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

2024-07-07

信阳市(精选12篇)

信阳市 篇1

一、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南部, 与安徽、湖北两省交界, 辖平桥区、浉河区、新县、商城县、罗山县、淮滨县、光山县、息县、潢川县七县二区和固始县, 大部分地区属于大别山脉, 位于中国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上, 气候温暖湿润, 生态环境优美, 是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之一, 有“北国江南, 江南北国”之美誉。

信阳市旅游资源丰富, 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大部分地区地处大别山区, 生态环境良好, 而且这里生活节奏较慢, 人们喜欢休闲养生, 因此适宜发展乡村旅游。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不但有位于信阳市城郊的郝堂村、胡店乡石榴园、十三里桥草莓园、北湖葡萄园等乡村旅游景点, 而且各区县也有一些小有名气的乡村旅游景点, 如金兰山国家森林公园、香如故植物园、董寨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江淮岭生态园区等。这些乡村旅游景点既是人们观光、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也是科学考察、修学旅游的好场所。但是, 信阳市的乡村旅游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还存不少问题。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 对信阳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二、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信阳市乡村旅游的发展起步较晚, 但发展较快, 在发展过程中, 不免会存在一些问题。

1、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信阳市位于河南南部,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该市大部分地区属于山区或丘陵地带, 地形崎岖复杂, 交通不便, 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全市人均收入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 特别是地处大别山深处的商城、新县、固始县等贫困县, 经济发展水平更为落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既影响了对乡村旅游的投资开发, 也影响了本地客源的增长, 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

2、区位优势不明显。信阳市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 离郑州、武汉、合肥三大城市相对较远, 虽然三大城市人口众多, 经济发达, 但是这些地区的游客很少有人专程来信阳旅游, 受它们的经济辐射力较弱。信阳市的乡村旅游景点既不是都市依托型, 也算不上景区依托型, 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有限, 无法从三大城市的经济发展中受益, 更无法吸引全国范围的游客。

3、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 趋于雷同。信阳市的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 趋于雷同。旅游产品的开发大多按照“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屋、春季赏花、秋季摘果”的模式来开发, 缺乏能同时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综合性乡村旅游产品。以信阳市郝堂村为例。郝堂村是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较早且发展较为成功的村子, 曾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但是, 该村的乡村旅游产品仍以观光休闲为主, 其他旅游服务项目还不成熟。游客到郝堂村以后, 就是观赏万亩荷塘, 参观老式民居, 欣赏小桥流水, 或者去当地的农家乐吃上一顿农家饭, 除此之外, 很少再有其他的旅游服务。乡村旅游产品单一, 无法留住游客在此过夜, 更不能延长旅游产业链, 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4、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信阳市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大多是不能外出务工的中青年妇女, 这些人文化素质不高, 服务技能缺乏, 基本上没有受过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培训。大多数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 普通话不标准, 与外来游客沟通有些障碍, 难以了解游客的需求, 提供的服务往往不能令游客满意。

5、旅游设施落后。信阳市的乡村旅游地区基本上都是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村子, 旅游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如道路、公厕、住宿等设施不完备或者质量不达标。落后的旅游设施影响旅游地的可进入性和接待服务质量, 降低乡村旅游景点的吸引力, 影响游客的重游率, 也间接地影响潜在游客,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旅游业发展。

三、促进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旅游产品开发, 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通过乡村旅游产品与其他形式的旅游产品的结合, 形成优势互补的复合型旅游产品, 挖掘具有较大影响力和标识性意义的旅游产品;在保持豫南本土特色和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 加强文化内涵的建设, 突出“大别长淮, 豫南楚韵”的地方特色;延长旅游产业链, 开发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纪念品, 对当地土特产品进行适度包装, 增加旅游购物项目在旅游产业链中的比重;开发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娱乐项目, 留住游客在此过夜, 提高餐饮、住宿等旅游收益。

2、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旅游容量和服务质量。旅游基础设施是否完备, 影响着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容量和接待服务质量。因此, 加强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刻不容缓。第一, 必须完善通往乡村旅游目的地的道路, 建设高等级的公路, 开通通往市区的公交路线, 保证游客“进得来, 散得开, 出得去”;第二, 改善旅游目的地的卫生状况。可以派卫生督导员专门负责景区的卫生状况。地方政府和景区应当响应中央号召, 启动旅游厕所管理大行动,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助、标准规范等手段持续推进, 使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厕所达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要求标准;第三, 加强乡村旅游景区的网络建设, 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 增加对游客特别是青年游客的吸引力。

3、充分发挥旅游扶贫效应, 提高社区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积极性。旅游业在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乡村旅游不仅可以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为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而且可以促进人们的观念更新, 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信阳市地处大别山区,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特别是位于大山深处的新县、固始县、商城县等贫困县区, 人民群众更加贫困, 且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但是这些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应当充分发挥旅游扶贫效应, 提高当地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当地农民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从乡村旅游发展中获得收益。比如, 通过开办农家乐和经营乡村旅馆直接参与乡村旅游经营;在乡村旅游经营户中参与旅游接待;出售自家的农副土特产品;参加乡村旅游合作社和土地流转取得租金, 将资金、人力、土地参与乡村旅游经营获取入股分红等。

4、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 开拓客源市场。世界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同样也深刻改变着旅游业的运行方式。因此, 信阳市的旅游业也应当积极融入互联网时代, 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首先, 信阳市旅游局和各区县旅游局网站应当进行升级改造, 完善各个旅游景点的介绍说明, 并上传一些图文视频资料, 这样访客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各个旅游景点的基本情况, 既形象生动又方便快捷。这一点可以学习驻马店市旅游局的做法, 自己拍摄一些微电影和宣传片并上传至旅游局网站;其次, 乡村旅游景区应当建立自己的网站, 并链接到旅游局网站上来。旅游局和旅游景区网站可以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 并开展有奖问答活动, 吸引公众参与。通过建立旅游电子商务平台, 扩大了受众面, 开拓了客源市场。

5、加强对乡村从业人员的培训, 吸引高素质人才到乡村旅游地区工作。信阳市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大多是一些不能外出务工的中青年妇女, 她们的文化素质较低, 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和接待服务技能。政府可以定期举办培训班, 请有关专家授课。这一点南湾湖风景区管委会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曾经请信阳农林学院的有关专家为农家乐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对乡村旅游的重视, 信阳市乡村旅游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因此, 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从事乡村旅游的经营和管理, 这也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提供了用武之地。政府和乡村旅游企业应当通过优惠政策, 提供良好待遇吸引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等高素质人才到乡村地区工作, 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摘要: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但是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旅游设施落后等问题。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应当加强旅游产品开发, 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社区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积极性, 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 加强对乡村从业人员的培训。

关键词:乡村旅游,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信阳市人民政府网站.信阳旅游.

[2]徐琪.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 2009.37.10.

[3]杨雅莹.旅游扶贫的战略思考[D].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5.4.

[4]国家旅游局网站.贫困人口借五大路径实现旅游脱贫.

[5]国家旅游局网站.“515战略”——52项举措.

信阳市 篇2

经济数据

2010年GDP11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8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460.9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343.3亿元,增长12.2%。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2.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增幅居全省第7位。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4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11元。产业加快向产业集聚区集聚,绿色食品、高端制造、新型建材三大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山信粮业优质稻米产业化综合加工项目、台湾光景光电摄像头生产、奥特陶瓷墙地砖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河南鸡公山文化旅游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志高文化科技动漫产业园开工建设,与港中旅、上海文广等一批知名企业合作深入开展,主题文化建设红红火火,物流业方兴未艾。

工业

上市企业:华英农业、羚锐制药知名茶企:五云茶叶集团、河南蓝天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河南九华山茶业有限公司、信阳文新茶叶有限公司等,全市拥有茶叶品牌“龙潭”、“蓝天”、“九华山”和“文新”4件中国驰名商标,“信阳毛尖”1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广义”、“仰天雪绿”等11 件省著名商标,“新林”等22件市知名商标。河南卢氏茶叶集团、五云茶叶集团、信阳文新茶叶有限公司、河南仰天雪绿茶叶有限公司、河南九华山茶业有限公司、信阳申林茶业开开发有限公司、河南新林茶业有限公司我市7家茶企荣获2010年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同时,五云茶叶集团有限公司是我省上市重点后备企业。外商投资:百威英博、印尼金光(APP)等

金融

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信阳银行、河南省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新县农村商业银行、罗山农村商业银行、在信阳的银行营业机构总数超过300家,在中部地级城市中金融发展十分活跃。证券公司:中原证券、新时代证券、上海远东证券、同信证券、中投证券

商贸

信阳商业网点密集,在信本地商业零售企业有西亚商业有限公司、信阳亚兴集团、信阳百佳超市、一弘百货、百年新天地、亚兴赛博数码广场、北京商场还有联华银珠广场、大商千盛百货、国美电器等国内知名企业及沃尔玛、KFC、麦当劳世界五百强企业。信阳的传统商圈主要有胜利路步行街、火车站商圈、浉河大市场、贸易广场、平桥亚兴购物广场等。

动漫产业

信阳市高校篮球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篇3

摘要篮球技术是在篮球比赛中所运用的各种专门动作方法的总称。随着篮球运动攻防对抗的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规则的演变,促使篮球技术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本文通过对信阳市高校篮球技术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探究篮球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教学策略。

关键词篮球技术分层教学教学观念

篮球技术分为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两大部分。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智慧和心理素质等都是通过技术的运用表现出来的,从而也体现出运动员的运动技巧、应变能力和创造性。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信阳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中国学术期刊网、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等广泛阅读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参考有关篮球技术教学的文章、专著。

