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队伍现存问题的原因及后果分析

2024-11-15

销售队伍现存问题的原因及后果分析(共6篇)

销售队伍现存问题的原因及后果分析 篇1

一、销售队伍管理的迷思:

迷思1

四类销售代表:“出勤不出工,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出活不出利”,销售代表虽然出勤了,但可能是在公司里或在市场上的旅馆里;虽然销售代表在市场上拜访客户,但拜访效率很低,一天可能只拜访一两位客户;有的销售代表虽然很勤劳,每天拜访十几位客户,但是客户的成交率很低,只有效率,没有效果,只有勤劳、苦劳、疲劳,却没有功劳;有的销售代表虽然销售量很高,但对公司的贡献未成正比,销售的“质量”却不佳,回款率低。

迷思2

销售代表如何“变压力为动力,变能力为销售力”。多数销售主管只给业务代表制定了销售目标,自主管理,自我控制。

迷思3

销售代表管是“一放就乱,一管就死”,对销售代表的被动式管理,而非销售代表自动自发,自主管理,自我控制。

迷思4

销售代表的激励机制,过分类信金钱的奖励作用,将金钱作为唯一有效的激励手段。

二、销售队伍管理迷思的原因分析:

销售主管的管理角色错位

绝大部分销售主管都是由优秀的销售代表提升上来,他们往往在业务上尤为擅长,提升为主管之后,角色由原来业务型转变为管理型,主要责任是通过提升销售队伍的能力和热忱,达成销售业绩的倍增。现实中,提升销售主管之后,角色并未适时调整,虽然职务销售主管,却还干着大销售代表的事情,大部分时间还是亲自跑客户,亲自签单,依然是扮演一位签单高手的业务角色,而忽略了对销售代表的管理、指导、激励和控制,凡事由“亲自干”最后走向“独自干”,既“不放手”更“不放心”。形势迫使主管事必躬亲,结果是销售主管身心疲惫,销售业绩并不理想,由于销售主管精力和时间有限,疲于奔命,没有精力去指导激励下属,公司业绩的持续提升后劲乏力,销售成本越来越高,发展受到制约。主管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工作负担过重,个人容易停滞不前,发展也深受限制,

销售代表主要扮演办手续等基本程序性工作,销售代表的士气低落,造成“双输”的局面。销售主管的最有价值的作用不在于签了多少定单,而在于培养出多少能签单的高手,缔造一支能征善战的销售团队。销售队伍的心态调整与能力提升

影响销售代表业绩的自身因素主要是销售代表的心态和能力。销售工作本身是一项挫折感较强的工作,来自市场、客户、公司主管、同事等外在因素都能影响销售代表的心态,而销售代表的心态又直接影响能力的发挥,销售工作首要关键在于一个“勤”字,可以将销售代表分为四类:I类销售代表可以通过加强辅导和训练,提升销售能力;II类销售代有是超级销售代表,各企业应提升此类销售代表在销售团队中的比例;III类销售代表能力有余而勤劲不足,属于“出工不出力”,应努力协助销售代表调整心态,激发其将潜能释放出来;IV类销售代表应及时果断予以淘汰。

销售培训的误区

虽然许多企业重视销售培训,开展多次的销售培训,然而,却很少有企业对培训的效果做出评估,培训的方式及内容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是否有助于公司销售业绩得以提升?“填鸭式”的培训方式,教师只能教给我们知识,教练才能教给我们技巧、技能。“实践出真知”,培训最好的讲师是公司的销售主管,最好的教材应是公司内发生过所有案例的汇编。不同公司应致力发展一套属于自已的业务精兵训练模式。

销售表单、报告未能善加运用

为加强销售行动追踪,各企业建立了各种表格、表单,要求销售代表填定,一方面销售代表是否坚持认真、实事求是填写,另一方面,销售表单提供的资讯是否得到销售主管的正确运用,作为追踪和决策的参考。仅通过表格、表单、报告来追踪销售代表的行动是不够的,还要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销售代表的思想动态变化。了解销售代表业绩未能达成的深层次原因,以便制定解决问题的正确的应对措施。

销售队伍的管理、控制的效果并不理想销售主管主要是通过电话追踪,了解销售代表的行踪,只能解决“出勤不出工”问题,却未能有效解决“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问题。

“中国首届健康产业会销管理层精英论坛”发起人、资深撰稿人、营销界培训师、健康产业资深策划人、天津市抗衰老学会理事、天津安泰健康产业集团人力资源总监……电子邮件>>: 63056842@qq.com[/i]

销售队伍现存问题的原因及后果分析 篇2

一、中学生作文教学的现存问题

1. 教学目标过于功利

传统的教学只注重中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其内在发展, 认为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考试、升学, 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有些教师产生了为达到拥有好成绩的目的, 让学生套范文、仿范文、押作文, 作文成了奉本作文、应试作文。如《我的妈妈》, 一般这样的作文教师的铁定要求是开头从妈妈的外貌入手, 而妈妈的外貌描写大多聚焦于斑白的花发、眼角的鱼尾纹、布满皱纹的双手, 弄不好就模仿《春蚕》里老舍描写妈妈有一手的茧子。一般情况下, 我们的学生大都写正面形象, 很少写反面形象, 并且为了博取老师的赞赏, 中学生通常都写妈妈如何地照顾、爱护自己, 在工作岗位上是如何努力的, 在家庭中如何省吃俭用的优点, 就是不写妈妈爱唠叨、脾气不好等缺点。通过同学们写的作文可以看到, 中国孩子描写妈妈的形象都是千篇一律的。

