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关文件管理制度

2024-12-07

政府机关文件管理制度(精选8篇)

政府机关文件管理制度 篇1

机要文件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机要文件管理,防止文件丢失和失泄密事件发生,依据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机要文件收发登记制度

1.学校所有机要文件的签收、登记、呈批、分发、传阅、回收、归档、销毁工作,由机要室统一负责。

2.对收到的机要件,要注意检查邮封是否破损,逐件核对封内文件。

3.严格收发登记手续。收文登记要注明来文单位、发文字号编号、标题、密级、份数、收文时间;发文登记要注明发文字号、编号、发文时间;严格实行监签手续,杜绝漏签现象。

4.严格遵守季度核文制度,及时进行核查。

二、机要文件办理程序及要求

1.签收。签收机要文件时应认真核对机要编号,启封后按发文通知单逐件清点,重要文件逐页清点,若发现问题,及时向发文机关查询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登记。文件签收后,分类在收文登记簿和发文登记薄上登记,注明来文单位、发往单位、发文字号、文件标题、密级、缓急时限、份数、份号、收发时间等。

3.呈批。及时附上文件处理笺,呈学校有关领导批阅。4.传阅。严格按《机要文件传阅制度》处理。5.回收。机要文件传阅完毕后要及时回收,核对入柜,以备存档。

6.归档。机要文件的归档要齐全,分类要准确,并于次年4月底前完成。

7.销毁。机要文件的销毁要严格登记手续,注明所销文件的发文字号、份数及销毁时间。

三、机要文件传阅制度

1.所有机要文件均应先呈学校有关领导阅批,然后按批办的范围进行传阅,一般按领导职务高低、分工下传,杜绝横传、漏传和自行扩大范围现象。

2.文件传阅要迅速、及时。急件随到随办,一办到底。一般件在半月内处理完毕。需要具体落实的文件,先送主管领导提出落实意见,再呈主要领导审阅。

3.文件传阅过程中,若主要领导有批示意见,应认真登记并及时按批示意见办理。需要反馈结果的文件,应及时催办和反馈,并在文件上注明。

4.坚持每日两送两取制度,严禁文件在机要室外过午、过夜。机要员必须把文件亲自交到领导手中,领导不在时,不得擅自放在领导办公室。如确需在中午、夜晚阅文者,要办理借阅手续。

5.机要文件传阅,坚持全流程管理,实行传阅环节登记,请传阅领导在机要文件运转登记表上签字,随时掌握传阅进程,控制文件下落。要掌握传阅时间并及时查看、询问、提醒领导阅文。文件收回后要认真清点、传阅、办理情况的记录要完整清楚。

6.文件传阅、办理完毕后,要认真清点,分类存人保险柜,以备归档和使用。

四、机要文件阅文管理制度

1.阅读机要文件,须经学校党政办公室主任批准。2.阅读机要文件,一般应在机要室或办公室。

3.阅文者要自觉爱护文件,不得随意乱划、抽页,阅前当面清点,阅后要经机要人员点收并签字。

4.阅文者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不该看的机要文件绝对不看,不该问的机密绝对不问,不该说的机密绝对不说,不在非保密本上记录机密内容,确保党和国家机密安全。

5.禁止在机要室内抽烟、大声喧哗和搞任何形式的娱乐活动;无关人员禁止进入机要室;工作人员不得在机要室会私客。

五、机要文件借阅制度

1.机要室一般只负责学校校级领导借阅文件,其他人员确需借阅文件,须党政办公室领导批准,并严格履行登记手续,认真填写文件借阅登记簿和借阅单。

2.查阅绝密级文件,须经学校主管领导批准,并在机要室阅文室内阅读,不得将文件带出机要室。

3.借阅人员要爱护文件,妥善保管,确保安全,不得私自复印、翻印或随意摘录文件内容,不得在文件上涂改、勾划。凡造成文件损坏、丢失者,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4.借阅文件一般当天借当天还,最长不超过3天。归还借阅文件时要在《文件借阅登记薄》上注明借阅手续,注明归还日期。

六、机要文件清退销毁制度

1.当年的机要文件应在次年4月底前清退、销毁完毕。2.清退机要文件,机要员应逐份清点,严格履行签字手续。3.如有文件丢失,要及时报告主管领导,严格按照《保密法》规定进行处理。

4.文件销毁前要严格清点、登记,经有关领导批准后,实行两人监销,定点销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销毁。

政府机关文件管理制度 篇2

一、电子文件集中式保管和分布式保管

关于机关电子文件管理模式, 目前有两种具代表性的管理方案, 即电子文件应由机关集中保管和由各文件形成机构分别保管。集中式保管方案认为, 电子文件的形成机构应当将失去现行效用、具有保管价值的电子文件移交到机关档案室集中保存。《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中规定“对归档电子文件, 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认真检验。在检验合格后将其如期移交至档案馆等档案保管部门, 进行集中保管”, 这是建立档案馆电子文件管理模式的框架, 也是对电子文件采取集中式保管的基本要求。分布式保管方案认为, 电子文件应当自始至终保管于文件的形成机构, 机关档案室对失去现行效用的电子文件要控制, 而不是要求必须统一保存。其主要依据是, 电子文件具有系统依赖性, 机关档案室在技术与资金上很难满足实现电子文件对软硬件等方面的要求。目前, 在机关电子文件集中式保管方案和分布式保管方案两种方案的基础上, 有人提出“自由进室原则”, 即采取折中的办法, 将集中式和分布式保管相结合, 机关档案室的指导与文件形成机构自身的需要相结合, 并以解决电子文件软硬件依赖性的技术方法为保证的方案。

二、电子文件集中式保管与纸质文件集中式保管

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的集中式保管都关注文件形成机构与机关档案室职能的不同, 均认为文件的保管需要经过两个阶段, 即文件形成机构对文件进行立卷归档和文件形成机构将非现行文件移交机关档案室, 由机关档案室集中保管。虽然电子文件集中式保管借鉴了纸质文件集中式保管的思想, 但前者比后者更方便文件形成机构查考利用。在使用过程中, 虽然纸质文件集中式保管意味着文件在其形成机构的消失, 而对于电子文件, 即使文件的实体存储于机关档案室, 文件形成者仍可以通过“双套制”、“双轨制”等方式保留的文件副本或通过网络查询来满足利用工作需求。

三、机关电子文件集中式保管与机构内部电子文件统一管理

机关电子文件集中式保管与机构内部电子文件统一管理存在着微妙的关系。一方面, 机关电子文件的集中式管理使文件形成机构必须完整齐全地收集具有行政有效性和法律凭证性的电子文件, 这就必然使文件形成机构重视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的同步运转, 有助于机构内部电子文件的统一管理。另一方面, 机构内部电子文件的统一管理是机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所要达到的关键目标。

