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训练

2024-09-17

坚持训练(通用5篇)

坚持训练 篇1

阅读教学中, 要指导学生由文悟理, 由文生情。要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 组织学生熟读课文, 启发精思, 安排好感情朗读、复述、背诵和讨论写作方法、表达方法等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优美, 体会到作者布局谋篇的技巧, 懂得怎样把语言文字用得准确、鲜明、生动。

一、以读代讲,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明理

低段的讲读必须注意:在读中理解课文和把识字与阅读结合起来, 边读书边识字, 读懂了课文, 才能明白道理。例如, 《回声》这一课, 初读课文时, 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通课文, 读前提出要求:1.注意读准5个生字的音;2.看看本课有几个自然段, 在每个自然段前标出序号。读后检查效果:出示生词卡片, 要求读准前鼻音、后鼻音和三拼音节的音。然后设疑引读第一自然段。提问:1.作者写了哪些景物?2. (看投影片) 你觉得这里美吗?美在什么地方?这一段是景物描写, 是回声产生的环境。指导学生观看小河上那座美丽的小石桥和它的倒影, 启发学生用不同语言回答上述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理解第四、五自然段。在理解第四自然段时如果只带着问题“青蛙妈妈是怎么做的?” (观察图二, 再放录像:青蛙妈妈投石击水。) 对低年级的学生只从逻辑推理上去讲述, 是很难说清楚水波荡出去碰到障碍又荡回来这个现象的。问题是思维的导向, 先提出思考题, 在读中去搜索答案, 再观察插图, 继而看录像, 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独特作用, 变静为动, 变抽象为形象, 使复杂的概念变得显而易懂。这里, 在同一时间面向全体, 让每个学生自言自语地说、同座位互说:“怎样投石击水”。在理解的基础上填词句, 并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出示:jiǎn捡起、rēng扔进bōwén波纹、dàng荡回来)

青蛙妈妈 () 起一颗石子, () 进河里, 河水激起一圈圈 () 。 () 碰到河岸, 又一圈圈地 () 回来。

教师范读第五自然段, 让学生读议:青蛙妈妈说了几句话?逐句理解, 并在句中比较词意:

1.水的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

2.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 也要返回来。

在语境中理解:荡:摆动、波动的意思。返:回、还的意思。理解词意后填词读句:青蛙叫的声音的 () , 碰到桥洞的 () 也要 () 回来, 请两位学生分别读以下两句话。

比较:1.小青蛙高兴地说:“妈妈, 我明白了, 这就是回声吧?”

2.小青蛙高兴得一蹦老高, 说:“妈妈, 我明白了, 这就是回声吧?”再请这两位学生带着表情、动作分别演示这两句话。

至此, 学生对第五自然段 (重点段) 的词与句有了深入的理解, 并懂得回声是怎样产生的。词句训练是二年级的重点,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训练, 有的段落以读代讲, 重点部分逐句理解, 在读议中比较了“荡”与“返”。结合观看实验两次填空读句, 使之理解:水波、声波, 表演读句, 不仅理解了“一蹦老高”的词意, 而且领悟了为什么要一蹦老高。与此同时, 物理学的术语———回声, 这一难点也迎刃而解。

二、设计读、议、情、练,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心理学家认为, 情感是建立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之上的, 认识深化了, 情感才能得以发展。《鱼游到纸上》, 这一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紧抓课后思考题: (1) “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2) “先游到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围绕本组训练重点, 从内容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1.理解词句。“举止特别”一词指动作、神态均与众不同。说说怎样不同?即“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引导理解, 画出:他老是一个人呆呆的站在金鱼缸边, 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反复诵读, 体会词意:呆呆地、静静地;体会句意:爱鱼爱到了忘记自己的程度。

2.联系全文, 深入理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默读勾画出“我们开始用笔在纸上交谈……”这两个自然段。提问:“先”, 告诉我们“鱼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有什么关系?启发用关联词语说说这种关系。 (学生用了“因为……所以”“之所以……因为……”“由于……因而……”等关联词) 这样, 从语言文字的理解到运用, 不仅理解了“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 而且突出了聋哑青年勤于观察、刻苦练习, 达到忘我的境界, 使学生自然地受到了感染和教育。

