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中学

2024-08-28

沈阳市中学(共10篇)

沈阳市中学 篇1

筑梦高坎教育,秉承立德树人;办高坎人满意的教育, 是我憧憬与践行的理念。

———李宏伟

作为沈阳市骨干校长的李宏伟深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明确要求“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要实现这一美好愿景,除了深化学校基础建设、升级教育教学装备、加大信息技术运用等,更要注重智慧教育、文化内涵、管理质量的科学建构和持续发展。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校长的科学管理力、教师的课堂教学力和学生综合学习力的有机结合。

一、宏观发展科学化,常规管理精细化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变校长一人深谋远虑为全校师生共同担当,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 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要求层层完善、 系统健康,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在日常管理中,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李宏伟坚持工作日清日结,每天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进行宏观调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妥善处理;同时, 将“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教育思想贯通于管理的全过程,因势利导地把师生司空见惯、看似简单的事情用心做好, 让每一个人都分享到精细化管理带来的成功喜悦。

二、教师培训制度化,专业提升人文化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李宏伟悉心钻研国内外成功师训经验,制定了系列化的培训制度。期初,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教务处切实安排好一学期的学习内容,定人员、定时间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学校先后派出五位英语教师到加拿大和英国培训学习。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国家及省市区组织的各项进修培训。“学校的培训经费连年递增,每年都投入十几万元, 只要是能大幅度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这笔投入就值。”李宏伟如是说。

启动“青蓝工程”,搭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是李宏伟关注师训的另一大亮点。学校教育教学的生命在于质量,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必须打造一支结构层次化、 实践专业化、发展科学化的教师队伍。“青蓝工程”的发展性目标是使青年教师三年内成为校级学科骨干教师,使其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稳步提升。专业化水平提出了学科知识的优合化、 专业能力的整体化、个性品质的最优化三项要求。综合素质提出了教学专业的“学术”、课堂教学的“艺术”、现代教育的“技术” 整合优化的“三术合一”。教师在教学上要做到备课过关、教学技能过关、教学常规过关、教学质量过关“四过关”。骨干教师每学期听新教师课不少于10节,使其形成独具个性的教学技能和触类旁通的课堂教学艺术,实现由实践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由教研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学校对青年教师进行说课、上课、教案、课件制作“四个一”评比活动,学期末将青年教师所带班级或所教学科的成绩按平均分、提高率、优生率、及格率等加以量化,颁发“青蓝工程”贡献奖。 “青蓝工程”打造了一支德才兼备的青年教师队伍,使其成为“教学相长提质量,师生和谐共筑梦” 的“高坎名片”。

三、高效课堂呈课改,课程提升见特长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力求卓越”是高坎中学的办学理念。 李宏伟高屋建瓴地以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品质为宗旨,以义务教育 “课程实施”为抓手,坚持“让学生成功,让教师发展,让家长满意,让社会认可”的治校育人目标,力争让高坎学子成为“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学有特长” 的合格人才。

引进课改,探索“导学”教学模式。为了还学生课堂的“主人地位”,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和高效性,李宏伟推出了“导学” 探究举措。学校选派优秀教学骨干先后到江苏省的东庐中学和洋思中学进行学习交流,探索总结出具有学校特色的“导学”教学模式。

“导学”模式结构上有分层式、贯通式和模板式三大板块, 内容上有示范课、展示课、提升课、反思课五类课型,形成了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 优化学案、师生互动、教研组疏通教材的“导学案”编写流程。 每学期末、寒暑假、新学期初在教务处统一组织下,教师依据课标教材编排体系特点,结合市区教研员建议和校情、师情、学情对教材进行梳理、研讨、提升, 初步确定学期教学案编排体系。 编排体系包括:期初由教研组明确主备教师和审核人,各教研组提前一周完成集体备课,主备人修改草稿,组员传阅校定,分管领导审定的“五层面环节”。模式设置包括学习引导———自主学习、 方法引导,思考引导———提问、 变题目,总结引导———框图、树图、表格,拓展引导———作业、 拔高 、 反思 、 链接 , 测试引导———引导学生抓重顺小、抓纲题目,反思引导———引导对过程方法途径效果反思的“六引导系统”。

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课改的主人。中考升学率由2011年的28.94%跃升到2014年的47%,重点升学率翻了一番,位居浑南区前茅。家长和社会交口称誉:“高坎中学的育人质量芝麻开花节节高,校长李宏伟名副其实,功不可没。”

四、打造独具高坎特色的校园文化

1953年2月13日,毛泽东主席视察高坎地区,成为沈阳乃至东北的宝贵史实财富。学校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文化资源,建立了 “红史展室”,编写了高坎中学 “红史教育”乡土教材,激发学生爱祖国、爱高坎的情怀。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涵, 是发展的源动力,具有潜移默化的持久性育人效能。打造学校精神,提升学校文化力,将学校文化特色上升为文化底蕴,锻造成一种令师生赏心悦目的学校精神是学校走跨越式特色办学之路、 打造品牌形象的关键。

丰盈文化新内质,为提升学校软实力助力。李宏伟率领党政工青班子成员依据学校依山傍水的地理特点,将教学楼内文化建构为主楼梯以“川”字为轴心, “仁、义、礼、智、信”为内涵, 东西两侧以“山、水”做两翼, “凝聚、坚守、博爱、睿智、豁达、有义、有勇、正直、明察、 善变”为内容的人文文化氛围。 学校全方位体现了“以校为本” “以师为本”“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

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学校只有重视德育主导地位、整合德育资源、发展德育内涵、创造德育智慧,才能培实育强学校软实力的根本,培养适应时代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五、依托教育信息化筑梦学校现代化

“在大数据、大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谁抓住信息,谁就拥有这个世界。高坎中学的未来就是依托教育信息化筑梦学校现代化。”李宏伟说得真诚,做得实在。首先,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使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水平达到沈阳中小学信息水平的前茅。其次,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使其服务于课堂教学结构的创新,服务于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第三,组织全员教师博览国内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钻研校内教学资源库的优质资源,让教师学习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突破课堂教学重点、难点;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增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 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媒体信息功能交互、同步呈现的特点, 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观, 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多媒体能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动与静、整体与部分、分解与合作等方面进行互相转化, 可超越历史,跨越时空。学校每学期都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课的评选活动,组内互相听课;组织全校教师开展学科整合课设计研究,在研究中学习、 在学习中提高;把“信息技术秀设计”上传校园网站,为市区教育同仁提供引领和借鉴,实现优质资源互动共享。“课堂上使用多媒体画面,能让我们上知天文、 下晓地理,既能领略到以光年为距离的宇宙苍穹,又能观察显微镜下原子和细胞的生成裂变,我们就爱上这样的课!”

