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革新

2024-10-09

模式革新(精选12篇)

模式革新 篇1

乡镇财政是我国财政管理体系中最基层的财政机构,自1983年设立以来,乡镇财政对促进广大地区各项事业的巩固和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和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乡镇财政的管理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现行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农村税费改革后新形势的需要。

一、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在我国,乡镇作为一级政府,其职能不断增强,但与之配套的乡镇财政存在先天不足,管理方式和手段相对滞后,达不到一级财政的管理要求,形成了一些积重难返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收入管理混乱

由于对涉农收费政策执行不规范、不一致,导致非税收入体外循环,全国统一的“收支两条线”管理方式在乡镇难以实施,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在乡镇一级难以建立。

(二)支出管理失控

部分乡镇财政没有严格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编制可执行的预算,财政支出随意性大,工资等必保支出得不到保障,专项资金跟踪监管不到位。

(三)乡镇负债有增无减

部分乡镇的财力已难以承受调资、配套资金、涉农等必保的支出,或重点项目支出靠举债完成等,加重了乡镇的支出负担,乡镇债务日趋加大。

二、乡镇财政管理改革新模式

针对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下乡镇财政管理混乱、财力薄弱的现状,同时,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化,农业税全额免征,真正属于乡镇的财政收入不断萎缩;乡镇大部分站所上划市级统一管理,乡镇政府职能发生了较大变化,根据财政部和省、州有关文件精神,要求把乡镇作为县 (市) 级财政的一级预算单位、乡镇财政收支全部纳入县 (市) 级统一管理,打破长期以来由乡镇自主核算的分散管理模式所形成的财权分配格局。为了适应新的形势,缓解乡镇财政困难,某市在2007年实施“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的基础上,于2010年提出了“乡财乡用县监管”和“加强乡镇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的乡镇财政管理改革新模式。

(一)乡镇财政管理改革新模式的指导原则和做法

改革新模式总的指导原则是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要求,规范预算执行制度,缓解乡镇财政困难,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市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改革新模式遵循“三权不变”原则。一是预算管理权不变原则。各乡镇政府编制和组织执行本级预算、决算权不变。二是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原则。各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仍由乡镇支配,资金结余归各乡镇所有,市财政不集中、不平调,乡镇原有的各项债权债务仍由乡镇享有和承担。三是财务审批权不变原则。属于各乡镇财权和事权范围的支出,仍由乡镇按规定程序审批。

1. 收入上划市级管理

原来由乡镇支配使用的各项收入,包括地方财政收入、税收返还收入以及上级下达的各项转移支付等,全部上划市级财政,同时取消体制补助、体制上解和各项结算项目。乡镇不再承担组织收入的职责,年度税收目标任务统一由市政府根据税源情况下达市国税局、地税局执行。

2. 支出按性质分类管理

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要求,对原来各乡镇承担的工资性支出、机构运转支出和村组支出等必要的开支,由市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对事业发展支出,由乡镇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对项目分轻重缓急,经乡镇人大主席团审议后,向市级财政提供项目和资金报告,并附可行性研究报告。市级财政实行项目库滚动管理,综合考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财力情况统筹安排。

3. 预算市编

乡镇的预算由市财政结合财力实际,按照适当向乡镇倾斜的原则,考虑历史支出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和相关办法。乡镇根据市财政制定的标准和办法编制乡镇财务收支计划,报市财政审核后统编全市财政预算,报市人代会审查批准后,由市财政批复各乡镇执行。在预算执行中,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按预算支出”的原则,切实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4. 建立健全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体系

为有效调动和确保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市政府另行制定乡镇经济发展目标考核激励机制,明确乡镇政府的责、权、利,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二)改革新模式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 乡镇错误的“权力”观

实施改革后,不少乡镇可能会认为剥夺了乡镇的资金治理“权”。针对存在的问题,该市财政部门及时召开乡镇长、财政所长参加的宣传动员座谈会,通过认真细致的讲解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引导乡镇工作人员充分了解改革的目的、意义和相关改革政策,让乡镇的党政领导打消了思想疑虑,变被动改革为主动改革,为推行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2. 严控支出的问题

乡镇会计基础工作十分薄弱,人员配备不到位、账户设置比较混乱、会计核算科目的使用不够统一和准确、支出审核把关不严。

通过实施改革,进一步规范和严格乡镇财政的支付程序,个人及重点支出保障力度明显提高:一是确保人员工资的发放和社保缴费的及时缴拨;二是对支付给农民的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农村低保补助、对计生家庭的奖励、农机具补助、救灾补助、优抚补助等国家对农民个人的补助,实施财政直补资金“一折通”工程,直接通过信用社发放到农民个人;三是对上级安排给乡镇的农田水利、公共设施、设备购置等专项支出实行报账制;四是对金额较大的支出采取单独申报、单独审批的办法;五是合理界定乡镇负责人的资金审批权限,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六是实行拨款按计划、用钱按申报的制度。

3. 改革运行成本问题

实施改革后,乡镇工作人员频繁往返市乡批钱、报账,运行成本势必增加,改革将难以体现实效。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市进一步加强市乡财政信息网络建设,配强计算机软硬件,实现了“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查询”的目标,简化了工作流程。

(三)改革新模式的配套措施

1. 科学界定乡镇收支范围,规范乡镇财政支出管理

一是明确乡镇支出范围,健全各项开支标准,完善财务审批程序。按照“保工资发放、保机构运转、保重点支出”的原则,优先保证人员工资正常发放。二是严格控制会议、招待、汽车、电话等费用开支,严禁不顾财力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2. 清理乡镇财政供养人员

严格乡镇人员编制管理,严禁超编进人,严禁在编制外使用人员,属于清理清退范围的各类超编人员、不在编人员和自聘人员财政不予供给经费。

3. 清理乡镇银行账户和票据,核实各项债权债务

全面清理乡镇银行账户和票据,摸清乡镇收入家底。认真清理核实乡镇债权债务,并逐一登记造册报市财政备案,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消化现有债务。财力允许的乡镇,在确保人员工资和必要的运转经费的前提下,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偿还债务。

4. 为改革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提供信息支撑平台

通过建设“公共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对各乡镇的预算监控、预算收支执行、会计核算、票据管理等以数据大集中的方式通过网络集中在市级统一管理,降低改革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

三、改革新模式取得的成效

(一)规范了收入征管,挖掘了收入潜力

实行改革后,在坚持乡镇“三权”不变的前提下,管住了乡镇乱收费、乱花钱、乱举债,从根本上堵塞了收入截留、流失和支出挪用、浪费的漏洞,扎住了乡镇进入和举债的口子,挖掘了收入潜力。

(二)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成果

实行改革后,通过加强预算、账户、票据的管理,将“票款同行”、“以票管税 (费) ”、“收支两条线”落到实处,不仅规范了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农村税费的征管,从源头上杜绝了乱收费现象的发生,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而且遏制了乡镇财政支出需求的膨胀,明显减少了乡镇不合理、不合规的支出,有效防止了乡镇截留挪用、坐收坐支和滥收滥支。

(三)加强了资金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通过制定统一的支出范围、统一的定额标准、统一的财务核算制度,加强了支出治理,规范了乡镇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对乡镇预算资金的收支执行情况实现了有效监管,乡镇支出有据可依,财务核算规范透明,审批制度约束有力,乡镇不合理不合规的支出明显减少。同时,严格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顺序合理安排支出,保障乡镇工资正常发放,杜绝出现拖欠工资的现象。

(四)化解乡村债务初见成效

该市实施改革以来,有效遏制了乡村债务的增长势头,有条件的乡镇还建立了“偿债资金”,确保了农民负担不反弹。

模式革新 篇2

一是极易造成低价窜货,破坏市场。

有的企业片面追求销量,任务指标高定,各销区经理为了保证完成销售任务,总要给经销商多加些任务。企业为了调动经销商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又会额外增加一定比例的返利。为了平衡费用支出,对推广工作和终端纯销却不愿增加投入,致使市场需求疲软,经销商完成年度任务有困难。为了不前功尽弃,经销商就在年度末突击任务,大量压货。压货又占用了商业有限的周转资金,为了尽快回笼资金,就把部分返利甚至全部返利都倒贴进行批量低价抛货。一级商业低价抛货,二级和三级商业就只能以更低的价格出货。这种情况下,给经销商返利越多降价的幅度就越大,导致跨区域窜货和整个市场混乱。同时,商业批发价格混乱,直接导致零售价格也出现混乱。批发和终端零售价格的混乱,破坏了正常的利润结构和游戏规则,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市场销售秩序。

二是影响销售信心,动摇市场基础。

价格混乱导致商业和零售终端的经营风险增大,利润降低,对市场价格的稳定持观望态度,进货量降低,销售的积极性也锐减,严重影响各级商业和零售终端销售产品的信心,甚至有的商业和终端会暂时不销售或限量销售产品,从而造成产品的销量一直徘徊不前,甚至突然下滑,动摇了产品的市场基础。

三是增加了营销成本,损坏了企业形象。

市场价格混乱,商业和终端就会向厂家提出维护要求,营销人员也难以继续做好工作,于是一起向总部提出进行市场维护的费用支持,为了保证销售目标的实现,企业不得不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市场维护。据了解,很多企业每年都因为这种营销模式导致市场混乱,又要支出相当大的费用进行市场维护,特别是知名品种的药品生产企业,有的市场维护费用甚至占整个促销费用的一半以上,无疑加大了营销成本,降低了产品推广费用的使用效率。同时,这种自己砸锅、自己补的营销行为会在业界形成一种案例流传,会严重损伤产品和企业的形象,

