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会计核算问题

2024-11-06

电力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精选12篇)

电力企业会计核算问题 篇1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也呈不断上升的态势, 与此同时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 电力行业也发生了空前的变化。会计核算是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它对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加强成本管理、增加企业利润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电力行业市场不断变化的情况下, 电力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也必须要不断革新, 其会计核算管理也应与时俱进。

一、电力企业会计核算模式

当前集约式管理模式是我国电力企业的主要会计核算模式。这一模式的具体表现为:整合与集中组织内部财务类信息、人员和资源等, 将核算主体从集团模式更换到企业内部部门化的形式。国内目前的这种集约式会计核算模式将核算主体的上下结构不断地进行缩减, 继而有力地提高了整个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 加快财务信息的传输速度与准确性, 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电力企业在财务这一方面的风险有所降低。利弊必统一, 这种集约式的管理模式在给电力企业带来一系列有利影响之余, 弊端也随之而来, 比如:大幅度增加了会计部门的工作量与部分人员的工作压力, 从而阻碍会计核算的运作, 更有甚者将增大企业在财务方面的风险概率等。

无论集约式模式的利弊如何,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 会计核算都会是不可或缺的。会计核算作为财务会计的重要部分, 继承着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过程的重要地位。由此而言, 会计核算的加强就显得重要且迫切。会计核算的加强有利于企业准确有效地得到会计信息, 有利于企业正确地做出投资融资决策, 有利于企业合理地运行财务工作。

二、电力企业会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专业人员素质与工作要求不相匹配

我国多数企业对会计专业人员的职位要求是:掌握并能有效运用专业知识、科学管理并监督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严格考核企业的财务数据、增强自身法律意识及管理意识等。而当前电力企业的会计专业人员在这些方面的素质配备还有所欠缺, 这将在各个方面对电力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因而, 为了促进电力企业良好发展趋势, 会计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尤为重要。

(二) 会计核算主体与对象不明确

会计核算要求核算的对象与主体明确, 且核算过程清晰。目前, 集约式的会计核算体系虽将电力企业的层级有所压缩, 但原先部门化模式的长久存在使得电力企业还未能及时调整公司的组织管理结构, 使之产权清晰。而会计核算的对象与主体在产权明晰的治理结构得不到形成的前提下也就无法得到明确, 这就对会计工作造成了管理不统一、负责不统一、流程紊乱的现象, 从而降低了整个会计工作的效率。

(三) 企业内部的控制监督能力差

为有效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与会计信息的真实获取, 会计核算过程中必须要有企业内部的控制监督机制参与管理。电力行业在我国目前基本处于一个被垄断的地位, 因此电力企业的数量不多但规模较大, 其部门结构繁杂臃肿、官僚主义影响大, 这都阻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缺乏监督控制能力, 导致企业的财务信息失真, 对企业管理者在经济上的决策造成错误的判断, 对企业股东或外部人员对企业产生错误的认识。而且, 内部的控制监督机制失效时, 也有可能会有部分人利用监控漏洞进行贿赂。

(四) 企业的会计信息容易出现失真现象

电力企业的机构设置得比较多, 各项机构相互牵制导致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会计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所耗的时间较长, 且传递路线也较长, 这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情况的发生。会计核算工作的初始资料大都是前台手工整理出来的, 其工作环节也较为复杂, 时间要求也比较紧, 如果前台人员稍一耽误就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大多数企业的财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都需要对会计的原始凭证进行多次的加工汇总, 并将其进行逐级汇报, 在这个过程中也容易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还有一些企业由于没有提前设定的物料编码, 只好另选其他代替, 从而也导致了会计信息的一部分失真。

三、解决方法与建议

(一) 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

电力行业及会计培训的相关管理人员务必要对电力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与职位要求不相匹配的情况采取措施。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 会计领域的知识技能也在不断地变革, 为使会计工作人员能与时俱进从而保证企业的旺盛生命力, 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显得迫切。当然, 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需要相关管理者敏锐的培训意识, 这就体现首要任务是对管理人员培训意识的提高。而当前我国的国内环境里, 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对此环节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够。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除了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和技能以外, 还需要管理者的支持与配合从而使整个财务工作符合企业的自身实际发展情况。

次要任务则是要丰富扩大对人员培训的内容和增大培训过程的力度, 增强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与首要任务相同的背景的情况下, 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较高的会计群体的培养同样举足轻重。这就要求电力企业管理人员要通过各种激励手段去动员会计工作人员参加企业开展的针对会计知识能力提升的培训, 以此来提高工作能力, 进而为电力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的工作减少差错, 降低财务风险。而对法律意识淡薄的会计人员, 要增加财务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二) 明确会计核算主体, 实现产权明晰的治理结构

针对目前电力企业产权不明晰的治理结构的现状, 电力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必须先要确定正确的会计主体。摒弃过去的企业内部各部门为会计核算主体的模式, 确定集约式模式下的以电力企业为核算的对象主体的模式。与此同时, 为了方便会计人员清楚认识企业的会计核算标准, 相关人员要在电力企业会计核算的制度与流程、会计核算过程的不规范行为、电力企业会计核算的操作程序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

在企业内部的控制与监督制度方面, 应该着重从三点入手。第一, 要从规章制度开始。健全的电力企业的会计核算规章制度才能给会计人员提供正确的工作标准和为监督人员提供监管标准。第二, 完善监督机制。结合内部与外部的监督机制, 主之以内, 辅之以外, 两种监督手段同时进行确保监督机制的健全。第三, 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严格管理财务信息的处理与传递过程, 增强问责力度。

(四) 采用科学规范的套计核算模式推进套计核算管理工作

采用科学规范的会计核算模式, 在企业内部所有部门推行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及流程, 集中财务要素资源, 做好信息处理。做好会计制度及流程的统一, 对电力企业进行一体化整合, 使会计核算数据保持统一口径;对电力企业内部业务流程进行梳理, 对会计流程进行统一, 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本核算流程、资金结算流程、售电核算流程等进行统一规定, 使会计人员按统一的流程进行企业内部数据核算, 确定会计信息统一性与准确性。集中并统一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各要素, 使数据统一、完整, 上报及时, 通过统一的处理方式, 可推进企业会计核算的专业化发展。

利用当前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 建立会计管理、业务信息统一平台系统, 例如采用ER P等管理系统, 实现业务与财务的统一平台, 进行实时信息共享, 减少因为业务与财务之间存在的脱节, 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情况。利用信息统一平台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快速、准确的核算, 并且有利于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有利于加强内部监督控制机制。

四、结语

从目前我国电力企业所处的环境与面临的状况来看, 财务会计核算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由会计核算所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不容忽视。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意识必不可少, 要完善企业的监督控制机制, 并健全一系列的会计规章制度。电力企业应该针对上述的种种问题进行诊断并对症下药, 促使企业正常并且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凡林.浅析如何加强电力企业会计核算[J].中国经贸, 2011.18 (20) :99-100

[2]栗蓉.浅析电力企业会计核算的相关问题[J].中国投资, 2013.

[3]沈前萍.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的问题及决策[J].财会研究, 2014.

电力企业会计核算问题 篇2

一、选题背景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对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 执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和分析,定期编制并提供财务会 计报告和其他一系列内部管理所需的会计资料,为作出经营决策和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 据的一项会计活动。会计核算往往渗透到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经济业 务事项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会计法》所规范的会计核算,主要限于事 后核算方面的内容,即对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作出规定,而没有过多涉及事前预 测、事中控制等管理会计的内容,目的是增强法律规定的适应性。我国从上世纪年代中期开始时进行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使中小 企业有了蓬勃发展的机遇和空间。经过二十多年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洗礼,中小企 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中小企业和有名无实的 “空头” 企业变更频繁,流动性强,财会人员不固定,兼职财会人员多,会计基础核算不规范,明细核算不健全,执行企业主意志的多,执行本行业会计制度的少,时常发生偷、逃、骗税行为,严重破 坏了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导致了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小企业力量也在迅速壮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 益增大,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的问 题也显得日益突出,诸如现金交易、多头开户、白条入账、内外两套账、资金管理混乱、会计人员随意编制会计科目或混淆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费用分摊混乱、违背会计原则 等,中小企业偷税漏税现象也是频频发生,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 展壮大,而且也给国家财政收入造成巨大的损失。进一步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已显得非 常必要。中小企业不同于大企业由于其产出及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低,受传统工艺体制 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因素影响,使得中小企业具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经营灵活,应变 能力较强企业规模小,融资难行业涉及面广,业务单一组织结构简单,管理水平不高技术落 后,产品质量差逃避纳税、逃避债务的愿望比大型企业要强烈。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会计问题成为大家讨论的一个热点。从国际范围 来看,联合国会计专家组已经开始着手制定中小企业会计指南。在我国伴随着企业出现 分散化、专业化、小型化的趋势,中小企业正成为一股重要力量在推动经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较快。据2006年统计,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55 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其工业产值、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80%和60%以上, 并提供了大约80%的城镇就业机会。可见中小企业的作用是很大的。与一些上市公司和 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小、数量多,突出的问题是会计核算不规范。目前,不少中小企业账簿设置混乱,会计业务处理随意性大,加上中小企业流动性强,财会人员 不固定,兼职财会人员多,更有甚者一人兼任几家或十几家企业的会计,会计基础核算不规 范,明细核算不健全,执行业主意志的多,执行本行业会计制度的少,时常发生偷、逃、骗税 行为,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导致了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追究其主要原因是 因为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不够规范。从2005年的1月1日起,《小企业会计制度》开始 实施,这就为我国的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行为提供了有力的依据。针对这一问题,对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概况: 国外概况: 联合国会计专家组成立于1981年,是为了国公司发展对国际会计协调的需要而建 立起来的专家组成立以来,它就国际会计协调的许多重大问题发表了若干指南和倡议: 英国的企业中,中小企业英国会计界一直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会计问题,目前正在 对几年前所制定的中小企业会计指南进行修订,其中涉及的一个问题是,中小企业会计指 南是提供了一种选择,还是一个强制标准。专家组要考虑的问题,同样是,为中小企业提供 一个指南,还是一套强制标准。泰国代表对英国代表的意见表示赞成,他们说,专家组现在 所搞的文本,应当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即不是搞一套标准,而是搞一个指南,供各国制定本 国会计指南时参考。马来西亚代表表示,中小企业采用国际会计标准确实存在困难,应当 根据每个国家的自身情况加以确定,如应当区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在马来西亚,会 计标准主要是针对股份公司的,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接近二对于非股份公司,则不要求强 制执行。中非南非会计师联合会代表指出,这个指南应当是建议性质的,各国还要根据其 自身情况进行加工,以适应自己的情况另外,直接引用国际会计准则,是否有个法律权限问 题对中小企业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提出了豁免条款,是否能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所接受 这个问题需要研究新西兰代表说,中小企业主要是现金流量问题比如,新西兰卯年要求中 小企业提供现金流量表,当时虽然有些抵触,但是基本上已经得到执行俄罗斯代表针对目 前的方案提出不同意见他们说,实际上不可能把管理信息与对外报告混在四、拟研究与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上存在以下问题: 1.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楚企业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中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 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尤其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困难。很多的 私营企业业主将个人和家庭的一些支出,如给小孩照相、买零食、衣物等之类的花销报 公司账,而企业财务人员处于工作和饭碗的考虑,往往不能拒绝。2.会计基础薄弱,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1)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在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独资小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 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在会计人员任用上中小企业最常见的做法是 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做兼职会计,这些人员有在税务部门工作的,有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等,一般定期来做账。有的企业管理者 也愿意聘请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其发展前景及社会上得到人们认同程 度较底以及较差的工作保障,使得其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远不如大企业。会计从业 人员资格认定及规范考核的问题也很多,会计无证上岗现象严重,会计主管不具备专业 技术资格的现象不胜枚举。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养工作几乎没有进行。(2)建账不规 范或不依法建账,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中小企业有的根本不设账,以票代账,或者 设账,但账目混乱。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据有关人士在一次问 卷调查中得出,中小企业存在两套账的比率高达78%,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严 重失真。在会计核算方面,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不按规定的摊销期限计入相应期间的成 本费用,而人为操纵利润,采用倒轧账的方式记账;对企业资产进行任意重账的现象严 重;由于没有健全合理的财务会计制度,不能按规定定期结账和处理日常业务,特别是 “待处理财产损溢” 长期挂账,不能及时加以处理等等。还有些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专业知识较低,使的许多理论上完善的会计方法与复杂的会计技术无法实施,或在实施 时大打折扣。(3)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会计行为的合理合规。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会 计监督,但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使会计监督职能几乎无法进行。3.原始凭证的获取要付出成本,是因为企业在购买商品资料时要不要发票存在着不 同的价格,若要发票,要加价,价格较高;不要发票,价格较低,两者的差价就是税款。中小企业往往希望以较低的价格成交,但是又无法取得记账所需的合法凭证。还有的企 业发生费用后无法取得发票,只能取得不合规的收据,企业只好不做此账,或相互之间 调剂票据。据笔者了解,某些工业型小企业采购原材料根本就不曾取得过发票等合法凭 证。4.中小企业制度缺乏,内部牵制、稽核、定额管理、计量验收、财产清查、成本核 算、财务收支审批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实际工作 中从未认真执行过。部分中小企业管理着也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往往无法建立健全,这些给企业带了很多负面影响,这种状况既损害里企业 的自身的根本利益,如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混乱等,也导致外部监 督困难重重。

