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实验三

2024-09-28

操作实验三(共11篇)

操作实验三 篇1

实验三

二叉树基本操作与应用实验

第三次实验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1.二叉树基本操作实验;2.二叉树应用—赫夫曼树与赫夫曼编码实验。基本操作包括存储结构建立和遍历算法,本文只给出部分参考程序,请大家尽量完成多数基本操作。

第一部分 基本操作实验

[问题描述] 二叉树采用二叉链表作存储结构,试编程实现二叉树的如下基本操作

1.按先序序列构造一棵二叉链表表示的二叉树T;

2.对这棵二叉树进行遍历:先序、中序、后序以及层次遍历序列,分别输出结点 的遍历序列;

3.求二叉树的深度,结点数目,叶结点数目; [数据描述] //二叉树的二叉链表存储表示 先序遍历二叉树递归算法

6.层次遍历二叉树的非递归算法

7.求二叉树的深度

[说明]

1.按先序次序输入二叉树中结点的值,用‘#’表示空树,对每一个结点应当确定其左右子树的值(为空时必须用特定的空字符占位),故执行此程序时,最好先在纸上画出你想建立的二叉树,每个结点的左右子树必须确定。若为空,则用特定字符标出,然后再按先序输入这棵二叉树的字符序列。

2.为了简化程序的书写量,以及程序的清晰性,对结点的访问以一条输出语句表示,若有更复杂的或多种访问,可以将结点的访问编写成函数,然后通过函数指针进行函数的调用。读者若有兴趣,可自行编写。

3.c语言函数参数传递,都是以“传值”的方式,故在设计函数时,必须注意参数的传递。若想通过函数修改实际参数的值,则必须用指针变量作参数。具体设计时;读者一定要把指针变量及指针变量指向的值等概念弄清楚。

4.完整参考程序只给出了部分遍历算法,对于其他算法,请读者参照示例,自行编程完成,以加深学习体会。对于二叉链表的建立也是如此,示例中只是给出了先序法建立过程,读者可自行练习中序、后序二叉链表建立法,叶子结点或二叉树结点总数求法等。

第二部分 二叉树应用实验

---------郝夫曼树与郝夫曼编码

[问题描述] 利用HuffMan编码进行通信可以大大提高信道利用率,缩短信息传输时间,降低传输成本。但是,这要求在发送端通过一个编码系统对待传数据预先编码,在接受端将传来的数据编码进行译码(复原)。对于有些信道,每端都需要一个完整的编/译码系统。试为这样的信息收发站编写一个Huffman的编/译码系统。给定一组权值{7,9,5,6,10,l,13,15,4,8}.构造一棵赫夫曼树,并计算带权路径长度WPL。

Huffman编码存在磁盘文件中。提出这些要求,是给读者一定的思考空间和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的机会。读者需要注意类c语言描述的算法在转变为C源程序时关于函数参数的处理以及其他变量的定义与使用方法。

2.读者可参考此程序,实现Huffman编/译码系统的其他算法,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和体会。

心得体会

(1)通信领域的编码问题曾经对许多的通信技术专家形成了困扰,后来人们对树型数据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才有效地解决了通信的编码需求。它不仅使通信编码的长度缩短,更实际的意义是使整个电文的长度大大缩短了,从而迅速地提高了通信的效率。

(2)树型数据结构不仅使各类实际应用问题找到了一种有效解决途径,而且它也对计算机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在编译原理过程中的编码问题,使得编译系统提高了速度。

操作实验三 篇2

一、规范使用实验室常规仪器

所谓的实验室常规仪器指的是温度计、酒精灯、烧杯、量杯、试管、胶头滴管、三脚架之类的器材。对于这些器材的使用, 有的教师并不重视, 觉得只要操作顺手就好, 但既然上的是科学课, 就应该体现科学性。因此, 我认为在使用这些器材前应该先介绍器材的使用方法 (自制器材不算) 。科学的探究最怕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 如果时间允许, 我会给学生进行仪器简介。学生对于陌生的东西可能会一时新奇, 但是当其不知道这怎么用时, 学生的好奇心也很快就会消失。在“冷热与温度”这节课中, 我向孩子们介绍了实验温度计, 孩子们都见过体温计, 但并不一定见过实验温度计, 为了让其能够牢固地记忆实验温度计的特点, 我设置了几个问题:“它与你平时见过的体温计有什么不同?”“怎样使用?你为什么要这么用?”这样一来, 孩子们的思维就被牵引着, 能够展开联想, 从而更好地认识实验室常规仪器。实验室常规仪器都有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 培养其良好的实验习惯及严谨的学习态度, 为中学的理科学习做铺垫。比如, 在学习使用酒精灯时, 我分为5个部分进行教学: (1) 了解酒精灯的用途及结构; (2) 使用前的检查; (3) 使用时的方法, 如何用火柴点燃酒精灯, 加热时必须使用外焰, 如何熄灭酒精灯。 (4) 注意事项。 (5) 操作练习。这样一来, 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来使用这些常规仪器, 课堂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有效地提高。

二、教师要设计好实验步骤

科学实验中经常都是由老师通过口头或者课件的形式呈现完善后的实验步骤。为了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 教师应该注意引导的方式, 所提出的问题要逐步深入, 层层递进, 能够让学生发散思维, 然后再进行讨论, 设计实验方案, 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完善其实验方案。

(一) 完善实验方法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 应该多研究教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器材。在教学中应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或补充。学生的科学探究基于教师所提供的实验材料,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所准备的实验器材不能照本宣科或者随心所欲, 必须要操作性强、全面、有代表性、有启发性。比如, 在研究“热的传递”时, 教材上呈现的是在金属勺上点3滴蜡油, 然后加热中间的蜡油, 在这个实验中, 我认为实际操作起来效果并不好。首先, 蜡油的大小难以控制, 金属导热速度比较快, 有的蜡油本该是较快呈现出熔化现象的, 但是可能由于蜡油太大滴, 反而最晚熔化;其次, 间隔小, 热传递快, 蜡油有时同时开始熔化, 因此效果不佳。在此基础上, 我进行了改进, 我先用火柴梗末端蘸取蜡油然后迅速粘在金属片上, 由于液体具有一定的表面张力, 蜡点的大小很相近, 且保持4~5厘米的间隔, 使现象更明显。另外, 我粘上4根火柴梗, 并加热第3根火柴梗处,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 不仅能够很明显地看到在金属片上的热传递是双向的, 而且也能清楚地认识到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逐渐传递到温度低的地方。

