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4-11-18

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7篇)

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

教学实录

【文本细读】

《巨人的花园》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的是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故事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就是在生活中要学会宽容、学会分享。

【教材分析】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设计理念】

童话故事具有语言优美、情节曲折、蕴含道理等特点。本课设计以激发兴趣、品味语言为主线,以童话的方式,引领学生品味童话优美语言,感悟童话的情节——有孩子的快乐的、阳光明媚的花园,巨人的训斥从而带来的北风呼啸、雪花飞舞、冰天雪地的冬天的故事情节,进而领悟“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这一文章主旨,领会有分享、有宽容才有快乐的道理。

【教学目标】

1、紧扣“花园的变化”这一主线,抓住词语的理解、积累与运用,通过朗读感悟童话表达上的特点,感受童话的美丽。

2、联系生活,合理想象,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并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3、感悟童话故事的特点,为创编童话埋下伏笔。【教学重点】

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教学难点】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教法与学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引领,做学生阅读的领路人。

一、课前小游戏

师:我们四年级的同学都爱看童话,是吗?生:是 师:看过10本以上的请举手?20本的?生举手

师:有没有兴趣和老师玩一个和童话有关的小游戏呢?生:有 师:看题目来猜童话的名字?好吗?生:好

师:请注意看图哦,这是谁呀? 生:白雪公主 师:对,这是善良美丽的白雪公主。

师:这次我把机会给第一个举手的孩子,这又是谁呀? 生:丑小鸭

师:真厉害,看来同学们看的童话真不少。现在老师说情节,请你大胆猜一猜。注意听哦。有一小女孩,因为家庭困难,到外面卖东西,可是没有人买她的东西,又不敢回家,爸爸会打她,只好坐在墙脚下,最后冻死了。她是谁呀? 生:我知道。她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师:她是不是很可怜?生:是

二、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导入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童话。童话伴随着我们长大,童话,孩子。孩子,童话。他们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一句话,没有你们的世界就没有童话。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童话。出示句子: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童话。师:请同学们齐读这一句话。学生齐读。

2、出示课题

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英国著名的童话作家王尔德《巨人的花园》,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书空。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

3、听写词语

师:首先让我们听写词语。每个词语报两遍。洋溢

允许

训斥

覆盖

围墙

冷酷

拆除

师:好了,请同学们自己对一下,错了认真再写一遍。

4、说一说

出示

师:你能从这些词语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联系课文内容说一句话吗? 你来说一说。生1: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发起脾气来:“谁允许你们到花园里玩!”我说的是允许。师:真不错。请你来

生2:我用洋溢来说。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的欢笑。师:还有吗?哦,还有,你来。

生:老师,我用两个词。巨人终于无耐了,是那颗冷酷的心,使花园冰雪覆盖,隆冬来临。师:不错,你用了覆盖,冷酷两个词语说话。你来说。

生:老师,我也用两个词语。巨人拆除了围墙,把自己的花园不围起来,不给孩子们玩耍。我用的是拆除和围墙。

师:真聪明,你竟然用了拆除和围墙。请用“围墙、拆除”这两个词语说一说巨人的花园讲了什么内容?好,你来说。

生: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漂亮的花园,他看见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就把孩子们赶走了,并修建起了一堵围墙,于是冬天就来到了花园里,后来,春天来了,可是花园还是冬天。一天早晨,孩子们从围墙外爬进来。花园又变成了春天,巨人又脾气了,把孩子们赶走了,花园又变成了冬天。一个小男孩没有走,告诉他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于是巨人把围墙拆除了,把花园送给孩子们,花园又像以前一样漂亮了。师:你说很清楚,简洁,完整。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你。生送掌声。

三、走近巨人,研读“冷酷”

1、齐读课题 了解童话特点

师:一看题目,很有趣,这是一篇童话。你怎么知道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呢?好,你说

生:我从巨人这个词知道的。因为生活中是没有巨人的。只有童话里才会巨人的。

师:嗯,你说得很对。好你们看,这是谁?(出示图片 巨人 插图)这就是巨人。和他身边的孩子比起来,他显得特别高大。

师:同学们想像一下,他坐在那里,就像什么?

生1:一座小山 生:一棵大树。师:要是走起路来,生2:走起路来 “咚 咚” 一定特别的响。师:说起话来会什么样?

生1:他的声音一定是震耳欲聋

生2:说话一定会吓人一跳

师:巨人生活中本来没有的,是作者凭借丰富的想像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出来的。因此围绕巨人所发生的一些事就让我们感到很异常神奇。板书

童话

神奇

想像

夸张

师:这就是童话的特点

2、师:学习这篇课文就要抓住这些特点,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展开丰富的想像,去感受童话中神奇的人和事,思考作者告诉我们的道理。这节课我们继续阅读和探究《巨人的花园》 师: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巨人的花园吗? 生1: 美丽

生2:不可思议

生3:神奇 出示:读一读

(自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花园变化的自然段。

2、细细品读描写花园花园变化的自然段,画出能让你感受到花园神奇变化的词语。)

生自读课文

3、交流反馈

师:可以交流了吗? 生:可以

师:谁来汇报一下。

生:请大家和我一起看第一自然段 我画的词语有 北风呼啸 隆冬来临 美丽的鲜花 小鸟的欢叫 仍然 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 出示句子:(不久,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嗲起雪花。巨人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严冬。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了小鸟的欢叫。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裹着毯子,还是瑟瑟发抖。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师:你为什么画这些词语?

生:因为巨人回来之后,赶走了孩子们,花园里就变成了寒冷的冬天。春天开出美丽的鲜花时,巨人的花园仍然是寒冷的冬天。所以我感到了巨人的花园很神奇。师:还有谁要补充吗?

生:我找的也是这些词语,还有第三自然段中,有一年秋天。巨人突然回来了,他赶走了孩子们,就北风呼啸,说明冬天不久就来了,一般冬天不可能这么早就来的。师:你读到这里,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花园是多么神奇,多么不可思议。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关注到了巨人回来之后。花园所发生的变化。那巨人回来之前是什么样子的?你说

生: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

生: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师:听你的描述,巨人的花园真美呀!

(出示画面词语:鲜花盛开

绿树成荫

鲜果飘香 白雪一片)师:巨人的花园美得就像一幅画

生:一幅画 板书 :四季如画

师:然而是什么原因让四季如画的花园发生了变化?

生1:是孩子们,孩子们走了,春天就走了,孩子们回来了,春天就回来了。生2:有一年秋天。巨人突然回来了。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师:你还从巨人的语气中感受到了。你真会读书。那我们一起读读这几句话吧。学生齐读。师:除此之外,巨人还做了什么呢?

生:赶走孩子以后,巨人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而且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师:是呀。于是四季如画的花园就,生:巨人的花园马上变成的狂风大作雪花飞舞的冬天

师:出示句子本来“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现在 出示: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

师:根据这前后两个画面告诉大家花园前后大不一样的景色。

生:出示: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不久,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巨人孤独地度过漫长的严冬。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师:我们都感受到了花园神奇的变化,此时巨人知道为什么吗?

