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革新

2024-08-29

教学革新(精选8篇)

教学革新 篇1

桥头中学校课堂教学改革

与办学理念相结合实施办法

李太清马泽平周召明

摘要:时代在飞速前进,教育在迅猛发展。教育教学的改革方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教学是学校的主旋律,教学法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重庆市石柱县桥头中学探索教育教学新路子,首先从常规教学抓起,提出了目标教学的总目标,创意出“六度加三度”课堂教学评价,领导“纵横管理法”,建立三层教研平台,组成有机有序的教育体系,工作不断求真创新,学校工作全面发展,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校园面貌日新月异。

教学革新 篇2

一.“观察+体验”, 作文前积累巧指导

新标准指出, 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那么我们的教师就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做生活的有心人, 训练观察生活的本领。比如写《春游的建议》的习作前, 布置学生去田野走一走, 到公园看一看或到村头观赏一番。课堂上先上体验课, 引导学生怎样观察春天的到来:温暖的阳光抚摸着人们的脸颊;迎春花黄得逼你的眼, 像小喇叭在吹奏春天的赞歌;杨柳摇曳着曼妙的身姿在舞蹈……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 学生不知要看什么, 也许就是走马观花而已, 而老师的提醒就是抛砖引玉, 学生会有许多新奇的发现。再比如写一个场面的习作, 布置学生观察早上大街上忙碌的人们, 学生可能不知如何观察。老师指导他们注意送孩子家长的语言、动作, 注意路口上人们等绿灯时的表情, 注意父母出门时与邻居打招呼的样子等等, 学生的观察就有的放矢, 写作内容就丰富起来。

除了教会学生观察, 我们还打破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为开放的活动教学, 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地引导学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引导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感、尤其是最受感动的, 印象最深的, 不拘字数地写出来, 这样就能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每周两次的大课间, 正好是带领大家开展活动体验的良好时机:呼啦圈比赛、拔河比赛、观察校园的春天、打宝、跳大绳等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又积累了写作素材, 提高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二.先说后写, 作文课上效率高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心理学认为:“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 他总是积极主动, 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 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 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当学生在课前有了一定量的有关习作主题的积累, 周五的作文课上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讨论各自的资料, 课堂效率大大提高。《春游的建议》一文的作前指导中, 学生积极发表观点, 都说自己的建议好, 并且因为课前有准备, 学生的发言有理有据, 争得面红耳赤, 最后老师让他们都写下来, 看谁写得好, 能够吸引人去春游。这时, 学生的习作水到渠成。一节课就可以完成一篇内容丰富的作文。

三.五步评价, 动态评改办法巧

改革中, 我们采用了“五步评价法”, 吸引家长参与作文评改, 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评, 让大家共同议, 适当的时候老师点评。针对一些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共性和特殊性去讲评, 评出特色来。这样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潜在思维能力, 使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有深度, 思想认识水平有提高。

革新教学观念 强化教学成效 篇3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 生物 教学 成效 创新 观念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形下,笔者认为对于高中生物课程而言,生物教学成效的强化,其首要因素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观念的革新,教师应当不断的结合教学要求注重实践化教学,联系学生认知的实际情况,认真的审视自身教学工作,通过不断的反思与学习来实现生物教学成效的提升。

一、通过革新教学导入方式,在高中生物课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 通过前后联系的方式开展教学课程的导入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首先对学生的认知基础有着比较全面的了解,因为对于高中生物课程而言,其教学内容在原来初中生物教学课程的设置中已经初步涉猎。所以针对高中课程的学习,我们教师完全可以采取前后联系的方式进行课程知识的导入,通过自然而然的过渡,讲初高中生物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如说在进行“生物的基础特征”这一课时的时候,教师就完全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将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同现在所学知识结合起来,通过所学知识的来由浅而深循序渐进的更好的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二)通过生物与生活的联系进行课程知识的导入

