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操作技术规范

2024-08-04

实验室操作技术规范(共10篇)

实验室操作技术规范 篇1

1.目的

规范无菌操作流程,减少及避免发生染菌现象出现。

2.使用范围

无菌室及洁净区的操作。

3.无菌操作技术原则

3.1 环境要清洁,在每次无菌操作结束后都需要对环境进行清理、清洗;且避免操作前进行清扫。

3.2 做好个人卫生,进入无菌室前需修剪指甲、洗手,穿好无菌服,帽子需遮住所有头发,口罩遮住口鼻。

3.3 在无菌操作时,不可讲话,打喷嚏,对怀疑染菌的无菌物品,不可使用。

4.内容

4.1.1准备:工作人员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修剪指甲;备齐用物(如:接种针、接种环、酒精灯、斜面、平皿、摇瓶、75%酒精棉、无菌水等);核对无菌用品,接种菌种的种类、型号。

4.1.2 所有实验使用的物品都需要进行消毒、灭杀;进入洁净区前需要经传递窗进行紫外表面消毒30min以上;

4.1.3 开始实验前需要打开超净台的紫外灯,消毒半个小时以上;超净台避免放入过多的物品(一般只放入当次的实验所有的物品),所使用的试剂和耗材都需事先进行灭菌(灭菌日期超过4天的需重新消毒)。

4.1.4 进入洁净区前关闭紫外灯,并打开风机,等待半个小时以上,使臭氧尽量排放干净。4.1.5 除去手腕等部位的饰品,穿好无菌服,戴好头套、口罩,做到“三不漏”:不暴漏头发,不暴漏口鼻,不暴漏躯干皮肤和衣物。4.1.6双手要进行清洗、消毒。

4.1.7要经风淋室风淋30秒后再进入洁净室。4.1.8在局部百级区域操作要戴一次性无菌手套。4.1.9 实验操作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进入洁净区的人员(不超过4人/间)并尽量减少人员走动。4.1.10 所有要放入超净工作台的物品都需进过消毒液喷洒擦拭消毒。

4.1.11无菌物品若取离超净台则视为已污染,不得放回再用;无菌液体在取离超净台前必须密封其开口;密封的无菌液体容器在放入超净台后,对其开口前须对开口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烤。

4.1.12在拆开任何一次性无菌使用耗材的包装时都要在超净台内完成,并须同时保证与细菌直接接触的使用端/面不得与超净台内的任何物品发生触碰。4.1.13工作台面上的用品要放置有序、布局合理,一般说酒精灯(当工作不需要时也可不用)在中间,右手使用的物品在右侧,左手使用的物品在左侧。工作时忌忙乱而要有序。4.1.14 开始操作前先用医用酒精对双手进行消毒。4.1.15点燃洁净工作台内的酒精灯,在打开/关闭试剂瓶口、试管口时应将瓶口或者试管口过火;接种针、接种环在使用前或在与台面发生碰触后应经过火焰的灼烧;接种针/接种环过火操作方法为:使其头部到身部反正面在火焰上各烤燎通红;烧过的器械要冷却后才能使用,以免对细菌造成损伤。

4.1.16操作前试管(或摇瓶)口需要在火焰上方反转镣铐两周。4.1.17操作时左手拿试管(或摇瓶),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操作接种针(接种环),右手小指和无名指夹住瓶塞,取下瓶塞,瓶塞再反转镣铐两周后开始操作。4.1.18在超净台内,尽量避免瓶口长时间敞开直立。

4.1.19盖封瓶口时,应将瓶口和瓶盖内面各自在火焰上燎烤两周再盖上瓶盖。

4.1.20实验用胶塞、橡皮乳头等橡胶和塑料用品在过火焰时也不能时间过长,以免烧焦产生有毒气体,危害培养的细胞。4.2 无菌液体标准转移程序:

4.2.1无菌液体的转移须在超净台进行,转移过程要尽量保持密闭,必须用移液管或移液器来完成操作;

4.2.2 移液管上方口应塞入棉絮(脱脂棉),用牛皮纸包好进行消毒灭杀;

4.2.3无菌液体瓶再封口时,须将瓶口和瓶盖分别燎烤2周后再封盖;封盖后须贴上相应的标签;

4.2.4在使用移液管转移液体时,应保证移液管尖端距移液器边缘1cm以上;在使用移液管时,每次液体吸入量不应超过移液管的警示标记,更不能触及移液管上方的防尘棉絮;在使用移液管移出废液时,移液管尖端应距废液缸5cm以上;在将细胞悬液转移至培养瓶中时,移液管尖端应距培养瓶0.5cm以上;

4.2.5放置吸管时管口应向下倾斜,以防液体倒流入橡皮乳头内而引起污染或者损坏电动移液枪;

4.2.6向离心管、细胞冻存管、培养瓶、培养皿内添加液态物质时,所加入的量不应超过管上所标示的最大量;

4.2.7实验人员在操作时,应保证开口离心管或开口试剂的上方为不可逾越区;严格禁止采用双臂交叉的方式来拿取尚在开口状态的离心管或试剂瓶;在面向操作台工作时勿大声讲话或咳嗽,以免喷出的唾沫把细菌带入工作台面发生污染;

4.2.8在使用细胞刮刀时,手握部位应尽量远离培养瓶口,以防污染;

4.2.9如果在转移任何液态物质的过程中出现滴漏,则应立即使用消毒液浸泡的棉球或纱布擦净;

4.2.10使用完毕的实验耗材应在第一时间内处理完毕,避免堆积在超净台内或层流罩上,以防污染;

4.2.11当所有操作完成后,应及时使用消毒液对台面进行清理;擦拭完毕后再开启紫外灯照射一个小时。

实验室操作技术规范 篇2

一、规范使用实验室常规仪器

所谓的实验室常规仪器指的是温度计、酒精灯、烧杯、量杯、试管、胶头滴管、三脚架之类的器材。对于这些器材的使用, 有的教师并不重视, 觉得只要操作顺手就好, 但既然上的是科学课, 就应该体现科学性。因此, 我认为在使用这些器材前应该先介绍器材的使用方法 (自制器材不算) 。科学的探究最怕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 如果时间允许, 我会给学生进行仪器简介。学生对于陌生的东西可能会一时新奇, 但是当其不知道这怎么用时, 学生的好奇心也很快就会消失。在“冷热与温度”这节课中, 我向孩子们介绍了实验温度计, 孩子们都见过体温计, 但并不一定见过实验温度计, 为了让其能够牢固地记忆实验温度计的特点, 我设置了几个问题:“它与你平时见过的体温计有什么不同?”“怎样使用?你为什么要这么用?”这样一来, 孩子们的思维就被牵引着, 能够展开联想, 从而更好地认识实验室常规仪器。实验室常规仪器都有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 培养其良好的实验习惯及严谨的学习态度, 为中学的理科学习做铺垫。比如, 在学习使用酒精灯时, 我分为5个部分进行教学: (1) 了解酒精灯的用途及结构; (2) 使用前的检查; (3) 使用时的方法, 如何用火柴点燃酒精灯, 加热时必须使用外焰, 如何熄灭酒精灯。 (4) 注意事项。 (5) 操作练习。这样一来, 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来使用这些常规仪器, 课堂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有效地提高。