需要指出的是, 技术和经济因素对机关电子文件管理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 技术因素加强了机关对电子文件资源的控制力度, 提升了档案部门的社会地位, 有助于整个社会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 由于电子文件具有软硬件等技术依赖性, 制约了电子文件管理工作的开展, 使机关档案室在并不擅长的技术层面遇到了困难。从技术角度分析, 分布式管理需要以完备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为基础, 这就使电子文件管理过分依赖于技术因素, 从而制约了电子文件管理工作的开展, 同时技术的进步也很难完全消除对办公自动化系统能否产生电子证据的疑虑, 而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臻于完善则使机关电子文件集中式保管的对立面———分布式管理的实现成为可能。电子文件的运动轨迹是发散的、可以逆行运转的, 固定场所的保管已不再适宜, 这就要求可以赋予文件一定灵活性的控制管理。电子文件资源“控制”概念的出现以及其逐渐成为“保管”的核心, 是对传统管理思想的挑战, 革新了“保管”的内涵。

政府机关文件管理制度 篇3

改变以前政府以管理为主的状态,建立服务政府,不仅要从观念上树立服务于人民的理念,在具体的政府文件工作中还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促进政府工作规范化,创造良好的民众与政府交流的环境,以更好提供对广大民众的服务。从这个角度来讲,政府文件工作是一种工具,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纽带和桥梁。通过政府文件制度的创新,可以做到方便政府与民众的平等交流,

在实际工作当中,对于政府文件制度的许多创新方式,让我们看到了政府文件制度改革的方向。

一、办文制度

服务政府不仅能够得到群众的认可,而且对于投资的软环境也有重要改善作用。随着“窗口式”办文制度的出现和推广,各地还纷纷出现一些其他的办文制度提供便民服务,比如首问责任制、便民服务窗口、办文承诺制、全程办事代理制等等,虽然名称有异,但本质是相同的,那就是以提高行政效率为手段,最终服务于民众,实现了政府文件制度的创新。但是从实施的情况来看,也有一些地方没有能够通过这种政府文件制度创新的方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这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执行,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体会到服务政府的内涵。“窗口式”办文制度不仅仅是一个说法,而更重要的是一种做法。在各地推行的过程当中,完全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对于“窗口式”办文制度进行推广,如政府部门可在街道和乡镇广泛推行“政务超市”、“政务服务中心”等多种方式,将原有的服务类别梳理成几大类,集中提供政务服务;在区县推行“一站式服务”、“联合办公”和“套餐式服务”;在市级政府部门推行“统一窗口”服务。政府要充分发挥服务职能,树立为公众服务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树立对公众负责的责任意识,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提供服务,提供办文办事的便利。

在深圳市国土规划局实施的《深圳市国土规划局窗口式办文暂行办法》,就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并且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这就是“窗口式”办文制度。深圳市国土规划局推出该制度的初衷就是“简化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服务意识”,实际上也就是受理业务文件时实行窗口办理,群众直接在窗口交办,直接在窗口领取。局内做好文件处理的衔接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群众办事。“窗口式”办文制度从以下几个角度有利于服务政府的建立:

第一,以群众为中心。“窗口式”办文制度实行文件窗口进出,群众不需要进入政府内部进行交涉就能够办事。只要必备文件由“窗口”递进去,其他都由政府负责,内部按照一定规程进行协调办理。免去了群众的很多麻烦,也减少了很多环节,节约了资源。群众不用再“跑断腿”。收文人员也会告诉你必须补齐的资料,避免在办理过程中因资料不齐导致退文,而延长了办文时间,提高了收文质量。基本保证了收进来的申请都是能够办理的。对于文件的办理程度还能心中有数,当然对于政府的印象就会有所转变。这样的政府才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政府。

第二,提高办文效率。“窗口式”办文制度不仅仅是简单的窗口进出,更主要的是办文程序的创新和改革,利用对于办文时限的控制,文件在政府内部进行有序的运转,整个过程规范有序合理,权责分明,可以随时咨询,既避免了文件的漏办、错办、重复办。也避免了部门之间互相推诿。“窗口式”办文制度带动了整个政府机关能够活跃起来,可以改变政府机关工作日休息,休息日工作的状态。从一定程度来讲,“窗口式”办文制度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第三,增强了办文透明度。“窗口式”办文制度实行封闭办公,办文人不能够与申办人直接接触,一般通过电话联系避免了“吃、拿、卡、要”的不良作风。当然,如果在办文的过程当中,有比较复杂的问题,申请人还可以通过电话进行预约接访。加强与群众联系,提高了办文透明度。此外,还设立了咨询组。它是为民服务的最前沿部分,其正体现了这个说法,需要工作人员要“不惜千言万语、不怕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一些办事单位和办事群众在与政府工作人员面对面的交谈过程中了解了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而我们政府工作人员也在答疑解惑、提供政府法规咨询服务的同时,了解到了群众关注的问题及其呼声。这无疑起到了一个沟通民意的桥梁作用。也有利于决策者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掌握来自于基层的第一手资料。

二、文种制度

建国五十年,文种基本上是“大稳定,小调整”,它既是人民政权稳固性的反映,也是文种本身科学性的反映。而且,新中国法定文种的划分,以简化、确切、便利公务活动为原则,这是新中国政府文件种类由繁到简的根本原因。我国现行的13种法定行政机关政府文件中,除“会议纪要”是建国后总结政府文件实践活动经验的新创造外,其他12种名称都或多或少从前人那里沿用或演变而来的。其中“命令”、“报告”、“批复”、“函”来自古代公文;“议案”、“公告”、“通告”来自辛亥革命诞生的南京临时政府和随后的国民党政府;“决定”、“指示”、“通告”、“通报”来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民主政府。当然,这些文种的服务对象及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现在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面对新一轮政府职能转变,文种必须创新才能够适应发展的需要。在文种的使用当中“函、意见、会议纪要等体现平等性、民主性的文种的使用呈扩大化趋势;指示、决议、布告、指令等指令性、命令性文种的使用在不断萎缩甚至被淘汰”。针对这种形势,根据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文种制度必然会进一步创新,而且应该朝着民主、平等、公开的方向发展。原因如下:

第一,政府与民众的关系转变。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是经常的、广泛的和普遍的、复杂的。国家行政组织与公民之间这种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被监督与监督的关系,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有机制和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建立服务政府需要政府明确“服务是政府的天职”,“管理就是服务”这种新的理念,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发生转变。政府不再是强制的管理,而是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尤其在电子政务的实现过程当中,政府与公民通过网络增加了交流的机会。政府与公民的距离拉近了,在处理相关的事务当中会产生文字资料,这些文字资料可能是公民对政府的,也可能是政府对公民的;可能涉及的是公民申办的事项,也可能是政府征求公民的意见。这一类文件并没有统一的文种进行规范,随着服务政府建立的基础日益完善,政府与民众间交流的文种的出现是必然的,体现了服务政府的根本理念,即服务群众。同时,增进政府与民众的交流,也有利于政府的科学决策。