四是造成团队心态失衡,暗箱操作顾此失彼。

这种以销售任务为主要考核指标的营销模式给整个营销团队造成很大的压力,因为只有完成销售任务才能拿到奖金,完不成任务不但拿不到奖金且面临被辞退的处境。有的企业为了刺激营销人员完成任务,基本工资和补助定的过低,销售任务奖金却很高,营销人员完不成销售任务就等于一年白干。这种机制下,营销人员千方百计的、甚至不择手段的为完成任务而奋斗,会滋生许多违规和暗箱操作,甚至进行商业贿赂,即使杀鸡取卵也在所不惜。在以销售任务定成败的负作用下,从总部到市场一线人员,整个团队都会急功近利以完成销售任务为唯一目标,而极为重要的市场推广、终端建设、纯销上量、市场维护、团队建设、职业道德等基础工作都被忽视或轻视,整个营销售团队的心态失衡,所有人员就只有一个信念:完成任务拿到钱,其他事情懒得管。在这种模式和机制的催化下,产品的市场基础就会越来越弱,团队的综合素质就越来越差。

综上所述,传统的销售任务营销模式迫切需要变革,首先要改变销量增长的方式,不能只靠给营销人员和经销商下达过高的销售任务来提高销量,要变单一的任务增长型为整体推进型,要从渠道管理、奖励机制、物流控制、推广跟进等营销的各个环节全面谋划产品的销售增长方式。

一是强化整体营销,重视推广拉动。

今天的医药市场已经不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抓住一点就能快速制胜的原始阶段了,已经逐步规范和成熟了。企业发展和产品销售要制定一个全面的营销策略,销量只是最后的综合结果,产生这个结果是多方面的,不能只追求最便捷的一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那样的营销先天不足,注定要受到市场的惩罚。

首先,要改变经销商的销售任务奖励方式。应据上年度经销商的实际销量情况,以年度末最后一天为止全年正常的实际销量(不包括最后压货库存)为基础与经销商协议新年度的经销任务,可据新年度的整体促销政策、广告力度、国家政策调整、整体推广工作等综合指标来确定一个适当的目标销量。最好是按季度将销售奖励及时返给经销商,增加经销商的资金周转和合作的信心。这样就不会造成经销商年度末抢任务压货、抛货等严重破坏市场的行为。

中职革新型管理模式剖析 篇3

关键词:革新 管理模式 校企合作

近年来,大部分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就业需求差距较大,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很难胜任岗位。这样导致职业学校陷入就业率降低、生源减少的恶性循环。

职业学校需要研究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某中专学校建立了一种新的学生管理评价制度——“工资制度”。学校摒弃了传统的评分评估系统,采用公司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变学校为公司,学生为员工,要求每个学生挣到特定的薪水才可以获得毕业证书。该校采用此模式后就业率达95%以上。

《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行动计划(2010 — 2012年)》(草案)表明,中等职业教育最近几年的改革方向是: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和工学交替。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树立新的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布局结构,促内涵发展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迅速扩张。教育部的有关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基本实现了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相同的目标。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说:“这标志着国家已经具备了三个方面的基本能力:一是具备了大规模培养数以亿计中高等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能力;二是具备了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能力;三是具备了服务国家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基本能力。”但是,鲁昕也指出,中等职业教育也还存在着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专业体系与产业和职业岗位不对接、课程体系与岗位技术标准不对接、教材内容脱离企业实际、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仍被普遍采用等问题。不论是与发达工业化国家的职业教育相比,还是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相比,都有很大距离。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新的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布局结构,走内涵发展之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能力与质量能力的同步提高。

二、从宏观的角度看教育,提高教育对社会和市场的贡献率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体现了“跳出教育看教育”的思路,强调面向产业发展谋划改革创新,突出服务产业目标,力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对国家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而且计划对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每项措施都有明确的目标、路线图、时间表和实施载体,力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对行业企业用人的针对性。我们应当从宏观的角度看教育,以产教结合、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为改革方向,围绕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而“变”。要促进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工作岗位和教材内容的深度对接,并不断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服务经济性,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和经济贡献率。

三、创建革新型管理模式

笔者以某中专学校为例,探讨如何采用革新型管理模式。

1.扩大校企合作的办学空间

该中专学校在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高效的“学校与企业合作,产教结合”的发展模式。一方面通过社会培训谋求发展空间,增加学校吸引力;另一方面,坚持学校企业合作、加强联合办学、谋求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积极推行“教学工厂”的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上实现新的跨越。

2.完善校企合作组织,加强校企合作机制

该中专学校重视企业合作工作,把校企合作纳入到学校的办学规划中,特别设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以学校的机械、汽车、电子专业为主,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组织。该学校还成立了由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了有关合作规则和条例,定期举行活动。企业可参与学校管理,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专业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师资培训、教学和新产品的研发工作。

3.引企入校,实现企业与学校合作共赢

许多企业陆续入驻到中专学校,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实训室,共同研发新产品,做到“厂中有校,校中有厂”,共同培养了职工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学校派教师下企业锻炼,参与企业技术研究,实现企业与学校合作共赢。

4.以职位需求定位课程设置

学校积极参加集团的各项活动,以集团职位对人才的需求来主导教学模式改革,把学生培养成为高技能和创新型的企业人才。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强调以实用为原则,根据企业的建议,重组课程设置,达到课程结构化、模块化。加强专业课程的教学针对性和实用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效采用信息化教学。

5.实现校企“无缝对接”的岗位技能培训

学校在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把普通教室搬到企业,让学生现场操作培训,使学生在校期间可以熟悉和掌握生产技术,实现了校园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实现学生毕业和上岗“零过渡”。此外,学校还设立了专业技能鉴定站,使学生和企业员工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档案管理改革新模式研究 篇4

关键词:档案,管理,改革

1 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管理力量薄弱, 管理水平不高, 管理手段落后

长期以来, 很多人是对档案缺乏足够重视。一些人对档案工作缺乏了解, 视档案工作为无足轻重的事。同时, 档案管理人员, 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 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了解, 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落后的现象, 档案收集意识淡薄。另外, 部分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均由办公室勤杂人员兼任, 且变动频繁, 专业化程度不高, 存在不懂不问、不会不学的个别现象, 导致档案整理、管理不是很规范。正是由于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 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使档案的利用价值显现不出来, 致使档案管理质量一直上不去。直接影响到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1.2 档案专业管理人员缺乏, 素质能力参差不齐

档案管理人员从所学专业方面来说大部分都属非档案专业毕业的, 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文化水平较低, 这和我国的国情是分不开的。对于这种情况,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迫在眉睫的, 这是档案工作的要求, 同时也是时代的要求。当前,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的管理人员基层大多数是各个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的人员兼任, 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 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没有一个系统地认识。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 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了解, 档案收集意识淡薄。这些情况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档案事业发展,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影响档案管理水平。

1.3 缺乏高效的档案管理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普遍都存在管理理念的滞后、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弊端, 尤其在管理制度上, 一些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不高, 管理方式落后, 不利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另外, 一部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在职员工的业务技能和职业操守不高, 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基础知识和业务及技能培训, 导致在工作中对于一些事业单位档案的重要性、管理要求、重要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以及装订等业务处理不合理, 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及连续性;对档案的处理仍然沿袭传统的档案工作管理方法, 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阻碍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1.4 档案管理意识还较为淡薄, 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 相当一部分人员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档案工作的认识都存在一些误区, 轻视档案工作的思想严重。忽略档案工作人员知识提高和更新的必要性, 对档案工作需要规章制度、依法保管、依法利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的认识不足, 思想认识模糊, 只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只是收集过时的文件材料, 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去管理, 出不了政绩, 是得不偿失的徒劳, 存在“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现象。由于对档案重视程度不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 造成档案利用率不高。

2 档案管理改革新模式分析

2.1 提高档案人员素质是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的前提

档案工作是一门管理科学, 档案工作者要不断地学习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 开阔视野, 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 从而进行档案信息深层次研究和开发, 提高自身的水平。同时, 档案也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 是最可靠的固化记录, 最具有权威性和凭证性。尤其是独一而珍贵的历史性档案资料, 一旦损毁、消失其原始原貌无法复原再生, 其损失无法估量。因此, 不断强化档案管理, 对于保护档案资料,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 通过专业培训、知识更新、进修学习等, 提高业务水平, 建立档案管理人才梯队, 充分发挥档案无可替代的凭证作用, 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推动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2.2 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 它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那就是尽可能地运用当代科技新成果和管理新手段, 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以尽快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同时, 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时, 应该按照国家推荐信息化管理的标准, 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和特点来制定内部的管理标准体系。随着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建设和科学技术管理手段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 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熟悉和掌握复印、缩微、音像以及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知识, 才能适应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因此, 将丰富的档案信息数字化, 通过专用网络向社会传播, 使档案成为重要的信息资源。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 能促进档案人员对档案信息进行电子化、数字化的有效控制与管理。能迅速有效地收集信息, 完整安全地保护信息、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最大限度地运用信息, 使利用者在短时间内寻找到所需信息。所以, 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 在完善中不断创新, 解决因软件的不同而带来的数据无法转换或者不能读取的问题。