我国从上世纪年代中期开始时进行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使中小企 业有了蓬勃发展的机遇和空间。经过二十多年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洗礼,中小企 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中小企业和有名无实的 “空头” 企业变更频繁,流动性强,财会人员不固定,兼职财会人员多,会计基础核算不规范,明细核算不健全,执行企业主意志的多,执行本行业会计制度的少,时常发生偷、逃、骗税行为,严重破 坏了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导致了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小企业力量也在迅速壮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 益增大。但是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的问题也显得日益突出,诸如现金交易、多头开 户、白条入账、内外两套账、资金管理混乱、会计人员随意编制会计科目或混淆会计科 目之间的关系、费用分摊混乱、违背会计原则等,中小企业偷税漏税现象也是频频发生,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而且也给国家财政收入造成巨大 的损失。进一步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已显得非常必要。

从国际范围来看,联合国会计专家组已经开始着手制定中小企业会计指南。在我国 伴随着企业出现分散化、专业化、小型化的趋势,中小企业正成为一股重要力量在推动 经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较快。据2006年统计,我国目前的中 小企业已超过1055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其工业产值、实现利税分别占全 国的80%和60%以上,并提供了大约80%的城镇就业机会。可见中小企业的作用是很大的。与一些上市公司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小、数量多,突出的问题是会计 核算不规范。目前,不少中小企业账簿设置混乱,会计业务处理随意性大,加上中小企 业流动性强,财会人员不固定,兼职财会人员多,更有甚者一人兼任几家或十几家企业 1

会计研究论文:论会计核算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会计核算在企业日常管理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将会计核算与企业的内部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来满足企业管理需要,反过来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这对于我们这些会计人员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关键词]会计核算 企业管理 作用

核算作为管理工具,通过严格执行财务制度、预算定额和定价指标等,履行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责任。企业会计核算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向各类报表使用者提供相关财务信息,二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为管理者进行各类考核、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因此,会计核算在企业日常管理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那么,会计核算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的这种管理要求和需要,会计核算内容如何有效的与企业管理结合,利用信息化手段将会计信息充分使用,做到既能满足财务口径的统计要求,又能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考核的需要,就成了我们这些会计人要思考的问题了。

如何将会计核算与企业的内部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来满足企业管理需要,反过来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这对于我们这些会计人员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说其是机遇是因为通过这一过程,能够更多地参与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从而不断发挥会计人员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这也是不断提高会计人员在企业中地位的一个过程;说其是一种挑战是因为这对我们会计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要求会计人员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好相关的会计和税务知识,还要了解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的其他知识,包括对产品的了解和对生产经营工作流程的了解。

从这点来说,会计人员应当转变观念,要将财务管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一般来讲,企业经营业务越复杂,管理中需要会计提供的信息支持就越多,会计信息流程就越需要细化。会计信息流程细化到什么程度,才能对生产经营活动有指导意义,才能够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及考核的需要,不同的管理者以及不同的管理方式,对此会有不同的要求。会计工作的目标是对经营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提供反映经营单位经济活动的信息。这一目标取决于经营单位的总目标。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标的组织,出发点和归宿就是盈利。从成立起,就面临竞争,始终处于生存和倒闭、发展和萎缩的矛盾之中,必须生存才能获利,只有不断发展才能生存。因此企业管理的目标就是生存、发展、获利。所以,会计工作除了要将一个单位与经济业务发生的有关原始单据,通过审核、记账、核算,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量的、日常的业务数据经过记录、分类和汇总计算出该企业在某一时段、某一时点所创造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变动情况,并编成报表。更主要的是要按照一定程序,遵守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会计准则的前提下,用适合本行业本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科学有效的会计核算方法,规范经济活动中的每个环节,对日常经济业务进行控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更加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出企业经营状况,给管理层和决策者一个可靠的信息。

第2/4页 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很多,但要根据本单位的行业特点制定具体制度和方法。首要的是领导重视,才能使之贯彻执行,如果推不动,行不通,那就是一纸空文,形同虚设。其次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各项基础工作。要实现企业的总目标,就要进行会计核算和成本控制。以生产企业为例,从某一点看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生产企业每个月对已收货、未付款、未开发票的材料,必须估价入账。因为制造业生产周期短,每月要计算当月生产产品的生产成本,也要计算当月销售数量的销售成本。如果不按送货单估价入账,将无法进行当月成本核算。购进材料经验收入库,领用材料时,必须正确填写生产单号或批号,使其材料能记入到每件不同的产品上。对几个产品共同用的材料,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到各产品中。如果没有领料单或填写不正确,试想,有的产品没有材料,都记入到另一产品中,那是什么情形? 不同行业的不同产品,都要通过各工序即工艺流程来完成,对某些产品,有关部门还要制定材料定额和工时定额。生产部门还要每月进行投料数、生产数、完工数和工时统计,月末进行未完工在产品数量的盘点。产品完工后入库,销售时要开出库单,据此收款;如果按合同出库,据此挂对方应收款。有了这些明确程序并按此办理,财务部门随时或定时稽核各仓库的收入、发出、结存情况,监督保证企业财产安全和及时准确反映企业的债权债务,正确计算成本和经营成果。企业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中,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增强企业

第3/4页 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是会计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统计核算论文会计核算论文

摘要:统计工作是监督整个公司活动的重要手段,是公司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当前公司统计工作却存在一些问题,统计工作得不到重视,公司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基础数据的来源是相同的,但是两者却因核算方式的不同而产生很大的区别。如果两者可以相结合,即相互借鉴,相互利用,那么就可以省去许多繁杂重复的工作,更多的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能使会计资料更加真实可靠。关键词:统计核算;会计核算

一、公司统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统计核算目的不明确。公司是独立自主,公司的资源配置、生产经营都要按照市场需要由公司自行安排。因此,公司统计是为公司自身服务,以便获取最大的利润。但是,目前公司的统计任务都是为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家提供所需的数据资料,不能为自己服务的,从而导致公司统计不能体现其实际的意义。(二)统计核算内容的不全面。有许多公司像我所在公司一样,将统计内容局限在公司的产值、产量、成本消耗等上,从而使公司的生产活动很少地与外界发生联系。其实公司经营的成败、盈利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取决于公司统计对公司内部各种信息的搜集、加工、利用水平,更取决于搜集的外部信息。(三)统计核算功能太少。一般统计工作都是反映公司内部环境及其运行过程的各种信息,由于公司面临的竞争环境相当复杂,因此统计工作不仅要反映公司运行过程的各种信息还要担负起市场调研、行情预测、实施监督的职能。但是,目前统计的功能并未真正实现统计功能多样化,公司的统计仍是一种为上级服务的被动式的报表统计。公司统计的功能被不适当地简化为反映职能,而本身应该拥有的咨询、监督职能根本没有发挥出来。

二、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异同

(一)公司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的联系。1.统计核算与会计核有共同的要求:(1)核算目的相同:都担负着为公司促进经营和加强管理的职责,都是以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2)核算要求相同:都是公司经营管理上具体情况的反映,数据的提供受法规所制约,都要求核算的数据真实、迅速、全面。(3)核算基础相同:都要以完整、准确的原始凭证为依据,按一定的指标体系进行核算。(4)核算范围相同:主要是围绕公司的购进、生产和销售三个环节进行的,核算的总体范围是一样的。2.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相互渗透:统计与会计都是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的,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共同收集和分析公司经济活动的资料,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统计和会计通过各自的核算职能来完成对公司经济核算、监督和服务的共同目标。核算目标的一致性自然导致了资源共享,它们根据相同的原始记录或原始凭证,来完成各自的核算任务。(1)统计工作中充分运用了会计资料和会计方法。统计对经济效益的评价、公司绩效的评价等均需用到会计相关指标,会计方法和手段应用于统计之中,极大地丰富了统计学的内容。(2)会计核算中大量运用了统计方法。在管理会计、预测会计等中大量运用了统计

第2/5页

分组等统计分析方法,使会计的作用不再局限于事后反映和单纯提供记录和核算的信息,而是进一步利用这些信息来预测未来、参与决策。统计和会计相互交叉、补充。统计可以采用抽样或引进虚拟变量来弥补会计的不足。在一般核算中,是以会计核算为主,其他核算制度以会计核算为轴心,但是,会计核算的对象和内容决定了其不可能对隐形经济的业务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计量,统计就能够加以补充。(二)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差异比较。1.核算原则的不同。统计核算是按生产原则来计算生产经营成果,对本期生产但未销售的产品都计算产值。会计核算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来核算生产经营成果,凡是属于本期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对本期生产但未销售的产品会计核算则不计入销售收入。统计核算对各种经济交易均以当期价格的价格,是以市场价格作为估价基础。会计核算是以实际的销售价格来核算公司的销售收人,对于本期产生的未出售库存产品的计价,会计核算按其实际成本进行计算。2.计量单位的不同。统计核算不仅以货币为计量单位,有时还用实物和劳动量为计量单位,从价值和实物两种形态上考核公司活动过程和结果。而会计核算只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从价值上考核公司经济活动的过程及成果。3.核算方法不同。通常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都需要经过资料的搜集、加工、分析和提供信息等一系列过程,但在具体核算中,统计核算是通过对客观现

第3/5页

象进行大量调查,运用描述和科学推算的方法,推断事物发展的总体概况;而会计核算是根据会计凭证和复式记账法,对每一笔业务都连续地加以登记、分类、汇总,用以反映公司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4.核算对象的不同。对公司而言统计核算的对象相对要比会计核算的对象广泛,统计是以整个公司、公司的活动及与其有关的的各种因素为对象,体现出总体性、客观性等特征;会计核算主要是反映微观经济现象,反映一个公司的经营活动,会计核算是以公司资金运动为对象,包括资金筹集、投放配等方面,体现出微观性、价值性特征。从以上可以看出统计核算宽于会计核算,统计可以具体也可以抽象,会计一般较为具体。5.核算目的的不同。统计核算则是运用一系列统计指标对国民经济某方面或某部门进行综合全面地反映,主要是为各种宏观经济分析、政策制定服务的。会计核算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三、公司统计与会计核算工作协调的好处

(一)可以提高公司经营决策的准确性。公司要实现经营决策的科学化,必须准确、及时、完整地获得采购、生产、市场、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的综合信息,这就必须强化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相互协调。而传统的统计核算强调及时、概括,会计核算强调真实、准确,但对公司投入产出效益及变化趋势反映不够。所以两者相协调,将统计的描述与推断和会计的反映与监督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更好地满足管理的需要。(二)为公司提供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活动

第4/5页 的信息。从统计核算来看公司的统计和会计是构成公司两个重要的核算体系,它们各有侧重,互有优势和不足。统计核算侧重于实物运动信息的反映控制和监督,会计核算侧重于价值运动信息的反映控制和监督。从客观需要来说,统计与会计加强协作,密切沟通配合是十分必要的。(三)实现公司信息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需要。为了满足公司的决策与管理的需要,提高公司综合信息的经济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就需要实现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协调,以彻底解决统计与会计核算信息的严重重叠、浪费和互相矛盾行为。也可提高公司统计与会计信息的效益,实现公司信息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需要。(四)提高公司综合信息的经济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实行会计和统计一体化核算,可以减少数据在统计人员和会计人员之间的重复计算以及传递的时间,提高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效率,促进公司信息规范化、标准化,使得数据处理速度大大加快,数据的传递和信息的交流更加便捷和顺畅,最大限度的满足宏观和微观决策与管理的需要。

成本核算是把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和分别计算出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其基本任务是正确、及时地核算产品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提供正确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借以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成本核算完整地归集与核算成本计算对象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正确计算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应计入本期成本的费用额,科学地确定成本计算的对象、项目、期间以及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保证各种产品成本的准确、及时。

成本核算的实质是一种数据信息处理加工的转换过程,即将日常已发生的各种资金的耗费,按一定方法和程序,按照已经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或使用范围进行费用的汇集和分配的过程。正确、及时地进行成本核算,对于企业开展增产节约和实现高产、优质、低消耗、多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

(一)中小型企业的现状

1、发展规模小 不管是生产规模,还是人员、资产拥有量以及影响力都要小于大企业。这使得大部分的中小型企业难以提供高薪、高福利来吸引人才。而且,一般来讲中小企业的稳定性比大企业差,不管内部还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比对大企业的影响大的多,所以对于人才而言,在中小企业的发展的风险要高于在大企业。

