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自然现象作文

2024-09-17

有趣的自然现象作文(通用14篇)

有趣的自然现象作文 篇1

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一转眼,天空中就布满了乌云。“轰隆,轰隆”的雷鸣过后,一道明亮的闪电划破天空。现在的天空,就像个发怒的孩子,又哭又闹。

有的人在小跑着回家,省得雨大了被淋成落汤鸡;有的人干脆躲在家里不出来了。

过了一会儿,雨真的“哗啦哗啦”地下起来了。为什么会下雨呢?听妈妈说,雨是这样形成的:地上的水蒸发到天上就变成了水汽,水汽多了会变成云,云一遇到冷空气就会变成小水滴掉下来,这就是雨。

不一会儿,雨就停了。太阳一出来,天空中出现了一座七彩的彩虹桥。

今天虽然下了雨,可我的心情却像雨后的彩虹一样。

有趣的自然现象作文 篇2

一、一些词加“子”辈分发生◎变化◎

如:娘 (母亲) ———娘子 (妻◎子) ◎◎

大姑 (父亲的姐姐) ———大姑◎子 (丈夫的姐姐) ◎

小姑 (父亲的妹妹) ———小姑◎子 (丈夫的妹妹) ◎

大伯 (父亲的哥哥) ———大伯◎◎子 (丈夫的哥哥) ◎

小叔 (父亲的弟弟) ———小叔◎子 (丈夫的弟弟) ◎

大舅 (母亲的哥哥) ———大舅◎◎子 (妻子的哥哥)

小舅 (母亲的弟弟) ———小舅子 (妻子的弟弟)

大姨 (母亲的姐姐) ———大姨子 (妻子的姐姐)

小姨 (母亲的妹妹) ———小姨子 (妻子的妹妹)

很明显, 上面的例子中破折号前的辈分高于后面的辈分。

二、一些词加“子”意义范围缩小

如:枪———枪子 (子弹)

鸡———鸡子 (鸡蛋)

瓜———瓜子 (瓜的种子)

以上几例, 破折号前后的词呈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后面的只是前面的一部分。

三、一些词加“子”意义转移

如:电 (重要能源) ———电子 (构成原子的粒子之一)

新房 (新婚夫妇的卧室) ———新房子 (刚建成的房子)

四、一些词后加“子”感情有一定变化

如:儿———儿子

妻———妻子

嫂———嫂子

妹———妹子

单从意义上来说, 两者并没有多大变化, 但是在语言表达上后者比前者感情较深, 听来更显得亲切。

五、一些词加“子”意义不变但用法不同

如:钉———钉子

桌———桌子

杯———杯子

豆———豆子

前者可以受形容词或名词修饰, 而后者则不能, 我们可以说“铁钉、方桌、酒杯、黄豆”, 但一般不说“铁钉子、方桌子、酒杯子、黄豆子”;后者可以受数量词的修饰, 而前者则不能, 我们可以说“一枚钉子、一张桌子、一个杯子、一筐豆子”, 但一般不说“一枚钉、一张桌、一个杯、一筐豆”。

六、“子”在同一词中读音不同, 意义不同。

如:孙子 (zǐ) (表示尊称) ———孙子 (zi) (儿子的儿子)

老子 (zǐ) (表示尊称) ———老子 (zi) (父亲或男性自称)

小子 (zǐ) (年幼的人) ———小子 (zi) (男孩子, 有时含轻蔑意)

七、一些词加“子”词性发生改变

如:梳 (动词) ———梳子 (名词)

塞 (动词) ———塞子 (名词)

矮 (形容词) ———矮子 (名词)

男 (形容词) ———男子 (名词)

女 (形容词) ———女子 (名词)

麻 (形容词) ———麻子 (名词)

胖 (形容词) ———胖子 (名词)

瘦 (形容词) ———瘦子 (名词)

八、“子”词序颠倒意义不同

如:孙子 (儿子的儿子) ———子孙 (儿子和孙子, 泛指后代)

女子 (女性的人) ———子女 (儿子和女儿)

子弟 (弟子、儿子、侄子等) ———弟子 (学生、徒弟)