2. 教学资源过于狭隘

传统的作文教学内容只注意文体而缺乏对写作素材的搜集, 并且只注重课堂教学这一途径, 忽视了大自然这一丰富资源。有人认为读课堂教学之外的书不叫读书, 学生局限于狭小的生活圈子, 导致许多中学生写出的作文含义不深或不新, 内容空泛虚构, 模仿甚至照搬作文选上的文章。

3. 教学方法过于机械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每单元写一篇习作, 再配合写一篇观察习作, 把学生的写作限定于同一时间, 作文命题单一化, 忽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性。因此,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即作文, 只有运用多种训练形式, 才能启迪学生的创造火花, 提高作文水平。如一篇文章叫《冷眼看作文》, 对作文教学进行批判, 说作文的训练, 除了难忘的事就是有教训的事, 要不就是半命题作文记一件××的事, 翻来覆去还是那件事。总之, 俗、俗、俗, 苍白、苍白加苍白。有道作文题目叫《闲不住的××》, 作文要求写人, 有的学生写的是《闲不住的声音》, 是一篇非常美的散文, 但教师告诉他, 你别这么写, 跑题!从而让学生限于机械化的作文写作循环中。

4. 教学评改过于刻板

在评改中, 中学生往往以教师为权威, 教师是评改的主动山东临沂●韦春红

者, 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但教师的评语往往单一, 没有个性, 只从结构、内容, 语言等角度评改, 对学生的文采、好段、好句不加赞赏。如在一次作文比赛中, 作文题目叫《战胜自我》, 有的学生写自己家庭如何贫困, 父母下岗、爷爷生病、母亲艰难地供他上学等, 而有的学生写的是平常的生活琐事, 有的学生写的真情感人, 而有的学生写得平淡无奇。这时教师往往会对较差文章予以全盘否定, 甚至作文中的好段或好句也被一齐否定, 结果大大减弱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使学生对作文更无好感。

二、中学生作文教学现存问题原因分析

1.“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学生由于年龄小, 在学习生活中往往具有明显的向师性, 在作文教学中往往把教师视为权威。具体表现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全权包办, 用自己的思想和模式灌输学生, 使学生失去主体性;作文命题主观性、盲目性强, 命题激不起学生的创造火花。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指导过多或指导不当, 都会阻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有的教师在作文教学目标上只注重学生的作文教学达到与否, 忽视学生的自身体验, 使学生缺乏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美的艺术能力, 写不出有创意、有内涵的文章, 长此以往, 这种作文教学观念将会阻碍甚至扼制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封闭单一的教学资源

中学生的好奇心强, 喜欢接触大自然, 但传统作文教学更多的是把学生禁锢在课本中、教室中, 完全割裂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作文与生活脱节。一提起作文, 教师们就自然而然地想起教室, 眼睛就盯住讲台这个人类社会中最小的舞台, 幻想在这里创造最优秀的文章。并且学生只接受语文学科教育, 没有接受语文学科的生活教育。

3. 形式主义的作文训练

传统的作文训练是作文的归类训练和技巧的写法训练, 对于一些作文, 中学生会发现有规律可循。如前几年教育界总结了材料作文的写法模式:“引” (引用材料) ———“议” (提出论点) ———“联” (联系实际) ———“结” (归结全文) 的“四字作文法”。这几年的话题作文, 虽然在打破陈腐的作文格式和思维模式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 但却开始出现新的形式主义倾向, 如编故事模式、写寓言模式等, 不论哪种模式, 都提供了优秀作文作为蓝本。究其实质, 作文写作仍是重形式高于重内容, 对考试方法指导重于对生活和学习的指导, 这种偏重形式的倾向作文教学, 束缚了中学生的心灵与手脚。

4. 全权主义的教学评改

全权评改即教师完全按自己的经验和价值观评改学生的作文, 而不尊重学生的创作个性及闪光点, 久而久之, 学生也形成一种观念即把教师的评改当做作文评定的唯一标准。虽然教师为讲评兢兢业业作准备, 讲评时也讲得头头是道, 但学生则昏昏欲睡, 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局外人的地位。究其原因, 是由于传统的作文评改, 教师代替了写作主体———学生的主角地位, 在评改的舞台上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主讲、主导的功能, 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失去了评改能力的培养机会。教师的包揽某种意义上还养成了学生的惰性:反正作文只同老师一人见面, 写得好坏都是那么一回事, 发下来看看分数、评语就往抽屉里塞。还有一部分学生因其作文心理被老师所左右, 对老师的赞语沾沾自喜, 对批评则垂头丧气、心灰意冷, 评改无法对学生形成良性刺激, 反而扼杀了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综上所述, 现实中的中学作文教学阻碍甚至扼杀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象是显而易见的, 现状是令人担忧的。为了改变这一状况,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必须在中学作文教学的目标、训练形式、内容、评改方式等方面给以优化。

参考文献

[1]倪文锦, 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曾宪文, 吴秉忱.写作与创新[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0.