生:不知道

师:文中写道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出示: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男读 女读 齐读„

师:请同学们继续交流画出的语句。

生:请大家和我一起看第七自然段。明媚的阳光

草翠花开 鲜花凋谢 冰雪覆盖

(出示:句子他抬头望去,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好几个月没见过这么明媚的阳光了。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他们大概是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来的。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业胡闹。滚出去!”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纷纷逃窜。与此同进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师:这里描述了巨人的花园春天和冬天的两个画面。请女同学读春天的画面。

女生读:他抬头望去,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好几个月没见过这么明媚的阳光了。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他们大概是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来的。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巨人的花园春天的美丽。请男同学读冬天的画面。男生读:与此同进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师:男同学读出冬天的寒冷。听了自己的朗读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春天特别温暖,快乐。冬天特别寒冷。这是一个神奇的画面。师:你真会读书。文中哪个词语,让人感受到一瞬间花园发生了变化呢 生:与此同时

师:与此同时。

师:什么是与此同时。

生:与人说话的同时,也就是巨人的话还没有说完,花园里的景色就变了。师:巨人说了什么呢?

生: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师:是呀?同学们,这四季如画的春天,一下子变成了冬天,一夜之间又变成了春天,一瞬间又回到了冬天。

板书: 冬――春――冬

四、感悟神奇,研读孩子和春天的关系。师: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生:是因为孩子们,孩子们来了。春天就来了。孩子们被巨人赶走了,春天就走了。(出示:一句话 没有孩子的地方没有春天)板书: 孩子

春天 师:有孩子们的地方,生:就有美丽的春天。师:他知道这个秘密吗? 生:不知道

师:是谁帮助了他呢? 生:一个小男孩

质疑 解难

(出示:自由地读读课文的8、9自然段,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生读 生提问题

师:读了8、9自然段,你们有什么问题,请你来提问题? 生1:那个小男孩为什么不会像其他小孩那样,拔腿就跑呢? 师:我也感到很疑惑?还有谁?你说

生2:我想问那个小男孩的眼睛为什么会说话?巨人看到他那火辣辣眼神为什么会火辣辣的呢?

生3:那个小男孩是谁呢? 师:大家都关注到这个小男孩与众不同?谁能帮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呢?这个小男孩为什么不跑掉?难道他不怕巨人吗?

生:我想他也害怕这个巨人,他不想巨人这样胡闹下去了,他想留下来告诉巨人这个道理。师:哦,你是说他看到巨人的痛苦,想留下来帮助巨人。可是小男孩什么也没有说呀!生:小男孩是用他会说话的眼睛说的。师:他那会说话的眼睛都说了什么?

(出示:说一说 小男孩用他会说话的眼睛,凝视巨人。好像在说:„„)

生1:巨人啊,你快醒醒吧,没有孩子的地方没有春天,你还不明白这个道理呢? 师:你真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还有谁要说? 生2:有孩子的地方,就会有春天。

生3:春天就在你的身边,有爱才会唤回来。

师:你真了不起,这样的语言怎么不会打动巨人的心呢?

生4:亲爱的巨人,你知道我的小伙伴为什么会跑掉吗?因为你太自私了,如果你对他们好一点,他们就不会怕你,他们回来了,春天就回来了。师:你们也有会说话的眼睛。为自己的表现鼓掌。

生: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别人,别人也就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你。

师:是呀,小男孩不但他会说话的眼睛告诉了巨人所发生的一切,他还做了什么呢? 生: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师:对,真是太神奇了,这个小男孩到底是谁呀?谁来想像一下?他可能会是谁? 生1:他是圣彼得吧。他有神奇的魔力。生2:他可能是孩子的头。生3:我觉得是爱神。

生4:我觉得可能爱的天使.师:孩子们你们的回答真令我感动,你们不但读懂了作者,还读懂了作者的作品。如果你想知道这个小男孩到底是谁,请你们回去读读这本书《巨人的花园》。

师:接下来我们看看第8、9自然段,经过小男孩的帮助,巨人明白了花园为什么会那么大的变化了吗? 生:明白了。师:明白了什么?

生: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师:他还明白了什么?

生:他还明白了,不能这么自私,冷酷 师:那就请你来读一读巨人说的话。(出示句子:“哦·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发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生读。

五、回归故事,体验幸福。

师:巨人终于恍然大悟,接下来,听了巨人的话,小男孩又做了什么呢?

生: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亲了一下。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于是,他立刻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出示句子。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亲了一下。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于是,他立刻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师:读到这你有什么想问?

生:为什么说巨人第一次感到温暖和愉快呢?他以前从来没有感到温暖和愉快吗? 师:这个问题问得很价值,同学们记得吗,巨人回到花园之前,他去了哪里去了哪里? 生:他出去旅行了。因为课文第二自然段诉了我们。师:你想知道吗? 生:想

师:那就请同学们课上完之后读读这本书。师:读到这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幅画,(出示句子: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脚下,爬上巨人的肩膀,尽情地玩耍。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师:王尔德在原文中这样写到:

(出示句子: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如今巨人变得又老又弱。他再也没有力气和孩子们一道做游戏了,只好坐在一张大安乐椅上看着孩子们互相追逐打闹,欣赏着花园里的满园春色。他 6 常说:“我有许许多多美丽的花,可是最美丽的花是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师:于是巨人的花园又变得四季如画。板书 师:是什么让巨人发生如此大的改变呢?你说,生1:温暖

生2:是小男孩的爱心改变了巨人。师:其实就是一个字“爱” 板书:爱

师:爱能改变很多,爱能化解昨日的怨恨,爱能净化自己的心灵,爱能温暖一颗坚硬的心。爱能够改变世间万物,爱能够送给巨人一座花园。也能让自己的花园 生:四季如画 师:总之一名话

(出示:没有爱的地方就没有春天!)生齐读。

六、总结全文:

师:就要下课了,可是我们都沉浸在巨人的花园中,怎么办呢?回去好好阅读王尔德的原著吧!好好感受童话带给我们的神奇。同学们,下课 生:老师再见!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探究的合作方式,充分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本篇课文是选自王尔德童话集的一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自古以来,童话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章体裁,尤其受孩子们的青睐。这篇童话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巨人拥有一个美丽的花园,但当他看见孩子们在里面玩时很生气,把孩子们都赶了出去,后来他的自私换来了花园的寒冬,后来经一个男孩的提醒,巨人明白了自己的自私和冷酷,他把花园送给了孩子们,自己也获得了快乐和幸福。这篇童话要让学生明白是巨人的冷酷剥夺了孩子的快乐,气跑了美好的春光和快乐的花草树鸟,教学生懂得待人要宽容,要学会给予、奉献。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接触了不少童话,童话本身以其生动有趣深深吸引了这些爱幻想的孩子。孩子对童话的浓厚兴趣使本篇教材具有莫大的磁性,但磁性到底能吸引住多少孩子,得靠教师的精心引导,因为孩子们毕竟没真正掌握阅读童话的技巧。

