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温度》教学设计

2024-09-29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温度》教学设计(共12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温度》教学设计 篇1

《温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温度的实例,探索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体验用带符号(“+”或“-”)的数表示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必要性,理解用这样的数表示温度的实际意义。

2、通过在温度计上标记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活动,体会零上温度、零摄氏度、零下温度在温度计上的位置与顺序关系,会正确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

3、会用带“-”的数表示零下温度,并能比较两个零下温度。

教学重点: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零下温度。

教学难点: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天气预报音乐

2、揭示课题,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与温度有关的数学知识。(板书课题)进行新课探索新知

一、出示几个城市的气温情况课本情境图表示气温

1、生观察情境图,并汇报从图中你知道什么,说一说:

2、用喜欢的方式表示北京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

3、教师讲解统一的表示方法

用“+”表示零上温度,用“—”表示零下温度,北京的最高温度写作+5℃或5℃,最低气温零下2℃写作—2℃,正号可省略,负号不可省略。

二、温度计上标注温度

1、认识温度计

2、北京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在温度计上标注

(抽生上台标并汇报方法)

4、生独立在课本上标出其它城市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强调“+”和”_”在温度计上可不写)小结: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零上温度在0℃的上面,零下温度在0℃的下面。

三、比温度

1、出示表格:填一填,说一说哪个温度最低

2、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3、组内交流讨论说出温度最低的原因

4、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零下温度数值越大温度越低,零下温度与零摄氏度距离越远温度越低。─

围绕新知 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读温度

2、判断对错

3、联系生活解决问题(课件出示)全课总结:

通过学习,你知道什么? 板书设计:

温度(℃)

+

————

零上温度

——————

零下温度 北京

_2℃─────

+5℃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温度》教学设计 篇2

出示幻灯片1:本校概况。

师:请一位同学读题, 我请第一组同学拨第一个数, 第二组同学拨第二个数, 第三组同学拨第三个数。

老师检查并巡视一周。

师:同学们拨的都很正确, 说明同学们对万以内的数学得比较扎实, 我这里还有另外一组数, 也想请同学们用计数器拨出来。

出示幻灯片2:我国2003年茶叶、甘蔗和油菜籽的总产量。

师:用你手中计数器能拨出来吗?不能了吧, 因为这三个数都太大, 后面都带有万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认识整万数。

师:那我们怎样才能用计数器把这些数字表达出来呢?

学生讨论, 老师引导。

师:有同学想到了, 把两个计数器合并起来。

出示幻灯片3:两个合并在一起的计数器。

师:很显然, 合并起来的计数器, 计数单位肯定要发生变化了, 怎样变了?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板书:1.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计数单位。

师:为什么要这样改变?因为我们国家计数单位采用“满十进一”的方法, 从右向左, 个、十、百、千, 第五个应该是万, 因为10个一千是一万, 那10个一万就应该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动画分步显示计数变化过程。

师:在原来的计数单位上又新增了计数单位, 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对照计数器并一起朗读。

师:新增了计数单位到底有多大?我们用人民币来感受一下。

出示幻灯片4:人民币的数量逐步增大, 从100到1000万。

师:计数单位增加了, 新增的计数单位也占有一定的数位, 那么以前的数位顺序表是不是也应该作相应的调整呢?

出示幻灯片5:数位顺序表。 (幻灯片略)

教师板书:2.认识数位顺序表。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这个表有哪些特征?

学生回答, 老师补充。

师:按照我国的计数规则, 从右边起每4位为一级, 个、十、百、千为个级, 万、十万、百万、千万为万级, 这就是数级。

板书:3.学习读写整万数。

师:有了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 我们就可以去认识更大的数了, 现在可以用你手中的计数器把刚才例题中大数拨出来吗?

用计数器拨出我国2003年茶叶、甘蔗和油菜籽的总产量。

师:请同学们对着计数器把拨出来的数写出来, 并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老师引导, 并进行评价。

师:如果不用计数器, 你会很快的读出整万数吗?

学生小组交流, 得出读写数的方法:分级, 每4位为一级, 画虚线, 左边万级右边个级, 先读万级, 万级是多少, 就读多少万。写数:先写万级上的数后面加4个0。

师:现在我们做一些练习来巩固一下。

出示幻灯片6:巩固练习。 (幻灯片略)

师:同学们对本节课的知识学得很好。其实整万数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我请同学们来阅读并悬赏几组图片。

出示幻灯片7~9:盐城本地的地方资料:面积、人口、资源、工农业生产。 (幻灯片略)

师:很好, 透过这些数据, 同学们不仅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 而且了解到了我们盐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 同学们有没有作为盐城人的自豪感?

学生回答。

师:美丽的盐城期待着同学们去建设、去奋斗, 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学习, 多读书, 为把盐城建设的更加美好做出我们的努力。本节课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温度》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通过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生游戏互动——《报数游戏》。教师宣布游戏规则:从第一名同学起开始报数,当报到的数是5的倍数的时候,不能直接说出这个数,必须用字母m来表示。学生报数,教师适时询问m所表示的数字是几,并板书。当全部报完时,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字母可以表示一个不确定的数,引出课题《字母表示数》并板书。

二、出示儿歌,探索新知

1.儿歌接龙游戏。

出示儿歌:1只青蛙4条腿,2只青蛙8条腿……,让学生进行儿歌接龙。提问:这样说下去能说完吗?改怎样用一句话来表达这首儿歌呢?(学生畅所欲言)

2.如果用字母a表示青蛙的只数,你能用字母表示这首儿歌吗?(学生组内探讨,集体汇报,教师点拨)

3.老师这里有三种不同的想法,你同意吗?并说说理由

出示三种说法:a只青蛙a条腿;

a只青蛙b条腿;

4只青蛙4a条腿.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想法。教师点拨,指导学生理解第一种说法没有关注数量之间的不同及关系;第二种说法注意到了数量的不同,但是没有将它们的关系表达出来;第三种说法用字母表示出了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

指导学生4ⅹ啊可以写作4·a或4a,数字一般写在字母前面(板书)

4.出示儿歌,让学生试着用字母来表示

1只青蛙1张嘴,

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

4只眼睛8条腿;

……

请学生自主完成,并全班汇报,教师点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字母表示数的重要性。

5.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还用到字母表示数。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点拨。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4×b= x×5= ɑ×c=