有趣的“省力现象” 篇3

从菜场出来,平平说: “妈,我们从南大宿舍区走吧,能少走很多路。”妈妈故意问: “你为什么不说‘南京大学’,而说‘南大’呢?”平平一愣,随即说:“省力呗。”妈妈笑了:“人们都在不自觉地挑最省力的词句说话,便出现了简称现象,如将‘南京大学’称为‘南大’,把‘美利坚合众国’称为‘美国’。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为报道、宣传方便,也热衷于给一些组织、事件定个简称。但有些国外机构在定简称时就出现了多样性,像‘世界贸易组织’,有的简称为‘世贸组织’,也有的称其为WTO,来个英文简称,不熟悉的人会不知所云。另外,简称也不能滥用,若你把上海吊车厂简称为‘上吊’,那个厂的职工不找你拼命才怪呢!”

回到家,平平越想越有趣,出了几道题目想考考同学们,你愿意接受挑战吗?

1下面词语我们常用,其实它们是“简称”,你能写出全称吗?

法国(

)

春运(

)

政协(

)

超女(

)

2在下面对话中,听话人对“省力”很不高兴,这是为什么呢?

(1)曹强第一次到城市打工,他家乡习惯把领导称为“头儿”。一天,他看到马经理,就大声打招呼: “您好,马头!”马经理的脸一下拉长了。

有趣的自然现象作文 篇4

2、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

3、春天三日晴。

4、早晚烟扑地,苍天有雨意。

5、一年之计在于春。

6、星星密,雨滴滴。

7、云下山,地不干。

8、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

9、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10、对时雨,连几天。

11、地黄有风,天黄有雨。

12、清早起海云,风雨霎时临。

13、风静又闷热,雷雨必强烈。

14、久晴鹊噪雨,久雨鹊噪晴。

15、星光含水,雨将临。

16、朝怕南云涨,晚怕北云堆。

17、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18、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19、南闪四边打,北闪有雨来。

20、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21、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22、天空灰布悬,大雨必连绵。

23、日落西风住,不住刮倒树。

24、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

25、云下山,地不干。云绞云,雨淋淋。

26、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

27、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

28、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

29、一日到暗,雨不断线,大雨明日见。

生活中有趣的现象作文 篇5

那是在我小时候的一个星期六的早晨,我早早地起来在客厅玩耍,忽然听见哗哗的水流声,我跑到厕所一看,原来是我老奶奶在刷牙:老奶奶挤了些牙膏,在嘴里刷了刷,从嘴里吐出一些泡沫。正在这时,老奶奶轻轻抠了一下牙,就被拿下来了,然后认认真真刷每一颗牙。我想原来牙可以拿下来呀,才刷的干净呀!我要是也把我的牙拿下来,不也能刷干净了吗?

我赶紧抠我的牙,可是怎么抠也抠不下来,我想一定是我的力气太小,我便用我的小帮手――牙签帮忙。我左抠抠,右抠抠,怎么抠也不下来。我跑去问妈妈,当我把我的想法一五一十地告诉妈妈时,妈妈听了捧腹大笑,对我说:“你老奶奶镶的是假牙,只有假牙才能拿下来。”我连忙嚷道:“妈妈,你快把我的牙拔掉,我也要镶假牙。”妈妈笑着对我说:“傻孩子,还是自己的牙好,吃东西香。你现在要好好保护牙齿,否则,真牙坏了就要拔掉,还要镶假牙。”从那天开始我就认真刷牙。

生活中有趣的现象作文 篇6

今天,我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爸爸买了一块“硅藻泥吸水地垫”,这块地垫长45厘米,宽35厘米,颜色是米白色,质地是硬的。爸爸告诉我,洗完澡,光着脚踩上去,地垫很快就会干了。我有一点怀疑,就去试了试。我把脚弄得湿嗒嗒的,一脚踩上去,脚垫是磨砂硬面,如同踩在细细的白沙上,吸走水渍。穿上拖鞋,我看见地垫上有一对脚印,没过一会儿就消失了,我用手摸了一下,真的干了,真是太有趣了!