[3]刘淼.作文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销售队伍现存问题的原因及后果分析 篇3

关键词:代课教师 代转公 教师队伍

在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背景下,为了充分肯定与回报农村代课教师①的历史功绩,稳定农村中小学代课教师队伍,解决农村偏远贫困地区的师资问题,重庆市政府实施了将大部分农村代课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政策(后文简称为“代转公”)。

作为在西部地区率先解决农村代课教师这一难题的重庆,“代转公”前,共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岗代课教师10344人,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总数的6.78%,比全国的平均值约高1.5个百分点。彭水地处渝东南,属老少边穷山区,同样也是教育大县,全县有1116名代课教师,占全重庆市代课教师总数的11%,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现存问题

笔者于9月份到彭水县教委支教,在近八个月的时间里,由于工作原因接触过数以千计的“代转公”教师,参与了已取得教师资格证的“继续代课”教师基本情况统计工作,参与了教师资格能力测试,参与了部分农村学校的评估工作。在工作中不难发现,“代转公”教师队伍存在如下问题:

1、第一学历②层次低,后续学历“注水”现象严重且专业过于单一

彭水县2007-2009年“代转公”教师第一学历结构情况表

从彭水县07年至09年已取得教师资格证的“代转公”教师的情况来看,1227名教师中,小学教师为1208人,其第一学历以初中为主,占总人数的57%,最高学历为专科,共25人,占总人数的2%,没有第一学历为本科的“代转公”教师。初中教师共20人,初中教师的第一学历以高中为主,占总人数的80%,其中有2名教师的第一学历为初中,最高学历为专科,仅2人。这部分“代转公”教师大多数没有受过专业教育,更没有接受过教育教学理论的系统培训。

“代转公”教师的学历进修主要通过函授、电大和自学等渠道进行,且取得的学历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是汉语言文学、教育管理、小学教育、行政管理等文科专业,这种重层次轻专业的倾向,使得“代转公”教师队伍专业结构失衡的问题十分突出。

虽然“代转公”教师经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进修学习,他们的学历达标率有了大幅度提高。但自学考试、成人函授(业余)班、网络教育等其他形式的在职学历“注水”现象严重,多数教师为升职所需“硬件”所迫,以取得一纸文凭为目的,学历达标,学力难以达标。这部分老师在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对学生思想的分析及预测、对教育科研、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普遍欠缺。

2、课堂教学能力较低

教师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组织教学能力、学习能力、科研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写作能力、协作能力等。组织教学能力又包括教学工作、思想品德教育、教育科研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四个方面。

从授课的情况来看,部分“代转公”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大于内容,只能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有的课堂教学完全偏离学科重心,他们的教法陈旧,观念落后,甚至少数“代转公”教师还存在常规教学能力缺乏和知识性错误。如在某堂五年级的数学课上,某一老师的表述为:“两个面积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错误命题却成了这位数学教师口中的真命题。

3、学科结构失衡

配齐配足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是推进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但“代转公”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严重失衡。

(1)教师资格证与学科不对口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的许可证,在我国,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在毕业时通常能领取教师资格证。非师范类和其他社会人员在取得相应的学历和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证书后,可以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试讲两部分。理论考试通过后,申请人可以申请自己想要教的科目进行试讲。

从2009年彭水县“代转公”教师考取的教师资格证的情况来看,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考取了数学教师资格证,其原因是考数学教师资格证对普通话的要求更低(申请语文教师资格证要求普通话成绩为二级甲等,数学教师资格证只需要二级乙等),很多农村教师,尤其是西部边远山区的农村教师普通话带有严重的地方音,很难达到二级甲等的要求。

(2)学科结构性缺编比较突出

许多学校因编制使用不当或人员学科分布历史形成,加之课程设置的不断变化等因素影响,普通存在结构性缺员的问题,据统计,除高中体育,小学数学、语文等主干课程有本专业毕业的专职教师外,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的教师普遍不足,一些学校师资紧缺,甚至无法开课。

能够开齐课程的学校,教师“教非所学”的现象比较普遍,甚至出现音乐教师不懂乐理,只好组织学生唱流行歌曲的现象。小学英语的师资更是“量少质差”,尚有基本发音都不准的非英语专业的小学英语教师。一些教师“身兼数职”,出现了包班教学、一人代几门课的“万金油”式的教师。教师工作负荷加重,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备课,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4、教师职业认识淡漠

“代转公”之前,代课教师处于“半农半教”状态,月工资基本都在300元左右,由于工资低,他们既要教书育人,又要顾及家里的农活,很难把心思全放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多数代课教师受转正条件限制,思想包袱较重,存在得过且过的想法,部分教师的敬业精神不强,教学积极性不高。

