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发展

2024-10-04

少儿发展(通用12篇)

少儿发展 篇1

少儿电视新闻节目,是指借助电视传播的视听符号,以少儿为对象,对少儿关注的事情给予及时报道的一种节目形态。[1]少儿电视新闻节目的主要受众,主要分布在6岁- 12岁的少年儿童。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有针对儿童进行的大量试验表明:人的精神成长是渐次通过一系列不同的认知发展阶段完成的,在通过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逐渐走向成熟。通过个体对外部环境的不断适应,人不断实现和完成认知发展, 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演阶段、具体运演阶段和正式操作阶段。[2]处在6岁~12岁的少年儿童,其认知发展阶段主要处于具体操作阶段,主要特点是:很难思考抽象的及不在眼前的事物,思维活动主要局限在具体事物上;已具备基本的语言交际能力,开始可以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处于前运演阶段(2~7岁)的儿童喜欢看直观的、动态的画面,但还不会主动去理解、分析和记忆这些画面;8岁以后的儿童,已经会听能说、看得懂画面了,并且学会了主动记忆和理解。当儿童发展到具体运演阶段(11岁以上),他们已经有抽象思维能力,并且会从可得到的信息得出结论。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这一阶段儿童他们侧重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成人的电视新闻并不适合少年儿童,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它们体现的是成人的想法,传达的是成人的意见。如果我们强硬地把成人化的电视新闻推送给少年儿童,忽视他们的需求和成长状态,将脱离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接受能力,甚至扼杀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与好奇心,起到不良的引导和教育效果,偏离新闻媒体的初衷。

因此要办好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必须结合儿童认知发展特点。由前面理论得知: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是不需要有专门针对他们的新闻节目,因为他们还不能且不会理解新闻;但是当儿童长到了学龄后的年纪,他们的求知欲及认知欲不断上升,开始需要收看电视新闻,因为在他们的心理需求中, “社会的需要”不断增强。但是成人电视新闻又不适合他们, 因此需要专门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可以帮助儿童打开一扇认知世界的窗户,在这个窗外的世界里,他们可以了解同龄人、认识了解社会、学习人际交往。

一、我国少儿电视新闻的发展现状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创办少儿电视节目并逐渐发展起来。1995年10月1日,上海有线电视台创办的新闻节目《“小小”看新闻》,成为我国第一个以少年儿童为收视对象的少儿电视新闻节目。2004年上半年,国家广电总局出台通知,支持和鼓励各地发展少儿电视,创办少儿频道。据统计,2009年中国大陆地市级以上少儿频道共有34家。这34家少儿电视频道中,就有近半数开办了少儿电视新闻节目。[3]近年来,从中央到省市,甚至许多县级电视台都开办了少儿新闻节目,如晋江电视台的《彩虹桥》节目等。

二、我国少儿电视新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有调查显示,现在的少儿新闻节目,少儿们认为很好看的仅占15.2% ,不好看的占20.75% ,一般的占40.08% 。[4]美国传播学者E·卡茨提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媒介内容,并依据媒介满足结果来修正对媒介既有的媒介印象,不断调整和改变对媒介的期待。电视节目成为少年儿童的交往和交流的资源,为他们提供了谈话材料。处于少儿群体中的个体,在群体中的交流时往往需要寻找共同话题,当少儿群体中出现了少儿电视新闻“不好看”、“没意思”的群体意见后,其他的群体成员很容易产生趋同心理,长此以往将影响少儿电视新闻的收视。

少儿电视新闻节目的目标受众是少儿,只有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和爱好才能获得他们的青睐。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少儿终将逐渐成为电视新闻的主要收视群体,他们也是未来电视新闻收视的“潜市场”。而且少儿电视新闻设置的目的也是更好地满足少年儿童的收视需求。不过在我国现阶段的少儿电视新闻节目中,却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节目内容过于狭窄

放眼我国目前开办的少儿电视新闻,报道的内容过于狭窄,多局限在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地方级电视台开办的少儿电视新闻节目,更是侧重在“本土化”和“贴近性”,但是对国内外时事新闻及社会要闻的报道数量却是偏少和缺乏。少儿电视新闻的报道内容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不应仅仅局限于儿童。根据《2009年度未成年人电视媒体收视行为调研报告》调查显示,排名第一的是“缓解压力, 放松心情”,排名第二的便是“了解国内外时事”。[5]

前面提到,儿童从4~7岁开始,对周围的世界变得很好奇,对世界的认知充满了渴望。施拉姆从传播学的个体差异理论和社会分化理论得出:儿童会主动寻求信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想法选择媒介内容。因此笔者认为,少儿电视新闻栏目的报道内容应该包括:与少儿最贴切的校园和家庭生活,以及学习、成长和娱乐等相关方面;国内外其他地区与少儿们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另外还要放宽报道视野,报道一些少儿关心的社会问题、热点问题,甚至还可以报道一些重大国际、国内新闻等。

在当今地方台的少儿电视新闻中,鲜见孩子们关心的, 或者与他们相关的社会问题报道及国内外热点时事报道,报道内容有很大的局限性。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新闻袋袋裤》节目,有注意加入这些方面的内容,但有些却是生硬解读,没有从少儿的视角出发报道。如2015年3月10日的《新闻袋袋裤》节目,开篇就设置了“两会小观察“板块。板块中有三条,是今年两会提案中与少年儿童相关的分别是《捐一张废纸,献一片爱心》、《呼吁重视家庭亲子教育》和《为未成年人拉起“性安全”防护网》。但是节目中却只有“两会相关”提案内容的简述,没有做出相关的延伸报道。如果能在提案内容简述后,做出孩子们生活中如何做好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少儿身边的“性危险”有哪些,要怎么注意防范等,才是真正从少儿视角出发,符合少儿受众收看的新闻资讯。另外节目中出现的“0.73天”等字眼,引用时没有加以“不到一天”的转换,也不符合少儿的收听收视习惯。少儿电视新闻的节目内容,要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在适当的地方穿插相关内容的解释,有些还要做出相关背景分析以及相关典故的引用等,尽力适应少儿观众的需求。

(二)节目的成人化倾向严重

少儿电视新闻的成人化倾向较为常见,一直为研究学者所诟病,其主要原因在于用成人化的视角和立场去设计和制作少儿电视新闻,主要表现在主持成人化、内容成人化、制作成人化、新闻话语的成人化,以及少儿言论的缺失、制作不符合少儿认知特征和心理特征的节目内容,节目教化意识严重等。

在少儿电视新闻中,经常出现以成人电视新闻的主持风格为样板的情况,即使节目采用的是小主持人,但是在演播室的背景下,这些孩子往往是正襟危坐,面露微笑,说话一板一眼、严肃庄重,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播报模式,缺少了童真童趣。在新闻内容的选择把关上,许多少儿电视新闻只注重内容与“少儿”或者“学生”相关,实际并未真正从少年儿童的角度出发报道,报道的题材和内容“宣传”“教化”味浓。而且节目的制作手法多成人化的拍摄、剪辑、配音模式,少了儿童化的节目包装运用。少年儿童很难在节目中发出自己真正的声音,更别提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事件和新闻进行播报。

(三)节目中缺少同龄人的声音

作为儿童,他们应享有媒介接近权,有益信息知晓权和媒介参与权。对于儿童来说,他们接受的环境和信息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他们看了太多的东西,也想要表达很多自己的感受,这些看法和感受对孩子来说是最真实的,也是应该被尊重保留的。儿童也希望有一个发声的渠道,说出自己的立场和建议,他们不想当一个被动的接收者,而是希望能全程地参与到节目的各个环节中。但在现实的少儿电视新闻中, 孩子们却很少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在节目录制过程中,他们往往只能作为成人声音的传声筒,成为“沉默的被关怀者”。

在我国,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多是成人在拿着指挥棒在指挥,致使节目中经常出现“小大人”的形象,这是忽视儿童媒介权利、忽视他们内心真实需求的表现。我国的少儿电视新闻节目至今还未能实现少儿自采、自编、自播,而且节目的专业化水平也有待提高,这也是少儿参与节目制作少、难以发出自己声音和言论的主要原因。

(四)节目中的综艺环节降低了节目的专业性

为了提高节目收视率,迎合少儿电视观众,一些少儿节目对少儿新闻节目进行改版,有的在节目中穿插着游戏、有奖问答、送礼等。设置了这些环节后也许节目的收视率有所提升,但却大大减弱了少儿电视新闻节目本应有的专业性, 孩子们也难以分清到底是在看新闻还是在看游戏。

少儿电视新闻开办的初衷是为了向孩子传播即时真实的新闻信息和知识内容,穿插综艺环节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闻报道所要传达的最核心信息,从而弱化了少儿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传播功能。而且施拉姆的媒介社会责任论认为:大众媒介是公共性的机构,媒体所发布的新闻报道要向公众提供“获得日常消息的充分的机会”等。因此增设综艺环节、压缩少儿电视新闻报道的做法,结果将是减少孩子们获得信息的机会,也违背了媒介的基本公共职能。

(五)农村儿童及边远地区儿童在节目中被边缘化

我国现阶段的少儿电视新闻节目,缺少农村儿童及边远地区儿童的被关注度较少。在媒体面前应该是人人平等,况且农村儿童、留守儿童、边远地区儿童的消息渠道更为有限, 许多孩子主要通过电视接收信息,却很少能看到与他们相关的报道。这是我国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忽视农村儿童等群体对获取信息需求的表现,也使得这些孩子缺失平等参与媒介的机会。

三、少儿电视新闻的发展策略

针对我国少儿电视新闻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结合少年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和需求,从受众角度考虑出发做节目。即先解决向谁传播、为谁传播的问题,然后设定节目、按需供给。在谋划少儿电视新闻节目的运营对策时,还要重点考虑受众的年龄定位和区域定位。

(一)播出时段要量体裁衣,扩大传播效果

在安排少儿电视新闻节目的播出时间时,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孩子们的时间分配需求。我国各大电视台目前多是在晚上6点至7点之间播放少儿节目。笔者认为,少儿电视新闻节目的播出时间不能一概而论,要按需播放、量体裁衣,这是因为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的收视习惯不同。“少儿节目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 4岁,为幼儿节目,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容易转移,思维比较单一,节目时间不宜过长,可重复播放一到两遍,适合在中午及傍晚时播出,为日播节目;4- 7岁为学龄前向小学过渡的时期,适合这个群体的节目通常带有一定的科教性,节目要有一定的引导性,适合在午间或晚上9点以前播出,为日播节目;7- 14岁时学龄阶段,课业压力较大,看电视的时间相对较少,可为周播节目。[6]