1×x= ɑ×b= x×x=

2、手势判断对错。

(1)b×2可以写成b2 ( )

(2)b+b=2b ( )

(3) ɑ+5可以寫成5ɑ ( )

(4)6-c=6c ( )

(5)d÷7=7d ( )

3、用线段把左右相等的数连起来。

比ɑ多2的数 ɑ2

比ɑ少2的数 2ɑ

2个ɑ相加的和 ɑ+2

2个ɑ相乘的积 ɑ-2

4、在括号里填写含有字母的式子。

(1)一件上衣ɑ元,一条裤子比上衣便宜12元。一条裤子( )元。

(2)小刚每天看课外书15页,a天共看了( )页。

(3)一辆公共汽车上原有35人,到新站下去x人,上来y人。现在车上有( )人。

四、课堂小结,加深理解

在数学中字母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在生活中字母表示数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大家以后要灵活应用。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63页试一试

板书设计

字母表示数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篇4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学习目标

经历数对的抽象过程,探索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数对与方格纸上的点的对应关系,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发展空间观念与推理能力。学习过程

一、导入

(阅读资料:我国研发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性能大大超过美国的GPS……)

提出问题: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如何定位的呢?(这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就从今天的“定位”学起,引入今天的课题,迎合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动力。)

二、探究新知

1、确定每个位置有对应的一种描述方法(1)描述自己的位置

(2)以班长的座位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个座位却有两种(第2列第3行,第3排7号)不同的说法?(生:因为数的起始位置不一样)

(3)规定起始位置,并用数学语言来表述

(横向称为“行”,纵向称为“列”。让学生用“第几列第几行”来表示自己的位置)

2、探究位置的记录方法

(1)让学生用“第几列第几行”来记录座位(2)让学生说出这样记录的感受。(生“麻烦”)

(3)同桌合作,探究出一种新的简洁的记录方式,以班长的座位为例“第2列第3行”。

(4)全班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生1:︱2,3﹂(师评“思维很有创新”,评价语言很准确)

生2:(2,3)

(5)向大家介绍用数对表示座位(6)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座位

3、在方格图上用数对来表示位置

(1)出示淘气班的座位图,让学生描述淘气的位置。

(2)提出问题:谁有疑问?在表示之前我们应先做什么?

(生“从哪边开始”,师评“思维很严谨”)

(通过思考让孩子在头脑里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在用数对表示位置前,首先要确定起始位置,也就是座位图的左右与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将座位图抽象为方格图,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发现。

(每一列的座位抽象为方格纸的纵线,每一行的座位抽象为方格纸的横线,座位抽象为方格纸上的格点,让孩子经历了一个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

(4)在方格图上找淘气(2,4)笑笑(1,1)的位置

4、加深对数对的理解,引出“有序数对” 引导学生区别数对(5,3),(3,5)的意义

(生“列在前行在后”,师评“话不多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1:黄车的位置

(生“黄车在第3列第1行,就是(1,3),后改为(3,1)”,师让生提出建议:以左下角为起始位置,先看在第几列在看在第几行,师并提议“伸出左手放在左下角的位置”)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温度》教学设计 篇5

何永锋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80——81页。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按照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顺序,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具准备:课件组标志、宝盒学具准备:方格纸,小图标 设计理念: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小组学习,又显示个体;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做游戏:找宝

1、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生:喜欢。)

师:我们今天来玩一个找宝游戏,(请两名学生,一名把宝盒藏在教室的某一个书桌中,另一名去找)

师在学生找时问:“容易找吗?(生:不容易)

师:“怎样能找得快些?(生:要是知道他藏在哪就好了)

2、师:“ 那好老师透露给你一条线索;在教室从左往右数的第二组同学的书桌里。

(生马上去第二组挨座翻看)

师:“现在容易找吗?(生:还行,快找到了)

师:“你能不能一找就准呢?(生:有点难)

2、师:请同学们再告诉他一条线索,让他一找就准。

(生:在第5个,学生马上到第五个座位找到了宝盒)

4、师:“刚才老师和同学们给他提供了准确的信息,这位同学才能很快地确定宝盒的位置,其实确定位置很讲究方法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确定位置。(出示课题:确定位置

(一))【设计意图:探索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数据】

二、探究新知,引出数对。

1、说说班长的位置

师:“刚才提供了两条信息,才能迅速准确地确定宝盒的位置?(生:2个)

师:“是哪两条信息?(生:第几组,第几个)

师:“用这两条信息谁能说一说班长的位置?

(生1:我在第3组的第4个座位)

2、引出数对说的不错,现在来观察小青班的座位图。

观察者是站在老师的位置观察(从左往右数第一组、第二组等等)请问:小青的在什么位置?(第3组第2个)说的非常好!谢谢!(生在练习本上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小青的位置。)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刚才我们用一对数(3,2)表示位置,这种方法也叫做用“数对”表示位置,“数对”的表示方法是先表示横的方向,后表示纵的方向。通常要在两个数字外面加上(),中间用“,”隔开。

读作:数对32 这里的3和2表示什么意思?(生:第3组,第2个)

学生回答:3是表示第3列,2是表示第2个。第3组第2个和(3,2)两种表示方法,哪种更好些?为什么?

师:说的真好!

3、再来说一说(1)小敏的座位是(2,3),小华的座位是(4,4)。(2)(1,4)表示的位置是第 组第 个,他是();(4,3)表示的位置是第 组第 个,他是()。(2,3)和(3,2)作比较。再说说(4,4)表示什么意思?

三、说说自己的位置你们会用数对表示小青他们的位置了(课件)下面也用数对说说本班同学的位置。

1、说说自己的位置

2、师:刚才,几位同学说得都很好,下面请同桌互相用数对说说自己的位置。

3、在方格图中找位置。

师指一列的同学问:“你们都在第几列?表示你们位置的数对中都有几?”

(生:第一列,我们的数对中都有1。)

再请第一行的同学起立,大家说说你们的数对中都有数字几?为什么?(生:都在第一行,所以数对中也都有1)

师说:“现在如果把每列的同学看成一条条的纵向的竖线,把每行的同学看成一条条横线,同学们闭上眼睛想想我班就变成了什么样?