(二)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科学课的实验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学生的实验, 一种是教师的演示实验。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 由于学生不能动手参与, 其积极性或多或少会有所影响, 因此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我认为这是科学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 进行自主思考显得尤为重要。在探究“空气中有什么”这节课中, 研究空气成分前, 为了避免学生操作不当造成无法观察到现象或者现象不明显, 我先进行了演示, 演示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 因此, 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如何从水里拿到硬币而不弄湿手?”我的要求是把一枚硬币放在平底盘里, 倒上清水, 把硬币淹没, 然后请你用手把硬币拿出, 却不能把手沾湿。这个问题一出, 学生都认为这个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都非常地惊奇, 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观察实验上, 当我再说其实只要一只去底的塑料瓶和一根蜡烛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时, 同学们的积极性就被我充分地调动了, 此刻进行演示, 同学们都能很认真地观察。接着我就顺理成章地提出了我所要的问题:“为什么盘里的水会被吸到塑料瓶中?”然后同学们再利用教材上介绍的装置进行实验。可见在进行演示实验时, 教师还是要让学生产生疑问来调动积极性, 诱发其自主思考,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科学课堂教学是探究知识的过程, 是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的重要载体, 因此完成科学实验是在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规范科学实验操作, 提高科学实验效率, 才能达成教学目标, 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摘要: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的重要载体。本文结合了自己开展实验教学的一些做法, 就规范科学实验操作, 提高实验效率这个问题, 从4个方面展开了叙述。

习惯,实验操作之本 篇3

一、培养学生明确目的再操作的习惯

如果实验目的不明确,就没有探究方向,就不能激活学生探究操作的内驱力。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操作目的,通过激疑引思,为学生的实验操作提供方向。同时,还要让学生养成明确目的再操作的习惯,只有让学生在实验之前明确实验目的,才能调动起他们的知识经验,借助判断和推理,充分地想、充分地说、充分地做。如,在做“冷和热的变化是岩石变化的一个原因实验”时,一教师讲解了实验的要求和操作步骤,学生按教师的提示,高兴地动起手来,把岩石加热后放入水中,重复操作了几次。实验结束后,教师问:“同学们都观察到了哪些现象?”一个学生说:“水温度升高,变热了。”又一个学生举手说:“水变浑了。”教师这时有点急了,追问:“你们有没有注意观察岩石的变化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才注意到:原来的岩石裂开了,水中的小颗粒正是从岩石上掉下来的。学生之所以有这样的回答,是因为学生探究的目的不明确,偏离了探究的主题。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明确目的再操作的习惯,那这个实验操作效率将事半功倍。

二、培养学生有序操作的习惯

学生在参与实验操作活动时,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才能使科学素养得以提升。可是,由于儿童天生好奇、好玩、好动,再加上观察、实验、验证、讨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难度大、干扰因素多,往往会出现“乱”的现象,很多操作活动学生往往无从下手,探究低效。因而,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各种类型操作活动的步骤,培养学生良好的有序操作习惯。如进行一般的实验操作活动,有以下五个步骤:1. 发现问题。2. 作出猜测。3. 设计实验。4. 实验验证。5. 分析归纳并阐述。又如进行对比实验,一般需要经历这几个步骤:1. 明确实验目的。2. 确定实验变量和不变量。3. 实验分组。4. 对各组进行实验变量处理。5. 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如,在教学水变成水蒸气实验时,教师先让学生观察窗台上提前准备的几块玻璃片上的水滴,让学生产生“玻璃片上的水哪里去了”的疑问,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提出了不同设想:升高溫度,增大物体表面的面积,用风吹。接着,让学生设计对比实验方案。而后提供实验器具:电吹风、电熨斗、电风扇、取暖器、手帕等,让学生自主合作,进行实验验证。最后形成结论,为自己的猜想提供证据。

三、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操作习惯

实事求是是科学的精髓。科学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事实和经验的高度尊重,让学生懂得尊重事实是最起码的科学态度。科学教师尤其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细枝末节,把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贯彻到底。如,在做“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时,有的组学生没有观察到试管上的气球因试管加热而鼓起来,又因试管受冷而瘪下去的现象,在汇报实验结果时,人云亦云,“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气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这时,教师应不只是满足这个实验结论,而应对细节追问到底:“试管在热水里泡多久气球才鼓起来的?试管一碰到凉水气球就瘪下去了吗?”这时,该组学生红着脸说:“我们实验时,不管加热多久,气球都没有变化。”“还有哪些小组出现这种情况?是不是空气根本就不存在热胀冷缩的现象?”教师对结论提出质疑,引发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反思。经过进一步讨论,其他组学生帮助那个小组找到了实验失败的原因:气球口太松,没有套紧试管口,出现了漏气。当他们换个气球以后,实验成功了。教师没有把结论直接交给学生,而是尊重事实,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研究点,查找原因,让学生动手、动脑,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就更加牢固了。同时,学生也明白了一个道理:科学实验往往要经过数次,甚至几十次的实验才能获得成功,对待科学必须具备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态度。

四、培养学生“做思”结合的操作习惯

如果学生始终停留在实际操作层面,而未能在头脑中实现必要的认知结构的重组,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而,教师要培养学生“做思”结合的习惯,不仅强调动手实践,更要强调操作过程的内化。要求学生在实验完毕后,运用逻辑思维加工得出科学的结论,实现操作过程与科学结论的统一。如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时,我出示皮筋、钢尺,让学生想办法让皮筋、钢尺发出声音,学生想到了用弹、敲等办法引起振动发出声音。教师问:“这些发声的物体都有哪些共同特点呢?”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发现了这些物体发出声音时都会出现振动。教师接着再出示音叉让学生说一说怎么让音叉发出声音,学生都懂得要用敲。教师再反问:“那敲音叉时,有振动吗?”学生的意见不一样。教师追问:“那些认为有振动的同学说一说,你能想个办法证明音叉有振动吗?”学生想到了很多办法,“把音叉放进水里,水的波纹会扩散说明有振动”“把它放在显微镜下看是否振动”“把拴着绳子的乒乓球靠近音叉,如有振动,乒乓球会弹开”。接下来,我就让学生进行验证,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证了音叉发出声音也有振动现象。

曼恩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总之,教师在引导学生实验操作时,要让学生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由扶到放、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习惯,为以后的实验探究奠定扎实的基础,让实验操作习惯成为终生受用的法宝。

操作实验三 篇4

班别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实验操作考核一】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用排水法制取氧气

一、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15分)

