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思想汇报

2024-08-24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思想汇报(精选9篇)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思想汇报 篇1

尊敬的党支部: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服务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但也存在金融机构经营方式总体粗放,农村金融和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相对滞后,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和民生改善支持不够等问题,亟须加大改革力度。金融改革内容非常丰富,今年的重点是做好以下3件事。

第一,放宽市场准入。金融业虽有其特殊之处,但本质上仍是竞争性行业,同样需要通过竞争促进服务改善,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要在加强监管前提下,放宽市场准入,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这一方面可以增加一些熟悉当地情况、特色鲜明的基层银行,以缓解小微企业、“三农”等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使金融业回归竞争性行业的本来面目,形成一个各种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竞争的金融生态,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项改革,要逐步积累经验,积极稳妥推进。

第二,推进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就是将资金价格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目前,绝大多数的资金价格都已市场化,无论是股票、债券还是贷款的价格均已放开,只剩下存款利率上限这最后一道关口。实际上,一些金融机构为规避存款利率管制,发行了不少理财产品,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市场化定价的范围。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自主定价权。需要把握好两点:一是利率市场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单兵突进式的改革难以成功,需要与相关方面改革协调推进。二是利率市场化赋予了市场主体更多自主权,金融机构和企业要加快完善公司治理,强化财务硬约束,不能不顾成本,盲目竞争,搞利率大战。

第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存款人利益的重要措施,是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各国经验看,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发展民营银行、小银行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存款保险客观上能增强这些银行的信用,为之创造一个与大银行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环境,从而有利于推动金融业放开市场准入等改革。

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防范风险是金融业的永恒主题。要加强监测预警,做好及时控制风险的预案,但关键还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在可持续发展中防范系统性风险。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08.23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思想汇报 篇2

一、金融市场体系是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内容

现有关于国际金融中心的研究,体现了理论上的一个认同,即金融市场体系是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内容,没有金融市场无从谈起国际金融中心。在关于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义与内涵的界定上,也充分体现了金融市场的重要性。美国金融学家KndleBerger (1974)从金融中心的功能角度给出了其定义,即金融中心就是聚集着银行、证券发行者和交易商等金融机构,承担资金交易中介和价值储藏功能的中心区。金融中心可以平衡私人企业储蓄和投资以及将金融资本从存款人转向投资者,而且也可以影响支付和地区之间的存款转移。饶余庆(1997)认为,金融中心是金融机构高度集中,各类金融市场时常能够自由生存和发展,金融活动与交易能有效率的进行的城市。刘文朝(2001)指出,金融中心是金融组织和金融市场集中,在金融的筹集、分配、流动方面起着枢纽作用的中心城市。可见,金融市场体系是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内容,健立、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也必然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步骤。

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有利于促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

金融市场按其融资的地域不同,可以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所谓国际金融市场是相对国内金融市场而言的,它与国内金融市场的主要区别是国际金融市场允许其他国家的居民自由参与市场交易活动,不受所在国的金融管理当局控制,能够促进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和国际贸易的扩大。由于国际金融活动一般具有集聚的趋向,因而在金融活动的集聚过程中,出现了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实质是融通资金的中心,是资金的一个巨大集散地和交易市场。Shaw (1973)认为,通过金融市场的扩展和多样化可以使得储蓄的配置达到最优化,金融市场因素是影响一个城市或地区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因素之一。Davis (1990)通过对金融服务业领域的调查发现,在大都市区域里,大、中、小型的金融服务产业都倾向形成集聚。通过专业的劳动力人才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企业协助,例如会计业、保险精算、法律咨询等,金融服务产业将更加接近市场,减少交易成本,通过彼此之间知识与经验的分享,开发出创新技术。他指出,许多外部经济与优良的信息流有关,假如在更加准确和更加有竞争力的金融服务和金融工具定价的基础上,金融市场越大,效率和流动性就越高,并且金融市场是高度相关的,彼此之间相关度将不断增强。显然,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完善,有利于促进金融中心的形成。

三、上海金融市场体系发展现状

上海是中国金融市场最集中的地区,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债券交易、外汇交易、黄金交易市场均设在上海,由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等组成的货币市场,由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等组成的资本市场以及外汇市场、黄金市场、期货市场、保险市场等均已经建立并形成一定规模,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股票市场。截至2007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数904只,其中,850只A股和54只B股;股票市价总值达269 838.87亿元,约占全国的83%,位居亚洲第二位、世界第六位。2007年股票成交总额305 434.29亿元,占证券成交总额的80.37%,约占全国的2/3,位居亚洲第二位、世界第七位。

———债券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市场是中国大陆最活跃的国债流通市场。截至2007年底,上证所共有198个债券品种,包括62个国债现货品种、51个国债回购品种、2个公司债现货品种、68个金融债和企业债现货品种、3个企业债回购品种和12个可转换债品种。

———基金市场。1998年4个证券投资基金在沪发行上市,揭开了基金市场发展的新篇章,到2007年底,在上证所上市交易的证券投资基金共有14个、ETF品种3个;2007年基金成交4 298.24亿元,占证券成交总额的1.13%。

———权证市场。2005年,权证产品开始在上海证券市场发行上市。截至2007年底,在上证所上市交易的权证产品共有5个;2007年,权证成交49 893.66亿元,占证券成交总额的13.13%。

———期货市场。上海期货交易所是中国交易最活跃的期货交易所,逐步确立了主要大宗商品国际定价中心的地位,橡胶期货和铜期货的交易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2007年,上海期货交易所全年累计成交23.1万亿元,同比增长83.4%,成交额占全国的56.5%。

———黄金市场。黄金市场是国内发展较完善、与国际金融市场紧密联动的金融市场。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量逐年上升,从2002年的42.5吨上升到2007年的1 828吨。

———保险市场。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07年,上海市保险业共实现保费收入482.6亿元,同比增长19.4%。此外,保险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市场体系逐步健全,初步形成了以国有独资保险公司和股份制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市场格局。截至2007年末,上海市共有保险公司91家,其中总部设在上海辖内的保险公司35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56家,中外资保险公司竞争更加激烈,外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逐年上升,中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比例为75∶25。

——货币市场。1996年1月,全国同业拆借市场建立并第一次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利率(CHIBOR)。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建立,允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回购和现券买卖,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已成为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资金市场,并成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平台。2007年,上海市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的交易量大幅增长,全年交易量达27.2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占市场交易总量的比例为19.2%,同比上升3.6个百分点。