2.逻辑分析法。通过逻辑分析,结合文献资料法,对本文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为本论文的研究结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总结归纳法。对所获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针对篮球技术教学的现状,提出改革建议。

二、篮球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篮球教学往往是为了使学生达到掌握某一运动技术或某种标准而去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学的显性指标。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懂战术方法,照搬教材,而不能去完成动作、适应社会和学校多向多层次的需求。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学,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基础性教育,单调技术教学形式和教学训练中的盲目性和无计划性,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学生的篮球水平参差不齐

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因身体原因自然造成学生的篮球水平参差不齐,无法因材施教。在篮球技术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是一般的教学规律。因为学生的差异性很大,篮球技术又多种多样,因而教学方法绝不可以一成不变。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特长的形成。对学生合理而恰当的技术要求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保护和引导了喜爱体育运动的学生群体的兴趣。所以,兴趣和技术要兼得,相辅相承。

2.现代教学技术在篮球教学与训练中运用不够

动作要领是技术动作的核心部分,在篮球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技术动作要领的把握准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灵活、有针对性地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深刻地理解技术动作的内涵,了解动作的规律,并对学生的练习状态做出正确地判断,采用合时、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控制整个教学过程,让不变的教学方法发挥最大地教育功效,它不仅需要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还需要教师艺术般地操作。因而有必要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考虑练习方法的竞争性、对抗性和趣味性,促使學生更加喜爱篮球运动。

3.篮球技术教学效果不明显

技术教学设计要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原地到行进间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体验篮球基本技术,逐步强化基本技术的规范性。在篮球教学比赛与训练中,学生所学篮球战术运用效果不明显,不会根据对手的变化而变化,找不到对方的软肋。组织的战术在比赛实战中没有实际效果,尤其是整体的进攻和防守战术。使学生对战术打法失去信心,甚至表示怀疑战术方案本身,导致在教学中组织战术教学困难,从而影响战术训练的质量。

(二)建议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篮球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自觉地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在选项教学中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2.实行分层教学,变革传统篮球教学方式

目前,我们应针对学生篮球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采取篮球运动特点与技术动作相结合的小组分层教学形式,分层教学形式是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运动水平等情况来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教学活动。小组分层教学形式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将新课程标准中各个领域所要求达成的目标与篮球技、战术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3.加强组合技术训练,提高战术运用能力

加强组合技术的训练,在战术教学训练过程中,不断发现学生的配合习惯和具有特长的攻守方法等。根据学生自身的技术特点组织相适应的战术,提高学生的战术运用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战术成功带来的乐趣和在比赛中战术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季浏.走进新课程丛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

[2] 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 姜平.校本教研指导[M].北京:首都师大出版社.2004.

[4] 陈大伟.校本研修面对面[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信阳市花卉生产现状及建议 篇4

近年来, 信阳市花卉苗木产业快速发展。全市现有花卉苗木面积1.8万hm2;花卉苗木经营户3万余户, 从业人员4.5万人;各类专业公司136家, 其中大中型企业24家;专业经纪人3 000余人;圃地存量约4亿株, 圃地产值逾2亿元。未来5年全市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目标:面积由现在的1.8万hm2发展到3.33万hm2, 实现年产值25亿元。重点建设潢川县花木基地、固始县盆花基地、浉河区“信应”路花木基地等6个花木生产基地, 建成潢川万亩花木精品博览园、新县万亩野生花木驯化培养基地、1个综合型花木大市场和2~3个专业批发市场, 培植100个大中型企业和10万个花木专业户。

据调查, 2015年春信阳市共完成花卉育苗1 051.4 hm2, 其中新发展花卉609.36 hm2, 预计出圃合格苗木1 605.05万株。新育苗木品种主要有火棘、红枫、重阳木、芍药、牡丹、元宝枫、枇杷、白玉兰、栾树、合欢、大叶女贞、法桐、广玉兰、辛夷、樱花、油用牡丹等[1,2]。

2 花卉生产主要措施及特点

2.1 政府引导与政策扶持力度大

2015年,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花卉生产, 对花卉生产加以正确引导、扶持。一方面, 政策引导力度大, 引进了现代园林等一批知名企业, 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育苗模式, 增强了示范带动效应, 有力推动了全市花卉生产建设。同时, 抓好“万亩花木精品园”、油用牡丹园、蓝莓园等示范带动, 唱响信阳花木优势品牌。另一方面, 加强政策扶持, 中央、省政府出台了相应的育苗激励措施。为确保河南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良种壮苗供应以及充分发挥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 河南省政府制定了《河南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优质林木种苗培育扶持办法》, 对优质林木种苗培育予以资金扶持[3,4]。

2.2 花卉协会的引力进一步提升

信阳市花卉协会是一个民间社会组织, 其会员多是从事花木生产经营的成功人士。他们领办具有一级资质、二级资质的园林公司, 经常在全国各地开展业务。通过他们对花木生产经营的实践、花木市场行情的了解、花木产销对路的分析、对外界新品种及新技术的引进、对本市花木产业的信息交流及带动, 有力地促进了信阳市花木产业的发展, 形成种苗产销两旺的局面。

2.3 园林公司引领花农闯市场

目前, 全市已注册园林公司200余家, 其中具有一级园林资质的公司10家, 二级园林资质的公司36家。花农通过公司的带动, 农户在品种选育、育苗新技术应用、苗圃管理、新品种引进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苗木产销对路, 育苗经济收入显著提高, 真正得到实惠。同时, 花木基地也得到壮大, 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2.4 传统花木种植经验进一步弘扬

信阳市潢川县花木生产有2 000余年的历史, 种花育树是传统习俗, 广大花农具有传统的育苗经验, 无论是播种育苗, 还是扦插繁殖、嫁接繁殖都有独特的培育方式。在整地、作床、选种、定植、施肥、中耕除草、修枝、病虫害防治、起苗、包装、移植等方面, 有着熟练的操作技术, 圃地管理较为精细。

2.5 新品种与新技术推动花卉生产发展

美国红枫、日本黄杨、杭州海棠、乐昌含笑、黄玉兰、油用牡丹等苗木都是近2年国内花木市场的精品。信阳市花木生产经营者捕捉这一信息, 从外地引进, 应用一定的育苗技术进行生产, 让这些品种都在信阳市安家落户, 成为信阳市花木的主要成员。

3 花卉生产存在的问题

3.1 品种结构不合理

受短期市场行为的影响, 小苗多, 大苗培育的少, 造成部分品种小苗过剩, 大苗紧缺。

3.2 培育密度过大, 部分苗木品质差

在花木主产区, 由于受土地面积的制约, 一些农户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 培育密度过大, 导致优质壮苗率低。

3.3 优良品种利用率不高

由于优良品种价格较高, 群众急功近利思想严重, 造成部分花卉质量不过关, 繁育的品种难以利用。有些苗木多年未出售, 对花卉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

3.4 部分花农病虫害防治不及时

由于部分农户怕费力费钱, 导致病虫害防治不积极, 影响了花木的品质。

4 加强花卉苗木生产基地管理的建议

信阳市的花木生产发展应立足本地实际, 以科技为支撑, 以市场为导向, 以效益为目标,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坚持“合理定位, 发挥优势, 形成特色”的原则, 采用“行政推动, 效益驱动, 示范带动”的指导思想, 按照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逐步把信阳市的花木产业做大做强。

针对信阳市花木产业发展存在的主、客观问题, 下一步信阳花木产业的发展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基础上, 一是应着力将重点放在抓布局、重科技、调结构、建网络、树龙头、保质量、促发展上, 进而全面推进信阳市花木产业现代化进程。二是以全面提高花卉质量为中心, 进一步优化布局,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花卉市场管理, 完善良种繁殖体系、市场信息, 充分发挥大户苗圃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加大宣传力度, 学习和掌握先进育苗技术、广泛收集各类信息, 根据全市各地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 因地制宜发展花卉生产。

摘要:介绍了当前信阳市花卉生产情况, 浅析了目前信阳市花卉生产采取的措施及特点,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建议。

关键词:花卉生产,现状,特点,问题,建议,河南信阳

参考文献

[1]郎立新, 蒋兰玲.全球花卉产业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分析[J].农业经济, 2007 (3) :74.

[2]周媛.中国花卉企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J].中国花卉园艺, 2007 (7) :21-23.

[3]秦涛, 胡柯, 李素芬.我国花卉产业发展优势研究[J].河南农业, 2007 (16) :22-23.

