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共8篇)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篇1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摘 要】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以人为本,符合人类道德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是道德这一特殊社会意识形式内在规律的要求;当前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尚存在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充分发挥道德引导人、塑造人、发展人、完善人的功能,把青年教师培养成新型人才。
【关键词】以人为本 青年教师 职业道德
一、青年教师和教师的职业道德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讲的就是教师职业的内涵。今天,我们常说,“为人师表”、“德高为范”。从教师承担的社会角色、社会责任和众多优秀教师素质表现,以及社会对教师人格的期望评价可以看出,教师所从事的教学劳动是一种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创造性的劳动。职业道德是衡量教师思想品德、职业境界高低的准绳和标准。青年教师,是指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教师,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高校普遍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使用,并且他们逐步担当起历史的重任成为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主力,这种情况就需要一大批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取决于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提高两个方面,并首先取决于职业道德建设。
二、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中青年教师的比重越来越大,广大青年教师思维敏捷,精力充沛,思想解放,勇于创新,为高校的改革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并且绝大多数青年教师都能主动改善知识结构、钻研业务知识,做到爱岗敬业、教学育人、为人师表,其中一批人已成为骨干,为教学科研做出了积极贡献。纵观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现状,整体处于向上、发展的态势。但不可否认,有的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等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少数青年教师错误地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把教书与育人截然割裂甚至对立起来;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缺乏认真负责精神,授课照本宣科,工作敷衍了事;不注意自身的形象,缺乏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缺乏完善的师德修养和精神风貌,在政治态度、工作作风和言谈举止上难以成为学生的表率。
三、造成部分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滑坡的原因分析
1.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滑坡的原因较多,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具体的社会环境。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利益最大化”,“交换”,“竞争”的经济价值观以及一些消极思想和腐败的生活方式冲击着社会道德规范,污染社会风尚、侵蚀人们的心灵。因而一部分青年贪图享受,害怕艰苦,缺乏坚强意志和持久耐力,放弃了对未来的理想和永久完美的孜孜以求。青年教师由于思想不成熟、意志性格欠稳定、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以及社会阅历肤浅等原因,对社会环境的阴晴变化往往领略得最早,再加上由于衣食住行等方面在高校属于最低层而迫切希望改变现状的想法,就会出现浮躁、急功近利的行为。
2.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教育上的失衡是导致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青年教师在学生时代所接受的是理论化的职业道德教育,而作为教师时面对的是具体的职业道德实践和操作。要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使一定的社会规范成为自己内心的道德戒律,需要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也是一个引导、监督、培养的过程。而相当多的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基本态度是重使用、轻培训,重素质、轻政治,重业务能力的提高、轻职业道德的培养,没有建立起严格的、行之有效的师德评价、考核、激励机制。
3.学校在管理上的偏差和在制定政策上的导向性错误,是导致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滑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目前,相当多的高校在政策的制定上是以科研成果、课时数量、技术职务等作为硬条件,而职业道德状况则因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往往采取模糊处理的评价方式。即使有时制定了一些条例,而在具体操作时又常被弱化,甚至忽略。而在学校晋职、晋级、评先进又是与青年教师的生活福利待遇密切相关。这种政策制定上的导向性错误导致青年教师心理上的不平衡和行为方式上的功利性,从而放松了自己的职业道德的要求思想改造。
4.现在的青年教师是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后开始成长起来的,优越的成长环境使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缺少吃苦耐劳的品格,意志力薄弱;另一方面,社会地位与物质待
遇的强烈反差带来青年教师的心理失衡也是青年教师队伍出现职业道德滑坡的症结之一。
四、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积极对策
高质规范的德育教育是孕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基础,学校要把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放在科教兴国与人才培养的高度来看待。抓好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深化学校教育改革,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基础教育。组织广大青年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规,不断提高广大青年教师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的认识,教育他们认真履行教师义务;正确处理待遇与工作态度的关系,既要肯定教师通过正当途径追求自身利益的合理性,又要提倡和发扬为社会奉献的精神,努力培养勤奋严谨、献身真理的治学态度和耐得寂寞、安贫乐教的优秀品质。结合学习“以德治国”重要思想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师职业道德》等文件和学习材料,通过学习,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爱岗敬业,谦虚谨慎,为人师表的思想。
2.建立健全监督和激励机制是学校搞好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关键。学校应制定完备的职业道德规范,加强师德教育和考核,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首要内容和职务聘任、普升、奖惩以及评优必备的重要依据;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强化青年教师业务考核的指标体系,促使青年教师在业务上迅速成长;还可以利用广播报刊、宣传橱窗、报告会等途径大力宣传职业道德建设中出现的先进教师和事迹,以激励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
3.加强教学活动的宏观管理。对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应加大岗前培训的力度,通过集中严格的岗前培训,强化青年教师的职业理想,提高职业道德认识,树立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师德风范。实行教师资格制,师德师风不好的不能获得教师资格,或取消其教师资格。
4.根据学校的实际和青年教师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内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制订并形成青年教师工作的一整套规章制度,构建切实可行的职业道德制约机制,磨练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意志,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学校各级领导都应把师德建设当成学校教育改革和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一环来抓,并把这一工作纳入学校教学管理的轨道。
参考文献:
[1]王可植.教师职业道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2]傅维利,张东娇.论教师职业道德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科学,1999,(4).[3]沈大光,马永庆.道德与文明.1996,(4).[4]许海英.教师的职业道德与理想.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篇2
一、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
(一) 思想道德教育
青年教师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更应该具有较好的政治素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青年教师的言谈举止、思想情感、政治素养、个人德行等各方面都会对青年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青年教师应努力成为青年学生乃至全社会青年的表率和榜样。在校本培训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育, 要求青年教师热爱中国共产党,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热爱本职工作,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以培育人才、繁荣学术、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同时青年教师还应具有高尚的职业操守, 做到为师要有知识, 为表要有美德, 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 既注重言教, 更注重身教。因此, 校本培训必须结合青年教师特点和师德现状, 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 专业训练
