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伯牙断琴》(共5篇)
案例《伯牙断琴》 篇1
《伯牙断琴》教学案例
蔡甸区索河镇中心小学 彭凤姣
背景分析:《伯牙断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段流传千古的知音佳话!它是一场伤感的人生悲剧!子期离去,伯牙断琴。千古绝响、魂绕古今„„教材采用话题隐含的单元呈现方式,从整体上显示出本册教材快乐、想象、探究、创新的风格特点。本单元的主题是引导学生感受至真至纯的人间真情,让学生在温馨情感的包围中快乐地感悟友谊的真谛、友爱的伟大。紧承话题单元的核心指导思想,《伯牙断琴》为我们再现了一个感人故事:伯牙苦学三年,练就了高超的琴艺,然而曲高和寡,倍感孤寂。幸逢知音钟子期,二人一见如故、彼此仰慕、惺惺相惜。后来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悲痛万分,断琴以祭知音。学习本文,是在学生对“知音”已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之上,加深对“知音”的认识,形成正确、健康的交友观;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课文围绕“学琴——勤学苦练盼知音;听琴——心心相印遇知音;断琴——千古绝唱谢知音。”三个部分来写,朴实凝炼的文字背后蕴含的感情令人动容!“伯牙悲痛万分,他扯断琴弦,把琴摔在地上„”一个“扯”字,一个“摔”字写不尽伯牙对知音“爱之切”、对知音的离去“痛之深”、对失去知音后终身永不复鼓的“意之坚”。琴断了,心碎了,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千古绝唱却穿越千年回响在我们耳畔。自此,“高山流水”成为了中国人的心灵故乡,“知音”一词也成了中华文化史上出现得最频繁、最密集的两个字,这使得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充盈着中华文化的传统精华。课文放置于“良师益友”这个话题单元,是要把这个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是要给他们以历久弥新的人生启迪。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而然段,明白“知音”的含义。
3、体会知音之于人生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深入体会“知音”的含义,理解伯牙断琴这一举动。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伯牙断琴》的主要内容,学习了生字词,并理解了课文的前三自然段。下面老师想考察一下你们掌握情况。来,看大屏幕:谁能第一个准确而响亮地读出这些词语。
1、大屏幕出示字词,学生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伯牙是怎样的一个人?你能用简短的话概括一下吗。板书:伯牙弹琴
师:伯牙高超的弹琴本领练成了,他多么渴望有人能欣赏他,他遇到这样一个人了没有?(板书:钟子期)他和钟子期之间有着什么故事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从书上找出答案。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A、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知音相互理解、和谐默契的生动情节。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说明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的一句话。
2、体会句子: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a、指名读,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b、指导朗读,强调“无论”“很快”这两个词。
3、引导学生体会 “高山曲”。
a、播放伯牙弹奏表现高山的乐曲,学生感受。b、学生交流听完表现高山的乐曲后的感受。c、出示钟子期听完伯牙弹奏高山曲子后说的话:
钟子期立刻兴奋地说:“好一座巍峨的高山哪!我好像登上了泰山,亲身感受到了那雄伟的气魄呢!”
(1)指名读。
(2)引导学生体会钟子期的这句话。强调突出子期欣赏水平之高,(3)指导学生读。提醒学生注意前面的“立刻”与“兴奋”。
4、学习“流水曲”。
a、出示句子,指导学生读:“好一条滚滚大江啊!那江水滔滔,汹涌澎湃,多么壮观哪!”学生自由读。
b、出示“江水滔滔,汹涌澎湃”的画面,学生交流:看到画面,听着琴声还想到了些什么?指导学生将“江水滔滔,汹涌澎湃”的情形与伯牙的内心情感联系起来想象。
c、再读句子,突出气势,体现遇到知音后内心跌荡之情。
5、学习“雨中曲”。
a、出示“乐曲声时而表现大雨滂沱,时而表现狂风怒吼,时而表现山崩地裂。钟子期听了,一 一说出了琴声的含义。”
b、播放这三段音乐。听着音乐,想想伯牙弹奏不同的曲子时,子期会怎样赞美他呢?学生讨论交流
c、说话练习:伯牙弹奏一首表现 的曲子,子期赞赏道:“!”