三、在品析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

阅读教学是渗透思想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北师大教版小语教材文质兼美, 很多插图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 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 道德品质教育的好材料。我们教师要挖掘内涵, 深化感情。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 五壮士昂首挺胸, 屹立在狼牙山顶峰, 带着抗战必胜的信心, 准备跳下悬崖之前的一幕情景。提问:当五壮士被敌人包围在山顶时, 他们想的是什么, 他们决定往下跳是为什么?是什么精神鼓舞他们往下跳。通过看图思考问题, 深入讨论, 激发想象, 使学生的脑海中展现出烈士英勇跳崖的悲壮场面, 心中想起五壮士以自己的壮举, 向日寇和所有侵略者证明中国人民是坚强不屈的, 激发他们热爱祖国, 做个自强不屈的中国人。一篇文章, 作者常借助文章中的字、词、句、标点, 传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尤其是一些关键词在文章中常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因此,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章的字、词、句、段, 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基调, 挖掘其中深层内涵, 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事理, 受到教育。

小语大纲指出:进行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 如何处理语言文字和思想教育的关系, 就成为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应该坚持文道统一, 把思想教育寓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 不能只是分析内容情节, 而是要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既把“双基”训练到位, 又陶冶学生情趣, 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坚持训练 篇2

“一、二、一,一、二、一”教官穿着威武的军装,用洪亮的嗓音指挥着大家前进的步伐,

艰苦、坚持与关爱――夏令营拓展训练之感作文

。每一位营员,不负教官的重托,正努力地与其他学校进行队列pk。只见大家身着洁白的营服、认真的操练,不论多么困难、多么劳累,大家依然傲然向前。

“好,休息五分钟!”期盼已久的一句话终于从教官嘴里蹦出,我们顿时趴倒在地,心想:军训可真苦呀!但决不能向困难低头!――这就是我们上海夏令营“军式化拓展训练”场地之一。

顶着烈日的训练让我们这些“娇生惯养的小绵羊”叫苦不迭。心里总想着:要是能回家该多好啊!可是渐渐地,大家都

有一次,教官要对我们进行拓展训练――十人十一足。我们听完之后都在不停议论:怎么办?平时都是两人三足的,今天……可是教官似乎一点人情味也不讲,硬是要我们完成任务。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非常自信。可谁知,我们的脚刚一踏下去,“扑通”一声摔了个“狗啃泥”。于是,我们开始研究这个游戏的窍门。虽然是一次又一次的摔倒、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可大家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努力地练习。不论是汗流浃背,还是筋疲力尽,大家仍在坚持;不论是炎热的天气,还是闷热的场地,大家也仍在努力!终于,我们

这次夏令营,是我们小学生作文大全不可避免的思绪当然是想念家人。有的同学甚至偷偷躲在被子里掉眼泪。然而慢慢取代思乡的是另一种感情――友爱。训练之余,大家就会坐下来聊天、讲故事、说笑话、演小品……我们也会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宽容。有时候甚至忘记了想家。每当有同学不舒服时,最焦急的面孔非老师莫属,他

坚持多训练 卒中也康复 篇3

康复医学专家们认为,脑卒中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外,应当尽早做康复训练,越早功能恢复越好;一般在患者病情稳定48~72小时左右就可开始由专业医护人员指导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的目的是让患者的语言障碍、吞咽功能、肢体功能和心理功能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仅靠住院期间短暂的康复治疗护理和训练较难达到最终效果。因此,患者和家人应学习掌握相关的康复知识与训练方法,以便出院后继续坚持这些训练,患者完全可以达到很好的康复。

失语症的康复训练

出现失语症的比率占脑卒中患者的20%~30%。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康复训,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进行。

训练与发音有关的肌肉

引导患者练习舌的伸缩及口腔肌肉的协调运动。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龇牙、鼓腮动作,再进行软腭提高训练,指导患者将嘴张大,教其发“a”音。再做舌部训练,让患者尽量向外伸舌,反复做伸缩舌运动,由慢到快,逐步提高运动速度;反复练习卷舌及舌的左右运动,舌尖舔上下唇、左右唇角,再做顺向及逆向舔唇周动作。还有唇部训练,指导患者反复进行抿嘴、撅嘴、磕瓜子、嚼口香糖等动作。这些都是训练发音肌肉的锻炼,能防止舌、咽、喉部肌肉萎缩,对已有语言肌肉萎缩者也有明显康复效果。