青年教师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 具有较高的学历、合理的知识结构、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是青年教师所学的学科专业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 然而“如何教”的问题却是学科专业解决不了的。目前我国大学教师的师范教育缺乏, 大量青年教师没有接受过专门、系统的教师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的职业培训。从教后, 对青年教师专业训练的培训也仅仅限于短暂的岗前培训。因此必须在校本培训中为青年教师“补课”———补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的课, 切实解决青年教师“如何教”的问题, 从而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具体而言, 青年教师的专业训练应包括补充教育管理学、心理学、教育方法、教育艺术、如何开展科研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还包括对青年教师承担的课程进行学科专业知识的补充。
(三) 创新精神和能力
青年教师创新有先天优势, 他们富于想象, 少有观念束缚, 敢于打破陈规, 敢于创造, 因此, 在青年教师校本培训中, 要充分发扬青年教师的自身优势, 以培育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是培育青年教师的素质教育观念, 鼓励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二是鼓励和帮助青年教师探索高等教育教学规律, 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坚持教育创新, 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试模式、学生管理等方面大胆改革, 不断创新;三是培育青年教师的团队精神, 鼓励青年教师在团结协作中开拓创新。与不同性格、不同背景、不同学识的教师共事, 谦虚谨慎, 通力合作, 公平竞争, 团结友爱, 主动关心集体, 关注学校发展[2]。
二、校本培训的现状
坚持校本培训, 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关系青年教师成长和成才、关系学校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才培养质量的大问题,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 在青年教师培训中, 传统的校本培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反而出现了弱化的趋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对校本培训重视不够
许多学校十分重视岗前培训、学位培训、国内进修、出国培训等, 而忽视了利用本校资源对青年教师进行校本培训, 导致许多学校缺少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系统的校本培训计划、完善的校本培训管理制度和充足的经费保障, 培训内容和形式也很随意。
(二) 校本培训流于形式
目前, 青年教师校本培训主要包括举行教师座谈会、给新教师制定导师、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教研室研讨、安排优秀教师宣讲、邀请教育专家开办讲座等等。但这些简单易行的培训方式也显得形式化, 组织者不重视, 青年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 培训活动处于放任状态, 校本培训没有取得实质性效果。
(三) 缺乏相应的评估和监督
学校对校本培训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没有对培训进行实时监督和阶段性评价。培训中和培训后也未及时与青年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 对青年教师培训后的教育教学和科研缺少相应的跟踪及考核。因而校本培训没有起到应有的加强青年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的作用[3]。因此, 学校在每一次对青年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后, 都必须及时地对培训系统作出系统地评估, 从培训的反映层次、学习层次、行为层次进行系统地跟踪评估。
三、坚持校本培训, 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策略
(一) 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
我校为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和学术造诣较高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的骨干作用, 使其对青年教师在思想教育和业务技能上做好传、帮、带, 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业务水平, 尽快使青年教师成才, 特实行了青年教师导师制。
1. 导师的基本要求。
原则上具备教授、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具有良好的师德和优良的教风, 治学严谨, 业务能力强, 工作认真负责, 为人师表;富有教育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 具备指导、辅导青年教师完成本职工作的能力;在本专业中有一定造诣, 在学术上有较新的成果, 在教改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
2. 导师的职责。
全面了解所指导、辅导、培养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表现及业务水平、工作情况, 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体培养方案和发展目标;根据青年教师培养方案, 确定分段指导计划;指导青年教师的选课、备课 (每学期不少于20学时) , 帮助青年教师搞好教学设计, 并掌握一定的授课方法;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 每学期随堂听课不少于被指导教师课时总数的1/10学时。每次课后要交换意见, 指出本节课的优缺点, 提出具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并将其详细地记录在导师制纪实记录册中;指导青年教师开展科研活动, 在指导期内 (四年) , 被指导者须在省级公开刊物上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篇;指导青年教师上实验课, 并要求青年教师听导师的课或协助导师开展实验教学活动, 每学期不少于10学时;填写《黑龙江科技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工作纪实记录册》及附表, 详细记载青年教师培养的全过程, 及时总结经验, 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通过导师的传授、帮助来引导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工作过程中教好书, 育好人, 及较好地开展科研工作, 使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师德水平得到较快的提高。
(二) 加强青年教师实践锻炼
坚持“按需派遣、重点培养、提高能力、发挥作用”的原则, 分批次、有计划地逐年推开, 把教师选派到校内工程训练实践基地、生产科研和社会实践第一线, 进行各种形式的实践锻炼, 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科研能力的青年教师队伍。
电气、机械类等校内有实践基地, 矿业工程及其它工程类应在熟练应用校内相关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基础上, IT、管理类应在熟悉校内相关学科工程背景和本专业实践基地的基础上, 人文、外语、体育类、公共基础类应在重点熟悉学校各工程学科背景和实践条件的基础上下实验室锻炼:到校内、校外相关实验室对相关实验进行学习和研究, 具体指导学生实验及管理等。
(三) 积极推进教师“校内盯课”
为实现学校建设新型科技大学的目标, 建设一批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 培养一批校级、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名师, 根据学校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实际情况, 学校决定对专业课程建设负责人和各级精品课程主讲教师盯名专业、名师一流水平的课程和专业, 各类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基础课程的主讲教师盯校内名师课程。
1. 针对性原则。
教师“盯课”应符合学校新型大学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紧密结合学校的学科、专业及课程建设, 围绕立项建设的各级精品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及主要基础课程, 通过专业课程负责人和各类课程主讲教师有针对性的“盯课”, 切实提高专业课程建设水平,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2. 主动性原则。
凡进行“盯课”的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充分利用“盯课”的机会, 吸收和借鉴校内外一流专业、优秀课程和优秀教师的经验和做法, 推动学校专业课程建设,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 递进性原则。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基础课程的主讲教师盯校级精品课或校级省级名师的课程;专业课程建设负责人、各级精品课主讲教师和各级名师到名校、名专业, 盯名师的课程, 盯一流专业和课程的建设。
进行校内“盯课”的教师由各教学单位负责组织安排和考核, 随堂听课、助课, 参与教学研究和讨论, 原则上不少于计划学时的2/3。对于教学工作量大的教师, 由教学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掌握和考核。进行校外“盯课”的教师由所在单位与所“盯课”院校进行沟通、协调, 盯课时间原则上为一学期, 专业课程建设负责人聘期内须进行一次“盯课”活动。
摘要:教师培训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渠道, 但现在的教师培训正面临着弱化的困境, 因此, 作为教师培训重要模式的校本培训成为解决问题的催化剂。本文从教师培训的内容和现状出发, 从黑龙江科技学院的做法出发, 对如何加强青年教师的队伍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 提出了加快教师成长的青年教师导师制、加强青年教师实践锻炼、积极推进教师“校内盯课”等策略。
关键词:教师培训,校本培训,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陈卫红.运用校本培训形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导刊, 2009, (7) .