d、再读句子,然后引读:“子期,你真是我的知音!我在琴声中要表达的感情,你全都能领会。”
B、学习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感受伯牙失去知音内心的痛苦。
出示:后来,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悲痛万分,他扯断琴弦,把琴摔在地上,说:“知音已去,我弹琴还有什么意思呢?”从此伯牙不再弹琴。
指导朗读:
1、理解“扯”“摔”包含的情感。
2、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
3、出示诗歌。(这是伯牙在子期的墓前写下的一首诗。)老师范读。
(三)、总结拓展,情感升华。
1、师总结:子期去世,重情重义的伯牙断琴谢知音,可见知音难觅啊,当我们拥有知音时,一定要懂得珍惜。
2、欣赏《高山流水》。
师: 伯牙断琴成了知音的代名词,一曲《高山流水》成了千古绝唱,让我们在琴声中再次感受这动人的故事吧。播放曲子,学生欣赏。
板书: 伯牙断琴
伯牙琴艺高超
钟子期善于听琴
知音难求,有了知音更要珍惜
课后反思:
《伯牙断琴》讲的是春秋时期的著名音乐家伯牙在汉阳的琴台上弹琴的时候,遇到了樵夫钟子期。钟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伯牙感到自己终于找到了知音,非常高兴,就和钟子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来年中秋,伯牙再次来到琴台与钟子期相会,却发现子期已经去世。伯牙悲痛万分,他扯断琴弦,把琴摔在子期的墓前,并发誓终生不再弹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非常了解自己特长的人叫做“知音”。知音,是令人向往的,人人都想拥有知音。伯牙断琴,缘于知音难觅。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理解“知音难求”。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入地理解知音的可贵,真正地体会到伯牙失去知音后的痛苦与绝望?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淡化段篇内容的分析,要打破繁琐讲解的教学模式,构建起思想、知识、情感交流的网络型的课堂结构的要求,我把在民间流传的关于“知音”的传说作为线索,把理解伯牙与子期之间的情感作为纽带,对本课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补充背景,铺垫情感。
为了拉近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走进伯牙的内心,去真切地体验他的喜与痛。用复习第一课时内容作为导入,接着介绍伯牙练就高超琴艺而倍感孤独的故事背景,为“知音难求”打下伏笔。“为什么伯牙会认定在山野中遇到的樵夫就是自己的知音呢?课文中哪一句最能体现钟子期就是伯牙的知音?”顺势一导,使课堂回到了课文中。在学习完第四自然段之后,又有一段故事的补白:临别时二人的约定、次年伯牙满怀期待的赴约、子期坟前痛苦地追忆,既丰满了课文内容,又为伯牙断琴作了感情上的铺垫。
二、层层深入,体会情感。
先是从课文第四自然段入手,通过读,抓住其中的重点句子和关键词,体会“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在这个基础上,联系第一课时所读到的伯牙琴艺提高的原因,理解子期之所以能听懂伯牙弹奏的乐曲,是因为他听懂了伯牙内心对美景的热爱,使学生对知音的理解,由知“音”深入到知“情”。接下来用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在这个层层深入的过程中,知音的形象渐渐清晰,知音在人生命中的地位也渐渐突显。
三、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育要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语文课堂是情感流淌的课堂,在时甚至是激情澎湃的课堂,只有引导学生透过文本,入情入境地去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才能让学生与人物产生共鸣,从而实现文本与情感的交融,实现语文课堂中人文性教育的目标。具体到这一节课,采取的是入境想象的方式,用声情并茂的讲述营造情境,引学生进入情绪场。再回到课文,朗读断琴部分,已不需要教师的指导与提示,从“扯”与“摔”这两个字的朗读中,便能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对伯牙的伤痛已感同身受。
案例《伯牙断琴》 篇2