信阳市水资源概况 篇5

一、信阳市基本概况

信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西周时期,信阳是申伯的封邑地,秦时设义阳乡,北宋改称信阳。信阳有楚汉交融的地域文化,商周、春秋、战国以后,细腻浪漫的楚文化与绵密柔美的中原文化在此交融、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淮河文化。信阳是中华姓氏之根,当今汉姓100个大姓中,有黄、赖、罗、蒋等13个源于信阳或有一支源头在信阳。孔子周游列国的终点、子路问津处都在信阳,司马光砸缸、亡羊补牢的故事也发生在信阳。从这里出土的战国编钟极负盛名。

1、地理方位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南部,处于东经:114.06,北纬:32.125。东与安徽为邻,南与湖北接壤,左扼两淮,右控江汉(左扼两淮,指南淮北淮,右控江汉,指江中汉中),承东启西。淮河上游源头、桐柏山东麓,大别山北麓。屏蔽中原,素有“三省通衢”之称,从古至今,是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又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信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信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信阳地区山水秀丽、气候宜人,素来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豫南小苏州”之美誉。

2、气候条件

信阳地跨淮河,位于中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上,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信阳日照充足,年均1900-21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1-15.3℃,无霜期长,平均220-230天;降雨丰沛,年均降雨量900-1400毫米,空气湿润,相对湿度年均77%。信阳四季分明,各具特色。春季天气多变,阴雨连绵,季降水日数多于夏季,降雨量达250-38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6-30%,夏季高温高湿气候明显,光照充足,降水量多,暴雨常现,降水量400-600毫米,占全年的42-46%。秋季凉爽,天气多晴,降水顿减,季均降水量170-270毫米,占全年的18-20%。冬季气候干冷,降水量少,约80-110毫米,占全年的10%;冬季在四季中历时最长(130天左右),但寒冷期短,日平均气温低于0℃的日数年平均30天左右。

二、信阳市水资源状况

信阳年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年均水资源总量9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1230立方米,是河南省人均的 3.2倍。全市有大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13座,小型水库866座,总库容40.5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占河南省总量的22%。另外,信阳还有温泉水、矿泉水等特殊水资源。

1、地表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即天然河川径流量。信阳市河流主要以淮河及其支流为主, 主要河流有淮河干流、史灌河、潢河、白鹭河、竹竿河、小潢河、浉河等。境内年均降水1120mm , 总水量 205亿m3,扣除蒸发、入渗, 尚有径流深411mm,径流量75.25亿m3,山区年降水量75.05亿m3, 其中资源量32.35亿m3 , 占降水量的43.1%,丘岗地区年均降水量 98.93亿m3, 其中资源量3.50亿m3,占降水量的35.34%;沿淮洼地年降水量13.21亿m3,其中资源,3.50亿m3,占降水量,27.25%,淮北平原年降水量17.67亿m3,其中资源量4.42亿m3,占降水量的250% ;多年平均汛期径流深250mm , 资源量45.7亿m3,占多年平均资源量的60.7%。总之, 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78.60亿m32、地下水资源

信阳市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 淮南山丘区表层土壤以粘土为主。而淮北平原区则是亚砂、亚粘土共存。山丘区地下水受降雨补给后, 由于地形坡度缘故, 以侧向排泄为主, 主要以河道基流形成出现, 成为河川径流的一部分。地下水除排向河流外, 亦以河谷潜流、山前侧渗及泉水出露等形式出现。平原区地下水主要以降水补给为主, 降水补给量约占总补给量的84.0%。根据补排关系计算, 信阳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 山丘区和平原区合计为26.58亿m3。

三、水流水域

信阳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其中,淮河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8.2%,属长江水系的流域面积仅占1.8%。信阳地处淮河上游,淮河在河南省境内流长437公里,其中在信阳境内长363.5公里。淮河支流密集,淮干南侧支流占支流总数的2/3,河短流急,水量丰富,流程在百公里以上的有史河、灌河、浉河、白露河、潢河和竹竿河,均按西南-东北方向汇入淮河。淮干北侧支流是坡水河道,湾多水浅,流速缓慢,流程多在百公里以下,由西北向东南汇入淮河。淮河支流流域面积在2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8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48条,其中一级支流15条。属长江流域的主要是源于大别山主脊南侧的十几支源头细流,河道陡浅,蜿蜒南流,境内流程总长83.7公里。全市河流水面面积共计

3.7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1.96%。信阳年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年均水资源总量9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1230立方米,是河南省人均的 3.2倍。全市有大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13座,小型水库866座,总库容40.5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占河南省总量的22%。另外,信阳还有温泉水、矿泉水等特殊水资源。

1、淮河流域

(1)淮河中国东部主要河流之一。淮河流域由淮河与泗、沂、沭河两水系组成。西起桐柏山和伏牛山,南以大别山和江淮丘陵与长江流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与黄河流域分界。干流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北麓,流经豫、皖至江苏扬州三江营入长江,全长1000公里。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全流域除西、南和东北部为山地丘陵区,面积约占1/3外,其余为广阔平原。淮河流域地处中原,跨豫、皖、苏、鲁4省,重要城市有郑州、开封、平顶山、许昌、漯河、信阳、淮南、淮北、蚌埠、徐州、淮阴、扬州、连云港、兖州、济宁和枣庄等市、县。经济作物以棉花、花生、油菜、烟叶等为大宗。流域内煤炭资源丰富,是全国重点产煤地区。有津浦、京广、陇海、淮南、阜淮、濉阜、符夹等铁路交织其间;公路网遍及全流域;内河航道以京杭运河和淮河干流为骨干,较大支流和下游水网地区都能通航。

贾鲁河发源于新密市,向东北流经郑州市,至市区北郊折向东流,经中牟,入开封,过尉氏县,后至周口市入沙颍河,最后流入淮河。

(2)淮河污染事件

1、新闻标题:淮河水污染事件震惊中外

1994年7月,淮河上游因突降暴雨而采取开闸泄洪的方式,将积蓄于上游一个冬春的2亿立方米水放下来。水经之处河水泛浊,河面上泡沫密布,顿时鱼虾丧失。下游一些地方的居民饮用了虽经自来水处理但未能达到饮用标准的河水后,出现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经取样检验证实,上游来水水质恶化,沿河各自来水厂被迫停止供水达54天之久,百万淮河民众饮水告急。在经过10年一共投入600亿人民币治污后,到2004年,淮河水质竟又回到10年前的水平,这两年来,淮河水质又进一步加速恶化,整个淮河六成水体已经完全丧失水功能,有的河段取得连蚊绳都绝迹了。

2、危害影响

1994年水污染事件污水团所到之处河水发黑发臭,沿淮城市生活饮用水纷纷告急,皮肤病、肠道病发病率增高,工业企业出现停产和半停产状态,洪泽湖鱼虾大量死亡,淮阴市特别是盱眙县水产养殖等遭受重大损失,社会影响很大。而2004年在污水团下泄过程中,淮河水质受到污染,主要对淮南市和蚌埠市的城市供水产生了短期影响,对江苏省盱眙县供水影响不大,由于溶解氧低,洪泽湖部分水域出现了死鱼、死螃蟹现象。

3、淮河污染治理

I、建立跨区域跨部门协作机制,疏通应急机制沟通渠道

水污染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控制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仅仅靠一个机构,还远远不能满足应急反应的要求。预防、处置和控制水污染的危害,需要环保、水利等政府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形成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多部门协调应急机制,并制定多部门联动的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综合控制预案。

污染事件发生时,地方政府机构应采取应急控制措施,同时及时将污染事件的有关情况向流域和下游行政辖区通报。有关环保和水利部门应根据各自的职责要求,分别对发生水污染事件污染源和重要敏感河段水环境采取切实有效的控制和保护措施,减缓污染物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并对污染水体的传输和演进过程进行实时水质监控。流域机构应在强化行政边界水体监测的同时,对流域上下游省区进行综合协调,形成流域上下游联动的工作协调机制,有效控制污染对下游区域的影响。

II、加强水污染事件监测能力,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目前,流域和地方水质监测机构的仪器设备以完成定点、定时的常规水环境监测任务为主,但要开展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动态和实时水质监测工作,实现水质信息的快速传输与处理,设施还不足、条件还不够。而在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方面地方实验室也基本处于空白阶段。这些与水污染事件监测应急的基本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应进一步强化应急监测和污染信息处理能力建设,提高应急动态监测能力,满足突发水污染事件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的要求。

2、南湾湖水域

南湾水库是全信阳市80多万居民唯一一个赖以生存的“大水缸”,位于距信阳市8公里处淮河一级支流的浉河上,水库东西宽约20公里,南北长约50公里,水域面积75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16.3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量4.49亿立方米,是建国初期兴建的一座集防洪、灌溉、城市供水、发电、水产养殖、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治淮水利工程,是河南省一类大型水库。风景优美的信阳南湾水库位于淮河最大的支流浉河上,在河南省信阳市城市规划区内,位于信阳市西南8.5km浉河上游南湾村,大坝距市区中心7公里,是建国后首批兴建的大型治淮骨干工程。水库工程开工于1952年,建成于1955年,1955年1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其功能当初第一考虑的是防洪,其次是灌溉,然后是发电和水产养殖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水库已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发展成为集城市工业与生活供水、水利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

1、南湾水库地表水质特征(2004年调查)

南湾水库作为信阳市集中式供水水源地,上游无大、中、小的城市,乡镇企业规模不大,无工矿企业 ,多年来水质 良好 ,比较稳定。根据多年来的水质监测成果,南湾水库水质符合国家颁发的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类水体标准 ,对照建设部发布的 《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除混合度达到二级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外,其余项目均达到一级饮用水水源标准。

2、南湾湖水质污染的主要来源

根据调查,南湾湖水质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南湾水库上游的周边乡镇:一是紧临库区的城镇居民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二是农药残留和森林植被破坏产生的污染。三是农用船只排放的有害物质。

3、南湾管理区成立后保护南湾湖水质和防止水质污染所做的主要工作。一,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区广大人民群众保护南湾生态环境意识。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南湾境内现有污染源的治理。三,着眼于长远,认真做好南湾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4、保护南湾湖水质下一步应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对水库水资源的经常性管理

二、加强对库区周边集镇和农村的综合整治。

三、加强对库区周边乡镇规划建设管理。

四、加快制定保护南湾湖水质的地方性规章制度。

四、信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蓄水工程信阳市现有水库883座, 其中大型水库5座, 中型水库13 座,小型水库865 座。水库总库容为42.46亿m3,其中大型水库总库容为32.74亿m3, 中型水库总库容为3.57亿m3, 小型水库总库容为6.15亿m3.2、灌溉工程信阳市已建成万亩(667hm2)以上灌区36 处, 有效灌溉面积24.32万hm2其中3.33万hm2以上3处, 分别是南湾灌区、梅山灌区、鱼占鱼山灌区。南湾灌区覆盖平桥区、罗山县、息县和正阳3县1区, 有效灌溉面积4.93万 hm2。

