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小数乘法简便计算(精选12篇)
五上小数乘法简便计算 篇1
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一、乘法交换律 基本方法:先交换因数的位置,再计算。
0.25×8.5×4 12.5×0.96×0.8
0.25×0.73×4 0.25×16.2×4
二、乘法结合律 基本方法:先交换因数的位置,再计算。
4.36×12.5×8 0.95×0.25×4
35×0.2×0.5 0.75×50×0.4
三、乘法分配律 基本方法:将括号中相加减的两项分别与括号外的分数相乘,符号保持不变。
(1.25-0.125)×8(20-4)×0.25
(2+0.4)×5(125+2.5)×0.8
四、乘法分配律逆应用 基本方法:提取两个乘式中共有的因数,将剩余的因数用加减相连,添加括号,先行运算。
3.72×3.5+6.28×3.5 15.6×2.1-15.6×1.1
3.83×4.56+3.83×5.44 7.09×10.8-0.8×7.09
27.5×3.7-7.5×3.7 3.9×2.7+3.9×7.3
10.6×0.35-9.6×0.35 7.6×0.8+0.2×7.6
五、乘法分配律拓展应用
4.8×10.1 3.6×102 0.39×199
8.9×1.01 0.32×403 3.65×10.1
0.85×9.9 0.65×101 0.45×99
六、拆分因数
1.25×2.5×32 3.2×0.25×12.5 0.25×36
25×4.4 8.8×1.25
七、添加因数“1” 涉及定律:乘法分配律逆向运算 基本方法:添加因数“1”,将其中一个数n转化为1×n的形式,将原式转化为两两之积相加减的形式,再提取公有因数,按乘法分配律逆向定律运算。
56.5×99+56.5 9.7×99+9.7 4.2×99+4.2
5.4×11-5.4 1.87×9.9+0.187 12.7×9.9+1.27
八、更改因数的小数点位置 涉及定律:乘法分配律逆向运算
基本方法:通过小数点移动使得加(减)号的两边都有相同的数,将原式转化为两两之积相加减的形式,再提取公有因数,按乘法分配律逆向定律运算。
6.66×3.3+66.6×67 46×57+23×46
4.8×7.8+78×0.52 3.14×0.68+31.4×0.032
101×0.87-0.91×87 3.65×4.7 -36.5×0.37
2.3×16+2.3×23+2.3 314×0.043+3.14×7.2-31.4×0.15
九、综合练习题 基本方法:观察分析,选定方法,计算结果。5×1.03×0.2 32×1.25 0.45×99
53×10.1 0.125×96 12.5×10.8
25×7.3×0.4 45×21-50×2.1 45×1.58+5.5×15.8
4.2×6.51+3.49×4.2 9.99×2.22+3.33×3.3432×1.25
五上小数乘法简便计算 篇2
一、关注知识迁移
首先,需探究“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适合“小数乘法”,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之一。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并能运用乘法定律进行整数简便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是整数乘法的知识迁移,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因此,我先引导学生回顾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复习简便计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先观察整数乘法算式有什么特点,再进行验证。通过验证,让学生发现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从而顺利地把旧知迁移到新知中,为学生下一步探究奠定基础。
二、注重方法引导
1.加强口算训练,这十分必要,也很关键。一些与本课内容有密切关系的数的口算,如0.25、1.25、0.08、 0.4……应让学生牢记。学生口算能力强的话,计算定律的运用也就比较容易,即会很自然地应用口算定律来解决问题,因为简便运算的本质就是口算,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应用一些方法和技巧而已。
2.重视学生解题思路和不同计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形成能力。我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把新知的学习分为三个知识点,即“三个数连乘、两个数相乘、乘加乘或乘减乘”;课堂练习围绕三个问题来展开:怎么算?怎么想到这样算?运用什么运算定律?这样算有什么作用;在课堂中,渗透迁移的原理和凑整的思想,让学生能运用运算定律掌握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师要把握每个知识点中不同的教学侧重点,使内容不重复,学生学习起来不感到枯燥,又使运算定律的教学落到了实处。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小数乘法简算题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题目中数据的特点,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及积的变化规律,把小数进行合理的变化后再进行简算。
