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

2024-09-12

沈阳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精选8篇)

沈阳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 篇1

【发布单位】辽宁省

【发布文号】沈阳市人民政府令2013年第41号 【发布日期】2013-05-13 【生效日期】2013-07-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沈阳市人民政府

沈阳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 沈阳人民政府令第41号

《沈阳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业经2013年4月22日市人民政府第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市长:陈海波

二0一三年五月十三日

沈阳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电梯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电梯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电梯的安装、改造、维修、日常维护保养、使用、检验检测以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个人和单个家庭自用的电梯的安全管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是本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区、县(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辖区内电梯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财政、规划、城乡建设、房产、公安、工商、安全生产监督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电梯安全工作的领导,协调解决电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配合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做好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鼓励电梯的安装、改造、维修、日常维护保养使用管理单位和个人参加电梯责任保险。

相关行业协会应当通过协助会员单位与保险公司协商保险费率等形式,推动会员单位购买电梯责任保险。

第二章电梯的安装、改造与维修

第六条电梯安装、改造、维修施工开始5个工作日前,施工单位应当将拟进行的施工地点、施工内容、电梯参数以及电梯使用管理者等情况书面告知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第七条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前,施工单位应当编制安全施工方案,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等现场安全生产条件,并按照电梯设计文件和标准的要求,检查电梯机房、井道、底坑、通道等涉及电梯施工的土建工程以及电梯制造质量,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开始施工。

第八条电梯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应当经电梯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监督检验合格后,方可交付或者投入使用。

第九条电梯改造时,原制造单位已经注销,无法取得其委托、同意的,电梯改造单位应当在电梯改造完成后补充或者更新该电梯的产品标牌,并且在产品标牌、质量证明书上标明改造单位的名称、许可证件编号、改造日期等信息。

电梯改造单位应当对改造后电梯的质量以及安全运行涉及的质量问题负责。

第十条施工单位应当在电梯安装、改造、重大维修工程监督检验合格后30日内,将安全技术资料移交建设单位或者电梯使用管理者,办理相关移交手续;建设单位在向电梯使用管理者移交电梯时,应当同时移交安全技术资料。

第十一条住宅电梯更换、改造、维修的,应当由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相关机构或者专家进行鉴定评审,并出具评审报告。住宅电梯更换、改造、维修所需资金,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筹集:

(一)已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申请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紧急情况下存在安全隐患、需要立即维修的,可以按照应急程序申请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二)未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或者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余额不足的,相关业主应当按照其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的比例承担费用。

第三章电梯的使用管理

第十二条电梯使用管理者,是指具有电梯管理权利和管理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电梯使用管理者按照以下方式确定:

(一)新安装电梯未移交业主的,项目建设单位为电梯使用管理者;

(二)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管理的,受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为电梯使用管理者;

(三)未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管理的,电梯属于单一所有权人的,所有权人为电梯使用管理者;共有产权的,所有权人应当通过书面协议确定电梯使用管理者;

(四)出租配有电梯的场所,应当在租赁合同中约定电梯使用管理者;未约定的,比照第(三)项处理。

未明确使用管理者的电梯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三条电梯使用管理者是电梯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履行下列电梯安全管理职责:(一)建立电梯安全技术档案,并建立健全电梯档案管理制度;(二)保持电梯紧急报警装置能够随时与值班人员实现有效联系;(三)监督并且配合电梯的更换、改造、维修、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四)在电梯轿厢内或者出入口的显著位置张贴有效的安全检验合格标志、维保标识,标明应急救援电话;

(五)将电梯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警示标志置于乘客易于注意的显著位置;

(六)委托依法取得许可的单位进行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并签订日常维护保养合同;(七)制定出现突发事件或者事故的应急措施与救援预案;(八)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安全管理职责。

第十四条电梯使用管理者应当根据电梯使用状况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电梯安全管理员,从事电梯安全管理的人员应当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并承担以下管理职责:(一)负责电梯运行日常巡视,记录日常使用状况;(二)负责保管和按照规定使用电梯专用钥匙;

(三)检查电梯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确保齐全清晰;

(四)监督并且配合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签字确认维护保养记录;(五)现场配合电梯检验检测工作;

(六)发现电梯存在事故隐患需要停止使用的,有权作出停止使用的决定,并立即报告电梯使用管理者。

第十五条电梯出现故障或者存在其他安全隐患的,电梯使用管理者应当停止使用,并且在乘客易于注意的显著位置张贴《电梯隐患标志》,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使用电梯。

如因特殊原因不能及时消除电梯故障或者隐患,需停止电梯运行时间超过48小时以上的,物业服务企业或者没有物业服务企业小区所在地的社区居(村)民委员会,应当向小区业主公告。

第十六条医院提供患者使用的电梯、直接用于旅游观光的速度大于2.5m/s的乘客电梯,以及采用司机操作的电梯,应当由取得相应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的电梯司机操作。

第十七条电梯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电梯使用管理者应当向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登记。