利用口形及声音训练

对不能随意支配唇舌发出声音的患者,训练者先做好口形、发音示范,教患者通过口形来支配控制自己的唇舌运动,练习发音。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时的口形,纠正发音错误,还可通过复读机将个人发音与正确发音对照纠正,从易到难进行。如字母训练发“a”声,然后学喉音“h、ha”,唇音“b、p”音,舌齿音“d、t”音。

进行字词句阅读书写训练

从简单的单词开始,如“我”、“你”、?“在”?、“饭”、?“吃饭”等。训练中适当给予提示,如说“上班”,训练者可先说“上”,给患者以口型示意,提示其接着说“班”,最后说出完整单词“上班”,然后再说短句?“我在上班”。如模仿写字动作,诱导患者主动说出“写字”,“你在写字”。患者掌握一般词组、短句后,再进行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应选择感兴趣的故事进行练习。练习时在字、词之间要有停顿,让患者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训练最好安排在上午进行,开始每次30?分钟,以后可延长至1~2小时。要持之以恒,直到语言障碍的症状改善。

吞噬功能康复训练

如果训练及时,绝大多数患者三、四周左右就能恢复正常吞咽功能,个别恢复差的也会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首先,进行与摄食和吞咽有关的器官功能训练

一是先让患者空咀嚼、鼓腮、吹气、张颌、闭颌、磕牙,以上动作反复10次为一组,每日进行三组以上;二是用冰冻棉棒轻轻刺激患者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其做空吞咽动作,这种咽部冷刺激和空吞咽训练能有效强化吞咽反射,使之易于诱发有力的吞咽,反复训练可提高吞咽发生的敏感性和速度;三是清洁口腔,刷牙和按摩齿龈每天3次;还应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其次,进行摄食训练

一要注意食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吞咽困难程度选取食物形态。糜烂食物最易吞咽,固体食物最难吞咽,糊状食物不易误吸,液状食物易误吸。合适的食物应有适当黏性而不易松散,最适合的是泥状食物。液状食物应谨慎食用,温度应控制在40~60℃为宜。对中重度吞咽困难患者须经过一段与摄食和吞咽有关的器官功能训练时间,使其产生一定的吞咽能力后,方可进行摄食训练。

二是应注意患者摄食时的体位。能坐起的患者,可取坐位进食,这样易引起吞咽反射;不能坐起者采取半卧位,躯干抬高30~40°、仰卧、头部前屈位,偏瘫侧肩部用枕垫起,这可防止食物向鼻腔逆流和误吸;进食结束后体位应保持半小时,以防诱发返流性食管炎。

三是应注意采用适宜的喂食窍门,要用薄且凹陷小匙勺,掌握最适宜吞咽的一口量;每次喂食时用匙压一下舌面以刺激知觉,促进舌的运动;在患者进食时应保持环境安静,少说话,避免患者因注意力分散而引起呛咳;同时,应引导患者再次识记进食、咀嚼、吞咽等一系列动作,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运动传导通路的重建;指导患者进食后反复做几次空吞咽,使食物全部咽下,然后再喂食;亦可每次吞咽后饮少量水,以利于刺激诱发吞咽反射,除去咽部残留食物。

对重度吞咽困难者,如果经口摄食量太少,不足以补充体内所需营养时,家属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学会实施鼻饲饮食。

肢体功能康复训练

80%以上的脑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以偏瘫较多见。近年,康复医学专家的临床研究认为,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必须与临床治疗同步进行,不宜错过康复的最佳时机,康复训练要根据病情分阶段进行。

在病情早期,对患者肢体功能应采取综合康复疗法

陪护人员要在康复专业者的指导和帮助下对病人进行被动运动,防止并发症和“废用综合征”。这包括肩、肘、髋、膝、踝关节的屈曲,伸展及抬举活动。如前臂的外旋,腕及手部关节的外展与对掌;采用健侧卧位,每2小时给患者翻身1次,预防或减轻上肢的肩下沉后缩,肘关节屈曲,腕关节掌曲,手指屈曲及下肢的外旋、内翻,足下垂、挛缩,髋关节伸直等异常模式的出现和加重。被动活动每日2~3次。