3.纠正学生作业中常出现的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相混淆或不会运用乘法分配律的错误。如2.5× 32,学生知道32可以先拆分成4×8,第二步应该用2.5×4×8,但有的学生却用2.5×4之后再乘上2.5×8, 结果变成了 (2.5×4)×(2.5×8),在这里多乘了一个2.5,本来可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的,但是学生却与乘法分配律混淆了。而在做4×(2.5+1.25) 这样的题目时,一些学生又写成了4×2.5+1.25,忘记1.25还要与4相乘。这两类练习题,是学生出现问题最集中的。针对学生作业错误,我在教学中重点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课后及时进行作业分析、讲评和订正,使学生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4.进一步理清学生的思路。复习时,我对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类型做了一些归类。一类是能计算出满十、满百、满千或者容易口算出结果的算式,如0.25× 4.78×4、2.33×0.5×4。第二类是直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运算的,如1.1×2.5+0.9×2.5=(1.1+0.9)×2.5。第三类是拆数后可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其中又可把一个数拆分成两个数相乘,这个数能被4、8除尽的,如6.4、32等;还有两个数相加减,这个数接近1、10、 100、200……如0.25×32×1.25=0.25×4×8×1.25、4.86× 99=4.86×(100-1)、0.65×201=0.65×(200+1)。其中,把一个数拆分为两个数相乘的,拆分后可以运用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拆分为两个数相加减的,拆分后可以运用分配律计算。
五上小数乘法简便计算 篇3
【关键词】教材研究 探究 理解规律 应用规律
新课标要求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在解题和计算时,要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简便解法或算法,以利于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上学期我校教师李洪新要上一节四年级的数学镇级公开课,内容是两位数除法简便计算,课本内容是:复习⑴240÷20 360÷40 450÷30 35=()×() 54=()×();⑵四年级同学参加植树活动,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4组,每组有多少人?
例3:390÷5÷6 例4: 420÷35
我们学校的数学教研组进行了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就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方法进行了设计讨论:
1. 教材研究
开始大家就复习⑵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讨论,有教师认为删去复习⑵的解决实际问题,用有关的计算式题,如60÷2÷3和60÷(2×3),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每组算式之间的关系,来发现规律,这样设计,一可以探索规律的教学重点。二由于以前的教学还没有强调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会在此问题上过多用时,对后面教学重点内容的展开不利。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她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要结合学生生活中实际问题和已有知识,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删去复习⑵改为由算式探究不利于学生结合其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可是复习⑵的生活情境——植树是发生在春天的事,现在正本清源处于秋天。于是根据我校秋季运动会发奖的情境,将复习⑵改为:“学校买来3盒钢笔给运动会发奖,每盒有10支,一共用去60元。每支钢笔多少元?”学生从生活问题中学会了如何应用知识解答身边的问题并为发现规律提供了学生熟悉的材料,学生学习会更有趣味性。至于学生是否全面能列出综合算式,我们认为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在“跳一跳摘桃子吃”的情境中去解答。利用对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发现两种解法的关系。有以下优点:一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生活空间,“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二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会到实际问题的一题多解的不同思路。三是对实际问题解答的两种思路与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又可以得到一个新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和学习新知识、发现新问题的方法。
2. 探究、理解规律
在学生解答例题后,提出如下建议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⑴两个算式有何异同?⑵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⑶谁可以用文字叙述等号两边的算式?⑷这两种计算方法你认为哪种好?
