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特性

2024-10-04

三个特性(精选4篇)

三个特性 篇1

选择江南地区 (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 作为研究对象, 是因为江南地处长江三角洲,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其自古以来就经济繁荣, 造就了丰富的物产, 木雕竹刻、石雕/砖雕、根雕、紫砂壶、蓝印花布等都是极好的装饰题材。苏州园林更是一个丰富的艺术综合体。江南地区的代表——苏州, 更被誉为“天堂之府”, 为历代文人商贾的聚居地, 经济、文化发展鼎盛。在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一回中就把它形容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苏州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化风貌, 有“鱼米之乡、杏坛之基、人文之薮、丝绸之府、工艺之市、水乡之城、花园之都”美誉。单就园林来讲、一座经几代文化人经营的园林本身就是一部中国传统的文化史、思想史、建筑史,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1。至于江南地区的其他一切优秀物产也都承载了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

因此, 本文把江南风格作为最有代表性的中国风格之一来研究是有实际意义的。

一、出世入世的文人特性

出、入、隐、仕, 精神超然与生活现实, 原本是古代文士们一直面临的深层冲突, 协调这冲突的方式就是山林之隐、田园之隐以及更为现实些的园林之隐。2

士大夫的隐逸思想与现世享受在明清时代显得更为矛盾, 士大夫既厌恶现世, 又不愿割舍世情, 舍弃人间幸福, 去做一个山野隐士, 隐逸思想已与前人大相径庭。古人以栖止深山老林、村野田园为佳, 魏晋开始“朝隐”, 明清时代主张“市隐”“吏隐”的多了起来。认为只要保持人格的独立, 精神的超脱, 无往而不可隐。居市可隐, 做官也可隐, 而且认为隐于市朝者尤其难得, 故称“大隐”。苏州园林空前兴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一批被贬、退职的官吏以隐逸的心态建造一座座园林3。

然而, 这些园林的主人, 有相当一部分并非真的就从此忘却功名, 隐居只是形, 而作为其本体的人的内心世界并未如枯槁的荷叶, 他们在园林只是等待, 希望有朝一日被朝廷再度启用, 实现人生的抱负。如沧浪亭的主人苏舜钦, 北宋仁宗宰相的女婿, 曾任集贤校理, 监进奏院, 由于屡次上书议论时政, 倾向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 最终被保守派罢官。罢官后出四万贯钱买下五代广陵王钱元僚旧池馆构亭北碕, 修建成现貌, 但他向有“丈夫志”, “耻疏闲”, 寓居沧浪其实是在等待朝廷的重新召唤。因此沧浪亭里有太阳纹窗格, 象征重见光明和新生 (如图1) 。

明正德四年 (公元1509年) , 拙政园由官场失意还乡的朝廷御史王献臣初建, 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 逍遥自得……灌园鬻蔬, 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拙政园内有多个景点, 留听阁为其中一个, 留听阁名取唐朝诗人李商隐诗:“秋阴不散霞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句意, 荷叶是藕的水面可见部分, 藕才是生命本体, 形败只是表面现象, 本体不死, 则来年必然新枝嫩叶焕然一新。象征园主人有情仕途, 报效国家的心不死。耦园可谓清代两江总督沈秉成辞官之后的生动写照, 然而在园景装饰上却有一处漏窗是太阳和云纹, 古人认为国有圣君则青云出, 民间有“平步青云”象征官运亨通。由于云纹较多与龙在一起, 又有升官涵义4。用在此象征隐居的士人园林里, 表现了园主亦官亦隐的复杂双重心理。园林中的这些诸多矛盾表现可谓是园主人“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而外施造化而形成的。同时, 苏州园林又都历史悠久, 其间经过多次易主、改建、几度兴废, 所以装饰物表现出来含义很多, 不可以片面理解为仅仅是归隐心态而造出来的。园林并非消极厌世的隐居之地, 而更多是园主积极地创造完善个人人格的美好环境。

园林与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紧密结合, 是与文人造园分不开的, 比如说:白居易、柳宗元、倪云林、文征明, 很多很多, 他们不仅自己作诗、画画、而且自己还建造园林, 比如, 李笠翁李渔建造芥子园, 这些文学家、艺术家、画家, 他们自己都建造园林。这些文人在设计园林时, 自觉或不自觉地溶入了诗理、画理, 而一座精致的江南名园, 对陶冶画家、诗人的气质又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环境。“我要寻诗定是痴, 诗来寻我却难辞。今朝又被诗寻着, 满眼溪山独去时。”这是清朝文人江弢叔的诗句。置身于苏州园林, 时时产生的感觉就是“诗来寻我”。