在病情稳定期,只要不妨碍治疗就应对患者进行肢体的训练活动

对偏瘫肢体关节做无痛范围的曲、伸、内旋、外展被动活动,主动辅助活动。还可借助滚筒、沙磨板等器具进行上肢分离运动及控制能力训练及下肢的床上桥式运动,并训练健侧肢体。协助患者向健侧和患侧做翻身训练,逐步从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

在病情恢复期,对患者进行四肢训练

指导患者做伸腕旋后,拇指与其他指的对掌,手的抓握放松和手的精细动作训练;进行坐位平衡训练,坐起时,双上肢前伸,无靠背而能自行支撑坐稳后,由两侧交替推动患者,保持平衡而不倒下,让其具有躯体平衡能力;协助患者坐在床边或椅上,双脚平放地面,头颈保持直立,膝盖稍分开;做头颈转动及耸肩运动,再做双上肢屈曲、交叉抱肩做躯旋转,再双手交叉握举过头,肘关节伸直,前臂左、右移动,然后患手放在患腿上,掌心向上,以健手慢慢拉直并分开患手手指,再合扰,反复数次。

在训练行走时,先进行离床站立、踏步、抬腿、侧移、迈步练习,迈步时不要硬拉,可用绳子套于患侧脚中部,用手协助抬脚起步,同时训练患者正确使用手仗、步行器、轮椅、支具,以补偿患肢的功能,充分训练健侧的代偿功能,尽可能改善病人周围环境,如门槛台阶改成坡道,蹲式便器改成坐式便器,厕所及浴室加扶手等。

反复进行维持功能的各种训练要持之以恒,直到争取最大程度的生活自理。

心理康复训练

许多脑卒中患者常常出现焦虑、悲观、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这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十分不利。因此,进行有效的心理康复训练应贯穿所有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始终。

首先,从语言、行动、表情上都要给患者同情、关怀和亲切感

坚持对其耐心和细心地做好方方面面的护理和生活照料工作,让患者充分体会到病后获得的温暖与别样的幸福;鼓励患者正确对待当前的疾病,消除不良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第二,留心发现和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千方百计让患者得到心理康复

对患者所关心的问题,应想方设法给予正确的解答,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病人有体验的道理进行讲解和说服。要善于利用具体事物,让患者振奋精神,提高情绪。如对老年患者,一谈起自己的孙子时就有超乎平常的精神,所以,针对其喜欢的人物、事情,诱导其振奋精神,增强康复训练的欲望。再如,协助患者从事能激发思考及保持活力的嗜好,如下棋、打扑克或麻将,可故意让其赢。不管大小事情,只要是他应该做或想做的,就应给予鼓励、支持和积极评价。

第三,必要时送患者到康复室参与集体康复训练

坚持训练 篇4

基于提升职业能力的“练—学—思—拓”训练模式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在教学改革中提出来的创新教学方法, 历经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现已形成适合职业技术教育理念的具有广泛实用性的职业教育能力训练模式。“练—学—思—拓”能力训练模式之所以被提出, 是针对目前高职教育学生基础较差、自觉性不强的现实问题, 为了有效处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四者之间的关系, 着力解决高等职业教育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适合高职学生自信心不足这一现实状况。目前高职学生中高考成绩在200~350分的比重达60%以上, 如果一上课就给学生讲原理和公式, 他们很快就会对课程失去兴趣, 玩手机、上网、睡觉是常有之事。而如果设计好项目, 利用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先“练”, 效果就会不同, 可以让学生产生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练—学—思—拓”能力训练模式的提炼过程

基于提升职业能力的“练—学—思—拓”训练模式是在《大学生素质训练》课程中提炼出来的创新的教学方法。该课程是学院与企业共同开发的一门普适性、实用性很强的具有特色的公共必修课, 目前已在全院推广。《大学生素质训练》课程在2008年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2010年被四川省教育厅推荐参评“国家级精品课程”, 2013年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川教函[2013]895号) 。

在“练—学—思—拓”能力训练模式的形成过程中, 本训练模式经历了一个反复提炼的过程, 其过程及提法如下:第一阶段:“练—学—思—拓—悟”五步教学法;

第二阶段:“练—学—思—悟—拓”五步教学法;