高坎中学先后被评为辽宁省优秀单位、辽宁省先进单位、辽宁省农村标准化初中示范校、沈阳市文明单位、沈阳市绿色学校 ……李宏伟也当之无愧地被授予沈阳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 沈阳市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 沈阳市中小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进个人、沈阳市“三育人” 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高坎中学的昨天蜚声辽沈,做大做强做优是它的筑梦空间,李宏伟———这个筑梦高坎的领军人依然在追求着,前进着……

沈阳市中学 篇2

—— 沈阳市第六十三中学宣传片稿

浑河之畔,沈城桃仙。钟灵毓秀,胜景独揽。办学胜地,人才摇篮。文脉云集,广传盛誉。

现代学校教育理念书写教育兴邦的宏伟蓝图,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铸就科学文明的英才摇篮。沈阳市第六十三中学这颗盛开在辽沈大地上的教育之星,座落于沈阳经济重心东陵区(浑南新区)内,毗邻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它建校于1927年,是沈阳市历史上早期兴建的几所农村初级中学之一。

风雨兼程、沧桑砥砺、春华秋实,力铸辉煌,悠久的历史传承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承载着63中人办教育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决心,励精图治、沧桑巨变彰显着63中人视强国兴邦为己任的意志和梦想。近百年来,几代63中人秉承“诚朴、励志、乐学、敦行”的校训,务实探索、默默耕耘、奋力拼搏,在教育战线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书写了不朽的历史华章。如今这里早已成为万千学子带着圆梦情结,书写人生绚丽华章的神圣殿堂。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012年,专家型校长姜绍强同志调入我校任校长以来,高瞻远瞩,科学规划,制定现代学校发展战略,推行“一三五”现代学校办学模式,即一个办学总目标和总思路,三条重点工作主线,五个常规工作方面,使学校管理实现“标准化—精细化—全面质量化”的管理体系。确立办学总目标为:用现代学校的办学理念,用素质教育的办学模式,用学校文化为传承,用办学特色以突显个性,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学生社团为拓展,以办学质量“两个提升”为宗旨,实施名校发展战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培养人民满意的学生,让教师幸福的做教育,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追求教育的幸福。确立办学总思路为:形成“提高认识、转变作风、营造氛围、提升质量、打造特色、感受幸福”的二十四字工作方针;通过学校文化传承、学校办学特色、办学质量提升三条基本主

线狠抓学校重点工作;通过德育、教学、安全、体卫艺、总务后勤五个常规工作方面实施科学管理,每个常规工作方面形成常规管理、过程管理、终端管理的三种考核制度和常规、过程、终端的三种评价机制。分层次落实标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三步走策略,丰富和完善“一三五”现代学校办学模式。学校认真贯彻东陵区(浑南新区)教育局“两提升”会议精神,全面推进爱生学校工作,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切实提升教育管理水平:以“传承学校文明,弘扬优良传统,构筑特色校园,打造教育名校”为出发点,实现教育管理精细化;以科技艺术文化进校园为切入点,培育学校课改、德育、科技、体育、艺术、英语等办学特色,实现教育发展特色化;努力推进“一二三六”和“自主合作”课改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深入开展校本研究,实现教师成长专业化。变革评价机制,加强课堂教学、加强质量监测,完善校本课程体系,注重个体差异,培养创新人才,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步入校园,芳草萋萋,绿意蓉蓉,亭台、绿树、长廊、石刻和掩映在绿树红花之间的一幢幢楼宇彰显着63中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人文气息,这里风景如画,书声琅琅,笑语欢声,意气风发,书香气息洋溢,学校精神凝聚,美丽校园,魅力无限。现在的63中学总占地面积56695平方米,建筑面积23032平方米,分为中学部教学楼、小学部教学楼、食宿综合楼、幼儿园、体育馆五个主体建筑;并建有一个标准400米跑道的塑胶操场及四个标准化塑胶篮球场。依托现代学校办学理念,统一规划建筑布局与功能分区,校园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大格局,教育教学设施齐全,设备精良,教育网接入,配有标准化多功能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实验室、双向视频教室、语音室、美术室、图书馆、校史馆,教室宽敞明亮,实现班班通工程;体育馆、标准塑胶体育场、塑胶篮球场完全满足师生体育训练和活动所需;食堂能容纳2500人就餐,学生公寓整洁宽敞,舒适怡人。一流的办学设施和一流的人文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积极创建现代学校文化体

系,为更好地传承学校文明,弘扬学校优良传统,学校构建校史文化体系,校志的编撰、校史馆的兴建、《桃园》校刊的创办,提炼出学校校史文化元素精髓,凝聚着校史文化精神;通过设置校标石、迁徙行纪念石、桃园赋纪念石、建校八十五周年纪念石等校史文化景观,激发师生荣誉感、自豪感,成为促使他们奋发向上的动力源泉。

在先进办学理念指引下,63中学的管理呈现规范、科学、高效的工作风貌,以人为本,传承文明,高效管理,发展特色的办学思想科学明确,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达标的发展思路福祉无限。学校领导班子精诚团结、民主决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学校现有教师152人,其中高级教师19人,中级教师85人,初级教师46人,行政人员2人;研究生学历12人,本科学历100人,市级骨干教师4人,区级骨干教师29人;35岁以下教师60人,占教师总数40%,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他们立身三尺讲台,敬业奉献,孜孜不倦,无怨无悔,学校以骨干教师树典型,成熟教师加担子,青年教师保达标的队伍建设思路,启动名师工程,强化终身学习理念,通过岗位练兵、多元评价、高端发展培训,铸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作风硬朗、锐意进取的教师团队。近年来,学校教师参加省市业务技能大赛、基本功大赛等活动中取得骄人成绩,涌现出崔红旗、高波、李晨阳等青年骨干教师20余人。

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加专项课题研究的工作模式,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把提升教学质量落到实处,通过实地考察、学习杜郎口中学、雨田中学、凤城六中等学校经验,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岗位培训活动、送教下乡活动、岗位练兵活动等活动,摸索出一套适合学校实际发展需要的“一二三六”课改模式,同时该模式研究被列为中央教科所“十二五”重点课题,取得丰硕成果。

学校重视加强升学年级教学管理工作,通过科学管理、务实专研、师生卓有成效的实施教学,2012和2013年中考两次取得历史性突破,取得考入省级重点中学52人和55人的好成绩。

润心培桃李,厚德育英才。作为一所传承近百年的传统校,63中学不断探索德育发展的新途径,形成卓有成效的德育工作模式,在学校开展的传统节日教育主题、国学教育主题、感恩教育主题、环保科技教育主题、法制教育主题和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教育活动中,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闪耀个性风采,在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见健康积极、阳光向上的众多学子在63中这片沃土上全面发展,茁壮成长。

