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新文学校地址

2024-06-14

浏阳市新文学校地址(通用2篇)

浏阳市新文学校地址 篇1

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又一个总结之时到来,回顾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所做出的工作是历历在目。本年度,我校仍以“抢机遇,抓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过程,促养成,育合格人才”为重点,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以创建“文明单位”为契机,在团结进取、民主合作的氛围中,圆满完成了各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一、加快校园环境建设 优化学校环境文化

本年度,学校在校园人文环境方面,着力营造 “三化”(绿化、净化、美化)工程。一是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对教室、办公室的维修改造;更换了破损的学生课桌椅;完成校园广播,“校园安全安防监控系统”等设施设备,加快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步伐,努力构建数字化校园。二是对校园的美化绿化进行统一规划,使其布局合理、规范,给人以整洁、美观之感。根据需要种植绿化带,增添了两个温棚,从环境上的美化,给全校师生一个绿色的环境,使其有更好的心境学习和生活。三是不断优化校园音响广播系统,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坚持轻声播放经典名曲,让师生得到美的享受。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班级争章台、学校网站等校园文化载体,营造浓厚的书香外部氛围。四是保持校园内所有教育活动、生活场所洁净。校园“三化”划到班级,实行责任管理,开展评比活动。五是搞好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使学校周边环境安全、健康,避免不良风气、行为、文化对学生的身心侵害。让每位学生在精心设计与布置的校园环境中受到熏陶、感染。

二、搭建多彩展示舞台 构建学校活动文化

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血脉,是校园文化得以延续与发展的源泉,它不但为师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发展个性的舞台,还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还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校充满生机与活力。使得在校园内形成了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文化氛围。

(一)广泛开展德育活动,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1、常规德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德育文化氛围。首先是狠抓班集体建设,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活动,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为此,学校开展了以“创文明班级、树优良班风”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如中午红领巾广播、周一升旗仪式、每周主题班队活动、优秀学生评选、“流动红旗班”的评比、文明班级争创等常规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养成教育,努力在学生中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2、节日活动搭建广阔的德育平台。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使校园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推进了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清明节,学

校德育处和少先队大队部在校组织了诗歌朗诵比赛,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儿童节,举行“手拉手,心连心”文艺表演和运动会活动。同时也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党史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党的情怀学校也开展了很多的实践活动。

3、品德学科教学充分发挥德育主渠道作用。为提高小学品德学科教学实效性,学校以课题形式,对小学品德课程与其它德育途径相结合的策略展开研讨活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学校结合品德学科开展了“忠、孝、雅、诚”教育活动。同时,学校严格按照教学常规对品德教学进行监督管理,充分发挥了品德学科的德育功能。

4、加强养成教育。我校始终把养成教育作为德育的突破口,以礼仪教育为载体,按“在家是个好孩子,在校是个好学生,在社会是个好公民”的要求,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的知识结构,提出不同的要求。积极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养成教育转化为活动,落实到课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师生的文明言行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营造出了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

5、积极组织多彩的学科活动。每学期定期开展作文竞赛、数学口算比赛、演讲比赛、安全教育、环保教育、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等活动,这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开阔了学生视野。

6、深入开展校园读书活动。由德育处牵头,开展的“爱国主义十个一”的活动,提高师生文化品味;在教室建立班级图书角,集中优秀图书方便学生随时阅读;学校广播站开辟读书专栏;图书室设立了师生图书借阅登记册;增强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

(二)深入开展督查活动,促进教学规范。

学校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学管理规定》,注重教学工程规范化管理。一是认真制定学校及处室工作计划,做到计划可行、必行。同时督促教师拟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并监督落实。二是加强平时督查,对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质量分析等环节进行检查,对违规行为如实记载,通报批评,并在教师绩效考核中扣分。三是在学期末进行常规工作检查,并用检查结果对教师绩效进行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常规管理的落实,让教学井然有序,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德育处

浏阳市新文学校地址 篇2

A篇回归本真:从孩子的角度思考教育

走进新文学校,你可以观察和了解这样一种现象:

教师不得接受家长的宴请,不得接受家长礼物礼金,不得进行有偿家教,上班不抽烟,酒后不进教室,不得染发,不得着奇装异服进教室。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排队就餐,每天大课间和文体活动一起参加跑操、跳绳、转呼啦圈、打篮球、打乒乓球等。

与大多数学校一样,随着季节变化需要更改作息时间,但新文学校每次作息时间不论怎么更改,有一个不能改的就是每天要保证小学生睡眠不少于10个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个小时,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少于1个小时,每天的自由阅读时间不得少于1个小时。

