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会计问题论文

2024-10-16

小企业会计问题论文(共10篇)

小企业会计问题论文 篇1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 对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会计制度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有效转换和衔接, 财政部门提出了小企业新旧会计制度转换衔接总体要求, 并从资产减值、存货类科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借款费用、职工薪酬等方面, 对会计制度到小企业会计准则转换衔接进行详细的分析, 为小企业会计准则有效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有效规范了小企业会计行为, 对小企业会计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旧会计制度转换衔接

本文通过将《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 会计名称基本未发生变化, 能够从原有会计制度转换到新会计准则的科目主要包括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库存商品、累计折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待摊费用、资本公积、生产成本、应付利润、长期借款、实收资本、制造费用、盈余公积、短期借款等。而对于《小企业会计制度》与《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存在的不同会计名称, 或者差异性相对较大的会计核算科目, 则必须通过详细分析和总结, 并通过具体的会计分录进行说明, 具体如下:

(一) 在会计科目更换修改上转换衔接

1. 借 (新) :库存资金

贷 (旧) :流动现金

2. 借 (旧) :工资福利费

贷 (新) :职工薪酬

3. 借 (旧) :税金

贷 (新) :税费

4. 借 (新) :原材料

贷 (旧) :材料

5. 借 (新) :周转材料

贷 (旧) :低值易耗品

(二) 在”待摊费用“上的转换衔接

《小企业会计准则》将《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待摊费用”会计科目取消, 导致该企业在以后预付费用计算上, 必须按照部门使用情况, 将其归入到相关的“成本费用”会计科目中, 其归入内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财务部门或者人事部门等行政管理部门所产生的费用应归入到“管理费用”会计科目中;其二, 生产部门产生费用应归入到“制造费用”会计科目中;其三, 销售部门产生费用应归入到“销售费用会计科目中。对于企业在转换前账面存有的“待摊费用”, 必须全部转入到“利润分配”会计科目中, 并形成以下会计分录形式:

借 (新) :利润分配

贷 (旧) :待摊费用

(三) 在“预提费用”上的转换衔接

由于《小企业会计准则》把《企业会计制度》中的“预提费用”会计科目取消, 将导致企业费用预提核算产生较大影响, 以借款利息为例, 应直接将其归入到“应付利息”会计科目中, 使其这个项目负债进行有效明确的归集, 到实际支付的时候, 再进行结转。而企业规定资产所产生的修理费用, 则不用在进行预提, 而是在实际支付时, 将其归入到“当期费用”会计科目中。并形成以下会计分录形式:

借 (新) :预提费用

贷 (旧) :应付利息 (59200长期借款利息

800短期借款利息)

(四) 在“资产减值准备”上的转换衔接

《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 资产必须按照成本进行计量, 不用再做集体减值相关准备。也就是说, 在企业在“短期投资”方面, 不再做“短期投资跌价”的计提准备工作;“应收账款”上也不用做“坏账”的计提准备工作;“存货”也不用再做“存货跌价”的计提准备工作;企业资产所产生减值、跌价及坏账等损失, 都在实际支付过程中进行确认。这样不仅简化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处理程序, 同时有效防止人为操作存在的利润损失问题。该企业在转换前账目上存有的“资产减值准备”, 必须全面归入到“利润分配”会计科目中, 并形成以下会计分录形式:

1. 短期投资跌价方面

借 (旧) :短期投资跌价计提准备

贷 (新) :利润分配

2. 应收账款坏账方面

借 (旧) :坏账计提准备

贷 (新) :利润分配

3. 存货跌价方面

借 (旧) :存货跌价计提准备

贷 (新) :利润分配

(五) 在“无形资产”上的转换衔接

《小企业会计准则》明确提出, 无形资产必须依据成本来进行计量, 也就是说, 企业采购所产生的无形资产, 必须按照原价归入到“无形资产”所立账户中, 然后再将该无形资产依据年限摊销所需金额, 归入到“累计摊销”所立账户中。然而小企业无法有效且准确的对无形资产寿命进行估算, 所以规定其摊销期限不能少于10年。若企业无形资产由企业自行开发形成, 则必须将无形资产开发产生的支出费用, 通过资本化形式归入到“研发支出”所立账户中。《小企业制度》在无形资产处理上, 则要求其按照净值来反映和计算。该企业在转换时必须对其无形资产原价、累计摊销进行有效确认, 并形成以下分录形式:

借 (新) :无形资产

贷 (旧) :累计摊销无形资产

三、新旧会计制度在转换衔接时应该注意问题

(一) 存货核算方面

在存货核算方面, 小企业既可以运用实际成本法进行核算, 也可以运用计划成本法进行核算, 但是要求企业会计核算水平要高、成本资料要齐全。当企业才运用计划成本法对存货进行核算时, 《小企业会计准则》明确提出, 小企业必须增设“材料成本差异”与“物资采购”两个会计科目。

(二) 周转材料摊销方面

在周转材料摊销上, 企业可以依据周转材料产生金额数大小, 选择一次结转或者分次结转。如果企业周转材料所产生的金额数较大, 可依据其实际情况, 采用分次结转的方式, 对其价值进行结转。如果企业周转材料所产生的金额数较小, 则采用一次结转方式, 对其价值进行结转。

(三) 长期股权投资方面

企业在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时, 必须将损益核算法取消, 统一运用成本法进行核算。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小企业在长期股权投资上存在的业务相对较少, 损益法核算流程过于复杂, 而成本法核算流程较为简单, 核算难度也较低。

(四) 捐赠资产方面

企业在接受捐赠资产时, 不能再将其归入到“资本公积”会计科目中, 而必须直接按照其金额数, 全面归入到“营业外收入”所立账户内, 这方面与《企业会计准则》存在一定的趋同性。

(五) 资本公积方面

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下, 要求“资本公积”所立账户中, 只能保留“资本溢价”这个明细账户, 其余明细账户都必须取消。主要是因为小企业业务相对简单, 产生资本公积机会基本没有, 因此建立一个明显账户就足够了。

(六) 损益科目名称方面

《小企业会计准则》在, 对部分损益会计科目名称进行了变更, 主要体现在:

将“所得税”转换成为“所得税费用”;将“营业费用”转换成为“销售费用”。因此, 要求企业在进行财务处理时, 必须对会计科目名称变更进行实时观察。

四、结语

会计制度到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转换衔接, 对小企业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要求小企业必须注重新旧会计制度转换和衔接问题, 以规范自身会计核算行为, 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 以保证会计核算信息质量, 提高会计核算水平,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国生.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比较[J].财会月刊, 2011.8 (07) .