在教学时,我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的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这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之一颤,为他们点燃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具体的措施:

1、抓住巨人的言行细细品味,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巨人性格的变化。2、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美好的东西应与别人同享。上完课后,有老师给我提了两条宝贵的意见,第一,在学习“同一个花园,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呢?”这个问题的时候,由于我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出示了“当巨人外出,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时,花园里();巨人回来后禁止孩子们玩耍,当春天来临时,花园里();当孩子们偷偷钻进花园里玩耍时,花园里又();当巨人训斥孩子,孩子纷纷逃窜时()”这一系列的填空,结果好心办坏事,这些填空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教学过于死板。两位老师认为,应该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让他们自由说说原因,再回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第二,在抓住巨人的言行仔细品味时,总是从巨人看到孩子在自己的花园里玩,心里会怎么想,进行朗读指导,体会巨人任性、自私、冷酷的心,教学方式太单一。

要上好一堂课真的很不容易,今后要多上课,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文本解读

《巨人的花园》 (含《自私的巨人》文本内涵丰富深邃, 我每读一次, 内心深处便涌起阵阵热浪。限于篇幅, 只能概述一二。

一、关于人物

是怎样的一个巨人?自私吗?貌似。当巨人看见窗外的男孩爬不上树哭泣时, 情不自禁心软了。他对自己说:“我是多么自私啊!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这儿来了……”巨人触景生情, 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被重重撞击, 人性中本善的一面开始复苏, 他自个儿唤醒了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善良、温柔和真挚———这才是巨人身上的本质所在。其实这些美好的品性被他臃肿丑陋的外表和粗鲁莽撞的言行所遮蔽。在引导学生比较阅读时, 要重锤敲击“人性本善, 要自我唤醒”的意旨。

是怎样的一个男孩?作者动用了很多笔墨描绘另一形象———“小天使”。一出场, 他便幻化为一个令人怜爱的孩童模样, 与普通的孩子一般, 又不尽相同。他幻化的形象———示弱的哭泣, 触动了巨人的内心世界, 唤醒和考验巨人, 让巨人在逐渐苏醒的过程中, 自我救赎。教材中“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一种逼视, 一种鞭挞, 一种警告, 催促巨人猛醒, 恍然大悟。巨人的遭遇说明:自私、封闭、狭隘的人不可能长久拥有美好的事物, 不可能拥有人生的春天, 甚至会扼杀一切的美好与希望。

二、关于结尾

教材的结尾写巨人拆除围墙, 与孩子们分享花园后就结束了, 洋溢着其乐融融的气氛, 是圆满的结局。

原著中孩子们一直伴随着巨人玩耍, 只是缺少了一个孩子———天使。有一天, 天使降临, 手脚上带着“爱的伤痕”。天使对巨人说:“你有一回让我在你的园子里玩过, 今天我要带你到我的园子里去, 那就是天堂啊。”充满神秘的结尾意蕴深远。小男孩的亲吻让巨人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爱可以净化一个人的心灵, 爱可以感化世间万物。巧妙利用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重读童话的兴趣所在。

三、关于表达

整篇童话以花园内风景的变化为明线, 以有无孩子们的到来的不同境况为暗线, 巧妙地将“孩子去, 花园荒、巨人苦;孩子来, 花园美、巨人欢”这一内在意蕴深入浅出地展示在我们面前。前后照应、对比鲜明的“循环式”结构安排, 把我们带进一个美妙神奇又发人深省的童话世界。对花园景象的描写, 教材以四字词的形式表现, 简洁明了, 更多的笔墨留在人物形象的描绘上。原著则用拟人的手法大段大段文字描述雪与霜横行肆虐、北风和冰雹一同为非作歹、树木竟然“忘了开花”的情景。当巨人为“以前的举动感到十分后悔”, 轻轻地抱起孩子, 放到树枝上时, “这棵树马上开花了, 鸟儿也飞来在枝上唱歌”……这是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形象生动地描述为童话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非常适合学生朗读积累。

课例呈现

教学对象:北京小学六年级学生

【学习目标】

1援通过对比学习, 感悟故事情节离奇曲折, 打动人心, 语言灵动活泼是童话的魅力所在。

2援补续童话故事的结尾, 在与原作结尾的比较中, 感受原作结尾的童话魅力。

3.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王尔德《自私的巨人》等作品的兴趣。

【学习重点】

目标1、目标2

【学习过程】

一、整体回顾, 引出情节“不同”

师: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生:巨人的花园。

师:同学们一定感到奇怪, 《巨人的花园》是我们四年级的一篇课文, 怎么今天还要学习。听课的老师也会奇怪。灵感来自于几周前我到河南去学习, 读到了那里的孩子六年级学习的《巨人的花园》。不比不知道, 比比太美妙, 发现了这两个版本情节、情感以及语言特点都不一样。 (板书:情节情感语言) 课前, 我们都已经读过这两个版本了, (板书:版本一版本二) 先来简要说一说版本一的主要内容。

(一) 回顾主要情节

生:巨人家有一座美丽的花园, 孩子们常在那里玩。巨人很不高兴, 训斥孩子们, 砌墙禁止他们玩耍, 还竖了告示牌, 花园马上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孩子们偷偷钻进花园玩耍时, 花园又变成春天。巨人见孩子们又来了就大发脾气, 花园又冰雪覆盖。后来那个小男孩凝视着巨人, 巨人脸上火辣辣的。巨人把围墙拆掉了, 花园又很美丽了。

师:童话的故事情节真是奇妙 (出示后学生朗读) , 我们一起回顾版本一的情节。

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快乐玩耍。巨人见到后训斥孩子们, 砌墙禁止他们玩耍, 还竖了告示牌。花园立刻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孩子们又偷偷钻进花园玩耍, 给花园增添春意。巨人见孩子们又来了就大发脾气, 花园再次冰雪覆盖。一位小男孩不愿离开花园, 巨人就大声斥责。男孩凝视着巨人, 巨人感到脸上火辣辣的, 醒悟过来后就把围墙拆掉了, 花园又呈现愉快、美丽的景象。

(二) 比较不同情节

1. 两个版本情节发生变化

师: (板书:凝视醒悟) 版本二与版本一在前一部分内容基本相同, 从这里开始有了变化 (指课件文字的一处) 。谁来说一说?

