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

2024-10-08

坚持以人为本(共12篇)

坚持以人为本 篇1

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 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所作为。事实上, 也只有社会每个个体实现和谐, 整个社会的和谐才有基础。和谐企业的最大特征是人的和谐。坚持以人为本, 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努力构建人尽其能的用人环境和平台, 形成推进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环节。

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构建以和谐劳动关系为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 不断深化对构建和谐企业的认识, 坚定打造和谐环境, 构筑和谐氛围的理念。实践证明:和谐企业建设工作重点和突破难点是围绕人做文章, 做事业。只有突出“以人为本”、“以和为线”的思想, 企业才能和谐发展。劳动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没有和谐的劳动关系, 就没有和谐的企业, 也就没有了和谐的社会。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正处于改革关键期、矛盾的多发期、发展的突破期和稳定的重要期, 劳动关系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 劳动关系呈现出日趋复杂多变的态势。这就要求我们建立顺畅的新型劳动关系, 切实维护员工群众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让广大员工心情舒畅地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

以人为本, 队伍稳定, 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保持员工队伍稳定的核心在于坚持“以人为本”, 其本质要求是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 使全体员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企业要实现和谐发展, 经营管理健康有序, 就要始终把以人为本、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确保企业稳定放在首位。重视以人为本, 推进以“关心人、关爱人、理解人、造就人”为特征的“人文管理”, 造就出企业内部和谐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充分尊重每一个员工的创造性和个性特征。使员工在企业工作, 不光是体力、脑力的付出, 还是尊严的享受和价值的体现。那种“我只雇佣了你一双手, 没有雇佣你整个人”的冷酷的用人模式, 是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最大亵渎。尊重员工的另一方面是要有一个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 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 会干事的人有舞台, 干成事的人有地位。使每一位员工各用其能, 各得其所。

培养人才、人尽其才, 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动力源”。首先是培训, 这是员工在企业获得的最实际、最实惠、最有价值的福利, 是比金钱更有用的激励措施。“我们造就了不起的人, 然后由他们造就了不起的产品。”培训不是只针对新人, 而是面向全体员工;不是只针对某项知识技能的培训, 而是深入的、全方位的培训;不是存在于某一时期, 而是贯穿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其次是培养。通过培训, 发现那些堪当重任的员工, 对其进一步培养。通过重要岗位、关键岗位的实践和锻炼, 使其健康成长起来, 为企业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 企业还应该倡导自我培养, 在员工中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 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 以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 促进企业和个人共同和谐发展。

重用员工看起来似乎是一句多余的话, 其实不然。在中国, 一些企业有时对自己的员工并未十分看重, 总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遇到某些技术上的难点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请专家。因此, 树立重用员工的观念十分必要。重用员工第一是用好每一位员工, 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第二是用好知识型员工, 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和终生所追求的事业规划好前景, 设身处地为他们的个人发展着想, 不遗余力地为人才的自我实现搭建广阔的舞台。第三是用好能力强的员工, “是虎给他一座山, 是龙给他一片海”。同时, 为每一位员工搭建公平合理的晋升平台, 令有德者扬其善, 有能者用其长, 有才者得其任。这样, 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就会得到极大的发挥。

建设和谐企业, 坚持以人为本, 还要做到关爱员工。给员工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 抓好安全工作, 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为每一个员工建立健全各种保险, 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 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关爱员工中的弱势群体,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 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大病看望、送温暖等活动, 使其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爱护。要在企业中特别营造出互帮互助、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和谐氛围, 让每一个员工都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 充分感受到家的关爱和温暖。做好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工作, 扎扎实实地为员工特别是困难员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本着合作、互利、公赢的原则, 努力在企业形成“我靠企业生存, 企业靠我发展”这样一种荣辱与共、相依相伴的和谐局面。

以人为本, 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坚持以人为本, 一切以员工的福祉为归属, 正确把握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 把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实现员工根本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既重视长远, 又关注现实, 统筹推进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协调发展。只有这样, 才能增强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形成全体员工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同奋斗、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 推动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促进企业与社会共同进步。

坚持以人为本 篇2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

人是一切发展的基石,尤其是对于我们煤炭高危行业,特别是近年来,在煤矿企业多次造成的特大安全事故,实在令人痛心----血的事实提醒我们:一定要把安全管理工作贯穿于各个领域,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矿工生命高于一切。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

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解决对安全工作的认识问题,也就是能否从思想上真正地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放在其它一切工作的首位的问题。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要推行超前控制,做到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树立“违章就是事故”的观念;任何无知的胆大,无谋的勇敢,无常识的松懈,都是对生命的漠视,都是对规章制度的践踏,都将导致悲剧的发生。所以说,要保证安全,我们每名矿工对安全的认识态度至关重要。

二、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全员素质

在抓安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强化对职工的安全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以提高全员的安全技术素质和操作水平。特别是要针对我矿的实际情况,按照操作规程逐条逐款培训到位,真正是工人既熟悉井下开拓布局情况,又真正能够做到遵章守纪,不违规操作,使全体员工在干中学、学中干,确保生

产安全。

三、加强制度建设,将安全生产从口头上转化到制度上,用制度管理安全生产;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我们必须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先安全后生产;我们必须牢牢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穿在生产实践中,从每个干部到工人,从井上到井下,从机关到基层,从生产到经营,从思想政治工作到职工生活,全部制定严格的工作标准,使项项工作有标准,件件事故有要求,强调用规程指导人,用制度要求人,要严格制度不放松,执行制度不迁就,重点抓好落实,实现安全预控,真正地走出“生产──事故──整顿”恶性循环的怪圈,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煤矿生产,以人为本,安全至上,“严”字当头。──只有用铁的手腕,严抓重管,才能使我矿安全生产的各种政策、制度、措施落实到位,才能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彻底根治煤矿非法违规现象的发生,从而促进我矿安全生产工作依法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实现我矿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医院 篇3

荆门市掇刀人民医院是一家集医疗、康复、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现为荆门市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单位、掇刀区合作医疗定点单位、掇刀区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单位、掇刀区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单位、掇刀区文明单位。掇刀人民医院以“百姓放心、患者满意”为服务宗旨,倡导“专业、精准、人文”的服务理念,以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优美的环境、低廉的收费,竭诚为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一、务实为民,优化服务措施

今年以来,荆门市掇刀人民医院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践行群众路线、服务群众健康”为总载体,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实效,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坚持学习教育不放松,做到明确主题集中学、形式多样广泛学、选树典型深入学,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宗旨意识;二是坚持聚焦“四风”不散光,做到深入基层听意见、正视问题查根源、研究分析重聚焦,进一步找准查实了突出问题;三是坚持开展批评不遮掩,做到谈心谈话不走形式、剖析检查不走过场、开展批评不虚张声势,进一步弘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四是坚持从严整改不松劲,狠抓专项整治、建章立制、即知即改,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