2.3 加强档案管理理论和业务技能培训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可靠的档案基础理论知识、全面系统的档案管理知识体系, 应该明确文件与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 熟练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分类方式以及相关的业务技能, 同时应该具备认真负责的档案管理职业操守和严谨的档案管理工作作风。此外, 为了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 事业单位档案部门应该定期地开展各种档案管理培训, 如岗位培训、学历培训、专业档案工作学历教育等, 通过培训教育把理论与实际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为事业单位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培养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

2.4 完善事业单位档案信息的获取能力

要推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档案的管理上, 就要改变过去档案信息搜集管理意识薄弱、“重藏轻用”的现状, 转变观念, 更加注重事业单位档案资料的信息服务功能, 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信息的作用, 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同时,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收集能力, 并且能够熟悉、掌握网上的档案信息资源, 能够熟练、快速地获取更多的事业单位档案信息, 并将其快捷、高效地提供给档案利用者。

2.5 档案人员应当练就过硬的业务技能

社会的发展给档案工作和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而档案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因此, 作为新时期的档案工作者, 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责任感, 才能适应新时期档案事业的发展和要求。档案工作既是一项业务性的工作, 又是一项管理服务性的工作, 这就要求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 既要有扎实的业务功底, 又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因此, 每一个档案管理人员要完善服务手段, 不但要学习业务知识, 还要努力学习现代新技术, 编制必要的检索工具, 健全检索系统, 提高档案利用工作的质量, 并在档案业务上有所创新, 有所突破。

3 结束语

模式革新 篇5

民航货运经济管理模式要从以往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方向转变,通过全面提高民航货运的服务质量达到经济模式优化的整体目标。在全面经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民航货运经济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会,需要在经济转型的发展过程中实现全面的创新,通过创新驱动民航货运经济效益的提升,为民航货运经济的优化创新创造积极有利的平台。

一、民航货运经济管理模式升级优化措施

在经济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民航货运经济要发挥物流行业的引导作用,通过全面的民航货运经济模式转变,实现对民航货运的全方位控制和质量体系建设,通过对管理模式的优化升级实现对民航货运经济效益的提升,为民航货运行业整体服务质量提升和综合竞争力提高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在宏观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货运行业要进行全面的经济模式调整,通过升级优化转型等措施提高民航货运行业的发展水平。通过近几年的经济运行情况看,货运物流业的发展迅速,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提高服务效益,实现质量体系建设,为整个货运行业的转型升级创造积极有利的平台。民航货运行业在整个物流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要从物资运输的整体特点出发,积极转型升级,实现对货运物流行业的整体经济管理,提高货运物流的经济管理水平。

二、民航货运经济管理模式要在市场竞争中创新发展

民航货运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受到公路货物运输等方面的竞争冲击,要从自身的发展模式出发,不断在市场竞争中形成自身的独特优势。因此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要从储运方式转变出发,不断为客户提供便捷、多元化运力、货运信息服务等高水平的物流服务。

通过自身的转变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为民航货运经济的综合性发展和市场有效调控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随着宏观经济的全面调整和综合性发展,民航货运行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复杂,因此要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下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实现对民航货运经济的全面转变和发展,提高民航货运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民航货运经济管理模式的竞争逐步从以往的单一化价格竞争向以服务质量为核心的市场竞争转变,需要建立一支有良好服务意识的团队,不断提高民航货运的整体经济管理水平,为民航货运经济的全面优化和综合发展创造积极有利的人才条件。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民航货运行业的整合步伐不断加快,在新的经济管理模式下其集约度不断提高,需要从民航货运的经营主体模式优化出发,全面形成民航货运的快速发展态势,通过对民航货运市场服务意识的提升,达到服务质量目标的要求,为经济效益的提升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民航货运经济管理模式创新和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下,民航货运行业要积极研究物流行业的经济市场环境,通过经济市场环境促使民航企业的全面发展,为民航企业发展获取更多的升级,实现对货运产品的全方位控制和综合性优化,提高民航货运市场的经济转变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民航货运市场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的过程中以物流供应链为基础,不断拓展新的发展渠道,通过区域性合作实现对货运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为民航货运行业的整体优化和市场效益提升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民航货运经济管理模式创新举措

民航货运经济管理模式从当前的情况看存在相互模仿等现象,因此货运物流产品的趋同性较强,需要从产品服务和产品创新的角度不断优化经济管理模式,实现对物流行业的全方位控制和综合性发展。民航货运经济管理模式优化的过程中必须形成自身的核心产品,通过打造核心产品,不断提高民航货运经济管理水平,为经济管理效益提升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民航货运经济的商业模式要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进行全面的优化,通过对服务模式的创新和发展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为商业模式创新营造良好的制度基础。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民航货运物流发展的过程中要与互联网进行全面的整合,实现资源的优化共享,为民航货运发展提供重要的信息保障。民航货运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再造商业模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多的利润。通过对商业模式的创新实现市场创新、概念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业务创新。

民航货运经济管理模式优化的过程中要从概念创新的研究出发,具体要解决民航货运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新思维转变和新问题突现。对民航货运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新问题要不断进行商业智力测试,对各种新问题要有准确的把握,并且能够及时有效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民航货运市场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目标客户的市场细分,通过对目标客户的需求确认制定不同的服务产品,实现对客户的全方位服务和产品提供,为民航货运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创造积极有利的环境和平台。

民航货运经济管理市场创新的过程中要不断开辟新的航线,通过对航线资源的有效控制和综合优化,提高民航货运经济管理水平,为经济的创新发展和综合模式创新提供重要的管理服务。民航货运经济业务管理的过程中要从销售网络的搭建开始,建立积极有效的服务管理平台,确保服务管理问题能够有效的控制和解决,为民航货运经济管理机制建设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民航货运综合物流服务管理的过程中要发挥市场竞争的积极作用,提高市场的综合竞争能力。货运发展与经营管理理念要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良好的民航货运经济管理模式,提高货运综合管理水平。民航货运经济管理中要从服务流程控制出发,对关键事件要进行全面的优化,提高品牌综合经济价值。在民航货运运输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从产品创新的目标建设出发,对服务流程进行全面的优化,通过对服务流程的规范化管理,发挥关键事件的关键作用,为货运综合管理质量建设创造良好的平台。民航货运服务管理理念形成的过程中要从服务创新、品牌改造、品牌管理等方面实施有效的措施,确保创新品牌能够发挥积极的优势作用。航空货运品牌管理与品牌建设要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良好品牌管理机制,为航空货运管理模式创新和管理理念转变营造良好的平台和氛围。航空货运管理的过程中要从品牌改造等方面出发,不断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实现对品牌的有效监管,为品牌创新和航空物流业务发展营造良好的条件。在航空货运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客户对品牌的认知度,实现品牌的全方位控制和综合性管理,为经济效益的实现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

航空品牌建设要从商务协同控制管理模式出发,不断对服务方案进行优化和综合性管理。民航货运经营管理模式要从客户的服务水平建设出发,不断完善客户服务管理机制,通过对客户的综合性服务达到优化质量管理的目标,为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民航货运管理的过程中要从长远规划和创新决策管理的思路出发,积极稳妥地进行创新组织管理,为创新组织管理模式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需要不断进行民航货运市场的管理,通过市场优化控制积极稳妥地进行模式优化和综合管理方案创新,实现对民航货运业务的综合性管理,确保民航货运企业能够发挥积极的价值作用,实现对经济模式的转变和优化。民航货运经济管理创新模式优化控制的过程中,需要从不同的战略管理理念出发,积极稳妥地进行区域化营销,通过信息协调机制的建设为民航货运提供良好的货运信息管理,实现对民航货运的综合控制管理,为货运企业的全面成长和经济效益提升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民航货运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的过程中要不断创新商业模式,通过有效的商业模式创新和商业模式管理提高经济管理质量和效益,为商业模式优化和全面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民航货运经济效益管理的过程中要进行动态化处理,确保动态优化控制的商业管理模式能够全面实现,不断优化经济管理机制,提高经济管理质量,为民航货运商业利润形成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四、总 结

新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革新 篇6

【关键词】新经济背景;企业模式;革新

企业通过灵活多变的经营方法,能够不断开拓生存的空间以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以及生产过程中一些条件的变化,使企业管理模式以及方法方面也随之发生一些变化。在对企业管理体制进行革新的过程当中,人们对于采取哪种管理模式都有着不同的想法。因此,本文将探索最有效的企业管理模式,这对于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下面将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一、新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革新的必要性

针对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剧这一背景环境下,而企业属于我国经济产业当中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经营机制灵活,同时拥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但是因为其管理模式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漏洞,以及技术和资金方面存在的制约,导致很多企业竞争力较弱,及其容易被淘汰。因此,在新经济背景环境下企业管理模式必须要进行革新,通过创新企业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对于扩大企业规模以及可持续发展也十分有利,所以说新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革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及必要性。

二、革新企业管理模式

1.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将基础管理作为切入点,提升企业管理的总体水平。由于企业并不是属于一个架空地机构,而是由多个部门以及机构所组合而成的。所以所想要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一定要将基础管理作为切入点,这也是提升企業竞争力的一个有效渠道。有一部分中小型企业在组织构架方面比较简单,但是也分别设置了生产和质检以及销售还有财务这些基础性的部门。所以说想要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首先要抓好的以上这些基础性的部门,通过管理生产成本以及质检合格率还有销售分布和费用核对等方面,真正的实施基础管理。

