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模式

2024-07-09

三个模式(通用12篇)

三个模式 篇1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主动顺应时代潮流, 积极探索运用新媒体引导、服务、教育青年学生, 全力打造共青团引导服务大学生的信息新平台、教育新途径和服务新方式, 探索出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三个一”“三个二”“三个三”团学工作新模式, 即“一网、一飞、一Q”“二通、二影、二报”“三播、三群、三微”, 在服务学院党政工作与凝聚青年大学生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网”, 即新联青年网, 简称“新青网”, 是广大团员了解最新团内信息, 学习党史团情, 互相交流和学习的网络舆论阵地和平台;“一飞”, 即团学系统各学生组织官方飞信;“一Q”, 即团学系统各学生组织官方QQ。

“二通”, 即移动高校通和联通校园通。学院为353个学生组织共16899位学生都开通了移动高校通或联通校园通, 除常规发布通知等信息外, 每天还发布一篇励志小故事等内容, 让学生们随时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

“二影”, 即微电影制作部和微人物视频专栏。微电影制作部联合文学社、大学生艺术团等学生社团, 选择身边的人、身边的事, 拍摄成微电影。微人物视频专栏, 选择各个领域表现突出的学生, 用短片的方式记录其优秀的一面, 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报”, 即新联团讯电子报和团学活动电子简报。新联团讯电子报, 主要是以大学生广播站和记者团的同学为主, 编辑的一张全报纸格式和排版的报纸。团学活动电子简报, 主要是定期总结团学活动动态, 一周一期。

“三播”, 即实时广播、网络广播和网络视频直播。实时广播是指广播站每天分不同时段在校园进行实时广播。网络广播是指除把实时广播的电子音频上传新青网外, 还录制更多的音频材料, 上传到新青网, 供同学们在线收听。网络视频直播是学院和大河网等媒体合作开展各种活动的网络直播, 可让学生家长通过网络视频看到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

“三群”, 即各学生组织的官方账号的飞信群、微信群和QQ群。“三微”, 即各学生组织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和微信的官方账号。

学院以“全心全意为大学生服务”为开展各项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积极整合资源, 拓展团学新方式, 完善健全官方新媒体体系, 有效延伸了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工作手臂。

三个模式 篇2

系统分销模式的管理特点,也有三个核心要点:

小前端:精简一线销售人员数量,并改变形式化、无差别使用销售人员及其业务时间的弊端; 大平台:以服务代替销售,强化服务在销售过程的作用;

强系统:一线到总部承载物流、现金流、信息流、工作流、管理流高效流动的源头活水,即“五流一渠”的整合系统。

系统分销通过重新配置一线销售人员与系统服务人员,不仅改变了销售运作模式,从数量上可减少20%左右的一线人员,与增加的系统服务人员互相抵消,可以至少减少10%的一线人员;同时,一线人员的培养成本比服务人员要高得多、慢得多。因此改为系统分销模式后,人力资源从数量与质量上都发生重大变化,直接用人成本可降低15%以上。

智能销售系统带来的管理成本降低、决策科学化程度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加快等,都是系统分销实实在在的模式红利。在销售规模不增加的情况下,从深度分销转变到系统分销后,每年可以在原有销售利润的基础上增加50%的净利润(此处净利润指不需要特殊促销,即可转化的销售订单所产生的利润)。

2013年是中国新政的第一年,新的经济发展思路已从“GDP竞赛”转入“没有水分的经济增长”。在此宏观大趋势下,消费品各行业危机信号频现:食品安全风声鹤唳、消费品库存鸭梨山大、零售呈现关店潮,企业还想靠以邻为壑式的招商、忽悠经销商/加盟商、人海战术,包括钓鱼式广告投放及外脑助阵等水平增量做法,必然会被市场淘汰。

商业环境的变化催生企业运营模式的变革,真正走到尽头的不是市场,也不是优秀企业,而是僵化的思维与习惯。深度分销模式对于初创企业、成长型企业,仍不失为增长的驱动力;对于初具规模化与超大规模化的企业,深度分销的模式红利已经到头,中国消费品企业销售模式的变革浪潮已经到来。

最终,无论是何种体量的企业,从水平增量型向垂直增量型转变,是市场大势;从深度分销模式升级到系统分销模式,是摆在消费品企业面前的战略分叉口,也是决定企业能否进入未来的门票。

三个模式 篇3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就是好孩子公司。如果在座有父母的话可能都听说过这家公司,他们是全球领先的婴幼儿用品公司。我以他们为例,讲一讲什么是好的商业模式。好孩子公司为了度过目前这段困难时期,存了很多很多的钱。因为在现在的情况之下,我认为只有以现金为王的公司才能在这个艰苦的环境下面生存下来,这是现在投资环境很重要的一个标准。

好孩子是全球最大的婴幼儿用品公司。他们这家公司的发展得益于他们强有力的领导者,公司总裁宋郑还先生在企业的发展上面很有远见,他将公司的发展定为在ODM上面而不是OEM。他们在产品的研发上面非常注重,他们在全国有三百多个研发中心,有数千个工作人员做产品研发,他们公司认为研发是一个公司发展的前提。他们同时非常注意上下游的合作,无论是产品的原料,还是在加工工厂所使用的机器上,都非常非常地注意,在产品的安全方面尤为注意。

从最初的1989年,公司只有一个产品,到现在销往世界各地的445个各种不同的产品。在人力资源方面,好孩子非常注重公司人才的引进,而且以各种方式来奖励公司的员工,作为公司的总裁,宋郑还先生只持有公司8%的股票,其他的股票全部分给了公司的元老。在与政府合作方面,好孩子公司非常注重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在融资方面,他们通过做ODM来学习不同的新技术,然后运用在自己的产品里面,通过不断地融资来实现IPO。我估计在座各位都很清楚台湾的品牌HTC,他们就是从最初的ODM一直做出了自己的品牌,目前成为智能手机里面强有力的竞争者。

三个模式 篇4

诚然, 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 离不开创业元老和创业团队的支持与拥护, 然而当企业发展壮大后, 创业元老在企业经营理念、发展战略方向上出现的分歧, 就将成为企业分崩离析的致命导火索。“和那个股东分手后, 让我意识到选择合作者, 一定要志同道合, 要有共同的梦想和价值观!”上海亿品展示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亿品展示”) 总经理顾松严肃地说。

在创业时找到好的“帮手”就显得至关重要, 顾松在创立亿品展示时, 就吸取了第一次创业时的教训, 找到了三个“好帮手”。

到2009年, 成立仅两年的亿品展示, 年营业额就已由公司成立初的几百万发展到了8000多万, 由一个默默无名的小公司发展为展示行业的知名企业, 成功规划设计承德、赣州、石嘴山市、徐州、柳州等城市规划展览馆, 德国SPM全球大会中国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展示厅、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企业展馆等世界和中国500强企业展馆。

道不同不相为谋

早在2002年, 顾松和现任亿品展示副总、设计总监的郭海兵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当时大海 (郭海兵) 是一个非常腼腆、青涩的设计师。”顾松笑着说。而同为设计师出身的他, 在做了两年设计师之后, 却转向去做市场开发。待到2003年底的时候, 他就萌发了创业的念头。

2004年初, 出于对展示装饰行业的看好, 他就和郭海兵、再加上另一个同事一起出来创业。顾松、另一位创业者和郭海兵, 分别以45%、45%、10%的股份比例合作创业。郭海兵以技术入股10%, 注册公司所需的50万资金则全部由顾松和另一个股东承担, 股份也各占一半。

由于当时国内展示装饰行业刚刚起步, 公司借此得以快速发展, 到2007年, 成立仅三年的公司, 年营业额已达到700万。此时, 三位创业者的分歧也出现了。顾松、郭海兵与另一个股东在企业发展的理念上产生了分歧, “他更加追求小富即安, 他觉得赚点钱就行了, 而我和大海更加追求梦想, 也可能因为都是做设计的, 就想把这个平台做的更大一点!”顾松解释说。同时, 顾松觉得, 公司经过三年的发展, 虽然股东也赚了些钱, “但是在行业内一点名气也没有”。最后, 三人彼此沟通无果, 只能分道扬镳, 那个股东分走了公司一半的净资产。

顾松认为, 其实“分家”绝不是偶然, 除了创始人之间性格不和的原因, 更重要的也许是公司角色分工不明的制度缺陷。“虽然当时我和另一个股东同样在做事, 但是没有大小之分的, 股权也是一样的。在做决策时就有一个界限, 出于尊重大家都不愿去触及, 不愿去做那个决策, 这就形成了管理上的问题。特别是出现决策分歧的时候, 不知道听谁的, 没有纯粹的上与下, 大家都是平等的。”顾松反思道, 这种扁平式的管理结构和混合式的职责划分成为了公司决策与管理的障碍。“他自己做一家公司, 我和大海开始做亿品。”顾松回忆道。

“一个好汉三个帮”