关键词:情景交融,《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文言文作为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表达形式, 是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之一。在对《伯牙绝弦》一课的反复打磨中, 我尝试摸索出“方法习得与情感品味同步相融, 情境创设层层铺垫促感悟”的教学方法。以下是本课的课堂呈现及思考。
教学片段一:
初解“绝弦”—方法习得与情感品味同步相融
师:此时,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题, 看这个课题怎样解。生1:伯牙从此再也不弹琴了。生2:伯牙的琴弦断了, 不弹琴了。生3:伯牙把琴弦弄断, 再也不弹琴了。师:真好, 大家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说出了课题的意思, 能变通地把文言文变成自己的语言, 这是翻译文言文最高的境界。师:课文中还有哪个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生读课文最后一句)
师:伯牙绝弦, 这一绝就是多少年?从哪个词上知道的?生1. 伯牙绝弦, 一绝就是一辈子。我是从“终身”这个词上知道的。生2:伯牙绝弦, 一绝就是永远。生3:——
【评】在老师的肯定与鼓励下, 孩子们用不同的表达方式精彩诠释了这个句子。
师:名满天下的大琴师从此再也、永远不弹琴了, 如此决绝地“终身不复鼓”, 为什么?你又是从该句哪里知道的?生1:因为他的知音子期死了。我是从这句话的前半句“子期死,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知道的。生2:因为他的知音子期去世了, 再也不能听他弹琴了, 他心里很难过。生3:——师:究竟怎样的知音情谊, 让伯牙如此的决绝, 终身不再弹琴呢? (接下来进入前四句的品析)
【设计理念】在这个环节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 目的有:一是用层次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反复朗读, 理解文言文大意, 习得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二是为下文的学习做一个理解铺垫和情感引导。这个环节的设计, 在符合学生心理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安排, 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课后反思】许多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对文言文的字词句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和翻译, 这种教学活动只有枯燥乏味的古文与现代文的解释, 没有引导学生走进文言文内在的言语特点与文化魅力, 学生自然难体会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因此在本环节的设计中, 我在指导学生对课文反复朗读、读通、读熟、读流利的基础上, 从理解课题入手, 用层次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灵活变通地说出句子意思, 避免了机械枯燥的翻译。
教学片段二:
感悟“知音” ——情境创 设, 层层铺垫, 促感悟师:伯牙心中想着怎样的高山?
生:巍峨的高山;生:高耸入云、巍峨壮丽的泰山;生:—
引读:伯牙手按琴弦, 他的心里想着那巍峨高耸的泰山, 琴音高昂, 钟子期啊, 可知他心中所想, 你可知他琴中心声?教师引读:伯牙鼓琴, 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
师:伯牙心中想着怎样的流水?
生:如长江黄河般浩荡的江水。
生:有着“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
生:—
师:伯牙心中装着这样的大江大河, 琴音悠长, 善解人意的子期啊, 你听到了他的心声了吗?教师引读: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同学们, 伯牙琴艺妙绝天下, 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 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生1:我想还有他的欢乐和忧愁。
生2:我想还有四季的景色。
生3:我想还有他思乡的情怀。……
师:是啊!伯牙的琴声何止高山, 何止流水!
师:伯牙鼓琴, 志在清风, 钟子期曰:
生齐:“善哉, 徐徐兮若清风!”
师:伯牙鼓琴, 志在芳草, 钟子期曰:
生齐:“善哉, 萋萋兮若芳草!”
师:伯牙鼓琴, 志在炊烟, 钟子期曰:
生齐:“善哉, 袅袅兮炊烟!”
师:伯牙鼓琴, 志在杨柳, 钟子期曰:
生齐:“善哉, 依依兮若杨柳!”