考试邀请家长来学校巡考,考试试卷要求 学生带回家 接受家长 的检阅。家长可以到教室听课,到食堂检查伙食质量。

按常理要求学生见到老师,首先要问好,这才是文明。新文学校却反其道而行之,校长见到老师,校长首先要问好; 老师见到学生,老师首先要问好。

练书法、唱红歌、诵经典、讲故事、看 《新闻联播》,也许在一般人看来这些安排与学习,尤其是与考试无关。但坚持每天将这些项目作为课程纳入固定的课时进入课表,从来没有间断过,每个月还要进行考核,每个学期还要进行专场汇报展示。

……

如此种种“异类现象”,与学校的教育追求相关。那就是学校办学以来一直在探索实践“人本教育”的理念,追求有生命温度的教育境界。

何谓人本教育?简言之,就是要把人真正当人,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把人的潜能开发、能力发展和个性张扬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其实质就是“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

这不是创举,这是教育的本真要求。

董事长张运釮先生曾语重心长地对校长说:“新文学校办学理念要不一样, 只有诸多的不一样才能圆我四十年从教经历的许多遗憾,其中首要的不一样就是要让孩子在新文学校留下童年美好的回忆,让学生毕业以后终生还能记得老师……”

2007年8月,学校创办之初,对首批应聘的46名教师进行为期一周的校本培训。当老师们第一次听到校长提出 “人本教育”这一理念,并作出了一些相应要求的时候,有的老师百思不解,有的提出质疑甚至是反对。因此,无法适应这一理念而先后打道回府的老师不下20人。

有这样两个不太起眼的教育细节, 使学校的管理团队对实施这一教育理念义无反顾。

2008年3月份,学校团委会、学生会和少先队联合召开了一次代表大会 (简称“三代会”),会上向每个学生代表发出了征求意见表。没曾想到,很少有人赞扬学校工作的,而是纷纷提出较为尖锐的意见或建议。有的说,学校要开放足球场,要增加篮球场。有的说,学校要多安排有意义的活动,老师上课不能拖堂……

浏览着来自学生的这些信息,校长陷入了沉思:学校在制订教育目标时,总是按照预设的教育路径去要求学生,而很少站在孩子角度去思考,没有考虑孩子是否接受和理解;总是一直绞尽脑汁地促进学生成长,但往往只满足了学生的部分需要或部分学生的需要,很少考虑全体学生或不同学生的合理需求;学校很多时候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教育学生,但没有考虑到信息时代的孩子们独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

还有一件事,同样触动了校长的神经思维。

和其他学校一样,学校也规定了学生不得乱扔果皮纸屑,不得吸烟,不得穿奇装异服,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等等。 尽管学校出台了比较详尽的规范要求并有较为严厉的管理措施,但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有一天,几个学生找到校长论理说,学校对学生提出了一些习惯要求, 这是对的。能不能老师也不乱扔垃圾,不当着学生面吸烟,学生向老师问好,老师应该有回应,或者老师也可以主动问候学生。要学生做到,为何老师不可以先做到呢?

是啊,要求学生做到的,为何不要求教师先做到呢?“敬人者,人恒敬之”。要赢得学生尊敬,老师首先要善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为什么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效果欠佳?问题就出在学校一直没有以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育,很少对幼小的孩子投去信任、理解的目光。

此时,校长恍然大悟,学校制订一些 “规范”要求应该以尊重孩子为前提,和孩子共同探讨制订可以做到的规则,教师应该是学生主体发展的引路人、合作者、服务者和共同成长的好朋友。这样, “师道尊严”的传统思维消除了,民主平等的教育意识必然要增强。

由此类推,管理者和教师对一些教育“常识”有了新的理解:

教室和寝室布置应该交给学生,不应该千篇一律由学校统一安排。

老师工作很负责但学生不领情,不是学生不懂得感恩,而是有时教师过度的负责中侵犯了学生的休息权。

学生的作业完不成,是不是学生偷懒?也不一定。也有可能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过多、过难等。

每天食堂买什么菜?是不是总务主任说了算呢?不能,还应该去征求学生意见,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营养科学的原则,尽量满足学生们喜欢吃的菜。

……

用这种思维方式去思考教育管理, 去衡量老师的工作,便会收获很多的意外。每周只要安排一次打扫卫生时间,却可以保持一周校园干净;考试卷面上老师如果多加了分数,学生会主动跑到老师前面要求减下来;学生向老师问好是发自内心的,没有娇揉造作的表现;学校的一些规范要求,不会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而是成为孩子轻松快乐的一种内心体验。