生:全是格了。

师出示棋盘问:“像不像这个遍布方格的棋盘。(生:像)

师用手在棋盘下边和左边边指边说:“如果棋盘这里横向上的数分别表示第一列、第二列„„,纵向上的数分别表示第一行、第二行„„,那么,你能在这张图中用棋子摆出自己的位置,然后再用数对标出来吗?(找两名同学到棋盘上摆一摆,标一标。)

请其他同学们拿出方格图用圆点标出自己的位置,并在圆点处用数对标明,(师巡视,留意将点标在方格里,和标在交*点上的两类学生。)

学生展示汇报:

师问摆棋子的学生1:“你能给大家介绍介绍你为什么把棋子摆在这儿吗?”

生边比画边介绍:“我的位置是(4,3)我先在底下这排数字中找到4,再到左边这排数字中找3,把棋子摆在这两条线的交*点上。”

师:“谁和他的方法一样请举手。”(一多半学生举手)

师:支持率真高啊!

师指生2摆的棋子问:“这位同学摆的对吗?谁支持他?”(只有两人举手)

师:“为什么支持的同学这么少?”

生:“好象摆错了。”

师:“为什么这样想?”

生:“他摆在格里了,格左面有两个数字0和1都和棋子挨边,格下边的数字1和2也都和棋子挨边,这样就看不出他摆的是数对几和几了。”

师:“是啊,看来我们要把表示自己位置的点标在横线和竖线的交*点上。”

再让刚才摆错的学生用粉色棋子摆摆自己最要好的一个朋友的位置,让同学们猜你的朋友是谁?

生刚摆完,同学们就七嘴八舌的答出这个学生的名字。

四、用数对表示身边的建筑 练一练1

师:数对不但可以表示教室里的位置,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下面我来考察一下,大家今天学习的怎么样。

师:这是小青学校附近的地图,说一说学校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用数对表示。图中还有哪些建筑物在什么位置? 用数对表示。

师:指表格中,邮局与银行、图书馆与公园的数对让生观察比较,这三组数对有什么关系,说明了什么?

生:邮局、学校、图书馆的数对后一个数都是3,前一个数就不一样了。

师:再看看他们的位置。

生:位置不一样,一个比一个往后。

师:“也就是说数对里,虽然后一个数相同,但因为前一个数不同,所以位置也不一样。”

再指表格中,图书馆与学校的数对让生观察比较,这两组数对有什么关系,说明了什么?

生:“这两个数对的前一个数相同,但后一个数不同,所以位置也不同。”

师:同学们真聪明,练一练2(1)说一说游乐场各景点的位置。

(2)现在小敏的位置是(4,2),她要到溜冰场去,请画出路线图。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1:“我认识了数对,会用数对表示位置。2:“我学会了在方格图中表示自己的位置。”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确定位置)。利用这个本领,我们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只要你有一颗好奇的心,你就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在等着你去发现、去研究!

六、你知道吗?

1、拓展,介绍地球经纬网知识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有着更广泛的用途,下面让我们打开所藏的宝盒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在地球仪上有横线和竖线,连接南北两极点间的竖线叫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圈叫纬线,根据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现在你知道我们国家是怎样迅速找到汶川位置的吗?如果我们不能马上确定灾区的位置,那后果会怎样?由此看来,准确的确定位置对我们来说怎么样——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确定好自己的位置,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为学生准备课外的知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由数学上的位置到学习中、生活中的位置,二者虽不尽相同,但对学生具有引领和教育价值,从而体现数学的大教育观。)

七、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

(一)第几组第几个第3列第2个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温度》教学设计 篇6

第三单元 小数乘法

马河口中心小学

黄 雷

文 具 店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结合进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教学重点: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1、回顾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的简便运算。)

2、3×4 的表示什么意思? 0.2×4 表示什么意思? 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3、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 学问题。然后对“买 4 根棒棒糖需要多少钱?”展开讨论。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引 导学生观察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 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参与指导解释疑难问题)

三、点拨升华 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 和的简便运算。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 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五、当堂训练 1.算一算。0.4×5= 0.2×5= 0.6×5= 0.3×6= 0.2×7= 0.6×9=

2、完成学案第三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六、拓展提高 笑笑看见远处的闪电以后,经过 6 秒才听见雷声,如果雷声在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 0.34 秒,那么笑笑离闪电有多远? 先独立 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教材第 34 页“练一练”的第 2、3 题

小数点搬家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乘、除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这一规律计算小数乘法。教 法:引导、发现法 学 法:小组和做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1、预习检查 蚂蚁开了一家快餐店,顾客真不少。小数点说我去玩一玩。顾客 都跑光了,山羊急忙打电话:小数点快快回家。小数点接到电话急忙 回家。他随便找个位置就跳了上去(1.00)。过了一会,小数点觉得 很奇怪“没有顾客”?为什么会这样呢?小数点想了想,说我要搬搬 家。于是小数点搬到了 4 的前面(0.10)这时就有一些动物来快餐店 了。小数点很开心,想着“太棒了那我再搬一次家吧” 小数点又往左 再搬了一次家(0.01).山羊的快餐点生意好极了。小数点开心极了,想着“我真是个天才”。来了这么多客人,山羊真开心呀,可月底一 算亏本了。热心的小数点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往右搬,这是快餐价29格会发生怎样变化呢? 以故事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小数点的移动引起 的变化的理解。

2、同时利用上面的故事引入新课。并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观察下列数中小数点位置的变化: 0.01 0.1 1 小数点向右移动 向右移一位 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 10 倍 向右移两位 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倍 向右移三位 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倍 ……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三、点拨升华 小数点不管是向左移,还是向右移,位数不够时用0补。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组内交流,有难度的在全班交流。

五、当堂训练

1、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那么这个数扩大()倍;如果 这个数要扩大到原来的 100 倍,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应向()移动()位。

2、把下列数由大到小排列 2.3 12.3 2.4 2.33 1.9 学生独立做,后组内交流。

六、拓展提高 有比 3.5 大并且比 3.6 小的小数吗?如果有,有多少个?请写出 两个这样的数。先独立做,最后班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教材第 36 页“练一练”的第 1、2 题

第二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针对学案预习中的错误进行点评。各小组汇报问题。

二、出示目标 直接出示本节课的练习目标 开门见山

三、练习过程

1、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那么这个数扩大__倍;如果这 个数要扩大到原来的 100 倍,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应向 移动 位。

2、将小数点向左移动数变小: 向左移一位 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向左移两位 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分之一 向左移三位 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分之一