师:这正是:“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 凡伯牙所念, 子期必得之, 这就是真正的知音!读— (前四句)
师: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善听的子期不仅仅从伯牙的音律中听出高山流水, 还听出了伯牙像山一样的志向, 像海一样的胸怀。知音者知心哪, 教师引读:伯牙善鼓琴—
(师补充资料, 感受伯牙对子期的敬重。体会伯牙与子期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情谊。)
师:不仅子期知伯牙, 伯牙更敬子期的大孝。心心相印可谓知音哪。让我们重回两千多年前的中秋夜晚, 重温二人相知相惜的情谊, 配《高山流水》读前四句。
【设计理念】这一部分的教学, 教师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伯牙琴艺的高超以及钟子期的“善听”,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通过对重点词语“善”“所念”“所得”的深入挖掘, 使学生对知音的情谊感悟的更深。特别是在对“知音”的理解上, 最初大部分同学仅仅停留在对知音的字面认识上, 认为伯牙把钟子期视为知音的原因只是因为钟子期能够听得懂他的琴声, 教师适时的资料补充, 使学生明白知音更重要的是要“知志向”, 子期懂伯牙琴声、心声、志向, 伯牙敬重子期淡泊名利与大孝, 二人心意相通可谓知音, “一曲高山流水, 一段知音佳话”让学生真正理解知音的内涵。
【课后反思】对本科的教学, 我坚持以读为主, 重点引导朗读, 注重引导的策略。我采用情景引领, 以读为本, 相机点拨, 拓展积淀的方式, 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 让学生徜徉在文言文中感受、品咂, 体验文言文的精妙, 感受知音情谊。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与评析 篇3
1.(播放歌曲《友谊天长地久》)师:提及友谊,感慨颇多。“人生苦短,知音难觅。”“云烟万里,佳话千载。”有一个流传千古的故事对“友谊”二字做了最为深刻的诠释,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伯牙绝弦”(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解题,介绍伯牙。
【点评:新课伊始,优美的音乐旋律,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简要解题为学习下文拉开了帷幕。】
2.师范读。问:伯牙为何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呢?这一悬念驱使我们深入故事其中寻找原因,感悟真谛。
二.(出示课件)学习建议
1.美文要品读。请同学们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注意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2.故事须传诵。能根据注释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读文思真谛。文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点评: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导航仪,合理制订目标助推学生学习兴致。】
三.互学交流 以读促悟
(一)美文要品读。
1.组内自由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在小组内尝试自由读,最好能读出韵味来。
2.学生展示读。
3.重点句朗读指导。看看这几个句子的语气、语调该怎么处理?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1)师领读;
(2)提示:前两句,因子期心中无比欢畅,语调激昂,所以语速要稍快!后一句,因伯牙心中充满伤感,语调低沉,所以语速要缓慢。
(3)学生练读。
(4)齐读。
4.师:同学们,伯牙绝弦的故事惊艳了时光,沉淀了岁月,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理解表现在朗读里,相信大家能做到抑扬顿挫、有情有味;还可以做到酣畅淋漓!(配乐《高山流水》)齐读。
【点评:初读,指导有所侧重,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练读,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最佳效果。]
(二)故事须传诵
1.师:同学们,老师已经沉浸在“高山流水不息,千古知音难觅”的境界里了!如果请你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你会轻松应对吗?先在组内试试!
2.组内讲故事。
3.展示交流。
4.师:看,原来古人惜字如金,仅用77个字,就让这个荡气回肠的故事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如果想在这个故事上津津乐道,抓住哪几句话便可以得心应手?
5.指导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a.文章不厌百回读。大家开始读!“志在高山”是什么意思? “善”?“峨峨”?“兮”?“若”?连起来,怎样理解这句话?
b.读着这个“峨峨兮”,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泰山?
c.师:难怪,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望岳》中留下千古名句:(齐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说: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d.赏了泰山的风景图,读了杜甫的感叹语,你会怎样朗读这句话?用自己的理解去读!
e.同学们,子期面前真的有泰山吗?融入自己的情感,一起再读这句话。
师预设评价:妙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
(2)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a.谁来读一读?“洋洋”意思?
b.怎样理解这句话?
c.带上自己的理解读。
d.“江河”在古文里特指“长江”与“黄河”,提到“长江”与“黄河”,首先我大脑中就萦绕着著名歌唱家杨洪基的歌声“滚滚长江东逝水……”有多少三国故事流淌在长江之上啊!黄河之势与其相媲美,诗人光未然《黄河诵》中的描述是最为有力的见证!(齐读:我站在高山之巅……)长江之水与黄河之流奔腾不息,这两个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象,令人回味无穷。
e.怎么读这句话?你才觉得合情合境,比较爽快呢?
