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监察队责令停止建设通知书(共10篇)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监察队责令停止建设通知书 篇1
凤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监察队
责令停止建设行为通知书
凤规监责停字[2013]号:
你户(单位)擅自在建设的行为,违反了的规定,根据的有关规定,我监察队依法责令你户(单位)停止以上建设行为,并补办相关建设审批手续。
你户(单位)需于接到本通知书之日起,立即停止建设行为,并补办相关建设审批手续。对本通知书决定不服的,可于接到本通知书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到县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议。
本通知书一式两份,我监察队和当事人双方各执一份。
凤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监察队年月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监察队责令停止建设通知书 篇2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 直辖市建委 (建交委)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乡建设的全过程, 加快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 实现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的目标,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1]26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 (国办发[2013]1号) 等, 我部制定了《“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执行。
2013年4月3日
“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 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凸显。为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指导下, 我国先后在天津、上海、深圳、青岛、无锡等地开展了生态城区规划建设, 并启动了一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建设绿色生态城区、加快发展绿色建筑, 不仅是转变我国建筑业发展方式和城乡建设模式的重大问题, 也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利益。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绿色生态城区和绿色建筑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 实现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的目标,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等, 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目标、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和实施路径
(一) 规划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 绿色发展的理念为社会普遍接受, 推动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的经济激励机制基本形成, 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完善, 创新研发能力不断提高, 产业规模初步形成, 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基本实现城乡建设模式的科学转型。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 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城区、绿色农房, 引导农村建筑按绿色建筑的原则进行设计和建造。“十二五”时期具体目标如下:
1. 实施100个绿色生态城区示范建设。选择100个城市新建区域 (规划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 按照绿色生态城区标准规划、建设和运行。
2. 政府投资的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 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建设的保障性住房, 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 2014年起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3. 引导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住宅小区, 2015年起, 直辖市及东部沿海省市城镇的新建房地产项目力争50%以上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4. 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十二五”期间, 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 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 000万平方米,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6 000万平方米;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农村节能示范住宅40万套。
(二)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落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紧紧抓住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机遇期, 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以绿色建筑发展与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为抓手, 引导我国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促进城镇化进程的低碳、生态、绿色转型;以绿色建筑发展与公益性和大型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建设、城镇旧城更新等惠及民生的实事工程相结合, 促进城镇人居环境品质的全面提升;以绿色建筑产业发展引领传统建筑业的改造提升, 占领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制高点, 促进低碳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三) 发展战略
在理念导向上, 倡导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理念, 以人为本, 以维护城乡生态安全、降低碳排放为立足点, 倡导因地制宜的理念, 优先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和资源, 充分利用通风、采光等自然条件, 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建筑, 倡导全生命周期理念, 全面考虑建筑材料生产、运输、施工、运行及报废等全生命周期内的综合性能。在目标选取上, 发展绿色建筑与发展绿色生态城区同步, 促进技术进步与推动产业发展同步, 政策标准形成与推进过程同步。在推进策略上, 坚持先管住增量后改善存量, 先政府带头后市场推进, 先保障低收入人群后考虑其他群体, 先规划城区后设计建筑的思路。
(四) 发展路径
一是规模化推进。根据各地区气候、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同特点, 因地制宜地进行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和建设, 逐步推动先行地区和新建园区 (学校、医院、文化等园区) 的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二是新旧结合推进。将新建区域和旧城更新作为规模化推进绿色建筑的重要手段。新建区域的建设注重将绿色建筑的单项技术发展延伸至能源、交通、环境、建筑、景观等多项技术的集成化创新, 实现区域资源效率的整体提升。旧城更新应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统筹规划进行老旧小区环境整治;老旧基础设施更新改造;老旧建筑的抗震及节能改造。
三是梯度化推进。充分发挥东部沿海地区资金充足、产业成熟的有利条件, 优先试点强制推广绿色建筑, 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中部地区结合自身条件, 划分重点区域发展绿色建筑。西部地区扩大单体建筑示范规模, 逐步向规模化推进绿色建筑过渡。
四是市场化、产业化推进。培育创新能力, 突破关键技术, 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开发应用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装备、技术与产品, 限制和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品, 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综合应用, 培育绿色服务产业, 形成高效合理的绿色建筑产业链, 推进绿色建筑产业化发展。在推动力方面, 由政府引导逐步过渡到市场推动,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提升企业的发展活力, 加大市场主体的融资力度, 推进绿色建筑市场化发展。
五是系统化推进。统筹规划城乡布局, 结合城市和农村实际情况, 在城乡规划、建设和更新改造中, 因地制宜纳入低碳、绿色和生态指标体系, 严格保护耕地、水资源、生态与环境, 改善城乡用地、用能、用水、用材结构, 促进城乡建设模式转型。
二、重点任务
(一) 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