文人喜附庸风雅, 造园融入画理、诗理, 紫砂壶作为文人的雅趣之物也融进了这种创造手法。如制壶名家顾景舟先生制的一把名壶“上新桥壶”便是一例 (图2) 。

壶腹身圆扁。肩上带一环, 盖口一环, 盖中间再一环, 盖钮设计成桥的形状, 立即把整把壶都带活了, 壶体上的圆环线条如水波荡漾, 环形把手上塑一平背与盖钮呼应, 又似一叶过桥小舟, 亦利于提握。整把壶线条处理得圆润通融, 形神兼备, 让人浮想联翩, 美不胜收。

文人出世的思想为江南风格注入贴近自然的田园气息, 而入世的思想则使江南风格呈现积极的一面, 而非单纯消极的隐逸避世, 所以江南风格蕴含文人出世入世的思想, 两者兼而有之, 呈现出既淡泊明志, 又对生活有积极、乐观的情感。

二、贾而好儒的商人特性

江南园林向有“文人园林”之称, 然而作为私家园林, 它的荣衰, 又总与主人的家世境况分不开, 有些园子, 因为园主人的子孙不肖, 园子被变卖他人而转瞬易主, 这在园林史上, 也屡见不鲜, 拙政园就是主人的后人, 因赌博告输而转给他人的。拙政园后来几度易主, 1877年 (光绪三年) , 富贾张履谦接手此园, 改名为“补园”, 大举装修了相当多细致部分, 奠定了拙政园今日的规模。

而有些园林, 则是巨商富贾用所赚的资财购地造园而来。

上海的豫园内园系清康熙四十八年 (1709年) , 上海士绅为公共活动之需, 购得城隍庙东部土地两亩余建造庙园, 即灵苑, 又称东园 (今内园) 。乾隆二十五年 (1760年) , 一些豪绅富商集资购买庙堂北及西北大片豫园旧地, 恢复当年园林风貌。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造园专著《园冶》的作者明代造园家计成, 也曾为江南的公卿巨富。

因此, 许多园林里的装饰要素和室内陈设的蕴涵和内容也体现儒商特征 (图3、图4) 。同时, 江南园林扎根民间, 园内许多的雕饰图案, 都充满民间美好的愿景。

“郭子仪上寿”是一则戏文。郭子仪是唐朝重臣, 借回纥兵, 平定安史之乱。他生有七个儿子, 八个女儿, 无疾而终。郭子仪被看做福、禄、寿、子、乐集于一身的吉祥人物 (图5) 。网师园门楼采用“郭子仪上寿”纹样, 为子孙满堂的祝寿景象, 意在取一个“寿”字, 象征吉祥。

在交通不发达的明清时代, 徽州人为了营造一个理想的家庭环境, 非常注重室内的装饰, 他们在屋梁、斗拱、雀替、立柱、隔窗等构件上, 雕刻着各种造型的飞禽走兽, 花卉云彩, 传说故事和戏剧人物, 这些寓意吉祥、平安和富贵的雕刻, 反映主人理想精神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商人特性为江南风格注入活泼的市井文化气息。

三、儒、道、佛的宗教特性

就园景而言, 苏州的寺庙园林, 与一般文人园林没有多大区别, 而且在历史上, 它们还常常因为所属关系的改变, 出现了时而庙园, 时而私园的情况, 苏州的狮子林, 原是元代高僧天如禅师所建的花园, 明清两代, 就几度这样转换过, 后来, 才变成苏州贝家的祠堂花园。

留园, 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 (1593年) , 园主徐泰时父辈以经商发家, 他本人在明万历八年考中进士, 授工部营缮司主事, 不久加衔为光禄寺少卿。后因得罪上司和同僚, 被罢官, 不再复仕。徐泰时回归苏州后, “一切不问户外事, 盖治园圃……, 置酒高会。”请造园名手周秉忠堆叠大假山, 所会朋友有当时任吴县县令的著名文人袁宏道等, 并与一些参禅的朋友交游。