例如,对于成本方面的管理,必须要做好车间工人们生产技能的培训工作,从而能够有效提升生产的效率,并且对于产品生产使用以及消耗材料方面也要坐到准确,对于生产产品的整个过程必须要实施监管,同时也包含对于材料采购的方案以及成本核对和分析等方面。要求企业财务部门必须要确保做好资金方面的管理工作,对于资金预算以及计划实施管理。对于国家一些优惠的政策要积极的利用,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条件下,最大限度的减少成本的使用,同时要将财务杠杆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对于资金进行灵活的调动。

2.倒金字塔管理

以往企业组织大部分是比较经典的正金字塔型,金字塔的最上层为企业的总裁,再就是中间为管理层,金字塔的底层为生产制造以及销售的员工们。而原来这种正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应该由之前的正金字塔型转换成倒金字塔组织,这样能够有效减少结构层次,使管理组织朝着网络话以及柔性化的方向发展,由于缩减了管理层次,能够有效提升组织的效率以及快速应变的能力。

3.无形资产管理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只是和设备以及厂房这类有形资产之间有着关系,同时对于领先只是产权和品牌还有商誉这类无形资产之间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无形资产对于企业竞争力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并且已经成为了目前企业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因此,必须要在无形资产方面的管理进行革新,这也是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必然的手段。

4.战略管理

由于市场竞争环境不断加剧和变化,并且日益复杂,以及竞争战略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改革,产生了战略管理的理念。企业想要确保可持续的发展同时想要不断的扩大规模,应该站在战略的角度,对企业任务和职责以及发展方向等进行一个重新的规划。给予现在的应用领域,战略管理模式主要值得使企业高层的管理人员怎样在有条件限制的环境下制定并实施以及评价企业整体竞争战略及战术,让企业可以将自身的有点充分的发挥出来,并且牢牢的把握住外部的机会,并且巧妙的避开外部带来的威胁,进而实现企业竞争目标地一个动态的过程,简单的所就是企业这样选择自身能够竞争地经营项目,对于本身的资源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分配,让各项经营的业务能够相互的支持与配合,这属于企业高层方面一个决策的过程。

5.完善制度

企业必须要坐到有制可依以及有制必遵,针对企业来讲,如果制度不立则不存,而制度不行企业将不宁,所以,不管实施哪种管理模式,落实新的制度均十分重要,管理创新属于一个时期的过程,在实施之前以及实施的过程当中,都要制定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并且实施之后最后不要轻易的改变,在企业当中,企业管理者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起到带头的作用,给员工们做榜样,这样使新制度实施过程中来自员工的阻力大大减小。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新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革新的进一步阐述,使我们了解到这种新经济背景环境下,企业想要适应时代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必须要对其管理模式进行革新,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以及生产效率,确保企业稳定及可持续发展。通过本文的进一步阐述,希望能够给新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革新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及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爽.基于技术标准的企业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及路径整合研究[D].吉林大学,2013,03:125-126.

[2]孟凡生. 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与美国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比较[J]. 学习与探索,2013,05:177-180.

作者简介:

日语报刊选读课教学模式革新 篇7

一、教学实践

笔者在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以本校三年级学生为对象在日语报刊选读课中实施了多媒体实践教学, 具体来说就是从教学材料的选取、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课后作业的布置等方面都有所应用。经一个学期的试用, 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下面从教材选材、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后答疑及课后作业的布置三方面来介绍。

1. 教材选材

因为《日语报刊选读》课程具有信息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的特点, 而目前市面上的报刊选读教材明显滞后于时代发展, 所以笔者在教材选材方面以课本为本, 同时也及时从日本四大报纸和中国的《人民日报》日文版、《北京周报》日文版等新闻网站上选取难度适宜且时效性强的文章进行讲解。因为这门课每周只有2学时, 包括期末考试一共36课时, 所以笔者将授课内容分为国际关系、政治、经贸、教育、娱乐等13个主题来授课。提前一周将论述本周内发生事件的文章归纳到一起, 仔细过目, 筛选出能反映日本社会的新动向和新事物等的文章。每周的上课讲义基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社论。社论代表着各大报社的观点, 最能反映日本、中国及世界各地的最新动态, 此外社论的语言简练, 通俗易懂且观点明确, 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作者的观点。所以每次上课前都从中国和日本的几大报纸中选出一篇代表性的社论, 准备好后提前发给学生, 以便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2) 时事新闻。时事新闻有助于学生了解日本社会、气象、风土人情等重要内容。且时事中涉及的内容广泛、趣味性强, 有效地利用这些内容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听说能力。所以每次上课前都下载和日本能力考试1级难度相适应的NHK新闻, 并在课堂上播放。

2. 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

课堂教学活动由如下三个部分组成:

(1) 每讲一个主题前, 提前一周让学生先在课外用互联网查询与该主题相关的资料, 准备PPT, 然后在课堂上学生先就PPT内容发表10~15分钟, 其余学生围绕该问题展开讨论。

(2) 教师首先就该主题设置导入问题, 例如在讲企业文化这一主题时就文章的导入设置了如下问题:

(1) これからの進路について、皆さんはどう考えていますか。

(2) 皆さんは、どんな会社がいい会社だと思っていますか。

(3) 日系企業はどんな人を採用しますか。

(4) 日系企業は欧米企業、民間企業に比べてどんな特徴がありますか。

(5) 日系企業の面接ではどんなことが重視されていますか。

通过导入问题可以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 接着讲解从网络上下载的与该主题相关的最新新闻报道,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让学生就某个时事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讲解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教师会总结归纳中文中的一些新词新语、表达的地道日语翻译介绍给学生, 加强对新词汇和表达的学习。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长句和较难理解的句子也会给学生分析, 以此夯实日语基础。

(3) 最后播放5分钟左右的NHK视频新闻, 让学生看完新闻后自己总结新闻的主要内容, 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此外, 教师也会就视频新闻中出现的新单词介绍给学生, 加强日语基础知识的学习。

3. 课后答疑及课后作业的布置

因为我校日语专业的报刊选读课属于专业选修课, 每周只上一次课, 所以学生较难有时间去找老师面对面地请教或讨论问题, 但如果学生使用E-MAIL或QQ等方式向教师提出学习中的问题, 则比传统的方式要快捷的多, 为此课后答疑采取了网络交流的方式, 学生可将阅读过程中碰到的结构复杂或因缺乏背景知识而较难理解的长句发给教师, 或者是就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教师共同讨论。为此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不仅专业知识要过硬还要熟悉时事, 并具有广博的知识和独特的见解, 这样才能圆满回答学生的提问。课后作业也是每个月布置一次, 要求学生就该月内发生的某个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 并写成读后感, 以E-mail的方式提交给教师。教师及时批改作业, 并通过E-mail的方式反馈给学生。此外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课后作业存入信箱, 供日后分析。这种无纸作业可以将学习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协作教学, 以此达到教学相长。

二、教学效果

为了对《日语报刊选读》课程的教学效果有一个确切的了解, 笔者在2010年1月对35名日语专业的本科生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学生总数为35人, 回收问卷35份。问卷部分的内容及统计结果如下:

6.你感到从报刊选读课中收获怎样?

A.很有收获B.有一定的收获C.不确定D.没有收获

7.你所得的收获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A.词汇量和表达B.阅读理解力C.分析思考力D.知识面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

1.报刊选读课的课堂活动总体满意度较高。课堂活动中的五个环节经调查结果表明, 选择满意度为很好和好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90%以上。说明学生对该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 这与该课程题材广泛、内容新颖、知识能力兼顾、实用性强等有很大的关联。

2.学生从报刊选读课中收获颇多。从第6题的调查结果看, 学生在课程中获益匪浅。第6题的结果显示, 选择很有收获和有一定收获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94.2%。且学生收获最多的几个方面依次为分析思考力、知识面、词汇量和表达、阅读理解力。由此反映出学生在该课程中收获最大的地方在于分析思考能力得到了提升, 知识面得到了扩展。同时也反映了该课程兼顾知识传授、语言技能训练和思维能力培养这样三位一体的作用。

总之,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报刊选读课的总体反映是积极和肯定的, 该课程现行的做法也是行之有效的。由此也说明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收效良好。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学生普遍反应所选材料中部分句子结构复杂、长句多, 由此给阅读理解带来了障碍。所以在大二和大三的精读课中应该加强长句结构方面的学习, 夯实学生的基本功, 这样学习起报刊选读课上的文章才能游刃有余。

本文结合笔者的亲身经历从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方面进行了论述, 并提出了授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但在教学方略的研究上还有很大的空间。为此还需要和更多的同行共同分析商榷以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月新.试论日本报刊选读课的教材选编及教学特点[J].时代文学 (下半期) , 2008 (8) .

[2]严秩伦王征.浅谈报刊选读课的教学特点[J].江苏外语研究, 1999 (2) .

[3]李绍宠.外国报刊选读课因特网辅助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 2001 (7) .

[4]朱翠娥.网络学习环境下的日语教学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3) .