在自愿申请的基础上, 确定100个左右不小于1.5平方千米的城市新区按照绿色生态城区的标准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建设。并及时评估和总结, 加快推广。推进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要切实从规划、标准、政策、技术、能力等方面, 加大力度, 创新机制, 全面推进。一是结合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制定绿色生态城区和绿色建筑发展规划, 因地制宜确定发展目标、路径及相关措施。二是建立并完善适应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运行、监管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以及参考评价体系。三是建立并完善绿色生态城区标准体系。四是加大激励力度, 形成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贷款贴息等多样化的激励模式。进行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专项监督检查, 纳入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专项检查制度, 对各地绿色生态城区的实施效果进行督促检查。五是加大对绿色环保产业扶持力度, 制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建设绿色生态城区的城市应制定生态战略, 开发指标体系, 实行绿色规划, 推动绿色建造, 加强监管评价。一是制定涵盖城乡统筹、产业发展、资源节约、生态宜居等内容的绿色生态城区发展战略。二是建立法规和政策激励体系, 形成有利于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的环境。三是建立包括空间利用率、绿化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绿色交通比例、材料和废弃物回用比例、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等指标的绿色生态城区控制指标体系, 进而制定新建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 指导绿色生态城区全面建设。四是在绿色生态城区的立项、规划、土地出让阶段, 将绿色技术相关要求作为项目批复的前置条件。五是完善绿色生态城区监管机制, 严格按照标准对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阶段进行全过程监管。六是建立绿色生态城区评估机制, 完善评估指标体系, 对各项措施和指标的完成情况及效果进行评价, 确保建设效果, 指导后续建设。
(二) 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一是建立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管理模式, 注重完善规划、土地、设计、施工、运行和拆除等阶段的政策措施, 提高标准执行率, 确保工程质量和综合效益。二是建立建筑用能、用水、用地、用材的计量和统计体系, 加强监管, 同时完善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等制度。三是抓好绿色建筑规划建设环节, 确保将绿色建筑指标和标准纳入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土地出让等环节中。四是注重运行管理, 确保绿色建筑综合效益。五是明确部门责任。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统筹负责绿色建筑的发展, 并会同发改、教育、卫生、商务和旅游等部门制定绿色社区、绿色校园、绿色医院、绿色宾馆的发展目标、政策、标准、考核评价体系等, 推进重点领域绿色建筑发展。
(三) 大力发展绿色农房
一是住房城乡建设部要制定村镇绿色生态发展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 完善村镇规划制度体系, 出台绿色生态村镇规划编制技术标准, 制定并逐步实施村镇建设规划许可证制度, 对小城镇、农村地区发展绿色建筑提出要求。继续实施绿色重点小城镇示范项目。编制村镇绿色建筑技术指南, 指导地方完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二是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各地开展农村地区土地利用、建设布局、污水垃圾处理、能源结构等基本情况的调查, 在此基础上确定地方村镇绿色生态发展重点区域。出台地方鼓励村镇绿色发展的法规和政策。组织编制地方农房绿色建设和改造推广图集。研究具有地方特色、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材料、结构体系和实施方案。三是市 (县) 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符合本地绿色生态发展要求的新农村规划。鼓励农民在新建和改建农房过程中按照地方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农房建设和改造。结合建材下乡, 组织农民在新建、改建农房过程中使用适用材料和技术。
(四) 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产业
提高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 推动绿色技术产业化, 加快产业基地建设, 培育相关设备和产品产业, 建立配套服务体系, 促进住宅产业化发展。一是加强绿色建筑技术的研发、试验、集成、应用,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集成能力, 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重点支持绿色建筑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二是推动绿色建筑产业化, 以产业基地为载体, 推广技术含量高、规模效益好的绿色建材, 并培育绿色建筑相关的工程机械、电子装备等产业。三是加强咨询、规划、设计、施工、评估、测评等企业和机构人员教育和培训。四是大力推进住宅产业化, 积极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新型建筑体系, 加快形成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工业化建筑体系, 尽快完成住宅建筑与部品模数协调标准的编制, 促进工业化和标准化体系的形成, 实现住宅部品通用化, 加快建设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工业化基地建设。大力推广住宅全装修, 推行新建住宅一次装修到位或菜单式装修, 促进个性化装修和产业化装修相统一, 对绿色建筑的住宅项目, 进行住宅性能评定。五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建筑的一体化应用,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适合本地区资源条件及建筑利用条件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进行强制推广, 提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的绿色建筑的建设比例, 积极发展太阳能采暖等综合利用方式, 大力推进工业余热应用于居民采暖, 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高水平应用。六是促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 积极推进地级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系统推行建筑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再利用等各项工作, 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研发推广, 实行建筑垃圾集中处理和分级利用, 建立专门的建筑垃圾集中处理基地。
(五) 着力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推动老旧城区的生态化更新改造
一是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实施意见, 加强指导和监督, 建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长效工作机制。二是制定既有居住、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标准及相关规范。三是设立专项补贴资金, 各地方财政应安排必要的引导资金予以支持, 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 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等建筑节能服务模式, 创新资金投入方式, 落实改造费用。四是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编制地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工作方案。五是推动城市旧城更新实现“三改三提升”, 改造老旧小区环境和安全措施, 提升环境质量和安全性, 改造供热、供气、供水、供电管网管线, 提升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改造老旧建筑的节能和抗震性能, 提升建筑的健康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六是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将节能改造实施过程纳入基本建设程序管理, 对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全方面监管, 确保节能改造工程的质量。七是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在节能改造中应大力推广应用适合本地区的新型节能技术、材料和产品。
三、保障措施
(一) 强化目标责任
落实《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要求, 住房城乡建设部要将规划目标任务科学分解到地方, 将目标完成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纳入地方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作为节能减排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进行责任追究。
(二) 完善法规和部门规章
一是健全、完善绿色建筑推广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引导和鼓励各地编制促进绿色建筑地方性法规, 建立并完善地方绿色建筑法规体系。三是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修订工作, 明确从规划阶段抓绿色建筑, 从设计、施工、运行和报废等阶段对绿色建筑进行全寿命期监管。四是加强对绿色建筑相关产业发展的规范管理, 依法推进绿色建筑。
(三) 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一是加快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查办法》, 研究编制全国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技术导则和标准体系。二是引导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 适合不同气候区的绿色建筑应用技术指南、设备产品适用性评价指南、绿色建材推荐目录。三是加快制定适合不同气候区、不同建筑类型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培育和提高地方开展评价标识的能力建设, 大力推进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四是制定配套的产品 (设备) 标准, 编制绿色建筑工程需要的定额项目。五是鼓励地方出台农房绿色建筑标准 (图集) 。
(四) 加强制度监管