另外,还要注意少儿电视节目的时长不宜过长,整档节目可以分主题,每个主题下又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小短片来表明,这样才能适应儿童注意力较短、以及不规则注意模式的需求。另外还可以适当地安排重播来加强节目的传播效果。总之,少儿电视新闻节目的一切设置都要以儿童为中心, 围绕儿童的需求展开,并且要注意细分市场,根据不同年龄段的需求,量体裁衣地安排节目播出的时间和内容,尽可能地满足受众对象的需求。

(二)坚持以儿童为本位的新闻制作理念,吸引少儿观众

少儿电视新闻节目要做到“一切为了儿童,一切围绕儿童”,就要坚持“儿童本位”的理念来制作节目,而不是按照成人的需求来制作节目。这就要求在节目制作及播出的各个环节中,都要充分体现“儿童本位”的概念:

1.节目内容要增强趣味性和贴近性

要抓住孩子们的眼球,节目制作可以采用故事化、情节化的叙事方式来报道新闻。这种形式是从孩子角度出发来观察世界,突出了儿童的主体性的做法。

在新闻内容的选择上,首先要具有新闻性,除了新闻性之外还必须是儿童感兴趣的,新闻要能反映他们的生活,提高他们的见解,这是节目最基本的要求。其次,要采用儿童的视角来判断新闻,要尽量选择与他们的成长经历相关的新闻资讯,所传播的内容要符合儿童的心理诉求以及适应他们的年龄段接受能力。再次,无论节目内容还是节目制作,都要尽量突出内容的趣味性和兼顾新闻的贴近性,让孩子们乐于接受,获得成长。另外,对于一些已经无法实拍到的新闻,用情景再现和动画制作是个很不错的方法,可以让孩子了解新闻全貌并且乐于接受。总之要将新闻做到寓教于乐。

2.节目表现形式要生动、活泼、多样化

好的节目形式有助于推广和传播节目内容。因此在制作少儿电视新闻节目时,一方面要考虑运用什么样的形式和手段来表现新闻素材,另一方面还要兼顾儿童的兴趣点,考虑如何让他们更喜欢收看节目。少儿电视新闻节目要做到表现形式生动活泼、多样有趣,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节目要注意掌握节奏,要张弛合理、起伏有度,同时还要运用新闻编辑中的“波峰波谷”技巧。不断调动起小朋友的注意力和兴趣点,紧紧地抓住他们的眼球,让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收视状态。

再次,恰当地运用新闻提要和回报。内容提要对整档新闻节目起到标题性的“点睛”作用,是对整个节目的高度的概括,能够引导收视。另外,适当的回报和片段回放可以增强儿童的短时记忆,让他们记住所需要的信息。

另外,节目编排方式可以快节奏、大容量、多板块。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普遍较短,因此节目要用丰富的变化来引起儿童的有意注意,比如可以不断地切换画面和话题。另外采用多板块的形式,不仅可以使节目富于变化,还能使儿童受众根据自己所需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

3.节目编辑和主持状态要真实自然

儿童喜欢听故事,而电视节目吸引儿童受众的,最直接的就是可视丰富的电视画面。因此编辑节目时,多用固定镜头、多用小景别的画面构图,有助于画面以故事情节的方式展现出来。另外,单个画面不能太短,画面组接时转场不要过快,稍缓的节奏才能符合儿童的欣赏逻辑。其次,少儿电视新闻的解说词要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要考虑他们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等因素。在语言上要有童真童趣,用词和句式都不要过于复杂晦涩要,尽量做到形象化和趣味化。在声音编辑上,还要多注意同期声的运用。另外少儿电视新闻还要多用音乐和音响调节气氛,活跃观看情绪。

少儿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是节目和受众之间的纽带,因此节目的主持状态要始终保持真实自在自然,多采用生动形象、浅显易懂的语言。主持人在讲述新鲜事物时,要注意介绍详细的背景资料让少儿受众容易接收。主持人还要积极地调动儿童受众的观赏情绪,比如语言多用短语短句和主动语态,语调也要富有感染力。另外主持人还要注意非语言传播手段,比如手势、表情、动作等身体语言的运用,从而更好地激发少儿受众对节目的兴趣。

4.节目报道领域要拓宽,尝试把儿童新闻做“深”

少儿电视新闻节目除了报道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及身边发生的事情外,报道范围还应扩大到整个外部世界的介绍, 很多领域都可以找到适合的素材制作少儿电视新闻节目,比如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体育等。报道的视野要放开,要让儿童了解更多外面的世界,包括天下事和国际事。

做好一档少儿电视新闻,除了扩大报道范围之外,还要做到有一定的“深度”。不仅要告诉儿童受众正在发生什么, 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发生后会产生什么影响进行跟进报道。儿童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在面对新闻事件时,他们更多地会问“为什么”,但是孩子的判断力和理解力总是有限,他们还不具备全面深入地理解新闻事件的能力,因此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引导,比如加入一些新闻评论等来为他们答疑解惑。

5.节目包装形式要创新,多视听手段综合运用

少儿电视新闻节目要重视节目包装的作用,要注意鲜艳丰富的画面色彩可以提高儿童的观看兴趣。在进行色彩搭配时,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考虑,合理恰当的节目包装能使儿童对新闻资讯加深记忆。另外,节目包装中的字幕也要采取活泼幽默或者可爱的字幕形式,停顿时间较长一点,便于儿童收看及接收;而少儿电视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在妆容上、服装上和发型上,都应该站在小朋友的视角进行打扮,让小受众们喜闻乐见。

其次,还要注意将多种视听手段运用于少儿电视新闻的制作中,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孩子们的收看兴趣。可以考虑多运用和添加动画,尤其是对于无法实拍的新闻,运用动画可以使新闻更加生动有趣。

少儿节目应做到全面的包装,节目主题曲、或者片头片尾等可以让主持人和小朋友一起合作,做到形式多样、富于变化,才能让小朋友们喜闻乐见。

(三)提高儿童的参与度,维护儿童的媒介权利

儿童的媒介权利有媒介接近权、知晓权和参与权,包括儿童自主采编新闻素材,自由评论表达真实意愿等。要让少儿新闻电视节目去成人化,就要特别重视和维护儿童的这三种媒介权利。只有让儿童多参与到节目中,少儿电视新闻才能真正成为少儿自己的节目。

1.了解和掌握儿童需求

少儿电视新闻要了解和掌握儿童的需求,建议采用以下做法:(1)委托媒体专家、学者研究和调研儿童受众的需求,结合儿童心理学、儿童电视学和儿童受众研究等等相关知识理论进行合理论证,修正出让少儿受众喜闻乐见的少儿电视新闻节目。(2)设立儿童受众评委会。少儿电视新闻的受众是儿童,因此节目组要畅通与儿童受众的互动渠道,利用各种平台来收集和征求少儿受众的意见,了解他们所需。

2.鼓励儿童发出自己的声音,维护儿童的媒介参与权

为少儿发声,让少儿发声,这是少儿电视新闻存在的意义。这就要求节目制作者要尽量为少儿提供一个展示和表达的平台,发挥儿童的主动性,鼓励少儿自采自编,让他们表达、锻炼、成长。儿童利用自己的视角采集的新闻更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使观众接受。

3.细分市场,制作适合各年龄段少儿需要的电视新闻

根据前面所提的皮亚杰理论,不同年龄的儿童有不同的认知需求,因此即使是少儿电视新闻也仍需要再细分市场。 比如针对小学生的少儿电视新闻节目,要侧重在节目的编排形式,充分调动一切形象化的元素,如模型、动态图示、动画等,力求通俗易懂来满足小学生受众需求。中学阶段的少儿电视新闻,则可以采取让中学生自采自编自播的形式,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对于事件表达他们这一年龄阶段所特有的观点和立场,使节目贴近又丰富多彩。

4.设立儿童评委会,经常对节目进行评价

少儿受众的评价是对少儿电视新闻节目最具权威性和参考价值,也是最准确的反应。因此要应经常组织少儿受众观看节目,让他们说出自己对节目最真实的看法,听取他们的评价和反馈。只有创造一个宽松、开放和准确的评价反馈平台,才能办好一档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办出一档真正“属于孩子自己的节目”。

5.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及边远地区儿童,维护媒介公平原则

少儿电视新闻节目不应该有城乡差别及地区差别,但是目前我国现阶段的节目现状,却多是围绕城市儿童展开,很少见到农村儿童及边远地区儿童的报道,忽视这一群体对获取信息的心理需求。宪法赋予每个公民基本权利,并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实行平等分配,因此人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媒体待遇。所谓的总体公平原是指社会各行业、各成员公平地获得媒体待遇的原则。[7]]因此要严格遵循媒介公平的原则,少儿电视新闻节目要关注农村儿童和边远地区儿童的生活,增设版块真实地记录他们的生活,让所有儿童都能平等地参与到媒介中。

(四)加强儿童新闻网站及新媒体的建设,提升节目影响力

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工作者在坚持办好节目之外,还要加强自身的网站建设以及做好新媒体和多媒体宣传,使儿童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收看和下载节目。此外,还要善于运用新媒体及网站的优势,更加频繁地与受众进行互动,得到反馈,及时修正节目不足。无论是哪种媒介宣传途径,只有用心将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做好做大做强,使受众养成固定的收视习惯,打造出节目的品牌忠诚度和美誉度,少儿电视新闻节目才能在履行教育和社会责任的同时越走越远、越办越好。

综上所述,我国的少儿电视新闻亟待发展,需要引起各方的重视。因为少儿的媒介需求不容忽视,这是满足他们的一个重要途径。要办好一档少儿电视新闻节目,不仅要认真研究和把握少年儿童的认知发展需求和心理特征,更要充分尊重少儿的媒介权利,对他们的童年价值给予保护和重视, 坚持“儿童本位”的理念来办节目。只有坚持从儿童的视角及需求出发做节目,向少年儿童提供与他们年龄相适应、与他们成长相关联的新闻资讯,少儿电视新闻节目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为少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的引导和帮助。

摘要:近年来,从中央台到地方台纷纷开办起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即以“少儿”(6岁12岁)为主要受众的电视新闻。作为专门针对少儿群体的电视新闻节目,理应充分满足受众对象对获取新闻、增长知识、了解社会的需求,帮助青少年从儿童期更好地过渡到成人期。但现状却存在着节目内容狭窄、节目成人化现象严重、缺少少儿言论、农村儿童及边远地区儿童的被关注度较少等问题,作为为少儿受众而生的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如何更好地坚持“儿童本位”理念,更好地满足当下少年儿童的认知发展需求?本文试图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少儿观众,少儿电视新闻,认知发展需求,应对策略