因此, 园林中的许多景点也折射出中国传统宗教 (儒、道、佛) 的思想。莲荷花, 除了中国传统意义以外, 东汉佛教传入后, 又多了一层佛教涵义。莲花座是佛祖的坐坛。据说佛祖出生地多植莲花, 宣教时常手执莲花。所以, 莲花在佛教界象征纯洁、清静。但古典园林布置大都不会单层表意。莲花还有“出污泥而不染”的特性, 象征园主洁身自好的高尚品格。拙政园和留园的铺地都有出现荷花图案 (图6) 。

葫芦的文化涵义来自晋葛洪《神仙传》卷九《壶公》中记载的一则故事。故事中的壶虽小却容纳了道教的仙宫世界, 因此, 葫芦被看作天地的缩微, 内藏神灵之气。相传八仙之一的李铁拐常身背葫芦给世人用药治病, 挽救了无数生灵, 民间将他的葫芦作为装饰纹样, 广为运用, 以求保佑5 (图7) 。网师园北部的梯云室就体现了道教的求仙思想主题。梯云室题名来自

唐张读《宣室志》中所载周生八月中秋以绳为梯云中取月的故事。“梯云取月”意指学道求仙, 不吃人间烟火食, 已经到了隐居的最高境界6。

明清时期, 在出入、仕隐、现实羁绊与精神自由之间, 士人们的精神隐逸之所以逐渐变为更为现实些的园林之隐, 在这种深刻的精神需要作为内在基础的情况下, 萌生了不满足物象环境而追求象外之神韵的意境美。——在意境美的体味中, 文士们实现了精神对现实局限的超越。而这时期的园林意境, 实际上是禅宗思想影响下的人生境界、精神追求在园林中的表现。禅的思维方式对意境创造起启迪与促进作用。即色悟空、直观感悟的方式与艺术意境的思维方式相通, 都是由具象直契玄远, 在有限事物中领悟无限永恒的境界。园林中喜设曲径, 就是要造“无心”之中的心领神会的意境, 曲径使游人如禅家未悟之时, 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追寻;及至恍然大悟时, 大有“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园冶》中计成也曾谓园林空间的划分和布局要做到“信足疑无别境, 举头自有深情”7。

儒家美学的中心概念是“中和”之美, 它强调以父权体制为中心的宇宙间的一切 (尤其是人际关系) 的普遍和谐, 而对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视, 也把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引向“吟咏情性”方面, 导致中国诗画的抒情达意倾向8。文人造园家在造园时候也把这种倾向导入到园景的创造中去, 使园林的意境折射出儒家的美学思想。

紫砂壶与园林构园的思想内核可谓一脉相承, 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同样是一种文化含量很高的艺术品。它完美地实现了日常家用与艺术把玩的结合。扎根民间, 尚理崇文, 与古老的五行说、阴阳观以及民间的愿景, 达成了绝妙的契合。与儒、道、释等传统文化, 也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道家崇尚自然, 取法自然。老子说: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自然, 是最高层次, 最高境界的一种存在。对于道家提倡的这种“自然的母德”甚至也为儒家宗师孔子所称赞“天何言哉?四时行焉。天何言哉?万物生焉。”9

道家追求幽野之趣, 闲远之心。到了魏晋, 这个思想演化成一种生活方式。那就是归隐山林, 浪迹天涯, 放浪不羁, 追求精神自由。对于制紫砂的艺人, 特别是制作花货的紫砂艺人, 取法自然, 崇尚自然, 也是他们的一个追求。花货的特征就是模仿自然界的花鸟鱼虫, 做出来的壶 (图8) 。

综上所述, 江南风格的三个特性体现在:1.文人性——淡泊明志、独善其身的志趣, 将画理、诗理融汇到创作中。2.商人性——贾而好儒的儒商品味, 为风格注入活泼的民间生活气息。3.宗教性——使风格更具悠远、耐人寻味的意境美。

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我国古代丰富而优秀的造物文化和艺术日益受到国外设计界的关注, 在信息、价值多元化的当代, 各种独具特色的、优秀的文化越显重要, 本文以最具中国风格特色之一的江南地区为研究对象, 通过分析其器物文化, 归纳出设计语境的三个特性——分别是出世入世的文人特性、贾而好儒的商人特性、儒道佛的宗教特性, 以此来指导现实的设计, 从而达至对该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江南风格,设计语境,特性

注释

11.居阅时.《庭园深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7.