实行以下十项制度:一是绿色建筑审查制度, 在城市规划审查中增加对绿色生态指标的审查内容, 对不符合要求的规划不予以批准, 在新建区域、建筑的立项审查中增加绿色生态指标的审查内容。二是建立绿色土地转让制度, 将可再生能源利用强度、再生水利用率、建筑材料回用率等涉及绿色建筑发展指标列为土地转让的重要条件。三是绿色建筑设计专项审查制度, 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在施工图设计审查中增加绿色建筑专项审查, 达不到要求的不予通过。四是施工的绿色许可制度, 对于不满足绿色建造要求的建筑不予颁发开工许可证。五是实行民用建筑绿色信息公示制度, 建设单位在房屋施工、销售现场, 根据审核通过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把民用建筑的绿色性能以张贴、载明等方式予以明示。六是建立节水器具和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强制推广制度, 不使用符合要求产品的项目, 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不得进行竣工验收备案;对太阳能资源适宜地区及具备条件的建筑强制推行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系统。七是建立建筑的精装修制度, 对国家强制推行绿色建筑的项目实行精装修制度, 对未按要求实行精装修的绿色建筑不予颁发销售许可证。八是完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 建立自愿性标识与强制性标识相结合的推进机制, 对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的一般住宅和公共建筑, 实行自愿性评价标识, 对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的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学校、医院等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 率先实行评价标识, 并逐步过渡到对所有新建绿色建筑均进行评价标识。九是建立建筑报废审批制度, 不符合条件的建筑不予拆除报废;需拆除报废的建筑, 所有权人、产权单位应提交拆除后的建筑垃圾回用方案, 促进建筑垃圾再生回用。十是建立绿色建筑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全面培训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和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安装、评估、物业管理、能源服务等方面的人才, 实行考证并持证上岗制度。
(五) 创新体制机制
规划期内要着重建立和完善如下体制与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能效交易机制。研究制定推进能效交易的实施意见, 研究制定能效交易的管理办法和技术规程, 指导和规范建筑领域能效交易。建立覆盖主要地区的建筑能效交易平台。积极与国外机构交流合作, 推进我国建筑能效交易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二是积极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合同能源管理。规范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能源服务行为, 利用国家资金重点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 为国家机关办公楼、大型公共建筑、公共设施和学校实施节能改造。三是推进供热体制改革, 全面落实供热计量收费。建立健全供热计量工程监管机制, 实行闭合管理, 严格落实责任制。严把计量和温控装置质量, 要由供热企业在当地财政或者供热等部门监督下按照规定统一公开采购。全面落实两部制热价制度, 取消按面积收费。四是积极推动以设计为龙头的总承包制。要研究制定促进设计单位进行工程总承包的推进意见, 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相关激励政策, 逐步建立鼓励设计单位进行工程总承包的长效机制。进行工程总承包的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单位进行工程总承包资格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工程总承包。五是加快培育和形成绿色建筑的测评标识体系。修订《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暂行办法》、《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严格贯彻《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规定, 对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能效测评标识。指导和督促地方将能效测评作为验证建筑节能效果的基本手段以及获得示范资格、资金奖励的必要条件。加大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能力建设力度, 完成国家及省两级能效测评机构体系建设。
(六) 强化技术产业支撑
一是国家设立绿色建筑领域的重大研究专项, 组织实施绿色建筑国家科技重点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二是加大绿色建筑领域科技平台建设, 同时建立华南、华东、华北和西南地区的国家级绿色建筑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鼓励开展绿色建筑重点和难点技术的重大科技攻关。三是加快绿色建筑技术支撑服务平台建设, 积极鼓励相关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绿色建筑技术研发、设计、咨询、检测、评估与展示等方面的专业服务, 开发绿色建筑设计、检测软件, 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技术标准、从事技术研究和推广、实施国际合作、组织培训等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四是建立以企业为主, 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制, 国家采取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以绿色建筑相关企业为主体, 研究单位和高校积极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 推动技术进步, 占领技术与产业的制高点。五是加快绿色建筑核心技术体系研究, 推动规模化技术集成与示范, 包括突破建筑节能核心技术, 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开展住区环境质量控制和关键技术, 改善提升室内外环境品质;发展节水关键技术, 提升绿色建筑节水与水资源综合利用品质;建立节能改造性能与施工协同技术, 推动建筑可持续改造;加强适用绿色技术集成研究, 推动低成本绿色建筑技术示范;加快绿色施工、预制装配技术研发, 推动绿色建造发展。六是加大高强钢筋、高性能混凝土、防火与保温性能优良的建筑保温材料等绿色建材的推广力度。建设绿色建筑材料、产品、设备等产业化基地, 带动绿色建材、节能环保和可再生能源等行业的发展。七是定期发布技术、产品推广、限制和禁止使用目录, 促进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的优化和升级。八是金融机构要加大对绿色环保产业的资金支持, 对于生产绿色环保产品的企业实施贷款贴息等政策。
(七) 完善经济激励政策
一是支持绿色生态城区建设, 资金补助基准为5 000万元, 具体根据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水平、绿色建筑建设规模、评价等级、能力建设情况等因素综合核定。对规划建设水平高、建设规模大、能力建设突出的绿色生态城区, 将相应调增补助额度。支持地方因地制宜开展绿色建筑法规、标准编制和支撑技术、能力、产业体系形成及示范工程。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创新资金运用方式, 放大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对二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筑给予奖励。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平方米 (建筑面积, 下同) , 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平方米。奖励标准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整。三是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制定绿色建筑定额, 据此作为政府投资的绿色建筑项目的增量投资预算额度, 对满足绿色建筑要求的项目给予快速立项的优惠。四是绿色建筑奖励及补助资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资金向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业倾斜, 达到高星级奖励标准的优先奖励, 保障性住房发展一星级绿色建筑达到一定规模的也将优先给予定额补助。五是改进和完善对绿色建筑的金融服务, 金融机构可对购买绿色住宅的消费者在购房贷款利率上给予适当优惠。六是研究制定对经标识后的绿色建筑给予开发商容积率返还的优惠政策。
(八) 加强能力建设
一是大力扶持绿色建筑咨询、规划、设计、施工、评价、运行维护企业发展, 提供绿色建筑全过程咨询服务。二是完善绿色建筑创新奖评奖机制, 奖励绿色建筑领域的新建筑、新创意、新技术的因地制宜应用, 大力发展乡土绿色建筑。三是加强绿色建筑全过程包括规划、设计、建造、运营、拆除从业主体的资质准入, 保证绿色建筑的质量和市场有序竞争。四是建立绿色建筑从业人员 (咨询、规划、设计、施工、评价、运行管理等从业人员) 定期培训机制, 对绿色建筑现行政策、标准、新技术进行宣贯。五是加强高等学校绿色建筑相关学科建设, 培养绿色建筑专业人才。
(九) 开展宣传培训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监察队责令停止建设通知书 篇3
2021年党风廉政建设、纪检监察工作总结
市纪委、市监察局:
今年以来,在市纪委、市监察局的直接领导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纪检组的指导下,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纪委紧紧依靠局党委,结合建设系统实际,在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各项日常工作、狠抓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认真抓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试点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1年纪检监察工作总结
(一)积极协助局党委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1、认真传达贯彻上级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精神。2021年2月,组织召开了全市建设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市纪委六次全会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202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安排布置了2021年工作。2021年9月,在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现场会后,我局作为全市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首批试点单位,迅速召开动员会,传达贯彻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山东日照会议、全省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现场会、全市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会议精神,明确工作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