3、水利工程供水状况信阳市蓄水工程年供水为15.42亿m3, 引水工程为1.51亿m3。,机电井供水量为1.61亿m3,机电站及水轮泵供水为,2.19亿m3, 共计20.73亿m3。

4、城市供水现状目前, 信阳市市区固、光山、罗山演川、新县已拥有较完善的净水、配水设施, 拥有城市供水管道504km,全市城市供水能力达38万吨t/d, 其中信阳市自来水公司供水能力23.3万吨t/d, 城市自备水源14.7万吨t/d,人均189L/d , 城市供水普及率达 90.2%

五、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忧患意识不强

一些部门的领导普遍存在糊涂认识,认为信阳市地处于淮河流域上游 属水资源丰富区 不存在缺水问题 而目前实际情况是全市水资源总量为88.04亿m3,约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21。3%,人均水资源量仅

为1100m3;低于全国2300m3的平均水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不足,使得我市部分县区用水紧张现象时有发生。其次是河川径流年内、年际变化大,丰、枯水年之间相差2-3倍,一些年份曾出现过早情严重的现象。2,用水浪费

信阳市农业是用水大户,农业用水占整个用水量的80%以上,但是由于灌溉工程不配套,技术落后,管理不善,不注意节约用水和合理用水 ,水的利用率很低,渠系利用系数只有50%左右 ,每公顷灌溉用水量在7500m3左右。信阳市工业不发达,技术水平含量低,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低 ,万元产值用水量较高。3,水污染日趋严重

信阳市所属淮河流域虽经国家治理,实行达标排放,水质有所好转,但形势不容乐观。据水文部门的监测资料表明:信阳市淮河干流、狮河、潢河、史河等13条河段中,可作为饮用水源的仅 占54%,淮河干流现有175km河段属于 v 类水标准。可见,治理淮河水污染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六、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大宣传,提高水资源忧患意识。搞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让人人关心水、珍惜水、保护水,是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提高水资源忧患意识,正确处理开源与节流关系的思想基础。

2、加强组织领导,实施 目标管理。多年来,信阳市根据水资源管理“五统一、一加强”原则,坚持与各县(区)签订水资源管理目标,要求各县区将水资源统一管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通过目标管理,全市累计发放取水许可证1642套,其中工业246套,生活599套 ,农业634套,其它用水14套。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3、强化年审管理,加强全面服务。取水许可证年审制度 ,是实行权属管理 ,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的核心内容。通过取水许可年审工作,促进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4、实现了全市水资源一体化管理。

主要是按照新《 水法》、《 河南省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 ,进一步加强

水资 统 管 ,作步、方法、措施 落实。

七、结束语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效保护与管理,是维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水资源良性循环的主要保证,也是维持社会进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只有在深入的了解了水资源的形成分布,开发与利用,掌握水资源评价的基本论和方法,才能更好的为未来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做出自己的贡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1995年8月8日国务院令第183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水质,保障人体健康和人民生活、生产用水,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淮河流域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地表水体的污染防治。

第三条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目标:1997年实现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2000年淮河流域各主要河段、湖泊、水库的水质达到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实现淮河水体变清。

第十一条 淮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排污总量控制计划,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内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排污总量控制计划,并纳入本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计划。

第十八条自1998年1月1日起,禁止一切工业企业向淮河流域水体超标排放水污染物。

第二十二条 禁止在淮河流域新建化学制浆造纸企业。禁止在淮河流域新建制革、化工、印染、电镀、酿造等污染严重的小型企业。严格限制在淮河流域新建前款所列大中型项目或者其他污染严重的项目;建设该类项目的,必须事先征得有关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禁止和严格限制的产业、产品名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拟订,经领导小组审核同意,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

信阳市 篇6

为了更好地向茶企、茶商传达,进一步落实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在2012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抓好信阳浉河茶叶产业集群试点”的指示,本报记者采访了信阳市浉河区茶叶管理局局长张广成,张局长长期奔走于浉河区茶叶发展的最前端,言语间流露出对浉河区未来茶业发展的憧憬与肯定。

记者:请问张局长,目前浉河区茶产业发展处于一个怎样的现状?

张广成:浉河区茶产业发展速度很快,具体表现在:1.全区茶园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居全省第一位;2.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中心城区、主产地镇区各类茶叶门店300多家,省内外大中城市各类茶叶门店600多家;3.龙头带动明显增强;4.品牌建设成效突出;5.技术研发取得突破;6.先进技术推广应用;7.茶文化进一步繁荣,茶文化正逐步融入城市发展,融入市民生活。虽然浉河区茶产业前景可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区茶产业种植规模虽然很大,但产业链不完善,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企业协作、创新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为此,加快我区茶产业优化升级,实现茶叶产业集群发展是目前最重要的一步路。

记者:对浉河区茶产业的明天,您是信心满满,请您简单谈谈浉河区茶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条件?

张广成:我们的资源、区位、文化、政策都是浉河区发展茶叶产业集群最大的优势。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和《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浉河区列为茶叶生产加工核心带,给予政策支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饮茶的需求明显地从生理性需求发展至精神享受需求,茶文化与休闲消费需求也日益凸显。浉河区生态绝佳,茶文化底蕴深厚,极具休闲旅游优势,充分利用好这些优势,对提高浉河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综合竞争力作用巨大。

记者:地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正确领导,在这方面市政府有没有制定指导思想与发展原则?

张广成:首先,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一个主题(茶叶产业集群建设)、紧扣两个抓手(打基础、促龙头)、建设三大功能区(生态种植基地与观光体验区;集中加工、仓储物流与文化创新园区;高端研发、人才培养与产品展示交易区)、实现四大目标(建成桐柏大别山山地生态示范区、全国茶叶产业发展先锋区、中原“三化”协调发展引领区、华夏茶文化传承创新体验区),发挥五大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引领全国茶产业发展、促进茶产业人才培养、形成涉茶产业集聚效应、推进茶叶科技创新示范),从而大力促进浉河茶叶产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其次,以发展生态茶园为方向;建立健全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加快茶产业集聚发展、茶农集中安置;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和标准化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产品创新、观念创新和链条创新是我们在发展茶叶集群产业时所必须遵循的几大原则。

记者:请您谈谈浉河区最终希望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并具体介绍下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关于实体建设方面的分区功能以及主要的一些建设任务。

张广成:总的目标就是我们希望能够建成桐柏大别山山地生态示范区、建成引领全国茶叶产业发展的先锋区、打造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引领区、打造华夏茶文化传承创新体验区,最终建设别具特色的浉河民居,开发风格独特的浉河茶饮食,展示引人入胜的茶乡风情,建成游客休闲体验最向往的目的地。

功能分区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大力推进生态茶叶核心基地与观光体验区建设。主要建设任务是打造60万亩生态茶园基地与生態观光园,建立茶园生态系统,开展有机茶、绿色食品认证,建设茶叶初制加工清洁化体系等等。二是积极推进集中加工、仓储物流与茶文化创新园区建设。建设的重点是打造茶叶机械制造园区,建设“中国信阳红茶文化大观园”,建设省级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推进农民进城安居工程建设等等。三是加快推进高端研发、人才培养与产品展示交易园区建设。主要建设项目和工作任务是推进信阳国际茶城建设,以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为基础,升格设立涵盖茶产业产前、产中、产后人才培养的本科院校,推进五云茶叶蒸青绿茶机械加工项目、年产5000吨红茶机械加工项目和年产100万吨茶饮料加工项目等。

信阳市:手机一摇春茶到 篇7

清明节前,河南省春茶陆续开始采摘、上市。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互联网+茶叶”的新兴销售模式,为古老的茶文化注入了时尚气息。

2015年3月30日,在第四届文新春茶节开幕现场,微信购茶、手机“摇一摇”参与全民炒茶和抽奖等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参与。文新茶叶有限公司从2013年起开展茶叶电子商务以来,销售额以每年1至5倍的速度递增,目前网络渠道销售额已占到该公司总销售额的1/10。

来自河南省茶叶协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河南省茶叶产量达6万吨,总产值达90亿元。随着电商模式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品牌茶企开始在天猫、淘宝、京东、1号店等第三方平台上开设旗舰店,品牌茶企电商化已经成为茶企拓展销售途径的必然方向。

信阳市主要经济树种栽培技术 篇8

1 板栗 (Castanea mollissima)

落叶乔木, 果实含蛋白质5.7%、脂肪2.0%、淀粉25%, 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强血的功能, 栗树材质坚实, 纹理通直, 耐湿抗腐, 可作枕木、地板、桥梁、家具等用材。

1.1 板栗园地选择

板栗园应选择地下水位较低、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忌在土壤盐碱、低湿易涝、风大的地方栽植。在丘陵岗地开辟栗园, 应选择地势平缓、土层较厚的近山地区发展。

1.2 品种选择

应以当地选育的优良品种豫罗红、豫栗王、大板栗、二板栗、红油栗等为主栽品种, 适当引进石丰、金丰、海丰、青毛软刺、处暑红等品种。根据不同食用要求, 应以炒栗品种为主, 适当发展优良的菜栗品种, 同时做到早、中、晚品种合理搭配。

1.3 合理密植与配置授粉树

计划密植栗园可栽900~1 665株/hm2, 以后逐步进行隔行隔株间伐。以平原栗园450~600株/hm2, 山地栗园600~900株/hm2为宜。栗树主要靠风传播花粉, 但由于栗树有雌雄花异熟和自花结实现象, 单一品种往往因授粉不良而产生空苞。因此, 新建的栗园必须配制10%授粉树。应选择品质优良、大粒、成热期早、涩皮易剥的品种作授粉树。实践证明, 信阳市用处暑红作授粉树效果较好。