(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a.指生读。
b.“念”的意思?“必”呢?
c.这句话意思?
d.齐读。
(三)读文思真谛。
1.唐代诗仙李白说:人生贵相知。上苍为伯牙做了一次别有深意的安排,让子期成为他抚摩心灵的知音!文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2.小组同学讨论。
3.交流。
4.师生对读。
师评价预设:伯牙与子期相处得是多么愉悦和默契!
四.拓展延伸 主题升华
1.师:同学们,伯牙,一代琴师。虽然他技艺高超,但是屡遭挫折,导致他心中产生了疑问----天底下到底有没有知音?正当伯牙沮丧、绝望之时,有一年巧逢樵夫钟子期,发现子期正和自己一样酷爱音乐。顿时欣喜若狂,结拜为兄弟!所以课文开篇第一句便是:(齐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既然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就不一定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你能尝试替子期赞美几句吗?
2.学生自由说。(提示:徐徐清风、杨柳依依……)
3.学生诵读这些短语。
4.谁能替子期美言几句?
师预设评价:善哉!君言甚美!……善哉!君言甚妙!
5.男女生对读。
6.师:简言之,那就是(生齐说):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印证了伯牙旧有的心声。而此时,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7.背诵
同学们,伯牙绝弦的故事被称为千古绝唱,世代佳传,最后让我们一起徜徉于音画世界里饱含深情地传诵这个故事,可以吗?
8.练笔
请以“伯牙,我想对你说”或“子期,我想对你说”开头,流露你的心声!
【点评:巧妙拓展,文章主题得到升华。通过朗诵和练笔,使得学生真正体会到友谊的价值所在。】
总评:
一.返璞归真,“读”显生本
本节课,朗读训练始终是导学流程中的主旋律,成了文言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较好地展示了语文课的原本底色,以读为本,返璞归真,辐射出浓浓的语文味。朗读训练的设计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能体现语文学科的本色,学生的观点允许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学生的朗读允许百花齐放,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学生的个性在朗读画面中得到释放。
二.超越教材,“读”出兴致
教师冲破教材的樊篱,引导学生超越教材,拓展延伸,通过朗读委婉含蓄地导出学生的情感,“读”出兴致。如引导学生读《黄河颂》,课堂高潮再次掀起,呈现精彩画面,留下难忘风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真正体会到“文章不是无情物”,“句句皆是有情语”。同时,教师间接向学生传递一个信号---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要学会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学习的最佳境界就是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学生在读书中找到乐趣,同时明白:只有足够的积淀,才能有自己的感悟,最终才有水到渠成的创新。
三.音乐烘托,以“读”促悟
教学中,插入了三段音乐,终极目的是渲染气氛,荡漾学生思维。学生在《高山流水》优美的旋律中,通过朗读一步一步深入地理解文章内涵,在朗读中深深地感悟到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感,学生在迷人的风景里也明白了友谊的价值所在。
简言之,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精彩纷呈的朗读能充分展示语文课的本真,能辐射出浓浓的语文味。尤其是文言课堂,我们要让朗读成为文言教学的亮丽风景!
案例《伯牙断琴》 篇4
1、学习八个一类生字,认识六个二类生字。
2、在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学重难点:了解钟子期的“知音”本领,体会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情谊。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读了全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意,并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知道了伯牙用心学琴,琴艺精妙绝伦,十分渴望有人真正地欣赏他。
二、初解“知音”。
1、那么,他遇到了这样的人吗?伯牙称他为自己的知音,你能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这句话画上横线并读一读。
2、指名回答,小黑板出示:“子期,你真是我的知音!我在琴声中要表达的感情,你全都能领会。
3、提问: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作“知音“?