对于高中生物课程,我们教师一定要清楚生物课程教学内容同学生所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的时候,可以紧扣学科特点,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课程导入,如果可以从学生说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比如说在进行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当地的环境保护所面临的形势严峻性出发,进行新课程的导入,从而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更好的帮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更好的发挥教学效果。

(三)借助现代科学中的新技术手段强化课程导入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深入校园,通过借助现代科学中的新技术手段比如说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通过多媒体等技术手段的运用,在新课的导入中,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营造出更加浓厚的教学情境。比如说在“光合作用”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新技术手段将植物的光合作用整个过程直观有效的呈现给学生,从而强化他们的认知,提高教学效率。

二、革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教学探究的方法开展教学

在高中生物课的教学中,笔者认為教学探究的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非常成功的教学方法。因为,首先高中生已经在参与教学过程中对于探究有着强烈的欲望,其次,对于学生主体地位而言,教学探究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有效的在其心目中树立起主人翁的思想。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革新教学方式,通过将教学目标加以细化,使其以一组组思考题的形式摆在学生面前,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化教学,让各个小组之间相互讨论,进行探究性学习,让他们依靠自己能力努力实现学习目标。同样比如说在“植物光合作用”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实验的设计思想”的教学难点,运用教学探究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教学。最终能够顺利的帮助他们实现教学目标。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利用演示法开展教学

针对生物教学中实验较多的教学特征,我们可以利用教学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内容的开展,同时借助直观演示的方法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一些生物教学中比较抽象的原理或者概念,其中比较常用的多媒体与仪器演示的方法,通过仪器演示之外,多媒体模拟的方式也可以在生物课程中的那些比较微观的知识性教学中更好的发挥作用,从而更容易的完成原来生物教学直观演示中难以完成的比如说生物演示的过程,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比如说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等演示中,,将细胞分裂过程以及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周期性变化过程这样复杂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了教学成效。

(三)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创新性的通过辩论的方式来开展教学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能经常会遇到学生之间会出现一些关于知识点的不同观点或者看法,所以在生物教学中,针对这些经常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理念同他们自己的观点之间的碰撞之中,通过运用正反方辩论的形式,因势利导,从而更好的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点内容的理解,在培养了他们思维思考能力的同时,更好的提高了他们的生物素养。比如在我们进行生物生态保护的教学时候,就可以利用学生经常会谈到的先发展后保护环境与边发展边保护环境的两种不同的却极其具有代表意义的观点进行引导,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学是一个讲究不断创新理念更新观念讲究教学创新的学科,只有教师不断创新,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不断的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效率,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蔡明指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的思考《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 第5期

宏观经济学教学革新反思论文 篇4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重庆工商大学的学生能意识到本课程的重要性,有学好宏观经济学的热情。但学生学习、老师的教学还存在一些明显问题。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我校宏观经济学教与学存在的问题,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提出宏观经济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

一、宏观经济学教学现状

1.教考分离对教学效果提高的作用有限自起,为了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质量,学校实施了教考分离的改革。促进了教师了解教学情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水平有所提高。但教学质量评判标准还是考试成绩,老师还是以考试为中心;部分教师以“教”取代学生的“学”。学生则很少主动去学习和研究同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

2.教学方式相对单一为了学生考出好成绩,老师重点关注学生考试成绩过关,反复讲解,反复讲授练习题;学生也重点关心考试及格问题。老师一般以课堂讲授教学方式为主,尽管重庆工商大学设置了经济学实验室,建立了宏观经济运行模拟分析平台。但由于宏观经济学的知识体系多、课时少、实验课少,学生全面了解宏观经济理论精神实质的作用有限。

3.案例教学相对落后学校案例教学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内外高校的差距相当大。案例分析混于宏观经济学正文教学课件之中,没有成熟的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课件或讲义。部分教师没有实际社会经验,不能鲜活、形象地描述案例的社会背景,不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4.考核方式相对单一目前学校宏观经济学的.考核重卷面成绩、轻素质培养。考核主要通过闭卷考试,以成绩来衡量优劣。这种相对单一的考核形式使得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依靠考前背一背,作业抄一抄来获得成绩。期末考试实际上只是考察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考前突击能力,谁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强,谁的成绩就好。