2、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任务。年初,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结合局党风廉政建设各项牵头任务,协助局党组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党风廉政责任制分工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实施细则》。落实工作责任,局党委书记、局长罗加福分别与局分管领导签订了责任书。局分管领导分别与分管的科室、直属单位责任人签订了责任书,形成了局党委书记、局长对班子内部管辖范围内的反腐倡廉建设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加强监督检查,半年,对执行情况以及“两同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学习贯彻了《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重申和严格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的通知》、《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关于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厉行节约八项要求的通知》、《关于暂停举办各种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通知》,积极参加科室、直属单位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听取班子成员剖析自身廉洁自律情况,敲响警钟、提出要求,推动了全局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
3、认真落实《工作规划》,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把落实《工作规划》,努力构建惩防体系建设作为全局重要性工作,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年初,局党委安排部署对全系统落实惩防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检查,局纪委以此为契机,查漏补缺,建章立制,狠抓“两同时、责任分工、一岗双责、签订责任书、宣传教育、监督检查、述职述廉、廉政谈话、重大事项报告、责任审计、责任追究”等制度的落实,领导干部抓惩防体系建设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惩防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推进,各项牵头和协办任务有效落实;以宣传学习落实《廉政准则》为契机,采取宣传解读、知识竞赛、专题学习讨论、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认真开展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专项工作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落实严格禁止违规配备公务用车、收受红包礼金、打麻将参与赌博和经商办企业等各项规定,有效促进了机关政风行风的根本好转。
4、积极开展廉洁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局主要领导在党委会、中心组学习会、机关党员干部大会等重要会议上,多次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廉洁自律教育、党风党纪教育、警示教育、预防职务犯罪教育。上半年,局党委邀请市检察院宣教处处长对全系统党员干部进行反腐倡廉宣讲,收到了良好效果。在中心组学习会上定期组织观看了中纪委警示教育片《廉政中国》,并组织科室传看,广大党员干部交流心得、纂写体会,达到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5、认真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局党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落实专人,由局纪委牵头,认真按照市纪委、省厅纪检组的要求,以省厅现场会为标准,召开全系统动员会,查找出各类风险点101个,其中:局机关39个、直属单位62个。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各类管理制度18项,同时,规范各类内控办法7项,建立惩处制度1项。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建设推进了我局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
(二)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充分发挥监督检查职能作用
1、加大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监督检查力度,保障扩内需促增长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顺利实施。积极协调配合,充分发挥监督检查职能作用,加强对扩大内需、重大民生工程、建工程项目的实施、工程项目审批和建设程序、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使用,以及工程招标投标、大宗物资采购和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督检查。局领导按照责任分工,先后多次带队对建筑施工安全、城镇建设、建设工程招投标、建筑节能减排、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使用等情况进行调研、指导及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督促整改。今年,抽调12人组成工作组,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对45个投资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逐个进行了排查。发现15个项目存在的不同问题,主要集中在项目决策、环境影响评价、土地、矿业权审批和出让、城乡规划管理、招投标、工程建设实施与管理、物资采购和资金安排使等方面。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一同分析原因,研究解决办法,能及时纠正的立即予以纠正,不能马上解决的,要求受检单位限时纠正。与此同时,研究制定了一批加强源头治理的政策措施,为扩内需促增长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顺利实施起到了积极作用。
2、采取多种形式积极主动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力度。通过参加局党委会、行政领导会、部门业务会、全市建设系统有关业务工作会等活动,了解情况、熟悉工作,抓住机会大力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和有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通过查处信访案件、实地了解情况、干部考察、廉政谈话以及参与各项专项治理工作的检查等形式,加强对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执行市委和市政府决定、命令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参加有关重要会议和领导班子(包括直属单位)民主生活,加强对坚持集体领导、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的监督检查。在参与干部任用、职务提升、考察等工作,广泛听取意见,严把廉政关,对新上任的干部任职前廉政谈话。在采购大宗物资,如汽车、电脑、大件办公用品等大宗物资时,均通过监察室审核签署意见后实施,加大了监管力度。
(三)重视群众信访举报工作,及时掌握违法违纪案件情况
今年以来,共处理来信来访16件次(含省厅纪检组、市纪委转批信件),涉及局机关及直属单位、开发建设单位、个别协会干部的4件;反映市(区)县规划建设系统领导干部的2件;工程建设招投标的3件;反映具有行业特点的有关法律、法规执行不公的问题7件;其他2件。涉及局机关及直属单位领导干部的重要信件及时送领导阅示,按照领导批示,及时调查核实,视调查核实情况作出处理;涉及行业不正之风的问题及时与有关单位和职能科室沟通,共同调查处理;涉及市(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要领导或反映建设系统违纪违法的重要信访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该转有关部门的及时转出;属于职责范围的,认真查办,督促落实。
(四)认真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1、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各项专项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在建设系统公共服务行业侵害群众消费权益、加强房地产开发管理、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商业贿赂等多项专项治理工作中,纪检监察部门充分发挥协调监督作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对发现的薄弱环节、突出问题进行督查整改。信息公开和诚实守信试点工作已全面展开,有关制度和预防长效机制得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政公用行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解决了一些长期久拖不决、体制不顺、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混乱等行业不正之风的问题,各项专项治理取得新的成效。
2、全面部署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进一步推进行业作风的根本好转。根据省纠风办《关于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关于在全省建设系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我市建设系统政风行风评议的具体措施。评议工作以履职、服务、效率、公开、廉政五个方面为内容,从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结束,通过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部门(行业)围绕中心工作,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大局意识明显增强,解决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力度不断加大,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深入发展,防治不正之风的机制制度逐步完善,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有成效。
3、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积极推进行政效能建设。围绕提高行政效率、经济效益和工作质量,积极开展行政效能监察活动。加强对全面推行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工作制度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积极开展对《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四川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在局党委扩大会议上,对效能建设中的四个突出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责成有关单位深刻检查,认真整改,强调进一步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性,对防止在工作中发生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起到了警示作用。
