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党建工作特色(精选11篇)
学院党建工作特色 篇1
结合专业特色,依托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体育学院学生工作2011年特色工作之一
一、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专业体育竞赛,提高学生专业能力
在过去一年中,我院团总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体育竞赛,成绩喜人。在全国亿万青少年啦啦操规定套路明星展示大赛获得大学技巧啦啦操一级一等奖15人次、大学舞蹈花球啦啦操一级二等奖15人次;在第四届“蒙牛杯”全国健身气功邀请赛中,我院李艳辉同学作为重庆市专业代表队队员获得“易筋经”团体三等奖和“全国体育道德风尚奖”;在全国健身气功高校邀请赛中,我院健身气功代表队获得“易筋经”集体项目二等奖4人次、“八段锦”集体项目二等奖4人次、“六字诀”个人项目二等奖1人次、“五禽戏”个人项目三等奖1人次、“八段锦”个人项目三等奖1人次、“易筋经”个人项目三等奖2人次;在重庆市第二届“健康校园杯”运动会中,获得篮球赛二等奖5人次、游泳比赛三等奖3人次、网球比赛三等奖5人次、跳绳比赛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11人次、武术比赛三等奖2人次等。
累计重庆市级及其以上级别比赛获奖人次达到91人次,获奖比例高达38%。
二、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旗帜效应
体育学院志愿者服务队结合专业特色,利用专业技能,创新性地开展各项志愿者服务工作。一方面,在校内坚持每月一次的“健康卡片”发放活动,为学校老师送去温馨的保健常识。另一方面,响应重庆市委、市政府“五个重庆”建设的号召,积极在黄桷古道、南山植物园等地开展了森林防火、法律知识、健身知识的宣传工作。
我院志愿者通过带薪实习、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方式,与重庆市体育局、巴南区体育局、凯蒂网球俱乐部、南岸区长跑协会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11年,我院志愿者参加了全国南滨路半程马拉松邀请赛、重庆第十届高校教职工网球赛、华中电信系统职工网球赛、南岸区运动会、重庆青少年网球公开赛、“江南新城杯”网球邀请赛以及重庆邮电大学教职工各项体育赛事的志愿者工作。志愿者们通过编排、记录、裁判、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健康重庆”、“健康校园”的建设贡献力量。
三、校园文体活动力争上游,学院品牌活动特色鲜明
我院在充分体现学院特色的基础上,围绕素质拓展,广泛参与文艺、体育、学习等活动,获得校田径运动会总分第一、“青春杯”系列赛事男篮冠军、女篮冠军、女足冠军、女排第四,“迎新杯”男足亚军,“12〃9健康活力啦啦操”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激发了广大团员青年的青春活力,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索、乐于合作的精神,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
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我院TOP杯品牌活动在2011年做了较大创新和改革。除了传统的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赛以外,今年还新增了华尔兹舞蹈大赛、教案写作大赛、说课比赛。内容新颖、指导性强,有效地把学生课外活动与专业技能培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
学院党建工作特色 篇2
以“顶层设计”为基点, 构建工作体制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的任何成绩都离不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引领, 离不开各部门、各院系的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的一部分, 把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计划列入党政工作要点, 在人、财、物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 并构建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
2001年, 学校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 由分管副校长挂帅, 统筹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规划;2002年, 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学校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学生工作同布置、同计划、同安排、同总结。心理教育委员会、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院系心理健康领导小组及二级工作站和学生心理信息员队伍构成了四级工作网络, 具有学校特色, 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从边缘到主流、从隐蔽到阳光、从治病到教育的转变。
以“青春健康教育”为切点, 探索积极心理教育新领域
学校秉承积极心理健康理念, 高度重视课堂理论教学, 在2004年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程群, 形成了“情境呈现——自我判断———理论讲解———策略训练——觉察体验——学以致用”的“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同时,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通过团体辅导、生命体验、素质拓展等活动, 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注重创新实践教学新模式, 关注实践教学对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 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对接起来, 在实践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性健康教育, 使学生从感官和心灵深处获得体验和触动。学校研究成果《大学生积极心理培养教程》被评为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心理教育教研室被评为2014年度优秀教研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被郑州市惠济区政府遴选为青春健康教育、人格教育基地, 并列为惠济区政府2015年度重点工作之一。与此同时, 学校还吸引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郑州职业经贸学院以及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数十家省内外高校前来参观交流。
学校与惠济区计生委国家级实训基地合作, 把生命教育、青春健康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于2014、2015连续两年成功申请为全国计生协青春健康示范高校项目, 还被河南省计卫委遴选为河南省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
以“多样化活动”为载体, 营造浓厚教育氛围
积极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心理健康理念。扎实做好校园广播、校园网、电子屏、展板、条幅等传统宣传媒介, 同时开通微博、微信以及心理信箱, 帮助遇到困惑和苦恼的学生。利用博客、QQ、微博和微信等服务新平台, 将思想教育与关爱教育、健康服务相结合, 利用手机移动网络技术即时传送文本、图形、声音、动画以及视频, 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 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学生可以在线上与中心老师沟通交流, 得到及时指导, 解除心理困惑, 保持心理健康, 更好地适应生活、学习和工作。
举办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 不断增强宣传教育效果。学校每年都会举办素质拓展运动会、素质拓展训练营、校园青春心理话剧、心理讲座、电影赏析、大学生幸福感提升专题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识大赛等活动。素质拓展运动会和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营, 能让学生体验快乐成长, 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分享、团结合作、同甘共苦;大型手语晚会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营造了和谐的校园氛围, 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校园青春心理剧演出和连续八届的心理话剧大赛, 展示了学校学子的良好精神风貌;电影赏析活动,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大学生幸福感提升专题教育活动, 则通过跟学生分享幸福的真谛与追求幸福的方法, 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长期以来, 学校坚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 把心理健康宣传、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从2003年起, 学校已经举办了12届“我爱我”心理健康宣传周 (月) 活动, 现已成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活动。
