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音乐

2024-09-23

少儿音乐(精选10篇)

少儿音乐 篇1

摘要:要提高少儿的演奏水平, 不可忽视音乐素质的训练。音乐素质和专业知识技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加强音乐素质的训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重视音乐素质的训练才能使孩子们成为全面发展和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少儿,早期,音乐教育

“学习乐器, 可以开发智力, 陶冶性情”, “学习乐器从小抓起”, 这些理论早已引起社会广泛重视。有的孩子看到乐谱就会产生音高、节奏, 并且感受到优美的旋律;而有的孩子则缺乏这种感受力。有的孩子练琴和演奏乐曲都有一定控制能力。而有的孩子则缺乏这种控制。因此, 学习乐器的训练除本专业技能训练外, 加强少儿音乐素质训练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 素质即感觉器官, 神经系统, 特别是大脑结构与机能的特点;从音乐角度出发, 素质即对节奏、音高等的感知力, 对作品的理解力, 音乐欣赏中的鉴赏力, 记忆力, 演奏上的表现力、创造力以及思维能力等等。

如何进行素质训练?首先要抓住少儿的心理特征, 训练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 这样可以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具体训练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经常欣赏音乐

著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说:“音乐是最动听的语言”。经常给少儿聆听好的音乐作品, 感染他们, 使他们能够听懂人类最美的语言。在音乐欣赏中使他们掌握不同类型音乐作品的特点, 学习辨别各种音乐作品的能力。这样可以丰富少儿音乐知识, 拓宽音乐视野。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 音乐想象力就是把听到的音乐创造出一个新形象的能力。儿童时期对能看到的具体形象容易接受。开始可童话音乐《彼得与狼》这样富有联想的音乐, 孩子们容易产生较一致的联想。比如听到《彼得与狼》中长笛清脆婉转的旋律使人想到鸟的鸣叫形象等。生动形象的音乐加上恰到好处的讲解会极大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二、加强视唱训练

儿童都具备一定的模仿能力, 但对于没有进行过训练的孩子而言, 他们的音准、节奏、音高关系等的感受力较差, 虽然在教师的辅导下也能演奏一些乐曲, 但离开了教师和家长他们就无从下手。在视唱训练中, 不仅使孩子熟练快速认识五线谱中的每一个音, 重要的是在训练中通过视唱练习使他们真正掌握音高的概念。在训练中使学生用正确划拍方法掌握每一时值之间的比例关系, 孩子们会很容易逐步掌握每一时值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复杂多变的节奏。这种方法对学习多声部乐器的学生更为重要。

三、加强听觉训练

音乐听觉能力的训练是少儿音乐能力发展的基础, 若从小能抓住这一关键, 便能为今后的学习、发展乃至深造莫定良好的基础。如果能加强听觉训练, 谱面上容易出错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孩子们就会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所在。训练开始, 可以用模仿音高的办法, 用乐器演奏给孩子们听, 让他们随着乐器发出的音高用耳朵辨别并且模唱。在孩子们听唱单音有一定基础后, 就可进行和声音程的听觉训练, 由小音程到大音程, 由协和音程到不协和音程, 使他们感受不同音程的音响效果及在色彩上的区别。然后及时进行听唱变化音训练和听唱和弦训练。这样, 一定会大大提高学生音乐听觉的灵敏感知。

四、加强音乐记忆力

知识的积累靠的是记忆, 若没有记忆, 那么必然无知识可言。如有的学生视奏谱子慢, 或者刚掌握了的节奏又常常出错, 这就是缺乏短时的记忆力。如何培养少儿的音乐记忆力?在训练中要经常交给音乐记忆的任务, 无论是视唱, 还是演奏都应当选择有鲜明特点的乐曲, 帮助少儿发现、总结音乐知识技能中的规律, 从中找到有效的记忆方法。孩子们的特点是记得快忘得快, 因此要想法调动少儿大脑形成兴奋状态, 课程要安排的生动、活泼、有趣味性、甚至给孩子们逗逗乐。另外, 根据儿童容易遗忘的特点, 教师每讲一新的内容, 都应反复练习并反复复习所学的内容。新、旧内容结合, 不断复习、巩固才能加强记忆。

五、提高音乐表现力

音乐只所以能打动人, 是因为音乐本身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如果演奏者缺乏表达能力, 再好的音乐也会变得一平谈无味, 没有生命力。要提高音乐表现力, 首先要提高对作品的理解力、表达能力。我们所说的表现力强就是要准确而深刻。除了多听外, 教师一定要亲自以自己有表现力的演奏为少儿、幼儿做出效仿的榜样, 这将会对孩子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实践的另一含义是说要有意安排孩子们多在集体场合表演。如多开小型音乐会, 多组织孩子们之间的观摩等也是提高音乐表现的手段之一。很多孩子由于心理素质差, 情绪波动大, 在有人的场合下演奏就。胆怯、怕羞, 直接影响了音乐表现。多次在集体场合锻炼就会有效地克服心理上的障碍, 加上纯熟的技巧和对作品的理解, 一定会使肚子里的蝴蝶自如地飞出来。

六、培养音乐创造力

这里所指音乐创造力是指少儿在器乐演奏中能独立, 创新地表现音乐的能力。在教学中, 有意安排并鼓励他们在音乐实践中创造性地表演音乐作品的内容, 用学过的技能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孩子有了一定的演奏基础后就不要过分强调模仿, 如果每一首乐曲都去模仿, 必然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力。要锻炼孩子自己处理乐曲的能力, 比如让学生有了自己的感受后再去听好的录音或者听老师的示范演奏, 让他们自己找出不足之处, 对乐曲的处理由浅入深, 这样随着知识的积累, 随着音乐素养的提高, 他们的音乐创造力也会随之提高。

总之, 要提高少儿的演奏水平, 不可忽视音乐素质的训练。音乐素质和专业知识技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加强音乐素质的训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重视音乐素质的训练才能使孩子们成为全面发展和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 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 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2]卢梭.爱弥儿——论教育[M].李平沤, 译.商务印书馆, 1996.[2]卢梭.爱弥儿——论教育[M].李平沤, 译.商务印书馆, 1996.

[3]福禄倍尔.人的教育[M].孙祖复, 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3]福禄倍尔.人的教育[M].孙祖复, 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4]劳拉·E.贝克.儿童发展[M].吴颖, 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4]劳拉·E.贝克.儿童发展[M].吴颖, 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6]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6]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7]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7]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少儿音乐 篇2

第一级:

1、娃哈哈 新疆民歌 石夫记谱配歌

2、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潘蓉词 潘振声曲

3、好妈妈 潘振声词曲

4、数鸭子 王嘉祯词 胡小环曲

5、小鸭子 潘振声词曲

6、小星星 法国民歌 [英]史蒂文森填词 盛茵译配

第二级: A 组:

1、共产儿童团歌 革命历史歌曲

2、卖报歌 安娥词 聂耳曲

3、红蜻蜓 [日] 三木露风词 山田耕筰曲 罗传开译配

4、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 美国民歌

5、劳动最光荣 美术片《小猫钓鱼》主题歌 金近、夏日词 黄准曲

6、当我们同在一起 德国儿歌 欣友译配 B 组:

1、世上只有妈妈好 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主题歌 蔡振南词曲

2、勇敢的鄂伦春 鄂伦春族民歌

3、小青蛙,你唱吧 金波词 新声、书杰曲

4、伦敦桥 英国儿歌

5、小红帽 巴西儿歌 赵金平、陈小文译词

6、小鸟飞来了 德国民歌 法勒斯莱本词 欣友译配

第三级:

A 组:

1、嘀哩 嘀哩 望安词 潘振声曲

2、小螺号 付林词曲

3、好爸爸,坏爸爸 电视剧《好爸爸,坏爸爸》主题歌

诸葛怡、严力词 刘为光曲

4、我多想看看 王宝柱词 呼格吉夫曲

5、小白船 朝鲜民歌

6、牧童 波兰民歌 卡楚尔宾娜词 李嘉川译配 B 组:

1、拾稻穗的姑娘 孙必泰词 颂今曲

2、妈妈格桑拉 张东辉词 敖昌群曲

3、月亮河边的孩子 李肖波词 安建华曲

4、七色光之歌 李幼容词 徐锡宜曲

5、小红花 金波词 尚疾曲

6、牧童之歌 哈萨克族民歌 石夫编

第四级: A 组:

1、采蘑菇的小姑娘 晓光词 谷建芬曲

2、小号手之歌 黎汝青词 金复载曲

3、妈妈和我 何贵良词 黄磊曲

4、童心是小鸟 韩景连词平安俊曲

5、野菊花 穆志强词 李嘉评曲

6、小小少年 德国电影《英俊少年》插曲 肖章译词 李青蕙记谱配歌 B 组:

1、让我们荡起双浆 乔羽词 刘炽曲

2、我们的田野 管桦词 张文纲曲

3、快乐的节日 管桦词 李群曲

4、读书郎 宋扬词曲

5、种太阳 李冰雪词 王赴戎、徐沛东曲

6、祖国,祖国,我爱你 洪源词 唐珂曲

第五级: A 组:

1、我们多么幸福 金帆词 郑律成曲

2、我爱妈妈的眼睛平洋词 施光南曲

3、太阳出来喜洋洋 四川民歌

4、我是山里小歌手 姜建新词 华建国曲

5、送别 李叔同词 [美]奥特威曲

6、拥军花鼓 陕北民歌 安波填词 B 组:

1、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金哲词 董希哲曲

2、小小的我 王健词 傅林曲

3、祖国像妈妈一样 晨枫词 苏文进曲

4、歌唱二小放牛郎 方冰词 劫夫曲

5、雨花石 电视剧《红红的雨花石》主题歌 肖仁 徐家察词 龚耀年曲

6、最美丽 龙燕铭词 刘致民曲 C 组:

1、剪羊毛 澳大利亚民歌 杨忠信译配

2、铃儿响叮当 [美]彼尔彭特曲 赛叶改编 邓映易译配

3、桔梗谣 朝鲜民歌 韩昌熙译配

4、可爱的家 [英]J?培恩词 比肖普曲 邓映易译配

5、红河谷 加拿大民歌

6、两颗小星星 德国电影《英俊少年》插曲 肖章译词 李青蕙记谱配歌

第六级: A 组:

1、我们美丽的祖国 张名河词 晓丹曲

2、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管桦词 瞿希贤曲

3、大海啊,故乡 王立平词曲

4、歌声与微笑 王健词 谷建芬曲

5、小草 向彤、何兆华词 王祖皆、张卓娅曲

6、茉莉花 江苏民歌 B 组:

1、长城谣 潘子农词 刘雪庵曲

2、幸福在哪里 戴富荣词 姜春阳曲

3、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丁荣华词 刘莎曲

4、把心儿种在春天里 梁和平词 刘磬声曲

5、草原赞歌 美术片《草原英雄小姐妹》插曲 巴?布林贝赫词 应炬曲

6、跨世纪的新一代 李幼容词 刘磬声曲 C 组:

1、渴望春天 [奥]奥弗贝克词 莫扎特曲 姚锦新译配

2、友谊地久天长 苏格兰民歌 伯恩斯词 邓映易译配

3、这是一个小世界 [美]理查德?谢尔曼、罗伯特?谢尔曼词曲 张宁译配

4、雪绒花 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

奥?哈默斯坦词 理?罗杰斯曲 章珍芳译配

5、摇篮曲 舒伯特曲 [奥]克劳帝乌斯词 尚家骧译配

6、喀秋莎 [苏]萨科夫斯基词 勃兰切尔曲 寒柏译配

第七级:

A 组:

1、小背篓 欧阳常林词 白诚仁曲

2、二月里来 塞克词 冼星海曲

3、同一首歌 陈哲、迎节词 孟卫东曲

4、大海摇篮 刘勇词 吴国强曲

5、采一束鲜花 肖纬、丛者甲词 晓丹曲

6、难忘今宵 乔羽词 王酩曲 B 组:

1、我是草原小骑手 刘雅华词 汪景仁曲

2、校园的早晨 高枫词 谷建芬曲

3、飞吧,鸽子 洪源词 王立平曲

4、北风吹 歌剧《白毛女》选曲 贺敬之词 马可、张鲁曲

5、南泥湾 贺敬之词 马可曲

6、红星歌 邬大为、魏宝贵词 傅庚辰曲 C 组:

1、念故乡 [捷]德沃夏克曲 佚名填词

2、草原上的家园 美国民歌 蒋英译配

3、摇篮曲 戈特尔词 [奥]莫扎特曲 周枫译配

4、故乡的亲人 [美]斯?福斯特词曲 邓映易译配

5、桑塔露琪亚 [意]科特劳曲 邓映易译配

6、星星索 印尼民歌 张英荣译词 廖明、吴歌配歌

第八级: A 组:

1、渔光曲 安娥词 任光曲

2、金梭和银梭 李幼容、金凤浩曲

3、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美丽其格词曲

4、我和我的祖国 张藜词 秦咏诚曲

5、今天是你的生日 韩静霆词 谷建芬曲

6、塔里木河 陈克正词 克里木曲 B 组:

1、玛依拉 哈萨克族民歌 王洛宾配歌

2、问 易韦斋词 肖友梅曲

3、好日子 车行词 李昕曲

4、牧歌 蒙古族民歌 安波记谱译词

5、映山红 陆柱国词 傅庚辰曲

6、故乡的云 [台湾]小轩词 谭健常曲 C 组:

1、康定情歌 四川民歌 江定仙编曲

2、龙的传人 侯德健词曲

3、请到天涯海角来 郑南词 徐东蔚曲

4、小白杨 梁上泉词 士心曲

5、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宋青松词 王佑贵曲

6、妈妈留给我一首歌 电影《小街》插曲 徐银华词 徐景新曲 D 组:

1、摇篮曲 [德]勃拉姆斯曲

2、花 [日]武岛羽衣词 泷廉太郎曲 罗传开译配

3、美丽的梦神 [美]斯?福斯特词曲 盛茵译配

4、哆唻咪 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

奥?哈默斯坦词 理?罗杰斯曲 贺锡德译配

5、在路旁 巴西民歌 汪德健译词 刘淑芳配歌

6、拉网小调 日本民歌

第九级: A 组:

1、在银色的月光下 新疆塔塔尔族民歌 王洛宾配歌

2、我爱你塞北的雪 王德词 刘锡津曲

3、月之故乡 [台湾]彭邦桢词 刘庄、延生曲

4、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 刘毅然词 刘为光曲

5、长江之歌 胡宏伟填词 王世光曲

6、思乡曲 瞿棕词 郑秋枫曲 B 组:

1、谁不说俺家乡好 吕其明、扬庶正、肖培珩词曲

2、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火华词 阿拉腾奥勒曲

3、嘎达梅林 蒙古族民歌 安波记谱译配

4、在那遥远的地方 哈萨克族民歌 王洛宾改编

5、唱支山歌给党听 蕉萍词 践耳曲

6、橄榄树 三毛词 李泰祥曲 C 组:

1、金风吹来的时候 任卫新词 马骏英曲

2、黑龙江岸边洁白的玫瑰花 丁毅、田川词 王云之、刘易民曲

3、草原之夜 张加毅词 田歌曲

4、可爱的中华 苏阿芒词 敖昌群曲

5、打起手鼓唱起歌 韩伟词 施光南曲

6、曲蔓地 新疆民歌 西彤词 D 组:

1、乘着歌声的翅膀 [德]海涅词 门德尔松曲 廖晓帆译配

2、鳟鱼 [奥]舒巴尔特词 舒伯特曲 金帆译配

3、孤独的牧羊人 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

奥?哈默斯坦词 理?罗杰斯曲 戈漪译配

4、慕春 [德]席勒词 [奥]舒伯特曲 周枫、丁彦博译配

5、海鸥 缅甸民歌 许青章译 阎肃配歌

浅谈少儿音乐创新教育 篇3

一、创新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少儿的音乐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其中更有“五音不全”者。对于这类儿童的教学,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若过分强调训练这方面的技能,将会使他们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消耗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厌倦心理。这时为了让他们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创新发展,我决定用游戏的手段,为他们营造一种、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不仅掌握知识又发挥他们的创新主动性。如在学习节奏排列的课上,首先,我先出示五张节奏卡片,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随琴声学会节奏,接着我让孩子们五人围成一组进行讨论:节奏卡片如何讨论更通顺流畅?当话音刚落,全班学生便纷纷讨论起来,这回他们可忙了,有的用手拍节奏,有的安排顺序,有的眉开眼笑,有的双眉紧锁,有的拍手叫好,看着他们一个个认真的样子,我也不断地在一旁给予鼓励,最后还让孩子们评价他们的游戏,学习他们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他们的缺点,大家在游戏或观察的过程中都很投入,发言也很积极。孩子们在欢快的游戏活动中掌握了节奏的排列要领和方法,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二、以儿童为主体,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实践的过程,不同的儿童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都会有一定的差异。辅导者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阅历,创设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在教学中灵活实际地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音乐教育授课制是以班级为单位,按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施教,孩子们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其学习的探作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相互间缺乏交流,合作、动手机会少,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很少参与,孩子往往成为被动的听众和机械的模仿者,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便会丧失自主的学习心理,对音乐失去兴趣。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确立儿童的主体地位,展示其的个性,摆正教学過程中的师生关系,把辅导者从“教书匠”的角色转变成音乐实践的主体,让更多的儿童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三、以课堂为主渠道,从生活取材,展开创新思维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扎根于生活。利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服务,将会对创新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们在家里经常看到爸爸妈妈为他们做饭而忙碌于厨房的情景,我便将它运用到《买菜》一课的教学中,让孩子们也做一回“爸爸妈妈”,以组为单位结成各个“小家庭”,开展“烹饪大赛”,让其以文具盒作为烹饪工具,橡皮当菜来烹制。在报菜名时,则要求学生用“×××”节奏说出,并将这些菜名取代歌中“×××”节奏处的歌词,以演唱的形式向别人介绍自己家庭的“成果”。在教学中,孩子们从生活中提取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鼓励下总结并创造,最后又回到生活。这些设计,将音乐教学生活化、平凡化了,使其深刻感受到其实音乐就在我们身边。

四、创新意识应贯穿音乐教学始终

我们过去教学注重知识传授,采用灌输式教学,不允许儿童有不同观点,禁锢和束缚了孩子们的思维,阻碍了探索与创新。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要舍得花费时间开启学生勇于发现和探索的闸门,鼓励儿童大胆想象,并允许标新立异。

例如,在教授“爱唱什么歌”这个专题时,我让孩子们欣赏《青蛙合唱》这首曲子,首先向其用多媒体展示夏天的池塘,然后对学生说:“夏天到了,池塘里的青蛙爸爸和青蛙宝宝们又开始了唱歌比赛。你听……”,我开始模仿青蛙爸爸和青蛙宝宝的歌声。并问孩子们:“你觉得哪个是青蛙爸爸在唱歌?哪个是小青蛙?他们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呢?”接着我给孩子们播放钢琴曲《青蛙合唱》这首曲子,然后让其分小组做游戏:听到小青蛙的声音迅速站起来,听到大青蛙的声音迅速坐下,反应迅速整齐的小组获胜,得到青蛙合唱团送出的智慧星。游戏做完后我组织孩子们学习歌曲第一段。我说:“小青蛙看到小朋友的表现如此的出色,它要为小朋友唱首歌奖励大家。可是……它把歌名给忘了,请聪明的小朋友听完后帮它起个歌名。”随后,我学着小青蛙的样子唱第一段歌词。之后我对孩子们说:“想不想学小青蛙唱歌?”大家很积极,于是孩子们用听唱法学唱。学完之后,我对孩子们说:“看着小青蛙唱得那么开心,其他小动物都坐不住了了,你还能替它们唱出自己的歌?”于是,大家替小蜜蜂、老虎、小鸟等唱歌,氛围十分活跃。之后,我向孩子们揭示本次课题为“爱唱什么歌”。

教学中,我们辅导者要鼓励孩子们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并让其模仿,给其开阔想象的空间,体现了自主、开放、创新这一教学新理念。

音乐对少儿素质养成作用之初探 篇4

一、有利于激发少儿的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 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 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因此, 音乐教学已成为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以及学生欣赏音乐时, 要进行感知、想象、思维、记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 这就促进了想象力、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乃至创造力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古今中外许多高才智的名人如孔子、卢梭、歌德、列宁等大都酷爱音乐, 可以说音乐对于他们的事业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学校音乐教育以乐促智, 让孩子的智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如思维、想象、情感体验、审美感观等。在音乐欣赏和唱歌时, 学生会产生注意、记忆、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 这能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 让其获得活跃的思维能力。在器乐演奏中, 学生手、脑、眼、耳并用, 这能极大地开发他们的智力、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 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

二、培养审美能力, 提高欣赏水平

音乐以自己的独特功能———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形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人的情操, 净化人的心灵, 美化人的行为。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中美的作用。音乐是感情的表达, 也是灵魂的体现。当少儿对音乐产生强烈的情绪时, 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 心灵就可以得到美化。音乐教育使少儿进入积极的状态, 激起对美的内容的期盼和渴望, 从而陶醉在艺术教育之中。

让少儿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 让他们欣赏、感受、体现、创造音乐的美, 用音乐之美陶冶性情, 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如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可使学生联想到平静的江水、皎洁的明月等鲜明如画的音乐形象;欣赏名曲《二泉映月》可学生产生愉快、兴奋、痛苦、哀伤等不同的情绪变化, 体会到作者在黑暗的旧社会里追求光明、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

三、有助于培养少儿的规则意识

心理学家指出, 少儿社会化的发展终结在善于协调各种关系, 并在一定社会秩序中达到相对自治, 这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年幼的儿童在家庭里往往只处于服从的地位, 或处于撒娇受宠的“小皇帝”地位, 要发展平等自治的伙伴关系是很困难的。但在音乐活动中, 我们可以使少儿逐步体会到活动规则对活动本身的保障作用。首先, 音乐本身包含着许多规则, 如节奏、音高等。只有严格遵循这些规则, 音乐才能表现出优美的旋律。通过音乐活动所获得的这种规则意识会对少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 音乐教育活动能够提供在其他各种教育活动中相对缺乏的与同伴的共同活动 (尤其是音乐游戏) 。在儿童发展中, 恰恰是这种相互作用、平等交往的环境, 孩子们才能理解要把活动进行下去, 并遵守规则。这时, 规则不再是成人强加于他们的了。这种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为少儿今后遵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秩序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适应少儿情感的养成

声音是生活中人们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 而音乐艺术是用有组织的乐音, 经过艺术加工而创作出来的, 用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因此, 音乐艺术具有抒发、激励、表达人的情感的先天特长。

音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教育, 它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 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 能拨动少儿心灵中的琴弦, 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少儿音乐 篇5

观察对象:童童性别:男 观察时间:2月——4月 观察地点:教室 观察目的:

小班的孩子由于在家过度的依赖父母,自己的许多的事情都是由家里人帮着做,所以就行成了,一遇到事情就说:“我不会。”来到幼儿园以后就成了一种习惯,我们班的童童小朋友在园遇到事情时总是对着我说:“我不会”。我考虑到孩子有时并不是不会,而是缺乏自信心,要想让他们放开自己,大胆的去做事,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关键问题。观察实况一:

今天我让孩子们自己进行脚印绘画,开始我做了示范,当我给孩子们发笔的时候,童童对着我说:“老师我不会。”我告诉他:“不要紧,老师再给你讲一讲。”等我给孩子们发完了纸和笔,这时童童眼睛看着我好像又在说:“老师我不会。”我走过去告诉他:“童童,来我们一起画”我一边说一边和他一起做着,慢慢的我让他自己画鞋子的花纹,在我的鼓励下,他开始动笔,我急忙说:“就是这样,童童你做的很棒!你看你画的花纹像什么?。”在我和他的交谈中,慢慢的放开了。当遇到事情,不想努力或求助于人,这些都是幼儿缺乏自信的表现。观察实况二:

今天做套圈游戏时,我发现童童一直在观看其他小朋友在做,而自己却在后面偷偷地观看,我说;“来,童童,我们一起来套一套。”“童童连连往后退,说:“老师我不会,”“不要紧,老师教你。”童童这才慢吞吞的走过来,在我的鼓励下,他套了几次后,终于套上了,我看出他内心的喜悦。观察分析:

在和他妈妈的谈话中我也感觉到,童童在家没受到过任何的挫折,就因为他是一个小男孩,事事都包办代替,让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样的孩子总是期待照顾,做事时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观察指导

一、运用鼓励的方法

1、用语言鼓励:

在各种活动中我发现童童是一个胆小的孩子,有许多事情不敢主动去做,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总是以鼓励的语气告诉他:“只要你去做,你一定能行。”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先让孩子自己去做,后进行适当的帮助,让孩子明白挫折并不可怕的,问题是有没有勇气去面对,去承受。

2、用眼神鼓励:

像童童这样的孩子,每当他们做事情时,我们要时刻注意,随时给他们一个鼓励的眼神,冲他微笑、点点头,让他们知道老师随时关注他,给他增加信心。

3、给孩子表现的机会 上活动课时多让这样的孩子参加游戏活动,多来前面表现自己,让幼儿觉得自己能行,有成就感。

少儿音乐 篇6

关键词:幼儿;音乐课堂;游戏环节;生活化

一、音乐游戏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在幼儿园教学内容中融入游戏环节

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少儿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在选择音乐教材时,可以将一些游戏性和趣味性等融入歌词和旋律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得音乐教育更好地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开展能培养音乐素养的小游戏,形式简单但是又能够进行灵活运用,同时,在游戏内容的设计中,必须培养幼儿的兴趣,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环节中,为了能更好地促使幼儿积极地进入音乐游戏的角色中,从而更好地得到锻炼。在进入一段歌曲的演唱前,可以通过相应的游戏方式进行简短发声的练习,利用手势发声等来进行。又如,在“猫和老鼠”的教学环节中,利用相应的角色扮演游戏,促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从而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步感受到音乐教学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2.全面运用自由的课堂组织形式

在当前的少儿音乐课堂教学中,为了使教学手段多元化,这就必须在音乐教学课堂上利用唱歌、跳舞等形式进行教学。例如,可以配合音乐游戏来开展各种组织形式的教学,从而有效地加强幼儿的审美情趣训练。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使得其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其下意识地进行相应的跟唱和表演,从而体会到各种不同的情感,而这正是当前幼儿音乐教育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可以将音乐学习和幼儿的相关活动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进而能够更好地促使幼儿学习参与活动。同时,在培养高层次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等方面,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必须根据教材对结构内容进行相应环节的设计,使得各个教育环节更加情节化,使得幼儿能够更好地从陌生主题顺利走向一个熟悉的意境。

3.采用多元化的游戏元素教学方法

从某种程度上看,幼儿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要充分依据幼儿的心理特征,有效地利用幼儿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兴趣,对幼儿的思维能力进行全面培养。例如,可以设计一些非常可爱的图形来表现音乐符号,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增强幼儿对音乐符号的认知。这是由于幼儿难以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为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必须使得音乐游戏更加具有律动性,有效地促使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挥能力。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充分看到,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运用更加正确、熟练的教学手势,继而能够正确展现作品中的音乐形象,为幼儿提供正确的模仿板块,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二、音乐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表达

从现阶段来看,音乐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一般来说,音乐总体是来源于生活,基本上相关的音乐内容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因此,在幼儿园的幼儿音乐课堂中,教学的音乐内容必须要贴近生活,才能够更好地找到音乐和幼儿生活的结合点。

具体而言,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以幼儿兴趣为导向,逐步发现和选择一些与生活、自然相关联的内容。例如,虫鸣鸟叫和雷雨等,都是自然环境中常见的声音,教师可以在讲授《小鸭子》等歌曲中,利用播放器将一些没有经过处理的声音播放给幼儿听,以此增强幼儿对音乐的熟悉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发现并模仿一些声音,在《小汽车》的歌曲中,可以让幼儿模仿汽车的喇叭声,从而为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节奏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进一步提升幼儿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在《春天在哪里》的教学中,让幼儿在初步学会歌曲后,利用多媒体为幼儿提供更多关于春天的图片,进而使幼儿能够更好地加深对歌曲的认识。又或者可以采用教材上的一些歌曲,选用一些经典和深受幼儿喜爱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动画片,进而使其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资源。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将幼儿对动画片的喜爱逐渐转移到对音乐的喜爱上,进而最大限度地丰富幼儿对音乐学习的认识。

总的来说,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幼儿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认为,只有在音乐课堂中加强对音乐游戏的把握,将诸多游戏元素有效地融入音乐课堂中,才能更好地提升幼儿音乐课堂的效率。与此同时,本文笔者还认为,音乐创作大多来源于生活,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掘生活中的资源并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增强幼儿对音乐的喜爱。

参考文献:

[1]杜涓.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舞蹈技能训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08):2-16.

[2]杜鹏宇.音乐教育对幼儿成长发育的促进作用[J].大舞台,2014(08):10-14.

[3]王聪.论幼儿早期音乐教育[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3(04):90-93.

少儿古筝音乐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篇7

一、发挥教师在培养学生兴趣中的主导作用。

古筝教学是言传身教的过程, 若要“授人以渔”, 教师需首先掌握正确的演奏的方法, 重视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也是必要的, 能够积累丰富的授课经验, 促进教学法的完善。并要看重古筝的艺术价值, 把筝当做一门专业学科认真学习研究, 艺术上精益求精。对筝有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 因大多数没有接触过正规的音乐常识培训, 应从多种途径来侧重学习, 乐理知识和视唱练耳是必不可少的有效补充。乐理知识在学习古筝过程中的运用是相当重要的。近年来涌现出许多新创作的无调性曲子和兼具双重调性的曲子, 要求弹奏者必须具有识谱能力, 听辩别音高的能力, 为此, 可加强视唱练耳的训练, 对学生要讲解识谱的意义。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学生兴趣得以顺利发展就会成为天才”。卡巴列夫斯基在《怎样给孩子讲音乐》一书中说到, 我们时刻都不应忘记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引起听众对音乐的兴趣, 从情感上吸引他们, 用我们对音乐的爱去感染他们。在古筝教学中也同样, 教师首先要具有爱心, 把教师的爱渗透到教学当中, 以共同学习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其次, 要注重音色和速度。音色指声音的品质和色彩, 在音乐语言中, 音色极为重要,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特别是在器乐作品中, 它没有文学语言生动的描绘, 靠的是音乐语言旋律、节奏、强弱、音色来诠释音乐形象。发音技巧是整个演奏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纯净的发音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影响古筝音色的诸多因素, 例如:力度、触弦角度等, 每个音的厚薄、清晰度、颗粒性都与恰当把握每一因素的分寸有着紧密的联系。掌握了这些细节方面的技巧后, 才能得心应手的弹奏出根据乐曲需要的音色和音量, 也是突出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必要保证。