3、P37 页第 4、7 题(先独立做,最后集体订正)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四、点拨升华 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就缩小,向右移动小数就扩大。独立思 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1.414×10 =

18.1×100=

53.8×10 =

43.21×1000=

0.12×100=

0.01×100=

六、拓展提高 某品牌餐巾纸一提(10 卷)的批发价是 28.5 元,一卷的零售价 是 3.00 元。该品品牌餐巾纸一卷的零售价与批发价相比相差多少? 先独立做,最后班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教材第 37 页“练一练”的第 3、5、6 题

广

教学目标 :

结合实际情况,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 系。初步沟通整数计算和小数计算方法,体会“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明确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推导过程。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准备 复习

下面的数与 0.659 比较,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0.659

6.59

6590

65.9

0.0659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观察 P38 街心广场图:这是美丽的街心广场,街心广场的中间是花 坛,花坛周围铺满了地砖.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你从图中还能 得到哪些信息?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街心广场、花坛、地砖都是长方形的。它们的长和宽.街心广场长 30 米,宽 20 米;花坛长 3 米、宽 2 米;地砖长 0.3 米、宽 0.2 米.1、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2、花坛的面积?

3、地砖的面积?

4、三个长方形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面 积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

(二)小组交流讨论。以后我们计算小数乘法时,先按照()乘法计算,然后再 看两个乘数一共有()位小数,就在积中从()向()数出几 位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

如“0.3×0.2”可以用竖式计算。(教师板书乘法竖式)0.3 × 0.2=0.0 6计算时可以先算 3×2=6,再看两个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 积中从右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0.3×0.2=0.06。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三、点拨升华 计算小数乘法时,为了防止在积的小数位数上出错,可以在计算 之前,就正确确定出积的小数位数,等计算结果得出后,再与已确定 出的小数位数相对照,看是否一致辞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 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五、当堂训练

1、先判断积是几位小数,再计算。

0.78×0.3

1.53×2.25

16.7×18.2

0.001×0.01

15×0.723

0.05×0.05

2、完成教材第 39 页“练一练”并交流。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 流。

六、拓展提高 不用计算,直接填空。

(1)0.7×0.9 积是()位小数。

(2)0.38×0.26 积是()位小数。

(3)23.8×0.6 积是()位小数。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教材第 39 页“练一练”2、4、5 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 的应用。

2、能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重点: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针对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点评。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出示包装主题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呈 现教学目标,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1、两个乘数都是小数怎么办?

2、为什么要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二)小组展示成果。

1、转化成整数,列成竖式。

2、2.8 ×0.8 2.2 4

3、讲算理和算法。

四、当堂训练

1、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6×0.8 = 288

0.78 × 0.04= 312

3、直接得数。0.6×0.7=

0.9×0.1=

0.8×5=

4、判断题:

①一个两位小数乘一个两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

②因为 8×2=16,所以 0.8×0.2=1.6。()

③一个数除以 0.8 等于 0.7,这个数是 0.56。()④在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按照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只要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就行了。()

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五、点拨升华 计算小数乘法时,先把小数看作整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在算出的 积里补上,小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位。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 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七、达标检测 完成第 41 页第 1、3、4、6 题,在组内交流。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八、拓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

草原牛的身高是蒙古牛的 1.2 倍,体重是蒙古牛的 1.4 倍。草原 牛的身高、体重各是多少?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九、作业布置:教材第 41 页“练一练”的第 2、5 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主题图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 应用。

2、能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末尾有“0”的数的乘法计算。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1、计算下面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

4.8×0.3

9.6×0.8

2.6×2.1

1.3×2.2

2、请你很快说出下面算式的积是几位小数? 第一组:2.5×0.3=

2.5×0.33=

2.5×0.333=

2.51×0.333= 第二组:7.2×1.4=

0.72×1.4=

7.2×0.14=

0.72×0.14=

3、南美赤道地带的三趾蛞蝓是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它在地面 上每分大约爬行 2.2 米,在树上的爬行速度是地面的 2.15 倍。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并出示教学目标。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1、交流自学情况:一条春蚕土吐丝的长约多少千米?? 列出算式:1.2×1.25=

2、小组展示成果。(展示部分)

3、交流估算方法。

4、交流计算方法。如何列竖式,每一个乘法的数位怎样对齐?结合上 一课的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的关系进行研究。

5、规范小数乘法竖式写法。

得出结论: 第一个乘数有两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有一位小数,两 个乘数一共有三位小数,积就有三位小数。把积小数末尾的 0 划去,因为小数末尾去掉 0,小数的大变,这样就可以把小数化简。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点拨升华 第一个乘数有两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有一位小数,两个乘数一共 有三位小数,积就有三位小数。把积小数末尾的 0 划去,因为小数末 尾去掉 0,小数的大变,这样就可以把小数化简。独立思索小组交 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 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当堂训练 :

1、第 43 页的第 1、2 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完成第 43 页的第 3 题并交流。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拓展提高 完成练习册页思维拓展。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 43 页“练一练”的第 4、5 题

教学目标:

我能运用小数乘法和小数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会运用定律简便计算。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情境,再算算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说图中的 情景,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教师出示情境图,谈话引入新课。并出示教学目标。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1、请同学们看老师的主题情景图,在老师的主题情景图中还隐藏着一 些数学信息呢,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向老师提出什么问题?

2、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一共要花多少钱?

3、小组展示成果。

方法一:2.8×3=8.4(元)6.1×3=18.3(元)8.4+18.3=26.7(元)

方法二:(2.8+6.1)×3 =8.9×3 =26.7(元)

方法三:2.8×3+6.1×3 =8.4+18.3 =26.7(元)

(二)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5+8)×0.4

9×5+9×1.6

4.6×19+5.4×19

5×0.4+8×0.4 9×(5+1.6)

(4.6+5.4)×19

3.6×4×2.5

3.6×(4×2.5)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点拨升华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在小数中仍然适用。独立思索, 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 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当堂训练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5×(3.8×0.4)

7.69×101

8.36-2.48-3.52 46×0.33+54×0.33

0.25×39+0.25

0.125×72

2、完成第 45 页第 2、3、4 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八、拓展提高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59×2.5×0.4=

7.8×15+2.2×15= 0.2×1.25×5×8=

9.63×2.5+9.63×7.5= 5×0.8+5×39.2=

0.63×99+0.63=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九、作业布置:教材第 45 页“练一练”的第 1 题 板书设计: 38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会熟练计算小数乘法。