二、教师要设计好实验步骤

科学实验中经常都是由老师通过口头或者课件的形式呈现完善后的实验步骤。为了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 教师应该注意引导的方式, 所提出的问题要逐步深入, 层层递进, 能够让学生发散思维, 然后再进行讨论, 设计实验方案, 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完善其实验方案。

(一) 完善实验方法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 应该多研究教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器材。在教学中应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或补充。学生的科学探究基于教师所提供的实验材料,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所准备的实验器材不能照本宣科或者随心所欲, 必须要操作性强、全面、有代表性、有启发性。比如, 在研究“热的传递”时, 教材上呈现的是在金属勺上点3滴蜡油, 然后加热中间的蜡油, 在这个实验中, 我认为实际操作起来效果并不好。首先, 蜡油的大小难以控制, 金属导热速度比较快, 有的蜡油本该是较快呈现出熔化现象的, 但是可能由于蜡油太大滴, 反而最晚熔化;其次, 间隔小, 热传递快, 蜡油有时同时开始熔化, 因此效果不佳。在此基础上, 我进行了改进, 我先用火柴梗末端蘸取蜡油然后迅速粘在金属片上, 由于液体具有一定的表面张力, 蜡点的大小很相近, 且保持4~5厘米的间隔, 使现象更明显。另外, 我粘上4根火柴梗, 并加热第3根火柴梗处,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 不仅能够很明显地看到在金属片上的热传递是双向的, 而且也能清楚地认识到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逐渐传递到温度低的地方。

(二)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科学课的实验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学生的实验, 一种是教师的演示实验。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 由于学生不能动手参与, 其积极性或多或少会有所影响, 因此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我认为这是科学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 进行自主思考显得尤为重要。在探究“空气中有什么”这节课中, 研究空气成分前, 为了避免学生操作不当造成无法观察到现象或者现象不明显, 我先进行了演示, 演示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 因此, 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如何从水里拿到硬币而不弄湿手?”我的要求是把一枚硬币放在平底盘里, 倒上清水, 把硬币淹没, 然后请你用手把硬币拿出, 却不能把手沾湿。这个问题一出, 学生都认为这个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都非常地惊奇, 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观察实验上, 当我再说其实只要一只去底的塑料瓶和一根蜡烛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时, 同学们的积极性就被我充分地调动了, 此刻进行演示, 同学们都能很认真地观察。接着我就顺理成章地提出了我所要的问题:“为什么盘里的水会被吸到塑料瓶中?”然后同学们再利用教材上介绍的装置进行实验。可见在进行演示实验时, 教师还是要让学生产生疑问来调动积极性, 诱发其自主思考,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科学课堂教学是探究知识的过程, 是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的重要载体, 因此完成科学实验是在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规范科学实验操作, 提高科学实验效率, 才能达成教学目标, 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摘要: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的重要载体。本文结合了自己开展实验教学的一些做法, 就规范科学实验操作, 提高实验效率这个问题, 从4个方面展开了叙述。

浅谈规范操作 避免实验误差 篇3

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的器材主要有测定仪一套(包括金属丝的杨氏模量测定仪、光杠杆、砝码、镜尺组等)、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等.

2 主要实验步骤

2.1 杨氏模量仪的调整

(1)通过调节支架底座螺丝,使底座处于水平状态(观察底座上的水准仪).

(2)将光杠杆放在平台上,两前足放在平台前面的横槽内,后足放在活动金属丝夹具上,但不可与金属丝相碰.调整平台的上下位置,使光杠杆前后足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2.2 光杠杆及望远镜尺组的调节

(1)外观对准.将望远镜尺放在离光杠杆镜面约1.5 m~2.0 m处,并使二者在同一高度,调整光杠杆镜面与平台面垂直,望远镜成水平,标尺与望远镜光轴垂直.

(2)镜外找像.从望远镜上方沿镜筒方向观察光杠杆镜面,应看到镜面中有标尺的像.若没有标尺的像,可左右移动望远镜尺组或微调光杠杆镜面的垂直程度,直到能观察到标尺像为止.只有这时来自标尺的入射光才能经平面镜反射到望远镜内.

(3)镜内找像.先调望远镜目镜,看清叉丝后,再慢慢调节物镜,直到看清标尺的像.

(4)细调.观察到标尺像后,再仔细地调节目镜和物镜,既能看清叉丝又能看清标尺像,且没有视差.

2.3 测量

(1)记录望远镜中尺像的初读数及每次增重后的读数.

(2)依次减少砝码,并记录每次相应的读数,用逐差法计算望远镜中尺像读数的平均改变量及其不确定度.

(3)用钢卷尺测量光杠杆镜面到标尺的距离D和金属丝的长度L.

(4)用钢板尺测出光杠杆后足到两前足连线的垂直距离b.

(5)选择金属丝的不同位置,多次测量金属丝的直径d,求其平均值.

(四)计算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及其不确定度,表示出测量结果.

3 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取得的测量数据与实验要求的测量值范围相差很多.究其原因,是实验过程中的误差造成的,根据性质可将其分为两类: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1)实验过程中,杨氏模量测量仪一般没有调节成标准状态的功能,因此,测量时测量仪很大程度上是处于非标准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就会存在着系统误差.

(2)在杨氏模量测量时,金属丝在未加砝码时常处于弯曲状态,如果此时直接加一个砝码记一个读数那就会造成测量的系统误差,错将金属丝弯曲部分当作加砝码后产生的形变读数.

(3)误差也会取决于金属丝的微小变化量和金属丝的直径,由于平台上的圆柱形卡头上下伸缩,存在系统信息误差,用望远镜读取微小变化量时存在随机误差.

(4)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由于存在椭圆形,故测出的直径存在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5)实验测数据时,由于金属丝没有绝对静止,读数时存在随机误差.

(6)米尺使用时如果没有拉直,也会造成一定的误差.

4 为避免实验误差应采取的措施

(1)由于标尺基本是平行固定在立柱上,只要底座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标尺就基本铅直,而望远镜和光杠杆平面镜却是都要手动进行调节的,常处于倾斜较大的非标准状态,而实验人员常常对测量仪处于非标准状态下的误差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实验前要对测量仪的状态进行确认调整.同时调节望远镜时,要仔细调节目镜,消除视差.

(2)整个测量过程中的动作要轻,保持整个测量装置稳定.光杠杆和望远镜尺组一经调好,在实验中不得再移动,否则测量数据无效,应重新测量.

(3)为避免金属丝弯曲造成实验测量结果误差,可以在所有读数读取之前,先在托盘上加一到两个砝码,将金属丝拉直后,再逐渐加砝码正式开始读数.

(4)每一次加减砝码的间隔时间尽量保持相等.取放砝码时一定要轻拿轻放,动作平稳,不要使砝码托摆动,否则将会导 致光杠杆后足尖发生移动.每次增减砝码后,要等金属丝完全不晃动时才能读数.