[2]王德勋.教师校本培训的原则及模式探究[J].成人教育, 2009, (8) .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篇3
关键词:专业道德建设校园文化路径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1]教师不仅要“授业”,更要以身作则进行“传道”。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键取决于学校的教师,而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不仅仅表现在其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上,更取决于教师的专业道德水平。
一、校园文化及其内涵
自1986年4月上海交大在第12届学代会上第一次正式提出“校园文化”后,校园文化就逐渐成为高校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何为“校园文化”?潘懋元教授在《新编高等教育学》中认为:广义的校园文化是高等学校生活方式的总和,它以生活在校园内的大学生、教师和干部为主要群体,以别于其他群体;它是在物质财富、精神产品和氛围以及活动方式上具有一定独特性的文化类型;它应包括智能文化(学术水平、学科设置、科研成果等)、物质文化(文化设施、校园营造等)、规范文化(学校制度、校风校纪、道德规范等)、精神文化(价值体系、精神氛围等)。因而,高校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在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的实践过程中,由全体师生员工参与创造而形成并为其所公认和遵循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它是生长发展在高等教育环境中“经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2]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把校园文化定位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相适应的文化,是以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一所高校的校园文化集中体现在该校的校训上,并通过校风、教风、学风表现出来。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基本内容。
二、校园文化建设与专业道德建设的一致性
“教师专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加强教师建设的基本精神价值诉求,是教师专业的精神蕴含与文化表征,是教师专业的现代性意义与价值的确证方式”。[3]教师专业道德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其实质也是一种大学文化建设。专业道德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既是和谐校园文化的体现,也是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要求。一方面,专业道德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辩证关系。专业道德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辉映、彼此交融。专业道德的建设是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的重要前提,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专业道德建设具有一定的反作用,校园文化通过一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润物无声”地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个体,使他们的思想观念、心理情感、价值取向等发生变化。所以,加强富有师德内涵的大学文化建设也必将彰显学校的人文精神,赋予师德建设相应的文化涵养,促进教师专业道德发展。另一方面,专业道德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一致性。教师专业道德建设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培养高尚的教师道德人格,实现教师的良性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同样要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形成优良的育人环境。可见,教师专业道德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在价值理念和价值目标上都具有一致性,二者统一于和谐校园建设。
三、大学文化加强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路径
青年教师刚从课堂走向讲台,他们具备学历高、思想活跃等优良品质的同时也在师德方面存在“短板”。因此,充分利用大学文化建设的各种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机地融入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内涵,创造性地实践教师专业道德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1.浸润于精神文化之中养师德
精神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精神财富,它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气息对教师的专业道德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师专业道德建设实践中,精神文明的传承、培育与弘扬尤为重要。要努力寻求传统文化与教师专业道德教育的契合点,进一步把专业道德与人文关怀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一是要求教师阅读中国传统的文化经典。用传统文化去叩问良知、净化灵魂、启迪心智,不断丰富教师的道德内涵。二是在感召引领中提升形象。积极倡导教师争做传授知识的“经师”和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人师”,成为“学高为师、行为世范”的忠实践行者。
2.熏陶于物质文化之下修师德
大学物质文化是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直接接触到的有形载体,包括优美的校园、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布局等。它既学校发展历史的体现也代表了学校的实力。在大学物质文化的建设中,首先,大学要科学规划校园,建设充满文化气息的高品位的校园环境。通过环境育人,使教师的言行受到文化的熏陶。其次,学校要充分利用校歌、校训、校徽等有形载体,强化教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置身于活动文化之中炼师德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不断锤炼广大教师的师德风范,整体提升教师的道德情感。一是在每年的“学风建设月”和“教学质量月”活动中组织开展了以“爱与责任”“、传承与奉献”等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通过读书报告、演讲辩论、教学反思、教师心语、师生心灵对话等方式,进一步积淀了广大教师高尚的人格修养和道德品位。二是开展师德课题研究活动。围绕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德育体系的构建,以教师专业道德的现状为出发点,开展调查研究,以研促改、以研促建,推动项目研究与工作实际的有效对接。三是开展师德师风考评活动。每年的年度考核中把师德作为重要的考查点,并且严把“评议关、定级关、审核关、监督关和复核关”五个关口,对广大教师进行道德专项考核。
4.规范于制度文化之下强师德
一种富有人文精神、蕴含人本关怀、彰显人性关爱的制度文化对教师专业道德的提升至关重要。有研究证明:“蕴含人文关怀,富有人文精神,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的学校管理制度,不仅能调适教师的行为,更能使教师获得足够的精神与人格的尊重,获得职业幸福,产生强烈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教师职业道德得以提升。相反,如果学校管理制度只一味追求效率,而缺失公正、平等、宽松、民主等伦理精神,就会极大地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湮灭教师的职业理想,使教师职业道德提升困难”。[4]因此,在实践中,秉承“教育与管理齐抓,激励与监督并举”的原则,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联动配套机制。一是强化激励机制。每年开展的“教学质量月”活动中,都引入师德建设的主题活动,进一步引导广大教师修身立德、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同时,设立了“青年教师奖”、“师德标兵”、“最受欢迎教师奖”、“科研新星”等荣誉称号,结合教师节等庆祝活动,大力表彰师德师风建设先进个人,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二是完善督评机制。制订出台有关制度措施,进一步把师德师风纳入
教育工作目标考核序列进行管理。此外,在教师专业道德评价中,要明确评价的目的不是给予教师外在的压力,而是服务于专业发展。并坚持实践性、全面性、主体性、过程性评价的原则促进教师自我道德完善。三是落实惩处机制。将师德作为首要内容纳入教师年度绩效考核,对师德师风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在评优评先上,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对师生反映强烈、有师德问题的教师启动问责程序。
总之,大学校园文化通过春风化雨的感化对教师专业道德形成施加影响。在润物细无声中教师逐渐融入并认同学校的价值观,把校园文化的内化为内在体验,提升专业道德情感,进而外化于专业道德实践。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11.
[2]王冀生.大学文化的科学内涵[J].高等教育研究,2005(10).
[3]刘俊.论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教师专业道德[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 (23).