2、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并会简便运算。

3、会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会熟练计算小数乘法。

2、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并会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会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1.将 0.2+0.2+0.2 改写成乘法算式是(),它的积是()。

2.一个因数扩大 10 倍,另一个因数扩大 100 倍,积扩大()倍。

3.把 10.34 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是()。

4.求 33.3 的百分之八十三是多少?列式是()。

5.0.5×8 表示求()。

6.8×b, 当 b()时,积等于 8;当 b()时,积小于 8; 当 b()时,积大于 8.7.把 0.005 变成 0.5,小数点向()移动()位,原来的数()倍。

8.5.43×6.05 的积有()位小数,4.8×0.36 的积有()位小数。

9.25×1.2×4 可以利用()律和()律使计算简便。

10.2.4+2.4+2.4+2.4+2.4+4.5+4.5=()×()+()×()。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教师出示情境图,根据神舟六号的资料提出问题。并出示学习目 标。揭示课题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交流第 1 题、2 题、4 题。

(二)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1、直接写得数。

0.8× 9 =

2.6+1.2=

1.03×3=

1.6×1.1=

80×0.05= 1.5÷100=

0.125×8=

2.4×0.6=

0.43×100=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60.4×2.5

2.37×0.4

0.32×0.8

3、脱式计算(能简便运算的要简便运算)

0.25×0.975×40

0.89×4.8+0.89×5.2

(8+0.8)×1.25 10-0.38-0.62

45.3×101-45.3

1.25×0.25×8×0.4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练习题,并把答案写在答题板上,向全班 同学展示

四、点拨升华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先小 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达标检测:完成学案中的题目。

七、拓展提高 ① 4.6 乘 5.5 与 3.4 的差,积多少?

② 4.35 减去 4.2 与 0.5 的积,差是多少?

③ 6.4 与 1.3 的积的十分之一是多少?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列式。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 46 页“练一练”的第 3、5 题,整

理 与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我能够掌握前三个单元所学到的知识,能熟练掌 握小数意义,正确、迅速地计算。

2、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巩固前三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我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3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复习前三单元的内容,分类整理。(自学)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小结、导入新课,并出示教学目标,揭示课题。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1、复习、整理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2、复习、整理认识图形。

3、复习、整理小学乘法。

(二)可以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二、三单元,然后通过表格、网络图或列举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三)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1、完成课本 P50 页第 1 题。

2、教材 P50 页第 2 题。

四、点拨升华 当乘数大于 1 时,积就大于被乘数。当乘数小于 1 时,积就小于被乘数。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达标检测 完成学案中的课内巩固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做

七、拓展提高

1、教材 P50 页第 3 题

(1)两个乘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 就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 不变。

(3)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2、教材 P50 页第 4 题。两个相邻整数之间有无数个小数。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列式。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 50 页的第 6 题,完成同步学练测。

第二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复习分类整理。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小结、导入新课,并出示教学目标,揭示课题。

三、达标检测

单元测试(2 课时)

一、我会填 1、4.3×3.2 的积有()位小数。

2、0.8×4 表示(),4×0.8 表示()。3、3.75 扩大 10 倍是(),扩大 100 倍是()。

4、1250 缩小 10 倍是(),缩小 100 倍是()。

5、求 1.2 的百分之八是多少?列式为()。

二、我是小法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两个数相乘,积一定大于这两个数。()(2)0.03 与 0.04 的积是 0.12。()

(3)一个数乘小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4)一个数的 1.65 倍一定大于这个数。()

(5)一个数(0 除外)乘以大于 1 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三、快乐 ABC(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的积最大。A.3.6×0.01

B.3.6×0.1

C.3.6×1.1

2、不计算,估计()的结果是正确的。

A.5.32×2.4=12.768

B.5.32×2.4=1.2768

C.5.32× 2.4=127.68

3、下列各式中积大于两个乘数的是().A.6×0.84

B.7×1.1

C.9.03×0.9

4、一个因数缩小 100 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A.扩大 100 倍

B.缩小 100 倍

C.不变5、10 个 0.08 是多少?列式是()。

A.10×0.08

B.0.08×10

C.10×0.8

四、小练笔

1.直接写出得数。(10 分)

8.29×10=

2.5×0.2=

4.87-2.7=

3.07×10=

0.13×2.8= 3.9×2=

5.8×10=

0.6×0.8=

1.1×9=

2.4×0.2= 2.用竖式计算。(12 分)

2.97×3.5=

6.05×0.83=

0.78×4.5=

3.36×3.67=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6 分)

3.8×6.7+3.3×3.8

1.28×0.29-0.29×0.28

101×4.8

56×12.5×2

五、我能行

1、下面是王家村小学 3 月份水和电的用量。实际用量 单价 水 43.8 吨 1.51 元/吨 电 167 千瓦时 0.53 元/千瓦时

(1)3 月份要交水费多少元钱?(2)3 月份要交电费多少元钱?

(3)这个月水、电费共花多少元钱?

2、洋洋参加儿唱歌比赛,有 4 个评委给她 9.27 分,3 个评委给她 9.08 分,她的总分是多少分?(保留两位小数)

3、甲车和乙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8 小时后相遇,甲车每小时车的速度是甲车的 1.02 倍,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温度》教学设计 篇7

关键词:生字教学,学科整合,主题拓展

北师大版新教材 (第四版) 的编写使广大一线教师在解读教材、理解教材、使用教材、改进例题习题上更加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却有一个问题不容回避, 那就是教材中使用了大量的文字, 特别是一年级教材中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大量生字的出现给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教师不得不挤出大量时间对学生进行识字训练。本文在对一年级数学教材识字量进行梳理统计的基础上, 结合调查、实践, 不仅将学生已有识字量和教材所需识字量进行了对比分析, 而且将一上数学教材所需识字量与一上语文教材中必须会读会写的识字量进行了对比, 在数学教材使用已成既定事实的情况下, 结合语数学科整合及开展拓展性识字学习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方法、建议。

一、一上数学新教材及配套作业本上册的识字要求

北师大版一上新教材及配套作业本中共出现了约642 个汉字。这642 个字中有一部分是常见的, 在教材中经常出现;有一部分是不常见的, 有的仅仅出现了一两次。但是不管出现的次数多少, 学生都要认识它、理解它的意思, 进而才能正确理解数学情境。

然而, 数学教材中出现的这些字和语文教材的识字教学并不是同步的, 也就是说相当多的汉字并不是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了之后出现的, 而是在数学教材上直接就默认学生已“认其形、知其意”的。因此一上数学教材、数学作业本所需的识字量是巨大的!