特色就是个性,特色就是生命,特色就是品牌。63中是展示才华的舞台,63中是放飞梦想的驿站。近年来,学校积极创新载体,为师生搭建展示才艺的平台,仅2013年,在第二届鼎盛中华海内外书画摄影作品大赛和“中国素质教育奖·首届全国校园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两次活动中,学校精心组织、积极参与,全校1413件师生书法、绘画作品参赛分获大赛金、银、铜奖,学校被大赛组委会命名为“当代素质教育十大名校”,并被授予“当代素质教育标兵基地”、“当代素质教育贡献奖”等荣誉称号。2012年和2013年,学校成功举办大型秋季田径运动会,与往届运动会相比,无论是规模、级别,还是社会影响力,均为历届之最,体现学校体育教育成果,为学校发展壮大产生深远的影响。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校以科技文化进校园、学生特色社团建设为突破口,凸显科技教育特色。在2012年组建科技工作室,并成立专门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在机器人、七巧板、纸飞机、航模、低碳环保、教具学具制作等方面开展研究与开发实践,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取得骄人的成绩。学校先后获得沈阳市第九届智力七巧板团体二等奖、沈阳市青少年创新大赛三等奖、第六届沈阳市青少年机器人足球大赛团体冠军、优秀组织奖、第十届辽宁省青少年机器人足球大赛团体冠军、2013年“飞向北京—飞向太空”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优秀组织单位、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足球大赛铜牌、第十一届沈阳市青少年纸飞机航模竞赛团体赛一等奖,中国“酷中国”低碳环保活动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本着打造多元化和特色化相结合的社团发展思路,开办了软陶、机器人、架子鼓、英语、京剧、行进乐队、舞蹈、跆拳道、合唱等十六个学生社团,与东陵区(浑南新区)少年宫合作创办京剧、舞蹈、合唱、跆拳道四项特色社团,均取得较好的办学效果,多个社团已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校本教材,学生课余活动丰富多彩,校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几十年风雨兼程,几十年力铸辉煌,在上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支持下,沈阳市第六十三中学取得了不尽的风流与荣耀,学校先后荣获东陵区学校教学管理A级单位、沈阳市群众体育先进学校、沈阳市教育行风建设先进单位、东陵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东陵区教育系统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沈阳市科技工作先进单位、沈阳市花园式学校、东陵区校本科研先进单位、沈阳市安全教育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辽宁省青少年航模联赛一等奖、辽宁省“七巧科技”《校本课程》示范学校、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先进单位、辽宁省控辍保学先进单位、沈阳市终身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沈阳市平安校园等40余项奖项。

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 篇3

学校是德阳市教育局直属高完中,坐落在德阳市区旌湖东岸,占地100亩,建筑面积50034m。,教学设施完备,育人环境幽美。学校现有敦学班77个,在校学生4600余人,在岗教职工273人,专职教师235人,其中国家级优秀教师3人,特级教师4人,特级教师后备人才4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高职评审委员会委员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全市仅2人),省骨干教师5人,市学科带头人21人,市骨干教师32人,中学高级教师93人,中学一级教师103人,研究生毕业、结业92人,形成了一支爱岗敬业、技艺精湛的教师队伍。

学校按照《学校文化战略纲要》,积极实施“文化引领、特色发展”的发展思路,充分贯彻“博”之核心理念,积极践行“博喻”之教育理念和“博雅”之校训,坚持实施精品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的蓬勃开展以“特色文化、特色管理、特色师资队伍、特色教学模式、特色课程、特色活动”为内涵的全国特色高中建设活动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学学科动力方法研究》《趣味语文教学法》分获德阳市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在社会上的认同度、美誉度高。

学校坚持对学生一生负责,对学生一家负责,对社会一贯负责的态度严格科学管理,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志向高远、学识渊博、节操雅正、身心强健的自主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仅培养了高考德阳市文、理科状元,还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输送了一大批人才,学校连年获得德阳市教学质量一等奖。近三年来,学生参加各种竞赛获得了包括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一等奖、省级科技创新一等奖、新概念作文大赛全国一、二等奖在内的300多人次省级以上的奖励。

学校确立了国际化发展战略,通过教育交流提升学校品牌。学校是经省教育厅批准的德阳市唯一一所具有公派留学资格的普通高完中。学校与美国、俄罗斯、英国、芬兰、日本、德国、新加坡、加拿大、韩国等国家部分中学结成友好学校,互派教师和学生交流:先后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韩国全州大学、澳大利亚科廷理工大学、日本广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建立了友好关系,五中学子在上述大学求学享有优先权利;学校举办了“双目标班”和“西班牙语高中实验班”,成功探索出新形势下出国留学和参加高考“两不误”的办学模式:2010年我校继高2010级学生吴奕初、杨登秋萨以优异的成绩分别考入美国知名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均为政府奖学金)外,我校学生王嘉禾、江名又以优异的成绩录取2011年四川省AFS国际文化交流项目美国和意大利出国留学学习:现已有50余名五中学子公派在国外中学、大学学习。

沈阳市中学 篇4

普通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有良好身体素质基础, 具备基本体育活动技能能力, 以及对体育有一定理性了解的社会成员。排球教学在沈阳市北陵中学学体育教学中课时少, 内容有限。究其原因, 一方面, 排球作为体育运动中具影响力的项目, 其自身的魅力突出, 学生必然会对其产生较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 作为社会体育主流文化的排球运动, 虽然没有作为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主要授课内容, 但学生已凭着对排球的喜好, 通过广泛的非教学途径, 接受了较多的排球信息。本文以此为研究内容, 调查并分析阻碍沈阳市北陵中学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主要因素, 以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沈阳市北陵中学在校的北陵中学学生80人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本论文有关的学校排球教学方面的资料, 国内外关于排球运动方面的教学资料, 以及对当今硕博毕业论文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分析整理, 为本论文的完成打下了一个基础。1.2.2专家访谈法。就沈阳市北陵中学的教学及学生学习现状, 以及今后排球教学发展的方向等问题, 向有关专家、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排球运动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一同分析了北陵中学排球运动的困境, 对促进排球运动的发展打下实践基础。1.2.3问卷调查法。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 论文中涉及到的相关问题, 向沈阳市北陵中学在校的学生95人发放了调查问卷, 回收85份, 回收率89.5%其中有效问卷80份, 有效率94.1%。

2 结果与分析

2.1 沈阳市北陵中学学生对排球运动的认知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显示, 沈阳市北陵中学学生很关注排球运动的占到了26%, 关注排球运动的占到了17%, 持中立态度的占到了39%, 不关注和很不关注的学生占到了18%。中学生自身对排球各方面信息的关注程度, 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对排球信息是给予足够关注的, 这也反映出在信息传播高速发展的时代, 学生对于排球各方面信息的了解有充分的认识高度, 能够认识到中学的学习不应再仅仅关注文化课的学习, 对于增强身体素质, 培养顽强意志品质, 增强团队精神的体育运动也应更加重视。

沈阳市北陵中学学生参加排球运动的主观意愿情况分析。沈阳市北陵中学学生是否愿意参加排球运动是中学排球普及的关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够起作用, 再好的外部条件, 如果没有内在动因支撑, 也无济于事。在调查中发现, 那些对排球运动无兴趣而不愿意参加的中学生虽然只占9%, 但其原因却较为复杂。其中有部分学生由于身体过于瘦弱、肥胖等原因对排球淡漠, 认为自己不适合参加排球运动;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运动能力差, 怕参加排球运动会丢面子;还有部分学生天生喜静怕动, 宁愿业余时间看电视、上网、打电脑游戏也不愿意参加包括排球在内的任何体育运动。但是, 这类学生只是占所有学生的少数, 可见大多数中学生还是乐于参加排球相关运动的。

