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市场发展现状

2024-09-27

票据市场发展现状(通用8篇)

票据市场发展现状 篇1

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票据市场是以商业票据为金融工具,主要从事短期融资交易或融资业务的金融市场。作为货币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票据市场的发达程度对一国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我国要进一步促进经济金融的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票据市场的发展。

一、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其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票据市场从无到有,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并在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票据市场已成为企业融资和银行提高资产流动性、规避风险的重要途径,也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了一个传导机制。具体来说,目前我国票据市场已具有以下特点:

1、区域性票据市场逐渐形成。

目前区域性票据市场正在逐步形成,部分地区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票据回购业务发展势头强劲。近年,上海、沈阳、重庆、天津、长春、大连、青岛、南京、武汉、成都等金融机构集中、金融业务发达、辐射能力强的中心城市正在逐步形成区域性票据市场。上述中心城市商业汇票业务量已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

2、票据业务向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发展。

在华信工行和沈阳交行的示范效应带动下,以及对于中国票据市场前瞻性的认识,各商业银行都陆续成立了票据中心、票据支行等业务模式的经营管理机构,使票据业务在专业化水平和人员素质上都得到显著提升,规模化经营也为银行机构带来了较为丰厚的收益,提高

了商业银行开展票据业务的积极性。

3、票据业务成为完全竞争的业务品种。

由于对票据业务的认识逐渐提高,央行要求把票据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改善金融服务、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各商业银行则利用票据业务,达到拓宽收入来源、调整资产结构、降低资产风险、增强资产流动性的目的。因此,票据业务的竞争已日趋“白热化”。

4、创新冲动进一步增强。

在当代金融创新理论的指导下,西方发达国家推出的“票据发行便利”业务,拉开了当代金融“四大发明”的序幕,票据业务创新品种层出不穷。在此启示下,国内商业银行要以票据业务为载体的创新冲动十分强烈。

二、我国票据市场的问题分析:

1、市场规模小,票据融资比重低。目前,商业汇票签发量所占“三票”(支票、汇票、本票)的业务量的比重约为1%;我国企业票据融资量占其外源性融资(贷款+股权融资+商业票据+企业债券)总量的比重约为2%;商业票据未到期金额仅相当于国内债券余额的15%;商业信用票据化程度低,5000户大中型工业企业期末应收帐款净额超过4000亿元。

2、市场工具单一,票据的多重功能尚待挖掘。票据既是一种支付信用结算工具,也是一种低风险、高流动性的短期投资和融资工具。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只有交易性票据,没有融资性票据,即使是在有限的交易性票据中,也是银行承兑汇票占比较高,商业承兑汇票由于资

金回收率较低,风险性大,难以被接受,在票据市场中处于被排斥的地位。一级市场创造的票据数量少、品种不够丰富,二级市场的交易量清淡,使更多的人把票据仅仅作为一种结算工具,把贴现当成一种融资手段,而没能把票据当作有效、低风险、高流动性的短期投资手段和可随时调整资产组合流动性的工具,很多的票据在到期兑现以前并没有真正流动起来,因此,票据的流通功能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3、缺乏统一和完善的票据市场。目前,我国的货币市场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国债发行回购市场以及外汇市场等均是全国集中统一的有形市场,而票据市场却仍然处于分割状态,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全国性的有形市场,局部性、区域化特征十分明显,严重阻碍了票据流通功能的充分发挥。

4、票据市场利率体系不合理。为推广使用商业票据,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对票据市场利率体系进行了改革,改变了再贴现、贴现利率分别与再贷款、贷款利率挂钩的做法,实行转贴现由交易双方自主商定,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浮动。可以说,这一改革对形成合理的票据市场利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与同业拆借利率的市场形成机制相比,票据市场的利率体系仍然有着不尽合理的地方,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票据市场利率被管制的性质。

5、信用观念存在误区,票据业务风险大。规范的票据业务是以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为基础的,风险度较低,流通性好。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却由于存在信用观念差等问题而使票据业务的风险度较高:第一,企业经济效益差,信用观念淡薄,自我风险意识差,有的甚至通过签订虚假的商品交易合同套取银行信用,使承兑银行面临着较大的风险。第二,一些承兑银行到期无理拒付和拖延付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使贴现银行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为避免损失,商业银行往往对地市级以下分支机构承兑的票据拒绝贴现,影响了票据的流通性。第三,由于缺乏全国统一的票据印制、登记、查询、监证等机构,使伪造、变造的假商业汇票时而出现,令人防不胜防。

三、进一步发展我国票据市场的对策:

1、增强信用观念,改善法律环境。通过广泛宣传和普及票据知识,把企业、银行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信用观念中解放出来,使其充分认识到商业信用票据化对生产经营所起的积极作用。

2、要全面唤起市场主体的契约观念和信用观念,依法构建健康的信用关系,促进商业信用、银行信用、票据信用和国家信用有机结合的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3、发展票据市场工具,扩大交易品种。丰富多样的交易品种是票据市场发展的基础。要利用金融创新丰富票据市场信用工具,在进一步发展银行承兑汇票的基础上,大力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逐步尝试使用银行本票等交易工具。

4、进一步发展票据专营机构。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发达活跃的票据市场都离不开票据专营机构的交易活动。票据专营机构通过市

场化、专业化经营,可以实现票据业务各环节的有机结合,形成票据承兑、贴现、转贴现以及再贴现间良好的互动关系。

从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现状来看,一级市场不活跃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二级市场的不发达,而发达的二级市场又有赖于票据专营机构的经营活动。因此,现阶段发展我国票据市场必须大力推动票据专营机构的成立与发展。目前,在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地区性不平衡的情况下,票据专营机构应设立在经济发达、市场化程度高、金融机构集中、辐射能力强的中心城市,以进一步促进区域性票据市场的发展。

票据市场发展现状 篇2

1 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现状

1.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票据市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票据融资成本低、方便快捷, 票据流通速度加快, 无论是一级市场的承兑签发量还是二级市场的贴现、转贴现规模均呈现爆发式增长。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 大企业融资渠道拓宽, 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成为大企业融资的主要场所, 民营和中小企业遂成为票据市场的主要角色, 借助于票据市场低成本、方便快捷的融资特点, 为民营和中小企业进一步生产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1.2 交易主体多元化发展

我国票据业务发展初期, 票据交易主要集中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极少数大型企业, 随着我国确立市场经济地位、金融业改革和票据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 票据交易主体逐步扩大到中小金融机构、中小型企业、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公司等, 活跃于票据市场的民间交易主体也不断发展壮大。

1.3 票据业务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各商业银行在推动票据业务发展的同时, 也在不断探索票据业务经营管理架构方面的创新。2000年工商银行成立国内第一家总行级票据营业部, 票据专营就此拉开序幕。随后各大行相继设立类似机构, 开展票据专营。票据专营机构在经营运作上具有专业化、规模化的特点, 尤其是在直贴和转贴的票据二级市场优势更加明显。

1.4 业务品种创新

票据业务品种创新的内在驱动力一方面是规避监管, 另一方面是顺应当代金融发展潮流, 不断升级产品功能, 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企业投融资和个人理财等发挥积极作用。票据业务创新品种主要包括:票据证券化业务、票据代理经纪业务、票据投行业务、互联网票据理财业务、电商票据批量融资业务和票据衍生品业务等。

2 我国票据市场存在的问题

2.1 操作性风险

票据业务属于低信用风险, 高操作性风险业务。近两年来, 电票业务发展迅猛, 目前占票据市场总量30%左右, 但纸票仍是票据市场的主体。纸票本身存在假票和背书不规范等风险, 且运输、交接、保管等过程中有遗失、损毁甚至调包的风险, 今年以来发生的票据案件基本与纸票业务的操作性风险有关。

