作业设计是一种很好的设计模式, 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这也会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设计富有操作性的作业内容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以操作为主的作业形式, 这也是预习作业设计时可以有的一种尝试。初中数学课本中讲到的不少知识点都有着一定的操作性, 需要学生在动手体验的过程中来感受知识要点的实质。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进行预习作业的设计时则要加强对于学生操作能力的锻炼。可以设计一些有意思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来完成, 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展开对于相应问题的探究。这将会为学生的探究过程提供一个很好的空间, 并且能够让学生对于很多内容有更深的思考, 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让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体会。

以数轴讲解中的预习作业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 让每组学生利用两个刻度尺做成一个数轴, 然后在数轴上标出15和-15, 22和-22, 9和-9的位置。让学生针对在数轴上的数字的关系进行提问, 教师对问题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将其中合理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这样的数学预习作业, 让学生具有明确的目标, 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这个过程中将会使学生在对新知识的预习中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复习, 可谓一举多得。这样的预习作业设计方式才是更值得被提倡的, 在这种积极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预习作业设计中体现差异性

还有一个很值得教师们注意的问题, 那便是预习作业在设计时应当体现一定的差异性。学生间会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 不同学生的基础水平、思维能力以及知识接受程度会很不一样。如果教师简单的用同一标准来要求每一个学生, 这不仅难以实现真正的训练目标, 这也会出现一些实际的教学问题。因此, 教师要想办法化解这一障碍, 在预习作业设计时应当多设计一些梯度性的问题。这不仅能够给每一个层面的学生提供提升的空间, 这种作业设计的理念也更加人性化。这样才能够促进更多学生的不断进步, 这也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应当有的方式。

例如在“勾股定理”一课的预习作业设计时, 教师应当依据学生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 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应当让学生在了解勾股定理内容的基础上寻找生活中的实例, 对于中等层学生则应当在基础层预习作业的基础上了解勾股定理的应用, 针对优秀层的学生,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通过勾股定理进行题目设计, 提升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这种分层设计的预习作业才更具针对性, 这也会让每一个层面的学生的数学能力都得到锻炼。同时,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调整自己, 在完成已有层面的基础上来尝试解答更高层次的问题。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 这也会带给学生非常积极的心理暗示, 让学生能够勇于超越自我, 勇于挑战难关, 这些都是实际教学中非常有价值的部分。

在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要透过合理的预习作业的设计来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来设计相应的作业内容, 这种形式往往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具备一定操作空间的问题, 这样的作业通常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预习作业设计时也应当多设计一些梯度性的问题, 这不仅能够给每一个层面的学生提供提升的空间, 这种作业设计的理念也更加人性化, 这样才能够促进更多学生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张玉敏.论开放性教学走进数学课堂[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刘锡凤.浅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3]丘立峰.课堂组织艺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阅读 (教育版) .2013 (03)

[4]王先国.浅谈数学解证题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 (教育版) .2013 (03)

[5]陈益琴, 郁云翔.初中数学中基于课前“预习活动”有效设计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1 (17)

上一篇:三年级写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作文300字下一篇:驾驶员的安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