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2024-06-24

安徽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精选10篇)

安徽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篇1

附件

安徽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企业在实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能力,根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制定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校企合作是指职业院校和企业通过共同育人、合作研究、共建机构、共享资源等方式实施的合作活动。主要形式有:

(一)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合作设置专业、研发专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教学标准以及教材、教学辅助产品,开展专业建设;

(二)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或职工培训方案,实现人员互相兼职,相互为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实践、学生就业创业、员工培训、企业技术和产品研发、成果转移转化等提供支持;

(三)根据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开展订单式、学徒制合作,联合招收学员,按照工学结合模式,实行校企双主体育人;

(四)以多种形式合作办学,合作创建并共同管理教学和

程。经济和信息化部门配合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信息化服务平台,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对话协作机制;财政、税务等部门负责按规定落实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财政税收政策。

第五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协调本地区校企合作的资源配置、经费保障、督导评估等工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职业院校管理干部、专业教师交流制度;通过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把适宜行业组织承担的职责交给行业组织、给予政策支持并强化服务管理;发挥行业组织在校企合作中的纽带作用,增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运用财政、税收等手段,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第六条

职业院校应当制定校企合作规划,建立适应开展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组织方式和管理制度,设立校企合作机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健全质量评价制度,为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技术升级提供支持与服务,增强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研发的能力。在设置专业,制定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工作中,应当充分听取合作企业的意见。

第七条

职业院校和企业开展合作,应当通过平等协商依法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协议应当明确规定合作的目标任务、内容形式、权利义务等必要事项,并根据合作的内容,合理确定协议履行期限,其中企业接收实习生的,合作期限应当不低于3年。

第八条

职业院校与企业就学生参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

业人才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参与指导教育教学、开展质量评价等职责。鼓励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组织成立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由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企业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生产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参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和质量评价,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对接。

第十二条

市、县政府及职业院校主管部门鼓励支持院校与相关企业、行业、科研机构及社会组织以组建职业教育集团(联盟)等方式,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鼓励支持院校和省内企业参与国家和“长三角”跨区域职教集团(联盟)。

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应当以章程或者多方协议等方式,约定成员之间合作的方式、内容以及权利义务关系等事项,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服务区域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章 促进与保障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激励政策、脱贫攻坚规划时,应当将促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作为重要内容,加强指导、支持和服务。支持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各有关部门定期举办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对接活动,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对话协作机制。

第十四条

校企合作是衡量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基本指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院校设置、专业审批、招生计划、教学评价、教师配备、项目支持、学校评价、人员考核等方面做出相应要求。对校企合作设置的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新专业,予以

场地、设备租赁等方式与企业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并按规定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人才的合理流动、有效配置。

落实职业院校编制内聘用兼职教师财政支持政策。由行业和各市推荐,面向企业、社会建立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省级专家库,从库内聘用兼职教师不低于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0%。上述企业人员在校企合作中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可视同相应的技术或科研成果,按规定予以奖励。

公办职业院校重点专业从企业引进教师,符合以下条件的,比照高层次人才引进方式,开辟绿色通道:高职院校根据教学工作需要,引进在企业长期担任技术技能岗位中高层职务,具有一定教学经历和对应专业研究生学位,拥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的人员;技工院校和中职学校引进对象为六类人员,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且有3年以上相应岗位工作经历的企业高级技能人才、入选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队队员、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江淮杰出工匠。

第二十条

职业院校应当将参与校企合作作为教师业绩考核的内容;具有相关企业或生产经营管理一线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在评聘和晋升职务(职称)、评优表彰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对待。鼓励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文化课教师定期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调研,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院校、企业骗取和套取政府资金或税收优惠的,有关主管部门应当责令限期退还,并依法依规追究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的职业院校,是指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的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高等职业学校。

本办法所称的企业,是指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职业院校与企业在国内进行的校企合作。职业院校与国(境)外企业所开展的校企合作,在相关法律法规之内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其他层次类型的高等学校开展校企合作,职业院校与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机构和组织开展合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安徽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篇2

一、开展校企合作地方立法是宁波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大批善于治党治国的领军人物以及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也需要大批能够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工艺和技能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宁波市正处于工业化升级、城市化加快、市场化完善和国际化水平提升的重要时期,建设创新型城市,加快实施宁波市委提出“六大联动”、实现“六大提升”战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实现到2011年基本建成全国重要贸易口岸和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目标,每年急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类应用型人才,迫切要求职业院校提高对经济社会的人才支撑能力、知识贡献能力和学习服务能力,在培养创新人才、自主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推动和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宁波市政府先后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2003年、2006年)、全市科教大会(2005年)和全市深化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工作会议(2008年),出台一系列政策,对推进校企合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自2003年以来,宁波市职业院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数量、规模逐年上升,共举办“订单式”培养的班级120余个,参与合作的企业500多家,组建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集团9个,建立实习实训基地30多个,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案例和先进典型。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波海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成现代机械制造实训基地,其校企合作案例入选教育部“中国高校——大型企业合作人才培养十大案例”。据统计,目前全市48所职业院校中,23所省一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已与453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其中年产值或营业额在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25家,7所高职院校已与102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其中年产值或营业额在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40家。实施校企合作的学校,办学特色明显,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毕业生就业率每年保持在98%以上。但是,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也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项目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合作的层次较浅;政府对校企合作的引导、鼓励和扶持缺乏有效的措施保障,校企合作协调运行机制尚不够完善;职业院校学生在实习期间如果发生意外事故,处理起来无法可依,难度较大;在校企合作中,有效地保护企业商业秘密有难度,以及企业与职业院校的权利义务不明确等。目前,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没有作出专门规定,而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宁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根据实际需要,特别是基层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呼声,制定一部地方性法规,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规范、管理、扶持、引导校企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二、《条例》的创新和亮点

《条例》立法出发点立足于促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发展上,维护职业院校、企业和师生合法权益。促进意味着要加大扶持,重点是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和政策扶助,同时要求职业院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主动地寻求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条例》共分二十四条,条款当中具有创新或取得较大的政策性突破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界定“校企合作”的概念。校企合作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不同国家中校企合作的概念与称谓有所不同,如德国称双元制,美国称产学合作,英国校企合作则存在于现代学徒制之中。目前,国内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含义和范围也没有具体界定。因此,界定校企合作概念是立法的一个难点之一,《条例》第二条规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指职业院校与相关企业在人才培养与职工培训、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资源共享与共同发展等方面开展的合作。”