2.2 监管制度缺陷

票据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赢利点, 近年来取得迅猛发展, 但节约资本成本和逃避信贷规模与票据业务的发展相生相伴, 围绕着“出表”的各种创新层出不穷, 比如:买入返售、抽屉协议、票据信托、票据定向资管等, 各种票据业务创新为票据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也提高了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 降低了监管效率。而促使商业银行不断创新的动机是规避信贷规模, 这与当前监管制度缺陷有关, 主要是现有会计核算和贷款统计规定存在问题。现有制度将贴现和转贴现均纳入贷款规模, 转贴现属于金融机构间的票据交易和资金转让行为, 转贴现资金只在不同金融机构间流转, 不会扩大社会融资总额, 资金属性明显, 属于一种类债券交易, 不应将转贴现纳入贷款额度考核。

2.3 OTC市场, 信息不对称

票据市场是一个典型OTC市场, 一对一询价交易, 没有固定交易场所和统一公开的报价和交易撮合平台。贴现交易只有经人民银行批准的经营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才能办理, 所以商业银行具有贴现价格的绝对定价权, 票据市场活跃着近千家金融机构 (包括分支行) , 由于各机构资金成本、贷款规模、交易策略等不同, 贴现价格存在差异, 甚至同一机构的不同分行间价格也不统一。对于某一贴现企业而言, 没有足够资源了解所有金融机构的贴现价格, 所以造成贴现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催生票据中介的发展空间, 票据中介的存在和发展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票据市场的交易量和活跃度,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 也为票据市场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甚至造成局部系统性金融风险。

3 对策和建议

3.1 票据电子化

电子化票据不存在假票风险, 以数据电文形式保存在人民银行数据库中, 不存在保管、交接、运输、存储过程中的遗失和损毁风险, 背书、托收、贴现和转贴现环节均电子化操作, 降低人工操作带来的操作性风险。票据电子化可以降低操作性风险, 但不意味着消除操作性风险,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降低电票操作性风险:一是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完善, 为互联网金融提供制度和政策性支持, 加大网络人才培养力度, 防范网络风险;二是对相关电票操作人员加强培训, 减少操作人员操作失误的风险;三是建设防火墙。加强电票交易系统日常防护, 及时修补漏洞, 对入侵的黑客进行法律惩处。

3.2 监管改革

为进一步提高票据流通性, 降低银企融资成本, 建议由承兑行负担信贷规模占用, 直贴行和转贴现行不再占用信贷规模。因为对于银行承兑汇票而言, 承兑行的到期无条件兑付属于刚性约束, 建议纳入资产负债表表内资产。对于后期的票据转贴现业务, 资金属性明显, 应纳入资金业务考核, 与债券买卖类似, 不应纳入贷款规模, 可纳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

3.3 成立全国性电子票据交易所, 组建统一报价和撮合平台

2016年6月央行宣布3年内取消纸质票据, 票据电子化进程加速实施。电子票据相对纸质票据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随着电子票据的全面铺开, 并成立全国性电子票据交易所, 票据报价、竞价及大宗撮合业务均可在平台内实现, 实现票据贴现、转贴现、再贴现、买入返售、票据资管、票据理财、票据证券化等产品的实时线上交易, 可基本消除场外交易的信息不对称, 进一步压缩票据中介的生存空间, 实现票据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票据市场经过近30年的发展, 承兑和贴现、转贴现市场规模已达十万亿级和百万亿级, 是连接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的重要枢纽, 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 市场主体日益丰富, 票据创新层出不穷, 但在发展过程中票据风险时有发生, 与票据业务本身的操作风险、票据监管缺陷和市场信息不对称有关, 发展中的问题可在发展中解决, 需要在制度、监管层面, 票据电子化和票据交易所建设等方面逐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风险和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晓明.我国票据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特区经济, 2014, (06) .

[2]唐迎.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风险和监管[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3]周荣芳, 闫晓梅, 颜永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规范与发展票据市场的思考[J].上海金融, 2015, (01) .

[4]王红霞, 曾一村, 汪武超.关于我国票据市场建立做市商制度的研究[J].上海金融, 2015, (09) .

内蒙古票据市场发展的分析 篇3

票据应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但根据我国的有关管理规定和票据市场的实践,我国的票据市场仅指商业汇票市场。近年来在中央银行的政策推动下,票据市场发展很快,商业票据贴现和再贴现均有很大的增长。内蒙古票据市场也从无到有取得了很大发展。

(一)1994年以前,我国的票据业务最早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5年人民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票据业务,1986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实施了《再贴现试行办法》,促进了票据市场的成长。内蒙古也于1986年曾试行过,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开展起来。直到1994年7月2日,伴随人民银行颁发的关于在煤炭、电力资金、化工和铁道行业推行商业汇票结算的通知和附发的《商业汇票办法》和《再贴现办法》,内蒙古于1994年开办商业汇票承兑、贴现及再贴现业务,但由于当年开办较晚,所以当年业务量很少。

(二)1995~1998年。票据市场全面走向规范的发展阶段。畜牧业是内蒙古基础产业,畜产品是农牧民生存的主要来源,内蒙古人民银行运用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于1995年3月15日试办了第一笔500万元肉类购销再贴现业务,之后,总行决定在内蒙古对畜产品委托收购推行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和再贴现试点。自1995年10月至1997年5月,全区累计在牲畜、羊绒、羊毛购销办理再贴现1640笔,累计发放再贴现贷款2418亿元。但到1998年由于全国票据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致使内蒙古票据业务的交易量有所萎缩。

(三)1999~2002年。从1999年开始,全国的票据市场基本处于萎缩状态,而在我区1999年却得到长足发展。到了2000年由于人民银行连续推出一些深化市场的改革措施,票据市场日趋规范。

到2002年,内蒙古商业票据市场又有大规模发展,除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比2001年大幅度增长外,内蒙古已有三家企业获得开办商业承兑汇票,分别为,内蒙古伊利集团、鄂尔多斯集团和鹿王集团。由于商业承兑汇票的开办带动了整个票据市场的发展,提高了企业及商业银行资金使用效率,内蒙古票据业务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增长。

二、内蒙古票据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票据市场狭小。内蒙古票据市场发展较晚,票据种类单一,总量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出于授权问题的制约,商业汇票化程度偏低,票据市场基本上是单一的银行承兑汇票在流通,以商业汇票为保证的商业承兑汇票几乎没有。虽然2001年内蒙古伊利股份公司等三家企业获得办理商业承兑汇票的资格,但一直没有实际业务发生。另一方面,内蒙古地处边疆、地域辽阔,属经济不发达地区,银行从管理者到员工,正处在一个由相对封闭环境下的思维模式向全方位开放市场环境下思维模式的转变过程中,部分偏远地区对票据业务不熟悉,对结算业务不了解,这使内蒙古票据市场规模狭小。

(二)票据流动性差。从内蒙古全区来看,虽然近几年作为一级市场业务的承兑开展较为普遍,但票据背书转让行为受到企业信用、交易票种等多种限制,极不活跃。转贴现几乎没有市场,办理票据贴现的金融机构无法找到合适的转贴现对象,贴现、再贴现渠道还相对狭窄,2000年呼和浩特地区票据市场贴现年累计发生额仅为商业汇票年累计发生额的十分之一,而再贴现发全额除农业银行发生200万元以外,其他行未发生交易。

(三)交易行为依然不规范。在业务操作上,虽然全区各商业银行都制定了行内的票据操作规程,但相互之间在具体操作要求上都有出入,出现一定的混乱状态。并且国有商业银行的二级分行没有专门经营票据业务的机构,担任此项工作职能的是资金营运部门或会计部门,一笔贴现或转贴现业务从企业申请至办妥往往要经过4至5个以上部门,效率十分低下。再加上存在一些不规范的业务操作与欺诈行为,使得接受票据的企业与金融机构遭受损失的风险增大,一些企业对接受汇票的态度变得消极。