浅谈小企业会计问题 篇2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问题;对策

一、小企业的界定

如何界定一个小企业,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企业是否公开筹资,二是企业规模大小。所谓的"公开"是指面向社会大众的,任何人或机构都可以自由地参与,无须审批或特殊资格认证。一般来说,小企业是不公开筹资的,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内部积累、金融机构或私人借款、风险投资,筹资方式不采用对外发行股票或债券。

企业的规模主要考虑企业资产价值和股东以及投资人的数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小企业在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全面扩展,构成了目前中国企业规模结构中最庞大的一支,它们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解决劳动力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推动技术创新、扩大国际贸易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

二、小企业会计问题产生的原因

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而使得小企业会计问题的研究很有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小企业的特殊性使得小企业会计与大企业或上市公司的会计之间有着较大的区别,这些特殊性,也正是小企业会计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小企业的会计机构不健全,各项管理不规范

小企业种类繁多、行业门类齐全、所有制多样化,但由于其经营规模不大,从而内部组织机构简单,没有太多的管理层次。小企业缺乏相应的决策机构,或者决策机构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小企业通常有少数员工负责日常行政事务、会计处理和资产保管等,不相容职责分离有限。并且小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会计就是记账算账的,甚至是为企业主服务的,只要能算出利润,满足计税需要就足够了。他们对会计并没有太多的期望,谈不上让会计参与管理,更不会想到如何加强会计的管理能力。

(二)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全局。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与大企业的会计人员相比,业务素质普遍偏低。小企业其用人机制中“任人唯亲”的机率很高,并且会计人员出现了向一老一少两极发展的现象。前者年龄己大,知识更新缓慢;后者多为刚刚离开学校,由于就业市场紧张而不得不进入小企业的缺少实践锻炼的学生,他们若碰上新的会计制度变化,还要学习,更主要的是他们在实践中没有人指导,从而使得他们的会计技能提高慢。加之对财务人员的重视不够,在用人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造成优秀财务人员难以留住,所用人员素质不高,缺乏财务管理能力,影响财务管理职能的正常发挥。

(三)会计基础工作不扎实,客观上很难提供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

私营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基于成本节约等方面的考虑,一般不单独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并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其主要会计事项由外聘会计代为办理。这一做法也为相关的会计法规所认可。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代理记账程序的不规范。由于这些会计服务机构或兼职会计人员不能全程参与和了解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也就很难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参与到其他的管理决策活动中去。另外,小企业给会计服务机构或兼职会计人员的报酬是相对固定的,其工作效果与小企业的经营业绩并不挂钩,从而影响了会计服务机构或兼职会计人员参与小企业管理的积极性。

(四)小企业的经营活动及所面临风险的特殊性

小企业多集中在分散型产业,这种产业所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小,不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产业的进入和退出障碍都很小。一方面,小企业具有灵活应变、迅速转产的能力,另一方面,小企业具有一定的投机性,缺乏长期战略规划。而且小企业大多是新兴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从而使得他们的业务一般比较单一,经营规模较小,经营区域有限,经营活动的复杂程度低于大中型企业,从而小规模企业的会计账目就相应简单。

三、小企业会计问题对策

(一)加强小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意识

组织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同大型企业的管理者们一起开展企业管理实践的研讨交流等,以培养小企业管理者进行科学管理的理念、兴趣和专业能力。

(二)加强对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

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偏低、专业素质较差,甚至难以应付日常的核算。因此,必须加强对小企业现有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尤其是切实做好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应该有针对性的安排一些关于小企业会计如何参与小企业管理等内容的培训,以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三)积极引导会计专业大学生到小企业就业

当前,会计专业大学生供过于求,但大学生们的就业观念却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仍然抱着去政府、去机关、去上市公司等大企业大集团的想法。实际上,在小企业从事会计工作,更有利于毕业生全面掌握企业的财务核算与会计管理技能,有利于培养全面的高级会计管理人才。相关部门与高校应该加大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引导,鼓励会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到小企业就业发展。同时,小企业的管理者也应实行科学的用人机制,以吸引会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到小企业就业。

(四)大力拓展社会会计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

要促使社会会计服务机构由一般的“记账型”会计服务向多功能的“管理型”会计服务转化,使代理记账的功能得到不断延伸,甚至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活动中去,让小企业真正感受到会计工作也是一门“增值型”的活动。

(五)加大力度推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

实行统一的小企业会计制度,有助于小企业会计信息的规范化,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从而提高小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价值。虽然《小企业会计制度》早已颁布实施,但真正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小企业并不是很多,这不利于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相关部门应当组织力量促使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

参考文献:

[1]江少华.《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研究,2007,(5).

[2]李珍.论小企业会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外资(下),2008,(11).