二、一上语文教材与数学教材的识字要求对比

表1是北师大版一上新教材 (第四版) 和浙江省使用的配套作业本中出现的所有文字。

其中第一部分为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要求会写的生字, 第二部分为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要求认识的生字, 第三部分为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不作要求而在数学教材及作业本中出现的生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 个左右。其中一年级上学期第一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 个, 会写的字只有100 个左右。据统计, 按语文教材要求这400 个字是在一学期中让学生逐步认识的, 而且400 个字的覆盖率达到小学生阅读材料的50%以上。这400 个字的教学连语文老师也都反映任务艰巨。

三、学生学前识字储备调查

我们调查了浙江省龙游县西门小学两个班级学生的识字储备情况 (龙游县西门小学的生源状况是龙游县最好的, 在整个衢州市来讲生源状况也是名列前茅的) 。

具体方法是:在开学初就以一上数学新教材及配套作业本所需的大约642 个字为内容, 对入学学生进行了一次识字量测试。两个班的学生在入学前就读于龙游县生源较好、识字教学抓得较好的幼儿园。测试结果显示, 即使是幼儿园识字教学抓得较紧的学生对于一上数学教材的大量生字也“望而生畏”。

两个班共95 名学生的测试结果统计如下:

测试结果分析一 (见图1) :识字量在100字以下的约14人, 100~400字的约49人, 400~600字的约20人, 600字以上的约12人, 分别占受测总人数的14.74%、51.58%、21.05%、12.63%。测试显示识字量在600以上, 也就是只有12.63%的学生基本能够自主理解题意要求。

测试结果分析二 (见图2) :一上数学教材及数学作业本所需的大约642个字中, 第一部分字 (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要求会写的生字) 学生平均识字率为79.45%, 第二部分字 (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要求认识的生字) 学生平均识字率为57.44%, 第三部分字 (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不作要求而数学教材中出现的生字) 学生平均识字率为39.90%。第一部分字, 学生经常见到基本能够认识, 但是第二部分字和第三部分字的识字情况就非常不足, 尤其是第三部分字仅为39.90%的识字率。

从以上调查结果反映出一年级新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所具备的识字量严重滞后于数学新教材教学时所需的识字量。而且经过实际教学我们也发现“识字量偏少”成为一年级新生学习数学的重大障碍!

四、方法与措施

由于一上数学教材生字繁多, 学生识字量有限, 因此使得一部分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好的学生也在数学学习上产生了困难。而对于那些本身思维和学习能力稍欠缺的学生来说, 繁多的生字, 使他们学习数学就如同“读天书”一般!长此以往, 会使得一年级学生害怕数学, 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因此, 在使用现有教材的情况下, 如何解决一年级新生的识字量短缺问题就成为了一年级教师迫在眉睫的重任!

(一) 有效改编, 进行绘本教学

北师大版一上新教材虽然已经在情境图的运用、情境串的处理上做了很多很好的尝试与运用, 但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 由于他们识字不多, 教材中大量的文字常常会妨碍他们对教材的理解。而直观形象的绘本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计算法则等知识, 绘本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具体在教材的改编、绘本的创作上数学教师可与语文教师、美术教师等合作, 创作画面鲜艳、生动有趣而又贴近儿童生活经验且包含数学问题的故事场景, 借助教材以卡通画、简笔画等形式展现。绘本应当以多幅连续图的形式展现故事的发生和发展, 并紧密结合数学问题的展开与讨论,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之中。

(二) 开发活动, 进行数学探索

创设符合儿童认知水平、贴近儿童生活的数学活动能使儿童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现代数学教育也特别强调数学教学在“做中学”、在“玩中学”。

一年级学生生性好玩、好动、好奇, 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变成情境中的主角, 来玩数学教材中的内容, 也可以根据绘本进行情景剧教学。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遇到数学问题, 并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 去和同桌展开讨论、进行辨析, 和同学合作去解决数学问题, 并且要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追求不同的问题解决方式, 让学生在趣味横生的活动内容中一步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 多方整合, 进行主题式拓展性教学

以北师大版数学一上新教材第一单元为例, 数学教材中如此多的生字要在一个单元内过关, 仅靠数学教师一人担当是不太可能的, 因此, 必须先取得家长及语文教师的支持。表2 中加粗字为语数相同教学进度中要求的字, 大量的黑色字显示的是一上数学新教材第一单元学习中出现的新字, 而这些字都不是学生在语文课上学过的 (有的即使在语文书上碰到过, 其义在数学书上有时又有不同) , 而是要凭学生自己的学前识字储备来解决。

因此家校合作、语数合作进行主题式拓展性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

1.同一主题下的家校合作, 家长帮助学生识字

一年级学生的家长不了解学校教育, 不了解数学教学内容, 我们要让家长们做一些“了解”。

在开学之初我们就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识字量测试并反馈给家长。测试的内容就是北师大版一上新教材和作业本中的字、词。家长根据测试结果不仅了解了自己孩子的识字量, 也了解了同龄孩子之间识字量的差距, 了解了孩子学习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所要面对的重要任务。这样的“了解”能够让家长在思想上对孩子识字量问题引起足够重视, 在行动上给予老师和孩子积极的辅助。

开学之后我们根据数学教学进度给家长制订了一个识字辅导教学计划。在每一课时或者每一单元学习之前, 让家长把本次学习中将会出现的新字词给孩子做一些辅导, 辅导方法让家长自定, 可以是游戏式的, 也可以是强化式的。

2.同一主题下的语数合作, 语文活动识字

认识新同学———姓名中的字: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家, 学生姓名中的汉字是识字教学中可利用的巨大资源。

开学初的一段时间有意识地让学生赶紧认识同学名字。在学校里好朋友之间互认, 和同桌互认, 小组内互认。每天分发作业本也进行了小小改革, 让全班学生都有机会发作业本, 认识或巩固同学姓名中的汉字。