生:春天来临, 其他地方都是美丽的景象, 只有巨人的花园是冬天的景象。他感到莫名其妙。小孩子们从一个洞里钻进来了, 花园里又是春天的景象。有一个特别小的孩子够不上树枝, 伤心地哭泣着。巨人看了心就软了, 明白了是自己的自私才让花园永远是冬天的。

师:请继续说。

生:后来巨人就去抱男孩上树, 其他的孩子也来到了花园, 巨人和他们一起玩耍, 非常快乐, 一直到年纪老了, 还是非常幸福。

2. 重点比较巨人对孩子的态度

师:两个版本的童话情节色彩浓郁, 充满了神奇的想象。不同转折点就在于———

生:一个是巨人三次粗暴地让孩子滚出去;一个是巨人一次把孩子赶出花园, 后来看到一个小孩够不着树枝, 心就软了。

师:好, 我们先走进不同情节进行对比。请一位男生读版本一中巨人的三次粗暴指责。 (板书三次一次)

出示:

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 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 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师:巨人凶恶地叱责孩子们, 每次的用语中都有“滚出去”。版本二, 只有一次对孩子们训斥, 也请大家读一读。

出示:

“你们窜到这儿干什么?”他粗暴地叫道。“我的花园是我的, 不是你们的。这点道理你们不明白吗?除了我, 谁也不可以进来玩。”

师:多位同学来读一读情节的大转弯———巨人后来的变化, 请大家特别注意不一样的转折点。 (课文的第15~17自然段) “他看到了更美妙的景象:围墙上挖了一个小洞, 一群孩子从洞口爬了进来, 他们攀上花园的果树, 每棵树上……别的孩子看到巨人不再像从前那样凶狠, 便纷纷跑回来, 春天也就跟着孩子们来了”。

师:版本二情节的走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种巨人责骂有三次, 一种只有责骂一次, 还有小男孩的出场也大不一样。请男女生分读。

出示版本一:

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 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么, 巨人看着他的眼神, 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 桃树马上绽出绿芽, 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出示版本二:

这是花园的最边远的角落。一个小男孩……怎么也够不着树枝……伤心地哭泣着……看到这样的景象, 他的心软了, 为他从前的举动后悔了。“我太自私了……我要马上去把这个可怜的小家伙抱上树顶, 然后立刻把围墙拆掉, 让我的花园永远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3. 畅谈自己喜欢哪种版本的理由

师:你们会喜欢哪一种创意, 自由畅谈。跟同桌说一说, 组织一下语言。

生:我比较喜欢第二个版本的情节, 第一个版本里巨人太厉害了, 连续三次都让孩子们滚出去, 非常凶狠。太过分了!

生:第二个版本中巨人其实不是一个坏人, 只不过一开始不想让别人打扰自己, 后来那个小孩子的行动够不着树枝, 巨人就心软了, 比较真实。

生:我也喜欢第二个版本。巨人虽然很自私, 但是还不是一个坏人。作者让一个小男孩来到花园里够不着树枝而哭泣唤醒巨人, 这样的情节能打动我们。

师:关于这一点, 有补充吗?

生:我喜欢版本二的内容。巨人本性是不坏的, 只是不喜欢孩子们吵闹罢了。巨人看见窗外的情景, 他的心也软了。他对自己说:“我是多么自私啊!”他自个儿唤醒了内心深处的善良。不是像版本一那样显得巨人太恶了, 一点善良的心都没有。

生:版本一这样写, 巨人太可怕了, 这么自私残酷任性的人一下子就变好了, 有点太快了。

生:我喜欢第一个版本的一个内容:“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 桃树马上绽出绿芽, 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小男孩成了魔法师, 这种创意挺好。

师:横看成岭侧成峰。我喜欢你们这样自由畅谈。

生:我喜欢第一个版本。“小天使”很有力量, 用他自己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似乎在警告巨人, 让巨人突然醒了, 恍然大悟, 一下子从一个自私冷酷的人变成善良的人了。

生:我喜欢第二个版本。“小天使”在树旁转来转去, 哭得很厉害没有跑开, 因为他的眼里充满了泪水。这样写让人觉得真值得同情, 巨人也是这样的, 因为同情孩子才让自己的灵魂苏醒。

师:小荷已露尖尖角, 你会成为文学鉴赏家。

生:我也喜欢第二个版本。“小天使”用自己的哭声唤醒和考验巨人。在考验中, 巨人更多的是发现自己错了, 自己改正错误。

师:个性阅读绽放花的灿烂。我综合大家的意见, 喜欢第一个版本是因为情节尤为离奇, 巨人一下子从一个凶狠的人变得善良可爱。小男孩简直就是魔术师, 符合一些读者的阅读心理。喜欢版本二的集中原因是巨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不是极端邪恶, 一旦看到别人弱势, 就把那根善良的神经触动了, 比较符合生活中的人。你们想听听我的想法吗?

生:想。

师:说心里话, 我喜欢第二个版本。在我的心里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 训斥他错在哪里是第一层次的教育;启发他知道自己错在哪儿是第二层次的教育;唤醒他知错的良知和改错的行为才是更高层次的教育。如果有学生犯了错误, 我会用巧妙的办法唤醒他们知错就改的心。好, 比较学习真快乐。通过比较我们明白一个童话故事充满魅力的“根”, 情节打动读者的心。 (板书:打动)

二、比较“不同”, 欣赏童话语言

1.举一:比较不同

师:优美的童话作品情节为什么会让我们如此心动?那是语言小精灵在施展魔力。请走进两个版本的语言描写。请看:同一个内容描写迥然不同。 (出示) 请看版本二中有关“狂风”和“雪花”的描写。

出示版本一:

但不知为什么, 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 天天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

学生找相关的句子后进行朗读。

出示版本二:

……花园里一片凄凉, 只有雪和霜乐不可支, 他们兴奋地欢呼:“哈哈, 春姑娘已经忘记了这座花园, 我们可以一年四季住在这儿啦。”大雪用她那巨大的白色斗篷把草地盖得严严实实, 严霜给所有的树木穿上晶亮银装。他们还邀请北风大哥和他们做伴。北风穿一身毛皮大衣, 整天在花园里东奔西闯, 咆哮如雷, 吹断了所有的烟囱顶筒。他说:“这是块好地方, 应该把冰雹大爷也请来。”冰雹大爷真的来了, 他每天要在这里闹上3个小时, “噼里啪啦”地打在房顶上, 把瓦片砸个稀巴烂, 还围着花园飞快地乱跑, 呼出阵阵袭人的寒气。

生:我喜欢第二个版本的描写。“雪和霜乐不可支”非常形象生动, 在我们面前出现了雪和霜发着威风的画面。

生:我感觉第一个版本很简洁, 但缺少了童话的意味。

生:“大雪用她那巨大的白色斗篷把草地盖得严严实实, 严霜给所有的树木穿上晶亮银装。他们还邀请北风大哥和他们做伴。北风穿一身毛皮大衣, 整天在花园里东奔西闯, 咆哮如雷, 吹断了所有的烟囱顶筒。”这样的语言太灵动了, 特别是“邀请”“穿着”“东奔西闯”这些字眼, 让我们看到了雪和霜好像是一个个不讲理的人。

生:这样的描写更让我们感受到孩子是春天的天使。只有孩子才会给花园带来快乐。

师:你们说得好。童话的语言以灵动见“优”, 版本二几乎把所有陈述性的语言都变成美妙的形象描述, 而且和作者要表达的心声紧密联系在一起, 用美好的语言感染大家。我们把这种美好读出来吧!

