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坚持

2024-08-04

三个坚持(精选12篇)

三个坚持 篇1

鞍山地税局直属分局非常重视综治工作, 不断创新综治工作机制, 将综治工作与税收执法、加强征管、文明服务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切实打造平安地税。

一是综治工作向服务对象延伸, 突出沟通引导。我局坚持开展税收宣传和上门优质服务, 推行办税公开, 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尽量争取纳税人的理解和配合, 避免引发征纳争议等不稳定因素。二是综治工作向安全防范延伸, 突出平安创建。我局以鞍山市开展新一轮“争创全国综治工作先进市”活动为契机, 不断加强对重要部门的安全预防和办公楼的环境建设, 对办公楼的电脑机房、档案室、办税大厅等重点部门加强安全防范, 对来访人员出入登记、车辆停放、垃圾处理等日常工作加强管理, 努力创造整洁、和谐的内部环境。三是综治工作向文化建设延伸, 突出教育防范。我局一直把综治工作理念纳入创建学习型单位的范畴, 不断规范税务服务行为, 优化竞争激励机制, 大力培育“服务大局, 依法征管、同铸平安、共创和谐”的地税文化。

我局常年坚持不定期对分局各科室进行安全检查, 对综合治理存在隐患的科室, 严格按照综治工作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等制度进行考核, 确保综治工作落到实处。

(鞍山地税直属分局张田伟供稿)

三个坚持 篇2

区政协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项职能努力做到“三个坚持” 区政协始终以推进科学发展观为第一要务,不断探索履职新途径、新方法,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项职能,为推进我区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是坚持把团结、民主两大主题贯穿政协工作始终。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贯穿于政协工作始终。并将其纳入政协重要工作日程,纳入政治学习内容,纳入工作考核范围,与各项工作同安排、同落实、同推进。同时组织动员委员发挥自身优势,在各族各界群众当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强化民族团结政策宣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坚持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始终把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为区政协履行职能的重点,动员委员按照区委区政府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围绕做大做强我区旅游产业、加快实施重大项目建设等目标开展工作,鼓励经济界委员在带动区域企业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人民政协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推动力量,进一步开创经济社会工作的新局面。三是坚持关注民计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进一步把服务群众作为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密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意愿,围绕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一重点,切实履行职能。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城区建设、城乡低保、就业保障、医疗卫生、扶贫帮困、义务教育、劳动力培训等方面。利用组织政协委员三查“察”、座谈会等方式,为区委区政府大力咨政建言,多办解民忧、惠民生、顺民意的好事实事。

坚持三个结合 提高作文能力 篇3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我们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必须具备适应生活、工作和学习需要的写作能力。就是说不仅要会写,而且要写得快、写得好。而传统作文课常常要求学生写一些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不大用的东西,或者写一些不着边际的东西。新的课程标准则要求我们在日常作文训练中要把写作训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及将来工作需要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具备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写作能力,并逐步训练学生的快速立意、快速构思、快速作文的能力。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在我们日常的作文训练中,阅读与写作、口头表达与书面训练、课外练笔与课堂作文等三个结合,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本做法。

一.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的结合

人们常说,阅读好比吸收,写作则是输出。古人也讲:“读书如销铜,作文如铸器”,只有“劳于读书”,才能“逸于作文”,这就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重视阅读教学,就必须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首先是重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要有意识时跟作文教学结合起来。除了介绍有关知识常识,从内容、语法、修辞等角度进行分析外,还要从写作的角度进行分析,既要把握住一类文章的共性,还要剖析出一篇文章的个性。根据“学习语言的一般过程是模仿——变化——创造”的特点,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要注意模仿的重要性。“教师的任务是指点学习模仿什么,怎样模仿”(吕叔湘语)。在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的过程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确定明确的训练目标,有倾向地模仿课本上的文章。有时可从结构角度模仿,有时也可从表现手法上模仿;有时模仿全篇、有时模仿局部;甚至有时也可以仿照课本上的文段做些词语连缀性的练习。总之要力图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合学情特色的以课本为依托的写作训练序列。

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要实实在在地真读,而非心不在焉、囫囵吞枣似的读,更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先去翻看教辅寻找所谓的正确答案的那种功利的读。请我们注意新课程标准中“积累”、“理解”、“感悟”等字眼,这一些的前提是你自己,而非老师或所谓的专家,老师讲的是老师对文本的理解,教辅上印的那是编书者东拼西凑来的“杂烩”,其中不乏正确的标准答案,但是对文本的理解要受读者的阅历层次限制,“一百个读者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所以,你可千万不要迷信教辅甚或老师,你要根据你的知识积累、根据你的理解,勇敢的发表你的见解,谁有不同意见,你就跟他辩论,你觉得他说得对,那你就接受他的意见,你若不同意他的观点,那么你就坚持下去!

其次是重视课外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古人训:“书多读胸中自富,文勤作笔下生花。”欧阳修说:“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这些话都说明了读与写的辩证关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课外阅读是有明确具体的要求的,初中要求“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和“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然而我们实际的阅读量并没有得到切实的落实,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远远达不到课标的要求,更谈不上有高质量的课外阅读了。如果我们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有计划的进行课外阅读,并能做到跟写作训练的有机结合,对促进我们作文水平的提高肯定是十分有益的。

二.口头表达训练与书面表达训练的结合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语言传播的手段越来越广,手机、电视、电脑的普及,通讯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繁荣,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对话日益增多,口头表达能力越来越重要了。再者,传声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使声音语言可以“不依靠文字”传到过去无法想象的远处;第五代电子计算机诞生以后,人们可以不用程序语言而用自然语言指挥生产和工作,人机可以对话,中文打字机应用“拼音自动变换汉字”的技术研制成功,下一代的“语词处理机”将是“语言输入、文字自动输出”的智能化电脑。这就是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声技术、人机对话、“说写”方法将有更大的变化,这就对人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学校语文教学必须把口头表达训练与书面表达训练结合起来,把口语教学纳入有计划的教学过程。重视培养学生使用规范、简明、连贯、得体的口头语言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另一方面,说是写的基础,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可以很好地促进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日常语文学习中我们还要把口头表达训练与书面表达训练结合起来,把口语训练纳入有计划的语文学习过程中。