[4]蔡辰梅,徐萍.制度下生存与教师的专业道德困境[J].教师教育研究, 2007(1).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篇4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要加强理论学习,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武装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要全面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组织建设。大力推行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完善后备干部管理办法。坚持民主集中制,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探索制定符合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改进作风,切实负起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坚决克服推诿扯皮、散漫拖沓的不良风气。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认真执行总局党组关于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工作的规定。完善巡视制度,推进巡视工作经常化、规范化,每年对三分之一下属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各方面工作情况进行巡视。积极开展创建优秀领导班子活动,促使各级领导班子不断提高素质,改进作风,增强团结。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要完善和落实政治学习制度,切实增强税务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认真落实五年教育培训规划,加强税收政策法规、征收管理、财务会计、稽查审计、信息化等知识的学习,加大对办税服务厅人员、税收管理员、反避税人员、稽查人员、统计分析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提倡在岗自学。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培养大批业务能手。加强公务员考核。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开展以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为基本内容的税务干部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把握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坚持贴近税务实际、贴近思想动态、贴近工作生活,不断创新思路、改进方法,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办实事中贯穿思想教育,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税务干部提高思想境界。
要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加强党建工作。根据中央精神,总局即将下发全国税务系统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指导意见。各级税务机关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推动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取得良好成效。要紧密联系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实际和党员队伍建设现状,引导广大党员学习贯彻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认真解决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影响本部门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搞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认真贯彻执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要办好税务总局党校。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篇5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灵魂,中国文化自古以来都是把德行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核心。高校教师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者,肩负着为国家振兴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承担着促进国家教育事业健康良性发展的职责。尤其是占比超过
60%的青年教师,已然成长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迅速发展以及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新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道德品质、专业素质和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水平刻不容缓。
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具有的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1].师风是教师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行为习惯和行为倾向所表现出来的一贯性风范[2].不同时期,师德师风的具体内涵会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但究其实质仍是代表了中国的文化传统、理想信念和完美人格。只有把握高校青年教师身份中的文化与道德根据,直面高等教育的深刻变化,剖析高校教师内心的道德窘境,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维度去综合分析问题的成因,才能逐渐
发掘问题的根源所在,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有效的途径。
一、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不深刻,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和核心,它关系着国家道路和国家命运。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各种意识形态以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席卷着国人的思潮,在中国进入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活动呈现出独立性、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的特点。个别青年教师因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足,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淡薄、价值观模糊、政治信仰缺失等严重的思想问题,他们在偏离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还把这种危险的价值取向传递给意识形态不成熟的学生们,形成的连锁效应不可小觑。物质文明的发达并不代表精神文明的富足,对经济价值的过分追求使得阅历尚浅的青年教师为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所迷惑,教书而不育人,失正而无以为范,师德师风下滑,没有起到对学生的行为示范和引领作用,思想道德混乱而不自知。
(二)职业认可度降低,敬业意识淡薄
就目前而言,高校青年教师大部分具有非常良好的素质,忠于并热爱教育事业,非常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很多人从事教育的初衷正是基于崇拜和奉献。但是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如日益沉重的生活压力与实际收入的矛盾,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的困难,过度行政化的制度牵制等,使青年教师基于职业精神和职业价值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义务感、成就感和幸福感都出现了下滑,有一些高校的青年教师还因为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造成了敬业意识的淡薄、敬业奉献精神的缺乏。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认真,只注重文化知识的讲授,而对学生漠不关心,不积极进取,不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方法[3]的创新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对自身职业的认知仅仅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忽视了教育工作对于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哪有利可图就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向哪里投入,不重视个人道德修为和专业知识的精进,忽视自身的道德反思和自省,职业理想缺失。
(三)价值观倾斜,不务正业
有些青年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得失,只强调自我价值以及个人的名利,不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不注意构建新型和谐的同事关系,这样会导致价值观的倾斜。过于看重个人利益的行为,将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起到表率作用,在学术上刚愎自用,抑制了百家争鸣、集思广益的灵感之源
[4].有些教师过分热衷于发展第二职业,而不注重本职岗位,将学生看做是自己有利用价值的资源,背弃因材施教。在教学方面,只注重自己的发展,而忽略自己本身的职责所在,缺乏诚信,甚至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求私利。
(四)教师学术诚信缺失,职业良心趋于功利
由于专业技术职称晋升越来越难,高校青年教师为了完成量化考核的任务,既要抓教学,还要搞科研,承担班导师任务、下企业实践、积极投身社会服务一个都不能少,繁重的工作任务和不当的评价导向,使得有些高校青年教师心浮气躁,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甚至背弃了起码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学术尊严,拉关系,走后门,剽窃科研成果的学术舞弊行为层出不穷,功利化倾向极为严重。诚实守信也是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古人提倡君子要“内修”、“慎独”、“独善其身”,只有青年教师所处的环境风清气朗,才能唤回师德的温厚馨香。
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应该培养有思想、有抱负,有强烈的创造欲望、敏锐的创新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实践能力之人,培养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人民齐奋斗的思想觉悟之人,培养能不断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实践中创新发展之人,培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明社会风尚的倡导者、传承者和实践者。大学的精髓正是靠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教师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孜孜不倦的奉献去传承和发扬的。作为承载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希望的青年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才能促进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才能营造高校良好的教风学风,才能构建高校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校园文化。师德师风建设的成败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进程,影响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3