二、宏观经济学学习情况

1.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部分学生主动性较差,平时不努力,课前不预习,上课不思考,被动地接收老师传授的知识,基础知识不牢固。部分学生还停留在中学时代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上,不会自我学习。主要表现为学习方法单一,仅限于课堂上听教师讲解。

2.学生容易误解抽象的概念宏观经济学比较抽象,多数学生感觉看不见、摸不着,容易造成误解和困惑。基本概念所包括的口径理不清,基本原理所包含精神实质想不清,对该课程的体系难以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大多数学生是因为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困难造成不及格。

3.学生对庞杂的理论体系比较费解宏观经济学的体系庞杂,争论颇多,由众多经济学派的经济理论和学术观点构成,尽管我们主要讲解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但是还是会涉及到众多经济学派,由于学派之间的学术排斥和对立,易造成学生的疑惑与费解。

探讨职校体育教学的革新论文 篇5

虽然,在最近几年,体育课程得到了一定发展,其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但是还是没能很好解决课程内容简单重复的问题,而且在课程内容容量上也存在着分歧。在学校有限的时间内,高职院校教学计划中学生学习的内容非常多,有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武术、游泳、健美操等等一系列课程,但是学生学习的时间却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他们很难进行系统的体育学习,掌握一两项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的知识、文化、技能和方法。在这种情况下,高职体育教育课程应发挥的作用就不能体现出来,而且很多高校在高三时就会停止体育课程,导致了学生在进行锻炼时缺乏组织和引导,体质有所降低。

体育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时很多高职院校存在的共同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有:

(1)高职院校领导阶层缺乏加强师资力量引进的意识,他们更多关注专业课程,把有限的名额分配给引进专业教师上。

(2)体育高师院校毕业生对高职院校认识片面,认为这类学校的学生较为调皮,体育课不好组织,从而很多人都不愿去高职院校担任体育教师。

(3)高职院校在引进体育教师的时候盲目追求教师学历,而对于具有高学历的毕业生来说,这类学校对他们缺乏吸引力,从而招不到人。此外,由于现在用人单位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忽视,只看重他们的业务能力,学校也更加强调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使得学校专业知识课程和实习训练课程时间进一步变多,体育课程占用的课时越来越少。体育教学在高职院校教育中越来越边缘化。学生的`体育能力被学校和企业忽视,使得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和体育文化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很多学生将体育课程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再多的激励也很难激发他们对于体育的兴趣。高职体育要想闯出自己的路,就要找到自身的特点,发展适合自己的体育模式。

体育教学观念的创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树立起“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都应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完善,让学生把体育作为生活中的一项内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学生能参与到体育中来,能欣赏和享受体育文化,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高职院校进行体育教学时,不仅要把目标放在传授学生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上,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在体育中体验运动的快乐,让学生真正爱上运动,让体育运动融入他们生活,成为他们生活,从而养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传统的体育教学组要是通过讲解示范,让学生进行机械模仿,学生知识在被动的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其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高职体育教师应改变以往思维,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出发点,选择和设计有效的学生为运动主体的教学方式,学生才能够自觉主动的去进行体育运动,从根本上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