(5)实验时所加砝码是有缺口的,在逐次加砝码时要求砝码口要互相相对放置,如果放置时缺口始终面朝一个方向,就会造成砝码倒塌,测量失败.

(6)测相关信息量时,应根据精度要求选用相应的量具.用千分尺测d时,应先检查零点读数,并记录零点误差.考虑到金属丝的不均匀性,应在不同位置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d.

(7)不要用手触摸仪器的光学表面,擦拭时要用镜头纸.

激光隧道断面仪技术操作实验教案 篇4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BJSD-3型北京激光隧道断面仪的测量原理

2、学会BJSD-型北京激光隧道断面仪的操作方法

3、通过本实验掌握隧道断面检测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

BJSD-3型激光隧道断面仪及附件、记号笔、数据处理软件、笔记本电脑等。

三、实验内容

1、实验原理与方法

本仪器是建立在可见激光测距技术和精密数字测角技术上,采用极坐标测量法与计算机紧密相结合,加上专门设计的图象处理软件,能迅速得到隧道断面测量图像并与标准的设计图进行比对,给出检测报告的仪器。

2、实验步骤及过程 1.仪器的安装

1).选择好检测地点,即找到标志点位置,使三角架的中心对准下方地面上的标志点,将三脚架支好,调整好高度,使得三角架顶部水平。

2).将检测主机放在三脚架的顶上,旋紧底部的固定螺钉,将测量电缆连接掌上电脑插座和电池上相应插座上,仪器安装完毕。

2、仪器整平

1).连好仪器,打开电源及掌上电脑电源,进入隧道软件中的〈手动调整〉,点击〈归零〉,仪器复位后点击〈开激光〉,此时仪器垂直向下射出红光点,调整三角架使红光点对准地面上的标志点,根据仪器上圆水泡的指示分别调整三角架支角的高度,使仪器粗平。

2).松开水平锁紧钮,将测头的长水泡,转动到三角基座的任意两个旋钮的平行位置上,调整这两个旋钮使长水泡的气泡居中。然后将机头旋转90度调整第三个旋钮,使其气泡居中。再反复一次,精平调整完毕,锁紧水平锁紧钮。3).在调平过程中,仪器可能会进入待机状态即红光点关闭,此时只要点击〈关激光〉再点击〈开激光〉即可。

3、对中

1).当仪器归零复位后,垂直向下的激光点于隧道中心线上的标志点重合且仪器也已经精平时,操作者通过操作掌上电脑控制仪器进行各种动作。2).首先进入<手动测量>界面输入角度值,点击▲使测头沿垂直方向摆出50-70度,通过射在地面上的红光点估计与隧道中线偏差的角度,点击◄ 或►控制测头水平转动,垂直和水平方向多次操作使红光点指在隧道中线上。

4、当前断面测量 1).设置测量参数

点击开始测量菜单,进入测量参数设置,可以设置自动测量的起始角、终止角、测量点数等参数。

1.起始角度:设置断面开始检测角度,单位为度,范围:30°~330° 2.终止角度:设置断面终止检测角度,单位为度,范围:30°~330° 3.点数:设置测量点数,最多200个点,测量间隔不能低于1度,建议每点间隔不小于2° 2).手动测量

控制测头转动90度(注意后处理软件的图形是逆时针旋转的,所以实际测量时应统一起始角度的方向,例如:从进洞方向往里看,仪器是逆时针方向测量。)退出〈手动调整〉进入〈断面测量〉点击〈新测〉,然后输入起始角度、终止角度、测量点数、文件名称、及Z01的设置(Z01意为被测的标志点到设计标准图中原点的偏差值),输入完毕后,点击〈测量〉仪器自动按输入的参数开始测量,直到显示“测量完毕”。点击〈退出〉返回上一级界面。可点中刚测量的断面文件,再点击〈查看〉验证。

3).测完当前断面后,保持仪器不动,返回隧道检测软件主界面,进入〈手动调整〉控制测头水平方向转动90度,回到开始对中线时的位置。返回主界面进入〈测量前方断面〉,选中刚测量完的当前断面文件,点击〈新测〉 进入界面,输入前方待测断面到当前断面的距离值,文件名,次数。(一般设置为2。其意为测量前方断面时每个点测量搜索的次数,Z01同当前断面。)输入各参数后,点击〈测量〉仪器按照刚才当前断面所设定的起始角,终止角及测量点数自动完成前方断面的测量工作。

四、实验数据分析处理

1、设计标准断面

1).点击“文件”菜单下“新建”,新建一个空白断面文件,或者打开一个以前保存的检测隧道的标准设计断面文件。

2).如果当前的标准断面不是检测隧道的标准断面,需要点击“编辑”菜单下“编辑标准断面”,更改当前标准断面。这里规定的计算机制图方法,具体如下:

3).以轨面或设计零面的中心作为坐标系的原点。正规的隧道设计图一般由多段圆弧组成,每一段“弧”由下面的数据规定形状: 圆心的位置(米)左负,右正, 半径长度(米)起始角度(度)终止角度(度)

直线段只需规定端点位置,软件会自动连接端点形成直线。只输入坐标数据,半径、起始角及终止角均写作“0”即认为是端点。举例如下所示:

双击“tunwork”图标后,立刻出现有一个标准断面:选择“编辑”下的菜单“编辑标准断面”后,出现对话框:用鼠标选择某段弧,再点击各键即可实现删除,编辑或插入功能。编辑好后,只需点击确定,完成标准断面编辑。基准高度将整体上下平移标准断面,一般用在公路隧道或引水洞的坡度较大,需要在标准断面图形上加入高度数据时。

为了方便用户理解,再举一个例子,以零点为圆心,做一个半圆形的断面曲线,其编辑标准曲线的内容如左下所示。其曲线如上面所示:如果需要在断面的右下方增加一个方形水沟的话,需要在编辑栏中增加三项内容:如右下所示,左下图为新的带水沟的断面曲线。用此方法用户自己编辑标准曲线。

4)传输数据

将PDA连接到USB接口,直接将测量的数据文件拷贝到计算机即可。5)保存文件

直接点击“文件”菜单下的“保存”或者“另存为”,保存测量断面文件。点击“文件”菜单的“导出”保存为其他格式文件。

第一个是“文本文件”,将当前测量断面数据保存为“TXT”文本文件,用户可在其它支持文本文件的数据分析软件中调用数据。

第二个是“CAD文件”,点击该项功能,将测量数据保存为“AUTOCAD”的“DXF”文件,习惯使用“AUTOCAD”软件的用户也可使用测量数据。第三个子项为“当前断面”,将当前断面单独保存文件。如需单独保存每一条测量断面,使用本功能保存当前断面,然后再按“TAB”键切换当前断面,再重新使用本功能,反复实行就可以将全部断面保存成一系列文件。第四个子项是“excel”,将当前断面测量数据制作成一个Excel报表,用于打印、汇报等。

第五个子项是“Word”,输出当前断面统计信息为Word文档,其中包括当前断面图形,同时附有该测量断面的统计信息。最后一个批量WORD,可以将全部断面排版输出到一个WORD文件中,用于打印汇总报告 6)打开文件