22.任晓红.《禅与中国园林》.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1994.8:8、113、169.

33.《园趣》第179-180页.

44.同[1]第44页.

55.同[1]第9页.

66.同[1]第134页.

77.任晓红.《禅与中国园林》.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1994.8:211.

88.王宏建, 袁宝林.《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7:97.

99.同[8]第399页.

三个特性 篇2

从智慧物体的世界中分析得出的每一条见解都能转化为行动,并创造更多的价值,

拥有了嵌入式的智能技术,供应链管理可以从决策支持发展为决策授权,最终转变为一种预测能力。世界的工作方式正在转变,全新的供应链脱颖而出――智慧的供应链具有三个关键特性(如图)。

static2.photo.Sina.com.cn/orignal/537f74b5t95c1f2d77031&690

三个特性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作业;教学;三个特性;运用

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求知效能,需要通过一定的考量介质予以评估和了解。数学作业以其所具有的生动概括性、精当典型性以及深渊发展性等显著特点,在锤炼和培养学生主体良好数学素养、优秀学习品质和高尚学习情操等方面发挥了无可争议的积极功效。教育构建主义学说认为,数学作业教学是课堂教学体系的重要架构“分支”,也是课堂学教进程的重要组建环节。优秀的数学作业教学必然是遵循教学规律、紧扣其主体认知实际、紧贴于教材目标要求的学教结合的实践活动。教师要取得作业教学效能的最优化目标,就要充分融入并利用作业的内在特性,注重锤炼自身数学能力素养,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优秀的品质,获得受益终生的学习精髓。

一、利用作业习题概括特性,在数学作业教学中巩固深化新知

教师设置数学作业的初衷,是借助于数学习题及时了解掌握学生主体对所学知识内涵要义的认知和领悟程度。教师设计的作业习题,应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教材要义和目标意图,并成为数学知识要点和教学任务要求的生动“代言”。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作业教学中,就要紧紧抓住作业习题对教材要义的概括特性,将数学作业教学与知识要义巩固进行有机结合,针对作业习题中涉及到的知识要点,结合所讲解的数学习题案例,组织初中生对知识点的定义、性质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回顾”和“梳理”,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认知程度,获得更为深厚的数学知识根基,切实巩固升华初中生数学知识素养。如在“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一节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28,对角线AC,BD相交于一点O,且三角形AOB的周长比三角形BOC的周长大4,试求出AB、BC的长度?”作业习题讲解时,教师抓住该节课作业习题教学的“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以及性质等内容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其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运用能力”等目标要求,在具体讲解进程中,先组织初中生进行习题题意的感知活动,初中生通过深入探知认识到,要解答该习题需要借助该节课“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性质”等知识点内容。教师因势利导实时引导学生开展“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性质”等知识点的再一次学习复习巩固。初中生结合问题条件以及解答要求,对照所学数学知识点,认知理解上更为深刻,同时对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点内涵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掌握。这为初中生深层次、全方位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点、提高数学知识素养创造了有利时机。

二、利用作业习题难易特性,在数学作业讲解中力促整体进步

教师设计数学作业的重要依据是学生。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学习能力上的差距,教师设置的数学作业要面向全体学生,分类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数学作业习题,并在其具体教学进程中,多采用小组合作、互动讨论等集体协作形式,以优带差、相互帮助中,推进数学作业教学活动。鼓励后进学生“跳起来、摘桃子”引导中下等学生向难度较高习题“冲刺”,实时予以讲解指点,扫清认知解析“障碍”,实现习题有效解答,予以鼓励肯定,提振学习情感,推动全体学生在不同基础上整体发展进步。如“等腰梯形的判定”一节课习题整体教学进程中,教师根据习题的难易特点,没有面面俱到、逐题讲解,而是结合初中生数学作业解题实际,选取具有代表性、针对性的作业习题进行重点讲解。在“已知有一个梯形ABCD,AD∥BC,AB=AD=DC。点F,E分别是对角线AC,BD的中点,求证:四边性ADEF是等腰梯形”习题讲解时,教师组建若干学习小组,采用优差搭配,互助协作的形式,开展该数学习题的探析实践活动。通过合作探讨、共同参与,得到其解题思路为:“根据题意可以得到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得到对角线相等,由条件关系通过等量代换可以得到DF=AE,利用三线合一性质,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HL得到Rt三角形ADF和ADE之间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F=DE,再利用三边相等的判定定理求得∠AEF=∠DEF,得到四边形AFED四梯形,最后利用对角线相等的梯形为等腰梯形求得”。这一习题教学中,后进学生在优等生的带领和帮助下,“跳起来”探析较难数学问题,“摘取”了有效解析该习题的“桃子”,对于全体初中生的进步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三、利用作业习题拓展特性,在创新数学作业中提升探析素养