部分代课教师对人生的态度有不正确的观点,对教师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这部分教师把崇高的教育事业看作是养家糊口的“铁饭碗”,对待工作得过且过。虽然他们工作多年,但不思进取,无所用心,不去阅读业务知识,研究专教法,不去想如何提高自己。

二、原因剖析

“代转公”教师队伍之所以存在教学能力偏低、学科结构失衡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策上的,又有历史存留的,更有现实变化带来的。

1、教师资格证考试把关不严,影响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目前大学和地方发放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把关不严,导致教师资格证有一定水份。在高校,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在毕业时通常都能领取教师资格证;在地方,仅凭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考试,再加上大专以上文凭就可取得教师资格。教师资格证发放把关不严,淡化了对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核,对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更没有起到提升的作用。对于师范生,应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大力强化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法课程,加强培训力度,严把实习关,使其毕业生修业期满后,真正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对于社会考生,更应该严格把关,加强教师资格考前培训。

2、政府投入经费不足,资源分配不公平,教师待遇差, 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

虽然我国各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连年增加,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教育全面发展的需要,并且没有有效的经费投入监督机制,尚未完全落实的“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也不能保证充足的教育投入。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大多数县财政薄弱,难以有更多的资金投向义务教育。农村教师的待遇不高,激励机制不合理,造成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

3、教师业务培训少, 学校缺乏有效的学习机制,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效,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的学校虽知教师的地位及重要性,但对教师的业务培训却较少,甚至流于形式,致使部分教师特别是代课教师,从其任教以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培训,致使教育教学能力没能提高或大幅度提高。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求人人学会学习、终身学习。但许多农村学校尚未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无法为教师搭建学习平台,缺乏学习氛围的营造,久而久之,教师自我学习观念淡薄,得过且过。知识的陈旧导致方法的陈旧,方法的陈旧将导致教育的落后,特别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这方面将越彰显出来。

4、学校内部管理机制问题多,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在调查和与“代转公”教师座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有的学校在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上有所尝试,但真正落实到位却不够。在用人机制和干部管理制度上由于缺少健全的制度,无法真正落实“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使部分教师丧失奋斗目标,创新精神匮乏,敬业精神不足。有些学校缺乏科学的教师评价考核制度和教师激励机制,教职工的真才实学和工作实绩难以衡量和评价,长期以来的“大锅饭”观念,致使教师缺乏进取之心、竞争意识,缺少努力、勤奋工作的动力,工作惰性很重,创新精神严重缺乏。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代转公”教师的积极性,影响“代转公”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注:本文作者刘琬为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学。

注释:

①代课教师是指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即在正式教师编制不足或者教师缺额的情况下由乡镇政府、村委会或者中小学出面聘任的临时教师,是继民办教师之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史中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

②第一学历是指国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全日制教育的学历,也就是要排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日制自学考试、成人高考脱产班、成人高考函授(业余)班、电大、网络教育等其他形式的在职教育。

参考文献:

[1]薄建国.代课教师的政策与法律问题[J].江西教育科研,2005,(04).

[2]庞丽娟,韩小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其破解[J].教育研究,2006,(09).

[3]王献玲.中国民办教师始末研究[D].浙江大学,2005.

[4]唐海燕.如东县农村民办园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5]特派记者.代课教师的呼唤.我的出路在哪里[J].半月谈,2009,(7).

[6]焦瑶光.甘肃省农村小学代课教师现状的调查研究[N].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5-4-21.

[7]玉丽.教师何时告别代课——我国代课教师相关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5,(08).

党员队伍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篇4

从社会环境变化来看:国际上苏、东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西方一些不良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文化潮流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国内,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思想观念的碰撞、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等情况的冲击和影响,势必使一些缺乏必要思想准备的党组织和党员,在思想认识上出现偏差,最终导致思想和行为背离党的先进性要求。

从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来看:一是一些党组织在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面缺乏自觉性和坚定性,使得不合格的党员得不到及时处理,优秀党员也得不到鼓励,党组织内部缺乏奋发向上、争先创优的氛围;二是一些党组织在党员教育管理上,工作方式缺乏创新,方法陈旧落后,内容单调乏味,党员教育缺乏吸引力,党员教育管理中形式主义严重;三是一些党组织在党员教育和管理上缺乏民主和制度创新。党员缺乏参与的积极性,不能严格执行党章的各项规定。四是一些党组织的负责同志工作责任感差,业务能力低,或者不能发挥表率示范作用。

从党员自身党性修养看:一些党员忽视甚至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这容易导致党员在理想和信念、组织原则和纪律、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偏离先进性的要求。

分析党员队伍中存在问题的成因,有助于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高度重视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文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定有力的整改措施,促进问题的解决,达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的。

党员队伍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篇三

在前期摸底排查和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基础上,我街道对所管理党员的基本信息进一步进行认真核实,经与本人档案、户籍等有关资料进行比对、印证后,对全街道党员队伍有了一个大致的情况分析,现将调研掌握的党员队伍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层党组织党员情况基本情况