B篇教育评价:彰显学校的教育追求

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

“人本教育”的理念要转变为学校教育的行动,最重要的就是要大刀阔斧地革新学校的评价体系。

在新文学校,评价教育好坏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和家长。于是“,学生聘活动课程老师“”开通教育服务热线“”学生和家长评教制度”等先后应运而生。

●社团活动:学生和教师的“自由相亲”

每周三下午是新文学校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课程和老师,学生上什么课也由班主任推荐安排,但这样的安排,学生积极性并不高, 有的学生经常不参加,活动效果并不理想。后来,学生向学校提建议,要求由学生自发组织,自己选择老师,选择课程, 制订活动规则。校长欣然采纳了学生的意见,从2010年下学期开始,由老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向全校学生推荐自己的培训课程,再在学校运动场举行一个大型的相向选择会,学生面对教师精心推出的丰富多彩的培训课程,开始理性地选择自己中意的课程。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围棋、象棋、书法、绘画、英语口语、 快乐作文、应用数学等二十多个项目可供学生选择,有的项目超过百人,有的项目只有几个人,于是由学生自己命名的小白鲨足球社、FLY篮球社、弄墨书法社、雅润民乐社、精舞社、酷睿信息社、国润国画社、声歌社等二十多个社团组织相继成立,每个社团由学生民主选举团长、副团长、秘书长等。

●服务热线:学生和家长有意见可以投诉的“互动平台”

新文学校有一个不一样的行政处室,即“质量管理处”。设立这个处室就是要把教师教育教学执行权和评价权分开,老师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让接受教育服务的学生和家长成为评价教师、监督教师的主体,每个学生或家长可以对学校和老师的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对学校和教师工作中不满意的地方可以进行投诉,投诉的形式可以是书信投诉、当面投诉、电话投诉等,质量管理处会在24小时内对投诉的情况进行核实,对于合理的真实的投诉意见,会及时整改、反馈。每个月质量管理处会对来自学生、家长的意见、建议或者是投诉,在全体老师会议上进行一次讲评,对老师整改的情况实施全程跟踪。

●教师工作优劣,学生和家长有话语权

学校规定:每个月质量管理处要找学生座谈,由学生评议老师日常工作的优劣;每学年末,向每位家长发放无记名书面评价表,对老师工作好坏分满意、不满意等级评议,如果满意率低于60%, 取消该老师全年绩效考核奖,连续两年满意率低于60%,该老师要待岗或落聘;如果满意率低于90%,该老师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不能参评骨干教师、 名师和优秀班主任。

一石激起千层浪。规定出台后,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有不同的反响。有的说:学生懂教育吗?学生会不会拿这个评价权来要挟老师?家长会理解老师的工作吗? 凭什么要家长对老师的工作说三道四? 有的说:学生、家长评议老师工作好坏可以走走过场,可以尝试一下,但不要动真格,只是作为评价教师的一个参考罢了。有的说:如果真要由学生、家长说了算,老师势必迁就和迎合学生,会不会导致由家长牵着学校和老师的鼻子转?

对于老师们这些担忧,校长不以为然。每年的新生入学教育和新生家长的第一个会议上,校长都要详细地向学生和家长说明这种做法的意义、方式和效果,让每个学生和家长正确对待,正确行使学校交给他们的评议权。事实上,学生和家长不可能把一个差老师评得好,把一个好老师评得差,因为这个评议结果直接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有位家长在评议的时候说:有一个老师一年内从来没有和我通过一次电话,有时候我主动打电话给他,他还不接,对这样的老师我根本不熟悉,怎么会投上满意票呢?有位学生在座谈的时候说:我们班有两个老师很严格,但只有对其中一个老师的严格很佩服,因为他的严格是我们可以接受的;而另外一个老师的严格,我们不领情,因为她的严格太苛刻,有时就是在惩罚我们,所以老师真的对我们好,我们是知道的,我们也不会因为老师严格,在评议的时候来报复老师。有个老师对我们太迁就,太偏爱个别同学,有时干脆不管我们,这样的老师虽然好说话,但对我们的成长不负责任,所以,在评议的时候我们也不会满意。

C篇彰显个性:满足学生生命需求

从新文学校走出去的孩子,不少人有一种感觉:有个性,敢于说“不”。

这种个性是校长和老师们有意“惯出来”的。校长认为:只有尊重孩子的话语权,还给孩子童真童趣,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学生才会有潜能,才会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针对学生个性优势的隐蔽性、随机性和可变性的特点,努力做到因材施教,特别注意发现、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的个性张扬和自由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

学校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学科节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生活,走进社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各种问题。“物理学科节”“语文学科节”“科技创新节”等系列学科节活动,展示各学科知识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探寻知识、热爱科学的激情。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充分彰显智慧、展示才华,感受成功的愉悦,享受教育的幸福!