[5]李妲莉.日本語CAIソフトと日本語学習について21世紀を迎える日本学国際シンポジウム論文集[C].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

模式革新 篇8

河北钢铁集团的组建是在钢铁行业重组整合、提高国际钢铁产业地位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使之一跃成为全国第一大钢铁集团。但与德国钢铁巨头蒂森克虏伯相比,虽然河北钢铁的粗钢产量是其两倍,但利润还不足其五分之一。在企业设计创新、信息技术巨大进步的今天,每一个企业都需要与时俱进的利润模式指导生产经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河北钢铁的利润模式进行探讨。

一、河北钢铁利润模式现状分析

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钢铁)前身为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底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邯郸钢铁”和“承德钒钛”后更名设立,成为河北钢铁集团下属唯一的钢铁主业上市公司,目前也是国内钢铁产能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河北钢铁的业务涉及资产运营管理、钢材、钢坯、钒钛产品、冶金技术开发咨询、机器设备及其零部件和其他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其主营业务收入大都源于钢材产品。

1. 盈利状况分析。

盈利能力是决定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是否具有先进利润模式最直接的体现。通过“河北钢铁”重组前后的主要财务指标对其盈利状况进行分析(见表1)可以看出:

2008年河北钢铁通过实质性重组整合,确实形成了强大的规模优势,2008年重组后的营业收入是重组前的1.96倍,而营业利润在整合后却并没有成比例增加,仅增长了37.24%,而净利润只增长30.2%;由于2008开始受到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影响,2008年重组前的利润没有持续增长反而下降,继而在2009年经济形势未见好转的情况下,公司利润进一步缩水,2009年较2008年重组后的净利润降低了62.61个百分点。可见,河北钢铁重组的规模优势更多地表现和停留在了产销量上,公司利润并没有相应提高,而且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利润下跌。河北钢铁各年利润率如表2所示。

数据来源: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披露的公司年度财务报告计算整理

数据来源: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披露的公司年度财务报告计算整理

由表2可以看出,2008年重组前的数据与2008年重组后的数据相比,销售净利润指标从4.29%下降到2.89%,2009年,销售净利率跌至1.4%,而同期间两项毛利率的变动都不大,这说明重组后公司的期间费用率大大增加了。可见,河北钢铁重组后的盈利状况并不十分理想。

2. 利润模式现状分析。

从河北钢铁近几年的市场操作和生产经营历程,我们将其利润模式归结如下:

一是重组扩张模式。2010年1月25日,河北钢铁集团完成对下属唐钢股份、邯郸钢铁、承德钒钛3家上市公司的整合,实现整体上市,“河北钢铁”成为河北钢铁集团整合及发展钢铁主业的唯一上市平台。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整合项目。此外,河北钢铁还承诺在未来一年内注入“宣钢”和“舞钢”两项优质资产;未来三年内,将邯宝公司和不锈钢公司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在接下来重组整合的进程中,先是兼并石钢,继而收购邯宝钢铁100%的股权。虽然要实现新重组资产的整体上市还有待时日,但河北钢铁的重组整合路线却是显而易见的。

二是产能效益模式。河北钢铁集团组建后,其粗钢产量首度超越宝钢,目前排名国内第一,世界第二,而“河北钢铁”作为河北钢铁集团整合及发展钢铁主业的唯一上市平台,也成为国内钢产量最大的上市公司。一直以来,河北钢铁都把经营目标放在主要产品的产量上,并逐年量化,总体呈上升趋势,2010年的经营目标尤为凸显其对扩大产能的重视。这种经营目标的量化也反映出河北钢铁“向产能要效益”的思维模式。然而2008年以来,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钢材价格持续低迷,中国钢铁业的销售利润率始终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在粗钢产量和企业规模上的胜出并不能产生预期效益,河北钢铁的利润水平与国际一流钢企仍然有很大差距。

三是价值链整合模式。河北钢铁集团拥有从铁矿石勘探开采或采购、冶炼到钢铁产品的初级加工、深加工以及最终销售的较为完整的价值链结构。集团矿业公司谋划重点整合集团内及省内铁矿石资源,进而积极开发省外、境外资源,成为供应矿产资源的坚实后盾。为满足公司自身生产环节需要,辅助于产品生产部门的发展,集团通过集中采购和销售降低成本。河北钢铁在价值链的采购和销售环节开展的整合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成本、降低风险,但是在价值链的钢铁产品生产环节同样有可能蕴藏着巨大的利润空间。

二、河北钢铁利润模式的要素分析

1. 挖掘利润源泉。

利润源泉是指对企业产品或服务有特定需求的群体,他们是购买者和使用者,是企业经营活动得以维持的根本保证。利润源泉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客户群,公司可以在客户群体中选择和区分最适合自己的或者是自己最有能力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客户。当可获取利润转移到一个新的客户群或一个新的客户子群的时候,公司可以挖掘新的利润源泉,锁定新的目标客户群。当前河北钢铁的主要利润源来自于境内,并且集中在华北和华东地区,2009年占到主营业务利润的82%;2009年公司的境外收入只占到总收入的0.6%,且仅为上年境外收入的8.6%,但利润率却比上年提高了近两倍。因此,境外的客户群是河北钢铁有利可图的潜在利润源泉。

2. 优化利润渠道。

利润渠道是指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偏好,并以之获取利润的产品和服务。优化利润渠道,要求企业针对当前国内外市场需求,在出售产品或服务满足利润源需求的同时,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目前河北钢铁的主要利润渠道是钢材和钒产品。其中钢材产品占到主营业务收入的96.36%。虽然钒产品的毛利率是钢材的2.07倍,但钒产品只占主营收入的0.91%。河北钢铁利润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低附加值产品占了销售收入的绝大部分。

3. 创新利润支撑。

利润支撑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吸引顾客购买和使用企业产品的业务活动或手段。这些活动是保证企业盈利和持续盈利的重要支撑。利润支撑主要表现为企业的投入和支出,反映企业为了从目标利润源泉处通过利润渠道盈利,需要提供的辅助业务活动。河北钢铁产品的质优价廉特性、先进独有的生产工艺技术或者是别具特色的营销活动等都是有力的利润支撑。

4. 坚固利润壁垒。

利润壁垒是指企业为维持老顾客购买和使用本企业产品,并防止行业竞争者侵占本企业的利润源泉而采取的防范措施。它同样表现为企业的投入和支出,但利润壁垒与利润支撑的区别在于,利润支撑是吸引利润源泉流入企业的手段,而利润壁垒是保证利润持久流入,同时防范“敌人”掠夺的围墙措施。2010年6月,河北钢铁通过增发股票收购邯宝钢铁100%股份,击退宝钢渗透河北市场,但要真正建立起北方市场的利润壁垒,还需要发挥扩张后的规模经济效应,通过降低边际成本来增加盈利。此外,推出特色钢铁产品也可以成为坚固利润壁垒的有效举措。

三、河北钢铁利润模式的革新措施

1. 提高管理水平,发挥规模优势。

针对河北钢铁的重组现状,建议从管理制度、组织机构、部门协作、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实质性整合,完善上下游、内外贸、供产销一体化的完整的价值链结构。通过重新集中、整合核心业务,淘汰无效率资产和低效资产,提高内部专业化程度和协作水平,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实现特大型钢企的低成本优势,增强盈利能力。特别是要做好整合后的财务分析工作,而不是简单地将下属分、子公司的财务数据汇总叠加,加强对客户、供应商的分类管理以及对各种产品的销量和盈利能力分析,这些工作是分析、检测、贯彻和革新利润模式的基础。

2. 建立客户档案,发掘核心客户。

对大多数企业而言,80%的利润来源于20%的核心客户,这些客户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企业的运营。核心客户也就是俗称的大客户,指对企业产品购买量大、购买频率高、购买产品利润率高而对企业经营业绩能产生一定影响的关键客户。通过建立客户档案,对客户进行动态分析,判定大客户还是小客户要基于客户在一定时间内的购货情况和购货潜力,而不能简单地依据客户当前某一时点的表现而下定论。河北钢铁可以成立类似于“大客户部”的专门机构,了解大客户的需求,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和增值服务,甚至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这种模式既关注短期利润,更注重长期收益;既关注单笔交易,更注重长期关系,核心是深度发掘大客户的长期价值。此外,当前河北钢铁的海外市场还是有很大的挖掘空间,一是境外收入的销售利润率较高;二是受经济衰退影响出口骤减的形势有所改善,并有希望出现新的增长。

3. 优化产品结构,发展高端钢材。

河北钢铁重组后,虽然品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丰富,但除钒钛制品外,大部分产品附加值仍很低。邯钢和唐钢基本都是板材基地,互补性不好,重组后的产品结构依然没有特色。面临当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严峻形势,河北钢铁想要盈利,必须要关注市场需求,将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档次作为实现企业发展的一个着眼点。首先,坐牢在低端钢铁产品领域的市场地位,通过实现规模效益或新工艺降低基础产品成本;此外,还要致力于发展高端钢材,扩大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比重,最好能推出自己的特色产品,提高产品的整体盈利水平。

4. 加强技术创新,注重研发效益。

技术创新是钢铁企业的一个重要利润支撑。高档次的新产品要有配套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河北钢铁在进一步加强产品研发技术投入的同时,也应该加大对设备技术的研发投入,还要注重创新能力和研发效益的提高。更重要的一点是要重视对高素质研发人员的引进和培养,重视科研领军人才,发挥整个研发队伍的创新能力。