二是建立校企合作新运行机制。校企合作能否持续、深入开展,建立长效新运行机制是核心。我们在贯彻落实宁波市政府《关于加快构建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06]91号)提出的建立政府引导、院校主动、行业中介、企业参与的“四位一体”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基础上,又借鉴了重庆、常州等地推动校企合作的做法和经验。《条例》第五条规定:“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支持和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建立政府引导、校企互动、行业协调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这种新型运行机制,其关键是要在加强政府统筹引导,充分调动学校和企业两个积极性基础上,发挥行业组织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独特作用,引导和鼓励本行业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发挥行业资源、技术、信息等优势,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评估、职业技能鉴定及相关管理工作,强化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

三是明确职业院校权利与义务。职业院校既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也是企业职工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的加油站,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基础作用,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条例》第七条规定,职业院校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主动与企业在学生实习、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订单式教育与就业推荐、师资交流与培训、职工培训与继续教育、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合作;鼓励职业院校与农业企业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农业科技推广等方面合作,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条例》第八条明确了专业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岗位实践每两年不少于两个月。职业院校应当优先安排与其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企业的职工进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并为合作企业优先推荐毕业生。

四是鼓励和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职工进行技能培训和知识更新,最终还是为了提高职工素质,增强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因此,应充分发挥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主体作用。对此,《条例》第十条至第十一条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对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合作的内容和形式作了规定,并明确了企业在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中的相关义务。企业应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对上岗实习的,按协议应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企业应为实习学生和实践教师提供实训场地、设备设施,安排指导人员;禁止企业安排实习学生从事不符合实习特征或者与实习内容不一致的劳动生产。

五是落实扶持促进校企合作政策。校企合作要提高合作层次,从自发状态迈向自觉状态,并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条例》主要在以下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第一,设立校企合作发展专项资金。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培养成本高”,财政投入不足仍是困扰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的保障机制。《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专项资金”,并对专项资金的用途、逐步增长以及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等作了规定。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资助双方联合设立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建设实验室或生产车间;资助职业院校为学生在实习期间统一办理意外伤害保险;资助合作企业接纳学生实习发生的物耗能耗以及对职业院校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科技攻关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给予资助或奖励等。

第二,明确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政府的积极引导、鼓励和采取必要的扶持措施。除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在统筹协调校企合作的规划、资源配置、经费保障、督导评估等职能外,《条例》第十六条至第十九条对教育、劳动、人事、发展和改革、经济、贸易、农业、科技等相关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倾斜或优先支持等公共服务内容作了原则规定。

第三,明确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我们根据有关法律以及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梳理明确了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可享受税收优惠有关政策。《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和用于职业教育事业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可以按照国家规定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委托职业院校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

六是建立预防和妥善处理实习生发生意外伤害机制。在立法调研过程中,企业和职业院校对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的意外伤害如何处理特别关注,为解除后顾之忧,《条例》从两个方面做出了规定:一是明确企业和职业院校的安全义务。如企业对实习学生的安全培训,职业院校对集中实习的学生应指派专职教师;二是要求职业院校为实习学生统一办理意外伤害的保险,在意外伤害发生时可以有序处理,考虑到职业院校承担全部保险费用压力比较大,拟规定政府补助部分费用,以减轻职业院校的压力。

摘要:作为全国制定的第一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地方性法规,《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结合宁波职业教育近年来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出台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富有创新意义的政策,为宁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安徽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篇3

根据教育部3月30日晚间发布的消息,中国职业教育与开发区创新发展对话暨第二届中国国家级开发区职业教育年会30日在江苏苏州工业园区开幕。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开幕式上表示要促进“教育界和产业界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新时期職业教育新任务”。

鲁昕指出,今后要发挥行业组织最了解本行业领域的技术前沿、内在运作规律、人才需求的优势,使其在“教学指导、实习指导、教材指导、评价指导、规划指导、教师队伍指导、人才需求指导、专业布局指导”等8个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鼓励地方和学校探索“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企业办校”、“校办企业”、“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半工半读”、“学徒培养”等多样化的校企合作实现方式;鼓励职业学校和有关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建技能教室,共同培养教师,共同开发教材,共建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共同开展师生技能大赛,共同设立优秀技能人才奖学金等。

鲁昕强调要着力解决当前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脱节、重复办学、人才断层等问题。今年要重点做好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材开发等10项衔接,两年内形成体系初步框架,十年内建立完整体系。

安徽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篇4

7月18日,信电学院促进校企合作新发展创新创业调研服务团的队员们在指导老师项青的带领下来到江阴的另一处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基地――江苏巨鹰机械有限公司,继续进行创新创业与校企合作发展的实践调研。

江苏巨鹰机械有限公司位于苏锡常经济开发区,主要从事桥式、门式、流动式起重机等的制造、安装和掘进机、机等煤矿机械的设计和生产。该公司注重技术进步和产品研发,近年来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紧密合作、联合开发,相继成立相应的产学研基地、大学生创新基地、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等,同时公司注重科研投入,鼓励创新,不断取得国家专利,使产品的技术性能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公司董事长徐俊首先带领调研服务团成员进行参观,在企业生产的车间观摩了产品的生产流程。调研服务团队员在参观的过程中与徐董事长进行了交流,并提出了有建设性的问题和建议,真正实现了把在学校所学理论知识和在企业开展实践调研活动所得的知识结合起来。

中国校企合作促进会 篇5

中国校企合作促进会是从事办学招生咨询、教育策划与指导、勤工助学、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安置就业、安置跟踪服务管理;免费提供企业人才招聘、企业人才培训、企业人才定制、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等信息咨询服务工作的公益性非盈利网站。为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了平台,保障了学生的稳定就业,确保了企业对人才的用工需要。可提供免费发布各类人才供求信息、免费发布个人简历、免费发布产品和服务、免费发布合作项目、免费发布联络名片等服务内容,本网站面向全国的各类校企、组织机构和个人,为各方的信息互通交流、供需洽谈合作提供一个无缝链接的平台。在这里,使用者即可以不用注册立刻发布信息,也可以注册成为会员,拥有独立页面,更加完善地展示和推广宣专,同时,本网站专设网上校企交流会和网上人才招聘会等在线服务内容,使用者可在线进行直接的沟通互动,从而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更多的资源和项目。本协会坚持“校企联盟,服务学生”的理念。联合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各地区的教育学校,为企业提供各种类型的人才,提高企业的人才竞争力。为学校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渠道,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扩大学校的招生规模。本协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年16号)文件,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建立校企联盟,工学结合的教学、就业新模式。保证企业人力资源供应,促进学校的就业与办学。