(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开展向王瑛同志学习专题活动,继续深化“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自身素质。积极参加了省、市纪检机关安排的会议、培训、调研、查办案件、检查工作等各项活动。
一年来,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要做好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做到:以廉政风险排查为抓手,全面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以专项治理为重点,加强行业作风建设;以效能建设为突破口,推进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突出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标本兼治;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为龙头,形成反腐倡廉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2011年工作打算
(一)结合贯彻落实《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继续抓好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工作。继续抓好反腐倡廉教育,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加强对领导班子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员领导干部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和函询等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大对行政审批、干部任免、行政执法以及房地产市场、建筑市场、工程建设等权力运行全过程的监督。加大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和灾后恢复重建政策落实、资金安排的监督检查力度。
(二)继续抓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把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切实履行牵头协调、信息沟通、调查研究、督促指导等工作,积极主动协助党委抓好防控机制建设。二是认真分析,充分认识住房城乡建设系统面临的廉政风险。从这几年的发案情况看,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面临的廉政风险没有减弱,反腐倡廉的形势仍然严峻,不容乐观。城乡规划建设、房地产开发、招标投标、行政执法等部门发案较为集中;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征地拆迁、招标投标、配套费收取、工程分发包、施工监理、变更设计追加投资、预决算工程款支付、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设备材料的采购等环节容易产生腐败问题;有一定行政权力的岗位和手中掌握着一定权力的公务人员,都潜在着滥用权力、发生腐败的风险。三是结合工作实际,抓好廉政风险排查工作。四是加强风险点的分类管理,针对性、创造性地健全内控机制,构筑制度防线。
(三)进一步加大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监督检查力度。一方面,加强对干部职工的自律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在技术层面上,加大对规划漏项、招投标程序不严、建筑质量安全、建筑施工管理、监理、竣工验收等环节以及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项目资金拨付使用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已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在管理层面上,加强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具有行政职能的建设部门履行监管职责的监督检查。同时积极探索建立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监督检查长效机制,保障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四)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提高惩治腐败的威慑力、震慑力。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及时分析原因,研究案发规律,总结教训,教育干部,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
(五)以纠风工作为抓手,进一步推动效能建设。加大行业纠风工作,着重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进行政效能建设。坚决纠正不依法行政、办事拖拉、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等行为,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工作制度,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机关行政行为,提高公共管理能力,创新绩效评估机制,改进机关工作作风。
襄城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篇4
政务公开事项
一、项目名称:工程建设项目登记备案
1、承办科室:行政中心住建局窗口、施工管理股
2、办事程序:受理、审查、审批、发证
3、申报材料:①报建申请表一式三份;②评委批文;③建设单位施工工程资金证明。
4、承诺时效: 2个工作日
5、法律、法规依据:《河南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
6、收费项目:免费
二、项目名称:施工图设计审查批准书
1、承办科室:行政中心住建局窗口、设计审批室
2、办事程序:受理、委托许昌市工程咨询中心审查认证、发证。
3、申报材料:①全套施工图;②批准立项文件;③地质报告;④结构计算书及相关数据文件;⑤工程勘察设计合同;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⑧建设用地使用证。
4、承诺时效: 20个工作日
5、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93)号》、建设部国家计委(89)建抗字第586号文。
6、收费项目:免费
三、项目名称:建筑工程施工许可
2、办事程序:受理、审查、现场勘验、审批、发证、立卷归档,登记备案。
3、申报材料:①发改委批准文件;②土地证,用地规划许可证;③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④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⑤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25%以上的证明文件;⑥)工程施工合同;⑦资等级证书;⑧预售总平面图和分层平面图;⑨营业执照;⑩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①预售方案。
4、承诺时效: 10个工作日
5、法律、法规依据:《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建设部第131号修订)
6、收费项目:免费
六、项目名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登记
1、承办科室:行政中心住建局窗口、工程质量监督站
2、办事程序: 受理、局审核、办结
3、申报材料:①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②地质勘察报告;③施工图纸;④勘察设计批准文件;⑤参建施工承包单位的资料:施工单位中标通知书及复印件、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施工承包单位资质证书及复印件;施工承包单位的项目经理资格书及复印件;该项目施工管理人员质量责任书(必须是本人签名盖章的原件);⑥参建的建设监理单位的资料:建设监量单位资质证书及复印件,监理合同及《工程项目监理登记表》;该项目监理组织;该项目各级监理人员的资质证书及复印件;该项目各级监理人员的质量责任书;⑦设计单位的资料:
2、办事程序: 受理、现场勘验、县联席会审批、发证
3、申报材料:①发改委批文;②建设项目规划选址申请书;③项目选址的用地性质、位置、用途、规模、投资、环境要求及资信证明。
4、承诺时效: 30个工作日
5、法律、法规依据:《城乡规划法》
6、收费项目:免费
九、项目名称: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承办科室:行政中心住建局窗口、城建股
2、办事程序:受理、现场勘验、县联席会审批、发证
3、申报材料: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需提供有关部门批准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需提供项目的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根据城市统一坐标、高程系统测绘的1:1000或1:500现状地形图、平面规划图、建筑物定位图(一式四份)以及其他与项目建设用地有关的文件资料等。
4、承诺时效: 30个工作日
5、法律、法规依据:《城乡规划法》
6、收费项目:免费
十、项目名称:城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1、承办科室:行政中心住建局窗口、城建股
2、办事程序:受理、现场勘验、县联席会审批、发证
3、申报材料:有关部门批准的建设项目文件、建筑工程项目申请书(一
关部门批准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需提供项目的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根据城市统一坐标、高程系统测绘的1:1000或1:500现状地形图、平面规划图、建筑物定位图(一式四份)以及其他与项目建设用地有关的文件资料等。
4、承诺时效: 30个工作日
5、法律、法规依据:《城乡规划法》
6、收费项目:免费
十三、项目名称:乡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1、承办科室:行政中心住建局窗口、农建股
2、办事程序: 受理、现场勘验、审批、核发
3、申报材料:有关部门批准的建设项目文件、建筑工程项目申请书(一式三份)、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修建性详细规划(平面规划图、建筑物或管线定位图、现状地形图各2份)、建筑物立面效果图(两个以上方案)、施工详图以及其他有关文件材料。
4、承诺时效: 30个工作日
5、法律、法规依据:《城乡规划法》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监察队责令停止建设通知书 篇5
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2016年城区防汛工作方案
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2016年城区防汛工作方案
基层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城区防汛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当前,我市已进入汛期,为确保2016年城区安全度汛,现就做好今年城区防汛工作方案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城区防汛工作的重要性