以“生命教育”为导向, 开创积极危机干预新模式
近年, 学校积极开展生命教育, 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责任意识, 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系统。
学校自2005年开启“把危机干预的第一道防线建在宿舍”的模式, 实行普通学生月报、紧急学生周报、高危学生随时报网络化管理制度, 开创了省内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先河。选拔宿舍心理信息员, 对其进行全员培训, 提高他们对心理危机识别的意识和能力;开展“百名心理卫士”评选活动, 被《河南日报》《大河报》、中国新闻网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24小时开通危机干预电话, 为危机干预提供绿色通道;研发心理危机干预问卷, 有效传递学生信息;制定《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方案》, 建立校、系、班、宿舍四级心理危机干预, 自杀预防快速反应机制;建立科学的危机转介和监护人协议运行机制, 平均每年成功干预危机学生十余例。学校连续十余年没有发生重大危机事件。学校荣获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授予的“思政工作优秀品牌”“全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以“助人自助”为宗旨, 开辟同伴教育新平台
学校利用同伴教育年龄相仿、成长环境相同、兴趣爱好相近、更易沟通的优势, 在河南省高校中较早成立了大学生同伴教育联合会, 充分发挥了重要作用, 真正实现了助人自助、成长你我的目标。
目前, 学校有心教部、心理协会、朋辈心理咨询团、青春健康同伴社四个学生组织, 他们在朋辈心理咨询、承办大型活动、开展素质拓展、普及心理知识以及开展主题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每年开展近百场素质拓展, 50余场青春健康教育, 定期举办大型周末聊吧、手语晚会、幸福感提升训练营、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设计大赛以及校园心理健康形象大使评选等活动, 让数万名学生从中受益;编排的《天堂的风铃》《爱在危机时》等心理话剧, 曾受邀到南阳理工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省内十余所高校巡演。
学院党建工作特色 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工作;教育
独立学院是在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解决高等教育需求和国家有限的公办高等教育资源的矛盾中产生的,由公办全日制本科高等院校按照独立的机制、独立的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在提供给众多高考成绩相对偏低的考生接受高等文化教育需求的同时,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新问题,因此,应不断加强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在实践中拓展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提高广大学生工作管理者的认识,才能有效的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使独立学院的教育符合全面培养本科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多元化的高等教育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当今社会,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元素互相渗透,独立学院学生大多由于中学未养成良好的习惯,性格浮于表面,缺乏对社会现象以及国际问题深层次地观察和思考,学生更易于接受肤浅的表面评论,各种不良文化的侵袭对这类同学更容易产生负面影响。
2. 教育与管理的载体日趋过多元化,当前独立学院的同学学习以教室为单位,生活以寝室为单位,活动以社团为单位、虚拟生活以网络为单位,已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组合的态势。大学园区的形成使得学校、班级的概念逐渐淡化;课程修读方式使得班级、同学的意识逐渐淡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同学、社会的真实性逐渐淡化。
二、新时代的学生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个性张扬,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意识相对严重独立学院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在生活和学习方面个性强烈,自我意识很强,团队合作意识较差。更加关注个人权利,而忽视个人义务,有些学生对学校制定的校纪校规,老师提出的要求,与其个人意愿冲突的,表现出不理解,不配合。
2. 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欠佳,相关数据显示,独立学院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普遍要低于一本、二本的学生,其中大部分同学从中学起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不强,一旦进入大学,学习松懈,加上对自己毕业文凭的含金量及毕业的待遇的怀疑,让多数学生学习目标模糊,同时,进入大学,没有合理的对自由时间的支配,加上网络游戏的迷恋,使得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
三、基于现阶段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1.完善制度,建立、健全适合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的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学生工作制度是做好学生工作的需要。独立学院要充分运用其灵活的办学和管理机制,及时建立、完善一套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完善各项教育管理制度,有利于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浓厚育人氛围, 校园文化应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加强学风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形成一种热爱学习、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的学习风气。第一, 要精选师资, 聘请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任教, 做到“学高为师”,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第二, 以人为本,对学生采取“ 强制”与“ 自觉”相结合的管理办法, 坚持正面教育, 建立并落实“ 奖惩”机制, 特别是对考风考纪方面的教育和奖惩力度,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学习热情, 要让学生形成以勤奋、认真学习为荣, 以獭惰、考试作弊为耻的观念。
3.建立专业化的学生工作队伍。教育部下发的相关文件也明确指出要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建设,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最后,在學生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任何事物或工作都是在一定的目标导向下发展完善的规律,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必然遵循这一发展规律。学生工作中的发展和创新是广大学生工作管理者工作的目的、性质、工作要求、工作规律和职责范围的反映,是高校学生工作与工作对象之间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党建为龙头,以就业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深化认识,转变观念,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长效机制,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达到全面培养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天平,张绍荣. 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德育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2]刘荣军. 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半月), 2006(04).