(四)缺乏专业性票据经营机构。内蒙古票据市场从1995年开展到现在,规模逐渐扩大,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经过商业银行承兑的商业票据数量将日益增多,商业票据市场有了进一步发展。但由于专业性票据经营机构发育迟缓,商业票据贴现、转贴现等业务只是商业银行的副产品而非主导业务,致使大量商业票据贴现手续繁琐,效率低下,影响了企业资金正常周转,进而影响其通过商业票据融资的积极性。

三、对内蒙古票据市场建设的构想

(一)完善市场结构,加大二级市场建设力度。票据市场不仅要面向国有大型企业,信用等级突出的企业,还应面向为数众多的中小型企业,解决其结算服务和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实践证明,中小企业距离依靠资本市场融资还比较遥远,依靠商业银行间接融资的条件和信用基础也不够,以商业票据为截体的票据融资成为适合中小企业最佳融资方式。因此,应着力培养和发展票据市场,为中小企业开辟一个崭新的融资空间。

另外,需加大二级市场建设力度,增加票据的整体流动性和市场的容量,可考虑成立票据中心,专门从事票据业务的活动。内蒙古工商银行将在2003年在海拉尔市建立票据中心,这对内蒙古东部地区票据市场的发展起到有力推动作用,解决当地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促进内蒙古东部地区经济发展。

(二)培育信用基础,丰富票据品种。 在稳定银行发展银行承兑汇票的基础上,大力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在2001年内蒙古已获准三家企业使用商业承兑汇票后,又上报待批一些企业加入商业承兑汇票行列。

目前,内蒙古很多企业不愿意使用或接受票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对企业来说,商业票据融资比银行贷款有明显益处。因此,内蒙古人行可仿照西安人行分行营业部做法,向一些资信状况良好、产供销相对稳定的企业颁发《商业承兑汇票试点企业证书》,建立一支商业承兑汇票队伍。

票据市场发展现状 篇4

2013-2018年中国票据打印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目录(部分):

第一章 票据打印机概述 第一节票据打印机定义

第二节票据打印机行业发展历程 第三节票据打印机市场发展概况 第四节票据打印机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

二、票据打印机产业链模型分析

第二章2009-2013年中国票据打印机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2009-2013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

二、工业形势

三、固定资产投资

第二节票据打印机行业相关政策

一、国家“十二五”产业政策

二、其他相关政策

三、出口关税政策

第三节2009-2013年中国票据打印机行业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一、居民消费水平分析

二、工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三章中国票据打印机生产现状分析 第一节票据打印机行业总体规模 第一节票据打印机产能概况

一、2009-2012年产能分析

二、2013-2018年产能预测

第三节票据打印机市场容量概况

一、2009-2012年市场容量分析

二、产能配置与产能利用率调查

三、2013-2018年市场容量预测

第四节票据打印机产业的生命周期分析 第五节票据打印机产业供需情况

第四章 票据打印机国内产品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国内产品2009-2012年价格回顾 第二节国内产品当前市场价格及评述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三节国内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2013-2018年国内产品未来价格走势预测

第五章2011-2013年我国票据打印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我国票据打印机行业发展现状

一、票据打印机行业品牌发展现状

二、票据打印机行业需求市场现状

三、票据打印机市场需求层次分析

四、我国票据打印机市场走向分析 第二节中国票据打印机产品技术分析

一、2011-2013年票据打印机产品技术变化特点

二、2011-2013年票据打印机产品市场的新技术

三、2011-2013年票据打印机产品市场现状分析 第三节中国票据打印机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票据打印机产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国内票据打印机产品市场的三大瓶颈

三、票据打印机产品市场遭遇的规模难题 第四节对中国票据打印机市场的分析及思考

一、票据打印机市场特点

二、票据打印机市场分析

三、票据打印机市场变化的方向

四、中国票据打印机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五、对中国票据打印机行业发展的思考

第六章2011-2013年中国票据打印机行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2011-2013年中国票据打印机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第二节2011-2013年中国票据打印机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第三节2011-2013年中国票据打印机行业市场供需分析

第七章 票据打印机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第一节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二节票据打印机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一、票据打印机市场增长潜力分析

二、票据打印机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三、典型企业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第三节票据打印机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2013-2018年我国票据打印机市场竞争趋势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二、2013-2018年票据打印机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三、2013-2018年票据打印机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八章 票据打印机行业投资与发展前景分析

第一节2011-2013年票据打印机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一、2011-2013年总体投资结构

二、2011-2013年投资规模情况

三、2011-2013年投资增速情况

四、2011-2013年分地区投资分析 第二节票据打印机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票据打印机投资项目分析

二、可以投资的票据打印机模式

三、2013年票据打印机投资机会

四、2013年票据打印机投资新方向 第三节票据打印机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金融危机下票据打印机市场的发展前景

二、2013年票据打印机市场面临的发展商机

第九章2013-2018年中国票据打印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一节2013-2018年中国票据打印机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一、未来票据打印机发展分析

二、未来票据打印机行业技术开发方向

三、总体行业“十二五”整体规划及预测

第二节2013-2018年中国票据打印机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一、产品差异化是企业发展的方向

二、渠道重心下沉

第十章 票据打印机上游原材料供应状况分析 第一节主要原材料

第二节主要原材料2008-2012年价格及供应情况

第三节2013-2018年主要原材料未来价格及供应情况预测

第十一章 票据打印机行业上下游行业分析 第一节上游行业分析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趋势预测

三、行业新动态及其对票据打印机行业的影响

四、行业竞争状况及其对票据打印机行业的意义 第二节下游行业分析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趋势预测

三、市场现状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四、行业新动态及其对票据打印机行业的影响

五、行业竞争状况及其对票据打印机行业的意义

第十二章2013-2018年票据打印机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分析 第一节当前票据打印机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票据打印机未来发展预测分析

一、中国票据打印机发展方向分析

二、2013-2018年中国票据打印机行业发展规模

三、2013-2018年中国票据打印机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节2013-2018年中国票据打印机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市场竞争风险

二、原材料压力风险分析

三、技术风险分析

四、政策和体制风险

五、外资进入现状及对未来市场的威胁

第十三章 票据打印机国内重点生产厂家分析 第一节A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二节B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三节C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四节D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五节E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六节F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十四章 票据打印机地区销售分析

第一节中国票据打印机区域销售市场结构变化 第二节票据打印机“东北地区”销售分析

一、2009-2013年东北地区销售规模

二、东北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三、2009-2013年东北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 第三节票据打印机“华北地区”销售分析

一、2009-2013年华北地区销售规模

二、华北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三、2009-2013年华北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 第四节票据打印机“中南地区”销售分析

一、2009-2013年中南地区销售规模

二、中南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三、2009-2013年中南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 第五节票据打印机“华东地区”销售分析

一、2009-2013年华东地区销售规模

二、华东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三、2009-2013年华东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 第六节票据打印机“西北地区”销售分析

一、2009-2013年西北地区销售规模

二、西北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第十五章2013-2018年中国票据打印机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第一节2013-2018年中国票据打印机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一、票据打印机投资策略

二、票据打印机投资筹划策略

三、2013年票据打印机品牌竞争战略

第二节2013-2018年中国票据打印机行业品牌建设策略

一、票据打印机的规划

二、票据打印机的建设

三、票据打印机业成功之道

第十六章 市场指标预测及行业项目投资建议 第一节中国票据打印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第二节票据打印机产品投资机会

第三节票据打印机产品投资趋势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四节项目投资建议

一、行业投资环境考察

二、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

三、产品投资方向建议

四、中金企信项目投资建议

1、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2、项目投资注意事项

3、生产开发注意事项

4、销售注意事项

第十七章 票据打印机企业制定“十二五”发展战略研究分析

一、“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背景意义 第一节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第二节企业强做大做的需要 第三节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原则 第一节科学性 第二节实践性 第三节前瞻性 第四节创新性 第五节全面性 第六节动态性