第三阶段:“练—学—思—悟—拓”五步教学法;

第四阶段:“练—学—思—拓”能力训练模式。

历经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现提炼出基于提升职业能力的“练—学—思—拓”训练模式。该训练模式具有务实性、创新性, 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三、“练—学—思—拓”能力训练模式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 多次操作, 依据课程改革的理念, 围绕目标, 设计项目、任务或教学情境进行训练, 注重学生的体验。

“学”主要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科特点, 针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知识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领会相关理念和原理, 掌握知识要点。

“思”是指思考、想、动脑筋, 通过实践活动及相关项目、案例来启发学生思考、联想和反思。

“拓”是指思考后的拓展, 即迁移和运用, 将所“练”和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能力和素养, 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可迁移能力的项目为载体, 并将之拓展到目前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练—学—思—拓”四者之间相互关联, 环环相扣, 相互交融, 螺旋式上升。

目前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中形成的教学方法主要有项目化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等, 这些方法均以师生互动理念为依据, 力求解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四者之间的关系, 影响较大。本训练模式是在广泛吸收目前国内外其他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 根据职教特点, 按“练—学—思—拓”组织教学的一种创新的训练模式。其理论依据包括以下几点。

1.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2500多年前, 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首创“因材施教”, 随着时代的发展, 因材施教,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已经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2. 杜威 (John Dewey, 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 的实用主义教学论。

杜威强调“以儿童为中心, 以活动为中心, 以经验为中心”。 (1) “从做中学”。这是任务化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也是本训练模式的灵魂。“练—学—思—拓”能力训练模式中完全融入“做和学”的精髓, 边“练”边“学”, 在“会”的基础上做到“迁移”和“拓展”。 (2) 思维与教学。“思维五步”, 一是疑难的情境, 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 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 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 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杜威指出, 这五个步骤的顺序并不是固定的。这也是我们将训练模式划分为四字的原因所在。

3. 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

(1) 皮亚杰 (Piajet,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 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精神实质是促进儿童逐步建构起具有创新功能的自我调节系统, 促进其主动有效地学习。因而, 在现代教育改革中, 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 不断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自我调节系统;必须重视教学方法、训练模式的变化, 创设各种问题空间,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解决问题来加强对自身认知结构的监控和调节, 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 从而不断地更新和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育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 并培养他们对自己知识获取过程的监控、调节能力, 即“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2) 维果斯基 (Lev Vygotsky, 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 的心理发展观。教师教学时, 主要不是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而是强调用实践经验来引导学习理论。“练—学—思—拓”能力训练模式采用“练后再学”的顺序, 由“练”引入“学—思—拓”, 正是这种理念的集中体现。教学应引导并促进学生发展。“练—学—思—拓”能力训练模式在抛出问题后会让学生自行解决, 不是拉动学生学习, 而是引导和促进他们学习, 让他们保持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四、“练—学—思—拓”能力训练模式的教学实践及实施效果

此能力训练模式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具有普适性, 能够有效实施。自学院示范建设中期验收后, 根据专家的建议, 我们推广了该训练模式。2013年, 我院在相关课程中进行应用推广研究。根据“练—学—思—拓”能力训练模式的研究成果, 在示范办、教务处和高教研究室的指导下, 确定将市场营销专业中的《营销策划》和《市场调研》、应用化工专业中的《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化工机械专业中的《传热设备结构与维护》、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中的《环境监测》、自动化专业中的《模拟电子技术》等课程作为试点, 引入“练—学—思—拓”能力训练模式。通过一年的实践, 于2014年, 我们确定在包括基础部的英语课在内的31门课程中引入“练—学—思—拓”能力训练模式, 并在2014年开始将本训练模式在重庆市和四川省内的部分中高职院校中进行推广。推广结果表明效果良好, 证明本训练模式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1.“练—学—思—拓”能力训练模式的实施效果。通过两年多的推广实践, 进行课改的授课教师和学生普遍反映效果良好, 认为本训练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到动手能力的训练方面在课堂教学方法上的缺失问题, 能够在课堂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中尽快在基础能力、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得到很好的培养。 (1) “练和学”中“教”的效果好于传统意义上“教”的效果。“练—学—思—拓”能力训练模式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教师是导演、听众、朋友。教师扮演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帮助者、引导者、欣赏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指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任务、情境和项目, 帮助学生提高能力素质;教师抛出学习任务、情境和项目后, 让学生积极参与, 实现教师在学生“练和学”中“教”。 (2) “思”的提出, 突出思考, 激发潜能。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适时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交流与分享。在讨论、交流与分享中, 逐步把问题一步步地引向深入, 以加深学生对“练和学”的内容的理解, 启发、引导学生动脑筋去发现规律、纠正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做出正确的判断。教师设计学习任务、项目和情境的原则是:所有的学习任务都置于为了能够更有效地适应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 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这是他们本人会遇到的问题;设计真实的任务。真实的活动任务是学习环境的重要特征。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 将日常的活动或社会拓展实践整合为多重的内容或技能, 引导学生对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及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训练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 使之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思考者, 给予学生选择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自主权。 (3) “拓”注重社会实践, 使课堂有效延伸。学习任务、项目和情境设计能够反映学生在学习结束后从事有效行动的复杂环境,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社会背景下检测自己的能力。 (4) 学生能力得到提升, 多方评价好。泸天化高级工程师李和春评价说:“采用‘练—学—思—拓’教学法进行教学, 丰富了目前职教理念‘做中学, 学中做’的内涵, 企业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培养的毕业生。”