企业会计监督问题的探讨 篇3

(一)监督的法律法规规定笼统滞后

近些年来,我国虽然出台和修改了大量会计监督法规、规章,比如重新修订的《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企业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等,

从现行的这些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中,我们可以看出会计监督中发现的大量违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处理,特别是关于民事赔偿责任规定不完备,究其原因就是这些会计法律法规规定较为笼统,相互衔接差,可操作性较弱。

我国证券立法中关于责任人的行政责任的规定比较完善。

比如:对注册会计师的行政法律责任,包括对会计师事务所可以给予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暂停执业、撤销营业执照等处罚;对注册会计师可以给予警告、暂停执业资格和吊销职业资格证书等处罚;涉及相关犯罪的,送交司法部门。

我国《公司法》中有如下规定:“相关责任人在信息披露中隐瞒重要事实或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属于妨害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注册会计师等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属于扰乱市场秩序罪”、“证券监督及经营机构提供虚假信息,

造成投资者的损失,属于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刑法中对于以上各种犯罪行为都有明确处罚规定。

(二)会计师事务所中心业务偏离审计业务

根据《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指南准则》中规定:“中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同时从事鉴证业务和非鉴证业务”,非鉴证业务可以包括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财务咨询等。

我们知道,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同时从事安然公司的鉴证业务和非鉴证业务,甚至非鉴证业务的收入超过鉴证业务收入。

试想,当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收入,主要来源于报酬丰厚的咨询业务时,那么我们怎么可以期望注册会计师在执行业务时会保持高度的独立性,高度的职业谨慎,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审计服务呢?这种独立性早就淹没在“利益驱动”之下。

因此,美国在安然事件之后出台了《萨班斯法案》,其中就对中介机构从事的非鉴证业务进行了限定,这一点我国是可以借鉴的。

(三)对会计人员监督的错误认识

人们对会计监督存在两种极端观念。

一种认为会计监督就是管、卡、压,处处充满着对会计工作的不信任感和敌视态度;另一种认为会计纯粹是为企业“老板”服务的,“老板”要怎么干,就怎么干,不存在什么监督不监督的问题。

所以实际上,会计人员往往会被牵向企业中实际权力较大的一方,影响了会计监督的力度。

因此,会计监督能否步入良性循环,不仅取决于会计人员敢不敢监督,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对被监督的态度。

在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下,如何造就一个被监督者能主动接受和欢迎会计监督的氛围,显然是强化会计监督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强化企业会计监督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制度

建立内部稽核制度是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健全的内部稽核制度,才能保证各种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才能使各部门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牵制的机制。

而内部审计是对会计监督的内容实施再监督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上,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机构应分别独立,同时保证内审人员独立于被审部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会计监督的内容实施再监督,

才能严肃财经纪律,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保证企业的经营实现良性循环。

所以,有条件的中小企业都应该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制度,保证经济活动的真实完整,保证企业的财产安全运营,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外部监管力度在国家监督中,各级财政部门

首先应指导、督促中小型企业依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账簿体系。

一旦发现不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的,应及时严肃处理。

同时,财政部门应加强工作指导,帮助中小企业依法建帐。

其次应加强对中小型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

具体来讲应依据有关法规做好以下各项工作:对中小型企业会计人员实行资格证书管理制度,对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要坚决取消其任职资格,吊销有关资格证书,

情节严重的要根据相关法规的规定责令其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财政部门应督促中小型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核算制度,税务部门也应改进查核方式,侧重于进行实质性查核,

确实扫除逃漏税企业,以建立公平的纳税环境,改进税务人员对于中小型企业的态度,并建立税务代理人制度。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

会计人员首先是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下真正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

其次是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有一定的行为规范来自我约束,遵守公共道德,保持良好的信誉。

这样素质的会计人员才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才是会计职业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

再次,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判断能力。

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高低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所以要注意会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继续提高,要为他们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

最后,会计人员还要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

因为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时,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

而且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会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能从整体的角度,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明确的理解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

企业会计核算的问题和对策 篇4

一方面,会计核算有助于完善现代化企业内部管理。

会计核算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高效率的会计核算工作能够如实反映企业的生产成本、销售收入等经营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企业内部监管工作的开展,通过前后期会计信息的比较,可以有效监督相关人员的岗位履职情况,避免出现违规操作等问题。

另一方面,会计核算为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奠定基础。

准确的的会计核算数据能够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为财务人员编制财务报表提供基础数据,有助于财务管理人员做好财务分析工作,更好地指导筹资、投资等管理活动。

此外,会计核算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提供保障,也为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加强会计核算管理,能够为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进提供良好的会计内部环境,顺利地将各部门预算纳入到企业整体预算之中,有助于管理者充分考虑成本费用、产销情况、利润水平等各项财务指标,为其做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二、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1.影响会计核算的因素较多

实际工作中,影响会计核算的因素较多,使得会计核算工作不能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中进行,因而难以保证会计资料的完整性,以及会计核算的真实性。

主要表现为:一是会计核算受业务部门绩效考评等因素的影响,在核算科目的使用上不规范,难以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二是企业管理层对于受托责任履职情况、对外信息披露等因素的考虑,通过授意而非授权的方式,诱使会计人员在账务处理上做手脚,进而严重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2.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尚不健全

尽管企业会计准则等对会计核算管理提出了要求,并作出了规范性的指导,但不少企业仍未建立起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会计核算制度,表现为企业会计核算政策不清晰、不细化,会计管理分析制度不健全,以及会计核算报告模式不固定等。

另外,一些企业没有形成会计核算监督机制,使得会计核算人员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在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下,很容易导致会计人员徇私作弊,不利于企业会计管理水平的提高。

3.会计核算管理理念落后,相关人员素质不高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会计核算管理方面相对落后,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这不利于企业会计核算质量的提高。

有的管理者认为会计核算管理就是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会计信息的记录与管理,而忽视了对核算制度、核算流程、核算人员等的管理,以及不同会计期间核算政策等的比较,也未能将会计核算管理纳入企业战略经营管理当中。

因此,不利于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4.企业会计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目前,多数企业已经构建会计核算管理信息系统,但系统建设较为落后,难以满足企业会计管理等内部管理活动的需要。

随着企业经营范围的拓宽,会计核算涉及信息量明显增多,会计管理要求也不断提升,而现有的会计管理系统很难全面收集、加工、处理上述会计信息,这不利于会计核算管理水平的提升,更难言其为企业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此外,有的中小企业仍然采用人工会计核算的方式,会计管理效率低下。