报废、停止使用1年以上的电梯或者拆除、转让电梯的,电梯使用管理者应当在30日内,到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相应的报停、注销、变更手续。

第十八条公众聚集场所使用的电梯以及住宅电梯,应当配备具有运行参数采集功能的电梯运行安全监控系统,并与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联网;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同时建立相应的电梯安全运行监控系统。

新安装的住宅电梯应当配置安全运行监控系统并联网。

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指导和规范本市电梯运行安全监控系统的建立和运行。

第十九条乘客乘用电梯应当文明有序,按照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正确使用电梯,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拆除、毁坏电梯警示标志、报警装置或者电梯零部件;(二)采用非安全手段开启电梯层门、轿门;(三)超过电梯额定载荷;

(四)在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中逆行、玩耍打闹;

(五)其他危及电梯安全运行或者危及他人安全乘坐的行为。

第四章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

第二十条在本市从事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应当设置固定的办公场所和配备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并按照合同约定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不得将业务转包、分包,或者变相转包、分包。

第二十一条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与电梯使用管理者签订的日常维护保养合同,应当使用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联合制定的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合同文本。合同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一)日常维护保养项目、要求和执行标准;(二)日常维护保养起止日期和时间频次;(三)故障维修和应急救援抵达时间;

(四)维保单位和电梯使用管理者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第二十二条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应当保证其维护保养电梯的安全技术性能,并履行以下安全管理职责:

(一)根据《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等安全技术规范以及电梯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的要求,制定电梯日常维护保养方案;

(二)建立电梯日常维护保养档案,档案保存期限不得少于4年;

(三)至少每15日对电梯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并按照《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的要求开展半月、季度、半年和维护保养,记录每次维护保养情况并经电梯使用管理者签字确认;

(四)至少每6个月对维护保养的电梯进行一次自行检测,自行检测项目不得少于《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关于维护保养和电梯定期检测规定的项目及其内容,并向电梯使用管理者出具检测报告;

(五)在日常维护保养过程中发现电梯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及时向电梯使用管理者出具《安全隐患标志》,标明所发现的安全隐患情况以及建议采取的处理措施;

(六)协助电梯使用管理者制定电梯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和电梯事故应急专项预案;(七)设立固定电话作为值班电话,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值班通讯畅通;(八)接到困人故障报告后,30分钟内赶到现场实施救援;

(九)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安全管理职责。

第二十三条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委派本单位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人员进行作业;对本单位的电梯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并记录教育和培训情况。

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记录至少保存4年。

第二十四条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发现电梯使用管理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电梯所在地的区、县(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一)使用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电梯;(二)使用存在事故隐患、报停、报废的电梯;(三)违规进行电梯日常维护保养、维修、改造;(四)其他危及电梯安全使用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电梯行业协会应当对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时间、平均日常维护保养价格、人均日常维护保养台数、主要零部件检查更换周期、保险购买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在行业内和向社会公开通报,促进行业有序竞争和规范运作。

第五章电梯的检验检测和安全技术评价

第二十六条在用电梯定期检验周期为1年,电梯使用管理者应当在电梯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30日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申请。电梯当年延迟检验的,电梯的定期检验日期不变。

电梯经改造、重大维修和重新启用后,电梯的定期检验日期重新确定。

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内的电梯,区、县(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接到故障举报3次或者3次以上,并且经确认故障影响安全运行的,可以要求电梯使用管理者提前进行定期检验。

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电梯,不得继续使用。

第二十七条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在实施检验检测中发现电梯存在安全隐患或者事故隐患的,应当书面告知电梯使用管理者和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发现电梯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应当先行通知电梯使用管理者暂停使用电梯,并且向电梯所在地的区、县(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第二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电梯使用管理者可以委托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或者原电梯制造单位进行安全技术评价:(一)使用期限超过15年的;

(二)故障频率高影响正常使用的;

(三)需要改变电梯的额定载重量、额定速度、轿厢尺寸、轿厢形式等主要参数的;(四)遭遇水浸、火灾、地震等灾害影响的;

(五)电梯使用管理者认为需要进行电梯更新、改造或者重大维修的;(六)其他需要进行安全技术评价的情形。

电梯移装前,电梯使用管理者应当委托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或者原电梯制造单位进行安全技术评价。

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根据电梯的使用状况,责令电梯使用管理者进行安全技术评价。

第二十九条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或者原电梯制造单位进行安全技术评价时,应当组成不少于3人的专家评价组,综合考虑电梯出厂说明书中的各零部件使用年限、实际使用频率、日常维护保养工作质量等因素进行评价,并在30个工作日内出具评价意见。

电梯经安全技术评价,可以达到安全运行要求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或者原电梯制造单位应当出具可以继续使用的评价意见;无法达到安全运行要求或者继续使用成本过高不符合能效指标要求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或者原电梯制造单位应当出具维修、改造或者予以更换的评价意见,并向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或者原电梯制造单位及其评价组成人员对评价意见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住宅电梯申请安全技术评价的,电梯使用管理者应当将评价意见张贴在电梯显著位置。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不定期对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的维保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抽查,建立考核制度。监督抽查可以自行或者委托相关机构进行,受委托的机构应当出具抽查检测报告,并对其出具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沈阳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 篇2