2007年8月亿品展示正式创立, 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 一直当班长的顾松也确实是一个好的管理者。他马上就吸取了之前的教训, “选择合作者, 一定要志同道合, 要有梦想。第二大家还要互相信任, 第三在团队中, 虽然大家都是并肩作战的人, 但一定要有大小, 在重大决策时要有人拍板, 有一个灵魂人物!”同时, 团队核心人物必须彼此分工明确、角色清晰。

现任亿品展示副总经理、市场总监的赵松年随后加入, 负责市场。“在他来之前, 我又要管市场, 又要管设计。一直到2008年, 每个设计师画的东西, 我还都要去看, 让他们去改。”顾松说。而如今, 市场由赵松年负责, 设计由郭海兵主抓, 顾松只需要担当“头脑”, 负责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郭海兵自始至终都紧紧围绕在顾松身边的原因却很简单:“第一, 我看好这个行业, 第二, 我看好这个领头人!”赵松年对这个领导人也是不吝溢美之词:“他是一个理性的领导者, 他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 来保障大家的利益。这就是他的个人魅力, 用他的个人魅力来凝聚我们每一个人, 我们每个人和和气气, 直接带动了我们的团队像兄弟姐妹一样, 整个公司就会卯足一股劲。”而在去年年底, 一位专业的人事人员又加入了亿品, 来主抓行政人事, 毕竟团队已达七八十人。

而这也印证了那句古话“一个好汉三个帮”, 同时公司的组织架构也初步建立, 一个分工明确、角色清晰的团队已逐渐成形。在亿品成立初期面临的最大问题却是团队人员不足, 导致项目消化能力有限。“同样三个项目, 我们可能只有三五个人, 不能把三个项目都消化, 我和公司的技术核心许峰都要亲自做方案的。”顾松抖了抖手。如今, 亿品的办公面积也由当初的100多平米, 变成了现在的四五百平米, 不久还要搬到上海首个低碳节能创意园区“花园坊”1000多平米的新办公室。

“整个公司拧成一股绳”

一个成功的公司也绝不是仅仅靠几个创始人、部门领导的单打独斗就可以成功, 而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团队才行。这也是顾松自始至终所坚持的理念, “当时赵松年加入我们团队时, 我们并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我们都来不及消化项目, 但我觉得要把公司的团队架构做完整。现在我们也在不断地打造这个市场部的团队, 因为不是有一个核心人员就可以了, 必须要有一个团队。”

为此, 亿品展示今年与同济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达成了一系列的校企合作协议, 既解决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也为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持续扩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如不定期地深入学校提供相应的专业培训和职业规划培训等。而打造团队还面临着人员流失的问题, 要留住员工, 就必须要有一个专业的人员来负责, 同时也需要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

尤其是人员流动较大的设计行业, 而亿品展示的员工又是以80后、90后为主, 甚至身为总经理的顾松也是70后, 这对企业文化的要求就更加苛刻, 亿品展示在极力打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安定的企业文化。“平时我们在管理上强调这些东西, 首先做到公司老总和副总之间一碗水端平, 不要厚此薄彼, 第二副总之间要互相信任, 不能有派系。这就要由我来协调好, 不能让他们出现派系、出现斗争, 这样自然而然下面的人就不会出现派系。”顾松从部门领导抓起的做法, 不失为明智之举, 也非常有效。

每年他们也都会提出一个新的计划、一个新的目标, 大家都会为了一个目标去做, 拧成一股绳。并且通过严格的工作联系单, 来解决部门之间执行力的问题。“比如我觉得设计部门时间滞后了, 我就打一个工作联系单, 哪一个环节滞后需要提前, 怎么提前, 就交给设计部。”赵松年介绍说。同时, 还会制定一个时间节点表, 在每个时间节点, 市场部、项目部、设计部等部门都会一起去开会讨论, 提出意见和改进建议。

三个居住开发模式的比较和启示 篇5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许多大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部分城市功能由中心城区向城市外围扩散和转移的倾向;尽管其扩散方式具有与西方国家城市化晚期的郊区化(Suburbanization)并不完全相同的特点,但人们普遍的看法仍然是,在中国的这些城市,郊区化进程已经开始发生。

与向城市外围拓展的郊区化趋势相对应,近年来在北京、深圳等地,“新都市主义”(New Urbanism)作为都市住区发展的一种时尚潮流也在悄然兴起,并逐渐成为国内地产界一个颇为时髦的词汇。由于“新都市主义”与20世纪80年代末期北美地区兴起的“新城市主义”在英文字面上完全一致,使得许多人将两者混为一谈,认为前者是后者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但事实上,时下国内地产界广为流行的“新都市主义”这个概念似乎更像是一种商业的炒作,与西方“新城市主义”真正的内涵并不相同。本文试图对郊区化、“新城市主义”、“新都市主义”这三个目前颇为时髦的概念进行阐述和辨析,希冀就其在国内住区开发中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借鉴作用与业内同仁共同探讨。

一、西方国家郊区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早在20世纪初期,在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下,西方国家的城市郊区化现象初见端倪。人们迁往郊区的原因主要是为了逃避日趋严重的大城市问题,诸如:恶劣的居住与卫生条件、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种族冲突、犯罪率上升„„人们渴望在郊区找到一块净地作为自身的庇护所,以躲避工业化所带来的危害的侵袭。在美国,拥有位于环境优美的郊区的一座被宽敞的花园或庭院所环绕的独立式住宅,成为中产阶级追求的最强烈的梦想。

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由于私人小汽车拥有量的剧增,高速公路网的大规模兴建,政府关于郊区低税率政策的吸引,郊区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伴随着大量人口迁往郊区,许多制造业和零售业也从中心城向外迁移,郊区改变了起初仅作为“卧城”社区的角色,同样可以为人们提供就业、购物和娱乐的机会,使郊区居民对中心城市的依赖性大大减少。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由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空间因素对人类活动的限制大大弱化。通过远程通讯网络,人们可以获得各方面的大量信息,高效率地完成业务联系而不一定要像过去那样进行“面对面”(face to face)的交流,这为人们在远离城市中心的郊区居住与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但是,美国近几十年来的郊区化蔓延也存在一系列致命的弊端:首先,过长的通勤距离耗费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了人们预期要达到的生活质量;其次,对小汽车的严重依赖使许多不能开车的人(如老人和小孩)寸步难行,同时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第三,郊区化的无序蔓延已造成郊区的空气污染、环境恶化和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景观的消失。

而更为严重的是,这种郊区化模式是以严格功能分区的现代主义原则为基础的,破坏了传统社区内部的有机联系,进一步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隔离;对公共空间的忽视减少了人们相互交往的机会,加深了人们的孤独感,缺乏具有识别特征的空间的明确界定,使人们难以获得起初所向往的郊区生活的安定感和归属感,反而陷入一种无法认定自我存在的茫然之中;无所不达的电讯网络虽然为人们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方便,却无法慰藉人们孤独的心灵,也无法满足人们希望把握清晰确定的物质居住环境的需要。

由此人们深深地感到,二战后主流地位的郊区化模式必须进行改革,要寻求新的社区模式,才能适应可持续的人居环境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新城市主义”作为与郊区化相对应的居住社区理论应运而生。

二、“新城市主义”的主要理念

“新城市主义”是作为一种以再造城市社区活力的设计理论和社会思潮,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美国兴起的。它是对被忽视了近半个世纪的美国社区传统的复兴,又被称为“新传统主义”。其基本理念是从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思想中发掘灵感,并与现代生活的各种要素相结合,重构一个被人们所钟爱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紧凑性邻里社区来取代缺乏吸引力的郊区模式。

“新城市主义”倡导许多独特的设计理念,其中最突出的反映在对社区的组织和建构上。邻里、分区和走廊成为“新城市主义”社区的基本组织元素。他们所构筑的未来社区的理想模式是:紧凑的、功能混合的、适宜步行的邻里;位置和特征适宜的分区;能将自然环境与人造社区结合成一个可持续的整体的功能化和艺术化的走廊。

上世纪30年代由Clarence Perry提出的“邻里单位”(Neighbo rhood Unit)理论,被“新城市主义”予以发扬光大,并重新归纳了作为一个理想邻里的基本设计准则:

(一)有一个邻里中心和一个明确的边界,每个邻里中心应该被公共空间所界定,并由地方性导向的市政和商业设施来带动;

(二)最优规模是由中心到边界的距离为四分之一英里;

(三)各种功能活动达到一个均衡的混合——居住、购物、工作、就学、礼拜和娱乐;

(四)将建筑和交通建构在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街道组成的精密网络之上;

(五)公共空间应该是有形的而不是建筑留下的剩余场地,公共空间和公共建筑的安排应予以优先考虑。

相对于邻里,分区曾被视作是功能专门化的地区,建立在高度由专业化必将带来高效率的观念基础之上。但随着信息革命和环境技术的发展,严格的功能分区思想已不再被尊为唯一经典,分区也允许多种功能活动来支持,分区的结构则是按照与邻里的结构相类似的方式组织;有清晰的边界和尺度,有具有明显特征的公共空间,有互相联系的环路服务行人,并通过公交系统与更大的区域发生联系。