我很好奇就百度了一下,硅藻泥是以无机凝胶物质为主要粘结构材料,硅藻材料为主要功能性填料,配制的干粉状内墙装饰涂复材料。它具有除甲醛、净化空气、调节湿度、释放负氧离子、防火阴燃、墙面自洁、杀菌除臭等功能。

没想到硅藻泥这么厉害,有这么多好处。

有趣的“生物钟”现象 篇7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也有高级的生物钟,那么,人体的生物钟在哪里呢?古代人们误以为日出日落通过眼睛将光线传送到大脑内的“生物钟”来控制睡眠。科学实验证明:人类的“生物钟”的确切位置在两个大脑半球的下面、间脑中的“神经内分泌器官”(南睡眠中枢加上松果体组成)。它感受外界的光与暗,使之和体内的时钟保持同一节奏。“生物钟”现象与松果体生产的睡眠信使melatonin(褪黑素,缩写MT)浓度曲线密切相关。MT必须在“光相”转为“暗相”时才能产生。实验证明MT是调理生物钟的一把钥匙。

众所周知婴儿刚出生时没有视力,也没有规律的夜间睡眠。以后逐渐有了视力,松果体开始分泌MT。在光照下,松果体停止分泌:在熄灯后,松果体启动分泌。6个月以后,MT的分泌产量逐渐上升,到了2.5岁时,产量达到了人生的最高峰。松果体分泌MT产量的高峰到了青春期开始下降,到了30多岁时下降到高峰期的一半左右。到了更年期,MT产量因人而异,但是下降是必然趋势,睡眠时间也会因此而缩短,甚至有人随年龄增大而失眠,俗话说“人生前30年睡不够,后30年睡不着”就是这个道理。

综上所述,很多朋友睡眠质量低,甚至出现严重睡眠障碍,这与松果体MT分泌不足密切相关。可以通过体外补充MT,来调节人体生物钟的昼夜节律,对于管理睡眠,有着积极的作用。

可是,很多人在服用MT后却并未感到睡眠改善,这是因为,口服MT经肠胃吸收后,进入肝脏后立即分解失效,以致达到脑中MT量极少,不能有效促进睡眠。因此体外补充MT,应选用MT舌下含化剂型(睡眠康宁含片):这种特制剂型是根据仿生学原理,使MT经舌下黏膜吸收,经过淋巴进入上腔静脉直达心脏。补充的MT能够100%进入血液循环,然后在10分钟内迅速地作用于脑中,对于失眠者有很大的帮助。

睡眠康宁含片答读者问

问:睡眠一直不好,而且越来越严重。又不想去医院,不想吃安眠药,用睡眠康宁含片可以吗?

浙江杭州 颜女士

答:睡眠康宁含片能通过调理生物钟增强睡眠,对各类失眠状况效果都很好。因为,它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经过卫生部批准的MT含化剂型,通过舌下速效含化方法。从体外补充MT,剂量小,吸收快,效果好,调整人体生物钟紊乱,使人甜蜜入睡。

问:睡眠康宁含片为什么要舌下含化?

江苏南京刘女士

答:舌下速效含化是一种重要的用药方法,它的目的是使药物直接到达心脏,而不先经过肠胃道,不先被肝脏分解。它一方面能保持药物100%吸收。一方面可以快速起效。

三年级作文有趣的现象 篇8

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就会有所收获。最近,我就有一个新发现。

前几天,天气很冷,我在浴室里刷牙,发现玻璃上有一层雾,还有一些小水珠,这是为什么呢?我深深不解。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科学课上的时候,科学老师给我们讲:“天冷的时候,玻璃温度很低,室内的温度较高,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上冰冷的玻璃时,就会凝结成小水珠附在玻璃的表面,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起雾现象。”听到了这些,我心中又有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不起雾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回到了家,一到家我就打开了电脑,我查到了可以用肥皂涂一层,等肥皂干了,再用干毛巾擦干净,这样处理后的玻璃就可以长时间不起雾了,这样的方法也可以用在眼镜上。大家都知道,天气冷的时候最怕起雾了。

看!这就是自然界一个有趣的现象,只要努力去探究,还会发现更多的有趣现象呢。所以我们要多多观察、多多研究、用心发现。带着问题寻找答案,就会有新发现!