①将仪器连接好后,把导气管的一端插入水槽中。

②用双手紧握试管外壁或加热,观察是否有气泡从导气管口冒出。

③松开双手后,观察导气管内是否形成一段水柱来判断装置是否漏气。

二、装: 往试管中装入所需药品(10分)

①用药匙取固体3药匙,装入平放的试管中(试管下最好垫上一张纸)

②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再塞上带导管的胶塞。

三、定: 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立在水槽中(20分)

①铁夹夹住试管的中上部

②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③调节好试管的高度(试管底部在外焰位置)

④把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立在水槽中。

四、点: 点燃酒精灯加热(10分)

①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酒精灯

②用外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几下,再固定在药品的部位加热。

五、收: 收集一瓶氧气(15分)

①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把导气管伸入集气瓶中。

②收集满一瓶氧气,在水里盖上玻璃片。

③集气瓶拿出水面后正放在桌面上。

六、离: 把水槽中的导管移出水面(5分)

七、熄: 最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5分)

八、清洗用过的仪器,按原摆放顺序放好,并擦干净桌面。

(10分)

备注:写出该实验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

中山市2016年初三化学实验操作考核二(学生练习用卷)

班别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实验操作考核二】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一、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15分)

①将仪器连接好后,把导气管的另一端插入水槽中。

②用双手紧握试管外壁或加热,观察是否有气泡从导气管口冒出。

③松开双手后,观察导气管内是否形成一段水柱来判断装置是否漏气

二、装:往试管中装入所需固体药品(10分)

①用镊子取石灰石数粒,放入平放的试管口。

②把试管慢慢竖起来,让石灰石滑到试管底部。

三、加:往试管中加入稀盐酸(15分)

①打开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口贴靠瓶口

②加入1/3体积试管的稀盐酸。

③立即塞上带导气管的胶塞,并盖上瓶塞

四、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或试管架上(10分)

五、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10分)

①把导气管插到集气瓶的底部。

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六、验满:检验瓶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装满(10分)

①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是否集满二氧化碳。

②如果燃着的木条熄灭则满,取出导气管,盖上玻璃片。

七、整理:清洗用过的仪器,按原摆放顺序放好,并擦干净桌面。

(10分)

备注1:写出该实验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

备注2:检验CO2气体的方法是:往瓶内加入澄清石灰水,若出现白色浑浊,则证明它是CO2气体,相关反应的方程式为

(10分)

中山市2016年初三化学实验操作考核三(学生练习用卷)

班别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实验操作考核三】 制备酸、碱指示剂

一、精选制备指示剂原料(可用玫瑰或胡萝卜或杜鹃花等),去掉花蒂或叶梗。

(5分)

二、制取酸碱指示剂(汁液)

①取花瓣或叶子3~5片

(5分)

②放在研钵中捣烂(10分)

③用量筒准确量取3毫升50%的酒精溶液(15分)

A.把量筒水平放置

B.先直接倾倒,后用胶头滴管滴加酒精到刻度线

C.准确读出液体体积

④把量取的酒精溶液倒入研钵中,再捣一会,直到溶液变色。(5分)

三、用胶头滴管吸取其中汁液,于烧杯中备用(5分)

四、用胶头滴管分别吸取NaOH溶液、稀盐酸、蒸馏水,分别滴在白色点滴板的三个小孔上。

①吸取液药前,要先挤压胶头,把空气排出(10分)

②胶头滴管吸取不同液药之间要用清水清洗(10分)

五、把自制的指示剂分别滴入上述三种溶液中。

(10分)

观察现象,并作好记录。(10分)

试剂

NaOH溶液

稀盐酸

蒸馏水

汁液变色情况

【结论】:该汁液_________(能或不能)作为酸、碱指示剂(5分)

六、整理:清洗用过的仪器,并按原摆放顺序放好,把垃圾放到垃圾桶里,并擦干净桌面。

(10分)

中山市2016年初三化学实验操作考核四(学生练习用卷)

班别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实验操作考核四】 酸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一、酸能跟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

1、取一根生锈的铁钉,放入试管(10分)

①先把试管平放,取一根生锈的铁钉,放入试管口

②把试管慢慢竖起,使铁钉滑到试管底

2、加入适量的稀盐酸(10分)

①瓶盖倒放,盐酸标签向手心

②试管口贴靠瓶口,倒入1/4体积试管的稀盐酸

③充分振荡

【观察现象】:①铁锈逐渐_________,②溶液由______色变_____色(5分)

写出该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

【应用】:盐酸在工业上可应用于金属除锈。(5分)

二、酸能跟碱发生反应:

1、量取5毫升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并加入几滴酚酞试液。(10分)

①用量筒准确量取5毫升NaOH溶液

②先直接倾倒,再用胶头滴管定容,后把溶液倒入小烧杯中,滴加酚酞试液。

【观察现象】:溶液由______色变______色,显示溶液呈______性。(5分)

2、向烧杯中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10分)

注意:边滴加,边搅拌

【观察现象】:当溶液由______色变______色时,表示酸、碱恰好中和,溶液呈______性,PH_______。(10分)

写出该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

【应用】:中和反应在农业生产上可应用于调节土壤的酸碱性。(5分)

三、清洗用过的仪器,按原摆放顺序放好,并擦干净桌面。

(10分)

中山市2016年初三化学实验操作考核五(学生练习用卷)

班别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实验操作考核五】

粗盐的提纯

一、调节托盘天平平衡(15分)

①把托盘天平水平放置

②用镊子将游码拨回“0”位

③调节螺母,使指针指向刻度盘中央刻度

二、称取3克粗盐

(20分)

①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片

②用镊子把游码拨到“3”刻度的位置上

③用药匙取粗盐,加到左盘纸上,直到天平平衡为止,并把多余的粗盐倒入指定烧杯中

三、粗盐溶解

①用量筒量取10毫升水,倒入小烧杯中。(5分)

②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让粗盐充分溶解(5分)

四、过滤

(1)制作过滤器(15分)

①把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调整高度

②把滤纸对折,用少量水把它紧贴漏斗

③漏斗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

(2)过滤液体(20分)

①把装粗盐水的烧杯靠玻璃棒,玻璃棒靠三层滤纸

②把烧杯中的浊液沿玻璃棒倒入漏斗内,注意液面要比滤纸边缘低。

五、整理:清洗用过的仪器,按原摆放顺序放好,并擦干净桌面。

(10分)

备注:(10分)1、粗盐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加快溶解速率。

2、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中山市2016年初三化学实验操作考核六(学生练习用卷)

班别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实验操作考核六】

土壤pH值的测定

一、用托盘天平称取土样2

g于小烧杯中。(20分)