走廊既是邻里与分区的联接体又是隔离体。在郊区模式中,走廊仅仅是保留在细分地块和商业中心之外无形的剩余空间;但“新城市主义”将其视作连续的具有视觉特征的城市元素,由与之相邻的分区和邻里所确定,并为他们提供进出路径。

“新城市主义”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美国兴起后,近十余年来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其中较有影响的作品包括:位于佛罗里达州Panhandel的倍受称赞的Seaside旅游小镇;洛杉矶内城的复兴规划;被誉为“进步的建筑”的亚利桑那州机动家庭村庄;德克萨斯州国家级的最大的城市更新住宅项目的重建;不列颠哥伦比亚为12000人所建的可持续性“社区”等等。

尽管“新城市主义”在新型社区的设计和开发中已经进行了较为成功的尝试,但目前在美国并没有被广泛视为适于主导未来社区发展的模式。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是“新城市主义”的实际设计标准和执行操作还不能完全与北美地区的法规框架相匹配,如目前美国许多消防部门所要求的街道宽度要超过“新城市主义”的建议宽度;另外,“新城市主义”未被很快普遍采纳的原因是因为房地产业高度分隔形成的土地使用分类(如单户住宅地、多户住宅地、零售、办公和仓库用地等),每一种类别都有其不同的运作方式、市场、行业组织和融资来源。

三、郊区化与“新城市主义”两种开发模式的比较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大城市规模急剧扩张的形势下,郊区化成为城市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而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无形的、虚拟的电子化空间(Cyber Space)的发展可以使人们的活动完全超越具体时空的限制,大大拓展了人们与外界联系的范围,也为郊区化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但与此同时,也加剧了人们生活的流动和不稳定性,使人们寻求可认同的稳定场所、肯定自身存在价值的愿望也日趋强烈。而“新城市主义”所构筑的以传统邻里为基础、具有多元文化与自然特征的乡村小城镇式的社区模式,正好满足了人们这种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对规划师、设计人员和开发商都应有积极的影响。

对于中国未来的居住社区发展而言,郊区化模式与“新城市主义”理论均会产生有益的影响。郊区化最具吸引力的当属其对自然环境的推崇,用阳光、空气、草地等等,去引发人们心中对美好环境的热爱和向往。而“新城市主义”则将传统的价值观念:多样性、社区、宜人尺度等,作为人类都市理想的基础;它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力图去创造一种现代、美好的居住社区,并由此唤起人类住区生活最基本的向往——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是自由地选择生活的权利的,人与人相互依存和沟通,人与都市紧密相连。

但由于目前国内大城市的郊区的各项配套设施尚不完善,生活便利程度和社会安全性与都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可能导致郊区化模式难以达到预期的生活质量。从中国的国情而言,地少人多的矛盾十分突出,郊区化难以避免地蚕食城郊绿化带与耕地,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其次,城市郊区化必将带来大量交通工具的运用,不仅会加大本来已经很紧张的交通压力,而且还会产生环境污染、能源过度浪费等许多发达国家都深受其害的城市问题。

“新城市主义”实际上提供了一种创造场所的新语言,它创造的紧凑型社区取代了无序蔓延的郊区模式,减少了对土地的浪费和小汽车的使用,既减少了交通拥挤又节省了能源。“新城市主义”吸纳了许多传统的城市设计理念,但并没有否定现代科技手段给生活带来的便利;相反,它所提倡的传统社区邻里,由于高科技的广泛应用而得以实现。远程通讯节约出来的时间和金钱,可以使人们有更多的闲暇用于家庭和邻里之间的交流。“新城市主义”似乎预示着一种城市未来的发展模式,即多中心的居住社区网络和各具特色的多元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人们的家园坐落在自然景区内,在享受着清新的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能在步行范围内享受到社区生活的温馨,而且还可以通过电子通讯网络保持与世界的联系。这种居住社区形式不仅是“新城市主义”的理想,而且也是全人类共同的人居梦想。

四、“新都市主义”的提出及其特征

随着国内许多大城市郊区化居住模式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趋势,“新都市主义”近年作为都市地区居住开发理念应运而生并被广泛推崇。由于语意的相同,人们往往将目前颇为流行“新都市主义”视作北美“新城市主义”的中国版。但事实上,目前国内推出的“新都市主义”居住概念,既不同于追求自然、宁静、清新的生活风格的郊区化模式,也与国外“新城市主义”所倡导的小城镇式的社区模式有所不同,它具有自己的侧重点和独特的内涵。国内目前推崇的“新都市主义”概念,更多地强调以都市中心为生活工作核心,重视在都市区域内进行有效的合理的填补性开发及利用,将现代生活诸多要素进行充分的融合整理,使居住、工作、购物、休闲等“链接”起来,构成一个十分完善、便利、现代的生活空间,确保日常的各类生活、公务、商务性活动可在此范围内迅速得以解决,使现代人生活、工作需求和心理感受得到最大的保证和满足。

“新都市主义”所倡导的社区特征是:居住与办公地点接近,可以大大节约时间成本;配套设施齐全,周边资源较为丰富。这是由目前我国大城市中人们以工作为生活轴心的生存状态所决定的。现代都市人面临激烈的竞争,必须追求最大的生活便利性,需要把握住都市的脉搏,占据繁华的心脏地带,才能保持生活和事业的节奏,才能有效协调工作与生活的各种矛盾,将居住、工作、商业活动、休闲娱乐紧密结合起来。而“新都市主义”居住模式最根本的优越之处,就是在于处在城市资源交汇的中心地带,将现代人的时间、交通成本缩至最短,反之将机遇、情感等概率提高,形成最具个性、时代、广泛、效率的“新都市主义”居住主张。事实上,目前在深圳被推介为“新都市主义”代表作的环境丽园、都会100、都市名园等几个楼盘,都是处于繁华都市的核心地带,这与美国“新城市主义”主要在城市边缘地区开发的社区有很大的不同。

尽管在高科技及信息化社会时代,传统的居住模式和观念、行为都可能发生本质的变化,但都市作为各种新生事物的聚合地带仍然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及影响。“新都市主义”的居住模式能够满足人们对城市资源的高度利用,充分顾及个人与社会、自然、城市的关系,能够发挥城市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迅速引发人们新的居住思潮。“新城市主义”能让人产生更多的认知感,与社会的较近接触也使人保持更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新都市主义”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对各个生活层面质量的高标准追求,使得都市具备了自然与城市共同融合的特征,使人们可能同时实现社会和自然的回归。与都市毗邻而居,可以充分把握社会的进步节奏,进而引发自我奋斗和追求成就感,这是当代人的主要精神和目标所在。

与郊区化向城市外围扩张的发展模式不同,“新都市主义”重视都市已有社区的再设计和填补性的开发,强调再造城市中心的活力并限制城市的蔓延式扩张,这一点对于中国尤其具有重要意义。“新城市主义”的核心思想不是旧城改造,而是反对开发单一化郊区,主张整合构建平衡健全的城市社区。

五、结论

无论是对于城市外围的相对分散的居住开发,还是紧凑型社区的建设,抑或位于都市中心地带的开发,崇尚自然与社会的融合和“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人类居住社区的共同追求。体现在社区的规划设计手法上,应遵循以下共同的原则:

(一)在社区设计中,明确的社区边界是创造领域感和归属感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适度的社区规模和具有明显特征的社区中心是创造可识别的场所的关键;

(三)居住、就业和商业的多功能混合和提供多种类型的住宅是创造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的基础;

(四)以公共交通为导向、以行人为基本尺度的道路系统应构成社区基本的网络结构;

三个模式 篇6

关键词: 速录专业 “三个一”人才培养

根据众多市场调查与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众多中大型企业或机关等都对速录人才有很高的要求,要求其不仅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还要保证速度不低于每分钟200字。就目前来看,速录专业的人员的就职岗位主要有速录师、书记员、速录培训师等[1]。速录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身心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养与文化水平、掌握较强文字语言能力与基础法律知识且速录专业技能高端的人才,为各种机关企业的速录一线工作提供高素质高技能型的速录专业人才。

一、速录专业“三个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

速录专业“三个一”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分别是“厚基础、重技能、多模块、共平台”的柔性培养方案与“学训一体”的教学模式。

(一)“厚基础、重技能、多模块、共平台”的柔性培养方案。

“三个一”就是“1+1+1”,即基础课、技能课与模块课三者各自占据一年时间,层层递进,打牢基础,加强技能,培养出具有高素质与高技能的高端人才。

这一柔性培养方案的目的在于首先培养学生速录专业基础与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学习与发展能力,让学生学会正确做人与学习的方法,做与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一分子,然后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专业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让学生不断创新,成为与工作相适应的社会职业者。基础课的作用是为学生奠定足够的文化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技能课的作用是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基础课一般都是在第一学年进行,包括英语、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与写作、公关礼仪、民法与实务、速录入门训练等专业基础课。技能课在第二学年进行,主要围绕速录专业技能这一核心内容开设相关课程。模块课在第三学年进行,就业方向的不同,所设置的课程模块也是不同的,要让学生自由自主地选择学习模块,再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意愿为其安排格式的实习岗位。