三、“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依据 第一节国家产业政策 第二节行业发展规律 第三节企业资源与能力 第四节可预期的战略定位

图表......网 址:

票据市场发展现状 篇5

[2012]14号

为推动金融市场发展,拓宽非金融企业融资渠道,规范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资产支持票据的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8]第1号)及相关法律法规,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组织市场成员制定了《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指引》,于2012年7月6日经交易商协会第三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人民银行备案同意,现予公布施行。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二〇一二年八月三日

第一条 为推动金融市场发展,拓宽非金融企业融资渠道,规范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资产支持票据的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8]第1号)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相关自律规则,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资产支持票据,是指非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由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作为还款支持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

基础资产是指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权属明确,能够产生可预测现金流的财产、财产权利或财产和财产权利的组合。基础资产不得附带抵押、质押等担保负担或其他权利限制。

第三条 企业发行资产支持票据应在交易商协会注册。第四条 企业可选择公开发行或非公开定向发行方式在银行间市场发行资产支持票据。

企业发行资产支持票据应设置合理的交易结构,不得损害股东、债权人利益。

第六条 企业发行资产支持票据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现金流归集和管理措施,对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进行有效控制,对资产支持票据的还本付息提供有效支持。

第七条 企业发行资产支持票据所募集资金的用途应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要求。企业在资产支持票据存续期内变更募集资金用途应提前披露。

第八条 企业应在资产支持票据发行文件中约定投资者保护机制,包括但不限于:

(一)债项评级下降的应对措施;

(二)基础资产现金流恶化或其它可能影响投资者利益等情况的应对措施;

(三)资产支持票据发生违约后的债权保障及清偿安排;

(四)发生基础资产权属争议时的解决机制。第九条 企业发行资产支持票据应披露以下信息:

(一)资产支持票据的交易结构和基础资产情况;

(二)相关机构出具的现金流评估预测报告;

(三)现金流评估预测偏差可能导致的投资风险;

(四)在资产支持票据存续期内,定期披露基础资产的运营报告。

第十条

企业选择公开发行方式发行资产支持票据,应通过交易商协会认可的网站披露本指引第九条所述信息。

企业选择非公开定向发行方式发行资产支持票据,应在《定向发行协议》中明确约定本指引第九条所述信息的披露方式。

第十一条 企业选择公开发行方式发行资产支持票据,应当聘请两家具有评级资质的资信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

鼓励对资产支持票据采用投资者付费模式等多元化信用评级方式进行信用评级。

新形势下工行票据业务发展思路 篇6

广州分部

夏海燕

内容提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的一些市场环境和我行票据业务发展存在的主要缺陷和障碍,提出了新形势下我行票据业务发展的新思路,重点提出了票据营业部当前和今后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关键词:票据业务

发展思路

近年来,伴随着我行票据专营体制的不断深化和改革,以及全行票据业务统一归口管理的成功实施,我行的票据业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在保证业务体量不断扩大、同业市场占比保持领先的同时,也为全行经济效益作出了杰出贡献。在我行票据业务的发展进程中,我们注意到,目前的票据市场所面临的客观环境、所承载的功能都与以往相比变化较大,同时,随着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各家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经营战略正进行重大调整。在新形势下,我行如何顺应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变化,克服目前票据业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和谐因素,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业务发展的道路,显得尤为重要。

一、目前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的市场环境分析

1、创新意识强烈,市场化特征显著。一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创新意识强烈,票据经营灵活性凸现。中小商业银行一般专注于贸易融资细分市场的行为模式,即沿着商品供应链,在物流与资金流封闭运作的前提下,运用票据业务为实体商贸活动提供快速结算工具和专业金融服务。如深圳发展银行广州分行面向石油产业链企业推出的“以票据业务为核心的企业短期融资解决方案”(CPS)就是成功一例。二是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自今年3月份央行调低超额存款准备金以来,商业银行的资金营运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资金主要转战于债券和票据两个市场上,导致市场资金面宽松,市场利率进入下降通道。具体表现为:票据业务利率逐步向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回购市场利率水平收敛,与二者的利差显著缩小,票据业务的盈利性大大降低。一些地区获银行的贴现利率突破人行再贴现利率3.24%的底线,部分地区甚至降至2.04%左右;票据市场利率已接近或低于商业银行筹资成本。三是就货币政策制订者和监管者而言,在管理方面均更为务实,遇问题和矛盾时,在坚持原则基础上,倾向于市场手段解决,而不是行政干预。监管机构的务实态度,从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创新。

2、集约化经营加强,各行在票据市场的功能分化,市场竞争格局有所变化。由于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和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使各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审慎,各家行普遍存在贷款投放不足,买票并持票到期支持信贷规模的意愿增强。不少股份制商业银行加速系统内业务整合力度,或以行政命令、或以向分支机构提供优惠资金价格的方式,集中系统内票据,减少其分支机构的自主对外出票。各家行票据业务纵向整合、集约化经营的趋势表现明显,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票据业务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在转贴现业务中,作为出票方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交易中往往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其在票据批量转卖谈判中的竞价能力进一步增强。

3、短期信贷票据化趋势加快。近年来,顺应信贷政策的调整,银行的信贷资产结构相应发生变化,项目信贷和消费信贷业务在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后开始进入平稳增长时期,以票据为核心的贸易融资业务正在取代流动资金贷款等一些传统项目而迅速发展,贸易融资对流动资金贷款的替代效应日益明显。由此带来的是国有商业銀行原有的优质企业客户由于同业竞争加剧、贴现替代等原因而退出了部分流动资金贷款市场,国有银行在优质短期信贷市场的份额下降,而股份制银行通过大力推动票据业务发展进军了短期信贷市场,通过信贷资产票据化、证券化抢夺了国有商业银行一些优质短期信贷客户。

价格差异是短期信贷票据化最主要的驱动力。从企业角度看,随着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成本核算的精细化,企业更加重视自身的资金营运,注重资金成本。贷款价格与票据贴现价格之间的巨大落差,使企业重新选择融资方式,导致票据融资逐步取代短期资金贷款。可以预见,在今后信贷资产票据化、证券化现象将更加普遍存在。

4、短期融资券加速“脱媒”。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及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融资渠道的多化将使大量的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从银行分流,企业的部分中长期资本需求和优势企业的短期资金需求均可通过在资本市场上融资获得满足,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方式越来越受到以证券、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的挑战和动摇,融资主体对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的选择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今年,非金融企业短期融资券的获准推出更加速了金融脱媒的进程。这一方面加快了利率市场化步伐,收窄了利差空间,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传统优质客户的信贷业务将面临分流。商业银行为保持盈利能力不降低,企业客户不流失,必须在多方面、多领域谋求突破,加快金融创新。

由于企业短期融资券在功能上正好弥补了商业汇票融资功能受限的缺陷,部分优质企业正在通过此方式到市场直接融资。现在短期融资券累计发行企业突破30家,发行规模已超过800亿元,并且还在逐步扩大,有市场人士分析其明年的规模可能达到5000亿元左右。企业短期融资券的扩大发行,对期限较短的票据融资业务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将逐步减少企业对商业汇票的需求,使原本作为短期融资手段的票据工具受到影响,票据市场的利率也毫无疑问会随短期融资券的利率走势而变化,票据市场不得不面临一个较大的转变。