①调节托盘天平平衡

②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片。

③用镊子把游码拨到“2”刻度的位置上。

④用药匙取土样,放到左盘的纸上,直到天平平衡为止,并放入烧杯中。

二、用量筒量取5

mL蒸馏水(20分)

①.把量筒水平放置

②直接倾倒蒸馏水接近刻度线

③眼睛平视刻度线,用胶头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三、溶解土壤成分(10分)

将10

mL蒸馏水加入以上盛有土样的小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静置。

四、用pH试纸测土壤澄清液的pH值。

(20分)

①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土壤清液滴到pH试纸上。

②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数。

五、【结论】:根据实验得出该土样的pH值(或pH范围)为,该土样为

(填“酸”、“碱”、“中”)性土壤。(20分)

六、整理:将废液倒入指定的容器里,清洗仪器,整理桌面。

(10分)

中山市2016年初三化学实验操作考核七(学生练习用卷)

班别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实验操作考核七】 物质的鉴别

一、任务要求:学校实验室有A、B、C三瓶丢失了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H2SO4、Na2CO3、NaOH中的一种。

现提供紫色石蕊试液和稀盐酸。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把它们一一鉴别出来。

二、设计实验鉴别方案:(40分)

1、提示:(1)要鉴别H2SO4,可加入石蕊试液,液体颜色会变成红色,它遇到剩余两种溶液会变蓝色。

(2)要鉴别Na2CO3,可加入稀盐酸,出现气泡现象,它遇到剩余两种溶液没有明显现象。

2、完成实验设计、操作并记录现象及分析得出相关结论:(40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你的结论

①用三支试管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然后分别滴入_________试剂

一支试管液体出现________,另外两支试管液体_________

①试管液体出现________的是________

②另用两支试管各取少量余下的两种溶液,然后分别滴入______试剂

一支试管出现_______现象,另一支试管__________现象

②出现_______现象的是________;③______现象的是___________。

五、【结论】:这三种无色溶液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10分)

六、整理:将废液倒入指定的容器里,清洗仪器,整理桌面。

(10分)

中山市2016年初三化学实验操作考核八(学生练习用卷)

班别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实验操作考核八】

验证铁、银、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一、直接倒取1-2ml硫酸铜溶液于试管中。

(10分)

①打开瓶盖倒放,标签向手心

②试管口贴紧瓶口,倒入1-2ml的硫酸铜溶液

二、取一根铁丝用砂纸打磨,将打磨过的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10分)

三、【实验现象】:铁丝的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由

绿

色,由此说明金属的活动性:Fe

Cu。(10分)

备注1:写出该反应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________(10分)

四、直接倒取1-2ml硝酸银溶液于另一试管中。

(10分)

①打开瓶盖倒放,标签向手心

②试管口贴紧瓶口,倒入1-2ml的硝酸银溶液

五、取一根用砂纸打磨过表面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10分)

六、【实验现象】:铜丝的表面有银白色固体生成,溶液由

色,由此说明金属的活动性:Cu

Ag。(10分)

备注2:写出该反应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________(10分)

七、综上所述,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10分)

有机实验操作总结 篇5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课,我对有机实验的认识也逐步深入。第一堂课的简单玻璃工操作还挺有意思的,用过不少仪器,但自己制作还是第一次。在红辣椒中提取红色素这个实验是第一次接触回流和蒸馏操作,后面的实验也多次重复了这两个基本操作,整个学期下来我已经可以规范又快速地搭建好装置了,同时在此实验中学习到利用薄层层析法和柱层析法来分离混合物的各组分。乙酸异戊酯和乙酰水杨酸的两个合成实验则帮助我回顾复习了酯化反应的原理和特点,并掌握酯化反应和重结晶的基本操作。在水蒸气蒸馏实验中我了解了本实验的基本原理,也学习了常量水蒸气蒸馏仪器的组装和使用方法,为分离提纯有机化合物又储备了一个方法。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实验。第一次使用索氏提取器和进行焙炒及升华操作。

总的来说,我不仅仅学习到了操作的技能,更学习到了进行一个实验的方法。为了做好实验就要学会自己思考,要思考某一个操作的目的,也要思考是否有更好的实验方案,而为了解答这些疑问,我就必须多查阅资料,我认为资料室最为有效的辅助工具。

最重要的是,实验实践进一步促进了我对有机化学理论课的兴趣,这使得学习变得不那么枯燥。

《操作二维图像》实验报告 篇6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电气控制设计CAD

实验名称: 操作二维图像

专业班级: 居中

姓 名: 居中

学 号: 居中

日 期: 居中

自动控制工程学院

一、实验目的

练习常用绘图工具和编辑工具的使用,学习编辑图形和填充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操作方法

1.对象选择:点选、窗口选择方法、按Shift的选择方法、全选。

2.删除、复制、镜像、阵列、拉伸、比例缩放、延伸、修剪、倒角、圆角、移动、旋转、分解、断开。

3.夹点编辑。

4.图案填充。

5.绘制实例。

三、实验内容

1.运用直线、圆命令绘制四端光电耦合器。

(加三个图形,两个是中间绘制过程中的图形,一个是绘制完成的图形)

2.运用直线、圆命令绘制六端光电耦合器。

(加三个图形,两个是中间绘制过程中的图形,一个是绘制完成的图形)

3.运用直线、圆命令绘制图形,用修剪命令修剪图形。

(加三个图形,两个是中间绘制过程中的图形,一个是绘制完成的图形)

4.运用正多边形的内接于圆命令绘制正六边形,利用圆弧命令绘制弧形。

(加三个图形,两个是中间绘制过程中的图形,一个是绘制完成的图形)

5.运用圆的命令绘制不同半径的圆,运用直线命令绘制辅助线,运用相切、相切、半径命令绘制相切圆,运用修剪命令将图形修剪。

(加三个图形,两个是中间绘制过程中的图形,一个是绘制完成的图形)

四、学习心得

(首字空两格,小四宋体/新罗马,行间距1.2倍,心得内容至少三行以上,不得与其他同学雷同)

五、成绩评定

考核项目

实验态度及出勤情况40%

实验操作情况

30%

实验报告

30%

成绩评定

得分

操作顺序对化学实验的影响 篇7

1. 浓硫酸的稀释实验

应在玻璃棒的引流下, 将浓硫酸沿容器壁缓缓倒入水中, 并不断搅拌。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则极可能因产生的大量溶解热使溶液沸腾, 试剂飞溅, 发生危险。同理, 制乙烯时, 也应先往容器中加酒精, 再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 并不断搅拌。