[3]马若伦. 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经验谈[J]. 科技信息, 2011(20).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农学院毕业生离校特色工作 篇4
毕业生离校工作是学校对学生培养和教育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塑造毕业生文明离校的校园氛围,进一步维护学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的大局作为此次毕业生感恩母校、文明离校活动的主旨,我院根据学校部署,认真贯彻学校毕业生文明离校精神,取得良好效果。
在教育形式上,学校、学院广泛开展“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各种活动, 充分利用展板、宣传栏、网站、飞信等宣传阵地,营造和谐、温馨、文明的毕业氛围,激发毕业生爱校荣校的情怀。
一、开展毕业教育
1、爱校教育。通过各类主题班会进行毕业生感恩师情、珍惜同学友谊。离校同时做好宿舍卫生。
2、感恩教育。6月23日,我院举办了毕业典礼和签名留念活动, 一句句温情的话语,一声声无限的感慨,都表达了毕业生的眷眷母校情与依依惜别心,都寄托着朝夕相处的老师、学生对毕业生饱含深情的美好祝福。
3、安全教育。认真组织毕业生学习《毕业生文明离校有关规定》,增强毕业生的纪律观念。为切实做好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财产安全、饮食安全、人身安全等教育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将安全法纪教育和文明离校的责任逐级落实到班级和每一个学生。学院领导和辅导员实行值班制,走访学生宿舍,排查安全隐患,了解毕业生就业、生活情况,摸清其思想动态,为毕业生排忧解难。
二、开展各项工作具体体现为“七个活动”。
1、“做一份毕业生成长纪念册和纪念光盘”。“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花样年华”——2011年毕业生成长记录图片集和光盘。
2、“开一次支部大会”。组织学生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进行“优秀毕业生党员风采展”的总结和整理。
3、“写一份倡议书”,倡文明离校、寄母校情怀。
4、“开一场座谈会传承经验,分享心得”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会,分享考研、就业的成功经验,为同学们提供指导。
5、开一场毕业典礼“祝福你我,情溢农学”,增进学生和学校的亲情。
6、建立一个联谊宿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赠送给在校生,讲亲情和学风传承下去。
7、谈一次话。对在校期间生活、心理、就业等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再谈一次话,勉励毕业生在新的工作岗位再接再砺,有时间常回学校看看。
学院党建工作特色 篇5
---大学生科研创新工作总结
我院注重对大学生专业基础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倡导认真严谨与开拓创新的学风,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理念,学院团委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结合我院的专业特点,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创新活动,努力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专业基础扎实的创新型人才,现将有关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周密安排部署“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工作,并取得优异成绩。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我院非常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积极宣传动员、鼓励、支持广大学生参与此项活动,广大青年学生也表现出了极高的参赛热情。我院广大教师悉心指导学生选题,在选题过程中,注重把握选题方向,能够很好的贴近当前社会关注热点和学科的交叉点,切合国家科学技术的创新方向,让学生最终完成的项目能够既体现出创新性又体现出实用性。我院还积极主动的邀请有着丰富“挑战杯”竞赛经验的老师和同学进行经验分享和项目指导。
在我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学生于2008年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级铜奖一项,2011年获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铜奖一项、省级特等奖一项,2013年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级银奖一项使得我院在此项竞赛中均取得历史性的新突破。我院团委还将继续努力,力争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中取得新的突破。
二、成立数学建模协会,助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工作 为了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更好地探讨和研究数学建模的平台,我院于2009年5月成立了数学建模协会,隶属于数学与信息科学院团委,是面向全校、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谋求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开拓创新精神的学术性组织。为了富有实效地开展工作,我院团委每年年初为数学建模协会挑选出学习优秀,工作认真踏实的学生骨干担任协会的负责人,由陈斯养老师担任指导教师,社团现有成员103余人。数学建模协会机构组成主要分建模中心和建设中心,中心下共设有六个部室,分管协会日常的各项工作,各部门各司其职,分工明确,相互协作。
数学建模协会积极开展建模讨论活动,激发同学们参与建模的热情,培养广大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并集中对数学建模感兴趣的学生,引导他们将数学灵活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充分发挥数学理论知识与计算机操作能力相结合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他们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为以后数学建模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2011年开始,数学建模协会举办了特色活动——模拟数学建模大赛,至2012年,第二届模拟建模大赛成功举办和圆满完成,并在全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13年,我院数学建模协会在雁塔校区教学八楼成功举办第二届趣味数学知识竞赛,数学、物理、经济等多个专业的数学竞赛爱好者50余人参加了比赛。该趣味比赛不仅激起了同学们对数学竞赛的兴趣,更增强了大家的团队合作意识,也使参赛队员对数学建模协会有进一步的了解。
2014年我院数学建模协会成功举办了模拟高考数学测试活动。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共70余名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回顾高考数学,让同学们对近期高考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让部分同学对家教课程有了明确的把握。
近6年来,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共获国家级一等奖4项,国家级二等奖19项,省级一等奖55项,省级二等奖63项,省级三等奖4项。
三、举办科研创新主题文化节暨C&C平台启动,引导和帮助同学们增强科研创新意识,提高科研创新的能力
为了引导和帮助同学们增强科研创新意识,提高科研创新的能力,增强同学们对于专业学习的兴趣,2012年我院团委举办了“创新扮靓青春”第一届科研创新主题文化节系列活动。在“创新扮靓青春”第一届科研创新主题文化节启动仪式暨科研创新与学习经验报告会中,我院邀请了叶欣、高文、李伟健、梁玮琦、陈阳共5位同学分别从科研创新、专业竞赛、科研论文写作及大学英语学习等方面向同学们讲述了他们的成功经验,并介绍了他们在此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创新扮靓青春”科研创新主题文化节之“我的科学研究之路”活动中,我院团委邀请多位教授向同学们讲述自己的科研之路,并为同学们解答学术上的困扰。此次科研创新主题文化节系列活动为同学们开展创新活动搭建了平台,极大地鼓舞了同学们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013年,我院举行了第三届科研创新主题文化节开幕式暨C&C平台启动仪式。院党委副书记崔创、团委书记邹尚田、2011级本科