这样的设计虽然也是学生自我探索、自我讨论,从中发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可以改为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也可以改为这个数连续除以积中的每一个因数”的规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一规律?大家又进行讨论,经过反复的争议,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1)发现规律,理解算理
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方面删去问题(4),因为从此问题的两种解法的算式来说哪种方法简便,对例题的教学会引起学生的负迁移,同时这里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规律的发现上而不是对解法优劣的比较上。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学生已初步感知了“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连续除以积中每一个因数”和“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为加深学生对这一规律的理解,给出了以下三个题目,让学生逐个讨论:⑴240÷12=240÷6÷() ()里可以填几?为什么?⑵240÷12= 240÷[()×()];⑶240÷12=240÷()÷()
(2)理解强化,为应用作准备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①210÷35=210÷()÷ ();②240÷()=240÷(8×2);③240÷(8×2)=240÷()÷();④360÷6÷6=360÷();⑤4700÷25÷4=4700÷[()×()];⑥3740÷5÷2=3740÷[()×()]
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这种规律,设计了这一组题目,并提出了如下要求:
A、每题怎样填?有几种填法?B、你认为哪种填法好?更有利于后面的计算?C、通过计算你知道了什么?这一层次的强化训练,我们认为有以下优点:⑴不同形式的题目强化了学生对规律的理解;⑵不同填法的比较、探讨,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认识;⑶不同方法的比较,为应用这一规律进行计算,打好了简便计算的方法基础,从而使学生对这一规律有更加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3. 运用新知,进行简算
通过讨论、比较学生认识和理解了这一规律,学生是否会在具体计算中自觉运用这一规律,使计算合理、灵活呢?合理、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例题:390÷5÷6,420÷35的教学设计为:⑴同时呈现,让学生自己动手解答,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⑵反馈时让不同的方法展示给出来;⑶引导学生分别说各自的解法理由。让学生在分析、比较中判断方法的合理性。这样的设计既重视了知识的运用,又重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学习运用知识不是教师灌输的,而是学生在探索、比较的过程中学到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由于学生发表了各自的意见,使自己融入了教学之中,课堂气氛尤为活跃,从而掀起了课堂教学的又一个高潮。
4、如何组织练习
练习设计有三个层次:⑴理解应用新知识的转化练习。在下面各题的()里填上合适的数;1250÷4÷5=1250÷[()×()];409÷(7×5)=490÷()÷();480÷(24×4)=480÷()÷(); 360÷3÷4=360÷[()×()];
应用新知识用简便方法计算的应用练习:216÷27 280÷35 480÷5÷2。
⑶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的综合性练习(略)。
它的优点是:形式多样,由浅入深,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答的敏捷性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后,大家对这节课以及集体备课进行了评议、讨论,认为:⑴课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绝大数同学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学生的学习分析推理能力得到了有用的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如:280÷35=280÷ 70×2就是一例。⑵精心设计教案方面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教学目标出发,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多动脑筋,让学生体味到学习的乐趣,在设计练习上多下功夫,充分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突破教学重难点上做文章,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旧中有新,新中有旧,从而掌握学习的方法。⑶关于集体备课,大家认为: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在教材的处理,教法的选择,教育思想的贯彻等方面可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新课标解读. 2011.
小数乘法简便运算复习课教案 篇4
1、巩固通过观察数的特征,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培养简算意识。
2、能迅速地根据题目的具体数据特征和符号特征,准确地、灵活合理地进行 小数乘法简便运算。
3、通过计算、比较、归纳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 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计算策略进行简便运算,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谁是我的好朋友?
老师说出一个数,你说出另一个数,我俩说出的数的积能凑成整
十、整百或整千的数,积各是多少。抢答:25、125、99=?0.98=?10.2=?