2.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

用还原性气体 (如H2、CO) 还原氧化铜时, 应先通入还原性气体, 过一会儿再加热试管中的氧化铜。若先加热氧化铜, 再通入还原性气体, 则试管内的空气与通入的还原性气体在加热的条件下极可能发生爆炸, 出现意外。

3. 可燃性气体实验

点燃可燃性气体时, 应先检验其纯度, 否则会因气体不纯而发生爆炸。

4. 利用加热条件反应的排水集气实验

气体收集完毕, 应先移出放置在水中的导管, 后撤去酒精灯。若先撤去酒精灯, 后移出导管, 则水槽中的水会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 沿导管倒吸入制气的试管, 致使其骤冷爆裂。

5. 玻璃容器的加热实验

应先给容器预热后, 再对盛放试剂部位集中加热。若不进行预热就直接集中加热, 玻璃容器可能因受热不均而爆裂。

二、科学的操作顺序决定着混合物分离和鉴别的成败

1. 气体中混有水蒸气和其他杂质时, 若想得到纯净干燥的气体:

(1) 若使用液体试剂除杂时, 一般除杂在前, 干燥在后。因为从溶液中出来的气体肯定混有水蒸气, 干燥在后可将水蒸气完全除去。 (2) 若使用加热装置除杂, 则一般是干燥在前, 除杂质在后。因为加热时气体中最好不要混有水蒸气。

2. 有多种杂质气体存在时, 一般是先除去酸性较强的气体。

如N2中混有HCl、H2O (气) 、O2时, 应先除去HCl, 再除去水, 最后除去O2。

3. 有多种气体需要检验时, 应尽量避免前步检验对后步检验的干扰。

如检验混合气体中的CO2和H2O (气) 时, 应先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检验水蒸气, 然后再通过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检验CO2。

三、操作顺序的变化将使反应和现象均发生变化

1. 碳酸钠与盐酸

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少量盐酸, 边滴边振荡, 无明显现象。

在盐酸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有气泡产生。

2. 氯化铝与烧碱

在氯化铝溶液中逐滴加入烧碱溶液, 先出现白色沉淀, 后沉淀消失。

在烧碱溶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铝溶液直至过量, 边滴边振荡, 开始时无明显现象, 后出现白色沉淀。

3. 溴化亚铁与氯水

在溴化亚铁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 溶液变成棕黄色。

在氯水中滴入少量溴化亚铁溶液, 溶液变成橙黄色。

4. 淀粉碘化钾与氯水

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 溶液变蓝色。

在氯水中滴入少量碘化钾溶液, 氯水把碘化钾氧化为碘酸钾, 溶液呈过量氯水的淡黄绿色。

5. 三氯化铁与硫化钠

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少量硫化钠溶液, 出现黄色沉淀。

在硫化钠溶液中滴入少量三氯化铁溶液, 出现黑色沉淀和黄色沉淀的混合物。

6. 硝酸银与氨水

在硝酸银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 边滴边振荡, 先出现浑浊后消失, 所得溶液为银氨溶液。

在氨水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 边滴边振荡, 无沉淀产生。

7. 氯化铜和氨水

在氯化铜溶液中滴入少量氨水, 出现蓝色沉淀。

在氨水中滴入少量氯化铜溶液, 溶液呈深蓝色。

8. 苯酚与溴水

在浓溴水中滴入少量苯酚溶液, 立即出现白色沉淀, 并进而转变为黄色沉淀。

在苯酚溶液中滴入少量溴水, 只出现白色沉淀。

9. 氢氧化钡与磷酸

在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入少量磷酸, 出现白色沉淀。

在磷酸中滴入少量氢氧化钡溶液, 无明显现象。

操作实验三 篇8

镜头回放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这课的一个简单的结构:首先是以鸡尾酒来引起学生的第一步思考,即鸡尾酒是由多种液体组成,是不能相溶的,进而了解到有的液体能相溶,有的不能相溶;再接着研讨三种不相溶的液体两两之间会出现的情况,最后利用这三种液体尝试制作鸡尾酒,并思考导致液体分层的原因是什么。

下面就来回顾一下几个镜头:

镜头一:添加的顺序会影响到液体表现出的现象:

学生开始用油和蜂蜜进行混合,量都是15毫升。实验中,无论是先加油再加蜂蜜还是先加蜂蜜再加油,都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但有一组(2个)学生尝试将油和蜂蜜沿相对两侧杯壁同时缓缓注入,出现了油和蜂蜜各占一半的现象,并没有出现油漂浮在蜂蜜的上方这种标准的现象,令教学过程无法正常按设计步骤继续进行。

在这里,我采用了冷处理的方法,将有问题的这杯混合液体晾置在教室边上的窗台上,期望在一段时间后能够有结果出现,不过令人遗憾,一直到下课,这杯液体也没有出现我想要的结果。对于学生就这个现象所提出的问题,我只能说,这里面可能还隐藏着一些其它的原因,我们课后可以查阅有关资料或向专家进行了解,尝试解答这个问题。

在备课时,我也对这个步骤进行了实践,但我也是没有想到“同时注入”这种现象,导致后来在课堂上学生生成的时候,老师无法进行有效的应对。

可见,在有关液体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添加的顺序上要多尝试一些方法,尽量能够达到学生能考虑到的我们都要能做到,同时避免一些不属于教学内容的现象出现。

镜头二:添加的速度会影响到液体表现出的现象:

学生在进行蜂蜜和水混合的实验时,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大部分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比较好的得到既定的结论,两个学生在做往蜂蜜中加水的时候,由于水加的速度比较快,一下把蜂蜜冲了起来,并且产生了溶解的现象;还有两位同学在同样的实验中,用了搅拌的方法,并在蜂蜜溶解于水后,将其静置观察,等待其自然分层,当然这样是得不到结论的。

在教材中,根本就没有谈到这个方面的实验要求和注意点,也就是说,这里实际上是完全放开让学生进行操作的,那老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就要注意到,不能完全照搬教材的东西,要有一定的规范操作和实验要求,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

镜头三:教材的不严谨会给教学带来变数:

在进行蜂蜜、水、油三者和混合做“鸡尾酒”的实验时,由于是本课的最后一组实验,我仔细帮助学生做好每一步示范,并且也得到了一杯“美丽的鸡尾酒”,学生也十分激动,积极投入到动手实践中去了,可就在学生动手操作的时候,意外又出现了,首先是一个学生先加的蜂蜜,再加的是油,最后加的是水,他讲了一个很棒的创意,就是想看到水在中间逐渐将蜂蜜和油隔开的一个精彩瞬间,在我的想象中应该是可以的,可是实验的结果却不是这样,蜂蜜和油之间多了一层白蒙蒙的东西,显然和清澈干净的水不一样。当时我不便立即做出判断,事后我请教了有关专家了解到,很简单的一件东西,水里面溶解了下层的蜂蜜。于是在第二课时的时候,我很高兴的告诉了学生造成这样的现象,其原因是什么,结果立刻有学生质问我说:“书上不是说用三种不相溶的液体来做这个实验的吗?老师怎么用可以相溶的液体的呢?”我一下子呆住了,是啊,书上的学习目标中清楚的写着:用三种不相溶的液体尝试做“鸡尾酒”,怎么会出现可以相溶的蜂蜜和水的呢?反复思考,我只能得出,可能是因为需要照顾到各种实验的条件和现象,而蜂蜜和水是相对来说相溶不太明显的一组液体吧,更或许也就是一个小失误也说不定。

不过不管是出于哪一方面的考虑,在我们的课堂上,细节方面虽然让学生有了比较大的操作空间,但学生的想象不是我们能完全顾忌到的,创意也好,胡闹也罢,若老师对实验的用品,条件,要求,操作不加以更多的关注,那么课堂上就会出现很多意料之外的事件,导致课堂教学中心的偏移,甚至是课堂教学的失控,所以针对“做中学”这样较之传统科学课堂教学更加开放和灵动的课堂,我们的老师还要在课外的细节准备上更加下功夫。

个人觉得,在有关液体的性质单元教学中,要尽量做好细节的准备,又不束缚学生课堂的生动体验,需要做到以下这些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理解教材安排的含义,同时注意教材中有没有出现不科学或不合理的地方,及时加以修正。

2、认识所用材料和液体,以及试剂,充分了解其性质,做到正确使用。

3、认真进行试验,按照教材要求完成试验,再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想法进行创意实验,多从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和发现,尽量找到可能出现的意外,并以实验为基础,制定相应的实验规范和操作要求,达到正确实验的目的。

4、如果出现意料之外的实验结果,要立即同标准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找到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并加以纠正。

5、可以现场利用多媒体或及时通讯工具,对实在无法自己解决的问题进行求证,这样的课堂生成更精彩。

科学课堂教学的最重要一个要求就是科学,就是不能有科学性错误,要让学生通过上课有所学,有所得。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要想让我们的课堂清晰明确、规范合理,我们在台下就要倾注更多的心血,关注更多的细节,更加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和课堂教学,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研究,才能真正做到深入浅出,才能真正做到大巧不工,相信每一个科学和做中学老师都有这样的愿望,希望我的一点感受能给大家带来一丝启发,那就不胜荣幸了。期望专家领导和同行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作者单位:南京市珠江路小学江苏】

工长日常操作三 篇9

一、减风座料,当风压升高,风量降低料线不动时

1、注意料线

2、通知看水巡视风口

3、通知风机房减风到指定

4、观察座料效果,确定下一步措施

5、一次座料成功,可分次加风至正常水平

6、在悬料不太顽固时,出铁后可座料,座料提前停煤,观察是否有灌渣或漏水现象,注意观察仪表反映减座效果视情况可转为放风座料,根据炉况加风。

二、放风座料。放座一般在出铁后进行,在炉子大凉并悬料时一般不放风坐料,观察是否灌渣是否漏水,通知风机复风风压、风量控制全风压的40-50%,放风座料3分钟不见效果按短期休风处理。

三、短期休风及停煤气操作。出铁后休风,休风后开倒流,若料线太深时不得倒流。

四、短期休风后复风操作。查看直管、弯头联接处是否严密,热风炉停止倒流,与风机房联系时讲明复风风压,热风炉通知可以复风并闭放风阀,如不严,及时调整好,漏风严重时,应重新休风处量。

五、引煤气操作。热风炉同意进行引煤气,通知卷扬检查炉顶放散阀是否跑煤气。

1、通知引煤气

2、开重力切断阀,关炉顶放散阀

六、放风堵口。紧急情况下可以直接放风后联系,放风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风量是否放到零,迅速便要。

1、注意安全,并且汇报调度。

2、通知热风炉,风机房放风开放风阀

3、检查风口有无灌渣漏水

4、组织处理炉处工作

七、炉顶点火。按要求备料必须二人以上,工作时在人孔一侧,防止喷火烫伤,视火正常时,同时离开。

1.休风前保持料罐内无料,控制顶温300℃左右 2.准备大锤、木柴、油棉丝、火 3.工长带人到点火孔处

4.打开人孔,点燃油棉丝扔进人孔 5.待着火正常后通知工长室

八、大凉的征兆及处理。

1.风压风量不稳,两曲线方向相反变动 2.连续出现小崩料,料尺有滑尺现象 3.炉顶温度曲线剧烈波动,互相重叠。4.炉渣变黑,不易流动,铁水含S急剧上升 5.处理炉子大凉,首先切断冷源

6、集中加焦,减轻负荷,用全风温

7、分次减风控制料速

8、勤放渣铁,把炉内冷态渣铁尽快放出,防止风口灌渣

9、炉凉风口涌渣且悬料时要大喷铁口后,才允许座料

10、炉子半边凉或风口涌渣时应首先检查冷却设备是否漏水。

11、炉凉处理以保顺行为原则,具备条件可堵风口以加快恢复速度。

九、紧急休风。当发生风机停电,炉缸铁口烧穿等其它紧急事故时,工长直接打开放风阀。确认是否应紧急休风,权衡紧急休风与减风处理的得失。

十、紧急停水。更换风口执行炉前操作标准。1.按紧急休风程序休风。更换风口执行炉前操作标准。2.检查冷却壁和风口有无烧穿 3.有烧坏的冷却设备及时处理 4.及时向调度汇报

十一、紧急停电

1.确认风机是否停,还是系统其它停电。风机停电按紧急休风处理。

2、属于单系统停电,视其对高炉影响的程度减风或休风。上料系统停电减风处理,时间太长需休风处理进按短期休风程序处理。

3、组织炉前出铁

4、通知调度维修人员处理故障

5、炉前设备停电应及时做好一切人工堵铁口的准备工作,提前开铁口。短期处理不了,出铁提前20分钟,铁后放风,人工堵口。

十二、.风口烧穿。

1.根据风口烧穿的位置、程度及距离出铁时间的长短,决定紧急休风还是减风。如风口烧穿的位置靠外,程度不严重,可减风停水,采取处部打水,严重时紧急休风,停水人员站在安全范围内