生辅导员刘颖、2012级本科生辅导员王东燕以及220名本科生参加会议。院领导和老师鼓励本届同学们积极参加到各种科研创新活动中去,敢于参与,大胆尝试,不怕吃苦,建议大家要善于运用专业知识分析社会问题,并一如既往地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努力搭建学生成才平台;优秀学生代表与大家分享了在科研创新活动中的经验与感悟。“挑战杯”学术论文比赛银奖获得者满家禹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大学期间所参加的各种大型比赛,讲述了自己参加比赛的心得感悟,向低年级同学提出了宝贵建议。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获得者杨燕向大家介绍了参加数学建模的具体流程、注意事项及收获,同时2010级部分保研同学与大家分享了成功经验,整个活动气氛热烈。
作为我院科研创新主题文化节主要活动之一“科技小发明”比赛2013年在我院本科生中顺利展开。该活动2011级、2012级同学们踊跃参加,共报名45个团队。收到作品31件,作品形式多样、精美新颖。此次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亲自动手给生活带来的乐趣,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因而备受同学喜爱。此外,我院还制定、出台了《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加强了教师对学生科研创新的指导;对发表学术论文的同学进行表彰奖励,以提升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的积极性。
四、“勤助科研创新基金”项目
2014年勤助科研创新基金项目中“中学各科教师的职业认同调研”、“大学生金融理财方式研究”、“关于大学生个人财产安全意识的调查与分析”、“校园垃圾桶布局分析和优化——以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为例”、“高校学生食堂满意度模型——以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为例”等5个项目立项。
近年来,我院团委以大学生挑战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勤助科研项目等平台为依托,鼓励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取得了优异成绩。今后,我院团委还将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以创新的思路,开拓的眼光,带领广大青年团员开拓进取,培养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共青团陕西师范大学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委员会
学院党建工作特色 篇6
——外国语学院五四红旗分团委特色工作汇报
外国语学院前身是1993年3月在原基础教学部外语教研室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的外语系,2002年6月经学校批准更名为外国语学院。学院现共有在校生1127名,团青比99.5%;分团委下属44个基层团支部,其中1个教工团支部,成员22人,43个学生团支部,其中学生党员99人。
几年来,外语学院分团委紧紧围绕学校和学院的中心工作,按照校团委、院党总支的指示精神,以创先争优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以党建和思想建设为中心,以支部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志愿服务为导向,以外语文化节为载体,以新媒体宣传为手段”(图表)的总体工作思路,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共青团育人新格局。现汇报如下:
一、以党建带团建为契机,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思想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
外国语学院分团委一直以来把党建和思想建设放在团学工作的首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共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党建促团建、党团共建促发展的方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服务学生的意识,结合我院实际,总结出了许多富有成效的方法和途径。学院于2011年9月开展学生党员“一帮一”活动并建立“三联三帮”模式,旨在实现学生党员、学生团干部帮扶学习、生活困难同学,实现共同进步。活动开展以来,全院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营造出了活泼热烈的学习氛围,推动我院学风建设工作的良性发展,2011年,外院专业英语专业四级通过率达到了81.18%,英语专业八级通过率77.78%,分别高出全国28.01个和35.34个百分点;俄语专业四级通过率连续两年保持100%,日语一级考试一次
性通过率高达48.08%,高出平均水平(非日本国内)13.43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学院网网页)
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年,我院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夯实团学工作基础,学院每周召开分团委工作会议,学院党总支带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党日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学生第一支部被评为2011先进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的“场馆飘党旗,外院展风采”党日活动获校2011优秀党日活动荣誉称号。(照片)
外语学院注重培养学生思想建设,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在深化团员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下大力气,开展了“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我与祖国共奋进”、“学雷锋,我们在行动”、“你们的圈子很小,我们的世界很大”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思想教育活动,针对“雷锋在行动”主题,我院成立了学雷锋帮扶小组,号召动员广大师生发扬雷锋精神,奉献自我,服务社会,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活动照片)
二、完善分团委各项制度建设,利用新媒体探索新的工作形式 根据学校有关学生管理规定与我院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适合学院实际情况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学生奖惩机制。外语学院分团委先后制定实施《外国语学院分团委工作制度》、《外国语学院学生会工作管理条例》,为团学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运作提供了保障。分团委从管理上做文章,从考核上下力气,实行目标管理,进行量化考核,切实推动团学活动的品牌效应。为团学工作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样本,真正提升了团的工作地位,为共青团工作提供了良性竞争的客观条件,同时,切实提高了共青团干部的约束力、执行力和凝聚力。(打印照片)
外语学院分团委不断探索新的工作形式,分团委通过开设公共邮箱、公共微博,形成校园网、院系网站、微博、人人网公共网页相结合的网络体系,将行之有效的主题教育和学生兴趣点相结合,在网上开设专栏、热点讨论等,深入解读分析表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帮助学生形成理性、科学的观点和看法,建成融合工作指导、思政教育、团学活动、专业交流、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互联网团活动阵地。(活动照片)
三、全力打造志愿服务名片,以实际行动为学校添光添彩
在校团委的领导下,外国语学院分团委在指导学生志愿服务中始终贯彻“传承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的理念,依托班级、学生会、社团等各级学生组织,充分发挥外语专业特长,多种联创,点面结合,组建了外国语学院志愿者服务协会,形成了“工作机制、工作载体、骨干队伍、阵地建设、同步推进”(特效图)的四位一体工作格局。引领学生积极走入社会、服务社会,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在青岛及周边城市、乃至在国外举办的国际体育赛事、会议和活动等提供了志愿服务。志愿活动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参与。(活动照片)