(生有感情地朗读, 配乐《绿色花园》。)

2.反三:感情朗读

师:当孩子们第二次来到花园里, 版本一是这样描写, 邀请男生朗读。

出示版本一:

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 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 他们大概是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来的。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

好, 静下心来, 从第二个版本的第12~15自然段里找到相关的描写。先自己比较, 然后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朗读。

出示版本二:

一只小朱顶雀在窗外歌唱, 婉转的歌声在巨人的耳边回荡。这简直就是妙不可言。冰雹闻声停住了狂乱的舞步, 北风也停止了咆哮……桃树们见孩子们终于来了, 心里非常高兴, 因此用鲜艳的花朵把自己打扮起来, 伸出肥枝嫩杈在孩子们的脑袋上方悠悠地摆动。鸟儿们快乐地四处飞舞歌唱, 花儿们也从绿草中间伸出头来看, 哈哈大笑。多么迷人的景象啊!

师:通过比较后, 讲自己的理解融进你喜欢版本的朗读中。

生:我特别喜欢第二个版本的描写。第一个版本的描写太简单了, 版本二的描写语言非常生动。 (生读句)

生:还有“桃树们用鲜艳的花朵把自己打扮起来, 伸出肥枝嫩杈在孩子们的脑袋上方悠悠地摆动, 鸟儿们快乐地四处飞舞歌唱。花儿们也从绿草中间伸出头来看, 哈哈大笑”, 这样的描写太形象了。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师:这样的描写跟作者的情感是否吻合呢?

生:拟人的手法来写春天的景象和作者心声, 特别有关系。春天的美好景象与孩子们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更能表现没有孩子的地方没有春天。

师:你和作者的心贴得真近。万物都有情!那就把美好的感觉送到我们的朗读中吧!

(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中朗读)

师:像这样值得我们比较的地方很多很多。由于时间原因, 我们不再一一进行。

三、补写结尾, 表现诸多“不同”

师:今天我们的比较学习, 欣赏到了情节离奇曲折和打动人心是童话魅力的“根”, 语言灵动活泼是童话魅力的“魂”。同一篇文章不同的版本我们可以比较学习, 今天我们比较的是《巨人的花园》, 以后可以比较《成吉思汗和鹰》的两个版本。一个把成吉思汗写成如同蓄意杀鹰的谋杀犯, 一个写成无奈之举下杀死老鹰。一部名著的少儿版和成人版不同, 同一个作家的不同文章可以进行比较, 不同作家写同一个题材的也可以进行比较学习。比较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 打开了阅读的一扇天窗。告诉大家一个秘密, 《巨人的花园》两个版本都不是进口“原装”品, 都是组合的。组合后, 有的适合四年级学习, 有的适合六年级学习。组合的时候都没有把结尾放进来, 你们猜想王尔德会怎样写结尾呢?我们也来畅想一番, 看谁的想象最有童话味道, 又跟王尔德的心贴得最近。王尔德的心是这么表白的。

出示:

我总愿使故事寓意深邃……使之尽量完美, 并包含很多秘密的答案。

(学生交流, 生写结尾。比较原著的结尾。巨人年纪大了, 躺在床上起不来了。)

出示:

“你是谁?”巨人说着, 心中油然生出一种奇特的敬畏之情。他一下子跪在小男孩的面前。

小男孩面带笑容地看着巨人说道:“你让我在你的花园中玩过一次。今天我要带你去我的花园, 那就是天堂。”

那天下午孩子们跑进花园的时候, 他们看见巨人躺在那棵树下, 已经死了, 满身都盖着白花。

师:秘密何在?

生:为什么对那个孩子产生奇特的敬畏之情?

生:为什么要带他去自己的花园就是天堂?

生:那个小男孩到底是谁?

生: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完美的结局?

师:透露一点点秘密, 小男孩把去世的老人接到天堂和“人性本美好, 自我能唤醒”有密切关系…… (翻课件) 请走进王尔德的原著, 走进他的其他作品, 感受这位与安徒生齐名的作者的童话作品魅力。

板书:

教后反思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 (乌申斯基) 在语文教学中, 比较阅读是扩展思路、提高效率的重要学习方法。在本校六 (5) 年级的课堂上, 我让学生比较人教版四年级和西师大版六年级课文《巨人的花园》。通过“整体回顾, 引出不同”, “欣赏语言, 比较不同”, “补写结尾, 表现不同”三个教学环节, 学生体验了一种新鲜的学习方式, 感受到了语文学习原来可以这样充满着挑战。他们碰撞思维, 交流认识, 展现表达, 品味着语文学习收获的快乐。尤其是设计童话的结尾, 学生在课堂中习得方法, 以后可以用这种方法延伸到课外中比较同一个内容的不同版本, 比较同一个作家的不同文章, 不同作家写的同一个题材……打开了阅读的一扇天窗。

本课的教学内容丰富, 课堂时间有限, 语言表达的比较和结尾部分的补写就显得匆忙。本课的教学内容若要让学生有大的交流学习的空间, 需要50分钟。也提醒自己, 若要进行比较学习, 还需学生提前对两篇文章多熟悉。

听课评析

看到《〈巨人的花园〉对比教学》这个课题, 你是不是很好奇:这是什么课?近日, 吉老师就为老师们上了这么一节别出心裁的阅读课, 充分体现了她的教学智慧。

一、重组教材显智慧

吉老师在谈到“语文味”的教材构建时曾有这样一段论述:“‘走出一本书’的教材观引领全体语文教师拓宽视野, 在用好主体教材———某一版本语文教材的同时, 相机融合其他版本的内容以及利用课外广泛的阅读资源指导学生学习语文, 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这堂课就是对上述观点最好的演绎。这堂课上, 所采用的教材是同一作家 (王尔德) 的同一篇作品, 它们分别出现在人教版第7册第9课和西师大版第11册第30课, 故事情节、表达的情感和语言风格迥然不同。吉老师巧妙地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引导学生从情节、情感和语言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 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意识和方法, 进一步使学生感受童话的魅力, 学会阅读童话的方法, 学写简单的童话。每一个听课的老师都惊叹:真是一种教孩子学会阅读的全新尝试!我想:能重组这样的教材, 实属创造啊!吉老师是用怎样的慧眼、怎样的慧心由此及彼, 发现了另一篇《巨人的花园》?又是怎么想到将它们组合起来, 为“我”所用, 成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绝佳教材的?而且还用如此清晰独特的教学思路引领学生畅游童话王国?……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不得而知, 唯一的解释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准确把握使她具有无与伦比的慧心。

二、循序渐进显智慧

对于这两篇加起来有好几千字的文章, 吉老师顺学而导。第一步:引导概括情节, 知梗概。版本一上四年级的时候学过, 就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主要情节;版本二没学过, 就通过预习检查的方式引导学生归纳主要内容。此时, 学生脑中形成的是对这两篇文章情节的大致印象。

第二步:引导梳理情节, 明走向。对于版本一版本二情节的“大块头印象”, 学生还是难以比较, 于是, 吉老师又以“几次训斥”和“怎么醒悟”这两问, 轻松地引导学生理出情节之线, 学生对情节的把握更清晰了。

第三步:具体比较情节, 悟特点。有了第二步的梳理, 学生可以比较了。但吉老师出示了与“三次训斥”和“醒悟”相关的语句, 让学生比较的着眼点更清楚, 毕竟板书中的“三次”“一次”“凝视醒悟”“自我唤醒”都还是抽象的语词。

三、举一反三显智慧

也运用比较思维方法来看“比较语言”这一块的教学, 我发现前后两个环节都是这样来设计的:出示两个版本中写同一个内容的语句, 引导学生思议:“你喜欢哪个版本的?为什么?”这两个环节有什么不同呢?在第一环节中, 吉老师直接出示两个版本中写花园景象的句子, 让学生读后交流:“喜欢哪个?为什么?”而在第二环节中, 直接给出的却是版本一中写花园仍是冬景和花园中又现春景的语句, 让学生分别找出版本二中对应的句子, 再简单交流:“你喜欢哪个版本的?”