(二)“学训一体”的教学模式。

“学训一体”的教学模式是速录专业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方式。采取“学训一体”的教学方式,就是将实践课与理论课之间进行紧密的融合,两者相互指导、相互促进,将其运用在办公技能、会议管理等兼具实践性与实务性的课程中,可以做到学习与实训之间的结合同时进行,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还能够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训练。

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是“学训一体”模式下课程教学重点强调的内容,其中以任务为驱动是指通过进行任务或项目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要对每一个涉及的知识点进行仔细推敲,做到统筹兼顾,设计出与学生水平和需求相符合的合理操作性任务,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以学生为主体是指坚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组织、引导、咨询的作用。

二、速录专业“三个一”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设置

在速录专业中,核心课程就是速录技能训练,其在速录专业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都有很大的体现。在“三个一“人才培养模式下,速录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第一年:突破速录专业入门训练。

速录专业的主要教材是《亚伟中文速录机培训课程》,学生要接受速录专业的入门训练,要使用各种正确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声码、韵码等基础知识,从而突破速录入门的要求。在第一学年中,教学目标为保证在第一学年末学生速录速度达到每分钟140字~180字,并取得初级速录员资格证。

(二)第二年:结合速录专业练习速录,采取“进会议、进课堂”的方式练习速录。

首先,要根据主要教材与校本教材,选择一些专业词汇丰富、会议量大的电子计算机类、建筑装饰类、机电汽车类等作为主要内容,各类专业中均包括专业文章与词汇训练两个部分,以时效性、常用性、典型性为原则选取材料,保证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学到更多常见的专业词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速度。其次,通过“进会议、进课堂”的方式训练学生的速录。可以模拟一些小型的法庭、院系例会、会议视频音频等会议,让学生进行速录,并将要求与标准设置为学生要在八个小时内根据录音等相关资料将会议内容整理出全文,且在此过程中不上投影屏幕,将这两个环节相互结合,显著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三)第三年: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训练速录。

学校要为学生安排合适的顶岗实习岗位,将实习与就业进行结合,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就业的机会,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综上可知,速录专业采取“三个一”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既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速录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秦雯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三个一”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一双巧技手、一身好素质、一颗细巧心”人才培养模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02:244-245.

三个模式 篇7

目前, 国家正在大力贯彻并落实节能减排的重大方针, 在这个特殊时期, 如何搞好线损管理, 是缓解能源紧张局面的关键所在, 对推进节能、环保政策有着巨大的意义。

线损管理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 它集中体现了电力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也是供电企业基础管理考核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之一。企业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外延途径是扩大电力市场, 内涵途径就是降低电能损耗, 在当前整体经济下行、各类市场都不景气的时期, 通过内部降低电能损耗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尤为重要, 因此笔者认为如何结合当前实际情况, 摸索科学合理的线损管理措施, 达到良好的线损管理效果是当前电力企业应该思考的首要问题。

台区线损管理是线损管理中的重点和关键, 公司的损耗主要集中在台区上面, 每一个台区线损的下降都会直接带来售电量的增加, 因此台区降损与经济效益是直接挂钩的, 加强台区线损管理, 是电力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2 构建线损管理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根据现代管理学的相关理论, 结合部分县公司在具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笔者认为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线损模式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综合管理原则、科学管理原则、全员参与原则:

2.1 综合管理原则

综合管理原则是指线损管理工作要从供电企业管理整体的角度出发, 综合运用管理、技术等诸多要素, 从生产、经营、技术、管理等各个环节, 建立一套全方位、全过程综合性、系统性的管理体系, 从根本上提高线损管理水平。

2.2 分级管理原则

分级管理原则是指线损管理工作要建立有层级的管理网络, 且层次清晰, 职责明确, 一级对一级负责, 各层级沟通流畅、协调配合有力, 共同确保线损管理目标实现。

2.3 全员参与原则

全员参与原则是指线损全过程管理中全员参与的原则。线损管理工作涉及诸多单位、专业和环节, 渗透到供电企业生产、经营和技术管理的每一个角落, 其得失成败皆取决于企业每一位管理、生产、运行人员及每个农电员工的认知、参与和落实。

3 线损管理“三个体系”

线损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模式的构建应基于“三个体系”的建立为原则, 即一个科学、规范、开放的线损管理模式应包含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保证体系。

3.1 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是以建立组织结构为基础, 以计划管理为核心, 以统计分析为手段, 最终目的是降低管理线损。即以形成的管理网络架构为基础和依托, 借助计划管理形成一个有效的工作流程, 使各个管理环节形成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依靠对具体指标的统计、分析找出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 通过考核、激励调动各个管理环节的积极性, 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技术措施以实现管理目标。

3.2 技术体系

技术体系的基础是规划和技术改造, 合理的线路布局, 恰当的台区布点, 较高的改造标准, 健康的运行设备等都对一个台区的理论线损有影响。通过对台区低压网络的摸底、制定适当的改造方案, 争取利用较少的资金解决影响线损最大的问题, 最终达到降低线损的目的。

3.3 保障体系

成立第三方机构, 如运监中心、用电检查大队、稽查大队等, 加强对线损的监督和制约, 完善考核模式和激励措施刺激员工, 通过有效的培训提高人员的素质等等, 通过上述保障措施, 使线损管理能够正常、有序的运行。

4 管理体系中具体措施

(1) 编制台区降损指导意见。今年降损压力巨大, 为确保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 因此营销部组织多次探讨后, 最终形成了2015年台区降损指导意见, 用于指导各县公司全年降损工作, 主要内容是以高损台区降损为重点, 突出“三治”、强化“三动”、全面落实十项措施, 以“拔钉子”的精神消灭高损台区。通过突“点”管“面”, 点面结合, 全面提升台区线损管理水平和降损成效。

(2) 组织开展农电台区降损竞赛。为激发各县公司降损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激励降损人员在降损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促进降损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 以及各县公司降损经验交流。4月初, 公司在高损台区问题突出的耒阳市供电公司开展台区降损竞赛活动, 公司下属的7个县供电公司及现代农电公司共抽调40名精兵强将组建8支队伍参赛。各参赛队伍采用通过集抄系统和SG186系统收集资料、数据分析、现场巡查、走访客户、整改问题、查处窃电等方式降损。本次活动共发现抄表质量问题61处、计量缺陷122处, 现场查处窃电77户, 追补电费2.6万余元, 追补电力4.4万k Wh, 8个高损台区线损率平均降幅达到28.2%, 竞赛取得了显著成效。

(3) 实行领导挂点, 开展示范台区建设。为调研分析高损台区原因, 寻求台区降损措施, 今年4月初, 衡阳公司启动了共计58个降损示范台区创建工作, 即每个供电所创一个示范台区。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示范台区建设, 公司领导分别挂点九个示范台区。各位领导多次深入台区现场, 从抄表核查工作入手, 调研分析高损原因, 指导制定整改措施, 全过程督导示范台区建设, 并总结提炼典型经验共计30余条。经合并归纳, 总结11条典型经验供台区降损借鉴参考, 其中包括: (1) 发挥领导带头示范作用, 市县两级领导亲自带队到现场开展抄表核查、反窃查违等工作; (2) 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改造, 推行集中装表和表前线绝缘化, 如曙光村通过集中装表和表前绝缘化, 线损率从38.25%下降至11.03%, 月少损电量达到3万多度电, 竹市圩线损率从27.13%下降至11%, 月少损电量达1.5万多度电; (3) 成立降损小组, 组建精英, 开展地毯式检查, 并形成了台区降损工作流程台区降损工作流程:a.台区普查找原因;b.制订降损方案措施;c.落实方案措施;d.降损成效评价;e.巩固降损成果; (4) 加强台区员管理, 实行台区竞标促进台区降损。

(4) 引入竞争机制, 实行台区竞标。应用招投标办法, 供电所将台区组合分块打包, 以线损为主要标的, 实行公开招标, 台区员自主选择责任台区, 自主确定降损目标, 竞标结果以线损最低者得。目前, 公司范围内共有17个供电所完成竞标, 反响及效果均良好, 如耒阳郊区供电所在实行台区竞标后, 线损率较去年同期下降7.57个百分点;如酃湖供电所线损率较去年同期下降7.7个百分点, 湘江供电所线损率较去年同期下降6.84个百分点。这一举措既化解了管理层的管理难题, 又调动了台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5) 建立微信工作群。根据公司线损领导小组要求, 营销部已经组织各县公司利用微信平台建立降损工作群, 加强日常降损工作的管控, 目前衡阳公司各县工作群已经全部建立。群里人员包括市、县两级公司领导、用电检查班、计量班等与降损有关的班组成员, 各县公司每天利用微信发日常降损工作的相片, 以及查到窃电用户的现场查处相片等等, 并且能够通过微信及时提出为问题和困难, 两级领导也会及时过问并尽快解决。