——票据市场。票据市场以商业票据为主,近年来市场在规范中稳步发展。2007年,全市票据市场交易量达14 312.3亿元,同比增长40%。

———外汇市场。1997年4月,全国统一外汇市场在上海建立,为稳定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稳定人民币汇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已开办了美元、日元、港币、欧元等对人民币的交易,初步形成了外汇零售和银行间批发市场相结合,竞价和询价交易方式相补充,覆盖即期、远期和掉期等类型外汇交易工具的市场体系。

——产权市场。2003年12月18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是综合性产权交易服务机构,是集全社会的所有权包括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交易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市场平台,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选定的从事中央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的首批试点产权交易机构,是立足上海、面向世界、服务全国,连接各类资本进退的专业化权益性资本市场,是上海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上海的金融市场主体也不断壮大。上海已成为中国金融资产、金融机构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上海金融机构资产规模约占全国的9%。拥有15家证券公司,约占全国的14%;证券公司在沪营业部465家,外资证券代表处共50家,18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及7家异地咨询公司在沪分公司。共有29家基金管理公司,约占全国的一半。外资基金代表处共8家,上海有异地基金公司在沪分支机构17家。上海共有期货公司25家,异地期货公司营业部58家。

可见,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上海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由信贷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基金市场和期货市场等构成的,初步具备交易场所多层次、交易品种多样化和交易机制多元化等特征的门类较齐全的、适合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市场体系已见雏形,为上海国民经济建设和全国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突出。但是,与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上海金融市场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比如金融市场间的发展还不均衡,金融产品较为单一,间接融资比例偏高,直接融资仍不够发达,金融市场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四、完善上海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的路径分析

1. 金融市场的类型层次化

继续稳步发展股票市场,对沪、深交易所的市场结构和业务内容进行整合,将上海证券交易所定位成中国股市的主板市场和蓝筹股市场,将深圳证券交易所定位为中国股市的“二板市场”,并将深圳现有上市公司转移到上海市场,扩大主板市场的容量和融资能力,使主板市场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场所。继续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大力发展公司债券。继续丰富商品期货市场、黄金市场,培育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增强对国际大宗商品定价的话语权。继续大力发展保险市场,大力发展保障型产品,稳步发展投资型产品,探索发展衍生型产品,拓展高科技、项目融资、消费信贷、出口信用和货物运输等领域的财产保险业务。加大发展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的力度,促进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短期融资券市场、商业汇票市场的协调发展。推进场外市场的建设,扩大上海产权市场对不同发展水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的辐射,形成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国际化的产权市场。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具备“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建立和发展上海离岸金融市场。

2. 金融市场的产品多样化

促进金融市场的产品多样化,在深化基础金融产品的基础上,通过金融产品创新,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多样的交易工具和产品,适应市场主体投资需求和金融中心建设需要。加大现有基础产品的深度开发,促进衍生产品的发展,强化金融交易所及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产品创新主体的作用和地位。在股票市场上,彻底解决金融市场工具的流通性问题,巩固全流通改革所取得的成果;通过场外市场的发展,促进更多企业挂牌交易,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在债券市场上,放开对企业债券的流通限制,推动公司债券等产品跨市场发行和交易流通;引入融资性商业票据,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提高社会资金利用效率。在期货市场上,扩大金属制品等的交易品种。在保险市场上,增加市场产品的供给,改变保险品种单调格局。在银行信贷市场上,继续开发适合个人投资的金融产品,适应刺激消费需求的宏观调控需要。另外,不能因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否定金融产品创新的正确性和必要性,仍应坚定地走金融产品创新发展的道路,因地制宜推出各类金融衍生产品。时机成熟时,及时将股指期货、股指期权、商品期权等衍生产品推向市场。

3. 金融市场的主体多元化

促进金融市场主体多元化,增加金融机构聚集度,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必然要求。首先,加强金融机构体系建设。坚持培育与引进并举,以增加机构数量、增强机构实力、扩大机构类型为突破口,强化聚集效应,形成多种金融机构共存的多元化机构体系。其次,引导金融机构规模化扩展。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国内机构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形成一批国内一流的、国际上有影响的金融机构,提高行业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另外,促进金融机构市场化运作,优化股权结构,实行多元化经营。由政府部门牵线搭桥,积极引入外资机构、民营企业参与金融机构经营,优化股权结构,推进金融机构市场化运作,形成金融各行业的竞合关系。

4. 金融市场的发展国际化

加大金融市场发展的国际化程度,减少国外经营机构进入的限制、提高引入外国金融机构的数量、扩大国内金融机构在海外活动参与度等。允许更多外资银行逐步扩大人民币业务。逐步取消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外汇管制,开放资本项目,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情况下,允许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人民币业务。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落户上海。政府部门积极主动吸引外国金融机构落户上海,鼓励外资机构在上海设立中国或者亚太的总部,鼓励并购和战略合作活动。通过提供优惠政策,降低交易成本与商务成本,降低金融机构置业成本,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生活质量,改善监管环境,降低税费等措施来实现金融机构的积聚。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既要加强中外机构的合资合作,积极吸引国外金融机构在上海设立合资公司;又要鼓励本地机构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海外业务。吸引境外大型企业来沪IPO,推动在境外上市的境内大型企业、境内著名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境外大型上市公司在上海证券市场上市;在期货市场引入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并逐步扩大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投资规模。

5. 金融市场的运行规范化

提高金融市场运行的规范化程度,是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基础。首先,要加强金融法制方面的建设,建立健全符合国际惯例、有利于金融市场运行的法律支撑体系。修订完善《破产法》、《刑法》、《担保法》、《物权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建立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优化金融生态司法环境,为金融持续健康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加快改进征信体系,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机制。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氛围和中外资银行依法合规经营、平等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借鉴国外征信业发展经验,加大社会诚信意识的宣传,抓好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形成全国统一的征信数据库;加快构建多层次、多样化、全方位的社会信用服务体系,培育和引进征信公司、资信公司、信用评级公司、中小企业担保中心等,实行信用服务第三方管理,提高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加强信用监管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建设,构建重信守诺的信用环境。

6. 金融市场的监管服务化

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规范政府金融行为,逐步与国际接轨,实现金融市场监管的市场化、服务化发展。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探索在一定范围内放松管制的可行性,争取按照国际监管标准,为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预留充分的创新空间。加速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统一、快速、高效、安全的交易托管清算结算平台;完善风险管理系统,加强风险控制,健全技术监控措施,构建安全可靠的市场风险管理平台。完善金融市场的基础运行机制,为银行和企业提供更多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和产品,有针对性地推出一些规避信用风险的互换、期权等信用衍生产品。建立金融市场的监测与分析机制,推进金融市场的统计监测体系建设,动态跟踪金融市场风险的变化情况,构建资金跨市场流动的监测与分析体系。另外,要切实加强金融人才建设服务和管理,实施金融人才战略,造就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职业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饶余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M].香港:商务印书馆 (香港) 有限公司, 1997.