少儿发展 篇2

作者按: 少儿舞蹈一直是群众舞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多的是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希望之所在。为此,家长们投入了巨大资金来对孩子进行舞蹈艺术教育,炎炎夏日,孩子们奔波于各种的培训班之间。随着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考级在莆田的开展,少儿舞蹈专业水平开始了新的发展与飞跃。在参与少儿舞蹈教育同时,本着探索的态度,我们采写了这篇文章来与家长共同研究探讨,求索一条适合少儿健康的成长之路。

经北京舞蹈学院批准,舞蹈者之家(即“寒秋舞蹈艺术传播中心”)于9月在莆田市城厢区成立第一个中国舞考级莆田指定授课点。

8月7日,考点第一次设在涵江区的“小荷花”艺术中心,北京舞蹈学院派考官到涵江区进行莆田市的学员考级。

说到少儿舞蹈,我们不能不谈一下本市的师资力量。就中国舞考级方面,北京舞蹈学院派教授下来,近两年在福建共举办了六期的师资培训班,莆田市共有十几位教师通过了严格的考核并获得由北京舞蹈学院颁发的《中国舞考级教师资格证书》。同时,全国访问量比较高的“舞蹈者之家所有网络(www.hanqiu.com)也为中国舞考级做了专门的版面介绍。该站点有着17000人的月访问量,是目前全国为数不多的舞蹈类专业门户网站之一。

由于好多学生在高考中的成绩都是不理想的,因此就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所以艺术类考生分数低就成了很多文化课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的选择,同时也可以为孩子的将来多一条发展之路。少儿培训是舞蹈专业考核水平培养的`第一个关,可以说也是起着决定作用。所以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受到良好的专业的教育。此时,挑选好的老师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就成了非常的关键。只有通过北京舞蹈学院自己的培训与考核认证才能进行教学的中国舞考级课程自然成了抢手的热门。

《中国舞考级》是文化部唯一认可的舞蹈考级教材,具有严肃性、权威性和实用性。该教材能提高青少年儿童的文化素质和舞蹈艺术的审美能力,也可以为舞蹈专业团体、专业院校培养后备人才。所有的指定授课点都必须严格按照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考级中心有关规定,以塑造青少年儿童的高尚艺术情操、培养孩子健康身心为己任,为孩子的成长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中国舞考级证书具有专业性、权威性、实用性,全国有效。这些特点都使得中国舞考级有着更长远的发展空间。

我们说的大的境界已经具备了。

在209月莆田“舞蹈者之家”成立中国舞考级点的时候,北京舞蹈学院的曾新教授、福建省舞蹈家协会的贾淑华副主席、中国舞考级福建基地的主任崔鹃等来到莆田亲自指导,并针对莆田的地方情况做出了适当的发展政策调整,如收费略低于福建的平均水平等,给予本地少儿舞蹈发展更广阔的空间。同年,申请和成立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考级指定授课还有涵江的“小荷花”艺术团

浅谈少儿艺术培训市场发展 篇3

关键词:少儿艺术;培训;市场

目前我国的少儿艺术培训市场蒸蒸日上。对此现象,忧喜参半。原因我想首先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传统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与面向新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构成了他们在子女培养上的价值取向和功利动力。其次,少儿参加艺术培训确实是实施美育、开发艺术潜能的一种好形式。少儿通常参加培训的艺术门类大体是舞蹈、歌唱、器乐演奏和书法、绘画等,此类艺术是一种培养审美情趣与能力的理想形式,对于尚处成长阶段的少儿来说,可以在生动活泼、赏心悦目的艺术活动中受到不知不觉的心灵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1 少儿艺术培训现状

1.1 少儿艺术培训市场增长

近年来,随着市场热度、家长需求的有增无减,全国的艺术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截至目前,全国正式注册登记的少儿艺术培训机构达5000多家。

1.2 少儿艺术培训异军突起

在中国,中国家庭重视子女教育自古有着良好的根基,尤其近几年随着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和独生子女政策下造成众星捧月般“六对一”家庭解构改变,家长对教育的投入可谓越来越早。并且,由于社会越来越浮躁,滋生了家长们越来越多的虚荣心,也加之近年来选秀节目的不断兴起,家长对于少儿的艺术培训也越来越重视,少儿艺术培训行业由此异军突起。

1.3 少儿艺术培训社会基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把孩子送入各类艺术培训学校,通过业余学习一门艺术特长,满足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已成为许多家长的共识。社会艺术培训在理论学习、基本功练习的基础上,更注重学生的实践,对现代学校艺术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社会艺术培训培养了大批的专业艺术人才,促进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促进了艺术事业和文化市场的不断繁荣。同时,也存在着培训质量良莠不齐、培训收费无据可依、盲目考级、监管缺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艺术培训市场的健康发展。

1.4 少儿艺术培训价格回落

全国各类少儿艺术培训机构多不胜数,但是大多数培训机构的水平很有限,老师素质比较低,办班条件也不十分规范,行业竞争也非常严重,使得行业在发展初期的高价格逐渐开始回落。

2 少儿艺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2.1 办班随意性大

由于我国少儿艺术培训行业入行门槛低,一些企业和个人看好少儿艺术培训行业的暴利内容,在不够资质的情况下就随意办班,办班随意性非常大大,导致整个行业发展较混乱,问题层出不穷。

2.2 办班条件不规范

我国少儿艺术培训行业中一般培训机构办班条件并不规范,培训教师职业资格不够,培训机构一般规模也都较小,缺乏专业的培训老师,产业也缺乏一定的标准。总体来说,教学硬件环境、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社会效果都存在较大的欠缺。

2.3 教师资质缺乏保障

由于艺术培训行业是一个“轻资产”行业,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成为行业最为突出的问题。近年来,随着艺术培训行业竞争的加剧,情况更是日益恶化,教师流动问题十分突出,几乎85%以上的培训机构都在师资管理上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优秀、专业的教师难找;兼职教师比重太大;好的教师难留住;有经验的教师时刻想着自己开培训中心;教师动不动就将学生带回家去教;教师授课质量很难评估;同行之间互相挖墙脚;家长抱怨教师不负责任等。艺术培训行业的诸多问题,大多数均与师资有关。教师只管培训学生,到点下课,其他都不用操心,就可以轻松地拿走学费的50%以上,而机构则必须支付房租、水电,聘请工作人员招生等,实际所得远不如教师。很多艺术培训机构都抱怨,现在教师太难管了,机构基本上都在给老师“打工”。师资问题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中心问题。

2.4 教学内容庞杂无章

今天的中小城镇,少儿舞蹈培训蜂拥而出,来势之快,出人意料。由于现在的舞蹈培训班大都是私人创办,自主教学,缺乏统一管理,更缺少统编的舞蹈教材。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势必出现一班一式、五花八门的局面,教学上也缺少连贯性,因为多数舞蹈培训尚属于季节性办班,效果可想而知。

3 加强少儿艺术培训的有力措施

3.1 加强管理,建立“许可证”制度

对有擅自开办艺术考级活动;擅自跨省设置考场;考级过程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发放艺术考级证书不报备案等行为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部门要依照《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办法》予以处罚。同时,教育部门要禁止中小学生参加商业演出活动;物价部门要对艺术培训收费进行监管,制定确实可行的社会艺术培训收费标准,确保收费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文化部门要对社会艺术培训进行总体规划,加强进入市场主体的资格审查,加强社会艺术培训业务指导,制定培训和考核计划,确保培训质量,加强对各类艺术比赛活动的监督管理,强化对社会艺术培训的市场监管。卫生、环保、城管等部门要紧密配合、齐抓共管,真正实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有法可依,社会艺术培训主办者守法经营,促进社会艺术培训市场的健康发展。

3.2 把握教学的关键,切实保障和提高教师的资质

艺术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培养艺术欣赏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为了考级或获取证书。考级是促进孩子学习的一种有效措施,但不能强制考级,要保证考级的专业性、权威性,要保证考级的质量。同时,学校取消其在升学上的加分等优惠政策,也无疑是引导艺术教育回归本位的积极举措。

培训机构教师的继续教育平台亟须建立,呼吁相关部门给予优惠继续教育补贴政策,降低教师知识更新的机会成本,建立教师队伍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合理利用培训机构管理软件,科学使用培训学校管理系统。事实上,由于艺术培训行业在全国起点都比较低,发展缓慢。因此,既熟悉艺术培训市场又有现代企业经营经验的人才非常匮乏,亟待培养和引进专业精通和经营管理精通的复合型人才。

3.3 編制教材,规范教学

在我国少儿艺术培训行业,并无统一的学习教材,教学方法也不规范,不同的培训机构所教学的教材都不同,教师的能力也有限,学生接受能力也不同,导致整个行业的培训本质出现偏差。

参考文献:

[1] 梅本红.试谈艺术培训之规范与发展[J].贵州教育,2005(12).

[2] 邱紫鹃.对时下艺术培训市场存在问题的分析[J].音乐时空,2014(13).

[3] 蔡维.浅谈艺术培训机构的发展之路[J].湘潮(下半月),2013(06).

[4] 李晃.加强对艺术培训市场进行监管的分析思考[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4(02).

[5] 李晶.浅谈对当前艺术培训市场问题分析和建议[J].北方音乐,2013(03).