电梯是高层建筑实现垂直运输的重要设备, 在类别上属于特种设备。一直以来, 电梯的安全管理都是高层建筑管理工作的重点。随着国家对特种设备生产制造、后期维护的管理越来越严格, 电梯的质量水平和安全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律法规, 加大监察执法力度, 电梯行业的生产秩序、使用维修秩序都得到了保障, 电梯的使用运行正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但同时, 因为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不到位而发生电梯事故的情况还时有发生,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2 电梯安全管理的现状

电梯作为高层建筑最重要的载人载物运输设备, 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电梯的安全运行必须是管理人员首要考虑的问题。但在电梯实际使用运行中, 也存在因为使用权者不明确, 电梯使用单位疏于管理, 存在着使用与维护脱节、长期无故障电梯无人管理以及维修合同签订后, 使用单位不再对电梯进行管理的现象, 致使安全事故的发生。

根据事故理论, 导致电梯出现危险状况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来说无外乎两个方面: (1) 人的主观因素; (2) 外界的客观因素;对于人为因素, 可以通过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规范操作程序来控制。而外界的客观因素也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 需要强化相应管理来减小客观因素对电梯安全运行的影响。无论是人为因素还是客观因素, 其控制都可以通过相应的标准规范来实现, 现阶段严格落实电梯使用运行规范将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

3 电梯使用运行的安全管理

3.1 明确电梯“使用权者”, 确定第一赔付责任方

根据《广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规定》 (修改送审稿) , “使用权者”是指享有和履行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权利和义务者。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可以委托物业管理单位或者管理人作为使用权管理者;未予以委托的使用单位或者实际管理者为使用权管理者。当电梯发生安全事故时, “使用权者”为第一赔付责任方, 受害者可以要求其承担赔付责任。在“使用权者”赔偿后, 属于其他单位责任的, “使用权者”有权向其他单位追偿。在明确第一赔付责任方之后, 才能在电梯出现故障或者安全事故时, 明确谁来管理, 谁来负责, 避免使用各方相互推诿责任。这样才使得使用管理者更加重视履行特种设备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的使用管理义务。

3.2 加强日常检查力度, 保障电梯良性运行

电梯的日常检查工作是及时发现电梯故障隐患的有效方法。在实际管理中, 电梯使用单位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对电梯设备进行日常的巡查, 检查电梯的运行状态以及电梯的各种保障安全的安全装置。对于电梯的运行情况、电梯轿厢内设施等要定期巡查。当检查工作持续到一定时间后应该进行总结, 一般每月要开一次安全总结会议, 对检查出的故障作统计, 方便于未来故障隐患的查找确定。

3.3 监督维保单位做好电梯日常维保工作, 保障电梯正常运行

电梯的日常维修保养是电梯保持良好运行状态的重要手段, 具体的保养工作应该结合电梯的实际状况, 对维修保养规则进行细化, 保证每一个维修保养项目都有规可循。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国务院令第549号) , 维保单位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使用单位必须监督好维保单位做好电梯日常维保工作, 对于维保单位未履行自己的维保职责的, 应上诉质监部门。对于发生电梯故障或者困人的情况, 联系维保单位对其进行检修和救援, 不能使用单位自己进行盲目操作, 在隐患没有排除之前禁止电梯的使用。此外还得对电梯故障修护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 保证维修质量, 使得电梯能够良性的运行。故障维修的过程一般派设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实施盯控, 只有在确认故障完全排除的情况下, 才能使电梯重新投入使用。

3.4 做好日常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除了做好上述几个方面的工作, 还应加强对电梯使用者的安全使用的日常宣传, 做好日常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提高单位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电梯使用单位应当每年进行一次电梯安全宣传活动, 提高电梯使用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针对有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按预案进行响应。处置预案制定以后, 电梯使用单位还应当组织人员进行演练, 提高人员的实战能力, 在演练中发现问题, 并加以完善。此外使用单位还得积极地对本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使其能够胜任日常的检查管理工作, 能够在事故发生时镇定地处理。

总而言之, 通过上文所述几项安全管理手段与方法, 结合电梯实际的运行状态, 明确电梯安全管理责任, 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监督好维保单位的日常维保工作, 加强电梯安全使用的宣传教育和应急处理, 使得电梯能够更加安全地运行, 减少事故的发生。

结语

电梯作为特种设备, 其安全管理必须予以重视, 容不得丝毫马虎。在实际管理过程中, 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开展各项工作,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摸索出适应本单位电梯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电梯使用运行的安全管理依靠的是一朝一夕的积累, 只有平日里不断总结完善相关管理措施, 才能够使得电梯安全水平处于一个较高水平, 最终保障电梯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

摘要:近年来, 由于城市用地的紧张, 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高层建筑的增多也使得居住人群对电梯的需求急剧增加, 对电梯的使用越来越频繁。电梯的安全使用运行直接关系到乘坐人员的安全, 做好电梯的安全管理工作, 分析电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善电梯安全管理的几项措施, 为电梯安全的保障工作提供支持。

关键词:电梯,管理现状,使用权者,安全管理,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廖静云.浅谈电梯的使用运行安全管理[J].机电技术, 2011, 34 (3) :32-33.