[2]刘文朝.重庆区域金融中心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1.

[3]陈怀海.看看人家的多层次资本市场[J].银行家, 2003, (12) :66-67.

[4]凌廷友.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的国际比较及中国的构建[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 2004, (5) :15-17.

[5]吴念鲁, 杨海平.关于打造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评析与思考[J].金融研究, 2008, (8) .

[6]Kindleberger, C.P., The Formation of Financial Centers:A Study in Comparative Economic History[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4.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思想汇报 篇3

[关键词]金融市场体系;经济政策;金融监管

金融市场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资源配置功能,要想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必须要对金融市场进行不断的完善。金融市场在不断的发展中具有越来越快的变化速度以及越来越复杂的结构,因此加快金融市場体系的完善已经变得越来越紧迫。然而金融市场本来就具有不完全市场的特点,同时存在着不完全竞争以及信息不对称的特点,因此,系统性的风险会由于其内生的经济资源错配而不断的累积,最终可能会全面的爆发,所以在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谨慎。

1.对金融市场进行完善的经济背景

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整个系统是金融市场完善的主要基础,面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时候金融市场本身会变得非常的敏感,必须要保证既有配套的对外经济政策从而能够使稳定的国际经济环境得以维持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前提条件。首先现在在新兴市场中的国际资本回流到发达国家市场属于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但是现在我们可以发现,这次国际资本的转向破坏性并不会带来像亚洲金融危机那样强烈的作用。一方面,现在很多新兴市场国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宏观调控的经验,而另一方面,不管是日本、欧盟还是美国也好都在经济复苏方面具有非常多的困难,尽管现在美国的经济正在不断的复苏过程中,但是其结构性的失业问题仍然非常的严重,与此同时,印度在近几年来的发展正在不断的挤压美国软件产业以及国内金融服务业的就业空间,尽管美国的制造业在这几年出现了回流的现象,但是没有确定的影响到美国的劳动力市场,所以现在美国经济需要面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失业率的问题。各国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是欧盟经济的主要问题,比如法国和南欧诸国现在存在的严重的复苏乏力的问题。日本现在则面临着外贸赤字增加以及日元贬值等问题。所以在两大市场之间的调整国际资本本会出现反复的情况,但是不会太过剧烈[1]。作为一个新生市场的重要一员,我国自然很难避免受到这一趋势的影响。因此我国要想保证自身经济的稳定发展,就必须要不断的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并且有效地推动国内需求的稳步增长。现在我国的主要经济问题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现在面临着一个临界点,现在房价大幅下跌的趋势已经出现在了二三线城市中;其次,房地产业及为之服务的材料、能源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也存在着打破刚性兑付的危险。我们都清楚,我国的系统风险由于房地产业与影子银行而不断积累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具有关系。因此,在十八大中提出要积极的转变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特别是在金融风险控制方面,由于我国经济系统性风险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地方贡献的,因此需要将这种“贡献”与产能过剩、环境损害以及资源消耗等负业绩项全面地纳入到政绩考核中,这样就必须要将一个准确有效的全国金融风险监控系统建立起来。与此同时,对激发正负激励机制进行转变的非常重要的配套设施还包括税收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预算制度的全面规范、公开和透明等。

2.对金融监管机制进行完善的机遇

互联网金融在2013年下半年异军突起,使得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格局得到了极大的改变。金融市场的传统主力比如银行和券商等不得不对这一现象进行积极的应对,并且致力于新的产品和服务的不断推出。同时,这一领域的商业模式也在以移动互联以及社交网络互联为基础的金融信息服务的影响下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互联网和大数据极大的推动了P2P小额信用借款平台以及小代公司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在金融市场体系中已经出现了跳跃式乃至爆炸式的发展,正是由于金融市场这样的发展潜力,所以必须要将一个尽可能完成以及具有前瞻性的金融监管体系建立起来[2]。

与此同时,我国还应该加快完善金融监管制度的步伐,积极地采用混业监管取代现有的分业监管,在监管的过程中不应该以企业所属的行业为根据进行监管,而是应该以产品的性质为根据实施监管。应该将一个具有明确职责的机构设置出来,从而能够对宏观系统性风险进行审慎监管,并且对监管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予以有效执行。只有将金融风险监管机构明确地设立出来,才能够对金融经济中存在的系统性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只有对监管权力系统进行有效地集中,才能够保证对监管规避和监管套利予以有效的规避,并且做到全面的监管,同时要对监管机构的层次进行尽可能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监管系统的灵活程度以及反应速度得以极大提升。

3.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经济政策支持与金融监管制度准备之间的配合

因为金融市场现在存在着非完全竞争性,所以完善与发展金融市场体系的过程带来更多的风险,因此必须要循序渐进的对金融市场体制继续改革[3]。在对金融市场体系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必须要立足于战略高度以及一定的前瞻性设计市场架构和监管制度。笔者认为,下一阶段改革的关键就是能否使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得以尽快的转变,现在中央部委已经大幅度地削减了行政审批权,而且也进一步的削减了地方政府的行政审批权。除此之外,作为对市场竞争秩序进行维持的重要一员,政府的作用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政府应该在监督和执行经济合同、收集和提供市场信息方法将自身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也就是说在新的金融市场体系中,政府不再是运动员,而是要扮演好裁判员的角色[4]。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良好的基础环境提供给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工作,而完成这一任务也是保证金融市场体系得到大规模开发的前提。其次,有效贯彻执行金融法规以及有效实施金融监管的基础就是金融信息收集系统,所以必须要致力于金融信息收集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促进国内需求稳定增长、维护和平稳定的内外经济环境、改革和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等都能够对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同步实施。要想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就需要对经验进行不断的积累,对制度上的创新不断的探索,从而能够与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相适应。最后,只有使基本证券市场的稳定运行得到保证,才能够积极的开放和开发金融产品,所以必须要遵循着从简单到复杂以及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开发金融衍生品以及创新金融产品[5]。