(意图:通过游戏提高对乘法简算特殊积的关注,为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的练习作好准备。)刚才同学们说的数都有意图与我的数凑整,今天我们进一步来练习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出示课题: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一、提供数据 编题复习
1、出示一组特殊数据,选择其中的一些数进行自由编题,要求:根据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定律编出不同类型的题,越多越好。
课件出示:2.5、12.5、0.4、19.9、80、6.7、1.02、3.3
生自由编题,师巡视找出不同类型的简便运算题并做一定指导。
2、反馈所编算式(板书),提问:你是依据乘法的什么运算定律编题的? 2.5×80×0.4 2.5×12.5×80 12.5×6.7+12.5×3.3 2.5×4.4 12.5×1.02 80×19.9
随机复习三种运算定律及公式(板书)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依据: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还有不同情况的简便运算吗?一一反馈板书
刚才我发现还有很多同学编的题目很好,请你与同桌进行交流分享。
3、解题后小结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解题方法:(1)、审题:看清题目有什么特征,是否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2)、转化:合理地把一个因数分成两个数的积、和或差;(3)、运算:正确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4)、检查:解题方法和结果是否正确。
观察数字特征和式题结构特征,以正确判断是否能运用运算定律。通过计算,回顾了小数简便运算都是观察数的特征,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凑整,通过口算使计算简便。
二、魔术变身 加深理解
1、在学生所编原始简便运算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改编,老师改编、指生改编,指生反馈。随机讲解达成目标。(板书)2.5×80×0.4 2.5×12.5×80 2.5×12.5×0.32 12.5×6.7+12.5×3.3 12.5×13-12.5×5 12.5×11-12.5 1.25×67+12.5×3.3 2.5×4.4 2.5×4×1.1 2.5×(4+0.4)12.5×1.02 12.5×5.6 12.5×20.1 80×19.9
2、解题过程中随机小结:
(1)我们要找出能凑整的数时,要根据它不同的“藏”法,采用不同方法把它“找”出来。(2)在不同的情况下“拆”的方法也会不同,但无论怎么拆都不能改变式子的大小。不同的拆法可能会用不同的定律进行计算,往往解决一道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从观察中思考,选用优化的解题策略不但正确率高,而且能为我们节约许多时间。
(3)利用积因变化规律进行变形,出现了相同因数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在不同的情况下,要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技巧把数进行凑整,使计算简便,但是万变不离其中,方法始终一样是利用简便运算的定律。
三、灵活运用 提高能力
1、我来当当小医生(典型错误情况)学生现场做题中来
2、灵活运用大比拼(练习纸)
(一)第一回合。(只需写出关键步骤)
(1)3.5×13×2(2)125×8.8(3)2.8×3.7+ 2.8×6.3(4)(2.5-0.25)×4(5)7.3×0.99(6)4.5×10.2(7)7.8×99+7.8(8)2.5-2.5×0.6(9)6.8×0.41+0.59×3.4×2(10)0.25×1.25×32(意图:综合练习,检测学生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的熟练性和灵活性。)
(二)第二回合。(提高题)
(1)3.6×4.7+36×0.53(2)2.4×1.8-4.8×0.4(3)0.9999×1.3—0.1111×1.73、解决问题
甲乙两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对开来,甲车每小时行45.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4.8千米,3小时后两车还相距50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五上小数乘法简便计算 篇5
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运用。
A组 4.56×0.4×2.5 12.5×2.7×0.8 12.5×32×0.2
5B组
2.5×32 12.5×56 25×0.36
一、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A组
0.25×10.4 10.1×2.7 99×0.3
5B组
3.7×1.8-2.7×1.8 1.08×9+1.08 101×37-37
二、比较乘法结合律与分配律在简便运算时的区别。
8×(125+7)8×(125×7)试一试:能用不同的方法简算“12.5×88”吗
三、变一变,能简算。
48×0.56+44×0.48 0.279×343+0.657×279 9.16×1.53-0.053×91.6
四、完全独立练习。
5×1.03×0.2 32×1.25 0.45×99
53×10.1 4.2×6.51+3.49×4.2 25×7.3×0.4
2.4+1.6×3 16.5+29.8+3.5 2.5×44
应用题 班级: 姓名:
1、红花是黄花朵数的3倍,红花24朵,黄花有多少朵?
2、红花是黄花朵数的3倍,黄花24朵,红花有多少朵?
3、修一条路,已经修了48米,剩下的是已经修的1.5倍,这条路共有多少米?
4、杨桃每千克1.2元,水蜜桃的价格比杨桃的2.5倍还多0.7元,水蜜桃每千克多少元?
5、100千克小麦可磨粉85千克,平均每千克小麦可磨粉多少千克?60千克小麦可磨粉多少千克?
6、学校要绿化校园。⑴每6棵树种一行,18行种多少棵树?⑵每6棵树种一行,18棵树种多少行?
7、一种动物在地面上每分大约爬行6.2米,在树上的爬行速度是在地面上1.3倍。
⑴ 这种动物在树上每分钟爬行多少米?
⑵ 这种动物在地面上3.5分钟能爬行多少米?
8、包装纸每平方米3.5元,彩带每米1.6元。
⑴ 包装一个礼品盒要用包装纸0.24米,包装纸需要多少元?
⑵ 包装一个礼品盒要用彩带1.3米,彩带需要多少元?
9、梨每千克6.8元,苹果每千克8.8元。
⑴ 小浩买了1.5千克苹果,付出20元,应找回多少钱?
⑵ 买0.6千克梨和0.5千克苹果,一共需要多少元?