三、加强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1.确保企业会计核算的独立性

要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就必须确保会计核算的独立性。

首先,应在企业管理制度中明确会计核算部门的独立性,并明确其他部门禁止干预会计核算工作,以及违规时受到的处罚。

同时,要确保会计管理部门中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明确会计核算人员的职责,确保会计核算的有效性。

其次,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改变单一的绩效考评方法,从而减少业务部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促使会计核算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最后,改变管理层的业绩观,使其以积极的态度紧抓企业经营管理,努力改善经营状况,而减少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干预。

2.建立健全企业会计核算制度

企业要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企业应紧跟相关会计法规、最新会计准则的变化,不断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及自身经营发展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

一是要在制度中明确会计核算政策,尽可能指明其采用的具体原则、方法和程序等,为做好会计核算管理奠定基础。

二是要完善会计核算相关制度、办法。

例如:通过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岗位分工及管理办法、新业务会计核算办法等的制定和完善,指导会计核算人员更好地完成企业会计核算工作。

此外,要建立配套的内部监管机制,制定具体的监督措施,对企业会计核算进行全程监控,从而约束会计核算人员的行为。

3.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素质,更新会计管理观念

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综合素质,是贯彻落实会计核算制度,以及加强会计核算管理的重要保障。

一方面,要加强对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

通过新业务会计核算办法的培训、会计政策变更的学习等,使其严格执行会计核算相关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另一方面,要更新会计管理理念。

不仅要提高管理者对会计核算管理的重视程度,还要将核算制度、核算流程、核算人员等的管理纳入会计管理之中,始终将会计核算管理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相结合,并将会计核算管理融入企业战略管理中。

4.加快企业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企业应加快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会计信息采集、加工、分析的能力,为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工业企业成本会计若干问题探讨 篇5

成本会计是一个估算、跟踪以及控制产品和服务成本的活动过程,它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成本会计核算可以为企业的工业生产、运营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信息。做好成本核算工作是工业企业降低成本、改进产品品质、提升利润水平、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新经济环境下工业企业成本会计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竞争的加剧,工业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环境不断变化,给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成本控制观念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往往以是否节约为标准,过分强调缩减费用开支,而忽视成本效益。这样的观念与计划经济体制下产品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特点是相适宜的。由于需求得不到满足,产品不愁卖,市场对产品差异要求也不高。这种情形下,尽管工业企业降低成本开支可能会导致产品品质下降及产品差异性的牺牲,通常还是能够带来利润的增长。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卖方市场逐渐转向买方市场,市场对产品的差异性要求也不断提升。如果工业企业仍然一味追求成本的节约,就有可能会牺牲产品的品质及与同类产品的差异性,失去竞争优势,失去市场,不但不能带来利润增长,反而会给工业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

(二)成本会计核算范畴过窄,不能适应企业成本多样化的要求

计划经济时代,工业企业往往只重视生产制造成本。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成本在企业运营成本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这种形势下,仅关注制造成本就很可能会导致企业管理决策失误。因此,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应该由偏重物质产品成本向兼顾非物质产品成本转变。

(三)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滞后,不能适应企业技术进步的要求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工业企业为在争中取得优势,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然而,很多工业企业在重视研发投入、重视技术进步的同时,往往忽视甚至牺牲会计成本核算技术的改进,使其跟不上企业技术进步的需要。再加上一些工业企业闭关自守,与同行隔绝,不学习借鉴先进的技术方法,造成成本会计核算工作仍然停留在报账型会计核算方法上,远远落后于同行,这就有可能导致企业原本在工业技术上已经取得的优势地位,由于成本控制不擅而丧失。

因此,新形势下,工业企业只有改变传统观念,采取先进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才能有效控制和降低成本,提升投资回报率。

二、提升工业企业会计工作水平的若干对策建议

(一)转变成本控制观念,树立成本效益观念

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应该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在卖方市场产品需求差异不断增加形势下,工业企业应该将片面追求成本节约的传统观念,转变到重视原材料到最终消费品增值的成本效益观念上。成本效益观要求企业成本会计要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及合理性。既要努力降低成本,也要尽可能地提升产品价值,提升产品销量,在投入和产出之间找到最佳的利益平衡点,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成本会计不再是“就成本而管成本”,而是在运用成本效益观来为产品研发、技术改进及市场营销提供决策支持。

(二)拓宽成本会计核算范畴,建立多元化的成本会计核算体系

为应对新形势下的成本多样化问题,工业企业需要拓展成本会计核算范畴。按照全过程管理、全面控制的原则,我们可以将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划分为,研发设计成本、工艺选择成本、原材料及物流成本、制造成本、资金使用成本、质量控制成本、市场营销成本等。工业企业应该以将以上对象全面纳入成本会计核算范畴,建立多元化的成本会计核算体系。同时,建立全过程、企业全员的成本绩效考核制度,充分发挥成本会计工作在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改进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建立一套科学有效成本控制方法

工业企业在加快技术进步步伐的同时,应该改变传统的手工记账式的成本核算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手段与方法提升成本会计工作水平。时下,建立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处理及自动化系统,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手段之一。计算机运算速度快,有极强的信息存储、处理、分析功能,能够大大提升工作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企业虽然实施了会计电算化,仍然停留在简单模仿替代手工记账阶段,没有充分应用计算机的自动处理、分析预测功能。应当在计算普及应用的同时,开发或引入先进的成本会计信息自动处理系统,归集处理、综合分析各类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及时提供相关会计信息。

(四)提升会计人员工作水平,建立高素质的成本会计核算

企业会计问题浅析 篇6

目前, 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由于一些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造成一些企业会计核算弱化现象严重。从近几年的税务管理和税务稽查实践来看, 很多企业因为会计核算弱化, 导致了财务核算及税务处理上发生错误, 造成了需要承担补税罚款等不必要的损失。