掇刀人民医院常年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护质量为核心,结合医院实际,从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以人为本,换位思考,通过狠抓领导责任、强化廉洁从政、职业道德教育,狠抓健全长效机制、强化制度约束力,以专项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为重点,在医院职责范围内,努力改善医疗环境、增强医疗卫生服务意识,提高技术质量,降低群众医药费用,把意识形态的反腐倡廉工作和行风建设转变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心工程来做好做扎实,使医院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何在卫生建设中践行科学发展观,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更好地为群众服好务、做好事,是每个医院管理者必须解答的课题。作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遵循发展规律,确立发展思路,找准发展重心,脚踏实地推动卫生医疗事业的科学发展。

二、立足发展,创新卫生机制

如何建立健全与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卫生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安全的保障作用,使人民群众享有费用比较合理、服务比较优质的基本医疗和卫生保健服务,这是掇刀人民医院在新时期发展的总体目标。掇刀人民医院深刻解读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沿着这一目标,深化改革,更新机制,推动医院发展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明确责任,推进医疗改革。医疗卫生服务是社会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民生息息相关,有较强的公益性质。近年来,国家制定了《 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卫生改革政策,明确了医疗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各级政府把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掇刀人民医院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明确职责,结合医院发展实际,创新发展理念,建立起合理的醫疗运行机制,着力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医院

优质服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掇刀人民医院以“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相结合、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相结合、与医院管理年活动相结合、与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相结合,做到学习、评议、整改、效果“四实”。在实际工作中,不论是出台医院基础建设的长效机制,还是调整新一轮医改的工作思路,全院上下齐心,围绕医院发展“创新与实效”的主题,力求出成果、出亮点、出特色。

坚持以人为本, 打造爱心家园 篇4

一、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关爱“弱势群体”

“上面千条线, 下面一根针”, 作为和谐社会的一个细胞与缩影,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 与群众零距离。俗话说:“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 社区党建是城市党建体系中的基层“堡垒”和一面旗帜, 其工作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党组织的形象, 关系到党的目的与宗旨, 体现到党的执政能力, 也反映到党员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及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因此, 在具体工作中,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牢牢抓住以人为本的这个核心, 实施统筹兼顾, 特别是在关爱与救助“弱势群体”上下了一番苦功, 做了一些工作。

一是成立组织。2004年, 我们成立了“爱心救助”工作小组, 与街道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站共同协作, 全面开展救助的管理服务工作。

二是落实人员。街道和社区配备专职民政工作人员和协管员全面负责管理服务工作, 并按楼院分布划分建立了信息员网络体系, 信息员负责收集和反馈本楼栋弱势群体、困难家庭和帮扶对象的各种信息。

三是落实职责。对帮扶和救助对象上门进行摸底登记, 做到“家庭困难清, 健康状况清, 就业情况清”。四是落实举措。对已掌握的各类人员分别设立重病、孤寡、空巢、高龄老人台帐和特困家庭台帐, 并根据他们的困难程度分别为其申办不同等级的城市低保, 通过各种募集提供必要的社会救助, 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五是改进设施。菱湖新村于2004年多方筹集资金85万元, 建成了560平方米的社区老年公寓, 使老有所养安享晚年成为现实。到目前为止, 已低偿接住老人300多人次。同时, 还建立了“爱心书屋”, 书屋共有图书一万多册, 可供居民阅览, 还为老、弱、病、残人员送书上门。

二、注重结合, 创建载体, 共建“爱心家园”

在工作中, 我们注重结合, 创新活动载体, 充分调动社区党员积极性, 发挥辖区单位的能动性, 在街道社区广泛开展敬老助残、医疗保健、文化演出、义务家教、美化环境等系列服务活动, 不断拓展与延伸爱心空间。

一是把发挥党员作用与建立爱心平台结合起来。街道基层党组织将加强党员思想建设, 以广大党员带头参与为突破口, 开展党员宣讲会、社区大讲坛、民情大走访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双向承诺”、“双联双管”、“双结双促”等有效载体的作用, 细化活动内容, 提高活动成效;充分发挥民私营企业党员的作用, 在社区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

二是把共驻共建与构建爱心队伍结合起来。街道积极整合辖区单位的资源优势、专业优势、人才优势, 扩大爱心志愿者队伍。街道不断整合辖区内的安庆师范学院、安徽理工学校、安徽黄梅戏艺术学校及周边的中高等院校资源, 进一步壮大“爱心共建”的主力部队。

三是把社会捐赠与社区救助结合起来。2005年1月, 我们又成立了安庆市首家“爱心超市”, 通过定期赠送“爱心购物券”的方式帮助特困群体, 这里已成为爱心人士献爱心的平台、党员干部受教育的基地、困难群体得实惠的载体。

“爱心超市”成立以来, 先后有20多家社区单位党组织和百余名党员自愿捐款捐物, 社会各界也纷纷慷慨解囊, 踊跃捐赠, 至今累计接受捐款190975元, 各种物品20余种, 价值约16159元, 总计207134元。工作中, 我们不断拓展“爱心超市”的内涵和外延, 它的服务功能已由当初提供物质帮助延伸到捐资助学、送医送药、法律援助、提供就业信息、对空巢老人的精神抚慰等方面, 已成为社区弱势群体的“救助中心”。仅通过爱心超市我们就帮扶困难大学生113人次, 救助金111588元;结对帮扶困难学生6名, 救助金10115元;救助大病困难家庭15户, 救助金8744元;帮扶困难家庭19户, 救助金10357元;结对扶贫贫困乡村2个, 扶贫资金2000元, 物资折价650元;慰问困难协会组织1个, 慰问金1000元。

三、着眼长远, 实施互动, 做好“爱心接力”

社区工作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科学的机制和长远的机制。我们在工作中, 注重实施良性互动, 起到了“爱心接力”的作用。

一是实现服务对象与社区服务者的互动。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 我们通过深入走访, 了解到社区孤寡以及空巢老人多, 常年身边无人照顾, 一旦生病在床, 生活和安全都成问题。如何破解这道难题?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党员议事会商议, 我们建立了四位一体的“爱心一键通”服务机制, 即社区老人家的爱心呼叫器, 与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老人子女以及社区卫生室电话捆绑, 老人一按键, 就会有人上门服务。