其实,口语表达是无处不有、无处不在的。同学之间的交往、师生之间的对话、家人之间的沟通的最直接的形式就是口语表达,不需要刻意地去做一些口语的训练。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口语兴趣,激发起自我锻炼口才的欲望就行了。如非要指出一些方法的话,也无非这样几个方面。从形式上可以采用传统的课前两分钟说话练习的做法,也可以召开有准备的演讲会、辩论会、朗诵会等。从内容上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结合班级生活,还可以综论时事、热点话题、开心话题、生活扫描等。总之,要根据具体情况,积极思考,勇于发言,不放弃任何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敞开心扉、真诚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拿到一个作文题目,可以与同学先辩先讲,然后再写,有些作文题目则可以自主先写,然后再读再讲、与同学交流,倾听同学的建议,然后再作修改。

通过说的训练,逐步使我们的口语交际:说话规范,语言顺畅;说话连贯,条理清楚;说话简明,表达准确;说话得体,用语恰当。这样做的结果无疑会促进我们书面表达能力,即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课外练笔与课堂作文的结合

课外练笔不受课堂命题的限制,形式灵活自由,容易引起学生写作的欲望和兴趣,学生写作起来也容易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有真情实感,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水平容易得到充分地发挥。因此,恰当地持之以恒地指导课外练笔,可以弥补课堂作文的不足,可以巩固提高课堂作文的效果。也就是说,课外练笔与课堂作文的结合,同样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课外练笔不能绝对地放任自流,任其所为,而应当与老师的常规教学进程相统一。具体说来,我们可以结合课文有目标地练。如学习游记散文的记游方法时,就可以练移步换景、定点观察、定景换点的几种写法;学习议论文的结构时,就可以练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的几种结构方式。也可结合实际,有组织地练,飞禽走兽、花鸟草虫、天地阴阳、风霜雨雪、人物对话、外貌肖像、社会场面、自然风景都可以纳入课外练笔的范畴。我们还可以结合时事有重点地练,读书笔记、读报有感、生活随笔、一事一议都可以在教师的统一引导启发下成为我们课外练笔的内容。从形式上办报纸、出专栏、写日记、周记等等。只要坚持,既注意写作素材的积累,又注重方法技巧的训练,课外练笔定能促进课堂作文的提高,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转变师德观念,坚持三个“为了” 篇4

一、“一切为了学生”, 就是说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当今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 衡量人才的标准已由知识的积累变为知识的索取和创造, “文盲”已将不再是指那些目不识丁的人, 而是指那些缺乏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瞬息万变的激烈竞争, 迫切需要教师转变观念, 把学生培养成为富有创造力、应变力的智能型人才。为此, 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四个转变”:

1. 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其主要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探求知识,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 转变教学行为。

教师不再是望而生畏的“讲师”, 而是平等中的首席;不再随意训斥批评学生, 而是毫不吝啬地施以鼓励赞赏的话语;不再是把什么知识都告诉给学生, 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

3. 转变学习方式。

传统方式是重教不重学, 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 依赖老师讲解, 在老师逼迫下学习。如今,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老师调动起来了, 学生主动自觉、独立自主地学习, 视学习为一种享受, 越学越想学。

4. 转变教学方式。

课堂上不再是“教师单纯讲, 学生单纯听”, 而是“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形式多样, 生动活泼。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去学习, 去质疑, 去探索, 去得出结论, 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 疑难处解答, 重要处精讲。这种“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思维为核心, 能力为目标, 训练为主线”的教法, 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主体意识。

二、在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同时, 还要在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即“为了一切学生”。

由于片面的升学教育观, 当前还存在着“重视优生, 冷落差生”的倾向。多元人才观认为, 对世界上所有正常人来说, 不存在谁更聪明, 只存在聪明的方面和潜藏度不同。因此,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没有不可转化的后进生。为充分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智能, 我注意做到:

1. 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不是只重视少数尖子生, 而是不忽视任何学生,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对成绩不良的学生, 不但不歧视, 反而有所“偏爱”, 在提问和批改作业时特别“关照”, 寻找进步苗头, 给予鼓励, 促其迅速转变, 脱颖而出。

2. 全面看待尖子生。

对成绩优良的尖子生要“一分为二”, 既积极扶植, 精心辅导, 着重培养其应对高考的综合思维能力, 使其在每次竞赛和考试时都勇创佳绩, 又引导他们对自己的人格修养、能力结构等综合分析, 及时查找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使自己理想地发展、健康地成长。

3. 针对个性特点, 个别指导。

例如, 对作业粗心经常出错的同学, 要求其仔细审查;对聪明但偷懒的同学, 让其选做一些难题并限时完成。

4. 承认差别, 因材施教。

在学习目标上不搞“一刀切”。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进步要求, 只要能“跳起来摘果实”, 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进步, 就应该称为“优等生”, 及时表扬。对成绩不良的同学, 要求不可过高过急, 而是根据其实际情况, 提出具体的近期目标。

三、在转变教学观念, 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 还要关注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 也即“为了学生的一切”。

针对目前单纯重视智育的偏向, 我们要特别强调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动技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当今社会, 学生单单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还要“学会做人, 学会求知, 学会劳动, 学会生活, 学会健体, 学会审美”。江泽民同志说, 要说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为使学生全面发展, 我采取如下做法:

1. 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全国的先进模范人物, 学校和班里的先进典型, 都可作为学生的榜样。我们要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激励学生, 让学生“找差距, 见行动”, 增强前进的动力。教师也要严于律己, 走在学生前面, 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2. 开展活动。