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税收优惠政策 为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开展,中央政府相继出台了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如,《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07号)规定:“凡与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签订三年以上期限合作协议的企业,支付给学生实习期间的报酬,准予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国家税务总局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7]42号)依据财税[2006]107号文精神做了进一步规定,规定“接收实习生的企业与学生所在学校必须正式签订期限在三年以上(含三年)的实习合作协议”。“对未与学校签订实习合作协议或仅签订期限在三年以下实习合作协议的企业,其支付给实习生的报酬,不得列入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企业虽与学校正式签订期限在三年以上(含三年)的实习合作协议,如出现未满三年停止履行协议情况的,主管税务机关对已享受税前扣除实习生报酬税收政策的企业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补征企业所得税,并依法加收滞纳金;对因企业主体消亡或学校撤销等客观原因导致未满三年停止履行协议情况的,不再补征企业所得税和加收滞纳金。”

安徽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篇6

—深圳市龙岗区与我院技术技能人才合作洽谈会隆重举行

2010年7月5日,深圳市龙岗区劳动局局长余似锦一行8人莅临我院参观考察,学院领导、教育集团就业管理部领导及学院各部门负责人热情接待了来访客人,并陪同客人一起参观了学院报名咨询中心、实训中心、学生宿舍等。在参观过程中,余局长不禁赞叹学院硬件设施完善,并与万通学子亲切交流,询问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随后,双方在学院会议室举行了技术技能人才合作洽谈会。会上,我院刘洋院长首先代表学院对余局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就我院办学历史、办学理念、专业设置、教学管理、就业服务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

新华教育集团就业管理部部长陈建抗对余局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我院一直以来与龙岗区内的比亚迪汽车集团保持的良好合作关系表示充分的肯定,并希望能够与龙岗区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

深圳市龙岗区劳动局局长余似锦对我院的热情接待表示了感谢,对我院多年来发展中所取得的成果表示了赞赏。随后,余局长就深圳市龙岗区的发展情况及就业情况进行了介绍,在谈到我院与龙岗区的合作的时候,余局长说道:“龙岗区是深圳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品制造基地,技能型人才缺口很大,龙岗区内的比亚迪汽车等企业,对当前社会紧缺的汽车专业人才更是求贤若渴,希望能够与安徽万通汽车专修学院建立长效的人才输送机制,搭建更为广阔的人才培养与输送平台”。深圳市伯乐达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负责人曹金兰女士在讲话中指出:“安徽万通汽车专修学院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岗位快,综合素质高,很好用,很实用,受到了各企事业单位的一致好评,特别是一批万通学子在比亚迪汽车已经成为技术骨干,有的已经走上了管理岗位。希望能够与安徽万通汽车专修学院进一步加强在人才合作方面的交流。”。

会上,双方签订了深圳市龙岗区引进技术技能人才“百校行”协议书。会后,双方互赠交流纪念品并合影留念。

新闻链接:安徽万通汽车专修学院隶属于全国著名的新华教育集团,始建于1988年,是国家汽车技术人才定点培养基地、安徽省汽车行业协会理事会员单位、合肥市十佳职业教育院校、合肥市“诚信办学单位 ”。学院主要培养汽车维修、汽车商务、钣金喷漆、汽车美容等中高级汽车专业人才,教学设施、设备齐全,设有高级轿车实训室、电控实训室、整车实训室、汽车美容实训室、钣金实训室以及大屏幕投影教学中心、多媒体网络中心等近百个实习、实训中心。携手中、美、德、日、韩品牌汽车制造商,推出万人“订单式” 培养计划,确保每一名学员学有所长、学有所专、学以致用。万通汽车教育分别在首都北京、安徽合肥、河南郑州、江苏南京、湖南长沙、四川成都等地设立分校。经过20余年的探索和积累,开创出一条具有万通汽车教育特色的职教之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数万名优秀的汽车行业技术精英,得到了用人单位及社会的一致好评。

安徽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篇7

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 职业教育的内容核心是“职业”, 没有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 就无法搞好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实际工作中还有诸多的问题要解决, 这些问题的解决光靠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是不行的, 必须要有政府部门的参与, 需多方有效协调才有可能解决。

严格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完善职前技能培养体系

《职业教育法》中规定, 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 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 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实行劳动者在就业前或者上岗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的制度。我国人口众多, 劳动力资源丰富, 加上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水平也不均衡, 要求所有员工都是中职以上的毕业生有难度。但沿海发达地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 经济腾飞, 可以考虑拿出一定经费对欠发达地区来的务工人员进行职前培训。事实上, 这种做法, 有些城市已经逐步展开, 但是有限的经费并没有拔到真正有职业技能培训资质的职业学校;在某些中介机构的经营下, 这些经费都没能用到实处。建议政府在省市各职业学校建立技能培训机构, 把技工培训经费直接下拨到各职业学校, 这样会带来较好的效果;还应严格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完善职前技能培养体系。对企业来说, 员工培训虽然增加了企业眼前的成本, 但从长远看却有助于提高员工素质。只有好的员工, 才能生产出质量过关的产品;只有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 企业才能真正变得强大。

健全完善法律制度, 实现学生实习管理制度与劳动用工制度无缝对接

2007年6月, 教育部、财政部下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中的诸多规定与现行我国的劳动用工制度相抵触, 还有些规定过于僵化不利于学生高质量完成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如办法中第五条规定:组织安排学生实习, 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为学生实习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实习劳动环境。比如, 不得安排一年级学生到企业等单位顶岗实习;不得安排学生从事高空、井下、放射性、高毒、易燃易爆、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以及其他具有安全隐患的实习劳动;不得安排学生到酒吧、夜总会、歌厅、洗浴中心等营业性娱乐场所实习;不得安排学生每天顶岗实习超过8小时;不得通过中介机构代理组织、安排和管理实习工作。其中的“不得通过中介机构代理组织、安排和管理实习工作”就与现行劳动用工制度相抵触, 因为目前不少规模较大的企业吸收学生实习或企业用工都完全是由中介代理, 甚至学生不通过中介就不能进入这些企业实习, 这样就白白浪费了部分优质实习资源。另外, “不得安排学生每天顶岗实习超过8小时”这一条与《劳动法》中的阐述也不一致。《劳动合同法》第四条中规定,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 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 提出方案和意见, 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劳动合同法》中工作时间的规定是相当灵活和宽松的, 而实习管理办法僵硬地规定“不得安排学生每天顶岗实习超过8小时”, 这与现行很多企业的作息时间有冲突, 很多企业只保证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 而具体到上班的每一天肯定要超过8小时。如果按实习办法规定企业的作息体制, 那么学生就不能参与实习了。