5 技术体系中具体措施

(1) 列出800万降损专项资金。年中总经理办公会明确列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台区线损降损改造, 主要用于进户线改造, 共涉及改造台区195个, 8月份底通过预算预审后, 资金已经下达至各基层单位。目前大部分单位正在抓紧时间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如物资招标等工作。目前衡东公司完成2个台区的改造, 其中珍珠村7组台区从15.48%下降至1.38%, 栗木街一台从15.83%下降至6.74%, ;南岳公司完成8个台区的改造, 其中烧田村四变 (敦本) 从23.11%下降至6.29%;衡山公司完成5个台区的改造, 其中金坪村湘江从34.30%下降至8.12%。

(2) 积极向省公司争取台区改造资金。鉴于衡阳公司还有很多个高损台区需要进行适当的技术改造, 因此梁总经理亲自带队赴省公司争取防窃电绝缘化改造的项目资金, 目前我公司正在抓紧时间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第一批500个台区改造的可研和设计工作, 截止目前已经完成所有台区现场查勘工作, 正在通过经研所审核。

6 保证体系中具体措施

(1) 成立了线损领导小组, 明确各部室责任。为加强对线损管理工作的领导, 建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 分管生产和营销的副总经理为副组长, 发策、调控、生产、营销、人资、财务、监察等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线损管理领导小组, 实施对全公司的线损管理领导工作。对各部室责任进行了明确, 发策部是线损管理的归口部室, 调控负责35k V及以上线损管理, 生产负责10k V线损管理, 营销负责0.4k V线损管理。

(2) 加强线损的监督力度。成立了运监中心、营销稽查部等, 主要职能是稽查电力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及监控和闭环每月各单位安排的降损计划的完成情况, 同时运监中心监督线损管理部门的降损措施、工作计划等等是否分解落实并实施到位, 防止制度及管理出现棚架。

(3) 实施效能监察。公司要求纪检监察部门介入线损管理, 对线损及营销计量工作中出现的事故和重大差错进行立案和调查处理。

7 结语

三个模式 篇8

1.在课堂上采用“一体化”模块式教学

教材作为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材料,其重要性不可小觑。在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同时,教材的改革也应当同时进行。传统的教材也存在很多弊端,例如某些教学的教学内容陈旧落后,已经不能满足迅速发展的科技技术需要,需要革新;某些公共学科的教材的教学内容存在交叉内容,很浪费教学实践和师生精力;某些教材编排不当,将纯理论性的内容也编排进去,增加了学习难度,造成学生学习负担加重且难以理解。因此,教材应当适应当前提倡的模块式教学,根据所学的教学具体地编排,基础知识的教学以所教授的专业知识为依据,做到学者即用,并且能用,够用。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可能性。

2.注重理论与实习“一体化”结合的实践

采用“一体化”模块式教学,首先教师将学生所学的全部内容分若干个教学模块,在学生学习以及实践都合格之后,再进行下一个板块的学习。如轴类零件的车削加工,熟练掌握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刀具的种类、刃磨、加工工艺后再去学习下一模块的内容一套类工件加工等等[1]。这样有利于使所教学的理论内容和实践在时间、空间上融为一体,从而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更好地结合起来,相辅相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技术的精髓,给学生动手操作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实践操作又反作用于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水平。并且,能够成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也能让学生从中产生成就感,体会到能够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然后,分割的小模块知识应当能够综合应用起来,这就是教学模式的一体化。即在学习完各个人为分割的小模块之后,再将所学习的零散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是相互关联的,并且积极思考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使学生对所教学的知识点重新复习巩固,更深层次地加深了学生的理论知识。综合的理论也应当与综合的实践联系起来。在整体学习完所有模块之后,学生再用前面所学习过的小实践串联起来,重复地进行操作,只有多操作,学生才能够很好地掌握操作技能,操作技能是只能在实践中或者的,从而最终达到能够独立操作机械,能够独立完成生产任务的目的。

3.推行产教“一体化”模式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往往是消耗性的练习,如何有效利用所用的耗材,节约成本,也是各个高职院校所面领着的问题。在当今积极推进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应采取产教“一体化”的模式。所谓产教“一体化”,即当学生达到一定的技能水平之后,应当适当地加入一些和学生所学的技能相关的零件加工,在生产产品中学习技能,在学习技能的同时生产产品,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过程,并不矛盾。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节约了成本,不浪费资源,还能为社会生产出产品,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很有好处。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生产产品,能够使学生充满成就感满足感,在此过程中,自己的劳动结晶会带给学生一种自豪感,不断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很有帮助。同时,企业对合格产品的硬性要求,也需要学生拥有较成熟的生产技能,因此学生会在外在的压力和对自身的要求下努力学习技术技能,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技能水平,自觉地思考实践过程中的不足,使自己成为具有优异专业素养的人才。

结语

教育的重点不是放在单纯获得识上,而是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也就是学以致用[2]。经过高职院校实践表明,“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是一种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以较合理、比较科学的方式学习到知识和技能,并且使得资源利用最大化,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更好地培养优秀毕业生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军.车工技术教学的三个“一体化”模式[J].湖南农机,2009,(6).

三个模式 篇9

2014年9月29日, 台州市政府应急办授予FM102.7台州交通广播“台州市应急广播”称号, 标志着台州唯一应急广播正式诞生, 是浙江省首个地级台应急广播。台州为积极推动应急广播的建设发展, 将应急广播分别纳入台州市政府应急体系、台州广电总台“新闻立台”项目规划以及台州交通广播重点品牌栏目培育计划中, 着力提升应急广播的地位作用和运行能力。一直以来, 台州应急广播在应对台风报道、重大火灾、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中, 第一时间迅速反应, 在及时传达政令、发布信息、引导舆论、稳定人心、协助救灾、服务民众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有效提高了党委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台州在应对台风灾害时积累了丰富的应急广播实践经验, 总结出四大模式、四大平台、四大机制, “三个四”的应急广播体系。

2“四大模式”创新应急广播形态

2.1 构建多部门前端发布模式, 打造发布最迅速的广播

台州应急广播从实际需求出发, 选择五个核心部门建设“五中心应急平台”, 让直播直通第一现场。一是在市交通警察局指挥中心设直播室, 派记者常驻, 分别在早、晚高峰及突发事件过程实行实时播报;二是在台州高速交警支队设立直播席, 每天早高峰由值班民警连线直播高速通行情况;三是在市气象局气象预警服务中心设立直播点, 请气象应急专家现场直播;四是在市政府应急大楼设直播室, 目前尚在新建中, 已规划出空间为应急广播长期专用;五是在市消防支队指挥中心设立直播点, 并与消防支队签订了出警人员应急发布协议。“五中心应急平台”建设有效地将应急发布场地前移至最前线, 记者通过常驻、派驻等方式, 做到与事件同步发布信息。

2.2 构建多专家应急会商模式, 打造最具权威性的广播

台州应急广播建立了公安消防、交通海事、卫生医疗、防汛防台、安全生产、农业农村等6大类台州应急专家群。当突发事件发生时, 应急广播便可在最短时间内, 就具体事件与相对应的专家进行电话连线或微信会商, 商定应急直播的方向、主题、流程及注意事项等, 并邀请嘉宾 (专家) 参与直播。在“灿鸿”台风期间, 台州应急广播迅速与台州市气象局专家连线, 及时有效地发布信息、服务受众。

2.3 构建多类别即时服务模式, 打造对市民最有用的广播

分别针对紧急救援、困难求助、实时路况、便民应急信息等四大类, 开展有针对性即时服务。应急救援类事件如:2014年某日一辆运输车在途中不慎丢落一箱剧毒的河豚鱼, 司机到达目的地发现后, 担心河豚鱼被人误食发生危险便立即报警, “河豚鱼事件”发生后, 台州交通广播紧急协助台州公安在5分钟内中断节目播出事件信息, 并派出记者跟随公安一同行动, 随时从现场连线发回报道, 终于在第二天凌晨, 事件得以圆满解决。困难求助类:联合台州福彩推出“福彩帮帮帮”活动, 一年来帮助了很多临时有困难急需帮助的人。实时路况类:每天实时提供最新的道路通行情况。便民应急信息类如:随时发布停水、停电、航班、客运、轮渡等变更信息。

2.4 构建多媒体连线互动模式, 打造传播力最强大的广播

台州应急广播与微信、微博、电视、网站、手机APP等联合, 开展全媒体联动发布、实时互动。在抗击台风“灿鸿”应急直播时, 按照市防汛办预警等级和相关预案, 有条不紊地启动应对应急报道机制, 除全部频率及时滚动最新台风信息外, 微信公众号“台州交通广播”启动应急模式, 每天三次推送, 微博实时更新, 不断刷新最新台风动向、图文并茂展现全市防台工作进展, 天气、交通、航班、出行等各类相关服务信息全覆盖, 连线、报道、口播、安全提醒等各类报道形式全应用。在台风期间, 微信功能点击、发送量超过了10万次, 效果远超预期。实现了线上线下、线内线外的全方位传播, 微信阅读人数突破150万, 进入全国电台微信前十。