第二,政府与企业关系的转变。职能转变对于政府和企业关系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其二者之间的行文关系和文种的使用。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是关键。建国以来。由于我们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较长时间把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发展商品经济对立,把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对立,忽视了价值规律的作用,逐步形成高度集权的产品经济体制,而与之相适应的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则是按产品对象设置管理部门,按条块隶属管理管理企业,核心问题就是政企职责不分,对企业统得过多,管得过死。80年代以来,政府在转变经济管理职能方面逐渐迈出步伐。十多年来,随着整个社会发展的步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也渐渐深入,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角色转换不到位,政企分开很难实现,这是政府职能转变中的障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正在加大力度,从企业改制方面着手,进行转变。政企分开,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逐渐趋于平等,政府将不再会是企业的指挥者,二是与企业平等的服务者。那么政府与企业之间,伴随着政企分开的深入,体现平等关系的文种的使用频率会逐渐增加。既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表现,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辅助工具。

第三,政府机构关系的转变。传统的政府机构设置是科层官僚制,传统科层官僚制强调法定的、明确的权力结构,责权一致,不得有随意性。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层层授权,一级管一级,像金字塔一样。科层制强调对职能部门的管理,而不重视与外界环境及其他组织部门的联系。因此,无论是在组织的内部还是对外界环境而言,科层制组织都是孤立运行的,较少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形成了严重的封闭性,难于调动人员积极性发挥创造力,从事实际工作的基层人员比高层决策者更了解改进工作过程及其效率的方法,但缺乏相应权力:而高层决策者较少接触实际工作,制定的政策又不利于下层实际操作。不符合政府完善自身发展的需要。政府职能转变的进行,电子政府的建立,组织机构逐渐趋向扁平化,政府组织间的关系,更多的是平等的关系,也就意味着政府机构间的行文关系平行关系增多,平行文文种会使用较多。

需要明确的是此处所提到的文种创新,并不是指各个政府部门自身进行创新,“各行其道”,而是指文种的变化趋势,也就是实际应用当中会产生的变化,从而将会影响到国家对于政府文件文种的进一步创新改革,来适应这种变化。也就是说。不是独立的创新,而是整体的创新。从而有利于文种的规范化。

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各个阶段,政府文件制度都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质量。协助了政府机构对国家事务进行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张群.高效廉政的一项制度创新——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宝安分局深化和完善窗口式办文制度纪实田经济前沿,2001(4).

[2]彭澎.政府角色论[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政府机关文件管理制度 篇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深圳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各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区政府)规范性文件的管理,规范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审查和发布,促进依法行政,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深圳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市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各区政府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行政机关的命令、决定,在其法定权限内制定,规范行政管理事务,具有普遍约束力,且生效时间超过六个月的文件。

市政府工作部门和区政府制定的内部事务管理制度、向上级行政机关的请示和报告、对具体事项所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以及其他不具有普遍约束力,或者虽具有普遍约束力但生效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文件,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市政府工作部门”包括下列机构:

(一)市政府组成部门;

(二)市政府办事机构和直属机构;

(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其他市政府工作机构。

市政府为完成某个专项任务而设立的临时机构、归口市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的办事机构、前款各单位内设机构,不得以本机构的名义对外发布规范性文件。

第四条 规范性文件的名称可以使用“规定”、“决定”、“办法”、“通知”、“公告”和“通告”。

第五条 市政府工作部门制定、修改或者废止规范性文件,应当在发布之前报市政府审查。

区政府制定、修改或者废止规范性文件,应当在发布之后报市政府备案。

市政府法制部门(以下简称市法制部门)具体负责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和文字技术审查工作。

第六条 市政府工作部门和区政府的规范性文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为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履行法定职责所必需;

(二)有法律、法规、规章或者上级行政机关的明确授权;

(三)内容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

(四)不简单重复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政策的规定和上级行政机关的命令、决定;

(五)与其他行政主管机关的管理职能不相冲突;

(六)语言准确、简明和通俗,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行文格式。

推行改革措施的规范性文件,必须经市政府批准。

第七条 市政府工作部门和区政府制定、修改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下列事项:

(一)设立或者变更、撤销审批事项;

(二)设立或者变更、撤销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但物价主管部门依法履行价格管理职能的除外);

(三)设立或者变更、撤销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

(四)限制或者处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定权益;

(五)在法律规定之外设定强制检测、申报制度,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商品以及限制或者变相限制外地商品和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市场;

(六)其他应当由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行政机关规定的事项。

第八条 市政府工作部门制定、修改或者废止规范性文件必须在《深圳市人民政府公报》上统一发布。

区政府制定、修改或者废止规范性文件在本区政府公报上发布。

第九条 因发生紧急情况需要制定、修改或者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可以按照本规定中有关特别程序进行。但通过特别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生效期不得超过六个月。期满后需要继续执行的,必须在其效力终止之前按照本规定规定的正常程序征求意见、报送审查、备案和发布。

本规定所称的紧急情况是指:

(一)发生自然灾害、流行性疾病或者其他意外变故,危及较大范围公共安全的;

(二)执行上级行政机关的紧急命令和决定。

第二章 文件制定

第十条 市政府工作部门和区政府制定、修改、废止的规范性文件与市民切身利益关系密切和对本地区、本行业建设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应当于报送市法制部门审查之前,通过适当的方式公开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征求意见时应当公布拟制定、修改、废止的规范性文件草案或其主要内容,以及征求意见的方式、截止时间。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在文件制定之前举行听证会的,市政府工作部门和区政府应当在正式通过之前依法举行听证会。

有确定管理相对人的,必要时,文件制定机关应当征求大多数相对人的意见。

第十一条 制定、修改、废止的规范性文件涉及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运用,或者对城市生态和环境保护有重大影响的,制定、修改、废止规范性文件的机关还应当事先征求本地区或者国家有关专业机构、专家的意见。

第十二条 市政府工作部门和区政府制定、修改、废止规范性文件时,应当就文件内容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论证,并对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制定预防和补救措施。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以向制定、修改、废止规范性文件的机关提出书面或者口头意见和建议。

第十四条 对于有关单位和个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修改、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市政府工作部门和区政府,应当进行认真研究。未予采纳的,应当向建议人予以说明。

第十五条 因发生紧急情况需要制定、修改、废止规范性文件而不能按照本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的,可不经过征求意见的程序,但必须对已经反映出来的公众意见和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作出说明。

第十六条 以市政府或者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制定规范性文件时,负责起草的单位应当在形成草案之前依照本章规定征求意见和进行论证,形成草案后提交市政府审定。

第三章 文件审查

第十七条 制定、修改、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市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在规范性文件或者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拟生效日期25个工作日前,将规范性文件提请市法制部门进行法律和技术审查。

第十八条 制定、修改、废止规范性文件由制定机关负责报送审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关联合制定的,由主办机关负责报送或联合报送。

第十九条 制定、修改规范性文件的市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向市法制部门报送下列材料:

(一)部门行政首长签署的提请审查的公函;

(二)规范性文件正式文本;

(三)规范性文件的说明;

(四)制定、修改规范性文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政策、上级行政机关的命令和决定;