近几年,分团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08年奥运会、残奥会,09年全运会,10年“李宁杯”跳水赛,2011年双星•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有600多名学生加入到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中,在近期举行的2012年亚洲羽毛球锦标赛中,我院76名志愿者参与其中,有50余名志愿者将参加2012年亚洲沙滩运动会等大型赛事,(罗列图片)为各项比赛及社会活动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志愿者人才。在各项志愿者活动中,我院志愿者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出色的语言沟通能力、过硬的专业素养、周到的服务态度,圆满完成外事接待、竞赛场地、新闻宣传等工作,在锻炼同学们能力的同时,也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互助与进步中彰显了科大学子的风采,显现出外院莘莘学子的蓬勃朝气。
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也为学院赢得了荣誉,在2011年6月双星•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中,我院获得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奖,同时,涌现出以青科大人物、全运会金牌志愿者卢明明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志愿者,王辰等4名同学荣获2011年双星•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突出贡献奖,曲乐等19名同学荣获2011年双星•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优秀志愿者(证书照片);同时,我院组织学生参加俄罗斯中小学生来华夏令营志愿者接待服务,获得教育部的表扬,在韩国大邱大学生艺术节、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克利伯环球帆船赛、APEC中小企业会议、亚沙会服装展示环节中,到处闪动着青科大外语学院志愿者的靓丽身影。
外语学院一直以来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在做好各项赛事志愿服务的同时,还积极引导并广泛发动同学们加入到社会公益活动中来,以社会实践活动为途径,引领青年学子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成长,在奉献中成才: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三下乡照片)在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学业辅导,爱心捐赠等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海水浴场公益行”,美化了沙滩环境;定期探望敬老院,为老人带去了欢乐;报纸义卖、为贫困地区失学儿童募捐等等,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外院志愿者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敢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学院重视志愿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做实”、“做新”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开展志愿经验交流会、优秀志愿者访谈等多种途径,宣传志愿行动。同时,团队自身也严格把关,精心组织,充分利用网络、广播、宣传栏等各种方式,做好志愿前期培训和后期管理,保证志愿者人员的质量,使得志愿工作得以继承与发展,促进了良好志愿服务风气的养成。
四、全方位打造外语文化节活动品牌,坚持多元融合的活动特色 多年来,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加深,广大师生的国际化意识也逐步提高,为加强外语学院与兄弟院校的交流,提升外院品牌特色活动的知名度,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多元文化的优势,分团委逐步打造出独具外语学院特色的盛大节日——外语文化节。外语文化节自创办以来已走过18年的春秋,发展到今天,形成了以英语话剧比赛,外语角,“外语文化节标志征集活动”、开闭幕式晚会、校园文化秀、英文话剧和日语演讲比赛、驻青高校德语辩论赛等一系列主题鲜明、独具特色的外语温情季活动,得到了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青岛新闻网》、《青岛科技大学报》、《科大青年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特别是近年来国际交流项目的扩大成熟,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也参与其中,不仅为中外学生的交流学习提供了平台,同时外语文化节也逐步成为民族文化与国际元素相融合的载体。
一年来,外国语学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体育活动,为同学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大舞台,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艺术感受力和文化素养。积极策划组织“新血液 新势力 新90”2011级外国语学院迎新晚会,主办了外文歌曲大赛,“艺
外狂欢夜”圣诞晚会,舍歌大赛等精品活动,成功举办了第七届驻青高校英语演讲比赛,得到驻青各高校的一直好评。其中在“文明和谐、魅力先锋”——大学生宿舍文化原创DV作品大赛中我院荣获“一等奖”;在“创建安全文明宿舍、营造和谐校园氛围”2011校园行为文明促进月中荣获“优秀组织单位”称号;俞海韵同学在青岛科技大学第九届女生节形象大使选拔赛中荣获冠军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累累硕果,搭建党团联动工作的新平台。
回顾我院分团委的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在以后工作中,外国语学院分团委仍将紧密团结在校党委周围,按照校团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细致谨慎,务实求新,团结带领外语学院广大团员青年再接再厉,勇往直前,与各个兄弟学院通力合作,齐心协力打造出高品位、高质量的活动,以适应广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需要,新的一年,外语学院团学工作必将取得更大的辉煌。
外国语学院分团委
学院党建工作特色 篇7
学院立足防震减灾行业, 面向经济社会发展, 树立“人本治校、特色立校、人才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 坚持“优化结构、深化改革、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办学思路, 逐步形成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体, 兼有研究生教育、成人学历教育、行业技术培训等并存的多层次、多形式的现代办学体系,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性高级人才。
学院以防震减灾专业群建设为重点, 大力推进学科专业建设。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省级重点发展学科等各类“质量工程”项目。初步形成了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和经济学等五大学科门类, 涉及地球物理学类、土木类、地质学类、地质类、测绘类、仪器类、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金融学类、公共管理类、工商管理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学类等16个专业类。并逐渐培育形成了地震前兆监测、岩土工程抗震、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灾害信息处理、灾害风险与应急管理等研究方向和服务领域。2011年, 学院被教育部列为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建设单位和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近年来, 学院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 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为加快建设高水平防灾特色大学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目前, 学院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 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主力军, 也是学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的中坚力量。学院教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项目, 取得了优异的科研成果。