1.4 肥水运筹

合理施肥是栗园丰产的重要基础[1]。基肥应以土杂肥为主, 施用时间以采果后秋施为好, 此期气温较高, 肥料易腐熟;同时此时正值新根发生期, 利于吸收, 从而促进树体营养的积累, 对翌年雌花的分化有良好作用。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 配合磷、钾肥, 追肥宜在早春和夏季进行, 初栽果树追施尿素300~500 g/株, 盛果期大树追施尿素2 kg/株。追后要结合浇水, 以充分发挥肥效。夏季追肥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进行。板栗较喜水, 一般在发芽前和果实迅速增长期各灌水1次, 有利于果树正常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提高。

1.5 整形修剪

板栗树修剪分冬剪和夏剪。冬剪是从落叶后至翌年春季萌动前进行, 它能促进栗树的长势和雌花形成。主要方法有短截、疏枝、回缩、缓放、拉枝和刻伤。夏季修剪主要指生长季节内的抹芽、摘心、除雄和疏枝, 其作用是促进分枝, 增加雌花, 提高结实率和单粒重。

1.6 花果管理

疏花可以直接用手摘除后生的小花、劣花, 尽量保留先生的大花、好花, 一般每个结果枝保留1~3个雌花为宜。疏果最好用疏果剪, 每节间上留1个单苞。在疏花疏果时, 要掌握树冠外围多留、内膛少留的原则, 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1.7 采收与贮藏

板栗采收方法有2种, 即拾栗法和打栗法。拾栗法就是待栗充分成熟, 自然落地后, 人工拾栗实。打栗法就是分散分批地将成熟的栗苞用竹竿轻轻打落, 然后将栗苞、栗实拣拾干净, 一般2~3 d打1次。

2 核桃 (Juglans regia)

落叶灌木。核桃仁是营养价值很高的干果, 含有17%~27%的蛋白质, 60%~70%的脂肪, 还含有VA、VB、VC等物质, 可作糕点原料;核仁油为高级食用油, 同时又是一种干性油, 可供制上等油漆及绘画颜料的调配剂。木材质优, 可制造器械及高级胶合板。核桃树性喜温暖湿润环境, 但也耐寒、抗旱。对土壤要求较严, 重黏土、过湿土及地下水位高的地方不宜栽种, 适于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p H值6.5~7.5的砂壤土。

2.1 播种

8—9月果熟后采种, 脱皮、晾干、干藏。3月中旬将种子用冷水浸泡2~3 d, 捞出后混湿沙, 堆于向阳处。高30~35cm, 上面盖10 cm厚的湿沙, 每天洒水1次保持湿润, 晚间盖草帘或薄膜保湿保温, 10~15 d果壳开裂、露白即可播种。每天挑选1次, 分批播种, 播种时应足墒播种。先按行距40~50 cm开沟, 株距按15~20 cm点播, 点播时2条合缝线平行于地面, 深度以果上距地表3~5 cm为宜, 覆土后压实保墒。

2.2 嫁接

嫁接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首先采集接穗, 3月中旬在芽即将萌动时, 采集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枝作接穗, 采后分品种进行湿沙贮藏, 4月上旬待核桃砧木芽萌动开始嫁接。砧木要求粗度在1.5 cm左右, 距地面10 cm处进行嫁接。核桃嫁接时有伤流, 不易成活, 嫁接前12 d内必须在根际部刻伤至木质部“放水”, 再行劈接或插皮接, 接后用塑料条绑紧伤口, 接穗上端用漆涂抹防止水分蒸发。成活后及时除萌松绑, 松绑时间以新梢生长20 cm以上时进行为宜。待嫁接苗长至40 cm左右时, 用小竹竿或木棍固定, 以防风折。效率最高、成活率最高的嫁接方法为“方块芽接”。

2.3 栽植

栽植时间在3月下旬萌芽前后, 栽植一至二年生苗木成活率高, 栽后应浇透水, 并加强水肥管理, 经常松土除草, 雨季注意排水, 在6—7月注意防治病虫害。生长期应进行修枝, 干高保持在3 m以上。落叶后不可剪枝, 否则易造成伤流, 影响树木长势[2]。

2.4 土肥管理

酸性土定植前应施石灰, 注意土壤深翻或树盘深翻, 以利幼树早结果、丰产、稳产。核桃施肥量为:一至二年生幼树, 每年施氮100 g/株, 磷、钾肥根据土壤中磷、钾的含量适当施用;成年树基肥施厩肥150~250 kg/株、磷肥1.5~2.5kg/株、灰肥2.5~5.0 kg/株。每年追肥2~3次 (发芽前、落花后和果实硬核期) , 追施氮肥1.0~2.5 kg/株。

2.5 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炭疽病、核桃枝枯病, 虫害主要有蚜虫、天蛾类食叶害虫。其中核桃枝枯病属真菌性病害, 主要危害枝干, 造成枝干枯死。一般植株受害率20%左右, 重者可达90%, 该病主要影响树势生长和产量。病菌在病枝上越冬, 通过伤口侵入, 只危害弱树。防治方法是清除病枝, 集中烧毁。

3 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Abel)

油茶是我国主要的木本油料树种, 种仁含油率高达53%, 茶油为食用油, 经加工后, 可作工业和医药原料。常绿小乔木, 高达4~6 m。

3.1 选地造林

油茶适应性较强, 在较差的立地条件下也能生长, 但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 并让油茶高产稳产, 造林地应选择排水良好、向阳及土壤深厚、疏松、p H值4~7的丘陵地或海拔在800 m以下的山腰缓坡地。造林方法为植苗造林;苗木选择优良无性系嫁接苗, 苗龄1~3年均可;造林时间一般以立春至雨水栽植为好, 最迟不能过春分[3]。造林宜雨前、雨后的阴天进行为好;造林密度根据立地条件、品种特性、经营目的而定。栽植株行距可采用2 m×3 m、3 m×4 m等。

3.2 幼林抚育

一般每年松土除草2次, 第1次在5—6月进行, 第2次在8—9月进行, 做到不伤根、不伤皮、不伤枝、蔸边浅、冠外深、逐年深;在林内间种农作物可以达到以耕代抚的效果, 间种花生、豆科绿肥等矮杆作物较好, 不能间种藤蔓作物、高杆作物、吸水吸肥很强的作物。通过修剪可培育丰产树形, 整形应根据品种、树形而定。首先要形成主干和枝干, 一般主干高80~100 cm, 以便于培育管理和集约经营。为了促使树体生长发育, 形成饱满的、分枝均匀的树冠, 要控制油茶早期结实, 以促使养分集中用于抽发壮枝, 扩大树冠。

3.3 丰产林管理

垦复分为冬季深挖和夏季浅锄, 冬挖以扩穴为目的, 以不伤根或少伤根为原则, 深25 cm左右。夏锄深度不超过10cm, 以不伤根为准。油茶修剪的季节, 以收摘茶果后到春梢萌发前这一段时间内进行比较好, 即11月至翌年2月。修剪的步骤为先剪下部, 后剪中、上部;先剪冠内, 后剪冠外。要做到修得均匀, 通风透光为宜, 上下不得过多重叠, 左右不拥挤, 以增大结果体积。一般的油茶树一次修剪不宜过大, 应以疏删、轻修为主, 把枯枝、病虫枝、下脚枝、寄生枝等剪掉为宜。修剪下来的枝条, 特别是病枝、虫枝, 要搬出林外妥善处理, 修剪后要及时抹除萌芽。施肥可以减少落果, 特别是氮、磷、钾等肥料的配合使用效果较好。油茶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 化学肥料为辅, 施肥时应注意氮、磷、钾的配合使用[4]。加强培育管理, 促进生长健壮, 抚育管理精细, 可以改善油茶林地的环境条件, 减少落花落果。加强病虫害防治、喷灌等, 也可提高坐果率和减少落果。

参考文献

[1]许时钦.板栗丰产栽培[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8.

[2]马玉周.核桃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2) :120, 127.

[3]韩宁林, 赵学民.油茶高产品种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信阳市 篇9

1 林木种苗生产利用现状

1.1 林木种苗生产供应情况

信阳市现有林木种苗 (花卉苗木) 面积22 341.2 hm2, 年产苗量33 240.0万株。其中, 潢川以卜塔集镇为中心向周围乡镇辐射, 光山县以天赐城村为中心、罗山县以县城区为中心、信阳市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向周边延伸, 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 初步形成了4个花卉产业集群。这4个地区的花木公司、土地承包大户和农户专业从事绿化苗木的生产, 苗木收入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农村经济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苗木经济板块。其他各县区也种植了面积不等的花卉苗木。据调查统计:2014年全市共完成大田造林育苗面积为809.8 hm2, 预计出圃合格苗木5 400万株;新发展园林绿化及花卉类树种育苗1 001.1 hm2, 预计出圃合格苗木2 320万株。

目前, 信阳市油茶、板栗、茶叶、银杏、油桐、麻栎、“三杉”和枫香等主要造林树种种子供应能力比较充足。有一定的种子贮备能力, 用于林木种子贮备的低温库有4 000 m2, 贮藏种子800 t;常温库有3 200 m2, 贮藏种子800 t。

1.2 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情况

1.2.1 林木种苗工程建设。

自1998年启动国债资金, 实施林木种苗工程建设以来, 信阳市先后实施了林木种苗工程项目16个, 建设规模975.7 hm2。其中, 林木良种基地 (新县银杏板栗基地、罗山董寨杉木板栗基地、息县杨树繁育基地、南湾林场复叶槭基地和新县、商城、南湾林场4个油茶基地) 建设规模220.2 hm2, 年产板栗、油茶和银杏等种子36.6 t, 年产油茶、板栗、银杏和杨树等良种穗条1 147万根;林木采种基地 (鸡公山“三杉”基地、商城黄山松基地、新县林场檫木基地和南湾林场枫香基地) 建设规模455.5 hm2, 年产“三杉”、黄山松、檫木和枫香种子67 t;国有苗圃改扩建项目, 建设规模320 hm2。16个项目投资总额逾2 600万元, 其中, 中央投资1 500万元, 地方配套1 100万元以上。这些项目大部分都已顺利完成建设任务, 在信阳市林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2.2 省级林木种质资源项目实施。