年由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培训,并对高校青年教师应具有的师德师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在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缺陷和不足的同时,还能增强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之保持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兴趣和工作热情,传递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用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人格魅力、精深的专业知识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提供保障。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不仅影响个体的良性发展,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准的重要指标,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内涵式发展的强劲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内在需求。师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整体道德素质的提升必将为社会良好风气的快速形成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必将成为社会学习的楷模而重塑教师这一伟大职业神圣的光环。
三、如何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的养成关键在于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内因;政府、社会、学校的合力作用是重要保障,是外因。内、外因只有共同作用,积极配合才能共同推进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水平。在研究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问题上,必须本着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原则,用充满人文关怀和民族情怀的视角全面透彻的解析事情的本质,寻求正确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青年教师要注重师德内化
第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党性修养。高校青年教师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大脑,把个人的职业发展与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提高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到教书育人、求知树德的全过程。第二,提升职业认知,弘扬爱岗敬业精神,实现终生学习理念。师德教育的实现和师德教育的提升不可能离开教师的职业角色。青年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深刻挖掘教育职业的本质,从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创新能力、职业道德、高尚品格等方面来雕琢自己,使之内化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博学、慎思、笃行,热爱自己的教育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专注于科学研究,致力于国家建设,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第三,青年教师要了解师德的内容和内涵,弘扬优秀师德传统。师德形成于心,表现于行,青年教师必须掌握师德的真正内涵,才能发挥师德的作用并让其内化为自主意识,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的优秀师德传统发扬光大,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二)学校要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
首先,学校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运行机制。师德培养是个系统工程,从师德培训、师德评价考核到师德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关部门精心设计、严格把控,要将师德建设贯穿到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拓宽师德培训渠道,创新师德培训模式,科学制定师德的评价考核方式,充分保证评估的公正性和公平性,要借助榜样的力量,给予青年教师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通过导师制让青年教师全方位感受优秀老教师的专业造诣、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其次,学校要给予青年教师足够的人文关怀。处于高等教育变革期的青年教师普遍感觉教学压力、科研压力和生活压力正在逐渐消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职业理想,很多人过早的出现了职业倦怠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学校一定要站在关心青年教师的立场上,多多了解青年教师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疏导负面情绪,给予他们更多的优惠政策,创设和谐轻松的工作环境,用制度的力量在职业道德上构建充分的激励机制,让他们毫无后顾之忧的投入到高等教育事业中,最终实现学校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再次,学校还要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以促进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每个大学都要有自己的气质和精髓,大学文化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它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点睛之笔。
(三)社会各界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活动总结 篇6
***小学
2013年6月
***小学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活动总结
根据晋教„2013‟15号《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昆明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文件精神中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要求,我校师德师风教育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以“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为主题,深入开展“修师德、强师能、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活动,使我校教职工队伍建设取得了良好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成员责任。加强师德建设是学校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此,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学校师德工作领导小组,在成立领导小组的同时要求班子成员分工负责,明确任务,切实把师德建设工作抓紧抓实。
2、计划、承诺与践行。为促使教师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发挥学生的监督功能。学期开学初,学校与每位教师签订了“师德师风责任书”,要求每位任课教师都要制定个人师德承诺,并在讲课前向学生公开,时刻提醒教师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行为示范。
3、不断完善师德评价体系,在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重落实,并建立和完善学校师德考核制度(由自评、他评、领导评、家长评学生评相结合,做到公正的评价每位教
师)、奖惩机制,把师德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依据。通过上下学期的考评教师中无违规行为现象发生。
二、积极开展师德学习、教育活动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1、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8.31”重要讲话精神,明确教育目标,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师德学习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每学期保证集中学习不少于六学时。结合学习内容要求教师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利用周一例会政治学习时间,认真组织教职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面准确理解《规范》的基本内容,做到与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和《公民道德实施方案》《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相结合。以《昆明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指导,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提升师德修养水平。树立“全心全意为孩子服务、全心全意为家长服务、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的思想。提高教师依法施教和依法治教水平。
(二)以活动为载体,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1、积极开展学习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活动。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开展了典型经验交流会、收集整理“教师忌语”和家长评学校等活动,深刻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
本内容,并将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行为化作自身的自觉行动,进一步促进学校师德建设的开展。
2、在教师中了开展“三爱”活动(爱岗、爱生、爱自己),树立学校、教师形象。(1)开展“爱岗位”活动。以“爱岗敬业、悉心育人”为主要内容,加强学校四风建设,重建教师的敬业精神。(2)开展“爱学生”活动。以“心系学生、奉献爱心”为主题,全心全意服务于学生,重建教师的博爱心灵。在全校教师中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每位教师要帮助一名留守学生、贫困学生、学困学生或特殊学生,要从生活习惯、学习情况、思想状况、情绪变化等方面进行关怀和帮助,使他们在关爱中健康成长。倡导教师在学习和生活上对学生结对帮扶。(3)开展“爱自己”活动。以“汤中新迈进,我该怎么干”为内容展开师德大讨论,使教师牢固树立“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教师无小节、处处作表率,宁守清贫、不损师德”的意识,增强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维护教师良好形象。