点击“文件”下“打开”,打开本软件存入的标准断面或测量断面文件,即所有后缀为“*.tw” 的文件。如果不需要测量文件中的全部测量断面,点击“文件”菜单下“导入”中的子项“测量断面”,从断面文件中导入所选择的断面。点击它,出现一个文件对话框,选择好要打开的测量文件,确定后,将出现如上图所示的对话框:

该文件中全部测量断面和它们的信息显示在对话框的列表中。如果直接双击某一条断面,将自动导入该断面。用鼠标选择多条断面后再按确定,则同时导入多条断面。对话框左下角有导入标准断面的选择框,选择它,将同时导入该测量文件的标准断面图形,将当前标准断面图形更改为导入的标准断面图形。

如果需要导入以前测量的断面作为标准断面,对同一里程的施工前后进行比较,可以点击“文件”菜单下“导入”中的子项“标准断面”,然后从断面文件中导入选择的断面为标准断面。7)编辑断面信息

点击“通讯”菜单下“工程信息”,可以编辑测量人、测量单位等基本信息,每个工程只需编辑一次,在接收数据时就自动添加到断面信息中,方便操作人员的使用,减少操作人员修改测量断面信息的工作量。

点击“编辑”菜单下的“编辑当前断面”,出现左边的对话框: 填上断面 的名称和填上相应检测高度数据或相应的单位、检测人等信息。上述填入的信息会出现在“打印报告”上面。

测量点坐标的“X”即为“水平偏差数据”左负,右正。“Z”为“仪器垂直坐标”,则是仪器相对断面零平面的架设高度,上正,下负。单位为“米”。在现场记录仪器的仪器高,水平偏差数据,回来在此修正测量坐标。在现场检测时,注意偏差的方向,切莫出错。这里特别说明:如果仪器的垂直坐标“Z”是相对于断面零平面的,应填入“仪器高+实际标高-设计标高”,仪器架设参考点的标高应使用经纬仪或全站仪测出。

如右图示例,仪器自己测量的仪器高为0.99米,实际标高-设计标高为-0.4米,即仪器架设参考点相对于断面零平面的偏差数值为-0.4米;那么该断面的垂直Z坐标应改为Z=0.99-0.4=0.59米。另外,现场有时隧道的中线被档住,不便安装三角架,出现测量点与中心位置的偏差,该水平偏差数值需要在“编辑当前断面”的水平坐标“X”内填入,有“+”和“-”之分别,请注意。“编辑”菜单中“自动修正高程”通过EXCEL表格自动修正测量断面的仪器高。该表格要求第一列为断面名称,必须与文件中测量断面的名称一致,端面名称没有顺序要求;第二列输入该测量断面的实际高程;第三列输入该测量断面的设计高程。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在使用过程中,为延长电池寿命,用户应尽量使用到电池电量不足才进行充电。当电池指示灯变成橙色时说明电池电量不足,用户需要及时充电,当指示灯变成红色时,此时电池已经无法保证仪器的正常工作,必须立即进行充电。

(2)使用配套的专用充电器对电池进行充电。

(3)给电池充电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小时,充电时充电器指示灯为红、绿色闪烁,充满后充电器的指示灯变为红色,并自动停止充电。(4)充电时的温度为“10℃~30℃”最佳,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电池寿命。

(5)电源电压为220v±10%,如果工地电压波动较大,最好加交流稳压器。(6)在进行仪器操作时,有些用户习惯使用红色油漆在地上标出标志点,当油漆未干或标志点上有泥水时,很容易测量不到,此时无法确立基准点,影响仪器的正常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在零点标志位置覆盖一张白纸,可以消除这一问题,此时仪器就可以正常工作了。

化学实验室操作程序 篇5

1、化学老师用实验通知单,通知实验管理员。

2、实验管理员根据实验通知单准备实验的仪器和药品。

3、化学老师带学生做实验。

实验过程中注意:

(1)药品不准尝,不准直接用手拿,不准直接将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

(2)万一洒出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或细沙盖灭。(3)使用酸、碱时必须小心,防止滴到实验台上,沾到皮肤上,溅到眼睛里。

(4)玻璃仪器必须轻拿轻放,防止打破。

(5)剩余药品不准放回原处,不准随地丢弃,不准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内。

(6)实验后的残留物,废物,废液放入指定容器内。

4、化学老师与实验管理员进行仪器整理,交接,检查仪器丢失,破损情况填写仪器丢失损坏表。

5、实验管理员对废液进行处理,碱性废液加稀醋酸,酸性废液用纯碱溶液,然后倒入下水道。

6、实验管理员清洗仪器放回原位。

实验室安全操作管理制度 篇6

水时,应按有关规则进行操作,保证安全。

2. 实验室内各种仪器、器皿应按规定放置处所,不得任意堆放、乱放,以免错拿错用,造成事故。

3. 进入实验室应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遵照有关规定进行操作,实验室内不得吸烟、会客、喧哗、吃零食或私用电器等。

4. 实验室应先检查所使用仪器或器皿是否正常,发现故障或有破损时,应立即排除故障或调换新的器皿继续实验,严禁仪器或器皿带病运行。

5. 实验时应佩戴好各种实验防护用品,以免强酸、强碱、有毒有害等物质对人体造成伤害。

6.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方法和步骤进行,做到操作正确,严守规程,准确无误。并认真填写实验数据,做到书写清晰、记录完整、核对严格、实事求是。

7. 实验完毕后及时做好清理工作,物品器具及时归位,做到环境整洁,仪器清洁。

8. 下班时要有专人检查实验室的门、窗、水、电等,切实关好,不得疏忽大意。

猪人工授精实验室操作规程 篇7

实验室要求整洁、卫生, 每周要彻底清洁一次。

实验室要求与采精室相邻, 实验室应分成干燥区和潮湿区, 干燥区用于稀释液的配制和精液的检查、稀释、分装, 潮湿区安放水槽, 用于清洗器械等。实验室内最好安装紫外线灯, 每周至少对实验室彻底消毒一次, 下班时开启, 通宵照射。

2猪人工授精实验室设备要求

2.1显微镜其放大倍数可为100、400和1 000倍 (油镜) , 最好自带光源、配备恒温加热板。

2.2精子密度测定仪或血细胞计数器能比较准确地分析出原精密度, 确定稀释倍数。

2.3电子台称用于称量精液质量。

2.4电子天平称量药品配溶液用 (精度达到0.01 g) 。

2.5数显恒温水浴锅加热精液稀释液以及用于控制精液稀释液的温度。

2.6 17℃数显恒温精液保存箱波动范围在±1℃, 用于精液的存放。

2.7数显恒温干燥箱和高温灭菌锅用于实验器皿的预热和消毒。

2.8双重蒸馏水器用于制备双蒸水, 稀释液用水最好为3 d内制的新鲜蒸馏水。

2.9量筒、烧杯1 000 mL、2000 mL各两个, 用于准备稀释液、稀释精液以及将精液分装到输精瓶。

2.10保温瓶各种不同的容器可用于采精, 但重要的是要能保温隔热、能被消毒。

2.11 pH试纸或pH计测量精液的pH值。

2.12玻璃棒稀释精液搅拌用。

2.13温度计2支分别用于测量精液和稀释液的温度。

2.14其他稀释液配置和精液检查必备的试剂及药品、100~500μL微量移液器及其配套吸头、采精杯、消毒外科用纱布、输精瓶 (装100 mL) 、浴巾 (保温用) 、市售成品稀释粉或一些配制精液稀释液所用的药品。