我街道共有党组织234个,包括党委11个、党总支10个、党支部213个。街道现有党员5073名,其中正式党员5001名,预备党员72名。发展党员62名,发展党员33名,发展党员39名。共有党员5073名,其中农村生产一线党员 2126名,外出务工(个体)540名,企业党员1737 名,机关教育部门党员468 名,离退休人员党员202名。其中女党员1005人;研究生学历党员有20名,男性9名,女性11名;本专科学历党员1028名,男性党员700名,女性党员328名;中专及以下学历有4024名,男性3358名,女性666名。;流动党员42人,年老体弱不能参加正常组织活动党员116人,无法查找73人。

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调查摸底的情况来看,我街道在党组织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村部分党组织和党员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一是党支部经费严重不足,党组织活动开展少,从而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二是党员年龄老化,联系群众作用得不到很好地体现。三是能力偏弱,无力起带头作用。四是少部分党员党性观念淡漠,思想退化。

2、党员流动性大,对他们实行有效的教育管理难。流动党员是新形势下党员队伍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对其的教育管理是新时期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新问题,集中表现为党组织教育管理上的“五难”和流动党员自身面临的“五个矛盾”。“五难”是: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教育难适应、活动难开展、设臵难健全。“五个矛盾”是:找组织与找工作的矛盾、党员找组织与组织找党员的矛盾、党员的权利与义务的矛盾、管理与服务的矛盾、先进性与新环境的矛盾。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流动性大,不好管;二是认识不清,不想管;三是模式老化,不会管;四是流动党员思想复杂,不服管。

3、企业党支部开展工作和企业党员的管理存在难度。有的党员生活困难,疲于应付生活的压力,参加组织生活的热情不高;有的党员因工作性质的原因,经常外出,行踪不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有一部分党员不愿意暴露党员身份,这些都给党员的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1、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个地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强不强,工作搞得好与差,关键在班子,尤其是一把手。因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始终把选好配强支部一班人,特别是选好党支部书记放在首位。坚持“三向培养”,要坚持素质标准,真正选“能人”来当家,选“强者”来执政,特别要从种养大户、复退军人、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个体私营业主里的优秀分子中选拔能人进村级班子;要形成制度化的教育培训机制,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驾驭农村工作、解决农村各种矛盾的能力,使村干部在思想、作风、能力上适应农村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影响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积极探索推行针对性强、特色鲜明、能有效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活动载体,不断赋于农村党员管理新的内容和形式,为党员充分发挥作用提供更宽阔的舞台。我街道在选拔后备干部方面今年的重点就是扩大选人视野,拓宽选人渠道。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民营企业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转业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等有志于农村工作的各类优秀人才中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全街道后备干部储备90名。

2、加大党组织的整顿和调整步伐,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组织保障。当前,一要进行农村后进党支部整顿。要以大规模下派干部为契机,配强支部书记,通过优化党组织的工作职能,为保持党员工作积极性提供组织保障。二要加强机关党建工作,结合机构改革做好党组织的调整,使党组织的设臵与机构改革相适应,便于党组织结合各自实际有效开展工作;三要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和社区党建步伐,通过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来减少党员管理的“空档”,积极探索社区社会化管理及在职党员“双重管理”途径。我街道党工委运用“创新方法,健全机制,同创共建”的管理新方式,在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取得了较好成效。

3、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依据调查摸底结果,要分门别类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针对流动党员要实行活性管理。各基层支部对所有流动党员建立档案,做到“六个掌握”,即掌握党员基本情况,掌握外出时间,掌握所从事的职业,掌握流入地址,掌握联系办法,掌握党费缴纳情况。同时确定专人联系,支部在流动党员的同一村民小组中指定一名党性强、责任心强的党员与流动党员结成联系对子,定期联系,支部委员对本支部的流动党员实行包干制,每人包干联系几人,从而形成支部--支委--联系人--流动党员的管理链;用好《流动党员证》。

支部在党员外出前,把《流动党员证》发放到具体人手中,并在其外出前向街道党工委汇报,街道党工委在可能的情况下,与流动党员流入地党组织取得联系,共同帮助管理好流动党员。各党委、党支部要求流动党员做到至少每季度交一次党费,每次回家要到支部汇报一次思想,提供有价值的致富信息或招商引资信息。

针对下岗企业党员,以有利其本人参加组织生活,履行党员权利与义务的原则,将其组织关系妥善解决,根据下岗失业党员需求实际,采取介绍就业、提供免费技术培训、减免税收、给予补助等方式予以帮扶。各街直部门党组织要注意不断增强离退休老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并创新教育形式,可采用报告会、座谈会、学习讨论会、组织生活会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对老党员进行思想素质教育。使老党员能继续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进一步加强组织观念和党性锻炼。

此外,还要严格党内生活制度,疏通“出口”,对长期不发挥作用、不过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受组织约束的党员和违法乱纪、损害党的形象的不合格党员,坚决进行组织处理,纯洁党员队伍。

看了党员队伍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还看了:

销售队伍现存问题的原因及后果分析 篇5

【摘要】 目的:探析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现存问题、原因分析以及优化教学的方式。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级中专护理专业(3年制)100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随机抽取6名教师和18名学生开展访谈。结果:教师多数仍旧使用传统教学法,病例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情景模拟教学法较少,学生的临床实践不足。结论: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很多,要按照外科护理学的特点,并考虑学校实际情况、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的综合素质等,不断优化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 外科护理学; 现存问题; 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4-0155-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14.080