3、在学校领导干部中开展“关爱教师”活动。关注教师的生活,利用节假日走访教师家庭;关怀教师的成长,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让教师感到学校的温暖,建立稳定的教师队伍。多年来,我校教师队伍稳定,无教师要求外调,创造了农村完中教师队伍稳定的神话。
4、在开展“共学共育、一帮一助”活动的基础上,组
织党员继续开展“六个一”活动。(联系好一名非党积极分子、上好一节示范课、写好一篇教学论文、带好一名青年教师、转化好一名后进生、帮扶一名贫困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5、从学校实际出发,把师德考核与教师考核相结合。通过自评、互评、学生参评、领导测评等形式对教师的师德进行全面评价。
(三)完善师德制度,深化师德建设机制
1、进一步完善师德各项制度,进一步促进学校师德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2、加大师德管理力度,继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3、完善家校联系制度,促进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相互沟通,争取家庭、社会对学校教育事业的理解和支持。开展了“家长评学校”调查问卷活动,发挥社会、家长对学校办学发展的监督作用。
三、丰富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教师的凝聚力
1、丰富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开展教职工精神文化需要的各类文体活动,开展教职工趣味体育比赛、文艺活动,演讲比赛、“师生同乐会”等活动。结合“三八”节组织庆祝活动。通过座谈、联欢,培养了女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她们积极投身工作,勇挑重担,不怕困难的积极性;以人为本,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丰富教职工生活
2.学校党政、工会十分关心女职工的工作与生活,“三八”妇女节,学校组织全体女职座谈,组织了联欢活动。使全体女职工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母亲节,学校组织庆祝活动,给每位女教师赠送玫瑰花,并进行宴会活动,鼓励女职工在校做个好教师,在家做个好母亲,好妻子。另外每学期我校工会都与县医院取得联系,组织教师体检,特别是女教师的全面检查,学校特别重视,并做好检查之后的治疗安排,确保每一位教师健康。增强了学校教职工的凝聚力,为创建和谐校园起到的良好的作用。
以人为本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篇7
“所谓师德, 主要是指反映一定时代教师职业的社会伦理本质关系, 由教师自律和他律的力量来维系, 是教师应当遵守的职业行为规范和要求的总和。”[1]
高校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生力军。纵观这一群体, 他们在政治上日趋成熟, 业务素质较强, 在外语水平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上具有明显优势, 在教学和科研上都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然而, 在他们身上也显现出种种问题与矛盾冲突: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淡漠感并存的矛盾;思想观念上的思维敏锐与偏激性并存;认知难以和社会、实践趋同;务实求新, 讲求实际, 有积极的进取心, 但缺乏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价值观上的主体意识增强, 渴望建功立业, 但价值取向过于个人功利化;追求自主性与表现被动性及依赖性相存的问题, 等等。如何以人为本正视并正确引导高校青年教师化解存在的困难、问题与矛盾, 使他们的师德素质得以强化并使他们安心本职工作, 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才华, 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
二、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关于师德问题的著作有《师德通览》 (林崇德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教师伦理学专题》 (檀传宝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教师论》 (王思震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和《师德自律论》 (卫荣凡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年版) 等。这些著作对高校教师师德问题都有所涉及, 另外还有专门研究高校教师师德问题的专著, 如《高等学校职业道德论》 (钱焕琦主编, 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 并且出现了大量的相关论文和调查报告。从中国知网 (CNKI) 中以“高校”和“师德”为篇名检索词检索到的结果显示, 从2000年1月至2010年9月, 共收录有1138篇论文。这一结果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师德问题所受到的关注和重视。
高校师德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 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如研究多为纸上谈兵, 缺乏社会实践和调研, 尽管有也多为量化研究, 缺少质性研究;提出方法对策虽多, 但实践操作性不强, 即使提出了很多建设方法, 但对这些方法管不管用也没有跟踪调查;还有就是“将师德标准视为一成不变, 忽视了在以自由、自主、平等、开放、竞争等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教师正常的追求自我实现和生活质量的内在诉求, 对教师职业的尊重、教师权利意识的维护、教师成长和教师价值的体现、教师自身的合理需要等方面凸显不够”[2]。
鉴于以上发现的问题, 本文拟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高校师德建设在青年教师中的影响及发挥的作用进行深入的探讨, 希望通过研究,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 对师德建设提出操作性较强的方法与对策。
三、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为南京某高校某学院 (以下称N院) 。
2. 研究目的与问题
(1) 阐述N院在青年教师中的师德建设的具体做法; (2) N院在青年教师中开展的师德建设还存在哪些问题; (3) 尝试探讨促进N院师德建设、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途径和方法。
3. 数据收集
数据来自对研究对象的自然观察、与研究对象主要负责人3—5次的深度访谈、与研究对象学院的青年教师2—3次座谈。
4. 数据分析
遵循质性研究的主题自然浮现的原则, 对学院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现状进行描述分析。
四、结果与讨论
根据一年来的自然观察、访谈、座谈数据,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描述研究结果。
1. N院在青年教师中开展师德建设的具体做法
(1) 重视学习。认真组织教职工学习关于师德建设的文件精神, 特别是组织好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培训, 从理论上武装他们的头脑。
(2) 树立典型。对学院师德方面表现突出的老师给予大力宣传, 树立师德先进的典型, 鼓励青年教师向优秀的老教师学习, 向身边的模范学习。
(3) 开展活动。学院利用各种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活动中陶冶青年教师的情操。学院组织了建国6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 特别鼓励青年教师和学生同台演出, 最后演出的教师演员中80%是青年教师;学院要求青年教师必须有一年的班主任经验;学院还组织青年教师和学生结对子, 开展系列活动;学院还开展了师德先进传帮带的活动, 组织了青年教师代表和校师德先进个人参加“畅谈师德面对面”的座谈活动等, 在全院营造出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增强了广大青年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2. N院在青年教师中开展的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师德建设没有形成真正的常规化、制度化。学院虽然希望通过一些理论学习、实践活动来开展师德建设, 但是这些活动的组织都没有纳入常规化、制度化的工作进程中, 而是有了某一契机便开展一个, 没有也就不会开展、不会挖掘。
(2) 师德建设中的简约化。“‘简约’可能是师德规范最大的共同特点, 其优点是便于传诵, 缺点是粗略、笼统和模糊”[3], 这一点在学院的师德建设中也表现的很明显, 特别是在开展有关师德的座谈会中, 绝大多数老师对师德的认识更多的是停留在教育态度和价值取向上, 而对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关注不足。
(3) 师德建设中的单一化。“有学者将教师职业道德分为三个层次的境界:生存境界、责任境界和幸福境界”[4]。从实际情况来看, 将工作作为谋生手段和职业之路的教师远多于将教育当作生活艺术的教师。学院的师德建设中往往统一标准, 用一个标准、一个规范去要求所有的老师, 去要求具有时代特征的青年教师, 忽视了个体的差异, 忽视了时代的发展。
3. 促进N院师德建设,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途径和方法
(1) 与时俱进。“教师职业道德是伴随着人类教育活动的产生、发展和教师职业的出现, 并在一定阶级或社会道德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5]。它是历史的、发展的, 不同时期对师德的要求是不同的, 对不同的年龄层次的教师, 特别是青年教师, 要根据时代的不同要求有所不同, 因此师德建设应与时俱进。学院可以开展现代师德大讨论的活动, 结合专家的建议, 结合青年教师自身的特点, 制定出N院自己的青年教师的师德标准。
(2) 切合实际。现存的一些看似高尚的师德标准之所以不能成为青年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 关键就是要求太高, 远离现实需要, 一般的青年教师做不到。N院可以通过座谈、走访, 了解广大青年教师的心声, 从学院自身的现状和特点出发, 实事求是地制定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现实目标, 以使全院上下达成共识, 促进学院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具体落实。
(3) 明确层次。“现实意义上显得更重要的是让每个教师都遵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 成为一名合格教师”[6]。上文提到有学者将教师职业道德分为三个层次的境界, N院可以在师德标准上确定合理的师德层次, 如设立合格、良好、优秀、模范等不同层次的道德规范标准, 明确相应的具体要求, 并注重先进性与广泛性要求的结合, 鼓励青年教师在层次上有所突破, 让不同层次上的青年教师都能获得逐级提升师德规范的动力。
五、结论与启示
“以人为本”师德的本质精神是新时代教育的人文精神, 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它从帮助教师自主成长的角度去构建师德, 从人才管理的角度入手, 注重师德教育, 讲究实效, 注重业务锤炼, 精益求精, 注重生活关心, 细致入微, 总之, 一切工作都围绕着服务和促进教师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而开展。
摘要:本文通过一个二级党委师德建设的个案研究指出了当今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提出了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以人为本,师德建设,高校青年教师
参考文献
[1]卫荣凡.师德自律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22.
[2]张意忠.论教授治学[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31.
[3]张文斌.抓好“五个结合”强化师德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5) :28-31.
[4]王家军.规约与关怀——当代师德建设的伦理冲突及价值选择[J].江苏高教, 2006, (2) :111-113.
[5]王露璐.高校教师师德问题研究综述[J].道德与文明, 2006, (1) :76-78.