浅论少儿发展与少儿图书馆经营 篇4

认知发展是指认识各种现象和知识的过程, 包拯知觉、推理、想象和问题解决等, 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认识发展理论, 将孩童的认知发展分成4个阶段:感觉运作期、操作前期, 具体操作及形成操作期。少儿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基础, 其一方面透过自己的行为经验, 另一方面透过别人的反应, 逐渐形成自我概念。如果其行为常被称赞, 那么在他的想法中即形成了“我是好小孩”的自我概念。因此, 自我概念对少儿日后发展与适应是相当重要的。如何协助少儿形成好的自我概念与评价, 使其日后的人格发展正常, 是父母或相关人员应特别注意的。

2. 阅读是少儿发展的灵魂

(1) 由零开始直到永远。

公共图书馆的特色是强调其服务对象为“从零开始直到永远”, 而每个阶段也都需要学习, 少儿读者的认定可分3个部分来思考: (1) 年龄:一般图书馆界定为12岁以下的少儿。 (2) 少儿馆藏:少儿区跟成人区的阅读内容应该有所区分, 成人区里面的书籍应该比较专业与丰富, 少儿区则要有效启蒙或带有图像居多的书籍。 (3) 服务项目:知识及信息的提供外, 应该要培养及建立少儿阅读的习惯为前提。少儿读者是阅读群中未来的希望, 若没有从小培养正确的信息素养, 则少儿图书馆经营将毫无远景可言。少儿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应围绕阅读来发展, 利用一切资源, 联合社会力量, 以提高少儿自主阅读能力为目标, 将培养自主阅读作为少儿图书馆的服务方向。少儿图书馆馆藏的内容, 因少儿的心智成长及人格发展关系, 较生动活泼且具所启发性, 以吸引少年读者及维护其身心健康, 所以少儿图书馆服务方式除多元化地提供情报知识外, 应以培养少儿正当的阅读习惯为重点。

(2) 提倡亲子共学, 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我国历来就有重视少儿阅读的传统, 产生过《三字经》《百家姓》等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优秀儿童启蒙读物。少儿发展过程中必须尊重其感觉与需求, 并且提供适当的学习及社会文化环境, 就家长期望方面而言,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现今和以往皆然。所以, 除了学校的正规教育外, 大部分的家长都安排孩子课后补习或上才艺课。因此, 孩子所有的时间都在技艺的学习上, 忽略了基本能力、人格及社会化发展, 此时, 应该要有亲子共学的观念与态度来面对其学习。家庭和社会教育都应探讨亲子共学, 父母与少儿一起学习。图书馆馆员应该与少儿读者有良好的互动, 引导并帮助其正当阅读, 并应宣传及规定父母须陪同孩童前来阅读, 少儿图书馆应多举办馆员说故事的活动, 吸引少儿来图书馆阅读, 并鼓励少儿从小使用图书馆, 培养习惯, 成年后依然为图书馆的使用者。除让少儿有计划的阅读外, 同时鼓励亲子一起利用图书馆, 鼓励父母为少儿朗读。另外, 举办说故事、图书馆参观、读书会等推广活动, 皆是少儿图书馆经营的方向。

3. 服务工作要“以人为本”

(1) 无论何人、何时、何处, 皆可阅读。

少儿图书馆专业馆员应提升少儿阅读的品质, 使少儿到图书馆无论何人、何时、何处, 皆可阅读, 真正落实阅读乃从零开始到永远的理念, 并营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质阅读环境。现今全国各地少儿馆的开放时间都很不一样, 为了最大限度地让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 让读者更好地在自己合适的时间来图书馆, 少儿馆开放时间可在周一至周五上午9点至下午17∶30, 而周六、周日须打破晚上闭馆的传统方式, 可将时间定为上午9点至20点, 这样可以让少儿读者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

(2) 服务内容的人性化。

少儿图书馆应随时调整馆藏发展策略, 有计划地使读物可随社会变迁而适时调整, 少儿图书馆因应情势变迁调整馆藏策略, 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本”, 如此堪称有人文关怀教育。确切地说, 图书馆提供完善的学习工具相当重要。以少儿图书馆经营为例, 少儿图书馆专业馆员可应用图书资源来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 那么从小就开始让少儿了解到利用图书信息来解决问题的真切性, 图书辅助问题解决之外, 进而可填补少儿的心灵空虚, 让普天下少儿了解阅读是一件有用而且快乐的事。

摘要: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少儿图书馆, 在管理和服务中, 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把“以人为本”作为图书馆一切工作的永恒主题。文章对少儿发展及少儿图书馆的经营进行了探讨。

少儿发展 篇5

随着社会的发展,少年儿童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特别是在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中,更多的家长开始寻求各种方法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源自美国教育演说家卡耐基的教学理念证明:如果从小锻炼孩子的演讲、解说、辩论、主持等能力便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对孩子的前途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口才是人素养、能力和智慧的一种综合反映,好口才非常重要,而这恰恰是很多人的弱点所在,对于个性原本就相对内敛的中国人来说,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民族特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个性的张扬,许多人在公共场合讲话或与人沟通时,往往会心跳、紧张、不知所措,不知如何组织语言,以至于根本无法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很多人以为缺乏自信而害怕,成为公众的焦点,因此失去了许多展示自我的宝贵机会,甚至与成功擦肩过。。。。

社会在发展,竞争更激烈,长大以后参加或主持活动、商务谈判需要口才演讲;接受采访、鼓励员工需要口才演讲;凝聚人心、化解矛盾需要口才演讲;宣传动员、发表意见需要口才演讲;汇报工作、竞争职位需要口才演讲;工作述职、问题解释需要口才演讲;说明情况、介绍项目需要口才演讲;自我推介、面试求职需要口才演讲„„.这些都说明了口才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让我们自己的孩子在刚起步的时候就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如何让孩子在未来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功名成就?面对同样的竞争,如何让孩子从面试的开始就展露头角?孩子走向社会,面向人生,会有太多的机遇,而他们都需要雄辩的口才,“一言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一言道出了口才的重要性,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口才是思维的手段,舌头就是一把利剑,演说比打仗更具威力。现在成功人士80%都是靠一根舌头打天下!所以,孩子从小很有必要学习口才。

东方百分百少儿口才是一套专门针对小学、幼儿年龄段儿童,以普通话正音为基础,以发声训练、气息练习为辅,以训练儿童大胆上台、敢于表现为目的,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及认知特点,以发音练习、绕口令、儿歌、故事表演、贯口练习、诗歌朗诵、活动主持、相声快板、双簧小品、趣味演讲、少儿播音、现场脱口秀等练习形式来综合提高学生组织语言、语言表达能力的教材,并借此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学向上的良好学习习惯。

东方百分百少儿口才培训是通过一种系统的专业教学方法,加强训练,让每个孩子都能达到上台当众讲话、仪态大方、语言流利;使孩子的自信心和表达欲望增强;记忆力、表现力、思维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提高,在语言潜能开发的同时激发学生应变能力,使少儿的心理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真正让孩子乐起来、动起来、说出来、演出来。东方百分百口才主要优势在于:第一,学生是快乐的主角,让孩子释放天性、展现自我,只要有舞台就是孩子的快乐所在;第二,注重对孩子口才技巧和信心的培养,让孩子坚信我就是小明星,我要时刻绽放我的笑容;第三,注重对孩子人性化的培养,学口才,不仅要敢说、能说,还要会说、演说,要学会如何做人,要懂得知书达理,从小塑造孩子的完善人格;第四,见效快,一次课就能见到效果。东方口才最大特点就是“双新”“双演”,教材体系新、教学方法新,课堂跟着老师演、课后追着家长演。

东方百分百少儿口才课程总共分三个阶段十个级别,幼儿阶段(一至三级)、1—3年级阶段(四至六级)、4—6年级阶段(七至九级),每个阶段三个级别,第十级为表演级,每个级别一期,每期20-24次课,涵盖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课程

少儿发展 篇6

网络对青少年阅读的影响

积极影响

网络阅读便捷,信息量大: 网络拥有“光的速度,海的容量”,只要坐在一台连接网线的电脑前,轻轻拖动鼠标就可以博览群书了。在家里、在学校可以随时随地携带“万卷图书”轻松阅读。而且网络阅读可以很快捷,网页采用超文本链接的方式,彼此之间存在横向联系,可以一键跳至所读著作、章节,节省了很多阅读时间。

网络阅读动静结合、趣味性强:期刊通过纸质媒介利用文字和图片传递知识,广播以声音传递信息,电视借助声画播放节目,而网络则兼容了文字、图表、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传播手段,这种多媒体相结合的网络阅读能够有效激发青少年的阅读兴趣。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有字有声、有声有像、图文并茂等多种形式,在阅读中手到、眼到、耳到、心到,各种感官得以充分调动。

消极影响

网络阅读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拥有阅读便捷、信息量大、趣味性强等优点,但是这些特性并非是对青少年阅读完全有利的。网络对青少年阅读的消极影响有以下几点:

网络上充斥着大量重复、无用的垃圾信息和不良信息:网络的丰富资源,往往使少年儿童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他们无法筛选,以至于束手无措。青少年的年龄特征表明其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很弱,提供大量的信息给他们,往往令他们无法选择,从而适得其反。

而且,少年儿童涉及网络容易接收到“少儿不宜”的不良信息,或者转而沉湎于网络游戏而无法自拔。而正规出版的少儿期刊,具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删选和过滤功能,在社会上具有公认的安全性和可信度。这一点对正在成长的少年儿童尤其重要。

网络把少年儿童带入“浅阅读”时代:少儿期刊具有弥补或推进教育的功能,因此学校老师会组织开展导读,统一指导阅读期刊不受时间和地点等条件的限制,而网络等新媒体则缺少这一优势。

同时,网络的阅读“自由”容易令自身控制力薄弱的青少年读者陷入自我放松的内容当中,会把他们带入“浅阅读”时代,导致他们很少通过网络来精读图书,一般情况下都是进行快餐式的随意性非常大的快速阅读。尤其是学习压力的增大使其在网络上主要从事的是休闲性阅读而非学习性阅读,甚至许多学习性的阅读内容也越来越多地带上了休闲色彩。例如过多地关注明星的八卦绯闻,对新奇好玩的星座知识乐此不疲。此外,青少年一般处于不具备完整认知结构的年龄阶段,如果在信息和知识获取上养成“挑食”的坏习惯,就会引起他们看待问题的片面性和极端性。

网络阅读的趣味性会分散少年儿童的注意力:我们大家都知道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青少年的注意,因此,网络阅读时的图片、声音、影像、背景等多媒体信息总是会时不时地分散着他们的注意,超文本链接的方式形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网络迷航”,使他们对文本的阅读注意力减少很多,浪费了阅读时间,最终达不到预期的网络阅读效果。

在网络环境下,少儿期刊如何开展导读工作

网络阅读存在着上文所列的优缺点,因此少儿期刊不能一味地强调其优点,将少儿读者全权推给网络阅读,更不能以传统阅读捍卫者自居,视网络阅读为洪水猛兽。理想的状态应该是选择一条传统阅读与网络阅读优势最大化的道路,汲取两方面优点做好少儿读者导读工作。

面对网络等新媒体的市场竞争,少儿期刊的采编人员应熟练掌握处理现代信息技术的各种方法,随时掌握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动态和进展。引导少儿读者正确接触和利用网络,也应成为少儿期刊关注和报道的内容。

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在商业动机的刺激下,网络所传播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与传统的文化理念多有冲突,这种低水平的满足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各种负面的影响。因此,应以系统化的课程或训练,培养青少年的媒介批判意识,使其能够辨别和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国外的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在中小学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这些课程的共同目的是培养少年儿童建立对待媒介传播的多元的观点,使他们具有识别和判断媒介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能力,并教导他们如何认识、分析和运用大众传媒。