3实验室的准备工作

3.1器械的清洗和消毒 (最好采精前一天进行)

3.1.1洗涤将采精杯, 烧杯, 量筒等玻璃器皿用洗衣粉或洗洁精清洗干净, 再用蒸馏水冲洗2次。

3.1.2消毒用锡纸包扎玻璃器皿的开口和金属器械, 放恒温干燥箱中180℃干燥1h, 也可和非耐热器皿一起, 用牛皮纸包好放高压灭菌器中121℃, 20 min湿热灭菌;温度计采用酒精棉球消毒;消毒过的器械使用前用稀释液冲洗一遍。

3.2采精前准备工作

3.2.1采精前2 h, 工作人员穿上实验服, 擦净所有工作台, 保持室内清洁。

3.2.2用消毒外科纱布套好集精杯, 将集精杯、载玻片、盖玻片及稀释用的玻棒、温度计、烧杯等放入37℃恒温干燥箱中预热。

3.2.3采精前1 h, 配制好稀释液。

如用市场上出售的成品精液稀释粉, 则应在采精前的1 h将稀释精液和双蒸馏水按说明比例混匀。

3.2.4打开水浴锅, 将温度调至37℃, 将配置好的稀释液放入其中预热。

3.2.5准备好显微镜, 并将恒温载物台设定到37℃, 将载玻片放在上面预热。

3.2.6准备好电子台秤、精液密度仪或血细胞计数器、微量移液器及其配套吸头、签字笔、记号笔、记录本、盖玻片等, 称量盛放精液的烧杯的质量并记录。

3.2.7将预热好的采精杯放入保温瓶中, 到采精室采精。

4精液的品质检查

4.1将采集的精液 (用采精杯采集) 从保温瓶中取出, 将用橡皮筋套住的过滤用纱布拿开, 而后将精液轻轻地导人预热好的烧杯中。

4.2精液量 (体积) 测定以电子台秤称量精液, 按每克1 mL计, 精液量 (g) = (精子的质量+盛放精液的烧杯的质量) 一盛放精液的杯子的质量。避免以量筒等转移精液盛放容器的方法测量精液的体积。

4.3颜色正常的精液是乳白色, 呈云雾状。精子密度越高。颜色越白, 其透明度愈低。如呈灰白色或浅灰色, 则表示精液密度低, 且质量不好。如带有绿色或黄色是混有脓液或尿液, 若带有淡红色或红褐色是含有血液, 表明精液中有炎症物, 这样的精液应舍弃不用。

4.4气味一般正常精液无味或略带有腥味。如果精液带有恶臭味, 应废弃不用。

4.5pH值 (酸碱度) 以pH计或pH试纸测量。正常精液的pH值为6.8~7.8, 呈中性或弱碱性。

4.6精子活力检查检查时, 用微量移液器取精液一滴于显微镜载物台恒温加热板上已预热好的载玻片上, 盖上盖玻片, 由下至上调节显微镜物镜, 直至出现看到清晰精液。然后计算直线运动的精子占总精子的比例。4.7精子密度检查指每毫升所含的精子数的多少, 是确定精液稀释倍数、评定精液品质的重要指标。要求用血细胞计数板或精液密度仪进行测定。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方法:以微量加样器取具有代表性原精液100μL, 3%NaCl900μL, 混匀, 稀释10倍;血细胞记数室上放一盖玻片, 取1滴上述精液放入计数板槽中, 靠虹吸将精液吸入计数室内;在高倍镜下计数5个中方格内的精子总数, 将该数乘以50万, 即得原精液每毫升的精子数 (即精液密度) 。精液密度仪使用参照其使用说明书。

精子密度也可采用估测法在显微镜下观察, 将精子分布情况分为密、中、稀三种。密:精子密集, 精子间距离小于一个精子距离 (每1 mL 3亿以上) ;中:精子间能容纳1~2个精子;稀:精子间距离很大, 精子间能容纳2个以上精子 (每1 mL约1亿) 。4.8精子畸形率检查畸形率即畸形精子占精子总数的百分率, 一般要求畸形率不超过15%, 要求每头公猪每两周检查一次畸形率。畸形精子种类很多, 包括巨型精子、短小精子、双头或双尾精子、顶体膨胀或脱落、精子头部残缺或与尾部分离、尾部弯曲等。

4.9认真填写精液品质检查登记表。

5精液的稀释

5.1精液采集后应尽快稀释, 原精液放置不能超过30 min。

5.2稀释倍数的确定:活力≥0.7的精液, 一般按每个输精剂量含40亿个有效精子, 输精量为80 m L确定稀释倍数。

5.3品质检查不合格 (活力0.7以下) 的精液不能稀释。稀释时稀释液要求与精液等温, 两者温度相差不能超过1℃, 即稀释液应加热至33~37℃, 以精液温度为标准, 来调节稀释液的温度, 不能反过来操作。

5.4稀释时, 将稀释液沿温度计, 玻璃棒或盛精液的杯 (瓶) 壁缓慢加入到精液中, 然后轻轻摇动或用消毒玻璃棒沿一个方向缓慢搅拌, 使其混合均匀。

5.5高倍稀释时, 应先进行低倍稀释 (1∶1~2) , 稍待片刻后再将余下的稀释液沿壁缓慢加入。

5.6稀释后要求静置片刻再作精子活力检查。如果稀释前后精子活力一样, 即可进行分装与保存;如果活力下降, 说明稀释液的配置或稀释操作有问题, 不宜使用, 应查明原因并重新配置。

6精液的常温保存

6.1精液稀释后检查精液活力, 若无明显下降, 立刻按每头份80 mL分装入瓶, 尽量减少精液暴露于环境中的污染时间。6.2加盖密封, 在标签上写清楚公猪的品种、耳号、采精日期 (月、日、时) , 精液量、稀释倍数、储存温度, 良种补贴专用等。

6.3放置22~25℃的室温下1 h后或用多层毛巾被包好后放置17℃冰箱中, 让其温度缓慢下降, 以免因温度下降过快造成死精子数增多。

6.4保存过程中要求每12 h将精液混匀1次, 每次摇动时, 动作要轻缓均匀, 同时观察精液的色泽状态, 做好记录,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5每天检查精液保温箱的温度, 若出现停电应全面检查贮存精液质量。

注意:要尽量减少精液保存箱关开次数, 以免造成对精子的打击而导致精子死亡;

6.6每次使用前应对保存的精液进行活力检查, 活力低于0.6的精液应弃之不用。

实验操作训练技巧 篇8

一、玻璃仪器的考核要点

实验操作中使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有:50mL聚四氟乙烯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吸量管,其中滴定管的使用可谓是重中之重。