再次, 教师要给学生示范, 譬如, 弹奏《渔舟唱晚》、《嘎达梅林》等曲目时, 学生对未知的音乐充满了好奇心, 这时指尖流淌出的清丽乐音会使学生惊喜地想去试弹, 这就调动了学生学琴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先观摩其他学生上课, 让学生感受, 或先教父母弹奏一两首乐曲, 让其父母在家中演奏, 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强化因材施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主渠道

因材施教是传统教学的重要理念, 也是凸显学生主体性、尊重学生感受, 培养学生兴趣的主渠道。为此, 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方面都有极富创意的表现。创造力有时就是在这样的同中求异中进一步达到发扬光大。

最后, 既然花可以在花瓶上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那么这些创作也同样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物品上了, 这样这节《物品上的花廊》一课, 也可以基本画一个圆满的句号了。在这节课上运用了几种关于培养创造力的教学方法, 虽然称不上是最好的方法, 但在教学中还是取得了一定效果。看着学生们一幅幅生动而又具创意的花卉作品, 看着学生们很有成就感, 沉浸在创作的欢乐中, 我也非常的开心。课后, 有的学生还告诉我, 他自己都没想到能画出这么美, 这么与众不同的画。

1、有的学生学习进度太快, 复习少造成厌学。

有句话“温故而知新”, 新能力是旧能力积累发展而来的, 记得上学学英语时, 老师为我们布置的作业天天都是一样的, 即每天抄写单词, 学到第五课, 就背写一到五课的单词, 学到第六课再背写一至六课的单词, 以此类推, 那些单词就像长在心里一样。古筝学习也是如此, 在学新曲目的同时, 要经常复习过去弹过的曲目, 先慢、准、稳, 再求快、熟练, 这样循序渐进, 兴趣渐浓, 厌学自然消失。

2、难度的增加, 要针对性练习。

比如分手练习, 分手练习的目的是减轻大脑的一部分负担, 对每只手可以细心检查, 保证练筝的质量, 如果贪图省事, 一开始就合手练琴, 表面上看节省了时间, 但往往出现错误指法, 节奏不稳等问题, 因为这些问题导致整首曲子漏洞百出, 虽然练了很长时间, 分句及音乐的表现力就不够了。分手练习从表面上看, 好像是需要多一些时间, 但是从整体练习的效果上看, 它可以保证每只手的弹奏质量, 为双手的弹奏打好良好的基础。当进入双手合练时, 更要仔细小心, 认真检查, 不断分手练习, 然后再分手合练, 效果更佳。

3、慢速练习, 事半功倍。

当整首乐曲慢速练习时, 注意力集中, 每个细节做得清楚, 对整体把握更有分寸, 一味的快练, 不但不能解决问题, 反而会使手臂僵硬, 声音模糊, 到头来时间花费的不少, 却不能达到应有的练习效果。

4、难点练习, 各个击破。

每首乐曲都有不容易弹奏的难点, 难点必须作为单独的练习部分, 不需要每次都将乐曲从头至尾地一遍一遍弹奏, 如果乐曲长, 难点多, 就要将难点编号练习, 各个击破。练习时遇到问题或不顺畅的地方时要查找原因, 停下来弄清、搞懂、再继续往下练, 或者从头再来, 这样练习才可能收到很好的练习效果。只有认真的去发现问题, 有条不紊的解决问题, 才会使演奏的水平不断提高。

三、正确对待考级是消除兴趣激发的主要课题

有的学生热衷于考级, 为了考级而考级, 考级时只把曲目弹下来, 并互相攀比, 心理有了沉重的压力, 也对古筝失去了兴趣。进度快不能代表学习状况良好, 不求质只求量, 说明对筝的艺术缺乏深刻的审美认识。每首作品都有其所要抒发的情感, 当学生断断续续无句读, 律动错音不绝于耳地艰难弹奏乐曲时, 受损的是孩子的耳朵, 逐渐在孩子心目中, 音乐的美就可望不可及了。我们应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切记不要互相攀比进度, 如果孩子为了考级而考级时, 往往会以获得等级证书为目的, 基本功不扎实, 缺乏丰富的表现力和内涵, 也就有了沉重的包袱, 只求完成任务的自保, 就无暇有及到音乐的意境, 乐曲无意境美就更不能从古筝弹奏中获得欣喜的鼓励了。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弹奏时, 胳膊架着, 手腕上下翻动, 弹出的声音多而无生气, 要想弹奏美好的乐音就要通过正确的弹奏方法, 除了音准、节奏外,

当然学生创造力绝不是单单靠这些就能充分培养出来, 众多客观上和主观上的原因制约着创造力的充分发挥。与整个社会的良好教育环境, 自身优良的个性品质、丰富的知识结构、综合的智力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互相作用, 互相影响, 也决定了创造力的培养水平。创造力的培养也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厚积薄发, 才会有无穷的创造力, 才能推动美术教育向前发展, 才能推动整个社会不断进步。最后我想用希恩对创造力的诠释来作为结尾———欢乐的名字是创造。让我们欢乐的创造, 创造出更多的欢乐。

析中国古代唱论中的民族声乐教育经验

麻华

(河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中国古代唱论博大精深, 其中有关民族声乐教育经验的论述更是值得现代声乐教育者吸收和借鉴的绚丽瑰宝。本文萃取中国古代唱论中宝贵的民族声乐教育经验论断, 以此分析现代民族声乐的教育教学, 期待能为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古代唱论民族声乐教育理论教育经验

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人对于人声歌唱的评价以及中国古代歌唱艺术发展的辉煌状况。而这些盛况的取得又必须得益于古代民族声乐教育的高度发达。所以古人才有了“大匠诲人, 必以规矩, 学者亦必以规矩。”之说。

中国的声乐教育历史源远流长, 上可追溯到先秦时期,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教与学的规范也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完善成熟起来, 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代民族声乐艺术的繁荣看到当时民族声乐教育的规范。好的民族声乐教育规范对于一个民族的声乐艺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 为了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我们必须向古人学习。从中国古代唱论中吸取营养。

一、民族声乐教育理念

1、选才:

声乐艺术和其它的学科一样, 在相对的条件下, 总有一些学唱者比其他学唱者更适宜声乐的学习, 而我们把选拔这类人的过程称之为“选才”。关于选才, 在我国古代的唱论中就有明显的规定和要求。《韩非子·外储说》:“教歌者先摆以法, 疾呼中宫, 徐呼中微。疾不中宫, 徐不中微, 不可谓教”。这表明选择声乐学习的学唱者需要一定的嗓音条件作基础, 这样在教育中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实践:

教育理念决定教育实践, 我国古人很早就人到这一点。《礼记·学记》中说道:“善歌者, 使人继其声善教者, 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 微而减, 罕譬而喻, 可谓继志矣。”意即为:擅长歌唱的人, 能够让别人去模仿他的声音, 务求酷似而善于教授歌唱的人则能用既简明有深意的话让别人掌握他的歌唱方法。这种在民族声乐教育中“授人以渔”, 而非“授人以鱼”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 声乐教育的本质不是让学生学唱教师的发声和感觉, 而是要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好的声音概念, 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性地学习。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在一次授课中就曾告诫年轻的声乐教育者这种声乐中特有的教与学的关系, 他极力反对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强行灌输, 认为有些感觉绝不能用教师自己的感受和语言去叫学生接受, 要让学生自己有所体会后, 用他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3、教法:

因材施教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教育的特色之一, 而民族声乐的教育更应如此。《乐记·师乙篇》中记载了子页访问乐师乙时的一段对话, 问:“赐闻声歌各有宜也, 如赐者, 宜何歌也?”乐师乙回答说:“……宽而静, 柔而正者, 宜歌颂广

触弦的位置、角度、指法、指序、速度、音色等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演奏效果。在教学时, 教师教授时要强调手型、识谱能力、触键乐句的划分, 技巧表现, 让音乐的灵性由心而发, 使学生具备奋勇向前的动力。再者, 多听多实践在演奏中才能迸发出灵感, 接触的作品少, 学生的情感就不能被全面的开发和锻炼, 学习者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只练习考级曲目, 视练习其他作品为浪费时间是不可取的, 要以平常心态看待考级, 循序渐进地学习, 逐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四、与配合家长是培养学生学筝兴趣的有益机制。

学筝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现实生活当中, 相当一部分家长不重视与孩子的沟通, 视孩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 不辩明原因就随意责骂, 更有甚者, 平日里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 当知道孩子的学习状况不理想时, 立即表现出自己的失望, 言语中影射孩子其它方面的缺点, 甚至采取体罚, 极其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 而孩子非常在意家长是否真正关心爱护他。作为家长要仔细大而静, 疏达而信者, 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 宜歌小雅正直而静, 廉而谦者, 宜歌风。”可见, 师乙认为歌唱者适宜唱什么样的歌是与他的性格有着密切关联的, 不同的人的性格不同, 适合的歌曲类型也不同, 学唱的人要根据各自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歌唱风格。《顾误录·学曲六戒》中把“不就所长”做为首戒:“人声不同, 须取其与何曲相近, 就而学之, 既易得口气, 又省气力。往往有绝细喉咙, 而喜阔口曲冠冕, 嫌生旦曲扭捏者。又有极洪声音, 而喜生旦曲细腻, 嫌阔口粗率者。舍其所长, 用其所短, 焉能尽善是首戒也。”在声乐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唱者的条件和特点, 制定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 尊重和发挥不同学唱者的个性、长处, 使其能形成属于自己的歌唱风格。绝不是以同一套教学理论方法来套用到每一个学唱者的身上, 这样会抹煞学生的个性, 也不利于民族声乐人才的培养。

4、步骤:

声乐的学习是一个漫长而抽象复杂的过程, 必须严格的按照特有的步骤循序渐进, 力求避免学唱者在声乐学习的道路上走弯路, 古人魏良辅在《曲律》中将声乐的入门学习分成了三个步骤。“初学先引发其声响, 次辨别其字面, 又次理正其腔调, 不以混乱强记, 以乱规格。”意为:学习声乐的人第一件事应首先把自己的声音释放出来, 建立一个良好的声音观念, 能唱出正确的声音来, 在声音问题基本解决后就需要学习和研究歌曲中歌词的五音、四呼、平仄各是怎样, 每句歌词的含义如何, 然后就要考虑字与声相结合的抑扬顿挫、长短缓急等, 这三个步骤是连续的整体, 不可乱了次序。

二、民族声乐教育要求

1、字正腔圆:民族声乐歌唱艺术的技巧运用, 主要体现在吐字、行腔两个方面。古时在民族声乐艺术上的字、腔关系上虽各家见地不同, 但本质不变。古人在长期的民族声乐教育教学实践中, 逐渐悟出字、腔的辨证统一关系, 逐步得出“字正腔圆”的民族声乐审美原则。古人李渔在他的《闲情偶寄》中说:“曲文之中, 有正字, 有衬字。每遇正字, 必声高而气长;若遇衬字, 则声低气短而疾忙带过。……一段有一段之主次, 一句有一句之主次。主高而扬, 客低而抑, 此至当不易之理, 即最简极便之法也。谓缓、急、顿、挫。”在这里, 李渔把吐字归韵与歌曲的行腔规律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提出:行腔的“高、低、轻、重、抑、扬”主要是依据歌词中的字意来设计的。另外他在《闲情偶寄》中还记载了对民族声乐教育中“字忌模糊”的要求:“常有唱完一曲, 听者止闻其声, 辨不出一字者, 令人闷

观察, 从学生心理分析, 密切配合引导学生走出困境, 为了营造一个安静放松的学习氛围, 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聆听适合他们的音乐, 并尽可能去观赏音乐家的现场演出, 身临其境的孩子心灵被音乐浸润, 定能感悟到音乐的真谛!润物细无声, 渐渐地孩子对音乐的表现便产生了追求。平日的家庭练习中, 强调寓教于乐, 保持孩子的学筝兴趣。鼓励孩子用所学的音符、节奏自创小曲, 定期举办家庭音乐会, 或小朋友之间的交流演出等, 均能激发保持孩子学筝的兴趣, 与孩子一起历练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勇气。

摘要:本文针对历年的考级、教学辅导及学习交流中发现存在的问题, 浅析如何在古筝的教学中培养音乐兴趣, 以达到促进古筝教学全面发展的目的, 从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采取不同培养措施的分析, 全面提高古筝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兴趣,培养,识谱,能力

参考文献

[1]、《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

[2]、孙文妍何宝泉《少年儿童古筝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年

[3]、傅明鉴《筝艺揽韵》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

少儿音乐 篇8

除少儿钢琴教育的统一规范性问题外, 从主观上讲, 就是钢琴教师不重视“软功”以及在这方面的锤炼不够。笔者从事少儿钢琴教育多年, 经过实际的探索和体验, 并结合当前少儿钢琴教材进行不断的改进和更新, 在此过程中, 我深切地感受到,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儿钢琴教师并非易事, 少儿钢琴教师不仅应该是现实的钢琴教书匠, 更应该是有较高思想文化素质与精神追求的人。目前, 大多数“80后”少儿钢琴教师从小学琴都具备了“童子功”, 经大学几年专修钢琴后, 他们的“硬功”总体上是不错的, 但不足的是教育心理学、德智人文知识等“软功”, 因缺乏积累而尚有欠缺。他们毕业后从事少儿钢琴教学工作在“兴趣为先”“做人为先”等“软功”等方面重视不起来, 难以领悟到少儿钢琴教学的真正要求。

所谓“硬功”, 就一般而言, 应该包括钢琴演奏的技术水平、能力和钢琴知识。不仅如此, 还要具备较好的教育心理学水平和文化素质修养。在衡量少儿钢琴教师的标准上, 我们往往是以“硬功”来衡量的, 比赛也是凭“硬功”打分, 谁的“硬功”好谁就得奖, 甚至谁就可以成为好的钢琴教师。整个教育理念和比赛理念都围绕“硬功”这一轴心旋转, 忽视了钢琴教育中的“软功”, 这也正是我国当前少儿钢琴教育发展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

“软功”是相对“硬功”而言的。“软功”是一种内在的教育心理学水平和文化素质修养功夫, 属于水平能力、精神气质、人文素养、思想境界的范畴。具体说来, “软功”分为以下几方面:

1.情境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 学生的情感、意志的培养, 学生的性格、气质、态度的调节等, 对教学所产生怎样的效果很重要。要使少儿学生专注于教师的讲课与训练之中, 教师不多采用形象化、趣味性等去操作教学, 是无法教好学生和使学生学到老师所教的知识的。因此, 教师要懂得运用教育心理学去观察、训练学生。由于中国独生子女普遍存在“溺爱”的问题, 他们的学习状态属于期待型者居多, 即只期望成功, 却不习惯不善于自己学习, 只待兴趣起来就学一些和寄希望于教师和家长具体帮助“嚼好喂食”, 于是, 作为少儿钢琴教师必须明确:钢琴基础教育的宗旨应当是在好的情境氛围中才能教会学生学习。