一个有趣现象引发的思考作文 篇9

早晨,我打开门出去玩,突然,我眼睛一亮,只见一棵树下,一群蚂蚁正快速的移动着,原来它们是想爬到高处去避雨,因为快要下雨啦!我沉思着,突然一句谚语瞬间与我的大脑擦肩而过,我忽然清醒了,“蚂蚁搬家雨必晴!”呵!看来一会要下雨了。

我兴高采烈地跑回了家,拍着手笑眯眯地对妈妈说:“妈妈!今天不要洗衣服啦!等一会要下大雨了!”妈妈疑惑地问道:“是吗?你怎么知道的?”我胸有成竹地点点头,手背后,就像一位会占卜的神仙一样,得意洋洋地说:“过一会儿你就知道啦!”妈妈半信半疑地没有洗衣服,我满怀自信地坐在门前等待下雨。

过了一个小时,雨还没有下。又过了一个小时,雨还是没有下,我有些不安,两腿像灌了铅似的,着急的心想:“这句谚语会不会是真的呢……”中午,我和妈妈刚吃过饭,突然,我听到了一声雷响,接着,“哗啦哗啦”的雨声响了。我急忙跑到门口一看――啊! 下大雨啦!只见,天空灰蒙蒙的,乌云铺天盖地,大雨急急地下着,犹如一位雨神把一盆水倒下来。原来,那句谚语确实是真的,只是雨不会那么快就来临。

迁徙:神秘的自然现象 篇10

在海南省东方市四更镇四必村的沿海滩涂上,当你拿起胸前的望远镜对滩涂上的水鸟进行观察时,会为眼前的景象所惊呆:在离岸边大约500米的正前方,数只濒危珍禽“黑脸琵鹭”正排成一排,静静地站在滩涂上。“1,2,3,4,5……”,经过多次反复观察统计,最后确定眼前这群黑脸琵鹭是51只。51只,这个数量是多么地令人兴奋和激动啊!

黑脸琵鹭是国际性濒危鸟类,仅分布在亚洲东部。目前全球只有1000余只,而这51只就已占到了全球的5%。据当地渔民讲,这种鸟每年的10月来此地越冬,直到第二年4月才离开北迁。前几年它们的数量更多,如果它们全部聚集到一起,可以占到几亩地的面积!但是现在环境的质量已经恶化,就剩下这50余只。鸟类研究界一致认为,候鸟越冬地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漫长的迁徙之路

与黑脸琵鹭一样,许多鸟类如雁鸭类、鹆鹬类、鸥类以及一些小型鸟都是候鸟,它们夏天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美国的阿拉斯加和我国的东北地区等地繁殖。可是到了冬天,它们的繁殖地非常寒冷,于是候鸟们要迁至我国南方如云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岛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地越冬。这些地区冬天气候温暖,广阔的沿海滩涂和内陆湖泊蕴藏着越冬候鸟丰富的食物资源,是候鸟越冬的理想场所。有些候鸟如斑尾塍鹬、灰斑鴴、斑头雁、蓑羽鹤等,还可能南迁到比我国更南的国家越冬,如印度、孟加拉国和越南等国家。候鸟在越冬地停留的时间较长,从每年10月份开始,直到气候转暖以后,大约在第二年4月份左右才离开越冬地,差不多要居住半年或更长时间。可见,越冬地质量的好坏,在候鸟的一个生活周期中是多么的重要。

大多数候鸟是南北方向迁徙。我国被划分为南北两大动物区系,分界线是西起横断山脉北端,经过川北岷山与陕南的秦岭,向东达淮河一线。北部称为“古北界”:南部称为“东洋界”。在古北界繁殖的候鸟如白琵鹭、天鹅以及一些雁鸭类等,冬天会南迁到东洋界如长江流域以南的区域越冬。

在全世界范围内,主要迁徙通道有3条,即东亚一澳洲迁徙通道,中亚一印度迁徙通道和西亚一东非迁徙通道,其中每一条又有不同的迁徙路线。候鸟在迁徙过程中,大多数都不是从繁殖地直接飞到越冬地,而是在途中选择条件好的环境停留下来,进行休息和食物能量补充,这些途中的停歇地,我们通俗地称为候鸟的“加油站”。在我国,这样的“加油站”有许多,如鸭绿江口、黄河三角洲、长江口以及闽江口,内陆的森林区如湖南屏风界、江西的遂川鸟道以及云南的巍山鸟道等等,都是候鸟飞往越冬地中途很好的“加油站”。对这些停歇地的保护,也是保证候鸟顺利迁徙的必要条件。