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他们的爱好、习惯、体质都不一样。高职体育课程应从他们的需求角度出发,选择适合他们的健康使用的体育课程,从而体现出个人需求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所以,设置体育课程时要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的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内容和教材的选择上要因材施教,为他们以后步入职业生涯融入社会打下基础。教学内容和材料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欲望,对于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吸引力,使之更好的为教学所用。例如,在武术课程中,学生对于套路技术动作觉得不适用,而且反复练习枯燥无味;有难度的动作,学生又不敢去练习,缺乏积极性。这时,教师可以将套路中的一些技术讲解并进行示范,让学生组队演练,增强练习的游戏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愿意去学,就能容易掌握到动作要领,然后把动作串联到套路中,学生就会更加明白套路练习的内涵,从而更能掌握好技术动作,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手段的创新。体育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它有自身的特点。因学生个体在技能、体质、心理素质上存在差异,体育的教学要看到这种个体差异性,从学生角度出发,既要关注学生的特长方面,又要看到学生学习的疑难地方,根据特点进行个性化体育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循序渐进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体育教育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张弛有度,并且利用先进的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和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武术课中的“腾空飞脚”示范动作,其分解存在局限性,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运用课件在屏幕上进行慢放、定格等,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运动的整个过程,更好的掌握其动作技术。

体育评价手段的创新。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包括体育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平时的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评价,还要注重学生的心态和行为等,做到评价科学合理。在评价方式上,既要对最终结果进行评价,还要对其过程进行评价;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互评和学生自评,也可以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通过自评和互评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起到激励自己,促进自身不断发展。最后,对教师进行评价,既有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评价,也有教师间的互评,使得教师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新探论文 篇6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目标是实用型、技能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高职教育中开设《大学语文》课,也是造就人才,培养人文精神的需要,这就要求把培养与人才目标相适应的阅读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文化素质结合起来。因此,它的教学应把握培养目标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构建一个有职教特色的语文教学模式。

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着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自我封闭,效果差等诸多问题,在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发展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如何克服现有弊端,探索新的、适合课程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偏重人文内容,轻技能培养

大学语文教材中诗歌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散文、小说、戏剧。诗歌是最具人文精神和审美情感的文学形式,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都是文化、美学、道德、情感等人文精神相结合的理想主义作品。即便是诗歌以外的散文、小说等作品也都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使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较高层次的文学修养上。这在拓展学生视野、汲取有益人生的养料、提高综合素养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也忽视了大学语文课培养学生语文技能的目标,语文素质不但包括文学素养,还包括语言文学知识和相应的表达能力。

近几年,大学语文教学对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个别教师认为这些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对大学生并不适用,实际情况是现在的大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质并不高,表现在语音不规范,用词不规范,语法不过关,写作能力差等方面,有的学生甚至连简单的会议记录、申请书等应用文都不知道怎样写。因此,目前的大学语文教学不但要注重文学性、人文性、美学情感的渗透,还要注重知识性、工具性的培养训练。

2.教学活动脱离社会生活

书本和生活是学习语文的两只翅膀,脱离了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语文教学不可能腾飞。但是长期以来大学语文教学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学生的精力大多放在课本内容上,缺少社会生活的滋养和对生活的感悟。没有延伸到生活中去的语文教学,没有基础,缺少活力。这种模式使学生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纯净人”,生活实践和社会阅历少之又少;大学生活更象一个封闭的“象牙塔”,虽然也有社会实践活动,但体会生活的领域并不广泛。语文是一门社会科学,它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抛开社会生活谈语文教学,等于“闭门造句”,离开了社会生活,语文教学是无源之水,将语文教学封闭在课堂教学的范围内,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宗旨。

3.教学模式呆板,方法单一

大学语文教学目前依旧延续陈旧、封闭的教学模式: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理论、轻实践,重课本、轻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缺乏开拓意识和应变能力,限制了学生思维空间,挫伤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吸纳接受能力被强化,主观性、能动性逐渐弱化;教学过程克守固定模式,按照大纲的要求订出框架,教师和学生们都在这个框架约束下,不敢逾越雷池,使得学习过程枯燥乏味,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以传授型方式授课,将教学重点放在对教材的研究上,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情感意识缺乏足够的了解,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被动行为,心理处于一种抑制状态,学习潜能得不到充分的释放,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改革教材