浅谈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篇8
关键词:青年教师 队伍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2-090-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措施。《纲要》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也进一步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他们投身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提升教师素质、优化队伍结构,着力加强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建设,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北宋初年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胡瑗在《松滋儒学记》一文中说:“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材,成天下之材者在教化,职教化者在师儒。”他认为教师之对人才的培养、对教育的作用,甚至对国家的治理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古往今来,有识之士对教师的重要性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可以说,教师队伍的素质高低,关系着教育的兴衰成败,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振兴。目前,在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而且他们的成长环境、知识结构、思维特点等都显现出与中老年教师群体很不一样的特质。毫无疑问,青年教师将成为今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青年教师强则教育强,青年教师弱则教育弱。因此,如何培养好青年教师队伍,发挥他们的特长,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青年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显得任务紧迫而意义深远。
一、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特点及存在问题浅析
由于我市招聘政策的变化,这几年招聘的教师主要来自本地生源,外地优秀毕业生和在职优秀教师进不来,学校可选择的范围大大缩小,新招聘的教师个体素质也参差不齐,这就出现了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下降、培养困难等一些问题。一些青年教师通过努力,脱颖而出,成长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但也有一部分青年教师进步不大,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1.职业理想淡薄,责任意识不强
许多年轻教师攀比心理严重,热衷追逐时尚潮流,这山看比那山高,现实主义思想较严重,职业理想较淡薄,因此,往往无法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曾有年轻教师在交流时坦言:至今并没有把教育当作事业,也没有把教师当作毕生职业来看待。从现实来看,教育体制存在着一些弊端,教师工作也存在着压力大、责任重等问题。但是,作为教师,若不能树立牢固的职业理想,在工作中就会不思进取,容易满足,缺乏敬业精神,最终失去前进的动力,只能沦落为一名学生不喜欢、家长不信任的“庸师”。
2.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贫乏
现在的青年教师学历相对都较高,至少是全日制本科,也有硕士、博士。他们的理论知识都比较丰富,但是在实践方面,青年教师往往还要面临着“转型”,就是要实现把专业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有效的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要实现从纸上谈兵的“空中楼阁”转化成面对学生的“脚踏实地”。许多青年教师交流起来一套一套的,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很是老道。但在自己处理班级管理的问题时却往往捉襟见肘,缺乏有效方法。有的青年教师在授课时没有关注到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掌握和落实,没有关注到学生的情感、意志和价值观,而是自顾自地上课。这样的课是有缺陷的课,一段时间后,问题的严重性就显现出来了。更有甚者,有的连起码的课堂纪律都未能保证,更不用谈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了。
3.自我意识强烈,合作精神欠缺
青年教师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自主意识比较强,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突出,表现在具体工作中,就是合作意识欠缺。笔者接触到的一部分青年教师身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容易采纳别人的建议,往往是你说归说,我也不反驳你,但就是我行我素,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也有比较典型的,当场就会和你辩解,甚至是狡辩,完全不领情,更不懂得去想同事的建议是友善的提醒,是为了帮助自己少走弯路。青年教师的这一特点,这两三年尤其明显。
4.浮躁心理突出,抗挫能力较弱
青年教师一路从学生时代走来成为一名教师,经历一般都比较顺利,心理上有优越感,自信与傲气同时存在,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困难估计不足,总觉得教育教学是挺简单的一件事情,功利心理、浮躁心理较为突出。许多青年教师都会遇到从被教育者到教育者身份转变带来的困惑,并且面对这些困惑束手无策、无从下手。一些青年教师在面对这剧烈的落差时,找不到教育成就感,于是,对自己的能力就产生了怀疑,对教师职业产生了畏惧心理,有的甚至选择了逃避。有位毕业于重点师范学院的教师,刚参加工作时信心满满、热情高涨,但同时也很固执,听不得劝,对一些班级管理的问题没有及时很好解决,而且我行我素,一味坚持自己认定的做法。终于,一段时间后,四处碰壁,四面楚歌,学生唱对台戏、家长四处投诉、各项考评屡屡落后,连同事都指指点点。她家长找到学校,希望学校能把他孩子转岗到职员或者能长期请假,原因是没有信心面对学生、班级,每周日晚就会心情烦躁、睡不着觉,甚至躲到房间流眼泪。上班对她来说,简直是在经受“炼狱”般的痛苦,家长甚至担心她会干出“傻事”。这在以前是闻所未闻的事情,而在新一代的青年教师中却真真切切的存在着。
二、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思考
青年教师的成长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以及青年教师自身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要提升青年教师的素质,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就必须多管齐下,共同努力,才能有成效。
1.主管部门要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创设交流平台,加大培训力度
在培训经费和师资资源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有着学校不能比拟的优势。应该说,教育主管部门这几年在师资培养方面也投入了很多经费和心血,但在新教师和青年教师培训方面还是有欠缺的。根据这几年新招聘教师和青年教师的整体特點来看,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1)加大经费投入。《纲要》指出:“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其中,在教师培训,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训方面应该加大投入,为青年教师的成长起步打好基础。
(2)形成长效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可以充分利用资源,邀请名师来开讲座、授课、指导等。教育局曾邀请过任小艾、孙维刚等名师名家来我市给教师开设讲座,取得很好效果。但并不是所有的专家都能获得教师的认同。教师一般倾向于认同理论能与实践相结合的、对一线教育教学指导意义大的、易于掌握和操作的讲座。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外地和本地资源相结合的做法,形成长效机制,把青年教师的培养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引领青年教师能够脚踏实地的健康成长。
(3)创设交流平台。可以多组织一些青年教师之间的观摩、研讨、交流、互动,可以按照“小、专、活”的原则创设青年教师的交流平台。“小”是指交流范围要小,不宜太广,最好能让每个青年教师都有上台交流、互动的机会,在“小”平台交流的基础上穿插“大”平台展示。“专”是指按照学科、专业、年级或者课题、班级管理等专题进行交流。“活”是指交流的平台、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课堂交流,也可以是思想交流。
nlc202309031741
2.学校单位要积极发挥引领作用,落实具体措施,促进健康成长
学校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青年教师,只有树立了这样的培养理念,才能从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角度,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程。因此,对待青年教师应该克服“求全责备”的思想,多挖掘青年教师身上的优点和潜力,多鼓励,多指导,多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让青年教师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1)从内容上看,应坚持师德与师能并行。笔者认为,师德和师能是“合格教师”之双翼,二者缺一不可。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重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师德是成就一名“合格教师”的基础,更是造就“名师”的首要内容。针对目前青年教师群体出现的职业理想不牢固、师德意识不强的特点,应该着重加强这方面的引导、教育和培训,让奉献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关爱意识成为青年教师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