建立“校企合作”良性机制, 将双元制体制内的合理因素, 运用在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职业学校要树立“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培养知识型技能人才”的指导思想。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在教育学上打破学科体系,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领域和行动导向模式, 恢复职业教育的“职业面目”。要借鉴德国双元制, 采用以学习领域为主要内容和以行动导向为主要手段的职业培训模式。无论学生进企业实习, 还是职业学校教师下厂实习都要制度化、规范化。还应加强学生实训的课时量, 将理论课与专业课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在德国双元制下学生每周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为1-2天 (不超过2天) , 其余时间在工厂实训, 这样长时间训练, 学生的技能很难不提高, 毕竟技能和技术学习的方法是有很大区别的, 技能的提高、经验的积累需要反复的实践。

四川科立建筑特种专业工程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房屋建筑纠偏和平移、结构加固、增层改造等特种专业工程的鉴定、设计服务与专业施工。公司具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特种专业工程专业承包资质 (结构补强、建筑物纠偏和平移) 。公司将学院的科技和理论成果进行转化实施, 建立了开放性、企业化管理的、集教学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

安徽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篇8

关键词 校企合作 职业学校教师 专业化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学体系由“学科体系”向“工作导向”、“技能体系”转化,而这种转化,必须要有一支素质高、技能强的职业学校师资队伍作为支撑。但从实际情况看,职业学校的教师由于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与行业、企业缺乏沟通和交流,不能完全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使得职业学校的部分毕业生在上岗之后还需企业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再培训,长期如此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使职业学校难以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目前在职业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在教师,只有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水平。因此促进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建立一支教学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让职业学校教师逐渐成为一名成熟优秀的专业人员,成为一名行业技术专家,是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关键问题。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要建立有效的机制,优化师资队伍;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提升职业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笔者认为还要充分调动企业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校企合作使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一动态过程能始终与行业或专业的高新技术发展水平保持同步。

二、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征

职业学校的教师专业化是指职业学校的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与一般教师相比更具专业化、专门化的特征,由于职业学校办学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因此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更多的体现在专业技术水平、教学能力和方法的不断提高,以及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探究和学习的能力的提升。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更像是一个新技术的探究与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逐渐成为行业专家,教学能手。

三、校企合作促进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大批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这就决定了职业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必须适应本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为适应这种需要,职业学校就必须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既能讲又能干的专业化师资队伍,他们应该始终站在行业发展的最前沿,能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技术和企业需求,能不断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学手段、内容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能迅速与行业需求接轨,实现职业学校和企业发展的双赢。

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是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于创新和完善职教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优化教师的能力素质结构,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可见,如果没有企业的参与和支持,职业学校的教师很难达到“双师型”标准;更谈不上促进其专业化发展。没有企业的参与职业教育很难做到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很难及时适应社会需求;职业学校如果不加强校企联合,办学单一化、内向化,就很难实现培养目标,培养的人才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

四、校企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形式、方法和策略

校企合作促进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其根本是要解决职业学校教师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实践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等问题。由于办学条件、专业设置、师资状况、企业条件、合作程度等方面有所差异,其具体合作形式需要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途径与方法。但合作的原则应当是: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方受益。

(一)建立校企合作促进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机制。建立选拔制,实行聘任制。在人事制度改革的框架下,优胜劣汰,在这一过程中校企合作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学习和实践能力、专业技术水平等进行考核,从而使真正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留在工作岗位;在教育部门的支持下,从企业聘请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作为专、兼职教师充实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优化师资结构。

(二)采取校企合作促进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的有效形式。实行在职教师到企业学习的制度。可以采取脱产和半脱产,挂职锻炼、跟班实践、参观考察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学习、了解企业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同时了解企业用人规格,便于学校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实效。职业学校办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如果学生在校就接受了系统的、实用的技术培训,那么学生在上岗就业时就会迅速适应企业需求,减少企业因培训而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这是学校办学效益、企业经营效益的双赢。

(三)创造校企合作促进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建立学校实习、实训基地,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实用人才创造条件。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使职业学校毕业生能零距离上岗就业,就必须创建模拟仿真的教学、实习场所,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提高能力和水平;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提升教师对新技术的应用实践能力。由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技术更新速度相对加快,现阶段学校实习场所设备更新速度还不是很快,这就需要教师要经常到企业参加学习和实践。为提高学习效果,保证知识的递进和实用,学校可以选择与其办学息息相关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设立实习基地、同时为其提供长期的用人支持和技术培训。

总之,开展校企合作促进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职业教育的本质需求;是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是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保证。其实施的形式与方法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还有许多课题值得我们去不断深入研究、探索与实践。

安徽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篇9

皖卫农[2010]45号

关于印发《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校验办

法》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卫生局,铜陵县社会保障局,省直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

现将《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校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十月二十日

主题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定点医疗机构 校验 办法

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校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执业行为和服务行为,保障新农合基金安全,依据《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及其修订条款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定点医疗机构校验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依法依规对定点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和诚信服务等情况进行的定期评估、检查和考核,并做出相应的结论。

第三条 定点医疗机构校验由核准定点的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校验人员主要由医疗执业管理人员和新农合管理人员组成,可以邀请药品监督、审计和财政等部门人员以及具有会计资质的专业人员参加。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校验应邀请病人来源较多的统筹地区新农合经办机构主管人员参加。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校验应邀请省市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执业管理人员和新农合管理人员监督和指导。

第四条 全省各级各类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校验周期均暂定为一年。100张床位以上(含100张)的定点医疗机构连续三年校验合格后,可以适当延长校验周期,逐步过渡到与医疗机构执业校验周期同步。其他定点医疗机构的校验周期不变。

第五条 校验结果作为医疗机构新农合定点资格可否继续的重要依据。

第六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和校验档案,并妥善保管、对外开放。

第二章 校验申请

第七条 定点医疗机构应于校验周期届满前三个月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校验,并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校验申请。