针对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还处于起步状态,中小学校尚未设置系统教育课程的现状,少儿期刊可以邀请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专家,在杂志中开设专栏,面对家长和少儿展开正确的教育,指导少年儿童更好地理解网络、使用网络,从而更好地为自己服务,提高自己使用网络进行阅读的能力。

正确处理因网络传播而形成的阅读热点

网络的互动性为爱好写作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平台,可以随时将自己的文学作品在网站、博客上发表。网络文学自由开放的写作方式,特有的口语化、网络化的语言,适应了今天快节奏、快餐化的阅读习惯。而其离奇古怪、搞笑幽默的内容往往是传统纯文学作品所欠缺的,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少年儿童读者的好奇心。

为了贴近读者,迎合读者的需要,少儿期刊在进行选题策划时,就不得不注重市场的热点。针对网络文学阅读热点的产生,少儿期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强调其对少年儿童阅读促进,淡化其不利因素:

热点的推动: 有意识地对那些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阅读热点进行推动,如玄幻类网络小说风靡,少儿期刊就可以开设相关专栏,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小读者探究玄幻现象背后的科学知识,并区分哪些现象有科学道理,哪些现象只是文学创作虚构出来的。

热点的淡化:少儿期刊可采取一些转移阅读热点、有意识疏导等方法和措施使之淡化。例如少儿期刊可以倡导、鼓励青少年积极阅读有思想、有深度的书本。中外古典名著就是首选。但据了解,今天少年儿童的阅读兴奋点已经不在文学名著上,他们不愿花费时间和耐心去完整地阅读名著。轻松化、兴趣化、情绪化成为他们的阅读追求。根据这个心理,少儿期刊可以开设专栏连载名著的漫画版、缩写版,然后再搭配举办一些互动活动,例如类似“有奖知识问答”、“名著兴趣阅读小组”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小读者的兴趣,让更多的小读者关注名著,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陶冶他们的性情,启迪他们的心灵。

热点的持续:对于有益的阅读热点,少儿期刊的编辑要抓住时机积极地去做工作,有意识地使几个阅读热点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持续状态,使其阅读热点产生更广泛、更深入更持久的影响。比如如果一段时间内“节能”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那就想办法收集很多小读者对节能的认识、自己总结的节能小妙招等内容,刊登在杂志上,对热点进行一个深度挖掘,让小读者增长知识的同时,又让热点持续。

热点的结束:作为阅读活动的最后一关,少儿期刊可以在小读者当中举办阅读心得交流活动,或者举办有关主题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让小读者可以深层次地思索这个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他们的印象更加深刻。

建设有特色的网站,形成刊网互动

少儿期刊的网站建设必须要注意新颖性,切忌知识将刊中内容搬上网络。例如,科普类的知识可以运用flash、影音文件来进行说教,让小读者易于接受;为满足读者的需要,网站上的内容可以做刊中内容的延伸。因为有时候版面有限,有些内容无法完全刊登在杂志中,这时可以在网站上全文刊登;网站要增加流行的健康的游戏。游戏对于青少年的吸引力是非常巨大的,比如现在有不少健康益智的flash游戏可以考虑;网站可以设计风趣动人的动漫形象,采取多媒体的传播手段,以动漫的特有表现手法,配上悦耳动听的音乐,使期刊内容更生动,更多彩,更有动感。

另外,刊网互动可为广告商和活动赞助商提供多媒体业态产品,打包向广告商出售,多方介入活动,增强刊社在经营中的竞争力。

在版式设计上勇于创新

网络等新媒体之所以能吸引少儿受众,首先是在视觉体验上胜于传统的期刊。少儿期刊也应改变多年来形成的老面孔,在版面的设计上下工夫,做到图文并茂,生动而丰富,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吸引少儿读者的眼球。

把网络作为信息源

网络的另一优势是信息量众多而广泛,少儿期刊可以把网络作为信息源之一,广泛浏览,精确挑选。在有限的期刊版面中,千方百计地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和丰富性,坚持做到少儿读者已经知道的信息不用,可能知道的信息少用,一定要知道的信息尽量多用,保证采用的信息对少儿读者更有针对性,更有指导性。

探析少儿广播的发展之路 篇7

一、目前所面临的现状

(一) 受到新兴媒体的强势冲击

随着近年来网络等新媒体的兴起, 对少儿节目, 乃至整个广播而言都是一场重创。新媒体除了具备生动的声音, 还有漂亮的画面, 可以很好地带动情绪, 而广播只有声音, 形式比较单一。

(二) 节目的阵地逐渐紧缩

少儿广播节目日渐被其他广播内容及广告时间挤掉, 一些地方的少儿广播节目渐渐停办, 节目空间日渐萎缩。

二、需要理清的思路和解决的问题

在节目的表现形式上, 成人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清晰可见, 形式死板、一味说教, 缺乏了该有的童真童趣, 也缺乏准确的年龄定位, 导致听众对象不明确。少儿广播确实越来越难做了, 那我们是不是就知难而退呢, 直接停掉, 让少儿板块消失在受众的视野;还是另辟蹊径, 探索一条迎难而上的艰难之路?毕竟少年儿童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 所以少儿节目也是广播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少年儿童陶冶情操的大众传播工具。即便是在电视娱乐节目大行其道的现在, 广播电台少儿节目依旧还是应该留下至少那么一小片天空。能否保持顽强的生命力, 作为补充, 继续为广大少年儿童服务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早在2004年, 作为国家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措施, 规定全国所有省级广播电台和副省级城市广播电台都必须要开办少儿节目。我们蒙自电台虽然当时平台较低, 但还是积极响应上级号召, 在红河州率先开办了电台少儿节目《七彩时光》, 在开播之初就以其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以及亲切自然的风格得到了蒙自少年儿童的喜爱, 为他们打造了一方健康快乐的领地, 在全市少年儿童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作为蒙自电台少儿节目的策划及主持, 我想粗略地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三、探索发展空间

(一) 讲述孩子们身边的事情

我们有个板块叫《我爱蒙自》, 选题上注意与生活贴近, 用少年儿童的视角寻找蒙自小听众普遍关心的兴趣点, 发布我们这个地方的公共资讯, 挖掘大家共同关心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具有社会意义的话题。例如汶川地震后, 举办了一期有来自都江堰的嘉宾参与的节目, 讲述了他们来蒙自投亲的故事。节目始终致力于实实在在的帮助, 由此强化少儿广播的社会服务功能。我们还联合蒙自电视台的民生节目给蒙自贫困的患病儿童送去温暖, 很多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帮助这些家庭。孩子们听了这些可以为创建文明社会风尚营造良好氛围的故事, 相信也会有所触动, 在幼小的心灵深处种下善良的种子。

(二) 针对少儿特点设置启迪智慧、参与性强的栏目

广播少儿节目唯一可以利用的就是声音, 由最初的讲故事听儿歌, 慢慢加入了孩子们自己播报的少儿新闻《最爱资讯台》, 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来解读重大新闻事件, 或者由主持人和一个小主持人以聊天的方式切入新闻主题, 展开相关讨论。对新闻主体、相关背景及其延伸事件进行分析, 以轻松活泼的方式, 让小听众了解天下大事。给孩子们提供自我展示的一个平台, 邀请小朋友来当嘉宾主持, 让他们心中有一份责任感, 在节目中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到直播间里来讲他们学校里的新鲜事。

(三) 树立平等视角, 兼顾农村群体、弱势群体

市县级广播电台少儿节目相对于一些大台又有着一定的区别, 虽然其传播对象均是少年儿童, 但除了城市的孩子以外, 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的受众。但因为外围环境的限制和影响, 农村孩子在对于外界事物的接受与认知上同城里孩子是有一定的差异的, 我们会尽量安排组织一些少儿科普和社会实践节目, 主持人带领蒙自各乡镇的节目小记者和一些低保家庭、贫困家庭的孩子参观红河州气象站, 去博物馆看民俗展、去图书馆看图片展、去科技馆看球幕电影, 这样的机会在农村并不多, 所以孩子们非常踊跃, 用小记者的眼光去发现问题, 通过小记者和科学工作者的对话来了解知识, 使节目更加生动, 参与性和可听性更强, 同时也带动了乡下小朋友的收听积极性, 包括不标准的普通话也得到了质的飞越, 这真是孩子们成长的一份礼物。

结语

少儿广播作为教育、娱乐和服务少年儿童的宣传工具, 依旧有其独特的传播形式和艺术魅力。从收听对象来说, 少儿广播也是少年儿童了解外部世界的一扇窗户, 是他们除了选择电视电脑之外获取知识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因此, 只要立志改革、创新, 少儿广播还是大有可为的。

摘要:文章通过自身办台的一些心得体会对广播电台少儿节目的走向与运作进行了探讨, 对于此类电台少儿节目的与时俱进和长足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少儿电视频道的发展历程概述 篇8

我国的少儿节目产生时间较早, 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滞发展, 直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迅速发展, 以中央电视台青少年节目中心为主, 在1985年推出了《七巧板》《天地之间》等少儿栏目。少儿节目数量的增多以及境外动画片引入政策的开放为少儿频道的产生储备了条件。直到2001年6月1日中央电视台推出12小时的特别制作《我们的世纪》, 成为创建少儿频道的试水, 同年, 广东南方台开办了我国首个少儿频道, 2003年12月28日中央电视台成立少儿频道, 次年3月, 原国家广电总局颁发了《关于开办少儿频道的通知》, 经济实力、电视产业创办经验雄厚的电视台纷纷开辟少儿频道。根据少儿电视的发展历史, 可将少儿频道的发展分为萌芽期 (20世纪80年代) 、雏形期 (20世纪90年代) 以及长期发展期 (21世纪初以来) 3个阶段。

1萌芽期 (20世纪80年代)

中央电视台的少儿节目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律停办, 改革开放后万象俱新, 严重滞后时代发展的青少年教育问题被提上日程, 在中央关于“全党全社会都来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号召下, 从中央到地方电视台开始积极筹办少儿电视节目, 一些电影制片厂纷纷制作动画作品, 开始出现一批专业的少儿节目创作队伍, 宽松的境外动画作品引入政策也为电视台播放少儿节目提供了条件。少儿电视节目在播出期间收视份额较高, 节目地位得到巩固, 零散的少儿节目开始形成组合播出的专业少儿栏目, 比如央视推出的《七巧板》 (1984年) 、《天地之间》 (1987年) 等一度成为少儿电视栏目的典范, 少儿电视栏目的发展为少儿专业频道提供了条件。