⑶ 买4千克苹果比买4千克梨要多付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小数简便计算练习题 篇6
一、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6.9+4.8+3.1 0.456+6.22+3.78 15.89+(6.75-5.89)
5.27+2.86-0.66+1.63 13.35-4.68+2.65 15.02-6.8-1.02
73.8-1.64-13.8-5.36 25.48-(9.4-0.52)3.9-4.1+6.1-5.9
3.25+1.79-0.59+1.75 23.4-0.8-13.4-7.2 3.2+0.36+4.8+1.64
1.23+3.4-0.23+6.6 12.7-(3.7+0.84)36.54-1.76-4.54
0.25×16.2×4(1.25-0.125)×8 3.6×102 320÷1.25÷8
3.72×3.5+6.28×3.5 4.8×7.8+78×0.52 0.8×100.1
18.76×9.9+18.76 3.52÷2.5÷0.4 56.5×9.9+56.5
18.76×9.9+18.76 3.529.6÷0.8÷0.4 4.2
27.5×3.7-7.5×3.7 8.53.2×0.25×12.5 7.6
0.25×8.5×4 4.6
÷2.5÷0.4 320÷1.25÷8 ×99+4.2 0.89×100.1 ÷2.5÷0.4 0.65×101 ×0.8+0.2×7.6 0.85×199 ÷3.5 1.28×8.6+0.72×8.6
二、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82.3-40.5÷0.81×1.2
4.53+19.8÷(26.8-1.2×4)
(9-0.45)÷(2.5+1.5×3)
[1-0.98×(3.51-3.51)]÷2
三、把下列的分步算式改写成综合算式。
1、7.8-2.9=4.9
24.9×0.8=3.92 1.2
9.15+3.92=13.07 18
0.5×24=12
四、计算:
0.4×(3.2—0.8)÷1.2
57.4×1.3-4.68÷0.9、1-0.8=0.2 ÷0.2=6 -6=24 ×〔(3.2+4.06)÷6.05〕
[10-(0.2+16.7×0.07)]×0.01。
五、只列式不计算。1、3.6 加上 1.2 的 5 倍,再减去 2.88,差是多少? 2、3.6 加上 1.2 的和,再减去 2.88 的差被 5 除,商是多少? 3、7.5 乘以 32 除 3.2 的商,所得的积加上 2.5,和是多少?
4、34.8与2.7的和乘以4.02,积是多少 ? 5、335.7除以0.7的商,加上12.5与4.8的积,和是多少? 6、310.2减去2.5的差,除以0.3与2的积,商是多少?
六、用文字叙述下列各题。
15-6×1.5(1.8+202)÷2.5
(15-6)×1.5
五年级上小数口算、简便计算 篇7
0.74+0.16=23×100= 9.8-4.8= 480÷40=0.53÷100=
5.1+2.3=
125×80=
1×0.08=
12.5×1= 0.125×()=1
12.5×)=1
0.25×4= 2.5×0.4= 1÷8= 1÷4= 0.875÷1= 0.875×1= 0×7.5= 15.8×0= 0÷100.28= 15.9÷15.9= 18.5×0÷200= 0+0.96= 6.28-0= 12.56-12.56= 0.1×0.1×0.1= 1×0.01= 12.5×8.8= 3.2=8×()=4×()=0.08×()8.56×100=
0.196×1000=
1.256×100= 1.256÷100= 1897÷100= 0.879÷100= 0.096×()=96 36.6÷()=0.036。
二、下面各题能用简算的就用简便方法计算。1.25+3.7+0.75 5.6-0.18-1.2 7.08+16+8.2
10+0.009+0.191 3.75-0.75-1.25 80-19.4-8.09-3.51
5.6+0.5-5.6+0.5 7.2+5.6-2.8 34.5-(17.2+4.5)
73.8-1.64-13.8-5.36
0.25×16.2×4
3.72×3.5+6.28×3.5
5.48-(9.4-0.52)※4.8×7.8+78×0.52
3.6×102
36×0.99
※ 6.4×0.25+3.6÷4
小数加减法简便计算的教学反思 篇8
白沙小学:赵朝美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1、提高课堂效率。班上的学生对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及减法的性质已熟练掌握,并能正确运用于加、减简便计算。
2、实现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教学情境是直接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服务的,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使学生自觉地进行小数加减简便算法的探索活动,融入新知识的学习中。
3、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构建数学模型。结合学生原来的生活经验,大胆放手,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4、练习设计层次性。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内容的重复反应或拓展,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本课让学生通过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新知的应用、开放题思维训练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有所悟,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生学习信心。不足:
1、连续减13.7+2.3-4.9+5.1
=16-10
=6
这样的错误还是比较多,4.9和5.1虽然相加等于10,但是,一定要看清运算符号,注意运算的顺序。
2、连续减5.6-(3.6+1.82)
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依次减去这两个数,有部分同学还不会算。
3、本节课复习时间过长,用时10分钟,可以压缩复习的时间,多用在新授知识的练习上。
4、检测题分析:
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
3.74-0.26-1.74
5.6-(3.6+1.82)
5.1+0.9-5.1+0.9
部分学生反复出错,计算的时候没有运用简便运算,是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运用简便计算方法,但计算出错。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这三道题目,灵活的运用了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有的同学解决问题缺乏灵活性。