人的道德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 道德教育也应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来完成。我们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参加参观、调查、辩论、文体比赛等活动, 提高其精神境界。

3. 心理教育。

由于社会、家庭等诸多原因, 当前不少学生存在着脆弱、固执、冷漠、自卑、厌学、傲世、逆反心理等心理偏差。要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必须善于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教师要尊重学生, 做学生的朋友, 赢得学生的信赖, 让学生敞开心扉, 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 针对具体情况, 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偏差, 引导学生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4. 劳动教育。

近年来, 由于应试的压力, 学生参加劳动的机会很少。这对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能力, 使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都是不利的。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士认为, 自幼爱好劳动的孩子, 思想素质往往较高。杨振宁博士曾指出, 中国孩子动手能力差, 没有创造性。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值日劳动、公益劳动及社会实践, 使他们从中受到锻炼, 全面发展。

“三个坚持”提升组工干部素质 篇5

“三个坚持”提升组工干部素质

一是坚持学习培训与岗位实践并举。引导组工干部学习理论知识,强化终身学习、自觉学习的理念。在建设学习型机关的基础上,抓好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半月一次的个人修养培训,每月一次的专题讲座“三位一体”学习模式,不断拓宽学习内容和形式,并认真记写心得体会进行交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二是坚持有效激励与严格约束并举。及时制定了科学的激励机制,在坚持物资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前提下,引入希望激励、目标激励和压力激励,全面激发组工干部的工作热情,提高组工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及时表彰爱岗敬业者,鼓励争创一流的工作态度;及时批评制止不健康不文明行为,杜绝产生不良影响;及时以民主测评、意见信箱等形式,接受群众、党员干部的监督,避免违规违纪行为发生。组织开展以“牢固树立政治品德、模范践行职业道德、带头遵守社会公德、自觉弘扬家庭美德”为主题的“四德”教育,通过民主评议、明察暗访、外聘监督员、畅通投诉渠道等措施,着力解决处事不公、执行不力、效率低下等问题。三是坚持围绕中心与服务基层并举。围绕“强村固基”活动这个中心,组织组工干部开展下基层活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历来是加强基层班子的主要任务。带着感情下基层、怀揣问题下基层、牢记责任下基层,着力推动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引导组工干部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组织组工干部开展走遍村、社区、走进企业等“下基层”系列活动,实现了组织工作重心下移,并把先进经验、先进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巩固下来,有效提升了组工干部服务基层、促进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坚持三个“注重” 激发学生兴趣 篇6

一、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活学生学习动力

教与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交流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动力源和活力源。

一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应该说,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学习的过程。提倡体验、参与教学,适时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模拟真实生活情景,让学生体验角色,身入其中,心在其中,通过听觉和视觉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参与和表达的欲望,提高学习英语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文化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

二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既是科学文化知识的接受者,又是课堂教学问题的发现者。鼓励学生敢于、勇于、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教师讲解不妥之处,不回避,不遮掩,直言提出,锻炼他们实践英语的胆量和大胆质疑的勇气,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增强他们自主创新能力意识。

三是探索师生换位教学。渴望挑战、期待成功是每个人的共同天性。实践证明,让学生走上讲台执教,为其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让他们认真揣摩知识重点和语法难点以及知识的连贯性、拓展性,激励执教学生认真备课、精心准备,可以培养他们自觉学习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课堂组织能力。通过师生点评,使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学习方法的改进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注重研究英语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已成为国际交往最重要的工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只有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要分课设导。导入法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利用背景知识导入、文中插图导入、创设情景导入、巧设问题导入、直观教具导入、拓展思维导入、利用游戏导入等多种导入方法。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选择不同导入方法。如在讲授SECS BOOK UNIT Good Friends 时,采用多媒体导入,直接播放Tom Hanks 主演的电影片段,如《费城》、《阿甘正传》片段,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有关知识的兴趣。

二要分组设问。教师在对授课内容充分把握的基础上,设计出与课文内容、历史背景等相关的多个问题,按问题将学生分组,借助课外读物、计算机网络等外部资源进行广泛搜集、归纳整理,利用课堂有效时间,由小组推选发言人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如在学习SECS Book3 Unit 1That must be a record时,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3个问题供学生探讨:1.Who wrote the Guinness Book of World Records? 2.How long was the longest mustache in the world? 3.What Guinness records were set in Urumqi and Hong Kong? 这些问题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积极抢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三要分层设教。对于英语“短腿”生,适当降低提问难度,为他们创造答对机会,培养他们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求知欲;对于英语“厌学”生,着重端正他们学习态度,帮助他们消除厌学心理,增强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对于英语“恐惧”生,多与他们交流,多提问,多鼓励,帮助他们走出恐惧心理,自觉接受英语、喜欢英语、热爱英语;对于英语优秀生,适当提高难度,增加语言新颖性,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激励学生学好英语

巩固课堂英语教学效果,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建立长效机制。

一要“内外”结合。在充分发挥课堂英语教学互动作用的基础上,注重发挥校园英语角、网上英语聊天、英语论坛、英语竞赛等课外英語实践的作用,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其中、融入其中、乐在其中,用英语的磁力吸引学生,用英语的张力带动学生,达到以教引娱、以娱促教、寓乐于教、乐教并蓄的目的。

二要重点突破。针对升入高中的农村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英语学习起来感到很吃力,课堂上不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容易产生厌学心理的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把这部分学生作为重点,加以突破,帮助他们消除怕说错、写错被嘲笑的畏惧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三个坚持 篇7

在信息化发展方兴未艾、自媒体传播势头正猛的情况下, 如何确立校报的正确理念, 全面发挥校报的特殊功用, 办出校报的特色和影响, 必须树立将新闻进行到底、将育人进行到底和将科学进行到底的办报理念, 努力保持校报的“新闻本色、育人底色、科学特色”。