2雏形期 (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商品的需求增加, 适合青少年的优质电视节目匮乏, 在1995年全国人大倡议下, 原广电总局“为少年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精神食粮”的提案得以通过, 各级电视台的少儿电视栏目由原来不超过20档激增到200多档, 极大充实了我国青少年的电视娱乐生活。到1994年央视已经陆续开播7档少儿栏目, 次年“六一”儿童节央视将7档少儿栏目合并成大型杂志型儿童电视栏目《大风车》, 在每天下午连续播出40分钟。同年11月, 央视成立了中央七套卫星频道, 节目面向少儿、军事、农业科技收视群体, 在少儿节目方面开辟了诸如《故事钟》《芝麻开门》 《每周一歌》《开心岛》等新栏目, 每天播出4.5小时, 并且重播央视综合频道的所有少儿节目, 成为少儿电视频道的雏形。同期, 个别地方卫视的少儿栏目也发展的风生水起, 比如哈尔滨电视台的《丑小鸭》、 北京电视台的《七色光》等, 在地方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3长期发展期 (21世纪初以来)

2003年末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通过了央视少儿频道开播的方案, 央视少儿频道成为肩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责任的重要平台, 同时, 央视七套由“少儿·军事·农业”频道改为“军事·农业”频道, 相关少儿栏目全部迁至少儿频道, 并且央视综合频道不再安排少儿栏目。央视少儿频道的开播为地方卫视进行少儿频道专业化建设做出了表率, 相关的少儿电视产业链开始显现, 带来空前的影响。截至2015年底, 我国已有34个开路少儿频道、 4个动画 (动漫) 频道和多个付费少儿频道, 省级卫视除吉林、青海、西藏、陕西、安徽、河南、湖北、贵州之外, 都已开办少儿频道。少儿电视节目在地市级电视已实现全面覆盖, 收视人群以4 ~ 14岁少儿为核心, 少儿节目种类中以动画片收视率最高, 播出比重占到64.02%。比如上海东方卫视的哈哈少儿频道依靠文广集团的雄厚实力潜心经营“哈哈”品牌, 不断完善少儿电视产品的产业链发展。 此外, 天津卫视、黑龙江卫视、新疆卫视等地方卫视开办的少儿频道颇具地域特色, 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不错的知名度。

4结束语

随着少儿频道专业化发展的遍地开花, 少儿频道数量庞大形成覆盖梯队, 并有几个优秀少儿频道作为行业标杆引领少儿频道的全面发展。少儿节目总量和品质也在不断上升, 在同阶段的收视份额超过热门综艺类节目, 优质节目带来收视率的提高也使得广告价值水涨船高, 电视广告市场份额逐年提升。伴随频道专业化的同时, 运营模式趋于多元化, 灵活的运营模式激发了频道内部节目创作与运营的主导权, 推进了少儿频道的品牌建设。

参考文献

[1]周梅婷.频道专业化格局下, 少儿频道的策划与定位[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8.

[2]车明浩.中国少儿电视节目发展之我见[J].新闻传播, 2012 (12) .

浅析当今少儿舞蹈艺术发展现状 篇9

(1) 偏离少儿气质,创作成人化倾向严重

少儿舞蹈成人化是舞蹈艺术中的一种不健康的存在方式,它违背了少儿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无视少儿的童真、童趣和童心的“游戏”原则,是与少儿舞蹈的特点严重不符的。这表现在:有的舞蹈所表现的内容不是少年儿童所处的这个阶段能理解的,有些则是不注意少儿在这个阶段的身体特征,在舞蹈中运用太过成人化的技巧,非常不利于少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

任何艺术的创作,都应对创作载体,创作对象,表演诠释对象等相互有机的组合,儿童舞蹈创作是针对少年儿童层面进行的创作,虽然儿童舞蹈从创作规律和创作技法上与成人舞蹈创作有相通之处,但它有别于成人创作且更难于成人舞蹈的创作,其主要原因在于儿童舞蹈的创作主体是成人,在创作过程中,难以从儿童角度去思考问题,创作的不一定贴切于能表现儿童的特性,舞蹈所表现的, 不是少儿的生活内容, 也不是少儿的思想感情。例如:笔者看过一段苗族舞蹈是表现苗族青年男女恋爱的一种状态,和对情感的一种释放, 本来是一个很漂亮唯美的舞蹈, 但是由小孩子来表演, 就成了一个纯机械动作的舞蹈了, 换句话说就是在背书而已,本身就没有表达出本舞蹈的内涵,这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2)偏离少儿身体特性,技巧成人化倾向严重

少儿舞蹈技巧化与成人舞蹈技巧化有很大的区别,少儿时期的骨头没有定型、韧带拉力不够、肌肉爆发力欠缺等生理局限,在难度上,表演方式上都要与成人有很大差距。有很多成年舞蹈演员一身的劳病、伤痕累累,笔者认为很多情况是属于小时侯,舞蹈训练表演没有严格按科学的系统方法训练所导致的后遗症,也就是没有充分考虑身体正在发育情况下,把舞蹈技巧成人化训练表演所引起的的职业病。

少儿舞蹈技巧化是少儿跳好儿童舞蹈的前提,并应始终贯穿于整个舞蹈教学中,我们在进行少儿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正确的认识少儿特有的生理特征,在做技巧教学的同时,要把握好技巧的难易程度,要科学适度的循序渐进,少儿处在身体的发育期间,其骨骼具有很强的塑造性,正确的技巧化引导不仅能很好的修塑形体,更是正确的诠释作品的先决条件,从长远来看,这将十分有利于舞蹈事业的发展。

二正确的少儿舞蹈价值取向

(1)深入少儿内心、着重童心的塑造

所谓的童心的塑造,就是从其立意上讲要表现少儿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空间,要从少儿的眼光和情感出发,表现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对未来的想象,贴近儿童的内心真实世界。从艺术形象上讲,要呈现少儿的活泼和童趣,艺术特点一般来说应该是阳光、诙谐、积极向上,充溢着少年儿童的勃勃生机和浑然天性。对要表达的主题,我们应该从细处入手,以小见大,从少儿实际出发,用他们的眼光和角度去描述, 循序渐进地表达艺术情感,注意在舞蹈语汇上体现少儿特征,尽可能地从模仿自然中寻觅舞蹈语言,从感受各种事物的规律中编织舞蹈语言,少儿舞蹈语言要简洁、贴切自然。少儿舞蹈作品《包饺子》、《狗娃闹春》、《巧巧手》和《春笋》等都是现代优秀的少儿作品,仔细分析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深入少儿内心,着重童心的塑造,都充满童心童趣,都真实反映了少年儿童情感,这些作品里舞蹈中的动作编排体现少儿的淘气、天真稚朴,也淋漓尽致的体现出融于劳动及融于娱乐,从而使舞蹈的动作语言和舞姿表现充满了醒人耳目的稚趣。达到了体现少儿内心特点。

(2)从少儿身体特点出发、着重形象性

我们在设计少儿舞蹈表现的动作时,首先应考虑到少儿的年龄特点,少儿正在发育过程中,身体器官都没有定型。要从少儿本身出发,了解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少儿实际动作发展和接受水平。少儿骨骼较软,韧带拉力小,肌肉不发达,收缩力小,肌肉、韧带、骨骼容易受损伤,这些特点决定了少儿动作不应该是剧烈的、难度大的,应该是所以应选择简单、生动、明快、丰满又有朝气富有少儿情趣和生活气息,具有形象性,从而体现出出的儿童舞蹈语言更追求形式的新颖性、变化性,它不只是简单的模仿和夸张,不是照搬成人现成的动作,而是在不断积累素材的基础上建造自己的素材结构,以美的成功的工艺形式吸引广大儿童,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激情,满足他们的欣赏需求,这样就发挥其长而避免其短,使他们的表演动作更有感染力,更能反映少儿内心世界的舞蹈动作。少儿他们对事物充满好奇、生活中爱好动,对任何事情喜欢模仿,内心中不停编织着故事,生活里经常出现下意识的手势动作,所以少儿舞蹈还应以模仿、律动、歌表演、集体舞动作为主,去表达他们的内心情感变化。

(3)深入少儿生活、体现趣味性

深入少儿生活、体现趣味性是少儿舞蹈创作的最重要因素与源泉,少儿舞蹈就是少儿游戏的高级形式。“游乐性”应当是少儿舞蹈的一个主要的艺术特点。根据儿童教育家的研究材料,一般将儿童时期划分为六个年龄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初期、学龄中期(少年期)和学龄晚期(青年初期)。我們的儿童舞蹈一般是从幼儿期开始的。大致到学龄中期为止,年齡是从四岁至十四或十五岁左右。这一时期少儿的特点,就是在学习以外的时间,主要是玩耍和游戏。正因为如此,儿童舞蹈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无疑应当摆在首位。只要孩子们喜欢的事情,他们才爱跳、才喜欢看,兴趣是最好的启蒙老师。因此,考虑舞蹈的题材时,应当选择孩子们所熟悉的喜爱的、又有一定意义的、可以用舞蹈所表现的生活內容。在少儿舞蹈的编导中,舞蹈的动作要简明,活泼,形象,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让少儿知道自己在舞蹈中扮演的是怎样的角色,使幼儿的舞蹈天赋得以很好的发挥,主动参与活动,培养他们的舞蹈活动能力和对舞蹈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转引自邬焕庆.少儿舞蹈不要成人化[N].新民晚报, 2005-9-23

[2]禹志明.儿童舞蹈应以快乐为本[N].河北日报, 2002-8-26 (3)

[3]朱小曼.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南京出版社, 1994:Px-x (页) .

[4]彭小玲.歌唱的创造性思维探析[J].中国音乐, 2005, (1) .