五上小数乘法简便计算 篇9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练习课)教案及反思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练习课)教案及反思 重庆市大渡口区钰鑫小学 彭志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105-106页的3到5题(另外补充相关内容)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简便;能灵活运用小数加、减法简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灵活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运用运算定律能使计算简便;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得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并能灵活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简算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法: 以引导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让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不同的发展的理念为支撑,采用情境教学法、练习法等组织教学活动。 学法: 学生采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第106页第5题的放大的收银条、福娃贝贝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宣布练习内容,明确目标,提出要求。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齐回答) 今天我们将对小数加、减法的简算进行练习。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希望自己有些什么收获呢?(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熟练正确地进行简算,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老师还给大家提出一个要求,希望同学们在练习中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勇敢地展现我们四年级3班同学的风采,能做到吗? 二、基本练习(热身准备) 师:要想熟练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必须要有过硬的口算本领。我们先来做个热身准备,比一比看谁的口算能力最棒! 1、口算:(出示小黑板) 0.8+1.2 7+3.2 5.6+3 4.5-3.5 3.8+0.2 3.4+0.6 4.5-0.7 2.9+0.1 3.4-0.6 4.9+1.1 学生独立口算,把得数直接写在练习本上。开火车说得数,订正。 师:看来我们班同学的口算能力还挺不错的嘛!有了过硬的口算本领,还要会用运算定律。你会正确的运用运算定律吗? 2、根据运算定律填空: (1)、4.72+3.75+2.28=4.72+□+□ (2)、3.25+7.84+2.16=3.25+(□○□) (3)、17.32-12.51-4.49=17.32-(□○□) 学生独立填空,指名汇报,并说出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空的,用字母怎样表示。 老师板书:a+b=b+a;(a+b)+c=a+(b+c);a-b-c=a-(b+c) 师:比较第(2)、(3)题的右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加括号时要注意什么?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除了上面三种情况,还有哪些情况?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a-b-c=a-c-b;a+b-c= a-c +b;a-b+c= a+c -b 三、综合练习(实战演练――争夺☆的比赛) 师:热身准备结束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实战演练――进行争夺☆的比赛,你能得到几颗☆,你就可以加几分(加在平时的评分表上),并且还要看谁的☆最多,得☆最多的同学将成为今天的智慧之星,老师将奖励一封表扬信。有信心成为今天的智慧之星吗?想得到老师的表扬信吗?那就要加油哟! 1、第一颗☆ 用简便方法计算(连加、连减运算的) 17.4+12.8+18.6+14.2 34.34-15.66-4.34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老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指名板演,订正。 师:第2题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为什么第2题有不同的方法呢? 学生回答。全对的学生自己加一颗☆。 2、第二颗☆ 怎样简便就怎样算(加减混合运算的) 8.48-(4.48+0.9) 7.86+(5.3-2.86) 5.9+0.2-5.9 9.2-4.73+2.27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指名板演、订正,全对的学生自己加一颗☆。 师: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有什么体会呢? 学生回答:在进行简便计算时,不仅要看两个数是否能够凑整,还要看两个数的运算符号;如果没有简便计算的,就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去掉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加号,括号里面的符号不变号,如果括号前面是减号,括号里面的符号要变号…… 3、第三颗☆ 数学医疗站 师:这些是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了一些同学出的错,你能找出这些出错的原因吗?帮他们改改错吧! 学生先独立思考出错的原因,再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出错的原因。 1.88+2.3+3.7 13.55-8.86+12.45 4.7+0.1-4.7+0.1 =1.8+(2.3+3.7) =13.55-12.45+8.86 =(4.7+0.1)-(4.7+0.1) =1.8+5 =1.1+8.86 =4.8-4.8 =6.8 =9.96 =0 接着让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改错。 指名板演、订正。全对的同学加一颗☆。 师: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有什么想说的?我们在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在进行简便计算时,要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不要抄错题,口算也不要忘了进位;交换数的位置时,一定要连同数的符号一起交换…… 4、第四颗☆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书第106页5题) 师:得到三颗☆的同学请举手。