于是,确保“三个一”,即让学生在校每天多锻炼一小时,多睡一个小时,多阅读一个小时;开设“三门小课”,即演讲、写字、时政课;重“三类教育”,即“习惯教育、扬长教育、体验教育”等举措就确保了学生个性张扬,满足学生的生命需求,让学生每一天生命质量在不断提升。

下午第一节课前20分钟,学校为学生准备的演讲课和写字课,致力于培养学生敢说、会说、会写的能力。每天演讲课,每个班级至少有3位同学要上台进行脱稿演讲,其余同学即兴点评,老师当场评定等级。每天写字课,低年级学生练笔顺和笔画,高年级学生练钢笔字和毛笔字等,学生书写水平大大提高,每次考试, 教师拿到学生书写工整的试卷就感觉心情愉快。

每日要求学生坚持阅读党报党刊, 不仅仅是看,每一位同学都要摘录一个月内国家重大时政以及身边生活中发生的较大事件,同时还要写点评,且每月进行一次评比。许多同学并不只是停留在事件的表面,而是透过现象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

“扬长教育”进课表。学校充分利用所招聘教师的专长,对学生实施“扬长教育”。每周星期日下午和星期三下午,是学生自己选择的社团活动课,是学生欢乐的节日:婉转悠扬的琴声、悦耳动听的歌声、原汁原味的英语故事、绿茵场上生龙活虎的足球小明星、美术室里的画苑新苗、书法班上的书坛奇才、手工小组的工艺能手、练功房里的舞蹈新星、科学实验室里的“小院士”等均是个性张扬的机会。

学校自编校本学案,每个学生只有一本学习辅导资料,教学处对老师文印资料有统一的数量规定,超过了印数,文印室一律拒绝;在考试前,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等课程要继续照上,不能让给文化课老师加班加点;把课堂还给学生, 老师从话语霸权的位置上走下来,把话语权交给学生,于是,课堂自主学习、独立作业、交流质疑成为了主要环节;这样大大减少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留给学生大量的自由时间,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校长一直这么认为,小学、 初中教育重点是习惯养成的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就像刚插下去的秧苗,还不是拼命施肥的时候。

每天上午40分钟大课间和下午最后一节文体活动课是学生最开心快乐的课程。因为学生和老师均必须走出教室, 到室外从事文体活动,确保每天锻炼不少于一个小时。

体验教育,学校每一个举措都渗透了管理者对活动开展目的和意义的深度思考,如果把一年活动串联起来,可以清晰地看到实施教育过程中的思想轨迹和学生生命教育质量提升的有力保障。

———组织学生观看 “爱国影片 ”;

———“五一 ”“十一 ”布置特殊作业;

———“中秋节”,要求学生给父母写中秋家书;

———三月风筝节、四月读书与科技节、五月文化艺术节、九月入学教育活动月、十月红歌会、十一月体育节、十二月英语节;

———教育教学开放周;

———“和春天有个约会”社会实践活动周;

———消防演习、疏散演习等生存演练;

———种植同学友谊树;

———开设心理课和青春期讲座 ;

———设立 “操行银行 ”和 “未来领袖学院”;

———爱心伴你行;

——— 一次“当家”的体验;

———道德信箱、 教师信箱、 悄悄话信箱等六个信箱,搭建了沟通平台;

………

最近,有一个学生书面向校长反映: 临近考试了,有一位老师对他们说,你们的大课间活动、社团活动 、晚上看 《新闻联播》的时间都可以让一让,把精力集中在期末备考上 。 这个学生提出了自己不同的意见,认为校长应该找那个老师交流,不要扼杀了他们喜欢的课程,剥夺了他们独立学习的权利,信的内容说理透彻,措辞适当。接到这份信后,校长分别找了该学生和相关老师谈话,立场鲜明地支持该学生的意见,并将这封信在全体教师大会上宣读,同时要求把这封信放在学校档案室珍藏保管起来。

其实,在校长看来,孩子有主见,活跃一点,敢于说 “ 不 ” ,正是教育应该追求的目标。他心目中最理想 、最心仪的教育就是:让学校和老师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和老师,提供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真正朴实的富有生命温度的教育。

上一篇:中港乡党委政府2010年工作总结下一篇:“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