(五)制定、修改规范性文件所依据的其他有关资料。

与其他行政机关管理职责相关联的,还应当提交与其他行政机关协商情况的说明。

第二十条 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市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向市法制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部门行政首长签署的提请审查的公函;

(二)废止该规范性文件决定的正式文本;

(三)废止该规范性文件的说明;

(四)废止该规范性文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政策、上级行政机关的命令和决定;

(五)废止该规范性文件所依据的其他有关资料。

第二十一条 市法制部门应当就下列事项对提请审查的规范性文件或者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决定予以审查:

(一)规范性文件或者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内容是否符合本规定第六条、第七条之规定;

(二)是否依本规定公开征求意见和进行论证;

(三)因情况紧急来不及征求意见的,其情况是否确实紧急。

符合前款规定的,市法制部门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查意见,并通知提请审查的机关。提请审查的机关应当将该规范性文件提请市政府办公厅在《深圳市人民政府公报》上予以发布。

基本符合第一款规定但需要进行修改的,市法制部门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将修改意见送提请审查的机关。提请审查的机关将修改后的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资料再次提请市法制部门审查时,市法制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提出复查意见。

因发生紧急情况需要制定、修改、废止规范性文件时,市法制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

第二十二条 报送审查的规范性文件和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法制部门应在10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退回报送机关:

(一)报送的材料不足以说明制定、修改、废止该规范性文件的必要性的;

(二)没有充分的法律依据说明该机关有权制定、修改或者废止该文件的;

(三)文件内容违背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政策、上级行政机关以及市政府的命令和决定的;

(四)没有依照本规定公开征求意见和进行论证的;

(五)文件的文字技术有重大错误或者有重大缺陷以至妨碍对文件的准确理解的。

第二十三条 市政府工作部门将规范性文件或者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报送审查时,因材料不齐备而影响审查工作正常进行的,市法制部门应当即时退回报送机关,并以书面方式指明缺少哪些材料。

第二十四条 提请审查的机关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对市法制部门提出的审查意见有异议的,可以自接到市法制部门的书面通知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市政府提出申诉,并将此申诉报告同时抄送市法制部门。市法制部门应当根据市政府的要求向市政府提交书面说明。

第二十五条 市法制部门在审查规范性文件时,可以征求有关单位的意见,有关单位应当及时回复意见。

第四章 文件发布

第二十六条 对审查合格的规范性文件或者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决定,由市政府办公厅在10个工作日内将该文件或者决定在《深圳市人民政府公报》上发布。

市政府办公厅认为提请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内容不适当,或者不符合公文格式要求的,可以要求提请发布的机关和市法制部门予以说明。

经市法制部门审查合格的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在提请市政府办公厅发布时,应同时提交下列材料:

(一)提请发布的公函;

(二)市法制部门的审查意见;

(三)规范性文件格式文本。

第二十七条 市法制部门未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审查意见的,提请审查的市政府工作部门可以将其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或者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决定直接提请市政府办公厅予以发布。市政府办公厅在发布之前应当要求市法制部门作出说明。

第二十八条 规范性文件或者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应当规定生效日期。该日期应当是在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之后。

规范性文件或者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如果需要在发布之日起即行生效的,应当在提请市法制部门审查时特别予以说明。

第二十九条 规范性文件在《深圳市人民政府公报》上发布之后,市政府工作部门可以以其他方式公布该规范性文件或者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第三十条 凡未经过市法制部门审查和在《深圳市人民政府公报》发布、由市政府各工作部门自行印发的规范性文件或者撤销规范性文件的决定一律无效,执行机关不得执行。

第三十一条 市法制部门发现未按本规定程序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或者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应当立即通知发布机关收回已经印发的文件和决定,并提请市政府在《深圳市人民政府公报》上公告撤销该文件或决定。

第五章 区政府规范性文件备案

第三十二条 区政府制定、修改的规范性文件或者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应当在正式发布后30日内将下列材料送市法制部门备案:

(一)提请备案的公函;

(二)规范性文件或者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决定的正式文本;

(三)制定、修改或者废止规范性文件的说明;

(四)制定、修改或者废止规范性文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政策、上级行政机关的命令和决定;

(五)制定、修改或者废止规范性文件所依据的其他有关资料。

市法制部门受理区政府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时,应当出具回执。

第三十三条 市法制部门应当对报送备案的区政府规范性文件或者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决定进行法律和文字技术审查。

第三十四条 市法制部门发现报送备案的区政府规范性文件违反本规定的,分别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内容不符合本规定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五)项、第七条规定的,建议发布机关予以撤销或者提请市政府予以撤销;

(二)文字技术有重大错误或者有重要缺陷妨碍对文件的正确理解的,建议制定机关予以修改。

第三十五条 区政府规范性文件或者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未按本规定报送备案的,由市法制部门责令改正;未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内容不符合本规定第六条第(一)项至第(五)项、第七条规定的,由市法制部门提请市政府予以撤销。

第六章 其他规定

第三十六条 以市政府或者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呈报市政府领导签发之前,由市政府办公厅交市法制部门按本规定进行研究并提出意见。

第三十七条 市、区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活动中向复议机关或者人民法院提供有关规范性文件依据时,应当提交政府公报刊登的标准文本。

第三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市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区政府应当及时清理本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一)法律、法规、规章、上级行政机关的命令和决定以及本机关制定的新文件修改、替代或者撤销了现行规范性文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二)规范性文件已经不适应当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或者与国家现行政策相抵触;

(三)规范性文件因规范的任务已经完成而自然失效。

市政府工作部门和区政府应当及时向市法制部门报告清理情况。

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由市法制部门组织清理,并向市政府报告。

第三十九条 已经生效的规范性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市法制部门应当建议发布机关予以修改或者废止,或者直接提请市政府予以撤销:

(一)文件内容不符合本规定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

(二)违反本规定有关征求意见的程序规定,没有充分听取当事人和公众意见的;

(三)发布前报送审查、并作为文件制定依据的材料严重失实的;

(四)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和本规定行为的。

第四十条 市政府工作部门和区政府应当将执行本规定纳入本单位依法行政责任制工作目标。违反本规定情节严重,或者由于执行无效的规范性文件,损害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追究执行单位负责人以及执行人的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市法制部门因审查工作失误致使经其审查通过的规范性文件的内容与本规定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相违背的,应当追究其主要负责人以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四十二条 市政府工作部门和区政府制定、修改或者废止规范性文件时,应当指定专人制作专门档案。

档案制作人员应当将在文件起草、征求意见、文件审查、发布实施过程中形成和收到的书面材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及时归档。

市政府档案主管机关负责对规范性文件档案制作、管理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七章 附则