2.思维能力。

“音乐是愉悦、思维着的声音”。要传达这种声音, 对少儿钢琴学生的兴趣教学其思维能力十分重要。“思维是意识的核心, 是最高水平的心理活动”。少儿钢琴教学不仅仅是要教学生的技巧和知识, 更重要的是以兴趣为先导, 去培养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法, 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而要达此目的, 教师自身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具备必须先行, 不要单纯向学生生硬地灌输知识, 而要向学生授之乐学之方法, 启之以智慧、励之以做人做事, 使学生通过提高思维能力去面对钢琴艺术。

3.情感内涵。

音乐是表“情”的艺术。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钢琴音乐是最美和最能表达情感的乐器。少儿钢琴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艺术情感丰富的人, 这种情感包括有人情、爱心、良心、同情和种种神圣的感情。少儿钢琴教师通过音乐来激发学生的这类情感, 并借助钢琴演奏示范, 把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 使学生真正感受钢琴音乐意境的呈现对于表达情感的至上意义。

4.人文素养。

少儿钢琴教学需要更高、更深厚的人文基础和艺术修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是一种综合素养……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 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一个真正的钢琴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是一个真正的人, 而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没有比提高文学、诗歌、历史乃至哲学修养更为重要的事了。一个优秀的少儿钢琴教育工作者, 首先必须要有传统文化的人文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去学习和融化外来文化, 才可能在研究学习众多学者和哲人的思想中, 提取出自己的钢琴教育见解。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傅聪和钢琴教育家周广仁先生正是这样做的。因此, 当今的少儿钢琴教师必须超越“市场价位”的诱引, 多花时间在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上, 使自己真正能成为高雅艺术的启蒙者和教育者。

当前, 校外少儿钢琴培训, 大多着眼于应试、升学、取证、考级、获得各种有利的、多少带有一些与虚荣相干的评价, 而忽视基本素质水平的提高;而钢琴培训机构与个体也不得不与其遥相呼应, 形成当前社会倾向对钢琴培训教育的要求偏于功利性。因此, 作为一名称职的少儿钢琴教师必须心知肚明, 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基本素质教育, 以优质培训服务于学生和家长, 对受教育者健康成长负责, 对社会负责。

总之, 少儿钢琴教师要“硬功”“软功”并重, 轻重不能失衡, 要特别重视加强自身艺术修养, 一个优秀的少儿钢琴教育者, 除了钢琴的演奏和教学艺术外, 不仅要具备不同程度的其他方面的音乐知识或表演经验, 还应该有或一定程度了解绘画、雕塑、文学、诗歌等方面的知识。作为一位少儿钢琴教育者就应该像画家面对颜色一样, 对音色十分敏感和富于选择能力;像诗人一样, 富于幻想和浪漫气息, 并能把万千思绪浓缩到一个短句之中;像杂技演员一样, 接受最艰苦的训练并能准确无误地完成任何艰难的技巧动作;像电影演员一样……因此, “80后”的少儿钢琴教师, 要在现有的钢琴演奏和教学水平的基础上, 更多地掌握一点其他艺术门类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 才能使自己的钢琴教学达到更好更高水平, 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就能培养出综合能力优秀的少儿钢琴学生, 为中国社会主义音乐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力群.让音乐成就全面发展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启示.福建艺术, 2003, (3) .

[2]林百玲.从审美的角度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第一、二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3]冯玉平.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刍议音乐教育如何与素质教育同步发展 (第一、二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4]葛得月.朱工一钢琴教学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1.

少儿音乐 篇9

古筝已有2000多年历史, 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既能柔美细腻, 又能宏伟磅礴。同时, 随着时代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创作突破了传统的五声音阶结构型, 进一步扩展了筝的表现力。如今, 很多家长希望把孩子从小培养的多才多艺, 所以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四五岁就开始习筝。但学习古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大部分少年儿童学筝时断时续, 兴趣不持久。重要的是, 他们缺乏兴趣, 或兴趣不持久。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 当我们面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时, 会很投入, 而且印象深刻时, 就产生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成功的秘诀。

一、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一) 激发学琴原动力

以琴激趣, 点燃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由于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年龄较小, 他们对古筝有很强的好奇心, 但缺乏耐性, 思想不集中。所以在感情上就要和他们亲近, 让孩子在心理上接受和喜欢自己。作为教师, 还要抓住儿童爱玩好动的特点, 他们一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 所以要使无意识变为有意识, 完成从好奇心到产生兴趣的转变。在少儿刚接触古筝时, 要从基本功抓起, 因为基本功的好坏对能否弹好古筝至关的重要。但是练习基本功时的单一和枯燥会使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慢慢产生厌倦,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一些措施, 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比如把基本功和熟悉的儿歌小曲子结合起来, 当他们听见熟悉的儿歌后, 就会合着拍子轻声哼唱。通过这种技巧与乐曲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 以美的旋律, 来激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

(二) 提高审美感知力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 因此在古筝作品中想要把节奏、音色、力度、速度表现出来的话, 一定要从技巧开始抓起。把勾、托、抹、劈、滑、揉等技巧教学同审美教育联系在一起, 只有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感知能力, 才能在演奏古筝时, 把作品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 在儿童古筝教学中, 一定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对古筝音乐的审美感知力, 通过结合典型的乐曲, 去启发学生感知不同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不同作用。从技能教学中让学生感知什么是筝乐美以及如何达到这种美, 从而唤起学生对美得向往和追求, 所以教师在范奏中要注意古筝技巧的正确方法。古筝音乐的表现力是由诸多要素结合而产生的, 相同的音乐要素, 不同的学生演奏出来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重要的是学生凭自己的感受去体会与理解。

(三) 增强音乐想象力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则是无限的, 所以音乐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古筝教学中一定要不断的引导学生提高对音乐的领悟能力, 而音乐想象力又是审美领悟能力提升的关键。如《渔舟唱晚》是一首优美、典雅而富有情趣的曲子, 它引用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为题, 描绘了夕阳西下, 小船轻轻荡漾, 辛苦的渔民忘却一天的疲劳, 悠闲自得, 满载而归的画面。在教学中, 要让学生在脑中去想象画面, 置身其中。在学生充分理解曲目的内容后, 再去识谱演奏, 这样就会显得轻松愉快。在古筝教学中要不断的引导学生提高对音乐的领悟能力。

二、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凡是儿童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 才会作出更多的投入并使能力得到更多的锻炼, 兴趣一经形成, 就会吸引儿童去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兴趣是一种心理特征, 它不是生来固有的, 是后天培养形成的, 是生活所需激发而发展起来的。俗话说:“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自身”。在这个入门阶段, 老师担负着正确引导学生兴趣的责任。俗话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学琴的过程中, 很多学生都将自己的老师视为榜样, 视为偶像。假如, 一个老师对于古筝事业执着追求, 那他的学生也会对古筝产生浓厚的兴趣。反之, 若老师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教学, 那他学生的兴趣也会大大打折。所以, 老师的兴趣和学生的兴趣很大程度是成正比的。

三、培养学习兴趣的几个要素

(一) 因材施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渠道

因材施教是传统教学的重要理念, 也是尊重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兴趣的主要渠道。少年儿童学习古筝基本上都是利用课余时间。但是存在年龄、能力和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 使教学很难采取固定的模式。这就要求古筝教师, 必须全面的摸清每个学生的情况, 做到了如指掌。并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 制定适宜的教学内容, 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 家长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纽带

儿童学筝启蒙教学的成败取决于三方面因素, 首先是孩子自身天赋和勤奋, 其次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态度, 剩下的一点则是家长的密切配合与辅导。实际上, 对于年幼的初学者来说, 家长起着“助教”的作用。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首先, 家长应注意对待孩子的态度、语气和语言。另外, 家长还要培养孩子独立练琴的能力。最后, 家长不要急于求成而要适时奖励, 不然容易信心减去, 兴趣低落, 还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弹琴不是件容易事, 它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 要做到手、眼、脑并用, 让孩子协调好这一切本来就是件复杂的事情。所以有缺点是正常的, 可能一个缺点克服了, 又会有新的缺点需要克服, 这都不足为怪。只要脚踏实地, 最终都会积少成多, 取得可观的进步。