1.滴定管

滴定过程是化学分析考核的核心部分,滴定成败决定了总分的高。首先考核要点主要集中在滴定速度的控制、最后半滴、1/4滴的掌握上,同时还有对滴定终点的判断,要遵循,找突变点、相信自己对颜色的把握(滴定终点的颜色因人而异,因为人眼对颜色的敏感度不同)。最后就是在读数考核过程中经常出错的一步,有如下规定:每次滴定都从0.00开始;读数时后面一定要趁黑板;小数点第二位数是估读值,对最后的相对极差影响很大,但是不同人会读出相差很大的数据,所以要求学生要勤练,熟能生巧,自然能找到读估读值的技巧。

2.容量瓶

容量瓶的操作在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考核点,其中非常重要的考核点就是容量瓶的定容。要注意在定容的过程中,确保按照定容要求,准确定容。

3.吸量管和移液管

由于这两种玻璃仪器属于精密量器,考核点是移液过程中控制液体流下速度,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在操作过程中,食指的拿捏力度要到位。

二、培训过程

1.与玻璃仪器培养“感情”

参照玻璃仪器的使用规则和技巧,指导老师首先让学生进行玻璃仪器的矫正,这个部分有意于培养学生与玻璃仪器之间的“感情”。以量程为10mL吸量管的矫正为例,需要大量实验操作。首先需要将干燥的称量瓶在万分之一的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再用干净、干燥的吸量管将蒸馏水吸至10mL处,随后将1mL蒸馏水放到称量瓶中,用万分之一的电子天平称取这1mL蒸馏水的重量,查阅在该温度下的蒸馏水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准确体积。以此类推,这样需要记录九个数据,并进行计算,最后选择体积误差最小的吸量管使用。这个只是吸量管的体积矫正,滴定管的矫正更复杂。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每天进行玻璃仪器的矫正,培养学生的手感,对后面的实验部分起到至关重要的“打地基”作用。

2.主要玻璃仪器的操作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玻璃仪器的规范操作手把手地教授给学生,并辅助一些操作视频,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学生已对玻璃仪器非常熟悉,这时再让他们熟练重要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注意,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规范操作玻璃仪器,一旦不规范操作在学生脑子中根深蒂固,不但会影响实验效率,而且会使标定及测定的数据准确度很低,直接影响参赛成绩。

3.加强训练

在这一阶段,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在往年的备赛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参赛选手在最后的冲刺阶段,玻璃仪器的部分考核环节薄弱。这与开始备赛时没有打好基础有很大的关系。鉴于此,笔者将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加强训练,这一阶段应开始于备赛初期,以期参赛选手经过这个阶段后,在后期冲刺阶段能更上一层楼。具体训练过程如下:

首先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分析每位学生的玻璃仪器的操作薄弱部分,笔者参照12个学生的弱项,结合玻璃仪器的操作比重,在2015年的全国大赛的备赛中,笔者对以下6项内容进行了集中训练:滴定过程中的滴定速度、1/2、1/4滴的技巧、突变终点颜色的判断、化学分析步骤的细化、定容、数据运算等。以下对其中三项进行讲解:

对滴定终点的突变颜色进行专项训练时,具体操作如下:将对颜色不敏感的学生和对突变颜色把握得当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学生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可以经常交流心得,长此以往,学生对滴定终点的判断准确度提高。

对滴定管读数方面进行专项训练中,可以挑选两个读数感觉良好、读数准确和估读值不准确、信心不足的两位学生分在一组,四位学生可以对同一滴定管的溶液进行读数,观察四个数值的差别进行专项训练,学生对小数点后的第二位估读值的读取的准确度明显提高,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甚至有些学生爱上了读数。

在对容量瓶定容的专项训练中,我们采用的方法是一对一,即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进行训练,我们发现有两个学生,对容量瓶的定容中“实线低端和容量瓶刻度线相切”这一规则,参悟不透,结果是有一位学生定容的溶液高于刻度线,另一位则恰恰相反,溶液刻度线普遍低于刻度线。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请了两位专业知识扎实、对定容感觉好的老师,观察学生定容,发现问题所在,原来是两位学生并没有将刻度线完全和眼睛平行。接着两位老师就这一项对学生进行手把手教授,最终两个学生成为“定容高手”。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篇9

tiger

一、目的

制订本规则,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实验设备安全卫生以及防止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人员人身安全、卫生健康安全管理及设备安全。

三、职责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需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四、安全操作规程: 1.员工安全操作规程

1.1 实验室入口处须贴上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和电话、进入实验室的特殊要求及离开实验室的程序。

1.2 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做好卫生防护,并在有关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同时注意做好环境维护及保密工作。

1.3 进行感染性实验时,禁止他人进入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入。免疫耐受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工作人员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方可在实验室工作。

1.4 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脱掉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1.5 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1.6 尽量以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

1.7 实验过程中,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

1.8 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用75%乙醇或巴氏消毒液消毒。

1.9 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和检测(如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等)。工作人员要接受有关的潜在危险知识的培训,掌握预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每年要接受一次最新的培训。人员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并记录事故经过和处理方案。

1.10禁止将无关动物带入实验室。2.无菌室安全操作规程

2.1无菌培养室每天都要用0.2%的新洁尔灭拖洗地面一次(拖布专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0min以上,超净工作台台面每次实验前要用75%酒精擦洗。然后紫外线消毒30min。操作用具如移液器、废液缸、污物盒、试管架等用75%酒精擦洗后置于台内同时紫外线消毒。

2.2无菌室应保持清洁,严禁堆放杂物,以防污染。

2.3无菌室应备有工作浓度的消毒液,如5%的甲酚溶液,75%的酒精,0.1%的新洁尔灭溶液,等等。

2.4无菌室应定期用适宜的消毒液灭菌清洁,以保证无菌室的洁净度符合要求。2.5需要带入无菌室使用的器械、平皿等一切物品,均应包扎严密,并应经过适宜的方法灭菌。

2.6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前,必须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消毒,然后在缓冲间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帽子,口罩和手套(或用75% 乙醇等消毒剂再次擦拭双手),方可进入无菌室进行操作。

2.7无菌室使用前必须打开无菌室的紫外灯辐照灭菌30分钟,并且同时打开超净台进行吹风。操作完毕,应及时清理无菌室,再用紫外灯辐照灭菌30分钟。

2.8供试品在检查前,应保持外包装完整,不得开启,以防污染。检查前,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外表面。

2.9每次操作过程中,均应做阴性对照,以检查无菌操作的可靠性。2.10吸取菌液时,必须用移液器吸取,切勿直接用口接触吸管。

2.11接种针每次使用前后,必须通过火焰灼烧灭菌,待冷却后,方可接种培养物。2.12带有菌液的吸管,试管,培养皿等器皿应浸泡在盛有5%来苏尔溶液或巴氏消毒液的消毒桶内消毒,24小时后取出冲洗。