一、将新闻进行到底

新闻无疑是媒体的本色。将新闻进行到底, 理应成为校报的使命。校报周期长、印量少、新闻小、读者近, 这为校报增强话语权、扩大影响力带来了局限性。高校校报很难办成“大报”和“名报”, 但决不能办成“简报”和“板报”。要想把校报办好, 使校报在校园里拥有忠实读者群和较大影响力, 首要的是要遵循新闻规律, 坚持将新闻进行到底。

校报读者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校办新闻采写的特殊性。对校报而言, 受众是高学历、高素质、高层次的“三高”群体。他们普遍关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关注师生身边的热点事件, 对获取信息的需求旺盛。但是, 从校办实际办报情况来看, 校报贴近师生实际、反映师生诉求的报告远远落后于师生的阅读诉求, 会议报道、工作动态多, 枯燥有余、活力不足。

将新闻进行到底, 一要扩大报纸的信息量, 增强报纸的可读性。新闻的价值和读者的评价都是衡量媒体优劣的尺度。校报在消息渠道单一、消息内容重复的情况下, 要努力扩大新闻报道面, 不断拓宽新闻渠道, 增加消息来源, 努力全方面多渠道广角度地反映师生的工作学习。只有报道面广, 才能做到消息量大。广大师生员工, 在校报上能经常看到自己熟悉的普通人的身影, 能经常了解到自己关注的日常中的事件, 能经常听到自己入心入脑的声音, 才会对校报有兴趣、有感情, 想看、爱看。要增加信息量, 就要倡导短小文章, 精僻语句, 独特视觉, 避免空话、套话, 提高新闻的报道质量。要注意表现手法的灵活多样, 注意多采用特写、图片新闻、调查报告、读者来信等多种形式和体裁的新闻作品, 借鉴社会报纸所追求的新闻标题的精美制作, 新闻图片的视觉冲击, 版面样式的出新出奇, 给人以阅读的愉快、欣赏的美感和深刻的印象, 进而吸引读者。

将新闻进行到底, 二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贴近实际, 要求校报的采编队伍主动走出办公室,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深入到校园生活的各个角落, 围绕学校的重点工作和中心环节, 使校报成为反映学校和师生的窗口, 成为凝聚共识、推动发展的重要助力。贴近生活, 就是要坚决避免“假、大、空”的宣传式文稿, 以发生在师生身边的小事、实事为切入点, 以小见大, 撰写更多更好的师生想读想看的新闻报道。贴近师生, 采编人员要牢记“为师生说话, 让师生说话、替师生解难”的办报理念, 找准结合点、交叉点、切入点, 使校报成为学校工作的喉舌和舆论宣传的工具, 成为教师、学生的言论阵地。校报务必要实事求是, 坚持不编材料, 不写套话, 注重用事实说话。否则, 与社会报纸相比, 会更易走向绝路。只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 校报才能充满张力和活力、才能让师生信任、才能让学校满意。

将新闻进行到底, 三要做好报纸的精心策划、精深采写和精美编排。校报难以用“短平快”的新闻取胜, 要注重深入挖掘大学文化、校园精神, 挖掘深度、拓宽广度、变幻形式, 以深见长, 以宽见新, 以活见优;要配合学校工作的重点、师生困惑的疑点和舆论出现的热点, 用教育家的思维、政治家的胸怀审视教育发展趋势, 宏观把握舆论方向, 微观切入师生实际;要善于挖掘出师生关注的热点、难点, 让师生在知情渴望的产生之初, 就能通过校报了解到他们关心的人和事。精品文章是报纸的“眼”, 唯有把“眼”做好, 才能抓住读者的眼球, 产生心理共鸣, 进而成为报纸吸引读者的软广告;要把精品做精, 把精品做深, 把精品做活。校报必须精美编排, 版面既要活泼, 又要深沉;专栏既要有较强的理论穿透力, 又要有浓厚的文学艺术色彩。

二、将育人进行到底

立德树人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教育根本任务。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是大学的使命, 新闻宣传工作以“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方针, 从这个意义上, 校报是育人的工具, 办报是育人的过程。

将育人进行到底, 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高校校报作为高校党委机关报, 要自觉宣传党委的主张, 积极推动党委意图的贯彻落实;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 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要站在党委的立场上, 在准确报道事实的同时, 更要扬正击邪、传真递善、求真去伪。校报在学校整体育人工作中, 要率先摒弃生硬的、僵化的和灌输式的说教模式, 成为鲜活的、生动的和人性化的教育的典范。

将育人进行到底, 二要以“求真、传善、示美”为己任, 使校报成为大学精神的家园、社会良知的窗口和人类德性的载体。以青年学生为主要阅读对象的校报, 要关注和帮助青年学生对人生和社会本质的探求, 为其解析成长过程中的疑惑和出路, 给其真理的启示、理想的力量、进取的动力和正确的方法, 为其指点创造辉煌人生的途径。要以校报为平台, 倡导善心, 展示善行、证实善意, 引导学生成为善良的使者、道德的楷模, 让大学和青年知识分子成为社会的良心。要让生动赞美的语言和真实真挚的情感流淌于笔端, 让师生中的先进人物闪光于笔下, 以身边的典型引导学生的成长, 以道德的光芒照亮学生的心灵, 以刻苦的精神激励学生的进取, 以高尚的境界阐释人生的本义, 陶冶学生心灵。