熟悉校园———生活周边的字:校园中的识字教育。在我们的校园中到处都是标语、牌匾, 教室、办公室、展牌、宣传栏, 等等, 经常有意识地组织学生游校园, 让他们把看到的认识的字大声念出来, 同时也从别的同学那里学到了新的字, 很快, 学生认识了很多校园里的字。

班级活动加强识字教学:语文教师一般都是班主任, 经常开展班级活动。因此语文教师要有效地利用班级活动, 多渠道、多角度地加强识字教学, 扩大学生的识字量, 增强他们阅读、理解教材的能力, 进而增强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因地制宜, 包班教学

在农村自然小班化的情况下, 在一些偏远地区的乡村完小和教学点, 由于家长的辅导不能到位, 教师数量又有限, 虽然一年级学生人数少, 但一年级识字教学也不可能取得别的学科教师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 数学教师包班教学, 利用已经梳理出的单元生字词, 合理安排数学、语文教学进度, 合理编排生字词在语文、数学课中的出现时间、频率, 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一年级学生所面临的识字量问题。

参考文献

[1]裴云姣.北师大版 (2012版) 一年级教材使用说明 (一) [J].教学月刊小学版 (数学) , 2012 (10) :13~15.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温度》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探索与发现

(三)乘法分配律P48-P49。

教学目标: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乘法分配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出示题目:

⑴复习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⑵口算。

(27+73)×8=800 40×9+40×1=400 14×(10+2)=168 10×6+10×4=100 ⑶用简便方法计算 25×63×4 ⑷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0×5+5×80(1250+125)×8 教师请个别学生口算。

(师:这一题,谁能口算出来?老师可以口算出来,你们相信吗?是不是老师又应用到数学的什么定律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出示简单算式:让学生在这些算式中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并进行全班交流。

(3 + 2)×4 = 3×4+2×4 2×(11 + 9)= 11×2 + 9×2(20 + 4)×5=20×5 + 4×5(黑板板书)结果知道:这个式子的得数相等。

2.出示课本插图

①要求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大家能根据获得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教师出示问题: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②估计工人叔叔大约贴了多少块瓷砖?

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试着估计。③列式解答

学生在下面练习,老师巡视,练习结束后,要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全班交流。方法一:6×9+4×9=54+36=90(块)教师试着引导学生说出这边的6×9和4×9分别是算什么?(分别算出正面和侧面贴的块数。)(黑板板书)

方法二:(6+4)×9=10×9=90(块)引导学生说出:两面墙共有9列,一行有6+4块,所以我先算出一行有10块,再用10×9算出共有多少块瓷砖。(黑板板书)结果计算算出来的结果相等,那么用=表示这两式子的关系。(教师板书=。)④观察算式与上面式子相比,有什么的特点?

(等号左边的算式是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号右边的算式是这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规律: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不同因数;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相同的因数。

从而得出乘法交换律的定义: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于每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加起来,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⑤字母表示。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的发现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板书:(a+b)×c=a×c+b×c并带读。

三、拓展巩固训练。(课件)

2.计算 102×45(80+4)×25 32×27+32×73

3.学校购买校服。每件上衣35元,每条裤子25元。买这样3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 ? 4.15×(40 + 8)= 15× + 15× 78×20+22×20=(+)×20 66×28 + 66×32 + 66×40 =(+ +)×

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判断题 2.选择题

3.做一做 103 × 32 99 × 32

五、课堂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9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具体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在教学中我抛出大象馆在猴山东北面,你能找到大象馆的具体位置吗?引导学生发现还要知道具体的方向。接着我又抛出大象馆在猴山的东偏北30度,现在你能指出大象馆的具体位置吗?通过讨论学生发现还是不能找到,那么还要知道什么呢?学生马上能说出还要知道大象馆到猴山的距离。通过这三步的练教学,学生知道了判定方向的方法,再由学生描述,方向就准确的多了,最后用语言写出来。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温度》教学设计 篇10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在熟悉的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正负数。知道了温度有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但是还有零度。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

二、新课教学

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好,像5,7,6,20,100,……都是正数,有时我们在正数的前面添上“+”,如+5,+7 ,+20,+100。

相反我们都给负数的前面加上“-”。例如:-2,-56,-5……。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那么这些数该怎样读呢? 谁愿意来读这些数教师出示数。

三、课堂练习

1.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出8848米,如果这个高度表示为+8848米,那么比海平面低155米的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度应表示为()米;海平面的高度为()米.2.如果小华家月收入2500元记作:+2500元那么她家这个月水,电,煤气的支出200应记作()元.3.如果电梯上升15层记作+15,那么下降6层记作()层.4.如果进了3个球记作+3,那么失2球记作()

四、课堂练习见课本87页练一练 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鼓励性的总结.板书设计:

正负数 5、6、9、12、100、等都是正数,或记做+

5、+

6、+

12、+100。

2、-

3、-

15、-123都是负数。

5或+5读做正5,-2读作负2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内容: 练习课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练习进一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认识负数的作用。教学重点:理解正负数的意义,认识负数的作用。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掌握了负数的意义,今天我们进一步来练习气象站观测某地 12月8日四个时刻的 气温如下,用正负数 表示。

零下5℃()零下3℃()零下0﹒4℃()零下2﹒4℃()见课本94页

如果下降200米记作-200米,那么上升400米记作()体重减少2千克记做-2千克,那么增加2千克记作()

新华小学开展象棋活动比赛,比赛规则是“五战三胜”制比赛情况记录表见课本94页 填空

现在四(1)班胜了()场。输了()场。(2)现在四(2)胜()场,输了()场(3)如果四(2)班要赢四(1)班,还需要胜()场(4)如果四(1)班要赢四(2)班,还需要胜()场 用正负数填表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温度》教学设计 篇11

《三角形内角和》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的特点和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和探究。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索中,采用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拼一拼的方法,选择一种或者几种方法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并运用所得的结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参加到数学活动中来!