4.结语

从党的十八大报告当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改革已经全面的进入了深水区以及攻坚期。本文对现在金融系统发展对完善金融监管系统的要求以及现阶段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金融系统本身的发展而言,完善金融市场体系需要具有战略性以及全局性的构思。总之,下一阶段的改革仍然十分的艰巨,因此必须要做到精心策划、大胆创新,才能够有效的推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强.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和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02)

[2]范从来.为什么说“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是一句话切中了要害[J].杭州(周刊),2014(02)

[3]周阿利.关于在深化改革中完善陕西金融市场体系的几点思考[J].理论导刊,2014(07)

[4]诺成.发挥金融市场体系整体功能 今日中国论坛·中国理财论坛在京召开[J].今日中国论坛,2011(12)

[5]王茜.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体会[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4(01)

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篇4

一、实行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一)什么是金融监管体系

所谓的金融监管体系就是一国的政府或其代理机构对金融机构实施的各种监督和管制,包括对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业务范围、市场退出等方面的限制性规定,对金融机构内部组织机构、风险管理和控制等方面的合规性、达标性要求,以及一系列相关的立法和执法体系与过程。

(二)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

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在于金融市场它的不完善性,金融市场的失灵促使政府有必要对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进行外部监管。其失灵表现在:金融市场可能存在不完全竞争,如垄断、不正当竞争,寡头市场等;金融市场的负外部效应严重;信息不对称导致金融市场的低效率。

(三)导致金融监管的现实原因

因为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所以面临的风险极多。如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和国家风险等。并且,风险之间具有连锁效应,某一风险的发生极易引起风险的传导、扩散。因此,实行严格的金融监管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一)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蕴藏在市场中的风险被加剧。主要表现在:针对银行安全稳健经营的金融风险监管几乎是一片空白。中央银行的主要监管部门把相当大的一部分精力放在机构审批上, 而对其日常营运活动的监管则非常不够。银行稽核或检查主要是一种中央银行政策落实性检查, 而非现代意义上的银行风险监管。银行的稽核或检查, 对违规、违章、违纪的金融机构的处罚等等, 都没有一套明确和规范化的标准,使得金融监管在实际操作中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所以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二)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二)监管内容过于狭窄,不能实现完全有效地监管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思想汇报 篇5

由于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体系建设工作牵扯部门较多,任务面广,各自工作又自成体系,难以形成综合性的调研报告,我们此次以市商贸局、市工商局为主,主要针对商品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作了一些调查。通过调研,基本摸清了我市市场体系的现状,也对当前我市市场体系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及结合我市工作的实际和今后的发展目标,提出今后的一些需要进一步努力和加强的工作。

由于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原因,整治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问题,建立现代市场体系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任重道远,尚需进一步努力落实各项措施。

十一五期间,我市提出了以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为主线,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彰显古都风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建设学习型和创新型城市,构建和谐西安,向着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目标迈进的指导思想,对如何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结合我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市场体系的发展实际,我们提出了发展与规范并重,形成政府和社会各方合力的发展思路。通过大力发展商品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推进现代市场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良好的市场监管体系;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市场环境等措施,来促进我市尽快建立统一、公平、开放的现代市场体系。为市委、市政府下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管理提供参考。

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完善功能、扩大消费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拓宽消费层次领域,完善城乡服务网络,发展新型营销业态,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了市场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随着“十五”计划的完成和“十一五”计划的全面展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全市市场经济体制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规模和市场需求将持续扩大,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将继续加快,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将快速升级,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联系会进一步加强,竞争也将更为激烈。面对这样的大背景,为更好地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商品市场体系,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我市市场体系发展现状

我市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按照 “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发展理念,以“发展大商贸、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为目标,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新型业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我国商品市场快速成长,市场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商品市场体系已基本形成并初具规模。形成了以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门类的商品市场体系;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市场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商品市场格局和遍布城乡的流通网络和商业网点设施。目前,全市商业网点已达14.59万个,千人拥有网点数20.3个,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场近50个,其中大型综合超市26个;零售企业中年销售过亿元的商场有15家;全市拥有各类交易市场514个,XX年成交额290亿元;全市拥有餐饮业网点3.28万个,XX年批发零售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68.30亿元,同比增长12%;全市各类宾馆、饭店、招待所1500多家,三星级以上宾馆56家;大型现代化专业展览馆3个,总面积10万平方米;购物中心、百货商店、连锁超市、仓储商场、家居中心、专卖店、专业店、便利店等各种新型业态蓬勃发展。

(二)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3.20亿元,是“九五”时期的1.7倍,年均增长12.2%。XX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6.48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5.2%,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商贸业拉动全市gdp增长由XX年的1.15%提高到XX年的1.49%,贡献率不断提高。五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绝对值一直保持西北五省区省会城市第一位和西部省会城市第三位,商贸业已成为西安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谈市民营企业市场服务体系的完善 篇6

一、市场服务体系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民营企业产权明晰,配置资源高效灵活,盈亏自负,对政府的依赖性不强,具有自我发展的强大动力。但其毕竟与社会存在着广泛的联系,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发展,其顺利发展仍有赖于社会的帮助,需社会为其牵线搭桥,提供技术、政策法律、信

息、营销、职业介绍、招商引资等一系列服务。这些服务除少部分可由政府提供外,大多都需由市场来提供。市场服务体系是民营企业的发展的助推器。市场服务体系发育充分,比较健全,才能满足民营企业的需要,促进其发展;否则,就会制约民营企业的发展。

二、邯郸市民营业市场服务体系发育的不足

邯郸市市场服务体系近年来发展较快,提供技术、政策法律、信息、营销、职业介绍、招商引资等各类服务的组织毕具,已初具规模,但仍不充分,不能满足民营企业的需要,其主要表现是:

1、规模小,从业人员少,且发展不平衡。市场服务组织一般只有数人,10人以上即不多见。从事职业介绍、营销、政策法律服务的较多,但从事技术、信息、营销服务的较少,从事招商引资的严重不足。

2、服务水平低。往往局限于自身的有限资源,掌握的社会资源不多,调度、统筹、整合资源的能力不强。服务缺乏全面性、前瞻性、可行性,难以引导企业抢占先机,防错于未成,防患于未然。

3、技术服务汇聚能力低。很多技术服务所只是提供服务所自己的技术,没有把科研机构、高校、民间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汇聚起来,为企业牵线搭桥,提供服务。

