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省属企业担保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5月9日)

2024-07-25

安徽省省属企业担保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5月9日)(共2篇)

安徽省省属企业担保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5月9日) 篇1

皖国资产权〔2011〕82号

关于印发《安徽省省属企业担保管理

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省属企业:

《安徽省省属企业担保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11年5月9日第13次委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省属企业要进一步提高对担保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担保管理各项制度,科学决策,规范操作,切实增强风险防控能力,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各省属企业要对本办法实施前本企业及所属企业提供的担保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对已到期的担保事项,未按本办法规定

-1-程序办理的,不得再行提供担保;对未到期的担保事项,要按照本办法规定跟踪监控,及时掌握动态,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加强风险防控。

三、今后,各省属企业要按照《安徽省省属企业担保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明确责任,规范程序,严格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运行。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九日

-2-安徽省省属企业担保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规范省属企业担保行为,切实防范担保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省属企业是指安徽省人民政府授权安徽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担保行为是指企业以担保人名义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以下称“被担保人”)不履行债务时,担保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的经济行为。

第四条

省属企业提供担保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诚实信用原则;

(二)合法合规原则;

(三)防范风险原则;

(四)自愿公平原则;

(五)严格管理原则。

第二章

担保权限和范围

第五条

省属企业可以为其全资、控股、参股企业以及其

-3-他省属企业提供担保。

省属企业为参股企业提供担保的,应按参股比例与其他股东共同承担担保责任,不得超过参股比例进行担保。

省属企业应严格控制全资、控股企业之间的担保,规范程序,严格管理。

第六条

省属企业应严格控制对外担保,不得为其他省属企业所属各级企业和本办法第五条规定以外的无产权关系或经营业务往来的其他企业、机构、个人提供担保。

第七条

省属企业对外提供担保时,应要求被担保人提供反担保。被担保人不提供反担保的,省属企业不得提供担保。

第八条

省属企业不得为经营状况非正常的企业提供担保。经营状况非正常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近两个会计连续亏损的;

(二)资不抵债的;

(三)存在恶意拖欠银行贷款本息不良记录的;

(四)涉及重大经济纠纷、经济案件或破产诉讼的;

(五)生产经营不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的;

(六)省国资委认为经营状况非正常的其他情形。第九条

省属企业累计担保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被担保人为其他省属企业的,对同一被担保人提供的累计担保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40%;被担保人为非省属企业的,对同一被担保人提供的累计担保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20%。

-4-第三章

担保人和被担保人条件

第十条

担保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企业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具有良好的资信及代为偿债能力;

(三)具有本办法规定的担保权限。第十一条 被担保人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依法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其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并办理年检手续;

(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备健全的管理机构和财务制度;

(三)具有清偿债务的能力;

(四)无逃废银行债务等不良信用记录;

(五)无重大经济纠纷、经济案件或破产诉讼;

(六)省国资委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四章

担保形式

第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担保的形式包括:保证(一般保证、连带责任保证)、抵押、质押(动产质押、权利质押)、留臵和定金等。

第十三条

省属企业提供担保应以一般保证为主。第十四条

下列国有资产不得设臵抵押担保:

(一)未办理企业国有资产占有产权登记的;

(二)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国有资产;

(三)依法被采取查封、扣押等财产保全措施或执行措施

-5-的国有资产;

(四)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国有资产。

第十五条

省属企业以财产、权利抵押或质押的,依照法律程序将抵押物或质物折价、拍卖或变卖处理时,抵押或质押资产应依法进行资产评估,资产评估结果应报省国资委备案。

第五章

担保程序

第十六条

省属企业提供担保的,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履行内部决策程序,由企业董事会(未设董事会企业的总经理办公会)审议并作出决议;根据省国资委及公司章程规定担保事项超出董事会(未设董事会企业的总经理办公会)批准权限的,由企业股东(大)会批准。

省属企业全资、控股企业之间提供担保的,担保人和被担保人应在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后报省属企业批准;省属企业为其全资、控股企业提供担保的,由省属企业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后,在7个工作日内报省国资委备案;除上述情形外,省属企业为其他企业提供担保的,应在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后报省国资委批准。

第十七条

省属企业在审查担保申请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并对担保项目进行风险测评的基础上,按下列程序办理担保事项:

(一)企业财务部门或指定的专门部门编制担保业务审批报告书,并签署意见;

(二)企业财务部门或指定的专门部门对拟决定的担保事项和拟签订的担保文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三)企业总会计师或企业分管领导、企业法律事务机构对担保事项签署审查意见;

(四)企业董事会(未设董事会企业的总经理办公会)或股东(大)会根据省国资委及公司章程有关规定决议批准。

第十八条

省属企业提供担保须报国资委批准的,应同时提交以下文件资料:

(一)提供担保的请示文件;

(二)企业董事会(未设董事会企业的总经理办公会)作出的关于提供担保的决议;

(三)法律事务机构对担保事项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四)企业最近一个会计审计报告和被担保人近两年审计报告;

(五)担保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政府有关部门或单位出具的项目审批文件;

(六)担保项目主债务合同或者贷款意向书及其他有关文件;

(七)被担保人还款计划、方式及资金来源;

(八)被担保人负债状况及或有负债情况的说明;

(九)担保形式为抵押、质押等物权担保的,应提交抵押或质押财产权属凭证(载明财产的名称、数量、质量等状况)和具有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对抵押或质押财产出具的评估报告等材料;

(十)被担保人拟提供反担保的书面说明(载明反担保的形式、期限、财产状况),反担保形式为抵押、质押等物权担保的,应提交涉及财产的权属凭证;

(十一)省国资委规定的其他文件。

第十九条

省属企业提供担保,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调查,重点审查被担保人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对担保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风险控制的防范措施。对被担保人财务状况的审查应掌握下列原则:

(一)对一年以内(含一年)的担保,被担保人须最近一个会计盈利;

(二)对一年以上的担保,被担保人须近两年连续盈利。第二十条

省国资委对担保事项批复后,省属企业应与反担保人及时签订书面反担保合同,并办理反担保必需的登记手续。反担保合同签订后,省属企业方可提供担保。

第六章

担保管理

第二十一条

省属企业应加强担保管理,建立健全规范担保行为的各项制度。

(一)建立担保业务台账,定期对担保业务进行分类整理归档和统计分析;

(二)建立跟踪和监控制度。对被担保人以及担保项目资金使用、财务状况及债务主合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8-及时处理;

(三)建立备案制度。省属企业决定的担保事项,应及时向省国资委备案;每年年初,省属企业应结合决算工作,汇总上提供担保情况(包括被担保人、担保项目、担保金额、担保期限、担保方式、担保财产、反担保措施等)和担保诉讼情况,以书面形式报省国资委。

第二十二条

省属企业在提供担保活动中有意瞒报情况,或者弄虚作假、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的,由省国资委责令改正,并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其作出处罚;对企业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和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三条

省属企业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提供担保或对所提供担保的项目不跟踪,出现担保风险又不及时报告,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安徽省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视情节轻重处以通报批评、行政处分、经济处分直至终身不得担任省属企业及各级全资、控股企业的负责人等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四条

省属企业负责人和有关工作人员在担保工作中,采取隐瞒不报、低价变卖、虚报损失等手段侵吞、转移国有资产的,由省国资委责令改正,并依法给予行政和纪律处分。

-9-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五条

社会中介机构对其出具的专业报告的准确性、真实性、合法性承担责任。社会中介机构及有关当事人在担保工作中与企业相互串通,弄虚作假、提供虚假鉴证材料的,省国资委将有关情况通报其行业主管部门,建议给予相应处罚,并不再选择其从事相关业务。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省属企业应根据本办法,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完善企业内部担保管理办法,具体办法报省国资委备案。

第二十七条

上市公司的担保业务同时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专业担保公司的担保业务不适用本办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国资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办法施行前的有关省属企业担保工作的的规章制度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依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主题词:经济管理

企业

担保

办法

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国资委办公室

2011年5月19日印发

共印90份

安徽省省属企业担保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5月9日) 篇2

发布时间:2015-08-19 来源: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处

各市、县发展改革委,省直有关部门:

现将《安徽省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2015年8月13日

安徽省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务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安徽省地方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等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安徽省行政区域内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外商投资合伙、外商并购境内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增资及再投资项目等各类外商投资项目。第二章 项目管理方式

第三条 外商投资项目管理分为核准和备案两种方式。

第四条 安徽省行政区域内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权限、范围按照国务院发布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以下简称《核准目录》)执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限制类中的房地产项目和总投资(含增资)小于1亿美元的其他限制类项目,由省发展改革委核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有中方控股(含相对控股)要求的总投资(含增资)小于10亿美元的鼓励类项目,由设区的市政府、县政府核准,其中3亿美元及以上、10亿美元以下的项目由设区的市政府核准。

第五条 本办法第四条范围以外的安徽省行政区域内外商投资项目,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设区的市发展改革部门、县发展改革部门实行备案管理。第三章 项目核准

第六条 拟申请核准的外商投资项目应按国家和省有关要求编制项目申请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及投资方情况;

(二)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三)经济和社会影响分析。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项目申请报告应包括并购双方情况、并购安排、融资方案、并购后企业经营方式、范围和股权结构、所得收入的使用安排等。第七条 项目申请报告应附以下文件:

(一)中外投资各方的企业注册证明材料及经审计的最新企业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二)投资意向书,增资、并购项目的公司董事会决议;

(三)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选址意见书(仅指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项目);

(四)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用地预审意见(不涉及新增用地,在已批准的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改扩建的项目,可以不进行用地预审);

(五)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

(六)节能审查机关出具的节能审查意见;

(七)以国有资产出资的,需由有关主管部门出具的确认文件;

(八)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八条 按核准权限属于省发展改革委核准或初审后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的项目,由项目所在地设区的市发展改革部门向省发展改革委报送项目申请报告。

第九条 项目申报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有关要求的,项目核准机关应当在收到申报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项目申报单位补正。

第十条 对于涉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职能的项目,项目核准机关应当商请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在7个工作日内出具书面审查意见。有关行业主管部门逾期没有反馈书面审查意见的,视为同意。

第十一条 项目核准机关在受理项目申请报告之日起4个工作日内,对需要进行评估论证的重点问题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进行评估论证,接受委托的咨询机构应在规定时间内提出评估报告。

对于可能会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项目核准机关在进行核准时应征求公众意见。对于特别重大的项目,可以实行专家评议制度。

第十二条 项目核准机关自受理项目核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项目申请报告的核准。如20个工作日内不能做出核准决定的,由本部门负责人批准延长10个工作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项目申报单位。前款规定的核准期限,委托咨询评估和进行专家评议所需的时间不计算在内。项目核准机关应当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十三条 对外商投资项目的核准条件是:

(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的规定;

(二)符合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及准入标准;

(三)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了资源;

(四)不影响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

(五)对公众利益不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六)符合国家资本项目管理、外债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十四条 对予以核准的项目,项目核准机关出具书面核准文件,并抄送行业管理、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节能审查等相关部门;对不予核准的项目,出具书面意见并说明理由,并告知项目申报单位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第四章 项目备案 第十五条 拟申请备案的外商投资项目需由项目申报单位提交项目和投资方基本情况等信息,并附中外投资各方的企业注册证明材料、投资意向书及增资、并购项目的公司董事会决议等其他相关材料。

第十六条 外商投资项目备案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及准入标准,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

第十七条 项目备案机关在受理备案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对符合第十六条规定条件的项目出具备案文件;对不符合第十六条规定条件的项目出具书面意见并说明理由,并告知项目申报单位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第五章 项目变更

第十八条 经核准或备案的项目如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需向原核准和备案机关申请变更:

(一)项目地点发生变化;

(二)投资方或股权发生变化;

(三)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发生变化;

(四)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规定需要变更的其他情况。第十九条 变更核准和备案的程序比照本办法前述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经核准的项目若变更后属于备案管理范围的,应按备案程序办理;予以备案的项目若变更后属于核准管理范围的,应按核准程序办理。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项目申报单位以拆分项目或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申请核准或备案的,项目核准和备案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核准及备案。已经取得项目核准或备案文件的,项目核准和备案机关应依法撤销该项目的核准或备案文件。已经开工建设的,依法责令其停止建设。相应的项目核准和备案机关及有关部门应当将其纳入不良信用记录。

第二十二条 核准文件和备案文件应规定有效期。在有效期内未开工建设的,项目申报单位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30个工作日向原核准或备案机关提出延期申请。在有效期内未开工建设且未提出延期申请的,原核准或备案文件期满后自动失效。

第二十三条 对于未按规定权限和程序核准或者备案的项目,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信贷支持。

各级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应当会同同级行业管理、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金融监管、安全生产监管等部门,对项目申报单位执行项目情况进行稽查和监督检查,加快完善信息系统,建立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准入标准、诚信记录等信息的横向互通制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并纳入不良信用记录,实现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管的信息共享。

第二十四条 各级项目核准和备案机关要切实履行核准和备案职责,改进监督、管理和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并按照相关规定做好项目核准及备案的信息公开工作。第二十五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追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责任。第二十六条 县政府及县发展改革部门核准或备案项目后,应抄送所在地设区的市发展改革部门。设区的市发展改革部门每月8日前,汇总整理上月本地区项目核准及备案相关情况,包括项目名称、核准及备案文号、项目所在地、中外投资方、建设内容、资金来源(包括总投资、资本金等)等,报送省发展改革委。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在安徽省行政区域内投资的项目,参照本办法执行。

外国投资者以人民币在安徽省行政区域内投资的项目,按照本办法执行。外商投资企业增资项目总投资以新增投资额计算,并购项目总投资以交易额计算。

第二十八条 国家级开发区管委会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权限,由所在地设区的市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

第二十九条 外商投资涉及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审查。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对外商投资项目管理有专门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本办法相关条目将根据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及管理办法修订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上一篇:交通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试卷答案下一篇:爱护森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