2.2 影响沈阳市北陵中学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因素分析

2.2.1 沈阳市北陵中学学校体育教学中没有系统的排球技战术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上排球的内容没有很好地突出, 从调查结果看, 沈阳市北陵中学学体育教学中缺乏系统的排球技、战术教学。原因是北陵中学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没有对排球教学作较具体的规定, 主要是对中学生的走、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作系统的规定, 因此, 一般中学的体育教学也主要集中于田径、体操等与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相关的体育项目的教学上。这样在日常的体育课学习中就很少出现排球内容, 从而在教学上将排球运动排斥在外。2.2.2沈阳市北陵中学学排球教学的条件普遍不足。从教学条件上看, 目前中学体育教学的条件, 无论在师资教学能力上、或是硬件上都无法达到对中学生进行系统排球教学的要求。首先, 从硬件上看, 目前沈阳市北陵中学有两片排球场地, 但是由于上课的班级较多, 一般中间场地的使用必须事先进行计划方能使用, 而排球教学与练习时, 一般老师无法保证学生的活动场地仅限于事先规划的教学区, 而不对其他教学区的教学产生干扰;其次, 从软件角度看, 目前沈阳市北陵中学体育教师一般毕业于相关的高等师范院校, 他们在校期间一般要求其具备常规普通教学的教育技能, 个人排球技术与教学能力往往取决于自身对排球的喜好, 排球教学的能力普遍较低, 难以承担系统排球教学的重任。2.2.3升学压力大、学习任务重, 业余可支配时间太少, 没有时间参与排球活动。调查发现, 77%的中学生因升学压力大、学习任务重, 业余时间少, 而影响了自身参与排球活动。升学的压力存在于每个中学生身上, 文化成绩好成了缓解这一压力的最佳方式, 优良的文化成绩需要中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 因而在升学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 许多中学生只能远离排球场, 成为关心排球, 热爱排球, 却从不参与排球的矛盾一族。2.2.4学校与社会的排球活动场地缺乏, 或不对学生开放。目前, 沈阳市北陵中学体育场地中, 具有完备排球设施, 场地平时从早到晚基本上处于正常使用之中, 可供学生自由活动的不多, 下午两节课后, 场地一般用作全校课外活动。周六、周日, 场地空闲时, 又不允许学生进入。平时没场地, 假日又不准用, 限制了中学生排球活动的开展。社会排球活动场地缺乏, 馆内打排球的费用也很贵, 使得学生承担不起费用而影响他们参与排球运动。2.2.5学校与社会没有广泛的排球业余活动组织或群众性俱乐部。64.8%的被调查同学认为中学排球活动气氛淡薄, 多为自发行为, 如几个要好的同学自由组织成一个活动小团体, 受年级、年龄、地域等方面的限制, 这样的排球兴趣小组规模很小, 组织松散, 活动的随意性大, 一般自己确定排球活动的时间、地点、活动方式等。学校与社会一般没有可供普通中学生参与的排球兴趣组织。排球不象跑步、游泳等项目, 可以一个人完成, 排球是一项多人参与的集体项目, 缺乏有效的组织, 就很难进行较持久的活动。2.2.6学校在排球运动开展方面所存在的困难现状。从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当前学校领导在开展学校排球运动所面对的困难中, 场地及训练设施不足、训练时间不足、开展经费不足这三方面是最大的困难, 比例分别占到了98%, 85%, 77.5%, 选择缺乏优秀的排球教师的比例也有35%;而认为学生家长不支持的比例很少, 只有23.6%。看来, 当前内蒙古西部排球开展所面临的困难方面, 主要就是场地设施、开展经费和训练时间这三个问题。而场地设施和经费不足的根本原因还是经济发展和投入力度的问题。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在对排球信息了解途径方面, 大部分学生是通过电视或网络获取排球信息的, 可以占到了解途径的80%, 剩下的学生中, 有一半的学生是通过报纸杂志获得排球信息。3.1.2沈阳市北陵中学学生对于参加排球运动的积极性较高, 愿意参加排球运动和非常愿意参加排球运动的人数占到了72%, 这为沈阳市北陵中学更好的开展和普及排球运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3.1.3沈阳市北陵中学在开展学校排球运动所面对的困难主要有:场地及设施不足、经费不足、缺少优秀的排球教师、训练时间不足、学生家长不支持等因素, 其中, 场地及训练设施不足、训练时间不足、开展经费不足这三方面是排球运动开展最大的困难。3.1.4沈阳市北陵中学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持续时间主要是在30分钟以下, 学生每周进行排球运动的次数主要是在2次以下, 学校的潜在排球人口数量较多, 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学生排球人口的数量较少。

3.2建议

3.2.1建议学校领导和社会相关部门应该加大体育设施的建设, 以保障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硬件基础, 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3.2.2建议学校加强对现有教师排球运动技能的培训, 或引进专业排球运动教师, 以提高学生排球运动技能和水平。

3.2.3建议家长要端正支持子女参与排球运动的动机, 不要单纯凭借自己的喜好而左右子女的意愿, 要根据子女的现状以及兴趣程度充分引导, 增强子女对排球运动价值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吴磊, 崔智勇.我国青少年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现存问题的调查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报, 2006, 2006[3〕:97-99.

[2]刘勇.西安市中小学排球竞赛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增刊:19-20.

[3]王雄.陕西省中小学排球运动现状调查与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 2006.

沈阳市中学 篇5

优秀班主任评选基本条件

(1)热爱班主任工作,教育思想端正,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讲究育人艺术,积极开展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法制安全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成绩突出。从事班主任工作三年以上;

沈阳市中学 篇6

1 对象和方法

1. 1对象在沈阳市于洪区抽取8所学校 ( 城市重点初中、普通初中,省示范高中、市示范高中各1所;农村普通初中2所,普通高中和市级示范高中各1所),在每所学校各年级随机整群抽取3个班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 587份,收回有效问卷3 477份,有效应答率为96. 9% 。其中初中生1 569名(45. 1% ),高中生1 908名(54. 9% );男生1 599名(46. 0% ),女生1 878名(54. 0% )。平均年龄为(15. 0±1. 7)岁。

1. 2 方法

1. 2. 1一般情况主要包括中学生的性别、年级、户口所在地、父母文化程度及是否独生子女等。

1. 2. 2伤害本研究伤害的外部原因参照“国际疾病分类(ICD - 10)”[4],并结合相关文献[5],分为道路交通伤、中毒、跌落伤、烧烫伤、挤压伤、扭伤、切割伤、动物咬伤、淹溺水、意外窒息、触电、消费品伤害、医疗事故及其他等14种伤害类型。在过去1 a,出现上述伤害,并有如下 情况之一 者判定为 伤害的统 计对象[6]:(1)到医疗单位诊治,诊断为某一类损伤;(2)由家人、老师、同事或同伴对受伤者作紧急处置或看护;(3)因伤请假(休工、休学、休息)0. 5 d以上。

1. 2. 3身心亚健康状态利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7,8,9,10]调查个体3个月以来实际感受的不适症状,该问卷共71个条目,每个条目有6个评定等级:6 = 持续3个月以上,5 = 持续2个月以上,4= 持续1个月以上,3 = 持续2个星期以上,2 = 持续1个星期以上,1 = 没有或持续不到1个星期;等级越高表示亚健康症状持续时间越长。评价指标使用亚健康症状数,即合计亚健康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以上的条目数。躯体亚健康症状数≥3为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症状数≥8为心理亚健康状态。