二是实现接受帮扶与回报社区的互动。多年来, 我们通过爱心帮扶将特困家庭学生送进安庆市龙门高中“爱心班”, 使得许多特困学生顺利进入大学校门, 得以继续完成学业。

三是实现付出爱心行动与支出爱心服务的互动。湖滨新村社区开展“爱心储蓄卡”活动, 将群众的爱心服务行动逐笔记入存折, 而当自己需要帮助时, 可随时支取他人的真诚服务。此外, 其他各社区还以群众为主体, 组建各种服务队, 为孤寡病残、高龄空巢、模范功臣等对象提供服务, 充当社区民事调解员、环境绿化保洁员、公共设施维护员、扶贫济困助理员等, 从而在社区形成了“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和社会氛围。

坚持注重以人为本 篇5

坚持注重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既是我们党的核心执政理念,也是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内在动力。中心纪检监察部门要自觉增强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坚定性和紧迫性,切实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穿于纪检监察工作的全过程,落实到反腐倡廉的行动中,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着力加强党性和宗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着力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切实保障好群众的各项权益,特别要抓住热点、破解难点,集中力量解决涉及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和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要着力发挥群众在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把相信和依靠群众贯穿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渠道,真正让群众拥有评价权,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形成反腐倡廉工作的强大合力。

坚持“以人为本”,培养人文精神 篇6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1-0046-02

收稿日期:2014-12-01

作者简介:邱练新(1968-),男,大埔县田家炳高级职业学校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职思想政治教学。(广东 梅州/514200)中职学校德育课属于人文学科范畴,它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为基本目标。人文教育是使“人”回归的教育,它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人文导向,关系到一个民族精神的塑造,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德育课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是青少年人文精神培养的主渠道。那么,如何在中职的德育课教学中,关注人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政治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下文笔者将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究。

一、构建“以人为本”的德育观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中职德育课教育者借助一定的教育介体,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就是一个塑造人格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正是由于德育课教育的本质是塑造人性,所以“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综观整个政治课程的发展,我们研究后发现,在中职德育课课程里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这种人文精神的意识也逐渐突显起来。我们就是通过中职德育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诚信、艰苦奋斗的职业品质,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二、构建“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育”的本义是“引导”,教育者在本真意义上就是一个“引导”。这就要求德育课教师要不断地培养自身的人文精神,提升自己人文素质,以自身的健康、快乐、积极进取的精神感染学生。“人文精神”的实质是“以人为本”。教师在尊重自己做“人”的价值的同时,也尊重学生做“人”的价值,学会在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中给学生以智慧、感情的启迪。

“以人为本”首先体现在关注学生的发展上。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发展过程,这个发展过程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随着生命的成长而变动的。关注学生的发展,除了关注我们经常所说的德、智、体、美、劳外,还应关注学生发展中存在的诸如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生理问题、兴趣特长等。“以人为本”其次体现在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上。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离不开学生的学,教材的媒介作用必须通过学生才能体现。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避开一个模具实现多个相同产品的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再次体现在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上。在教学中就应将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目标。“以人为本”还应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将“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教育教学工作全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感化学生的心灵,使教育处处体现人文关怀。

在中职的德育课教学中,教师“以人为本”,要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较高的人文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感情体验,关注每个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重视师与生之间的感情沟通和交流,为学生建立一个和谐、融洽、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施行人性化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精神,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构建 “以人为本”的课堂观

1.挖掘人文素材,培养人文素养

中职德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的人文因素。这种浓厚的人文内涵,如果能得到很好的挖掘,让学生内心真正领悟体会到,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大有裨益。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到合适的切入点,充分挖掘教材中人文教育的素材,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例如,结合“习礼仪、讲文明”,使学生了解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礼仪素养,养成文明礼仪习惯;结合“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使学生理解依法治国方略,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学会用法定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

2.采用灵活教法,体验快乐学习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是知识的主人,是认识的主体。“以人为本”的德育课堂教学就要构造人文性的教育过程。中职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求知欲强、好奇心重的青少年时期,善于表现自己,但缺乏足够的自控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这一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教师应留给学生一个张扬个性的空间,使教学过程人性化、民主化。如“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一课中,正确理解自尊自信是教材的重点,什么是自尊和自信?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都有自己的理解,但很多学生的理解存在着失误和偏差。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尊自信,必须先从知识上解决问题,进而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3.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职的德育课,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对于班上的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都要抱着细心、耐心、爱心的态度,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我们凭借细心去发现学生学校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耐心地去引导学生,等待学生心灵开花的声音,用爱心去关心他们,感化他们,帮助他们成为学习、生活的强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进行鼓励和赏识,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成为他们进步的动力。让学生在这种充满民主、激励的人文氛围中迸发出求知欲望;进而会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养成产生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在中职的思想政治(德育)教学中,教师应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教材的特点,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渗透人文精神,弘扬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陈斌.人文精神如何在职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J].教育探索,2010(11).

[2]陈永刚.论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1.

[3]涂艳.论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人文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9.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 篇7

近年来, 在一些人和地方, 以人为本似乎成为时髦的口号, 甚至成为一些领导干部的“口头禅”, 他们讲话、写文章, 言必称“以人为本”, 但在实际工作中, 违背以人为本的事情却屡见不鲜。有的口头上强调要重视职工的地位和作用, 但在决策和发展中却常常忽视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使许多重大决策和重点工程脱离实际和人民的需要, 成了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有的在会上大讲特讲要关心职工的生活和疾苦, 可实际工作中对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却漠不关心。

因此, 本人认为:要构建和谐企业, 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

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企业, 从根本上说是构建人的和谐。近年来, 我们企业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 规划创建和谐企业, 企业保持了安全发展、效益增长、收入提高、大局稳定、人心思进的良好局面, 正是全公司广大干部职工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 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的结果。

坚持以人为本, 就要求激励和尊重企业的各类人才, 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改革开放以来, 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严重, 很多人把原因归结为其薪酬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不具有竞争力。但最新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 较高的薪酬仅仅是企业留住人才的必要条件, 而尊重人才并使其在企业中获得发展机会是同样重要的。因此, 应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重视对企业中各类人才的培养, 加大培训和教育的力度, 并对人才进行合理的激励和使用, 形成尊重人才的企业文化和氛围。具体地说, 对人才的尊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承认每个人的价值;尊重每个人的权利;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 满足人才提升的愿望;为各类人才发挥才能创造有序、宽松的环境;给人才充分流动的机会, 尊重员工对去留的选择。合理淘汰不合格的人员, 也是尊重人才和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坚持以人为本, 就要求保障职工的利益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对企业中的管理、技术等各类人才进行有效激励, 以及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切实保障普通员工的利益, 将有助于在企业中形成并保持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企业文化, 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从而保证企业发展的顺利进行。职工是企业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工对企业是否具有归属感, 将极大地影响企业效率。目前, 先进企业普遍采用加大培训和教育力度、提高薪酬待遇、关心职工福利和健康等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对于乌海能源公司来说, 个别原煤生产矿资源渐趋枯竭、人员多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认为, 我们应通过科学技术合理优化生产组织, 提高矿井服务年限来解决资源枯竭问题, 通过企业内部调剂人员和扩大经营范围来解决富余人员问题。如果简单地将富余人员推向社会, 将会伤害国有企业的稳定性, 有可能导致长期建立起来的一些积极的企业文化毁于一旦, 这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同时, 在我国尚未形成健全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前提下, 将众多富余人员推向社会, 极易引发各类社会问题。