2、行业分布广泛,但地域性强

中小企业分布在各行各业中,从手工作坊式的加工业到科技技术产业,包括一些不适合需求大规模资金运作的领域。所以中小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具多样性和复杂性。中小企业往往活动范围不广,地域性强,尤其是人员的构成更具明显的地域性,有时容易形成排外的企业氛围,不利企业引进新的人才。有的企业位于中小型城市、城镇,甚至偏远的地方,很难吸引人才。

缺乏人才,是影响中小民营企业成长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社会上存在着对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种种误解和偏见,所以人才一般不愿意到“小企业就业:就算是在中小民营企业工作,一般也不安心,没打算长久干。实际上,中小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动相当普遍而频繁,对企业成长影响很大。人才不愿意到民营企业工作、民营企业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倒闭率高,工作不稳定;企业家族领导,外人很难凭本事升迁;中小民营企业福利差;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生活枯燥等。由于人员流动性大,企业缺乏凝聚力,团队精神不强。

3、个体对企业的贡献度大,影响也大 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每一个职工,对企业稳定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都很重要。大企业持续正常的运作必须依靠完善的制度,中小型企业往往对个人的力量依赖性更大。也就是说企业的发展更多地依靠每个人的能动性,往往没有一个系统的、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也没有一个持续的、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这也不理与于中小型企业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引进人才。

4、管理水平不高,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

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往往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理念的错位,这也是中小企业难以吸引与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国际著名企业相比,中国中小企业历史短,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的实践时间更短,经营管理经验不足不奇怪。金焕民(麦肯锡企业顾问有限公司首席顾问)认为,20多年来,中国中小企业只是完成了市场化,并没有完全实现专业化。客观上说,许多中国中小企业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企业。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企业的宗旨是创造顾客,而企业的职能则是营销和创新。单就创新而言,大多数中国中小企业既不具备这方面的意识,更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中国很多中小企业正在用成功的经验走向失败。从实际情况看,过去20多年,中国中小企业只是在做销售,而非做营销。只要对提升销售量有用,什么“招”都使。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中小企业销售规模做到最大的时候,往往是各种矛盾最 终爆发的时候。销售是市场的产物,中小企业首先关注的应该是市场而非销量。中国中小企业重视资本积累而忽视市场积累,资本就只能建立在沙滩上。没有市场的资本只能逐步贬值,并充满风险。按照外国一些企业管理专家的看法,中国中小企业存在着企业文化、管理技能、团队、战略和薪酬体系等5个方面的危机,“而这5个方面恰恰是中小企业从创业阶段向更高阶段转型,由热情型、干劲型和经验型,向现代企业管理机制转型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中小型企业的资金结构状况

1、资金筹措忽视资金结构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不充裕,往往需要大量资金筹措行为,但很多中小企业在资金筹措过程中,主要考虑资金成本及资金使用,但很少考虑资金筹措会改变企业的资金结构,而资金结构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一点,很多中小企业往往没有进行 核算,甚至根本没有顾及,当项目投资利润低于借款利息率时,还在通过大量介入资金盲目投入,造成企业财务成本上升,自有资金利润率严重下降,直至亏损。

2、中小企业呆账坏账损失现象严重

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财务力量制约,对应收账款管理重视不够,出现应收账款失控的情况。这些企业发生应收账款业务之后,注重的仅是计入账务的收入,认为只要挂了帐就没有多大的问题。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往往给资金的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从企业内部管理来看,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重视不够,催款不力,是在成不良债权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中小型企业的管理状况 企业的管理可以划分为几个分支: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营销管理等。通常的公司会按照这些专门的业务分支设置职能部门。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属于民营企业,企业的投资者就是企业的管理者,所以企业的管理的划分没有那么明确,这就导致了中小企业的管理较为薄弱,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小企业的财务核算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由于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计量收发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系统、不完整,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这些在生产力方面具体表现为:(1)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2)辅助核算部门不独立核算;(3)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者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4)车间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不易区分等等。中小型企业的这些管理特点决定他们应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简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适应其管理现实的需要;也决定了他们多数应使用的实际成本法还做不到使用标准成本法或作业成本法。

二、中小型企业的成本核算

(一)中小型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 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一般、最起码的要求。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中小企业一般也应选择品种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是按批或订单生产,则使用分批法。

(二)相关科目设置及核算思路

1、《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中都有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科目,这就为自设科目提供了理论依据。

2、生产成本不按产品设明细账,也不再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科目,而直接设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电费(燃料动力)、制造费用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这是因为中小企业一般经营范围单一,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料大致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归属到具体产品外,其他项目并不能归属到具体产品,核算到产品没有实际意义。不过,当所用原料及所产产品区别较大时,可以按产品设明细账。如果不按产品设明细账。则可用成本核算表代替,有人将此做法称之为以表代账。

3、原材料范围,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只把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做为原材料,把非主要的原材料提前进入了成本,这样既能降低工作量,也符合会计原则重要性原则。对生产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按照实际领用实用部分计算成本。

4、中小企业一般划分不明显,或虽然车间划分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因此制造费用科目可以不按车间设明细。而直接设机物料、修理费、折旧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车间费用进行归集。在中小企业中,管理人员多参加生产管理,对于这种由管理人员参与且发生不多、金额不大的与生产有关的差旅费、办公费等费用没必要再设置制造费用—办公费、差旅费等二级科目,而是直接计入管理费用相关明细科目。制造费用月底先不进行分配,而是转到生产成本科目后统一分配。这样,成本分配就完全在生产成本一个科目内进行了。

5、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作为原材料。这样,既符合小企业管理现状,又能减少部分工作量。

6、对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可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算入下月(假退料)。

7、废品损失只在管理上做处理,不单独做成本核算。低值易耗品采用一次摊销法,入账同时即进行摊销。

8、折旧按税法规定的年限计算,可省去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的辛苦。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再参考财务制度的规定。

9、对于产品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数量较多的存货,建议采用实地盘存制计算每月实际消耗量。

(三)日常工作及成本材料的取得

1、日常(1)成本计算离不开仓库和车间等单据的传递、归集、整理等,这就需要企业起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库房管理制度、采购制度、生产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的设计要能满足成本核算的需要。财务部门最好能参与制度的设计。

(2)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记录、生产通知单、领料单、入库单等资料要及时转交会计部门。(3)日常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费用当即时归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科目。

2、月底

(1)计提折旧,结转制造费用科目到生产成本科目。

(2)取得原材料月报表,先比对已入账的原材料数量与库房所报购入数量是否有出入。若有应属发票未到者,要估价入账。原材料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取得工资相关资料,计提工资及福利。

(3)由生产车间相关部门提供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及完工程度。取得成品月报表,计算生产数量。

(4)如果企业是采用产值分配法分配成本,应取得产品销售单价。对于不采用产值分配法分配成本的企业,此条省略。

(5)对当月计算出的成本进行分析。成本核算只是一种手段,运用数据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前预测才是目的。

三、中小型企业的成本费用分配原则

1、分配方法要符合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条件,要能体现收益原准则。

2、分配标准的选择原则:强调所选择的标准与待分配的费用之间有一定联系,并容易取得。容易取得是分配原则中的关键所在。

3、能分清收益对象的直接计入,分不清的按一定标准计入。

4、能直接归属到某一产品的原材料等大项费用应直接归入相应产品。

5、不是直接成本费用一律采用产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进行分配,在产品按约当产量计算产值参与分配。

四、个人对此方法的评价

1、该方法核算基本准确,符合中小企业的实际,能满足成本分析的需要。

2、产品产量估计不够准确,这也是成本核算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中小型企业使用基本能够满足生产及管理决策的需要,也基本达到税务核算的要求。

五、中小型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中小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管理的问题 5 沙洲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成本核算会计账目设置与企业实际情况不匹配。

企业的成本核算是把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的总额和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具体而言,核算中分别设置原材料、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库存商品等会计科目,按照原材料采购、生产、产品销售,以及相关费用摊销或预提等分别进行核算,但是由于中小企业人力、财力等有限,有的中小企业盲目按照成本核算方法套用企业成本,在企业管理中没有实际意义。相反,有的中小企业则只设置总账,完全不设置明细账,成本核算混乱,是的税务机关无法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

2、成本计算方法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过于随意。

成本计算是企业成本核算的基础,不少中小企业对于材料费用、制造费用缺乏科学认识,没有形成合理的成本计算方式,在成本核算时,盲目选择成本计算方法,凭主观意识,将产品成本按工时、材料消耗、管理费用等几部分进行分摊。同时,对于设置了明细科目的中小企业,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的随意性较大。会计处理方法是指在会计核算中所采用的具体方法,通常包括:收入确认方法、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方法等。不少中小企业为了少缴所得税的目的,在同一会计,选择两种或者多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虚增成本,导致报表数目与实际数目严重不符,不能有效反应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为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策略的制定造成了困扰。

3、成本计算对象不规范

从企业看,为使将来生产销售产品的耗费能够计量,从而与其收入相配比,必须正确地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这对任何一个生产有形产品的企业都是必要的。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为了解决计算什么成本,费用由谁来承担的问题。但有些中小企业对这个问题看得并不重要,它们在成本核算中,不管生产产品的品种和规格有多少,统统地按一个成本计算对象来核算成本,结果必然是不管各产品所耗工费料费的差别有多大,计算出的单位产品成本却都相同,但由于各种产品的销售价格并不一样,因此计算出的损益就不真实。

4、产品成本计算不准确

有些中小企业,不管在产品有多少,一律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当期所有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月末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无所谓。这样必然会造成当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的时候,当期发生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产成品成本就会虚增。而当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少的时候,由于完工产品数量大,产成品成本又会很低,人为造成成本不实。6

对会计核算中应用的谨慎性原则探讨

摘要:谨慎性原则是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前产生的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谨慎性原则成为财务工作中对信息披露的规范和提高相关财务信息质量的修订性原则。我国在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中就重新修订了谨慎性原则。本文就谨慎性原则的内涵、存在的理论依据和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关键词:谨慎性原则 内涵 会计核算 应用 0 引言

近年来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而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并且国际通用,因此需要会计信息能够全方位的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这样可以实现对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投资者的正确决策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使用会计信息的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保持谨慎性原则。1 谨慎性原则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核算中要保持必要的谨慎,在估计企业经营时,要充分考虑到不确定因素,合理地去核算资产或收益,同时也要谨慎预测负债或费用。在经营时,任何企业都可能会碰到风险,比如金融危机,债务人突然伤亡和财产破产,某些固定资产的提前报废和多种形式的竞争等等。企业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谨慎且合理的估计,使企业培养良好的金融诚信意识。有助于保持经营上的信誉。也可以使企业及时化解和防范风险,从长远上看,正确把握好谨慎性原则,定会给企业的未来带来不可估量的效益,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2 谨慎性原则的理论依据要依据市场行情来制订

当今经济条件的竞争和风险系数越来越高,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就越来越高,投资者会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从而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将谨慎的对待企业的经营信息。①抵制经营者的过分乐观情绪。公司的经营者通常持乐观态度对待企业,但是,会计师需不断地抵制这种过于乐观的倾向,因为企业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并且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真实和公允的反应企业的资产的减值和存货的积压。

②亏损与收益的计算规则不同。亏损相比于获利,对企业的影响更为严重,因此虚报利润或多计价值对投资者(业主或股东)造成的风险更加危险。因此在影响的程度不同时,计量损失与计量收益的会计规则不应该一致。

③会计人员掌握的内情比传递给投资者或债权人的信息要更加丰富,应该权衡各种风险的发生概率,才能作出相对准确的界定。3 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学会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表现有很多方面,以下举例说明: 3.1 正确选择发出存货计价方法

第2/6页

存货计价方法不同,对纳税人的应税所得和应纳税额有直接关系,所以正确核算选择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才能达到节约税收成本的目的。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很多,每个方法有其优缺点。通常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算法”等。如存货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时,在物价上涨时,计价方法可以采用“后进先出”法,采用这种方法的优势可以减少存货价值利润。3.2 正确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有多种方法。正确方法的选择除了可节税外,还能最大化实现固定资产折旧抵税现值。企业如果在选用加速折旧法时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会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前期多提折旧,等于是将成本的计算提前计入,所交所得税在前期也相应减少,等于使企业投入的成本减少,又可使投入的资金尽早收回,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这也是体现“谨慎性原则”的表现。

3.3 企业的各项资产应进行计提减值准备

什么是计提减值准备?计提准备就是一种盈余管理手段。就是指资金账户价值大于其可收回金额,能够判断资产是否减值,或者资产已经发生亏损的可能,企业应对其可收回的金额进行估计。并对《企业会计制度》提出的计提减值实施明确提出八项具体规定。这些规定就是要求企业要谨慎对待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价值损耗,这些损耗需要充分考虑并计入相关费用。其好处是确保企业的资产真实有效,并

第3/6页

保证企业有一个良好的财务状况和企业经营状况,从而保障投资者的长远利益。

3.4 设置资本公积准备项目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资本公积一般情况下有7个明细项目:资本溢价、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接受现金捐赠、股权投资准备、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其他资本公积。此外,特殊情况下还有3个明细项目:补充流动资金、无偿调入固定资产、无偿调出固定资产”。对于企业收到的非现金资产的捐赠,对外投资时就应采用权益法来核算。而接受捐赠等原因而带来的企业享有的权益的增加,不应该权定为普通权益,应该计入资本公积准备项目。3.5 待处理财产损溢要及时处理