(二)《定点医疗机构校验申请书及附表一至五》一式二份;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证书》复印件;

(四)医疗执业用房的《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原件及复印件;

(五)购臵与执业规模和执业范围相符的、必备的大型医疗设备的发票原件及复印件。

(六)在编(或聘用)人员名册、工资单以及为其办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的原始凭据及复印件。

(七)在编(或聘用)医疗技术人员的执业资格证书原件和注册(及变更注册)手续原件及复印件。

(八)医疗机构内部经济管理制度和职工工资奖金分配核算制度的有关文件。

(九)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十)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八条 校验申请除提出申请理由外,还须报告以下内容:

(一)本校验周期的执业情况。包括:医疗机构基本情况(执业技术人员数、床位数、科室及专业设臵等);执业登记项目变更情况;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特殊医疗技术项目开展情况及大型医疗设备配臵许可情况;执业人员的聘用、注册变更及考核情况;医疗广告发布情况(附广告批文和音像资料);按核定的经营性质执业运营(含财、税、审计报告)情况;违法违规行为被查处的记录;执业批准机关要求提供的其它相关材料。

(二)本校验周期的新农合定点服务情况。院内新农合办公室的设臵和人员配备和培训情况;一年来(或上次校验以来的每年度)新农合住院病人数、住院总费用、次均费用、药品费用(其中、基本药物费用、《新农合药品目录》外的药费)、检查费用、住院实际补偿比例、住院病种结构、大型检查阳性率、平均住院日、年床位周转次数、病床使用率;门诊人次、次均门诊费用、门诊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新农合病人投诉情况等。

第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对收到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后,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做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处理:

(一)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内容及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在规定期限内需要补正的相关材料及内容;申请人逾期不补正或者补正不完全的,视作未申请。

(二)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规定要求的,或者申请人按照卫生行政部门初审后书面告知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材料及内容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受理。

第十条 卫生行政部门受理校验申请后,应当及时向申请人发出《定点医疗机构申请校验受理通知》,受理时间从作出受理决定之日算起。

第十一条 定点医疗机构校验周期届满后尚未申请校验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书面通知其在30日内补递书面申请;在限期内仍不补递申请的,视为自动放弃校验。对自动放弃校验的定点医疗机构,比照“校验不合格”结论作出处理,暂停其定点资格一年(定点资格有效期为一年的,终止其定点资格)。

第三章 校验审查

第十二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在受理校验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校验审查。

第十三条 对定点医疗机构校验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逐项审查医疗机构递交的校验申请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规范性;

(二)结合日常监管、专项检查、举报查处等过程中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检验定点医疗机构申请校验材料的真实程度。

第四章 现场校验 第十四条 对任何性质、类别、级别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在其获得定点资格后的前三年都必须在校验审查的基础上每年进行现场校验。100张床位以上(含100张)的定点医疗机构在连续三年校验合格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实施现场校验。其他定点医疗机构每年必须进行现场校验。

第十五条 现场校验应做好文字记录和音像记录,并及时归入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和校验档案。

第十六条 现场校验的主要内容分为“现场核实项目”和“重点调查项目”两类。

(一)现场核实项目。

1、定点医疗机构基本情况的现场核实;

2、诊疗科目的现场核实;

3、从业卫生技术人员基本情况的现场核实;

4、大型仪器设备现场清点;

5、诊疗服务项目及药品的价格公示情况;

6、HIS与新农合信息系统的全面无缝对接情况:药品目录、诊疗项目臵入HIS的情况、住院病人的相关信息能否及时、真实、准确地上传新农合信息系统;

7、使用自费药品和诊疗项目是否经患者知情并履行签字手续。

8、病历、医嘱、处方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规范性。

9、病人出院小结、费用清单及发票等材料的规范情况;10、抽查医疗机构药房的药品,是否存在使用伪劣、无批准文号、过期失效的药品。

(二)重点调查项目。

1、实际执业范围是否超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的科目;

2、是否存在整体承包经营或对外非法合作、部分科室承包或出租;

3、是否发布虚假医疗广告;

4、是否使用未经准入的医学技术;

5、是否存在做假账或多处开户、分散做账,转移或隐瞒业务收入和支出的情况;

6、是否存在谎报或虚列就医人员名单、伪造病历处方和医药费用票据或虚延住院天数、虚增医嘱、虚增医药费用,企图套取新农合基金的行为;

7、是否存在篡改病人参合身份、诊断、医嘱、费用凭证或提供虚假医学文书,帮助患者骗取新农合补偿款的行为;

8、是否存在将新农合不予报销的药品、诊疗项目、生活用品或食品等串换为可报销的项目的行为;

9、是否存在小病大治、过度检查、分解收费、重复收费、自立项目收费的行为;

10、是否采取虚假宣 传、“零收费”等不正当手段引诱参合农民住院或挂床住院;

11、是否存在以回扣、医托等手段招揽或推介新农合病人的行为。

第十七条 重点调查项目可以采取现场调查、外围调查、暗访取证、举报人指证等多种方式开展。凡是持有可疑线索而现场难以证否或取证的情形,应当及时采取外围调查、暗访、公示等措施。暗访取证至少应安排两名以上的工作人员参加。举报人指证应留取必要的证词、物证以及相关音像资料。

第十八条 重点调查项目的调查证否或取证过程的持续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20个工作日。

第五章

校验结论及其效力

第十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在完成现场校验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作出“校验合格”或“暂缓校验”或“校验不合格”的结论。

第二十条 下列情形之一,应作出“校验不合格”的结论:

(一)不能真实、完整地提供本办法第七条第(四)、(五)、(六)、(七)、(八)款规定的全部校验材料的;

(二)有证据证明存在本办法第十六条“重点调查项目”中的任何两项及两项以上违法违规行为的;

第二十一条

下列情形之一,应作出“暂缓校验”的结论:

(一)存在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现场核实项目”的第5至10项中的任何两项及两项以上违规违纪行为的;

(二)有证据证明存在本办法第十六条“重点调查项目”中的任何一项违法违规行为的;

(三)次均住院医药费用水平或上涨幅度在全省同级同类医疗机构中位列前10%的(从安徽省新农合信息系统省级平台的自动生成数据中获取比较信息)。

(四)因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的校验材料隐瞒大量事实情节或严重弄虚作假或因校验期间对该医疗机构的举报投诉很多,导致卫生行政部门在20个工作日内难以完全核查清楚的。