二、目前我行票据业务发展存在的主要缺陷和障碍

1、缺乏对票据业务的正确定位

在目前我行普通放款业务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票据业务只是我行传统业务的一种补充,被频繁用作我行信贷业务反周期操作的手段,票据融资业务长期以来没有被当作全行的一项主要资产业务来抓,这与票据资产在我行资产结构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明显不相匹配。截至2004年底,全行纳入信贷资产统计口径的票据融资余额为3122亿元,占信贷资产比例为8.7%,今年上半年财务重组后,票据资产的占比更是提高到10%以上。作为占全行资产超十分之一的票据业务,在有的地区仍当做一项辅助性、补充性甚至临时性的工作来看待,缺乏系统的规划管理,缺乏必要的资源投入,缺乏有力的考核支持,经营中的短期思想严重。由于没有把票据融资业务当做一项主要资产业务来抓,在信贷结构调整时,流动资金贷款下降,但作为短期信贷的重要替代,票据融资业务却没能主动、持续地跟进,市场和客户资源流失严重。

2、产品经营重心应作调整

具体体现为:一是商业承兑汇票发展严重不足。意识上的偏差导致近年来在我行票据业务中,商业承兑汇票与银行承兑汇票的发展极不相称,商票发展存在明显的滞后性。而在国际上,欧美日等一些地区和国家的票据市场,商业承兑汇票与银行承兑汇票已达到同步均衡发展水平,二者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内,广州深发在票据业务发展过程中,商票与银票的比例已达7:3,在千亿票据贴现额的背后依然保持零风险的纪录。因此我们应学习和借鉴别国和她行票据业务发展的先进理念及操作经验,对商业承兑汇票业务进行重新审视研究,找准风险点,完善防范机制,制定一套既严谨防控又有利于业务发展的商业承兑汇票授信管理办法。选择具有实力信誉良好的企业集团,尝试以其作为承兑人或贴现人的双重授信模式,增加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业务。随着我行股份制改革与发展,传统存贷款对整体业务增长拉动力将持续减弱,而把握时机,发展商业承兑汇票业务,不失为经营结构调整的有效之举。

二是票据贴现与转贴现业务发展比例极不平衡。从今年以来的市场形势分析来看,系统内分行特别是一些资金大行,开展票据业务的着力点发生偏离,转贴现业务似乎成为其更为热衷开展的业务品种,贴现业务开拓力度严重不足。有些分行为了片面追求票据融资支撑信贷规模的作用,“急功近利”地发展票据二级市场,过多依赖于批量操作的转贴现业务,资产来源稳定但短期内难以迅速做大规模的直贴业务则发展相对滞后,业务结构很不合理。在这样的业务结构下,票据融资业务的发展直接受制于同业市场的变化,受制于具有较强议价能力的金融同业的出票意愿,业务的被动性很大,业务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除此之外,将经营重心放在转贴现业务上还会带来更多的弊端:一是造成与企业客户关系的疏远;二是间接地为我行的竞争对手提供了廉价的资金来源;三是收益大大低于贴现银行的收益水平。

3、票据产品的短期投融资功能开发不足

随着票据市场的不断发展,票据业务的功能进一步得到开发和挖掘,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票据不仅是企业的一项融资工具,对一些特定的客户而言,票据更是一种投资工具。随着客户资金实行集中化管理,同银行一样产生了富裕资金营运的压力,这对传统的银行信贷业务或许是种冲击,但同时也是银行发展票据业务的一个难得的机遇。目前,针对细分市场的优质客户进行产品个性化设计,进一步将票据业务做深、做细,并且结合其他公司信贷产品,向优质客户提供综合投融资产品营销方案已成为许多股份制银行拓展票据业务的切入点。利用银行在金融领域的专业化优势,以票据业务为核心,配合流动资金贷款及其他授信业务,为企业客户提供一套量身定做的融资安排。通过为客户进行以票据为基础的综合理财服务,在维护客户关系的同时也创新了市场、获得了收益。目前,票据业务高端产品创新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开拓票据业务的重要手段。

与票据市场上竞争对手相比,我行在票据产品的创新上还存在一些相对弱势:一是缺乏有竞争力的票据产品组合。虽然我行目前也有买方付息、商票保贴.部分放弃追索权等业务等品种,但往往只是局限于单一的票据融资产品的开发,未能形成一套适应市场需求的以拳头产品为核心的动态产品系列,不能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我行票据产品对国内贸易融资方面的开发还涉足很少,在货权或动产质押授信业务等方面的创新较少,且融资对象局限于核心大企业,对集中在商贸领域的中小客户群体少有涉及。二是票据产品与我行其他现有产品难以整合。目前一些股份制银行已经将票据产品与信贷等产品进行整合,形成以票据产品为主的新型融资工具,以满足客户不同需求,而我行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没有很好展开。

4、各分行票据专营窗口专业化经营程度不高,业务拓展缺乏有力的组织保证

虽然目前不少分行都设立了票据中心,但各行票据中心的职能和作用的发挥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大多数一级(直属)分行票据中心采取挂靠的方式设立,没有相对独立的机构和人员;一半以上的二级分行票据中心不专职从事票据融资业务。而且票据中心的经营行为受多元化的考核指标约束,难以集中精力做大做强票据融资业务,也难以充分发挥对辖内“服务、传导、支持”的功能。在没有设立票据中心的分行,票据业务仍主要分散在公司.信贷、资金计划、会计等多个不同的部门。由于管理和经营职能相对分散,职责分工不明确,而且协调不够,这样的格局严重影响了票据业务效率。

5、票据融资业务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

在相当一部分分行,票据融资业务至今没能纳入行长经营目标考核指标体系,或者在其中所占分值过低;分行票据专营窗口没有实行单独的票据融资业务指标考核,更没有建立与考核挂钩的费用分配机制;票据专营窗口与非专营机构之间的利益分配及共享机制没有普遍建立起来,“全行营销、集中办理”没有落到实处。

三、新形势下我行票据业务发展的思路

为适应票据市场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全行应切实转变票据业务经营策略,树立正确的业务经营观念,运用有效的业务管理模式,释放业务发展潜力,推动票据业务向更高层次发展。

(一)发展票据业务必须实现三个根本转变

一是转变经营战略,确立“持续发展”的经营方针和政策导向。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发展票据业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形成发展票据业务是我行进行经营战略调整,谋求更大发展的思想。总行应认真研究全行票据业务整体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目标,并把票据业务纳入整体框架之中,保证票据业务发展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加强对分行的政策指导。在此基础上,各分行应摆脱对票据业务短期经营的观念,坚持持续发展的经营方针,制定相应的票据融资业务经营计划和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形成管理层的政策导向与经营层经营方针的良性互动,这是我行票据业务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我行票据业务发展的大起大落。在一定时间内,推进我行票据业务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能否及时将票据业务的优势定位从信贷业务反周期操作转向票据业务本身功能的深化,从而有效防止影响业务发展的短视倾向。

二是转变经营理念。尽快摒弃票据融资业务是信贷业务辅助和补充的观念,将票据融资业务作为全行的一项主要的资产业务来抓。要向分支机构传播正确的票据经营理念,使绝大部分分支机构经营管理者对票据业务的创效能力和短期融资票据化的发展趋势有正确认识,意识到只有牢牢控制票据资源,才不会丢掉流动性贷款市场。反之,放弃或忽视票据融资业务,就会失去传统优质的客户群体和大块流动市场份额。各级分支机构要积极吸取和借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按照票据融资业务自身规律开展业务,改变长期以来依附于信贷业务运作的被动局面,真正把票据业务放在优先的位置去开拓发展。要主动适应短期信贷票据化发展的趋势,通过发展票据融资业务及时跟进我行非主动退出的短期信贷市场,使票据业务成为维护客户资源的重要手段。

三是转变管理模式。目前我行的票据业务经营管理还存在条块分割、管理分散、配合不力现象,已不适应票据业务的发展需要。我行要设置一个责任分明、管理严谨、具有一定协调能力和开拓精神的管理体制,包括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市场营销体系、信息管理体系、绩效考核体系。加强对票据业务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协调和发挥我行的整体资源功能,调动基层行发展票据业务的积极性,推动票据业务的良性发展。