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应定期进行盘点,当发现盘点结果与账面上登记的内容不一样时,要及时查明原因,企业在处理财产时是要经过一定的手续和程序,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的领导机构批准后,在结账前处理完毕。认真做好待处理财产损溢的处理,可以使企业能够自主地处理由于长期积压贬值,或账面成本高于市价的存货,正确地反映企业的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毁损的情况。3.6 进行合理的债务重组,核定资产,清还债务

在现实中,几乎企业都有可能发生债务,但不是每个企业都可以进行债务重组。国家对债务重组原则进行了修订。新的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充分体现了我国国情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实质要求。新的债务

第4/6页

重组原则首先明确提出了进行债务重组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债权人财务发生了困难; 二是债权人做出让步。

所以,正确运用债务重组,使亏损企业早日摆脱困境,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3.7 正确进行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收入必须同时满足若干相关条件时才能确认。这些确认条件包括: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由企业转移给商家;企业不保留继续管理权,也不实施控制已售出的商品;相关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要大于50%,如商家的信誉、资金、亏损等;相关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成本能够进行可靠计量;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的差额。对于全部不能补偿的已发生的劳务成本应按已发生的劳务成本作为当期费用,不确认收入等。3.8 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无形资产确认是指将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列入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过程。企业计入的当期费用应该包括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这些费用不计入无形资产价值。当企业不能够从无形资产在预期内获取经济利益时,企业应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

在我国当前经济环境下会计应遵守稳健性原则,但遵守程度要适中,否则会限制企业自身的发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企业面

第5/6页

临巨大的竞争,企业需要不断强化自身,因此在掌握稳健性原则的程度上要适度。

一节 主要生产经营过 程核算的内容

一、生产经营过程核算的内容

货币资金→储备资金 生产资金→ 货币资金 储备资金→生产资金 成品资金 →货币资金 储备资金(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采购过程 生产过程 销售过程

二、生产经营过程中主要的会计处理 1.采购过程:“银行存款” →“原材料” 采购过程: 银行存款” “原材料” 采购过程 借:原材料 贷:银行存款 2.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 生产成本 →库存商品 库存商品 直接成本→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直接成本 生产成本)借:生产成本 生产领用)贷:原材料(生产领用)车间工人工资)应付职工薪酬(车间工人工资)制造费用)(间接成本→制造费用)间接成本 制造费用 借:制造费用 车间一般耗用)贷:原材料(车间一般耗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应付职工薪酬(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月末分配结转)月末分配结转)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产品完工)(产品完工)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3.销售过程:“库存商品” →“主营业务成 销售过程: 库存商品” “ 销售过程 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第二节

资金筹集核算

一、资金筹集的渠道 P92

1、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本: 现金、有形资产(材料、机器、设备、现金、有形资产(材料、机器、设备、房)、无形资产 商标权、专利权、无形资产(屋)、无形资产(商标权、专利权、土地使 用权)用权)

2、举债:、举债: 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借款,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借款,或者发行债 券向社会集资

二、主要账户的设置 P93-96 明确:账户类型 用途 记账方向 余额方向及意义 明确: 设置明细 银行存款(资产类)银行存款(资产类)增加数 存放在银行或其 他金融机构的各 种存款 减少数 实收资本(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所有者权益)实际收到投资者投 投资者收回的资本 入的资本 投资者投入企业的 资本总额 短期借款(负债类)短期借款(负债类)偿还的各种短期借款 借入的各种短期借款 尚未偿还的各种短期 借款 长期借款(负债类)长期借款(负债类)偿还的各种长期借款 借入的各种长期借款 尚未偿还的各种长期 借款 固定资产(资产类)固定资产(资产类)固定资产增加的原 固定资产减少的原 始价值 始价值 结存固定资产原始 价值 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包括买价、包装费、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包括买价、包装费、运输费、保险费、增值税、运输费、保险费、增值税、安装成本 工程物资(资产类)工程物资(资产类)购入为工程准备的 工程领用的工程物 资的实际成本 物资的实际成本 为在建工程准备的 各种物资的实际 成本 主要账务处理:

三、主要账务处理: 1.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本: 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本: 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本 银行存款/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借:银行存款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贷:实收资本 2.向银行借款: 向银行借款: 向银行借款 借:银行存款 短期借款/长期借款 贷:短期借款 长期借款 3.用银行存款购买固定资产或工程物资: 用银行存款购买固定资产或工程物资: 用银行存款购买固定资产或工程物资 固定资产/工程物资 借:固定资产 工程物资 贷:银行存款 第三节

供应过程核算

一、主要账户的设置 P98-100 应收账款(资产类)应收账款(资产类)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 收回的应收款 务单位应收取的账款 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资产类,针对卖方,货已发,应收账款:资产类,针对卖方,货已发,款未收 A.发货时: 发货时: 发货时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B.收款时: 收款时: 收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107,757 107,757 107,757 92,1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5,657

预收账款(负债类)预收账款(负债类)实现的销售收入 企业向购货单位 预收的款项 企业预收的款项 预收账款:负债类,针对卖方,款已收,预收账款:负债类,针对卖方,款已收,货未发 A.收款时: 收款时: 收款时 借:银行存款 ①12 000 ②11 000 货:预收账款 ①12 000 ②11 000 B.发货时: 发货时: 发货时 11,700 借:预收账款 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一应

会计核算论文会计准则论文 实现统计会计核算协调统一的构想

摘要:国民经济核算是利用会计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数量关系进行系统、完整、统一的核算。阐述了会计、统计核算协调统一中存在的主要差异,分析了会计、统计核算统一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会计统计协调统一的构想。旨在提高核算效率,为相关部门及时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关键词:统计;会计;协调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会计与统计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会计上用到更多的统计分析方法,统计上也借鉴了越来越多的会计方法。计算机的运用和网络的发展使得两者数据共享,把会计和统计人员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为构建企业会计和统计核算体系一体化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推进会计与统计核算体系一体化的进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笔者主要就新形势下构建企业会计与统计核算体系一体化问题作一初探。

一、会计、统计核算协调统一中的主要差异与问题

统计核算是以货币、实物或劳动量为计量单位,通过运用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推断法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对国民经济活动的规模、水平、结构、速度及效益等数量关系进行汇总和计算,以探讨经济运行的规律性。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通过货币计价、设置科目和账户、采用复式计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等方法,取得财务信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地记录,来计算和编制会计报表。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一起组成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时又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作为两种不同的核算方法,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主要表现在:

1.核算范围上的差异。统计核算是把国民经济当做一个总体的宏观核算,而会计核算是把企业当做一个总体的微观核算。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范围上看是总体与个体的关系。由于各单位之间经济活动的相互联系性,反映个体某经济活动的具体指标数值(或科目)即使内涵相同也会有重复计算或相互抵消的可能,因此,宏观总体的某个指标数值与微观个体之间不是简单的汇总关系。如销售收入这个指标或科目,对企业来讲,不考虑买者是谁,只要出了本企业范围,就是销售;而对部门、地区、国家来说,本部门、本地区内部的相互买卖就不应该计算进来。总体范围的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宏观统计核算与微观会计核算在许多方面的差异,也是二者难以协调统一的主要障碍。2.核算对象上的差异。统计核算是实物量与价值量的双重核算。它运用特定的方法对企业经济现象进行分类、分组,并运用一系列指标反映企业生产活动水平、发展速度和变化趋势。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分析。会计核算主要是反映微观经济现象,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而统计核算的对象相对要比会计核算的对象广泛。3.计量单位上的差异。统计核算不仅以货币为计量单位,有时还用实物和劳动量为计量单位,从价值和实物两种形态上考核企业活动过程和结果。而会计核算只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从价值上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及成果。

4.核算方法上的差异。就一般的核算程序而言,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都需要经过资料的搜集、加工、分析和提供信息等一系列过程。但在具体核算中,统计核算是通过对客观现象进行大量调查,运用描述和科学推算的方法(如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等)来把握事物的总体特征,推断事物发展的总体概况;而会计核算是根据凭证和账户采用复式计账的方法,对每一笔业务加以登记、分类和汇总。

5.会计、统计对生产经营成果的核算原则不同。会计核算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来核算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而统计核算是按生产经营原则来计算生产经营成果的。如统计核算对本期生产但未销售的产品、自制设备、大修理作业、定货者来料加工的原料价值都计算产值,会计核算则不将其作为销售收入。在计算生产经营成果时,会计核算是按实际销售价格计算,而统计核算则是按现行价格计算;对本期生产未出售产品,统计核算按出厂价计算,会计核算则按成本价计算。6.分类标准上的差异。统计核算主要是按产品或产业分类,如把国民经济划分为两大部类、三次产业、十三大门类(行业)。企业会计核算主要按主管部门分类,如按主管部门分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商品流通、旅游饮食服务、施工房地产、对外经济合作、金融保险等。

7.会计、统计核算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也不相同。会计核算以所得利润作为企业经济效益的考核指标和企业最终目标;统计核算则根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要求,以企业增加值(或净产值)作为经济效益指标或衡量企业对社会贡献的依据。

二、会计、统计相互协调的必要性 1.会计和统计的相互协调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会计、统计核算长期分家,自成体系,不仅造成大量的重复劳动,而且数出多门,相互矛盾,淡化了企业经济核算的整体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强化会计、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讲求核算资料的质量,提高核算工作效率,充分发挥核算整体效应,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电力企业会计核算问题 篇3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电力企业 会计核算 影响

财政部于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不但充分考虑了当前中国经济的特点,适合于中国国情,而且首次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会计体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长远发展,其中新准则在会计政策理念和会计实务操作中的一系列变革对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如公允价值的引进、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变化、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的重新界定、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计价、合并报表原则变化等诸多方面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

1.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电力企业资产核算的影响

1.1固定资产定义的影响

在新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是指能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经营管理或出租而持有的有形资产,且该有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与旧会计准则相比,新准则取消了对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较高的这一条件的限定,无形中扩大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其变电站设备和输、配电线路设备所定期需更换的备品、备件以及维修支出原本被确认为存货,而在新会计准则环境下,其中某些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因此这部分应确认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

1.2固定资产核算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中,对于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进行了新规定,即该项资产不论是否交付使用、是否办理竣工决算均应当对其进行估价并确认为固定资产和计提折旧,待到竣工结算完结之后,对原暂估价值进行调整,但无需调整已计提的折旧额。新旧会计准则相比,旧会计制度采取的是追溯调整法,对折旧一并进行调整,进而影响当期损益,而新会计准则采取未来适用法,将其等同于会计估计变更,不再调整折旧,也就不会影响到企业当期利润的增减。就电力企业而言,大多数在建工程能够在当年开工并完工,但是却很难在当年完成竣工决算,所以年底大部分在建工程应按照批复的概预算金额估价入账,确认为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且计提折旧,通常情况下次年竣工决算的实际金额小于估价金额,再对原入账价值进行调整。

1.3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中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进行了重新规定,即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一经提取不得在日后转回。此项规定遵循了会计核算谨慎性原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部分企业试图利用多提取减值准备达到操控利润的目的,从而使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地反映资产实际情况。电力企业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应更加慎重,因为企业一旦按照账面价值大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若遇资产升值时,因其不可转回资产减值准备,进而会使会计利润减少。

2.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电力企业利润核算的影响

2.1借款费用核算的影响

在新会计准则中对借款费用可予以资本化的范围进行了重新界定,将原本的专门借款扩大到一般借款。专门借款是指具有明确专门用途,为生产或构建某项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并且具备标明专门用途的借款合同。在旧会计准则中,只有专门借款才可以将借款费用进行资本化会计处理,同时在资本化期间将其计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成本中。而在新会计准则下,一般借款也可以实现借款费用资本化,对电力企业的利润核算产生了重要影响。电力企业在构建固定资产时不论是使用的流动资金借款还是其他借款,在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均可进行借款费用资本化,从而减少了借款利息费用化,提高了工程完工成本,導致电力企业当期利润增加。

2.2接受捐赠资产核算的影响

在新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所接受的捐赠资产必须计入当期损益,这一规定的实施对电网企业将会产生较大影响。在新准则实施前,电网企业对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如下:若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没有计提折旧,那么将该项资产的33%确认为“递延税款”进行挂账,并且当期不交纳企业所得税,直至该部分资产得到处置时一并清算企业所得税;若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那么应将其确认为应纳税所得额,计入“资本公积”科目。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应将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计入当期损益,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这对电网企业利润核算会产生一定影响。

2.3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中规定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应采用权益法计价,若初始投资成本超过投资时应享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则不予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不予单独确认两者差额;若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则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并将两者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这项新规定会对其利润核算会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当初始投资成本超过投资时应享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无需在以后年度对股权投资差额进行摊销,从而导致各年度的会计利润增加;另一方面,当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应将股权投资差额确认为“营业外收入”,从而导致当期利润的增加。

3.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电力企业所得税核算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所得税的科目设置、核算方法以及账务处理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调整,不但新增了“计税基础”等概念,而且将以往的时间性差异改变为暂时性差异。新准则规定企业应该采取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企业所得税进行核算,即以企业资产负债表为核算依据,按照其中所列示的资产、负债,通过比较计税基础和会计基础之间的差异,来区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最终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同时以此为基础核算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这项新规定对企业会计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企业必须在每一期间对每一项资产的状况和发生的差异进行记录,强化资产常态化、动态化管理,从而确保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核算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对电力企业来讲,固定资产中线路、输变电设备、发电设备的使用年限需依据实际使用状况进行重新估计,处于采空区和环境污染区的资产会因无法发挥预定效能而产生实体性贬值,从而产生计税基础与会计基础之间的差异,这必须引起会计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结论

总之,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与此同时也对电力企业管理人员、会计人员、管理机制和内控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企业会计人员应重视对新会计准则的领会和学习,掌握新准则的变化,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季翠苓.新会计准则实施对电力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12).