二、企业会计核算弱化现象日趋严重

1、一些企业较少配备专职会计, 使用兼职会计现象比较严重。虽说这些会计经过了一定时期的学习培训, 也有一定的从业经验, 但他们往往一个人身兼数家企业会计职务。兼职会计由于不参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 他们在做账过程中任凭业主支配。业主提供多少凭据就做多少, 不能完整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 缺少对企业经营行为应有的监督, 失去了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同时, 由于这些兼职会计身兼数家, 对他们缺少约束机制, 一旦在利益上和业主存在利害关系, 达不到目的不辞而别现象时有发生。此外, 由于兼职会计相对稳定性差, 如交接不及时还可能造成下一任会计做账不衔接, 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经营的连续性, 从而违反有关会计规定和财务准则。

2、企业业主与会计存在裙带、亲属关系。比如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 中小型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 所有经营行为都是自己说了算, 因此他们在经营管理上不希望外人知道更多的企业秘密, 于是对比较敏感的会计部门都用亲属和有裙带关系的人, 而这些人因和业主存在不可分割的利害关系, 往往在账务处理上完全听从于业主, 不能放开手脚核算。会计监督作用完全失去, 从而导致财务核算混乱, 弄虚作假的行为时有发生。

3、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知识更新较慢, 不能适应现代会计核算的需求。从目前情况来看, 就一些改制后的中小企业来说, 大量使用原国有和集体企业临近退休或己退休的老会计, 这些企业会计大多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会计人员, 对新会计知识接受能力相对较弱, 知识更新较慢, 无法适应新的会计核算要求。他们不具备应有的计算机知识, 对税务部门要求的网上申报无法适应。

三、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风险

企业会计核算弱化现象导致了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着极大的风险,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银行存款、现金管理、仓库管理极度混乱;会计核算不按国家规定的会计制度进行, 如收入与成本费用不配比、折旧的摊销方法前后不一致、成本核算不规范等, 导致会计报表反映的资料不真实;银行账户多头开户, 将某银行账户不归并入账进行收支账外核算。 (2) 支出凭证套用不合法凭证或白条入账。存货管理混乱, 购入原材料无验收制度, 仓库无领发货制度, 存货计价任意, 账物不符, 账账不符;产品销售不入账、设置“小金库”, 应收账款失控, 收入支票任意背书, “实收资本”不实, 空壳验资或以其它形式抽逃资本。

四、建立健全企业会计核算制度

1、会计制度的适用主体要明确。这一原则要求对企业应该有比较明确的界定标准, 以保证会计制度有一个恰当的适用范围。企业的发展速度很快, 经营规模、职工人数、资产多少等指标经常变动, 将这些指标作为划分企业的标准势必影响其可操作性。另外, 因为出资者是否进行企业的日常管理同企业规模大小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所以也不宜作为划分的标准。笔者认为, 正确划分企业的标准应该是两条:其一要看它是否从资本市场筹资, 其二要看它的注册资本的大小。不从资本市场筹资而且注册资本低于规定标准的应将其界定为中小企业, 采用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

2、会计制度的内容应简单、易懂, 便于操作。这一原则是要求在制定企业会计制度时, 应针对企业会计业务的特点, 从会计科目的设置到会计报告的编制都应体现简单实用的指导思想。相对中小企业而言, 企业会计业务比较简单, 会计信息使用者也主要限于企业管理部门、政府税务部门以及债权人。因此企业会计制度制定过程中更应强调会计制度的简单、易懂和便于操作, 充分考虑企业会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兼顾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效益原则。这样更利于企业普遍建立起简单、灵活、实用的会计核算系统, 及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3、会计制度应适当运用谨慎性原则。从目前我国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 不少企业面临诸如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竞争能力不强、贷款困难等问题。如果从会计的层面来分析, 企业要实现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 就需要向社会提供真实可信的会计信息, 避免虚盈实亏的情况发生。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在制定企业会计制度时适当运用谨慎性原则。

4、会计制度应尽可能与税法保持一致。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统计资料显示, 我国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业数量的99%, 上缴国家的税收占全部企业的45%, 这就要求不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 其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要兼顾企业纳税的需要。我国股份有限公司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采取了会计与税收相分离的作法, 主要是考虑大企业会计服务对象的重心在投资者和债权人, 而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对象的重心在企业管理者和政府的税务部门, 在履行了纳税义务后可以不对外提供会计报告, 因此企业会计制度不能够采取《企业会计制度》的做法, 应尽可能与税法保持一致, 以减少会计期末的纳税调整工作, 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5、完善会计监管体系。企业应从各自具体环境出发, 依据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一般规律, 针对其内部控制系统运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漏洞, 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 特别是在授权批准制度设计中应赋予会计人员一定的独立判断权。就企业外部会计监管系统而言, 必须按照“行业自律、政府监督、法律规范”的思路框架, 建立“行业自律为基础、政府行政监管为主导、法律法规的完善为准绳”的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一是尽快健全和完善以行业自律监管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 并以此约束和监督企业的会计工作, 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作用, 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二是强化政府外部监督, 即由国家财政、审计、证券监管等部门依法加强对企业财务的检查和审计, 尤其是要加强对准则、制度执行质量的监督检查, 以约束企业会计职业判断行为, 增强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公允性。三是加强法制建设, 健全的法制是制止和防范会计人员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以及会计职业之便, 主观蓄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保证。

6、会计制度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制定会计制度的目的是规范会计行为, 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但不能因规范会计行为就不讲运行质量和工作效率。在进行会计制度制定时, 要考虑制度收益和制度成本的关系, 选择制度效益最大的方案。这里的制度成本是指制定成本和运行成本之和, 制度收益指该制度实施、运行后产生的收益。制度效益是指制度收益补偿制度成本后形成的差额。制定制度时应特别注意, 并非制度越完善、越严密就越好, 应权衡制度成本及其产生的收益, 力求做到不仅会计制度制定科学化, 而且制度效益最大化。