(三) 循序渐进是学好古筝的重要方法

科学的安排练习时间, 学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 教师必须根据儿童年龄小这一特点, 有计划地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教学内容, 循序渐进的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首先, 要固定练琴时间, 养成定时对音乐的兴奋习惯, 提高效率, 快速进入状态达到省时的作用。要持之以恒, 连续不间断地上课, 在每次古筝课后要安排练习, 来巩固当天所学。其次, 要明确练习的目的, 可以采取少量多次的练习方式来适应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短的特点, 将一天中可以用来练习的时间分散开来使用。在练习时要做到, 认真正确地练好每一遍, 不强求数量。争取在最少的时间完成任务, 养成注意力集中, 认真练琴的好习惯。

结语

学习古筝是一个快乐的过程, 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在学习过程中, 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耐心的启发和正确的指导, 使儿童能够自然地亲近古筝从而在美妙的琴声中健康快乐的成长。艺术是无止境的, 要使学生在自由和愉快的音乐中, 自主地感受音乐,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素质。

摘要:在素质教育备受关注的今天, 越来越多的少儿开始热衷于古筝学习。但是大多数学筝者存在学习不持久的问题。分析了该现象背后的原因, 本文提出少儿学筝效率低的问题, 浅谈了兴趣培养在少儿古筝教学中的重要性, 论证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是提高学琴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少儿古筝,音乐教学,兴趣,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彤.中国筝曲的继承与发展[J].艺术研究, 2006.4, 4-6.

[2]鲁道夫.谢弗.儿童心理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6, 9-12.

[3]常俊玲.原生态艺术传承与儿童审美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3, 56-60.

[4]刘承华.中国音乐的神韵[M].福州:人民出版社, 2004.8, 32-35.

[5]龙德君.少儿古筝教材[M].北京:蓝天出版社, 1999.6, 102-103.

[6]王虹.浅谈儿童古筝教学的几点体会[J].科技信息, 2007.5, 3-4.

[7]卢家楣.对情绪智力概念的探讨[J].心理科学, 2005.6, 6-7.

[8]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9, 45-48.

少儿音乐 篇10

国内高师音乐教育的“音乐学院”倾向, 向来为人们所诟病, 十年前国内关于“师范性”的大讨论, 其前缘也正在于此。高师的培养目标在于合格的中高等音乐师资, 其教育教学的全系统必须紧紧围绕这一中心。然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 “向音乐学院看齐”“技能至上”的倾向却是十分普遍, 专业尖子生得到的表扬、获得的机会, 远比普通学生要多得多, 而所谓尖子生, 其实主要是通过比赛选拔出来的。

针对学生而言, 每一年的期中、期末以及结业考试 (含考查) , 三好学生的评定, 奖学金的申请与评定, 研究生的推选, 等等, 凡是直接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各种评选, 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学业成绩与获奖证书, 也就是说, 在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时候, 几乎全部是以比赛或类似于比赛的考试的方式来进行, 这样, 比赛就成了唯一的指挥棒, 分数成了学生的命根子。

针对教师而言, 每一年的年度考核, 教师职称评定, 科研项目的申请等, 无不以可量化的方式来进行, 针对音乐专业而言, 高师系统中教师规模相对庞大, 个人水平参差不齐, 优质师资自然就受到了人们特别的青睐, 名气大的教师可以获得许多额外讲学之类的机会, 就是私下收学生, 学生也多、收费也高, 名气小的教师只能是拣一些残羹剩汁, 而名气的大小往往又直接由其本人及学生的获奖情况来决定, 这样整个系统对于比赛趋之若鹜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具体针对钢琴教育而言, 大环境决定小环境、大风气促成小风气, 即便其中有一些教师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可贵的做人的良心, 但这一类教师只占绝少数, 而且他们对于一些不良现象往往也只能是徒生慨叹, 对于从根本上扭转已经有些败坏的教育风气很难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二、钢琴“比赛教育”对少儿音乐教育的影响

少儿教育一般是指幼儿及小学阶段的教育, 相较于其它教育类型来说, 这是一个特殊的教育体系, 它的特殊性首先是由受教育者的年龄特性决定的。三四岁以上的儿童群起而练钢琴, 这就造成了少儿“钢琴热”现象, 记得《中国音乐教育》曾说中国琴童的总量超过千万, 这大概比世界其它所有国家琴童的总和还要多。

我曾就琴童的相关学习情况走访过郑州市的一些中小学、幼儿园及周边的培训班, 了解到一些少儿钢琴教育的真实状况。笔者将关注对象设定在四岁至十五岁之间 (初中以前) 琴童, 访问对象含学生、家长、教师, 其中学生、家长各100人, 教师26人, 总计226人。其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1. 有钢琴学习意愿:

学生22人, 家长100人;有钢琴学习兴趣:学生16人, 家长59人。家长的热情远远超过学生。

2. 学习钢琴的原因:

学生表示家长让学的91人, 自己想学的9人。家长表示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气质的为44人;看到别人学也就跟着学 (随大流) 为33人;不知道报什么班, 相比较钢琴班还能学点东西为17人;这其中认为孩子自己要学的有31人。可见, 学琴的直接原因主要在家长。

3. 学习激励:

参加考级或准备考级占总数的96% (含学生、家长、教师) ;参加或准备参加各种比赛41%, 其中教师23人, 占教师总数的88.5%;参加或想参加各种演出活动76%;物质或金钱奖励 (含外出旅游) 的17% (家长) 。对于比赛及考级, 教师、家长的愿望远比学生要强烈得多, 其中教师尤甚。

4. 教材使用情况 (教师) :

使用或准备使用考级教材为100%。对于“音乐幼苗”们的教育, 樊慰慈先生曾经提出过自己的忠告:“培养广大群众的音乐兴趣与见上能力, 以及对音乐幼苗 (包括部分的家长和老师) 习乐目的之思想再教育, 就是厚植这块土壤的重要基础工作, 而它绝非以奖金激励的方式所能促成。”

三、钢琴“比赛教育”对社会音乐教育的影响

就我所了解的情况看, 目前社会钢琴教育的实体主要是琴行、私立培训学校以及单个教师, 利益追逐是其根本动力, 市场化运作是其必然选择, 于是, 我们时时可以看到该体系中几乎无处不在的金钱关系。当然, 其中也有许多机构或个人比较讲求信誉, 对待学生也比较尽心, 授课比较负责认, 其社会信誉度甚至要超过公办学校所开办的各种特长班。

从教育实体的角度出发, 要想塑造良好的形象, 一个行之有效的选择就是让自己的学生多参加各种比赛, 他们认为:用获奖证书来证明自身的教学实力, 比你用嘴说要强上一万倍。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所有这类机构办公及教学场所的墙壁上, 要么是各级教育、文化管理部门颁发的各种嘉奖, 要么是主人与名人名家的巨幅合影照, 要么就是学生的各种获奖证书。以获奖与否作为判定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最重要指标, 当然就会助长“比赛至上”的行业风气:教学的内容、进度、方法全部围绕比赛 (含考级) 来进行, 比赛成绩成了办学实体以及教师的生命线, 名次代替艺术感受力、领悟力及创造力而成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只是, 这样的教育观念及行为如何能够保护学生的艺术灵性, 如何培养真正意义上的钢琴艺术家?如果你要问这样的问题, 人家会说:“别整那些没用的, 我没有那么高尚, 我们就是合理合法的挣钱而已。”

上一篇:就业指导队伍下一篇:文言文学习的几点建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