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外科护理学,其理论性、实践性的教学特点突出,属于临床教学中的重要学科。教学方法是教学中的可变因素,因此,要积极加以选择、应用,不断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实现教学目的[1]。笔者所在医院外科调研室问卷调查显示,外科护理学的教学方法中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加以优化,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级中专护理专业(3年制)100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6~18岁,平均(17.23±1.20)岁;招考入校方式是统招,6名任课教师全部为女性,年龄23~55岁,平均(36.69±2.1)岁。

1.2 方法

1.2.1 访谈法 随机抽取2011级3年制外科护理学专业教师6名,学生18名,并且开展访谈,访谈时间在教学课外。

1.2.2 问卷调查法 利用笔者所在医院护理调研室制作的教学方法评价调查表,针对2011级中专护理专业(3年制)100位学生开展匿名问卷调查,发放了100份问卷,回收100份,回收率100%。结果

2.1 访谈结果

调查反映出外科护理学的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一是教学方法多是传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二是多媒体教学讲授为主,课件幻灯片文字性内容多,缺乏清晰、有重点的板书;三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病例分析教学法虽有但很少,对学生按照临近座位分组,学生不能积极发言;四是实验课教学虽有使用情境教学法,可是练习流程依旧是“看示教―练习―回示教”;五是一些录像时间过长,学生易于疲劳;六是多媒体教学中的临床视频、病例、图片等临床实践资料较少,偏离学生的临床见习爱好。6名教师中,有4名教师主要采取普通讲授法,2名教师使用过PBL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无人使用项目教学法。

2.2 问卷调查结果

经问卷调查100位学生,所得的外壳护理学教学方法现存问题具体如下,见表1。讨论

3.1 教学方法现存问题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出了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的问题有以下:一是教学的形式简单,没有全局优化。教师多采用传统教学法,虽然一些教师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可仍然是以讲授为主。少有PBL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合作学习等,项目教学法无人使用。教师的全局优化意识不足,通常只是“小范围实验”,并没有结合多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全面思考,全局优化,教学方法缺乏深入探索[2]。教学方法流于形式,多媒体以声像结合的“电子课文”取代了传统的板书和模型等,病例分析是教师讲解为主,分组不合理,学生很难参与。实验教学中采用情景模拟法,没有更好地贴近临床实际,教学效果不良。二是很多教师不重视学生护理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学中一些教师尽管使用了某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PBL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法等,可是,学生并不看好教师的教学。

3.2 分析问题的原因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有以下:一是教师自身的理念和素质制约。传统教学法是很多教师保守的教学选择,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思考、判断很少,主要依赖教师,长期下去形成了较强的依赖性。医学知识的抽象和讲课的乏味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易疲劳;一些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考虑的是教学负担的增加与否。负担轻,则选用,否则不用。一些教师不写板书,多媒体课件字体太小,主要是节省时间用于讲解重点内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通常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主要是为了对比标准答案,学生的自由思想难以形成。比如,PBL教学中,教师对于分组没有按照学生实际情况,病例分析枯燥,学生难以理解病例等。因此,对于教学方法的使用,仅仅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内容。二是学生的接受水平、态度等影响。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采用多种教学可以容易进行,可是对于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难以参与多元化的教学中。此外,评价教师主要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教师通常会回避PBL教学、情境教学等,转而采用传统教学法。三是护理课程的设置影响。近年来,护理学科课程设置中增加了一则人文课程,对于专业课程的课时却有所删减,在教学任务不变的情况下,每科的教学内容势必增加。这样教师只能选择开展“小范围实验”,难以将多种方法整合,传统教学法是最优的选择。四是教学的条件制约。学生见习的安排上,人数增加,可是实际接纳能力不足,对于手术室的内容,由于安全管理问题,根本不可能实现,学生的临床见习机会很少,理论和实践差距较大[3]。一些学校缺乏实验教学基地,教学方式简单,实验的设计性、综合性不足,制约了教学方法的选择。

3.3 优化教学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和原因,采取以下一些优化教学的措施。一是不断增强教师的整体素质,增强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对于新的教学方法、动态、技能等及时了解,扬长避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4]。二是教师要加强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师要从学生的接受水平、学习特点等出发,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知识框架。三是优化教学环境。教学中的设施配备必须尽可能多样化,比如视频、音频、电视、计算机等,要有多功能、开放式、整体性的实训基地,同时要具有先进性、数字化等,帮助教师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校要和医院等医疗机构增强交流、合作,使得学生的见习机会增多,临床实践内容增多。四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多种教学方法组合。由于外科护理大专生学习时间只有两个学期,教师必须优化教学内容,做好知识点的梳理。针对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比如“手术室护理”使用项目教学法,“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使用病例教学法,多媒体课件制作要简要,书写板书,不用投影,保证播放效果。

总之,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认真分析问题,及时加以指导,增强教学的创新性,并且按照实际,不断穿插各种教学方法,并及时调整优化,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适应临床实践和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销售队伍现存问题的原因及后果分析 篇6