第二十二条 对因第二十一条第(一)、第(二)、第(三)款的原因而“暂缓校验”的定点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应书面 通知该医疗机构整改。医疗机构整改到位半年后,可以重新申请校验。

第二十三条 对因第二十一条第(四)款的原因而“暂缓校验”的定点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应在3个月内重新组织校验。重新校验必须作出“合格”或“不合格”的明确结论。

第二十四条 确认不存在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情形的,应当作出“校验合格”的结论。

第二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校验结论必须在所辖范围内公示15个工作日。无举报、无异议,方可行文、公告,并书面通知被校验的医疗机构。

第二十六条 校验合格的定点医疗机构,按照《关于修订《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有关条款的通知》(皖卫农„2010‟44号)的规定,重新核准其定点资格的有效期、有效区域范围和定点诊疗科目。

第二十七条 校验不合格的医疗机构,分类作出如下处理:

(一)因不能真实、完整地提供本办法第七条第(四)款、第(五)款、第(六)款、第(七)款、第(八)款规定的全部校验材料的,暂停其定点资格一年(其中,定点资格有效期为一年的,终止其定点资格)。具备条件后可以重新申请校验或定点。

(二)因存在本办法第十六条“重点调查项目”前5项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暂停其定点资格一年(其中,定点资格有效期为一年的,终止其定点资格)。同时,由卫生行政部门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执业医师法》处理。被取消执业资格的医疗机构,定点资格自动取消。

(三)因存在本办法第十六条“重点调查项目”所列的第6至第11项的违规行为的,根据新农合基金流失的严重程度作出处理。导致新农合基金流失5000元以下的,责令其全额赔偿流失的基金,暂停其定点资格半年,并向社会公布;导致新农合基金流失5000-10000元的,责令其全额赔偿流失的基金,暂停其定点资格一年(其中,定点资格有效期为一年的,终止其定点资 7 格),并向社会公布;导致新农合基金流失10000元以上的,责令其全额赔偿流失的基金,取消其定点资格,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八条 医疗机构在“暂缓校验”期间暂停定点资格。第二十九条 接受校验的定点医疗机构对校验结论不服的,可以提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第三十条释。

第六章 附则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省卫生厅负责解8

封面(首页)

定点批准文号:

()第号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

校验申请书

申请单位

(章)

法定代表人

(主要负责人)

(章)

登 记 号

(医疗机构代码)

□□□□□□□□□□□□□□□□□□□□□

申请日期

****年**月**日

安徽省卫生厅制

表一:

定点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定点医疗机构名称 月

医疗机构代码 □□□□□□□□□□□□□□□□□□□□□

定点日期

所有制性质

⑴全民 ⑵集体 ⑶私人 ⑷股份 ⑸其它

()隶属关系: ⑴ 省属⑵省辖市属⑶县市区属⑷街道或乡(镇)属⑸村属(6)其它

()医疗机构执业地址: 执业审批单位 电话

传真

定点审批单位

邮政编码□□□□□□

法定代表人

主要负责人

姓名

性别□男□女

姓名

性别□男□女

出生年月

专业 职务

职称 最高学历

出生年月

专业 职务

职称 最高学历

业务用房面积

占地面积

m2 m2

建筑面积

m2

核定床位数: 设臵科室数:

开户行 账号

诊疗科目数:

房屋产权证(出示原件)

土地使用证(出示原件)

定点医疗机构公开网站的网址: 备注:

(医疗机构章)表二: 定点医疗机构开设的诊疗科目

请在□上划“√”