[2]冯海廷.浅谈电梯管理[J].西江月, 2011, 10 (36) :85-86.

[3]张学礼.怎样做好电梯的安全管理工作[J].跨世纪 (学术版) , 2008, 16 (12) :16-18.

[4]冯志轩.电梯检验中的危险源与安全措施[J].科技风, 2013, 12 (1) :12-14.

[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S]. (国务院令第549号) , 2009.

谈电梯检验安全管理 篇3

关键词:电梯检验;安全管理;检验规范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2-0155-02

相对经济的发展,科技发展更倾向于先以成果示人,应用于世界每一个角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利弊并存的想象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以电梯为例,它在给我们带来效率的追求与体力的享受时,又无声地将安全从我们身上拿走当作筹码。改进意味着进步,即便是科技发展也不能一步完善,通过我们的反馈,加以改善,电梯检验就是为此而生的,它使人们应用电梯时的安全有了保障,但是参与试验的团队本身并没有得到安全保障,即便参与实验的团队精神可贵、勇气可嘉,但是这不能作为没有安全保障的被动理由,如果以理性的眼光去审视,不难发现,导致安全隐患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试验团队自身,缺乏安全意识,团队人员素质能力不均衡,而这些因素都归类于管理工作不到位,如何加强试验团队的管理,从而提升对电梯检验的安全意识,是极具重要意义的

工作。

1 制定电梯检验规范,严格遵守原则

1.1 安全意识原则

施工团队本身就是为了使电梯安全有更深一层的保障,所以团队本身更要认识到安全至上的重要意义,对电梯进行安全性检测时,一旦发现有威胁安全的因素存在,应立刻进行控制。全面遵守纪律法则、技术规范,做到自律,切勿图一时之快,逞英之能,私自行动,打乱团队检验节奏,一定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上进行设备的安全检查。

1.2 普及检验知识

检验电梯首先要先对电梯的运行有一个了解,由于电梯本身处于动态设备,任何角度距离的差别都会对检验的类型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检查员对电梯的各种类型状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当发生事件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有准备的解决策略。并且要善于与团队人员沟通,这样不仅做到知识的在线普及,而且对处理事件的分析,能够总结出更为有效的策略。为了保证知识的普及以及对应策略信息的准确性,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对其以笔记或其他方式记载。养成良好的施工流程和遵守法纪的习惯。

1.3 健全体系并认知

体系对一个团队而言是支配运行的灵魂,只有对体系有一个正确的构架并清晰的认识,才能使后面的工作运行步步到位。所谓电梯安全检验团队的体系,不应该只认知到对电梯安全性能的检测上,要将安全生产结合进去,使其容纳为一体,最终形成建立在安全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电梯的安全检测,因为安全生产本身就是通过合理地管理进行检测实验,随着逐步完善完成生产工作。

1.4 动员所有人员,相互监督

一个体系与制度的规范,必须在所有人都积极配合的状态下,才能长时间的维持。一旦其中出现与规范制度背道而驰的员工出现,就会对其他员工进行干扰,乃至最后制度完全被瓦解掉。所以这需要检测机构的引领,号召所有机检人员参与规范制度,并将涉及到电梯安全检测的其他单位一同纳入制度当中,这样的管理不仅在风气上促进员工的巡守意识,全透明化的管理,更能使违背规范的人员无处遁身,从而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

2 建立电梯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体质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被称之为健全,首先要确保电梯的安全检验工作建立在有监察机构监察的基础上,并且为了防止电梯出现人为破坏,找不到承担责任方,必须对电梯进行封闭式管理,也就是相应单位及人员才能使用。要满足以上条件,就至少需要3~4个部门,比如监管部门、电梯安全检验部门、合约电梯使用单位、电梯故障维修部门,只有建立相关部门,才能生成完整的体系制度。

3 针对电梯安全检验制定流程

电梯的检验工作主要是由安检部门人员负责,其中包括负责安装工作的维修成员,在安检人员与维修人员共同配合下,完成对电梯的安全检验工作。目前在安检人员进行电梯安全检测工作中存在很多的问题,通过数据表明的大多数电梯不同程度的损坏正是由于电梯安检人员不当的操作和缺乏安检意识造成的,比如检测设备没有做好防护工作或者穿戴装备不属于安检规定范围内的物品,造成划伤或者不同程度的损坏,以上都属物资损失。个别施工人员意识不到自己的安检行为如果不符合规范,受到损失的不将只有物资器械,事态严重的话,对生命都将造成威胁。而且谁也不能保证因为看似不起眼的疏忽引起的突发事件是否会带来连锁效应,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惨案。所以相关管理部门应该结合实际,根据自身企业安检的特点以及易发生问题,制定对应施工流程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规范安检流程,这样不仅使安检人员对电梯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得到约束,并且对施工人员的及企业人员的安全有一个负责的态度。