1. 2. 4睡眠障碍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分[11]。由19个自评条目组成7个因子(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每个条目按0~ 3分计算:0 = 没有困难,1 = 轻度困难,2 = 中度困难,3 = 重度困难。累计各因子成分得分为PSQI的总分,在0 ~ 21分之间;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本研究将PSQI评分 > 7分者做为具有睡眠问题的评价标准。

1. 3质量控制培训调查员,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进行调查。调查员现场解答调查对象对问卷项目的疑问,并负责收集、审核调查表。采取知情同意的原则,在上课时间匿名填写完成调查问卷。回收问卷中剔除填写漏项较多(漏填率 > 5% )的问卷。

1. 4统计分析采用Epi Data 3. 0进行资料的录入,SPSS 13. 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学段等指标间伤害检出率的差异;建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学生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 = 0. 05。

2 结果

2. 1 中学生伤害类型的分布情况共有 1 051 名中学生过去1 a发生过伤害,检出率为30. 2% 。扭伤、跌落伤和切割伤是伤害发生的最常见类型。男生各种类型的伤害检出率均高于女生(P值均 < 0. 05)。检出率居前10位的伤害类型见表1。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 /% 。

2. 2中学生伤害检出率中学生伤害的发生率男生高于女生,初中生高于高中生,母亲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中学生伤害检出率较高,有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及睡眠障碍的中学生伤害检出率也远高于正常组(P值均 < 0. 01)。中学生户口所在地区、是否为独生子女以及父亲不同文化程度间的伤害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 05)。见表2。

2. 3中学生伤害发生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伤害的发生风险高于女生,初中生高于高中生,有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以及睡眠障碍的中学生均高于正常学生(P值均< 0. 01) 。见表3。

注:()内数字为检出率 /% 。

注:性别以女为参照,学段以高中为参照,母亲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为参照,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睡眠障碍均以无为参照。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各类型伤害发生率前3位依次为扭伤、跌落伤和切割伤,与陈凤格等[12]研究结果相一致。男生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生,与国内外相关报道[13,14,15]结果一致,可能由男女生生理特点、性格特征所决定,相较女生,男生生性好动、冒险精神强、兴趣广泛、活动范围大,暴露于危险环境的机会相对较多。初中生伤害的发生率高于高中生,可能与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阶段有关,心理上的不成熟及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增加了伤害行为的发生风险[16]。

本次调查还发现,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及睡眠问题是青少年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儿童青少年的行为与神经递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体内神经递质的变化可以影响脑功能的活动而产生异常的情绪、心理活动和心理行为[17]。潘炜等[18]研究表明,存在不良情绪的儿童更容易发生伤害,情绪低落的孩子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发生伤害的概率更高。Lam等[19]研究显示,睡眠时间少于7 h会显著增加多类伤害的发生风险。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身体内部不良效应累积,影响生理节奏和认知功能,困倦和疲劳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

沈阳市中学 篇7

2011年3月8日, 中国教育报以《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思考能力》为题刊载了沈阳市第二十中学的课改成果, 重点介绍了其“两纲一模”的生本教学和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做法。文章发表后一年间, 来自辽宁、河南、河北、山西、湖南、吉林、内蒙古等九十多所学校共四千多位教师前来观摩学习。四月, 学校承办了辽宁省新课程改革高中校长会议, 约两千人参加了会议;十月, 河南省西峡县第一高级中学八十位教师专程坐飞机前来学习……此情此景, 人们不禁要问:这么多学校为什么来?来学什么?无疑, 他们都是冲着“两纲一模”来的, 正是课程纲要、导学纲要和生本教学模式, 引领沈阳市第二十中学走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课改之路。

经过一年的洗礼, 沈阳市第二十中学的“两纲一模”有没有深入?他们的课堂又有哪些变化呢?当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走进沈阳市第二十中学时, 正巧遇上了前来取经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中学一行人, 该校许校长告诉笔者:“我们走了很多学校, 沈阳市第二十中学确实给了我们宝贵的经验, ‘两纲一模’的实施,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做法, 让我们觉得心服口服, 沈阳市第二十中学的课程改革已经由表及里, 深入骨髓。”

课程纲要“立体”了

“两纲一模”中, 课程纲要是涵盖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的教学蓝图。再次看到课程纲要时, 笔者发现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最显著的就是其中的双向细目表变成了三维细目表。

据俞万祥校长介绍, 高中一直被视为课改的“禁区”, 课程改革不能回避高考, 高中教学更不能回避高考, 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学、考的关系。原来的课程纲要重点研究新课程标准, 形成了以知识点和知识要求为横纵坐标的双向细目表, 解决了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但学校深入对教材、《课标》、《考纲》、《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的研究后发现, 课改后高考测量目标更强调以知识为载体, 检测学生的能力。于是考什么的问题更加清晰了, 所以必须将知识点、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有机联系在一起, 三维细目表应运而生。

这一年, 学校的课程纲要深入研讨就围绕一个核心——能力。首先将《考纲》、《考试说明》中的考试能力目标要求进行总结归纳, 如政治、历史、地理学科分别是4项大能力、12项子能力, 将这些能力目标要求细化到每一章、每一节、每个知识点。同时让师生共同研究解读各学科目标要求, 一名高二文科学生对政治学科能力目标要求的解读与示例, 居然比老师的解读还细致, 令老师赞叹不已。学期末的教师业务考核题目也是“结合2011年高考解读各学科能力目标要求, 并分别举出一例”。最后在模块命题细目表中以能力作为统领进行细化来指导命题。

一位老师感叹:“教了多年高三, 一直都是围绕知识点来进行教学、复习, 考前反复训练、押题, 结果很多时候是事倍功半, 尤其是课改后的高考, 考得太活了, 学生不适应。根源在哪儿?都是能力惹的祸呀!”目前, 学校正在将课程纲要与导学纲要进行整合, 撰写《沈阳市第二十中学课程实施指南》。三维细目表的诞生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知识点“一统天下”的局面, 实现了由单一知识教学向知识能力三维立体教学的转变, 这既是高考测量目标, 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课程改革促进高考成绩提高, 这已从几届高考成绩得到佐证, 走进课改就是走进高考!

导学纲要“简单”了

一年中, 改变的不仅是课程纲要, 当笔者走进教室, 仔细翻看同学们的导学纲要时, 发现它比去年更为简单了。以语文为例, 高二 (下) 《劝学》的导学纲要上只有两个问题:1.给文章断句;2.给文章设置问题, 分别从实词、虚词、文章理解和分析、文章鉴赏四个方面作答。

自从有了导学纲要, 沈阳市第二十中学的课堂就变成了一场“导游参与的自助游”。现在的导学纲要为何变得这么简单呢?一位语文老师向笔者道出了其中的原委:“我们遵循学生的心理、思维规律来设计导学纲要。刚入学, 我们利用小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基础, 问题自然就减少了。导学纲要是引领学生由‘上道’到‘悟道’的渐进过程。问题越来越少, 学生思考的越来越多, 最后迈开步子, 自己去跑。”原来如此!