[2]王娜.孟昆.论新会计准则对电力企业利润的影响[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23).

电力企业会计核算问题 篇4

1. 电力企业会计核算的模式与意义

会计核算也叫做会计反映, 其是指会计主体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 通过对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核算, 实现反映会计主体所有资金运动的目标。目前, 国内电力企业在会计核算问题上采用的是集约式的会计核算方式, 即对企业内部与财务相关的信息、活动、人员以及资源等进行整合与集中, 透过以集团作为会计核算主体, 代替原先电力企业内部各部门进行会计核算的模式。在这种集约式的会计核算模式下, 由于会计核算主体的层级被不断压缩, 因此, 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电力企业财务信息的传递速度加快, 相对降低了电力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当然, 相应地, 在对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实现集约式管理后, 会计管理部门的工作量会大幅增加, 这造成了会计部门与工作人员在处理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轻则阻碍了集约式会计核算机制的运作, 重则增加了电力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但是, 会计核算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基础, 鉴于财务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提供与决策支持, 会计核算在电力企业的日常管理过程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与地位。因此, 从这个角度而言, 加强会计核算显得非常重要。首先, 会计核算是对电力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反映, 加强会计核算可以实现对经济活动队的准确计量, 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有效。其次, 企业投资、融资等决策的制定往往需要建立在财务信息的基础上, 而会计核算作为企业财务信息准确真实的保障, 是实现企业投融资决策的关键所在。最后, 会计核算是其他财务工作的保证, 只有实现企业会计核算的科学与合理, 才能促使其他财务工作的有序进行。

2. 电力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核算受到了工作人员理念、会计科目设置、核算基础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 电力企业会计核算还欠缺一定的完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会计核算的对象与主体存在着不清晰的问题。

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清晰明确的核算对象与主体。在目前电力企业中, 尽管采取了集约式的会计核算体系, 但是由于受历史因素的影响, 电力企业还未建立起产权明晰的公司治理结构, 即与下属的一些子公司的产权关系未予以明确。在无法形成产权清晰的治理结构背景下, 会计核算的对象与主体就无法明确, 会出现多头管理、多头负责的会计乱象, 从而影响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另一方面, 产权不清晰的会计核算对象与主体也容易造成会计科目乱套, 会计账套混乱的现象, 导致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无法真实有效地反映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

(2) 对会计核算的内控监督机制有待加强。

会计核算作为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基础性工作, 往往需要内部控制机制对其进行监督与管理, 这是保证会计核算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 也是实现会计信息真实准确的必要保证。众所周知, 国内电力行业基本上处于垄断地位, 电力企业的规模普遍较为庞大, 部门机构冗繁, 这容易引起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牵连过多, 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无法有效落实与开展。而事实情况也确实如此, 电力企业内部因原先行政官僚气氛过于浓厚, 内部控制机制的实施时常是企业领导说了算;而且部门之间的联系过于紧密, 内部控制在开展过程中所受到的人情因素束缚过于严重。

从表面上来看, 内部控制机制对企业会计核算没有直接的影响联系。然而, 内部控制机制的失效却在间接程度上给电力企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一方面, 内部控制的失效导致会计核算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 一些虚假的会计处理现象就会随之发生, 造成财务信息的失真。另一方面, 内控失效的原因有人为因素的影响, 一些企业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内控职权来收取贿赂, 从而间接影响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总之, 内部控制是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保障。

(3) 无形资产的摊销过程中过于模糊。

在会计核算中, 对于无形资产的摊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在电力企业的会计制度中, 对无形资产的摊销规定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电力企业, 其购入和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摊销时, 一次计入“事业支出”;另一种是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电力企业, 其无形资产应在受益期内平均摊销, 分期计入“经营支出”。在这两种对无形资产的摊销处理中, 均有着一定的瑕疵。首先, 对于第一种摊销处理方法来说, 这种处理方法会使得月末资产债表上无法披露该项无形资产购入和使用摊销情况, 致使该项无形资产游离于会计记录和财务报告之外, 成为一笔账外资产。其次, 对第二种处理方法来说, 月末资产负债表上无形资产直接以摊余成本列报, 则无形资产无法反映其历史成本和使用摊销情况, 不利于管理决策。

(4) 会计工作人员的后续知识培训亟待提高。

目前, 会计学术界与实务界对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 这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必须保持时刻学习的习惯与心态。然而, 当前电力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人员年龄过大, 受困于家庭事务, 对会计后续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往往较为不上心, 这导致工作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面临一些新知识时, 显得手无足措。因此, 会计工作人员后续知识培训显然是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一大问题。

3. 解决对策与建议

(1) 明确会计核算主体, 实行集中核算。

目前, 电力企业逐渐采取了集中会计核算进行计量, 但在核算过程中还是存在着部门牵连过多致使多头管理、多头负责的乱象。对此, 电力企业在会计核算时要首先明确主体对象。在集中核算的会计体制下, 会计核算的对象主体就是电力企业, 而非企业内部的各部门结构。同时, 制定电力企业会计核算的制度与流程, 规范现有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行为, 明确电力企业会计核算的操作程序, 便于工作人员了解核算标准。

(2) 完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

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也是影响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效率的关键所在。对此, 加强企业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与监督有着不言而喻的作用。第一, 在会计核算的原则基础上, 建立健全电力企业会计核算的规章制度, 如:财务会计制度、现金管理制度、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等等。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一方面使得会计工作人员有据可依, 有理可循;另一方面也为会计监督人员提供了良好的依据。第二, 基于会计核算内部监管与外部约束两方面入手, 以内部监督为主、外部监督为辅, 建立全面的电力企业会计核算监督机制。第三, 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管理, 透过部门负责人问责制度, 加大问责力度, 保证电力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 增加累计摊销科目, 全面反映无形资产的摊销。

针对电力企业无形资产核算摊销核算所存在的过于模糊的缺陷, 欲实现全面反映无形资产摊销的目的, 需要增加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的科目。在电力企业无形资产的摊销过程中, 通过增加累计摊销科目, 以此作为电力企业无形资产摊销的抵减科目, 这样就能够实现无形资产在购入时, 避免被完全摊销完毕, 致使电力企业无形资产无法得到反映。相反, 当电力企业采用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科目时, 就可以透过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来不断反映电力企业无形资产每一会计周期所摊销的价值, 同时, 还能体现出目前电力企业无形资产摊销的总价值以及剩余价值。这种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方式充分真实地反映了电力企业的资产情况, 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

(4) 加强工作人员的会计培训。

基于目前电力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后续培训乏力的现状, 相关管理者必须加以重视。在会计知识与技能更新如此之快的今天, 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是保证企业生生不息的关键所在。首先, 提高管理者的培训意识。目前, 电力企业管理者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是非常重视, 认为会计工作人员只要参加后续的从业培训就足矣。但很多会计知识与技能有着自身的特殊性, 需要电力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组织培训, 这往往需要管理者的支持与配合。其次, 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在目前会计知识更新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 培养一个整体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队伍无疑是非常有必要。对于电力企业管理者来说, 要鼓励与支持电力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参加会计知识的各类培训, 透过培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与水平, 从而促进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对在职财会人员专业知识和法规的培训, 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提高其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在现阶段电力企业处于改革发展的背景下, 会计核算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地位。在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中, 会计核算的基础性决定了它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而且会计核算关乎着电力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这是企业会计实施的目的所在。因此, 电力企业必须要从实际出发, 审视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如会计核算的对象与主体存在着不清晰的问题、对会计核算的内控监督机制有待加强、无形资产的摊销过程中过于模糊以及会计工作人员的后续知识培训亟待提高等等。在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基础上, 对症下药, 落实相关对策与建议, 以保障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郑国标.如何加强电力企业会计核算探讨[J].中国经贸, 2012 (12) .

[2]康碧琼.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问题和改进建议[J].中国农业会计, 2011 (1) .

[3]叶彩荣.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 2010 (7) .

[4]段浩英.电力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研究[J].商业现代化, 2011 (8) .

浅析企业成本会计核算有关问题 篇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成本会计方法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和财务核算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

1.企业的管理特点决定其企业成本核算的现状

企业因数量众多而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员创办新兴的科技企业将呈不断增长趋势,其中将有为数众多的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由于由于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统,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我国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成本核算的现状:

1.1企业成本核算账册设置不全

企业的成本核算,是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管理要求、工艺流程而确定的,分别设置原材料、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库存商品等会计科目,按照原材料的购进、生产的组织、产品的销售,以及相关费用的摊销或预提等分别进行核算,根据权责发生制和成本与收入相配比的原则正确归集产品成本、确定期间成本、结转当期销售成本,等等。

1.2企业采用综合成本法结转产品成本

这类企业一般没有在产品,采用综合成本法结转产品成本,年末库存商品的余额较小,本期完工产品成本通过估算得出,依据不可靠,理由不充分,随意性也很大,即使本期完工产品的成本根据账面记录得到,而企业往往将在产品的成本挤占到本期完工产品成本中去,导

致本期结转的完工产品成本增大。在成本结转的计算过程中,有时还会出现只反映金额,不反映数量或只反映数量,不反映金额的现象,到了年末,企业根据当期开票数量及库存实际数量进行倒轧账,来调整当年库存商品的余额和结转的商品销售成本,这种做法不仅掩盖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非常损耗,而且将成本进行提前结转,直接减少了当期的会计利润。

1.3企业成本核算混乱

企业财务核算是进行税收日常管理与税务稽查的基础。混乱的成本核算,使税务机关无法了解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很难觉察到企业的账外销售行为。企业成本构成的相关数据难以在同行业之间进行对比分析,使一些税收违法行为更具隐蔽性,税务机关无法对所得税实施有效监管;税务稽查时,数据无从查证,难以对成本资料实施查验,甚至出现尽量回避检查成本核算资料的现象,影响了税务机关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2.现行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2.1成本核算程序不科学

按照现行成本核算程序,辅助生产部门将其发生的费用分配给某种产品要经过两次分配,采用两个不同的分配标准(先按一定标准分给基本生产部门,再按另一标准分结各产品),这必然使各产品所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与各该产品的实际受益多少发生严重背离。

2.2成本计算对象不规范

从企业看,为使将来生产销售产品的耗费能够计量,从而与其收

入相配比,必须正确地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这对任何一个生产有形产品的企业都是必要的。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为了解决计算什么成本,费用由谁来承担的问题。但有些企业对这个问题看得并不重要,它们在成本核算中,不管生产产品的品种和规格有多少,统统地按一个成本计算对象来核算成本,结果必然是不管各产品所耗工费料费的差别有多大,计算出的单位产品成本却都相同,但由于各种产品的销售价格并不一样,因此计算出的损益就不真实。

2.3费用分配标准不适当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于耗费的共同费用,应选用适当的标准进行分配,合理地计入按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的成本计算单中。但有些小型生产企业不管分配什么费用,一律用工人工资作为标准,而实际上这些共同费用并不都与工人工资有关。

2.4产品成本计算不准确

有些企业,不管在产品有多少,一律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当期所有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月末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无所谓。这样必然会造成当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的时候,当期发生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产成品成本就会虚增。而当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少的时候,由于完工产品数量大,产成品成本又会很低,人为造成成本不实。

3.规范企业成本核算的改进对策

3.1具备条件的企业引入作业成本计算方法

现行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不能准确真实地反映各产品的成本水

平,因此必须加以改进。改进方法有二:其一是区分各种不同的制造费用,分别采用不同的分配标难。这种方法只能冶标不能治本,因为各项标准可能会因时因地不断变化。其二是从根本上改变现行的分配方法,对具备条件的企业引入作业成本核算。作业成本计算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依据不同成本动因核算各个作业所耗的生产资源,计算出各个作业的成本,然后按各最终产品所耗用的作业数量将各作业的成本分配计人各最终产品,从而计算出各种最终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种成本核算方法。由于作业成本是从成本动因上寻找各项费用的分配标准,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分配标准不科学的弊端,实现材料资源的节约。