尤其在城市防震减灾规划编制、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处理、城市震害预测、应急科普等领域, 以及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国内重大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与科学考察中, 学院教师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 为防灾减灾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院教育教学设施完备, 建有室内体育馆、高标准塑胶运动场、现代化图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设施。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2亿元, 馆藏图书110万册, 电子期刊等各类数据库28个, 建有现代化图书信息系统, 校园网路系统覆盖全校, 充分保障教育教学和师生工作生活的需要。学院拥有国内高校最先进、最齐全的地震监测类仪器, 建有地震科学、工程地震、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等多个实验中心, 其中测震仪器、重力与地形变观测、地震地下流体、灾害损失评估、应急救援等多个实验室在国内高校居于领先水平, 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应用技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培养的需要。
作为我国防震减灾基础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 学院已为地震系统和社会培养了3万多名毕业生, 多人获得各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及全国和省级劳动模范称号, 学院因此被誉为地震系统的“黄埔军校”。
独立学院要有自己的特色教材 篇8
目前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大多选择与母体学校相同的教材。首先,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是依托高校而创办起来的,其专业设置多依托高校资源,各高校多选用母体高校教材。其次,我国独立学院办学的历史相对较短,在初期各学院很难编写出适用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的一系列教材。所以,各高校不得不选用“一本”或“二本”的教材。由于各层次培养定位不同,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即不利于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教材建设滞后影响培养人才的目标。一般而言独立学院的母体高校是定位于培养研究型的人才,重点强调理论基础。高职高专类院校定位培养技能型的人才,而独立学院自诞生之日起就明确要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以就业为导向,这是其显著的特征,具有独立学院定位和特色的教材还非常缺乏。
教材编写的形式
目前,教材编写主要有两种形式:
院校单独主编。随着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发展,一些独立学院也开始出现了自编教材。其好处是能够根据自己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形成自己的特色。但也存在弊端,有可能過分地突出自己的特色,而忽视了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教材编写多局限于自己使用,造成出版成本相对较高,建设周期长,不利于教材的长期建设。
院校联合主编。现在国内已出现了多个院校联合主编某一系列和某一门课程的教材,有利于编写出优质系列教材。它可以最大程度缓解独立学院在教材编写上存在的人力资源不足的现象。
教材出版实施的策略
首先,要突出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作为应用型人才教育重要内容,作为知识、技能、教学法传承载体的教材及教材建设,要按照独立学院的定位特征,要体现实用、适用、能用和创新的独立学院教材的开发应用,在适度的基础知识与理论体系覆盖下,突出应用型教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强化实训,通过实际训练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其次,教材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三本”学生的特点,独立学院的学生除一部分高考发挥失常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在学习习惯、基础知识等方面有一些缺失,但这部分学生也具有活泼、好动、兴趣面较广的特点。这就要求教材要尽量通俗易懂,避免“一本”“二本”教材的学术味道很浓的传统套路,保证学生都接受到最新鲜、最前沿的知识。
其三,要以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为主编写教材。对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独立学院而言,教材内容要体现“三个突出,一个结合”的原则。即突出理论性、技能性、实践性,与全面素质教育相结合。这样,对独立学院而言,双师型的教师显得十分重要。他们既是有较高的学历,也具有丰富的企事业单位经营或管理经验。
其四,必须建立相应的编写、出版体系。为解决独立学院教材问题,教育部或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出版社都应提高认识,共同以科学合理方式构架独立学院教材规划,加快组织有关专家和有一线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工程师编写教材。应成立独立学院教材审核、编写委员会,审定各个专业的指导思想、目的要求、体系结构、教材特色,制定各专业教学计划以及大纲或课程标准,为独立学院教材的编写、出版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由有关部门统一组织编写教材。
学院党建工作特色 篇9
一、重主题教育、建交流机制,夯实学生思想基础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观念开放、个性突出,为针对性的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并建立师生交流机制,平等沟通,我院通过主题班会、讲座、宣传活动、座谈会等形式不断加强和深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重能力培养,建锻炼平台,夯实学生成长基础
大学生自我实现意识强烈,表现欲望强,如何将此有利动机引入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这一课题中来,是我院长期研究内容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必要的锻炼平台,不断鼓励学生自己组建各类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抓好宿舍文化建设,注重行为规范培养
当代大学生大学以前的主要学习生活主要是应对升学压力,学生行为矫正并未得到足够重视。进入大学后随着环境的宽松,不良生活生活习惯表现突出。为应对这一现象,我院以宿舍文化建设为突破口,通过竞赛、检查等正反两面措施进行行为习惯养成,同时伴之以成立学生督察队进行学生行为规范自查自纠。
四、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学院学生特色活动汇报总结 篇10
学生是一切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基础。历史与社会学院一直将学生专业技能的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学生个体个性能力的发展作为我院教育工作的指导方向与前进目标。近年来,我院学生特色活动进展顺利,效果良好,获得了师生们的热议和好评,一些优秀典型的活动在学院内外也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和带动作用,下面我将具体阐述我院学生特色活动内容及形式:
一、新生入学教育重视人文,“历社有爱”氛围更浓。新生入学教育活动是使我院大一新生尽快融入学院大家庭的第一道有力保障,在我院新生教育活动中,领导老师们充分发扬“关爱、关心、关怀”的精神,对于新生们急需知道的学习生活信息进行详细讲解和说明,对于学院院风精神进行介绍和展示,让每一位学生更了解自己的专业、更熟悉自己的集体并自觉主动的加入集体、融入组织,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另外,邀请学校负责心理辅导与保卫安全方面的老师给大家开展入学讲座,普及大学生活常识,注重学生健康心理的构筑与安全意识的强化。
二、以竞赛为纽带,努力增强学生专业技能。