五、企业在不同时期对财务杠杆水平的选择

1、初创期, 企业的特点及其对财务杠杆水平的选择。处于艰难创业期的企业, 各种机制和制度尚未建立和健全, 诸如产品市场、生产条件、管理制度、人才资源及企业规划以期都在酝酿、构建当中。这时的企业面临着两大风险:一是企业的投资风险。初创期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很弱, 投资的失败便意味着企业的死亡。二是管理风险。企业初创时期, 由于企业规模小、员工少, 成员之间因为共同的志愿而结合在一起;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 职责不清, 企业更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众多的不确定因素使得企业应付环境变化的能力非常脆弱。因此在这个时期企业面临的不确定的因素很多、风险也很大, 极易形成缺乏长远意识的短期行为。显而易见, 企业生命周期的初创阶段的经营风险是最高的。这些风险包括:新产品能否试制成功;如果试制成功, 能否被潜在的客户接受;如果被接受, 市场能否扩大到一定的规模, 以给与该产品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补偿投入的成本;即使以上的行为都可以实现, 公司能否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立足于该行业等。按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逆向搭配的原理, 这种高的经营风险意味着与这一阶段相关的财务风险应尽可能降低。因此, 企业最好使用权益资本进行融资, 即使因为经营的高风险, 企业只能吸引那些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风险爱好者进行投资。企业的财务杠杆水平比较低。

2、发展期, 企业的特点及其对财务杠杆水平的选择企业渡过了艰难的、充满风险的初创期后便进入了发展起。发展期的企业特征是市场需求增加, 产品或服务的规模扩大, 内部管理日趋完善, 外部形象正在树立, 公众的认可度增强, 这个时期的公司蒸蒸日上、充满活力。然而正是由于这样一种乐观的企业前景, 极易使得企业领导者和员工把在创业期形成的对企业的感情进一步激发为一种无所不能的心理, 以致做出一些不明智的决策和承诺, 设置涉足一知半解的领域。在发展时期, 企业很容易掉入诸如缺乏战略性思维、系统化制度、科学化授权的陷阱之中。这个时期, 随着销售的高速增长企业的经营风险有所降低, 但是在绝对值上依然很高。因此, 必须采用适当的融资渠道, 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低水平, 这意味着要继续使用权益资本。企业的财务杠杆水平依然不高。

3、成熟期, 企业的特点及其对财务杠杆水平的选择。当企业在高速成长期的各项管理与领导制度成功建立后, 企业便进入生命周期中的巅峰时期也就是成熟期。这时, 企业的技术已经成熟, 产品进入大工业生产阶段, 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已经进入稳定成长时期, 并不断走向成熟。在成熟期, 创业者在经历了多次的危机后, 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职业的企业家开始步入企业管理层。

参考文献

[1]、李凤鸣.会计制度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小企业会计问题论文 篇7

【关键词】企业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审计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和履行需要社会责任会计的工作作为保障。在实际工作中要想达到这一点,企业就必须要注重社会责任会计审计工作。社会责任会计审计工作的执行,可以使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从而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助力。

一、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目标

同一般会计审计相同,社会责任会计审计也需要达到一定目标。审计目标就是在人们通过审计活动期望实现的目的。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目的是通过报告了解社会责任履行状况以及表达的意见,通过意见使社会、公正、政府清楚的了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情况,从而对企业的社会形象、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产生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原因

社会责任会计不仅体现了企业的完整性,而且体现了企业在社会中与整个社会的互动。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是促进社会责任会计审计诞生的基础。企业是以经营为目的的一种经济组织,其不可能与消費者、社会等利益目标完全相同。同时且企业之间的信息存在差异,从而造成消费者、社会无法对企业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因此,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审计以及企业真实的报告自身在社会责任上的履行状况应当是企业以及政府的义务和责任。信息上的差异是需要对社会责任会计进行审计的主要原因。信息上的差异造成了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与熟知的情况有所差异,将会使企业的在社会公共的信任上产生下降,尤其是近几年,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上发生问题后,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度明显受到了冲击,因此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阻碍。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社会责任会计审计工作能够减少社会上各方在社会责任信息上的差异,提高社会对企业的信任度。

三、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内容及加强措施

1.审计内容

社会责任会计审计与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存在依托关系,后者对前者起到了决定作用。

在法国,国家要求企业必须要披露企业中的以下信息:职工总数、职工培训、工资成本、行业关系等。在美国,国家要求企业披露的社会绩效包括以下内容:公共贡献、净收益、环境贡献等。欧共体则要求披露职工平均人数、经济状况、财务状况等。从以上内容可以明显看出不同的公家在社会责任会计审计上的要求存在明显差异,但其也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对社会责任有着具体要求。因此,社会责任会计审计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1)社会责任。企业的主要价值就是创造财富和价值,而要想达到该目的,企业就必须能在经营过程中能够盈利。不论何种企业要想能够长期生存下去就必须要盈利,也只有长期存货的企业才能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不仅是财务目标,同时也是社会目标,因此必须在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中对其进行反映。

(2)人力资源。企业在招募人员,对人员进行培训,改善员工福利上的投资不仅对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和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积极表现。

(3)社会贡献。企业享受自身所在区的基础设施,它也应当对自身所在区域有所贡献,其中主要包括:纳税,为当地居民提高就业机会,以及进行相应的公益事业。

(4)改善生态环境。企业在创作财富的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企业有责任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企业在保护环境上在财务上反映出来的是在保护生态环境上的支出以及取得的实际成效。

除以上提到的四点内容外,企业还要在财务报表上反映自身产品的质量。例如,产品的耐用期限、效能、安全等,同时在报表中也应当反映广告的可靠性和客户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范围依据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内容可以分为:(1)劳动用工审计,包过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物资投入,工资翻番,保险缴纳等。(2)环境影响,其中包含,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能源的循环使用,产品的绿色指标,以及生产过程中企业在环境保护上的投入状况等。(3)公共影响,对就就业的安置,对教育社也和公益事业的支持,以及在社会公共设施建立上的投入。(4)对政府工作的支持,是否长期处于盈利状态,以及缴纳税金的情况。(5)企业在产品广告的宣传真实度,售后服务情况使客户满意。