为了让导学纲要系统化, 学校按照“从有到少到无”的规律, 制定各学科不同课型、不同阶段的导学纲要, 每个阶段的导学纲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有不同的梯度。比如, 语文学科将高中文言文教学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按照文言文的基本流程教学, 教给学生方法;第二阶段, 学生按照思维流程, 从作者、实词、虚词、文化现象、内容理解等方面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老师只做适当提升;第三阶段, 当学生阅读了大量文言文, 有了一定的语感之后, 将文言文的标点去掉, 让学生阅读断句, 再从理解和鉴赏等角度研究文言文的设题, 锻炼学生的解题思维和命题思维;第四阶段, 学生自行断句, 自行设题。到了高三, 学生可以评价题, 可以改编题, 可以充分地设题。从解决一个小问题, 到宏观上鉴赏一篇文章, 再到高屋建瓴地把握所有问题, 这, 就是思维能力的递进!

下午, 笔者聆听了几堂不同学科的课, 出乎意料的是, 课堂没有以前那般热火朝天了。现在不是每堂课都有小组讨论, 但每次讨论前, 同学们一定会有几分钟自主思考的时间;每当自主学习时, 同学们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 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闪烁着灵动的光芒。此时, 笔者恍然大悟, 原来, 随着导学纲要的变化, 课堂的热闹已经从表面形式深入到了思维内部, 看似平静的课堂其实暗流涌动。现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紧紧把握一个核心——思考。一堂化学课上, 导学纲要只有一个问题: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产出物和现象是什么?起初, 教室里出奇地安静, 同学们都在沉思, 而沉思过后就是爆发的时刻了!“我知道, 产出物是铜和硫酸钠。”“钠太活泼了, 可以跟硫酸铜溶到水”……一番唇枪舌剑之后, 老师说:“现在, 请大家设计方案, 验证你们的假说是否正确。”刚刚沸腾的教室立刻又安静了下来, 同学们思考、讨论、研究方案, 有条不紊地开始做实验。实验产生了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黑色固体物质。此时, 新的问题又生成了:黑色固体物质可能是什么?大家又提出了假设一、假设二、假设三……仅仅一个问题, 就引导学生从当年科学家发现这个问题的探究过程进行研讨, 而同学们出众的思考能力更是显露无遗。这样的课堂, 自主与合作达到了完美的融合。尽管每个孩子性格不一、基础不同, 但他们都在思考, 在碰撞, 解决问题的速度也越来越惊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学会思考, 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核心。传统教育中, 老师把自己的思维灌输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老师的样子, 现在, 当老师把手放开, 他们发现每个孩子都成为了他们自己的样子, 这是老师最大的欣慰。如今, 学生自己出作文题, 自行推算公式, 自主设计实验, 考试和竞赛中30%的题目都由学生自己命题, 这些做法从更深层次转变了学生观念, 教学也由原来的考试文化转变为合作、探究文化。这种转变不仅不影响学生的成绩, 而且呈现出先慢后快、厚积薄发的优势, 上学期期末考试, 二十中学的成绩在联考学校中排名首位, 并且高二年级优势更为突出。

教学模式“消失”了

再次走进沈阳市第二十中学, 笔者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是一个真正的学习乐园!走访中, 笔者有幸和齐齐哈尔中学的老师们一起参加了学校化学组备课集备。6位老师分别拿出了准备好的6份导学纲要, 每个老师都讲述了自己的设计思路、设计什么问题、如何使思维灵动、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等等。互相交流之后, 又进行了精彩的评论, 实现教学思维“杂交”, 最后确定了适合每个人特点的导学纲要。备课的过程气氛热烈, 无不闪现着老师个人的智慧和集体的力量。因为有了思考, 老师们的备课更为深入, 老师们不断产生新点子、新碰撞。整个教研活动充满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强大的思考场, 让我们这些旁观者羡慕不已。

当然,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无疑还是课堂, 只要在这里的课堂上待几分钟, 目之所及, 心之所处, 无不洋溢着青春的蓬勃、生命的激情。而每一堂课又是那么高扬个性, 绝无模式的束缚和羁绊。很显然, 新课改的思维已经深深融入了沈阳市第二十中学每个师生的心中。而这, 就是学校的文化。俞校长常说:“坚持就是创新。”八年课改, 八年沉潜, “两纲一模”改革从实践到认识, 从认识再指导实践, 循环往复, 以至无穷, 并逐步呈现出三大特点:首先, 教学模式已经从“硬模式”走向了“软模式”。就像法制会内化为人的行为一样, 生本教学模式也已成为老师们的自觉行为。目前, 学校越来越淡化教学模式的定时分步, 完善管理指南和各学科的课程实施指南。俞校长说:“参加各类会议, 一看会议指南, 就知道什么时间开会, 在哪儿休息。同样, 学校的两类指南将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相结合, 充分体现管理的科学性, 其本质是激活人的潜能。”

其次, 教学模式实用高效、神形兼备。如果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学活动的“神”, 把达到这一目标的教学形式作为“形”, 那么沈阳市第二十中学在经历了从“形”入“神”之后, 已经步入了神形兼备、心领神会的境界。校领导基本拿起导学纲要和老师聊几句, 就能判断出老师的水平。上课时, 大多数老师都能做到“形散神不散”, 紧紧围绕培养思考能力的核心不动摇。此外, 教学模式进入了新习惯状态。各类型课老师凭着思维习惯就可以设计出一节课的教学流程。或许, 他没有将导学纲要打印出来, 但这些早已印在他的脑子里, 融在他的血液中。目前, 学校90%的老师能够达到这个要求, 他们的自信心非常强大。今日的沈阳市第二十中学, 不再依靠制度管理, 因为老师们潜心课改的氛围已经形成, 这是一种最有生命力的文化, 是任何力量也不能扭转的。

对基础教育的一些启示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之际, 沈阳市第二十中学凭借自己的创新与坚持, 走出了一条鲜活而成功的课改之路。或许, 她的经验可以给人们点滴启示:

沈阳市第二十中学的课改之所以成功, 在于他们回归了教育的本质, 尊重了学习的规律。“两纲一模”生本教学尊重学生的思维特点, 课程纲要解决了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的问题, 大大增强了教师对课程的宏观把握能力, 从更高处审视课程改革;导学纲要从微观上解决了怎么教、怎么学、怎么考的问题, 使教师从更广阔的空间驾驭课堂教学;而内化的教学模式从思维层面保证了课堂的高效, 使优质变为常态。“两纲一模”突破了国内课程改革中“教师先划道, 学生按线跑”的状态, 变“让麻雀在笼中飞”为“让鸽子在蓝天飞”, 架起了自由自在教学与学生优质发展的成功桥梁。沈阳市第二十中学的课改之所以成功, 还在于他们摒弃了功利心, 真正去发现和总结, 真正去感悟学生的点滴变化。这是一个先慢后快的过程, 随着学生思考能力的增强, 他们迎来了金色的丰收。而这个过程, 就是他们的底蕴。正因为如此, 他们的课改没有模式化, 他们真正抓住了“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思考能力”这一本质, 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思考成为师生共同的习惯, 自主、合作、探究成为一种品质。这种思维理念具有极大的传播价值。

教育应该担负起时代的使命。当前, 在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之下, 教育应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的成长发展服务, 那便是:让学生具有思考能力, 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以适应国家对未来人才的需求。通过课改, 沈阳市第二十中学开启了师生的思维之门, 引领他们走向了自主学习、文化自觉的状态, 这是他们对生命的负责。同时作为示范高中, 二十中学敞开博大的胸怀与兄弟学校交流, 通过公开周、接纳观摩、讲学等形式示范理念, 示范实践, 发挥辐射作用, 这也是他们对时代使命的回应!