迁徙:自然选择的结果

许多鸟类在迁徙时还要排成各种各样的队形,如雁、鸭和鹤类多以“人”字形迁飞;勺嘴鹬迁飞时形成一种长而宽的长链;椋鸟和鹬类迁飞时队形十分紧密,形成一个小团。所有队伍都要有带头的鸟,它们要很善于飞行,由于路途劳顿,它们还需要经常与其他同伴相互替换。也有些小型候鸟迁飞时没有形成一定的队形,鸟群松散。而猛禽如金雕等个体间飞行距离较远,甚至单独飞行。不论在迁徙的停歇地或是越冬地,候鸟都有警戒行为,如斑头雁,每天在夜间休息时,总要安排一只“哨雁”担任站岗放哨的警戒任务。如果发现外来之敌时,哨雁首先高声鸣叫,然后毫不犹豫地鼓翅起飞,与来犯之敌进行殊死搏斗。

不同鸟类迁徙的距离也不同。有些水鸟迁徙的距离较短,如一些鸭类在我国的东北地区繁殖,冬天迁徙到长江流域以南越冬;而有些鸟类迁徙的距离却很长,如北极燕鸥,夏天在北极繁殖,冬天却飞往南极越冬,行程1.8万千米。可见,为了寻求好的越冬地,为了能够安全地度过漫长的冬天,这些候鸟要付出多大的辛苦!候鸟在迁徙的途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可能会遭遇到自然界的威胁,体质较弱或年龄较小的鸟在途中就会死去。更可悲的是,我们人类也是这些候鸟迁徙途中最大的敌人之一。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成千上万的候鸟在途中被猎杀,不知有多少幼小的生命失去了它们的父母,也不知有多少可怜的父母失去了它们的儿女。

那么,候鸟为什么要付出如此大的代价进行迁徙呢?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目前为止,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因素:

季节性的气候变化是最主要的生态因素。北方的夏天花草茂盛,昆虫繁生,光照时间较长,为鸟类提供了最适宜的繁殖地;可是到了冬天,冰天雪地,食物缺乏,气候恶劣,因此鸟类不得不离开它们的繁殖地,飞往南方越冬。这种季节性的气候变化,每年反复地不断发生,久而久之,这种“后天获得性”就会被保存在遗传记忆中,成为鸟类的本能。二是有些鸟类学家从历史因素考虑,提出鸟类迁徙起源于新生代第四纪的冰川期。当时北半球冰川由北向南袭来,北方的天气极度寒冷,一切都被冰雪所覆盖,给它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利。恶劣的生活条件影响了鸟类的生存,迫使它们离开长久生活的故乡,向适宜的南方迁徙。以后随着冰川向北退去,鸟类便在夏天向北方迁徙。因此,冰川周期性向南侵袭和向北退去,促使鸟类形成了周期性的迁徙。这样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鸟类迁徙的本能。归根结底,鸟类迁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为许多鸟类的迁徙行为是先天的和可遗传的。

精确的导航系统

候鸟采取怎样的方式才能在飞往越冬地途中进行精确的导航定向呢?其实,人类早就对鸟类的导航定向现象有所了解,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进行系统和深入的探索。许多候鸟都可以依靠视觉,利用太阳、星辰、月球和陆地上的标志如山川、河流、建筑等进行定向。但是有许多鸟类在夜晚和阴天也可以进行迁飞,那么这些鸟类利用什么?针对这个问题,鸟类学家又提出了鸟类还可以利用地磁场、风向和嗅觉来进行定向,并用实验加以证明。鸟类学家在信鸽头部加一块磁铁,这样改变了信鸽所在地磁场的方向,发现信鸽在晴天仍能正常定向,这是利用视觉定向,但是在阴天信鸽的定向就发生了错误。有些学者用一对线圈在信鸽头上加上具有特定方向的磁场,结果信鸽在阴天放飞后的飞行方向随着磁极的改变而发生180°改变。其实,鸟类在迁徙过程中的导航是很复杂的现象,它们可以综合各种信息,利用各种方式进行精确的导航定向。