将育人进行到底, 三要积极关注学生记者队伍的选拔、建设、使用, 牢固树立办报育人的理念, 切实做好每名学生记者的培养工作。目前, 国内高校校报编辑部普遍存在着人手不足、年龄老化、结构断层的问题, 存在“好汉不愿意干、赖汉干不了”的现象;编辑记者同时身兼各类会议采访、对外宣传等事务, 办报能力和办报精力存在严重不足。学生记者是高校办报的最大优势, 是校报的生力军, 活力十足, 激情无限, 是校报编辑记者最直接、最具体、最易于施加影响的教育对象。要教育学生记者“保持一份热情, 把新闻工作当成一项神圣的事业来做;心存一个梦想, 把文字创作当成一条成才的道路来走”, 要担负起教育、引导、关怀、雕刻、育人的责任, 为学生记者提供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努力培养出令学校和校报骄傲的杰出人才。

三、将科学进行到底

高校是科学的殿堂。培育人才和科学研究是其两大主题。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 对其研究的理论成果、探索过程、前沿动态和工作事迹的宣传报道, 都应该是校报的重要任务。新闻是校报本色, 育人是校报底色, 科学是校报特色。

将科学进行到底, 一要使校报肩负起弘扬科学精神的使命, 成为宣传科学的阵地。科学技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等的形成有着巨大作用。树立科学精神, 捍卫科学真理, 提升道德水平。高校校报要大力宣传献身科学的精神和事迹, 广泛传播科学探索的方法和途径, 深入介绍科学前沿动态和科学最新发现, 努力在大学校园里普及科学知识。

将科学进行到底, 二要大力宣传报道本校的科研规划、科研活动和科研成果, 尤其是本校科研工作者的感人事迹。大学始终是人类科学创新的源头, 是科学创新的前沿阵地。科技工作者默默无闻的研究活动和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 是大学精神的生动体现和核心内容。校报应该把学校的科研活动当作新闻报道的中心内容, 让科技工作者成为校报人物宣传的主体。

将科学进行到底, 三要重视科技新闻写作, 提高科技新闻报道水平和传播效果。科学性历来是构成科技新闻价值、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准确性是科技新闻的生命。科技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准确无误, 与科技事实相符。通俗性是提高科技新闻传播效果的关键。要用读者能够理解的通俗语言表述, 用人们最熟的事物类比, 用多种手法形象化, 用百姓言语表达出来, 上搭天线、下接地气, 让人读后既有兴味又颇受启发。

校园体育生活中的“三个坚持” 篇8

一、坚持长跑锻炼

每天坚持长跑锻炼是我的校园体育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 而这个习惯的养成却要得益于一次最差的教学示范。那是一节支撑跳跃单元学习横箱箱上屈腿腾跃动作的课堂, 在第一次示范时, 由于助跑速度慢且撑手力量不够没能跳起来;第二次示范, 身体直接蹲在了跳箱上, 我自嘲地说:“老师老了!”第三次示范, 我“警告”自己必须成功, 学生们喊着:“老师, 加油!”最终, 我踉跄地过去了, 可还没有来得急缓冲就落地了, 墩得内脏都疼, 这是我17年体育教学生涯中做得最差的一次示范。

课下, 望着操场, 我陷入了沉思:不到40岁的自己难道真的老了吗?我不能原谅自己那次“失败”的示范。事实上, 由于长期不坚持锻炼, 我的体重已“悄然”增加了10公斤。突然间, 我醒悟过来:“说自己老了, 只是给懒惰找了一个借口而已!”为了在体育课上不留下遗憾, 我开始坚持锻炼。

在跑步的开始阶段, 200米跑道, 我只跑了不到5圈就开始气喘吁吁, 感觉呼吸困难, 那时候真的不想再跑下去了, 可耳畔却似乎又听到了学生们的加油声, 为了孩子们那期盼的眼神, 为了那一刻精彩的展示, 我对自己说:“keep moving, I can play!”我一边跑, 一边做着思想斗争, 但每次坚持之后我都感到无比快乐。

坚持锻炼了2个月后, 我的体重减掉了5公斤, 体能也增强了, 体育课上我轻松、漂亮的示范, 总是能引来学生们的掌声与喝彩声, 而这也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和鼓励, 我开始变得更加自信。如今, 我的体重已恢复到标准体重, 体能也提高了很多, 每天的3000米长跑成为了我的校园体育生活的最爱, 成为了我的一个习惯。

二、坚持学习专业期刊

每天坚持学习专业期刊, 有助于自己不断丰富、更新教育教学思想, 有助于永葆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如《中国学校体育》, 其“一线话题”栏目就是我的最爱, 每次拿到杂志我都几乎是每篇必读, “点子下载”、“点点新意”中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指导着我的教学实践, 丰富了我的课堂教学。“教育策略”充分体现了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策略与智慧, 其中的“高招儿”就是我日常教学中的“妙计”;“教师心声”是一线体育教师倾吐心声的家园, 那一个个生动的教学案例感动着我, 他们对待事业执著的坚持和无私的奉献激励着我, 教学中的小细节与大智慧的融合深深地感染着我、启迪着我。不断地学习, 使我的课堂教学逐渐地有了改观, 课上有了灵动的教学智慧,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热烈和谐, 教学互动更加积极高效, 真正地实现了教学相长。

正是学习, 让我的课堂教学有了质的飞跃;正是学习, 让我荣获了哈尔滨市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初中组的一等奖;正是学习, 让我变得自信, 懂得坚持

三、坚持进行教学反思

每天坚持写教学反思, 及时准确地捕捉、记录教学上的灵感、生成难题及不足, 哪怕是一个小的亮点, 一句鼓励所带来激励作用, 一个微笑、一个点头示意所产生的奇效, 课堂突发事件的解决等。同时, 我力求反思做到深刻, 不流于形式。在撰写反思的过程中, 针对教学上的难点与不足, 我经常利用网络向教研员和《中国学校体育》读者群中的教师学习, 与他们探讨, 不停地寻找着解决问题的更有效的方法。这种坚持, 不仅提高了我驾驭课堂的能力, 而且还为科研积累了第一手真实的材料, 为写作提供了原生态的素材。