浙江省富阳市职业高级中学 篇8

学校办学理念完善。以“完善人格、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 以“专业适合产业、人才适合岗位、教育适合学生、学校适合社会”为办学思路, 以“求真、乐业”为校训, 以“首岗胜任、多岗迁移, 终身发展”为育人目标, 以“自强、求实、精业、创新”为校风, 以“团结、守纪、勤学、苦练”为学风。

学校建有富阳市职业高级中学本部、文教路校区、城区分部富阳市职工培训中心、富阳市现代培训学校四大校区。学校占地面积21公顷, 建筑面积81791平方米, 教学设备总值2842.5万元。图书室和阅览室1320平方米, 图书藏量23万余册, 报纸杂志达180余种, 电子教学参考书和期刊以及其他教学资料263种。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学生5519人, 生均建筑面积为20.3平方米。教职工373人, 专任教师309人, 年均社会培训9000余人。

学校专业门类众多。现开设电子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加工、财会、汽车运用与维修、园林技术、建筑技术、文化艺术、护理、学前教育等16个专业, 其中省骨干专业1个 (电子技术应用) , 省示范专业2个 (电子技术应用和汽车运用与维修) , 省实训基地2个 (机电一体化和汽车运用与维修) , 杭州市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 (机电一体化技术) , 杭州市示范专业3个 (数控技术应用、会计、社会文化艺术) , 省中职学校产学研联合体项目1个 (富阳市机电技术研发中心) 。

沈阳市中学 篇9

一、我们的做法——让 教育信念在读书中铸就

(一) 培育富有凝聚力的 领导集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 首先是思想的领导。领导是否爱读书, 是否能从书中吸收营养用于实践, 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 我校经常开展读书活动, 培育富有凝聚力的领导集体。

1.推进基础——时间保 证。

众所周知, 中国人的平均读书量很低。许多人以忙为借口, 不读书。为了确保领导班子读书活动的落实, 我校确定每周班子例会的前半部分为读书交流时间。

2.推进方式——共读与 自选相结合。

领导干部大多来自于一线, 他们受知识领域的限制, 缺乏对教育学、管理学的系统学习。因此, 学校为班子成员选择教育理论、教育管理、教师教育等方面的书籍, 并以读书漂流的方式提高干部的阅读量。自选书目阅读时间安排在寒暑假, 主题为“生活与教育”。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选择自己喜爱阅读的书目。读书, 帮助教师对教育进行反思, 扩展自己的思考角度。

3.推进策略——展示交 流, 促进深度参与。

在读书计划推进过程中, 展示交流是提高读书质量的好方法。为此, 我校班子读书活动设计了两个媒介——论坛和电子简报。班子成员依次轮流主持教育论 坛, 在论坛上, 成员可以主题发言, 主题陈述, 互动交流, 总结发言。之后, 大家将发言稿制成电子文本的形式, 做成电子简报。

几年来, 我们阅读了著名教育家的经典教育名篇、办学卓有成效的校长经验、国内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等。读书, 使我们对基础教育的发展和走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也使学校领导层的思考变得更加厚重和有根基;读书, 使教育行动更加有分寸和有力量, 也使成员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顺畅和富有启迪。读书使学校的凝聚力明显增强:学校的各项制度和措施被领导深刻解读, 被教师真情接纳, 教育信念就这样在管理者的苦心孤诣中坚定。

(二) 构建富有创造力的 教师群体

孔子说:“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教师只有学而不厌, 才可以诲人不倦。否则, 我们每天讲的都是陈词旧调, 不仅让学生提不起精神, 也会使自己厌倦起来。教师读书, 十分重要。但事实上, 教师读书经常因时间紧、升学负担重等原因难以持久有效地开展。

我校教师读书活动分两条线进行。一条线是教师读自己喜欢的书。每学期, 每个小组召开一场读书分享会。教师人人发言, 谈阅读感受, 谈工作体会。班子成员列席并参与读书分享。读书分享会不仅使教师有了交流学习的平台, 也使他们有了倾诉心愿、排解职业压力的机会。教师们在同伴互助中找寻前行的动力。另一条线是“共读经典, 感受教育魅力”的读书论坛活动。寒暑假前, 学校发一本教育经典书籍给教师, 让教师回校后参与全校教师读书论坛。读书论坛由读书小组轮流承办, 每个读书小组选派代表进行论坛发言。论坛最后, 评选教师读书之星。

在教师读书活动的推进过程中, 我校较好地把握了以下几项原则:

1.唤醒而不是命令。

教师是有读书愿望的, 只是这份愿望被深埋在里层。即时的考评中, 没有了自由舒展的空间。“唤醒而不是命令”的读书主张, 使教师易于接受。教师认为学校是在为他们能够终身从教, 幸福教书添加筹码。

2.引子而不是全。

学校在安排教师读书时, 切记任务太满。中学教师因为有升学任务, 工作负担很重, 况且每个人所学专业、所教科目、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 所以, 共读只是一个引子, 而不是全部。学校要做的就是通过发书、奖励书、新书推荐、读书分享、读书论坛以及“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读书人, 让读书成为教师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爱上读书, 参与其中, 乐在其中。

3.人人参与而不是精英做秀。

读书不是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精彩展示, 而是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图书之间的真情对话。教师只要发自真心说, 发自真心写, 发自真心做, 就会不断提高。想要所有教师都参与其中, 一定要保证每个人都有参与和发表看法的机会。

几年来, 读书活动的开展使教师们能够沉下心来做事, 少了心浮气躁, 多了教育的可为与感动。伴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化的脚步, 我校的生源不再有过去的优势, 但教师不能以此为理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当教师看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时, 大家都被雷夫千方百计创造条件给学生们最好教育的行为感动。这样, 教育的信念在富有创造力的教师集体中得以强化。

(三) 营造富有生命力的书香校 园

富有生命力的书香校园意味着学生们在主动读书、享受读书。在大力推进教师读书的同时, 我校的德育处、团委、教务处分别以书香班级 (团支部) 、经典诵读、菁菁校园等活动为载体, 宣传读书, 宣传读书少年。

1.增强家长阅读。

学校的读书应该是个火种。我们可以在提高家庭育人理念、提升家庭育人方法等方面有更大作为。我校通过推荐家庭教育书目、发放家教 指南以及家庭教育经验分享等途径增强家长阅读, 从而创设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