难道这两个环节大同小异?仅仅是将老师直接给出的一组“同内容异表达”的句子, 改成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找出相应的句子吗?不管语句是“给出”还是“找出”, 接下来, 两个环节中都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比较语言, 发现两个版本语言的不同魅力。再一次仔细推敲这两个教学环节, 我发现了它们本质的不同:第一环节, 重在引导学生比较, 畅谈自己为何喜欢这样的语言, 以此归纳出各自语言的特点;第二环节, 侧重于引导学生欣赏、畅读灵动的语言, 进一步感受各自语言的特点。

由“畅谈”到“畅读”, 虽只一字之差, 体现的却是吉老师引领学生的认识逐步走向深入的智慧。

四、读写结合显智慧

“我总愿使故事寓意深邃……使之尽量完美, 并包含很多秘密的答案。”正像王尔德所说的那样, “创编结尾”这样的形式, 也让这节课具有了“秘密的答案”, 走向了“完美”。

在精读某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 我们会关注某一个独特的“言语形式”, 因此, 常会见到读写结合的范例。但是, 对两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 更多的是宏观方面的比较, 不太涉及某一个具体的表达形式, 因此, 读写结合就很难实施。

《巨人的花园》教学片段及反思 篇3

师:巨人看见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大声叱责,请把巨人叱责的话找出来读一读。(生边读边画出巨人叱责孩子们的语句)

师:读一读这三句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巨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说话的时候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生:巨人说:“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这时,他可能是瞪着眼睛,脸通红通红的,双手叉着腰,心里想:这是我的花园!你们这些小家伙怎么能随便进来,真讨厌!

生:巨人说:“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这时候,比他刚回来时更烦,样子更凶。巨人肯定在想:我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寒冬,好不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这些小家伙又来了!这时,他可能攥着拳头,唾沫飞出老远。

生:“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心里可能想:这是我的地方,我已经说了不让你们进来,你还敢进来!巨人说不定已经迈开大步准备去教训这个小男孩。

师:同学们想象力十分丰富,现在请几个同学上来扮演巨人,下面的同学念其它部分。

生1:扮演巨人说这些话时双手叉腰,怒睁双眼。

生2:扮演巨人说这些话时攥着拳头,一脸凶相。

生3:扮演巨人说这些话时用手指着孩子,迈开双脚,决定去教训孩子。

师:看了以上的几个同学扮演的巨人,说说你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巨人?

生:这个巨人太霸道了!

生:这个巨人好狠、好无情!

生:这个巨人真厉害啊!

【教学反思】巨人见到孩子们到花园里去玩耍,大声叱责。为了让同学们弄明白巨人为什么叱责,怎样叱责,教学时紧紧抓住巨人叱责的三句话展开学习,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想想巨人说这些话时心里是怎么样想的,巨人说话时可能是什么样子?不光让学生说,还(尽情地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把想象的情景模仿出来,学生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把巨人这个童话人物的自私、霸道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样生动形象的表演,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又让学生理解了童话的内容。

[片段二]

师:这是个霸道、自私的巨人,如果遇到了这位巨人,你会对他说什么?

生:巨人先生,你不觉得孤独么,不感到荒凉么?严寒可能冻住了你的心。

生:巨人伯伯,果子要大家吃才甜,美丽的花园要大家共享才会快乐。

生:巨人大叔,人需要交往,只顾自己,会得自闭症的,打开花园吧!让春天回到你的身边。

师:说得真好,你们的话语会不会像春风一样吹入巨人的心中,让他发生变化呢?

生:是一个孩子让他明白了一切,发生了变化。

【教学反思】当学生已经走进了《巨人的花园》这个童话故事里,学生对故事里的巨人这个童话人物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心里已有了许多想法,学生急切想表明自己的观点,这时创设一个情景,为学生提供一个释放心灵的平台,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兴趣。

[片段三]

师:同学们都对这个小男孩很感兴趣,我们来仔细读一读重点写小男孩的第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小男孩面对巨人的叱责,可能会说些什么?同学们再读读第9~11自然段。(分组讨论)想一想,巨人听了小男孩的话又会说什么?然后用对话的形式模拟小男孩和巨人的对话。

生(甲):我扮小男孩。

生(乙):我扮巨人。

生(甲):伯伯,您的脸色很不好。您一定感到孤独、荒凉。是啊!长期生活在狂风大作、雪花飞舞的环境中,谁都会是这种感觉。您的花园里长期是这种情景,可花园外的村子里可不是这样的,您想过原因吗?

生(乙):没有,是啊!为什么我的花园里没有春天呢?怎么会没有春天呢?

生(甲):伯伯,花园是您的,您固执地把自己锁在花园里,即使花园再美,您一个人独享,久而久之,最终只能孤独、烦闷。打开花园吧!春天就在您的身边。

生(乙):噢,是这么回事呀,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

生(甲):伯伯,您看,你把围墙一拆,孩子们来了,春天也就来了。

生(乙):我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哈哈……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真是幸福啊!

【教学反思】学生不光读童话,还在读的基础上编童话、演童话。虽然只是一个对话练习,但学生一定要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完成,这样的安排,不仅激发了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的欲望,更激发了学生参与表演欲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话练习中,学生说的不管是课文中的原话,还是学生根据意思想象的话;不管说得多,还是说得少,只要能说就行。不作过高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说,都有机会说,学生在角色转换中,和童话人物零距离接触,更进一步体验了童话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此项活动中,学生尽情想象,真切地感受到童话的魅力。

[片段四]

师:巨人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大家想不想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生:巨人看到小孩愣住了,双眼发直。

生:巨人看到小孩明白了,双眼流下悔恨的泪水。

生:巨人看到小孩笑了,双眼发亮,高兴得像小孩一样。

师:这么幸福的巨人,大家想当吗?请带着悔恨与快乐交织的感情一起读课文的第9~10段。

师:读了以后,大家看到一个怎样的巨人?