3“四大机制”保障应急广播运行

在保障应急广播实际工作中我们总结得出, 部门协同是前提、预案响应是重点、应急流程操作是关键、落实反馈是保证。须针对以上四方面分别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

应急广播需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 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 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 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FM102.7台州应急广播成立后, 我们立足全市, 按照“统一高效、资源共享”的原则, 与相关部门、单位密切配合, 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多部门协同应急机制, 有效提了升广播直播的反应速度。

在遇到突发事件时, 立即启动责任到人的应急预案, 明确每一环节的责任人应由频道一把手亲自挂帅, 值班主编负责具体实施。如遇到大雪、台风、暴雨、大雾等严重影响市民生活的灾害性天气时, 按预案中制定的事件响应级别, 分级开展相应工作。

针对不同种类的应急事件, 需要应急流程操作机制。以应对台风为例, 我们制定出台了信息获取、分析研判、启动预案、应急直播、持续跟进、及时反馈的操作流程 (见图1) 。

对于应急广播过程中反应的突出问题, 在相关部门牵头进行整改落实办理后, 应急广播应及时反馈办理结果。重视后续追踪, 建立并完善应急办理反馈机制。

4“四大平台”凸显应急广播成效

广播传播迅速、收听便捷且不受断电影响等特性非常适于应急广播的要求, 在应急广播中彰显出了特别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2014年全年, 频道共播出突发信息3万多条次, 完成应急突发事件直播23次, 成为台州突发事件的第一发布平台。

在发出第一声音的同时, 始终突出服务理念, 无论是在处理应急事件还是日常播出, 都努力为受众提供贴身和贴心的服务, 打造服务第一平台。“贴身”对于移动人群来说, 道路交通状况显得尤为重要, 尤其是在早晚交通高峰时间, 路况信息播报成为台州应急广播节目的重中之重。除此之外, 供水、供电、天气等领域的服务信息也是第一时间告知市民。“贴心”就是对听众提供家一般的温暖。此外, 应急广播依托广播及时伴随, 直播互动等独有特点, 应围绕百姓应急需求, 展开“及时帮、应急帮、危难帮”, 积极打造第一互助平台。

台州应急广播纳入市政府应急体系后, 在应急突发事件发生时, 可协同台州市政府应急管理专家及各相关职能部门, 以现场直播、录制等形式对事件进行指挥协调、舆论引导, 充分发挥第一指挥平台的作用。

三个模式 篇10

一、美学教育成为启动高职语文“动力航母”的“芯片”

词有三境之说, 语文教学也有三境之论:一是文本教育, 即课文本身的教学;二是美学教育, 即审美主体对文本的审美观照和审美体验;三是文化教育, 即教学主体潜移默化地接受民族文化的阐释, 并进而接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和约束。美学教育是达到文化教育这一最终目的的方法和手段。每一次主体对文本客体的审美观照和体验, 都是主体思想的一次掘进和境界的升高。久而久之, 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艺术水平将大大提高, 有利于学生对周围世界的感受和创作实践的投入。

高职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感情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学对人文精神传输的重要发力点之一。美对人作用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 就是美不是直接诉诸人的理智, 也不是道德的灌输, 而是作用于人的情感和心理, 通过反复的情感、心理的浸染陶冶, 积淀审美感悟, 并形成一种直接看待周围世界的美感直觉, 使人从中得到某种教益, 获得人格的升华。中国近代美学家蔡元培十分重视美学对人的重要作用。他说:“人人都有感情, 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 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 要转弱而为强, 转薄而为厚, 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 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 叫作美育。”他指出, 美的作用还在于“破人我之见, 去利害得失之计较”[1], 即审美的超功利性。“人们在审美中获得的情感自由, 却超越了个别、具体实践的有限自由而成为一种普遍的自由。它是在个别、具体实践中体现出来的人类普遍形式力量, 是在有限的、暂时的实践目的 (功利目的) 中体现出来的人类无限的永恒的自由本质。所以, 审美是人类对自身有限存在的超越和解放”[2]。美育对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载体。

高职语文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的媒介, 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宣扬美、培育美和凝聚美的历史重任。孔子曾说:“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荀子在《臣道》中说:“崇其美, 扬其善。”谈的都是文学所带给人的美学社会功能。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体验文字所蕴涵的情感和美感的过程中, 获得自我情感的舒张和心境的自由, 突破定式思维, 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品味洋溢在对象形式中的更深一层的生命活力和人生意蕴, 把握不朽和永恒的价值。教师在引导同学欣赏文本时, 要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心灵、人生阅历等极富个性化的角度去解读、感悟, 并与文本所蕴涵的审美情感相融合, 在融合过程中感受美的共鸣, 体验思想的本真。我们要拒绝标准答案式教学方式, 代之以主体自身体验后的批判性接受, 只有尊重欣赏者的主观异性, 欣赏主体才能在此基础上完成一次美的历程和美的感悟, 思想才能得到真正的洗礼和飞跃。

高职语文教学仅仅立足于文本本身是不够的, 只有站在更高处, 才能看得更远, 才能知道我们所肩负的使命。没有历史使命的教学是平庸的教学, 是不称职的教学。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嵌入这一核心“芯片”, 启动大学语文这一“动力航母”。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曾感叹“美是难的”。黑格尔也曾说:“乍看起来, 美好像是一个很简单的观念, 但是不久我们就会发现:美可以有许多方面, 这个人抓住的是这一方面, 那个人抓住的是那一方面;纵然都是从一个观点去看, 究竟哪一方面是本质的, 也还是一个引起争论的问题。”[3]主体对美的体验千差万别, 美学研究千头万绪, 美学教育更是难上加难。但是, 这些不能成为我们不进行美学教育的借口。只要我们充分认识美学教育的重要作用, 就会迎难而上, 不断充实自我, 提高教学质量。就美学教育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美感的一个突出的特点, 是它带有浓厚的情感因素, 浸染着强烈的主观情感色彩。它是审美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 广泛地渗入到其他心理因素之中, 成为触发其他心理因素的一种诱因, 而审美的各种心理因素及其综合运动过程, 最终都要化成审美情感表现出来。从审美感知开始, 情感就介入各种心理因素之中。而在感知基础上进行的想象活动, 更推动着情感体验的自由扩展和抒发。

作家在编织文学作品时, 更是以情感为纽带, 可以说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作品。《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 永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者, 文之经。”“繁采寡情, 味之必厌。”艺术家对所反映对象的情感体验是极重要的。艺术作品浸透了艺术家对所反映的生活和人物的情感评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对作品文本的阐释, 设置特定情境, 发掘文字间所蕴涵的作家审美情感, 让学生的主体情感体验和对象的感性形式紧密相连, 从而产生带有主体自我色彩的情感体验历程和情感积淀。经过多次的情感洗礼, 让主体寻找出并确定审美情感的临界点。陆机在《文赋》中说:“遵四时以叹逝, 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 喜柔条于芳春。”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春秋代序, 阴阳惨舒, 物色之动, 心亦动焉。”“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谈的都是情感的萌发离不开外界感性的对象, 而从另一角度来看, 具有高度审美情感的人对外界感性对象会更加敏感。另外, 在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过程中不可追求整齐划一, 应强调个性化体验;也不可急于求成, 应强调循循善诱。

事实上, 学生的主观体验是永不满足的磁石, 他们有能力进行美的感悟和体验。教师要帮助学生挖掘文本内在的意蕴, 寻找触发美感的原动力。教师通过反复的引导, 让学生体验《哈姆雷特》凝重的悲剧美、《浮士德》崇高的理想美、《登幽州台歌》旷世的孤独和悲怆、《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破涕而笑的喜悦。在各种情境的渲染中, 体验出各种美的感受。同样是写愁绪, 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美的表达和个人感悟, 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写出愁的恒长和诗人的无可奈何;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写出国愁家恨的永恒和宏大, 更具悲剧意义;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写出愁的廓大和缠绵;而李清照的“载不动许多愁”, 却独辟蹊径刻画出愁的沉重和悲哀。同样是愁, 却各具情态, 深含不同的美的感悟, 让我们在体验愁绪的同时, 也感受到人创造力的伟大和想象力的无穷。

2.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联想和想象借助于情感的推动, 把审美感知和思维联结起来, 使审美感知得以超越当下对象的时空限制。正如刘勰所说:“寂然凝虑, 思接千载;悄然动容, 视通万里;吟咏之间, 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 卷舒风云之色。”从而既取得了对审美对象感受的相对自由, 又取得了更为深广的理解了的感受内容, 所以, 就审美认识来说, 联想和想象是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深入。