高职语文教学要实现现代高职教育的任务,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现代应用型人才,首先要从教材改革开始,不断更新教材内容,缩短授课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教学鲜活实用,富有时代气息和改革精神,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两个重要依据。以往高职语文教材基本上是采用《大学语文》,这不能适应各专业的不同需求,又顾及不到新时期高职学生的特征:文化基础知识不及普通大学生牢固、兴趣爱好广泛、热衷时代热点、关注网络信息、关心职业前景等。

高职语文教材应充分照顾到教与学两方面的实际需要而又具有选择性,因此在内容选编上要注重高职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求职就业需要等,使教材内容既有语言基础知识的巩固深化、文史知识的系统讲授,又有专业基础知识的交融,更有适应高职学生求职就业发展需要的应用知识的专题训练。选文范围应涉猎古今中外,文章体裁应欣赏与实用并重,语言风格应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1.在思想教育、能力培养方面

基于《大学语文》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宏观地分析历史文化;科学地进行文学与艺术的欣赏;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社会现实,从而坚定地树立起远大而崇高的人生理想,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完善品德、充实思想。高职语文教材在选编上要尽可能做到:

(1)精选思想内容高尚,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在增强他们“人文精神”、“人格力量”方面产生积极影响的作品,如孟子《告子》、苏轼的《定**》等等。(2)选编一些名人传记,从内容上使学生明白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从文体上让学生学会写作自传、个人履历等,如《李将军列传》之类。

(3)专题知识的选编要注意同题材而不同体裁、同内容而不同方法、同题目而不同技巧、同类型而不同风格等诸多要素,尽可能将历代学者的真知灼见和古代各家的见仁见智集中在一起,在提供学生理解钥匙的同时,也为学生提高思辨能力提供广阔的天地、众多的课题。

2.在结合专业、顺应工作需要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语言交际能力、写作能力不仅是一个有没有学问的标尺,而且还成了竞争、谋生的一种基本手段。比如,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需要写社会调查报告;毕业时需要写毕业;就业求职时需要写自荐信、求职信;招聘单位要考核应聘者的工作能力,需要写一份工作设计等。这些口头与文字的说写能力,往往对求职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信息化的时代,工作中信息的传递和交往非常频繁,并且也极为重要,更要求有较强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

掌握了公务文书和有关专业文书的写作知识,就为他们将来适应现代化管理工作和科技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所以高职语文教学要以实用为先导,注重高职学生实际语文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求职应聘时应对面试、推荐自我能口齿伶俐、大胆展示所学所长,笔试上岗时能读会写,为专业成才搭建平台,这就需要从改变教材体例人手,构建结合专业、顺应工作需要的全新模式。

既不采用单一的文学模式或写作模式,也不采用现在被普遍使用的文选加写作模式,而是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更加注重实用能力的培养,结合专业要求,听、说、读、写四方用力,做到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的语文能力训练和阅读、思考的语文知识训练几方面兼顾,以促进大学生语文素质、能力的全面提高,训练其语言的根底和说写能力以适应生活工作的需要,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分析、解决间题的能力,以适应继续学习的需要。尤其加大“说”与“写”的比重,在闯求职应聘这第一关时能应对自如,顺利通过。平时多做一些模拟招聘的口试与笔试训练,真正请主管人事的单位负责人现场模考,锻炼学生胆识、口才、书写能力等;在“写”的方面又要注意选编一些对各专业大学生均有价值的实用性文章,如优秀的科学、调查报告、精彩的演讲稿、合同、协议书、广告以及说明书等,既有严谨的科学性、丰富的知识性,又有生动的文艺性、广泛的实用性。

(二)改革教法

现代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基础”,它主张。学”重于。教”。大学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学习的主导者,而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咨询者、协作者,甚至还是学习者;高校教师的任务是组织、指导学生有目的、明方向地从事专业学术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以人为本”的现代国际高职教育理念应用于高职语文教学活动中,就要求高职语文教师改换教育角色,改革教学方法。