2004年开始, 信阳市先后实施省级林木种质资源项目近30项, 其中, 建立较完善的林木种质资源收集圃11处, 总保存面积26 hm2, 收集了板栗、油茶、石榴、梨树、柿树、枸骨、红果冬青、黄连木等多个优良乡土树种的种源20个, 品种241个;建立了较完善的林木种质资源采穗圃5处, 总面积9.7 hm2, 品种22个, 已年产良种穗条98.2万个;建立了林木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库4处, 保存面积193.3 hm2, 野生资源群体数37个。通过林木种质资源项目的实施, 有效地收集、保护和利用了优良乡土树种的种质资源, 为当地林业三大体系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2.3开展林木良种选育推广工作。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 以林业科研、推广、教学和生产单位为主体, 积极开展林木良种选育推广工作, 初步建立了林木良种选育推广体系, 为林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到2013年, 在杉木、马尾松、杨树、火炬松、湿地松、“三杉”、檫木、板栗、油茶、银杏和小杂果等树种良种选育、引种与推广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先后选育了杉木优良种源、豫罗红、豫栗王、艾思油栗、豫银杏1号和潢川金桂等一批优良品种, 通过了省级以上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 (认) 定。引进了“三杉”、檫木、意杨69和72、欧美杨107和108、中林2000系列杨、火炬松、湿地松、油茶良种、优良小杂果等一大批适宜在信阳市生长的优良树种 (品种) , 有力地提高了当地林业生产力和综合效益。

1.3 林木种苗执法情况

近几年来, 信阳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种子法》, 建立健全了林木种苗执法机构及执法队伍, 各县区都有林木种苗管理站 (大多挂牌在林技站) 。积极开展林木种苗执法工作, 加强种苗行业管理, 不断规范种苗市场秩序, 促进了全市林木种苗事业的健康发展。全市从落实“两证”制度抓起, 以严格执行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制度, 作为依法治种苗的突破口, 把好市场“准入关”。如在油茶种苗管理中, 认真落实“四定、三清楚”要求, 实行了定点育苗和严格的管理。在林木种苗执法中, 重点查处制售假劣林木种苗, 近两年春季, 信阳市林业局组织检查组, 开展查处制售假劣林木种苗和保护植物新品种权专项行动, 先后对潢川、光山、商城、新县等县区重点花卉苗木市场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为了强化林木种苗质量监控和检验, 按相关法规要求, 严格种苗质量抽检。每年春季省、市、县林木种苗站组织质检人员对林木种苗质量进行了抽查, 并检查档案情况, 填报质检统计表。抽查重点:一是林业重点工程造林使用的林木种子及苗木;二是国家级、省级林木良种基地及享受国家、省级良种苗木补贴的育苗单位。

1.4 林木种苗信息服务情况

初步建立了林木种苗信息服务体系 (信阳市林木种苗网) , 及时发布信阳市林木种苗生产余缺情况和市场供求信息, 为社会各界了解政策法规、种苗动态以及市场行情提供了查询和交易的平台。同时, 按照上级要求, 每年及时上报种苗余缺信息、育苗进度报表、半年统计报表和全年统计报表等。

2 存在的问题

2.1 种苗生产不规范, 质量不高, 档案不完善

在实际育苗中, 育苗单位往往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只注重数量, 而忽视质量, 导致苗木合格率不高, 一旦上山造林, 将影响造林质量。有些圃地管理粗放, 种苗质量不高。此外, 普遍存在生产经营档案不完善, 缺少种子 (穗条) 来源、育苗日志、种苗销售去向清单等。

2.2 林木良种基地和采种基地建设质量不高

在信阳市已实施的国家和省级良种基地和采种基地建设中, 由于投资和认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有些项目建设的质量不高, 有的建成后管理不到位, 林分质量下降, 没有达到预期的采种数量及质量。

2.3 林木种苗管理机构亟待加强, 对种苗管理和执法不到位

全市只有3个县 (区) 种苗站是独立设置的, 其他均挂牌在林技站。林木种苗管理、执法和检验队伍不健全, 技术力量不高, 经费严重不足, 手段落后, 达不到林木种苗管理工作的需要。加上认识和宣传不到位等原因, 对种苗管理、执法和质检不到位, 仍然存在无证生产、经营林木种苗现象, 以及种苗销售缺少“两证一签”等问题。

2.4 种苗信息化服务不到位, 种苗信息网络有待完善

由于认识不到位等原因, 有些县 (区) 对种苗信息化工作重视不够, 缺乏服务意识, 一方面对上级安排的信息上报工作不认真、不及时;另一方面, 不能及时为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者提供种苗信息服务。目前, 信阳市的种苗信息网络尚处初建阶段, 各县 (区) 未建种苗信息网络。

3 建议

3.1 加强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建设

在信阳市现有的林木良种和采种基地的基础上, 科学制定林木良种及采种基地发展规划, 重点建设油茶、板栗、银杏、茶叶、潢川金桂等林木良种采穗圃和“三杉”、黄山松、麻栎、檫木、枫香等林木采种母树林, 加快良种换代步伐, 不断提高良种品质。选择现有基础条件好、技术力量强的国有苗圃确定为保障性苗圃, 培育主要造林树种良种壮苗、珍贵树种苗木、生态林苗木, 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同时, 认真落实省下达的育苗任务 (大田育苗、新发展花卉面积) ;做好国家良种补贴和省级优质扶持育苗任务的申报、落实和监管等工作。

加强特色花卉苗木产业发展, 积极培育一批苗木花卉龙头企业, 进一步加快苗木花卉集群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步伐;加强鲜切花、盆花、盆栽植物、绿化苗木等特色苗木花卉品种推广及基地建设, 注重野生花卉植物的开发和利用;建设一批重点花卉研发基地、种质保存和技术培训基地, 提高花卉品质和效益, 打造花卉品牌, 实现“区域性小产业”向“区域性大产业”转变[1,2]。

3.2 加强林木良种选育推广体系建设

3.2.1 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

为加强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存, 认真做好种质资源建设的5~10年发展规划, 集中资金建设有地方特色的种质资源保存库和良种资源收集圃。重点开展香果树、青檀、大别山五针松、金钱松、秤锤树等珍稀、濒危林木种质资源保护, 建立原地及异地种质资源保存库;同时, 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这些野生种质资源。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 积极引进适宜信阳市生长的油茶、板栗、茶叶、银杏、杉木、杨树、核桃、油用牡丹等国内外优良林木种质资源, 建立良种资源收集圃和采穗圃。

3.2.2 加大林木良种选育推广力度。

切实制定当地主要用材树种、经济树种、能源树种、观赏树种及特色花卉的中长期育种计划, 争取各级各类科技计划的支持。其中, 用材林以杉木、杨树、栎类、马尾松等树种为主, 经济林以茶叶、板栗、油茶、油桐、银杏、葡萄、猕猴桃等树种良种选育为主。加大林木良种宣传和示范推广力度, 建立林木良种示范林基地, 促进良种辐射推广。

3.3 加强林木种苗行政执法体系建设

3.3.1 加强林木种苗行政执法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市、县 (区) 二级林木种苗管理机构, 加强林木种苗执法和质量监督检验基础设施建设, 配备必要的行政执法、质量检验仪器设备, 全面提高林木种苗行政执法管理和质量监督检验水平;充分利用信阳市林木种苗质检站的平台, 积极开展林木种苗的抽检与监管;强化林木种苗行政执法人员培训, 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林木种苗执法队伍。

3.3.2 加大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力度。

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依法行政要求, 积极开展林木种苗法制宣传教育, 加大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力度, 严格执行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检验检疫、标签、档案等管理制度, 规范种苗生产经营活动, 依法管理种苗市场。加大对林木种苗的抽检力度, 重点对林业重点工程用种苗及林木良种育苗、省级优质扶持育苗进行抽检。

3.4 加强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在现有的林木种苗信息网络基础上, 建立自下而上的林木种苗信息网络, 重点加强县 (区) 级的林木种苗网络建设, 把种苗生产经营企业和合作组织等育苗单位统一纳入到一个网络平台上, 及时、准确发布林木种苗供应和余缺调剂信息, 引导林木种苗生产有序进行。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业务咨询、信息交流等活动, 为企业和林农提供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利用现有条件重点建设信阳市城区、潢川、罗山和光山等林木种苗交易市场, 拓展互联网交易平台, 培育林木种苗交易集散地, 为林木种苗供需双方提供交易场所。支持和鼓励花卉、苗木主产区举办区域性展销活动, 发布林木种苗生产供需信息, 指导林木种苗生产[3,4]。

摘要:在全面总结信阳市林木种苗生产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就林木种苗四大体系建设提出今后的工作建议。

关键词:林木种苗,现状,问题,建议,河南信阳

参考文献

[1]刘红.国外林木种苗发展概述[J].世界林业研究, 2007, 20 (6) :11-16.

[2]何小洋, 刘晓春.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J].江苏林业科技, 2014, 41 (1) :50-52.

[3]张哲, 毛俊宽.南召县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5) :178-179.