5. 利用信息网络,更新销售模式。

河北钢铁的产品市场主要在国内,很少涉及网络贸易,集团网站建设没有发挥相应作用,通过其公司网站所获取的销售订单所占比例很小。随着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日益成熟,钢铁行业网络贸易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河北钢铁要想扩充其销售渠道,提高其产品市场份额,除了完善企业的分销渠道,提高销售管理人员水平,还必须改变传统销售理念,注意把网络贸易模式与传统销售模式结合起来。信息网络会成为推进企业销售发展的新动力。

利润模式的外延是广泛和丰富的,一个优秀的利润模式可以细致到企业在某个要素的创新设计;当然,利润模式各像素之间的支持和促进也非常重要,改变其中任何一部分,就可能会变成另一种模式。然而任何一种利润模式几乎都不可能永远保持成功和有效,市场环境的变化,会使利润源和利润渠道发生变化,利润模式也必须与这种变化保持同步。

参考文献

[1]A.J.Slywotsky, M.David.&A.Bob.The Profit Zone:How strategic business design will lead you to tomorrow’s prof-its[M].Chichester:Wiley, 1998:1~3

[2]Michael Rappa.The Utility Business Model and Future of Computing Services[J].IBM Systems Journal, 2004 (3) :15~18

[3]阎峰.传媒赢利模式:概念、特点与战略层次[J].新闻界, 2006, (3) :21~23

[4]栗学思.如何规划企业的赢利模式.通信企业管理, 2003, (6) :59

模式革新 篇9

一、《英美概况》的课程特点

《英美概况》不是单一学科, 它涉及到英美两国的政治、经济、地理和历史等各个领域。涉及面广、知识性强是这门课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一特点就决定了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有许多知识性的东西需要记忆。但是, 又因为是概况, 对涉及到的各个领域的探究都不太深。因而, 教材中出现的人名、地名、历史事件、历史文献以及组织机构等许多应该作为知识记忆的名称都不会有详细的说明, 也没有重复出现的机会。这势必给记忆带来困难。

《英美概况》的学习者应充分认识这门课的知识性特点。决定了学习者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 有计划地一章一章地安排学习, 必须一节一节地学, 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研究。对于所碰到的重要的人名、地名、历史事件等专有名词 (中、英文) 和历史中某些年代都要记忆, 而且还要经常复习, 反复记忆。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在《英美概况》教学中,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必须由教师指导来完成, 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但是, 这种教学模式由于过分强调学生的“学”, 学生缺乏引导, 容易偏离教学目标。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改变, 简要分析一下应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一) 正确处理全面学习与重点记忆的关系

在任何领域中, 对任何问题的研究, 都有一个从宏观到微观, 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过程, 这符合认识论的普遍规律。《英美概况》的特点是知识性强, 覆盖面宽, 学习者必须全面、系统地认真学习教材, 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提炼出应该重点掌握的知识要点, 进行强化。一般来说, 愈是接近宏观问题的知识要点愈是最基本的, 愈是应当首先掌握的。因此, 在不同的学习阶段, 对不同层次的知识要点的掌握要有所侧重。应该在掌握了基本要点的基础上, 把学习继续引向深入, 继续研究并争取掌握愈是接近于微观问题的知识要点。对《英美概况》中任何一个部分的学习与研究, 都应该经由从全面到具体和从具体到全面, 即从宏观到微观, 再由微观到宏观的“深化”与“升化”的往返过程, 都应遵循这样的认识规律, 一部分一部分地研究, 真正做到全面学习与重点掌握相结合。

(二) 处理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众所周知,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交际能力, 既要有语言知识和技能, 还需要有社会文化知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没有语言, 文化无以负载;没有文化, 语言就只剩下一个空的外壳。因此, 要学好英语, 提高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就必须抓住语言知识、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训练两个方面。否则, 知识面狭窄, 即使英语语言知识再丰富, 也免不了听懂了语言而不懂其真实的意思。也就是说, 只学语言, 而不注意研究这种语言为本族语的人的社会状况、风俗习惯和整个民族的发展历史, 语言是学不到家的要把语言学习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

(三) 引导学生善于联想、前后联系, 进行对比

联想有助于知识的掌握。比如说, 要记忆英国历史上的百年战争 (1337—1453) 和玫瑰战争 (1455—1485) 就可以通过对比分析和联想去记忆。通过对比分析, 可以做出如下两点联想: (1) 百年战争, 顾名思义, 是一场持续100多年的战争 (确切地说, 是116年) ; (2) 百年战争结束两年后又爆发了持续30年之久的玫瑰战争。有了这样的分析与联想, 我们只需要记住百年战争爆发的年代 (1337年) 便可以推导出与之有关的其他年代。这种通过对比分析产生联想的方法是一种灵活掌握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年代的记忆, 也适用于其他任何可以通过对比分析而产生联想的各个方面。如英美国家的两大政党、政府体制、国会或议会的两院制等各方面情况, 在学习过程中都可以加以对比。通过这种方法学到的知识印象更深刻。

(四) 启发学生思维, 进行知识建构

《英美概况》主要是介绍一些英语国家的背景知识, 是学好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学习语言是如此, 学习英美文学史也是如此。这是因为,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受语言的限制, 对语言有更高的要求。同时, 文学是属于民族的, 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不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状、文化传统与风俗习惯, 就无法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品。

教师应领导学生丰富所学内容, 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现仅举文学作品题目翻译的一个例子, 来说明这一问题。Uncle Tom's Cabin中文译名是由翻译家林纾改为《黑奴吁天录》的。杨岂深教授对此评论说:“……这一改使美国黑人所受的沉重压迫及呼天抢地之情跃然纸上, 比起后来直译的《汤姆叔叔的小屋》相比不可以道里计。”试问, 假如不了解美国南北战争前夕斯托夫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写这本小说的, 又怎么能理解这一书的中文译名的奥妙呢?再者, 文学史说到家还是“史”, 是整个社会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受一定历史时期的影响和制约。离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历史, 就无法分析作品和评价作家, 也就无从研究什么文学史。因此, 为了进一步学好英美文学和翻译课, 学习者首先应该选修并且自觉学好《英美概况》这门课。

三、《英美概况》的课程教学

(一)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英美概况》课程教学

在《英美概况》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应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结合教学实际,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中心”构建一套人机结合型教学模式。教师充分利用、发挥网络资源优势, 组织、指导教学, 学生也可一并进行学习和交流。

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 (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媒体,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 教师和学生需共同转变观念, 使学生从依靠教师的“教”转变到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依靠自己主动“学”。“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强调了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意识决定的。对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人机结合型教学模式

人机结合型教学模式, 即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与教师课堂面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便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一个紧随信息时代发展的教学设计。《英美概况》课程内容的独特性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不可比拟的教学优势, 为实现人机结合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要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设计开发了“英美概况”内容课件。用文本、图片、音像等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将英美两国及其他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政体、文化等内容呈现出来,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借助多媒体信息集成技术对学生的多种感官产生综合刺激,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洞察能力。

四、结束语

在《英美概况》课程教学中, 教师应该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利用网络资源和人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又不让学生在现代教学中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从而真正地让学生做到踏踏实实、不厌其烦地认真学好这门课。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上) [J].电化教育研究, 1997.

[2]宋梅梅.英语教学与学生课堂参与[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3]刘安洪.关于“英语国家概况”课教学的思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4.

由仿而创是革新模式作文的关键 篇10

受应试影响, 在作文教学中也出现了模式作文, 即学生的作文是以所谓优秀的文章为模板机械仿作而成的。典型的莫过于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在武汉为教育界人士作报告时说到的“模式母亲”现象:某学校一外教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母亲的作文, 结果让外教惊疑的是, 本应是形态各异、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母亲形象, 却被学生写成近乎一个模型。

类似“模式母亲”等千人一面、人云亦云的模式作文已渐呈见多不怪之状。无疑, 学生就是为了能得高分, 而机械模仿起所谓优秀作文, 依样画瓢。写成的作文虽然缺乏真情实感, 体现的是范文的痕迹, 毕竟能紧扣主题, 容易获得高分。但机械地模仿, 逐渐剥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也弱化了学生个性化的思维与表达能力。特别是, 近年来话题作文又备受青睐, “类”与“型”的概念被师生们所熟知, 作文模式化的倾向更加突出。在忽视自我、机械仿制下的模式作文, 看似有观点, 却无法深入探讨, 更看不到写作者的个性特质。当学生的思想被特定的框架所束缚时, 我们就很难期待学生会有创造性的思维成果产生。

模式作文的形成非师生的本意, 却与师生密切相关。这在于:受制于应试的压力, 学生的生活感知、人生体味, 较多地停留在试题;教师在作文教学时, 目标又多定位在应试标准上, 侧重培养学生的作文技能, 教给学生简易操作的技巧。当学生奉命作文时, 既严重缺乏素材的积累, 又缺少有效的指导。在这种情况下, 只好僵化地模仿。

模式本身并无过错,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唐诗、宋词、元曲, 就是作者灵活地运用模式, 以擅长的形式, 写熟悉的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所创造出的杰出艺术作品。文学样式的发展变化也是借助模式并打破模式、推陈出新的过程。即便是现代的科技发明创造也离不开模仿创新。然而, 作文仿写不是简单的技术复制, 学习优秀的文章, 最重要在于学习其长处, 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为我所用。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如果能发挥引导作用, 促进学生正确地运用从优秀作品学习中获得的方法, 由仿而创, 则