生:一个善良的巨人。

生:一个慈祥的巨人。

生:一个幸福的巨人。

生:一个快乐的巨人。

师:学完了巨人的变化,大家了解到这采用了什么写法。

【教学反思】教学《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采用朗读和想象的方法,紧紧抓住巨人的表现与花园里的情景,展开教学,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抓住人物态度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和花园情景的变化,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感悟童话所揭示的道理,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1、通过阅读课文,巩固生字读音等基础知识。

2、学习、积累描写巨人的花园的景色和巨人心理活动的句、段,理解巨人的花园变化的原因。

3、在体会花园的变化中体会巨人的心理变化,发展朗读、感悟、体验、想象等学习能力。

4、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等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语句的学习,发展朗读、感悟、体验、想象等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

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等道理。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明确重点句段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上节课老师为大家布置了个作业,画一画描写花园景象的语句,请自己快速读读课文,一会把这几个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2、读后分别朗读。

3、集中读读这几句话,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交代学习目的:

这节课我们就以这些句段为线索,深入的学习课文,体会文中所蕴涵的道理。

二、学习重点句段,朗读、理解、感悟

1、学习第1自然段:

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一会要讲一讲感受。(出示中间一句)抓重点词语来理解: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白雪一片,展开想象,会是什么样?这段话中的一个词语准确的概括了当时花园的景象(板书:漂亮);这段话先概括了花园的景色很漂亮,然后按着春夏秋冬的顺序分别叙述,这叫总分的写法,以后在阅读或写作的时候可以借鉴。一起来看看这美丽的花园吧(图片);如此美丽的景色真应该让它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来,让我们结合画面,试着背诵一下!

2、学习第6自然段:

引发读──体会读──教给读──深入读。

这美丽的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一天,巨人回来了,他赶走了小朋友,还砌起了高高的围墙,从此,花园里的景色发生了变化,读读第6自然段,边读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画一画。把画的句子给小组内的同学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朗读;读懂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讲讲,说感受;再有感情的朗读。

(花园荒凉──读出对比的感觉 春天的明媚、欣欣向荣 冬天的寒冷)

(巨人孤单、可怜、无助、向往春天、疑惑。)

这段话中既写了寒冷的冬天,也写了欣欣向荣的春天,而且也包含了巨人复杂的.情感,我们来一起把这段话完整的读一遍。

3、学习7、8、自然段:

7、8、自然段中还有几处描写花园景象的句子,已经出示在大屏幕上了,自己练习着把这几句话读好。

出示句子:

好几个月没见过这么明媚的阳光了。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他们大概是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来的。

(快乐、美好)

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与上句形成对比,美丽的景色瞬间消失,花园又是荒凉一片。)

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神奇,点明此为童话特点)

花园景色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读读这两个自然段找描写巨人态度变化的句子。

出示句子:

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主要体现:发脾气、叱责在声音和语气上的区别)

花朵开放了,巨人也醒悟了,他明白了什么呢?看看书,说一说。

巨人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10段:

巨人从男孩的眼神中读出了温情、读出了爱,心理受到了震撼,他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他立刻拆除了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他拆掉的仅仅是一堵墙吗?

三、总结学习过程,提升思想认识

通过对重点段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快乐需要和别人分享”这个意义深远的道理。一个懂得和别人分享快乐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正所谓:你有一个快乐,我有一个快乐,分享后就是两个快乐;你有一个痛苦,我有一个痛苦,分享后就只有半个痛苦。老师真诚的希望大家每天都快乐,每天都能体会到与别人分享快乐的幸福!

四、再次回归文本,朗读背诵句段

这篇童话语言优美、道理深刻,现在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段落再读一读,试着背一背,一会老师再给大家一个展示的机会。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指名背诵。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出示:

童话是深受儿童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段落。

2、集自己喜欢的中外童话认真读读,再与其他的同学交换阅读: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篇5

——王瑞梅

【教学目标】

1、紧扣“花园的变化”这一主线,抓住词语的理解、积累与运用,通过朗读感悟童话表达上的特点,感受童话的美丽。

2、联系生活,合理想象,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并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阅读后的感受。【教学重难难点】

想象画面,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点。【教学流程】

一、导入,激趣

1、孩子们喜欢读童话吧!能说说你读过哪些童话?哪个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童话总能给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2、今天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

(读课题)

3、据说,王尔德给儿子讲《巨人的花园》时,竟然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儿子问他为什么哭?你想知道为什么吗?那就去读读《巨人的花园》吧!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地认真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巨人的花园它有一个怎样的变化?

3、检查:

读词:绿树成阴 阳光明媚 草翠花开 鲜花盛开 鲜果飘香„„

北风呼啸 寒风刺骨 狂风大作 鲜花凋谢 冰雪覆盖„„

训斥 叱责 任性 冷酷

读文:谁愿意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找,文章中哪几句话让你感受到巨人的花园在变化,把它划出来。

三、品读,感受“花园的变化”

1、读得很通顺的,能交流一下,你从哪几句话中感受到巨人的花园在变化:

第一次出现三句话:

出示:

⑴ 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洋溢你能给它换个词吗?)

⑵ 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⑶ 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2、我们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这三句话,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呢?哪句话让你的脑海里出现这样的画面: ⑴ 是的,这是一座美丽的花园。

出示: 那里,春天,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

指导朗读:

① 谁来试一试,把大家一起带入美丽的花园。

② “鲜果飘香”,我看到了果树上挂满了香甜可口的果子。

③ “鲜花盛开”春色满园,到处都是鸟语花香。

④ 多美的花园,让我们一起去享受花园的美丽。

是呀!这样的花园才会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你的脑海里还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北风呼啸 寒风刺骨 雪花纷飞„„)

读了“„„”这句话,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能这样说吗?)

⑵ 巨人的花园仍然是冬天:

出示:

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他想:“今天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朗读指导:

① 多么寒冷的冬天呀!

② 多么荒凉的花园呀!

③ 多么孤独的巨人呀!

是呀!巨人的花园仍然是冬天,北风呼啸 寒风刺骨 冰雪覆盖好冷的冬天呀!

⑶ 读了这句话,我的脑海里出现的画面像电影似的,刹那间发生着变化?你呢?

(这男孩真神秘!巨人的花园真奇怪呀!)

3、三句话,三个不同的画面,讲述了巨人的花园的神奇变化。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三句话:

⑴ 你有什么问题想提?

哪个问题值得我们来研究一下呢?

⑵ 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巨人的花园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呢?

(都是巨人把孩子们赶出去的原因,巨人太凶恶。)

⑶ ① 巨人怎么赶的?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能从文章中找出句子来读一读吗?

出示

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可是他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② 指导朗读:

谁来做做巨人?你能让自己演出一个怎样的巨人?

你表演得真好?能给大家一些秘诀吗?

(抓住提示语来体会巨人的心情。从巨人的话中去体会一下。)

老师读提示语,学生齐读巨人的话。

面对可爱的孩子就这么“滚出去!滚出去!”的大声叱责,这就是一颗任性、冷酷的心呀!只有这样的人才会使花园天天狂风大作,冰雪覆盖。

⑷ ① 再读读课文,巨人的花园还会有变化吗?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最后,巨人为什么会有变化?

(是那个小男孩让巨人巨人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唤来寒冬的是他那颗任性、冷酷的心。)

出示:

只有一个小男孩没有拔腿就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② 读句子,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在说什么呢?竟然让任性、冷酷的巨人心里感到火辣辣的。你能联系上下文,把小男孩的眼睛在说的话写一写吗?