2.加强审计措施

社会责任会计设计同企业的多方利益都有所联系。在经济市场体系中,企业的发展会受到多方面利益的影响。这在之前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但也正是因为企业有社会、政府、环境等之间均衡关系的存在,才使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如果均衡被打破,那么企业也将会受到损伤。因此,社会责任会计是借助于会计的信息披露形式的一种强制的执行措施。在社会责任会计审计上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企业存在社会之中,从社会中获取一些资源,因此,也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企业在会计信息的揭露上受其自愿性影响严重。企业中不仅需要提高领导的社会责任意识,而且也要让员工清楚自己也是企业中的一员,也要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只有在意识上发生改变,才能改变行动,使企业的领导和员工都能自行的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使企业自行的履行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因此,在企业中可以将社会责任理念合理的融入到企业自身的文化中,投入适当的资金对企业中的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使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和责任行为能够得到提升。

(2)提高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质量。只有对社会范围进行明确,才能是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更加准确。在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企业收益信息。②服务质量或产品质量信息。③环境保护信息。④社会活动的参与信息。⑤员工权益信息。只有提高以上物方面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质量,才能是审计工作作用得到体现。

(3)规范上的支持。因此,在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开展上必须要规范审计行为。规范中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审计业务、设计组织上法律上的相关规定,同时也应当包含审计组织在执行审计任务时需要遵守的相关规章和准则,同时必须要对明确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强制性。

四、结束语

社会责任会计是现代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要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同时更要注重在社会公共利益上的追求,并且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近几年,消费者对企业在社会责任承担上的关注日益提高,企业要想追求发展,就必须要适当的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并且应当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在满足相关利益者需求的同时促进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哲斌,陆丹彦.沪市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J].财会月刊,2012,10(23):12-14.

[2]李正,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J].会计研究,2013,10(7):21-23.

[3]陈珊,罗尧.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研究——以中石油为例[J].现代商业,2012,2(29):13-15.

[4]方震海.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2,9(9):16-18.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现状与问题分析 篇8

(一)控制环境方面

1、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很不合理。

企业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主要在两方面,一是机构设置比较冗杂,一些部门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责任,该管的不管,致使企业组织机构权利与责任之间关系模糊,内部控制运行效率不高;

二是单位内部不够重视注重横向间的协调反而比较注重纵向间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使同级各部门间缺乏重要沟通,最终导致沟通不畅,指令的执行不通畅。

2、企业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管理者素质较低且企业管理当局对会计控制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有的企业领导不按规章制度进行执法,相反地去强调灵活性,使内控制度系统缺乏了其应该有的独立性;有的企业领导为了谋取私人利益而胡作非为,无视会计法律法规,

企业会计人员及员工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漠视就是由于企业领导不够上心,从而减弱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作用;另外还有管理者普遍未受过高等教育,这样低素质的管理即使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也会因为他们能力不够而无法真正地管理好企业。

(二)预算管理方面

预算管理涉及到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能让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更加健全。

企业的预算过程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预算考核的执行会遇到一些阻碍。

以预算标准考核责任人与企业,考核方常常将个人感情加入,使预算管理控制被严重减弱,被考核方故意躲开主观因素,过多强调客观原因对绩效的不利影响。

二是预算缺乏客观性,与实际相脱节。

有的企业在进行预算时,基本上是根据编制人员没有对市场进行调研,且参杂着主观经验去编制,缺乏权威的依据,难以成为企业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标准,不被市场认可。

(三)审计监控方面

1、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

我国内部审计发展迅速,但是过多的是依靠行政干预建立起来的,因此很难受到企业的重视,有的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没有全面扎实的审计知识,而且大部分审计人员还是从其他部门借调过来的,也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因此内部审计很难实施其应该有的作用。

2、外部审计监督过多的强调了形式,走了过程。

外部监督主要是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

当前社会监督主要是市场上一些组织机构的审计监督,但是这些组织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评价十分有限。

政府监督各个部门之间不能联合起来进行监督,监督功能交叉,缺少交流,不能有效地进行监督。

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一)加强控制环境建设,构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1、构建合理组织机构。

在设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时候,要设置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让各个部门都清楚自己的责任。

组织机构的设计不仅受企业性质和经营范围等限制,还与企业领导层的作风行为、执政观念和思想认识有关。

切实用法规去抓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用可行的制度来管理员工。

2、增强企业领导对会计法规的认识,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视,多开展一些法规培训,让他发自内心遵守法律法规,领导也要起带头作用,建立起管理内部会计控制的责任问察,将企业领导的工作结果与内部会计控制的好坏进行挂钩,各尽其职,让内部会计控制的工作确实落实到位。

(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增强预算的约束力

首先要建立健全由董事会、经理层和预算管理委员会组成的预算管理组织,各自要尽到各自的责任,如董事会就应该制定好整体的预算方案,总经理就要针对董事会提出的方案制定相应的程序去实施,而预算管理委员会就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起到控制监督的作用。

其次,要编制预算,就应该提前有所规划,对市场进行分析考察调研,制定企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这样的好处就是避免了盲目的预算编制工作,让预算指标更趋于客观公正,与企业实际相符合,更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另外,得到实际预算结果后要与之前预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如果有问题就要找到它并分析其中原因,为以后工作铺好路,使预算真正能够约束到企业。

企业只有在严格按照预算方案计划的前提下,才能使预算真正约束到企业,从而达到预算管理控制的最终目标。

(三)加强审计监督,促进内部会计控制不断完善

1、把内部审计的有限性作用尽可能的运用起来,充分发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检查评价与考核机制方面,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是更加了解本企业的情况的,如果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存在问题,可以随时向有关部门提出整改建议,从而进一步去采取积极有用的措施方法。

所以,在保证独立原则方法下,要使得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是有效合理的,促进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发挥作用,促进会计控制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2、建立起良好外部监督氛围。

企业成本控制的会计问题研究 篇9

这样的问题包括两方面:一、外部问题,也可以说是客观问题,就是会计无能力控制的问题,如领导意识、会计权力、基础工作等;二、内部问题,即主观问题,包括会计自身素质、能力等问题。