4、师小结。
三、细品“知音“。
(1)师导: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伯牙是一位琴艺高深的音乐家,而钟子期不过是一个砍柴的山野村夫,为什么伯牙却称钟子期是知音呢?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让感受到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请大家自由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还可以结合重点词在句旁写下自己的体会。
(2)学生按要求自读自悟。
(3)小组交流,资源共享。
(4)集体交流反馈。
1、这一自然段中,有一句话总的写出了钟子期与伯牙是知音,你找到了吗?
①根据回答,小黑板出示: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②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③指导朗读。
2、这句话概括写出了伯牙与子期是知音,那课文的哪些具体描写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感受到他们是知音呢?
①根据回答,小黑板出示:有一次,伯牙弹奏了一首表现高山的曲子,钟子期立刻兴奋地说:“好一座巍峨的高山哪!我好像登上了泰山,亲身感受到了那雄伟的气魄呢!”
②说说你对这段内容的体会。
③指导朗读。
3、伯牙还弹了什么曲子?子期听了有什么表现?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4、无论伯牙的琴声是想表现高山还是流水,子期都能领会。那么弹奏下雨的情景,子期能领会吗?继续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5、这富于变幻的琴声,子期听了,一一说出了琴声的含义。“一一说出”是什么意思?那么,当伯牙弹奏表现大雨滂沱的曲调时,子期会怎么说?当伯牙弹奏狂风怒吼的曲调时,子期会怎么说?当伯牙弹奏表现山崩地裂的曲调时,子期又会怎么说?
6、师小结。
四、感悟“知音”。
1、听完子期一次又一次准确说出琴声含义,伯牙作何反应?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为什么这里用“感动”一词来描绘伯牙的心情?
3、一次听懂可以让人激动,而一次又一次听懂对方心灵的表白,就会累积成感动。所以,此时此刻,面对这样一位与自己心灵相通的知音,伯牙才会感动地说(见小黑板)
面对这样一位一次又一次读懂自己的人,伯牙才会感动地说(见小黑板)。
五、升华“知音”。
1、钟子期仅仅是能听懂伯牙的琴声,懂得他感情的知音吗?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指名回答:他还是伯牙琴艺不断提高的动力。真正的知心朋友就是这样能够互相理解,共同进步。
3、有了钟子期的欣赏,伯牙才觉得弹琴更加有意思!可是现在,钟子期去世了,伯牙弹琴的动力也跟着消失了,如果你是伯牙,得知子期去世的消息,你会选择哪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为什么?
4、小黑板出示。
5、指导朗读。
6、你怎么看待伯牙断琴这件事?
六、总结全文。
现在,你能再来说一说什么是知音吗?