为进一步推进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同学们的专业技能,学院除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未来教师协会、专题学术讲座等大型活动外,还在学院内开展“三笔一话”比赛、专业技能大赛、讲课说课等活动。各专业教授作为评委老师,现场指导同学们的专业技能竞赛中所体现出的优点与不足,强化了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融汇贯通,提高了对专业的认同感。“知行合一”式的课外学习能够让同学们对自己的专业实际应用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对自身未来的就业形势得到更清晰的认识。这种在课堂外的地方师生之间进行的交流与沟通,也为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总结与信息反馈。
三、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在实践中检验所学,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我院学生实践工作本着“学生自主锻炼,老师组织参与,师生互动学习”的精神深入实地调研。近年来,学院根据三个专业不同的培养方案要求,积极组织由专业老师带队参与的各项专业实践活动。儿童友好家园设计、田园考古、模拟课堂等一些列紧扣专业要求的活动让同学们将理论学习深化到实践操作中,将外在知识内化为自身综合能力。
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院还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精心安排,先后组织我院学生前往九龙坡西彭镇、北部新区、甘肃庆阳等地开展了内容丰富的三下乡活动,产生了积极影响。此外,有我院学生参加的历次三进三同、带薪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都取得了很好地社会反响。
在我院历史与爱好者协会、社工协会、幸福之家、红岩春秋之友社等一大批优秀学生社团的带动下,更多的学生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并顺利进行:与同心工作组、绿叶义工等公益团体合作,进社区关爱孤寡老人,进农村开展留守儿童心理重建工作等等。三个专业的同学们依托四个星级社团的资源优势,踊跃组队参观红岩村、渣滓洞、冯玉祥故居、张自忠陵园等,感悟革命精神,体验红色文化;与三峡博物馆、重庆宝林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合作,组织学生们前往实习,增强专业实践能力。
四、重视学生思想建设,强化干部队伍带头作用。弘扬爱国文化、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让科学发展观引领学院学生工作,开展普遍的爱国主义教育,将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作为学生心理建设的重点来抓。以开展党史讲座等多种形式弘扬爱国、自强的精神。同时,在团学工作中,以党带团,以点带线的方式,开展团学干部培训,提高学生干部整体素质与工作水平,并以素质拓展的形式展开互动学习与交流活动。例如开展学院辅导员与团学干部“每月一交流”活动等,摸清工作重点,紧跟学生动态,不断完善。
有特色的独立学院管理模式研究 篇11
关键词:独立学院 管理模式 特色 实践教学
一、独立学院简介
1.独立学院的产生
独立学院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和对传统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后出现的产品,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按政府规定其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独立的校园校舍、独立教学、独立财产管理、独立招生并颁发毕业证书,这也是为什么称之为“独立学院”来由。
为什么要试办独立学院呢?根据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发展高等教育的要求,理由有以下几点:
首先,试办独立学院是今后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需要。我国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要求加快培养和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这一切均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在规模和质量两个方面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和提高。
第二,试办独立学院是深化高校办学机制与模式改革的大胆尝试。根据我国的总体经济实力、财力和其它方面的实际情况,今后在坚持以公办高等教育为主体的同时,必须大胆进行办学机制与模式的创新,要坚决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大力支持、鼓励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多种经济所有制形式,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不断增长的广泛性、多样化的要求,决定了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必然要走多元化和更加开放、灵活的路子。
第三,从实践效果看,试办独立学院有利于多渠道、多形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有利于调动各方面办教育的积极性,更快、更好地扩大本科层次高等教育资源,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高校的办学活力,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最后说:试办独立学院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与创新,是更好更快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为此,今后教育部要继续积极支持各地、各高校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独立学院的试办工作。
我国出现的第一所独立学院是1995年由民办四川电影电视艺术进修学院与四川师范大学合作成立的四川师范大学影视学院,到1999年后独立学院开始大规模发展,2003年4月据教育部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分布在25个省市举办的300多所独立学院。2003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文件(俗称8号文件)始,独立学院进入了规范化发展的阶段。
2.独立学院的现状
截止2012年5月22日,经国家批准设立的具备2012年度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独立学院共有298所。
目前独立学院的发展状况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一律采用民办机制,所需经费投入及其它相关支出,均由合作方承担或以民办机制共同筹措,学生收费标准也按国家有关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政策制定;第二,实行新的办学模式。重点是突出一个“独”字。独立学院应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第三,实行新的管理体制。独立学院的管理制度和办法由申请者和合作者共同商定。
在独立学院的组织管理方面,目前,不同的独立学院在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现。在学院领导方面,有的独立学院是有举办方高校担任董事长、院长,有的则是合作方企业担任;在教学组织方面,有的独立学院是独立校园、独立班级授课,有的则是在同一校园独立班级授课,有的却是同一校园混班授课;在文凭发放方面,有的从独立学院成立开始便颁发独立文凭,有的则刚开始颁发带有举办方高校名称字样的文凭,一定期限后才开始颁发独立学院自己的文凭。
3.独立学院的未来发展方向
2008年,教育部下发《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提出将于2013年完成独立学院的改革,并指出了独立学院继续作为独立学院存在、转民办高校、撤销或合并这三条出路。
2011年4月,独立学院改革开始提速,当年全国共有12所独立学院获教育部批准后与所属公立院校脱离,完全转制成为民办高校。
以辽宁省为例,截止2012年,从教育部提供的数据来看,5年内,辽宁的独立学院从23所减少到15所,其中有5所独立学院卸去名校光环转为了民办高校,实现真正“独立”,另外3所独立学院撤销完全停止了招生。
二、独立学院现阶段普遍存在的管理模式及弊端
现阶段而言,绝大多数的独立学院的管理都是直接套用原母体高校的模式。这一点从其产生于普通本科高校和社会力量合作的基础上来看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有着先天直接获取的便利优势。而且,由于原母体高校一般已经具有相当的办学和管理年限,经验相对丰富,新生的独立学院直接借用其管理模式也利于自身比较快速地步入正常运转。但是,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性,这样的做法除了有优势之外,由于独立学院的独特性其弊端也在所难免。
(1)独立学院的教学定位不同