4、政策法律服务前瞻性不强。大多只着眼于现状,缺乏前瞻性,不能预见政策法律的改变,为企业求得改变的利益,并防范改变带来的损失。

5、信息服务层次低。大多只是提供现时的信息,对于其历史、未来的发展趋势不太了解,而且大多只能提供市场行情、产品需求地、竞争对手情况等信息,对技术、金融、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发展变化等信息往往无力提供。

6、营销服务规模小。专业推销组织缺乏,推销员队伍不够壮大且极不稳定,一有机会就从事他业。

7、招商引资中介组织数量少、能力低。专门从事招商引资的中介组织很少,而且社会关系不够广泛、筹资能力不够强。这使得邯郸市民营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破解,使其许多好项目、新技术、新产品不能投入正常的生产、经营,严重制约了其发展。

三、完善邯郸市民营企业市场服务体系的对策

1、营建大型市场服务组织,提高市场竞争力。只有大的市场服务组织才能够以丰富的资源、雄厚的资本和优秀的人才而提供多样化、优质的服务,从而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营建大型市场服务组织无非以下有以下两条:一是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调节、龙头带动,让现有服务组织发展壮大。二是以具有一定规模、档次且效益好的龙头组织为核心联合一系列相关组织而组成若干个大型的市场服务组织,借以加强相关服务的联系,实现调整组合,提高效率。

2、通过提高人才素质改善经营,提升服务平。(1)实行录用前考试制度,将素质达不到要求的人员筛选出去,使职工素质维持在一定水平。(2)通过岗前培训、在岗进修、专家讲座、出外考察及到高校、党校进修等方式对管理者和职工进行培训。(3)破除对学历、文凭、职称的迷信,从外引进切合组织需要的富有创造力或实践经验的人才。引进人才虽要看其既有业绩,但关键要看其潜能。要善于发现和引进具有发展潜力但目前业绩上不突出的“小人物”,将其培育成企业的栋梁之材。不仅可引进青壮年人才,还可引进积累了大量技术和经验的退休职工。引进人才后要为其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使其有用武之地。

3、理顺各个市场中介组织之间的关系,营建起彼此间的良性互动机制。首先,应使从事技术、政策法律、信息、营销、职业介绍、招商引资等服务的各类中介组织上下连接,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链条,营建起市场服务的良性循环机制。其次,还应协调各类市场服务组织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实现良性互动而滚动发展。

4、整合社会资源,提高技术服务水平。技术服务所要扩大视野,不能只盯着自己的那一点技术,要设法把科研机构、高校、民间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汇集起来,为企业牵线搭桥,提供服务。

5、加强前瞻性、预测性,提高政策法律服务水平。政策法律是据时势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一个企业,若你的经营在未来得到政策法律的限制、禁止,就会断送前程,损失惨重;若得到支持、鼓励,就会得风借势,光大前途。对企业来说,现有的政策法律不难了解,困难的是不知其今后如何变化。市场政策法律服务机构应针对企业的这种需求,凭借自己对政策法律的精通,认真研究其变化趋势,为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以避害就利。

6、改进信息采集方式,提高信息服务层次。信息服务所应引进信息专业人才,不仅注重对现时各类信息的搜集,而且要搜集过去及未来信息,不仅要搜集营销信息,而且要搜集技术、金融、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借以把握各类信息变化的规律、动态,作出前瞻性预测,提高服务层次。

7、广建营销网络,提升营销水平。应鼓励待业失业人员以营销为业,广跑各地,建立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营销网络,积极为邯郸市民营企业推销产品。

8、培育招商引资中介组织,提升引资能力。应鼓励社会关系广泛、资金充裕的人士兴办招商引资中介组织,专门从事招商引资业务,招徕外地商家通过独资、合资、借贷等方式到邯郸投资,使自己获得适当佣金的同时化解邯郸市民营企业资金短缺的瓶颈。

[作者简介]杨英法,男,1965年生,河北平山人,河北工程大学社科部副教授,主要研究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曾在《求索》、《学术交流》、《甘肃社会科学》、《中国成人教育》、《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电影评介》、《企业活力》、《集团经济研究》、《中国市场》、《商场现代化》、《职业时空》、《经济论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并曾出版哲学专著《矛盾的处理、解决方式问题研究》,《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持久抗日战略方针之比较》、《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哲学转型》、《文化产业发展阶段之我见》、《小城镇、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互动发展探索》等论文曾为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浅议如何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篇7

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 农村金融机构萎缩, 金融支持滞后, 很难为急需资金的农村提供有效的资金供给

农业是风险较大的弱势产业, 市场需求及其他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较大。近年来, 商业银行虽在农村设点吸收存款, 但对农村的信贷投放极少, 国有商业银行已逐步退出农村市场, 大量的存款资金以贷款的方式转移到城市。

1. 政策支农功能弱化。

原来作为农村金融主渠道的农业发展银行, 政策支农功能弱化, 其实行总分行制, 省以下分支机构的缺位使得它的资产运营目标难以得到至上而下的贯彻, 不得不将大量业务委托农业银行代理, 一方面农业银行的营利性特征让它有足够的动力来挪用这部分资金甚至直接占为己有;另一方面, 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过分局限于粮棉收购, 对于亟待政策资金扶持的农业开发、农业技术进步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近乎漠视。

2. 农业银行正逐步走向商业化经营,

向现代银行演变, 大大削弱了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农行大量拆并县及其以下的分支机构, 业务中心开始向大中城市转移, 必然造成农村金融主体的缺失, 直接在原有金融体系中打开缺口, 造成商业性金融机构部分产生供给空白。

3. 农村信用社成为支农主力军。

但由于历史包袱沉重, 经营困难, 金融支持滞后, 银行贷款增速不大。信贷资金总量不能满足“三农”对信贷资金的有效需求。

(二) 国家财政负担过重

财政投入是绝大多数农村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 然而由于投资到农村的资金渠道单一直接导致农村发展投资强度较小、投资额较小, 进而导致农村发展建设效果不佳, 而且造成国家财政负担过重。

(三) 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受限

1. 近十多年来, 小额贷款公司已在全

国多个地区成立并服务于农村金融, 逐步得到认可和重视, 但是由于观念上存在着误区, 小额贷款往往被当成一项扶贫措施, 将贷款对象仅限于贫困户, 造成资金来源非常有限。

2. 全国农村地区间存在很大差异,

资金也有不同的需求标准, 因此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体系和服务标准以满足不同地区的不同需求也是十分必要的。