板书:
16 伯牙断琴
伯牙--知音--钟子期
案例《伯牙断琴》 篇5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黄石市开发区汪仁小学 柯莉
【教学背景】
由于年代的久远,与口语相脱离的文言文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越发艰涩难懂,怎样才能让那深邃而华丽的辞章走近学生?如何让学生学好、学深、学透?我决定做一次小小的挑战:丢开“读—赏—析”的套路,让学生先赏文,再在读中自由品味。我选上的《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全文只有77个字,却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那深厚情谊表现得淋漓尽致: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终生不再弹琴了。在课前根据文言文的特点(言文分离,行文简练),认真分析了学生的学情,设计了一套“自由”学习的活动教案,没想到得到了调研组几位专家的一致好评:将课堂交还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现将其中几个片段摘录如下: 【课堂写真】
片段一:课前谈话,做足铺垫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能说说几个这样的词吗?(引导学生说词)生1:白雪茫茫 生2:炊烟袅袅 生3:清风徐徐
……
师(出示):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这样的词 清风徐徐
杨柳依依
炊烟袅袅
明月皎皎 流水淙淙
芳草萋萋
春雨绵绵
白雪皑皑 师:同学们,大家一齐来读一读这些词吧!(生齐读)
师: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词都是描写美丽的自然景物。)
反思一:此环节的游戏设计,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而且能为后面的课文拓展做好了铺垫,看似简单的开头,其实为化解教学的难点,丰富学生的语言作了充分的准备。片段二:初读课文,划准节奏
1、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
3、指名读,生共同评议,在初步感知文言文的基础上读好节奏
4、师范读,生齐读,引导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师重点指导:(1)峨峨兮 / 若 / 泰山 洋洋兮 / 若 / 江河(2)伯牙谓 / 世 / 再无知音
反思二:为什么反复地读?学生在读熟文言文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为后面理解文言文做准备。毕竟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要想理解内容较难,只有通过一而再再而三的尝试读,加上老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才能锻炼学生在读中感悟。这也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片段三:自由学文,自找学法
师:读了这篇文言文,其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一句? 生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为什么?能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1:只要是伯牙心里想到的,钟子期一定会知道。因为他俩是知音!师: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生2:我选这一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能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2: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
生3: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生3: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太美了,像泰山一样巍峨!”伯牙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太美了!像江河一样广阔!” 师:说得太好了,请你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我是通过看后面的注释知道的。
师:是啊,结合注释来理解课文,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好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4:联系上下文理解
生5:读懂课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 „„
师:大家可真会学习啊!同学们,难道钟子期的琴声里只有高山,只有流水吗?还有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还有明月、青山、高兴、快乐、伤心、青草„„)师:是啊!伯牙的琴声何止高山,何止流水!(出示课前词语)师: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
生齐:“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伯牙鼓琴,志在芳草,钟子期曰: 生齐:“善哉,萋萋兮若芳草!” 师:伯牙鼓琴,志在炊烟,钟子期曰: 生齐:“善哉,袅袅兮炊烟!”
师: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曰: 生齐:“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
反思三:此处是一个“自由”学习的环节设计,让学生自己找出最能打动自己的句子,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是自己感兴趣的所以才会想法去理解它,这时又能锻炼学生自己寻找、掌握学习方法。尤其是后面的拓展练习,进行发散思维: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当伯牙的琴声中有清风、芳草、炊烟、杨柳之时,钟子期是如何赞美的,由于有了课前对“清风徐徐、芳草萋萋、炊烟袅袅、杨柳依依”等词语的积累,所以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容易,一下子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让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分析研究】
教授本课时我主要抓住重点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逐步引导学生体会知音的含义。为了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我设计了说话练习、拓展练习,还设计了《高山流水》的音乐欣赏,但这一环节因停电而未能进行。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读、思、悟,要求读得充分,读出韵味,读中理解,大部分学生达到了一点。课后经过专家的指导:画节奏这一环节的设计应调整到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通过自己反复读,放手让学生自己感知;在让学生领悟“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应先引导学生感受伯牙的伤心、痛苦,再去理解知音的难得,领悟“知音”两字的含义„„在今后的教学实际中,我将不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钻研并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真正学到学习的真谛:学习并掌握学习的方法,自己能感知、领悟。作为教师适时引导,及时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资料链接】
(1)古筝曲《高山流水》。
(2)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书中对这个故事的描述。
(3)伯牙在子期墓前,曾经写下的一首诗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 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
尺瑶琴为君死!2009、2010年黄石市教育学会教师下水作文比赛
【案例《伯牙断琴》】推荐阅读:
精品教案伯牙绝弦09-30
伯牙善鼓琴(教案)10-06
伯牙绝弦听课记录08-20
伯牙绝弦修改教案10-10
《伯牙绝弦》语文说课稿09-15
初中语文《伯牙善鼓琴》说课稿07-22
《伯牙绝弦》改写作文六年级800字05-11
小学语文公开课《伯牙绝弦》评课稿09-12
伯牙绝弦读后感优秀作文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