(二)进一步整合系统内票据业务资源,以适应目前票据市场竞争的需要

考虑到工行系统内庞大的分支网络、票据业务的特点以及票据市场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要将整个工行票据业务全面纳入一个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来,有必要进一步整合系统内票据业务资源。

目前,票据营业部定位于总行直属的机构,这种模式是将票据营业部与总行行政管理“半联动”连接起来,目的是整合工行系统内部资源,以半行政的方式促成当地分行与票据营业部及分部的合作。但目前票据营业部对系统内分支机构实际上并没有业务上的管理权限,这造成了票据营业部在所辖区域从事系统内票据业务时与系统内分支机构的角色尴尬。票据营业部与系统内分支机构不仅业务分工不明,甚至存在非良性竞争,加剧了系统内资源的内耗。因此必须调整票据营业部与地方分行机构的票据业务职能定位,明确划分其各自在一、二级市场上的角色,最大限度地发挥我行地方分支机构在一级市场上的优势和票据营业部作为专业经营机构在二级市场上的优势,扩大我行的市场份额,并在有效整合系统内资源的基础上,从提高全行票据业务经营效益的角度出发,从经营角度更好地赋予票据营业部在全行票据业务方面的指导权限或管理权限。

目前为了更好地整合我行资源,应转变分行片面依靠转贴现发展票据融资业务的观念,明确贴现业务是分行发展票据融资业务的基本方向,其中,以票据为核心和载体的贸易融资业务是分行票据业务开拓的重心和着力点。各行应充分利用自己的网点优势及与公司客户关系密切的资源优势,一心一意发展票据的承兑及贴现市场,主动调整票据融资业务的品种结构,沿产业链和结算链深度开发客户,通过贴现业务掌握票据价值链的高端,获得更高的经营收益,维护优质客户资源,实现综合营销目标,同时摆脱受制于同业的被动局面,赢得竞争主动权。为配合业务品种结构的调整和分工的优化,建议总行对各分行票据融资业务的考核应逐步向贴现业务倾斜,同时总行要进一步加强对包括限额管理、利率管理等在内的票据融资业务的管理,重申系统内分行不得买入系统外票据,切实改变部分系统内分行异地争揽系统外转贴现票据,导致工行内部竞争的不利局面,并对违令者予以处罚,从而真正做到令行禁止。与此相应,分行在月末、季末等关键时段如有买入票据需要,票据营业部可给以积极支持,向分行转卖部分票据。

(三)票据营业部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

1、面对现实,加快业务转型

今年以来,票据市场的一些变化要求我部的业务必须进行转型。首先,市场资金面的宽松和各家行利用票据支撑信贷规模的压力导致票据市场利率走低,转贴现全面进入微利时代。各行被迫把票据业务的重点转向直贴业务;二是经过几年的业务发展,我部的业务品种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尤其是农行票据营业部成立以后,其业务领域和范围比我部宽广,客观上对我部造成很大的威胁;三是在目前资金不再作为票据市场的一个稀缺资源,且我部无明显价格优势的前提下,我部的业务增长乏力。四是如果今后转贴现业务不再纳入贷款统计口径,反周期操作的经营理念和思路将逐步退出,票据营业部的业务发展将何去何从?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正视和思考的问题。

票据营业部业务转型是必然的,关键在于怎样转?以下是笔者的一些观点:

(1)由功能型机构转变为效益型机构

我行的股份制改造是一个全面走向市场的过程,今后全行将面临更加严格的市场监管,面临成本、风险控制和资本回报的刚性约束。在这样的环境下,未来总行对我部的功能定位和业务要求可能将发生彻底改变,票据营业部必将从一个功能型机构向盈利型效益型机构转变。这为我部今后的经营模式和业务增长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部的资金是由总行控制和决策的,政策取向是与“信贷业务反周期操作”,因此买票或卖票的决策,系统内外客户的选择是非市场非理性的,直接的体现就是业务发展的数量型粗放型增长。今后,我部业务发展必须走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对业务的开展要有进有退,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对一些成本费用高、资产净回报率低的业务要坚决退出。同时,我部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创新交易方式,简化交易环节,以有效降低业务过程中的费用。

(2)由以融资型业务为主向融资业务与中介服务业务并重发展

票据市场在前两年经历了快速发展后进入了一个平稳发展阶段,受短期融资券的影响,传统的票据市场容量在未来一段时间不可能有大幅上升。票源的有限和资金的持续宽裕必将进一步加剧传统票据市场的竞争。在资金不再是票据市场一个稀缺资源且我部价格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我部的业务转型必然考虑向技术手段支持为主的中介服务方向发展,以便更好地发挥我部的技术优势。

在目前我部现有的经营范围内,票据代理、咨询、见证及代保管业务还未真正开展。当前各家商业银行承兑、直贴、转贴各个业务环节竞争已相当充分,市场格局短时间内不会出现显著变化。在此形势下,为保持我部票据业务持续发展势头,还应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同时,前瞻思考,独辟蹊径,积极介入和发展票据中间业务,为客户提供套餐式和个性化的票据综合产品和服务,不失为一个避免票据业务同质化竞争加剧的有效手段,它必将为我部的业务发展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目前,广州分部正积极努力准备进行对系统内分行票据托管业务的试点,依托票据营业部专营专业优势及全行整体网络优势,在对客户分类管理的基础上,由我部托管部分系统内分行的票据,代理其行使“票据中心”职能,为分行提供包括审票验单、票据代保管及代理票据买卖等一系列服务。此举既能起到稳定票源的作用,又能增加我部中间业务收入,可谓多方获益。在对系统内分行试点成功后,在条件成熟时,还可考虑对部分系统外中小金融机构开展此项业务。

这里还涉及一个问题:在我部的融资型业务中,当前的经营重心是以直贴还是转贴为主,或者二者兼顾的问题。我们知道,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和贴现(包括商业承兑汇票的贴现)主要由对企业有授信的企业的开户银行所完成,这是由开户银行的地缘优势所决定的。而我部并不具备这样的优势。其次,从目前票据营业部的人手来看,也不允许我部大规模开展直贴业务。第三,大规模开展票据直贴业务会导致与系统内分行的业务竞争问题,而按规定目前总分部不能办理系统内的直贴业务和所辖区域外的直贴和转贴现业务。此外,在目前各行加大对客户整体营销的情况下,没有相配套的其它银行产品与服务手段,我部较难找准对客户的业务切入点。因此从客观上说,直贴业务不是我们的优势业务。因此,目前在票据营业部内还不宜大规模开展票据直贴业务。也许有人会提出,增加票据营业部的业务品种,如保证金业务、承兑业务甚至托收结算业务,以配合直贴业务的开展。笔者认为,如果这些业务是授权给总部为配合开发业务品种服务全行的角度考虑,是可取的也是必要的,但如果每个分部都这样,那么票据营业部又变成一个一般的分支行了,而且我部在人员、费用方面可能还不足以支撑这些业务的开展。所以,笔者认为,目前票据营业部的条件最多也只能做到兼顾部分直贴。这里的“部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考虑各分部的资源状况,因地制宜,对部分有条件和前期直贴业务开展不错的分部可以考虑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二是目前我部的直贴业务开发对象只能是系统内分行涉及较少的部分中小企业。

2、向银监会和总行争取扩大业务范围

票据营业部目前的业务范围已远远不能适应业务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现阶段考虑增加的业务品种可以包括:承兑、信贷资产转让和回购业务、短期融资券承销和代理发行等。从目前票据营业部的条件来看,这些业务可能暂时只能先在总部进行,分部对这些业务的开展还有待时日。