3. 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的开展还直接受到人才的约束。

其从业人员既需要掌握一定的金融专业知识, 更需要具备相应的农业知识。而资金的匮乏必然导致人才的匮乏。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显然从正规金融机构挖人才不太可能, 大多数人员没有金融专业知识和具体操作经验。此外, 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在中国是崭新事物, 没有现成的经验和规章制度可以借鉴, 如果不能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 小额贷款公司也可能爆发贷款和人员风险, 甚至导致破产。

(四) 我国的民间融资一直以来没有合法地位, 也限制了农村融资的需要

目前, 抵押行业中常见的合法经营模式是典当行和担保公司, 而更多的民间借贷则是通过地下钱庄形式出现。今年年初, 央行搜集到的资料发现, 我国居民储蓄高达20万亿人民币, 国家外汇储备1.9万亿美元, 沿海一带的典当行、担保公司业务“前所未有地火暴”, 有些地方民间借贷利率达到了200%-300%, 。

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议

(一) 培育新的农村金融主体, 弥补商业性金融机构空位

1. 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

我国现有金融体系中本来包含有商业金融的安排, 但是, 农业银行的“洗脚上岸”已经在事实上打破了原有的“三足鼎立”的局面, 直接形成商业金融的缺位, 导致整个农村金融体系交易成本的非最优化。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是按照公司制新组建起来的企业法人, 或是其他商业银行在农村的分支机构。从性质上来说, 它属于商业银行, 按照商业性的原则在农村开展金融业务, 它的设立弥补了农行撤离所留下的农村商业金融空位, 也缓和了这种空位下的交易成本问题, 从而保持了原有体系的完整。

2. 民间借贷合法化。

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刘萍透露, 由央行起草的《放贷人条例》草案已经提交国务院法制办, 一旦通过就意味着, 今后, 在不非法吸收存款、借贷利率不超过基准利率4倍的前提下, 个人有望合法注册从事放贷业务, 银行在信贷市场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民间借贷阳光化”在国家立法层面得到确认。条例的最大突破是允许个人注册从事放贷业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都可开办借贷业务, 准入门槛参照今年央行发布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 并可能适当放宽。其中关键点在于放贷的钱必须是自有资金, 严禁吸收存款, “只借不收”;另外, 借贷

1998年~2008年封闭式基金折价的统计特征分析

尹华阳王浩名

要: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 即封闭式基金交易价格长期低于资产净值的现象, 普遍存在于各国金融市场, 一直是令研究者们困

惑不解的难题。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程度和西方国家相比甚为严重。

关键词:封闭式基金折价资产净值

一、问题提出

有效市场假设前提下, 基金的收益应满足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无法获得超额收益。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之所以会引起广大学者们的关注, 是因为它对市场有效性假说提出了挑战。不同基金收益之间的差异仅仅是由于各自风险偏好的不同。这样, 封闭式基金的市场价格就应该等于其内在价值, 就不应该出现基金的市场价格与其净值不一致的现象。现实中, 封闭式基金的交易价格却往往偏离其资产净值, 绝大多数时间内都低于其资产净值。这一现象一直令人费解, 并引发了学者们的大量研究。

我国封闭式基金发展虽刚刚起步, 但平均折价率却很高。1998年最早发行的基金金泰和基金开元曾分别创造了百万投资者申购的盛况, 上市后的溢价幅度超过了100%。但随着发行数量的增加以及投资者的日趋理性, 封闭式基金溢价逐渐减少, 价格向价值回归。1999年4月以后, 我国封闭式基金出现了类似成熟资本市场国家的折价交易现象, 折价幅度不断加深, 特别是2000年允许保险机构投资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试点以来, 封闭式基金发展逐渐陷入深度折价状态。

二、封闭式基金折价的统计分布特征描述

本实证选取未到期或未进行封转开的现存31只封闭式基金的单位价格与单位净值数据, 样本时间区间从1998年4月30日到2008年4月30日。样本数为12743。选取的标准是尽可能的延长样本长度, 以保证统计结果的有效性和真实性。由于封闭式基金净值每周五公布一次, 基金价格选取每周五的收盘价, 计算每只基金的周折价率和基金周折价率的平均值、方差、标准差等。

折价率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Pit是基金i在第t周的价格。

NVAit是基金i在第t周的单位净值。

DISCit是基金i在第t周的折价率。当DISCit>0, 基金

溢价交易。当DISCit<0, 基金折价交易。

各基金折价率数据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得到以

利率不能超过基准利率的4倍;公司老板和高管应无犯罪记录和不良信用记

机构, 对原有金融机构组织的改革同样重要, 对于农信社来说, 改革的核心在于

录。符合条件者向银行主管部门提。重塑合作制。

(二) 创造竞争环境, 建立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

1. 推动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信用社改革, 必须把明确产权制度放在首位, 要将农村信用社建设成为很符合市

场规律, 反映产权制度要求, 体现“自主下乡的这些村镇银行。经营、自负盈亏, 自担风险, 自我约束”的

合作金融组织。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建不应该只单纯依靠设立几家新的金融下初步特征:

1.31只样本基金在样本观察期内均处于折价状态, 平均折价水平为-21.42%。折价率最大的是基金久嘉 (184722, -29.26%) , 折价率最小的是基金汉鼎 (500025, -2.51%) 。

2. 标准差表示离散程度的大小。

样本基金折价率的平均标准差为14.72%。基金汉鼎的标准差最大30.51, 折价波动幅度较大, 基金科汇的标准差最小10.83, 折价波动幅度较小。

3. 偏度系数表示序列分布围绕其均值的非对称性。

基金景宏 (184691) 、基金裕隆 (184692) 等7只基金的偏度系数为负值, 左偏, 但偏度不大, 最小的基金兴和 (500018) 只有-0.01。其它基金的偏度系数都是正值, 右偏, 基金科汇 (184712) 的偏度值最大, 为2.14。

4. 峰值系数表示序列分布的凸起或平坦程度。

8只基金的峰值指标是正值, 表示基金折价率的分布具有尖峰的特性, 基金科汇 (184712) 的峰值特别大, 达到7.95。其中4只基金的峰值大于3, 表明分布的凸起程度大于正态分布。4只基金峰值小于3, 表明序列分布相对于正态分布是平坦的。23只基金的峰值指标是负值, 表示基金折价率的分布具有钝峰的特征。