(练习在最后)

你一个人独守花园,难道不寂寞吗?

独享美景,不让别人分享,你能拥有快乐吗?

与人交往吧!与人分享吧!你会获得快乐的?

③ 交流。

小结:

出示: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任性、冷酷的心唤来的是寒冬,那么唤来春天,应该拥有一颗怎样的心呢?

(热情、善良、愿意与人分享,才会真正的快乐。)

四、结课

巨人在小男孩的善良和温和的感染下,他用善良、宽容使他的花园从此又春意盎然、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又成了他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他们的快乐吧!读最后一段。

五、板书设计

巨人的花园

春暖花开 天寒地冻 百花齐放 寒风刺骨 阳光明媚 荒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篇6

能肯据课文想象画面,明白快乐应当与大家分享的道理。

能和别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体会童话在表达上对比的突出特点。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口语训练(课外搜集资料,拓宽知识面,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巨人的花园》一课,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新词看看同学们掌握的怎样。

出示课件1:复习生字生词

认得准读得清(练读、找生读、齐读)

三、新授

师:童话世界五彩缤纷,令人遐想,给人启迪,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童话世界里去感受童话的无穷魅力现在我们继续学习《巨人的花园》,那位同学简单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巨人的花园原来是什么样子的?(找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想不想到四季如画般的花园走一走看一看?

出示课件2(四季花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巨人的花园多美呀!巨人不在家的日子里,孩子们快乐的嬉戏玩耍。这里就是孩子们的乐园。可是,所有的一切在巨人突然回来后发生了变化。

请同学轻轻把书打开41页默读(3—8)自然段从哪些语句看出花园发生变化?巨人做了什么?边读边画出巨人驱赶孩子们的句子。

读一读从中体会到什么?(景色的变化主要与巨人对孩子的态度有关)

板书:筑墙驱赶冷酷

出示课件3(巨人驱赶孩子们的三句话重点体会)

品读感悟

(1)、有一年秋天,巨人突然回来了。他看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2)、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3)、“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想象巨人的心理活动、神态、及动作)

进行朗读训练已读促讲读中感悟(练习读、点名读、齐读)

师:从以上三句话中你体会到巨人是怎样的人?

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他说这些话时,心里会怎么想,说话时是什么样子?(想象巨人的心理活动、神态、动作)

想象一下:(他可能瞪着眼睛,涨红了脸,双手叉腰,心想这是我的花园你们随便进来真没规矩。或眉头一皱跳老高心想你们这些烦人的家伙,我要好好收拾你们,如此大胆,竟敢不走,冲向男孩。)

从中体会到什么?(朗读后谈感受)

(巨人无情无义自私、冷酷无情,无情赶走孩子们,就是赶走温暖幸福快乐还有春天。他独自享用花园得到什么?孤独、寂寞、荒凉、在难耐的寒冬里瑟瑟发抖)

他对这些浑然不知,就在他又一次把孩子们赶跑时有一个小男孩没有跑。

四、这个小男孩有什么举动?使巨人发生怎样的变化?

(自由读9—10自然段你画描写小男孩神态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凝视——会说话的眼睛都说了什么?

伸手——花开非常神奇春天来了!

亲吻——第一次感到愉快找到幸福。(使巨人幡然悔悟判若两人)

五、巨人终于明白什么?然后做了什么?

出示课件(突破本课的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文中的重点段)

“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终于明白是自己的任性、冷酷赶走了春天、温暖、幸福非常,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更加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孩子能带人间最美的一切)

六、师:我们真心的为巨人感到高兴,此时巨人和孩子们都感到无比的幸福。

齐读最后一段(读出幸福的感觉,从哪些词感受到巨人无比幸福)

板书:拆墙奉献慈祥

出示课件:巨人和孩子们在花园分享快乐

表示动作的词:站爬巨人的表现与原来完全不同,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时他完全沉浸在幸福的海洋里让人羡慕。(揭示本课的中心)

巨人是怎样获得这些幸福的?(能够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七、质疑

八、小结(今天学习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九、精神升华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巨人在小男孩的启发下,由任性冷酷——变得热情具有奉献精神,他懂得了给予奉献的快乐幸福。这时候他不仅仅是身材魁梧,他已成为灵魂的巨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断改掉自己的毛病,将来也能成为灵魂上的巨人!让我们在精神的花园里快乐每一天。

十、作业

把《巨人的花园》童话故事讲给周围的小朋友或家长听。

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新教材中开设了一种新的作文课式——小练笔。小练笔, 就是让学生结合语文教学中的有关写作知识, 进行仿写型的作文小练习。它是中年级作文练习形式中的一种, 其目的是增加小学生作文的次数, 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好习惯。它是从帮助学生积累素材,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着手, 作为作文教学的一种补充, 一般被编排在阅读课后。可是,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很多时候由于没有充足的时间, 练笔只是走马观花, 并没有进行扎实的训练。学生练笔时, 也就是寥寥几笔, 区区十几个字而已, 根本没有达到练笔的要求。针对这种现象, 我在教学《巨人的花园》一课时, 对小练笔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结果效果不错。

二、教学设计

(一) 以词串文, 重现园景

1.课前复习时, 出示两组词语: (学生认读)

草翠花开狂风大作鲜花盛开瑟瑟发抖

桃花绽开寒风刺骨吐出嫩芽北风呼啸

阳光明媚冰雪覆盖洋溢欢笑鲜花凋零

……

2.上节课, 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 现在请你想象一下花园的情景, 并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 描述花园的景色。

(设计意图:以词串文, 既复习了课文的词语, 又给学生描述花园景色有了铺垫, 让花园景象重现眼前, 可谓“一举两得”。实践过程中, 学生说的很有条理, 也很具体。)

(二) 捕捉“洋溢”联想快乐

出示:花园里常常洋溢着孩子们的欢笑声。1.“洋溢”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花园里会常常洋溢孩子们的笑声?

2.请发挥你的想象, 孩子们都会在花园中干什么?以“花园里常常洋溢着孩子们的笑声”为总起句, 把句子说具体, 最好还能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花园里常常洋溢着孩子们的笑声。你看, 孩子们有的____________, 有的__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抓住中心词“洋溢”, 让学生体会到孩子们的快乐。然后放飞想象, 让快乐的笑声具体化。再次让学生体会到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最后用上一个句式, 再次降低说话的难度, 为下面的练笔打下基础。)

(三) 借助插图, 创想画面

师:当巨人拆除了围墙之后, 当花园再次成为孩子们的乐园之后, 你们看到了什么? (出示课文插图)

生1:我看到了孩子们和巨人一起玩耍。

生2:我看到了春天又来到了花园中, 花园里鲜花盛开, 绿树成荫。

生3:我仿佛又听到了孩子们的欢笑声。

……

师:是呀, 你们的眼前一定又出现了很多很美的画面, 现在请你们用笔把这美丽的画面写下来。

……

上一篇:学校如何进行课程管理下一篇:繁花初绽初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