据气象预测,今年我国气象年景可能总体偏差,降水偏多,涝重于旱,特别是北方地区在汛期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防汛任务艰巨。各单位要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的思想,从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入手,扎实做好城区防汛各项工作,全力确保城区安全度汛。要抓好宣传引导,在重点部位张挂防汛警示标语、安排专人值守,认真做好提示和疏散等工作。要建立24小时双人双岗值班制度,保证值班领导、人员、车辆全天在岗,如遇险情,全力投入抢险。凡值班脱岗、延误时机、工作不力的,严肃追究单位、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科室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切实加强城区防汛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确保城区防汛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成立由局长任指挥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任副指挥长的城区防汛指挥部,成员由基层单位、机关科室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城区防汛工作的组织领导、检查督导和统一调度。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城建科,办公室主任由副局长杜跻频担任,具体负责防汛各项工作的落实和汛期值班。同时,成立防汛值班抢险队,队长由人劳科科长韩庆东担任,队员从机关科室中抽调骨干力量,车辆从规划处、村镇处抽调小型面包车各一辆,负责汛期应急值班、抢险等工作。
三、扎实做好城区防汛各项工作
(一)成立领导小组。各单位要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防汛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中层副职具体负责,组建一支不少于10人的防汛应急抢险队伍,将防汛任务分解到科室和个人,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明确、措施明确。各单位要将防汛工作领导小组、抢险队伍和责任区防汛隐患排查情况于6月22日前报局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建设大厦1113房间)。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二)明确重点任务。今年,城区防汛工作的重点是:做好城区内市政基础设施、供电、供水、供气、交通、通信设施等重点保护对象的安全度汛检查工作;做好围城河(后窑沟河)、玉带河(城区段)、澄槽沟河(小栅栏河)、白鹤公园坝、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重点防汛工程的安全运行工作;做好城建在建重点工程的安全度汛工作。
(三)开展隐患排查。各单位要按照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全面开展拉网式防汛隐患大检查,检查要深入实地,仔细排查,不留任何死角,同时要规范检查行为,落实检查责任,实行检查人和被检查人签字制度,建立台账。对于发现的问题,要明确解决措施,落实责任人,及时进行整改。
(四)提升防汛能力。各单位要根据所担负的任务,制定好应急抢险预案,进一步加大防汛物资储备和防汛演练,对防汛物资严格管理,登记造册,落实好储备地点和责任人,保证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抢得住,随时做好防汛抢险的一切准备。同时,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认真搞好汛前隐患排查,确保排水设施畅通。城建科要牵头各施工单位,加快城建重点工程的施工进度,完善建立防汛应急预案,确保各项城建重点工程汛期安全度汛;房管处要做好住宅小区和公房的防汛检查维修,发现安全隐患,逐项落实,及时整改;市政管理处要对城市道路、排洪道口、排水管网以及城区河道、雨污水井等市政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维修,确保城区防汛设施安全度汛;环卫处要做好城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区生活垃圾清理和垃圾中转站、垃圾坑及垃圾处理厂等防汛工作;建管处、质监站、安监站等单位要对所有建筑工地进行全面检查,重点做好深基坑和基础施工的安全度汛管理,确保城区所有建筑工地汛期安全;园林处、西岭湖公园管理处、广场管理处、白鹤公园管理处、水处理公司要重点做好西岭湖公园、xx广场、白鹤公园、向阳广场、龙泉公园和小游园、隔离带、片林及污水处理厂等重点部位的排洪防洪工作,认真排查隐患,逐项整改落实;公用处、供水处、热力总公司、煤气公司、天然气公司要重点做好供水管线、水厂、供热管线、煤气管线、天然气管线等重点部位的排洪防洪工作,确保汛期安全运行、不出问题。
(五)加大检查力度。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城区防汛工作,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对重点部位加大巡查力度,采取及时有效措施积极应对,确保防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局防汛办要重点加强围城河、澄槽沟及东关街低洼地带的防汛督导检查,特别是围城河及其支路的车辆停放,要根据雨情督导责任单位及时清理河道内车辆及其它障碍物。市政管理处要成立专职队伍,对险工险段安排专人值守,及时掀开排水篦子、提示过往行人、排除河道障碍,最大限度地发挥排水设施作用,确保汛期行洪通畅。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监察队责令停止建设通知书 篇6
文件指出:党中央、国务院确定《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后, 灾后重建规划工作全面展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 (含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风景名胜区重建专项规划) 、农村建设规划、城乡住房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关于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
根据灾后重建规划总体部署,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立即会同四川、陕西、甘肃省建设厅, 全面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迅速组织国内权威专家带队的规划技术力量, 成立了由总体组、市 (州) 组、县 (市) 组构成的三级工作组赴灾区展开工作。自5月18日起, 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单位组成的工作组分赴重灾区的6个市州22个县 (市) 进行实地调查, 研究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思路和技术路线。目前,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组织调度下, 各组按计划有序开展工作, 规划初步成果已编制完成, 并将于7月9日召开专家审查会。
在编制灾区重建城镇体系规划过程中, 规划组坚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尊重自然的原则, 按照实事求是、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要求, 合理利用现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从规划上防止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的产生。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优先考虑了受灾群众基本生活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恢复, 考虑了推进城镇功能的完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注重恢复重建与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民族传统风俗文化的保护要求相协调, 坚持体现地域和民族特色, 考虑了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和推进城镇节能减排工作相结合。
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为:综合提出四川省受灾地区的城市、县城和建制镇布局及恢复建设规模;提出严重受灾地区需要搬迁的县城、镇的选址和建设规模方案;提出搬迁及原址重建的县城、建制镇近期建设目标和建设重点;提出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方案;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遭受破坏的情况进行评估, 研究提出解决方案。
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方面:发展条件评价、既有规划评价、重建规模与人口布局调整、新建城镇选址、住房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历史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风景名胜区恢复与保护、防灾体系构建、城镇空间布局优化、重点项目及重建示范乡镇、城镇特色传承、对部分规划与重点工程的重新定位和修正进行评估、重建建设用地标准与投资估算等。
关于灾后重建农村建设规划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组织编制灾后重建农村建设规划中坚持在指导思想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 尊重科学、尊重自然, 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优先解决受灾农民住房和基本生活生产设施;统筹兼顾, 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灾后重建农村建设规划坚持以原址为主、异地为辅, 保护生态、保障生计, 自下而上、落实到点, 传承文化、注重特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争取规划制定一步到位、灾区在建设中分步实施。目前, 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已进入最后成果汇总阶段。
关于灾后重建城乡住房建设规划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组织编制灾后重建城乡住房建设规划中, 在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经验, 开展基础数据调查整理、分析和研究, 多渠道征求灾区群众意见和建议, 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的基础上, 科学制定城乡住房建设标准, 测算恢复重建所需资金, 提出规划实施和筹资方案。6月28日, 灾后重建城乡住房建设规划完成了初稿。目前, 该规划正在与其他规划进行衔接, 对部分内容进行完善和补充, 近日将形成送审稿上报。