成本优化和成本控制,

好的成本管理是全程成本管理,其思路不是简单从压缩费用来考虑,而是从项目全程利润率、经济附加值、息税后利润等方面来进行考量。

前期成本管理重点是设计,比较好的思路是高端规划、中端设计、强化施工图

后期成本管理重点是工程,宁可给好总包加100、也不要给客户赔1000,甲供酌情。

即便是财务管控,也不能把成本管理看成压缩成本,而应该是基于敏感性分析的优化成本。

小企业会计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篇10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工作;问题

小企业涉及行业广,数量多,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小企业的会计工作却暴露出很多问题,如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现金管理混乱,监督不力、制度缺失、会计信息舞弊时有发生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找出症结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就显得非常重要。

1 小企业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会计原始凭证失真 小企业原始凭证失真严重影响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为企业的违法乱纪埋下了隐患,而且还造成企业财产和国家税收收入的损失。其现象主要表现在:

1.1.1 原始凭证填写不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中很多原始凭证填写不规范,不合乎原始凭证填制要求,各项原始凭证要素填写不完整导致会计核算有很多漏洞,漏填、少填或不填现象时有发生。如开票日期、开票人、经手人姓名不填写或填写不完整;购买企业的客户名称漏填或填写不明确;金额数字填写模糊,大小写金额不符或书写不规范。有的原始凭证不仅在填写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而且对原始凭证的审核也不到位,以假乱真、白条入账的情况较为普遍,这样的原始凭证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准确性。

1.1.2 原始凭证记录的经济业务不真实。一是原始凭证记录的经济业务项目与实际发生的业务内容不一致,如将不能报销的项目以能报销的项目为名,堂而皇之地通过虚假的凭证合法报销列支;二是隐匿或篡改原始凭证。例如有的会计人员为了多报出差费用,篡改住宿费等原始单据,多报费用侵吞公款;有的企业为隐瞒收入进行大额现金交易而不开具发票,使税务机关难以通过资金流动查寻企业交易状况; 三是使用过期作废的发票,或按照各自利益需要开具各联次不统一的发票,如支出方实际支出少,却以大于实际支出的金额单据列支入账,从而达到侵吞公款和偷漏税款的目的;四是私自编造虚假的自制原始凭证,如编造虚假人员名单领取各种劳务费用,随意编造市场购买商品材料等自制凭证从而套取现金,严重影响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1.2 填制记账凭证错弊较多 ①小企业会计在填制记账凭证前,不能履行严格的原始凭证审核程序,明知有些原始单据不合法仍作为合法的单据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入账。②有的小企业会计为了逃避纳税,竟然藏匿收入,通过“真账假做”的方式少列收入,多列支出,编制虚假的记账凭证。③有些会计使用“障眼法”,对摘要栏进行略写或错写,使人看不清经济业务的本来面目,以达到掩饰和弄虚作假的目的。还有的填制记账凭证的内容不完整,如附件张数不填写或制单人、出纳、审核等相关人员不签字或盖章等。

1.3 建账不规范 一些小企业账簿设立不规范,相当一部分小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针对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财务信息,人为操纵利润。如为了应对国家税务部门就专门设置“微利账”或“亏损账”,目的是套取国家税收少缴税。为从银行等金融部门套取贷款就专门设置“盈利账”。“真实账”供内部使用,以方便企业管理者做出经营决策。

1.4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一是银行存款、现金、存货管理极度混乱。如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不进行定期核对;购销业务大量使用现金结算;存货长期不进行实物盘点等。二是会计核算不遵守规则,如收入与成本费用不配比,账簿记录与实际情况不符,会计报表反映资料不真实。三是会计机构人员分工不明确,各岗位责任落实不清楚,内部牵制、稽核、成本核算、财务收支审批等基本制度残缺不全等。

1.5 企业负责人的法制观念淡薄 有些企业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为了企业或个人的利益,常常人为干预会计核算工作,指使会计人员更改账目弄虚作假。会计核算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企业管理者的意图行事,通过不法手段人为调节利润,修改会计信息,以达到管理者利益需要。

2 完善小企业会计工作的建议

2.1 企业负责人要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要加强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企业负责人负有完全的责任。《会计法》明确规定,“企业领导人对本企业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有不可推卸责任”,从立法的角度规范了企业领导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法律义务。企业领导人要树立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法制观念,为保证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提供良好的环境。

2.2 提高会计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 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责任心和职业道德修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会计核算信息的质量。会计工作岗位的重要性要求会计人员有很高的道德水准。因此,要坚持不懈地对小企业会计工作人员进行会计业务能力培训,及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的再教育,并定期地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能力考核,优胜劣汰。会计管理部门要积极搭建平台,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包括小企业会计准则、财经法规、财务软件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在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提高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和诚信意识。

2.3 建立内部控制机制 小企业会计部门应建立内部稽核、内部牵制、成本核算和财务分析等制度,对包括凭证传递流程、各业务职能部门联系方式、各财务人员工作职责、违章责任等方面进行制度性约束。做到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具体,保证财会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4 加强对小企业的外部监督 一方面通过企业加强自身约束来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另一方面政府还应该更多地借助于外部监管力量来帮助小企业实现会计核算规范化。首先,税务部门在办理企业税务登记等事项时,应督促小企业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规范化。在日常的税收征管工作中,对违法的经营者要进行严厉的告诫和处理,从源头上杜绝会计违规行为的发生。 其次,银行等金融部门要加强对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和监督管理,严格限制现金使用范围和额度,将小企业的交易活动最大限度地纳入银行结算系统。再次,要发挥会计中介机构的监督作用,通过加强外部监督,促使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建账,采用真实合法完整的原始凭证入账,遵循会计核算原则,搞好会计核算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准确完整。

参考文献:

[1]王染,成云.浅析我国中小企业会计舞弊的主要原因[J].现代商业,2011(12).

上一篇:剥毛豆的启示下一篇:外墙工程施工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