目前,已有一些有效的手段可以对候鸟迁徙进行研究。最简单的方法是对鸟类进行环志。鸟类环志是利用金属环和彩色塑料环佩戴在鸟的腿上,对鸟类个体进行标记,然后通过观察和回收记录来研究鸟类的迁徙路线。自1889年丹麦鸟类学家马尔顿用特殊标志的金属环标记候鸟以来,鸟类环志工作几乎普及到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环志,我们可以获得候鸟从环志地向何处飞、迁徙速度、迁徙路径等资料,还可以研究鸟类的寿命、性成熟的年龄、羽毛更换情况等等。

我国环志研究工作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快。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近30多个环志工作站,去年我国的环志数量达30多万只,已经位居亚洲前列。为了增加环志鸟被发现的几率,我们在水鸟,尤其是鹆鹬类鸟类的腿上佩戴彩色标记。彩色标记比金属环的尺寸大一些,更容易被观察到。根据国际对不同颜色标记使用的标准,不同的国家要使用不同颜色,如在澳大利亚西北部使用黄色,东南部橙色;美国阿拉斯加地区使用绿色;我国在上海崇明岛地区使用“黑白组合”,在丹东地区要使用“绿橙组合”。

目前对候鸟迁徙的研究还采用了卫星跟踪方法。在1997和1998年冬天,日本山阶鸟类研究所、日本野鸟协会和香港、台湾的研究者就采用了卫星跟踪的方法,对香港越冬地的黑脸琵鹭进行了卫星跟踪的研究。黑脸琵鹭从香港迁飞。沿着福建、浙江,江苏和长江口等东部沿海,多数的黑脸琵鹭都飞到了朝鲜西面的小岛上繁殖。利用这项技术,研究者成功地追踪了黑脸琵鹭的迁徙路线,为黑脸琵鹭的保护提供了很重要的资料。此外,我国还利用此方法,对青海湖繁殖渔鸥的迁徙路线进行了卫星跟踪。

“孟春之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这是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中有关鸟类迁徙的文字记载,说的是一年一度鸟类随季节变化的迁徙现象。2000多年以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就指出了秋分以后,一些鸟类由寒冷的国家飞向温暖的地方,有时要飞往更远更温暖的地方。从古至今,鸟类的迁徙一直是自然界中最引人注意的生物学现象之一。

一个有趣现象引发的思考作文 篇11

这是为什么呢?爸爸说这就是浮力现象。

为什么会产生浮力现象呢?因为浮力的大小,取决于排开液体的重量,盐水比清水重,所以盐水里受到的浮力比清水里大,鸡蛋才在清水里沉下去,盐水里浮起来。

有趣的大自然作文 篇12

我和妈妈漫步在美丽的公园里。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树的叶子变黄了,有的随风飘舞,像一只只蝴蝶飞落在地上。而有的树木,像松树和的叶子却不落,依然很绿。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资料查询,原来很多树的叶子表面积大,并且有许多气孔,要蒸发大量的水分,叶子落下来就可以减少树木中水分的消耗。松树、柏树的叶子表面积比别的叶子要小很多,本身消耗不了多少水分。而且,叶子的表面又有着很厚的蜡质层,使他既不怕冷,又不会蒸发多少水分,因此,一年看起来常青。

自然界的共同进化现象 篇13

关键词:自然界;生物;共同进化;榕树与榕小蜂;热带雨林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207-02

在高中新课程课本(必修2)中提出了“共同进化”这个概念,它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又称协同进化。

自然界中所有生物种都处于生态系统中,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生物利用并改变着物理的环境条件,改变了的环境条件又反过来制约或影响物种进化。例如,元古代蓝藻的光合作用造成大气自由氧的增长和C02含量的下降,导致需氧的真核生物的繁荣和蓝藻自身的衰落。

自然界不存在孤立的物种进化,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内的进化表现为该物种与其他生态上相关的物种以及相关的环境相互关连、协调,保持相对平衡的共同进化。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几个自然界生物与生物共同进化的几个典型实例。