4 制定管理制度

管理部门主要是针对安检部门的施工状态进行监督,一方面促进电梯安检人员的主动意识,另一方面使电梯和企业所有人员安全保障提高。上面提出对安检流程制定出要求准则,但是管理方面也需要加强重视,因为管理机构对安检部门施工质量、施工效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为了使安检部门的效果最大化,必须对管理机构制定管理规范守则,使其在合理的、有效的状态下进行管理工作,为电梯安全检查起到促进作用。

5 制定安全培训规划,全面落实

安全培训计划主要是针对刚踏入电梯安检企业的新成员,由于员工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反应能力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所以安全意识的普及必须动员企业所有成员参加,当然这里包括老成员,即便安检工作和管理工作已经很到位,但是资深员工的参加更能起到带头以身作则的作用,对新成员和资质比较差的老成员都能起到督促的作用,告诫其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安全培训计划的落实是很有意义的,它能使安全意识内化到每一个参加培训的

成员。

6 对症下药各司其职

明确电梯安检工作与管理工作的区别,由于这两个部门相互应用,在不少企业中,都出现电梯安检人员干涉管理问题、管理部门干涉安检问题。这是对职务没有清晰认识的表现,需要企业部门的端正,只有将这两个部门扶上正轨,才能发挥两个部门的作用。

6.1 安检人员的工作核心

安检人员虽然跟管理部门同样都是进行监察工作,但是监察的对象从根本上不同。安检人员的检测对象是电梯,其检测电梯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处理,这才是安检人员的工作核心。

6.2 安全督查部门工作核心

安全督查部门人员虽然涉及到对电梯安全隐患的辨认知识,但是这只能为辅,其主还是以人为监察对象,主要是针对安检人员进行监察,看看是否安检人员有偷懒的现象或者违背施工原则进行施工。而且督查部门在监察方式上也与安检人员有明显的不同,督查部门的检查方式比较多样化,这主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而定,通常都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对安检人员进行监察或抽查。

7 结语

由于安检对象的特殊性,使得安检工作存在很多危险因素,不过,正是因为电梯的安全检测复杂特殊,才更需要企业针对电梯安检部门在技术上作为支撑,与此同时,还要树立相应技术施工流程规范,使得一切工作在合理无误的状态下进行。督查管理这一项目一直被各企业所疏忽,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说明其存在意义并没有得到广泛认知,在不违背国家准则且有规范地对前线生产部门进行管理,能使企业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的实现。所以管理部门的工作一定要得到企业的重视并实践

落实。

参考文献

[1] 祝洪峰.浅谈电梯检验安全管理[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3):341.

施工电梯安全检查管理 篇4

[摘 要]:施工电梯是建筑施工中垂直运输的主要设备,也是施工现场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危险设备,更因为它易引发群死群伤事故。因此,在安全检查中应列为重点专项检查的内容。根据以往发生的事故案例和专项检查中经常发现的问题,现将我们认为应该重点检查的关键部位和内容提出处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施工企业施工电梯专项工作

一、施工升降机

1、升降机新规程里共18条检查标准其中6.6.14;6.6.15共2条强制性条文,覆盖整机12项安全防护装置。

2、升降机 强制性条文

(1)6.6.14施工升降机安全防护装置必须安全,工作可靠有效。

(2)6.6.15施工升降机防空安全器必须灵敏有效,动作可靠,且在检定有效期。

二、现场检查

1、基础部位:先检查是否积水,是否有下沉迹象,检查过程中如发现有装在一层楼板上的升降机(地下室顶板),必须检查地下室的顶撑系统及计算方案;检查接地系统是否符合要求;缓冲器(弹簧)应齐全有效;底笼围挡严密无破损;升降机底层进出口应设有双层防护棚。

2、架体结构:应查看基础及标准节连接螺栓紧固情况,地脚螺栓按规定设置双螺帽及标准节单螺帽并加弹簧垫;各部位焊缝完好无裂纹;附着杆件应按照说明书要求的材质、规格设置,不应任意更改。附着杆间距应符合说明书要求,一般为6m一道(不大于9m);附着杆的连接方式及紧固方式应按说明书要求执行,不应随意变更。安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用钢筋代替螺栓,钢筋两端分别焊个钢筋头代替螺帽的支架用钢管扣件连接或支座受拉抗拔用膨胀螺丝锁在砼板等现象。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