信阳市 篇10

1.1 信阳市社区科普活动

一年一度的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 信阳市科协认真履行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 组织成员部门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 把科学素质工作渗透到群众日常生活中去, 围绕低碳生活、公共安全、医疗保健、食品健康等方面的内容, 开展现场咨询、义诊、有奖知识问答等活动, 内容丰富、形式活泼, 吸引了社区居民热情参与。

1.2 各区积极探索社区科普新模式

浉河区的一些社区组织社区居民科普游, 参观市科技馆、博物馆, 将科普游融入科普教育与休闲旅游于一体, 备受社区居民欢迎。平桥区围绕科学生活、反对愚昧迷信和伪科学等内容, 科学普及与文化活动相结合, 科教影片、科普文艺演出在各社区巡回展开, 同时科普大篷车亮相社区, 使社区居民感受新科技带来的生活趣味。在每年信阳毛尖收获之际, 在社区内进行茶叶的种植、采摘、后期加工等知识的宣讲。

1.3 发挥新媒体优势, 社区科普宣传公共服务不断提高

信阳市政府门户网站、信阳日报、信阳电视台和信阳广播设立了科普栏目, 开办了信阳科协网等科普类网站。充分发挥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优势, 开展科技培训和信息服务, 使网络和移动媒体成为传播科普信息、服务公众科普需求的重要载体。深入开展民生科普活动。信阳市科协开通科普短信平台, 2012年1月1日, 信阳市科协手机科普短信服务平台正式开通运行。2013年以来, 已累计发送科普信息5万余条次。不断增强科普服务能力, 同时在信阳教育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科普大篷车》节目, 截至目前, 累计播放130余期, 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喜爱。

1.4 信阳市科普工作实力明显增强

2013年上半年, 信阳市科技局按照省科技厅部署, 对全市八县两区及市直所有涉及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机构和组织共计近200个单位全面开展了科普统计调查工作, 重点调查涉及科普人员、科普场地、科普经费、科普传媒、科普活动等5个方面重要内容。各项调查数据显示, 目前信阳市科普工作实力进一步增强, 已初步实现良性运行发展。

2 社区科普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社区科普设施建设尚不平衡

由于城市建设的规划布局原因, 社区建设的早晚、大小不一样, 导致社区科普设施建设的步伐、规模不平衡。就信阳市而言, 新城区由于建立时间短, 资源比较丰富, 财政支持较多, 科普设施建设投入相对较多, 科普工作成效较好。老城区建立时间较久, 基础设施比较差, 科普设施少, 科普投入的经费渠道也少。

2.2 科普创新活动有待提升, 多元化趋势有待加强

科普益民行动计划已在信阳市社区内推广开展,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社区居民从中获益不少, 同时也提高了这项活动在基层社区的影响力, 各社区也采取多样形式进行科普宣传, 吸引广大社区居民。就目前调研情况而言, 反映出来的情况是:各社区开展的科普活动鲜有代表自己地方文化特色的活动, 所开展的活动内容大同小异。

2.3 社区科普经费投入仍显不足

目前, 信阳市政府对于科普经费的投入占科普总经费的99%, 政府压力较大, 且尚未形成一套有效的投入机制, 这些有限的投入很难满足科普工作顺利开展的需要。据调查数据表明, 由于资金、人力等方面局限性, 信阳市的科技馆、图书馆、阅览室等公共设施数量不足, 相对短缺, 满足不了社区公众参与科技活动、获取科技信息的硬件需求。

3 提高社区科普工作中的有效对策

3.1 整合辖区资源, 加强老城区社区科普设施建设

争取社会各界对社区科普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加大对社区科普设施的投入, 尤其在重点综合改造社区和老城区的住宅小区。注重引进和培育一批社会公益性科普服务机构, 在社区规划建设一批适合不同年龄层次和对象的科普活动场馆。

3.2 科普活动开拓创新, 挖掘地方特色

建议在科普活动的开展上形成一些创新的思维, 使这些活动具有创意, 具有吸引力, 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除此以外, 应更深地挖掘信阳地方特色, 比如:以信阳毛尖为代表的茶文化, 中原文化, 楚文化, 红色革命历史文化等。

3.3 加大经费投入, 建立领导责任制

为了提升社区科普工作的成效, 除了政府的财政支持以外, 一方面要求街道加大对科普型社区的经费投入。另一方面建议要增加科普单位的经费投入, 保证在全市能够开展具有示范和带动性的活动。在经费保证的同时, 还要提升街道社区领导的重视程度, 要求各街道把科普工作列入领导岗位目标责任制, 把科普型社区创建工作纳入到街道的议事日程, 明确辖区科普工作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同时要建立健全创建科普型社区的各项规章制度, 特别是建立长效管理体制, 加强督导检查。

参考文献

信阳市 篇11

厕所是解决人们生理需求的基本场所,旅游景区中厕所是旅游基础配套服务设施,是构成景区形象的重要要素。随着第三龙头产业发展,一系列问题如规划不合理、厕位分配不合理、缺少文明和文化气息、重建设、轻管理相继出现。针对这种现象,提出生态旅游厕所、打破传统使厕所显化、合理设置男女厕位数量比例等合理发展对策。树立起游客导向的服务意识,围绕游客的需求来提供合理的服务、设计旅游特色产品、提升信阳市景区旅游基础服务设施,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景区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信阳市

2015年旅游行业发起的又一次景区旅游厕所革命热潮正在全国兴起,这已是第三次大规模集中推进景区旅游厕所建设和发展,旅游业对景区旅游厕所的认识与思考正在逐步加深。为了持续加强景区旅游厕所革命的坚定性、自觉性,思考厕所和旅游、厕所与文明之间的链接关系。将景区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的研究作为推动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设备的重点和突破口。以信阳市为例进行剖析来客观认识旅游厕所的建设与管理。

1 信阳市景区旅游厕所建设和管理现状

1.1 信阳市公共厕所建设概况

信阳市公共厕所数量不胜枚举,约260余所,其中浉河区可查厕所125所,平桥区90所,羊山新区50所。但公共厕所分布不均,管理不够完善,市民的自觉服务意识缺失。少数厕所因人工管理符合市民基本生理需要,但仍未改变这种脏、乱、差的现象。部分厕所外观干净整洁,但内部设施未及时保修。如厕所门把手破损,墙面随意涂鸦,地面积水严重,便池堵塞等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1.2 信阳市景区旅游厕所现状

旅游厕所是指在旅游者活动场所建设的、主要为旅游者服务的公用厕所。主要分布于国内旅游景点、旅游线路中及其他旅游接待场所。与传统的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相比,由于传统观念局限、机制创新不足,以及商业投资和运营的内在动力缺乏,厕所这个最原始、最基础的要素依旧窘迫黯然。打个不一定十分恰当的比喻,沿途“讨饭”已经不见了,但沿途“讨厕”却很普遍。总体呈现脏、乱、差、少、偏状态,针对这一现象河南省旅游局制定了《河南省旅游厕所建设管理行动方案》,提出从今年开始,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的总体要求,到2015 年底,新建旅游厕所1324 座,改建旅游厕所623 座。

根据调查数据,旅游景区厕所现状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2.1 清洁状况不达标

2014 年末旅游景区各类抱怨指标显示,对景区旅游厕所环境与卫生的抱怨比例高达23.30%,仅低于景区门票性价比的抱怨(26.42%)。厕所倒栓损坏,水龙头破裂,马桶漏水。大多数公厕卫生不达标,有些厕所很长时间没人清理、清理过程敷衍了事,尤其是夏天,没有采取消毒措施,致使苍蝇、蚊虫乱飞,各种异味混合。在鸡公山景区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厕所内部采光设计不合理,没有充分利用侧光,顶光等自然条件,厕所光线昏暗,以至于手纸乱扔。

1.2.2 导厕标识模糊

随着第三次改革,我们发现旅游景区依然很难找到显著的导厕标识,景区管理者及相关部门可能认为这是一桩小事,但却未考虑到游客找不到厕所、或在脏、乱、差的厕所如厕时的感受。

1.2.3 旅游景区建设中旅游经营者服务意识的缺失

将景区内旅游厕所的建设与管理提升到服务意识的高度。景区内景点的规划和设计考虑到游客的需求,却忽视了辅助要素旅游厕所的建设与管理。旅游经营者服务意识缺失让旅游目的地和企业失去了经营的焦点,往往重视门面和表象,忽略游客的服务体验、没有深入研究游客需求。旅游的真正价值不在于美景、美食、高大上的设施,而存在于游客的眼睛、味蕾和切身感受,游客才是价值的决定者。厕所革命是个契机,应当让我们的旅游从业者认识到,只有建立起游客导向的服务意识,围绕游客的需求来提供服务、设计旅游产品、塑造旅游特色,才能赢得持久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景区厕所数量较少,清洁程度低下,卫生状况不佳,具体表现为脏、乱、差、少、偏,有明显异味。景区厕所规划、布局不合理,具体表现在厕所选址不当,男女厕位分配比例失调。另一方面厕所标识不够明显,造成游客入厕难问题。景区旅游厕所管理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改善,景区管理部门及当地政府应引起高度重视。因此,景区旅游厕所问题每况愈下,旅游厕所建设与改革的想法应运而生。

2 信阳市景区旅游厕所存在的问题

2.1 景区内旅游厕所规划、布局不合理

厕所选址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景区旅游厕所在建设时选址依据以往的“不入视野,难登大雅之堂”。习惯于将厕所建在人烟稀少之处,否则认为影响景区整体美观。如灵山是信阳市四大名胜之一,节假日拜佛祈求平安的人络绎不绝。佛门讲究门道、考虑风水,厕所建立远离寺庙且偏僻的山林即寺庙的下风口处,同时设计在后院,人流量最少的地方。这样虽遵循了寺庙厕所选址要求却难以解决游客入厕“急”的问题。旅游厕所建设仍然处于数量少、规模小、设施设备不配套的状态,能达到国家标准的特别是较高等级的旅游厕所极少, 在质量与数量、适用性与美观性不统一,大大降低了旅游厕所卫生、舒适、干净、便捷的服务功能,并成为推进旅游集散地建设的薄弱环节。不能满足广大游客对旅游厕所的要求。