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初级中学

张海彦

有利于消除模式作文的弊端,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巧借教材篇章, 仿中有新

学生大部分时间用于教材中的课文学习, 他们往往喜欢模仿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对于学生写作中的仿句现象, 只要模仿得合情合理、有新意, 就应该给予肯定, 并划清与抄袭的界限。

在阅读教学时, 注意引导学生领会和掌握名人大家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特点和方法, 并能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如, 朱自清的《背影》开头只有一句话:“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朴素的叙述中蕴含着深切的思念之情, 自然引起下文对父亲“背影”的回忆, 也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这样的文章开头言简意赅, 意味深长。文中用探、爬、攀、缩、倾等动词细致描写, 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真切地展现了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艰难行动及“我”内心对父爱的感知。鲁迅的文章较难, 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的景、《社戏》中“月下行船”的事等都写得很有特色, 不仅运用了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 而且将自己的感受融于其中, 或情景交融或情真意切。教师如能让学生也来说一说或写一写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片段、熟悉的景物或有关的经历等, 则有利于激活思维火花, 实现能力迁移, 将课文写作特色活化成为学生写作肌体的有用细胞。

语文教材中还有不少篇章言简意赅, 或因篇幅的限制, 有的地方尚未展开, 但是结合全文又能感知其意的, 如能适时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拓展, 既能丰富文章内容, 又能借助教材篇章有效地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如, 《第一次真好》中的“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 但新鲜而刺激, 使人回味无穷”。学生经历的诸多第一次中, 一定会有一件难以忘怀的事情。若课堂上捕捉时机, 及时口头练笔, 学生定会争先恐后表达自己类似的“第一次”时丰富而真实的心理活动, 课后书面练笔, 会在修改中轻松完成。课内外紧密联系, 通过开放的、动态的语文学习, 让学生胸中有内容, 作文有兴趣, 写作有方法。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突破口, 开发潜能, 使学生在通畅表达、自由表达的基础上, 逐步实现有新意的表达。

借助教材篇章的仿写训练也要注意把握好度, 不能求全责备或生搬硬套, 仿中学法、仿中出新, 才能使之成为短、平、快的有效练笔途径。

二、尊重学生个性, 仿中有我

作文是学生展示自我、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窗口, 学生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独到的见解等, 可以从文章中表现出来。教师在立意、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教给学生一定的技能是必要的, 但更重要的是要从单纯对作文结果的评价中走出来, 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 给学生个性表达的自由。

好的文章重在内容而不在形式, 即使形式再好, 缺乏内容, 也华而不实。作文命题要尽量接近学生实际, 尽量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把训练的要求与学生的需要相结合, 激发学生的能动性, 触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学习《童趣》, 学生自然就会联想到自己的童年趣事;学习《羚羊木雕》会关注自己的友情与亲情, 会思考两者发生冲突怎么办?教师在近期布置类似作文题目, 学生就会有话可说, 急于表达内心感想。如何更好表达呢?学生会联系所学, 寻求启示。

写人的记叙文, 最好让学生从写身边较为熟悉的普通人开始, 鼓励学生仔细观察、深入感知, 写出人物的特点。重视指导学生相互评改习作, 培养学生探究、质疑的内在动机, 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在自我修改时能够学习他人优点来改进自己的不足。如写师生, 可从学生习作中选出具体文章语句, 让同学猜测是谁, 像不像, 通过交流、补充, 完善构思, 实现升格。教师如能以平等的身份参与, 在学生表达不畅时加以点拨, 或在学生思维僵化时来一段与众不同的示范, 往往最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把自己写的作文读给学生们听……我看到, 当学生从作文里发现他们也曾有过这种体验时, 特别激动。当我的作文触动了学生的心弦时, 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 努力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的个性化表达、独特观点、词句的新意和师生间的平等互动, 容易把学生对作文敬而远之的态度一下子拉到跃跃欲试的状态。当学生把作文当成了释放自己思想、情感、智慧的途径时, 就会乐写, 进而要写。

关心学生的需要, 尊重学生的个性, 仿中有我, 避免僵化的机械模仿, 利于激发学生写作情趣, 促进学生主动写作, 抒发真情实感, 进而实现有创意的个性表达。

三、开放教学时空, 仿中有源

语文教育家刘国正认为:“写作是反映生活的。离开生活, 写作就没有了灵魂, 没有了血肉……写作与生活结合, 生气就来了, 就活泼了, 就牵动了学生的心。”作文素材的积累、见解的独特、构思的新颖等依赖于学生丰富的生活阅历。提升学生作文创新能力需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和增加生活的感知, 这就需要开放教学时空, 减少对作文创作的强制和封闭。

帮助学生丰富生活, 发掘生活中的作文题材, 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留心生活中的一草一木, 观察身边不同类型人物的言谈举止, 感悟身边人们的喜怒哀乐。还要鼓励学生积极阅读有益的书籍并能联系自身体验与作品对话, 从中汲取营养充实自己, 促进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悟优秀文章作品的立意、构思与表达方法。通过写摘记、读后感、赏析等练笔形式进行及时的拓展延伸, 促进学生摄取和储存素材。通过读书交流、编辑作文小报、优秀作文展览等, 给学生提供发表见解、彰显个性的机会, 让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入。之后学生遇到类似的作文, 就能更容易地触发灵感, 激活思维, 对积累的生活素材进行再加工, 创造新形象。也可以模拟情境, 让学生扮演角色或开展有关语文实践活动, 增加学生对生活的感知, 增强人生的体验。丰富多样的活动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源头活水, 学生的作文也就不再空洞而僵化了。

南京市第九中学的特级教师袁源就曾开设过类似的生活体验仿写作文课。她在教完《老王》、《信客》等课后, 让学生也来写一写身边的小人物。她没有让学生闭门造车, 而是让学生三人一个小组到学校周边的地摊上买二元钱东西, 注意对摊主的观察, 回来后以此为素材写一篇作文。学生实践体验后, 有了了解和感受, 写出了与平时不同的带有真情感的文章。其中的一组同学笔下写到一位摊主成天对顾客“笑呵呵”的。袁老师让学生再次与那位摊主交流, 深入地接触, 使这组同学真正了解摊主生活中的甜酸苦辣。修改后的文章, 就更加真实地描画出了小摊主的喜怒哀乐和鲜明个性。在生活化情境中, 学生关注到了生活细节, 借助从优秀文章中学到的技能, 在构思中提炼了生活细节, 对周围生活中平凡的人、事、物加以深刻思考, 有力地增强了文章的表达力, 写成的文章既有意义, 又有着鲜明的个性。

素材来源于生活, 方法来自学习后的体悟, 两者的结合相得益彰。仿中有源, 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容易接受, 乐于参与, 而且能写出生活的新意。

总之, 模式只是个范例, 仿写不是目的, 而要凭这个例子引发学生触类旁通, 提升作文能力。作文教学不能过于强化模式, 僵化形式, 束缚学生个性化思维。以仿写为起点, 有效引领学生从仿而创, 消除妨碍学生创新意识的种种弊端, 则有益于激发学生在作文中推陈出新, 写出具有个性的佳作。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建立有国资、无国企的改革新模式 篇11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包括宏观运行机制和微观运行主体,建立市场经济的宏观运行机制,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可动摇的方向。同时,建立法人所有制基础上的现代公司法人制度的微观运行主体,是国有资本为主的大公司战略的重要体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意味着目前对国企改革的认识,已经推进到国有资本所有者层面。但是,顺利完成改革既要尊重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规律,又要从中国国情出发,认识到“国有企业、国控企业”现有概念的弊端,通过“上面千条线,资本一线牵”和“上面千条线,董事一线牵”两条主线,在营利性领域只保留国有资本,摒弃大而不活的国有企业,创造“只有国有资本,没有国有企业”的中国模式。

“国有企业、国控企业”概念不合时宜

现实中,“国有企业、国控企业”这种笼统的提法无法区分公益性的国企与经营性国有资本,既不能市场经济直接对接,更无法在改革开放中与国际市场有效接轨。美国主导的TPP协议第十七章专门强化对国企和授权性垄断企业的限制,这将会使我国国企在对外投资中受到差别对待而丧失公平竞争的机会。由此,如果我們仍停留在旧的国企的概念,沿袭旧的管理体制,在性质上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对立,将成为舆论批判垄断的众矢之的;在干部选用上多采取行政委任手段,要求国有企业高管人员具备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管理能力的同时,却以公务员标准限制职业经理人薪酬,就导致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和人事制度不能向现代公司转化。

因此,我们应该摒弃传统国企的概念,认清公益性国有企业与经营性国有资本的区别。事实上,只有公益性国企才是真正的国企,这类国有企业主要存在于与国家战略发展相关的非盈利行业,以贯彻国家发展需求、履行社会公共责任为主要目标,企业家是公务员身份,接受政府的薪酬管制要求。凡是营利性的国资委管理的企业统称为“国资”,不再以国有企业、国控企业相称,无论是国有资本为主,还是私人资本和外资为主,都以公司的形式表现。就好比在一个果盘中除香蕉外,还有苹果等多种水果。香蕉代表国有资本,体量大数量多,但不能忽略果盘中的其他水果,而将果盘叫“香蕉果盘”,也不能认为果盘就是香蕉所有。