[5]陈淑琴.幼儿游戏化音乐指导[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 2002:Px- (页)

少儿广播节目的脱困与发展 篇10

目前,少儿广播陷入窘境大致有四个原因:受其他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的冲击、从形式到内容的老化、受众的局限性以及经济创收带来的压力。从地市台的少儿广播内容和质量上来说,都还在重复或存在“小喇叭”节目的影子,单调而陈旧;同时,少儿广播节目大多将受众范围锁定得太小,自我局限,造成节目收听对象人数锐减,影响过小。以上三点原因直接造成节目的投资方投放广告热情不高,因创收压力的反制,促使节目制作方缩短节目时长,或并入其他综合类节目甚至干脆一“去”了之,造成恶性后果——不改革就没效益,没效益就放弃。

如何改变这种不利局面?首先要明确几个问题。少儿广播节目被边缘化,是真的没有存在下去的价值吗?如果不是,又该如何走出困境,如何去发展并走向成功?作为一个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广播媒体,衡量一个节目是否成功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即收听率和受众群的性质。其中,收听率代表的是收听人数的量即总人数,而受众群的性质代表的是收听群体的购买力,即对广告投放方的潜在吸引力,进而影响节目的整体经济效益。

1 少儿广播节目收听率有广阔上升空间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0-14周岁人数为2.2亿,占总人口的16.60%,潜在受众数不可谓不大。当然,从目前年龄段划分来分析,12岁以上的少年基本上时间被学业所占据,无暇他顾;6~12岁的少年儿童的关注焦点主要是受电视和网络的影响;而6岁以下的婴幼儿接近广播的渠道被家长牢牢控制,即属于单纯被动接受。仅这样分析,少儿广播基本没有节目对象。但是,应该意识到少儿广播没有市场不是由于受众接受习惯的改变,而是节目定位上出现问题。多年来,一直占据主流的少儿广播节目的对象被界定为“0~18周岁特定人群”,传播内容局限为“对少年儿童身心发展有益的内容”,对受众人群没有细分,对传播内容没有拓展。如果我们借鉴一下少儿电视节目的成功经验,可以对我们重新思考其受众群体有所启示。

其一,应对少年儿童进行细分,结合其年龄特点制作节目。如央视少儿频道的《大风车》栏目,以3~14岁的儿童为收视对象,属大型杂志类栏目。但其旗下有多个子栏目,分别针对不同年龄段少儿做好节目定位。《太阳人》节目对象是3~7岁的学龄前儿童,主要通过游戏、专题、故事、音乐等向小朋友提供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的节目。《风车剧场》负责制作播出适合于3~12岁儿童观看的戏剧节目,其中包括反映现实生活的儿童电视剧,以童话为内容的木偶剧或人偶剧等。《大风车儿童信息》将为7~12岁小朋友传播真实而有趣的信息,报道儿童身边的人和事,为小朋友讲述新事物的科学道理,新东西的来源等等。

其二,少儿节目的对象,绝不仅限于少儿,而应延展至成人。还拿《大风车》为例,2009年改版后,该栏目开始引入“亲子互动”概念,拉着家长与小朋友一起参与节目,一起做游戏。由于强调了“亲子”与“互动”,家长不得不陪着孩子看节目,并自觉参与其中,这样不仅抓住了孩子的心,也抓住了家长的心。制作方将拥有消费能力的家长掌握在手中,广告收入的增加就自然而然了。

其三,同少儿电视节目相比,广播在这方面确实存在不足,但完全可以把少儿教育的内容进行精细包装包含进去。既然家长掌握着少儿收听节目的权利,为什么不安排家长感兴趣的育儿类节目呢?一方面,家长可以主动地主导收听节目;另一方面,也给家长和孩子提供了一个共同讨论和沟通的时间和机会。如此,少儿感兴趣的内容、教育孩子的内容、家长的教育之道和再受教育过程,都可以融入节目。

2 少儿广播节目有广阔盈利空间

以笔者所在城市漯河市为例进行探讨。

2.1 私家车的数量及车主的年龄层次奠定了少儿广播的盈利基础

近年来,漯河市区各类机动车保有量基本以每年10%的幅度递增,而其中大部分是私家车。通过调查,发现私家车的拥有者绝大多数在20~50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车主基本占私家车主总人数的85%以上,而他们的孩子正好处于0~18周岁之间,私家车主收听车载广播的习惯可以让数目如此庞大的家庭全员成为少儿广播的目标市场。因为无论买车一族买车的出发点是什么,最终都会把大部分用于收听广播的时间让给孩子们。送孩子上、下学,送孩子到补习班、培训班,全家一起出游的路上,都有孩子的存在。望子成龙的渴望尤其是对社会激烈竞争的感知,都促使家长对车上时间的重视,都会依靠广播节目给孩子灌输知识。尤其重要的一点是收听广播的副作用最小,家长不用担心孩子的视力受损,更不会像看电视那样让自控力差的孩子沉溺其中,甚至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导致孩子的思维惰性和暴力倾向。因此,儿童广播只要抓住家长的心,就可以吸引“三高”(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人群,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

2.2 漯河市对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视奠定了少儿广播的市场需求

从2004年开始,漯河市在未成年人中进行了“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向少年儿童推荐了重点诵读篇目《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等经典著作,使广大未成年人从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中汲取营养,进而提升思想道德水准,漯河因此成为全国地级市中唯一的“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示范城市”,并于2009年被命名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经典篇目要诵读、阐释,广播自然成为首选媒介,电台播音员良好的播音功底让灌制经典CD的任务舍我其谁,让各校园广播只能锁定本地电台节目,让各层面组织的各类经典诵读比赛只能由电台参与承办。

2.3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渴求奠定了少儿广播的广阔前景

目前,很多家长陷入“望子成龙”和“教子无方”的困顿中。一方面,学校的教学压力促使老师把一部分教育工作交付给家长实施,这其中不仅包括德育方面的教育,也包括智力方面的甚至是基础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孩子成长环境的改变使其应变能力完全与年龄不符,父辈加之我们身上的家庭教育方法对他们完全不管用,导致家长对少儿教育的需求热切,这也正是广播与其他媒体相比的优势所在。买书不知道那本书说的对,看电视费时又受时间限制,上网信息海量,选取麻烦不说,万一学错了“后果很严重”。如果电台能够联合教育部门、教育专家,做有针对性的讨论、讲座、或做小常识、小贴士,用高质量的、权威性的节目满足广大家长这方面的需求,少儿广播将立于不败之地。

2.4 广告投放方的市场转移奠定了少儿广播的经济基础

由于眼下广播的主要受众群体是“三高”(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人群,少儿广播又具有吸引特定消费人群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吸引广告投放方的注意和重视也就水到渠成。这不仅奠定了经济基础,发展的后顾之忧也就迎刃而解,发展前景也就十分广阔。

少儿发展 篇11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有计划的调控,期刊品种增长的步子较几年前放缓了,使办刊人更多地关注于期刊思想、文化内涵的提高和材质制作的精良等方面,使期刊的整体水平与世界品牌期刊的差距日益缩小。然而,由于中国期刊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期刊集团化经营发展历史短。集团化经营实体数量少,最大的期刊集团拥有12种刊物,与西方大期刊集团拥有60~80种刊物相比,差距甚远。由此而直接导致期刊品牌少,绝大多数期刊集团只拥有一个品牌,无法在较大范围内形成气候。这一问题也同样不可避免地存在于少儿类期刊的办刊经营过程中。面对眼花缭乱的、激烈竞争的期刊市场。同时面对网络介质、电子介质等的入侵,使作为传统媒体的少儿期刊,必须在信息传达多层面发展的今天找准自身发展的方向。

一、少儿类期刊设计领域的现状

期刊设计是整书装帧设计的一类。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一种。可以被看作是刊物的包装、名片,凝结了设计师的创意与智慧,其中封面设计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期刊的购买行为。

有人用建筑艺术来比喻书刊装帧,则封面便如同建筑的外观,要能体现建筑的精神,同样期刊设计也要体现书刊的主题精神,它是刊物内在实质的外在表现。期刊设计的变化必定是依托于刊物内容的发展变化。少儿类期刊的读者定位,编辑方向。栏目分类。文笔风格等,决定了设计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当前作为文化产业的期刊,其商业属性越来越明显。目前我国少儿类期刊设计。多以年龄段划分市场。婴幼儿类以卡通插画为主,中小学生类多以摆放少年摄影图片为主,如此这般。很难贴合小读者多样化的心理需求。设计编排、制作方法、材质选择趋同,缺乏创新、缺乏民族性、地域性特色,少儿期刊的品牌区隔特点得不到很好的体现。这种由于少儿期刊市场激烈竞争而导致的状况如下。

1.品牌定位意识缺乏

封面设计是期刊的外包装和名片,是期刊品牌形象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到读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好感度和美誉度。目前已有一些少儿期刊注意到品牌形象的重要性,开始逐步打造品牌形象。但多数少儿类期刊仍是未能重视到这一点。在策划构思、构图布局、选取图片时。不注意为期刊整体形象系统服务,影响了期刊形象的提升,不利于品牌建设。

2.分类笼统,定位重叠,设计雷同

我国少儿期刊按年龄段分。一般不小于三岁一个梯度,在当前读者选择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刊物分类笼统,定位不明显,许多期刊可以交叠阅读。各省少儿类期刊面对同一年龄段读者群的刊物就有好几本。更别说外省入境分割市场的同年龄段同类期刊了。内容多以辅导少儿学习、生活,提高其综合能力为主旨,竞争可想而知。内容的重复,装帧的模仿,使许多期刊摆在一起,如果不仔细辨别刊名,很难通过封面设计一眼认出是何种期刊。这种缺乏创意的封面设计是市场上多数少儿类期刊设计的通病。

3.审美观念滞后,制作有待改善

国画大师潘天寿说过,“笔墨当随时代。”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封面设计的风格当随潮流、时尚而动。随着少年儿童心智的成长发展。期刊的市场细分是必然趋势。在此基础上,期刊封面的设计者切忌闭门造车。为设计而设计,避免设计审美观念脱离市场,脱离读者。

我国少儿类期刊普遍采用大度32开和正度32开的开本标准,1.5个印张,价格从1.OO元至3.50元左右不等,利润不高,因而许多期刊在材质的选择上偏向低廉纸张,美术设计也因纸张印刷的限制等原因而尽量简化。

二、少儿类期刊设计品牌化发展趋势

面对国内少儿期刊同质化现状,以及国外原版引进少儿刊物的竞争压力。我们必须正视本身的问题,并认真汲取优秀期刊设计的长处。

期刊整体设计中,封面设计形象力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在眼花缭乱的少儿期刊货架上。封面品牌形象的吸引力和购买说服力是显而易见的。这一点可以看看国外的成功经验。比如原版引进的《米老鼠》、《兔八哥》等(见图1)。国外的期刊经营大多是以集团化的方式进行的。采取跨越多种媒体形式、跨越多个国家、多种文化的多层面立体发展方式。其中,品牌的力量是取胜的关键。以一个品牌形象带动多个形象的产生,以一本母刊细分出多本子刊,全面出击。占领市场。风靡世界的成熟的品牌形象令同品牌的期刊一样风靡全球。《米老鼠》便是一个海陆空全面出击的例子。动画片是米老鼠形象得以传播的第一个手段。随着精心设计的可爱形象、以及每个形象背后个性、经典故事的家喻户晓,为纸质平面期刊品牌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样的实证还有美国华纳公司出版的《兔巴哥》系列。