1.多用专题讲座的形式。职业教育中《大学语文》课时很紧,不可能像中学语文教学那样逐篇讲解,而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以点带面的教学是较为可取的。把教学一任务分成若干专题,每个专题都紧密围绕一个中心观念或学生的切身实际,通过他们最为关心的事和物,以文学艺术{作品的文化背景为底衬,缀以活生生的事语和人为,纵贯思与想,使他们接受且升华为“真善美”的行为准则。如“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价值观念与社会发展”、“思想与信念”、“人生与爱情”等专题,使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增加讨论研究课。大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与“学者”“思想家”为邻,大学教育是一种培养思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继续学习能力的教育,多开展研究性学习、经常讨论问题、交流思想是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更新知识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改变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就教学内容多设计一些研究性课题。例如:针对袁宏道的《徐文长传》、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请学生就“人才一及其人才的使用”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了解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遭遇,这对学生来说,既了解了社会历史,又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平时教师还要特别关注社会热点比较集中的文化现象,并及时使之介人课堂,如当今主持人纷纷著书的现象,可引导学生从文学、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去分析、研讨,使大学语文课与社会现实接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将自己的观点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讨论时可采用分组式、辩论式、设置情景式等,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

3.坚持并积极推进课内授课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布置课外阅读的重点书目,并要求做读书笔记。另一方面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将课外读到的好书目介绍到课堂内,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分析、讲解、评价,教师只作必要的组织和点拨,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

4.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多一媒体技术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量,这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作品多、课时少的矛盾。教师充分利用网络等信息渠道,给学生学习《大学语文》提供巨大的资源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比如学习余秋雨的《都江堰》时,就可引导学生阅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学生从中发现余秋雨先生在散文创作中的创新及“文化散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查阅对其散文的讨论和评价,让学生尝试去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给诗文配上优美的画面、标准而动听的朗诵,可以让教材变得立体而生动;组织学生欣赏由世界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让学生们讨论观后感甚至续写故事,这有助于学生们较高层次地把握作品的主题、人物,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引发他们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师生角色互换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作家和作品,以老师的角色向全班同学讲解,这种授课方式,充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诱发和引导作用,而且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由过去的被动听课变成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事实证明,学生们很喜欢也非常珍惜这样一个实践机会,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高,学习效果也非常好。

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扮演文学作品中的角色或举办散文、诗歌朗诵比赛;普通话比赛;作文比赛等。改变过于单一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机会,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不同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诱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阐述问题。

(三)改革考试方式

1.考试形式

以往考试形式是一张试卷定乾坤,这种做法不适用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很难把一个学期学过的内容全部测验出来,应把平时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加与“学”、“练”的过程给予一定的比例分数。如作文、课堂参与发言占期末考试成绩的10%,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占考试总成绩的10%,期末考试成绩占80。这样做的结果既激励了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练”的教学过程,又达到培养各种能力的目的(动手、动脑、动口能力)。

2.考试能力

(1}考察语言知识、文学知识(作家作品的考核)、课文阅读分析能力,理解概括能力,重在(写作能力)实际应用。

(2)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考察内容,突出“专才”特色。

(3)在考察文化素质的同时,不忘其他素质的考察。

舞动童心童趣 革新剪纸教学 篇7

关键词:剪纸教学,童心童趣,革新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其丰富的形象语言反映了中国的古老文化,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世界艺术的瑰宝。剪纸一直是民间艺人从事的一项艺术活动,代代相传,活动群体很小,这阻碍了传统艺术的发扬光大。因此,作为美术教学工作者的我们,应努力将剪纸艺术引入课堂。

我国当代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儿童剪纸怎能束缚在成人剪纸的固定模式里呢?这是在扼杀儿童的天性!儿童剪纸就应该有儿童特有的味道,创作出来的应该是一幅真正的儿童画。

在儿童剪纸的教学中,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指导思想明确,教学方法恰当,儿童剪纸才会得到真正的发展。只有丢掉以往老式的传授方法,进行一次彻底的剪纸教学改革,儿童剪纸才会展出新颜。