一、榕树与榕小蜂的共同进化

榕树又叫无花果,一朵花比我们书本上的一个句号还要小很多,与一般显性花不同,许多朵花簇生在一个膨大的花序托里面,构成一个隐头花序。花很小很幼嫩,容易遭到昆虫的噬咬破坏,故经过长期的进化的过程后发展到现在的花序将所有的花包裹起来,达到保护花的目的。这在进化史上是一大进步,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个问题:谁来给它们传粉?甲虫、蝇类、蝶类、蜂类和蚊类等各有不同口器,但都不能完成这一任务。谁能完成为榕树传粉的任务呢?一种特殊的昆虫最终演化出来,这就是榕小蜂。以雌雄异株为例,雌株上只有雌花,雄株上有雄花和瘿花。瘿花是雌花特化的一种中性花,不能结实,只供榕小蜂产卵,然后孵化出新一代榕小蜂;瘿花柱头很短,正适合榕小蜂产卵器的长度,因而榕小蜂可以在每个瘿花的子房里产下一个卵。经过短暂的孵化后幼虫出来并占据瘿花子房,这时榕树像哺育自己的胚胎一样源源不断地向它们提供营养。由于被幼虫寄生的榕树只开雄花不结实,整年的光合作用产物几乎全用在培育几十万只小蜂上了。那么榕树自身繁殖所需的种子又从何而来呢?也许是受自然造化的捉弄,一些小蜂误入歧途,从雄性榕树上飞到雌性榕树植株上,等待它们的只有雌花。雌花花柱很长,小蜂钻进去后由于产卵器太短,无法产卵,而在寻找产卵地的过程中,就把身上的花粉擦到了雌花长长的柱头上,完成传粉作用。那些本来要寻找瘿花却误入歧途的榕小蜂在耗尽体力之后,满腹怀卵死在花序内,没有按照生物的本能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而是充当了植物的信使。最为奇妙的是,每年春季,当小蜂大量成熟飞出寻找瘿花时,榕树却只有大量的雌花序,长有瘿花的花序不足20%,也就是说榕树以精确的时间差迫使绝大多数小蜂为它服务,只传粉不产卵。这似乎是一种无谓的牺牲、无偿的奉献。其实不然,榕树由于榕小蜂的传粉结出种子,经历若干年长成大树后,榕小蜂的后代何愁找不到更多的栖息与繁育之地呢?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榕树由雌雄同株进化为雌雄异株,由雄花分散在四周进化为集中在花序口部,雌花由既能结实又能抚育幼虫的低级阶段分化成专供小蜂栖息的瘿花。雄蜂由于一辈子都在密闭、黑暗的花序内生活,翅、眼和步行足退化,体色褪淡,雌蜂则产生可以削扁头部往花序里钻的结构。“榕-蜂”之间相互适应、相互选择,形成一对一的专一性共生关系,它们“合则皆旺,分则皆亡”。世界上有700多种榕树,我国有100多种,也就是每一种榕树都有自己特有的榕小蜂。需要指出的是,人工栽培的无花果已经是一个不需要小蜂传粉,靠无性繁殖结实的人工选择的品种。

二、热带雨林中的蜂鸟与传粉植物、兰花与蜜蜂共同进化

在南美热带雨林,蜂鸟是许多种类植物的传粉者。蜂鸟的喙可分为两种类型:长而弯曲型和短而笔直型。第一种类型的鸟适合在略微弯曲的长筒状花中采蜜,这类花分布广泛且产蜜量高;第二种类型的鸟适于在短小笔直的短筒状花中采蜜,这类花分泌的花蜜一般较少,但常能吸引许多传粉昆虫。尽管长喙蜂鸟也可以取食短筒花中的蜜,但更偏爱长筒花,而且只要它们停留在短筒花附近,就会受到短喙蜂鸟的驱赶。长喙蜂鸟飞行速度快,可以长距离地飞来飞去取食那些不能被短喙蜂鸟利用的花蜜。有趣的是,依靠蜂鸟传粉的植物几乎都能分泌同等数量的花蜜,可能是因为蜂鸟不屑光顾那些产蜜量不高的花。南美热带雨林有很多兰花,依赖某一类蜜蜂传粉。其实兰花不分泌花蜜,但花瓣分泌细胞可释放香气,雄性蜜蜂喜欢停落在分泌区沐浴香气,并带回自己的巢室中储存起来甚至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促使自己的触角腺分泌能够吸引雌性的激素。每次进入兰花,雄蜂落在唇瓣上,头部恰好触到花粉块基部的黏盘,离开时便带走一团胶状物的花粉块。飞到另一朵花时,花粉块恰好又触到有黏盘的柱头上,为兰花完成授粉。颇为有趣的是,这些兰花对传粉动物要求极其细致,体型过大或过小的蜜蜂都不适合兰花的形状,因而不能触及其生殖器官。不同种类的兰花分泌不同类型的香气,而不同种类的蜜蜂则选择不同的芳香型。因此,生活在同一地区的兰花便能各自吸引与其相对应的蜜蜂为自己传粉。