代码

诊疗科目

床位数

代码

诊疗科目

床位数 □01.预防保健科

□05.06

其他 □02.全科医疗科

□06.妇女保健科 □03.内科

□06.01

青春期保健专业 □03.01

呼吸内科专业

□06.02

围产期保健专业 □03.02

消化内科专业

□06.03

更年期保健专业 □03.03

神经内科专业

□06.04

妇女心理卫生专业 □03.04

心血管内科专业

□06.05

妇女营养专业 □03.05

血液内科专业

□06.06

其他 □03.06

肾病学专业

□03.07

内分泌专业

□07.儿科 □03.08

免疫学专业

□07.01

新生儿专业 □03.09

变态反应专业

□07.02

小儿传染病专业 □03.10

老年病专业

□07.03

小儿消化专业 □03.11

其他

□07.04

小儿呼吸专业

□07.05

小儿心脏病专业 □04.外科

□07.06

小儿肾病专业 □04.01

普通外科专业

□07.07

小儿血液病专业 □04.02

神经外科专业

□07.08

小儿神经病学专业 □04.03

骨科专业

□07.09

小儿内分泌专业 □04.04

泌尿外科专业

□07.10

小儿遗传病专业 □04.05

胸外科专业

□07.11

小儿免疫专业 □04.06

心脏大血管外科专业

□07.12

其他 □04.07

烧伤科专业

□04.08

整形外科专业

□08.小儿外科 □04.09

其他

□08.01

小儿普通外科专业

□08.02

小儿骨科专业

□08.03

小儿泌尿外科专业 □05.妇产科

□08.04

小儿胸心外科专业 □05.01

妇科专业

□08.05

小儿神经外科专业 □05.02

产科专业

□08.99

其他 □05.03

计划生育专业

□05.04

优生学专业

□09.儿童保健 □05.05

生殖健康与不孕症专业

□09.01

儿童生长发育专业 代码

诊疗科目

床位数代码

代码

诊疗科目

床位数

□09.02

儿童营养专业

□15.05

社区防治专业 □09.03

儿童心理卫生专业

□15.06

临床心理专业 □09.04

儿童五官保健专业

□15.07

司法精神专业 □09.05

儿童康复专业

□15.08

其他 □09.06

其他

□16.传染科 □10.眼科

□16.01

肠道传染病专业

□16.02

呼吸道传染病专业 □11.耳鼻咽喉科

□16.03

肝炎专业 □11.01

耳科专业

□16.04

虫媒传染病专业 □11.02

鼻科专业

□16.05

动物源性传染病专业 □11.03

咽喉科专业

□16.06

蠕虫病专业 □11.04

其他

□16.07

其他

□12.口腔科

□17.结核病科 □12.01

口腔内科专业

□12.02

口腔颌面外科专业

□18.地方病科 □12.03

正畸专业

□12.04

口腔修复专业

□19.肿瘤科 □12.05

口腔预防保健专业

□12.06

其他

□20.急诊医学科

□13.皮肤科

□21.康复医学科

□13.01

皮肤病专业

□22.运动医学科 □13.02

性传播疾病专业

□13.03

其他

□23.职业病科

□23.01

职业中毒专业 □14.医疗美容科

□23.02

尘肺专业

□23.03

放射病专业 □15.精神科

□23.04

物理因素损伤专业 □15.01

精神病专业

□23.05

职业健康监护专业 □15.02

精神卫生专业

□23.06

其他 □15.03

药物依赖专业 □15.04

精神康复专业

代码

诊疗科目

床位数代码

代码

诊疗科目

床位数

□24.临终关怀科

□50.01

内科专业

□50.02

外科专业 □25.特种医学与军事医学科

□50.03

妇产科专业

□50.04

儿科专业 □26.麻醉科

□50.05

皮肤科专业

□50.06

眼科专业 □30.医学检验科

□50.07

耳鼻咽喉科专业 □30.01

临床体液,血液专业

□50.08

口腔科专业 □30.02

临床微生物学专业

□50.09

肿瘤科专业 □30.03

临床生化检验专业

□50.10

骨伤科专业 □30.04

临床免疫、血清学专业

□50.11

肛肠科专业 □30.05

其他

□50.12

老年病科专业

□50.13

针灸科专业 □31.病理科

□50.14

推拿科专业

□50.15

康复医学专业 □32.医学影像科

□50.16

急诊科专业 □32.01

X线诊断科专业

□50.17

预防保健科专业 □32.02

CT诊断专业

□50.18

其他 □32.03

磁共振成像诊断专业

□32.04

核医学专业

□51.民族医学科

□32.05

超声诊断专业

□51.01

维吾尔医学

□32.06

心电诊断专业

□51.02

藏医学 □32.07

脑电及脑血流图诊断专业

□51.03

蒙医学 □32.08

神经肌肉电图专业

□51.04

彝医学 □32.09

介入放射学专业

□51.05

傣医学 □32.10

放射治疗专业

□51.06

其他 □32.11

其他

□52.中西医结合科 □50.中医科

(医疗机构章)

表三:

从业卫生技术人员基本情况

姓 名 性 别 科室(变更 注册)证书 专业 执业 科目

(五险一金)电话

医师 助理

所在

执业资格

注册

执业

实际

人事属性

联系

执业

执业

社保

在编 聘用

表四:

名称

大型仪器设备

⑵核磁共振成像仪(MRI)

⑶全身CT ⑷头部CT ⑸钴—60治疗机 ⑹加速器

(医疗机构章)

仪器设备情况

有无 数量 名称 有

无 数量

⑴伽玛刀

⑾体外循环机

⑿腹腔镜(手术用)

⒀碎石机

⒁彩色多普勒成像仪

⒂自动化分析仪(10万元以上)

⑽γ—照相

⑺500mAX光机 ⑻800mAX光机 ⑼100mA以上X光机

⒃血液透析机 ⒄环氧乙烷消毒设备

备 根据本医疗机构批准执业的专科范围和级别,对照卫生部《医疗机构基本标准》中对应的专科及其级别,按照《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要求必备的大型设备名单,如实填写“有”或“无”,如有,注明数量。

普通设备

注:

1、大型仪器设备和专科设备需出具购臵发票原件。

2、普通设备栏如不够,请自行另附页。

(医疗机构章)

表五

定点医疗机构递交的申请报告、证件(原始凭据)、材料清单

1、定点校验申请报告()

2、《定点医疗机构校验申请书》(附表一至五)一式二份;()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证书》复印件;()

4、医疗执业用房《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原件及复印件;()16

5、购臵与执业规模和执业范围相符的、必备的大型医疗设备的发票原件及复印件。()

6、在编或聘用人员名册、工资单以及为其办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的原始凭据及复印件。()

7、在编或聘用医疗技术人员的执业资格证书原件和注册(或变更注册)手续原件及复印件。()

8、医疗机构内部经济管理制度和职工工资奖金分配核算制度的有关文件。()

9、《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原件及复印件。()

10、本校验周期内历次医疗广告的批文和音像资料。()

11、定点医疗机构公章、财务章及其它对外用章印模。()

12、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

受权递交人声明:上述材料已经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审定。

年 月 日

接收人(两人以上)与受权递交人双方当面当场逐项清点、逐一核对核实。接收人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注:《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原件及复印件只要求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

受权递交人签名:

安徽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篇10

关于印发安徽省与国家开发银行第四轮开发性金融合作贷款管理办法的通知

皖政办„2010‟1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政府金融办、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国家开发银行安徽省分行制定的《安徽省与国家开发银行第四轮开发性金融合作贷款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一月六日

安徽省与国家开发银行

第四轮开发性金融合作贷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合作贷款项目及资金管理,确保开发性金融合作贷款(以下简称“贷款”)资金合理有效使用和按期偿还,根据2009年3月31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的《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合作协议》),以及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贷款资金主要用于经省政府审定的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明显带动作用,符合公共财政投资政策的铁路、公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皖北地区基础设施以及省内大中型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项目等。

第三条

省政府授权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省信用担保集团有限

—1—

公司和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合作协议》项下开发性金融合作的融资平台(即:借款主体),负责办理管辖范围内贷款的借入、使用和偿还。

第四条

利用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合作贷款项目的融资模式采用“委托代建”形式,即经省政府授权,省财政厅将贷款建设项目委托指定的融资平台,并与融资平台签订《委托代建协议》,融资平台通过签署协议将贷款建设项目委托给实际建设单位即用款主体,由用款主体承担项目建设、实现建设目标。

第五条

贷款管理以“借、用、还”与“责、权、利”相统一为原则,在保证贷款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简化贷款使用程序,确保贷款资金的规范借入、合理使用和按期偿还,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第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合作协议》项下的省级政府额度贷款管理工作。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七条

安徽省开发性金融合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省开发性金融合作工作,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审定和调整贷款投向,研究解决贷款借入、使用和偿还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第八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财政厅,主要职责:

(一)落实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协调解决合作协议执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二)审核申贷项目,确定借款主体,并办理贷款项目的准备、签约、提款等手续;

(三)协助开发银行加强贷款项目的信贷管理,督促和协调有关部门及借款主体解决项目建设与运营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四)督促贷款及时发放、按期偿还,及时研究解决贷款偿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协助开发银行化解贷款风险,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五)监督项目建设及资金使用;

(六)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九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成员单位职责分工:

—2—

省政府金融办主要职责:协调贷款工作,督促有关部门执行与开发银行贷款相关的合同,协调解决贷款项目在准备、实施和还贷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省发展改革委主要职责:研究提出贷款的使用方向和重大项目;审查借款主体上报的贷款项目;指导贷款的使用,做好贷款项目的后评价工作。

省财政厅主要职责:审核贷款项目的配套能力、偿债能力,提出项目贷款额度的建议;受省政府委托,与借款主体签订“委托代建协议”;办理涉及省财政筹措配套资金或承诺还款的手续;处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事务。

开发银行安徽省分行主要职责:执行开发银行有关信贷政策;审核项目投向;协助落实贷款条件,组织项目评审、审批,落实借款合同的签订、贷款发放和支付;加强贷款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通报有关项目评审、执行、贷款偿还等情况;会同监察、审计部门检查贷款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第十条

借款主体为依法登记的独立法人,与开发银行安徽省分行签订项目《借款合同》,负责贷款的统借统还;签订《项目委托贷款合同》或《贷款资金使用协议》,将贷款转贷至用款主体,承担约定的责任和义务;也可采取开发银行安徽省分行、借款主体及用款主体三方签订项目《借款合同》等方式。借款主体负责对承办的贷款项目进行监督管理,督促用款主体实现项目建设目标。其主要职责:

(一)对用款主体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核和筛选,将符合贷款条件的项目及相关资料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

(二)负责项目贷款的借入、使用和偿还;

(三)对用款主体承担的贷款项目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评估、监督和管理。

第十一条

用款主体是最终使用贷款、承担项目建设任务的单位,其主要职责为:

(一)严格按照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的建设内容和相关合同、协议要求等使用贷款,实现项目建设目标;

(二)接受领导小组办公室及相关成员单位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履行定期报告制度;

(三)及时、足额支付贷款本息和管理费用。

—3—

第三章 贷款的申请、审批和使用

第十二条

贷款申请程序如下:

(一)用款主体按有关政策规定及审核程序,取得有效批文后,向借款主体提交《安徽省第四轮利用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合作贷款申请表》;涉及财政配套及承担还款责任的项目,须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并出具书面意见。借款主体审核同意后,向领导小组办公室转报项目贷款申请表及相关文件资料。

(二)对于省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市县承担项目建设和还款责任的项目,用款主体按有关政策规定及审核程序取得有效批文后,向省行业主管部门提出贷款申请;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和省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向领导小组报送项目利用开行贷款计划。经领导小组同意后,由借款主体统一办理项目贷款手续。

(三)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成员单位对借款主体贷款申请初审后,下达《安徽省第四轮利用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合作贷款项目准备通知书》,项目进入开发银行评审程序。

第十三条

项目贷款批准后,签约程序如下:

(一)开发银行安徽省分行将项目贷款审批结果通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借款主体和用款主体收到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后,开展贷款合同谈判;

(二)借款主体与开发银行安徽省分行签署项目《借款合同》。借款主体与用款主体不一致时,可采取开发银行安徽省分行、借款主体、用款主体三方共同签订项目《借款合同》。必要时,借款主体与用款主体签订《贷款资金使用协议》。合同副本提交给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十四条

贷款资金发放程序如下:

(一)用款主体按照合同约定向借款主体提交《安徽省第四轮利用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合作贷款项目提款申请表》,经借款主体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转报开发银行,开发银行审核后具体办理贷款发放手续;

(二)开发银行安徽省分行按季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贷款发放统计表。

第十五条

项目《借款合同》签署后,如果项目无法按计划继续实施,用款主体可向借款主体提交关于项目调整的申请报告,将项目《借款合同》项下尚未使用的贷款用于本地区其他项目,其调整程序同前所述申报程序。

—4—

省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借款主体统一申报的项目实施后,如果部分市县无法按计划继续实施项目,由省行业主管部门协助借款主体统一办理变更手续,但项目《借款合同》项下尚未使用的贷款不得用于其他类别项目。

第四章 贷款偿还和管理费的收取

第十六条

贷款实行“谁借款、谁偿还”的原则。借(用)款主体应严格执行项目《借款合同》,确保按期足额偿还贷款本息。领导小组办公室督促借(用)款主体按期还款。对没有偿债能力或偿债能力不足的贷款项目,同级政府按承诺调度资金支持借(用)款主体按期还本付息。

第十七条

借款主体根据开发银行还款通知单向用款主体发出还款通知书,用款主体依据通知书和有关合同向借款主体指定账户按时拨付还贷资金。借款主体负责将回收的还贷资金按期足额偿还给开发银行。

第十八条

市、县政府承诺还款的项目,借款主体、省级主管部门承诺用专项资金、收费收入或其他方式还款的项目,若用款主体(单位)不能到期还款,省财政厅通过结算扣款等方式安排还贷资金。

第十九条

开发银行提供的省级政府额度贷款适用现行省政府偿债准备金办法。

第二十条

为防范债务风险,借(用)款主体应根据贷款额度和使用期限,计算出分年应还贷款本息额,据此提前安排偿债资金。

第二十一条

按照责权利相结合原则,省政府指定的融资平台可按债务余额的一定比例,按以支定收的原则适当收取管理费,弥补融资平台正常的办公经费。具体收取办法由省开发性金融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协商后报领导小组批准实施。

第五章 贷款资金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借(用)款主体要加强对贷款资金的管理,严格控制项目成本,提高贷款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十三条

借(用)款主体要对贷款项目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和挤占。

第二十四条

建立项目建设和贷款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制度。用款主体

—5—

向借款主体定期报送关于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及还款情况的报告,借款主体汇总后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二十五条

建立贷款余额对账制度。每半年和终了后,借款主体分别与用款主体、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开发银行核对资金借入、使用和偿还等有关数据。

第二十六条

借(用)款主体按国家基本建设要求办理项目竣工验收手续。

第二十七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监察、审计等部门对借(用)款主体的项目实施、贷款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截留、挪用和挤占项目资金,改变项目建设内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现象的,要立即责令纠正,直至停止对相关项目的贷款发放,并提请有关部门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理。

第二十八条

借(用)款主体在贷款未清偿完毕之前,发生关闭、撤消、破产、合并、兼并、分立、改制、改变隶属关系等情况,应事先征求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发银行安徽省分行的意见,重新落实偿债责任后,方可办理相关手续。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上一篇:培训课件下一篇:会计营业室副职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