政府机关文件管理制度 篇5

设置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页面调色版

】 发布时间:2012-07-10

鲁政发[ 2012 ]25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要素、生态基础和安全保障。我省水资源严重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和《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27号)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以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为奋斗目标,以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为重点,以用水计划管理和过程监控为手段,以健全责任考核制度为保障,严格控制区域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严格入河湖污染物总量控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禀赋条件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水资源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坚持统筹治水,注重发挥各类水资源的综合效益,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统筹考虑防洪、供水、生态需求,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和水生态退化三大水问题;坚持科学用水,实行全社会节约用水,科学确定各类水资源开发利用顺序,强化用水定额和用水计划管理;坚持依法管水,依法管理各类水资源及相关涉水事务,切实发挥“三条红线”的硬约束作用;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提升水资源管理现代化水平;坚持人水和谐,处理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的关系,努力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

3.主要目标。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312亿立方米以内(含南水北调三期新增引江水量);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省用水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计,下同)降低到1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7以上;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全省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到2015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292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15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3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0%以上,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到2020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292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13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5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

二、严格控制区域用水总量,促进用水方式和发展方式转变

4.强化水资源统一规划、调度和配置。制定完善全省现代水网建设总体规划和区域水网建设规划,依托南水北调、胶东调水等水资源调配骨干工程,加快规划建设以蓄水、调水、输水和雨洪水资源化利用工程为重点,兼具供水、防洪、生态功能的现代水网体系,有效提升水资源配置效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依据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修订完善各级行政区域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形成较为完备的水资源规划体系。建设水工程必须符合水资源综合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进行审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辖区内地表水、地下水、区域外调入水和污水处理再生水、淡化海水等各类水资源的统一调度配置,依法制订和完善河道、水库、湖泊水量分配方案、水资源调度配置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供水、航运、水力发电等专业用水调度应当服从水资源统一调度。水量分配方案、水资源调度配置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和用水调度计划一经批准,各级政府和部门必须严格执行。

5.规范水资源论证管理。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水资源论证工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行业专项规划时,应当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或编列水资源论证篇章,确保规划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生态园区、农业产业园区等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应当与当地水资源禀赋条件、水土保持和防洪减灾要求相适应,确定布局方案时应当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并报具备审批权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未经论证或论证审查未通过的重大建设项目布局方案,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不得批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凡需要取水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依法进行水资源论证。对需要占用农业灌溉水源和灌排工程设施的建设项目,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落实相应补偿措施。对未依法完成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建设项目,审批机关不得批准,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开工建设和投产使用。对违反规定的,一律责令停止,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6.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从严控制新增取水审批,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年度用水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该区域内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取用水总量接近年度用水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该区域内建设项目新增取水。新增取水建设项目在建成竣工并试运行期满后,必须由其取水申请审批机关对取水水源、取水设施、计量设施、节水设施、退水水量水质和去向以及对占用的农业灌溉水源和灌排工程设施的补偿落实情况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得发放取水许可证。建立水行政许可稽查制度,依法加强取水许可审批的后续管理,取水许可有效期内,取水法人、取水标的等发生变化的,要及时办理变更手续并重新核发取水许可证。

三、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7.强化用水计划管理。要对所有自备水源的取用水户和由公共管网供水的用水单位全部实行计划用水管理,严格监督用水计划执行,促进用水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在上级下达的区域年度用水控制指标内,依据取用水户以往年份实际用水量、下一年度用水计划申请、行业用水定额标准、水平衡测试结果等,制定下达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类取用水户的年度取用水计划。工业和服务业取用水计划按年度制定,按月分解下达,按季度进行考核,对超计划(定额)取用水的累进加价征收水资源费。农业灌溉和农村非经营取用水计划按年度制定、下达并考核,逐步推行农业灌溉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办法。

8.加快节水技术改造。实行用水产品用水效率标识管理,禁止生产和销售不符合节水强制性标准的用水产品。加大农业节水力度,落实节水灌溉的产业支持、技术服务、财政补贴等政策措施,加强灌区节水改造,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工业节水技术改造,组织开展工业园区和企业取排水规范化整治,推广园区串联用水和企业中水回用、废污水“零排放”等节水技术。积极开展城市生活和服务业节水,逐步淘汰公共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设施及产品,大力推广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公共供水单位要强化供水管网的维护和改造,降低管网漏损率和供水产销差率,限期达到国家要求。鼓励并积极发展污水处理再生水、中水、雨水、矿坑水、微咸水、淡化海水等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

9.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责任,建立健全城乡节约用水统一管理的体制和机制。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必须制订节水措施方案,保证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节水设施建成后,通过取水许可审批机关进行现场核验方可投入使用。各类建设项目必须按规定建设中水设施,竣工验收时必须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违反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取用水并限期整改。全面推进各级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组织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

四、强化水资源保护,改善水生态环境

10.严格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管理。各级政府要把限制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县级以上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山东省水功能区划》,制定完善本行政区域的水功能区划,核定各类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依法送达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完善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制度,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和纳污总量控制评价体系,健全重要水功能区纳污预警管理机制。加强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新建、改建或者扩大入河排污口审查制度,入河排污口的设置须由具有相应权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不得批准新建入河排污口,对已设置排污口的,由所在地县级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排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入河湖排污口和建设项目新增取水。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退水水质超出水功能区水质保护目标的,不得审批入河排污口。

11.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和水系生态保护。县级以上政府要完善饮用水水源地核准和安全评估制度,适时更新公布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组织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从事与水质保护无关的生产建设活动。建立完善重要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位和重要地表水源工程可供水量预警管理机制。强化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制定完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因地制宜开展备用水源建设。积极推进河湖水系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和湿地的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应当维持河流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以及地下水的合理水位,充分考虑基本生态用水需求,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加强水土流失治理,防治河湖淤积和面源污染,禁止破坏水源涵养林。从严控制河湖水域占用,国土开发、城镇建设、工农业生产等确需使用水域的,应当报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河湖岸线开发利用应当符合流域和区域防洪以及水功能区管理的要求,明确开发利用控制条件和保护措施,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制定各级水系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建立相关技术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定期组织开展重要河湖健康评估,建立健全水生态环境与资源补偿机制。

12.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全面实行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控制,积极实施回灌补源工程建设,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在地下水超采区内,禁止农业、工业建设项目和服务业新增取用地下水,并逐步压缩地下水开采量;在地下水禁采区内,禁止审批新建、改建或扩建地下水取水工程设施;在地下水限采区内,严格控制新开凿取水井和地下水开采量,确需新增取用地下水的,须报经省水利厅批准。深层承压地下水原则上只能作为应急和战略储备水源。限期封闭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取水井。依法规范凿井建设审批管理,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个人均不得擅自开凿取水井。开发利用矿泉水、地热水和取用地下水制冷制热的,必须向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取水申请,经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并严格计量缴费。强化地下水水质保护,防治地下水污染,研究建立矿井施工与生产影响地下水环境的补偿机制。

五、健全完善监测计量体系,增强水资源监控能力

13.建立健全水资源监测计量工作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加强水资源监测计量体系建设,制定完善水量、水质监测计量管理办法,健全相关技术标准和规程。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各类取用水户实际取用水量的监控计量。各级水文水资源勘测机构负责地表水、地下水、区域外调入水开发利用量及水功能区水质的监测工作,监测数据作为确定区域年度用水控制指标和考核各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情况的重要依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建设完善水资源管理业务应用系统,提高水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及时发布水资源公报等信息。