看来同学们都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那你们能灵活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想一想:小数加减法的简算在什么时候应用得最多?(学生回答:买东西。) (出示书第106页5题放大的收银条) 师:你们见过收银条吗?你能说一说这张收银条上每个数各表示什么意思吗?怎样计算“应收金额”和“交易找零”? 学生独立解决,订正时,让学生说是怎样计算的。全对的同学加一颗☆。 师:解决了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感受呢? 让学生体会到小数加减法的简算在生活中应用。 四、拓展延伸 (智力大考验) 师:得到四颗☆的同学请举手,还想继续得☆吗?今天,老师看同学们表现的这么出色,我就给大家请来一个好朋友。(出示福娃贝贝的图片)它是谁呀?福娃贝贝想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贝贝的考验吗? 1、0.1+0.2+0.3+…1.9+2=? 2、48-0.9-0.99-0.999=? 师:你能快速地计算出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请小组代表发言、订正。 只要做对一道题就可以加一颗☆,全对的加两颗☆。 五、总结 1、得到六颗☆的同学请举手。你们就是今天的智慧之星,高兴吗?(老师奖励一封表扬信。)没有得到表扬信的同学不要灰心,以后的数学课上还有很多的机会,只要你积极思考,多动脑筋,你一定会成为智慧之星的!继续加油吧! 2、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独立作业 书第105页3题、第4题。 教学反思 这是我在学校进行“巩固型练习课的赛课”活动中上的一节课。首先,我很重视这次的活动,并且练习课对于我来说的确有些难度。因此,我查阅了一些有关练习课方面的资料,对于练习课有了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在进行这节的教学中,我认为自己以下的一些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目标,重难点突出。学生学习效果好。 二、体现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思路清楚,充满趣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去探索、交流、发现,从而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练习的设计层次分明,形式多样 练习的设计层次分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变式练习)――开放性练习(拓展练习)。练习的形式多样:口算(抢答)、填空、判断(数学医疗站)、计算(简便计算和怎样简便就怎样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接受福娃贝贝的挑战等。这些练习既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能灵活运用小数加、减法简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简算能力比较差,不能很快的进行简算。 因此时间就有些紧,最后没有时间进行课堂小结了。在处理一些细节的问题上还不太恰当,语言有些嗦,不精简。
五上小数乘法简便计算 篇10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厉庄镇中心小学
李世宝
思路设计:
这部分内容教学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例题教学一个数乘两个数和的简便计算,根据具体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先估计,再算出结果,并进一步引导用简便方法计算。这里的估计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把102件看做100件进行估算,实际结果一定大于估算的结果,因为100件的钱数再加上2件的钱数才是实际的钱数。再通过口算方法与笔算方法的比较,发现口算方法比笔算简便,因而教材引导学生按口算思路列出算式,并让学生完成相应的计算,过程比较自然,而提出“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则能使学生明确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试一试”让学生逆向应用乘法分配律,学习求两积之和题目的简便计算的方法,更全面地掌握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思路。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发展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过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学准备:挂图、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铺垫导入
1、出示题目,让学生鼓励做题,然后指名口答。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27×6+27×4=27○(□+□)25×(2+4)=□○□○□○□
你是根据什么规律来填的?仔细观察两个等式,看看每个等式中是左边的算式计算简便还是右边的算式计算简便?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2、谈话:这节课我们探究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评:复习乘法分配律的特点,为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做好准备。促进了知识的迁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谈话:求买102件短袖衫,一共要花多少钱?应该选择哪些条件来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 板书:32×102=_____元
(2)提问:你能先估计一下计算的结果吗?
把102件看做100件,32×100=3200(元),所以32×102的积比3200大。实际付出的钱要比3200元多,多多少,你能口算出来吗? 提问:你能口算出买102件要多少钱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买100件用3200元,买2件用64元,一共用3264元。
[评:估算的过程已经蕴涵了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思路。](3)谈话:口算得对不对呢?我们再用笔算来验证一下。各自列式计算。指定一人板演。
(4)谈话:口算和笔算相比,你觉得这道题那种算法简便?现在我们就把口算的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边板书边谈话:我们把102分成2个数,于是写成32×(100+2)。你能把下面的算式填写完整吗?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你能接着算下去吗?