2.2 男女厕位分配比例失调

在景区我们常会看到:“女厕门庭若市,男厕冷冷清清”。调查显示,女性入厕的时间平均130秒,大约是男性的三倍。但实际上很多厕所在建设上男女厕所占地面积相等,厕位也相等。尤其是在灵山景区中,男女厕所分配不均这一现象十分明显。由于女性生理习性,入厕频率大、时间长使得女厕所设备设施损毁度较高,在仅有4所厕所的情况下,实际女侧位少于男侧位。

2.3 景区内旅游厕所重建设、轻管理

nlc202309012324

如鸡公山是国家级5A旅游景区,全国的四大避暑山庄之一,每年夏天游客接待量位居信阳市第一。厕所建于山林之间,解决游客入厕急现状。但在进入景区之初,大门右边的厕所设备老化,门把手生锈,水龙头损坏多时,这些问题在较短的时间内并未得到解决。政府注重对厕所的建设,却忽略了后续的管理维修问题。

2.4 缺乏文明和文化气息

景区旅游厕所建设缺少文明标语。景区旅游厕所没有与旅游景区文化相结合。在当今社会,大多数游客不文明行为给旅游景区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如一些游客携带宠物惊扰他人或任其宠物随意大小便。将旅游景区厕所的外部形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景区游览主题相呼应,并能够与景区内其他功能性建筑相区分。在旅游景区厕所所在地配以醒目的标志性物标,使景区旅游厕所本身成为一种旅游吸引物。打造旅游景区厕所文化。

3 信阳市景区旅游厕所合理发展的对策

3.1 根据男女入厕时间合理分配厕位

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厕位利用率。景区旅游厕所设计时,男性侧位可以少于女性侧位。公共卫生建筑男女厕位比例多为1:1.在实际的应用中,男厕中占用厕位的大便器可替代小便器,也就是说,若游客只有排尿的需求,一座男女厕位比例为1:1,并为男厕配备了与其厕位数相同的小便斗,其男厕的接待能力为女厕的2 倍。按照国家对于旅游厕所的规定,配置男女厕所蹲位的比例须达到4:6,女厕面积和厕位都应大于男厕。

3.2 提倡建设生态景区旅游厕所

生态公厕有投资成本低、非水冲、不排放污染物、粪便能转化成有机肥、清理次数少、安装管理方便、无污染的优点,特别在缺水较严重的地方,更能彰显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厕所的提升应在于文化,而不是硬件!厕所作为一个游客的汇集点,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如何充分利用游客短暂的停留时间才是厕所革命所需思考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根本性的改变,厕所革命必定走进一个死胡同。如将鸡公山景区旅游厕所与周围森林相结合,建设“森林厕所”,与周围的森林相映衬成为一道旅游风景。

3.3 打破传统观念,使“厕所显化”

调查显示,希望在旅游景区增加导厕标志的市民占到了100%。按照厕所设计要求,景区公厕须均匀分布于旅游区的各功能区,彼此间距离以200米至500米为宜,其服务半径应不大于500米,而且应有鲜明的标志,以示游人。夏季鸡公山旅游风景区游客接待数量大,可以采用散点布局方式,向相结合,形成以停车场为中心,建立呈环形状态散点布局的景区旅游厕所。在各个景区路口建立景区游览指示牌,在景区游览指示牌中添加距离最近的厕所的指标。

3.4 政府引导,多渠道吸纳资金

弥补资金短缺的现象;严格按照景区旅游厕所建设标准来建设与管理厕所。提倡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弥补经营者服务意识的缺失。鼓励当地残疾人进行厕所管理保护,由景区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发放工资,一方面为残障人士提供工作。另一方面增强旅游景区厕所的管理,及时发现漏洞维修,从而提高旅游者的感官体验,促进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3.5 创A级景区,施行一票否决制度

旅游厕所是游客对景区服务质量高低评价的重要因素,将其列入景区等级评定之内。国家旅游局对景区收取厕所保证金,完善景区内部管理制度。政府定时对旅游景区进行星级评定,对未达标景区进行相应的整顿措施。提高景区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游客的游览体验满意度。

3.6 倡导游客自我服务意识

一方面,游客本身是一个主体,景区宣传过程中提出文明旅游者的概念,加强游客自觉服务意识,如在洗手池旁张贴文明标语,将水甩在水池,保持地面干净无水。另一方面,从娃娃抓起,以往的应试教育重视升学率,忽略了环境保护,在素质教育中加强改变陋习,保护环境。孩子是未来的领导者,从小培养对周围环境维护的公德心,并开始关心周围的自然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同时孩子教育的好,对大人的不良行为还会起约束和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金早.中国旅游业要来一场厕所革命[Z].人民网,2015(04).

[2]陈晔.厕所革命-能否撬动旅游服务升级[R].中国旅游报,2015.

[3]李广宏.浅析旅游业发展新“瓶须”一旅游厕所[J].商业经济,2006(10).

[4]景区公厕人性化设计探讨[EB/OL].土木工程网.http://yuanlin.civilcn. com/y11w/lvhua/1356858474171870.html.

[5]巩合德.邱盼盼.税梅等.浅析中国旅游厕所发展状况[J].旅游管理研究,2012(03).

[6]刑丽涛.厕所革命是一个系统工程[R].中国旅游报,2015.

[7]仲红梅.对当前旅游厕所发展的几点思考[J].黑河学刊,2004(01).

作者单位

信阳师范学院 河南省信阳市 464000

信阳市中职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篇12

一、信阳市中职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一) 取得的成果

中职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10年底, 全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58所, 招生人数达到5.09万人, 比2009年增加10.4%;在校学生人数达到13.53万人, 比2009年增加9.8%;毕业学生人数达到4.05万人, 比2009年增加12.8%。

中职教育在全市高中阶段教育的比重不断提高。2010年招生人数占全市高中阶段招生人数的49.9%, 实现了与普通高中平分秋色;在校学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人数的44%, 比去年提高4.3%;毕业生数量占全市高中阶段毕业生总数的39.1%, 比2009年增加1.9%。

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2010年全市12.97初中毕业生中, 有39.24%的学生选择了到中职学校就读, 而在2009年14.31万初中毕业生中, 仅有32.22%的学生作此选择。2010年在总生源数减少的情况下, 中职学校却在初中毕业生的招生比例提高了7.02%。

(二) 存在的问题

1. 生源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近年来, 中职学校的招生压力不断扩大。一方面全市初中毕业生总量从2009年的14.3万下降到2011年的10.4万, 另一方面, 参加中考人数从2009年的6.1万下降到5.9万。更为严峻的是, 在2011年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就达到4.5万人, 80%的生源被普高消化。

2. 优秀师资力量相对不足。

当前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和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研究人员配备不足, 双师型教师、专业型教师比例偏少, 与国家规划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35%”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3. 职业教育发展失衡。

一方面, 职业教育存在区域失衡。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多集中在市区和一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县, 而个别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明显滞后。另一方面, 职业教育存在城乡失衡。城镇职业教育明显好于农村, 乡镇成人技术教育与培训严重滑坡。

二、信阳市中职教育问题成因分析

(一) 落后地区思维定势

信阳作为传统农业区, 在职业教育理念上还属于落后地区。有些地方政府尚未真正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到应有的地位;有些社会群体固守“学习好就要上大学”的传统思想, 盲目追求高学历, 轻视技能教育在人生发展中的作用。

(二) 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第18条的规定:“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办法》中也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农村科学技术开发, 技术推广经费的10%—20%用于农村职业教育……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扶贫资金的5%作为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但是这些规定和政策在实际中落实情况不容乐观。

(三) 教育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 信阳职业教育条块分割严重, 缺乏协调统一的发展规划;中职学校发展思路趋向同质化, 学校间恶性竞争突出;部分学校办学机制僵化, 难以有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三、信阳市中职教育发展策略分析

(一) 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

应当建立起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 落实政府责任, 强化部门协调, 加强行业指导, 基本形成政府统筹、部门配合、行业企业与社会各方深度参与, 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局面。市县政府和相关行政部门要打破“条块分割”、“区域失衡”、“城乡失衡”的局面, 推进中职教育资源在全市范围内的均衡分配。

(二) 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市县两级政府要加强职教队伍建设, 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职业学校任教, 可以尝试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 可在定编、定岗的基础上, 实行工资总额包干, 由用人单位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以弥补专业课教师的不足。

(三) 抓住机遇, 拓宽生源渠道

切实落实国家有关规划, 保证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教育大体相当, 绝对不可以为片面完成普高招生计划而压缩中职学校招生规模。要抓住各地在落实《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过程中实施“职业农民培训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的契机, 将农民、农民工纳入招生对象之中, 拓宽中职学校的生源渠道。

(四) 探索多元化办学机制

市县政府要尽快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支持和鼓励社会各界尤其是大企业参与发展职业教育。在办学机制上, 要探索多元化的道路, 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稳步推进“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开放式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摘要:信阳市中职教育近几年来发展态势良好,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主要是由当地职业教育思维落后、政府投入不足、教育管理体制未能理顺等因素导致的, 因此有必要从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师资力量水平、拓宽生源渠道、探索多元化办学机制等方面着手加以解决。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庄西真.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心理因素调查与分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 .2003 (5) .

[2]信阳市统计局.2009年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xytjj.gov.cn/Article-Show.asp-ArticleID=486.

上一篇: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下一篇: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