3、机械传动系统:升降机的机械传动可分为封闭式和开启式两部分。它的变速部分(蜗轮、蜗杆减速箱)和锥鼓式限速气的离心制动部分,是封闭式的。其他部分是开启式的。封闭部分不易检查,现场只能看一下变速箱是否漏油、锥鼓式限速器名牌上标注的检测日期是否超期,它的检测周期一般为壹年,锥鼓式限速器(渐进式限速器)必须经国家规定的安全检测中心定期监测并做铅封,使用单位不准随意调整。开启部分的检查与检测不同,因安全检查涉及的点多面广,时间有限,相对于升降机的安全检测要粗放一些。一般情况下不带仪器,全凭经验观察。第一要检查各传动部位的间隙不能过大,一般控制在0.2~0.5mm左右,齿轮与齿条吻合时齿底的间隙为2.0mm。啮合间隙过大或齿轮齿条磨损严重都是很危险的,升降机的运行和制动力都要通过齿轮齿条传递,啮合深度不够、磨损严重或轴向错位过大,都会使啮合面积减小而造成齿轮齿条强度降低,发生断齿事故。在实际安全检查过程中发现,升降机的齿轮齿条只挂住齿尖,啮合面个别

连1/3都达不到或新旧齿条不均匀,有异响或震动,这是非常危险的。啮合间隙的调整主要靠齿条导轮和导轨滚轮的正确定位。检查过程中应注意导轮与齿条的间隙不应太大,一般在0.2~0.5mm,滚轮与导轨的间隙也要控制在0.2~0.5mm。电梯运行应该平稳,无异响,无明显的震动。如有摇动、晃动、抖动三种不同程度震动原因,依据不同原因,一是查找架体与附墙装置是否松动未紧固;二是查找导轮、侧轮是否损坏与松动或间隙相啮合;三是查找齿轮、背轮、齿条是否相啮合或齿轮、齿条已磨损成尖的形状等原因。

4、升降机的安全装置。升降机的安全装置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十多种:(1)底笼的门连锁,有机械和电动式两种。当吊笼上升时机械连锁的底笼门会自动落下关闭。电器连锁的底笼门开启状态下,吊笼的其他门关闭,升降机应该无法启动,否则视为底笼门连锁失灵。(2)吊笼的上料门连锁也有机械式和电器式两种。机械连锁门在吊笼升降过程中打不开,如果能打开,显示是连锁失灵;电器联锁门在升降过程中打开,则吊笼会自动停止,如果不能自动停止,说明连锁失灵。

(3)出料口的中间开门,检查方法与进料口相同。(4)楼层安全门应能可靠锁闭,只有在吊笼停靠时才能打开。高度应超过一般人平均身高(1.80m)防止人头探出门外。此楼层平台门,一是强度要满足;二是高度要符合;三是要做常闭;四是防护要严密。(5)检查极限开关,不能只试验开关是否有效,主要是分别检查开关与上、下极限撞块的碰撞过程是否准确、灵敏、可靠。极限开关动作以后,不能自动复位,因为它切断了总电源,使吊笼上、下都无法启动,只能靠手动

恢复。(6)上、下限位开关是分别控制上升电路和下降电路的两个开关。检查时要分别看到它们的碰撞过程是否准确、灵敏、可靠。对极限开关和上、下限位开关的检查,均不能用手动方法代替碰撞过程的试验。因为在以往的检查中,发现有没装撞块或撞块错位的实例。(7)防断(松)绳限位的安装有多种形式:a.有依靠偏心绳轮碰触的,当出现断(松)绳事故状态下绳轮向重心方向倒下压动限位开关切断电源使桥箱停止运行。b.有靠铰链式绳轮碰触的,铰链式绳轮应有倒向控制弹簧,保证在断(松)绳事故状态下绳轮向限位开关方向倾倒。

(8)顶门限位,在桥箱的顶部,有一个供按拆人员上下的活动门,电梯升降过程中,为保证安全,必须将顶部的活动门关闭,因此活动门装有限位开关,以保证顶门在关闭状态下运行。安全检查时用木棍顶一下顶门就能试验限位开关的好坏。(9)电缆保护架的安装间距不应大于6m,间距过大时,遇到大风天气,电缆会被风吹弯,挂在脚手架上,使桥箱无法下降,严重时会将电缆挂断造成事故,安全检查过程中发现过这样的实例。(10)急停开关装在司机操作的控制面板上,供紧急情况下(在其他限位、开关失灵时)使用。按一下急停开关,升降过程中的桥箱应能立即停止。(11)警铃声音应清晰,在电梯启动、停止前应鸣铃示警。(12)电梯地面进料口防护棚须按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要求设置,满足防砸防护要求

5、电气系统:(1)应设置开关箱和漏电保护器。(2)电线、电缆应绝缘良好,无破损、漏电。穿越金属软管无锈蚀、破损并做可靠接零。(3)根据GB005规定,升降机接地电阻不应超过4Ω。(4)仪表、照明及操纵装置要完好、灵敏。