2、组织炉前人员出铁

3、准备风口套

4、出铁后休风处理

财务实验《创业之星》操作心得 篇10

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这个软件,由于我们的CEO之前和其他人一起参加过创业之星的比赛。所以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注意到了很多细小的问题,比如说原材料的订货周期付款周期,柔性线的安装周期,要给工人签合同等等,这样使得我们有更多的时间花费在决策上,让我们少犯错误。第一季度,我们先买的一根手工线生产线,研发了三种产品,实惠型是这一期就可以生产卖的,经济性和品质型由于有发声装置所以下一季度才可以卖。租了小厂房,招聘了一个工 人和北京的销售人员。我们使用最便宜的材料生产实惠型,我们按照正常步骤粗略估计下成本,然后定价为73,只不过因为某些公司的定价更低,三四十元,再加上只有五百个市场,二十家公司,这就使得我们的第一季度只卖出了二十几个商品,大量货物积压仓库。我们在第一季度还开发了上海市场,贷款十五万。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第一度成本太高,你每卖一件就赔一件,很不值,所以我有一种猜想,第一季度不卖商品,只为下一季度做准备,而且不能说用最差的原料生产品质型,因为你的研发费用是两万,再加上每件商品的成本,你虽然第一季度可以占领部分市场,但以后肯定没有竞争力,总体下来我觉得不值。第二季度,我们明确了我们的主营业务,以最好的品质型产品为主,经济性和实惠型为辅,主攻上海市场和广州市场,在市场的选择上我们小小的争论了下,我想着把所有的市场都开发了,但CEO提醒我们到后没有那么多的资金维持,会导致资金链断裂,再加上我们发现广州市场的品质型客户需求最大,所以我们在开发完上海市场之后,只选择了广州市场。因为在第一季度我们的北京市场没有位置,只能简单卖一些。

第二季度我们继续开发上海市场和广州市场,并做了一些产品认证。我们把手工线卖了,新买了一根柔性线,这样我们就可以同时生产三种产品,不过由于北京市场有龙头效应,我们的产品卖的还是很不好。

第三季度,我们就开始进军上海,我们的品质型都是用的最好的原材料,并且发声发光装置都有,因此定价稍高一些,本想着可以一举拿下上海市场,可不曾想到,还是遇到了低价格的冲击,我们在上海市场也基本没有什么份额,这个时候我们都有些泄气,排名也只在中间,不过我们坚信我们做的是长期战略,一定会在广州市场上翻盘。上个季度我们的失误在没有提前看市场分布,如果先看到市场上有这么多厂家在竞争,我们就会压低一些价格,这个事考虑不周,我们之后肯定会注意到,我们按照广州市场的需求,并且观察下了商家分布,只有三家公司在做品质型,所以我们就提前买进300个品质型的原材料,打算占领广州市场的一半!而且我们的定价和产品上限都很保守,从来没有去转让过订单,都是从别人那买订单。这样保守的做法的好处就是我们的交货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百。在这一季度我们的排名就上升至第五名,市场表现的分数很低,成长表现和投资表现都不错,我们相信下一季度我们会很好。

等到第四季度的时候,我们的广州市场意料之中卖的很好,品质型和经济性完全卖完,实惠型只剩三十几个,在交易市场购买些订单就可以完全清仓,不过当时我们没有意识到产品积压是有额外费用支出,所以,由于在交易市场上没有碰到合适的订单,我们积压了些库存。这个时候上海市场和北京市场还是卖的很少,这个时候其实我们就应该计算下我们在这两个市场上的投入回报比,很明显是赔的,我们没有狠下心放弃市场,前期的盲目开发导致我们后期的资金紧张,我们在第四季度又贷了十万,那个时候总觉得钱够,就贷款贷的少,最后发现不光我们资金不够,而且银行还不让我们贷款了。这就导致我们后来的决策发生错误的变化。欣慰的是,这个季度我们排名一下子就排到第一名,这就是我们长期策略的成功!我们所坚持的就是不做赔本的生意,不会为了销量而去降低价格,做到卖一件挣一件。但是我们这一季度还款了15万,直接导致我们的资金骤减,让我们一下子很紧张,做决策就有了局限性和狭隘性,也导致我们之后的一系列的错误决策。

第五季度的总结:在第四季度还了第一季度贷款的15万,我们的资金链条一下子紧张许多,因为在第七季度我们还要再还银行十万,而我们现在的钱已经远远不够这么多。我们就想出一下几个策略来应对:第一,解雇北京和上海的销售人员还有一名工人,因为我们在这两个地方的销售业绩很不好,都只能卖出20至30个产品,我们算了一下,销售人员的工资有3600.而销售业绩却达不到这么多,也就是我们虽然卖了,但整体式赔的。第二。改变主要卖的产品,我们前几季度主要卖的是在广州市场的品质型的产品,我们的业绩很好,首先,我们是第一批进入广州市场,而且我们的产品都是用最好的原料构成,还投入了将近五千的广告,这就使得我们可以占广州将近三分之一的市场,并且我们其他两个实惠型和经济型都占了很大一部分的市场,但是,品质型的商品是有两个回款周期,还有就是假如我们生产没有卖出积压库存的话,就会有额外的费用,金钱是我们最急需的,我们等不到两个周期之后,所以我们决定不做品质型,只做一百的经济型和350的实惠型。第三,提前贴现所有应收账款,以凑齐十万。可是,我们就是我们年少没经验的体现,到了第六季度,我们发现贷款时第七季度才用还,而且最主要的是我们的实惠型卖不出去,大批的积压库存,和我们预期的差距很大,以至于我们以每个十三块的价格收购订单,得不偿失啊!这一期的决策可取的是解雇两个地方的销售人员,失误之处在于所卖主营产品的失误判断,我们应该一直坚持我们前四季度战略,以实惠型和经济性为辅,充分利用我们在广州市场龙头的效应。因此,我们第六季度做了一些调整,利用所有库存和资源,优先生产品质型,接着是经济性,最后是实惠型,然后投放到广州市场销售。尽量接单,实现零库存,没有任何产品的积压,实现百分之百交货率。在配货阶段,我们的目标都达成了,所有的货物都卖了出去,不过我们的终极目标还是木有完成,凑齐十万以还贷款,只有九万五千多。但是由于下机时间到了,最终结果还不知道,我们再此之前资金链很稳定,没有紧急贷款,排名在第三四轮之后稳定在第一名。

接着我想谈下我对这次试验的一些理解和认为我们应该改进的方法:

1、厂房要租不要买。

2、柔性线是可以同时生产三种或更多的产品,手工线在第一轮购买之后,使用完可以再原价卖出,手工线的性价比远远低于柔性线。

3、购买原材料要注意到货周期,是现卖现得还是下季度得。

4、提前对下一季度的生产情况作出判断,购买原材料。

5、不要着急开发上海市场,不要贪心开发所有市场,根本没有那么的资金维持这么市场。

6、北京市在第二轮没有得到很大的回报的时候就应该果断放弃,市场少,商家多,得不到足够的订单的话,连销售人员的工资都赚不回来。

7、报价时不能太谨慎,报的太低没有用,得一个订单赔一件,卖的多陪得多。

8、产品限额也不能报的太多,尽量满足百分百交货,这样不会亏也不会扣分。

9、每一轮的决策都要仔细,考虑清楚,尤其是产品的生产。

例谈数学实验的有效操作 篇11

【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分组实验的步骤是,一在空圆锥杯子里面装满沙,二将其倒入空的圆柱杯子,注意观察几次装满?每小组进行实验。

师:同学们,观察空的圆柱杯子装满沙时,圆锥杯子倒了几次?圆锥和圆柱杯子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生1:老师,空的圆柱杯子装满沙时,圆锥杯子倒了3次。我觉得圆柱杯子的体积是圆锥杯子的3倍。

生2:我们组的实验也是需要3次,圆锥杯子的体积是圆柱杯子体积的三分之一。

生3:老师,我们不是啊!空的圆柱杯子装满沙时,圆锥杯子倒了4次。我们小组认为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四分之一。

生1:老师,我们组觉得是三分之一,不是四分之一。

生4:老师,我们汇报一下!空的圆柱杯子装满沙时,圆锥杯子不要3次就装满了啊!

师:奇怪啊!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不到三分之一?老师也来试一试。同学们请注意观察, 老师先将空圆锥杯子装满沙,然后倒入空圆柱杯子里。一次,两次,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呵呵,满了。二分之一?这是怎么回事?

学生议论纷纷。

生5:老师,你用的圆锥杯子太大了。

教师用学生进行实验的圆锥杯子第二次实验,结果3次倒满。

师:同学们,实验观察很重要!想想看,什么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

生6:我觉得等底等高。

生7: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师: 你们说说,“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又是怎么回事啊?

学生一一反馈。

……

上述教学案例遵循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学实践中非常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首先给出实验步骤,然后让学生演示倒沙实验,由此小结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但是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处理忽略了学生的已有经验,用直白的实验替代了圆锥体积的直接告知,完全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内需。为什么用倒沙实验找两者的体积关系?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这样简单的处理方式,反而会让学生产生疑惑。

小学生的天性,导致他们对动手操作总是充满了好奇,但数学实验不仅仅是让学生产生好奇,更多的是在操作探究过程中,教会学生观察,通过观察让学生进入思维的状态。因此,数学实验应成为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桥梁,凸显实验的独特性和实用性。为此,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一、实验的选择应基于知识经验

学生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这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基础。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尊重这个事实,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强加给学生。比如,学生在学习“圆锥的体积”之前,刚刚学习了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求出体积的方法,六年级上学期也解决过利用排水法求出不规则小石块体积的问题,两者的实质都是等积变形,是很重要的数学思想。在此时,为何不运用一下呢?既可以让学生联系旧知,渗透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又可以拓展一下学生的思维,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多样。

【奇妙等积变形引入】

师:(出示一个用橡皮泥做成的圆锥)谁有办法知道这个橡皮泥圆锥的体积?

生1:可以将这块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改变形状后它的体积是不变的。这样通过转化就可以求出它的体积了。

生2:(补充)还可以把它放入水槽中,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这个圆锥的体积,我们已经会求了。

师:说得多好啊!你们的意思是转化一下,通过求出与它体积相同的其他物体的体积来得到结果,是吗?

生:是的。

师:看来你们已经有自己的方法可以求圆锥的体积了,我们还没正式学就会了,真厉害!

小小的改变就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要是我们要计算大型圆锥铸铁零件该怎么办呢?”显然前两种方法受到了限制,自然引出要寻求新的方法。认知的冲突,造就了探究的需要,为下一步的动手探究做了铺垫。

二、实验结论验证需依托数据分析

当探究“是否可以找到圆锥与圆柱之间的某种关系间接求圆锥的体积”这一问题时,通常教师的做法是直接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来进行倒沙数学实验。

既然是数学操作实验,为什么不让学生自主进行真实的实验呢?运用给定的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进行倒沙实验来证明两者的体积关系,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因此,笔者改变以往惯例,而是准备了多组等底等高的圆柱杯子和圆锥杯子以及其他一些普通的圆柱和圆锥,分别标上号,然后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索、自由选择、任意搭配来操作,并记录下实验结果。要求学生记录几号圆锥杯子与几号圆柱杯子之间是几倍体积关系,在学生大量操作过后再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

【实验验证数据分析】

1.大胆猜想

① 初步猜测:圆锥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② 观察演示,再次猜测。

2.实验验证

① 学生分组实验,完成研究性实验报告。

② 汇报交流。

③ 直观演示、讨论归纳:由这几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圆锥的体积实验报告单

研究情形 ①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底等高

②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底不等高

③圆柱体和圆锥体等高不等底

④圆柱体和圆锥体不等高不等底

实验选择

(填写序号)

实验过程 在空圆柱里装满沙,再将其倒入空圆锥里,(   )次正好倒完。 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再将其倒入空圆柱里, (   )次正好装满。

结    论

圆锥体积

计算公式 V=

让学生经历真正的实验过程,从大量的实验中发现规律进而深入研究,最终引导学生寻找出这些圆柱和圆锥间的关系,总结出其中的规律。这样形成的知识学生更容易掌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研究实验数据的能力。

三、实验结论应用要有梯度习题

习题如果只是单纯的“依葫芦画瓢”,临摹例题做法,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作用不大,更不可能培养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应该尝试在习题中增加梯度变式,让学生的思维产生跳跃,可以让学生通过自我剖析挖掘习题中的问题,对自己提出更高的思维要求。

通过有梯度的习题练习,其中包括常规性习题和综合性习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通过有顺序、有层次的练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进行爬坡式的做题,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的思维相对会比较活跃,久而久之学生思考得就多,学生的问题意识自然就会加强。

儿童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探索的欲望,他们常常把自己当作或者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而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使他们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从制造认知冲突,到自主动手操作,再到总结规律,最后进行梯度习题的巩固,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数学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品尝到思维成功的乐趣、动手操作的价值。

上一篇:2016民办学校安全保证书下一篇:小学领导班子建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