联想和想象是语文教学的翅膀。在语文教学这个互动的平台上, 在欣赏文学作品过程中, 只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才能穿过眼前的文字载体, 幻化出引人入胜的美妙天地, 才能真切细致地体验出作者的情感历程, 才能完整地实现一次美的体验历程。

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文学语言扩展文本的意境内涵, 要求学生联系自我的生活阅历、情感的心理沉淀以及个性化的体验方式, 来激发他们的审美想象力, 填补文本所留下的想象空间, 突破文本这一方寸之地, 体味人世间的真情。

相对于现代文学的外向形式, 古人的诗词韵赋, 从情感伸展方向来看是内敛的。如果我们不能通过想象和联想将内在的审美意境和审美情感转化为更清晰的外在形式, 就无法真正体会古代文学作品的内在之美。例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全诗只有二十二个字, 文本本身描述不多, 对于这样的诗歌, 如果我们不能想象出诗人登上幽州台时那种独立苍茫、怆然涕下的人物形象, 如果不能想象出广袤无垠的空间背景和无止无尽的时间背景, 就无法体验作者高阔的视野、宏大的取象、深远的托意, 就无法理解诗人穷通古今之变, 尽阅人世沧桑后的历史见识, 就无法体验诗歌所表现出的雄浑博大、沉郁悲壮的艺术美感。清朝人黄周星在《唐诗归》中评价道:“胸中自有万古, 眼底更无一人。古今诗人多矣, 从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 真可泣鬼。”对这首诗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就该评论本身来看也是一次审美想象和鉴赏过程。

文学语言潜移默化的美学滋养胜过任何枯燥的说教, 它在塑造学生人文精神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高职语文课堂中的美学教育既是语文教学的深化, 也是语文教学回归本位的正确方式。

二、高职语文课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传道者”

高职语文是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重要一环, 它通过对五彩缤纷的文本的审美观照和审美体验, 在形象的感知和体验中, 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阐释与诉求, 并进而在处世、交友、学业及工作等方面自觉地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道德准绳和审美标准, 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约束。语文教学中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教育, 高职语文要肩负起中国传统文化的“传道者”之重任, 在有限的课堂空间里, 宣扬和传播中华五千年深厚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文学一直非常发达, 时有奇峰叠现, 代有高峰矗立。历代统治者都将文学作为“载道”的重要媒介和体现对象。《诗大序》中指出:“正得失, 动天地, 感鬼神, 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 成教化, 厚人伦, 美教化, 易风俗。”文学被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称为“千秋之盛事, 不朽之伟业”, 成为科举考试、选拔精英的必要手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哲学、宗教、历史、教育等方面的主张和内涵常常以文学的形式得以展现和阐述, 或珠矶毕现, 或云蒸霞蔚, 或含蕴通幽。就文化教育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主要注重以下内容:

1. 以文本为切入点, 提示形象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文学以其跳动的文字、精美的韵律和五色斑斓的历史画卷, 犹如无数只漂泊在历史长河中的彩舟, 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风格和内涵。所以, 以文本为切入点, 更能体现文学的审美特质和包容性质, 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但是, 体验文学的审美形象不是目的, 只是手段。高职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 教师要引导教学主体向形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延伸和渗透, 完成古人与今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与交流, 完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高职语文课堂理应成为帮助同学踏上彩舟, 采撷文化精华的船坞和码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帮助学生在体验文本审美形象的同时, 有意识地提炼、提示蕴涵其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并比较完整地介绍与之相关的宗教、哲学、伦理、教育、审美情趣等方面内容, 并以此作为开启中国传统文化大门的钥匙。这是大学语文教学最本质内涵之一, 理解并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潮流, 也就更接近人性的本身, 也就更容易建立自己独特的评审世界的人生思想体系。

《孔孟语录》是语录体散文, 十则语录把十条人生最真挚的体验形象生动、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让我们深深地震撼于两位哲人的智慧和伟大的思想。教师要以此为契机, 向学生介绍儒家的思想文化内涵, 学生因而能更好地理解后世仁人志士的总体思想特征, 并成为解读后世许多不朽文学作品的钥匙。因此, 才有了杜甫一生坎坷, 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依然要“穷年忧黎元”;陆游一生受排挤受打压, 临终前依然表示“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辛弃疾终生命运不济, 杀敌难酬, 依然表示“算平戎万里, 功名本是, 真儒事, 公知否?”;还有王夫之的“六经责我开生面, 七尺从天乞活埋”;顾炎武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等等。这些伟大的不朽诗篇都从儒家思想文化中汲取了力量。

《秋水》探讨的则是存在与认识的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 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道家思想的思辨性和哲理性。道家思想博大精深, 它是通向人生终极的另一条蹊径。在人生关怀和心灵思辨上最具特色, 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后花园。通过教师对道家思想文化的提炼与宣讲, 学生更易理解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中的淡泊和悠闲, 以及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洒脱和旷达。这些思想文化的揭示与引入大大丰富了课堂的内容, 让学生在感悟文学魅力的同时, 接受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 有助于突破思维定式, 强化思维的变通性, 激发他们想象的空间。

2. 鼓励学生进行有价值阅读

所谓有价值阅读, 就是要求学生将自我的阅历以及体验方式与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当时的感受、创作风格与潮流相融合, 深入地欣赏作品本身的文学特质, 提取作品所蕴涵的文化价值。这是达到美学教育、文化教育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途径。我们知道, 离开孕育作品的时代背景, 离开作者当时的感受孤立地理解作品, 就不能正确解构作品的真正内涵和作者真正的意旨, 更不能正确体味作者真实的审美情感。同时, 我们学习古代文学作品, 从某种意义上说, 也是学习古代的文化知识和审美情趣, 这是学习古代人文精神最直接也是最形象的一种方式。另外, 对作品文学性的强调, 又保证了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阅读的正确方向, 使它有别于庸俗的文化社会学和文学形式主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童庆炳先生曾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提出“文化诗学”理论, 他特别强调要把文学作品放在原有的历史语境中去解读, 以获取原汁原味的历史精神文化。他以杜甫《羌村三首》中“群鸡正乱叫, 客至鸡斗争”为例, 阐述了一句普普通通的大白话, 在“安史之乱”特定背景下, 却能显得如此宁静、安祥和温馨。如果我们能更深入地解读, 就会更深入地体会诗人那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穷年忧黎元”“济时肯杀身”的儒家思想, 这种思想激励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充分了解文本发生的时代背景的基础上, 进行细致的有价值阅读, 展开丰富的审美想象和联想, 体验文本本身所蕴涵的审美情感, 汲取其中所包容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取值。

文化教育是大学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它以文本为依据, 以美学为滋养, 三者融为一体, 并没有十分分明的界限。如果画地为牢, 以本为本, 则难免割裂高职语文教学的延展性和融合性, 与当今高职语文教学改革趋势相背逆。

三、开放式教学成为高职语文课堂新的亮点与特色

开放式语文教学这一概念虽然已经提出很多年了, 但真正成为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宠儿, 还是近年的事儿。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教学主体的思想日益个性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需要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 需要将自身肩负的历史责任与教学主体的需求、教学文体及时代精神与文化潮流相结合, 需要将课堂内容与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相联系, 将教学客体的基础性与前沿性相联系, 将教学主体的差异性与自主性相联系, 需要将大学语文课堂变成思想文化交流的互动性平台。

在此过程中, 高职语文教师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 语文教师部分教学功能退隐。学生通过自身的终端设备, 能很轻易地查到所需求的文学作品和资料, 不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相应的介绍或板书, 甚至不需要教师对一些方言作品逐句逐段地翻译, 教学主体需要教师对搜索出的文化典籍进行深入的阐述;另一方面, 语文教师自身学术修养、学术研究能力需要不断地提高, 不能仅仅满足于比学生多懂得一些文学知识, 还需要涉猎更多的文化典籍, 需要有更高学术研究能力, 需要相当高的文学创作的能力与水平。

开放式语文教学的内涵与表现形式有如下特征:

1. 文本链接的无限延展性

这是开放式语文教学向人展示的最醒目的新特征。绝大多数课文关于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等的解说, 都能通过搜索方式找到, 并加以学习消化。搜索与文本相关的内容, 比如作者趣闻、相似主题的作品、相似创作方法的作品、时代背景与创作潮流等, 也是轻而易举的事。由文本之一点, 链接出浩如烟海的文本材料。当然, 互联网的开放性, 决定其搜索内容的差异性, 有的甚至完全错误。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及时有效地增加课堂新鲜内容, 并进行内容疏通及范式赏析, 扩大课堂容量;另一方面, 还需不遗余力地帮助学生提高甄别、鉴定网络材料的能力, 找到正确的文本材料, 缩小阅读范围, 学习并吸收有益的内容。

2. 作业布置的全新模式

高职语文中的课后习题在互联网面前已无任何秘密可言, 教师无权不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答案, 所以, 语文教师需要革新作业布置模式。对于传统的知识性作业形式, 比如字词理解、主题评说、艺术阐释, 可根据学生自身语文素质情况, 量力而行, 灵活处理。在作业中要加大思考的深度, 延展思考的广度, 引入研究性任务, 增加作业的难度, 比如将相似作品进行比较性阅读及评说、阐述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创作自己的一些文学作品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学水平, 量体裁衣, 布置一些与其水平相适应的挑战性作业, 以适应当前高职语文教学发展趋势。