在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企业的进程中, 本人认为, 要着重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把企业管理的核心放在人上。人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力量。事业因人而兴, 企业因人而发展。我们所从事的一切工作, 包括生产、科研、管理、改革、创新活动等最终都需要人去落实、去实践。没有人的思想、智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任何资源都不会变成物质和精神财富。只有解决好人的问题, 才能解决好企业管理的一切问题。因此, 无论什么时候, 我们都要把人放在企业管理的首要位置, 紧紧围绕“两个全心全意”, 即全心全意服务职工和全心全意依靠职工, 加强党组织建设,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发展先进文化, 实现企业管理从忽视人的利益向实现人的利益转变, 从注重“管物”向注重“管人”转变, 从注重“管人的行为”向注重“管人的思想”转变。要坚持“三个一切”, 即一切为了职工、一切相信职工、一切依靠职工, 做到“四个千方百计”, 即千方百计地满足职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千方百计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千方百计地发挥职工的潜能、千方百计地帮助职工增强生存和发展能力, 把企业的发展建立在职工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集中全体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实现共同的目标和愿望。

二是正确把握职工利益和企业发展的关系。坚持职工的利益高于一切,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的职工群众, 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也是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一个组织、个人, 乃至整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每个人对自身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永无止境地追求。解决好利益问题, 就会解决好人的问题, 解决好企业发展的动力问题。因此, 我们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 必须首先解决好职工的切身利益问题, 坚持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 尊重人的价值, 实现人的愿望, 满足人的要求, 促进入的发展, 并且不断发展人的需求、改变人的需求;必须引导职工逐渐从追求个人利益转向追求共同利益、从追求物质利益转向追求精神利益、从追求物质文化需求的满足转向追求个人价值的全面实现, 自觉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促进企业发展的共同事业当中, 在为他人、为企业、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过程中体现、提升和实现自我价值, 从而达到职工价值、企业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三是把全心全意服务职工和全心全意依靠职工贯穿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全心全意服务职工, 全心全意依靠职工, 既是实践党的宗旨的本质要求, 也是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既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 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做到全心全意服务职工和全心全意依靠职工, 就要健全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决策机制, 从制度上赋予职工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参与企业管理的民主权利和义务, 保证职工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落实, 使企业各项决策集中民智、反映民意, 更好地体现广大员工的意愿和要求;就要把帮助员工增强生存和发展能力作为对员工最大的关爱, 把培训作为对员工最好的奖励, 努力为职工创造“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乐于奉献, 谁就能获得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就能成为企业有用之才”的成长环境, 激励职工勤奋学习, 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专业技术素质;就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不拘年龄、身份、性别、学历、资历界限选贤任能, 为不同层次的职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各类人才的发展提供宽广的职业通道, 营造各类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的氛围;就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坚持“给人以利益、给人以前途”的人才激励导向, 建立健全以业绩贡献为基础、鼓励职工创新的薪酬激励机制和竞争择优、广纳贤才的选人用人机制, 形成鼓励职工干事业、支持职工干成事业的良好环境;就要关心职工生产生活, 从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 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 尽最大努力满足职工的合理需求, 不断增强职工创造美好生活的内在动力;就要全面推行民主管理与自主管理, 帮助职工自主, 引导职工自为, 尊重职工选择, 鼓励职工创新, 在各项工作中体现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激发职工的主人翁精神, 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 让一切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一切智慧源泉充分涌流, 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工作激情和创造潜能, 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摘要:近年来, 在一些人和地方, 以人为本似乎成为时髦的口号, 甚至成为一些领导干部的“口头禅”, 他们讲话、写文章, 言必称“以人为本”, 但在实际工作中, 违背以人为本的事情却屡见不鲜。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团队 篇8

一、突出人的发展, 突出人的创造力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 是创业的主体。构建和谐团队在于发挥人的潜能, 发展人的个性, 实现人的价值。电视新闻部以人为本, 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对职工充分信任、大力培养、热情帮助, 使其成为本专业的技术能手。每次大的安装施工, 重大新闻题材的报道, 都采取集体策划、集体研究的办法, 让每一位参与者发表意见, 培养职工的主人翁意识;鼓励职工潜下心来研究, 下到基层调查, 挖掘经验、拓宽思路, 找到最佳的结合点和切入点, 提高创新意识;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发挥骨干的特长和优势, 使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广泛发动职工群众, 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 并尽力为职工的发展提供方便、创造条件。

二注重人文关怀, 注重情感交流

和谐团队的管理必须注重以人为本, 注重人文关怀, 做到以情感人, 以情育人, 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人文氛围。为使职工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电视新闻部坚持与职工及时沟通和情感交流, 关心爱护职工, 切实为职工办实事, 办好事。为了帮助职工解决后顾之忧, 专门设置了职工家属服务热线电话, 当职工家属遇到困难, 打一个电话, 工作人员立即上门服务。无论那一名职工甚至职工家属病了, 领导和工会组织都要带上慰问品到病房或家中看望, 职工们深受感动, 极大的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电视新闻部经常组织开展生动活泼、健康有益、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和文体比赛, 在团结、祥和、和谐、奋进的氛围中, 职工们紧张的身心得以放松, 陶冶情操、愉悦心情, 活跃了职工文化生活, 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三、保思想作风过硬, 促业务技术攀高

为提高职工过硬的素质和扎实的内功, 我部从抓学习教育入手, 努力培养一支政治强、技术精、纪律严、作风硬的高素质宣传工作者队伍。

坚持不懈对职工进行政治理论教育,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职工头脑, 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作。针对电视新闻部党员干部在职工中所占比例大的特点, 通过落实“三会一课”和党风廉政责任制, 组织党员讨论修订本台共产党员“有正气”标准、扎扎实实搞好党性分析和民主评议、广泛争取职工群众意见、整顿思想作风、制定整改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实行承诺制等, 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责任意识、先锋意识。为了让职工及时了解油田形势、新闻动态, 提高新闻采编水平, 坚持每天开完班前会后, 组织新闻编播人员集体收看胜利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 确保新闻编播人员能够站在油田和公司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上, 准确地把握宣传基调和舆论导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有好人品才会出好作品。强化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 也是电视新闻部提高职工素质的又一举措。组织职工开展向胜利台学习、向先进采访对象学习活动, 新时期电视宣传工作者形象大讨论活动和“让青春和生命在荧屏放光”的“井下新闻精神”教育, 并结合本部实际制定了新时期电视宣传工作者形象规范。引导职工树立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奋发有为、肯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 增强了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为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四、增强集体观念, 激发团队意识