基层体育教师撰写科研论文、发表文章不是梦, 什么时候我也能在《中国学校体育》发表自己写的文章呢?这种想法一直在我的心里萌动着, 从2007年开始, 我就试着将自己的教学反思与感悟整理出来向《中国学校体育》投稿, 一次次的退稿并没有使我气馁, 我坚信只要坚持了, 就会有收获!退稿后我汲取编辑反馈的意见, 反复地修改自己的文章, 找差距, 总结不足, 就这样写写改改、改改写写, 一直坚持了三年, 目前已有四篇文章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一线话题栏目中。对此, 我更加坚信, 只要坚持学习, 就会使梦想插上羽翼。

三个坚持 篇9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构成, 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社会的各种思潮无不在企业有所体现, 这些体现又无一例外地会对企业经营哲学、管理理念、职工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产生影响。企业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也是企业实现社会职能的责任。

对于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各类企业来说, 我们的文化建设还有一层特殊的考验。石油和化学工业生产连续性强、高温高压、易燃易爆, 而社会和公众的安全、环保意识越来越强, 企业内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实际上, 责任关怀不仅是一项自律性管理制度, 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理念。它的特点是对化学品及其上下游化学品有可能涉及的安全、环保和健康问题的关照, 是对化学品研发、生产、储运、使用、废弃等全部生命同期的关照, 是对直接接触人员到周边社区乃至与产品有关各方人员的关照。要全面实现这些“关照”, 对企业家和全体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职业操守都是一种考验, 特别是对于企业领导班子来说也是一种“德政建设”。中华民族崇尚“厚德载物”, 也就是说“德政”的厚度决定着企业能走多远, 在民众意识空前觉醒的今天尤其如此。所以, 对于石油和化工企业来说, 实施责任关怀是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独有形式, 是基本的品德操守要求, 也是自身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适应宏观经济发展趋势, 必须适应行业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 必须适应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特点, 以提供应对困难、促进发展的文化力量。因此,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紧紧围绕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 突出科学发展主题, 以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节能减排为重点, 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科技创新、推进责任关怀, 以人为本, 与时俱进, 建设具有丰富文化内涵、鲜明时代特色、广阔国际视野的企业文化, 促进石油和化学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 基本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符合、与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需求相一致的企业文化建设新格局。

三个坚持 篇10

围绕企业发展目标, 推动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协调一致

面对首钢搬迁调整、转型升级的新情况新任务, 首钢销售公司党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按照新首钢新产品新营销的发展定位, 提出了发展新思路。

“六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地走“低成本、高品质、高端、高效”的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推进精细化管理;坚定不移地开展对标挖潜、持续改进;坚定不移地贯彻“集中整体、分层能级”的管理原则, 加大各基地产品营销资源的配置管理力度;坚定不移地举全公司之力推进服务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推进以“总部精干、营销前移、贴近用户、产销贯通”为特征的大营销体系建设。

“八个持续推进”:持续推进对标挖潜, 持续推进营销网络和加工配送体系建设、营销渠道体系建设、运输物流体系建设、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客户服务体系建设、思想文化体系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新的发展思路引领广大干部职工以积极的心态、拼搏的精神、竞争的意识和前瞻的措施, 去解决金融危机给营销工作带来的困难, 把市场作为锻炼营销队伍的演兵场, 把困难作为考验营销意志的试金石。各级领导带队到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走访用户, 组织渠道开发, 捕捉市场机遇, 用“挤”的韧劲撬开了市场缝隙, 在全国市场打出了首钢板材营销的一席之地。

进入2010年下半年, 销售公司持续开展“2211”对标, 加速推进高端品种进入高端市场, 加速推进营销和服务体系建设, 加速推进营销管理精准化, 努力实现营销转型新突破。在区域分公司建设上实施“三个拓展”和“两步推进”。通过加强对现有加工配送中心的管理, 促进了市场化运作模式和首钢产销一体化管理相结合, 促进了追逐利润目标和产业链建设目标相结合, 促进了引入对方管理和维护首钢利益相结合, 提升了各加工中心对周边市场的辐射能力和盈利水平, 打造出营销竞争的新实力。

培育核心价值观, 推动公司文化与集团文化协调一致

2008年以来, 首钢销售公司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考验, 在思想解放中创生特色企业文化, 充分发挥文化育人、文化导向、文化激励、文化管理的作用, 努力探索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用立志创新创优创业、建设21世纪新首钢的核心价值追求, 凝聚人心和力量, 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及钢铁市场形势的急剧变化, 适应首钢搬迁调整所提出向板材营销转型的迫切要求, 把创生特色文化的着眼点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和全体职工的行动中。

不断加深对板材文化内涵的理解, 更新发展观念, 创新发展模式, 提高发展质量, 加快开放、融合、创新、发展、精细、学习、廉洁等新型的板材营销文化建设。通过处处彰显板材营销文化, 处处渗透板材营销文化建设, 积极培育板材营销文化新理念, 在实践中启发新思维、拓展新思路、创造新业绩, 把职工的思想统一到营销方针上来。

首钢销售公司党委以“围绕营销, 服务大局”为结合点, 用文化凝聚人心, 用文化推动管理, 用文化规范行为, 用文化打造品牌, 引导干部职工从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措施、途径等方面, 加快营销发展方式转变。在板材营销转型中, 首钢销售公司以开展“客户服务年”活动为契机, 大力推进客户服务体系建设、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和服务团队建设;围绕“提升板材营销竞争力”这个中心, 组织开展“我为企业发展献策出力劳动竞赛”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全力推进板材营销体系建设, 进一步打造板材营销竞争优势, 不断激发出全体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 以实际行动践行首钢人“看准的事快定, 定下的事快干, 干就干出一流水平”的高尚品格, 在营销首钢产品的同时营销首钢的文化, 达到人企合一、人物合一, 把文化力转化为推进营销发展的动力。