我国期刊界对品牌形象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许多期刊社已经开始尝试进行一定的品牌经营。但是在我国多年的媒体管理体制中,不同形式的媒体之间多是单兵作战,在这个基础上,要想建立全方位立体的企业形象、品牌形象系统还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

当前我国少儿类期刊中,《嘟嘟熊》杂志是做的比较好的(见图2)。通过有趣的内容,固定的有一定特色的“嘟嘟熊”形象的树立,带动周边一系列卡通动物形象的建立。在多项活动中进行推广。比如在系列刊物《婴儿画报》、《幼儿画报》上刊登期刊订阅广告、随刊赠送有品牌形象的小礼品、在电视动画片上出现嘟嘟熊的形象等。随着期刊知名度的提高。这一品牌形象也随之广泛铺开。

近几年,在少儿卡通类品牌形象经营方面,值得借鉴的还有“蓝猫”系列(见图3)。截至目前。《蓝猫淘气3000问》系列节目在国内外一千多个电视台播出,蓝猫系列品牌已先后向韩国、美国、印度尼西亚等15个国家和地区输出了版权。“蓝猫”品牌形象的成功,建立在“教育功能”的推陈出新、有效实现上。与我国少儿类期刊的“教育”功能是一条路线。虽然“蓝猫”以动漫为龙头,只是进军了图书、音像等媒体,并未发展延伸至期刊,但其成功的运作模式也为我国少儿类期刊的未来发展走向及其运作方式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前车之鉴”。实际上,期刊媒介已经不再是纯粹的事业单位。而是将一只脚踏进了市场领域。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者所面临的是一个充满诸多选择的商业社会,没有一个响当当。吸引人的品牌几乎是无法想象的。我国少儿类期刊面对的受众广、忠实度高,只要抓住了小读者的心理,贴进小读者的生活,具备卓越的远见、不挠的勇气,完整的可操作性的策划等条件,要完成这样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将是可行的。

三、少儿类期刊设计思维多元化发展趋势

日本千叶大学教授多湖辉说:“内容里的97.9%是任何人都知道的,非常常见的普遍的东西。当它们被一种新的关联体系重新组合起来,具有相当的有效性时,就能发展成策划。”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在对期刊整体形象的有组织的策划下,通过形式对内容的重构,会令同质的内容产生不一般的形态。打个通俗的比方,烹煮菜式,一样的配料,由于下锅的先后顺序的不同、分量的轻重、火候掌握的老到与否,等等原因,会令这道菜产生完全不同的口感。同样,不同的关联体系、组合方式、设计思维,会让差别不大的内容产生眩目或平淡的完全不同的效果。

同样是经营少儿类期刊,形象设计的可亲近与否是首决条件。《米老鼠》中主配角形象具备夸张、漂亮、可爱等诸多令小读者感觉可亲的因素,其行为举止中透出的调皮、滑稽、夸张、半成人化的思维令儿童觉得新奇、有趣,符合孩子探索未知成人世界、渴望了解和长大的愿望:同时又令成人感受到童真、童趣和年少的青涩滋味,从形式设计到内容定位同时讨好了儿童和成人两个世界。其设计形象无论哪一个年龄层次、哪一种文化程度、哪一种形态的国家都能接受并喜爱。

其次,在封面设计布局、色彩、刊名文字等的设计经营上。要突破传统思维框架。我们仍以《米老鼠》为例,其封面设计的框架看似无划分、无界限,一种自由的组合,但其实与国内所有少儿类期刊封面一样,刊名、卷期、年号、主题形象等都有固定的位置。只是与国内期刊不同之处在于。它采取了一种隐性的开放设计,即几乎所有的划分都是无边界的。利用固定的位置、文与图的和谐配搭、对比自然的色彩、空间的和谐摆布,形象与受众有效的沟通形态等等,使整个封面设计呈现出巨大的情绪调动力,人文性与商业性达到完美的结合。

与此相比,我国少儿类期刊虽不乏封面设计成功之作,但文化性与商业性的结合尚欠缺。首先从设计形式上来看,封面设计各要素的框架使用仍然太多,使封面表现出人为的分区,看后有一种区域封闭的感觉。其次,在图形设计上,没有相对固定、完整的品牌形象做支撑,并且,为迎合市场口味,许多期刊封面借鉴日本卡通造型,“舶来”的感觉缺乏深层文化底蕴。中国泱泱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却在当前商业大潮的压力下。表现在货架上的都是“哈日”“哈韩”的形象。令人深思。激人振奋。

设计思维的多元化和商业化是不容回避的。同时,商业化如果不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将会毫无生命力。毕竟,设计一定是在文化的参与和制约下展开和完成的。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代社会,多元化的设计思维必须放进设计之初的整体策划当中去。是我国少儿类期刊封面设计的趋势所在。

浅析我国少儿节目的现状与发展 篇12

一、少儿节目的研究价值

少年儿童是一个既普遍又特殊的群体, 少年儿童的成长决定了祖国的未来。所以, 为了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社会更加和谐, 抓好少年儿童的教育是重中之重。

(一) 少儿节目具有研究潜力

电视具有娱乐功能。当多数话题都以娱乐的形式表达, 就形成了一种气候, 一种精神。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 人们容易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偏向于这种更大众、更接地气的娱乐问题上来。所以, 我们能看到关于综艺节目、娱乐节目等的研究非常多, 在少儿节目研究问题上则相对匮乏, 但少儿节目对我国少年儿童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因此研究少儿节目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 少儿节目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据网络调查显示, 全世界普遍认为中国孩子的钱最好挣, 迪士尼风风火火地开辟中国市场, 表明这是一个能够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项目。因此, 我国应该制作出更多适合中国儿童的少儿节目,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收益, 也可以更好地教育儿童, 传承中国优秀的文化。

二、我国少儿节目的现状

我国当下的少儿节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随着社会发展, 教育模式的不断更新, 现有的少儿节目暴露出了许多缺陷, 主要表现在:

(一) 大量引进, 缺乏创新

少儿节目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因此各地市电视台纷纷抢做少儿节目。但很多电视台少儿节目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内容, 导致很多少儿节目只有华丽的外表, 而没有实质性的教育意义, 所以不得不引进大量国外的少儿节目作品。例如, 央视少儿频道、金鹰卡通、北京卡酷等各大少儿频道都引进并轮番播出BBC制作的《花园宝宝》, 迪斯尼的《米奇妙妙屋》、《小熊维尼》 等。由于引进节目成品的成本大大低于原创制作的成本, 各大电视台将引进的节目互相转卖, 更使得在节目的把关当中只注重眼前利益而缺少原创的热情, 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 节目内容细分模糊, 年龄分层不明晰

关于少儿节目的目标受众差异化细分这个问题, 目前只有少数频道可以做到。我们来看一下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一个节目单, 其将受众群分得比较细。但大部分省市级的少儿节目容易将0~15岁的少儿作为少儿频道的一个笼统的受众群体。这样的模式很难抓住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的兴趣点。

(三) 少儿节目中安插广告公益性弱

在少儿节目中插播广告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例如, 零食、饮料、化妆品、洗发水以及一些成年人的广告等都会直接影响少年儿童的价值观。国家广电总局也明令男明星不得代言卫生巾等女性用品, 这显然是在道德层面上要求广告商对于广告的自检和约束, 要求不仅要注重广告的社会影响, 同时也要注重广告的教育作用及其公益性。在少儿节目播出的时间段, 我们不仅要对广告的类型有严格要求, 尽量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播出不同类型的广告, 也要控制并减少零食、玩具等有碍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广告。

三、解决少儿节目存在问题的方案

在少年儿童日常接触的媒介当中, 广播电视节目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 制作优良的少儿节目显得更加具有公益意义。上文提出的少儿节目中出现的这些问题,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案来解决:

(一) 走进儿童的世界

首先, 应减少节目的成人化, 走进儿童的世界, 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来正确地引导他们。另外, 农村少年儿童节目题材相当匮乏, 单一地停留在“送爱心”、“帮扶”之类的话题上, 并没有真正走进农村儿童的生活、学习、发展中去。而湖南卫视制作的《变形记》在此类话题上做了很多的努力, 该节目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同。我们应该鼓励这种题材的节目, 并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此类节目的内容和形式。

(二) 鼓励创新创作

少儿节目内容的丰富性还是比较欠缺的。我们可以通过支持和发展动漫产业来解决内容问题。我们可以向美国迪士尼公司学习, 如迪士尼公司的娱乐节目制作、主题公园、玩具、 图书、电子游戏和传媒网络等都值得我们借鉴。以全国巡展的芭比公主主题的商场装扮模式为例, 它的广告效应包括芭比的美丽、自信、勇敢、坚强的文化内涵, 这种理念也深深地植入了人们的心里。迪士尼成功地影响了儿童甚至成年人。这种模式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三) 为少儿节目添加更多公益性元素

少儿节目应加入更多的公益元素, 减少炫富、拜金及恶搞娱乐的成分;在节目中尽量减少成年人的思维, 多提倡开发符合少儿心理、故事情节对少儿智能开发有帮助的游戏及互动; 开发适合各个年龄层段的互动智能游戏和体能游戏, 将节目对应少儿的年龄合理分层, 并注重时间的分布, 使其更加有利于各年龄阶段的少儿智力和身体的成长。

少年儿童处在一个被动接受学习的阶段, 因此少儿节目更应该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知识的传播, 应该着重培养并增强少年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卫生安全的意识, 向少年儿童展示积极、健康的节目内容。少儿节目制作者应该常怀一颗纯粹的心, 对少儿心理有更多、更全面的研究和探讨, 也需要更多的少儿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来进行正确的指导, 真正对少年儿童的成长起到正确的启蒙和教育的作用。鼓励公益广告的制作和增加少儿频道的公益广告投放量, 以此来正确引导少年儿童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摘要:少年儿童处在一个被动接受学习的阶段, 因此少儿节目更应该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知识的传播, 应该着重培养并增强少年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卫生安全的意识, 向少年儿童展示积极、健康的节目内容, 对其起到启蒙和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少儿节目,电视教育,公益

参考文献

[1]魏晓莉.我国少儿节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剑南文学, 2013 (10) :32.

[2]刘嫦娥.美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启示[J].北方经贸, 2014 (3) :18.

上一篇:三个特性下一篇:智库聚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