3.2建立以责任成本为中心的成本核算体系

为了解决当今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使企业成本核算符合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防止成本核算混乱局面的出现,建立责任成本制度是有效的方法之一。责任成本制度是在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组织系统中确定成本责任层次,建立责任成本中心,按责任成本指针控制成本耗费,传递、考核、报告成本信息,从而把经济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各层组织和执行人,按照经营决策所规定的目标,进行事前指针分解、事中行为控制和事后成效考核的一种内部经济责任制度。责任成本就是按责任归属,归集成本资料,计算责任者的成本。

3.3实现会计电算化、加强审计和社会监督的作用。

成本核算的工作量很大,涉及到材料的收发存核算、人工费的统

计与分摊、间接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摊、中间产品的成本核算等等,有些基础数据的形成甚至需要几个部门的共同认定,实现会计电算化,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可以及时、全面、正确地提供企业成本信息,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

总之,加强企业的成本核算十分重要,必须从源头上实施税收征纳的管理和控制。通过我国企业自身的努力和税务机关有力的监管,我国企业成本核算混乱的状况将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改善,我国的税收征纳工作一定会取得明显成效。

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探讨 篇6

【关键词】 高职院校电子校务行政管理

1. 在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会计的基础工作比较薄弱

1.1.1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设置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会计规范。

在企业的会计机构的设置上,很多独资企业根本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虽然设了但是分工不明确、层次不清。在任用会计人员方面,小企业中最常见做法就是任用自己亲属来当出纳,外聘高手来当兼职会计。很多企业虽然同意聘请能力强的会计人员,然而受到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的限制,使得其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远不如大企业。同时,在会计从业人员的规范考核和资格认定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经常出现会计无证上岗的现象。

1.1.2不能进行规范的建账。

在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过程中经常出现违规操作的问题,因为某种原因而出现不规范或者不依法建账的情况。出于逃避税收等方面的原因,一部分中小企业会设有两套账或多套账。甚至有些中小企业根本不设账,以票代账,即使设账,账目也十分混乱。

1.2管理模式僵化、核算主体不清

1.2.1经营权和所有权的高度统一。

中小企业中最典型管理模式就是将经营权和所有权进行统一,会计的核算主体界限不清,个人财产和企业产权的界限不清。企业的经营者就是投资者,出现个人家庭财产和企业财产的相互占用现象。这种模式会给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1.2.2思想观念落后、管理能力比较差

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素质和能力都比较差,管理思想十分落后,这是所有中小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很多企业管理者因为自身原因,没有把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纳入到企业管理机制中,没有一定的现代管理观念,使得会计工作丧失了在企业管理中作用和地位。

1.3财务的控制环节十分薄弱

在中小企业中,因为没有突出财务管理的重要地位,导致在企业财务控制环节中十分薄弱。这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第一,不能严格进行现金管理,导致资金不足或闲置。部分中小企业会认为现金是越多越好,这容易导致现金的闲置,不能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有些企业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没有什么计划安排,导致不动产购买过量。第二,应收账款在周转方面十分缓慢,导致资金的回收困难。因为没有进行赊销政策的建立,没有一定的催收措施,所以应收账款容易形成呆账和不能兑现。第三,在存货的控制环节薄弱,导致资金的呆滞。很多企业的月末存货占用资金会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这就造成了资金的呆滞和周转失灵。

2. 当前对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进行解决的主要对策

2.1强化政府的外部监管。

2.1.1努力提高税务人员的廉洁素质和业务素质。税务部门应对税收的征管稽查工作加以强化,进行严格的执法,避免中小企业出现偷税漏税的情况,要想做到这点,税务人员的链接素质和业务素质是关键。所以,税收的征管人员应进行业务学习,尤其是相关会计知识的学习,税务机关也要积极对税务人员进行稽查和考核。不断加强司法和税收等部门的执法力度,对于出现的会计违法违纪和偷漏税行为要严格处罚,坚持做到“事人兼治”,追究当事人的相关法律责任。

2.1.2在中小企业中积极推进管理和体制的创新。

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进行组织结构的创新,加以分权管理,鼓励具有相应条件的个体工商户登记为私营企业,具备一定素质和规模的私营企业转变为股份公司,同时支持具有一定实力和较大规模的民营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方向进行发展,逐步转变家族式的经营方式,推行現代企业制度,在民营中小企业中推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一对会计工作加以强化。

2.2加强社会的外部监管.

对社会监督体系进行加强和完善,以此来对会计工作加以监督和约束。首先应对注册会计师事业进行大力发展,使得注册会计师监督作用和社会审计公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这种社会监督力量来对中小企业中的会计行为加以监督。第二,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通过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加以开展,对信用公示制度加以完善,来对社会各界公布企业的信用状况,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奖惩机制。促进企业优化融资环境、诚实守信,加大诚信守法中小企业的培养力度。以此来建立良好市场环境,这样既能够稳定社会经济,又能够实现有中小企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中面临的问题。

2.3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管.

2.3.1完善内部的控制制度,强化内部监督。企业对组织机构加以建立健全,通过对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报表的强化监督和控制,来控制监督好款项、实物;对会计收支进行重点监督,对于那些审批手续不全的会计收支应及时退回,并要求更改和补充,做好会计的交接工作。

2.3.2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管理,使得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是导致账务处理混乱、会计核算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采取的措施为:一是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使其树立起会计职业的荣誉感和尊严;二是积极对在职会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对于新发布的条例、法律、制度应组织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学习,提高中小企业提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三是中小企业应从自身做起,对用人机制加以完善,敢于摒弃陋习、推陈出新,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年轻有为会计人员的发展,使其才华得到充分展示;四是对在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待遇方面应给予一定倾斜,从而吸引会计研究生、本科生到中小企业中工作,使其会计人员结构得到不断改善。

参考文献:

[1] 李卫华等.古村落旅游地居民综合感知及差异分析:以陕西韩城党家村为例[J].旅游科学,2006(6).

[2]黄洁,吴赞科.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认知态度研究:以浙江省兰溪市诸葛、长乐村为例叨.旅游学刊,2003(6).

[3]昊忠宏,等.居民对生态旅游认知与态度之研究:以澎湖列岛为例[J].旅游学刊,2005(1).

[4]王莉,陆林.国外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研究综述及启示[J].旅游学刊,2005(3).

[5]赵玉宗,等.国外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研究综述[J].旅游学剥.2005(4).

[6]李志飞.少数民族山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以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旅游学刊,2006(2).

关于电力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探讨 篇7

一、会计核算概述

1.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 主要是指对会计要素进行反映和监督的方式, 主要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会计凭证的编制和审查、账薄登记、成本计算、实物盘点账目审核、报表编制。其中会计科目的设置, 是为了更好地反映会计要素, 受到经济业务影响的变化, 是经济管理的重要指标;会计凭证对于经济活动来说, 起到活动证明的作用, 为账薄的登记提供依据;成本计算是支出费用的确定方式, 包括材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等费用是否合理, 以此来计算企业经济利益情况。

2.遵循的法律

会计核算, 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 应当严格的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以下简称《会计法》) 中的明确规定, 办理一定的会计手续, 再进行会计核算工作。

二、电力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

1.核算人员专业素质不够

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核算工作的质量。核算工作对核算人员要求相对较高, 不仅需要其掌握一定的会计技能, 同时也要懂得电力工程建筑、电力设备等相关的知识。但是目前我国此类人才急长缺乏, 大部分的电力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人员, 多数专业知识欠缺、会计行业素质不够, 法律意识薄弱;还有部分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工作, 并没有专业资格证的工作人员。在这种情况下, 不仅影响核算工作的质量、效率, 同时也给公款挪用、非法使用等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机会, 从而直接影响企业的盈亏和发展。

2.核算制度不完善

电力施工企业, 对于会计核算工作的管理, 也要做到依法管理, 对此少不了核算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但是很多电力施工企业, 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在不完善、不规范的核算制度管理下, 经济结算单不符合实际的经济运作, 造成企业亏损严重。同时, 在这种松懈、不严谨的工作环境下, 很容易使道德水平不高的工作人员出现贪污、挪用、计假账的情况。加上如今建材市场价格波动大、工程招标报价参考形式的改变, 以及施工工艺的更新, 都给电力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3.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

会计人员是直接与企业资金接触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经济利益, 而忽视自己的岗位职责, 对此建立完善的监督机构和监督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目前电力施工企业, 并没有建立完善监督机构, 导致电力资金设计的审查方式单一、工程资金运作手续审查不完善等情况出现。

三、完善电力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对策

1.增加核算人员的素质

企业运作、发展离不开资金的运作, 会计职位是企业中不可缺少, 也是相当重要的职位, 对此, 电力施工企业要针对会计核算管理的目标, 明确管理核算的对象, 即合同;要完全按照合同中的项目展开核算工作, 在确定核算内容的同时, 要认真划分, 从而保证对对象的核算, 有效降低成本。财力集约化后, 应当合理控制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增强其职业操守、提高其会计岗位的监督工作水平、增加其后续教育活动。

2.建立完善的核算制度

建立完善的核算制度, 首先采取奖惩制度、责任连带制度, 将责任落实到工作人员的头上, 增加对于预算偏差分析、预算执行等途径的监督和审查, 从而不断地规范员工的工作态度, 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电力施工企业, 特别是输配电施工的收入确认核算问题, 一直是难点, 要按工程决算结转收入和成本、按发票数结转收入结转估计成本、按完工百分比结转收入和成本、按到账工程款结转收入和成本等方式进行核算。其次, 也要积极地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 完善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制度, 以及信息化人才的组件。近年陆续推出了SAP账务系统、管控系统、电子支付系统、员工报销系统、电子凭证影像系统等信息化系统, 其中SAP账务系统的功能包括总分类账管理、应付账管理、应收账管理、财务控制、法定合并、现金管理。

3.企业内部监督体系的完善

对于企业财务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 有效地避免员工利用岗位的便利滥用职权, 做出有损企业和个人名誉的事件;对于出现此类情况的人员依法处理, 让其他会计人员更好地遵守职业道德, 从而有效地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同时监督部门的建立, 除了要学会利用和布置先进的监督技术, 也要加强与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的联系, 将监督的义务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的身上, 利用奖惩制度, 激励员工举报, 对此不仅可以保证核算的工作质量, 同时也能有效促进核算制度、监督体系的完善。

四、总结

综上所述, 通过对电力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分析, 理解会计核算不仅关系着电力施工企业的盈亏, 同时也影响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此加强企业基础化建设, 也就是人员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要想规范核算人员, 就要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和核算制度, 做到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张文.电力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研究[J].新经济, 2015, (17) :117.

[2]李丽.作业成本法在电力工程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中的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 2012.

电力企业会计核算问题 篇8

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新会计准则是在充分的考虑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特点的基础上, 为了更好的适应我国国情而制定的相对完善的会计体系,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基本上使我国财务报告准则和国际社会趋同。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实施不论是从会计政策的角度, 还是从企业会计实务操作的角度看都对国内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 由于生产经营的特殊性, 一直以来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中会计政策理念以及实务操作的变化对于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影响非常大, 例如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引进、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变更、重新界定的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以及合并报表原则的变化等都对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国内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

1 新会计准则对电力企业会计核算产生的影响

1.1 对电力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1) 新会计准则在原有会计科目的基础上, 引入了计税基础概念, 通过计税基础来实现企业资产以及负债项目的重新计量和核算,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获取的资产以及产生的负债都需要进行计税基础计算, 按照不同的归属纳入到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是企业负债范畴。而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需要根据实际的使用年限状况进行重新估算, 对于一些特殊原因导致的无法满足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难免会形成实体性的资产贬值, 严重的影响会计计税基础和会计基础的差异化。

(2) 在新会计准则的影响下, 国内电力企业和我国相关税法内容的变动相比, 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例如企业收入的确认、资产的计价、资本化以及费用化等方面。新的会计准则主要是在现阶段企业所得税的核算方式、会计科目的设置以及企业财务处理方式这些方面有所改变, 随着现阶段新会计准则的推行和实施, 我国企业在所得税核算方面出现了很多变化, 例如“计税基础”等一些新的会计名词的出现, 所以新的会计准则对现阶段企业所有资产以及相关负债项目都做了更加严格的计量和核算规定, 同时新的会计准则规定现阶段市场企业如果在经营活动中获得的相应资产或者是业务范畴中存在有企业负债的现象, 那么就需要用新的会计名词“计税基础”来对企业所得税进行计算和相关审核, 同时还必须将企业这部分资产收入以及负债项目纳入到相应的会计项目中, 例如将企业负债纳入到现有负债项目中, 通过这样的变化和规定来更加严格的规范企业会计核算的具体工作流程, 所以对于电力企业来说, 新的会计准则要求企业需要对自身资产状况进行实时有效的掌控, 保证企业资产项目核算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现阶段, 在新会计准则的这种影响下, 电力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状况, 在企业会计审核的过程中, 对企业的资产进行严格的重审和评估, 明确的区分“计税基础”和企业会计基础之间的关系。