灾后重建住房建设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提出重建的总体目标。初步考虑提出, 通过实行原址重建、异地新建和维修加固相结合的方式, 三年基本完成住房恢复重建工作, 使受灾居民的住房问题得到解决;二是提出重建规模和分年度的主要任务。在年度主要任务中, 原则要求城镇住房三年完成恢复重建, 农村住房两年完成恢复重建。三是提出重建标准。强调要满足抗震设防要求, 提高住房建设质量, 有效利用当地资源, 户型建设以中小套型为主, 配套建设公共设施和绿地等。四是通过受灾群众自筹、政府支持、对口支援、社会捐赠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城乡住房重建资金。
规划提出, 城镇住房重建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政策支持、群众自助的原则, 由政府统一规划组织, 优先安排维修和加固受损住房, 抓紧建设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 满足受灾城镇居民多层次的住房需求。
规划提出, 农村住房重建将实行农户自建、政府补助、部门帮扶相结合, 以农民自建为主, 国家给予资金补贴, 各级政府在选址、规划设计、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指导, 力争经过2~3年完成恢复重建工作, 具体工作进度安排为:
2008年完成灾后重建农房建设年度建设计划制定工作;完成受损农房的排险及轻微破坏农房的维修、加固工作;完成农房重建的场地清理和50%的农村居民点规划;原址重建和已落实选址的异地迁建农户至少保证有一间过冬的住房, 完成农房重建总量的40%。
2009年基本完成灾区农村居民点规划;落实异地迁建农户的建房选址并解决过冬住房问题;受灾农民全部住进永久性住房, 完成农房重建总量的80%;完成50%的村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任务。
2010年基本完成灾后重建农房建设任务;基本完成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任务。
关于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风景名胜区重建专项规划
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风景名胜区重建专项规划成果既是地震灾区城镇体系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又相对独立, 是国家层面的、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规划, 是指导地震灾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风景名胜区灾后重建的重要依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风景名胜区重建专项规划组织编制工作中, 坚持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突出重点, 坚持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地方为主、相互协调, 注重宏观性、综合性和指导性。规划编制以灾区当地自然地质条件、经济社会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和基础, 以灾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损毁状况为依据, 突出保障人民生产生活需要和促进风景名胜事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指导灾区人民恢复生产, 重建家园。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监察队责令停止建设通知书 篇7
一、审批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7条
二、所需材料
1、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计划批文
3、土地使用证
4、中标通知书
5、施工合同
6、监理合同
7、图纸审查意见书
8、消防、环保意见
9、气象防雷核准书
10、缴费证明
11、施工单位的安全许可证
三、审批程序
1、建设单位(个人)将必备材料送县行政服务中心住建局窗口,经查验符合要求的,给予受理;
2、窗口在规定时间内将项目档案送交有关科室;
3、承办部门现场勘查,提出初审意见;
4、会审审定,作出决定;
5、同意的核发施工许可证。
四、审批时限
局审:5个工作日,上报县政府时间不计算在此期限内。
五、收费标准、依据
1、墙体节能费: 10元/平方米(按建筑面积计算计算),济财综【2008】26号;
2、散装水泥:2元/平方米(按建筑面积计算计算),鲁财综【2003】24号;
3、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 2.60%(按建筑工程总造价计算),2.6元/平方米(按建筑面积计算计算),济建劳管【2000】02号,鲁政办发【1995】77号;
4、劳务工资保证金:2%(按建筑工程总造价计算),济建【2004】88号 ;
5、房地产综合开发管理费:1%—2%(按建筑工程总造价计算),鲁价费发【2001】301号 ;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监察队责令停止建设通知书 篇8
一、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党文艺
副组长:赵树勋
成员:张晓敏潘向阳雷正义王小鹏张亚娣
2、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由梁勇军同志担任。
成员由王小娃、杨天定、李大鹏、左禅
二、工作职责:
1、党务公开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研究制定本单位党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和相关制度。对公开的事项进行审批,并负责督导落实群众的有关意见。
2、党务公开办公室按照单位党务公开工作的有关规定,负责向领导小组提供需要公开的有关内容,经领导小组审核后,定时定期进行公示。公开内容由办公室提供,李大鹏负责党务公开栏、左禅负责网络公示。
3、做好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资料管理由李大鹏负责。
4、宣传工作由杨天定责。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监察队责令停止建设通知书 篇9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2009年元旦、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现结合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实际,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全面落实安全监管责任
今年以来,全国建设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中有降,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与去年同比均有下降,但较大、重大事故仍时有发生,部分地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各地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对国家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全面落实安全监管责任,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强化工作措施,切实做好元旦、春节期间建设系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坚决遏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要按照地方政府的统一部署,在节前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认真汲取近期火灾事故教训进一步加强冬季防火工作的通知》要求,把施工现场消防安全作为安全大检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坚决责令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单位整改;存在重大隐患的,要实行挂牌跟踪督办;对拒不整改的,要依法严惩。
三、加强冬季建筑施工安全监管
要加强对事故高发的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及地铁工程等重点在建项目的安全监管,继续加大对非法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督促、指导建筑施工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真做好建筑施工安全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冬季施工安全措施,强化对施工现场和作业人员生活区的管理,严防火灾、爆炸、煤气中毒、触电等事故发生。
四、加大燃气安全监管力度
要加大城镇燃气安全监督检查力度,认真抓好燃气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要继续完善城镇燃气系统事故快报制度,建立健全城镇燃气系统应急救援体系,妥善处置各类燃气事故。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防范工作的通知》,做好防控宣传教育工作,重点排查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施工工地等重点部位,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五、确保供水、排水和供热安全
要切实加强城镇供水水质督查工作,注重原水、制水和输配水等各个环节的管理,重点加强对原水环节的监控。要特别重视各类化工企业和各类危险化学品泄漏造成的水污染对城镇供水安全的影响,建立健全饮用水源水质预警机制。各地要落实供水管网冬季防冻措施,细化应急预案,完善应对措施。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冬季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安全运行,并针对可能因断电造成的影响,制定应对方案。冬季采暖地区要督促供热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对锅炉、热力管井的安全排查,防止发生大面积供暖中断事故。要落实水、气、热等重点部位各项安全防范和处置措施,确保城镇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六、强化风景名胜区、城市公园的安全管理
要加强对冬季风景名胜区和公园景点的巡查,及时组织人力清扫冰雪路面,做好游乐设施、冰面、路面的安全防范及公园防火工作。要加强节假日期间对园区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举办群众性大型活动的安全管理,防止因拥挤、踩踏等造成人员伤亡。
七、加强城乡减灾防灾工作
要加强与气象、地质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灾害的预报预警工作。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做好应对暴风雪、冰雪灾害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应急预案,排查整治次生灾害隐患。遇有极端气象灾害,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应急抢险工作。要督促房屋产权单位、产权人、使用人和管理单位及时清扫大跨轻型屋盖积雪,防止坍塌事故。在建工程建设、施工单位要合理安排工期,遇有暴风雪等灾害天气要及时停止户外作业。要积极开展减灾防灾及城市安全运行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努力减小灾害损失。
八、认真做好应急值守工作