14.建设完善水资源监控站网设施。县级以上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加快水资源监控站网建设,建设完善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的水资源监控管理信息平台,重点加强对行政区域边界河流湖泊断面、大中型水库、重要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超采区、海水入侵区等监测站网建设,对重要断面的流量、水位和重点地区的地下水埋深变化等逐步实现实时自动监测。按照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和全省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的统一规划部署,加快重点取用水户国控、省控监测点建设,对重点取用水户逐步实行远程实时在线计量监控。

15.加强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加快省、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与巡测设备更新改造,采取巡测与驻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重点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重要水源地水质监测。对城镇重要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逐步实现实时在线监测。逐步配备移动水质监测设施,提高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16.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考核制度。要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县级以上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省政府组织对各设区市主要指标落实情况进行考核,省水利厅会同有关部门具体组织实施,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对政府相关领导干部和相关企业负责人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具体考核办法由省水利厅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县级以上政府要建立完善水资源管理协调合作机制,组建水资源管理议事协调机构,统筹协调解决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各类水资源的统一监督管理,发展改革、经济信息化和环境保护等部门负责严把建设项目立项、环评审批关口,监察、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法制、物价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助做好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相关工作。

17.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各级政府要加快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城乡统筹的现代水资源管理体制,实现对区域内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非常规水等各类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中水回用、节约用水、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防洪排涝等涉水事务统筹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队伍建设,强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管理职能,依法核定编制,配备相关人员,统筹管理城乡水资源和各行业节约用水、计划用水工作。

18.完善水资源管理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拓宽投资渠道,建立长期稳定的水资源管理投入机制,保障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的工作经费,对水资源监测计量体系建设、节水技术示范与推广应用、地下水超采区治理、饮用水水源地及水系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等给予重点支持。各级征收的水资源费主要用于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管理,优先用于水资源监测计量体系建设。

19.严格水资源管理执法监督。县级以上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严格按照规定的征收范围、对象、标准和程序征收水资源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减免、缓征或者停征水资源费。严格按照法规规定加强水资源费使用管理,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挤占、截留或者挪作他用。县级以上政府要定期组织开展水资源管理执法检查,建立完善公安、监察、水利、环保等多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加强对取水、用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回用和用水计划执行、取用水计量监控、水资源费缴纳等各个环节的执法监督,依法严厉查处无证取水、违规取水、乱开乱采地下水、擅自设置入河排污口、擅自侵占水域、拒缴水资源费等水事违法行为,坚决杜绝违规审批、强行命令审批、擅自减免水资源费等各类违规违法行为。加强水政执法队伍和执法装备建设,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管理监督执法效能。

20.深化水价和水权制度改革。按照兼顾公平效率的原则,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多水源供水的区域,应按引进客水、当地水等不同水源的供水比例,科学核定水利工程综合供水价格。合理设定城镇居民生活基本用水量,逐步推行阶梯式水价制度。加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步伐,建设完善末级渠系配套工程,积极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大力推行农业灌溉终端水价和计量水价制度,逐步建立起工程配套、产权明晰、水价合理、计量收费的农业用水管理体系。探索建立水权转让交易制度,在对各类水资源实行统筹配置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水市场,鼓励开展水权转让交易,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水资源。

政府申请文件 篇6

XXXXXXXX办事处:

根据《XXXX关于加快推进现代都市设施农业建设的实施意见》(X委发5号文件)第四项第三条“扶持农业高端项目发展:园区内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从事精品农业生产的连栋温室项目,经验收合格后,按每平方米一次性给予补贴400元”。在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大连绿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旅顺口区铁山街道牧羊城村(尹家)建设蝴蝶兰智能连栋温室23184平方米。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8264平方米建蝴蝶兰智能连栋温室两座,现已投入使用,蝴蝶兰花卉也陆续上市;二期6740平方米及三期8180平方米智能连栋温室预计在2011年11月末完工并投入使用。

公司已建成并投产的高标准智能连栋温室内设国际先进的温湿度调控设备和高档苗床,是国内功能最全、设备最先进的多功能温室之一。目前生产的蝴蝶兰花卉系列产品,品系先进、品种齐全、品质优良,受到客户的广泛好评。公司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科技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花卉种植及种苗繁育,同时带动了当地花卉种植业和种苗繁育业向高质、高效方向发展,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型农业发展壮大。特呈请旅顺口区铁山街道办事处与 旅顺口区人民政府协商落实此文件,把政策金尽快落实到本

公司,这样利于促进本公司花卉产业进一步发展。

特望批复为盼。

XXXXXXX村民委员会

XXXX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政府机关文件管理制度 篇7

关键词:档案馆,现行文件公开,组织形式

瑞典于1776 年制定了《瑞典王国出版自由法》,其第二章第一条规定“:为了进一步自由交换意见和启迪公众,每一瑞典国民均可按下文所规定的方式自由地接触官方文件……”[1]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近年来,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人们公民意识的不断深化,政府信息公开正日益成为全球共识,各国政府、国际联盟都积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保障公民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美国早在1966 年就颁布《信息自由法》,日本于1999 年制定《关于行政机关保有的情报公开的法律》,法国于1999年制定《信息公开法案》、欧盟于2003 年推出《公共信息再利用指令》等等;我国也于2008 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目前为止,国际上现有80 多个国家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法律法规[2]。政府文件是政府信息的主要载体,而档案馆是具有保存价值的政府文件的最终归宿,所以档案馆能够汇集广泛、系统、丰富的政务信息,这使得档案馆具有参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天然资源优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明确了档案馆公开政府信息的权责;此外,就档案馆自身方面来讲,档案馆一直以来都迫切希望能改变其封闭的社会形象,而承担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职能则被看成是能够实现此种目的的一个绝佳机会,这也大大刺激了档案馆投身于政府信息公开热潮中的积极性。

一、档案馆参与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规定

在我国,档案馆作为政府信息公开主体的地位最早在地方政府的相关办法中予以规定:2004 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出台的《深圳市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办法》第二章第十一条规定“:各信息发布责任单位应向本级文件集中管理部门或档案馆提供本单位的政府信息目录……文件集中管理部门或档案馆对政府信息进行统一加工、整合后在本部门网站上提供查阅”[3];2004 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出台的《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第三章第二十四条规定“:市政府公报应当备置于各区(县)政府办公地点的适当场所、市和区(县)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方便公众免费查阅”[4];2007 年,国务院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章第十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5]。自此,档案馆作为政府信息公开主体的法定地位得以在全国范围内确立。

二、档案馆参与政府信息公开的组织形式

目前,由于国家尚未出台相关规定,各地区经济条件、技术力量等情况也各不相同,所以我国各个地区、各级档案馆在研究其作为政府信息公开主体之一、有效地为公众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的探索进程中形成了并不唯一的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