五、“练—学—思—拓”能力训练模式的特色和可迁移性

1. 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 实施个性化教学。

“练—学—思—拓”能力训练模式, 特别重视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的个性, 实行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以《大学生素质训练》课程为例, 在“产品营销与设计”训练任务中, 经管类学生侧重于“产品营销”, 锻炼学生的口才;而理工类学生则侧重于“产品设计”, 注重其创新意识的培养。

2.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目标明确。

“练—学—思—拓”能力训练模式, 设计丰富的学生活动内容, 让学生在活动中动口、动手、动脑。教学中可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任务驱动法、项目化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案例法、演讲法、游戏法、启发式教学法和研究式教学法等。教学过程活动多, 空间大, 自由度高, 气氛好, 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充满乐趣,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阳光中成长。

3. 提倡自主学习、团队学习、小组学习。

职教改革应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活动, 积极地与他人合作, 在团队学习、小组学习中能相互交流和分享。教学中,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 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 甚至自己选择任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大大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进取心, 从而增强自身能力, 全方位、全过程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4. 勇于尝试, 敢于突破, 激发潜能。

“练—学—思—拓”能力训练模式, 其特点在于它关注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需要, 挖掘了学习趣味性, 勇于尝试, 敢于突破,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阳光中成长”, 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 联系实际, 走出教室, 重视实践。

“练—学—思—拓”能力训练模式可以引导并促进学生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将当下学习状态和未来生活紧密相联, 将当下生活状态和未来生活紧密融合。重视让学生自己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活动, 置身于真实的社会情境中进行训练。《大学生素质训练》课程情境设计应联系实际, 走出教室, 注重社会性。同时, 要强调课后拓展和迁移应用, 如布置博物馆解说、模拟面试、产品设计、产品营销等学习任务, 突出职业能力的素养训练。课外, 有的学生担任泸州老窖酒博会的“文明劝导员”, 有的学生担任“徒步酒城美, 低碳环保行”的志愿者等。《环境监测》与《传热设备结构与维护》等课程也设计出一些与工作任务有关的任务。

6. 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内容过程化, 评价标准公开化。

该训练模式改变过去教学评价由教师一个人说算的方式, 采用“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内容过程化, 评价标准公开化”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 取得较好的效果。由企业家、学生、教师、学校督导机构共同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综合评价, 使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自己。而且, 设计的工作任务单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方向和考核标准。教学评价的内容不但关注学习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其还比较重视学习的过程, 通过对过程和成果的评价, 发现问题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考核成绩要参考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情况, 使课堂教学得到有效延伸。考练结合, 以考促练, 以评促改,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习激情。

坚持日记训练,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篇5

一般来说,多数小学生是惧怕作文的,特别是对于命题作文,总感觉是无话可说,无从下笔。写日记就不同了,日记的特点是主动、自由,自己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想表达什么感情,就记录什么感情,没有命题作文的可怕感,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这种写作形式。多年来,我坚持让学生们写日记,并努力探索日记训练的方法,在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方面,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认为日记训练,应该抓住下面几个环节:

一、坚持写,不间断,形式多样,内容完整

日记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半途而废。老师要督促学生坚持天天写日记,才能够达到不断丰富学生写作内容和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目的。在指导学生写日记时,我还要求他们日记内容要完整、清楚,字数可多可少,但不能零碎杂散,写成流水账。日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下面几种形式比较适合小学生写日记:

1.观察日记。就是把自己平时看到的人和事、景和物记下来。每次观察可以只截取一个侧面,反映一个中心。如《我的文具盒》《下雨了》《我的新同学》等。

2.活动日记。就是记下参观访问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参加一次记一次。写的时候不必面面俱到,但要抓住重点。

3.学习日记。就是把在书本上学到的、报纸电视上看到的那些感受最大的心得体会记下来,做到开卷有益,学有所得。

4.摘录日记。就是把自己看到的、读到的、听到的名家名言,或是写人写景的优美词语摘录下来。积少成多,好处多多,写作文就有了丰富的资料。

5.思考日记。这种形式要求比较高。如:把所见所闻加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或是对周围发生的事情发表意见、看法等。

二、改进批阅方式,提高批阅效率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是繁重的,批阅学生的日记,时间和精力往往顾不过来。怎么样既不过分加重教师负担又充分发挥日记的作用呢?只有改进批阅方式,提高批阅效率。我采用下面几种方法批阅日记,收到良好的效果。

1.鼓励赞扬式。学生成绩有了进步,或是做了一件好事后,他们都乐意把它写到日记里,我看了总是情不自禁地写一些赞扬鼓励的话语。如:“做得好!”“看到你的进步,真高兴!”等。这样能够激励学生发扬成绩,不断进取。

2.批评教育式。学生做错了事,在日记批阅中我总是对他们做出善意的批评,委婉的指责。如:“这样做不对,改了仍是好学生!”“你认识了错误,就是进步。快些改正吧!”等。读了老师的评语,他们的自我教育更深刻了。

3.启发疏导式。在学生的日记里有时可以看到学生遇到挫折、遭受失败时,流露出悲观失望的情绪。这时候我就在评语中安慰劝勉他们,使他们看到希望,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如:“失败乃成功之母”“振作精神,必定成功!”等。对于学生的一些偏激之辞、片面之语,老师也要循循善诱,给予教诲。

三、发表学生日记,提高写作兴趣

学生的优秀日记发表在报刊上,固然能够调动部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但这部分学生毕竟是极少数。为了大面积提高提高学生日记作文的兴趣,我的做法是:扩大“发表”一词的外延,让学生认识到在班级阅读、墙报抄写、学校广播的日记都算发表。我还在班里设立了“日记角”,发表学生的优秀日记;自编了手抄报,让学生自定报名,自选内容,以编促读,以读促写,并对特别优秀的日记,通过精改后,推荐有关报刊发表。这样,不仅可以大面积激发学生竞争心理,而且使学生增强了写作的的投入感,提高了作文的兴趣,达到了多练笔,多积累,为今后写好命题作文做铺垫的目的。

四、循序渐进,向作文过渡,提高作文水平

怎样才能够把日常的日记训练与命题作文训练相结合,使得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在系统的训练中不断提高呢?我认为要做到下面几点:

1.淡化作文心理,打破作文的神秘感。许多学生惧怕作文,主要原因是把作文看的太神秘高深了。“作文难,作文难,一到作文心就烦”,这是许多小学生作文心理的真实写照。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告诉学生:作文并不可怕!所谓作文,就是围绕中心把观察到的东西真实具体地反映出来,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我们平常写的日记,要求也是如此。写日记实际上就是作文小练笔,一篇小日记就是一篇自由形式的小作文。

2.积累写作素材,分解作文难度。写作文不知内容写什么,手中没有材料,是学生认为作文难的一个主要原因,以致于文章内容空洞,形式单调,语言干巴,成人腔严重。日记训练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长期系统的日记练笔,使学生积累了许多写作材料,一旦作文需要,就可随手拈来,灵活运用。

总之,日记训练为命题作文分散了难度,充实了内容,它已经成为作文训练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日记训练,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大有研究。

上一篇: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下一篇:油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