坚持以人为本, 推动企业管理水平与职工队伍素质的协调一致

销售公司党委围绕首钢搬迁调整、产品优化升级, 提出了“技术营销”理念, 着力打造学习创新型、技术营销型和信息管理型营销队伍。2007年结合“三支人才”队伍建设, 提出了培育“市场开拓、营销谈判、信息管理和客户服务”四型营销人才理念, 为职工提“素”和提“速”搭建平台。2008年以“素质工程年”、“营销转型年”和“管理提升年”为定位, 提出了“志、知、钻、变、快、好”六个方面提升板材营销能力的要求, 启动了以外引内培为核心的人才战略。2009年按照“营销以人才为本、素质以实践为根”的理念, 大力培育“懂生产、懂技术、懂应用、懂经营”的复合型板材营销团队。2010年以来, 销售公司党委进一步落实人才优先战略部署, 在“思想层、知识层、实践层、实战层”四个层面加大营销团队的培养力度, 探索首钢营销人才培养新的平台。

首钢销售公司经过这几年引进新生力量、强化全员培训, 冷热板销售人才得到有效补充, 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推动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中, 全体干部职工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益意识, 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解放思想, 对标找差, 抓住一切有利时机, 突破重围, 在危机中捕捉商机, 在逆境中认真分析研判市场, 大力提升渠道终端化、合作战略化、服务快捷化、运营精准化程度, 在保证产销衔接的基础上, 以高端产品战略为定位, 不断优化品种结构, 开拓批量和小批量产品市场, 创新营销策略, “贴近用户, 贴近生产”, 营销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三个坚持 篇11

一、坚持“三个到位”是夯实帮扶工作的基础

困难帮扶工作是企业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帮助困难员工度过难关的重要途径。采油五厂坚持“三个到位”,即组织机构到位、帮扶人员到位、帮扶资金到位,为帮扶工作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组织机构到位。群众利益无小事,成立了厂、作业区(大队)两级帮扶领导小组,明确了帮扶职责,形成党政工青妇共同参与的“大帮扶”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基层与职工零距离接触的优势,及时掌握困难家庭变化情况,保证帮扶工作不走过场。

帮扶人员到位。厂工会办公室只有一名工会干事,每逢重大节日帮扶救助活动之时,他们一方面克服人员少、工作量大等困难,按照轻重缓急,加班加点;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各基层帮扶救助组织的作用,保证帮扶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帮扶资金到位。根据公司相关文件的要求,积极与财务系统沟通,保证帮扶救助金按照人均不低于50元的标准在每年的元月份拨付到位;将工会应注入的帮扶救助金列入本年的工会经费预算,于年初及时按标准转入帮扶救助金,保证了救助费用足额使用。

二、建立“三项制度”是做好帮扶工作的保证

困难帮扶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五厂帮扶工作站建立了“三项制度”,即帮扶工作日常管理制度、两个工作委员会联席会制度、困难帮扶工作监督制度,健全和完善了相关运行机制,使得帮扶工作经常化、规范化、正常化,保证了帮扶工作的实效。

建立完善帮扶工作日常管理制度。对全厂各类困难家庭信息进行收集和归类,根据不同的帮扶对象、条件及标准,建立规范了困难职工电子档案和基础台账,对帮扶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将节假日定期走访、日常随时走访有机结合,及时了解帮扶对象的家庭情况和经济状况,更新、补充困难家庭信息,实现了信息网络化管理,提高了帮扶工作效率和水平。

建立完善“两个工作委员会联席会”制度。定期召开扶贫济困和员工生活福利两个管理委员会联席会议,认真审核申报困难救助的人员情况、救助标准。以“扶贫济困解难事,温暖和谐千万家”为主题开展重大节日送温暖活动,坚持对生病员工的看望慰问制度,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一年四季送关爱”、为本命年生日职工送礼物、送贺卡的祝福活动。让每一名员工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鼓舞了一线员工夺油上产的士气。

建立完善困难帮扶监督制度。为让帮扶救助进一步做到及时、公平、公正、公开,切实解决真正困难家庭的实际问题,避免瞒报、虚报、假报困难家庭的情况,坚持厂务公开,建立了小区居委会、作业区(大队)、队站三级监督网络,将帮扶救助的人员情况进行公示。设立由职工代表、纪检监察、厂财务人员及主要领导组成的帮扶资金使用监督小组,对每年的帮扶资金使用进行年度审查,避免挪用、错发帮扶资金现象,帮扶工作做到了规范化。

三、实施“三种措施”是帮扶工作全覆盖的平台

为了进一步把帮扶工作做到实处,采油五厂在持续日常帮扶的基础上,又根据帮扶救助的条件、时间,实施“应急帮扶、结对帮扶、交友帮扶”等三种措施,使得帮扶救助工作全覆盖。

应急帮扶及时雨。根据疾病、意外伤害等困难家庭致困原因和时限的不同,对于职工及其亲人因天灾人祸带来的突发事情,及时启动帮扶应急机制,并与其所在单位联系,一起对他们进行慰问。近两年,分别对两户因意外死亡家庭进行救助,发放帮扶救助金4万元;2012年为抢救一名因公受伤员工的生命,厂工会还分别组织了三批员工赶赴石家庄、北京等地进行献血。为了切实解决困难家庭子女上学困难,积极开展金秋助学帮扶,对于困难家庭考入大学的子女进行助学帮扶,圆了他们的求学梦。在近两年的金秋助学活动中,对1名贫困学生进行了帮扶资助,共发放助学金0.4万元。