为了进一步调动职工爱岗敬业的工作积极性, 我们根据电视新闻部的工作特点, 因地制宜, 不拘形式, 在岗与岗之间, 班与班之间开展了劳动竞赛。在竞赛中同志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 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在竞赛中促进了工作、增强了团结。在新闻组开展了好新闻、好专题和实景拍摄展评竞赛活动, 在编播组推行了工作质量标准化, 在维修组继续推行了分片承包、24小时承诺服务制, 增强了职工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精品意识。

坚持以人为本 篇9

1人的不安全行为起因

1.1因循守旧, 弃难就易, 是违章作业的根源之一

经验告诉我们, “变化”与“失误”是有连锁反应的。员工对已经掌握的操作方法、工艺流程有因循守旧的习惯, 若任意进行变更, 他们就会反对。因为人在长期劳动中已经运用自如的操作, 是从信息输入——判断——功率输出的全过程, 他们已渗透于人的脑、神经。他们对作业的来龙去脉, 每一道工序依其难易程度进行了处理, 形成了合拍的人机程序, 因此员工对作业是心情平静, 充满了信心, 轻车熟路, 不易产生差错。

反之, 当新的生产设备投产或改变工艺或采用新的工具时, 员工就不会感到得心应手, 有的甚至“无所适从”。因此, 当改变确有必要时, 必须对员工进行重新培训, 加强监督, 因势利导。

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表明, 喜好舒适, 图省事, 走捷径的心理人人有之。因为习惯了的工作, 人们下意识地即可进行, 如果突然改弦易张, 往往事倍功半。所以, 在现场常会遇到有的员工有意漏掉工序, “走捷径, 找窍门”, 而且一旦试行, 取得一时的甜头, 就会长此以往, 乐此不疲, 有的甚至师徒相传, 引为经验, 成为恶习。

血的教训告诉我们, 事故未发生并不意味着本质上已经安全。更不能因为长时间没有发生事故, 就掉以轻心, 就对隐患麻痹大意。如果对“冒险的成功”还存有侥幸心理, 那悲剧迟早都会发生。

因此, 要加强班组的安全建设, 认真开展“四不放过”活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1.2制度不全, 管理失误, 是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

许多事故都是由几个原因促成的。但是造成“人失误”和“物失误”的直接原因却常常是管理上的缺陷, 它是事故发生最本质的原因。事实上, “隐患 ”多由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失误共同形成, 客观上一经出现事故隐患, 人主观上又表现出不安全行为, 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 在分析事故时不能丢开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失误, 简单地认定事故是操作者“不注意”, 侧重人的操作责任, 而不重视制度不全, 管理失误。

作业时间的长短与问题的轻重无关, 事故并不是一定都发生在长期持续的定型化生产岗位上, 一些短期临时型的生产任务照样会发生事故, 劳动时间短, 并不能保证隐患就保持沉默, 不呈现为事故。事故隐患是客观存在的, 一旦诱发就会转化为事故。另外, 一些临时任务往往潜在着更大的隐患。因为对象是不熟悉的, 不像日常的生产工艺那么熟悉, 对物的流动性难以在短时掌握透。

失误的另一方面是管理者的素质问题, 目前的安全管理还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经验管理”上, 管理者大都是把时间精力花在解决“过去”的问题和处理“今天”发生的问题上, 这种事后检查的方法, 即使及时查清并得以解决, 也只是避免了原有形态的偏差, 而不能期望提高现状。

事实上, 生产中发生的事故多发生在生产现场, 而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是时刻发生变化的, 解决了旧问题, 又会有新的问题出现, 新的不安全因素发生。过去的经验当然是宝贵的, 但照搬过去, 就会脱离现状。现代安全管理, 关键是从事后追查处理转变到事前安全预测上。冲破原有的安全管理模式, 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 大力更新安全管理的科学知识。以“过去时间”发生的事件为鉴, 把主要精力用来研究“未来时间内”可能发生的事件, 并采取切实可行的综合治理措施, 真正做到“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2预防对策

2.1强化管理练内功防患未然是关键

现实生活中, 人们习惯把“天灾人祸”等同于一个概念, 是不可抗拒的。这也许是因为对于受害者本人来说是不能避免的意思, 但如果站在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立场考虑, 则应该存在另外的原因, 而且那不是不可抗拒的。事实证明, 通过实施有效的对策, 事故是可以防患于未然的。因而, 从事故可能预测的原则来看, “人祸”的原因是不能使用“不可抗拒”这个字眼的。事实上, “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 一向作为企业的安全管理经验。然而这“底”和“边”究竟如何才能达到“预防”的目的, 却是安全管理工作者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任何草率急躁, 急于求成, 或看上级意图和迫于形势“走过场”都不能充分地确认事实, 即使进入“解决”过程, 也只不过抓一点而不及其余。依此而提出的安全措施是没有效果的。因此安全管理工作要把具体内容渗透到日常工作实践中去。并通过分解责任, 传递压力, 严格考核, 推动各级力量, 发挥组织作用, 形成一级抓一级, 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保证体系。并逐步加大约束、激励机制的力度。强化员工“在岗位一分钟, 安全60秒”的意识, 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和自我管理模式。

事故分析结果表明, 员工对发生的事故, 在时间和行为上没有多少思考和选择的余地。而企业各级安全管理者, 却可以在设计和监督上做出预测。并有充分的时间采取防范措施。因此, 企业安全职能人员要根据自己的位置, 在“做什么”的过程中注意研究“怎样做”的问题, 做到超前分析, 超前预测, 超前控制, 树立“违章就是事故”的意识, 把安全工作由发生事故后的“四不放过”变为事故前的动态管理, 动态检查, 动态监督。同时, 还要提倡“谁抓安全都没有越位”的思想, 形成人人抓安全, 人人保安全的良好氛围。

现实表明, 一般人参与了某项活动, 从中就会产生一种“主人”感, 从而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 同样的道理, 新颖和变化对人的行为会产生较大的激励作用。