1.文档资料服务中心。2000 年4 月,深圳市档案局建立了全国首家文档资料服务中心;2001 年5 月,北京昌平区档案馆现行文件阅览室、江苏常熟市档案馆文件资料服务中心相继成立,特别是11月国家档案局在山东济南市进行了档案资料目录信息服务中心专题调研活动后,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6];截至2008 年12 月底,全国约有2500 多个县以上国家综合档案馆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占国家综合档案馆总数的80%以上[7]。

全国各地方对文档资料服务中心的叫法各不相同:“现行文件服务中心”(深圳)、“现行文件阅览室”(北京昌平区)、“现行公开文件阅览服务中心”(河北衡水市)、“现行文件资料阅览室”(贵州六盘水市)、“文件超市”(湖南洪江市)等等,据统计资料显示,相关机构名称多达79 种[8]。不仅名称多样,全国各地文档资料服务中心的运行形式也各不相同:有的将文档资料服务中心直接设立在档案馆内,如常熟市文件资料服务中心;有的在一个行政区域内建立一个统一的文件管理机构,如深圳市文档资料服务中心;还有的将文档资料服务中心融入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如辽宁丹东市现行文件阅览室。

文档资料服务中心将收集得到的政府文件、政府文件汇编、法律法规汇编、政府公报等加以一定整理、分类后统一提供给各社会群体或个人利用,其中,提供社会利用的政府文件是公开的、但未到进馆期限的现行或非现行文件,一般较近期,如深圳市文档资料服务中心主要提供10 年内形成的各种文件资料[9]。但有的文档资料服务中心借助计算检索设备,可以提供回溯年代更为久远的政府文件,如常熟市文档资料服务中心,可以利用法律法规数据库检索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颁布的6 万余份文件[10]。

2.档案网站。1996 年,北京市档案馆在北京经济信息网上建立了主页;1998 年,北京市档案馆申请了独立的域名,正式建立国内首家档案馆网站。1999 年,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联合40 多家部、委、办局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政府上网工程”。此后,全国各地档案馆纷纷在互联网上建立起各自的档案网站。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 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建立的档案网站大多都已开通完毕[11],时至今日,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很多县级市档案馆也大多都建立起了各自的档案网站。

档案网站是档案馆服务社会的窗口,通过在档案网站上设置相应栏目(有叫“政府信息公开”的,如广西档案信息网;有叫“政府公开信息查询”的,如安徽档案信息网;有叫“现行文件”的,如浙江省档案网等等),可以实现档案馆在线公开政府信息的功能。目前,这些档案网站提供的政府信息查询服务的层次不一样,有的仅提供现行文件目录查询,有的能提供政府信息全文。另外,有的档案馆还将查询政府文件的功能从档案网站中独立出来,成立一个专门的网站,其实质是文档资料服务中心的网络版,这样能减少用户查询的层级,使用户能够更明了、更快速的查找,如苏州市现行文件查阅中心。目前,通过档案网站的“现行文件服务”栏目进行现行文件检索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浏览的方式:事先将各政府部门罗列成菜单的形式,用户点击层层菜单,直到找到所需的政府文件;另一种是检索的方式:用户首先要选择检索字段,如公文单位、文件题名、文号等,然后在检索框内输入相应检索字段进行检索。此外,有的档案网站别具一格,设计了具有创新性的文件检索方式,如上海档案信息网,将公开政府文件按照点击率进行排名、组织,使用户可以很快速地找到热点文件。

3.电子文件中心。电子文件中心是在电子政务的背景下,依托政务网络建立起来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2004 年12 月,江苏省常州市建立了国内首家电子文件中心,随后,江苏省张家港市档案局、安徽省档案局、天津开发区、青岛市档案局也相继成立了电子文件中心。但目前为止,在我国,电子文件中心尚属新生事物,电子文件中心建设尚未形成规模。

电子文件中心与网络版文档案资料服务中心不同,网络版文档资料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就是为社会大众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服务,而电子文件中心的功能定位主要是:通过有效地管理形成于政务活动的电子文件,为政务活动提供服务。所以说,网络版文档资料服务中心是专职的政府信息公开系统,而电子文件中心是政务信息管理的组成部分,它因具有可以通过其对外发布接口在互联网上发布占有的非涉密政府文件的功能而兼有公开政府信息的功能,且为了政务活动安全起见,内外服务之间需建立隔离机制。并且,电子文件中心的报送功能能够实现政府文件及时、主动收集,这种收集方式能有效地保障政府文件收集的齐全性、提供利用的时效性。

三、对档案馆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各种形式的评价

目前,档案馆参与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形式就是上述三种,结合实际开展工作情况,笔者在此仅对上述三种形式各自优缺点及未来发展趋势作简要评价及预测。

采用文档资料服务中心和档案网站的方式公布政府信息,档案部门得首先从政府文件的形成者———政府各部门处收集政府文件,然后加以整理,最后才能提供用户阅看或上传到档案网站上供用户浏览。也就是说,文件形成单位而非档案馆掌握着公开政府文件主动权,这样政府信息公开的时间、公开的内容都由文件形成者决定,这极大地制约了档案馆履行公开政府信息的职能;而且,现行文件需经过档案部门收集、整理后才能与社会大众见面,这就造成了档案部门信息公开的滞后性。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各级政府网站已纷纷建立起来,相较于政府网站,档案网站在公开政府信息的时效性、丰富性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因此,可以预知,档案网站公开现行政府信息的功能将最终被政府网站取代。

文档资料服务中心虽然也存在公开政府信息滞后的问题,但由于档案部门出面协调,文档资料服务中心可以收集到较为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相关资料,如政府公报、政府文件汇编等。深圳市文档资料服务中心甚至还提供市属各单位编印的纪念册、画册、文集、资料汇编等[9]。这使得文档资料服务中心对政府文件的查询者仍具独特的吸引力。另外,有些地方的文档资料服务中心入驻政府行政大厅,这种极具创意的做法发挥出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一来,政府行政大厅是人气汇集之处,这为文档资料服务中心提供了丰富的服务对象;人们也可以通过文档资料服务中心,获取丰富、全面的政府信息。二来,针对政府文件的晦涩难懂之处,当场就可以询问。文档资料服务中心通过与政府行政大厅联姻,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了自身作用,很好地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所以,笔者认为这种运行模式的文档资料服务中心在未来很具发展空间。

高校政府采购文件编制原则及要点 篇8

摘要:采购文件是政府采购工作中重要的文件之一,是采购工作的源头,文件编制的质量直接影响采购的成果及项目后期的实施,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采购文件的编制原则及注意要点进行分析及阐述。

关键词:采购文件 编制原则 注意要点

自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政府采购工作不断深入发展,采购范围不断拓宽。高校作为事业单位,是实行政府采购的重要单位,高校政府采购已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实行政府采购首先面临的技术问题就是采购文件的制作。采购文件是告知潜在投标人(谈判响应方)采购项目的内容和数量、投标人资格条件、招标过程的程序规则、评标的标准和方法、主要合同条款等信息的载体,其质量对能否达到政府采购效益最大化的根本目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具体操作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高校政府采购文件的编制原则及要点作简要探讨。