独立学院的教学定位与普通本科高校偏向研究型不同,主要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教学管理模式也应顺应其定位。
(2)独立学院的师资及学生不同
独立学院的师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一是少量的母体院校退休教授和在职教师;二是大量的高等院校硕士或博士毕业生;三是少量的兼职教师。其中第一部分扮演着教学导师角色,统领独立学院整体的教学活动,对第二、三部分教师既有领导教育的职责也有监督检查的职责;第二部分是独立学院教学活动的主体与核心力量,承担绝大部分的教学工作量;第三部分是独立学院教学活动的补充力量,承担上述两类师资之外的教学任务。
nlc202309020056
从师资构成上可以看出,独立学院的教师以承担教学任务为主而非像母体高校科研为主或者教学科研并重。
从学生情况来看,独立学院的生源主要是高考分数在三本线上的中等偏上的考生,由于学习成绩方面的原因决定了其方向为应用型知识的学习而非研究型。
综上两个方面看,构成独立学院主体的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都决定了其管理模式不应照搬母体高校,而应适应自身的情况。
三、独立学院应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
从上述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独立学院与母体院校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因而,独立学院的管理也应该与母体院校有所区别,应该实施更适合独立学院自身状况的管理模式。关于这一点相关的专业也曾指出过。
沈阳市教育专家、沈阳市教育局民办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于永昌曾问到,脱掉了母体“光环效应”,独立学院该怎样保证招生和就业的正常进行?它未来的发展又该如何进行呢?他认为,这些学校未来要依照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势头,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专业的设置关乎一所独立院校的命运,在专业设置方面,应该选择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专业。现在的社会分工更加精确,专业的设置应该越来越窄越来越细。“三本培养的并不是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会做菜的厨师不见得懂得营养,懂营养的专家不见得会做菜,三本院校应该培养既懂营养又会做菜的人才。”于永昌表示。
沈阳市教育专家张福建也曾指出,独立学院自己发展后,一定要紧密地结合市场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他还给独立学院提出建议,目前新信息技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它的发展将会开拓一片新的天地,把它作为一个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专业的建设将会促进独立学院的发展。
四、独立学院的特色管理模式——以大连财经学院(原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为例
在2012年原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已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门的考核,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成功实现独立,并与2013年1月上旬,与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一起转设为大连财经学院,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民办二类本科大学,独立运作。为了迎接此次考核并谋划未来发展,原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早已开始着手特色办学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目前已开设多个有别于母体院校的特色专业并在教学上着重体现实践教学特色。
1.开设社会需要的有特色的专业
除了与母体院校相同的专业之外,最近两年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省市政府对高校专业的指导建设意见,大连财经学院已经在各个院系陆续申请增加开设了资产评估、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工程管理、财政与税务、统计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商务英语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开设使大连财经学院在原有各专业的基础上扩大了专业覆盖面、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有利于本校教育更好地与社会需求进行对接,培养更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所需要的各种人才。
2.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1)增加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内容,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基础理论课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的分量,比如市场营销学和管理学,把20%的期末总成绩划分给平时课堂的实践训练,比如案例分析、市场调查等大作业的形式;专业课程中实践部分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则可以达到30%到50%,学生会直接参与老师设计的或企业真实的与该课程紧密相关的活动任务中。
(2)在多家公司建立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有两类。第一种是参观实习级别的基地,主要的活动方式是学生到该公司进行参观,通过实地观察习得相关知识,另外就是请企业的相关人员到学校课堂上以自身实践经验给学生传输相关知识和经验。第二种是实践级别的基地,跟公司形成一定程度的合作,让相关老师和学生参与到该公司的部分运营活动中。比如大连财经学院的物流实践基地与淘宝网合作,校内学生在淘宝网站网络购物的派件任务由该实践基地承担;还有旅游实践基地,与大连当地多家景点、游乐场等合作,负责门票、交通工具等事宜。
3.开设多门辅修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
为了顺应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连财经大学已于2012年开始实施辅修课程制度。校内学生可以就自身的需要或兴趣,在力求不影响学生本人本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可以申请辅修其他专业的课程。并且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安排,一般情况下,辅修课程都安排在晚上或者周末进行。虽然增加了某些教师的教学任务量并有舟车劳顿之苦,但是学生的确有了系统学习某些课程的机会。
五、小结
独立学院不管是继续作为独立学院存在还是转民办高校或与其他院校合并,只要它以某种形式存在必然要求其能够顺应社会发展对它的要求,因此,独立学院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实施相应的管理模式而不是一味地照搬原母体院校的管理模板。大连财经学院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并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在专业设置、实践教学和辅修等方面开始了自身的特色办学之路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发[2003]8号,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2]孙晔.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
[3]教育部公布2012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独立学院名单,中国独立学院在线.
[4]施盛威,宋婧.试论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创新[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
【学院党建工作特色】推荐阅读:
独立学院党建工作07-27
党建工作总结学院09-20
高校学院党建工作总结07-13
2019学院党建工作计划07-24
学院党建工作存在问题09-07
公卫学院团委特色工作材料10-26
常熟理工学院党建考核工作_98408-09
济宁技师学院党建带团建总结材料08-01
师范学院党总支2010年党建工作总结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