数学习题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他是众多数学知识点内在深刻联系得以展现的“桥梁”。数学作业习题教学绝不能止步于“现有问题”,而应该拓展和创新现有问题,设计和加工出更多具有丰富知识点和解题要求的其他类型数学案例,组织初中生进行探究、解析、推理和判断,从而提升其数学探究、思维素养。如教师在习题讲解时,可以对所讲习题进行变化,开展拓展练习,设计出解题要求不同的其他变式问题,要求初中生结合以上案例解析所得,开展探究分析活动,以此增强强化初中生解析问题的技能和水平,提高其手数学探析素养。

总之,数学作业教学效能的取得,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内涵以及目标要求,充分利用教学特性,挖掘习题内涵,精心施教,使数学作业教学成为巩固生活数学知识、锻炼能力素养、推动进步发展的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1]葸斌.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对策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4年

三个特性 篇4

一、要体现紧密性,注重准备题与例题教学的衔接

数学学科知识的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层次性等特点比较明显。例题知识是整节课教学内容的精髓和要旨,有效例题教学能够对整节课教学效率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但由于例题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概括性,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抓住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铺垫性的准备题,为顺利教授例题提供铺垫和基础。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例题教学前设计这样两道问题:

1. 点P (2a-5, a-1)在第二象限,且a为整数,求a的值,并确定P的坐标。

2. 在坐标平面内有一点M (a, b),已知ab=0,那么点M的位置在()。

A.原点B.x轴上C.y轴上D.坐标轴上

又如在函数知识复习课的教学时,我准备了这样一道问题:

某物流公司的快递车和货车每天往返于AB两地,快递车比货车多往返一趟,如图所示,表示快递车距离A点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x的函数图像。已知货车比快递车早1小时出发,到达B地后用2小时装卸货物,然后按原路、原速返回,结果比快递车最后一次返回A地晚1小时。(1)请在图中画出货车距离A地路程y与时间x的函数图像;(2)求两车在途中相遇的次数;(3)求两车最后一次相遇时,距离A地的路程和货从A地发出了几小时。

在教学中,我在前两道题目设计时,考虑到点的坐标符号特征与所在的象限、坐标的关系,为学生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打下了基础;后一准备题为学生掌握利用函数解析式进行求值的一般步骤进行了加深和巩固,为学生更好地掌握例题的内涵知识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要体现针对性,凸显准备题在教学中的点睛作用

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都是围绕着对知识重难点的有效解决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师所采用讲解的数学例题,进行巩固的数学问题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知识点的有效解决和巩固,促进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因此,在教学准备题的设置中,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找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细化课堂知识考查点,设置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数学问题,进行有效准备活动。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学时,我抓住本节课“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断定理”教学重难点,设计了如下的准备题。

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D平分∠BAC, EF垂直平分AD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F。求证:∠B=∠CAF。

我设计这一问题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为学生更好地进行此类问题的解决和重难点的掌握提供帮助。学生进行解题的过程如下:

解:∵EF垂直平分AD,∴AF=FD,∴∠FDA=EDF,

三、要体现梯度性,实现不同学习层次学生整体进步

学生由于学习能力、解题技能等方面存在着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着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引发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着差异。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人人发展观”的要求,在教学准备题的教学中,做好不同学习层次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工作,设计具有一定梯度性的教学准备题,让学生进行解题活动,实现学生解题能力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共同提高。在进行二元次方程教学时,我针对不同学习层次学生,准备了如下习题:

1. 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

2. 若x=-1, y=3是二元一次方程式ax+3y=5的解,则a等于()。

3. 设x, y为正整数,求5x+y=24的所有数。

这些问题的设计,对学生正确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的内容有一定的帮助,使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上一篇:转化工艺下一篇:少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