一、营前与“九狮拜象”

营前镇位于上犹县西部, 东接水岩, 西与平富、五指峰接壤, 南邻崇义, 北界水岩。距县城46公里, 距江西与湖南交界处40公里。2006年全镇辖9个行政村, 1个居委会, 253个村民小组, 有农户6799户, 总人口30351人, 其中农业人口28191人。土地面积65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11265亩, 山地61254亩, 水域2456亩) 。营前有广义和狭义上的定义, 广义上的营前指营前地区, 是一个文化概念, 包括三乡一镇 (营前镇、平富乡、水岩乡、五指峰乡) ;而狭义上的营前是行政区域概念, 指以营前小盆地为中心的营前镇。本文通用文化上的概念。营前是个边陲小镇, 但却创造了高水平的民间灯舞———“九狮拜象”, 这一直让人感到惊疑, 殊不知营前在晚清至民国年间, 其商业繁荣程度号称赣南“头唐江, 二营前”。[1]

“九狮拜象”不是单独的一种灯彩或舞蹈, 它是融造型、音乐、舞蹈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九狮拜象”由1龙、9狮、1象、1麒麟、1牌灯、2锣鼓彩亭组成, 龙多为9节至11节, 每节的间距大约6至7尺, 龙头用竹片造型, 内置龙珠, 龙身多用红布或黄布缀接而成, 内部可点灯烛, 龙鳞多用金箔纸或用粉过金黄色的纸粘贴而成;狮一般由八只大狮、一只小狮 (小狗狮) 或七只大狮、两只小狮组成, 造型有蚕形、狗面、猫头、猪脸等, 以颜色分有黄狮、红狮、绿狮等, 其中黄狮最为尊贵, 狗牯狮子若为白色, 头上须披红布。狮身的腹部可以点烛, 装有机关通耳、眼、鼻、口各部;象比较庞大, 骨架用竹篾编成, 造型要显得壮硕, 骨架外面用白布贴好, 口装有机关;麒麟似鹿, 身披梅花点, 颈部可伸缩;牌灯是一个制作精美的长方形立体彩灯, 一人举着起引导作用, 牌灯中央在旧社会时都书写堂名或姓氏, 解放后会写主办单位或“迎春”之类, 有的就直接写着“九狮拜象”;锣鼓彩亭是放锣鼓的“亭子”, 队伍前后各一个, 由两人抬着走, 彩亭实际上是乐队的依附。彩亭的制作很讲究, 上面可以扎出“八仙过海”、“刘海砍礁”、“三打白骨精”等纸牌人物, 这些“人物”会做各种各样的动作。在整个灯彩表演队伍中, 其顺序是:

牌灯———锣鼓彩亭 (乐队) ———麒麟———黄狮 (1) ———红狮 (2) ———狮 (3) ———狮 (4) ———小狮 (5) ———龙———小狮 (6) ———狮 (7) ———狮 (8) ———狮 (9) ———象———锣鼓彩亭 (乐队) 。

“九狮拜象”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二至十五期间搞, 腊月就得准备, 正月初二、初五、初八这几天最为热闹, [2]到正月十五晚上活动完毕, 需要举行“谢龙神”仪式, 把龙狮身上破损的布面烧掉, 骨架留至明年再用。除了过年搞“九狮拜象”, 特殊需要时也会搞, 如开圩或有钱人家“暖屋”[3]也会请“九狮拜象”来热闹添喜。

“九狮拜象”表演节目一般有“少狮戏龙”、“金龙缠柱”、“麒麟献瑞”、“九狮拜象”、“麒麟狮象团龙”等, 表演场面十分活跃。伴奏乐队以吹奏乐和打击乐组成, 吹奏乐有沙喇子、唢呐等, 沙喇子是一根细长铜管喇叭的乐器, 只能简单吹几个音符。唢呐常吹的曲牌有《状元游街》、《三子对》、《将军令》、《十杯酒》, 有时也吹《小桃红》、《茉莉花》等;打击乐主要是锣鼓, 锣鼓曲牌有引子、一花、二花、三花、满堂红等。整个乐队吹奏的声音高飘嘹亮, 喜气洋洋。

二、“九狮拜象”形成的历史原因

“九狮拜象”确切产生于何年何月已无法考究。但可以推测:“九狮拜象”起源于明末清初时期粤东、闽西一带客家人的内迁 (赣南) 。龙灯是中国春节传统的娱乐活动, 发源于中原, 营前的土著人蔡氏、陈氏、朱氏其实也是从中原迁来的, 几经周折, 最终在南宋年间迁到营前, 所以蔡、陈、朱也可以算是客家人, 只不过比后来的客家人早几百年来到营前, 从中原来的客家人自然也会搞龙灯, 这时与全国其他地方的龙灯没什么两样, 故营前从南宋到明末并没有“九狮拜象”。直到粤东客家人的内迁, 带来了广东那边的狮灯、狮舞, 营前的灯彩才开始与其他地方不同。