一、以童心为起始点

在开展儿童剪纸教学时,我们一定要掌握好儿童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他们对世上万物都充满了好奇,喜欢观察、幻想和想象,所以,我们不用带领他们欣赏民间的剪纸艺术,以免让他们过早地产生畏惧的心理,也可以不用先教会他们阴刻、阳刻及更多的技法,教师只需进入他们的世界,在他们充满童心的生活中“玩”剪纸。有一次,学生在操场上看蚯蚓爬行,一个个都饶有兴趣。回来后,我提议把刚刚看到的情形用剪纸的方式表现出来。有的学生剪出弯弯曲曲的线条,说是小蚯蚓正爬行找食物;有的剪出的小蚯蚓居然背上有图案,一问才知道,剪的是一只美丽的花蚯蚓。

他们剪下的形象,不仅是现实中的真实形象,更是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即“心象”。这种心象大胆发挥主观意识,不受比例、透视等限制,随心所欲,内容生动而有趣,剪法简单又粗犷。因此,只有坚持以童心为起始点,呵护儿童无拘无束地表达思想、情感和愿望的积极性,才能开启儿童剪纸这扇大门。

二、以童真为着力点

儿童在绘画创作时,喜欢用“比拟”手法,剪纸创作也不例外,他们常常将动物、植物拟人化,形象天真、活泼、可爱。这种现象在低中年级尤为突出。有幅作品《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踮起脚,伸开双臂拥抱小青蛙的样子甚是可爱。问学生是怎样想出这个动作的,他答道:“我和妈妈就是这样的呀!”当我们坐下来倾听学生讲述一幅幅剪纸作品的创作过程,就会惊奇地发现,他们的作品形象有多本真,思想有多深刻。将创作的权利真正地交给学生,让学生真实地展示自己的生活和思想,你就会看到一个新鲜、丰富、生动的儿童世界。因此,只有坚持将童真作为着力点,还学生一个真实的世界,他们的剪纸作品才会更有生命力,更有灵魂。

三、以童趣为支撑点

儿童绘画讲究童趣,儿童剪纸当然也是同理。看到他们的作品,你会被逗乐,甚至捧腹大笑,还忍不住称赞。这也许就是儿童作品中的童趣!画面简单、粗犷、稚拙、朴素,这正是人类初期的原始艺术点,也是原生态传统民间剪纸的特点,更是许多有成就的艺术家所追求的“返璞归真”。一幅《奶奶爱跳舞》,将一位面容苍老却精神倍儿爽的奶奶表现得活灵活现的,瞧那扭动的腰杆,挥动的双臂,最妙的是那张大嘴、眯着眼开心的笑容。

童趣正是这些学生这个年龄特有的风采,他们整天乐呵呵的,有说不尽的开心事,所以他们的画面是最丰富多彩的。由此可见,以童趣为支撑点,儿童剪纸才会更动人,更能吸引人的眼球!

四、以儿童画为终结点

儿童剪纸起初是剪单个的形象,比如一只小动物,一朵小花,一个小女孩,时间一长,他们就会觉得画面的内容太单调,这时,你的机会到了,你要告诉他们,这些画面还不够完整,还需要丰富,比如这只小动物它的家在哪呀?我们帮它来找一找吧。同时,还可以带领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儿童剪纸,让他们认识到构图的重要性。一幅作品《年夜饭》,学生采取了俯视和平视的方法,经营构图和造型,将圆桌上的菜肴一一展示,年味、情趣十足。

我们常常把儿童剪纸和儿童画区分开来,前者是手工,后者是绘画,似乎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可是仔细一想,这两者又有着相通之处,都是出自儿童之手,又都是反映了儿童生活的,所以,这样的剪纸作品,当然可以称之为儿童作品了。