三、基金折价的时间序列特征

为了能直观的观察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 构造了一个基金折价加权序列, 以反映样本组合的总体折/溢价情况。价值加权折价率的计算表达式如下:

WDt是基金在第t周的价值加权折价率 (溢价率)

Wit是基金i在第t周的价值权重

mi是基金i在第t周的份额

图1, 从1998年4月30日开始到2008年4月18日止我国31只封闭式基金平均每周价值加权折溢价表现。

从图1中可以呈现出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具有以下几个阶段性特征:

农业人口资金多的优势, 按照经营范围积极开展业务, 在信贷投入、支付结算等方面为“三农”发展提供符合地方特色的金融服务, 促进农村资金的综合利用。

另一个关键在于竞争机制的培养。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入住农村, 从业务来看, 它和农信社存在很大的交叉领域;从水平上来看, 农信社属土生的金融, 管理技术和水平远不如

综上所述, 我们应该以建立新型农村金融体系为突破口, 大规模推进小额贷款公司为切入点, 配合农村信用社改革, 同时正确引导规范民间非正规金融发展, 最终构造一个竞争、有序、满足多层次、多种类金融需求的新的金融机构体系, 服务“三农”。

构建完善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篇8

关键词: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市场失灵;政府干预失灵;政策建议

一、引言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该决定中“发展普惠金融”被正式提出,表明普惠金融日益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农村金融的落后也是致使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农村金融的落后严重地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认清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和其存在的问题对于构建农村普惠金融甚为关键。地理位置和交通的不便、基础设施的落后、接受教育的整体水平较低、资金的需求量相对较小造成的相对较高的交易成本、农业生产的高风险以及政府的不恰当的干预都是制约农村普惠金融开展的重要原因。而推行普惠金融最重要的区域便是农村,因而对于如何在农村更好地推进普惠金融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普惠金融

小额贷款和微型金融可以说是普惠金融的理论基础,Christen RP,Timothy R.Lyman,Richard Rosenberg(2003)详细地叙述了小额信贷的性质和作用,并且认为小额信贷对于消除贫困具有积极的作用。Christen,Rhyne和Vogel(1995)认为小额信贷的两个基本原则是可持续和为贫穷的人们服务。也有一些学者研究了中国小额信贷的具体的操作实例,认为小额信贷是有利于金融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一种特殊的金融扶贫活动(杜晓山,2004)。微型金融是小额信贷范畴的延伸,是小额信贷金融多样化和持续化的结果。

金融普惠和普惠性金融体系是在2005年前后由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组织提出的概念。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认为普惠金融对于企业和家庭而言都是能够方便得到的有保障和可持续的金融服务,并且能够接受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管。普惠金融指的不是单一而又零散的金融机构,它所指的是一个完整的金融体系,这样贫穷的人们便不会在被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边缘化(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处课题组,2015)。普惠金融的宗旨是建立为全社会所有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并认为只有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才能保证贫困人口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并使得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不断地得以提升(潘功胜,2015)。因此,普惠金融至少要包括以下几个含义:一是企业和家庭为获得金融所支付的成本是合理的; 二是金融服务是竞争性的,为消费者提供的选择是多样服务化的;三是金融机构运行稳健,内控严密并能够接受市场监督和审慎监管;四是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确保能够长期提供金融服务(周小川,2013)。

三、目前农村金融现状及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图1即为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概况。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等正规金融体系为核心,以根植于农村地区的非正规金融体系为补充(马九杰,吴本健,周向阳,2013),该金融体系相对健全,然而仍旧存在很多问题。

截至2012 年末,我国还没有任何金融机构的乡镇共有1696个,这些乡镇多处于老少边穷地区,要消除金融服务空白还十分困难。在很多乡镇,往往只有农信社或农行的一个分支机构,形成了金融垄断,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据农行和西南财大联合开展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项目提供的数据,2013年只有43.8%的农村家庭拥有民间借款,但拥有正规贷款的农村家庭仅占14.1%。在农村地区,存在着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72.4%的农村家庭受到信贷约束,其中,62.7%的农村家庭没有通过银行来解决资金困难,9.7%的家庭申请了银行贷款但是被拒绝。

要将农村的普惠金融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仍然面临着重重的困难,并且目前农村金融体系的种种弊端也正在日益地凸显,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失灵并存,具体地表现为农村金融的供给总量不足与供给结构失衡,农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过高以及政府干预的无效率和寻租行为等。

(一)农村金融市场失灵。

1.农村金融服务供求失衡。在本文中我们用信贷约束来衡量农村金融需求的满足情况。信贷约束指的是金融的供给量不能够满足金融的需求量的一种情况,直接法和间接法是测量信贷约束的两种方法(Petrick,2006)。直接法就是对中小企业和农户直接进行实地调查从而判断其是否存在信贷约束的方法。马九杰等相关专家于2008年对甘肃、山西、浙江等3省15县100多家中小企业和近1000家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了如下的结论。首先,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农户和中小企业面临的信贷约束高。其次,不同的农村经济主体之间,具体包括农户、中小企业以及龙头企业之间面临的信贷约束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受信贷约束影响最大的是中小企业,其次是农户,而受其影响最小的乃是龙头企业,往往最需要金融支持的中小企业和农户的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具体关系如图2所示。

根据图1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可以看出,我国农村的金融体系很容易受到政策变动的影响。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满足既依赖于正规的金融体系,又依赖于非正规的金融体系。但是通过图2不同农村经济体面临的不同的信贷约束程度也可以看出无论是正规的金融体系还是非正规的金融体系,都更愿意满足龙头企业、城市客户以及一些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因而并未给更需要信贷的中小企业和农户提供优质的信贷服务。为了抢夺优质的客户资源,正规金融体系内的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体系内的各金融机构展开激烈的竞争,而最需要金融服务的中小规模的涉农经营主体被边缘化,因而农村的金融服务很容易地出现结构性的失衡。

现代金融市场理论的四大理论体系 篇9

现代金融市场理论主要包括相辅相成的四大理论体系,即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有效市场理论、资本结构理论以及方兴未艾的行为金融理论。

一、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在金融市场中,几乎所有的金融资产都是风险资产。理性的投资者总是追求投资者效用的最大化,即在同等风险水平下的收益最大化,或是在同等收益水平下的风险最小化。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研究的是风险资产的均衡市场价格问题。该理论认为,投资者只能通过改变风险偏好来影响风险溢价,即“只能通过承担更大的风险来谋求更高收益”。