6、钢丝绳及滑轮系统:(1)钢丝绳的规格应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规格配置,无断股、缩径现象,断丝数量不得超过报废标准。(2)滑轮运转灵活,运滑良好,支座稳固。(3)钢丝绳固定,每端应不少于四个绳夹(绳夹两面均有防损绳措施)。

三、安全资料

1、安装和拆除方案,内容是否能指导安全施工,并且具有完备的审批手续。

2、安装和拆除队伍必须执有省级以上主管部门核发的安全资格证书。

3、针对安装、拆除人员和电梯司机的安全技术交底应有针对性内容。

4、应有基础设计、隐蔽验收及砼强度报告。

5安装完毕的验收记录和检测部门的检测报告及主管部门备案登记。

6、顶升记录。

7、升降机使用说明书原件或复印件。

8、安拆人员的特种作业岗位证书。

9、其他有关的安全资料。

四、结束语

施工电梯是较大的垂直运输设备,以往的事故案例和血的教训是很深刻的。通过严格的检查,预防升降机发生安全事故,是施工现场

安全管理非常重要的环节,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对此应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

其它:

电梯安全管理制度 篇5

1、电梯管理人员、维修人员必须经特种设备专业技术和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专业人员证书后方可从事作业和管理。

2、电梯操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遵守操作规程,做到耐心仔细解答,微笑服务,并保持电梯内清洁卫生。

3、电梯的使用必须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电梯使用合格证》。

4、定期配合做好由特种设备检测机构每年一次的电梯安全检测检验工作。

5、电梯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每月不少于二次的维修保养以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和确保安全运行。

6、保持电梯内整洁,关好门窗,防止风雨、沙灰、小动物进入电梯内部。电梯内不准堆放无关物品。

7、电梯内按规定配备好相应的消防设施,消防设施按有效期定期更换。

8、电梯管理人员须将电梯的维修、检测、年审和运行情况等资料影印副本报公司行政部备案。

海安水星公司电梯安全操作规程

1、电梯是安全要求较高的特种设备,操作人员需经专业培训并取得电梯工操作证,其他人员不准随意开机。

2、先将电源接通,打开照明,检查电梯各指示键是否完好,升

降方向的指示及层站指示信号是否明亮,开门、关门是否灵活自如,如发现一般故障应排除后方可操作。

3、电梯在运行中出现异常,可采用应急键工作,并立即停机,排除故障后方能工作。

4、电梯载重不得超过2000kg,载荷应尽可能稳妥的放在电梯厢中间,以免在运行时物件倾倒。

5、电梯内的控制箱开关板应及时关闭,不得敞开,以防杂物落入。

电梯安全管理规定 篇6

2、进入施工现场应穿工作服、工作鞋、戴安全帽。严禁赤膊、穿拖鞋、短裤、不戴安全帽,罚款20元/次。

3、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进行三级教育,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总交底,受教育人签字存档。

4、施工现场严禁吸烟,违者罚款20元/次。

5、洞口,厅门口要做防护,施工人员不得私自拆除或挪动防护设施,每个厅门口都应设安全标识。

6、高空作业时安全防护设施不到位的不允许施工。如安全网不设,安全带不系好等,罚款50元/次。

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线路应严格按规范要求敷设,严禁私拉乱接。

8、严禁工作时玩耍,打闹。严禁在工作时饮酒。

9、易燃物一定要远离施工现场。

10、放开钢丝缆,补偿链,电缆时,人不可站在下面。

11、当搬运物件上下楼时,一定多加注意,以逸伤人。

12、以班组为单位填写“KYK”作业表。

论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 篇7

1.1 特种设备安全法

《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特种设备的运营使用单位, 应当对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负责, 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其他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应当根据情况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

第四十一条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 发现问题应当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 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第八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 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 责令停止使用有关特种设备或者停产停业整顿, 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1) 未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的; (2) 使用未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从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检测和作业的; (3) 未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的。

第八十七条违反本法规定, 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营使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 责令停止使用有关特种设备或者停产停业整顿, 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1) 未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的; (2) 未将电梯的安全使用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易于为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的。

1.2《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附件A技术资料的检验项目中将“按照规定配备的电梯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列为B类检验项目, 在进行定期检验和改造、重大维修过程的监督检验时要求使用单位提供相关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2 使用单位设立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现状和分析

电梯使用单位设立安全管理人员是保证电梯安全使用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规定, 我们将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的电梯使用单位作为第一类电梯使用单位, 将其他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的电梯使用单位, 包括拥有少量电梯的工业区厂房或私人出租楼房等电梯使用单位作为第二类电梯使用单位。那么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要求, 第一类电梯使用单位应当设置有正规的电梯管理处和电梯安全管理人员, 而第二类电梯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情况设置电梯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综上所述, 即不管是专职或兼职, 第二类电梯使用单位亦需要配备电梯安全管理人员。