2.13如有菌液洒在桌上或地上,应立即用5%石碳酸溶液或3%的来苏尔倾覆在被污染处至少30分钟,再做处理。工作衣帽等受到菌液污染时,应立即脱去,高压蒸汽灭菌后洗涤。

2.14凡带有活菌的物品,必须经消毒后,才能在水龙头下冲洗,严禁污染下水道。2.15无菌室应每月检查菌落数。在层流无菌风开启的状态下,取内径90mm的无菌营养琼脂平板5个,分别放置无菌室四周及中央位置,开盖暴露30分钟后,倒置于36℃培养箱培养48小时,取出检查。100级洁净区平板杂菌数平均不得超过1个菌落/平皿,10000级洁净室平均不得超过3个菌落/平皿。如超过限度,应用臭氧发生器等对无菌室进行彻底消毒,直至重复检查合乎要求为止。3.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安全使用操作程序:

3.1堆放:将需灭菌的物品予以妥善包扎,各包之间留有空隙,依次堆放在灭菌桶的筛板上,以蒸汽穿透,提高灭菌效果。需灭菌物品外需黏上高压指示胶带以检验灭菌温度是否达到要求。

3.2 加水:在锅体内注入生活用水,水位一定要超过电热管2厘米以上(不宜过多);连续使用时,每次操作前,必须补足上述水位,以免烧坏电热管和意外发生。

3.3 密封:在每次使用高压锅前,都必须认真检查高压锅的出气伐和安全阀,确保其状态完好,如有故障,在故障排除之前不得使用高压灭菌锅。把堆放好物品的灭菌桶放在锅体内,盖上锅盖并锁紧。

3.4 加热灭菌:将灭菌器接通与铭牌一致的电源,按下电源开关,接通电源,指示灯亮,表示电源已正常输入本器,按下开始按纽电热管开始加热工作;灭菌期间工作人员需监视高压锅指示面板上的压力、温度和时间等。

3.5 开盖:灭菌结束后,切勿立即将灭菌锅内的蒸汽排出,否则:由于液体物品的温度未能下降,而压力蒸汽突然释放,会使液体剧烈沸腾,造成溢出或容器爆裂。应待压力表指针归零位后,方可开启锅盖。4.生物安全柜操作规程

4.1确认玻璃窗处于关闭位置后,打开紫外灯,对安全柜内工作空间进行灭菌。灭菌结束后,关闭紫外灯。安全柜使用前后均需灭菌。

4.2抬起玻璃门至正常工作位置。打开外排风机。打开荧光灯及内置风机。检查回风格栅,使之不要被物品堵塞。在无任何阻碍状态下,让安全柜至少工作10分钟。

4.3用消毒液彻底清洗手及手臂。穿上工作褂,戴橡胶手套并套在袖口上,如有必要的话,戴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

4.4按实验程序放入实验材料,要将工作区域内的污染物质与洁净物质分开放置。尽量将所需要的物品在正式操作前全部放入安全柜,但不要过载,不要挡住前后风口。放入.4.5尽量避免使用可干扰安全柜内气流流动的装置和程序。在操作期间,避免随便移动材料,避免操作者的手臂在前方开口处频繁移动,尽量减少气流干扰。尽量不要使用明火。

4.6在操作过程中,如果有物质溢出或液体溅出,在将物品移出安全柜前,要对其表面进行消毒,为防止安全柜内有任何残留的污染物,在安全柜工作过程中,就要将安全柜内表面全部消毒。所有接触了污染材料的物体,在从安全柜中取出前,要进行表面消毒。所有开口容器,从安全柜中拿出前要盖好。

4.7全部工作结束后,用70%的乙醇或适当的中性消毒剂,擦拭安全柜内表面,让安全柜在无任何阻碍的情况下继续至少工作5分钟,以清除工作区域内浮沉污染。

4.8关闭照明灯和安全柜风机。关闭玻璃门,打开UV灯消毒。灭菌结束后,关闭UV灯。4.9定期抬起工作区域下面板,擦拭或冲洗工作面底下空间。

5.标准菌株安全操作规程

5.1标准菌株由专人保管。保管人负责建立标准菌株目录;目录至少应包编号、菌株号、菌种名称、来源、购买日期、购买数量、保存方法等。

5.2标准菌株应做好标识后,保存于专用冰箱中。

5.3标准菌株不能随意转借其它单位或个人,需要时,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提供。

5.4必须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标准菌株实验,操作过程中,不要穿戴巳经污染的防护性手套触摸门柄、仪器或污染区以外区域,避免扩大污染范围。

5.5试验结束后,操作过程中所有可能与生物危险物接触或被污染的试验器械和物品,能够高压消毒的必须高压消毒,不能进行高压消毒的物品,应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消毒处理。

6.微生物培养物废弃物安全处理程序

6.1 尽可能使用塑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防止利器损伤。非一次性利器必须放入厚壁容器中并运送到特定区域消毒,最好进行高压消毒。

6.2 禁止用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具。装有污染针、利器及破碎玻璃的容器在丢弃之前必须应用次氯酸消毒液或其他有效药品进行消毒。

6.3 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须经巴氏消毒液消毒处理或高压灭菌后,置于专门污物袋内,交由专业卫生处理公司处置。

6.4 实验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

7、微生物实验室紧急事故处理办法

7.1刺伤、切割伤或擦伤。受伤人员应脱下防护服,清洗双手和受伤部位,使用适当的皮肤消毒剂进行消毒,必要时进行医学处理。同时记录受伤原因和相关的微生物,并保留完整适当的医疗记录。

7.2潜在感染性物质的食入。应脱下受害人的防护服,进行必要的医学处理。报告食入材料的鉴定和事故发生的细节,并保留完整适当的医疗记录。

7.3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放(在生物安全柜以外)。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相关区域,暴露人员应接受医学咨询,同时立即通知实验室负责人和生物安全负责人。为了使气溶胶排出和使较大的粒子沉降,在一定时间内严禁人员入内,若实验室没有中央通风系统,应推迟进入实验室的时间,同时张贴“禁止进入”的标志。待气溶胶排出、较大的粒子沉降后,在生物安全负责人的指导下,清理人员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呼吸保护装备进行污染的清除。

7.4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质的溢出。应立即用布或纸巾覆盖被感染性物质污染或受感染性物质溢洒的破碎物品,并倒上消毒剂。作用适当时间后,将覆盖物以及破碎物品清除,再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域。玻璃碎片应用镊子清理,已污染的布、纸巾和抹布等应放在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如果用簸箕清理破碎物,应对其进行高压灭菌或放在有效的消毒液内浸泡消毒。所有操作过程中要求戴手套。

若实验表格或其他打印或手写材料被污染,应将这些信息复制后,再将原件置于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按废弃物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理。

7.5未装可封闭离心桶的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如果机器正在运行时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应关闭机器电源,让机器密闭适当时间(如30min),使气溶胶沉积。如果机器停止后发现破裂,不开盖或立即将盖子盖上,并密闭(如30min)。同时应通知生物安全负责人。玻璃碎片应使用镊子,或用镊子夹着棉花进行清理。所有破碎的离心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都应放入无腐蚀性的、已知对相关微生物具有杀灭活性的消毒剂内进行消毒。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另一个有消毒剂的容器中,消毒后回收。离心机内腔应用适当浓度的同种消毒剂多次擦拭,再用水冲洗后干燥。