要针对冬季天气、环境特点,做好应急物资、设备、人力的保障工作。要切实加强节假日值班制度,有关领导要亲自带班,确保信息畅通和快速处置,同时严格按照事故类别和时限如实上报有关情况。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监察队责令停止建设通知书 篇10
“十三五”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收官规划, 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的首个五年规划。相比“十二五”专项规划而言, “十三五”《规划纲要》是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按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住房城乡建设工作提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编制的五年规划, 涵盖了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全面工作, 综合性更强、含金量更高, 是指导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规划。
一、《规划纲要》紧紧围绕推进城镇化和城市建设谋篇布局
《规划纲要》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确定的:“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增强城市宜居性、改革完善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总基调, 把城市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来定位, 把城市工作作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和载体, 明确城市发展带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 城市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历程, 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5年的56.1%。“十二五”时期, 我国城镇化和城乡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 城镇化持续推进, 城乡和区域空间布局日益优化。然而,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城市建设加速发展的同时, 质量不高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超过2万亿农民工及随迁家属难以融入城市, “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 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城市建设盲目追求规模扩张, 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 “城市病”问题加剧, 城镇化发展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的要求日益迫切。
“十三五”时期, 《规划纲要》提出了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的目标, 这将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方面巨大的投资需求, 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仍将处于加速推进的阶段, 但将更加注重品质的提升。为此, 《规划纲要》总体要求指出, 住房城乡建设事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 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全过程, 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 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和服务优化升级, 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 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环境质量和安全运行水平, 建设宜居宜业、特色彰显的现代城市, 打造和谐幸福、田园牧歌的美丽乡村。
二、《规划纲要》整体安排科学务实更具可行性
相比“十二五”规划而言, “十三五”时期在主要目标设定、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的制定方面, 都是结合“新常态”的基本特点进行综合考量, 突出了问题导向, 《规划纲要》整体内容更加科学务实、有力可行。
在主要发展目标设定方面, 针对城市建设盲目追求规模扩张现象, 将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速由“十二五”时期的9%降至“十三五”时期的5.5%, 这种调整主要基于“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速的放缓,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由“十二五”时期的17%降至“十三五”时期的9%左右。因此, 建设规模扩张速度也将随之减缓, 建筑业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成为必然趋势。针对城市发展薄弱环节, 明确提出加大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近年来, 我国城市建设逐步聚焦地下管廊建设。从2013年在36个城市试点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始, 到2015年全面启动地下管廊建设工作短短三年时间, 无论从政策层面、技术标准, 还是资金支持等方面,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 “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城市地下管廊建设恰逢其时。
在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制定方面, 针对工程质量保障问题, 《规划纲要》明确要求研究建立工程质量保险等市场机制, 这是新形势下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务实之举。由于我国的工程质量监管方式主要依靠行政手段,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政府质量安全监督力量明显不足, 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后, 单纯依靠政府部门的集中执法, 虽然在短期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但治标不治本。实施工程质量保险制度, 可以使政府从包揽一切的“无限责任”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运用市场的力量和手段促进工程质量管理机制的改革, 提高工程质量水平。此外, “十二五”时期, 全国各地大规模推进公租房建设, 然而一些地区的公租房项目入住率偏低, 位置偏远、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导致公租房“叫好不叫座”的现象频出。因此, 狠抓公租房配套设施建设, 做好公租房的分配入住, 让更多的住房困难群众早日搬入新居, 成为当务之急。《规划纲要》针对公租房配套设施不完善的现象, 明确要求组织排查已开工公租房项目的配套设施情况, 列出不完备项目清单, 纳入各地配套设施建设计划。
三、《规划纲要》以改革创新为主线贯穿始终
《规划纲要》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 不仅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国梦的高点站位, 而且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 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 助力经济增长, 增进人民福祉。
在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 《规划纲要》提出了以满足城镇新居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 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 并明确了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两大方向, 即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住房保障, 以市场为主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此外,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在我国住房租赁市场中, 90%以上的供应主体是个人, 虽然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也开展住房租赁业务, 但总体来看, 由于缺少配套政策支持, 专门从事住房租赁的企业仍是少数, 远远不能够满足住房租赁消费的需求。为此, 《规划纲要》创新提出将从税收优惠、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完善规划建设和用地政策、鼓励房地产企业开展住房租赁业务等方面扶持住房租赁企业发展。在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方面, 《规划纲要》提出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 把一些库存商品住房转为棚改安置房。这是落实国家提出的“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的创新举措, 不仅有利于尽快解决棚户区居民安置问题, 也有利于打通保障房与商品房之间的通道, 实现住房存量资源的优化配置, 给保障对象更多的选择权, 在保障成本不变的前提下, 提高保障对象的满意度。特别是在当前一些房地产库存高企的三四线城市, 大规模上马棚户区改造项目更加剧了资源的双重浪费, 调整棚改货币化补偿政策尤为必要。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监察队责令停止建设通知书】推荐阅读:
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07-26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地方05-16
浙江住房和城乡建设网06-13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09-03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06-07
锡盟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10年工作总结07-0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05-27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优化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审批程序的通知-国家规范性文件06-1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署“安全生产月”活动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