要追溯“九狮拜象”的源头, 就不得不从姓氏龙灯讲起。粤东、闽西一带的客家人在明末清初迁到营前时, 政权和土地已被当地人占据, 刚来的客家人生活过得非常艰苦, 随着客家人内迁数量的增加, 客家人口逐渐超过了当地人, 客家人越来越想得到话语权, 与本地人的矛盾就日益尖锐起来, 期间还发生了械斗和屠杀, [4]客家人最终取得了合法地位, 政府将客家人“编户齐民”, 这样客家人就在营前站稳了脚跟。社会已经稳定, 械斗、屠杀也很少发生了, 更多的是宗族之间的摩擦和竞争, 有的宗族就借春节时间在圩上以龙灯、狮舞来展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威信, 姓氏龙灯开始出现。每个姓氏搞龙灯都打上自己的堂名或姓氏, 就当时灯彩队伍来看, 已具备现在的牌灯、龙和狮了, 这应该是“九狮拜象”的雏形, 但与其他地方相差还不是很大。

到了清朝末期, 营前的地理位置优势开始发挥出来, 周边地区的货物在此集聚置办, 商业开始走向繁荣, 其商业地位在赣南圩镇中仅次于唐江。经济上的繁荣, 为文化的创造奠定了物质基础。在龙灯方面, 营前人也发挥了非凡的创造力:一些经济实力雄厚的宗族在龙灯规模上大动手脚, 龙的长度开始达到了9节至11节, 据说刘姓扎过99节的长龙, [5]狮子个数也由最初的3个到5个、7个, 最后达到9个, 这样的规模, 已不是一般的宗族所能承受, 因为要制作这些灯彩, 要耗去大量财力, 即使做好后, 还需要请几十个青壮年, 又要花去不少钱。后人发现在龙、狮身上再也没什么可攀比, 随后就引进了大象和麒麟, 象是陆地上最庞大的动物, 能压狮, 而且象通“相”和“祥”表示权利和吉利;麒麟是祥瑞动物, 仁德之兽, 人人期盼自己的儿子是个“麟子”, 许多地方都有麒麟送子的年画。至此, “九狮拜象”就成型了。这时的龙、狮、象、麒麟等造型精美而夸张, 加上乐队和彩亭, 整个队伍浩浩荡荡, 十分壮观, 能搞“九狮拜象”的都是一些大宗族。

“九狮拜象”在龙灯、狮灯的基础上, 在营前繁荣经济和客家文化的孕育下, 通过营前宗族之间的攀比和创造产生了。这一时期始于明末清初, 止于清末民初, 如果要一个准确的时间, “九狮拜象”应该成形于清末民初时期。

三、“九狮拜象”活动现状

“九狮拜象”现被上犹县文化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来, 并申请到了赣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正在申请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每年投入不少资金抢救, “九狮拜象”逐渐恢复起来, 现在在县城每年过年和元宵都能看到其身影, 但规模不能跟以前相比。

自新中国建立后, 广大农村实行了土地改革, 土地分田到户, 宗族的“宗田”、“宗产”被分割。“宗田”、“宗产”有两个作用:一是用来资助本宗族的孩子上学;二是作为全宗族祭祀或其他重大活动的经费来源之一。“九狮拜象”是全宗族的大型活动, 但作为其经济基础的“宗田”“宗产”已经消失, 仅仅靠个人筹资困难很大。这样, 维系宗族关系的活动变少, 全族内部就没有以前团结了, 至此, 宗族走向衰落, “九狮拜象”在姓氏中就很难搞起来。民间无法举行如此重大的活动, 政府组织也不是年年都有, 毕竟“九狮拜象”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此外, 这跟营前乃至整个上犹的经济状况也有关, 营前的商业在民国初年达到了顶峰, 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 营前的交通区位优势减弱, 经济逐渐被其他交通便利的乡镇所赶超。整个上犹的情况也差不多, 至今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上的软弱, 致使对文化的投入和重视严重不足。

“九狮拜象”的恢复工作或许还面临许多困难, 但随着研究“九狮拜象”的成果越来越多以及政府对其恢复工作投入的加大, 相信“九狮拜象”在不久的将来就能以古老而恢宏的气势出现在人民面前, 并让“九狮拜象”的故乡为世人所熟知!

参考文献

[1]罗勇.一个客家聚落区的形成和发展:上犹县营前镇的宗族社会与村落文化[A].第四届国际客家学研讨会论文集[C].台湾中央大学出版社, 2002.

[2]罗勇.一个客家聚落区的形成和发展——上犹县营前镇的宗族社会调查[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 (1) .

[3]罗勇.客家赣州[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4.

[4]黄志繁.营前的历史、宗教与文化[J].华南研究资料中心通讯, 2001, (24) .

[5]黄志繁.国家认同与土客冲突——明清时期赣南的族群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4) .

[6]谭东辉, 刘志民.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社会功能及其价值的研究——上犹县营前镇“九狮拜象”田野调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 .

[7]钟善金, 李君.赣南上犹营前大型客家民间灯彩艺术“九狮拜象”[J].嘉应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 2009, (1) .

上一篇:读文天祥有感下一篇:年女性励志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