1 采购文件的编制原则

1.1 合法性原则 所谓合法性原则是指采购文件的制作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是采购文件编制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原则。如果采购文件的内容不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就可能导致“废标”,给双方都带来损失。在编制实施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采购方式应合法,政府采购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谈判、询价五种采购方式,应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合法合规的确定采用何种采购方式;其次采购内容应合法,一是供应商资格条件设置应合法适宜,不得设置过高资格要求排斥潜在投标人;二是技术指标及标准应合法,技术指标应当符合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技术规范及标准,不能套用特定产品的技术规格、不得带有倾向性或者存在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其他内容;三是合同条款内容应符合《合同法》及相应法律法规的规定;再次采购程序应合法,采购文件中关于采购公告、开标、标书发售、澄清等日期设定应满足法定日期要求,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等严格按采购文件规定的程序执行。

1.2 公平性原则 所谓公平性原则是指采购文件中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不得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性待遇。《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招标人编制的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的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违反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影响资格预审结果或者潜在投标人投标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招标人应当在修改资格预审文件或者招标文件后重新招标。”只有编制公正合理的采购文件才能使采购人选择最适宜的中标人。只有公平才能吸引真正感兴趣、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如果我们一直无视公平性原则,那么高校的政府采购便失去了招标的意义,今后高校的采购工作也必将陷入因没有足够法定人数的供应商参与而影响采购效率尴尬局面。

1.3 可行性原则 所谓可行性原则是指采购文件中标明的要求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能否按计划进行有效的实施。一个无法有效实施的采购文件,是毫无价值的。招标文件的可行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并采购项目。高校采购项目种类繁多,合理的将一些相关设备合并采购是节约成本及时间的一个有效措施,但是若为了成本将相关性不大的设备合并采购则会适得其反,评标专家对部分标项不能做出最专业的技术评判,最终导致流标,重新招标反而增加了重复工作量,减缓采购效率。第二,供应商的资格要求。要提出合理的供应商资格要求,并不是越高越好、越多越好。比如一采购项目要求供应商必须为生产型企业,而市场上对于该类项目提供服务的多为销售型企业,如此规定导致供应商对此不合理的资格要求提出质疑,影响采购执行的进度。第三,具体评标方法及细则。评分办法及细则是评标委员会评审的依据,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若不然则会导致评审工作的中断,以致影响整个招标采购工作。比如,图书馆中文图书招标采购是确定几家协议供应商,其投标报价是图书的折扣率,若在评标方法中将具有50万元人民币以上等的相关项目业绩作为公司经济实力的相关条款,则不具有可行性,使评标过程无法执行。

1.4 严谨性原则 所谓严谨性原则是指采购文件所表述的内容要详尽完整,用词要清晰准确。采购文件编制的完善与否,对评标工作的进行、评标的质量和速度有着直接影响。采购文件内容应包括采购公告、投标人资格条件、项目名称、编号、数量、技术要求、投标报价要求、投标保证金要求、评标细则和方法、废标条款、交货时间、付款方式、验收标准、合同基本条款等等。这些内容中,有的在采购文件内不止一处出现,这就要注意前后的统一性和一致性,避免各部分之间出现矛盾,导致投标人对内容理解有歧义,从而影响投标人的正常报价。

2 采购文件编制注意要点

2.1 供应商资格要求确定 采购文件编制时要明确指出对投标人的资质要求,这关系到投标人是否具备报名条件,也是保证中标方具备供货能力的保障。资格要求主要包括投标人公司注册资金、相关专业资格证书、近年来业绩水平等,有助于直观、有效地反映投标人的服务质量、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等多方面信息,从而确保中标人的履约能力,从源头上降低招标人的风险。

但是在限定资格条件时也要注意合理性,既不能有歧视性或倾向性,也不能设定过高、超出实际采购需要,《招标投标法》第18条规定,招标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不得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浙江省财政厅《关于规范政府采购供应商资格设定及资格审查的通知》第四条规定“不符合项目特定资格条件的供应商要求获取采购文件的,采购组织机构不得拒绝,并应允许其对特定资格条件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只有在满足采购项目规模和条件的基础上,合理合法的设定供应商资格要求,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政府采购的作用,达到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及物力成本的节约。

2.2 技术要求的确定 技术要求是充分体现招标项目需求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技术文件,在编制技术要求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内容要全面。设备的技术规格书内容应当包括基本要求、技术参数、配置、附件、备品备件、售后服务期、安装及调试服务等内容;其次,关键技术性条款要求应清晰表达,比如某些不允许有偏离的技术指标应明确指出,加粗或以“*”标注,明确对此条款不响应则为无效标。采购文件技术参数除满足全面清晰的要求外更要注意不能具有倾向性的原则,采购文件中规定的各项技术规格不得标明特定的品牌、专利、特有技术参数等信息,这在高校政府采购尤其是专业类设备采购时尤为常见。比如通过特定的技术参数等方式间接的制定品牌,此时在书写采购文件时就要注意避免出现技术参数精确到某一数值的现象,可用限定范围的方式来代替,不大于或者不小于某一数值的表述方式均可有效的避免这种倾向性。对于某些重大项目也可在采购文件发出之前请相关行业的专家对技术要求进行标前论证,从而使技术要求更加符合招标项目的实际需求。

2.3 评标细则的确定 评标标准和方法是采购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评标方法不同,中标的结果也会不同。科学合理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应该体现出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以及体现招标人采购目标及要求原则。在编制招标文件时,应当根据招标项目的不同特点,选用最适合的评标方法。综合评分法以其简便易行而被广泛使用,其评分因素主要从应标公司的经验和实力情况、技术方案、服务承诺和优惠以及价格四个方面去设置,具体评审细则应包括各评分因素的选择和细化、权重分配、评分条件以及相应的解释。在细化设置原则上,评审细则应体现对项目的适用性、针对性、评分可操作性,应保证公平、规范、合理,同时要避免倾向性设计。对于特殊项目比如家具、军训服等需要实样的项目,其评标标准中更要对实样的评判进行说明。只有谨慎选择合适的评标方法,合理细化评审细则,同时保证公正评审,才能评定出最适宜的中标供应商。

综上,采购文件是政府采购工作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是招标人和投标人必须遵守的准则,采购文件编制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坚持合法、公正、可行、严谨的原则,仔细推敲、逻辑严密、认真审核,编制出高质量高水平的采购文件,促进政府采购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袁晶.浅谈如何提高招标文件的编制质量[J].科技信息,2014,5:273.

[2]苗凯.招标文件的编制原则[J].吉林农业,2010,7:228.

[3]魏周花.浅谈编制招标文件应遵循的几点原则[J].甘肃农业,2012,13:87-88.

[4]付德春,金奎万.高校招标采购中编制招标文件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12,21:209-210.

上一篇:中班家乡的小吃下一篇:暑假学自行车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