(3) 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对这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调整以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包含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以及企业长期股权投资, 同时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后, 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时再进行会计处理。对于电力企业来说, 如果按照账面价值大于能够回收金额的额度差来计提减值准备, 如果出现资产升值问题, 就会严重的影响企业的利润。

1.2 对电力企业利润核算的影响

(1) 新会计准则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规定不再限于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 规定指出: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 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时, 应当予以资本化。这一规定, 使得专门借款扩大到一般性借款范畴, 改变了之前会计准则中专门借款资本化会计处理的方式, 所以新会计准则下, 电力企业在构建固定资产的过程中, 不论采用何种形式的借款, 都能够按照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方式进行, 而企业的借款利息费用化也会降低, 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 电力企业在建工程当期利润势必会增加;

(2) 企业接受捐赠资产核算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下, 企业接收捐赠资产的价值计入营业外收入, 在企业当期损益中核算。所以对于电力企业来说, 将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计算到当期损益中核算, 对电力企业的利润核算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 新会计准则下, 如果电力企业投资成本超过了投资过程中应该获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那么在之后就无需对企业股权投资差额进行摊销, 企业之后每年度的会计利润都会有所增加, 反之, 就需要将企业股权投资差额纳入企业营业外收入中, 企业当期利润会有所增加。

2 新会计准则下电力企业会计核算管理措施

2.1 针对所得税影响采取的措施

(1)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于很多行业的所得税核算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作为国民经济的特殊行业, 电力企业的会计核算也迎来了更大的挑战, 例如电力企业固定资产中相关设备如发电设备、输电网设备、输变电设备和线路等的具体使用年限, 在新会计准则影响下都要及时的进行实际价值评估, 准确的记录电力企业日常运营中每一项固定资产的当期状况以及差异变化, 同时在电力企业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 对于固定资产的状况要进行动态化管理, 提高企业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负债确认的准确性。

(2) 要逐步的打破企业长期坚持的单一管理局面, 将企业其他方面的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 逐步的建立企业内部固定资产动态管理规划, 将电力企业固定资产链内部管理层次进行细分, 逐步的构建企业不同盈利内容的资产组合。同时针对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要逐步的引进信息化的管理方式, 将企业各部门原有的独立资产管理体系进行整合统一, 实行企业上下固定资产财务集中化信息管理, 构建全方位的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体系, 图1显示的新会计准则下电力企业分期购置固定资产核算的流程。

新会计准则下, 电力公司应该整合企业内部资源, 逐步的构建企业固定资产动态价值管理体系, 对企业上下固定资产变动进行动态管理, 逐步的形成不同形式的盈利内容资产组合, 同时作为国有企业的特殊行业, 电力企业要加快对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现有的固定资产使用状况进行重新评估, 明确的划分和记录企业现有资产的实际状况, 对企业现阶段的资产管理需要进行实时有效的监管, 提升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整体水平。

2.2 针对利润核算影响的措施

电力公司要正确的对待企业亏损合同问题, 特别是电力施工企业, 对于合同盈亏要进行精确化会计核算, 科学有效的管理企业利润水平和净资产积累, 同时对于一些无法避免的亏损合同状况, 要及时的将其纳入到预计负债中, 然后计算到企业当期运营成本中, 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力度, 通过利润核算挖掘企业效益潜能, 通过多种途径的结合和使用来提升电力企业整体管理能力, 充分的挖掘企业内部的发展潜力, 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利润空间。

2.3 逐步完善会计核算政策

电力企业要尽快的适应新会计准则的标准和新要求, 从企业发展状况入手, 确定企业的会计政策, 细化企业会计科目核算的相关内容, 实现企业资产信息和财务指标的协调统一, 所以电力企业要充分的利用自身优势, 逐步的优化企业会计核算政策, 针对企业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及时的进行查漏补缺, 充分的发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3 结论

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 新会计准则下, 电力企业应该从自身发展出发, 更好地把握市场发展机遇, 正视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资产核算、利润核算以及所得税等方面的影响, 积极改善会计核算工作, 保证电力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

摘要:对于任何企业来说, 企业会计核算都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 现阶段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于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对电力企业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从整体上来看,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我国电力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管理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首先对新会计准则对电力企业会计核算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 对现阶段国内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管理措施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电力企业,会计核算

参考文献

[1]曹志干.浅谈新会计准则对电力系统核算的影响[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

[2]潘线明.新会计准则下电力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探索和发现[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

[3]路艳红.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4]王玉虎.浅探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J].时代金融, 2014.

电力企业会计核算问题 篇9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 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重, 各地频频爆发环保事件, 凸显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我国在防治环境污染方面, 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在自然保护方面, 实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并重’的方针;在环境保护的责任方面, 实行‘谁污染谁治理, 谁开发谁保护’的方针”。从保护环境的这一项基本国策出发, 逐步形成以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 符合国情、适应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三大环境政策, 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政策;污染者付费的政策;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并密集出台了多个污染防治方案和考核办法, 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展开全面治理行动, 彰显我国政府的决心和意志。

经济发展离不开电力的保驾护航, 电力企业作为经济的支柱产业, 更多的承担了政府部门保民生、稳发展的一些责任。2014年环保部开出的重大罚单中, 19家电力企业因脱硫设施存在突出问题, 被罚脱硫电价款或追缴排污费合计4.1亿元。上榜企业中, 电力企业是重灾区, 另外还有部分钢铁、有色和化工企业。这种情况反映了某些电力企业在完成政府下达的保供电、供暖等硬指标的前提下, 对环境保护没有足够的重视。环境污染问题的本质在于市场失灵, 而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将由社会负担的环境成本转化为企业成本, 即实现外部成本的内部化, 从而使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努力约束自身污染物产生与排放行为, 降低环境成本。不过也有一些企业例如华能东方电厂具有高度的环保理念、前瞻意识以及企业的责任感。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注重环保理念的运用, 并且把这种理念应用于企业的整个生产建设过程中。

二、环境成本核算

(一) 环境成本概念

环境成本又称为绿色成本, 这一概念在《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中得到重新的定义, 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 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 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例如:有些国家实施的环境税、环境保护基金的征收和对超标准排污企业征收的排污费等, 均属于国家运用经济调节手段而发生的企业费用。此外, 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市场交易等行为而发生的环境成本费用, 如“排污权市场交易制度”, 从而发生环境成本费用或环境保护收益。

(二) 环境成本分类

企业环境成本主要有以下三种分类方法:第一种是按照功能进行分类, 主要有惩罚成本、符合行政管理成本、废品管理成本、能源成本、补救成本和资本成本。这种分类方法与目前我国存在的成本辨识方法没有本质的区别, 只有准确把握了环境成本的基本信息, 企业才能够正确处理环境问题。;第二种是按照成本组织框架进行分类, 主要从常规成本、隐藏成本、意外成本和次有形成本四个方面进行分类;第三种成本分类方法是在成本可见度的基础上进行划分的, 按照低可见度、最低可见度和高可见度进行划分。这三种环境成本分类方法都可以为成本的估算提供一个良好的组织框架。

三、电力企业环保风险控制现状

现今, 我国电力企业的环保风险控制工作处于半空白状态, 很多企业环保成本控制处于半空白状态, 一方面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相关会计核算不健全;另一方面是长期承担了政府部门一些保供电、供暖, 稳定社会发展的责任, 导致了环保意识的漠视。随之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 大多数发电企业, 不断改进环保措施, 例如华能东方电厂为降低废气物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有效仰制扬尘, 设计并采用全封闭圆形煤仓, 同时采用无油点火技术, 节约了大量燃油;采用的工业用水闭式循环, 耗水量比国家电力行业标准低每千瓦时0.041千克;采用的低氮燃烧器, 建设高效静电除尘器, 除尘效率不小于99.6%;实现了粉尘、灰渣干排放、灰场零排放。

四、环境会计

解决电力企业环保风险控制问题的方法是设立环境会计, 环境会计是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的产物。随着迅猛的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 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 企业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环境会计应运而生。在传统会计中, 环境因素没有所有权, 无法成为会计核算的内容, 环境成本不能进入企业生产运营的成本控制计划, 这导致了电力企业没有将环境成本计入经营成本。然而现在政府和民众日益重视环境保护, 将环境成本计入运营成本不仅仅是企业的责任心问题, 也成为了企业实实在在的环保风险控制内容。

(一) 环境会计研究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环境的破坏成为企业高速发展的代价, 近几年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国际组织也在环境问题上进行了深刻的关注和研究。每年都会有世界环境日和相关的环境保护节日。我国也将环境保护列入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决策中。会计是一种最早的计量工具之一, 各行各业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在环境处理方面的研究还不太成熟。环境会计可以综合计量环境成本和环境负债问题, 为我国的环境保护问题做出贡献。

(二) 环境会计的理论基础

环境会计和传统会计有很大不同, 因此, 环境会计需要在理论上有所突破。环境会计作为环境污染、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一种重要评估手段, 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环境会计就是以价值的形式, 通过会计的相关计算形式, 综合反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在企业中加入会计核算, 可以有效评估企业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相关发展的理论和方法。

五、对环境成本管理的建议

(一) 制定和推行相关环境政策

环境保护应该成为企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要素, 为了促进电力企业的健康、高效发展, 电力企业应该将环境政策纳入到企业决策的重点考虑范围中, 一旦在企业中实施环境保护的政策, 将会对企业的经济业务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电力企业经济发展的方向。企业还应该将环境成本的管理作为企业整体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 环境成本的主要内容有环境保护政策、环境监督政策、信息反馈公开政策等。我国目前以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制定了相关的战略政策, 但是相应的环境保护机制仍然不太成熟, 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创新。除此之外, 我国政府还应该对企业采取环境收益和补偿机制, 让保护环境的企业切实受到利益, 不仅可以有效改善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环境的状况, 而且还有利于企业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

(二) 制定科学的环境成本管理方法

我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要深刻贯彻国家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的号召。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就要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免受破坏, 企业制定科学的环境成本管理方法是实现环境改善的基础。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环境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先污染后处理的措施, 这种事后补救的措施不仅对环境产生了破坏, 而且还不能预先掌握环境成本的控制。企业在环境成本的管理中应该倡导循环的经济模式, 将企业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进行全面高效的处理模式。只有这样达到废物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三) 加强对电力企业环境会计的监督工作

许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只关注发展的经济效益, 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问题, 不能对环境资源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因此政府和社会就应该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 制定相应的行政监管措施, 对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进行环境信息问题的公示, 让社会和群众共同发挥对企业环境污染的监督工作。还应该为相关企业统一建立排放污染物的指标, 完善环境审核机制, 定期对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进行抽查监督, 对企业的环境保护数据进行统一的规范。不仅如此, 还要加大对污染严重企业的奖惩制度, 相关的审计部门根据环境保护的相关法规和制度, 对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审查, 加强对电力企业环境会计问题的有效监督, 为电力企业的环境保护风险控制提供强有力的约束。

六、结语

根据上文可以认为, 设立环境会计, 建立健全环境会计相关制度是进行电力企业环保风险控制的有效方法。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环境会计还处于起步的阶段, 没有建立统一规范的体系制度, 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企业在实施环境会计时, 可以从基本的成本管理开始, 逐步过渡到环境成本和环境保护收益。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环境成本进行适当的量化, 有效做好环境评估工作, 还要在环境管理体系的开发过程中, 将环境成本的控制纳入成本控制体系中, 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爱东、王慧.试论我国环境会计理论框架的构建[J].上海会计, 2013, (01) .

[2]朱丹.论绿色会计的理论结构体系[J].上海会计, 2001, (06) .

[3]汤滨、陈瑶.试论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2, (06) .

[4]孙兴华、王兆蕊.绿色会计的计量与报告研究[J].会计研究, 2012, (03) .