3. 教学方式的开放互动性

当今学生的差异化越来越明显, 自我表达的诉求越来越强, 标准答案式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大学语文课堂需要教师放下身段, 尊重学生的主体差性, 与不同的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互动交流。这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提问与回答, 而是双方平等的交流, 学生根据自身的经历及相关资料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独特理解和看法, 教师进行相应的评说, 有不同看法时,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讨论, 甚至可以进行争论。除非极端有害于社会的言论, 教师对于此类讨论, 可以进行引导, 但一般不设标准答案。教学方式灵活多变, 既可以是文学欣赏、美文诵读, 也可以是话题讨论、诗歌创作。开放互动性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教学主体对大学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参与度越深,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越高, 教学效果越明显。

如果说美学教育和文化教育是高职语文教学两大境界, 那么, 开放式教学就是达到这两大境界的最佳教学方式, 因为它最能体现时代的发展与要求, 也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它们构成当前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模式的三大核心, 这也是语文教学回归本位趋势的真切体现。我们要突破语文教学文本化之藩篱, 将高职语文教学延伸到美学教育、文化教育, 并以开放的课堂形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他们自觉地感知美、热爱美, 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和约束。

摘要: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日新月异, 我们要突破语文教学简单化、文本化之藩篱, 而将语文教学延伸到美学教育、文化教育, 并以开放的课堂形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他们自觉地感知美、热爱美、鉴赏美, 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和要求, 所以在开放、互动的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其审美想象;挖掘文本背后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鼓励学生进行有价值阅读。

关键词:大学语文,美学教育,文化教育,开放式教学

参考文献

[1]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72-220.

[2]胡连元.美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280-292.

三个模式 篇11

有一种痛,是你忙碌一天又活着挤出公交挤出地铁,发现你还要忍饿买菜、择菜、做饭——下馆子,太贵,心疼;皱着眉头做饭,负面情绪陡增,肝疼。

这正是方便菜的商业模式初衷:线上订单,线下送货,为你提供半成品净菜组合,剩下的事就是热一热、炒一炒,15分钟内开饭。

创业,从扔菜开始

陈文、任牧、黄炽威是“青年菜君”的3位创始人,2004年大学毕业后,一直漂在北京。几乎每一个“北漂”都有这样的经历:忍饥挨饿回到出租屋,爸妈打来电话叮嘱,别在外面乱吃东西,晚饭吃好点儿。爽快答应,可放下电话,还是去了路边摊。这一痛点,让3个好兄弟看到商机,他们辞去工作,走上创业之路。

3个创始人谁都没做过生鲜,只能按照各自优势分工:黄炽威负责生产、店面销售;陈文负责渠道;任牧则负责营销。他们又找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菜品研发的韩笑,专业是会计,可她出身厨师世家,七八岁时就已经学会做菜,人生的梦想是开一个私房菜馆。商务拓展的邓佳慰是一位大学化学老师,研究方向是锂电池。想做点儿实事的她,在微信上看到“青年菜君”后,收拾了行李从河南来到北京。

80后创业总有些破釜沉舟的气势。3位创始人把所有的积蓄都掏出来,放到一起就开始干事。最初,他们每天跑菜市场、逛超市,看市场行情。任牧住在南三环,每天都会去业内知名的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拿着小本记下各种菜的价格。跟踪了一个星期,他们发现:蔬菜的利润空间几乎在100%,批发市场一块钱的菜,超市卖两块,小区菜市场可能就卖两块三、两块四,甚至更贵。在这个基础上再加工,又会溢价。

团队中,陈文住在北京回龙观地铁站的旁边,那里人流密集,周边住着上百万“北漂”,而且有一个天然优势:地铁站只有一个出口。为了论证可行性,3个人蹲在地铁站口,连续数了好几天的人头,最终慎重地选了一个6平方米的门面。

2014年1月,“青年菜君”成立,3月3日,第一家店面在北京地铁回龙观站开业。“开业那天,他们一共准备了200份菜,只卖出100份,扔了一半。扔菜时,大家的心在滴血。”

很快,3个人发现一个致命问题:在食材加工环节,3个人都不专业。普通的切配工月薪2000~3000元,王牌的切配师傅月薪要5000~6000元。几个人一合计,觉得这个钱还是不能省,索性请来了五星级酒店的头牌砧板负责人加入团队。专业的师傅果然不同凡响,提议从附近的永辉超市批量进货。这样一来,初期根本无须对库存进行太多投资,进货成本也与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差不多。

晚饭选得好,老公回家早

进入夏天,由于气温升高,顾客开火的次数减少,成交量骤降。如此下去,“青年菜君”是扛不过去的。

有一天,任牧在街上看到一个卖枣糕的店前排着很长的队,旁边卖绿豆糕的店排着更长的队,卖泡芙的排着更更长的队……原来,只要人多,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回到门店,“青年菜君”搞起了地铁口现场炒菜,免费试吃,人气立即就火了,销量一下子翻了4倍。

当“文章出轨”事件爆发时,任牧造出了“晚饭选得好,老公回家早”的宣传语,“青年菜君”在店前支起了一块巨大的白板,让大家投票:相信真爱,支持文章;相信原配,支持马伊琍——只要签名购菜,就送伊利奶。

从开业之初,“青年菜君”就不断推出新菜品。第一批18道菜是他们做了100份问卷调查,列出最常吃的家常菜,请熟人投票选出来的。如今,选菜的标准已经量化成复杂的表格,荤素搭配、烹饪时间、时令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规则的制定并不容易。为了在夏季推出大家都爱吃的凉面,经过几十次试验,才发现过两遍凉水、一遍冰水、在冰箱里放一段时间后的口感最好。推出凉拌浇油三丝时,调料汁是用量杯、量桶等仪器量出来的。

现在,“青年菜君”的菜单改成了限量推荐,每周更新。每周最叫座的前10道菜会作为热销菜品保留至下周,点单率最低的菜则被打入“冷宫”。他们推出的“月子餐”、“姨妈餐”更博得一致好评。

严要求,是对自己的认可

“产品实在是太重要,太重要了!”任牧这样形容自己一直不变的“初心”。在他看来,“青年菜君”的半成品生鲜,无论是在口味、外观以及干净程度上,都是精益求精的。

在创业之初,“青年菜君”凭借着一毫米粗、八厘米长的“最佳”土豆丝俘虏了不少人的味蕾,但现在,这款招牌的土豆丝却被主动下架了。任牧解释,这是因为天气变化,土豆丝容易变色。尽管是一种正常的酶促褐变反应,对食材的安全和口感都没有影响,只是外观看起来不那么新鲜,但在“青年菜君”这群“强迫症”眼中,这不能容忍。在他们的实验室里,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国家一级营养师加班加点——用水焯、用食用酸浸泡,尝试多种方法后,现在“青年菜君”的土豆丝已经可以保证48小时不变色,然而他们依旧决定开启二轮实验,尽管“青年菜君”的服务后台已经被用户“我想吃土豆丝”的呼声淹没。在任牧看来,这不是“任性”,而是一种“对用户负责的态度”。

曾有顾客担心半成品菜的卫生问题,问任牧“你们的菜买回去还需要再洗吗”,任牧则向这位客户介绍了公司花巨资从日本引进的洗菜流水线和超滤水设备,这种设备处理出来的水可以直接饮用。一般家庭是做不到用饮用水洗菜的,这种质量保障也消除了顾客的疑虑。

2014年9月27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青年菜君”的创业故事,“青年菜君”又火了一把。从2014年12月开始,“青年菜君”设立了第一台回龙观之外的自提设备,截止2015年2月前,“青年菜君”在超过20个社区的日均订单,都超过了300单。

任牧也不担心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复制这一模式,“现在的市场还没有全面爆发,我们还需要不断教育用户,共同做大这个市场”。

目前,“青年菜君”正如这群当初一手建立它的人一样,散发着朝气一路向前奔跑,虽然道路还需要不断摸索,但他们都很清楚,创业的乐趣也正在于此。

三个模式 篇12

一是强化行政执法业务培训。每年年初制定培训方案,通过集中授课、广泛研讨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行政执法业务培训活动。8月份,结合去年新出台的《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对10个区市县档案局的45名行政执法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执法业务培训,重点讲解了档案行政执法的内容和程序,进一步加强了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二是强化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按照《大连市档案局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的要求,开展案卷评查工作。要求各执法处室在日常的执法检查工作中,严格按照《大连市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形成执法档案。同时推进案卷管理工作信息化,将所有的执法检查材料录入电脑,方便查阅。通过案卷评查,提高执法案卷评查质量,促进全局行政执法水平整体提升。

上一篇:电子专业市场下一篇:严重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