3、开展对融资性票据和票据衍生产品的研究

融资性票据的出现是大势所趋,为在未来的融资性票据市场中掌握主动,我部宜及早对融资性票据的设计进行研究,并探索设计有关融资性票据的经营理论和经营方式。目前现有的票据产品都是实时交易,在未来的票据交易中,可参考金融衍生产品如期权、期货、远期利率协议和互换等工具,进行票据衍生产品的开发,赋予票据交易保值避险和投机的功能。比如约期交易(交易双方约定未来交易的日期、价格和标的,到期进行交割)、对交易选择的购买(票据交易双方商定,一方通过对交易选择权的购买,到期确定是否进行交易)及与不同金融机构间的票据产品互换等。

4、进一步发挥对系统内分行的服务和支持功能

成立5年来,票据营业部作为全行的转贴现中心,通过价格杠杆、利差返还、产品研发、信息提供、人员培训等,较好地发挥了经营引导和服务全行的职能,极大地促进了全行票据业务的发展,确立了工行在票据市场上的龙头地位。特别是在开展系统内票据移存的过程中,我部成功将业务标准进行有效传导,促进了系统内各行票据业务的规范发展和操作,使分行风险防范能力得到不断增强。

在目前票据营业部与系统内分行票据业务的整体联动和协调发展中,我部要进一步发挥对系统内分行的服务和支持功能。首先要主动出击,与当地分行紧密结合,合理分工,与信贷业务组合共同拓展票据市场。其次,创新业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增强系统内分行对我部的业务依存度,改变我部与分行松散型的合作形式和合作关系,票据托管业务就是一种很好的模式。第三,充分利用我部专营的优势,将掌握的票据市场信息及时全面传递给各分行,为各行票据业务经营和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参考和支持。另外,票据营业部在加快票据新产品研发步伐的过程中,要加强与系统内分行的分工合作,使我部开发的产品能及时在分支行得到运用和推广,从而使研发的产品迅速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在保持我部票据业务的领先优势的同时,提高全行票据业务的竞争力。

5、实行双边报价,双边交易,朝“做市商”方向发展 票据转贴现业务逐渐回归资金业务本质之后,其流动性和盈利性需求将表现得更加明显。同时随着我部信贷规模”蓄水池“业务功能的逐渐淡化,我部必须改变目前这种“只买不卖”的业务格局,实行双边报价,双边交易。即根据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价格、资金余缺等因素灵活确定买卖时机和价格,以实现票据品种、期限、额度、利率的配比,最大限度地提高库存票据的流动性,从而更灵活有效地运用资金,提高效益,降低风险。

在此基础上,票据营业部要努力朝“做市商”方向发展,每日双向报价,实时交易,增加交易的深度和广度,保持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虽然目前我国票据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的条件还不是很成熟,但从整个票据市场的长远发展来看,发展做市商制度是刻不容缓的。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做市商制度有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做市商制度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做市商。票据市场的发展需要一支既能保持市场流通性又能维持市场稳定的中坚力量,工行票据营业部完全有能力也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此项重任。

参考文献:

[1] 重庆分部课题组:不断完善区域营销中心功能努力向票据市场做市商迈进,《票据研究》,2004(5)[2]推动中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的思考,中国货币网(2004/5/14)

[3] 江淑燕, 对我行票据业务规范与创新的思考, 《票据研究》,2005(2)

票据市场发展现状 篇7

中期票据最早源于美国,至今已有40年的发展历史。而在我国,中期票据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首期发行始于2008年4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我国的中期票据市场迅速发展起来。

表1对迄今为止我国发行的所有中期票据样本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下面通过这些样本来分析总结我国中期票据市场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注:数据来源:Wind。

(一)市场发行主体逐渐多元化

如图1所示,在中期票据市场发展的初期,发行主体全部都是国有企业,随后,发行主体逐渐多元化,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不断加入到市场发行主体中来,国有企业在发行主体中所占的比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目前仍为市场发行主体中的中坚力量。

注:数据来源:Wind。

(二)发行数量和融资规模不断增长

如表1和图2所示,无论是从绝对值还是在整个银行间债券市场中所占比重的相对值来看,中期票据的发行数量和融资规模都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值得注意的是,中期票据在整个银行间债券市场中的数量比重快速上升,但融资总额比重的增长却相对平缓,到2012年末,这一比重仅为11.06%。援引张雪莹和李琳(2008)的统计数据分析,中期票据已成为美国和部分新兴经济体公司债券的主要品种,2005年中期票据占美国公司债券的比例已达到39.48%,2000年中期票据占墨西哥公司债券的比例已高达35.5%,2004年中期票据占马来西亚公司债券的比例也已达到26%。由此可见,我国的中期票据市场还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

注:数据来源:Wind。

(三)期限结构不断丰富和优化

图3将我国中期票据市场发展初期(2009年)和近期(2012年)不同期限的票据只数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中期票据的期限结构逐渐得到丰富和优化,极大地满足了企业对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需求。从美国中期票据市场发展的经验来看,中期票据已不再局限于2至8年之间的中等期限,10至30年之间的较长期限变得较为普遍,“中期票据”这一叫法更多地是出于惯例。如表1所示,在我国的中期票据市场,长期限的产品已初现端倪,2013年至今,已首次发行了两只期限为15年的中期票据。

注:数据来源:Wind。

(四) 产品创新逐步推进

如表1和图4所示,我国的中期票据市场在启动之后的短时间内就开始尝试产品创新实践,陆续推出了浮动利率、累进利率、含权和外币产品,但逆向询价的机制创新和创新型产品的设计开发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创新的层次较低,结构化产品设计开发、利率定价及风险管理的能力还相当薄弱,创新型产品所占的比重还非常微小。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期票据市场的机制创新和产品创新还存在很大的实践空间。

注:数据来源:Wind。

二、影响发行利率因素的实证分析

融资成本(发行利率)是发行中期票据的企业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下面对影响发行利率的因素分年度进行实证分析。张程和尹志锋(2010)仅通过简单的描述统计方法对影响发行利率的因素作了一些初步判断,本文则采用了较为正式的统计检验方法。

由于在2008年,我国的中期票据市场刚开始启动,只有16只中期票据发行,样本容量太小,所以实证分析的样本期为2009—2013年。实证分析的样本为所有固定利率的中期票据。

首先,将样本按照各因素(发行规模、信用等级、发行期限和发行主体性质)分成k组,每组样本发行利率的位置参数记为1, (43) , k。然后,运用Jonckheere-Terpstra多个独立样本(单因素分组)的秩检验这一非参数统计方法来检验原假设

对立假设为

其中至少有一个不等式严格成立。

(一)发行规模对利率的影响

从表2中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发行规模越大,发行利率就越低,而且这一结论在2009-2013各年均显著成立。

注:数据来源:Wind。注:*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1, **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5, ***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1。以下同。

(二)信用等级对利率的影响

从表3中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信用等级越高,发行利率就越低,而且这一结论在2009—2013各年均显著成立。

注:数据来源:Wind。

(三)发行期限对利率的影响

从表4中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仅在2010年,发行期限对利率产生显著影响,即发行期限越长,发行利率就越高,而在其他年份,发行期限的长短并未对发行利率产生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发行期限并不是影响发行利率的稳定和重要因素。

注:数据来源:Wind。

(四)发行主体性质对利率的影响

由于2009年的样本均是国有企业,所以无法进行分组检验。从表5中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除了2010年,在其他各年份,发行主体的性质会对发行利率产生显著影响,即如果发行主体是国有企业,发行利率则越低。

注:数据来源:Wind。

上述分析的结论对于企业利用中期票据工具进行债务融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较为基础的层面而言,融资企业应当对中期票据市场的重要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利用中期票据工具的优势和国有企业在中期票据市场中融资的有利地位,努力提升信用等级,紧密跟踪中期票据市场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的趋势,借助中期票据在注册期内可以连续发行的优势,根据市场行情适时选择发行的期限、规模和利率,以便达到节省财务成本和优化资产负债表管理的目标。