因此, 在开展安全教育的过程中, 一定要摈弃过去那种“我讲你听”, “我说你做”的灌输式教育, 做到虚实并举, 以实代虚, 利用人的参与欲, 竞争欲和成就感等心理需要, 吸引全员参加, 人人对自己身边的人、机、料、法、环及管理体系中的隐患进行评价, 并通过选择一个新的安全实例教育, 引导员工。

安全工作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企业员工既是具体的作业者, 是管理对象, 又是企业的一员, 要参与管理, 这种双重角色决定了对他们既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 又要引导他们参与管理。众所周知, 一切安全规章制度, 最终都必须转化为生产中人的安全行为和物的安全状态, 落实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上才能取得较佳的实施效果。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 人、机、料、法、环的调度和生产方法的组织以及生产环境的优与劣, 与安全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多数事故的发生, 与人的思想行为, 即人的操作方法和失误、失职行为相关。因此, 控制“人”的不安全因素, 形成正确的操作习惯 (即标准化操作) , 是有效防止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环节。

标准化作为一个行为准则, 能规范和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 而在实际工作中, 往往对操作规程提出的要求多, 却没有具体解决“怎么干”的问题。推行标准化作业, 不仅要使员工明白应该干什么, 而且懂得应该怎么干, 真正把规章制度的执行, 安全工作的实施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

2.2加强员工培训, 提高员工安全素质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这是因为, 人是安全规程、操作制度、技术措施等的制定者和实施执行者, 同时也是设备设施的操作者。因此, 努力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 是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强化培训, 提高培训效果, 提高员工基础安全素质, 可以采取全方位, 全过程, 全员的培训方式, 从传统的培训方式, 如听课、看录像等, 到创新的电脑软件演示方式, 如制作一系列的安全模拟模板软件, 进行正确与不正确的操作演示, 使员工清楚如何做是正确的, 从而达到明白如何正确去做, 以及这样做的道理等等, 这样各种方式的强化培训, 可以提高培训效果, 教育员工转变观念, 牢固树立“违章就是事故”和“一切事故都是可以控制和避免的”理念。让操作人员养成良好的习惯, 杜绝经验主义, 主观主义等习惯性违章。教育员工坚持工作先想再干,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以及工艺卡片执行, 使员工能够比较熟练掌握本岗位、本单元的危险因素, 并知晓如何去应对, 去处理。并时常引导员工对本岗位及本单元危险因素进行识别, 及时规避风险。

2.3监督与检查到位, 严明赏罚制度, 严格规章制度

企业制度一旦确立, 就必须严格执行, 不得有违反, 一旦违反, 就必须严格处罚, 规章制度完善但不去执行, 那只是“纸上谈兵”, 要保证安全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严格执行制度, 落实制度, 以保证人的行为不超越其规定的范围, 这样才是安全的基本保证。有了制度, 就必须来考核, 就必须切实兑现其奖惩机制。处罚要狠, 纠正违章更要铁面无私。切实做到“规章面前人人平等”。而监督与检查就是发现违章与保障安全的必要手段。要有一支独立的监督队伍, 建立一种监督机制。监督队伍不独立、不直接负责, 就不会有足够的权力, 也就没有可能有效地完成监督任务。

而安全检查则是保证装置安全的重要手段。每套装置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安全隐患或不安全因素, 只有不断地发现这些安全隐患, 了解这些安全隐患, 才能不断地制定出安全措施来消除这些安全隐患。而安全检查正是基于这个目的, 起到预防为主的作用。检查不是目的, 发现隐患, 组织整改, 消除隐患才是最终的目的。杜邦公司认为:只有深入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使员工能有意识、主动参与到本岗位的安全活动中去, 安全事故才能真正的降到最低, 直至避免事故的发生。杜邦公司的经验告诉我们, 员工的直接参与是关键。检查必须是层层进行, 一级为一级负责。

员工个人检查是整个检查的基础, 许多隐患与风险都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发现的。这是企业员工积极性被调动、员工安全素质提高, 使安全事故降低的最好保证。

班组检查要每天一次, 发现问题及时向车间报告, 消除隐患于无形。

车间检查要每周对本装置进行一次或多次联合检查, 企业大型的安全检查一月一次。

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发现了隐患, 就必须立即组织整改, 及时消除隐患, 逐项进行分析研究, 落实整改措施, 使所有安全操作隐患处于一种可控制的状态。对无法立即整改的项目, 要进行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这样就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处于一种完全受控的状态。

3结语

任何一个企业, 安全生产是首位的, 没有安全一切将无从谈起。而决定因素, 往往是人的因素, 人是安全生产的保证。只有充分重视各种“人”的因素, 认真分析研究“人”的因素, 才能更好地做到“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才能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摘要: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人, 人的态度、行为如何, 决定着安全文化的成色。怎样把“要你安全”转化为“我要安全”, 让每一个人都懂得预防事故的措施, 学会防止事故的技能, 实现“我懂安全”、“我会安全”。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观念转变, 是安全思想由强制性到自觉性转变的一次质的飞跃。在安全生产中, 人的因素非常重要, 分析了在石化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起因及其预防对策, 在实际生产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体育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 篇10

在体育管理学中, 坚持“以人为本”, 能够实现对体育实践主体地位和尊严的肯定性认识, 收到较好的管理效果。

一切管理活动均应以强调人的积极性, 人不仅是管理的主体, 同时也是管理客体中最主要的因素, 各项管理措施和管理手段的运用, 首先是作用于人, 再通过人来发挥其能动作用, 最终协调与其他管理要素的关系。管理活动首先是人的活动, 这种活动的主体是人, 目的也主要是为了人, 所以要求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充分重视人的作用, 尊重人的价值, 并通过促进人的需要的满足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学校体育管理中, 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学生为基础。学校体育管理者要转变观念, 以终身体育为主线, 以使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体育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 注重学生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形成、情感的陶冶, 通过一定的身体训练, 培养学生创新、进取、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基础。而以往的体育教学只注重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训练, 忽视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建立和健全教学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如教师教学工作规程、领导和教研室听课评课制度、办公室查课制度等规范和严格教学秩序, 并认真检查执行情况, 以确保教学质量。

在社会体育管理中, 我们更要清楚地认识到, 体育不仅是学校的, 也是国家的, 社会的, 归根结底是人民的, 体育是公民的权利和福利。“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办中, 人本思想的体现, 就是要把北京奥运会办成人民的奥运会, “人民奥运”的追求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涵, 体现了为人民服务这一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核心原则, 是我国“人民体育”精神的弘扬。加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是保障公民体育权利的必须之举。