清理时,应戴结实的手套(如厚橡胶手套),必要时在外面再戴适当的一次性手套。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应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7.6在可封闭的离心桶(安全杯)内离心管发生破裂。所有的密封离心桶都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装卸。若怀疑在安全杯内发生破损,应松开安全杯盖子并将离心桶高压灭菌,也可采用化学消毒的方法进行处理。

7.7生物安全柜内生物危害溢出。等待至少5min,让安全柜充满气溶胶,清理时应穿戴实验服,安全眼镜和手套,且让安全柜继续工作。使用浸泡消毒剂的消毒纸巾吸附溢出物,进行消毒处理应保证一定的接触时间(至少20min)。并用同样的消毒纸巾擦拭安全柜内壁、工作台表面和柜内所有设备。按照正确的生物废弃物处理步骤处理被污染的物质,将可回收的被污染物品放入生物危害物回收袋或高压灭菌盘并且用报纸包起来,然后进行消毒或清理。用消毒剂对无法进行高压灭菌的物品进行至少20 min的消毒处理后再拿出安全柜。最后脱下个人防护服并放进污染物收集袋中进行高压灭菌处理。若所要清理的物品达到2级生物安全水平或者更高,应联系生物安全办公室负责人。

中小学实验室安全要求及操作规程 篇10

中小学实验室是保证实施教学大纲,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生产试验技能和开展科技活动的场所,也就是说实验室是培养人的场所。同时,学校实验室又是再现各种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的场所,在仪器室中或在师生做实验时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安全因素,因此,教学仪器无论在存放或使用过程中,都要十分重视安全防护工作,确保受教育者人身和国家财产安全。实验室可能发生的事故有:触电、着火、爆炸、中毒、割伤和烧伤、失窃等。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有高度警惕,认真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1.以防护为主,确保实验教学安全

确保实验室安全是为了育人,育人必须安全。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时时、处处、事事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以预防为主,要把握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做好预防工作,把故事的隐患消除在过程进行之前。实验室要配齐安全用品,要加强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教育,使参与实验的师生,人人都能提高警惕。准备实验时要准备防护及保险措施,实验装置要牢固,放稳妥;实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学生实验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在化学实验中严禁学生随意混合化学药品,以免发生意外,并仔细审察不安全因素,消除隐患。实验教师要学习和掌握实验室伤害救护常识,做好急救工作。

2.确保用电安全

实验室教学仪器的存放和使用过程中离不开电,确保用电安全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实验室要设总配电盘。装设漏电保安器,离开实验室时要将总电曾断开。任课教师要严格控制学生实验用电,尽量使用36伏以下的安全电压。实验室供电线路的布设电线截面积和保险丝的选用,要符合安全供电标准,供电线要定期检修和更换。安装电器设备要做到电流、电压、安六与用电器的标称值匹配。一般情况下(除有特殊注记者外)用电器都应接地,并经常检查接地是否良好。清洁大扫除时,不能弄湿电源线,不能用潮湿的手触摸正在工作的电器设备。电线或电器盒盖破损要及时修复,以免高压导线裸露伤人。检修电源线和用电器时必须切断电源,切忌带电操作,所有电工工具应有绝缘良好的手柄等等。

3.要管好用好化学危险品

凡是有易燃、易爆、体育馆、毒害等危险性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上起燃烧、爆炸或中毒等导致破坏财产和人身伤亡故事的化学药品统称为化学危险品。中小学实验室中接触到的化学危险口若悬河有七大类(氧化剂、自燃品、遇水燃烧品、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毒害品、腐蚀品)要严格管理,谨慎使用。在药品保管室中要将危险品分隔存放在危险品柜内,要避免因混放(氧化剂和易燃物混放)而诱发爆炸、燃烧事故发生,做可能发生危险的实验时,要准备好防护用品,存放剧毒药品的专柜要双人双锁保管。危险品的使用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用剧毒药品(氰化物、砷化物、升汞等)要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限量发放,取用量要逐一登记,用有剩余要回收,回收数量要入账。如发现危险品特别是剧毒品被盗,要立即报告校领导,并通知当地公安部门查处。实验室要做好通风排气工作。做发生有强刺激或有毒氧格烟雾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使用水银做实验,要防止水银蒸气中毒。不准用汽油代替酒精或煤油作燃料。酒精、汽油等易燃液体大量撒落地面时,要立即打开窗户或排气扇通风,并严禁在室内明火,以离心可燃蒸气爆炸或起火,禁止在实验室内存放食品或吸烟。

4.定期检查实验室消防设施

实验室的消防设施,如沙箱、沙代、灭火器、消防水管、桶等都要定点布设,做到使用方便。开学时要全面检查所有消防设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泡沫灭火器的药液要定期(一般一年一次)更换,以免失效。

5.做好防盗工作

实验室要回固门窗,管好钥匙,安装防盗设施,做好防盗工作。晚上,实验室要有专人值班看管(但不得以看管为名,把实验室改作住室)。

6.处理好突发事故 实验室发生触电、中毒、爆炸、着火、失窃等突发事故,要迅速果断处理。并立即报告校领导。事后要查明原因,总结经验,制订防洪措施,并把事故发生原因及损失情况报告主管部门。

具体操作规程如下:

一、化学危险品应设专用安全柜存放,柜外应有明显的危险品标志,双锁保险,双人负责,领用危险品必须按规定执行,杜绝事故发生。

二、实验室供电线路的安装必须符合实验教学的需要和安全用电的有关规定,定期检查,及时维修。

三、实验室应做好防火、防爆、防触电、防中毒、防创伤等工作,要配备灭火机、砂箱等消防设施及化学实验防护和急救器材。

四、实验室应安装防盗设施,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非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得随便进入仪器、药品保管室内。

五、实验室工作人员是实验室安全防护的直接责任者,应随时随地按照本制度进行检查,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学校领导应经常督促检查。

六、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和学生实验操作的场所,必须保持安静、整洁。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应按指定位置就座,不得大声喧哗及自行摆弄仪器装置。

七、学生在实验课前,应认真预习实验内容,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解实验目的、要求、步骤及注意事项。

三、实验前,学生应对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器材进行认真清点,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教师。各组仪器未经教师许可,不得随意移动。共用仪器,用后立即放回原处。

八、实验时,学生应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操作,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如实做好实验记录。积极思考,认真分析实验结果,按要求写好实验报告。

九、严格遵循实验安全操作规程,爱护仪器设备,爱惜药品和实验材料。学生在实验中出现意外事故或损坏仪器应及时向教师报告。凡因不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而造成仪器损坏和药品浪费,均应照价赔偿。

十、增强环保意识,废液、废纸、火柴梗等杂物不得倒入水槽中或随地乱抛,应分别倒入指定的废液缸或垃圾箱内,保持实验场所的清洁卫生。

上一篇:天津市劳动用工退工流程下一篇:教师住房补助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