CAPM理论为消极投资战略——指数化投资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也为评价基金经理的业绩提供了参照系。CAPM理论在假设前提上的局限性导致了实证的失效,这也为行为金融的发展提供了理论空间。其在假设上的非现实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市场投资组合的不完全性。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经济主体对理性预期的偏离,各个投资者不可能达到一致的市场组合。第二是市场不完全导致的交易成本。在一个完全的资本市场中,追求投资者效用最大化的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不存在税收和政府管制等交易成本,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市场结构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信息是完全对称的,且经济主体可以无成本地拥有信息,金融资产是完全可分的。然而,现实的金融市场并不是无摩擦的,而是存在各种各样的交易成本,如证券借贷限制、买空卖空限制和税收等。第三是该理论仅从静态的角度研究资产定价问题,且决定资产价格的因素也过于简单。从发展的角度,需要加入多因素跨期博弈模型来研究投资组合的动态变动。

二、有效市场理论

有效市场理论主要研究信息对证券价格的影响,其影响路径包括信息量大小和信息传播速度两方面得到内容。如果资本市场是竞争性的和有效率的,则投资的预期收益应等于资本的机会成本。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证券价格完全反应了所有可能获得或利用的信息,每一种证券的价格永远等于其投资价值,那么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

罗伯茨于1959年首次提出用于描述信息类型的术语。当信息集从最小的信息集依次扩展到最大的信息集时,资本市场也就相应地从弱势有效市场逐步过渡到强势有效市场。

1、弱势有效市场假说

该类有效市场假说是指信息集包括了过去的全部信息。也就是说,当前价格完全反应了过去的信息,价格的任何变动都是对新信息的反应,而不是对过去已有信息的反应。因此,掌握了过去的信息(如过去的价格和交易量信息)并不能预测未来的价格变动。

2、半强势有效市场假说

该类有效市场假说是指当前的证券价格不仅反映了历史价格包含的所有信息,而且反应了所有有关证券的能公开获得的信息。历史价格信息和能获得的公开信息就构成半强势有效市场假说的信息集。在半强势有效市场假说下,信息对

证券价格的影响是瞬时完成的。对普通股来说,与收益和红利有关的信息能迅速体现在证券价格中。因此,在半强势有效市场中,投资者无法凭借可公开获得的信息获取超额收益。

3、强势有效市场假说

该类有效市场假说是有效市场假说的一种极端或理想的情况。在强势有效市场中,投资者能得到的所有信息均反映在证券价格上。任何信息,包括私人或内幕信息,都无助于投资者获得超额收益。

有效市场理论的缺陷:有效市场理论的成立主要依赖于理性投资者假设、随机交易假设、有效套利假设这三个逐渐放松的根本性的假定之上,然而这三个假设条件与现实往往有较大的出入。另外,该理论还面临体检方法的挑战,而且实证表明现实市场存在着与有效市场理论相悖的现象。

三、资本结构理论

所有权资本和债权资本的构成比例称为资本结构。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是企业最优负债比率问题,即企业所有权资本和债权资本的最优比例,以使公司价值最大化。从理论演进的历史来看,经济学家研究资本结构的视角是从交易成本、企业契约关系和信息经济学来依次展开的。

1、资本机构的交易成本理论

对企业来说,通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获得的资本可分为所有权资本和债权资本。所有权资本,即企业利用发行股票和保留利润形成的资本。债权资本,即企业利用发行债券和银行借贷等方式形成的资本。不同形式的资本和构成比例称为资本结构。

1958年,莫迪利安尼和米勒合作发表了《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一文。开创了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研究资本结构的先河,应用套利理论证明了公司市场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提出了众所周知的“不相关定理”,又称“MM定理”。

“MM定理”就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无论以负债筹资还是以权益资本筹资都不影响企业的市场总价值。企业如果偏好债务筹资,债务比例相应上升,企业的风险随之增大,进而反应到股票的价格上,股票价格就会下降。也就是说,企业从债务筹资上得到的好处会被股票价格的下跌所抵消,从而导致企业的总价值保持不变。企业以不同的方式筹资只是改变了企业的总价值和债权者之间分割的比例,而不改变企业价值的总额。

2、资本结构的契约理论

融资不仅涉及融资的条件,而且涉及所有者与企业之间的权利结构安排,特别是剩余控制权的配置。

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都存在代理成本,因此,最优资本结构应建立在权衡两种融资方式利弊得失的基础上,以使总代理成本最小。根据对股权融资代理成本和债权融资代理成本的分析,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比例应确定在两种融资方式的总代理成本最低之点,也就是两种融资方式的边际代理成本相等之点。此时达到最优资本结构。

从控制权的角度看,股权资本与债权资本是完全不同的。在股权融资中,股东能够参加公司的决策,而债权融资并没有赋予债权人参与公司决策的权利,债权人只有在公司破产后才拥有投票权。股权融资的重要特点就在于把对公司财产的控制权分配给股东,只要企业能按期偿还债务,企业的控制权就不会发生转移。

由此看来,融资结构不仅决定着企业收入流量在股权和债权之间的分配,而且制约着公司的收购和控股活动。研究融资结构,不能只考虑现金流量的配置效应,还必须考虑控制权的配置问题。

3、资本结构的信息经济学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人们开始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研究资本结构问题。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企业的市场价值与企业的资本结构相关,越是质量高的企业,负债率就越高,越是质量低的企业,负债率就越低。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投资者无法准确了解有关企业的内部信息,但可以通过负债率所传递的信号正确评估企业的市场价值。

资本结构理论是财务理论的核心之一,是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但不是孤立的,它不仅与其他财务理论存在密切的联系,而且与所有权理论、企业理论等经济理论也存在密切的联系。资本结构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丰富,推动了财务理论的发展。如果企业的负债资本太多或者短期资本太多,则企业面临的资本偿还压力就会增加,进而影响企业经营的持续性,影响企业财务活动的稳定性。

四、行为金融理论

传统金融市场理论是建立在理性人假设的基础上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令人望而生畏的有效市场假说,进而扩展为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和期权定价理论等现代金融市场理论。行为金融市场学是应用心理学、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金融行为及其现象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它的产生使传统金融市场理论面临巨大挑战。其研究的主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市场并非是有效的。主要探讨金融市场噪音理论以及行为金融市场理论意义上的资产组合和定价问题,即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二是投资者是非理性的。主要探讨现实世界中的投资者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认知和行为偏差。

上一篇:牛津小学英语单元整合下一篇:失恋大学生心理学调查及心理干预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