借鉴笔者在电梯检验行业对使用单位多年的检验经验可知, 第一类电梯使用单位一般情况下在设立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方面执行的比较好, 且配置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基本都能很好地履行其应尽的职责, 但是这样的使用单位屈指可数;而第二类使用单位, 尤其是私人出租的电梯使用单位在只有一台或者数台电梯的情况, 设立安全管理人员制度在这些使用单位流于表面形式或难以实施, 更甚至未设置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或者设立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以电工, 门卫等充当。难以真正履行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 这无疑给电梯的安全使用留下了隐患。

究其原因, 第二类电梯使用单位未正确实施设立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制度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因使用单位拥有的电梯数量较少, 单独设立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成本较高; (2) 由于电梯是特种设备, 维保单位维保质量的好坏, 直接与安全管理息息相关, 与项目整体服务挂钩,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不仅仅要承担电梯使用安全的监督责任, 还要做好电梯安全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因此, 对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要求相对较高。而第二类电梯使用单位, 尤其是私人出租楼房的电梯管理人员 (看护楼房兼管理电梯相关事务) , 难以实现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和重任。

3 对设立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建议

针对第二类电梯使用单位在建立电梯安全管理制度、设立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特种设备共有的, 共有人可以委托物业服务单位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特种设备, 受托人履行本法规定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义务, 承担相应责任。笔者认为:可以借鉴房产公司, 或者大型物业管理公司的模式, 与有资质的团体或个人签订合同, 由这些团体或个人代其履行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同时, 为防止发生电梯安全事故时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因其他不可抗力因素而无法迅速抵达事故现场开展救援工作 (如城市道路拥挤) , 亦为了能提供及时的服务, 使这类使用单位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发挥真正的作用, 这些团体或个人应在所服务的电梯附近。

乘坐电梯细节守护安全 篇8

乘坐扶梯

4步骤:看清、踏入、乘坐、离开

乘坐前

带宝宝乘坐扶梯时,踏上扶梯前要先看看宝宝的鞋带有没有系好,同时拢一拢衣裙,以避免电梯运行时挂住衣物。

踏上扶梯时动作要快,告诉宝宝将双脚踩在黄线内,抓好扶手,不要随意碰触扶梯扶手外任何部位,以免发生危险。

乘坐时

扶梯运行时,要提醒宝宝不能将身体靠在扶手上,因为有些电梯的扶手和梯级运行并不完全同步,身体靠在扶手上容易发生危险。

提醒宝宝扶好扶手的同时要面向前方,不可随意走动,绝对不能将头、手、脚伸到扶梯外,更不能在电梯上玩耍。

离开时

准备离开扶梯前,要提醒宝宝注意看梳齿板,同时要做好随时帮助宝宝的准备。

离开时,提醒宝宝提前抬脚,及时迈出扶梯,不可以在出口处逗留。

贴心小提示:

乘坐扶梯,要避免给宝宝穿拖地长裙、软底拖鞋或鞋带松散的鞋子,以免卷入扶梯。

乘坐时,一定要握紧宝宝的小手,以确保安全。

如果是3岁以内的宝宝,乘坐扶梯时最好由妈妈抱着,较为安全。

不要让宝宝逆行、攀爬、倚靠电梯。

如果宝宝摔倒或手脚被夹,应第一时间按紧停按钮。每台扶梯的上部、下部都各有一个紧停按钮,按下后,扶梯会自动停下,同时呼救,寻求他人帮助。

乘坐直梯

5步骤:候梯、看清、进入、关门、离开

乘坐前

候梯时,要拉着宝宝的小手在电梯门前有序等候,同时告诉宝宝不要倚靠电梯门,不要让宝宝乱按上行和下行按钮,以免影响电梯正常运行。

待电梯厅门完全打开,并已停稳后快速进入。不要让宝宝的手、脚或身体的其他部位阻挡梯门关闭,以免造成夹伤。

乘坐时

告诉宝宝不要将手放在门板上,因为电梯运行时,电梯门与井道相连,相对速度非常快,电梯门万一失灵,在门附近的乘客最为危险。

不要让宝宝在电梯里蹦跳,也不要随便按应急按钮。

离开时

带宝宝离开电梯时,一定要等电梯门打开,电梯与地面齐平了再走出,不要在电梯口逗留,以免影响后面乘客出行。

贴心小提示:

即便宝宝对乘坐电梯很熟悉,也绝不能让宝宝单独搭乘电梯。

如果发现电梯开门运行、电梯轿厢地板与楼层不平齐等情况,说明电梯出现了故障,就先不要坐了。

若在乘坐电梯时遇到电梯故障,妈妈要先自己稳定情绪,同时将宝宝抱起,安抚宝宝的情绪。接下来将每一层楼的按键都按下,并按响电梯内部的紧急呼叫按钮向外求救。若无法找到电梯维修保养人员,可直接拨打110报警电话。等候时,为防止轿厢突然启动而摔倒,妈妈最好抱紧宝宝,握住轿厢里的扶手。待专业人员前来救援时,要听从指挥并配合其行动。

上一篇:那些难忘的日子作文500字下一篇:岗位廉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