但仅有师德内容是欠缺的。一个教师如果存在师德或者师能上的欠缺,就犹如单翼之鸟,任你如何扑腾,也无法高飞。有的教师,性格很温顺、内向,从不和学生赌气,更不会体罚学生,也从未接到过师德方面的投诉。但是,他们在课堂上总是纪律很乱,对不自觉的学生,他们也没有好对策,学生还常常会“欺负”他们。这样的课堂效率可想而知,教学效果一直都不好。究其原因,其实,就在如何掌控课堂、组织教学、关注学生、落实知识点等教育教学具体技能方面出现了问题。这样的教师,从严格意义上讲,算不上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因为他影响不了那些自觉性不够而可塑性极强的学生,学生的进步绝大部分因素只能依靠自身学习态度的转变,教师的引导、教育、示范、感染等作用基本没有发挥。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还应该注重提高业务技能,注重基本功训练,注重知识的迁移技巧训练等,这也应该成为青年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纲要》也指出:“必须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2)从方法上看,应坚持目标与过程并重。青年教师培养是一个过程,要有目标,也不能忽略过程。可以给青年教师制定 “三年成长,五年骨干,十年成熟” 的总体目标,给他们提供 “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名师)”的成长阶梯。
一是制定“成长规划”,明确目标。引导青年教师根据学校总体目标,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出三至五年的师德和业务成长目标,分析个人的优势劣势,确定具体的措施及业务上的各项指标。为避免出现规划中看不中用的通病,应要求全体青年教师半年至少一次交流,一年至少一次展示。通过对规划实施过程的监控,比较及时和有效地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教师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
二是开展“青蓝工程”,落实帮扶。对工作未满五年的青年教师,要安排师德高尚、治学严谨、经验丰富、业务过硬的中老教师和班主任与之结成教学对子和德育对子,落实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帮扶。学校应以文件的形式正式加以确认,并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所规定的听课、评课、反思、论文、教案、竞赛、课题、活动设计等具体指标都列入年度考核。目前出现的问题是各组对子重视程度不一,个体强弱不一,实际效果也大大不同。今后,如何打破结对子的固有标准和形式,如何发挥具体个体的个性特长,促进青年教师的扎实成长,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三是举办“读书沙龙”,促进交流。青年教师接受新生事物快,不喜欢拘泥于古板形式,热衷宽松的交流和活动。因此,学校成立青年教师读书俱乐部,不定期举办读书沙龙,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深得青年教师喜爱。交流的内容可以是一本书的学习心得,也可以是一部影片的观后感,可以是一个教育教学案例的研讨,还可以是一场小型说课比赛等,青年教师在丰富多彩的主题研讨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交流的地点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有时在阅览室,有时在野外、沙滩,有时在休闲吧,有时甚至在网络,比较少去的倒是正规会议室。应该说,“读书沙龙”仅仅是一个载体,一个青年教师比较喜欢的交流平台,几年来,许多青年教师就是在这种宽松而有效的交流平台上逐步成长起来的。当然,这个载体并不能完全放任自流,它也必须得到精心护理,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气,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只有这样,交流才会出成效,这个载体也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3)从机制上看,应坚持竞争与人文并举。在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应适时引入竞争机制和人文机制,为青年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青年教师个体意识较强,主观愿望上从不肯低头服输。如果在引导加强团队合作意识下引入竞争机制,营造一个既实现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又合理竞争、相互促进的成长环境。如举办各种业务竞赛:优秀教案评比、优质课评比、主题班会评比、说课比赛、三笔一画评比、演讲比赛、德育故事评选、师德之星评选、优秀青年教师评选等,多设置一些竞争的平台,让青年教师多一些展示、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同时,配套引入激励机制,除了精神激励外,也应该有一定的物质激励,如为这些先冒尖的青年教师创造一些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如优先考虑职称评聘、晋升等,尽可能激发青年教师的潜能,克服容易知足状态,促进他们尽快成长。
在人文机制方面,笔者很佩服山东博兴的周奎齐校长。周校长很注意关注教师的心理需求,点点滴滴融入学校的人文关怀,充分调动了教师的情商,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校管理也就顺了。如:他在春节前,组织鼓乐队,一路敲敲打打、热热闹闹地到优秀教师家里挂红灯笼,上书“优秀教师之家”,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在会议室发一本荣誉证书了事。这样做,相信这些优秀教师更会珍惜这份荣誉,更会对自己严格要求,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至少,应该做到对得起这份荣誉和信任吧。周奎齐校长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业务竞赛,他说由于专业不同,往往不能在专业上给这些教师什么建议,但是,有一件事情,他是必做的。那就是在比赛前,一定会找到这位教师,诚恳的关心准备的情况,问问还有什么需要校长配合做的。我想,任何一个教师在面对这样人文关怀的时候,除了感动,就是满满的信心和动力,这时候,教师个人的荣誉、得失已经和学校紧紧联系在一起了。我们在培养青年教师的时候,尤其需要人文关怀,也许只是简单的一句关心问候,也许只需要一条情真意挚的短信,当然,有时候也要利用学校的资源为教师解决一些后顾之忧。在提倡“以人为本”的环境下,学校管理者把人文关怀融入到具体教育教学管理中显得更有意义,其实,人文关怀并不只是一种付出,由人文关怀激发的工作积极性产生的回报必定会更加丰厚。
3.青年教师要准确把握主体地位,激发內驱动力,实现自我超越
青年教师是学习的主体,是成长的主体,是促进自身进步的内在因素。只有内在因素积极发挥作用,才能扫除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并获得可持续成长的发展力。
(1)主动学习,在学习中厚积薄发。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学习和阅读的良好习惯是青年教师实现持续发展的途径。善于学习不仅是一种过程,一种积累,更是一种观念和习惯。通过学习,在学习中汲取营养成分,积累知识,更新观念,学习是指导实践和促进反思的基础。
(2)积极实践,在实践中螺旋上升。青年教师要积极参加实践锻炼,用专业理论来指导具体的实践。要充分发挥年少无畏的勇气和精神,勇于承担各种教育教学任务,在实践中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方法和模式,不断提升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正确认识,通过积极的实践来实现自身认识和能力的不断提升。
(3)善于反思,在反思中总结提高。“学而不思则惘”。有思才有悟,有悟才有得。针对学习与实践过程中的亮点、心得或者问题、困惑,进行有针对性地思考,并及时形成书面文字,长此以往,对自身的成长进步是很有帮助的。
《纲要》提出:“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让教师成为全社会尊重的职业,要让教师成为体面的工作。”换一句话说,就是要让教师成为“幸福之师”,让教师充分感受到幸福。而我们要实现“体面的职业、幸福的工作”,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保障和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恪守师德,锤炼师能,升华师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从内因来说,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形成合理的教师梯队是能否实现良性循环的关键。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应该成为一项长期的、持续的、根本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顾明远、王炳照.中国教育大系:历代教育论著选(上)〔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7
[2]陶继新.治校之道:20位名校长的智慧档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中國教育报,2010.7.30第一版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推荐阅读:
郭二庄社区“五个坚持”加强机关作风建设07-21
黎川县“五个坚持”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09-10
浮桥社区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深化宣传教育07-05
丛连彪:反腐倡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理论创新专题07-09
坚持以人为本10-08
加强班主任青年教师10-23
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