三、长效性债务融资创新

《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中期票据业务指引》第10条指出,中期票据投资者可就特定投资需求向主承销商进行逆向询价,主承销商可与企业协商发行符合特定需求的中期票据。然而,我国的中期票据市场还刚刚起步,机制创新和产品创新都还存在很大的实践空间,创新的动力和活力还远没有激发出来。为了建立长效的债务融资机制,融资企业应在更高的层级上积极探索中期票据融资的创新实践,做创新的主力军,以实现融资目标的优化。具体举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探索逆向询价机制创新

在传统的债务融资活动中,融资企业和投资银行所扮演的角色是被动和消极的,他们以融资企业的需求为起点向投资人发行和推销标准化的债券,如此,融资目标很难实现优化。而逆向询价机制是对上述传统金融服务理念的一种革新,融资企业和投资银行所扮演的角色是主动和积极的,他们以投资人的需求为起点,通过对客户的细分,为投资人提供量体裁衣式的灵活设计,不仅深入契合了不同偏好投资者的需求,而且扩大了潜在投资者群体,使融资目标能够得以优化。

(二)大胆尝试产品开发创新,积极主动地管理利率风险

英格兰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2003年欧洲中期票据总市值中,结构化产品约占15%,但发行家数已经超过了标准形式的产品[2]。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深化,为了实现融资目标的优化,融资企业应当借鉴欧美中期票据市场发展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大胆尝试结构简单、风险可控的基础性结构化产品开发的本土化创新,设计开发浮动利率、累进利率票据和将固定利率票据与衍生工具结合起来的结构化创新产品,如利率顶或提前赎回票据等,积极主动地管理利率风险。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国家开发银行对复杂的市场环境进行冷静的分析和判断,将持续创新作为制胜的法宝,勇于探索逆向询价机制,发行前加强与投资人的沟通,通过客户细分,深入契合不同投资者群体的需求,并精心设计条款,推出了浮动利率债、选择权债、超长期固定利率债、本息分离债等诸多创新品种,期限横跨3个月到30年。

国家开发银行顺应市场,持续创新,既满足了投资人的需求,提升了市场的流动性,也降低了融资成本,减少了利率风险,建立起了长效的债务融资机制,创造了与投资人共赢的局面,同时对债券市场体系的建设与市场机制的完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都将为企业开展中期票据融资创新实践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摘要:本文对迄今为止我国发行的所有中期票据样本进行了描述性统计, 并通过这些样本分析总结了我国中期票据市场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然后, 运用Jonckheere-Terpstra检验方法对影响发行利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最后, 结合一个实际案例提出了企业进行中期票据融资创新实践的路径。

关键词:中期票据市场,债务融资,创新,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廖士光.上市公司中期票据融资的影响因素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 2011 (03) .

[2]张雪莹, 李琳.中期票据市场发展的国际经验[J].中国货币市场, 2008 (05) .

[3]高国华.创新债务融资工具, 银行间市场首现15年期中期票据[N].金融时报, 2013-01-21.

百亿大案频出 票据市场面临整顿 篇8

看起来,这又像是一场公安部门的集中整治行动。在《投资者报》记者的调查采访中,民间中介、银行、法律人士普遍认为,这场行动是在为后续的《票据法》修改做铺垫。

记者从银行处了解,6月份时,央行曾下发一份《关于加强票据业务管理的规定(征求意见稿》,目前已经结束征求意见。后来银监会又下发一份《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村镇银行非现场监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结合起来看,票据市场马上要面临大整顿。”一位国有行分行票据中心人士说。

不过对于这几起大案的定性,各方人士颇有争议,尤其是民间中介都不服其断案依据。

突遇寒流

民间票据市场的存在已经有了10年以上的时间,其中尤以江浙地区为重。

“只要你能识得真假票,还是蠻好赚钱的。”一位票据人士汪先生直言不讳。

汪先生曾是一家农信社的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了承兑汇票中间隐藏的“商机”,同时那些年农信社管理也混乱,有的农信社甚至都将票据业务做成了主营业务。“拉着一大行李箱到南方市场去收票据,一点都不夸张,我在农信社时都被派出去干过。”汪先生说。

后来,汪先生干脆辞职,自己成立了一家投资管理公司,专做票据贴现生意。几年下来,汪先生的财富已经滚到千万级。

“这两三年生意尤其好做,银行放贷额度紧缩,企业资金紧张,天天有企业上门做贴票,一天至少也能做个千八百万的规模。我那些每天审核票据真伪、查验背书的员工,整天都跟我抱怨累。”汪先生说。

民间票据市场的火热,吸引了一大群人加入这个行列。但是,现在这燃烧旺盛的火堆突遇“冰袭”。

7月11日,杭州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称,在7月10日上午10时至11日上午11时展开“决战1号”集中整治行动,打击金融领域非法经营票据贴现犯罪,统一收网抓获涉案人员254人,查扣用于贴现的承兑汇票107份、票面金额9.4亿余元,总计金额900亿元。

众多民间票据市场人士尚未反应过来之际,其他地区的类似案件在其后的几天,频频传出。与杭州公安出动时间接近,厦门警方于7月11日上午10时,出动警力,兵分多路对事先掌控的涉案对象展开统一收网行动,抓获12名涉案人员,票据金额总计234亿元。

其他地区如湖南、山东、云南等地也通报了类似案例。

罪名争议

涉及民间金融的案件向来都会产生争议,这次也不例外。

此次案件几乎无一例外都强调这些公司和人员从事的票据业务没有真实贸易背景存在。这一点是最大的争议点。

“第一手开立的时候需要真实贸易背景,后来因为资金需求进行转让,怎能还受此约束?否则票据所谓的流通性意义何在?”一位河南民间票据人士质疑。

汪先生则质疑票据贴现大规模的存在已经是数年的事情了,如果是真的如此严重地触犯了法律,为什么之前不见严格监管?

“票据贴现就算是有我们在中间,但也有一套完整的流程模式存在,作为我国金融业主体的银行无论如何都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最终也是要把票据交到银行手里,这次几个大案看到有银行的影子吗?没有,全是中介在受罚。”汪先生颇为愤怒。

“为什么要打击民间贴现票据?票据是未到期债权证券,当事人自愿转让,怎么就扰乱了金融秩序?我们小企业以后日子更难了!”祖籍福建在浙江经营小企业的范先生说。

范先生表示,曾经拿承兑汇票到银行贴现,手续不但繁冗,贴息还高,而且还要托关系,有时候甚至是票据都已经到期该进行兑换了,但银行却以各种借口拖延付款。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唐春林表示,如果企业按贴现率在民间贴现,然后不背书就将票据直接放在中介那里,这属于违法。但是如果通过背书转让给了中介,然后中介再找银行兑现这就是合法的。

近几年票据案不少,但主要是票据诈骗,如在出票环节,内外勾结,没有真实交易背景就开票,以及造假票。“这两年银行应该吃了不少假票的苦头。”唐春林表示。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律师称,我国刑法并未对民间参与票据贴现入罪,只是公安部经侦局此前曾有一批复,认为构成犯罪。

据记者查询,这个批复发生在2009年,叫《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对倒卖银行承兑汇票行为性质认定意见的批复》,认定当事人从事的票据贴现业务为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这个批复也不恰当,有违反罪行法定原则的嫌疑。”上述匿名律师表示。

事实上,产生争议的根源还在于金融管制。“民间票据的发展明显触犯了银行的垄断利益。”唐春林对记者表示,“票据法未来改的趋势就是会放开,这是大势所趋,但阻力很大,怕放得太开,影响银行的收入。”

上一篇: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下一篇:修身养性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