注重过程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索,或通过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情境,营造研究氛围。怎样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的平台,使学生有兴趣去研究三角形内角的和呢?为此我以生活中与三角形相关的例子引入课题,由课题引出疑问 “三角形的内角指的是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然后让学生根据图形自己解答疑问。引发学生的猜想,带着这个疑问,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索,验证。小组合作的时候,学生找到了三种方法,分别是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的方法。通过这三种方法验证了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利用这一规律解决了问题。再一次明确:不论三角形的大小如何变化,它的内角和是不变的。

本节课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上课一开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给学生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以先独立思考再合作的方式,为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去探究出结论。学生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究出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

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课堂适时给予鼓励表扬,特别是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又出现不同的理解和观点,产生真实的辩论,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0”的结论。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多的是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获得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拓展应用环节,再让学生通过应用练习和发展性练习,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了“任何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

发挥多媒体的教学辅助作用。在用“折”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时,虽然发言的学生边说、边演示,但大多数学生在实际操作时,还是没有取得成功。准确地找到三角形的中位线,使折纸的关键,但对于学生来说,先找中位线,再进行对折,再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度,这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学生没有对中位线的概念没有准确地认识。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我选择不用语言讲解,而是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让学生在仔细观察、用心感悟的基础上,动手操作,给学生操作以正确的指引,保证学生体验成功,提高了教学效率。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温度》教学设计 篇12

一、说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探索与发现

(一)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分类、角的度量等知识。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可以在比较抽象的水平上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探索新知。本节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为后面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三角形相关知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本节课意在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力图遵循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以学生的学位立足点的理念。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我为本课设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能灵活的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魅力,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和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此课标指导下,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和启发探究等教法。数学的课堂应该是生动充满活力的、所以我还将采用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交流的学法。让知识的获得渗透于过程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活动的参与中。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激发兴趣点 导入课题

(教师播放电脑课件)通过课件演示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认识这些三角形吗?每个三角形有几个角?然后引出三角形的“内角”及“内角和”的概念,为学生进一步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做基础。其中有一个大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三个内角和一定比你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吗?”

师:同学们,请你们给评评理:是这样吗? 引发学生思考三角形的内角和,这时会有不同的答案,引发矛盾。从而教师趁此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第二个环节:动手操作,探究问题 经历过第一环节,学生已经感觉到哪个三角形说的对,取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秘密。从而安排此环节。第一步,量角猜想

让学生任意画三角形,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完成小组活动记录表。例如:

三角形 ∠1 ∠2 ∠3 内角和 30° 40° 110° 70° 80° 30° 90° 75° 15°

通过个人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学生就能在充足的数据基础上,有目的地互相辩驳、互相的吸纳,完善自己的猜想从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是180°。对于没有量出是180°的同学,要求再次测量,找到误差的原因。不仅让新知得到了及时的巩固,更培养了学生对待测量精益求精的思想。第二步,剪拼验证 然后鼓励他们:“你发现的这个结论是不是正确的呢?你能不能想办法验证?” 恰当的提问放飞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小组合作,操作验证。此时我会参与到学生小组探究中去。如果发现学生在验证过程中有困难,老师进行适当的提醒。如“180°是一个什么样的角呢?(平角)根据平角的特点,我们可不可以再想出其他的验证方法呢?”在小组探究后,请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的探究结果。此时无论学生的回答如何,我都会对其乐于参与活动勤于思考给予积极的肯定。

可能出现的情况:

A、分别撕下三角形三个角拼成平角的 B、分别剪下三角形三个角拼成平角的 C、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折成平角的

D、通过沿长方形对角线对折得到两个三角形,推理得到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这些方法都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第三步,演示结论 课件演示剪拼过程。第四步,联系强化

师:现在回到开始的问题。那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比小三角形大吗?

可以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小三角板和老师手中的大三角板进行比较来理解和探索。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都没有关系。第三个环节:巩固新知 灵活应用

此环节我设计了四个层次的练习:并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来完成。

1、基本练习

运用新知解决课前游戏中的问题:已知两个角的度数,求第三个角的度数。猜一猜小动物背后藏着的角的度数吗?

2、变式练习

教材29页 练一练的第二题。3.灵活练习

本题答案不唯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画示意图的方式来猜测,说明可能是什么三角形。4.探索提高

引导学生发现四边形内角和是360°,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第四个环节 师生小结 聚焦课堂

师生互动:小结本堂课的收获,学生畅所欲言,有知识、情感、学习方法等等方面的体会与感受。请学生对本节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我只进行补充和完善。

五、说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

猜测——验证——结论——应用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总之,本节课我力图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经历一个知识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数学、会学数学、爱学数学。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空间,而课堂则为我们提供了一段时间,当这个空间和这个时间相遇时,便有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世界。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能灵活的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魅力,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和启发探究法。学法: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交流法。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教师播放电脑课件)通过课件演示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认识这些三角形吗?每个三角形有几个角?然后引出三角形的“内角”及“内角和”的概念,为学生进一步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做基础。

其中有一个大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三个内角和一定比你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吗?”

师:同学们,请你们给评评理:是这样吗? 引发学生思考三角形的内角和,这时会有不同的答案,引发矛盾。从而教师趁此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动手操作,探究问题

1、量角猜想

让学生任意画三角形,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完成小组活动记录表。例如:

三角形 ∠1 ∠2 ∠3 内角和 30° 40° 110° 70° 80° 30° 90° 75° 15°

通过个人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学生就能在充足的数据基础上,有目的地互相辩驳、互相的吸纳,完善自己的猜想从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是180°。对于没有量出是180°的同学,要求再次测量,找到误差的原因。不仅让新知得到了及时的巩固,更培养了学生对待测量精益求精的思想。

2、剪拼验证

师问:你发现的这个结论是不是正确的呢?你能不能想办法验证?” 学生小组合作,操作验证。

在小组探究后,请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的探究结果。可能出现的情况:

A、分别撕下三角形三个角拼成平角的 B、分别剪下三角形三个角拼成平角的 C、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折成平角的

D、通过沿长方形对角线对折得到两个三角形,推理得到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这些方法都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演示结论 课件演示剪拼过程。

2、联系强化

师:现在回到开始的问题。那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比小三角形大吗?

三、巩固新知,灵活应用

1、基本练习

运用新知解决课前游戏中的问题:已知两个角的度数,求第三个角的度数。

猜一猜小动物背后藏着的角的度数吗?

2、变式练习练一练的第二题。3.灵活练习

本题答案不唯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画示意图的方式来猜测,说明可能是什么三角形。4.探索提高

引导学生发现四边形内角和是360°,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四、师生小结,聚焦课堂

师生互动:小结本堂课的收获,学生畅所欲言,有知识、情感、学习方法等等方面的体会与感受。请学生对本节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我只进行补充和完善。

五、作业设计 完成同步练习。

六、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

猜测——验证——结论——应用

上一篇:下里小学读书活动方案下一篇:2016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