三、食虫蝙蝠与昆虫的共同进化

由于食虫蝙蝠利用回声定位捕食夜行性昆虫,很多昆虫进化出超声波听觉及相应的行为反应,防御回声定位蝙蝠的捕食。Rydell认为,蛾类探测到与蝙蝠距离大于5m时,仅简单地改变飞行路线,探测到与蝙蝠距离小于5m时,倾向于盘旋或向地面俯冲。据估计,蛾类随机性或不确定性的逃跑行为,使其在野外被捕食的几率下降了40%。也有昆虫探测到蝙蝠的回声定位信号后并不是消极逃避,而是积极反击。如灯蛾科一些物种对极高强度的蝙蝠超声波信号释放出强烈的超声波“滴答”声,削弱正在进行来犯的蝙蝠的回声定位能力。Fullard等认为灯蛾科昆虫的滴答声可能通过产生一系列错误回声阻塞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从而影响对捕食目标范围的测定。而很多没有超声波敏感听器的夜行性昆虫,体形不是非常小就是非常大,与同域回声定位蝙蝠采取不同的活动时间,通过多种飞行方式隐藏自己等来对付蝙蝠的捕食。但食虫蝙蝠也有对策。针对某些具有听觉防御的昆虫,食虫蝙蝠进化为使用具有不可探测性的高频或低频回声定位信号探测识别猎物,大大超过同域蛾类的听觉能力。空中搜索的蝙蝠使用复杂的声波定位系统捕捉昆虫翅的信息,确定猎物位置、距离甚至种类。所有飞行捕食的蝙蝠在最后攻击阶段回声定位脉冲间隔降低,这一线索为具有听器昆虫所编码并判断“无蝙蝠”“蝙蝠很远”或“蝙蝠很近”。对此,很多蝙蝠进化出适应地面搜索的捕食模式,靠近地面或围绕植物搜寻猎物时,使用视觉或利用昆虫在植物中活动的声音、扇动翅的声音或为交配而发出的鸣声来捕食昆虫,更多的是利用回声定位作为导航的工具,而不是作为对猎物的探测器。一些地面搜索蝙蝠在靠近猎物时甚至完全停止其回声定位信号,捕食具听器的蛾类数量大增。

描写自然现象的作文 篇14

当熊发现蜂窝的时候,它会立刻通知獾,而后,它们奔向目的地,熊躲在一处,而獾则毫不畏惧的冲向蜂窝,任凭蜂的叮咬,因为它坚硬的外壳是不怕的。待蜂死后,獾也品尝的差不多的了,于是,熊就享受着那些蜂蜜。从不抱怨,因为没有熊,獾找不到蜂巢,而没有獾,熊也无法享受美食。

动物与动物之间尚可以如此,那么,人与人之间呢?即便是合作,也总是试图牟取私利,背后抱怨,算计,吃不了亏。其实,能吃亏,吃的了亏得人才能通向成功,总是算计着别人的人,不仅显得没气质,更是替自己铺好了失败的道路。我家后院种着不少花,记得有一个晚上,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即使呆在屋子里,我还是感受到了这天气的“声嘶力竭”。然后,我就为那些花担心。

待第二天后,我去院子里看,果不其然,一片狼藉,花瓣零落,但与此同时,我也发现,那些花更娇艳了,有些,竟然绽放了!那么不可一世。我在想,那个晚上,这些花是怎样与暴风雨进行着斗争呢?或许,面临这个连根拔起的危险,或许无可奈何的看着风吹弱自己的身躯,但它们却愈发坚强,伸展着自己,就在一夜之间怒放!转视人类,曾有多少人,因受不了苦难,受不了挫折,而轻易地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或者是甘愿堕落了呢?

上一篇:环保教案下一篇:小学生作文:游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