结对帮扶聚人心。采油五厂不断完善困难家庭三级走访帮扶制度和党政领导联系困难户制度,根据困难户的实际情况,按照公司级、厂级、大队级进行分类管理,各级党政领导按照联系困难户的分工与他们结对子,采取定期和不定期走访相结合、座谈和重点走访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及时把握帮扶对象的思想动态和面临的难题,并实施救助,保证了各项帮扶措施、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形成了上下联动、各负其责的帮扶机制。尽管厂领导班子更换频繁,但是对困难家庭的慰问从没有停止过。仅2013年春节期间,就发放救济金41100元,发放米、面、油等慰问品91份,折合人民币3030元。

交友帮扶情更真。帮扶工作重心下移,各级工会干部与一线员工“交朋友“,充实救助内容,在作业区、队站分别建立了“恳谈会”制度,确保走访走到哪里,政治思想工作、精神文明教育就做到哪里,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化他们攻坚克难的决心和毅力。在华北油田“走出去”战略实施中,针对赴长庆援建员工,一方面实施”安心“工程,为每位职工发放了“安心卡”,指定了帮扶人,另一方面积极与当地协商生产生活设施的供给,还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解决生活困难,做到援建的放心,留守的安心。从2012年至今,已经先后外派员工400人次,而采油五厂的各项工作并未因人员减少而延误。

两年来,走访困难家庭159户次,看望慰问生病员工547人次,有13户低收入家庭可每月领取救助金,发放救助金和慰问品22.75万元,采油厂劳动关系和谐,原油生产指标连年超额完成,2012年,还被评为油田公司“和谐关系先进”单位。

三个坚持 篇12

关键词:项目兴县,强化意识,狠抓环节,创新机制

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对地方扶持力度的逐步加大,作为经济欠发达的祁阳,要加快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县,必须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一、要强化“三种意识”

观念支配行动,思路决定出路。祁阳要推进项目兴县,就必须具备发达地区全新的观念、先进的理念和开放的思维。

1、强化项目意识

要牢固树立“大项目大发展、小项目小发展、无项目不发展”的理念,做到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以项目推动发展。事实证明,近几年祁阳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是项目建设拉动了经济增长,带动了产业集聚,增强了发展后劲。

2、强化机遇意识

抓住机遇,发展就会领先一步;痛失机遇,发展就会落后多年。祁阳要紧紧抓住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国内产业转移和东南沿海项目外迁、资金外流的大好机遇,紧紧抓住中央1号文件、比照西部大开发等政策机遇,努力找准地方特色与国家政策支持的结合点,最大限度地用足、用活、用好政策,力争在各个投资领域抢占先机,多上项目。

3、强化目标意识

有目标才有动力,有责任才有压力。近年来,祁阳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发达地区比,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占有量,无论是企业发展速度还是项目建设规模,都有很大差距。必须进一步强化目标意识,增强追赶意识,按照能快则快、能超则超的要求,变压力为动力,变危机为先机,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在追赶中奋力跟进。

二、要狠抓“三个环节”

项目工作是一项牵涉面广、政策性强、中间环节多的社会系统工程,祁阳要推进项目兴县,就必须狠抓项目开发、建设、管理三个重要环节。

1、狠抓项目开发

要围绕国家产业政策来抓。认真研究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投资重点,科学研发一批好项目。同时,加强对上联系,融洽关系,争取更多项目“入笼”。要围绕本地优势资源来抓。工业,重点围绕机电制造等三大产业集群,着力开发产业关联度高、拉动能力强的关键项目。农业,充分利用优质稻等五大优势资源,依托龙头企业,研发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项目。第三产业,充分利用浯溪碑林、漂流之乡的品牌优势和革命老区优势,不断研发和包装旅游项目。

2、狠抓项目建设

一方面,要想方设法破解难题。针对“用地难”,可采取“五抓”措施,即抓规划留足空间、抓清查盘活存量、抓集约提高效率、抓改革搞活流转、抓报批多争指标。针对“融资难”,可采取政府推动、银企互动、利益联动等多种方式,通过立项争、招商引、银行贷、上市融、民间筹、财政挤等多种渠道,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加快进度。对新建项目,要按照建设程序,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力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对已开工项目,要精心编排建设计划,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保证工期如期推进。

3、狠抓项目管理

一要加强质量管理。所有项目严格执行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二要加强安全管理。把责任落实到项目业主和监管人员身上,做到安全设施“三同时”不到位不放过,施工管理不到位不放过,施工安全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三要加强资金管理。县财政设立项目资金专户,明确专人管理,实行封闭运行、一支笔审批。发改、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应强化对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管,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和超范围使用专项资金。

三、要创新“三大机制”

一个地方的发展,要靠好的机制做保障。当前,祁阳要推进项目兴县,必须要注重领导机制、投入机制和服务机制在项目建设中的创新。

1、创新领导机制

要加强领导。继续推行县乡领导干部分包项目责任制,实行县级领导、乡镇、县直部门、金融部门、项目建设单位“五位一体”管理责任制。要落实责任。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同时按照年初既定目标,细化量化责任指标,层层分解任务,逐级落实责任。要强化督查。采取领导督查、部门督查、跟踪督查、重点督查等多种方式,定期不定期地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督查。

2、创新考核机制

在考核内容上,应注重实绩考核,淡化指标考核,重点看引进的项目是否建成并产生效益、争取的资金是否落到实处;在考核方法上,对各乡镇和县直部门按实际情况和工作职能实行分类评比,不搞一个标准。坚持重奖重罚,对表现突出的给予重奖,对未完成任务的一律实行“一票否决”。

3、创新服务机制

一要创优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招商引资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做到能放宽的放宽,能优惠的优惠,能办的事情坚决办到。二要创优服务环境。进一步清理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事项,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能下放的尽快下放,切实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行为,缩短审批期限。三要创优施工环境。做深做细征地拆迁户的思想工作,尽力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对于一些村组或群众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和难以解决的问题,耐心做好解释和教育工作。但对恶意破坏项目建设,阻碍工程施工,强揽工程项目的人和事,坚决依法予以打击。

上一篇:卓越会计人才培养下一篇:应用型高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