以人为本抓体育管理, 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方面逐步实现人本管理。

一是在健身设施服务方面, 要坚持人本思想, 要加强对各级各类体育服务设施的管理, 规范服务标准, 扩大服务内容, 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便利。二是在健身组织服务方面, 要增加体育组织尤其是基层体育组织的数量, 扩大有组织活动的体育人口。提高健身组织服务质量, 加强群众性体育组织、体育团队的管理, 帮助自发性体育群体增强自我组织和管理能力。开展体育援助服务, 培育和发展体育社团, 建立体育骨干培训、培养体制, 鼓励有组织地进行体育活动。三是在健身指导服务方面, 要加强国民体质研究和体质监测服务, 建立国民体质监测服务系统, 形成国民体质监测的预警机制, 实施体质监控和追踪研究, 定期公布体质监测结果, 引导国民关注体质和健身。要加强体育健身咨询、体育健康促进教育和科学健身指导工作, 提高市民健身科学化程度。推行公益性和职业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 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 实行分类指导和体育教学服务。四是在体育活动服务方面,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丰富体育活动内容, 提高体育活动效果。大力提倡体育项目创新, 积极引进适合不同人群的新型体育项目, 对深受群众欢迎、有较好健身作用的新体育项目进行资助。鼓励举办各种体育竞赛、展示、表演活动, 吸引国民参与。五是在信息咨询服务方面, 是要强化体育宣传教育, 为国民提供体育情报及咨询服务。建立包括互联网、电话热线、人民信箱、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多渠道信息沟通网, 加强体育服务信息化建设。以信息服务为主, 构建体育公共服务平台, 方便市民获得体育服务。

在体育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搞好体育工作的根本保障。人不仅是体育管理的主体, 同时也是体育管理客体中最主要的因素。体育管理中的各项管理措施是通过人来发挥管理的能动作用。体育管理目标的实现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的有效管理的基础上完成的。体育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 而管理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人的作用, 因为人既是管理的主体, 又是管理的客体, 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才能顺利实现管理目标, 使公众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更加便利, 视野不断扩大, 身体更加健康, 精神实现升华, 形成良好的体育活动开展氛围。

摘要:体育管理的管理理念是伴随着科学管理的发展而逐步发展的, 是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而不断完善的。我国的体育管理理念已从传统管理和经验管理向重视人的管理理念的转变,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代表了现代体育管理者的基本共识, 是一种顺应历史潮流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崭新理念, 是一种既科学又具有人文关怀的管理理念。体育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做好体育工作的根本保障, 重视人的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是一种充分尊重人的权利的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学校 篇11

一、服务教师,构建优美环境

教师需要有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需要有充实的教学资料,需要有工作学习时间的保证。要给教师的工作提供各种方便,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要实施校园文化工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我们学校投入几十万元绿化美化校园,布置宣传栏,布置办公室,完善图书阅览室、校园广播网,提高文化品位。学校的布局、墙壁悬挂的伟人像、名人名言,洁净的环境和美丽的校园能熏陶人。

二、以身作则,推进制度建设

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高尚的人格,使人产生敬佩感,能吸引人,促使人模仿。因此,学校领导必须提高思想品德修养,要坚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凡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禁止教师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教师树立榜样。即使看见地上一片纸屑,领导也当着师生的面捡起,以此来带动影响全校师生。

要完善规章制度。既要有约束性的,也要有调动性的。约束性的如“教师教学常规要求”、师德师风“五条禁令、十个不准”等;调动性的如“学校十佳教师评选制度”“教学质量奖励方案”等。学校制定规章制度,一般注重约束性,而忽略调动性。要建立健全调动性的规章制度,使之与约束性规章制度相互配套。

三、民主管理,创设和谐氛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喜欢领导盛气凌人的训斥和简单粗暴的管理,也不喜欢领导不负责任、放任自流的管理。他们希望领导能以民主的作风,为学校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大家心情舒畅,和睦共处,自我约束又自我完善。

要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学校管理不是校长或少数人的专利,教师在学校的发展及日常工作的决策上要拥有发言权。要建立健全校务委员会以及以教师为主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同时,还可以建立民主协商对话制度、民主评议和竞争上岗制度、班主任联席会、家长联席会等,让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在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方面享有主人翁地位。

要保障教职员工的权利,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要充分发扬民主,让教职员工参与管理学校、监督学校各级管理人员,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教职工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在一个重大事情的决策前,要充分发扬民主,让教师参加学校决策及各项管理工作的研究和讨论。处于平等地位商讨学校的重大问题,可使教师感到领导的信任,从而使其感到自己的利益与学校发展密切相关,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同时学校领导与教师商讨问题时,为双方都提供了一个取得别人重视的机会,从而给人们一种成就感。多数人会因能够参加商议与自己有关的行为而受到激励。决策之后,要在集中统一领导下,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实现既定决策。正确地参加管理既对教师产生激励,又为学校的成功提供了保证。

四、心灵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颗心就是一个博大丰富的世界。学校领导要“读懂”教师,洞悉他们的心灵世界,就必须像孔子所说的那样,“视其所以,观其所由”。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教师自尊心强,珍惜友谊,学校领导以平等的身份走进教师群体,教师关闭的心灵门扉就会向你开启。一所学校矛盾和不同意见总是存在的。常听说,有的教师因为气量狭窄与同事过不去,人际关系僵化;有的教师因为某次工作上的挫折,对自己的职业开始厌倦起来,提出改行请求……这些现象和事实,也提醒学校领导:要与教师沟通思想。

学校领导要认真研究社会心理学、行为心理学、教师心理学,平时要注意了解教职工的工作特点、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讲究管理艺术,造就既有整体的统一,又有个性的发展这样一个良好的局面。领导要坚持在大事上讲原则,不怕得罪一些人,对个别教师的非正常行为,应该进行严肃的批评和必要的处理,不能姑息迁就,要教育在先,处理在后;在小事上,容人之短,谅人之过。

学校领导要努力引导下属养成豁达的胸襟、乐观的态度和开放的眼界。教师工作上希望得到领导的肯定和支持,作为学校领导者,更应利用这种心理特点,帮助他们克服各种缺点。对教师要有呵护备至的爱心、“金石为开”的诚心、不厌其烦的耐心。对教师工作中的失误和缺点,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切忌公开批评教师。一位青年教师一次因评优与学校领导发生争执,态度蛮横,口出秽语。而学校领导并不计较,相反,主动接近和关心他。这样一来,使那位教师坐立不安。他主动找上门来,为自己的过激言行而道歉。对那些常以发牢骚的方式表达批评意见的人,学校领导也要采取积极、宽容的态度。学校领导应充分肯定这些教师积极的参与意识和主人公精神,赏识他们提出的改进学校工作的意见及措施,一旦建议被采纳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更不要忘了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及时表扬他们。对那些默默做工作的教师,学校领导要时常亲临他们的工作场所进行抚慰,在教职工大会等公开场合予以赏识,在学期和年终报告中,肯定他们对学校事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当教师遇到烦恼时,当教师生病住院时,当教师家有婚丧喜庆时,学校领导要上门关心、慰问或祝贺,这样能给教师以极大的鼓励。