2.教师读书之星的新责任。

教师读书之星是读书活动的佼佼者。学校以“大手牵小手”的方式, 谋划和指导学生的读书活动。教师每周一次的读书报告会和主题演讲等活动, 使学生们的读书有了交流展示的平台。

就这样, 教育信念, 在富有生命力的书香校园中得以绵延。

二、我们的启示——由“读书”走 向学习型学校

(一) 引导读书, 实现个体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最初的读书, 不但要求读, 还要记笔记, 做摘录, 开交流会, 写心得体会, 以此来促进思想内化。在这样的过程中, 优秀教师逐渐显露, 成为团队学习的榜样。

个人学习是团队学习的基础。教师有了读书的渴望, 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也就必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新的理解和设计。伴随着个人愿景的清晰, 教师实现自我超越和改善心智模式也悄然发生了。

(二) 走向对话, 发展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必须实现“对话”。只有“对话”, 我们才能在自我中发现他人, 在他人中发现自我, 互相激励, 共同进步。“对话”的发生首先依赖于建立共同愿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我们努力在对话中克服习惯性防卫, 以开放的心态说出真实的想法和不同的观点。在此过程中, 校长要扮演好对话中的引领角色, 积极参与, 真诚交流, 对有见地的教师表现出欣赏和鼓励。

(三) 建立机制, 深化组织学习

读书与对话大大改善了教师的心智模式, 但落实改善整个组织的心智模式, 则需要建立机制。

泰普斯科特说:“未来的领导就是领导学习, 未来最可靠的竞争优势就是克服障碍学习, 最好的领导不是下达命令, 而是建立让成员扩展能力的组织。”学习型组织是一种网状的、扁平的、富有弹性的组织机构, 它不应该只是原点发力, 更应是诸多节点共同发力。我校在行政组的基础上深化组织学习, 如班主任团队、三级组长团队、青年教师团队、体卫艺团队、主题研究团队、课堂改造团队等。各个团队根据自己确定的职能 需要, 开列书目自觉读书, 记笔记, 直面教育教学困惑。众多的团队变成整个学校的学习单位, 建立起整个组织一起学习的风气和标准, 深化组织学习, 向学习型学校迈进。

沈阳市中学 篇10

——题记

沈阳市第六十一中学是一所设施先进、管理规范、师资超群、环境优美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几年来, 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 把学校打造成为一所现代特色精品名校, 姜绍强校长带领全体师生, 励精图治, 闯出了一条农村基础教育的特色之路。近年, 学校先后成为“东北大学信息化教育实验校”、“中语会创新写作教育与研究课题先进实验校”、“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实验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课题实验校”、“全国百所足球学校”、“中国西部顾问单位”;先后被评为“沈阳市文明单位”、“沈阳市艺术特色学校”、“全国创新管理模式学校”, 并荣获“全国校园文化创新建设一等奖”。

管理创新——将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入学校管理

姜绍强校长是一个勤于思考和善于创新的人, 他敢于将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引入学校的经营运作。他认为, 学校与企业的不同点是不能以赢利为目的, 而与企业的相同点则是要努力创品牌。好品牌是学校的无形资产, 是学校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产生的社会效益。所谓创品牌, 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所以, 学校管理必须在精细化上下功夫, 尽最大努力让每一位服务对象满意。

在姜校长的带领下, 经过几年努力, 学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改善了学校的管理, 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先后出版了《现代学校管理制》《现代学校办学特色》《现代学校治校方略》《现代学校文化修炼》等管理系列丛书。学校的现代学校管理理念覆盖了学校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 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无论身在学校的哪一个岗位, 都无须请示询问, 只须查找制度与章程, 就可按图索骥、有章可循, 使学校达到制度管理和“依法治校”的境界。姜校长说, 更重要的是, 这些规章制度可以限制校长的权力。这样, 不论谁在校长的位置上, 学校的管理和发展都不会受影响。姜校长认为, 一个校长不应像手电筒, 照到哪里哪里才亮, 而应该让每一位教职工都发光。教师为学生服务, 校长为教师服务, 这样, 才能促进广大教师产生源源不断的工作能量。

登高望远——以文化和战略眼光办教育

姜绍强校长认为“学校是传播知识的地方, 更应该是产生文化的地方。有知识没文化的学校不是一所真正的学校, 有知识没文化的人是可怕的人。”要使学校得到可持续发展, 必须塑造独特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凝聚在学校的面貌、理念、制度、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和精神气氛之中, 具有历史性、传承性、前瞻性和先进性。”“学校真正需要的是产生巨大凝聚力、推动力、生命力的文化, 需要的是有着学校个性特点的发展目标。”而这种目标的建立, 必须是登高望远, 俯瞰全局, 冲破传统思维的桎梏, 有一个高的起点。为此, 姜校长提出了“发挥优势, 发展特色, 打造精品名校”的战略构想, 制定了“面向21世纪, 振兴六十一中学行动计划”, 确定了“实施名师工程、名校工程, 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精品名校”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此后, 学校围绕文化建设目标, 每年确定一个年度主题, 一年一个台阶, 步步向精品学校靠近, 在短短几年内, 迅速实现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也从中积淀了更加深厚的学校文化。

现在, 无论是谁走进六十一中学美丽整洁的校园, 都会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的和谐氛围与浓浓的校园文化气息。这里的每名师生都面带友好和笑容;这里的每座楼、每条路、每棵树、每块景观石, 都有意味深长的名字;楼内外的每面墙、每个教室都会“说话”, 都是彰显学校文化与学生个性的平台。教学楼前有巨大的孔子塑像, 在学校文化中摄取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华。学校有“伯苓路”、“行知路”、“永新路”, 不仅仅是在形式上纪念近现代的教育家张伯苓、陶行知先生和推崇当代教育家朱永新先生, 更注重在学校文化中弘扬他们为国笃志向教和勇于探索教育新路的精神。对此, 姜校长主编并撰写的《学校文化是怎样炼成的》《一所学校的教育思考》等书, 均有系统地论述, 与此同时, 六十一中学的文化特色更尽现其中。

致力课改——探索出“三环节加一清”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已经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因此, 姜绍强校长认为初中教育应该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 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在姜校长的领导下, 学校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探索出了“三环节加一清”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三环节”是指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三个环节, “一清”是指潜能生“堂堂清”。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以学教案为载体, 教师和学生共同书写学教案, 在预习时下发给学生, 可以采取学生自主预习或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预习讨论的方式, 让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在展示时, 对基础知识进行预习检测, 对于重点问题进行分组展示, 最后可以采取作业反馈的方式, 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经过实践, 学生课堂参与度显著提升, 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学质量每年都有大幅度提高。

组建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姜绍强校长认为, 基础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现人才层次化、多样化的培养目标。

在不断的尝试与实践中, 学校逐渐形成第二课堂的“四个一”学生社团运作模式。姜校长认为:“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 具体是指课堂之外开展的学习与实践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学校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方式, 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它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密切联系, 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四个一”学生社团运作模式内容是:每个学生社团都配备有一个专用教室, 一名辅导员、一本社团教材。目前, 学校的各种学生社团已达50多个, 基本覆盖了全部学生, 每周都有两个下午的固定活动时间。

上一篇:虚拟包装下一篇:客户关系管理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