电力企业会计核算问题 篇10

一、外购的固定资产涉税会计核算案例分析

(一)购入不需要进行安装的固定资产的相关涉税核算

税时,应当扣除这两项费用。

(二)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的相关涉税核算

例2:某电力公司购入了一条需要进行安装的生产线,在安装过程中,使用了计划用于生产的原材料,成本为10000元,另外,安装人员的工资为5000元。

借:在建工程15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700

贷:原材料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700

应付职工薪酬——工资5000

二、增值税转型对电力行业税负的影响分析

增值税的转型,也就是将生产型增值税转型为消费型增值税,在确保电力行业增值税税负降低的同时,虽然使得其所得税税负有所提高,但是实际上,电力行业的增值税和所得税总税负仍然是有所降低的。因此,增值税转型不仅推动了电力企业的设备升级以及技术进步,还有利于电力基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的政策目标。

(一)增值税转型后降低了电力行业增值税及附加税税负

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后,允许对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的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将Ca设为可抵扣固定资产的含税成本,那么,所抵扣的进项税额则是17%/(1+17%)×Ca,即得15.54% Ca,应缴纳的增值税降低,相应地,教育附加费以及城市维护建设税也降低,降低的幅度是15.54%Ca×(7% +3%),即1.554% Ca。增值税、城建税以及教育附加费减少大约17.09% Ca。通过分析四年的年电力行业的实际收入、实际增值额以及设备器具购置额等,对实施消费型增值税的电力企业的增值税税负降低值进行计算,并且进行前后比较,不难得出:这四年里,在增值税转型之后,每年的增值税税负都在减少,减少值最少为5.27%,最多时达到6.78%。

(二)增值税改革后电力行业所得税税负有所增加

如果不将货币的时间价值纳入考虑范围,因为固定资产部分已进行抵扣的进项税额不能够计入折旧,那么,每期能够计入到生产成本中的折旧总和也就相应地减少了15.54% Ca,而且还要算上减少的增值税附加税额1.554% Ca,确保销售额以及其他成本一定的条件下,电力企业的利润会提高17.09% Ca,应当缴纳的所得税也随之提高,增加额为17.09% Ca×25%,即得4.27% Ca。但如果将货币的时间价值考虑到其中,那么,提取折旧的减少值之和就是每一期的折旧减小值的总的现值和。假设折旧的年数是n,折现率是r,考虑到我国目前使用的都是平均年限法来进行折旧提取,因此,得到第1年所减少的折旧的现值D是15.54% Ca/n,第2年算得减少的折旧的现值D是15.54% Ca/[n(1+r)],同样地,第n年减少的折旧的现值D是15.54%/[n(1+r],因此,从第一年到第n年所有的减少的折旧现值总和是15.54% Ca×r×(1+r) /{n[(1+r)n-1]}。还有部分降低的增值税的附加税为1.554% Ca,保证销售额以及其他成本一定的条件下,电力企业的利润出现增加的现象,那么需要缴纳的相关所得税税负也会随之增加,在这n年里,一共n增 - 1加的需要缴纳的各项所得税额的现值总和是15.54% Ca×{r×(1+r)n - 1/n[1+r)n-1]+0.1}×25% ,即3.885% Ca×{r×(1+r)/n[1+r)n-1]+0.1}×25% 。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后,电力企业的应纳税额相应减少,而且,购置的固定资产占销售收入比例越大,也就是说固定资产的含税成本越高,那么实施增值税转型的减税效应就越明显。电力行业是属于技术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国家的政策相当重要,是否允许抵扣外购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对于电力行业各项税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由于水电和火电所占的固定资产的比重是不相同的,因此,增值税类型对于水电、火电的影响也是不尽相同的。增值税改革前,水电的增值税税负要明显高于火电的增值税税负;但实施增值税改革后,火电和水电的增值税税负之间的差距将会适当的减小。

(三)消费型增值税降低了电力行业增值税和所得税总税负

从表1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否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相比于改革前的生产型增值税制而言,消费型增值税制下的各个企业的增值税以及所得税总税负,一定程度上都有所降低,但不同行业具体情况也不同,这主要决定于各企业可抵扣固定资产的含税成本Ca、销售收入R、折现率r以及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n。

2009年,我国新实施的消费型增值税制也有局限性,它对固定资产进项税金的抵扣也只限于其中的设备和器具,在这样的情况下,按照改革后的增值税的范围以及方式来对电力企业的总税负进行测算,那么,电力企业的总税负会大幅下降,将降低不止一个百分点详细情况如下表,表2,最高的达到1.70%。设备器具的投入所占据销售收入总额的比重越小,那么,实施消费型增值税的减税效应也会逐渐减小。

三、实施营改增的意义

以某市为例,“营改增”试点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一)打通产业链条,为企业的拓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后,从制度方面来看,明显解决了现代服务业企业的重复征税问题,从而也为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税制环境。

(二)加强分工协作,优化投资导向

打通增值税抵扣链条之后,一些企业购买应税服务的成本部分降低,增强了服务业的竞争能力,从而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导向,以吸引更多的资源向现代服务业靠拢,着重提高服务业发展的能级,不断对金融为核心、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

(三)加速服务出口,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实施营业税改革增值税以后,对于研发设计服务以及国际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实行退税政策,而对于技术咨询、技术转让、鉴证咨询以及合同能源管理等服务贸易出口则实行免税政策,不仅有效加强了试点企业的服务贸易出口的意愿,同时也提升了服务贸易出口的竞争力,充分地调动了大部分试点企业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综合看来,在通常情况下,虽然增值税并不会直接影响到电力企业的利润,但是,某些情况下,增值税还是会间接的影响企业的利润收入。各电力企业的会计人员在进行相关的账务的处理时应特别注意,仔细区分。另外,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以及决策人员也应当密切注意国家的税法的变化,能够根据国家相应政策的改变,及时对自身的生产经营进行积极有效的调整,做出最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

参考文献

[1]赵心宇.我国增值税转型分析[N].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浅析建筑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及对策 篇11

【关键词】建筑企业 会计管理 会计核算 问题 对策

一、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及内容概述

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分级进行会计核算。由于施工地点分散、流动性大,为了使企业的生产施工与会计核算有机结合,如实反映企业经营效果,因此会计核算采用分级核算、分级管理的方式。二是工程成本与工程价款核算的分阶段性。建筑工程的施工工期相对较长,若等工程全部完工再结算款项、进行会计核算,那么必然会使企业垫付大量资金。所以,建筑企业对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核算,以及与建设单位工程款项的结算都采用分阶段方式进行。三是分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建筑企业根据各项目的特点,统一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核算口径,对其进行分项目成本核算,以便于对工程项目的分析、考核。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核算对象是资金运动,因而资金管理必然成为其会计核算的核心内容,包括如何合理使用资金,如何增强资金流动性,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从建筑企业资金来源分析,包括:企业自有资金,即留存资金与投资者投入资金;企业施工生产所收回的工程款项;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融资等。而上述这些都是建筑企业资金核算涉及的内容。

二、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现存问题分析

(一)管理者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不够重视

施工企业管理者对会计核算认识不足,是导致其会计核算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不少建筑企业只是简单地将会计核算视为会计账务的处理,对会计核算信息的使用也不够充分。一些管理者认为做好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其主要目标,而忽视了对成本的核算。此外,企业财会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对施工成本的核算内容与方法不清楚,进而造成会计核算成本信息与实际成本信息不一致,最终影响管理者的决策行为。

(二)建筑企业成本核算尚不规范

一方面,建筑企业没有明确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对象应依据项目合同的内容、建筑施工生产特点、相关费用及管理要求来确定。但实际工作中,一些建筑企业并未根据合同设置明确的核算对象,也没有对施工项目进行分立核算,会计核算随意性较大。另一方面,成本项目的设置尚不规范。成本的分析、控制是应当结合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并以此为依据对项目成本进行考核。然而,财会人员往往忽视两者的比较,实际核算过程中,没有正确设置成本核算项目,也未能提供成本管理所需的真實完整的核算信息。

(三)建筑企业会计核算信息较为滞后

就实际情况而言,建筑企业各个施工项目相对分散,使得业务数据收集和传递时效性不强。加上多数建筑企业存在垫资施工的问题,在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若不加强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及时传递市场信息,一旦遇到工程款项无法收回,必然会导致企业的巨额亏损。同时,业务信息在企业内部传递缓慢也是其会计核算滞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业务信息等传递回企业后,要经过相关部门之间的流转,然而内部机构间存在沟通不畅等问题,导致信息传递效率低下,不利于会计核算的及时进行。

(四)建筑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一些建筑企业财会人员专业知识匮乏,对专业性的财务会计软件操作不熟练,主动学习、更新知识的意识不强,对实际工作中相关法律知识不熟悉,为日后企业的经营管理埋下隐患。有些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无法胜任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也难以满足现代化企业管理需要。此外,不少会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中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把会计核算工作视同儿戏,账务处理不及时,核算科目使用混乱,严重影响了建筑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三、加强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强化建筑企业管理者会计核算意识

建筑企业管理者因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将企业会计核算视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通过制定、实施相关制度和措施,明晰权责,将会计核算各环节责任落实到个人,并将会计核算质量作为个人绩效考核的内容和依据。管理者应明确会计核算目标,把握核算对象及范围,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同时,要加强会计核算相关制度的执行力度,建立健全会计核算管理机制,使财会人员充分认识到会计核算的重要性。

(二)完善会计核算体系,规范会计核算方法

相对其他生产型企业,建筑企业对会计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的要求更高。要提高建筑企业会计核算质量,就必须规范会计核算方法,逐步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具体而言,各建筑施工企业应依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关核算账户,对于工程项目的收入和支出,要在项目完工结算验收并交付使用后才能进行核销,这就要求建筑企业明确存货、在建工程、本年利润等具体核算账户;前期相关业务环节信息的准确度决定了会计核算质量,因此,前期各环节工作务必做到真实、准确。此外,面对日益繁杂的工程核算内容,财会部门必须及时记录、处理会计信息,不断规范会计核算方法。

(三)推进企业信息化管理,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

建筑企业应顺应时代变革,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管理,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通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以高效的计算机系统为依托,将繁杂的会计核算工作“移入”计算机处理,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以及办公自动化水平。同时,信息化管理要求各部门、岗位间及时沟通、相互协调,确保会计核算的有序进行。一方面,企业要完善会计核算软件系统管理制度,明确自动化管理各环节的管理和负责人员,明确各环节工作的标准和要求。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自动化管理的监督考核机制。通过综合考核方式,将自动化系统和现场考核有效结合,以准确性和有效性作为员工绩效考核标准,从而提高财会人员会计核算效率。

(四)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推进会计核算规范化

建筑企业应加快会计人员队伍的建设,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一是要提高会计人员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认识,通过组织培训和学习,加深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重要性的认同,有利于企业财会人员与业务部门间的相互配合。二是加大对会计人员业务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其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能力,以及对财务软件的应用能力。三是引进高素质的尖端会计人才,提高会计为建筑企业管理服务的能力。企业应实施积极可行的激励机制,吸引高素质会计人才,全面提升建筑企业在制度建设、内部控制、资金管理、会计信息综合运用等方面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新利.浅谈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经济.2011(16).

[2]赵海燕.加强和改进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2(09).

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分析 篇12

关键词:会计,核算,原则,分析

0 引言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 也是会计工作的核心和重点。通过会计核算, 使一个单位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各项经济活动及其财务收支情况转化为价值形态的信息资料, 形成供日常经营管理与决策使用资源。因此, 笔者本文主要介绍会计核算的有关基本规范规定, 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它是指各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其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对会计核算依据的基本要求。《会计法》第九条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填制会计凭证, 登记会计账簿,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2) 对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会计法》第十三条第一款和第三款规定;“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会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 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 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3) 对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会计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 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的其他会计资料, 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 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

《会计法》第十条规定:“下列经济业务事项, 应当办理会计手续, 进行会计核算: (1)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 财物收发增减和使用; (3) 债权债务的发生的结算; (4) 资本、基金的增减; (5) 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 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 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这是对会计核算内容的具体规定。

3 会计年度

《会计法》第十一条规定:“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这是对我国会计年度的规定。

4 记账本位币

《会计法》第十二条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货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为主的单位, 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这是对我国记财本位币的规定。

5 会计凭证

《会计法》第十四条规定:“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办理本法第十条所列的经济业务事项, 必须填制或者取得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 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 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 并要求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更正、补充。原始凭证记载的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原始凭证有错的, 应当由出具单位重件或音更正, 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 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 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记账凭证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编制。”这是对会计凭证的种类、填制与取得、审核、更正的有关规定。

6 会计账薄

《会计法》第十五条规定:“会计账薄登记, 必须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 并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账薄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辅助性账薄。会计账薄应当按照连续编号的页码顺序登记。会计账薄记录发生错误或隔页、缺号、跳行的, 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更正, 并由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 (会计主管人员) 在更正处盖章。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 其会计账薄的登记、更正, 并由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 (会计主管人员) 在更正处盖章。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 其会计账薄的登记、更正, 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薄上统一登记、核算。”这是对会计账薄设置、登记、更正以及违法设置账薄等问题作出的基本规定。

7 账目核对

《会计法》第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账薄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 保证会计账薄记录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相符、会计账薄记录与会计凭证的有关内容相符、会计账薄之间相对应的记录相符、会计账薄记录与会计报表的有关内容相符。”这是对账目核对的规定。

8 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法》第十八条规定:“各单位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 前后各期应当一致, 不得随意变更;确有必要的, 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变更的原因、情况及影响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说明。”这是对会计处理方法的规定。

9 或有事项的披露

《会计法》第十九条规定:“单位提出的担保、未决拆讼薄或有事项, 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说明。”这是对或有事项的披露的规定。

1 0 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法》第十二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应依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薄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 并符合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关于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提供对象和提供期限的规定;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 其编制依据应当一致。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 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应当随同财务会计报告一并提供。”第二十一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 (会计主管人员) 签名并盖章, 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 还须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这是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组成、编制依据、注册会计师审计、签章程序作出的规定。

1 1 会计记录文字

《会计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区地方, 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 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这是对会计记录文字的规定。

1 2 会计档案管理

上一篇:明代商业下一篇:初中物理教学