儿童剪纸应该重内容,轻技法,将成人的创作思路、剪法弱化。话虽如此,但并不是技法全都不要了,而是先让学生对剪纸产生兴趣,然后再慢慢地教授一些简单的剪、刻的方法,这样学生也会学得容易一些,不至于太枯燥。而且,练习多了,也就熟能生巧了。

革新教学观念 构建高效课堂 篇8

关键词:高效课堂,务实,和谐,灵活

在教学过程中,效率低下一直是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直接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高效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习方法的改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关于提高课堂效率,有以下几点具体的建议:

一、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际,设计好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系统地把握教材,更要以身作则,熟练掌握教材的内容。典型题要仔细琢磨,反复研究,力争举一反三。实事求是、因材施教,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备课是教师积累专业知识和提高业务水平的过程,备好课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时最忌讳定式思维和重复性的线性思考,他们追求的是搭建一个最实用的平台让学生轻松地走进目标,并且不断地思考怎样使自己预设的目标最接近学生的思维发展区。所以优秀的教学方案,不是看备课笔记的多少,而是看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储备是否能从容面对学生。

二、培养学习策略,恰当设计课堂活动

新课标提倡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的是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因此,如何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是高效课堂的关键。在设计活动之前,必须考虑实效性、全面性和完整性。

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首先要明确活动的目的,预设学生通过活动能够达到什么效果。如果活动结束后学生收获甚少,这样的活动不如不要。比如课前导入部分的动画,目的一般有两个: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为新知识的学习设下疑问。如果动画内容死板枯燥,学生兴趣不大,产生问题的效果不佳,那么这个活动的设置就显得没有意义。

开展课堂活动时,如果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尽量让更多的学生融入其中,才能效果明显。在设计活动时,应将参与面努力扩大,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有事可做。问题也尽可能在学生中间生成,如果只把自己设计好的问题推给学生,学生始终被牵着鼻子走,课堂高效就是空话。始终要明白学生的问题才是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提供独立思考、自主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不给学生留时间,课堂就没有思考和活力也缺乏创新。同时也反映出教师心中只有设计好的答案,没有看到学生的存在,课堂教学是表演性质的,是对学生自主性的不尊重。尤其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珍惜学生的感性认识,不能一开始就做背景介绍,甚至把前人的见解和自己的认知直接告知学生。这是对学生思维的限制,很容易让学生陷入定式思维,阅读过程其实成了附会和迎合。对于学生来说,自己通过思考和探究得到的,远比教师强加给他的要好。当然,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能力,设计组织的活动要难度适中。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有所收获,不能让他们面对高深问题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只有这样才可保证活动顺利地进行,完整地结束。

三、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在轻松平等的气氛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陶行知说过:“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有自主意识才有活跃的创造性思维。积极主动才有丰富的想象力,才有思想的火花和灵感。

和谐师生关系,教师要有亲和力,有谦虚的作风。要经常深入学生,善于听取学生对自己的意见,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师要以真诚的眼光注视学生,亲切的语气教育学生,信任的心态引导学生。改善师生关系的责任必须由教师承担。师生关系和一般的社会关系不一样,在传统观念里,教师一直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关系直接体现为“师道尊严”。但随着时代变革,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人文化。因此,传统的师生关系遭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这就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从内心深处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愉快的环境中可以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强,也特别有利于新知识的生成。课堂高效才能变成现实。

四、精当练习,及时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练习的目的有三个: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成果;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课堂练习是检验教学效果最直接的途径,因此课堂作业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课外作业是一个增效过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有弹性。课内外作业都要分层次,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发展。

练习要精心设计,坚决避免简单和重复。作业必须及时评阅,发现问题随时解决。教学中经常有眼高手低的现象,经过扎实练习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课后的辅导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认真进行全班讲解,个性问题则单独解决。课后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目更能增加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备课实效性,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师生合作互动,使课堂教学变为开放的、双向的、多渠道的、立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同时,教师更要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真正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势。

上一篇:四年级上册语文各单元作文类型及下一篇:手术室护士长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