32×102 =32×(100+2)=32×□+32×□ = = 学生说算式,教师完成板书。
谈话:这就是用简便方法计算32×102的思考过程。回顾这个过程,谁来说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说,先怎么办?再怎么办?这样的计算根据是什么?(5)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48×202 73×101 302×15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任意做1—3题,共同订正。
[评:在估算后接着教学口算,衔接更自然些。口算与笔算的比较,使学生自然地产生学习简便算法的心理需要。简便运算过程中的等式变形是学习的难点,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做题后又引导学生反思过程都是必要的。及时让学生做有利于学生形成技能。]
2、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用简便方法计算 46×12+54×12 学生独立做题。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
3、小结。
提问:什么样的式题能够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呢?各小组讨论。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独立填空,再让学生交流各是怎么想的?依据是什么。
2、做“想想做做”第2题第一行。
各自独立做题,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提问:你是怎样发现这三道题适合用简便方法计算的?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口算第1题,学生说口算过程。
提问:你能说说这里是怎么应用乘法分配律的吗? 同桌相互说一说另外两题是怎样用乘法分配律。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各自独立做题,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
提问:你觉得这两题这样计算简便在什么地方?你时怎样发现它们适合简便方法计算的?
[评:练习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适合简便运算的题目的特点,并注重比较和辨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析,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新知]
四、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过程层次清晰,过度自然。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始终参与了教学的全过程。具体有以下几点:
1、充分体现了学习学习的主体地位。整节课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讨论、交流,发现适合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式题的特点,探索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上小数乘法简便计算 篇11
一、直接写得数
3.8×2=10×0.7=13.9×0=508÷100=
5.5×1=1.8×0.5=3.2×3=13.1×0.3= 0.08×1.25=2.5×4=2.5×8=0.5×0.2= 0.6×0.1=0.7×0.8=2.5×8×0=125×0.8=
二、竖式计算
2.8×0.7=13×0.15=0.39×0.6=0.38×600=
7.05×2.4=0.46×7.9=89.3×7.6=60.5×400=
三、混合运算
12.5×8.2×80.23×1.4+0.23×8.60.125×(80+0.8)
0.4×0.16×2.55.6×1017.85×99
分数乘法简便运算教案 篇12
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引导学生在经历猜想、验 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进行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熟练分数的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会用运算定律对分数进行简便运算。
教具准备:
自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学习过的乘法运算定律。
(1)请学生说一说已学过的乘法运算定律,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用简便方法 计算下面各题。
251348(9+12.5)125242、下面的每组算式的左右两边有什么样的关系?
1/21/3○1/31/2(1/42/3)3/5○1/4(2/33/5)
(1/21/3)1/5○1/21/5+1/31/
53、在学生发表自己的发现后,教师明确指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也适用于分数乘法。
二、探究新知
1、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
(1)各组观察复习第2题的每组中两个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2)各组发表本组同学的发现。
2、应用
(1)教学例5.计算3/51/65.① 请试着做一做.② 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是按运算顺序计算的;有的是按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的。)
③ 比较:哪一种方法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④ 跟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3/51/6
5=3/551/6(应用乘法交换律)
=1/
2(2)教学例6.计算(1/10+1/4)
4① 让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想一想,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② 学生计算完后,请学生说一说计算中应用了什么定律?
③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板书:
(1/10+1/4)4
=1/104+1/44(应用乘法分配律)
=2/5+
1=1.23、小结
在学生交流后,强调以下两点:
(1)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2)在计算中,要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合理的运用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学生在书上直接.完成练习三的第6题。
请学生说一说每个题目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完成第10页做一做。其中的第2小题教师可作适当指导。(可以把87看作86+1来计算)
四、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三的第7、8、9题。
五、总结
通过这节棵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例5 计算3/51/65例6 计算(1/10+1/4)4
3/51/65(1/10+1/4)4
=3/551/6(应用乘法交换律)=1/104+1/44(应用乘法分配律)
=1/2=2/5+1
【五上小数乘法简便计算】推荐阅读:
小数乘法简便计算教案11-07
小数乘法和除08-17
小数乘法运算定律教案08-28
《小数乘法复习课》教学反思07-14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209-23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教学设计06-28
“小数乘法”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08-29
小学四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教案11-02
小数简便计算教学设计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