五、搭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要树立学校职能新观念,把培养教师作为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校长必须确立“素质教育首先是对教师素质的教育”的观念,认真分析本校教师素质状况,把培养教师列入学校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将学校培养学生和培养教师两项工作一起抓。

要倡导终身学习。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显然应最终归结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靠什么,靠终身学习,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模范。终身学习,不是糊弄别人也糊弄自己的一种学习形式,终身学习也不是限定于某种内容的学习,它就是人的一种需要,一种终身的需要。教师要适应未来的挑战,就要学习新知,学习渊博的知识。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校本培训体系。首先,要创设一种支持教师成长的环境。学校要合理安排使用教师,做到量才使用,用其所长,人尽其才。要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学校进行教学研究必须以校为本,即要从学校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鼓励每一个学科组及年级备课组,从本校师生实际出发,研究新课程教学中的真问题,达到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其次,要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教师在实践中磨炼自己,提高自己。学校必须给教师创造各种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的机会,更新教师知识,挖掘和提高教师的潜力,培养他们成为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后,对教师的成长提供适时、适当的指导。学校领导要深入实际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及时指出问题,坦诚交换看法,为其出谋划策,切实解决困难,促其自主成长。

六、重视激励,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对教师的激励,主要是满足教师的成就感、贡献感、创造感等层次的需要。当教师这些需要满足时,所产生的工作积极性具有稳定持久的推动性。对教师的激励,有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重在精神激励。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灵活地运用下列精神激励手段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领导者通过适当的方式对教师的付出给予承认,这是对教师人格的一种尊重。可以通过光荣榜来奖励最有进步或任何有出色表现的教师;可以用证书、奖状、纪念章和奖章认可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可以在学校内部或本地报纸上报道教师的事迹,让教师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可以在集体宴会上颁授荣誉或奖励;可以给有成就的教师一个舒适的办公室;可以在陈列室收藏成就较高的教师的姓名与照片等。

同时也要注重物质激励。人们进行社会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为了物质利益,在管理中正确贯彻物质利益原则,促使人们去关心自己的工作,以推动整个学校的发展。一位西方管理大师说过:“你想得到你想得到的,你就得让别人得到别人想得到的;只有别人得到了别人想得到的,你才能够得到你想得到的”。对个人来说:你的心在哪里,你的钱就在哪里;对管理者来说:你的钱在哪里,教师的心就在哪里。要改善教师的经济地位,提高教师的待遇。要继续完善教师绩效考评制度。要注重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还要关心教师的物质利益,满足他们合理的要求,想方设法为教师解决实际困难,让教师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总之,在学校管理中,一定要改变那种“以管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代之以“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服务教师、关心教师、激励教师,调动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随时注意调节各方面的关系,以取得协调配合,构建和谐学校,使教师能主动做好学校各项工作,推动学校的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 建设和谐病案 篇12

关键词:和谐,病案,对策

1 和谐病案的具体表现

建设和谐病案,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建立和谐病案是建设和谐医院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应从战略角度认识其中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建设和谐病案。建设和谐病案应注重建设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坚持人性化服务,培养人格健全,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管理人员。注重病案管理的和谐与协调性,加强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加强服务要素的内在联系和有效整合,实现服务与社会的协调,注重服务的多样性,强调服务方式类型多样化,满足人们日益增多的服务需要,在建设和谐病案管理目标下,调动一切因素,实现和谐病案管理。

2 和谐病案建设的主要任务及对策

医院在建设和谐病案这个系统工程中,需要从思想上注重管理创新、政策调整等方面,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病案的全面发展。和谐病案建设需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使矛盾双方或多方能够协调运作,形成良性互动,具体来说,和谐病案建设需解决的问题很多,我认为目前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加强环节管理,激活用人机制

从病案收集、上架到借阅各个环节都要合理安排,环环相扣,同时还应当创新用人机制,人才激励机制,提升工作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创建学习型组织,倡导读书风气,浓厚学习气氛,这样才能保证比较高的工作效率、学习效率,做到工作和谐、馆员和谐。

2.2 提高馆员素质,做好服务工作

网络环境下对病案管理提出了高水平、高质量的要求,这必然对病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的病案管理要求员工必须具有广博的,熟练的技能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在庞杂的信息中去粗取精,为医护人员及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准确的医学信息,病案馆员应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病案室要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员工在岗培训教育,鼓励边学边干,边干边学,高级员工提供走出去参加研讨会,学术会议和进修班等知识层次高创新能力强的业务培训,尽最大努力使病案管理形成合理的人才和知识结构,同时还要注重对员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职工道德教育,使他们在病案管理中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在语言上注重"语言美",因为美好的语言使患者感到文明礼貌。在行为上坚持做到热忱周到,有问必答,百问不厌。

2.3 提倡平等友爱,全心打造和谐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融洽关键在于平等友爱,以诚相待,互相支持,病案管理女性管理人员多,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没有男同志那么豁达,相互间产生的小磨擦,日积月累,就会影响工作。病案室接触的人员,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层面,性格千差万别,如果我们办事不注意也会产生矛盾。有时甚至是很大的冲突。病案管理人员应该以平等仁爱之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诚以待人,善以待人,和睦相处。

2.4 以人为本,实现科室与个人的和谐发展

在工作中应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各项管理与工作都要围绕选人、用人、培养人、激励人进行,在制定政策组织管理的过程上,要承认职工的需要,尊重职工的个性,重视职工的存在,鼓励职工的创造,实现科室与个人的和谐发展。

2.5 创造密切配合人文环境,做好病案复印工作

随着医疗民事行政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条例》的出台,更加突出了病案的法律价值,增加了病案的公开度,透明度,病案信息不仅仅是病人及家属向单位、保险公司要求医疗保障和经济利益的依据,更是处理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进行医疗和司法鉴定的重要依据,要求复印病案的人数逐年增加,病案管理人员只有转变观念开展人性化服务,想方设法满足患者对信息咨询的需要,淡化馆员与患者的身份的界限,建立与患者平等,和谐的友善服务关系,使患者处处感到病案室的人文关系,才能真正做好病案复印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付开远.高校和谐图书馆建设探讨[J].医学信息, 2007.5

上一篇:地区投资环境优化研究下一篇:日记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