国资委管经营性国资、财政部管公益性国企

将国有企业与国有资本区分后,应跳出在国企层面上研究限薪限酬,而将改革目标聚焦到国资管理体制上,研究国有资本出资与监管的关系,财政部管理的国企和国资委管国资的关系。对于承担国家战略发展目标的公益性国有企业可由财政部管理,实行行政任命的干部选拔方式与限薪限酬制度。

而中国模式的经济改革重点应放在经营性国资,在市场经济中保留在营利性领域的有进有退的国有资本,中国模式下的统一布局、规划、监管的职能必须要求国务院和经营性实体企业之间有一个角色,这个角色不能由财政部担任,必须由中国独一无二的国资委来担任以实现国有资本与市场经济的对接。因此,应构建国资体系下的经营性国资统一管理体制。

国资委统一监管经营性国有资本,首先应明确国资的属性,在国有资本产权明晰、产权独有、产权流动的基础上进行资本管理。具体而言,产权明晰即明确法律关系与资本所有者;产权独立即坚持法人的独立所有权;同时,由于在资本运作中所有者不断变化,还应防止所有者转换中的国有资本流失。其次,初期可以通过在现有集团公司基础上,组建数量众多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中国“淡马锡”),形成“统一监管、分散出资”的国资委体系,实现监管和出资职能的分离。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并不参与实体企业具体经营管理活动,仅仅作为纯粹的控股公司,进行国有资本一线的管理和运作,承担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重任。如此一来,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之下,再无“国企”,一律都是实行公司制度的现代化大公司,人事任命采用职业经理人选聘、薪酬市场化、按照市场经济准则运行。

“以管资本为主”和“以董事会为核心”构建中国模式

经营性国有资本控制的都是现代公司而非国有企业,他们同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一样,参与市场公平竞争。只不过,这些现代大公司以国有资本参股控股为主,国家通过国有资本这条所有者主线在国家战略实施和重要产业布局规划中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形成治理结构的经营主线,即董事会,由董事会推荐和选聘职业经理人。通过“上面千条线,资本一线牵”和“上面千条线,董事一线牵”贯彻国有资本在大公司中的意志,承担举国战略中的资源配置和布局规划功能,形成强大有效的国际竞争力。

只有理顺国有企业与国有资本关系,才能实现理论自信;理论自信有利于实现国有资本与市场经济对接,才能实现制度自信;只有从理论及制度上正本清源,才能在现实中保持国资在特高压电网、高铁、航空航天等领域技术竞争优势,大胆参与国际竞争。如此一来,才能脱掉国有企业的壳,保留国有资本的瓤,同时为其披上现代公司制度的壳,实现现代化大公司中的国有资本运作。

模式革新 篇12

计算机网络校本课程不同于现有中学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它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技术课程。与基础课程知识点的清晰相比,计算机网络校本课程的知识点较为繁杂,这导致适用于基础课程的统一试卷的考核方式难以适用计算机网络校本课程。在此情况下,如果仍简单照搬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那么考核效果必受影响。为精准掌握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学习情况,迫切需要提出适用于中学计算机网络校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就计算机网络校本课程而言,考核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考核内容是否具备针对性、考核组织是否具备合理性、考核形式是否具备多样性、考核目标是否具备明确性、考核过程是否具备可控性、考核结果是否具备可信性,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积极性。然而从现有研究来看,虽然目前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有很多,但针对考核方式的讨论却很少,仅相关文献中提出了采用面向过程的考核方式来变革传统的统一试卷占主导的考核方式,但就如何进行面向过程的计算机网络考核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措施。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南京市中学信息技术类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为契机,研究建立计算机网络校本课程考核的革新模式,提升南京市中学计算机网络校本课程考核的针对性、系统性、精准性和可信性,并最终帮助学生们构建出较为完善的网络基础知识链。

计算机网络考核革新模式

1.革新思路

中学计算机网络校本课程考核改革,不能狭义地理解为考核评分形式的简单转变,而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涉及考核体系、考核内容、考核模式和评价技术四个方面。具体来讲,包括:面向系统性考核的考核体系规划、提升考核针对性的考核内容提取、改善考核时效性的考核组织模式,以及面向薄弱点定位的多维量化评价技术。基于该思路,可以对学生做出系统性、针对性、及时性和精准性的网络学习考核,以帮助他们尽快构建出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知识链。

2.革新内容

对计算机网络校本课程考核模式的革新涉及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1)面向系统性考核的考核体系规划。考核的系统性是评价考核方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考核革新首先要对离散性考核模式进行变革。考核体系是一切考核之源,考核体系不系统,很难想象在该体系内进行的考核具备系统性。从认知规律出发,研究便于系统性考核实施的阶梯式考核体系;依据记忆理论,给出考核系统性改善的考核方式变迁模式。

(2)提升考核针对性的考核内容提取模式。考核的针对性是评价考核方式优劣的另一个重要指标,考核革新必须对考核的偏差性进行变革。考核内容是考核的载体,考核内容的选取不具备针对性,很难想象使用该内容进行的考核具备针对性。研究网络事件现象与网络问题本质之间的映射机制,给出同构本质去冗的考核内容约简规则;在此基础上,研究基于网络问题本质的考核内容提取模式。

(3)改善考核时效性的考核组织模式。考核的时效性是评价考核方式优劣的又一个重要指标,考核革新必须对以往考核的时滞弊端进行变革(延迟考核对于及时发现学习问题通常是有弊无益)。时效性考核的关键是设计合理的考核组织模式,以实现传统考核的时序前移。借鉴计算机科学领域并行计算的思想,以业务流程为切入点,研究教学业务与考核业务并行实现的考核组织模式。

(4)面向薄弱点定位的精准评价技术。薄弱点定位能力是评价考核优劣的第四个重要指标,考核革新必须对薄弱知识点模糊定位的弊端进行变革。研究知识点、掌握强度和评价分数之间的对应规则,建立精准评价技术;研究考核分数的语义编码方法,构建基于分数的薄弱知识点倒查技术,以及最终成绩聚合的规格化技术。

3.革新方法

针对以上革新内容,制定如下的革新方法。

(1)在面向系统性考核的考核体系规划方面,具体的革新方法是将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和艾宾浩斯的“记忆理论”引入到计算机网络考核体系中,以网络知识链构建阶梯为母线,建立基于认知规律和记忆理论的纵向阶梯式考核体系,包括理论考核层面和实验考核层面,如图1所示。

(2)在提升考核针对性的考核内容提取方面,具体的革新方法是利用特征提取和映射机制将众多网络现象映射为网络问题本质,然后使用约简技术去除重复冗余的网络问题本质,接着对约简后的正交的网络本质问题进行本体论(ontology)组织,最后依据教学进度使用组合计算对考核内容进行组织,如图2所示。

(3) 在改善考核时效性的考核组织方面,具体的革新方法是将众多的教学内容{TC1,TC2,TC3,…TCm1 , T C m } 和众多的考核内容 { A C 1 , A C 2 , A C 3 , …A C n 1,ACn}按照认知时序组织成两个独立的任务流,同时依据知识点的不同掌握强度要求,在教学内容任务流中插入不同密度的知识营救点,然后使用基于内容的关联技术将知识营救点与考核内容任务流序列中的对应点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任务关联,最后使用并行计算中的流水线调度技术实现教学业务与考核业务的并行执行,如图3所示。

(4)在面向薄弱点定位的精准评价技术方面,具体的革新方法是对A个知识点进行log A位的正交编码,对B个知识点掌握要求属性进行(0-1)编码,利用索引技术,将知识点作为行坐标,掌握属性作为列坐标,形成考核成绩编码矩阵,以便给成绩赋予定位语义信息;给每个知识点赋予不同的权重,引入平移和加权等规格化计算,以便使聚合后的成绩呈现出正态分布,如图4所示。

实施效果

为响应南京市教育局提出的中学素质教育号召,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在中学部三个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类校本课程,利用课余时间提高学生们的信息技术素养。计算机网络作为该校一门备受学生喜爱的校本课程,每年参与人数众多。

在这门课的开设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怪现象,那就是虽然学生上课时热情较高,考核成绩也不错,但面对实际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甚至出现了一些学生居然不知道自己哪里不懂的现象。

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利用本文思路进行了1/2试点(即同一个年级取一半班级使用革新后的考核模式,另一半班级仍使用类似基础课程的考核模式),并对考核结束后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每个年级各发放问卷200份,其中100份给革新模式后的学生,100份给原模式的学生)。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革新后的考核模式较原有考核模式更能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学习效果。

结论

为提升中学计算机网络兴趣课程教学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薄弱点定位的中学计算机网络课程考核新模式,包括面向系统性考核的考核体系规划、提升考核针对性的考核内容提取模式、改善考核时效性的考核组织模式、面向薄弱点定位的精准评价技术。下一步工作是对该模式进行扩展,使其能够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

摘要:为改善中学计算机网络校本课程教学效果,提出了适用于该课程的考核革新模式,涉及面向系统性考核的考核体系规划、提升考核针对性的考核内容提取模式、改善考核时效性的考核组织模式、面向薄弱点定位的精准评价技术这四个方面。从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的使用结果看,该模式能够极大地提升计算机网络校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水资源生态下一篇:胫骨骨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